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正月十一日关灯 姜夔跋王献之保母帖 主要运用的技巧

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热门搜索推荐:
5068儿童网提供最新最全的儿童歌曲、儿童作文、儿童故事、手抄报、黑板报、好词好句等内容,让小朋友在学习的同时享受快乐!打造属于小朋友的快乐天堂!请记得收藏分享我们哦~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宋词精选
来源: 未知&&&&发表时间: 16:52:48&&&& 
  这首词我们猛然一读会觉得写的景象很热闹,其实不然,它的主旨不在于描绘灯节的繁华热闹景象和叙写节日的愉悦心情,而在于抒写飘泊江湖的身世之感和情人难觅的相思之情,只有细细品味才能够读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深意。
  ●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
  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
  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
  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
  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
  姜夔词作鉴赏
  这首词作于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元宵为我国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十五赏灯。据周密《武林旧事》卷二记载,南宋时,&自去岁赏菊灯之后,迤逦试灯,谓之预赏。一入新正,灯火日盛。&此词题作&正月十一日观灯&,乃写灯节前的预赏。但此词的主旨不在于描绘灯节的繁华热闹景象和叙写节日的愉悦心情,而在于抒写飘泊江湖的身世之感和情人难觅的相思之情。以冷笔写热情,以乐景衬哀情,是本词的基本特色。
  起首二句先描述临安元宵节前预赏花灯的盛况。这一天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士庶熙熙攘攘,纵情游赏。&笼纱未出马先嘶&一句,写当时王孙公子赏灯情景,非常符合历史真实。据吴自牧《梦粱录》卷一&元宵&云:&公子王孙,五陵年少,更以纱笼(即灯笼)喝道,将带佳人美女,遍地游赏。&笼纱即纱笼。词人仅以七字概括了这些贵族公子外出观灯的气派,气象华贵,隽永有味,意境高远。正如况周颐所说:&七字写出华贵气象,却淡隽不涉俗。&(《蕙风词话》卷二)其所以达到如此艺术效果,主要是因为词人从侧面着笔,写出一个典型的细节,故能先声夺人,造成一种无形的美感。若从正面落墨,不知要费多少气力,然终不如此句的含蓄有味。&白头&二句,笔势骤转,写自身寂寥落寞,与前两句形成鲜明对照。词人一生未入仕途,布衣终生,长年以清客身份依居于名流公卿之家,过着寄人篱下、辗转飘泊的生活。写此词时,词人已四十三岁,当时词人移家临安,依附于张鉴门下。因慨叹年老而功名未立,故自称&白头居士&。
  所谓&呵殿&,即前呵后殿,指身边随从。这两句正为&笼纱&句反衬:贵家子弟出游,前呼后拥;词人观灯,唯有小女乘肩其冷暖自知,悲欢异趣,固有不同矣。&乘肩小女&,旧有二说。《武林旧事》卷二&元夕&云:&都城自旧岁孟冬驾回,已有乘肩小女鼓吹舞绾者数十队,以供贵邸豪家幕次之玩。&系指歌舞艺人。黄庭坚《山谷内集》卷六《陈留市隐》诗序云:陈留市上有刀镊工,惟一女年七岁,日以刀镊所得钱与女醉饱,则簪花吹长笛,肩女而归。诗有&乘肩娇小女&之句。白石此处当用后一事,借以抒写穷中觅欢。苦中作乐之意,而笔锋也关顾到灯节舞队中的&乘肩小女&。吴文英《玉楼春。京市舞女》有&乘肩争看小腰身&之句,与《武林旧事》所记的&乘肩小女&舞队,同叙南宋临安灯节风光。本句中以&随&字暗射&呵殿&,这与晋代阮咸,当七月七日循俗晒衣,同族富家皆纱罗锦绮,阮咸独以竹竿挂大布犊鼻T,云&未能免俗,聊复尔耳&,同一机杼,有异曲同工之妙,不惟解嘲,亦含激愤。
  过片三句抒写个人悲慨。&花满市,月侵衣&,是上阕&巷陌风光&的具体化:&少年情事老来悲&,则是说见此满市花灯,当空皓月,回忆少年时灯夕同游之乐事,而今风光依旧,而情事已非,翻成老来之悲。其中应有所寄寓。词人三天之后又有同调作品云:&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题作&元夕有所梦&。此云&少年情事老来悲&,彼云&人间别久不成悲&,所悲者何?合肥旧侣不可得见也。如今词人已双鬓如霜,而情人远隔天涯,其间悲痛,固人诉难堪矣。以手法言之,&花满市,月侵衣&,乃是乐景乃是热情:&少年&句则是哀情乃是冷笔。以乐景写哀,则倍增其哀,以冷笔处理热情,其冷情心境固已自明矣。细细涵泳,这几句确实是动人的。
  结尾二句写夜深灯散,春寒袭人,游人逐渐归去。沙河塘,在钱塘县(今浙江杭州)南五里,苏轼《虞美人》词云:&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王庭《初至行在》诗云:&行尽沙河塘上路,夜深灯火识N平。&南宋定都临安后,那里已成繁华地区。这里的沙河塘,即首句&巷陌&的具体化查明具体地点;两个结句,也是与起首二句前后呼应的。来时巷陌马嘶,何其热闹;去时游人缓归,又何其冷清。这与李清照写元宵佳节的《永遇乐》&不如同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实有一种相同的说不出的痛。两相对照,视柳永的&随分良聚,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迎新春》),又是何种不同的心情。不过,相比于李清照词的凄凉、冷寂,柳永词的欢欣鼓舞,白石词更能化实为虚,空灵含蕴,所谓无限感慨,都在虚处。
返回首页看了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宋词精选的同学还看了
全站热点推荐
全站热门点击
经典儿歌推荐
手抄报精选
蝉童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表达情感-55BBS 我爱购物网
&&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表达情感
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表达情感
百度知道有的  1?思想内容:贺铸夫人赵氏,勤劳贤惠,贺铸曾有《问内》诗写赵氏冒酷暑为他缝补冬衣的情景,夫妻俩的感情是很深的。作者与妻子曾经住在苏州(阊门是苏州著名的城门,用来借指苏州),后来妻子死在那里,当贺铸不久因事要离开苏州时,痛感物是人非,满腹辛酸无处倾诉,只能哀叹:“好好一起来的,怎么就不能一起离开呢?”窗前的梧桐在经历了清霜之后,已经树木凋零,落叶萧索;而池中原先那对比翼双飞的白头鸳鸯如今也只剩下孤零零的一只,它肯定也经历了失伴之苦吧!那晨光初露的草原,东方才刚刚发白,躺在草丛上的一颗颗晶莹剔透的露珠儿,须臾之间就不见了。人生原来就是这样短暂啊!(,xi晒干了)在那新垒起来的坟头前,作者默默地哀悼着亡妻;在从前两人住过的地方,作者更是久久留恋,不肯离去。回到家里,躺在死者睡过的床上,聆听着南窗的夜雨,遥想当年妻子在深夜里为自己补衣的情形,作者沉痛地表现出了对亡妻患难与共、相濡以沫之情的深切怀念。  贺铸长相奇丑,又因为个性耿介,得罪过不少豪门显贵,因此,他一生都只能混迹于下层官员的职务上,郁郁不得志。而妻子赵氏则是他人生最亲近最钟爱的人之一,她的早早过世,实在是贺铸人生之一大不幸(“早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是古时人生之三大不幸)。但光有悲伤也是做不出好词来的,接下来,再让我们看看词的结构。  全词以心理感受和自我探问起首,中间暗中以时间作为发展线索,并且穿插了许多意象。这些意象大多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如梧桐二句,以树鸟比喻失偶,恰是化用了孟郊《烈女操》“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之意;原上草二句感叹人生短促,又是化用了古乐府《薤露歌》“薤上露,何易!露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恰当地表现了主题,结句更是提炼出“挑灯夜补衣”这一细节,体现了作者心绪之细,感情之真。这最后一句敲响了全词的最强音符,将全词的意境推向了高潮。读之无不令人殇然泪下。  在两宋词坛上,悼亡词写到如此地步的,也许只有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能与之媲美  这便是贺铸的《鹧鸪天》的魅力:它体现的是人性的深度!发出的是内心的呐喊!  这首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  苏轼的 <>得到了最广泛的赞誉的原因.不仅仅是它是第一首悼亡词,还与它的艺术感染力有关.苏轼十九岁与王弗结婚,后出蜀入仕,夫妻琴瑟相和,相伴相知.十年后王弗病故,葬于家乡祖莹, <>是苏轼在密州一次梦见亡妻后所写,与王弗之逝又是十年,悠悠生死经年,魂魄入梦,其凄楚之心境难自胜.东坡性豪爽,不是自艾自怜身世之人,况且经历了十来年宦海浮沉,恐怕并没有多少时候刻意去想亡妻,所以有“不思量”句,可是这种溶入灵魂的刻骨相思,却是“自难忘的”,比起柳永“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这。”已是人生两种不同阶段的感情,沉静和炽烈.亡妻的孤坟,远隔千里,再无处凭悼,只有梦,可以寄托哀思.这时的苏轼与王弗已是十年阴阳相隔,十年不得意的仕途遭贬奔走,自觉已经是"尘满面,鬓如霜"竟恐担心与王弗再见不能相认,苏轼的悲辛,一悲自己,二悲亡妻,值得提出的是一点,苏轼词中梦魂还乡的时候对妻子进行了细节上的描绘,"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只有泪千行",小轩窗的梳妆场景可以推想是苏轼与王弗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时候所常见的,对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的细节描绘在这具有痛彻入心的感染力.只是这样平常地望着你梳妆的时候也永远不会再有了.这点细节描写是全词中最突出的亮点,以此可见一则,东坡情真.二则,在十年的夫妻情缘中,两人感情极好,不拘小节,诙谐的东坡恐怕是有为妻子画眉弄妆的时候也是有的.  这首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时熙宁八年(1075年)正月二十日,苏轼刚到密州任知州。王弗,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年方十六,与十九岁的苏轼成婚。王弗聪明沉静,知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约略知道。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苏轼与朝中权贵不和,外任多年,悒郁不得志,夜中梦见亡妻,凄楚哀惋,于是写下这篇著名的悼亡词。  王弗卒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四川眉山故里柳沟山,又名老翁山,距苏洵夫妇墓西北八步。苏轼兄弟曾在父母墓旁遍植松树,“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虽十年过去,他对王弗依旧一往情深,哀思深挚。词的上片写自己对亡妻的无限怀念和人世沧桑的悲戚。起句写十年里,双方生死隔绝,即使不特意思量,往昔的深情仍难以忘怀。“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对亡妻的哀思,对仕途波折的愁苦,相距千里,无处诉说,道出了内心深处的悲怆之情。十年来,颠沛流离,历经忧患,自己已是“尘满面,鬓如霜”。想象着即使相逢,妻子也认不出自己了。明明是作者对亡妻思念深切,偏偏说自己变化太大,妻子已认不出自己,把现实中对妻子的怀念和个人遭遇的哀伤交融,既写出了千里孤坟的凄凉,也写出了生者人世的辛酸。  下片以“夜来幽梦忽还乡”句过渡,写梦境相逢的情景。作者选取妻子生前闺房生活的细节来描写。凸现妻子临窗而坐,对镜梳妆的场境,表现了昔日夫妻和睦幸福的生活,也反衬出如今“无处话凄凉”的悲伤。蓦然相逢,“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酸甜苦辣霎时涌上心头,相互在这默默无言中倾诉十年的痛苦。梦中醒来,作者仍抑制不住内心的哀痛。清冷的明月,短短的山冈,幽幽的松林,相象着那里就是妻子思念自己而痛断柔肠的地方。作者巧妙地推己及人,以想象妻子在那凄清冷落的地方想念自己,衬托出自己对亡妻永不能忘的深挚感情。  这首词将梦境与现实交融而为一体,浓郁的情思与率直的笔法相互映衬,既是悼亡,也是伤时,把哀思与自叹融和,情真意切,哀惋欲绝,读之催人泪下
8条其他回答
北宋词人苏轼的《江城子》与贺铸的《鹧鸪天》都是为自己妻子写的悼亡词,都是各自纯真爱情的哀唱。若将两词放在一起比较阅读,自可玩味出两词的不同来。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贺铸《鹧鸪天》) 苏轼29岁就死了妻子。他的妻子王弗极贤慧有淑德,其敏而静的气质有如神光天香笼罩着他们夫妻谐睦温馨的家庭生活。王弗去世,苏轼黯然神伤,哀思绵延。十年之后,苏轼对亡妻仍是一往情深,难以释怀。其《江城子》词正是当时追思亡妻感强烈凝聚的结晶。 全词哀情外显而激烈,泼墨如水,大开大合,淋漓尽致地抒写了夫妻间的深情厚意。仅从词的上片便可明显地看出这一特色。词作“未成曲调先有情”,一开头就营造出一种凄惨悲凉的哀痛气氛,将感情的琴弦拉到极度哀伤之中。“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既感慨夫妻生离死别之日久,又直抒追思亡妻之情深。在时间长河里,十年不过是弹指一瞬,对词人来说,却恍若隔世。词人日思夜梦,不知有多少心事要向情侣倾诉!“不思量,自难忘”,正是极度相思痛苦之情的强烈爆发。接着,词人大笔挥洒,从死者与生者两方面将这种相思痛苦之情加以淋漓尽致的抒写。“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凄凉冷漠尚可忍,最难耐苦楚无人说!唠叨死者孤坟的寂寞凄凉,既是疲于奔波他乡,疏于祭扫妻坟的自责,更是伤惋怀妻痛情的流露。“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从生者处境的险恶坦露对亡妻的复杂情感。一方面,甜蜜的夫妻情爱令词人对死别十年的妻子依然痴情灼烈,深陷于仅在梦中相见的无奈里;另一方面,生活际遇的飘泊不定,生活处境的凶险恶劣,令词人心身疲倦,鬓发过早地变得霜白。这样,即使能与妻子相见,词人也不希望妻子认出自己,以避免妻子伤感难过。词人极希望与妻子相见却又害怕被妻子认出的矛盾心里在这里得到了鲜明的昭示,它精细地写出了词人对妻子的无限关心体贴的挚爱之情。 与苏轼青年丧妻不同,贺铸是晚年丧妻的;与苏轼《江城子》词抒情的外显、大笔挥洒、淋漓尽致不同,贺铸的《鹧鸪天》词内隐、惜墨如金、潜沉曲致。贺词于平静的笔端之下饱含对妻子的深情。词作由物及人,缘物生情,由“阊门”之存想到爱妻之失,这个昔日夫妻恩爱生活的见证物,而今成了引发词人相思哀情的媒介。“同来何事不同归?”看似平静出之,实则是词人感情的强烈迸发,是血与泪的呐喊。读到它,我们仿佛看见词人撕心裂肺地向茫茫苍天呐喊“还我妻子”。这声音,喊出了失妻的万般凄楚。“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词人目睹梧桐,眼看鸳鸯,心中涌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思妻哀情。“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真切地刻划出词人翻江倒海的内心:南窗雨让人饱尝淋雨之苦与孤寂凄凉,南窗雨让人怅然于挑灯补衣恩爱体贴之一去不返,极曲致地传达出对妻子的挚爱。 苏词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赋笔手法生动逼真地铺写了一幅夫妻久别乍逢的感人场面,显示出爱情的纯真美丽,使其抒情既亲切又富有情趣。“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游子思乡,自古同理;离家愈久,生活愈是不适,思乡之情也就愈切。因时势的动荡不安,政治生活的苦闷,辗转奔波的词人自然产生了浓郁的怀乡情绪。幽幽沉梦之中,魂游久违的故乡,第一眼所见便是爱妻面窗梳妆那熟悉的身影。神之所思,意之所指,这第一眼目光所及实在是词人思妻痴情的自然流露。“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两地相思情切切,一朝对面却无言。夫妻相见,自有万端感慨;泪眼凝望,自会读出对方的关切、爱抚。这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妙境界,颇能拨动感情的琴弦,夫妻间的真挚情爱悠然流淌。 与苏词所表现出来的浓郁的抒情性不同,贺词浸润着深沉的人生感慨,有着哲理的冷静揭示,显得沉郁而富有理性光彩。贺铸虽出身贵族,但空怀报国之心而无报国之门,终生沉抑下僚,郁郁不得志。词中以梧桐的半生半死,鸳鸯的失伴孤飞为喻,既失偶之痛楚,也发人生之感慨。“原上草,露初”化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之意,以露水易干为喻,慨叹人生之短促,功名之有如云烟,笔调委婉地将自己不得志的蹉跎人生寓于其中,感情内隐而沉郁。 苏词的“尘满面,鬓如霜”,虽也暗寓人生飘零之感,也抒写光阴流逝之疾,但从心理的精细摹写,以赋笔手法所进行的想象铺写来看,全词主调是抒写对亡妻的真挚深情,是对纯真爱情的纵情高歌。而贺词尽管也唱出了纯真的爱情之歌,但其主调富有浓郁的理性色彩,有着对人生哲理的冷静揭示。总之,同是悼亡词,苏词感情闸门大开,奔放而激越,自有一股撞击人的强劲力量在;贺词显得简约曲致,蕴含深刻的人生体验,感情沉郁而哀戚
督亲印罚ㄋ臻┙岷献约菏昀凑紊闹械牟恍以庥龊臀尴薷锌泶锒酝銎抻滥淹车恼嬷壳楦泻蜕畛恋囊淠睢!娥佯程臁罚ê靥危┮皇浊樯畲敲赖牡客鲋
姜夔(jiang一声, kui 二声)(1155?--1221?),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县)人。一生没有做过官。精通音乐,会做诗填词。他的词对于南宋后期词坛的格律化有巨大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比较少。特点是辞句精炼,风格不庸俗。 生平: 主要作品: 点绛唇 丁未冬,过吴松作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鹧鸪天 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 京洛风流绝代人,因何风絮落溪津。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 红乍笑,绿长颦,与谁同度可怜春。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 鹧鸪天 丁巳元日 柏绿椒红事事新,隔篱灯影贺年人。三茅钟动西窗晓,诗鬓无端又一春。 慵对客,缓开门,梅花闲伴老来身。娇儿学作人间字,郁垒神荼写未真。 鹧鸪天 正月十一日观灯 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 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 鹧鸪天 元夕不出 忆昨天街预赏时,柳悭梅小未教知。而今正是欢游夕,却怕春寒自掩扉。 帘寂寂,月低低,旧情惟有绛都词。芙蓉影暗三更后,卧听邻娃笑语归。 鹧鸪天 元夕有所梦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鹧鸪天 十六夜出 辇路珠帘两行垂,千枝银烛舞凄凄。东风历历红楼下,谁识三生杜牧之。 欢正好,夜何其。明朝春过小桃枝。鼓声渐远游人散,惆怅归来有月知。 杏花天影 丙午之冬,发沔口,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北望淮楚,风月清淑,小舟挂席,容与波上。 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 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 玉梅令(高平调) 石湖家自制此声,未有语实之,命予作。 石湖宅南,隔河有圃曰苑村,梅开雪落,竹院深静,而石湖畏寒不出,故戏及之。 疏疏雪片,散入溪南苑。春寒锁、旧家亭馆。 有玉梅几树,背立怨东风,高花未吐,暗香已远。 公来领略,梅花能劝,花长好、愿公更健。 便揉春为酒,翦雪作新诗,拚一日、绕花千转。 踏莎行 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浣溪沙 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霓裳中序第一 丙午岁,留长沙,登祝融,因得其祠神之曲,曰黄帝盐、苏合香。又于乐工故书中得商调霓裳曲十八阕,皆虚谱无词。按沈氏乐律“霓裳道调”,此乃商调;乐天诗云“散序六阕”,此特两阕。未知孰是?然音节闲雅,不类今曲。 予不暇尽作,作中序一阕传于世。予方羁游,感此古音,不自知其词之怨抑也。 亭皋正望极,乱落江莲归未得,多病却无气力。况纨扇渐疏,罗衣初索。 流光过隙,叹杏梁双燕如客。人何在?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 幽寂,乱蛩吟壁,动庾信清愁似织。沉思年少浪迹,笛里关山,柳下坊陌。 坠红无信息,漫暗水涓涓溜碧。漂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垆侧! 庆宫春 绍熙辛亥除夕,予别石湖归吴兴,雪后夜过垂虹,尝赋诗云:「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后五年冬,复与俞商卿、张平甫、①朴翁自封禺同载诣梁溪,道经吴松,山寒天迥,云浪四合,中夕相呼步垂虹,星斗下垂,错杂渔火,朔吹凛凛,卮酒不能支,朴翁以衾自缠,犹相与行吟,因赋此阕,盖过旬涂稿乃定。朴翁咎予无益,然意所耽不能自已也。平甫、商卿、朴翁皆工于诗,所出奇诡,予亦强追逐之。此行既归,各得五十馀解。 双浆莼波,一蓑松雨,暮愁渐满空阔。呼我盟鸥,翩翩欲下,背人还过木末。 那回归去,荡云雪,孤舟夜发。伤心重见,依约眉山,黛痕低压。 采香径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谁答。垂虹西望,飘然引去,此兴平生难遏。 酒醒波远,政凝想、明②素袜。如今安在,唯有栏杆,伴人一霎。 【检字】 ① 金舌。读 xian1。 ② 王当。读 dang1。 齐天乐(黄钟宫) 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功父先成,辞甚美。予裴徊末利花间,仰见秋月,顿起幽思,寻亦得此。蟋蟀,中都呼为促织,善斗。好事者或以二三十万钱致一枚,镂象齿为楼观以贮之。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 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夜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 豳诗漫舆,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满江红 满江红旧调用仄韵,多不协律。如末句云「无心扑」三字,歌者将“心”字融入去声,方协音律。予欲以平韵为之,久不能成。因泛巢湖,闻远岸箫鼓声,问之舟师,云“居人为此湖神姥寿也。”予因祝曰:“得一席风径至居巢,当以平韵满江红为迎送神曲。”言讫,风与笔俱驶,顷刻而成。末句云「闻佩环」,则协律矣。书于绿笺,沉于白浪,辛亥正月晦也。是年六月,复过祠下,因刻之柱间。有客来自居巢云:“土人祠姥,辄能歌此词。”按曹操至濡须口,孙权遗操书曰:“春水方生,公宜速去。”操曰:“孙权不欺孤”,乃撤军还。濡须口与东关相近,江湖水之所出入。 予意春水方生,必有司之者,故归其功于姥云。 仙姥来时,正一望千顷翠澜。旌旗共乱云俱下,依约前山。 命驾群龙金作轭,相从诸娣玉为冠。向夜深、风定悄无人,闻佩环。 神奇处,君试看。奠淮右,阻江南。遣六丁雷电,别守东关。 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又怎知、人在小红楼,帘影间。 【注释】 诸娣:姜夔自注,“庙中列坐如夫人者十三人。” 一萼红 丙午人日,予客长沙别驾之观政堂。堂下曲沼,沼西负古垣,有卢橘幽篁,一径深曲;穿径而南,官梅数十株,如椒如菽,或红破白露,枝影扶疏。著屐苍苔细石间,野兴横生,亟命驾登定王台,乱湘流入麓山。湘云低昂,湘波容与,兴尽悲来,醉吟成调。 古城阴,有官梅几许,红萼未宜簪。池面冰胶,墙腰雪老,云意还又沉沉。 翠藤共闲穿径竹,渐笑语惊起卧沙禽。野老林泉,故王台榭,呼唤登临。 南去北来何事?荡湘云楚水,目极伤心。朱户黏鸡,金盘簇燕,空叹时序侵寻。 记曾共西楼雅集,想垂杨还袅万丝金。待得归鞍到时,只怕春深。 念奴娇 予客武陵,湖北宪治在焉。古城野水,乔木参天,予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薄荷花而饮,意象幽闲,不类人境。秋水且涸,荷叶出地寻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见日,清风徐来,绿云自动,间于疏处窥见游人画船,亦一乐也。①来吴兴,数得相羊荷花中。 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绝,故以此句写之。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 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 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检字】 ① 去曷。读 qie 4。 法曲献仙音 张彦功官舍在铁冶岭上,即昔之教访使舍。 高斋下瞰湖山,光景奇绝。予数过之,为赋此。 虚阁笼寒,小帘通月,暮色偏怜高处。树隔离宫,水平驰道,湖山尽入尊俎。 奈楚客,淹留久,砧声带愁去。 屡回顾,过秋风未成归计。谁念我、重见冷枫红舞。 唤起淡妆人,问逋仙今在何许?象笔鸾笺,甚而今、不道秀句。 怕平生幽恨,化作沙边烟雨。 琵琶仙 《吴都赋》云:「户藏烟浦,家具画船」,唯吴兴为然,春游之盛,西湖未能过也。 己酉岁,予与萧时父载酒南郭,感遇成歌。 双浆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歌扇轻约飞花,娥眉正奇绝。 春渐远,汀洲自绿,更添了、几声啼①。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 又还是、宫烛分烟,奈愁里匆匆换时节。都把一襟芳思,与空阶榆荚。 千万缕、藏鸦细柳,为玉尊、起舞回雪。想见西出阳关,故人初别。 【检字】 ① 决换鸟旁,鸟在右边。读 jue 2 。 玲珑四犯 越中岁暮,闻箫鼓感怀。 垒鼓夜寒,垂灯春浅,匆匆时事如许!倦游欢意少,俯仰悲今古。 江淹又吟恨赋,记当时、送君南浦。万里乾坤,百年身世,唯有此情苦。 扬州柳垂官路,有轻盈换马,端正窥户。酒醒明月下,梦逐潮声去。 文章信美知何用,漫赢得天涯羁旅。教说与,春来要、寻花伴侣。 探春慢 予自孩幼从先人宦于古沔,女须因嫁焉。中去复来几二十年,岂惟姊弟之爱,沔之父老儿女子亦莫不予爱也。丙午冬,千岩老人约予过苕①,岁晚乘涛载雪而下,顾念依依,殆不能去。作此曲别郑次皋、辛克清、姚刚中诸君。 衰草愁烟,乱鸦送日,风沙回旋平野。拂雪金鞭,欺寒茸帽,还记章台走马。 谁念漂零久,漫赢得幽怀难写。故人清沔相逢,小窗间共情话。 长恨离多会少,重访问竹西,珠泪盈把。雁碛波平,渔汀人散,老去不堪游冶。 无奈苕溪月,又照我扁舟东下。甚日归来,梅花零乱春夜。 【检字】 ① 言加雨头。读 zha4 。浙江吴兴东苕溪、西苕溪合流后称①溪。 八归 湘中送胡德华 芳莲坠纷,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无端抱影销魂处,还见①墙萤暗,藓阶蛩切。 送客重寻西去路,问水面琵琶谁拨。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②。 长恨相从未款,而今何事,又对西风离别。渚寒烟淡,棹移人远,缥缈行舟如叶。 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归来后,翠尊双饮,下了珠帘,玲珑闲看月。 【检字】 ① 条的繁体加竹头。读 xiao 3,小竹子。 ② 决换鸟旁,鸟在右边。读 jue 2 。 扬州慢 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长亭怨慢(中吕宫) 予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予深爱之。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 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箫分付。 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难翦离愁千缕。 淡黄柳(正平调近)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 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摧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暗香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惜红衣 吴兴号水晶宫,荷花盛丽。陈简斋云:「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荷花相送到青墩。」亦可见矣。丁末之夏,予游千岩,数往来红香中,自度此曲,以无射宫歌之。 簟枕邀凉,琴书换日,睡馀无力。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 墙头换酒,谁问讯城南诗客。岑寂,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 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维舟试望,故国眇天北。 可惜渚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 凄凉犯 合肥巷陌皆种柳,秋风夕起骚骚然。予客居阖户,时闻马嘶,出城四顾,则荒烟野草,不胜凄黯,乃著此解。琴有凄凉调,假以为名。凡曲言犯者,谓以宫犯商、商犯宫之类,如道调宫上“字”住,双调宫亦“上”字住,所住字同,故道调曲中犯双调,或于双调曲中犯道调,其他准此。唐人乐书云:“犯有正旁偏侧,宫犯宫为正,宫犯商为旁,宫犯角为偏,宫犯羽为侧。”此说非也,十二宫所住字各不同,不容相犯。十二宫特可犯商、角、羽耳。予归行都,以此曲示国工田正德,使以哑①栗吹之,其韵极美。亦曰瑞鹤仙影。 绿杨巷陌秋风起,边城一片离索。马嘶渐远,人归甚处,戍楼吹角。 情怀正恶,更蓑草寒烟淡薄。似当时、将军部曲,迤逦度沙漠。 追念西湖上,小舫携歌,晚花行乐。旧游在否,想如今、翠凋红落。 漫写羊裙,等新雁来时系著。怕匆匆、不肯寄与误后约。 【检字】 ① 上咸下角。读 bi 4。 翠楼吟(双调) 淳熙丙午冬,武昌安远楼成,与刘去非诸友落之,度曲见志。予去武昌十年,故人有泊舟鹦鹉洲者,闻小姬歌此词,问之,颇能道其事,还吴为予言之。兴怀昔游,且伤今之离索也。 月冷龙沙,尘清虎落,今年汉①初赐。新翻胡部曲,听毡幕元戎歌吹。 层楼高峙。看栏曲萦红,檐牙飞翠。人姝丽,粉香吹下,夜寒风细。 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 天涯情味,仗酒祓清愁,花销英气。西山外,晚来还卷、一帘秋霁。 【检字】 ① 酉甫。读 pu 2。 湘月 长溪杨胜伯典长沙楫棹,居濒湘江,窗间所见,如燕公、郭熙画图,卧起幽适。丙午七月既望,声伯约予与赵景鲁、景望、萧和父、裕父、时父、恭父,大舟泛湘。放乎中流,山水空寒,烟月交映,凄然其为秋也。坐客皆小冠①服,或弹琴,或浩歌,或自酌,或援笔搜句。予度此曲,即念奴娇之隔指声也,于双调中吹之。隔指亦谓之“过腔”,见晁无咎集,凡能吹竹者便能过腔也。 五湖旧约,问经年底事,长负清景。暝入西山,渐唤我一叶夷犹乘兴。 倦网都收,归禽时度,月上汀洲冷。中流容与,画桡不点清镜。 谁解唤起湘灵,烟鬟雾鬓,理哀弦鸿阵。玉麈谈玄,叹坐客多少风流名胜。 暗柳萧萧,飞星冉冉,夜久知秋信。鲈鱼应好,旧家乐事谁省。 【检字】 ① 束加丝旁。读 shu1 ,纺粗丝。 永遇乐 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 使君心在,苍崖绿嶂,苦被北门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 中原生聚,神州耆老,南望长淮金鼓。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参考资料:《宋词全集》
一、《鹧鸪天?时谪黄州》?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现,照水红蕖细细香。邻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二、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姜夔 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儿嘶。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三、鹧鸪天 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3.古城:当指黄州古城。4.杖藜 :拄着藜杖。杜甫《漫兴九首》其五:"杖藜徐步立芳洲"。5.浮生: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李涉《题鹤林寺僧舍》:"偶经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这首词作于元丰六年(1083年),时苏轼在黄州。描绘了一幅夏日雨后的农村小景。上阕写景。开首"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连用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典型意象描写了夏日雨后的景物,给人以密不透风之感。最后以"翻空白鸟"与"照水红蕖"相对,一个诉诸视觉:"时时现";一个诉诸嗅觉:"细细香"。充满了诗情画意。下阕写散步。江村小景绘好之后,视角则陡然一转,步入画中:"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通过作者的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最后两句乃点睛之笔,"殷勤"二字是拟人化手法,含有自嘲的辛酸和词人的感慨,"又得浮生一日凉"则又更进一层,超出世表。二、鹧鸪天(西都作) &#8226;朱敦儒我是清都山水郎2,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3。诗万首,酒千觞4。几曾著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5,且插梅花醉洛阳。注释 1.西都:指北宋的西京洛阳。2.清都:道家传谓紫薇天帝的居所,《列子&#8226;周穆王》:"王实以为清都紫薇,均天广乐,帝之所居"。山水郎:作者虚构出来管理山水的神官。3.券、章:均指公文。4.觞:酒杯。5.玉楼金阙:指神仙居住的楼阁宫殿。
此篇是朱敦儒前半生生活理想和自我形象的写照。朱氏在词中将自己塑造成一位管理天下妙水清山的神官,由上天赋予了狂放不羁的特权,不问人间俗务,只管风月雨云,成日价过着清诗万首、美酒千杯的洒脱生活。对于俗世间的侯王将相自然不屑一顾,就算是天上的神仙府邸也懒得归去,只愿头上闲插着梅花,醉倒在繁华的西都洛阳城中。此词塑造的艺术形象,与李白的"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颇有几分异曲同工之妙,读之直觉旷达洒脱,正可见其"有神仙风致"处。只可惜,朱氏年轻时代这种傲视侯门、纵情山水的理想生活,却不为现实所容。秦桧当权时,朱氏被迫出仕"久废之官"鸿胪少卿,可谓是晚节未终,招致不少非议。《二老堂诗话》载:"蜀人武横作诗讥之:&#39;少室山人久挂冠,不知何事到长安。如何纵插梅花醉,未必王侯着眼看。&#39;" 曾经的山水仙人,如此遭人奚落,真正令人扼腕。三、鹧鸪天&#8226;正月十一日观灯姜夔 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儿嘶2。白头居士无呵殿3,只有乘肩小女随4。花满市5,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6,看了游人缓缓归。注释1.正月十一日观灯:周密<>记载临安元宵节前试灯,称"预赏。2.笼纱:纱制的灯笼。3.白头居士:作者自称。呵殿:前呵后殿,即前呼后拥,指随从。4.乘肩小女:坐在大人肩上的小女儿。5.花:花灯。6.沙河塘:钱塘县南五里,南宋时为繁华盛地。这首词写正月观灯,描绘出当时人们赏灯的盛况,"笼纱未出马儿嘶的喧哗,花满市的壮丽,然而在拥挤的人群里,作者带着小女儿在缓缓行走着,无呵殿的白头居士是作者自嘲之情,乘肩小女是作者的自慰之情,两种形象叠加在一起却是词中新颖的意象。但作者在这样的繁华热闹里,仍然没有摆脱忧伤,他那颗敏感的心在观灯回来的路程中,在银色的月光下,在忽然沉静下来的深夜,触景生情,回想起了少年情事,那就发生在许多年前同样的美好的夜晚,然而往事亦已,岁月已逝,作者无可奈何之情在这热闹的节日里,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显得更悲凉更凄恻。四、《鹧鸪天》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注释】:骚人句:骚人,此处措赋《离骚》之屈原。【赏析】:此词是咏桂花的。作者赞扬桂花“自是花中第一流”,不仅因为它的美丽,而是因为它长存浓列的芳香,反映了她的审美观。上片采用直接描写的方法,下面采用侧面衬托的方法。通过议论赞美桂花,使主题深化。寄托遥深。四、《鹧鸪天》李清照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注释】:寒日:晚秋的霜晨,气温甚低,人们感觉不到阳光的热量,故称寒日。琐窗:窗棂作连锁形的图案,名琐窗。琐,即连环,亦儿锁。团茶:即压紧茶之一种。宋朝多制茶团。瑞脑:一种熏香的名字,也叫龙脑,即冰片。仲宣怀远: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建安七子之一。曾写《登楼赋》,以抒怀乡的情思。其中有“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悲旧乡之壅隔分,涕横坠而弗禁”之句。随分:照例。【赏析】:此词当为清照南渡后所作。李清照南渡之后,陷入了国破家亡、夫死流离的悲惨境地,心绪落寞,乡情殷切,写一些怀乡词。这词写晚愁霜晨庭院中凄寒肃杀的景象及女主人一醉解千愁的浓重家国之思。两词结句,如直抒胸臆,僵直枯燥,便缺乏了艺术的生机。宕开一笔,别出远神,境界全出,更引起读者冥想遐思。获得特殊的美感享受。五、《鹧鸪天》夏竦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此为送别词。词中托为一个女子的身口,抒写她与爱人分别时的离情愁绪。全词语浅情深,深婉曲折,凄美灵动。词的上片写女主人公爱人将行、行日及别宴上的种种情态,下片极言离别的痛苦。上片起首一句,写女主人公自爱人打算出行时就没精打采,整天百无聊赖地描眉。第二句,写她一见丈夫打点行装就愁了。这“愁见”似不同于“愁看”,应是情绪的突然触发,虽然行人即将出发,但何时理征衣,她并不是都有思想准备的。这样看来,这个“愁”比前句“无心”就深入一层而且带有一定程度的爆发性了。上片结尾两句,写男女双方唯恐对方伤心,竭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至于别宴上,女主人公虽然难受得两眼是泪,却不敢让自己的泪泉涌流出来。过片三句,略作顿挫,气氛稍缓,金玉的字面也显示了情意的美好;下面的反问又转入内心,“相斟相劝”表面的平静下隐伏着痛苦的煎熬。结拍两句,构思奇特,出语不凡,道出了女主人公深挚婉曲的内心独白:正因为分别这般痛苦,不如自己先醉倒,不知分手情形或许好受些。自己强忍着眼泪想宽解心上人,但感情的自控总有个限度,说不定到分手时还会垂伤心,那只有求助于沉醉,庶几可免两伤。这两句,把主人公的款款深情抒写得感人肺腑,波澜起伏。 六、《鹧鸪天》 晏几道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G照,犹恐相逢是梦中。[译文]忆当年,你手捧玉盅把酒敬,衣着华丽人多情;我举杯痛饮拼一醉,醉意醺醺脸通红。纵情跳舞,直到楼顶月、挨着树梢向下行;尽兴唱歌,使得桃花扇、疲倦无力不扇风。自从离别后,总想重相逢,多少次、你我重逢在梦中。今夜果真喜相逢,挑灯久坐叙别情,还恐怕、又是虚幻的梦中境。[注释](1)彩袖:借代手法,指歌女。(2)拚(pàn判)却:甘愿。(3)剩:尽量,力求达到最大限度。G(gāng刚):灯。词作鉴赏这首词是作者脍炙人口的名作,写词人与一个女子的久别重逢。上片回忆当年佳会,用重笔渲染,见初会时情重;过片写别后思念,忆相逢实则盼重逢,相逢难再,结想成梦,见离别后情深;结尾写久别重逢,竟然将真疑梦,足见重逢时情厚。通篇词情婉丽,读来沁人心脾。晁补之称赞小晏不蹈袭人语,风度闲雅,自成一家,举出“舞低杨柳楼心月”一联,说“知此人必不生于三家村中者。”(见《侯鲭录》)刘体仁《七颂堂词绎》中云:“‘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叔厚云:”今宵剩把银G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此诗与词之分疆也。“上片叙写当年欢聚之时,歌女殷勤劝酒,自己拚命痛饮,歌女杨柳围绕的高楼中翩翩起舞,摇动绘有桃花的团扇时缓缓而歌,直到月落风定,真是豪情欢畅,逸兴遄飞。词中用词绚烂多彩,如”彩袖“、”玉锺“、”醉颜红“、”杨柳楼“、”桃花扇“等。但是,所有这一切又都是追忆往事,似实却虚,所以更有了一种如梦如幻的美感。下片叙写久别重逢的惊喜之情。“银G”即是银灯:“剩”,只管。末二句从杜甫《羌村》诗“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两句脱化而出,但表达更为轻灵婉折。这是因为晏几道作此词是承平之世,而久别重逢的对象亦是相爱的歌女,情况不同,则情致各异。词中说,别离之后,回想欢聚时境况,常是梦中相见,而今番真的相遇了,反倒疑是梦中。情思委婉缠绵,辞句清空如话,而其妙处更于能用声音配合之美,造成一种迷离惝恍的梦境,有情文相生之妙。这首词的艺术手法是上片利用彩色字面,描摹当年欢聚情况,似实而却虚,当前一现,倏归乌有;下片抒写久别相思不期而遇的惊喜之情,似梦却真,利用声韵的配合,宛如一首乐曲,使听者也仿佛进入梦境。全词不过五十几个字,而能造成两种境界,互相补充配合,或实或虚,既有彩色的绚烂,又有声音的谐美,足见晏几道词艺之高妙。鹧鸪天无名氏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无一语,对芳尊。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无名氏词作鉴赏词的上片写思妇凌晨在梦中被莺声唤醒,远忆征人,泪流不止。“梦”是此片的关节。后两句写致梦之因,前两句写梦醒之果。致梦之因,词中写了两点:一是丈夫征戌在外,远隔千里,故而引起思妇魂牵梦萦,此就地点而言;一是整整一个春季,丈夫未寄一封家书,究竟平安与否,不得而知,故而引起思妇的忧虑与忆念,此就时间而言。从词意推知,思妇的梦魂,本已缥缈千里,与丈夫客中相聚,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在梦境中得到了满足。这是何等的快慰,然而树上黄莺一大早就恼人地歌唱起来,把她从甜蜜的梦乡中唤醒。她又回到双双分离的现实中,伊人不见,鱼鸟音沉。于是,她失望了,痛哭了。过片三句,写女子在白天的思念。她一大早被莺声唤醒,哭干眼泪,默然无语,千愁万怨似乎随着两行泪水咽入胸中。但是胸中的郁懑总得要排遣,于是就借酒浇愁。可是如李白所说:“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一怀愁怨,触绪纷来,只得“无一语,对芳尊”,准备就这样痛苦地熬到黄昏。李清照《声声慢》云:“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词意相似。唯李词音涩,声情凄苦;此词音滑,似满心而发,肆口而成,然无限深愁却蕴于浅语滑调之中,读之令人凄然欲绝。结尾两句,融情入景,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甫能”二字,宋时方言,犹今语刚才。这里是说,刚刚把灯油熬干了,又听着一叶叶、一声声雨打梨花的凄楚之音,就这样睁着眼睛挨到天明。词人不是直说彻夜无眼,而是通过景物的变化,婉曲地表达长时间的忆念,用笔极为工巧。这首词有一个好处,就是因声传情,声情并茂。词人一开头就抓住鸟莺啭的动人旋律,巧妙地溶入词调,通篇宛转流畅,环环相扣,起优跌宕,一片官商。清人陈廷焯称其“不经人力,自然合拍”,可谓知音。细细玩索,不是飞可以体会到其中的韵味吗?鹧鸪天晏几道一醉醒来春又残,野棠梨雨泪阑干。玉笙声里鸾空怨,罗幕香中燕未还。终易散,且长闲。莫教离恨损朱颜。谁堪共展鸳鸯锦,同过西楼此夜寒!晏几道词作鉴赏此词写离愁别恨,哀婉动人。起二句,写的是昨夜里一番沉醉,今朝酒醒,又是春残时候,只见野棠梨上的宿雨,恰似离人的悲泪一样纵横。“一醉”,写昨夜借酒以遣寂寞之怀:“春又残”,本与醉醒之事全无干涉,词中把它们勾合一起,一谓酒醒之后,雨飘花落的情景,触眼生悲,词人蓦地感到,春天真的过去了;再谓往日的欢娱,如昨梦前尘,一切美好的情事全都消失了。如小晏词集自序云:“感光阴之易迁,叹境缘之无实”。春残,以“野棠梨雨”表之,而带雨的棠梨又暗喻流泪的人。次句从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化出,然情景交融,自有一番摇人心魄之独特魅力。三、四句写与情人别后的情景:悠扬的玉笙声里,孤鸾空自哀怨;罗幕中余馥郁,去燕犹未归来。“鸾”,谓孤鸾,失偶的鸾鸟,这里当为词人自喻。又古乐曲有《孤鸾》之曲,其声哀怨,故“鸾空怨”三字,语意相关。“罗幕”,指房中的帷幕。燕子穿过高楼的重重帘幕,回到旧日巢中,常用来喻游子回归,而此词谓“燕未还”,则指离别了的情人还未回来。这两句写的是帘下百无聊赖地吹笙,想念着远别的情人,心中充满了哀怨。过片三句,拓开一笔,强自解慰,尤言:既已知道欢聚易散,不如暂且悠闲中度日吧,莫让离愁别恨损害了青春美好的容颜。这里故作退让,用表面豁达的语言来表现怨极而无可奈何的心境。可是这古之伤心人呢?能真正觉悟的他还是要让那千万缕割不断的情丝去牵系着自己:“谁堪共展鸳鸯锦,同过西楼此夜寒!”这是一句彻骨情语。“鸳鸯锦”,指绣有鸳鸯图案的锦被,象征着男女的和合。“西楼”,是词人青年时欢会之地,小晏词中屡见。春寒料峭,长夜漫漫,西楼怅卧,谁共晨夕?当初“共展鸳鸯锦”的美好时光,已一去不复返了,所余下的只是永久的孤独和哀伤。这首以长调章法入于小词,处处呼应。“一醉醒来”,已伏下“西楼此夜寒”一笔:“鸾空怨”、“燕未还”,已伏下“谁堪共展鸳鸯锦”一笔。这一切又都和词人内心的感觉一一对应。鹧鸪天晏几道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晏几道词作鉴赏此词对作者往日欢歌笑乐的回忆中,流露出他对落拓平生的无限感慨和微痛纤悲。上片于室内的角度写离恨。起首两句抒写离恨的无法排遣。“旧香”是往日与伊人欢乐的遗泽,乃勾起“离恨”之根源,其中凝聚着无限往昔的欢乐情事,自觉堪惜,“惜”字饱含着对旧情的深切留念。而“醉拍春衫”则是产生“惜旧香”情思的活动,因为“旧香”是存留“春衫”上的。句首用一“醉”字,可使人想见其纵恣情态,“醉”,更容易触动心怀郁积的情思。次句乃因“惜旧香”而激起的无可奈何之情。“疏狂”二字是作者个性及生活情态的自我写照。“疏”为阔略世事之意。“狂”为作者生活情态的概括。他的《阮郎归》曾说“殷勤理旧狂”,可见“狂”他并非偶然,而是生活中常有的表现。“莫问逢春能几回,能歌能笑是多才”(《浣溪沙》),“彩袖殷勤捧玉锺,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鹧鸪天》),俱是其生活狂态的具体写照。这句意谓以自己这个性情疏狂的人却被离恨所烦恼而无法排遣,而句首着一“天”字,使人觉得他的无可奈何之情是无由开解的。“年年”两句选取最常见的秋草、夕阳,烘托思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思念之情。路上秋草年年生,实写征人久久不归;日日楼中朝暮独坐,实写为离恨折磨之苦。过片承“夕阳”而写云、水,将视野扩展,从云水渺茫、征人归路难寻中,突出相见无期。此二句即景生情,以景喻情,道出了主人公于楼上怅望时的情思。结拍两句是无可奈何的自慰,措辞无多,然而读之使人更觉哀伤。“莫向花笺费泪行”虽是决绝之辞,却是情至之语,从中带出已往情事,当是曾向花笺多费泪行,如《西厢记》所说,把书信“修时和泪修,多管阁着笔尖儿未写早泪先流”。既然离恨这般深重,非言辞所能申写,如果再“向花笺费泪行”,那便是虚枉了。小晏也曾一首《采桑子》中写道:“长情短恨难凭寄,枉费红笺。”情意正同。此二句意谓此际相思之情,绝非言语所能表达得出来的。夏敬观云:“叔原以贵人暮子,落拓一生,华屋山邱,身亲经历,哀丝号竹,寓其微痛纤悲,宜其造诣又过于父。”从此词中,可以见出以上论述之深透。全词痛楚的往事追忆中流露出词人亲身经历的慨叹,意境深阔,感人至深,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鹧鸪天晏几道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楼。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拚得为花愁。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奈朱颜不耐秋。晏几道词作鉴赏此为采莲词。全词不着重写莲花或采莲女子的外表美,而着重写采莲的环境美和采莲女的心灵美。整首词兼具民歌的清新明净和文人词的隽雅含蓄,别具情韵而又楚楚动人。上片起首两句写一群女子为了采莲,长时期地等候莲花盛开,莲花开了,她们便结伴去采;湖塘里长满浮萍,她们要上船,得先轻轻地把它拨开。这两句写出了姑娘们莲开前的耐心等待、采莲前的细致动作。“来时浦口随棹,采罢江边月河楼”,则写她们的采莲过程、采莲环境。夏天白昼云雾少,句中的“云”,当指晓云。这两句写的是采莲人到了浦口,晓日初升,尚未消散的云气笼罩她们船棹周围;她们采莲休工回到江边,夜月已上,人家的楼台上已照满月光。作者把这从早到晚地采莲劳动写得很优美。过片以后展示采莲女子心灵的美好。她们爱惜莲花,为莲花的遭遇担忧。或许她们采莲中,也从莲花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好花易谢当然常用来象征少女青春易逝、好景不常。她们爱惜莲花、关切莲花,和爱惜自己的青春、关切自己的命运密切相关。“花不语,水空流”,好花无语,流水无情,深情无法倾诉,好景不断流逝,人无可奈何,花也无可奈何,那就只有“年年拚得为花愁”了。而最急迫的愁是“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奈朱颜不耐秋。”怕万一西风聚然吹来,艳丽的莲花抵挡不住,马上就陷于飘零、憔悴。“朱颜”指花,用比拟写法进一步人花合一了。此片细腻地写出采莲人多情易感的内心世界。鹧鸪天晏几道斗鸭池南夜不归,酒阑纨扇有新诗。云随碧玉歌声转,雪绕红琼舞袖回。今感旧,欲沾衣。可怜人似水东西。回头满眼凄凉事,秋月春风岂得知!晏几道词作鉴赏此为感旧词。作者词中通过今昔对比,抒发了深沉悲凉的伤时感逝情怀和身世之慨。词的上片写当年斗鸡池边征歌逐舞、饮酒赋诗的盛况。首两句写昼夜相继的游赏欢宴。酒阑之后,兴犹未尽,还歌女的纨扇上题遍绮丽的新诗,可以想见词人的情意气。这两句用淡墨浅染,略点宴乐,然后用浓墨重彩钩勒。“云随”两句写的是天上的云,也像随着碧玉的歌声而飘转;红琼的舞袖回旋,仿佛裹着一身飞雪。“碧玉”、“红琼”,是歌儿舞女的代称。本词中所指的或许是小晏最眷恋的小莲。《小山词》中尚有一首《鹧鸪天》,特为小莲而作,亦有“云随绿水歌声转,雪绕红绡舞袖垂”之句,语意与本词相仿。小晏写歌声高亢,不说“响遏行云”,而是易“遏”为“随”为“转”,赋予歌声更大的感染力,可谓点铁成金;写舞态婆娑,如流风回雪,亦极生动形象。活色生香,酣歌畅舞,可知小晏此时之乐,自不免要纨扇题诗了。近世论者,尝举此联与大晏的“重头歌韵响铮琮,入破舞腰红乱旋”相比,认为两联意同而小晏造语尤胜。过片三句,点明词旨为怀旧。词人追怀往事,不禁泪下沾衣。最令人痛苦莫过于两人象各向东西分流的水那样,再也不能会合一起了。可能此时小莲也不知去向了。词人发出了深沉的叹息:“回头满眼凄凉事,秋月春风岂得知!”依旧是那皎洁的秋月,依旧是那温煦的春风,但那个人儿早已不眼前了,连同她清越的歌声,连同她妙曼的舞态,所留下的只是满眼凄凉。“秋月春风”四字,包涵了无限的哀思。“岂得知”三字,是孤寂的词人绝望之语,属反诘用法。鹧鸪天晏几道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宫遥。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晏几道词作鉴赏这首词记述的是词人一次春夜宴会上惊艳的情事。起笔“小令”二句,写两人初逢的情境。“尊前”,点酒筵:“银灯”,点夜晚:“玉箫”,指筵席上侑酒的歌女,典出唐范摅《云溪友议》,韦皋与姜辅家侍婢玉箫有情,韦归,一别七年,玉箫遂绝食死,后再世,为韦侍妾。词中以玉箫指称,当意味着两人筵前目成心许。华灯下清歌一曲,醉颊微酡,“娇娆”前着一“太”字,表露了词人倾慕之情。接下来“歌中”二句,从“一曲”生出。她优美的歌声中痛饮至醉,谁又能感到遗恨啊!她唱完之后,余音耳,筵散归来,酒意依然未消。“歌中醉倒”四字统摄全篇:表面看来,这是说一边听歌,一边举杯酣饮,不觉便酩酊大醉了;实际上是暗示自己被美妙的歌声陶醉,被美艳的歌者迷醉了。一“醉”字,点明命意,情韵悠长,并提引下片写的春夜梦寻。“醉倒”,是心甘情愿的。“谁能恨”即无人能恨,与柳永《凤栖梧》词“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终不悔”,有异曲同工之妙。词人醉得实是太深太沉了,以至宴会归来,仍酒意未消,而“未消”的不仅是酒意,更有见玉箫而产生的绵绵情意。两句实中有虚,沉着深婉。过片后,紧接写“归来”的情事。小晏尚有《鹧鸪天》词云:“归来独卧逍遥夜,梦里相逢酩酊天”,可作本词下片的概括。“春悄悄,夜迢迢”意谓,春意悄悄地潜进了心中,春夜又是漫无际涯。“悄悄”二字,写春夜的寂静,也暗示词人独处时的心境。久不成寐,更觉春夜迢迢,与上片短暂的欢娱恰成强烈对照。“碧云”句,以天设喻,慨叹由于人为的间阻,使两人不能互通心愫,侯门如海,要想重见就更是困难了。一“遥”字,与《诗。郑风。东门之》“其室则迩,其人甚远”的“远”字用意略同,并不是说两人空间上相隔很远,而是说时间上的长别的深意了。“楚宫”,楚王之宫,指代玉箫的居处,亦暗示女主人公“巫山神女”的身份。这三句写宴罢归来的刻骨相思,婉妙动人。“梦魂”二语,是全词中警策之语。今夜里,词人的梦魂,迷蒙的夜色中,又踏着满地杨花,悄悄地走过谢桥,去重会意中人了。“惯”,即惯常之意。“谢桥”,谢娘家的桥。唐代有名妓谢秋娘。词中以谢桥指女子所居之地。张泌《寄人》诗:“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廓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晏词暗用诗意。两句宕开一笔,意味更深,以缥缈迷离的梦境反衬歌酒相欢的现实,以梦魂的无拘无束反衬生活中的迢遥间阻。末句“又”字,用意尤深,赴宴时踏杨花过谢桥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再来却是虚幻飘忽的梦魂了。这一结能生能新,情韵佳绝。据邵博《邵氏闻见后录》载,与小晏同时的学者程颐,每听到人诵“梦魂”两句时,必笑曰:“鬼语也!”意甚赏之。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晏几道词作鉴赏此词吟咏词人客中闻杜鹃啼声而触发的感慨,抒写了浪迹外、有家难归的浩叹。词之结尾两句用反跌之笔表曲折之情,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鹧鸪天(西都作) ?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2,天教分付与疏狂。   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3。   诗万首,酒千觞4。几曾著眼看侯王。   玉楼金阙慵归去5,且插梅花醉洛阳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姜夔   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儿嘶2。白头居士无呵殿3,只有乘肩小女随4。   花满市5,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6,看了游人缓缓归。 鹧鸪天》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注释:骚人句:骚人,此处措赋《离骚》之屈原《鹧鸪天》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鹧鸪天》夏竦   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   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   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鹧鸪天》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G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鹧鸪天?时谪黄州》?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现,照水红蕖细细香。   邻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4。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1]鹧鸪天 姜夔  正月十一日观灯   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   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鹧鸪天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③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1]
楼主,你对照一下看是哪一首鹧鸪天.【宋】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2.【宋】夏竦《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 3.【宋】宋祁《鹧鸪天?画毂雕鞍狭路逢》 4.【宋】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5.【宋】秦观《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 6.【宋】晏几道《鹧鸪天?一醉醒来春又残》 7.【宋】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8.【宋】晏几道《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 9.【宋】晏几道《鹧鸪天?斗鸭池南夜不归》 10.【宋】晏几道《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 11.【宋】晏几道《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 12.【宋】黄庭坚《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 13.【宋】贺铸《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14.【宋】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 15.【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16.【宋】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17.【宋】聂胜琼《鹧鸪天?别情》 18.【宋】陆游《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 19.【宋】姜夔《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 20.【宋】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 烟雨凄迷,一转眼又到了春节前的扫墓时节。本应再过几天才去,不知是谁又创造了一个立春之后不扫墓的新“条款”。因明天就是立春,所以,在春节前准备扫墓的人,便把时间都挤在了立春前的今天。虽然是瑞雪纷飞,却没有拦截住前来寄托哀思的人们。本来异常寂静的公墓,今天却人声鼎沸。 还算晴朗的蓝色天空下,有腊月的凛风,有薄云笼罩的懒阳,有飘飞的柔雪。我来了,我怕你孤寂的魂灵被寒冷的冰雪浸蚀,我怕你游荡的魂魄还在四处飘荡,我更怕你找不到归来之路,于是我踏雪而来。我的身后,留下了一串串清晰可见、深浅不一的脚印。我来了,带来你喜欢的黄菊、百合与勿忘我三种鲜花组成的花束,还有一份为你倾情写下的祭文,另加一颗在岁月的磨损中还依旧无法忘记往日的一切欢乐与苦痛的寂心。用这简单的方式,在又一个春天到来的时候,祭奠你寂寞的魂灵! 人将去,冥冥之中有天意。十年前的那个凌晨,是我生命中的一个永远的定格,是我记忆中的一个终结。因此,我把那些曾经充满着爱和温暖的点滴片断,悄然收藏起来。因为,你永远地去了。如烟的往昔岁月,你的生命在瞬间中猝然枯萎,留给我的是你生命终止时那挣扎过后的眼神和渐渐没有了温度的双手…… 从那时起,你成了一座荒冢,孤居于此地,音容难再!洁白的瑞雪映照着你的墓碑,冰冷的墓碑下,掩埋着你倔强的灵魂,漆黑的大理石上面刻画着你永恒的名字。你的一生,是那样短暂,却在我的生命里留下了永远清晰的印痕。 春秋弹指,梅雪挂霜。“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十年,跨越时空的是怎样的距离?无尽的思念又是怎样的刻骨铭心?“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纵是相逢,却也是阴阳相隔,梦里徘徊。曾经熟悉的音容笑貌,早已被时间的齿轮剥离得支离破碎。你走后的我,不敢再轻启记忆的闸门,深怕触起心底最深处的隐痛。多少次梦醒时分,我欲忘却的音符,一次又一次地在我的耳畔回荡,不疾不徐,婉转清越。我欲忘却的,却怎么也忘却不了。 十载春秋,弹指而逝。我的两鬓尚未如霜,你却在这千里孤冢中静躺。呜呼!吾不见君久矣,犹能仿佛子之平生。曾经轩昂磊落,突兀峥嵘,均埋藏于地下。然音容犹在眼前,话语仍绕耳际。人言生而为英,死而为灵。今斯人已去,荆棘纵横,风凄露下。感念畴昔,悲凉凄怆! 十年生死,十载死生。对于逝去的人来说,可能已经没有了任何记忆。可对于活在世上空留满腹思念的人来说,真的感受到了一种相思的凄悲。今天又一次面对你的时候,我满目凄泪,吟出的只是苏轼的这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寒光懒阳,有凄冷的清风陪伴着你。远方是一片苍茫,偶尔有孤鸟哀鸿掠过。我清楚地知道,人生的尽头是死亡的故乡。“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清明时你的坟头枯草浅泣,让我于“相思情长绵”的苦思中情魂尽断;七月半你的坟头芳草凄凄,遮掩了我“夜半无人私语时”的绵绵长恨;春天来临前你的坟头厚雪堆积,覆盖了我“山回路转不见君”的孤寂之心!你寂静无语的孤冢啊!可知道这一年四季的思念尽在春去春会来、花谢花会再开的无尽岁月里,更在无处话凄凉的悲戚中…… 岁月如歌,时光泣血。弹指一挥间,不知不觉已然过去十年。三千多个充满思念的日子里,多少次想提笔写下些什么,为你。却不知为何总有太多的东西哽在喉际,让我无从下笔。十年来,独对孤冢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让我在过往与现时的纷乱迷离中,看到一滴可以保存千年的情泪。有着死亡段落的爱情,被“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哀怨感叹,一言道尽于于轻轻淡淡情感描绘中。 又是一个月圆夜,夜深无底。我从冥门飘了出来,飘过凄凉的荒野,飘过萧萧的江河,飘过万水千山,回到了尘世的现实喧嚣中来。户外的寒风将思念拧成绳索,抽打我破碎的灵魂。我无尽的思绪,被涂鸦成许许多多没有平仄的无尽思念……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霄?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贺铸《鹧鸪天》) 贺铸的《鹧鸪天》词内隐、惜墨如金、潜沉曲致。贺词于平静的笔端之下饱含对妻子的深情。词作由物及人,缘物生情,由“阊门”之存想到爱妻之失,这个昔日夫妻恩爱生活的见证物,而今成了引发词人相思哀情的媒介。“同来何事不同归?”看似平静出之,实则是词人感情的强烈迸发,是血与泪的呐喊。读到它,我们仿佛看见词人撕心裂肺地向茫茫苍天呐喊“还我妻子”。这声音,喊出了失妻的万般凄楚。“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词人目睹梧桐,眼看鸳鸯,心中涌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思妻哀情。“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真切地刻划出词人翻江倒海的内心:南窗雨让人饱尝淋雨之苦与孤寂凄凉,南窗雨让人怅然于挑灯补衣恩爱体贴之一去不返,极曲致地传达出对妻子的挚爱
扫描下载客户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鹧鸪天 姜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