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的意思 这两句诗时间是什么时候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诗句描写的地点在?时间是?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诗句描写的地点在?时间是?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诗句描写的地点在?时间是?
西塞山春天
地点是西塞山,时间是夏天
西塞山,雨天       老公啊,你的的确确很有才啊(意思是你实在无才,草包一个),那为什么年年落榜回来?现在我看到你的回家也感到羞愧(你不要脸皮我要啊),所以,你如果想回来最好等到晚上回来,别让他人看到后嘲笑我。杜羔见妻子的诗,气得要命,心想,我已经非常努力了,你还真有讽刺我!好,我不相信自己一辈子就这样完了,一定考一套蟒袍玉带让你看看。当即重新回到长安攻读,哈哈,苍天不负苦心人,杜羔这次终于考中了。这下子,他小子得意极了,心想在长安多玩几天,让老婆望眼欲穿。可是,赵氏的诗又来了:  
长安此去无多地,郁郁葱葱佳气浮。  
良人得意正年少,今夜醉眠何处楼?   杜羔看了,笑脸,哈哈,我醉眠在青楼里,抱着美女睡,让你嫉妒!继而又想,倘若没有老婆的勉励、帮助,我怎么能够咸鱼翻身?老婆以前这样做,本是为了激励自己,而并非是嘲笑,动机无可非议。她毕竟不是朱买臣老婆那样的女人,我不能错怪她。于是,他急急忙忙收拾行装,打道回府,向老婆报喜去了。   回到家里,老婆自然非常兴奋,面对左邻右舍,她挺起胸膛宣告,我老公已经考取进士了,马上吏部会铨选他的职务,请乡亲们来喝一杯酒庆祝庆祝我家杜羔的荣耀吧。   呵呵,谁说女子没有才?你看杜羔的女人实在了不起,善于抓住丈夫的心理特点,一揶揄的口吻激发他萤窗苦读,夺取功名;然后又洞悉一些男人春风得意后忙着夜宿青楼而忘掉糟糠的普遍现象,加以劝讽,让老公迅速回到自己的怀抱里。
  哈哈,喜欢这种趣话,楼主油菜。  手工置顶~  
  @擢倚天之剑  17:29:31    可能有个叫王之美或者叫王文奂的将这首诗题写在鹳雀楼上,后人看到后就记录下来,这样,著作权就变更了。  -----------------------------  王之美、王文奂可能为行书记录之笔误。  吾朝太祖诗云:“长夜难明赤县天”之“县”曾被人一时误认为“悬”,  而“山外青山楼外楼”之作者林升,也有作林外,升、外之行书象极,  另黄河远上白云间,也有作黄沙远上白云间,沙、河之行书亦象极,时间、气候亦与当今沙尘暴对应。  
  @擢倚天之剑  17:29:31  可能有个叫王之美或者叫王文奂的将这首诗题写在鹳雀楼上,后人看到后就记录下来,这样,著作权就变更了。  -----------------------------  @不识几个大字  13:04:01  王之美、王文奂可能为行书记录之笔误。  吾朝太祖诗云:“长夜难明赤县天”之“县”曾被人一时误认为“悬”,  而“山外青山楼外楼”之作者林升,也有作林外,升、外之行书象极,  另黄河远上白云间,也有作黄沙远上白云间,沙、河之行书亦象极,时间、气候亦与当今沙尘暴对应。  -----------------------------  “赤县”古已有之,说成“悬”是古典文学基础太差的缘故。后两种是版本问题,时间长了,人们在传抄之中往往有误。所以,后来人无法取舍或曰此,或曰彼。如此而已。
       宋代有一个叫郭晖的,远游他乡,非常思念老婆,于是写了一封信,信写好后,蜡烛突然暗下来,他匆匆把信封好,第二天托人带回去。老婆接到这封信,拆开一看,信里居然是一张白纸。这是什么玩意儿?老婆茫然了。想了想,无论怎样,我应该从好多方面考虑。于是,她写了一首诗作为回复:  
碧纱窗下启缄封,尺纸从头彻尾空。  
应知仙郎怀别恨,忆人全在不言中。   纸短情长,夫妻感情深厚的话,一张纸上无论如何不能容纳深深思念的。所以,老婆想,大概老公你太想念我了,万语千言,千言万语也不能表达心里的思念,因此干脆一个字都不写了,让我去深味、去测度。老公啊,你对我的感情我怎么不知道呢!所以,我也只用短短四句诗来表达对你的想念。   如果是没有多少文学与品德修养的女人,看到这封信后,不知道怎样怀疑老公这种行为呢?你写信,为什么不写一个字,动机是什么?是瞧不起我,还是想休掉我?别做梦吧,等你回家,必须好好教训你一顿,教你尝尝河东狮吼的滋味!   聪明绝顶的如杜羔、郭晖的女人,代不绝书。有这样的老婆,那是一世的骄傲,真正的男子汉,再也不想找第三者了。
       33.韩翃诗名传天聪  
韩翃(?-785?)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十三年(754)进士及第后,先是在淄青节度使候希逸府中当从事,候希逸被赶出淄青后,韩翃失业在家闲居了十年,直到唐代宗大历九年才又在汴宋节度府田神玉那里重新上岗,还是当幕僚。大历十四年,李勉节度汴州,韩翃转到李勉府中任职。这时候的韩翃已经是过气的人,他原来所熟悉的诗文风格已经不再流行,和他在一起工作的同行都是新一代的人,他们对韩翃不甚了解也不愿意去了解,把他的诗叫做“恶诗”。迟暮的韩翃近乎孤单形影,没有人喝彩没有人关注,这种处境和杜甫在严武幕中挂职时的情况很类似,五十多岁头发全白的杜甫混迹在人事关系错综复杂的幕府之中,感到很是孤单,“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诗里满是一种凄凉的无奈的心境。   但是,韩翃也有一些诗写得非常好,例如那首《寒食》在写景叙事里寓于深刻的讽刺: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晚春时节,到处是花飞草长,柳枝依依。按照惯例,寒食节全国禁火三天,可是,在百姓还没有举火的情况下,皇宫里却传下来火种,赏赐那些侯爵先点燃火。   哈哈,真是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个社会是何等的不公!   在永平节度府任职的韩翃也感到自己不合时宜,就经常请病假在家休息,在这段日子里只有一个姓韦的巡官和韩翃关系密切,常来常往。   唐德宗时期,知制诰这个职务出现空缺。知制诰是皇帝的秘书,专门为皇帝起草文书,需要好的文笔,具有一定的权威。有关部门拟定了候选人报请唐德宗审定。头一次报上的名单被打了回来,显然圣上不满意,有关部门赶紧报上了第二批候选人,没想到又被打了回来,唐德宗直接点名:“给韩翃。”
       唐代诗人的外号  
唐代是一个诗的王朝,许多诗人因为写出了四方传诵的诗篇,而被人们冠上一个响当当的外号,对这种外号,诗人们也深以为荣。不像我们今天为别人取的绰号,有许多是挖苦、嘲讽人家的,所以被取绰号的家忌讳别人呼喊他的外号了。   几乎喜欢读书的人都知道的名号,如诗仙、诗圣、诗佛、诗豪、诗魔、诗鬼等等我们就不说了,我们只就因为写了某一首诗或者有好句子而得到外号说说。   1、“四明狂客”贺知章(659—744),当然,这个名号也不是因为诗而得名,因为他生于绍兴四明,性格又非常奔放,所以自号为“四明狂客”。我们把他作为特殊例子说说。   他年纪比太白先生大得多,应该是李白的大叔辈。这个朋友,最爱的就是两件事,一是饮酒,二是交朋友。他生性旷达豪放,爱谈笑,好饮酒,又风流潇洒,被当时的人们所倾慕。他喝酒喝醉了,哪怕跌到井里,也呼呼大睡。所以被杜甫在“饮中八仙歌”里说“知章骑马如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你看,这样浪漫的人大概天底下少有吧?当他第一次看到李白的诗《蜀道难》《乌夜啼》,就激动万分,仿佛发现了诗仙从天而降,惊叹说这些诗“可以泣鬼神矣”,称太白为“谪仙人”,后来两人就成为忘年之交,天天在长安城里喝酒玩耍。   贺知章又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他写的《柳》却一点儿也不狂: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描写得非常细致、形象,简直是巧手姑娘绣出的一幅画屏。这哪里像一个粗线条的狂客写的诗啊,简直就是热爱春天的女子的作品。你说是吗?
       2、“七绝圣手”王昌龄(698—756)也是盛唐牛气冲天的诗人。他的七绝写得与李白比肩,其他人那就对不起了,不能与他相比。因此,后人称他叫“七绝圣手”。又因为他曾任江宁丞,故又号称“诗家夫子王江宁”。   这里我们必须纠正一种错误的说法,说称王昌龄为“诗家天子”。这种说法的发明者实在不了解古代社会的规矩,唯有皇帝才能称“天子”,而普通百姓是不能称为“天子”的,一旦你称为“天子”,可以,但是,在称“天子”之前,头先掉了再说。王昌龄没有自称天子,却也被太守阎闾晓杀害了。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其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意境悠远。他的宫怨诗的成就也很高。其代表作《从军行》、《出塞》名垂青史。如《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很是气壮山河,而且言下之意,极富讽刺。汉代的李广早就去世了,现在西北方的胡人兵马往往越过边界,侵占我土地,掠夺我牛羊,朝廷为了防止敌人的骚扰,派遣几十万将士苦守在这里。诗人想,如果能够有李广这样的将军守卫边关,胡人早就不敢南下而牧马了。   难道大唐没有李广这样的卫国英雄,还是英雄在草莽之间,而没有伯乐去发现?
       3、“五言长城”刘长卿(709—780):老刘祖籍河北河间,因自幼生长在洛阳,所以就自称为洛阳人。譬如我们现在,人口的流动性很大,许多年轻人家搬迁到哪儿,就写籍贯是哪儿的。他最擅长写景,格调清淡,韵味悠长,因为他擅长五言诗,而且天下闻名,于是人称“五言长城”。如他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凡是有过风雪夜归经验的朋友都应该有这样的体会。在很早很早的青年时代,三十多年前了,那个情景还永远永远地铭刻在我的心灵深处:夜已经深了,穿着单薄衣衫的我,从开凿运河的工地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雪地上回家,时令正是严冬,雪花飞舞。此时头脑里莫名其妙地冒出刘长卿那首小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我忽然就觉得,这首诗不就是我自己的写照吗?现在,我正是行走在大风大雪里迈着艰难的步子回家的“夜归人”。古人亦有如我者,我又何必自怨自艾呢?这样,心里一下子有说不出的温暖与感动,步子也坚定起来。那时我一下子坚信,虽然身处茫茫寒夜里,但正一步步地走向自己的梦想,走向黎明的地平线!  唐诗里的乡愁一方面是永恒的人性,另一方面又永远是感性的、新鲜活泼的,富有生命力的。而这个古今相通的人性,恰恰正是中华文化内心深处的梦。我想我们中国文化做梦做得最深最美的地方,就是古今相通的乡思情怀,永远的风花雪月,背后是永远的人性感喟。    我们还举一首《饯别王十一南游》为例:  
望君烟水阔,浑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诗虽说写饯别,却看不到饯别的场面,甚至一句离别的话语也没有提及。只写作别情景和别后所见,然而满腔离情,完全铸入景中,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如果你有兴趣反复吟咏,就会发现它有味之不尽的悠然韵味。老实说,这首诗是我最欣赏的唐代五律之一。   这样的人,这样的诗,无怪乎人们称赞他是“五言长城”。  
       4、“烟波钓徒”张志和(约730—约810):祖籍浙江金华,少负才学,擅长音乐与书画,很受朝廷重视,后来弃官归隐,徜徉于太湖一带,天天钓鱼玩乐,自称“烟波钓徒”。他的作品大多描写自己闲散隐居的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其代表作《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影响很大。苏轼在词里多次引用到这首词。它是这样的: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生活闲适的象征,白鹭自在地飞翔,正衬托了渔父的悠闲自在。三月里,桃花盛开,江水渐涨,这时节正是鳜鱼长得正肥的时候。渔翁悠然地坐在小船里,垂钓,希望那肥大的鳜鱼能够蠢笨地误吃钓饵,中了人的诡计。   词里桃花的红,流水的碧、箬笠的青、蓑衣的绿,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构成了一幅浓淡相间的画面,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给人以色彩绚丽的美感。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在这样的环境里,谁还愿意去朝廷当官,天天感受那伴君如伴虎的危险?因此,“斜风细雨不须归”,既是渔父捕鱼的情态,也是张志和自己的心态。    苏子瞻极爱此词,患声不可歌,乃稍损益,寄《浣溪纱》曰:“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蔽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黄鲁直闻而继作。江湖间谓山连亘入水为矶,太平州有矶曰新妇,池州有浦曰女儿。鲁直好奇,偶以名对而未有所付。适作此词,乃云:“新妇矶头眉黛愁,女儿浦口眼波秋。惊鱼错认月沉钩。青箬笠前无限事,绿蓑衣底一时休。斜风细雨转船头。”子瞻闻而戏曰:“才出新妇矶,便入女儿浦,志和得无一浪子渔父耶!”人皆传以为笑。前辈风流略尽,念之慨然。小楼谷隐,要不可无方外之士时相周旋。余非鲁公,固不能致志和,然亦安得一似之者而与游也。(叶梦得《岩下放言》)  山谷(黄庭坚)晚年亦悔前作之未工,因表弟李如篪言《渔父词》,以《鹧鸪天》歌之甚协律,恨语少声多耳。因以宪宗遗像求玄真子文章,及玄真之兄松龄劝归之意,足前后数句云:“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尚觅玄真子,何处如今更有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人间欲避风波险,一日风波十二时。”东坡笑曰:鲁直乃欲平地起风波也。 (摘自《白香词谱笺》)
       5、“苦吟诗人”孟郊(751—814):祖籍浙江德清,中唐著名的苦吟诗人。此“苦吟”有两层意思,其一是孟郊家境贫寒,生活艰苦,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依然坚持刻苦攻读,天天写诗,诗中反映自己穷困潦倒的境遇和饥寒交迫的生活。所以称之为“苦吟诗人”;二更主要的是他写诗写得废寝忘食、死去活来,语不惊人死不休,吃苦吃得神鬼愁。有他自己的诗为证:  
“夜学晓未休,苦吟神鬼愁。  
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仇。”   (另外“推敲”之典故就来自与孟郊苦吟齐名的贾岛,二人素有“郊寒岛瘦”之称,金人元好问则称之“郊岛两诗囚”)苦吟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其二是在其代表作《游子吟》入选小学课本。   金·元好问《论诗绝句》里说:  
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  
  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楼。   因此,后人又称孟郊为“诗囚”。
       6、“温八叉”温庭筠(812—870):祖籍山西太原。相传其才思敏捷,下笔如飞,据说参加考试时手一叉而成一韵,八叉就把命题完成了,所以人们称他为“温八叉”。他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枪手”,每逢考试,总替人作弊,一次能够替多人作弊,弄得监考官没有办法。于是,有一次,他去参加考试,主考安排他一个人坐在最前面,即主考的眼皮底下,让他无法替人作弊。于是,他大闹考场:你们为什么一定要把握安排在最前面?我犯了什么王法?你们抓到过没有?你看看,这个人挺无赖的。其实,因为多次考试,他都落第,灰心了,所以,他才这样胡搅蛮缠。尽管这次胡闹,事后他对人说,这次我又帮助了四个考生。哈哈,你说这样的人,如果生活在今天,他参加考试,监考老师怎么办?可能警察也莫奈其何。   他的诗写得很不错,与李商隐齐名,号称“温李”,这是一般的说法,其实与玉溪生比起来,他的名气远远不如。但不乏佳作。如过《陈琳墓》: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晚唐时期,军阀蜂起,有枪便是草头王。文人连生存也困难,哪里能够一展胸中抱负啊?诗人经过陈琳墓,看到陈琳墓荒草把石麟埋没,颓圮的墓碑也不知去向。陈琳的命运还算不错,后来遇到了一个能够用人的曹操,而自己呢,却永远埋没在芸芸众生之中。所以,倒不如投笔从戎,去混个一官半职。   诗里充满着愤慨与无奈。生活在这样的乱世里,你有什么办法啊!   这首诗写得还是很感人的。   他也是晚唐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作家,现存其词60多首,是花间词派的开创者,被称为“花间鼻祖”。
       7、“郑鹧鸪”郑谷(约851—910):字守愚,唐朝末期诗人,是他所在时代的诗坛领袖,“咸通十哲”(当时称“芳林十哲”)之一 。他也是官宦家庭出身。父亲叫郑史,开成年间担任过永州刺史。郑谷年幼时就比同龄的孩子聪明得多,据说七岁就能赋诗。诗人司空图与郑史住在同一个院子里,看到郑谷小小年纪就能写诗,感到很奇怪。就问他:“小朋友,你看看,我的诗有错误吗?”   郑谷马上回答说:“大夫您写的《曲江晚望》里有这样两句‘村南斜日闲回首,一对鸳鸯落渡头’,意思深刻极了。”司空图拍着郑谷的背说:“这孩子,今后一定成为一代杰出的诗人。”   后来郑谷赋了一首《鹧鸪》诗,获得时人一致认可,被称为“郑鹧鸪”。要知道,唐代诗人的绰号可不是随便取的,大多因在诗歌创作上有显著成就才能获得。这首诗是这样的:  
暖戏烟芜锦翼齐, 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 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 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 苦竹丛深日向西。   鹧鸪,产于我国南部,形似雌雉,体大如鸠。因为它的啼声好像在说:“行不得也哥哥!”所以古人常借其声以抒写逐客流人之情,辛弃疾《菩萨蛮·书西江造口壁》里就有“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的句子,令人感到凄凉。可惜现在已经很少听到鹧鸪的叫声了,大概它也是频危动物吧。记得小时候,暮春的傍晚,骤雨初歇,偶尔空中飞过一只鹧鸪,凄苦的声音在我们耳边响起,真够让人心疼的。   唐代歌曲中就有模仿鹧鸪啼声的曲子,名为《鹧鸪词》。这首诗可以说是诗人的“成名作”,如果它是一幅画,就相当于梵高的“向日葵”、齐白石的“虾”;如果它是一首歌,就相当于帕瓦罗蒂的“我的太阳”。  
诗把鹧鸪放到春天日暖风和,烟雾迷茫的环境里描写:整齐而又色彩斑斓的羽翼;品相就像美丽的锦鸡。暮雨潇潇,它们从青草湖边飞过;落红片片,它们在黄陵庙里啼鸣。接下来进情描写它声音给人们巨大的震撼:羁旅游子,一听到啼声就不禁泪湿襟袖;红粉佳人,刚唱鹧鸪曲就黯然黛眉低垂。湘江宽阔,飘荡着它们彼此呼应的凄唳叫声;夕阳西下,映照着它们竹林觅巢的恓惶身影……
在诗人笔下,“行不得也哥哥”既是鹧鸪凄唳的叫声,又是天涯游子怅悔离乡远行的心声,还是孤凄佳人对离人悲切呼唤的相思怨曲!人之哀情和鸟之哀啼,虚实相生,各臻其妙;而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其中“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两句把春晚鹧鸪啼叫写得非常真实、贴切。清代诗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赞叹说:“咏物诗刻露不如神韵,三四语胜于‘钩辀格磔’也。诗家称‘郑鹧鸪’以此”。足见这两句诗中的奥妙。
  王维跟李白互不来往的原因,本版有位牛人的答案是:    他们为玉真公主吃醋翻了脸。。。。
  好文,拜读,先马再看!
  @ojyo  21:01:35    王维跟李白互不来往的原因,本版有位牛人的答案是:        他们为玉真公主吃醋翻了脸。。。。  -----------------------------  这都是八卦,你想想看,玉真公主比李白、王维大多少啊,十多岁!李白到长安的时候,玉真已经五十多岁了。
      @浮云变古今  21:21:44    好文,拜读,先马再看!  -----------------------------  谢谢你啦,朋友!
       8、“赵倚楼”赵嘏《长安秋望》云: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杜牧反复吟咏“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两句,觉得味之不尽,写得太好了,于是,对赵嘏说:“你这首诗写写得非常好,尤其是最后两句,让人体味再三,今后我就叫你‘赵倚楼’了。”赵嘏一听,大喜,杜牧的谁啊?他的名气当时简直没有谁能够盖过,能够得到他的赏识,那是莫大的荣幸。杜牧不但称赞赵嘏的诗,而且自己也写了一首《赠嘏诗》:  
今代风骚将,谁登李杜坛。  
灞陵鲸海动,翰苑鹤天寒。  
今日访君还有意,三条冰雪独来看。   赵嘏的确是个可造之才,他另一首七绝《江楼感旧》也写得韵味悠然,被《千家诗》选中: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这是一首情味隽永、淡雅洗炼的好诗。     一个清凉寂静的夜晚,诗人独自登上江边的小楼。诗人是寂寞的,因而“思渺然”。他放眼望去,头上司清澈如水的月亮,尽情地倾泻在波光荡漾的江面上,因为江水同样是清澈的,所以“月光如水”,而水面如天。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让我们感到那幽深的苍穹在水面浮动,整个世界连同诗人的心,好象都溶化在无边的迷茫恬静的月色水光之中。   如此美好的情景,诗人一定是尽情陶醉其中了吧?否!面对美好的月色,他却想起了去年一起来赏月的朋友们,他们现在在哪儿呢?“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这声低沉的感喟,暗示了诗人今昔不同的情怀。昔日月夜是欢乐的,而现在是寂寞的。从中透示出人事沧桑,变化不定,不随人们的意志转移。因此无可奈何。格外增添了诗人怅惘之情。
  马克,当资料用了
  @ojyo  21:01:35  王维跟李白互不来往的原因,本版有位牛人的答案是:  他们为玉真公主吃醋翻了脸。。。。  -----------------------------  @擢倚天之剑  15:18:21  这都是八卦,你想想看,玉真公主比李白、王维大多少啊,十多岁!李白到长安的时候,玉真已经五十多岁了。  -----------------------------  那位本意就是搞笑啊  天才生于一时,却没有交集,大家都不免遗憾  
  @ojyo  21:01:35  王维跟李白互不来往的原因,本版有位牛人的答案是:  他们为玉真公主吃醋翻了脸。。。。  -----------------------------  @擢倚天之剑  15:18:21  这都是八卦,你想想看,玉真公主比李白、王维大多少啊,十多岁!李白到长安的时候,玉真已经五十多岁了。  -----------------------------  @ojyo  16:28:16  那位本意就是搞笑啊  天才生于一时,却没有交集,大家都不免遗憾  -----------------------------  搞笑也不能将千年来无数文人崇拜的偶像脸上任意抹黑啊!你说对不对?
  @ojyo  21:01:35  王维跟李白互不来往的原因,本版有位牛人的答案是:  他们为玉真公主吃醋翻了脸。。。。  -----------------------------  @擢倚天之剑  15:18:21  这都是八卦,你想想看,玉真公主比李白、王维大多少啊,十多岁!李白到长安的时候,玉真已经五十多岁了。  -----------------------------  @ojyo  16:28:16  那位本意就是搞笑啊  天才生于一时,却没有交集,大家都不免遗憾  -----------------------------  @擢倚天之剑  19:13:11  搞笑也不能将千年来无数文人崇拜的偶像脸上任意抹黑啊!你说对不对?  -----------------------------  这也算不上抹黑,韵事而已,携妓游玩可以是美谈,难道公主老了就粗鄙了,大家交流下诗文修道,精神仰慕下也可以嘛
       9.秦妇吟秀才:晚唐诗人韦庄曾在黄巢起义时去长安,亲眼看到了起义军进入长安后一系列的捣碎旧世界的行为,深为这个千古之都遭到如此毁灭性的破坏而哀叹不一。就以此为题材,写了一首《秦妇吟》的长篇叙事诗。以一个长安妇女之口,道出了长安城里的王公贵族、平民百姓和无数的建筑都遭到的巨大破坏,其中“内库烧为锦绣衣,天街踏尽公卿骨”是传诵千古的名句,因此人们就给韦庄起了个“秦妇吟秀才”的绰号。  
凡此种种外号,反映了唐诗的极大兴盛,文人的生活变得格外丰富,互相调侃也习以为常了。
       钱起应试写鬼诗   钱起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十年,进士会试考的作文题是《湘灵鼓瑟诗》,这是一个充分运用想象的题目,比较难写。“湘灵鼓瑟”源于屈原《远游》中的句子“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传说舜帝南巡,崩于苍悟(今梧州),舜帝的两个妻子娥皇、女英姐妹俩悲伤至极,也死于湘江之滨,眼泪掉在竹子上,化为泪痕斑斑,后来人们称这种竹子叫湘妃竹。毛泽东诗有“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写的就是湘妃竹。   钱起不知从什么地方得了灵感,刷刷地很快就写出来了: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徒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诗运用丰富的想象力,以一个旁听者的角度描写湘水女神鼓瑟的故事。说是湘灵弹奏的曲调,清怨悲凉,使苍梧山都感动得如怨如慕,使水边的白芷花也散发芳香,直到曲终声寂,却仍不见鼓瑟的人,所见的只有湘水上的几座青山。这两句是全诗的结句,巧妙就在于描写湘灵鼓瑟,戛然而止,使之引起读者无限想象:在绿水青山之间,仿佛见到一个刚放下乐器,悠然远去的神女形象,“不见”而恍若有“见”,蕴含着无穷的意味。   这首诗,写得颇有些意境。最后两句是神来之笔,笔法空灵,为读者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令人遐思不已。所以深获主考官的青睐,一下子考中了。   后来人们问他是怎样想到这首诗内容的。他告诉别人:他获得了郡县推荐后,就一路来长安,一天夜里,他住在江湖客舍里,半夜时分,忽然听到院子里有人吟道:“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觉得这两句诗写得好,不知道是谁吟的,他急忙开门,却没有看到人。第二年春天,到京城参加考试,正好主考大人崔暐出了《湘灵鼓瑟诗》这样一个题目,自己马上就想起在旅馆里听到的两句诗,就用在应试诗里的末句了。   大家都笑了,认为这两句诗不是人写出来的,是鬼吟唱出来的,恩赐给钱起灵感,让钱起意外及第。   这样,钱起也就出了名,忝列于大历十才子之中。   钱起之所以写出此两句,并非什么有人在院中吟出,而是他善于通过生活的实际感受来提炼诗的意境。由于这两句诗写得好,后来几乎代代文人都有引用,仅在宋代就有数人,
      
下面就举例说明这两句诗在宋词里是怎样活跃的啦。
       宋代的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两句。苏轼与秦观在词里都引用过“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这两句诗。我们先看范仲淹的好朋友滕子京在巴陵郡当太守时,他重修了岳阳楼,范仲淹为他写下了一篇有名的《岳阳楼记》。他也曾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填了一首词:   湖水连天天连水,秋来分外澄清。   君山自是小蓬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   微闻兰芷动芳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这首词上片写洞庭湖的秋景,是实写;下片写由此景而引起的想像,情怀依依,颇有意境。此词最别致的是,上下片的最后二句都是引用唐人诗句,也都用得恰到好处,令人遐想联翩。   苏轼于熙宁五年(1072)至七年在杭州通判任上,一天,他与当时已八十余岁的有名词人张先(990—1078)同游西湖,忽然听到湖面上有人弹筝,于是就填了首《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   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雨后初晴、晚霞明丽,湖光山色,令人乐而忘返。“一朵芙蕖”既写水面荷花,又是以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女子,突出美女非凡的美。词中的景实则衬托弹筝人的明丽可爱。据《墨庄漫录》,弹筝人三十余岁,“风韵娴雅,绰有态度”,此处用“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的比喻写她,不仅恰切,而且情趣盎然。接着便从白鹭也倾慕弹筝的娉婷女子,加倍强调美女的美丽。  接着写乐曲的旋律传达出的感情来写,这哀伤的乐曲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在倾诉自己的哀伤。似乎如老杜所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度闻”之意,只能出自湘灵这种神仙之手。“人不见,数峰青”,就是用钱起这首诗的最后两句。   秦少游在贬谪郴州途中夜泊湘江,曾赋过一阕词境苍凉的《临江仙》。    
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  
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  
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据说长沙太守在合江亭宴客,命歌姬唱此词,然这个歌姬仅唱了两句就唱不下去了。她据实报告:“贱妾曾夜宿商船,邻舟有一男子,因望见月明星稀、渚清沙白,就倚着船舷纵唱悲歌,声极凄怨,我记性差,不能尽记歌词,故而只记住‘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这两句,有没有人愿和我再往江岸,复记歌词?”太守应允了,他在晚上带了随从,和歌姬到湘江岸边静候那男子再来。大家聊饮几杯,消磨时间。  一会儿,他们远远地听到一给男子长叹三声,然后缓缓而歌。陪太守喝酒的赵琼侧耳倾听,他认出这是故人的歌声,洒泪相告:“这是秦少游的声音!”善歌的他曾拜见过南迁的秦少游。   但秦少游已弃世几年了,这又是何人?众人无不惊异。太守派人过去询问,方知这是秦少游的灵舟。张才叔后来去荆州访友,说起此事。他友人喟叹说:“秦少游既已去世,又何必挂念已腐坏的肉身呢,那男子应是妖物变的。但江上男子的遣词极超妙,如不是秦少游,又有谁写得来呢?”    以上,我们随便举几首诗词来说明钱起这首诗最后两句的影响之大。
      
再说女皇江青,江青不是她的本名,她原名叫李云鹤,三十年代初在上海时她的艺名叫蓝苹,江青这个名字是后来到延安时取的。这个名字也来源于这首诗。予谓不信,有江青自己的诗作为证:  
江上有奇峰,锁在烟雾中  
平时看不见,偶尔露峥嵘。  
这不是“江上数峰青”的意思吗?因此,江青取这个名字,似乎很得意的,她还叫李进,但是平时总觉得李进这个名字平平,不能体现她胸中的抱负,所以以“江青”这名字行世,因为,这个名字带着诗意,也有一些在得到机遇的时候可以一展宏图的意思。
  记号,才读到5月25日
  呵呵,还联系到江青了,好看。  咱也稍微商业化一点,只要不违背基本原则,也算是一种变通吧。
  @清扬婉兮阿湄  09:47:56    呵呵,还联系到江青了,好看。  咱也稍微商业化一点,只要不违背基本原则,也算是一种变通吧。  -----------------------------  作者:浮云变古今 回复日期: 01:38:31   回复     记号,才读到5月25日    作者:围观也是力量 回复日期: 02:50:40   回复     马克  ——————————————————————————  谢谢诸位朋友的大力支持!
       30.《渔翁》最后两句要不要   “诗人不幸家国幸,赋到沧桑句变工”,也有人说:“诗穷而后工”,大概意思基本上一样,都是说诗人遭遇越不幸,就越能够激起他创作的激情,写出真情实感的诗篇。从历史来看,这种观点不无道理。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柳宗元、刘禹锡、苏轼、陆游等都是如此。   柳宗元是一个积极用世的政治家,他深感中唐时代朝政积弊太多,所以竭力想进行一番改革。于是,参加了王叔文等领导的“永贞革新”,可惜唐顺宗在位仅仅八个月,朝廷大臣大多反对革新,宪宗登位后,参加革新的官员都被贬职。这就是历史上“二王八司马”事件。   永贞革新究竟进步与否,我们不做讨论。然而,从此以后,柳宗元就开始了一段漫长的流放生活。他先贬为永州司马近十年,以待罪之身,处蛮荒之地,前后多年,几乎失去自由,这种痛苦,我们是很难体味到。但我们懂得“人穷则反本”(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一个人当深感自己再也没有机会一展抱负时,往往渴望过那种“日之夕兮,羊牛下来”的田园生活,回到素朴的农村里,所以,我们可爱的陶渊明集这样,过起了悠闲自得,无拘无束的隐士生活。而柳宗元呢,他是个待罪之身啊,时刻等待朝廷进一步的处理,回归田园是没有希望的。那怎么办?有时候,他看到渔翁悠闲自在的捕鱼生活,觉得挺不错。《渔翁》就反映了这种心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渔翁晚上宿在西山脚下,清晨起来就在清澈的湘江里汲水做饭。炊烟袅袅,慢慢地飘向蓝天。汲的水是“清湘”,燃的是“楚竹”,多么奇特而又多么富有诗意!太阳出来后,这里只有蓝天白云,山映江中,青黛如画;碧水莹莹,微波粼粼,却不见渔翁了。停了一会,一声“欸乃”的划船声传来,那个渔翁唱着自己的歌儿,愉快地在中流划着小船飘向远方。这时,天蓝、水清、山绿,渔翁消失在我们的视野里!水从天际下中流,云在岩上无心逐。只有那摇橹的欸乃声,还在我们的耳边回荡不已……   “欸乃”在古代一般是划船桨的声音,但是,在江南,它也是呼喝鱼鹰的象声词,如果我们把它释为后者,那么,“欸乃一声山水绿”就是写渔翁驾着小船,呼喝着鱼鹰,开始新一天的生活了。这样,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叶扁舟,在清山绿水中轻快、迅忽、自由地飘荡的情景,这个渔翁,活得非常潇洒,有滋有味。   要知道,江南渔翁用鱼鹰捕鱼的小船一般都特别的小,两头都是尖尖的,下面可以装上一个轮子,渔翁一人就推着它走路了。所以,它在水里航行也是很迅疾的。   无疑,这首诗所描绘的生活是诗人理想的外现。遭受政治上的打击后,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像渔翁那样在山青水绿之处自歌自乐、无牵无挂、独往独来于天地之间;超脱名缰利锁的束缚,远避俗人、孤芳自赏。尽管这是一种消极的无奈的向往,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他还有什么更好的梦想?   这首诗艺术上尤为后人所称道。苏东坡赞叹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全唐诗话续编》卷上引惠洪《冷斋夜话》)“奇趣”二字,抓住了此诗主要的艺术特色。   “奇趣”何在?它写出了奇人奇事。   一是时空之奇。   一般而言,应该从早晨写到晚上,但这里偏偏从黄昏写起。令人感到新奇。然后诗人把渔翁放到广袤无边的环境里去描写:他独自一人住在山脚下,群山耸立,碧水清流。我们看到的就是渔翁一个人,这是一个阒无人迹的世界。这就是奇了。他住在哪里?船太小,不能住,难道住在山洞里吗?谁也不知道!第二天起来,打水做饭,本是寻常事,更加令人感到奇的是渔翁早炊的用料。水是从“清湘”里汲取的,柴烧的是“楚竹”。什么是“清湘”啊?就是非常清澈的湘江水,那种水的清澈程度,可以是江里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是鱼在水里,“皆若空中无所倚”,可惜现在的我们早就不能看到如此清澈的水了。而所谓“楚竹”绝不是一般的翠竹,而是美丽的湘妃竹,上面还洒有娥皇、女英斑斑点点的思夫泪,“斑竹一枝千滴泪”啊。这并非是暴殄天物,而是渔翁生活其中,就地取材。   江水的一碧澄澄,山的倒影历历可见;近处是翠竹森森,远方是白云缭绕……这就是渔翁所处的环境,这比一般描写渔翁打水取柴做饭更有令人回甘的诗味。   不言而喻,生活在这种环境里的人,情趣还会是低劣的吗?
       其次,再说“人奇”。这首诗在读者面前出现的是一个超尘脱俗的渔翁形象,独往独来,行走于天地之间,不与丑类为伍。他如神龙见首不见尾。一会是“烟销日出不见人”,让我们瞪大了眼睛去四处寻找,一会又是“欸乃一声山水绿”,撑着小船,飘然而来。真的像有仙风道骨似的,了无拘束,自由惬意,生活得十分充实、美好!   这样的渔翁,与我们平常见到的身上脏兮兮的渔翁迥然不同,非常的高洁、超俗。这种反常就是“奇趣”,就能让人深思。   但是,描写其景其人的“反常”却是“合道”。你想,渔翁单独一身,随遇而安,为了生计,抓紧时间捕鱼,住在山脚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打水做饭杂事,天天都要做、在忙碌(可能连老婆也没有,真正的孤家寡人)。诗抓住他以船为家,以江为生而描绘。呈现出一片空灵之美。    三是结构之奇。中唐时代,格律诗早已定型。诗人写诗,除古风外,不外就是四句八句,每句五字或八字。此诗却是六句,这也是一奇。诗人似乎也是要以这种不同寻常的诗体来暗示其突兀不平的傲然人格和不同凡响的出世精神。   王安石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我想,这首诗也应当作如是观。   诗人之所以这样描写渔翁,实质上这个渔翁正是作者理想生活的形象代言人。当时诗人被贬到永州,远远不如苏轼去黄州那样。苏轼贬到黄州,遇到一个好知州徐大猷,处处照顾他;而柳宗元是以罪人的身份呆在永州,没有任何权力可言,唯一可言做的,就是游山玩水。但是,永州哪里有什么名山大川呢?太守也没有大搞什么形象工程,到处是一片不毛之地。诗人只好胡乱地在榛莽里寻找,去开辟“风景区”。身边除了几个朋友,再也没有其他人可以聊了。   这样,柳宗元写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写了其他的一些游记,开启了中国山水游记的先河,使游记真正成为一种独立的散文形式进入古典文学园地。   再说诗的最后两句,苏轼认为“即无亦可”。因为苏轼非等闲之辈,他的说法引起后代诸多评论家的浓厚兴趣,持续了数百年的争执。   这两句化自陶源明的《归去来兮辞》里的“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云没有生命,它随意地飘荡于山岫;鸟儿有灵性,它知道飞得疲倦了就想回去,一切生物都按照自己的规律存在于世间,那么作为万物灵长的人呢?当然也应该有其自由的生活,不受外界的种种羁绊束缚。柳宗元对陶源明很景仰,《渔翁》最后两句为渔翁设置了这样超尘脱俗的幽美环境,正是表达这样的心情:人要与自然融为一体,随意地从中获得乐趣,恰如无心浮动的白云一样。他以此表示自己已经没有丝毫的荣华之念、名利之心、尘俗之欲。只希望能够像渔翁那样,寻找到脱离俗世的一块栖居地。   海格德尔渴望人可以“诗意地栖居”,其实,我们的宗元先生早就在努力寻找这片诗意的绿洲了,可是,茫茫俗世。何以为家?只好寄托是理想之中罢了。   如果在“欸乃一声山水绿”收煞,我们感到诗人描写的只是一幅人境,而加上了最后两句,这人境就变为令人忘情绝欲的仙境。尽管这两句还是写景,“善言情者,但写景而情在其中。”(况周颐《蕙风词话》),读者借这种景语,可以扪及诗人心脉,会情不自禁地想到南朝吴均《与朱元思书》里所描写的置身于富春江山水之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那种消尽了种种俗念的情感。   过去一些评论家把末二句看做蛇足,理由就是结句以含蓄为佳,到“欸乃一声山水绿”意思已经说尽了,不必再施笔墨,为什么还要加上两句呢?其实,诗的结束岂只有一式?诗人如此处理,自有其匠心独运之处。清代沈德潜指出:“收束或放开一步,或宕出远神,或本位收住。”(《说诗晬语》)诗人因情造文,就诗作结。凫胫虽长,刖之则短;鸭足虽短,续之则长,我们不可将蛇足当龙睛,也不能将龙睛视为蛇足。   总之,诗里描写了自己心中的“桃花源”,作者的希望也在那里!
       31. 前度刘郎又重来   刘禹锡也是永贞革新的积极参与者,也与柳宗元一样,被贬到南方。十年后才被朝廷召回。十年,在历史的长河里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对于一个人来说,却是年华最绚丽的青年时代被葬送了。所以,老刘说心里有不平,也有愤慨。一到朝廷,发现出现了许多新贵,在他面前耀武扬威。哈哈,你们算什么东西,居然在老子面前摆起架子来了,真是岂有此理!他愤然写了《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讽刺这些新贵: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都是刘郎去后载。   从表面上看,诗前两句是写看花的盛况,人物众多,来往繁忙,一路上红尘滚滚,人来人往,川流不息。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兴奋啊?这些人都说“看花回来,玄都观里的桃花开得茂盛极了”,“无人不道”四字写尽人们看花归途中的愉悦激动神态,那玄都观里桃花的繁荣美好,可以从言外想见。后两句由物及人,关合到自己的境遇。自己十年前在长安的时候,根本还没有如此众多的桃花,去国十年,后栽的桃树都长大了,并且花开得如此吸引人。这次回到京城,看到的却是这番春色,真是“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从骨子里看,此诗运用比兴,千树桃花,不过是十年以来钻营取巧而在政治上上位的新贵,他们用尽一切宵小伎俩,党同伐异,登上权力顶峰,竟不知人间有羞耻两字。那些看花的人,都是些奔走权门、趋炎附势之徒。他们为了富贵利禄,谄媚佞臣,就如同在紫陌红尘之中,赶着热闹去看桃花一样,对千树新桃极尽吹牛拍马,阿谀逢迎之能事,说,桃花开得多艳丽啊,多美啊,世界上再也没有这样漂亮的桃花了之类的奉承话。刘禹锡尽管遭贬十年,却没有夹紧尾巴做人,收敛一下,依旧不改其刚硬的性格,对他们有的是蔑视、鄙薄!他知道:三月桃花满树红,风吹雨打一场空,越是炫耀自己,越是容易凋零,有什么了不起呢!   这样,他又一次触怒了那些手握权柄者,又一次遭受打击——去更远更穷苦的边郡当刺史。名义上官是升了,处境却更加困难了。   刘禹锡后重新被起用,十余年后回到京城,又写了一首《再游玄都观》,诗前有作者小序云:“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又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大和二年三月。”诗曰: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又重来。   哈哈,你们这些艳丽的桃花,现在在哪里啊?我却又回朝廷里!其性格之倔强,不屈不挠,令人感动,但正因为他没有像白居易那样“脸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还写这样的诗,有人批评他狷介狂傲,所以始终不能他登上权力的顶峰。然而,与其低眉折腰事权贵,倒不如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工作。
  这帖子是极好的,我等望穿天涯而涕下之人,在此仰望
  唐诗趣话
  唐诗普及课本,顶了
  中秋快乐!
  记号~~  有空再回来拜读  很是喜欢~~
  寒山最有名的是一段与拾得的对话。拾得也是一位高僧,他俩是好朋友。一次,寒山问拾得说:“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之?”拾得回答:“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这里包含了中国传统的思想品德修养,即: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敬君子之高风,忍小人之凌辱。
  你说‘。“牙璋”是皇帝调兵的符信,分凹凸两块,分别掌握在皇帝和主将手中’,
牙璋不是兵符哟,善意提醒
      
谢谢诸位朋友啦,想不到能够有这些同志(热爱唐诗的同志)积极支持,简直让我涕泪交加了、
  @重庆哈儿哈  17:24:00    你说‘。“牙璋”是皇帝调兵的符信,分凹凸两块,分别掌握在皇帝和主将手中’,
牙璋不是兵符哟,善意提醒  -----------------------------  谢谢哈儿哈指点。但是我是从采用了《唐诗鉴赏集》里张燕瑾先生的说法: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 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 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 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牙璋”是皇帝调兵的符信,分凹凸两块,分别掌握在皇帝和主将手中。“凤阙”是皇宫的代称。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第四句“铁骑绕龙城”,显然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一个“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诗的最后两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      这首短诗,写出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能把如此丰富的内容,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见诗人的艺术功力。首先诗人抓住整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断,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写,至于书生是怎样投笔从戎的,他又是怎样告别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军的情况怎样,……诗人一概略去不写其次,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跳跃式地发展前进。如第三句刚写了辞京,第四句就已经包围了敌人,接着又展示了激烈战斗的场面。然而这种跳跃是十分自然的,每一个跨度之间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同时,这种跳跃式的结构,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如山崖上飞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    初唐四杰很不满当时纤丽绮靡的诗风,他们曾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作过颇有成效的开拓和创新,杨炯此诗的风格就很雄浑刚健,慷慨激昂。尤其是这样一首描写金鼓杀伐之事的诗篇,却用具有严格规矩的律诗形式来写,很不简单。律诗一般只要求中间两联对仗,这首诗除第一联外,三联皆对。不仅句与句对,而且同一句中也对,如“牙璋”对“凤阙”,“铁骑”对“龙城”。整齐的对仗,使诗更有节奏和气势,这在诗风绮靡的初唐诗坛上是很难能可贵的。  (张燕瑾)
       32. 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由和州刺史罢归洛阳,从此,多年的流放生涯结束了。白居易也因病免去苏州刺史,两人在返京都途中,在扬州相遇,彼此神交已久,并有书信往来,但在很长时间内 ,一直不曾谋面。神交已久,初次相逢,久遭劫难,既喜且悲,彼此谈起了过去在政治上遭受打击、迫害的事情,感慨万端。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白两人才华难分伯仲,白居易也遭受过贬职,离开京城长安多年在外。“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格外兴奋。白居易自然要“为我引杯添酒饮”,并要“与君把箸击盘歌”,痛快一番。他对刘禹锡的诗才由衷钦佩,“诗称国手”绝非吹捧之词。然而“诗称国手徒为尔”,既感伤刘亦是自伤。杰出的才能有什么用?换来的竟然是这样的遭遇,真是“命压人头不奈何”啊!虽然他一直认为能者的命运往往被才名所折损,但如老刘那样,竟然一贬二十多年,这折损也是太多太恶毒了。  全诗充满了对朋友的钦佩、赞扬、同情、叹惜。格调低沉,感叹唏嘘,显得那样悲怆凄凉与无可奈何。   但刘禹锡却没有像老白那样凄凉与悲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针对白诗写出自己心中的感慨: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听了白居易歌诗后,诗人想起自己这么多年来所遭受的种种坎坷与不幸,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永贞革新失败后,他备受打击、迫害,被逐出京,远谪南荒,一贬再贬,在岭南、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度过了二十三年(805——826)的贬谪生活,就如一件东西被人抛弃在那里。二十三年,在人的一生中,有几个二十三年啊!岁月蹉跎,盛年早就付诸流水了。而今已近知天命之年,壮志未酬,两鬓先斑,已经垂垂老矣,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满腔愤怒!被流放到“凄凉地”,而又“弃置”不顾,朝廷那些权要对他的态度是多么的残酷!说出了压在自己头上的并不是什么“命”,而是外界恶势力的迫害,委婉地否认了白居易所谓被命运所折的说法。   接着从自己的不幸遭遇转到对已过世的战友的怀念和对时势的感慨。“怀旧空吟闻笛赋”,三国魏末时,司马昭擅权,向秀的好友稽康、吕安,因得罪了他而被杀害,有一天傍晚,向秀路过稽康故居山阳,听到邻人吹笛,马上想起稽康和吕安,心情十分悲痛,便写了《思旧赋》。永贞革新失败后,王叔文被杀害,王伾、凌准、柳宗元等先后死于贬所。现在自己年老归来,不见昔日风雨同舟的战友,不禁有向秀闻笛怀友之感。诗人以向秀自比,借以表达对柳宗元等亡友的怀念。   另外,《述异记》有这样一个故事:晋人王质入山采樵,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他在旁观看,看完一局棋后,发现他的斧头木柄已经烂掉。回到家乡,时间已过了一百年,同时代的人早已死了。“棋罢不知人换世”,这次回归故乡,就象那个采樵归来的王质一样,恍如有隔世之感。借此眼下抒发时局多变、世事全非的感慨。   尽管暮年将至,疾病缠身,有如“沉舟 ”、“病树”,再不能负重前驱了。但是,诗人对未来、对后进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一定会万木争春,光明终究会战胜黑暗。正如他在另一首诗中所说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对未来仍充满信心。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他的回答并不消极,显出了开朗的胸襟和远大的目光。   全诗语言极概括精炼,出色地表达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陆机在《文赋》里说:“立片言于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颈联就是全诗之警策。造意新,立意高,含意深,诗人把对自己的身世感叹和对未来的深刻认识,巧妙地寓托于形象化的画面里,使诗更具有哲理意味,对人们富有启发,自唐以来就广为传诵。后人作为比喻借用时,赋予其新意,常用来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新陈代谢乃是宇宙中的普遍规律,陈旧的事物必然衰败,新的事物总要生长,我们不应只看到衰老的事物,更不应为它们的死亡而感叹,相反,应该把我们的希望寄托在新的充满生命力的事物上。   白居易在《刘白唱和集解》里说了这样一段很真诚的肺腑之言:   予顷与元微之唱和颇多,或在人口,常戏之云:“仆与足下二十年来为文友诗   敌,幸也,亦不幸也。今垂老复遇梦得,得非重不幸耶?梦得梦得,文之神妙,   莫先于诗。若妙与神,则吾岂敢?如梦得‘雪里高山头白早,海中仙果子生迟’、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之句之类,真谓神妙。”   真心拜服刘禹锡的诗才,让其出一头地,这对于白居易来说,的确难能可贵。客观地说,白居易与刘禹锡的关系远不如与元稹的感情深厚。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志同道合心心相印如弟如兄的那种关系,而是烈士暮年寂寞岁月里的酒朋诗侣。白居易与刘禹锡相遇时,都年近五十,他已经决心吸取教训,一心独善其身,故没有多少从政的宏图大志,报国雄心。先前他也不赞成永贞革新,与刘结交,只是都有过被贬远地的经历,也服膺刘禹锡的才华,同情刘禹锡命运多舛。后来两人同样闲居洛阳,遂不问政事,一味饮酒赋诗,成为常常见面的老朋友,将休闲进行到底。  
  黄巢什么时候写过“冲天杀气透长安”?如果他真这么写,那他不是白痴也是混蛋。听好了,那一句叫“冲天香阵透长安”!
  先顶,现在正在背诵三百首,回头还来仔细品读!
      深洞嘤啼恨郎软,偷来花下解珠珰。
  @唐朝兵马俑  20:38:24    黄巢什么时候写过“冲天杀气透长安”?如果他真这么写,那他不是白痴也是混蛋。听好了,那一句叫“冲天香阵透长安”!  -----------------------------  估计楼主笔误了...
  喜欢古诗的意境,马克
  先顶后看~
  现在有几人能读懂诗的?难怪曲高和寡,打小有空就背英语单词去了。狗日的英语,到现在几乎就没用上,却占了我学习时间的1/2强
  好文章
  支持~
  记号。6-17
  全部看完了,楼主怎么对杜甫一笔带过啊?好歹也是和李白并列的诗圣啊?有点小失望。杜甫的七律真的很美。另外很期待八小李杜,尤其喜欢李商隐的诗。
  好贴!
  刚看完第一段,先马克,决定追了。李密那段小时候看印象很深啊,当时觉得这也太牛了吧,知识(才华)就是力量果然没错……
  辨析诗文则稍欠见解,诗人轶事趣谈则内容不甚丰满。不过也花了些功夫,还是值得一读。
  在首页看到,最爱关于古诗文的贴,LZ加油~~
  挺喜欢这种古典文学的,支持楼主
  不得不收藏!
  背下唐诗也是不错的事。
  高雅艺术!兴趣不大!只能表表佩服!
  留下记号!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桃花流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