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多少个李晓东 建筑师

建筑世界网——建筑设计师:李晓东
建筑设计师:李晓东
刘福元来源:
建筑世界网发布时间:
李晓东,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李晓东工作室。
【研究领域】
建筑历史与理论,地域性研究,中国美学,创意性思维等。
【人物简历】
1979——1984年,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本科
1989——1991年,荷兰德尔富特大学及安德毫芬大学建筑系城市设计专业研究生, 获硕士学位
1991——1993年,荷兰德尔富特大学及安德毫芬大学建筑系建筑理论研究生, 获建筑学博士学位
1997——2004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系, 副教授
2004——,荷兰德尔富特大学建筑系客座教授
2005——,奥地利维也那艺术大学客座教授
2005——,美国华盛顿大学建筑系客座教授
【所获奖项】
2012,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会员
2011,筑龙网中国建筑十年,最受关注奖
2011,GQ 年度中国人物(最佳设计师)
2010,“阿卡罕”建筑奖
2009,英国“建筑回顾”世界新锐建筑奖第一名  
亚洲建协建筑奖,金奖  
联合国教科文文化保护创新奖
英国“建筑回顾”世界青年建筑师奖优胜奖
美国“建筑实录”中国建筑奖最佳公共建筑奖
美国环境设计与研究协会2004年度最佳设计奖
2001,美国注册建筑师协会教师奖
2000,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主席奖, 优秀教师奖
荷兰德尔富特住宅设计获1996年度荷兰国家优秀设计奖 (1994——1996)
荷兰阿姆斯特丹瑞士保险公司总部获国家竞赛一等奖(1993——1995)
【人物专访】
对于李晓东那一代人来说,未来道路的选择和教育知识的累积与中国当时的时代背景都是紧紧相连的。问及是否在儿时便有了当建筑师的梦想,他笑着说小时候就算想当个什么都是瞎说,对世界一片未知的情况下哪会有清晰的概念。李晓东真正接触并对建筑感兴趣是选择了清华大学建筑系之后,而这却是父亲为他做的决定。“小时候喜欢养鸡,父亲发现我总爱给鸡设计鸡窝,这算是一个走上建筑设计道路的契机吧!”
1979年后中国开始了实质性的改革开放,步入清华建筑系的李晓东所面对的,是与世界现代建筑潮流隔绝了三十年的中国建筑现状:经济文化发展的多年停滞,与世界缺乏交流与对话,发展方向模糊不清。对于自己的建筑理想,用李晓东的话来说就是“飘忽”二字。“百年前的中国建筑一直世界领先,而后逐渐衰落由中心走向边缘,直至文革影响下与历史传统的绝对割裂后,我国建筑发展进入了空白阶段,这种与西方建筑的巨大落差,让我们对中国过去几千年的建筑文化没有了信心。” 李晓东说这样的建筑现状对他们那一代大学生而言是十分残酷的,只能向西方学习和模仿,要说将来想要造什么样的房子,得先学了才知道。
毕业后李晓东远赴荷兰,在国外求学、工作多年,并坦言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使他对中国本身的文化和现状看得更清楚。“没有比较的话你只有一个世界观,有了两个以上你便会对其中某一个了解得更为透彻。” 从丽江玉湖完小、福建平和桥上小学到怀柔篱苑书屋,李晓东的作品都展现了东方传统文化与当代建筑理念的精彩对话,对于为什么它们都修造在偏远乡村,他解释道:“在农村盖房子能将我的建筑理念完好地实现,是我对建筑设计的探讨,也是实验研究的过程”,“在农村做项目我有话语权,我筹资,没有甲方。如果有甲方的话,甲方要什么你给什么,这样建筑师就没有话语权,很难做出想做的东西来。在农村,我来筹钱我来做,做完送给他们,这样我基本能够掌握话语权。”另外,他不无感慨地说,“农村里,没有专业知识指导,(农民)对很多问题是忽略的,直接把城市的混凝土、玻璃窗户搬进来了。但这并不适合农村的肌理、农村的生活方式。他们在互相模仿,因为材料是差不多的,生产方式是差不多的,结果,农村不像农村、城市不像城市。怎样去帮助他们,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当说起建筑师是工程师和有艺术气质的知识分子的综合组成时,李晓东紧接着补充道:“还应该是有文化气质的!” 他认为建筑所包含的内容博大而广泛,艺术和科学不足以成就一个优秀的建筑师。“对文化的广泛认识能让你更好地解读当代视角下的民族性,抽象、个体的艺术表达和技术表达只能产生独体的建筑,并不能对文化或是地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每一个设计方案形成前,李晓东所思考的内容一定紧紧地指向建筑背后更丰富的内容表达。“每一个建筑承载的意义不一样,做设计之前找对切入点,在哪一点上能为建筑学的发展做出某些贡献,这是一个独特的思考过程,使得每一座建筑都是独一无二的。”
福建平和县桥上书屋
对地域文化的思考,使他经手的设计项目浑然天成得像是原本就生长在那个地方。2010年阿卡汗建筑奖获奖作品——一座特殊的 “桥上小学”,便是李晓东对自我建筑理念的全新探索,实现了中医理论与建筑之间的跨界对话。中医讲究系统治疗,根据病因找到根治的方法,像针灸疗法就是通过一个点的介入从而达到整体的修复和平衡。他便是要通过建筑为切入点,调整和解决当地的实际问题。他说,“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有一些思想精华,对于建筑设计有很大的资源可以利用。建筑设计在西方有很长的历史,中国只是刚刚开始进入状态。如果只是跟随西方后头去做的话,永远超越不了。想超越的话,只有从一些其他的途径,包括跟地域状态、跟本土的文化思想结合,去挖掘一些可能性,那就是中医理论,里面有很多像阴阳平衡、点穴等,包括对环境的认知、天人合一,都是我们有别于西方的对建筑的一些理解。”
福建平和县下石村中心的这两座圆形土楼里生活着两大家族,传说旧时互为仇敌,便以中间的溪水为界,不相往来。时至今日,李晓东发现当下土楼村寨间的问题出在公共社区的缺失,他以桥上小学的建筑形式连接了两座土楼,一个全新的社区概念的建立,激活了这一古老村寨的生命脉络。细密的桉树木条包裹住方筒式的建筑,横亘于溪水上,下方用钢索悬吊着一座轻盈的折线形钢桥。土黄的颜色与土楼相融在一起,强烈的方圆对比由此显得柔和而贴切。2010年阿卡罕建筑评委颁奖词是:“桥上书屋在很多方面都达到了一致性:过去和现在的时间一致性,传统和现代的形式一致性,两个河岸的空间一致性,两岸村民间的社会一致性,以及与未来的一致性。”建筑改变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如今桥上小学已成为了下石村村民倍感骄傲的社区中心。
建筑所蕴含的时代意义不言而喻,在李晓东的作品里,我们看到了他如何用最当代的建筑语言完美承接过去、现在和未来。“更多地使用当地的建筑材料,用蒸馏的方法将当地的特殊气场提炼出来,以当代的建筑形式表达,这样的反馈一定会出来好的建筑。可持续性就是很当代的建筑语言,高技术并不代表了当代性,有时候非常传统的手法更能得到可持续的效果。” 位于雪山脚下的私人宅邸 “淼庐” 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工程大部分由当地村民完成,以当地人所能理解的瓦片作为建筑材料,以引入的雪水改变局部微气候,参考纳西民居的 “三坊一照壁”,也应对功能和地理位置做出改变,对传统纳西文化作出新的诠释。
北京凤凰卫视媒体中心
建筑的可持续性也是在为人们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助力,当问及李晓东是如何看待当代建筑中人与空间的关系时,他顿时感叹这是一个太大而复杂的问题。“人与环境的互动不能一概而论,和人们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建筑的发展从人与自然的不分你我到后来隔绝室内外空间、强行营造人为的环境,他希望未来的建筑多以第三生态的形式出现,提高人与外界的交流、减低对空气调节设备和技术的依赖,形成可持续的建筑形式。
“合适,是平衡两者的桥梁,恰到好处的也是可持续的,这就是非常当代的建筑概念。” 无论是高技术手段还是传统方式,李晓东都乐意将它们融入进自己的建筑设计中,说到这里他套用了一句过去的口号——实用、经济和美观,而放在当下这应该就是建筑的可持续性所表现出的最终状态。
目前,李晓东正参与设计位于巴厘岛的印尼文化中心,对热带的理解、可持续、以及建筑本身可以给世界提供什么??是他新的思虑。李晓东坦言他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对特殊地域气场的感知,以及对文化和现代建筑的解读和反思。从功能和情感上打动人,李晓东的设计作品展现出一种非凡的人文气场和落地生根的别样美,建筑于我们不是本该如此吗?
【设计理念】
李晓东秉承建筑师的责任是寻找并创造人类物质环境的最高次序。每一个作品都是唯一的,它必须是美学质量,构造次序,精准的细节与功能的完美与独特结合。
李晓东的设计策略始于对项目内容及基地的准确分析与把握,寻找并把握那些适合发挥灵魂性的作用场地条件。设计概念则依据当地的文化背景和气候环境产生,籍此以抓住地段独有的“场所精神”。设计旨在追寻空间序列和光给人带来的深层次的安宁与和谐。一方面尽力抵制既有的、无潜力的和非创造性的建筑套路思维, 另一方面对优秀案例的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以解决在新条件下面临的每一个新问题。
传统VS现代,媚俗VS文化
不论文化,还是艺术,很多因中庸、缺少批判而流于媚俗。于是,我们的文化、艺术、城市和建筑充斥了媚俗气息。当我们客观地审视当今中国的文化现象时,不能不承认她在整体上所呈现的明显的媚俗趋势。因缺乏自信,对传统文化的“回收再利用”已使当代文化变得庸俗不堪,因缺乏创新,仅仅形式上的嫁接西方文化,使得我们今天的文化景观变得不伦不类。审视历史,我们应正视文化。表面上看,媚俗与现代主义应该是一对背道而驰的概念,媚俗意味着传统,守旧,而现代则代表了反传统,进步,新和锐意求变(庞德)。然而,如果我们深探其究,媚俗艺术,无论是其概念的形成,还是其产品的制作及消费,却又地的确确是现代主义的产物。中国传统文化应该与现代对话、碰撞,以解决中国存在的现实问题我们期盼真正意义上的新文化早日在中国出现,这种新文化既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它带给世界文明的将不再是一个固定的传统,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未来。
对中国建筑的期许
中国的建筑如何从边缘进入中心:两三百年前,中国还是中心,以文化为背景。西方产业革命后迅速发展,我们被边缘化。想成为中心,不可避免的就是抄袭,比如唐朝时期的日本。“山寨版”有个问题,当你开始复制别人的东西时,你会放弃自己的东西,而一旦放弃自己的中心思想,你就永远成为不了中心。由边缘变成中心,必须独立思考。中国建筑设计现状是,产量大,质量不够。但比例高,机会多。所以要认清自己的问题。
关于中国建筑的定位:民族形式和当代没有关系,只能证明对当代的不自信,或者媚俗。中国这么大,什么能代表中国?我们能讲的可以是地域。根据每个城市环境气候的不同而做不同的建筑。不可能有标准的,只能探讨在一特定地域中如何做当代的建筑。
【作品简介】
云南丽江玉湖完小
玉湖村的一个独特景观在于将玉龙雪山的融水通过地面的水道被引入每家每院。玉湖完小的建筑设计也采用了这一方法,将融水作为建筑景观的构成要素之一而引入设计中来。设计者意图将新增建筑与原有环境相融合,试图以一种现代语汇来诠释当地乡土建筑,而不是简单的模仿。基于以山为骨、以水为魂的纳西文化,有意识地将当地材料和元素最大程度地运用到了设计中。
云南丽江徐宅
这是一个私人会所,坐落在云南丽江郊外。雪山脚下,房子在山坡之上,坐山拥水而建。建筑的坡屋顶与山势相和,中有水院,外有水池环绕,三块水面像盘子一样将建筑托起,和四面的山景一齐,从内到外为建筑创造了全角度的视野。与自然同居是该项目的设计主题。建筑借景山色水景,藏风蓄水,因景就势,吸纳虚空之气。
杭州西溪湿地艺术家会所
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背景的西溪湿地是杭州政府全力打造的杭州地标,艺术家会所的设计强调建筑与湿地的全方位互动, 并从历史与文化的角度,以当代建筑语汇诠释地域性。
成都红照壁商业综合体
建筑创意新颖,底层由30米高的结构柱子架空,柱子设置有垂直绿化覆盖,主体建筑有两部分设计成生态魔方,充分体现绿色可持续的概念,整座综合体仿佛是在城市中生长出来,形成了商业、自然、审美、文化于一体的新型城市空间形态。
CXC开拓基金北京总部
美国波士顿徐宅
河南少林寺禅院
【著作推荐】
1.《中国空间》,李晓东、杨茳善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空间》旨在研究中国传统空间观以精神上的空间构想来指导物质实体,并探求其潜在的论证机制。我们看待空间尚存许多疑点,尤其对于空间概念混淆不清。更由于文化的差异,这些疑点显得愈加扑朔迷离。我们今天的空间观,很大程度上已颇受西方观念的影响。一言以蔽之,西方的空间观强调有形驾驭无形;而中国的空间观则以无形喻示有形。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往往经由暗示或寓言化来体现。考察空间概念的沿革,将促使我们深入地反思。首先,“有形”与“无形”相映生辉的魅力。怎样能够使我们以新视角体验自身在空间中的存在?其次,如何通过感知(印象)观念(表达)来体现建筑实体(有形)和社会文化内涵(无形)之间的对话关系?
2.《中国形》,李晓东、庄庆华合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形》所关注的对象是中国古典建筑的形式逻辑。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形式特征及其规律性进行分析、整理,编者希望能够建立起一种对中国建筑形式阅读的连贯性,因为这种连贯性本就存在且作为一种形式鉴赏体系而控制着中国传统建筑审美的全部过程。《中国形》是前一部书《中国空间》的补充,二者的目的都是试图寻找一种属于本源的抽象概念,因为我们相信,任何一种文化形态的形式特征在其形成、演变及成熟的过程中,都受控于其背后的概念。> 李晓东设计的篱苑书屋再获建筑界国际大奖
李晓东设计的篱苑书屋再获建筑界国际大奖
来源:筑龙网时间: 16:00:35
李晓东设计的篱苑书屋坐落在交界河村一处背山面水的荒地,书屋工程于2011年1月正式启动,经过两个多月的设计,日正式开始施工,并于2011年10月竣工交付使用。
  加拿大全球建筑奖于近日发布,其中在中国乡村地区的一个书屋成为了这次颁奖礼的焦点。李晓东在北京清华大学教学,此次的作品击败了来自9个国家的竞争者。李晓东是否能成为普利兹克奖中国第二人?
  Moriyama RAIC国际奖,奖金100,000 加元,被授予了中国设计师李晓东设计的篱苑书屋,参与此次盛会的有350名国家知名的建筑师。巴里&约翰斯是此次评审团的核心人物,他这样评价这座建筑&这是一个谦虚而又有力量的建筑,这座建筑是建立在深刻理解项目地址、材料、形态和光等综合因素基础之上建设的。&
  该奖项是全球建筑奖项中十分有分量的一个,由建筑师雷蒙德&本森和他的妻子Sachi共同创立,并有加拿大建筑师协会,加拿大皇家建筑学院和RAIC基金会协同参与。
  该奖项同时还为三名学生颁发了5000加元的奖金,包括:蒙特利尔大学的 Lo&c J达尔蒙斯大学的Benny K滑铁卢大学的吴蜀阴。
  李晓东在北京清华大学教学,此次的作品击败了来自9个国家的竞争者。李晓东设计的篱苑书屋坐落在交界河村一处背山面水的荒地,书屋工程于2011年1月正式启动,经过两个多月的设计,日正式开始施工,并于2011年10月竣工交付使用。建成之后,书屋可以向游客及村民提供免费的阅览读物和空间,同时亦可作为游客及村民相互交流的一处清舍雅苑。
  篱苑书屋所处基地背山面水,景色清幽,一派自然的松散。设计构思旨在与自然相配合,让人造的物质环境,将大自然清散的景气凝聚成为一个有灵性的气场,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的清境。场地前的水面,水边栈道、卵石平展的铺排以及篱笆(取自漫山遍野的劈柴混)围合的空间,让书屋本身与自然环境结合成浑然的一体。场景中,既遮阳又透光,同时展现出强烈的地域特性,书屋也因此取名&篱苑&。
  由自然产生的建筑到成为自然的一部分,篱苑书屋自始至终贯彻的设计思路是将人为的介入消隐在与自然的对话中。形体的简单但又不妨碍对话的丰富,步移景异透射出的是对传统的当代诠释。
  关于 Moriyama RAIC国际奖
  加拿大设立了一个国际建筑奖与&普利兹克奖&(Pritzker.)竞争。加拿大皇家建筑协会(RAIC)基金会联合著名加拿大建筑师雷蒙-森山(Raymond Moriyama),设立了世界上奖金最高的建筑奖之一。这个两年一届的、名为&森山-加拿大皇家建筑协会国际奖&(Moriyama RAIC International Prize)的奖项,将为获奖者颁发100,000加元(55,000英镑)的奖金。这笔奖金仅比&普利兹克奖&的100,000美元的奖金少5,000英镑。到目前为止,奖金最高的建筑奖是100,000英镑的&日本皇室世界文化奖&(Praemium Imperiale)。相比之下,去年的&斯特灵奖&(Stirling Prize)没有颁发奖金(没有找到赞助者)。
  雷蒙&森山现年84岁。他建立了森山-手岛建筑事务所(Moriyama & Teshima Architects),曾经设计了位于渥太华的&加拿大战争博物馆&和位于东京的加拿大大使馆。森山说:&我们希望,这个新奖项将不仅提升加拿大皇家建筑协会的声望,而且提高加拿大的声望,并且鼓励加拿大建筑师追求更高的水平。&这不是一个终身成就奖。任何人&&年青人或老年人都能够申请或有机会获奖。&
  该奖项也可能授予对建筑做出杰出贡献的非建筑师。
[责任编辑:刘娜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装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图片新闻排行榜
&|&&|&&|&&|&&|&&|&&|&这个世界上最想我的人走了——李晓东
&&& 天若有情天亦老,&但老天无情。母亲踩住冥府的门槛苦苦支撑了两个多月,最后还是在儿女们的呼喊声中告别了。当脉搏在极其微弱的跳动中突然加速有力地跳了几下之后归于沉寂,没了,消失了,随之而去的是母亲的整个生命,85年的风雨,辛酸苦辣的经历,都随着最后一口呼吸放弃。告别了,其实早就告别了。还在医院病床上的时候就已经一次次嘱咐了我们身后的事,但我们一直不能真的相信。已经习惯了母亲一天天消瘦下去地躺在床上,不时让我们将她扶坐起来的情形,尽管很累,但母亲在。现在不用再夜夜陪护了,但心空了。母亲不在了。
&&&&知道这是人生的归宿,是自然规律。我恨这规律。
&&最后修改于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来源: 作者:李樱;
2012世界建筑节文化建筑获奖者
在西方思维裹挟下突出重围
李晓东1963年生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导师,ZOjO年获得世界六大最著名建筑奖之一的“阿迎汗”建筑奖。文_本刊记者李樱“没见过清华教授开吉普吧?”李晓东津津乐道于他改装的吉普,把发动机换成了3.8升,底座改装后更高,“北京这样的城市,只适合糙的车。我不想被局势所困,更喜欢掌控。”一脚油踩下去,他的车与同行的迅速拉出一长段距离。不管是座驾,还是身体,他都要求其敏捷性跟上大脑的反应。这也是他21岁时,要绑上5公斤沙袋爬山、还练上拳击的原因。生活里动律很强的他,建筑设计作品则与之相反,呈现的都是一种安静的美,如北京怀柔4.5万根柴火棍搭起的“篱苑书屋”,,福建漳州破败土楼间的“桥上书屋”,丽江雪山脚下的玉湖完小……习惯掌控的性格决定他很多项目都是自己筹钱做,没有甲方,自由度很大,但也没有设计费,还得掏钱出去;作品完成后,都用于公益。他收获更大,每个作品都获得了国际建筑大奖,是为数不多获得的国内建筑师之一“参赛前,也自信作品念是西方建筑语系里其质朴的颜色、大自然春去冬来蜕变的力量,吸引着李晓东,用柴火棍塑造建筑表皮的灵感进发,“也许这会是世界上第一个如此的建......(本文共计4页)
       
         &
相关文章推荐
《规划师》2000年06期
《艺术科技》2001年04期
《岩土工程界》2003年06期
《建筑设计管理》2004年05期
《城市建筑》2009年09期
《江西建材》2012年03期
《城市建筑》2012年07期
《群言》1988年10期
《南方建筑》1998年04期
《建筑学报》1999年12期
《华中建筑》1999年01期
《建筑学报》2002年04期
《百年建筑》2003年12期
《南方建筑》2004年05期
《四川建筑》2005年06期
《建筑学报》2012年12期
主办: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出版:三月风杂志编辑部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晓东乒乓球教学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