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在网游里面分裂出两个人一起玩的网游个好的一个坏的

分析一下胖子的人格世界
提示: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分析一下胖子的人格世界,大家可以探讨一下。没看过片子的人就不要看下面的内容了,不然剧透了。
  ***********************************************************防剧透分隔线*************************************************
  列一下出场人物:过气的女明星和她的司机,三口之家,旅店老板,妓女,一对新婚夫妻,警察和他的犯人,共11人。
  先分析被杀掉的6人,这些是胖子次要的分裂人格:
  过气女明星(10号)影射胖子印象中势利自私的社会上层所谓精英人物,其没落的形象反映出胖子成长过程中受到这类人的迫害,因此她虽然用钱买到了最好的8号套房,但却莫名其妙的住进了9号房间,最终又拿到了10号的门牌而第一个死掉。这种死亡id逐步升级的方式说明了胖子对此类人的深恶痛绝,必欲先除之而后快,同时也说明了胖子对钱权万能的这一现象的厌恶不屑。
  新婚夫妻(9号5号)影射胖子心目中刚结婚时期的父母的影子,他们一个假冒怀孕骗婚一个到处鬼混,他们的争吵反映出其结合原本就是一个错误。那个男的把6号门牌撞掉成了9号,因此他成了第二个替死鬼。
  犯人(8号)影射社会上的不良犯罪分子,他们影响了胖子恶的人格的产生。
  小孩的父亲(7号)影射胖子心目中理想状态的父亲的样子,这个父亲是个继父,有责任心但又不够强势,这和胖子亲生父亲的个性完全相反,因为胖子小时候亲生父亲就抛弃他们母子离家出走了。
  小孩的母亲(6号)影射胖子心目中理想状态的母亲的样子,她对小男孩非常照顾,对应现实世界中虐待他的妓女母亲。
  
  接着是剩下的5人,这些人格对胖子的多重人格至关重要:
  冒充旅馆老板的那个小混混(4号)是胖子真实父亲的影射,他终日浑浑噩噩无力养家,又受辱于妻子的皮肉营生而最终抛妻弃子,因此才会憎恨妓女,不过最终他还是为了救妓女而被枪杀了。他很喜欢钱,接受了女明星的贿赂,并在女明星死后偷了她的钱,很可能说明在胖子小时候他父亲真的和某些上层权贵发生过类似的钱权交易。这里没说胖子的父亲和某个有钱的女人私奔而抛弃了胖子母子,但情形应该很接近。女明星这一人格很有可能是胖子父亲的情妇的一个影像代表。
  司机(2号)和假警察(3号)反映胖子成年后人格分裂的两个极端。假警察是恶的人格分支,现实世界中胖子杀人的行为其实就是出自这一人格,即胖子犯下6人连环杀人案的时候是由假警察人格掌控的(当然他那时还没有杀真警察来扮作警察的身份),很多人误以为胖子杀人时是由小男孩人格掌控的,其实只要分析一下案情的因果关系就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由于凶案的发生这时在现实世界中的警察逮捕了胖子,但人格世界中在医生药物的作用下恶人格在押解途中刺杀了真警察来把自己扮作警察的身份。司机是善的人格分支,他经常失忆和嗑药其实指出他是从恶人格中分裂出来的,恶人格随时在侵袭他。正因为恶人格杀了押送他的警察冒充警察,在胖子的人格世界中警察已经是恶的象征了,因此司机人格才有跳楼小女孩的故事来摆脱其警察的前任身份。一个是假司机真警察一个是假警察真犯人,可见现实世界中警察对胖子的影响之大成了压在他心头的一块大石。
  那个一心想着洗手不干去种橘树的妓女(1号)是胖子真实母亲的影射,很多人认为她是胖子人格中善的分支,其实大家都被妓女作为本片女主角必是正面形象的表象欺骗了,在胖子的人格世界中妓女人格作为虐待他的母亲形象的表征其实是代表了邪恶的,妓女人格也是恶的人格的一种。真正的代表善的是司机人格,他已经和代表恶的假警察人格同归于尽了。这里在顺带提一下嫖客这个人物,影片中妓女偷了他的打火机,估计是胖子小时候看见母亲接客的一个场景,这对他的心灵产生了极大的触动,诱发了他人格的突变。
  最后就是那个小男孩了(凶手或0号),他是胖子产生人格分裂的童年的影射,所谓万恶开始的原罪的本我,所有其他10个分裂的人格都是由这个人格在童年受父母不良行为影响慢慢分裂产生出来的。因此在最后受母亲虐待产生的小男孩人格杀了代表他母亲人格的妓女,代表恶的假警察人格杀了代表他父亲人格的假老板,这说明在胖子的内心一直都没原谅他的父母。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虽然表面上有医生的药物干预,但实际上11个人齐聚旅店是由于小男孩吸引母亲注意来看他而被车撞伤所致(当然也有妓女掉鞋的情节为铺垫,不过那是无意识行为,而小男孩的行为是有意的)。这场旅店连环谋杀案一开始就被小男孩预谋好了:杀死女明星和新婚丈夫嫁祸犯人,杀死犯人和继父嫁祸旅店老板,杀死新婚妻子使自己假死置身事外来避开医生指引司机进行的最终大审判。可以预见这个弄死了所有分裂人格的原罪人格,在杀掉真实世界中治疗他的医生后,那些死掉的人格又会一一复生,一切又回到了开始……不得不佩服导演在细节处理上的能力,你不觉得那个小男孩和胖子长得真的很像吗?
  
  细节方面:
  小男孩和胖子长得很像……因为两人是同一人的不同年龄段。
  开片一分钟内几个重要推理节点的释出:包括主题诗、10重人格分裂(这里医生漏了一个)、妓女母亲、5月10日生日……至于是不是都抓住了就看各位推理迷们的功力了。
  片头故意把现实世界押送胖子去法庭和人格世界假警察押送犯人都弄成雷雨天……混淆观众对内外两个世界的区分。
  真实世界中胖子一天连杀6个住户,人格世界中小男孩一天连杀6个房客……内外呼应。
  片头出现过遇害6人的照片……和旅馆里任何一个人都不像。
  司机车上的心理学巨著《存在与虚无》……暗示影片主题。
  司机经常失忆和嗑药,以及一个专门的取枪镜头……表层是误导观众以为男主角是凶手,内涵是指出司机是人格之一。
  假旅馆老板恨妓女,且两人住在同一郡……暗示两人的关系。
  新婚男撞掉6号门牌……暗示他会倒数第9死亡。
  假警察身后的血迹和他杀死的警察的中刀位置是同一个部位,so……假警察换了真警察的衣服(片中有镜头回闪)。
  犯人鬼打墙……全片首次对非现实世界的强力提示,不过很多人推理时都会忽略它。
  旅馆场景不同于法庭场景,旅馆里镜头比例有拉伸和变形、说话人格和其他人格的聚焦虚实不同……暗示胖子主控人格的切换。
  
  片中有一段11人格疑点的连拍,设置在凶案爆发前,配合着背景音乐中烘托气氛的鼓点声,估计很合推理迷们的口味:
  熟睡的小孩,继父神经质的喃喃自语,母亲昏迷不醒,司机嗑药,旅店老板藏起照片,妓女有大量来历不明的钱,新婚夫妻同床异梦,犯人偷拆手铐准备逃走,警察衣服背后的血迹……然后紧接着女明星就被杀了。
  
  噱头:
  当看到那个犯人逃进很远的一间小屋但从窗口看出去发现自己又回到了旅店里的“鬼打墙”,加上后来几具尸体的离奇消失和新婚妻子口中乱坟岗的怨灵,一度曾以为这会一部灵异片,但没想到人格世界中的无所不能,编导还是把观众拉回了现实 。很想知道网上那些大量的认为小孩没力气移动尸体的把本片当成推理片来分析的观众是如何推理分析出这个地方合理的解释的:犯人是路痴?导演一下子NC了?还是推理的时候根本就忽略了这处不合理的地方?
  
  医生治疗方案的致命漏洞:
  医生对胖子人格分裂的治疗方案是让人格互相残杀,最后产生一个幸存者。胖子分裂的人格中有好的有坏的,但问题是在互相残杀这种手段中,最后幸存的绝对不可能是好的人格,如果他在残杀中幸存了他必定就是坏的人格了,这是一个悖论,被最坏的那个人格利用了,他假装善良一一除去了所有对手。医生这个致命漏洞的代价是自己的生命。
  
  id的疑问:
  1.门房号码牌是从10号开始的,而住进旅店的人有11个,暗示了其中必有一个是凶手。
  2.剧情发展到中间,人格世界的揭示是一个幌子,它让人误以为几个人的死亡和消失只是医生的药物所致,而忽略了凶手的存在。
  3.剧中有一句台词是这样说的:“9个人格是好的,只有一个是坏的。”明明有11个人格,医生却只总结出了10个,究竟是哪个人格让剧中的医生乃至剧外的观众都忽略了他的存在?小男孩?旅店老板?……你来说说你忽略了谁?
  
  小孩诈死的作用:
  1使剧中的医生和剧外的观众都不再致力于探讨小孩是否有凶手的嫌疑。
  2使小孩是没有尸体和身份号码牌这一事实掩盖于其后的所有尸体的消失。
  3避开医生指引司机进行的清除指令,使胖子逃脱法律的制裁,为影片最后的大逆转做出场铺垫。
  
  两个世界中的凶手:
  假警察人格(可能有囚犯人格的参与)杀了真实世界的6个房客,小男孩人格杀了人格世界的6种人格。至于为什么都是6个?因为假警察人格是小男孩人格分裂衍生出来的,他继承了小男孩人格中恶的一面。
  
  关于小男孩人格是现实世界6人连环凶杀案凶手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很多人都认为小男孩人格是现实世界6人连环凶杀案的凶手,证据就是影片结尾处小男孩同时杀掉了现实世界和人格世界的人,那么对应的,他在人格世界中杀死了6个人格也要在现实世界中杀死6个人来补偿。这里且不说小男孩在人格世界杀死了1个妓女人格,而在现实世界杀死了医生和开车警察2个人,这种在人数上的不对应,光谈一下小男孩人格杀死现实世界6个房客的可行性:根据剧情6个房客的连环凶杀案发生于雨夜庭审的四年多前,现在假设是小男孩人格杀死了现实世界6个房客,对应的他要在人格世界杀死6个人格,也就是说人格世界6人格死亡时间发生于四年前,然后医生的药物治疗介入,致使死亡的人格尸体消失,接着司机人格在诗的指引下介入四年后的现实世界接受医生的清除恶人格指令,一切貌似都很完美……但是等等,既然四年前人格世界的6人凶杀案已经发生了,人格世界应该就只剩下5个人格了,但医生为什么还会列出10个人格呢?还会说出“9人好1人坏”医疗分析呢?
  
  关于真警察和真旅店老板的问题:
  有人提到了这两个人物的疑问,他们都在11人格齐聚旅店前就死了,因此不能算是胖子体内激活状态的人格存在。
  胖子是讨厌警察的,这点几乎是可以肯定的,这不管是从善人格要摆脱警察身份去做一个司机,还是恶人格杀了真警察去假冒其身份都能体现出来,在胖子的人格世界中表面看上去有3个警察(被杀的真警察、冒充的假警察、离职的前警察),其实1个真正的警察都没有,警察人格在胖子的人格世界中是被屏蔽的。
  关于真旅店老板其实就是胖子在现实世界中的“自我”,但这个自我在他的人格世界中却是在冰柜里的一具尸体,说明胖子的本体作为一种人格已经死了。人格世界中的那家旅店其实就是胖子的主场,但它的主人已死,而成了11种分裂人格最终生死搏杀的场所,就像11个人在一具空的躯壳里搏杀……讲着讲着怎么觉得大家像是在分析一件真实的案情呢?作为一部电影要分析其在心理医学上的合理性,大家不会觉得这部片是根据真实的事件改编的吧。
  
  4次的剧情反转:
  不知大家发现没有,本片是少数的能欺骗观众达4次的片子,第一次是犯人嫌疑,第二次是老板嫌疑,第三次是人格揭示,第四次是小孩杀手。更妙的是它的第三次反转其实是个幌子,目的是为第四次反转做铺垫和放烟雾,这从很多有推理经验的观众一开始猜小孩是凶手,但是当剧情发展到小孩诈死、10重人格揭示(剧中非11重揭示)和男女主角的煽情诀别时,大都排除了小孩的嫌疑中可以看出。即便如大名鼎鼎的第六感、电锯惊魂、万能钥匙、搏击俱乐部也都只是在全片结尾处的一次反转而已。大家还能列举出那些有多次反转的片子?不限数目,只要能反转一次以上的就行。
  
  对网上谈论最多的几个所谓漏洞的解释:
  1小孩没法杀死大人——小孩是胖子的主人格(这点应该都没什么异议了),因此最强大的人格抹去弱小的人格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2小孩没法移动尸体——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尸体消失相当于副本刷新,玩过网游的人应该很容易理解。
  3既然犯人和假警察是一伙的,为什么还要逃跑——设想一下如果犯人说出“他不是警察”结果是什么?肯定没人相信吧,闹不好还会被灭口,他已经被假警察虐待了,逃是唯一的选择。
  4导演编不下去了,拿出一个人格分裂的幌子来忽悠人——开片就多次提示了本片的精分主题,如果这还不能说明问题的话,犯人鬼打墙应该怎么解释?这其实是导演一个很明显的提示了。
  5有一个警察押送2个犯人的事吗?太扯了吧——这是胖子人格世界的臆想,老实说就是一个警察押运十个犯人你都没辙。
  6故弄玄虚,上当受骗,无聊,烂片……——这个应该和个人欣赏口味有关了,有些人有控制欲,就是不喜欢被骗的感觉,即便是看电影也不例外,这些人应该去看记录片、科教片、历史片,不过要提醒一下的是,记录片有提炼和忽略的手法,科教片会被新兴科技给推翻,历史片如三国演义、清宫戏之类其实是和史实不符的,只是它们在全片结束都不会告诉你这是忽悠人的。
  7我被剧透了……不好看——这个……应该去怪剧透的人吧:)
  8精分题材都被用烂了,还拍?有没有新意啊——本片拍摄的年代,精分还是一个少人涉及的新型题材。况且所谓拍烂了的的精分片大都有抄袭本片的嫌疑。就好像英雄本色一出,大量跟风的作品把这一题材拍烂了一样。
  9最不可能的就是最可能的,早就猜到小孩是凶手了——本片的重点不是凭经验来猜谁是凶手,而是当看到小孩被炸死后你是否还能坚信这一观点,当医生拿出镜子揭示人格世界时你是否还认为小孩是凶手?当妓女在阳光明媚的柑橘园中辛勤劳作刨地的时候你是否还认为小孩是凶手?支撑这一信念的支点是什么?你是否注意到了一个细节:所有尸体和号码牌的消失为什么恰恰是从小孩死的时候才开始的?猜到小孩是凶手了,那么小孩的作案动机是什么?你是否还记得影片开头,胖子是小时候被妓女母亲虐待才产生人格分裂的。
  
  关于影片结尾处3个人物的命运:
  由于影片结尾处的开放式处理,现在有很多观众猜测里面3个人物的命运,且各说各的理。这里我仅就剧情显示做一下分析:首先,医生被镣铐勒脖肯定是翘了,有分歧的是剩下的两个人。剧情显示囚车摇摇晃晃地停下,并没有枪声响起,说明开车的押运警察也挂了,至于胖子是如何在镣铐加身的情况下一挑二成功的不是这里要谈的主题,不要忘了胖子有过曾经一挑六成功的先例。最后胖子的小男孩人格开始吟诗,说明他会开始继续人格分裂,估计第一个分裂出来的会是假警察之类的人格便于伪装逃跑吧……
  
  关于那首揭示主题的诗:
  When I was going up the stairs 当我上楼时
  I met a man who wasn't there 碰见一个原本不在那里的人
  He wasn't there again today 今天他又不在那里了
  I wish I wish he'd go away 我希望...我希望他已经离开了 ......
  这首诗一共出现了3次:
  1影片开头,医生听取胖子的口供时,出自胖子本人之口
  2影片中间,旅馆场景切入人格世界时,出自司机人格之口
  3影片结束,小男孩人格掌控胖子时,出自小男孩人格之口
  很多人都说结尾突兀或牵强,其实编导在全片的开头第一句台词就提示了结尾,真正的首尾呼应,只不过那时大部分观众或在和人聊天或忙着找薯片瓜子之类而忽略了吧:)
  楼主的见解非常的到位
  
  但是有疑问,个人观点:
  在整个汽车旅馆凶杀案事件中,事件起源不是小男孩,或者说小男孩是其中分裂出来的一个人格而已,真正的罪魁祸首是妓女,第一因为她的高跟鞋导致了轮胎的爆破,之后导致车祸,第二因为妓女倒车的时候撞到电线杆,所以他们无法和外界联系。因此这11个人只能聚集在汽车旅馆。而汽车旅馆是母亲接客和胖子 小时被遗弃和虐待的地方,所以一切从汽车旅馆开始,也将于汽车旅馆结束,杀戮开始了。
  
  关于ID的数量问题,在11个人中有10个都是分裂出来的人格,1个是性格形成本源,即妓女,所以妓女是后来的唯一幸存者,而小男孩是恶的代表。
  
  胖子的性格形成主要因素是他现实世界中的母亲,所以他憎恨妓女。所以在影片的最后才会有“一朝为妓,终生为妓”,并且最终将妓女杀死,而且妓女也必须死,因为唯一代表善的司机死了,在这场人格分裂的战争中,只有恶的小男孩战胜所有分裂出来的人格,并最终成为胖子的唯一人格,因为本源即妓女也被杀死。
  
  心理医生的成功之处在于他成功的引导了胖子进行人格斗争,只是在这场斗争中他忽略掉了小男孩,他错误的认为小男孩被炸死了,而且错误的认为假警察是真的恶人,当司机和假警察同归于尽的时候,医生以为结束了,胖子将于妓女的生活而生活下去。但是小男孩才是真正的恶的代表,恶的本身,假警察不过胖子对于警察的厌恶所以衍生出的一个人格,它不能代表真正的恶,因为假警察在人都死的差不多的时候,他恐慌了,他害怕了,他只想拿到卡车钥匙,然后逃离汽车旅馆。
  
  所以小男孩才是真的恶,并且是唯一留下 的人格。
  
  
  
  看了这篇强大的帖子我才觉得自己好肤浅……
  我认为,小男孩的人格被忽略,是因为小男孩一直没有发言。医生是通过胖子的外在表现来分析几种人格的呈现的。小男孩只是偶尔被别的人格提起,所以医生即使注意到这个人的存在,也会认为他是一个被动人格,是别的人格的附属品,不具备独立的主观能动性。整个过程中,小男孩都没有表现出来自己对环境明显的reaction,至于他故意引起母亲被车撞(片尾交代的很清楚,没看到的可以回去看)、掐死母亲、故意引起父亲被撞(同上),都没有引起外界的注意,尤其没有引起医生的注意,都是在默默进行的,没有表现出自己的特殊性,所以才会被所有人和医生所忽略。
  
  这个电影很有教育意义,它告诉我们……做人,要低调。
  我还是觉得真正的杀人凶手应该是小男孩的人格。假警察不过是被小男孩人格利用的替死鬼。我倾向于认为小男孩人格并非本我,而是在幼年时期即分裂出的一个拒绝长大的黑暗人格,承受儿童时期的痛苦,然后由他又会分裂几个其他人格,其他人格的存在又会牵制小男孩人格。而本我是自然成长的,如果本我很强大,比如像小男孩一样,那么就几乎没有分裂的可能。因为不需要其他人格来承担,因此很有可能本我在现实中是比较懦弱内向的性格,而像医生说的,本我当时已经被其他人格压制了,就像冰封的旅店老板,所以小男孩人格占据了真正的控制地位,开始疯狂杀人来发泄自己之前所承受的一切。而假警察包括另外一个倒霉犯人应该是小男孩人格分裂出来的在成长的恶人格,他们用来排遣小男孩人格的暴力倾向。最后小男孩人格成功利用其他人格消灭了所有有威胁的人格,占据了胖子的身体,此时他的暴力倾向完全可以得到发泄,不需要其他人格的分裂了。所以杀人凶手肯定是小男孩,即使是假借假警察的现身,其幕后控制者也是小男孩。小男孩并不小,他只是拒绝身理上的成长,其实他应该是所有人格中最先分裂出来的。
  其实,我真的没有看出那个小朋友的身家背景
  神啊,这看得我更加困惑
  着实佩服~
这个跟古兰道有得一拼
  LZ
  那个警察衣服的细节明明已经被阐明了嘛
那衣服就是从真警察身上拔下来的不是么?
  Paris这个名字代表什么
  本来打算给四星的,看了这篇影评后觉得不愧与5星,
  只是自己看的不透彻而已
  虽然觉得楼主的一部分结论有点主观,不过这贴总是值得马克的。
   21:16:41 猪头妖怪
    13个州的细节 或许代表着美国这个国家的“原罪”
    对印第安人的屠杀和对黑人的奴役 对于一部分美国白人来说 一直都是无法摆脱的重负
    在这样血腥而黑暗的基础上却诞生出了可能是当今世界上最民主、自由的国家 这大概也可看作另一个层面上的人格分裂了吧
  
  
  interesting
   其实只要意识到小男孩是本我的话(最深层次的自我),一切都比较好说了...
    可以理解为在药物作用下,才使得这些人格要进行自相残杀。但是从一开始能幸存的便是小男孩,因为那是本我,而这场游戏又是在主人公意识中进行的,所以,不管有意无意,剧情总是向着有利于小男孩的方向发展....
    所以,电影中一些超自然的东西就好理解了,因为小男孩在主人公的意识中就是个bug的存在...
    
    感觉lz有些太过于深究电影本身了.....
  感觉楼主说的不对
  说得很精辟
  看完评论立刻把电影重看了一遍.....
  曾经杀害六个住户的人格应该是那个假警察,并不是小男孩,
  ---------------------------------------------------
  
  不同意
  后面不是有镜头说小孩子捂住母亲的嘴巴
  故意让父亲撞车……
  
  为什么说杀人的不是他??
  其实,我觉得。
  也许,最后那个i wish i wish ....
  可以翻译为:我但愿,我但愿....更好~
   13:48:37 秋雨霏霏  门牌号,代表着医生治疗时消除多余人格的计划!
    唯一,没有安排的 是司机
    司机的死是意外
    最后,妓女挖出了 1号门牌,就说明,这不是医生的本意!
    妓女最后保留下来是一个意外!
  ==================================
  
  其实最后被保留下来的应该是司机的人格才对!按照楼主强大的分析,妓女也是该死的,胖子的人格里面,只有司机才是正面的,其他的都应该是邪恶的吧?。。。。。。
  司机这个人格最后像是不愿意活了
  说明胖子放弃了善的人格
  妓女对司机说 “ 跟我合作
一二三
  
  你为什么不让我帮你,你去了哪里 看到什么”
  
  司机说 “我看到你
我看到你在果橙园”
  
  善希望她母亲 最后在果橙园 幸福的生活
  
  但是最终小孩的恶还是战胜了善 放弃善活下去
  
  最终跑到果橙园 杀了妓女 也就是母亲的影子
  
  我想知道五月十日 金牛座有没有什么寓意……
  我觉得结局有点牵强
  如果结局到坐车时就结束了,那么最后你知道还有个小男孩是凶手?
  一开始给小男孩的戏份就不多.除了他自己走进母亲的房间然后又出来.谁会想到他进去正大光明的杀他 妈?
  一个小男孩杀个女人把头丢洗衣机里是不可能的.也没那能力.去杀成年人就更夸张.其实电影中有好多地方被淡化了,然后又在结局上把小男孩的作案刻画得清清楚楚..这点就是我觉得结局牵强的原因.
  因为观众在电影中是找不到任何小男孩杀人的动机,并不是因为年龄小不去推测他,而是杀人场景与年龄不符.
  这个结局是在完美结局上活生生的套上去的,想让观众愰然大悟,但是套得太差了.烂尾.
  我倒想问问那个司机说的,六年前因为自己的犹豫一个女人在他面前自杀。。。。这个是不是他认为的自己“有罪”?我对这个很迷惑。
  假警察身后的血迹和他杀死的警察的中刀位置是同一个部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很好解释呀,他穿了被杀警察的衣服。
  楼主你好,我有几个疑问的地方请您分析一下。
  1:死去的人格跟活着的人格包括现实中的胖子都是同一天生日,是不是说明这些人都是分割出来的人格,如果是这样那最早死掉的老板就一定也会是分割的人格。为什么老板是最早死掉的呢,这个人格代表了胖子生命中的谁或人格呢?
  2:尸体无故消代表了什么呢?说明是导演要把大家带会现实中,注解后面胖子在听证会的过度吗?
  3:小男孩会是胖子幻想童年的缩影吗?渴望有一个什么样的母亲什么样的父亲?但是幻想的人格随着故事的推进慢慢的发生了扭曲。
  4:电影中悬念跟高潮都是在大雨中进行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交待?还是仅仅是故事环境需要。
  5:故事中小男孩能杀人,有超精准的判断力(他母亲父亲撞车体现),有超强的思维能力(知道哪些人发生了什么事情可供利用),有超强的生存能力(最后一个人找到了那个妓女),有超强的制作力(能制造汽车爆炸)。这些能力是不是也说明了胖子是一个潜意识里的一个犯罪天才。而且从小就有了。
  6:胖子为什么要把最邪恶的人格寄托或者说转化在一个小男孩身上。
  7:故事开头,中篇,结局都有一段诗,各种解释都比较牵强,他的内容我现在不想弄清楚了,但是在影片中起的目的是什么呢?节点的提升?预示什么?还是仅仅只是一种故弄玄虚的点缀,开拓大家的想象呢?
  8:最后一个大胆的猜想:胖子本身就是一个超高智商的犯罪天才,而且是无理由抑或是常人难以理解的理由的犯罪,他的一切一切都是假的,幻想是假的,人格分裂是假的,他只有一个目的骗取医生的信任,骗取律师的信任,骗取法官的信任,因为故事的结尾时以逃脱结尾。
  我是不是要再看一遍呢
  我以为 胖子是本身可以控制自己的人格的
  最终为自己脱罪 且脱身
  
  谁能解释一下那首诗的意思?
  看着糊涂
  我其实觉得小男孩是现实里连环杀人案的凶手。医生说有10个人格可能是从日记分析出来的。但是小男孩不会写字没有记录所以没留下线索。酱紫也解释的通。
  其实这个评论不好~给你头晕~一点都不简单~大家看第二个评论~第二个不错~
   21:16:41 猪头妖怪  13个州的细节 或许代表着美国这个国家的“原罪”
    对印第安人的屠杀和对黑人的奴役 对于一部分美国白人来说 一直都是无法摆脱的重负
    在这样血腥而黑暗的基础上却诞生出了可能是当今世界上最民主、自由的国家 这大概也可看作另一个层面上的人格分裂了吧
  
  
  最初美国人是在驱赶了当地印第安人才在这个基础上造出了“美国” 13个洲=美国 可不可以理解为13个人格的所谓整合(实则上是人格被抹杀) 最后只留下了一个原罪人格(Timmy)其实也能旁敲侧击出所谓“原罪”
另外:个人认为小男孩并不是主体人格 不过能确定的是 他是胖子解离出来的第一个客体人格 很可惜的是 胖子的主体人格已经被抹杀了 这个可以借鉴楼上一位豆友的评论
   01:10:02 soffeeyang  我其实觉得小男孩是现实里连环杀人案的凶手。医生说有10个人格可能是从日记分析出来的。但是小男孩不会写字没有记录所以没留下线索。酱紫也解释的通。
  
  其实不知你有没有再往深入的地方递进思考 人格世界中的假警察(Rod)虽为恶人格 可是其实更有可能的是他的“恶”是完全来源于原罪人格中的黑暗一面
   23:22:26 PPPPark  我觉得结局有点牵强
    如果结局到坐车时就结束了,那么最后你知道还有个小男孩是凶手?
    一开始给小男孩的戏份就不多.除了他自己走进母亲的房间然后又出来.谁会想到他进去正大光明的杀他 妈?
    一个小男孩杀个女人把头丢洗衣机里是不可能的.也没那能力.去杀成年人就更夸张.其实电影中有好多地方被淡化了,然后又在结局上把小男孩的作案刻画得清清楚楚..这点就是我觉得结局牵强的原因.
    因为观众在电影中是找不到任何小男孩杀人的动机,并不是因为年龄小不去推测他,而是杀人场景与年龄不符.
    这个结局是在完美结局上活生生的套上去的,想让观众愰然大悟,但是套得太差了.烂尾.
  
  现实世界 孩子杀害成年人或许很牵强 可是不要忽略了那是一个由于精神医生药物治疗而被创造出的人格世界(即多个人格直接面对并能交流沟通共存的世界) 精神世界有无穷的可能性 就如成年人都忽略了那个小孩子一样 最后小孩子却原来是原罪人格
  
  所谓人格世界还是与现实世界是有区别的 有些地方试着去用心思考 最好不要用我们现实生活中所接触所积累的那些去看待理解
  评论分析得挺到位的,个人认为导演的几个安排是这样的:
  1)“司机”应该是胖子得到医生治疗是分裂出的人格,尝试去掉人格世界里的“恶”可是做不到,最后还是死了
  2)门牌应该就是医生治疗计划的影射
  3)从头到尾小男孩都没有说过一句话,所以现实世界的医生知道他存在但忽略了他,医生那句“9个人格是好的,只有一个是坏的。”就证明了这点
  4)最后医生以为妓女在胖子的人格世界活着就是治疗的结束,但是小男孩才是“恶”的主线,潜意识里最顽强的人格,导致最后自己的命运
  5)不管现实和人格世界死的人是多少,至少有一点是,胖子在被押解的途中开始进入人格世界的,也许10个人格分裂是他的极限了
  哈哈,我觉得补充的评论们很给力啊~
  黑精灵的第三条里,还有一种结论,其实胖子有11个人格,小男孩和假警察都是坏的人格,医生以为胖子只有10个人格,没发现小男孩人格
  杂感觉楼主看到的比电影还多 呵呵
  其实小孩在车爆炸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消失了。
  这个时候只有两种可能:
  1.小孩和那个女的一起被炸死了。
  2.小孩奇迹般的没上车,活下来了。
  几乎所有人在没看完电影前,甚至是包括影片的医生还有其他人可能都会认为小孩已经死了,因为他本身也没有既定的号码,可以被一起带走。
  正是由于忽略这一点,后来有医生关于治好了他的多重人格的结论基本上是成立的,因为所有推理都符合了逻辑,最终的结果应该是胖子留下了那个妓女,就像楼主所说的从良了,是善意的代表,原因呢,就是因为最代表正义背负了所有重任的司机与那个假警察同归了。经历了这么多,我想那妓女肯定会老老实实种橘子去的。
  可影片的结局并不是那样,而是按照既定的顺序终究是杀死了一号。。我已经不记得那个妓女的门牌号是不是一号了,不过我感觉好像不是。。似乎这个一号就是一个特别事件,也许导演最终想说明的是,多重人格,究竟能不能被完全治愈,还存在疑问,就算治愈,也许还有复发的危险。。。医生掉以轻心打开了铁网结果被胖子给掐死就是最好的证明。。
  
  其实我在看这部电影之前就看过搏击俱乐部是关于人格分裂的,而对人格分裂本身也没有什么关注,看完这个,我觉得如果世界上真有这样的人,那么无疑是悲剧的。
  终于明了此片,lz的逻辑性真好
  看了大家的评论 觉得:
  1.司机这个人格是现实里的医生的治疗手法,安插一个好人格进去消灭所有坏人格的一个手段。
  2、胖子的“自我”人格是那个早就死了的汽车旅馆老板,且不说楼上一干牛人们的分析,光从外形上来说那个胖胖的旅馆老板也最像现实中的犯人不是么。PS:“自我”是为“本我”服务的
  3、
“本我”通过LS们的论述应该就是小男孩
  
  4、 不知道大家对于所有人格的名字和地名的联系有没有分析呢?我找了一下美国最初十三个州资料,对应电影里关于身份证那一段 发现大部分人格是美国东海岸的州郡,华盛顿(假旅店老板)内达华(妓女)在西边,然后就是司机达科塔州在美国中北部……不知道这些地名是否有什么联系啊?
  
  lz你太强大了!
  看得这么仔细,太佩服了。有再看一边的冲动。
  
  关于结尾的一点看法:
  押送一个极度危险的患精神疾病的重型谋杀犯是需要严密的看护的
  而影片中只是一个司机和心理医生
  并且医生很冒失的打开了隔离的铁丝窗
  造成自己遇害
  这不符合常识
  当然
  这可以说是为了照应人格斗争中小孩杀死妓女的桥段
  以此来讽刺医生
  
  但同时也可以解读为仍在人格残杀的虚拟空间中
  恶的胖子杀死了拯救他的善的医生
  也就是说
  本片的结尾是一个开放式、循环式的结尾
  你可以联想的更高一层的人格消灭
  
  另外有人注意到金色打火机的出现了吗?
  在片中只有两次
  第一次是妓女从嫖客哪里点三个蜡烛的蛋糕,顺手偷来放自己的包里(确实是偷,不然不会放在胸前小小的看一下)
  
  第二次呢
  是过气女明星挂掉以后,大家齐聚在真警察的3号房间里(当妓女被真警察劝回屋的时候,背后的门牌号就是三),妓女拿出来又一次小小的把玩了一下,而妓女在哄着嫖客点蛋糕蜡烛时,唱的就是:“他是一个大好人......”
  
  关于上述“巧合”的解读个人觉得应该是:
  嫖客也是胖子的一个人格分裂,并且是较为接近胖子的(无论是体型还是心理愿望),嫖客是被绑在床上的,对应了胖子小时候经常被母亲虐待,但妓女母亲又在他的身上点蛋糕和蜡烛,说明胖子很期待母亲能给他过生日,并且能和他OOXX(佛洛依德认为,每个男孩潜意思里都有弑父娶母的愿望),然而很遗憾,点燃生日蛋糕蜡烛的金色打火机被母亲偷走了。美好的事物总是三,无论是三根蜡烛还是大好人真警察的房间号,请注意,人格斗争中是以人格角色的房间号来确定挂掉的顺序的,所以妓女才会唱着“他是一个大好人....)
  
  
  对应美国13个州,其实胖子是有13个人格的,包括真的旅店老板和嫖客,只不过相对而言两者都是比较弱的人格,所以很早就消失了。嫖客应该是被妓女干掉的,不然不会搞得那么多钱,当然这只是一个比较弱的推测而已。
  楼主分析得鞭辟入里!佩服下!~
  我本人比较赞同13重人格的说法。也就是说,其实安逸和正常生活代表的motel老板还有正义化身的真警察这两种人格,在医生治疗中最早死掉了。可见这个心理治疗还是失败的。假设小男孩是Edward的本尊的话,其实正是医生以为应该最后保留的人格(特注:再怎么治疗人格分裂也不可能把他的人格都搞没有了吧!)可是,最后正是小男孩人格,是导致所有杀人事件的主谋,这就表示,这个edward同志从根上就坏了。无药可救,还是处死比较可行!~
  我忽略了一个人
  就是最早被干掉的真警察
  也应该是一个人格
  然后小男孩是超脱这十三个人格之外的最邪恶人格
  分析的挺到位的。但未免也小题大作了啊。有些显而易见的还拿出来讲一讲, 比如杀死真警察的假警察穿的衣服后面的血印是和真警察的一样,当然一样,他穿的是杀死的真警察的衣服啊 。
  “但问题是在互相残杀这种手段中,最后幸存的绝对不可能是好的人格,如果他在残杀中幸存了他必定就是坏的人格了&这话说得太绝对了吧,怎么就一定不能是好的人格呢?医生已经在现实中给人格爱德华指示让他杀掉人格世界中坏的人格了啊。
  “剧情发展到中间,人格世界的揭示是一个幌子,它让人误以为几个人的死亡和消失只是医生的药物所致,而忽略了凶手的存在”不应该会忽略凶手的所在吧。医生的药物是使人格相互冲突, 并且发生暴力行为,这点医生已经说了的。而尸体的消失,在人格的想象层面,在意识层面,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啊 。
  剧中有一句台词是这样说的:“9个人格是好的,只有一个是坏的。”你记反了吧。。。是“其中九个有罪,一个是无辜的。。。”况且确实死了十个人,不是还幸存了一个妓女的人格。而那一个无辜的在医生们看来应该不是爱德华而是医生们认为在人格中已经死去了的未经世事的小男孩。而在人格中爱德华驾车撞了小男孩的母亲,所以他也是有罪的。
  
  “明明有11个人格,医生却只总结出了10个,究竟是哪个人格让剧中的医生乃至剧外的观众都忽略了他的存在?小男孩?旅店老板?……你来说说你忽略了谁?”医生总结出来的是被摧毁的人格,所以当然是十个。请联系前后的台词,不要孤立不要独立的分析台词剧情!
  关于小男孩人格是现实世界6人连环凶杀案凶手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很多人都认为小男孩人格是现实世界6人连环凶杀案的凶手,证据就是影片结尾处小男孩同时杀掉了现实世界和人格世界的人,那么对应的,他在人格世界中杀死了6个人格也要在现实世界中杀死6个人来补偿。这里且不说小男孩在人格世界杀死了1个妓女人格,而在现实世界杀死了医生和司机2个人,这种在人数上的不对应,”人数不一定要相等的。“很多人”的认识也许是错误的,一个没有药物控制的自主坏人格是不必通过在人格中杀害自己其他的人格的路径来杀害现实中的人的,因为坏人格占了主导地位。非药物控制下,坏人格力量强大占主导地位,他要杀死对立的人格,以长久独霸芮佛的人格世界,也就是杀死妓女。杀死妓女之后人格世界只剩一个强大的坏人格。而现实中的芮佛在面对两个正派人物的时候,是必然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将两者全都杀死的。人格中只剩一个小男孩的坏人格,现实中要杀死两个人,人格中小男孩他会自杀?
  “光谈一下小男孩人格杀死现实世界6个房客的可行性:根据剧情6个房客的连环凶杀案发生于雨夜庭审的四年多前,现在假设是小男孩人格杀死了现实世界6个房客,对应的他要在人格世界杀死6个人格,也就是说人格世界6人格死亡时间发生于四年前,然后医生的药物治疗介入,致使死亡的人格尸体消失,接着司机人格在诗的指引下介入四年后的现实世界接受医生的清除恶人格指令,一切貌似都很完美……但是等等,既然四年前人格世界的6人凶杀案已经发生了,人格世界应该就只剩下5个人格了,但医生为什么还会列出10个人格呢?还会说出“9人好1人坏”医疗分析呢?” 以前杀人是芮佛体内坏人格的自主杀人,所以不存在他体内人格互相发生暴力行为的可能,联系一下实际,而现在体内人格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下发生暴力行为直至各种人格相继死去,是药物的原因。而他在送往疗养院的路途中杀死了医生和司机的事,和四年前一样,也是脱离了药物的情况下才发生的。体内的人格谁强大谁就会占主导地位,小男孩是人格中的人格,是坏人格的原本,相当于我们意识层中的潜意识层。
  
  所以,现在的医生和司机是小男孩杀死的,而四年前杀害的六条人命,应该是一个开放式的思维构想,可以由芮佛体内任何一个坏的人格来完成。
  所有幻想里出现的人物,都是分裂人格之一。
  但是他的主人格是小孩子。
  麦肯的人格:
  小孩,小孩妈,小孩继父,结婚9小时的新娘,新郎,妓女,嫖客(打火机),被押送犯人,假警察,假店主来瑞,老店主来瑞(被冻死在冰柜里),女明星,爱德(库萨克)。
  一共13个。
  只是各自承担的比例不同。
  但是影片结尾,可以看出来,他的主人格便是小男孩。
  未成年的阴影一直无法摆脱。
  多重人格
  
  
  我有点像
  
  有点理解了
  “很多人都说结尾突兀或牵强,其实编导在全片的开头第一句台词就提示了结尾,真正的首尾呼应,只不过那时大部分观众或在和人聊天或忙着找薯片瓜子之类而忽略了吧:)”
  ====================
  严重同意楼主说的
  我不想活了
  为什么要强调,现实中与人格中一起杀掉了6个人???????!!!
  我不明白啊。。。。
  分析帝,膜拜~
  哇哦 ···极其透彻 ··顺便提一下 ··我生于5月10日··
  楼上你就是一个分裂的人格,记得去旅馆哦
  分析的很用心 不过个人臆断太多 不一定是导演所思
  很好的导演,很好的影评。受了一晚的惊吓,算是值了~呵呵~
   07:45:39 燕七
  ·没准还是个恶的人格、做好的被消灭的准备
  不敢看电影
所以来看剧透...
  结果没看懂
  = =!
  很好,很强大,透了。
  我个人是这么觉得的,一个人的人格主要产生于自己的自我认知程度,即“我认为我是谁”,一般人都只有一个,但是从片头的那首小诗可以看出来,一个饱受妓女母亲冷遇的小孩(说起来,似乎只有报纸上的只言片语说这小孩很孤独吧?不是虐待或者殴打吧?)在某一天孤独地上楼的时候,发现了他的&父亲&,他觉得这是不应该发生的事情,但是似乎一开始的人格之间相处也不和睦,他的“父亲”脾气不好,于是他给自己找了个“继父”又给自己找了个“妈妈”,他一开始希望这些幻觉永不再来(也许一开始能意识到那是幻觉),但是发现其实做做别人,甚至做做他们能派遣自己的寂寞,渐渐地,他的人格世界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的喧嚣,反而小时候孤独的自己沉默了下去,也许还带着仇恨神马的,对于其他人格而言,小时候小男孩是所有人格的主干,或者说是原发点。另外13个人格中的真旅馆老板是他长大后的自己,是对自己的一种自我认知,即拥有一个小旅馆的成年人,但是这个应该成为唯一继承点的人格却很久前就死掉了(假旅馆老板并没有杀真旅馆老板,只是把尸体藏进了冰箱)所以,12个人格各自占领身体一段时间并不明真相,直到医生用药物迫使人格见面并互相争斗。注意,这个药必然是现实的药物,是通过身体(血管、细胞等)进行作用的,所以其暴力因素会作用于每一个人格,而作为主干部分的小男孩意识更是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他慢慢觉醒,希望“今天他不在那儿”,展开了对其他人格的屠戮(压制他的仇恨、抛弃他的仇恨、现实中影射人格所给他带来的伤害等等)。至于现实中的6起命案与人格世界中故事应该有所雷同,即假警察+真罪犯犯下了杀人藏尸于洗衣机、棒球棍插进喉咙、砍死雨衣下的女人和敲门的男人等,因为虽然这6起命案虽然是罪犯所犯,但是,对于潜藏在意识世界底下的小男孩人格来说,他无所不知,他厌恶这些讨厌的人格(包括罪犯、小混混),也厌恶虚弱的人格(母亲、父亲等),这种厌恶延伸至现实世界(因为是被现实抛弃的弃儿的自我认知)so,他最后才杀死了母亲、然后杀掉现实中的医生等人。
  很好的影评!赞!
  没看过电影 看影评 想起一部香港电影
  马克下来慢慢看
  看得我头疼啊
  有个疑问请教楼主和大家:大家都知道影片最后的真相是小男孩杀了前6个死的人,但胖子在进行这些想像并给当时的医生和法官讲时是不能透露的,否则就不可能出现最后的小男孩人格结局,既然是这样,那前6个死的人在现实胖子讲给众人时必须有一个凶手,是谁?绝对不能是小男孩,他在医生面前讲出的必须是另有凶手,可是影片完全找不到这方面的信息啊?怎么解释?前6个死的人他在医生面前设计的凶手是谁?在医生面前6个死去的凶手是谁?否则电影就完全不通了?我不明白?请各位高人指点迷津!!还有个就是门牌号的作用?前面的人讲过,也没有什么特别给力的解析?一并请教,
  现实中死去的6人就是“罪犯+伪警察“两个人格的联手犯案,在剧中透露道,伪警察称罪犯是犯了”多重杀人罪“,司机回忆起假警察其实是脱掉真警察的西装和罪犯一起坐上车。
  门牌号的作用是按照顺序表现了小男孩灭杀其他人格的顺序,也是胖子的内心世界人格力量的对比,原先安排的入住顺序可能是在医生的诱导下安排的,但是胖子并不认同,所以按照自己的灭杀顺序将人格一一灭杀。
  如此完美的人格设计之战,如此看来更像是胖子精密编排密谋好的!就不像是一个自然的询问听证!突不出胖子有精神分裂,更像个超高智商的杀手!所以,都别纠结这些东西了,是一部编剧精巧缜密的电影作品!想太多我们都要人格分裂了。。哈哈
  医生以为留下了司机的人格,结果小孩人格诈死,杀死妓女人格,小孩人格恢复,杀死医生……人格大战啊,各有各的智慧!
  看了解析,我的脑子还是不够用。
  有点不明白,如果小男孩恨做妓女的母亲,为什么妓女人格却是好的呢
  看了大家的讨论很受启发,本人不懂心理学,仅从其他角度来分析胖子同学的心理世界。
  
  前面有人提到了边界场景,这个前提在片子里非常重要,通过妓女的鞋、三口之家的妈妈以及各种联系把各种人格凑Motel这个边界场景里。现实中应该是医生通过药物使胖子的各种人格凑在一起。而在Motel里时常拉伸和虚化背景也给观众这是在精神世界的暗示。这些前面都有提到。
  
  本人想说的是各个人格死亡的顺序所对应的哲学思考,首先同意弱人格先挂这个假设,即Motel真老板、真警察、过气明星、新婚夫妇、犯人,其中真老板和真警察没出场就直接挂掉。剩下的强人格其实可分为攻防两方,小孩父母、旅店假老板、妓女、假警察、司机这六个只是想等到天亮跑路的人格是防的一方,只是假警察和司机有被动攻击能力,大家都认为假警察(犯人死后他成了恶的化身)是攻方,事实上他不是,他一直都是很好的替罪羊,注意他最后找妓女要卡车钥匙就能看出他也想离开Motel,其实里面的所有人(除了小孩)一开始就想离开这个地方,现实世界里应该是各种人格对药物的本能反抗行为,而且片中应该是有一辆车能开出边界场景的,也是为最后的幸存者预留的出口,这是最后一场战斗的导火索。当时的司机、假老板、妓女、假警察都明白这一点(小孩在暗处隐身),现实世界中医生给胖子的疗效是只留下一个人格(必须不能是恶人格),按照医生的设想假警察和假老板肯定会毙掉。但留下哪个人格比较有味,常理上应该是司机这个善且英雄的人格,细想下他挂掉这个结局也是必然,因为片中司机是知道最后只能剩下一个人格(忽视了小孩),所以基于好人的本能,他必然会选择与“恶”(假警察)同归于尽还不能被杀而留下假警察(医生治疗方案不允许),不然他只能自杀以留下妓女;若妓女先被假警察杀了而剩下了他会内疚一生(胖子会不会得抑郁症?);若他突然变恶最后杀掉妓女保存自己,现实世界中胖子也必然被行刑。所以如果留下一个人的最优选择必然是一心想在柳橙田里过生活的妓女,司机挂的时候也跟她说去柳橙园,实际上这是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一致认同的归属。有人说留下来胜者的必然是恶人,现实世界里医生拿的笔记本记录的10个人格比较能说明问题,可以说,这10个人格是多重人格的表现性状,贯穿胖子的本身是小孩,他应该算隐层。如果没有隐层挑拨事态,10个人格也无法冲突,所以隐层小孩的权限应该高于那10个人格,所以10个人格注定无法灭掉小孩,但小孩可以灭掉他们(需要药物使各个人格碰面)。这个杯具不知道英雄司机会不会抓狂?
  
  基于这种分析,现实世界的理想情况是胖子同学只能接受行刑,因为他童年的经历是原罪这个无法改变的后面的犯罪也必然无法改变,这点和《蝴蝶效应》一里面男主最后在子宫里勒死自己的意义相同。
  
  关于片中结局:
  留下妓女的致命缺陷在于与胖子的童年冲突,片子有几个妓女查看箱子里钱的细节,这个与小孩最后的“一日为娼,终身为妓”对应。钱(原罪)能买来柳橙园(理想),所以小孩最后选择在柳橙树(妓女的理想)下面杀死她(要妓女救赎原罪)。
  
  
  警察不是因为换了衣服 所以血迹是一样的吗
  哎我就是那种典型的一看电影就完全被绕进去了而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了。。。。所以很悲剧的真的到后面就完全忘掉了那个小孩子。。。。。
  OMG。。。结局跳出来真的很恐怖
  
  不过看了这些影评之后才反应过来 回味一下 这真的是非常不错的一部电影!
  一般能把别人人格分析得这么透彻的人自己本身也会有人格问题……O(∩_∩)O~
  小男孩绝对是幕后那主儿,比起他,假警察和杀人犯显然是弱一点的恶,而假老板更是又还要弱一点的恶,神马“证据就是影片结尾处小男孩同时杀掉了现实世界和人格世界的人,那么对应的,他在人格世界中杀死了6个人格也要在现实世界中杀死6个人来补偿。”LZ不知道哪里YY出来的补偿之说,别胡乱YY别人思想,然后证明你是对的,就我个人而言我就没那么想过,之所以我认为现实世界中杀了6人是受小男孩人格所真正趋势,就是因为这个人格不仅灭了其它,最高明的是藏得深,从头到尾一言不发,借火遁终于连医生都瞒骗过了,这还不比假警察或者杀人犯恶?大隐隐于市,越是不起眼的,威力才越大,恶到极致的小男孩只是一个人格的影像化,并不是真的,别忘了,现实世界里胖子那么大块头,要杀6个人,还非要人格是假警察或者杀人犯才能做到?假警察和杀人犯人格做出这种事是可能的,但有个最大的恶摆在面前,我倒觉着也犯不着再去研究到底具体是次一点或者更次一点的小恶驱使了事件。不知道导演是否就是如此刻意设计,但我觉得这样非常好,你觉得是意象为成年人的假警察或者杀人犯的人格才是最厉害的角色令你震惊,还是现在这个结局更让你背脊发冷?我觉得是现在这个。
  楼主亮点分析的不对:
  
  1,假警察背后的衣服上有个洞,和真警察背后有个洞不是巧合,是假警察他们把真警察捅死之后,把真警察的衣服拔下来穿上了。
  
  2,心理医生明显分析出来过小孩子这个心理人物,因为医生是看笔记本分析的,笔记本上面很明显有过一个拿着红色蜡笔写出来的笔记,写着Tommy,是小孩子的字体。
  很多人误以为胖子杀人时是由小男孩人格掌控的,其实只要分析一下案情的因果关系就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
  拜托,结尾那几个镜头已经交代了,旅店里的人都是小男孩杀的,只是医生认为现实生活中胖子杀的人都是“恶人格”假警察杀的,所以他指导Ed去跟假警察同归于尽。9个无辜,1个有罪。医生认为灭了“恶人格”,将胖子的多重人格整合为唯一的种柳橙妓女,胖子就不会再去杀人了,而医生却忽略了小男孩人格,而这个人格才是胖子在现实世界中杀人的人格。另外我觉得那13个州和印第安人的隐喻也有点意思,个人这样猜测:美国侵略者的身份就像小男孩的恶人格,是无法抹去的。
  PS:看了《穆赫兰道》这种片子,其他什么悬疑心理惊悚片都是浮云。
  影片强大评论更强大,豆瓣I服了U
  几种人格特点对应胖子的内心世界,lz能想到从这个角度出发真的很佩服。
  不过分析小男孩是不是凶手的那段lz你的逻辑已经混乱了
  
  第一,你根据片尾小男孩杀死妓女对应现实中杀死医生,于是就认为如果小男孩是凶手的话,他的犯案方式一定是采取这种在人格世界中杀人对应现实中杀人的方式。如果他的犯案方式必须是依靠这种的话,那么他最后怎么才能杀死司机,人格世界中这时已经没人可死了啊。司机的死只是个意外,他在男孩要杀妓女的时候碰巧打开了隔门,男孩想杀人的话,不一定非得在人格世界中杀人才行。同样的,现实中的6人连环凶杀案,不管是男孩控制胖子时犯下的,还是恶警察控制的,都不一定要在冥想的世界中杀人才行,恶人杀人还要借助想象吗,恶人本来就会杀人
  
  第二,也是lz明显分析错误的地方,“既然四年前人格世界的6人凶杀案已经发生了,人格世界应该就只剩下5个人格了”——拜托,听证会上医生都说了,这样胖子各种人格面对面是头一次
  楼上,楼主分析错误,你认为你分析的就对吗?这么肯定楼主分析错了,那你也在这开个帖写明你分析的所有,看看楼下有多少人支持你,有多少人也是会说这句话,lz你的逻辑已经混乱了 ,也是lz明显分析错误的地方
  你试试
  
  ls 你别跟这纠结了 请你先看懂别人的观点后再bb吧
  帖子受欢迎才会吸引人在下面讨论,还不允许别人有异议了
  难道我有异议还非要再开帖不成,你这什么逻辑啊
    假警察和妓女
    一个代表暴力犯罪的人格,一个是导致人格分裂的缘由
    所以,医生本意安排最后让这两个人格对决
    通过门牌其实就好理解了,这两个人都有门牌
    也就是说,这两个人都有住店的行为!
    11个人里面 唯一没有住店的是 司机!
    所以医生本意是保留 司机!
    所以 司机没有门牌号!
    但是出现的意外
  
  
  
  啊,还真没看出这一点,疯了。。。
  作品因读者而精彩。。。。
  哇,看完影评我也疯了,,,不过我想去看《24重人格》这本书了
  看完《24重人格》这电影真的很容易理解,我早在1年都前就看过那书了。所以这个整个电影流程在我看来真的相当容易接受。而且我的理解和LZ写的这个基本完全一致。在演到小男孩爸爸死了那时我就知道他是杀人格的元凶,到了医生引导司机回来杀坏人格的时候我知道那个假警察是现实世界的杀人犯,而早在他把穿囚衣的人锁到厕所那人唱了“我穿着囚衣”的时候我就知道他俩都是逃犯了,更别提他脱下外套时背后的血迹。唯一我看漏了的是我认为妓女人格至少是内心里追求最简单平和的人格,至少不是坏的,不过LZ分析的也很有道理,他这么痛恨他母亲,这也绝对不会是个好的人格,而且活下去的绝对不可能是好的人格,因为好的人格生存力不可能太强大,这应了老子的“人之初性本恶”。
  对不起楼主,你标题泄底了。。。
  lZ的分析能力很强。赞。
  我还是觉得胖子的本我是冻起来的原旅馆老板
  他太弱了没有竞争力 所以在旅馆里早就死了
  小男孩是分裂人格中最深刻也是隐藏最深的 是他杀了现实世界的人
  医生把他忽略了所以悲剧了
  膜拜.....
  可以的
  `最后胖子开始i吟诗,说明他会开始继续人格分裂,估计第一个分裂出来的会是假警察之类的人格便于伪装逃跑吧……`
  
  这点我不敢苟同
我认为那是胖子的思想还在妓女的人格里 那时小男孩正要杀她 她只是作为妓女人格发出最后的呻吟而已~~~
然后胖子的眼神一闪 充满着杀气 这是他已经被小男孩的人格所占据了
  各位,小男孩不是其中的人格!因为小男孩是其他人格的载体,正因为有小男孩这样的童年经历,才会有后来的人格分裂,小男孩内心充满了 矛盾和仇恨,所以他的人格分裂了!医生治疗的过程胖子的心里重新回到小时候的心理,回到他最初人格分裂的过程,而且让所有他分裂出来的人格在一起碰面了,这些人格无论好坏最终都被他心里仇恨的人格最终摧毁了!
  只是还有一个不明白,就是美国13个州的隐喻到底在暗示什么?
  那首反复出现的诗暗示的是什么意思啊?
  ==小孩子怎么可能能处理掉尸体和杀死掉陆和女演员这两个大人啊,就算能杀的了人,我也不能接受他把尸体处理掉这段。。。。还有那原来的旅店老板是怎么死的???最后把所有死掉的人归结于一个孩子,还是有点牵强过头了。。是胖子自己人格分裂的时候想不到,还是电影本身没办法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我就当这是灵异片看算了
  LZ不是说了么?小男孩只是胖子人格世界中的一个人格,那些消失的尸体也只是被药物治疗掉的人格,而不是四年前被真实杀死的六个人……
  楼主的解释越发让人迷糊了。
  你说“假警察身后的血迹和他杀死的警察的中刀位置是同一个部位。”那血迹不是因为那个假警察换了他杀那个警察的衣服么?
  还有“门房号码牌是从10号开始的,而住进旅店的人有11个,暗示了其中必有一个是凶手。 ”还有一个不是店老板么,他也需要一个房间?哪里就暗示了啥。不解
  
剧情 / 悬疑 / 惊悚
詹姆斯·曼高德
约翰·库萨克 / 雷·利奥塔 / 阿曼达·皮特 / 阿尔弗雷德·莫里纳
&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求主角无敌的网游小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