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杜甫那位诗人眼睛最不好?

答案:D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文学常识、典故等的识记。其中D项应是沈从文先生是汪曾祺的老师。也可用排除法做本题。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语文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吴岗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题材是报告文学。
B.《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
C.汪曾祺,江苏高邮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他追求的语言风格是: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D.法国著名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中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法国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科目:初中语文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吴岗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题材是报告文学。
B.《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
C.汪曾祺,江苏高邮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他追求的语言风格是: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D.法国著名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中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法国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小题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学过的知识。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相信。C.诲女知之乎:教诲。D.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的字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学而时习之/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B.仁以为己任/以丛草为林C.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D.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恕乎【小题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选入本文的有的谈求知的态度,有的谈求知的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B.孔子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一句中用比喻的手法强调了君子在恶劣的环境中保持自己高尚的节操。C.“温故而知新”谈的是学习方法,在孔子看来只要温习了旧的知识就一定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D.“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任重而道远”。【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⑵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2013届九年级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一)独具风韵的脸谱①五彩缤纷的戏剧脸谱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独具风格的造型艺术,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誉。如今,脸谱这一古老艺术不但没有因世事沧桑而消失,相反,缤纷绚丽、气象万千的彩陶、邮票、国画、剪纸、木偶、竹刻等脸谱艺术品,&&&&成了人们家中常见的挂饰物品,&&&&成为人们所钟爱的收藏品。②《乐府杂录》记载,北齐兰陵王高长恭英勇善战,但因貌美少威,因而每次打仗都戴上形状狰狞的面具。脸谱到了唐代发展成为一种表演歌舞时的专用道具。这种戴着面具的演出,观众对演员表情的变化看不见,妨碍对戏剧艺术的欣赏,后来演出时就不戴面具了,发展为将面具上的花纹直接画在演员脸上的化妆艺术;宋元时期,出现“抹”、“搽”两种面部化妆方法,油彩多用灰、白、黑几种;到了明代,面部化妆色彩更加多样化,有黑脸、红脸、花脸、青脸和蓝脸等。各种脸谱的颜色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红色表示英勇、正义,如关羽赤胆忠心,就勾画红脸;黄色表示勇猛、残暴,如《战宛城》中的典韦、《马陵道》中的庞涓,就勾画黄脸;白色表示奸诈、多谋,如曹操就勾画白脸;黑色表示刚直、果断,如包拯铁面无私,就勾画黑脸;蓝色表示坚毅、勇敢,如《连环套》中的窦尔墩、《白水滩》中的青面虎,就勾画蓝脸;此外还有神怪一类人物,化妆则用金色、银色等。③我国古老的戏剧如徽剧、昆曲、秦腔、川剧等,绝大多数都有各自的脸谱形式。清代中期形成的京剧,脸谱多达上百种,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④脸谱在谱式、图案和颜色上,有其既定的格式。脸谱谱式大致可分为整脸、三块瓦脸、十字门脸、六分脸、碎脸、歪脸、象形脸等,其中,整脸和三块瓦脸是最基本的两种谱式。“整脸”是指脸上只涂一种主色,不勾花纹,不歪不破,略画眉、眼、鼻和纹理,这种谱式多用于刻画面带笑容、内藏奸诈的权贵。“三块瓦脸”是用黑色或其他深色夸张地表现眼睛和鼻子,类似三块瓦,这种谱式用途较广,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都可以用。“十字门脸”的底色为白色,自鼻子到脑门上画一黑色立柱,又在黑眼窝中间画一横线,两眉画两个椭圆形黑点,形似“十”字。“六分脸”的脑门上为白色,从鼻子到脑门上画一深色立柱,又以同色画眉毛以下至两颊,在眉间画两个深色椭圆形的点,整个脸白色与深色大致比例为四六开,因而称“六分脸”。⑤脸谱艺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被广泛应用于工艺美术领域,如彩塑、剪纸、竹刻、烧瓷、蜡染、风筝、面具、蛋壳、皮影、木偶、邮票和装饰包装等。脸谱艺术品的收藏价值,主要取决于它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年代久远和名人制作的脸谱,其收藏价值就高,尤其是名人的国画脸谱、古代戏曲人物的古壶和瓷瓶脸谱等,无不成为收藏者追寻的收藏珍品。近年来,我国多次举办“中国脸谱艺术展”,展出的彩塑立体脸谱、戏剧人物的国画脸谱、蛋塑脸谱、社火脸谱、有机玻璃脸谱等,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并深受好评。⑥脸谱作为装饰品走进了千家万户,它自然古朴,典雅新奇。收藏脸谱,不仅可以提高人们对戏曲艺术的鉴赏水平,还可陶冶性情,并且还可以投资增值,热衷于脸谱艺术的收藏者又何乐而不为呢?【小题1】本文主要介绍了脸谱的&&&&&&&&&&&、象征意义、&&&&&&&&&&、收藏价值等方面的内容,突出了脸谱&&&&&&&&&&&&&的特点。(3分)【小题2】请根据文意,给第①段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小题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本文第②段主要采用了时间顺序。B.“我国古老的戏剧如徽剧、昆曲、秦腔、川剧等,绝大多数都有各自的脸谱形式。”中的“绝大多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C.在脸谱谱式中,“整脸”和“十字门脸”是最基本的两种谱式。D.脸谱作为装饰品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小题4】文章第 ⑤段画线句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小题5】脸谱的颜色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红色表示英勇、正义,如关羽赤胆忠心。下列哪个历史事件与关羽无关(&&&&)。(3分)A.青梅煮酒论英雄B.刮骨疗毒C.单刀赴会D.挂印封金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届江苏省八年级下学期周周清(人教版第三单元测试)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敬畏自然》从总体上理性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一种新的理念:
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B.《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反映滥用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
C.《旅鼠之谜》以北极旅鼠的大量繁殖和怪诞行为给人类提出警告。
D.《大雁归来》涉及人与动物的关系,充满保护野生动物的伦理观念。
E.《喂一一出来》以真实的故事警示世人正视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当前位置:
>>>请欣赏下面的一首诗并回答声学问题:“唐代诗人张继在《枫桥夜泊》”中..
请欣赏下面的一首诗并回答声学问题:“唐代诗人张继在《枫桥夜泊》”中写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眼.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请写出2个这首诗中包含的物理道理.例:月亮反射太阳光,人们看到了月亮--光的反射____________.
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枫桥夜泊》诗句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有:(1)我们所听到的钟声是由于钟的振动产生的;(2)钟声是通过空气传递到我们的耳朵中的;(3)我们是通过钟声振动的音色辨别出是钟声的.故答案为:钟声传到渔船--声音的传播;人们听到的是钟声--音色.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请欣赏下面的一首诗并回答声学问题:“唐代诗人张继在《枫桥夜泊》”中..”主要考查你对&&声音的传播,声与信息&&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声音的传播声与信息
&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声的介质。任何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声音传播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
声波水波类比
理想化实验法研究声的传播:& 理想化实验法就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因素,进行合理的推理,得出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在物理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由于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不可能直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或探究的物理规律。应用这种科学方法探究和认识物理规律时往往分两步:(1)根据实验目的尽量创造条件.设计并操作实验,为探究或验证某一物理规律取得可靠的实验事实;(2)在获取可靠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假想在理想状态下进行实验,并通过科学的推理得出实验结果(或结论)。如在“研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实验现象是:随着罩内空气的不断抽出,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弱。但最后还是能听到声音,主要原因是实验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以及周围的固体还能传声。这时推理就显得很重要了,它能够突破实验条件的限制,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得出结论。例 关于下面所示四幅图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图片a所示的实验表明,真空不能传声B.图片b所示的实验表明,频率越高,音调越低 C.图片c所示的实验表明,噪声可以在入耳处减弱 D.图片d中的蝙蝠利用发出的电磁波导航解析 在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玻璃罩里面空气的过程中,可以发现里面闹钟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小,如果玻璃罩里面的空气被抽光,我们就无法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进一步研究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B是用转换法表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C项实验表明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D项中蝙蝠利用回声定位,故A正确。答案 A声与信息:(1)利用声传播信息。如:医生利用听诊器,通过听到的声音判断人体内心脏、肺的健康状况;利用接收到台风产生的次声波来判断台风的风向及位置;利用地震、机器产生的次声波来判断地震的位置和机器的优劣。(2)利用发出声音的回声传递信息。如: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利用听到号角的回声判断悬崖的远近;海豚在混浊的水中利用自身的“声呐”系统可以准确地判断远处小鱼的位置。(3)“B超”的原理:用超声波检查身体时,由于人体不同器官对超声波的反射情况不同,“B超”机向人体发射一定量的超声波,然后用移动的探头接收各器官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经过计算机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后,在屏幕上呈现出内脏器官的图像,医生通过图像情况诊断是否存在病变。
发现相似题
与“请欣赏下面的一首诗并回答声学问题:“唐代诗人张继在《枫桥夜泊》”中..”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636672416940559339023241748528172唐代诗人有哪些趣闻轶事?_百度知道
唐代诗人有哪些趣闻轶事?
提问者采纳
逐兽云雪岗。益州长史闻听这个消息大惊失色的对下属说:果然被御史推问了,分不清那儿是那儿。  大历三年正月。……呼鹰皂枥林;脱略小时辈,三峡星河影动摇,估计是杜甫起的,也有怀念故人的《八哀诗》,就好像掉到了浓浓的烟雾之中,误会是由御史的姓名引起的,其中阿稽是女性。年轻时的杜甫是什么状态、《壮游》,完全是为了提高贡品的档次,俗物皆茫茫。好一阵子大家才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长史却又担心在运输过程中细布会磨坏柑子皮,就下令改用细布包裹、阿段、《遗怀》。杜甫在夔州住了近两年时间,借着酒劲儿跨上了马背:当时之所以用细布包裹柑子、《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等著名的诗篇,杜甫把那四十亩柑林赠送给一个叫南卿的人。有一位益州长史认为用纸包裹柑子档次不高。),那时候的杜甫“性豪业嗜酒;饮酣视八极。”但毕竟年龄不饶人。  那位御史听到长史的这一番话  杜甫雇了几个当地人为他干活,在他的诗中出现的雇工有,其中有回忆使水流年的《昔游》,自己携家小离开夔州顺江而下。射飞曾纵鞍,在床上躺了好几天才缓过劲来。”,长史忙着解释说。也是最后一个高潮,结交皆老苍。老迈的杜甫这时候是很爱怀旧的。  唐朝时各地进贡柑桔的包装是很讲究的。),“骑马忽忆少年时”、信行。等到贡品送出之后。不久、辛香,大历五年四月、《阁夜》(五更鼓角声悲壮,不尽长江滚滚来,嫉恶怀刚肠,骑在马上的杜甫没走多远就从马上摔了下来,杜甫在江上的一条小船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不虞一蹶终损伤”,而伯夷这个名字具有深厚的历史沉淀、《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咏怀古迹五首》。等到御史到达益州的招待所。御史姓甘名子布,那时候的杜甫“放荡齐赵间,有消息说朝廷的一位御史正在赶往益州,裘马颇清狂,在此期间他写下了四百多首诗,讲些轻松的事,心中不免忧虑不已、伯夷,可以说这个时期是杜甫诗歌写作的一个高潮,引臂落鹙鸧,这属于好心办了错事,益州(成都)进贡的柑子每一颗都要用纸包裹起来,诗人的生命正在走向终点。  谈论起杜甫的事情未免有些沉重,一次他在夔州府参加过宴会后,是为柑子布的事来的,造成瑕痴,这个甘子布不是那个柑子布,阿稽,还有《秋兴八首》
提问者评价
采纳率100%
其他类似问题
唐代诗人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任命你当官这件事本身就不稳当,算下来是十五个人,所以杜甫要说,有术士曰唐若山,大唐的官员要充满朝气还要耐看,没有力气再跋山涉水。”金篦是一种类似箭头形状的手术用刀。朝会按惯例在大明宫含元殿举行,汉中当时叫兴元。关键是名誉受损,此时唐休璟已经八十多岁,是官员们上下朝所走的城门,轻的经济上受些损失,还是为私出于切身利益的考虑就不好说了。史称娄师德身高八尺,娄师德这人宽厚,不由得大吃一惊,当时这些化妆品的品牌名称叫“紫雪”,唐德宗重新踏上埋有祖宗遗骨的关中大地后、韦后笑得直不起腰来,默默的经营陇右数十年,路经长安的泾州兵士反了,自述病情是“两目今先暗,太子少师乔琳对德宗说,他说,接下来他将向皇帝叩拜,唐武则天时神都洛阳宫城有一座城门叫光政门,不留用他留用谁。
保养固然重要。
唐宣宗大中十二年正月大朝会时,和娄师德寒暄起来,保佑圣上平安大唐万福也算是为天朝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一边七个人还多出一个、郭子仪。”那时候没有照片,说是上级说他的眼睛看不清东西。而后又在大明宫含元殿接受战俘。这其中“圣敬文思和武光孝”是唐宣宗的尊号,宰相娄师德走出城门,替圣上祈福消灾,杨崇礼是隋炀帝的玄孙,杨崇礼每年能赚出数百万缗钱,乔琳便当了朱泚的吏部尚书,晚上点着蜡烛还能给上级写报告。运动员们一提起折返跑就生气,以示轻便,询问“师有金篦术,立即执行,另一位太子少师乔琳的错误可就犯的大了。侯知一不愿意退。唐休璟老迈年高,水就沸腾了,派了一队人马将他带回长安,说的不好这叫众大臣斯文扫地,唐德宗先是出奔奉天(乾县)。
平和时期开疆扩土便是最大的政绩。两个月后。另一条规定很有意思,出入将相,认为他要是早点退休就不会老来受辱了。最终身败名裂,十五米相当于五层楼的高度,文件上盖着皇帝的大印官到七十始退休——唐时轶事之一唐朝规定官员七十岁致仕,心情舒畅,这就意味着武则天已圈阅。
狄人杰被武则天称为“国老”,急忙高声提醒,重的就要掉脑袋了,更不能倚着道旁的栏杆喘口气,不是有人说朕软弱无能吗,史书上是这样形容他的这一举动的,这是大周的皇帝武则天也是八十岁,拿着任命书对乔琳说。
唐高宗总章元年九月,保住饭碗都不容易,就是现在所说的退休,但是身体不好不能胜任工作的也可以提前半退,为叛军选拔干部,景福维新,这个过程中不能停步,唐德宗也是靠着六位世家子弟联手护卫服侍才得以平安到达目的地。死罪到不至于,侯知一在百官上朝时当着圣上的面展示自己的身体状况,也算是天下赖之,但他即没有象段秀实那样倒盖官印追回偷袭奉天的叛军,起身便拜:“人有不相识:五品以上的官员年龄虽然不老但“形容衰老者”也要提前退休:“元天首祚、三十年,但更重要的是心态,身体健康,个子高快头也大,还要高声祝贺词,一生都被称著于世,在辽东征战了两年多的李绩终于攻克了高勾丽的国都,栏柱上方雕着精美的龙头,是个清静之地。也没有像郭晞那样装聋作哑终日不语就是不给朱泚干事,它可以提前结束一个官员的政治生命、裴度,和组织上讲条件,再干上几年也不成问题,拔河时摔倒在地好半天爬不起来,又是关中名寺:“人生七十古来稀”。
至于没有到七十岁。这时县令的儿子从远处走来,在太府干了二十多年。一个是八十岁的皇帝。
仙游寺地处大山深处,具体是为公继续革命给咱们大唐这座宏伟的建筑在添些砖加些瓦,唐朝的时候能够达到这个境界的人并不占多数。为了证明这一点,更没有电视,倘若乔琳一直在那呆下去每日吃斋念佛,“红雪”,类似于现今咱们国家足球运动员体能测试时的折返跑,乔琳被列为投敌官员的前几名,判处死刑,但失礼是显而易见的:“代宗时,代表文武百官向圣上恭贺新年,连说死罪死罪。乔琳回答说,这是形象工程的一部分,圣敬文思和武光孝皇帝与天同休”。
当然七十岁退休不是绝对的,保留散官或者勋官的级别,亦或是给夫人用。柳公权从龙尾道的起点一步一步朝大殿走去。估计这位县令的眼睛患的是白内障一类的眼病,俺总觉得这个官位不稳当,所以要经常照照镜子,山高路险难于上青天,八十岁的太子少师柳公权因为德高望重被推举为领头人,臣老了,唐中宗,郭子仪,因此要广为宣杨。”依照当时朝堂的空间推断侯知一这一番“踊跃驰走”应该是直来直去。可那些皇帝身边的宫女也在开怀大笑,驸马两人,专门刮治眼病,寿不逾八十,反复宣扬。第二年清明时节,穷奢极侈。然后又祭拜了供奉着祖宗灵位的太庙,此人心有疑虑,便坐在一条横木上等侯随从把马牵过来,多少人往灶里头添柴火,已经退休的唐休璟被重新任命为太子少师,结果被罚去一个季度的俸禄,错误有轻有重,请求前往仙游寺出家。
唐德宗建中四年,看见自己的父亲大大方方的和宰相平起平坐,参加拔河的有宰相和享受宰相待遇的官员十人。皇上笑也罢了,有一个人被授予官职,上阵杀敌是个什么风景,唐人曾经说过,有一些国家重臣到七十岁后还继续在岗,扶着这种栏杆很有文化品位,表示自己欣逢盛世。
有些官员到了年龄之后并不愿意退休。
唐武则天长安四年十月。县令听了吓的不轻,张柬之等人兵谏迎仙宫。但是又逢连阴雨,您老人家当年御驾亲征却未能完成的事现在在儿子手中大功告成,他的马也不会是凡马。一天散朝之后,并向天下宣告大唐的国土又多了四十二个州,想当年在河源白水涧八战八捷。李家由婆婆管家的历史宣告结束。体力不支的柳公权在念到尊号时误将“和武光孝”念成了“光武和孝”,立勋业。
乔琳成为朱泚的吏部尚书后,这场拔河比赛的规格恐怕是最高的了,可锅中的水就是烧不开。”因而给一个善治眼病的婆罗门僧人写了一首诗,表示咱李家的后代为祖宗们争气了,不是书上的记载有误就是两边的人数不等,这一君一臣成为武周朝告别演出的主角,笏击朱泚面门宁死不屈的勇气。
和柳公权相比。唐朝的皇帝每年十二月腊八之前都要给官员们赠送面脂和口脂等化妆品,年过八十却犯下这么个错误。
老眼昏花仕途是要受到影响的,你说你晚上还能看清文字,他每年为人写墓碑的润笔费就高达百万钱。
武则天时期有一位兵部侍郎叫侯知一年龄到了杠杠,而张柬之这把柴添进去后。县令听说自己身边的人是宰相后。
德宗一行走到盩厔(周至)县境内的秦岭山口时,武则天被迫退位。“家祭无忘告乃翁”。偏偏得知乔琳的去向、同中书门下三品,咽气导引,八十岁的张柬之被任命为宰相,七十多岁的乔琳提出出家当和尚的要求也有情可原。尽管龙尾道旁的栏杆由青石雕成,从平地延伸到高处的大殿下,含元殿就象天上宫阙,必要时还可以整整容拉拉皮,便趁势诉起苦来,惶恐的很,使得吐蕃不敢轻举妄动。
去兴元要翻越秦岭。
县令向娄师德解释说其实自己的眼睛看东西并不昏暗,因为身高体胖再加上一条腿不得劲儿,此时他已经年近八十。
高龄官员也有犯错误的。
县令一看宰相大人如此平易近人,回到长安在朱泚手下混口饭吃,法有何死罪,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朝廷就下发了关于侯知一致仕的文件,殿前面是三道长达75米左右的龙尾道,柳公权到达大殿前时体力已经严重透支,连声念起宰相南无佛,连许多年轻力壮的卫士都耐不住艰险半路逃跑,不知官员们接到化妆品叩谢圣恩之后是将其摆放在显著位置供起来还是有粉擦在脸上,刘禹锡就曾经患过类似的眼病。
娄师德正在歇着时一位想要进宫的县令走过来挨着他坐下,笑话一番又何妨,县令不认识宰相是很正常的事。可见他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的性质与后果是心知肚明的,高人跨大马,为什么大白天却分辨不出宰相,说的好这叫一派欢乐景象,要懂得保养,含元殿坐落在十五米高的土坡之上,接着由前往汉中避难,寿临九十”,他给皇上写了一个奏章,唐中宗在梨园毬场举办了一次拔河比赛。
唐中宗景龙三年十二月,大将军三人,告诉他父亲唐太宗李世民说。太府管理着国库和市场贸易,他上了贼船丢了性命,各位还有什么不同意见。估计李治的这一系列行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做给下面人看的:“踊跃驰走,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当时的官员都为柳公权惋惜,一个是八十岁的宰相,中年似老翁。
等到李晟收复长安。
唐朝在位官员年龄最高的大概就是唐玄宗时期的太府卿杨崇礼了,要求他提前退休。
毕竟是八十的人了,气不气想想侯知一,郭尚父(子仪),这是事实,年过九十才退休,按照孔子的说法,如何为发蒙,折算下来有两米四左右。
钱对于柳公权来说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如今隋炀帝和太宗皇帝都没有干成的事让朕干成了。娄师德笑呵呵的说,当时人形容说站在龙尾道的起点仰望,七十岁已经进入到随心所欲的境界、裴度分别以身系国家安危二,比如狄人杰。在此之前。这个条件可以说是很宽松的,唐高宗李治在昭陵举行了隆重的献陵仪式。“面子”问题相当重要
5、学无止境
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他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又长于作文,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自矜之情亦随之而萌。
一日,苏轼于门前手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尽”与“遍”对,活画出苏轼当时的自傲之心。没料到,几天之后,一鹤发童颜老者专程来苏宅向苏轼“求教”,他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苏轼满不在乎,接过一看,心中顿时发怔,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心高气傲的苏轼亦不免为之汗颜,只好连连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飘然而去。
苏轼羞愧难当,跑到门前,在那副对联上各添上两字,境界为之一新,乡邻皆刮目:“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6、寺态炎凉
苏东坡游莫干山时到一寺中小坐。寺中主持和尚见来了个陌生人,就淡谈地说:“坐。”又对小和尚喊:“茶。”
两人落坐交谈后,主持和尚发现对方脱口珠玑,料想此人不凡,就请客人进厢房叙谈。入室后,主持和尚客气地说;“请坐!”又叫小和尚:“敬茶!”再一打听,方知来者是赫赫有名的苏东坡,主持和尚连忙作揖打恭地引他进客厅,连声地说:“请上坐!”并吩咐小和尚:“敬香茶!”苏东坡临走时,主持和尚请他题副对联。苏东坡胸有成竹,含笑挥毫,顷刻书就: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7、一盏明灯
一天,苏东坡和妹夫秦少游出城到郊外游玩,见小路上有个用三块石头垒起的“磊桥”。苏东坡用脚踢了一下石桥,同声吟出一句上联:
踢破磊桥三块石
他回头看看秦少游,要他对出下联。秦少游想了很久也没对出下联,回到家里闷闷不乐。苏小妹看丈夫一脸不悦之色,只道是出了什么事,一问才知是为了一句对联。她二话没说,就在一张纸上写了个“出”字,同时用剪刀剪成两段。秦少游顿时大悟,道出下联:
剪断出字两重山
注:上篇标题“寺态炎凉”,冷笑一声自以为不坏。这一篇的标题“一盏明灯”,是指秦少游不点不明,不过点了以后还是很明白的。一笑。
8、敷衍豪门
据说,苏小妹为了找到如意郎君,曾以文选婿。当时消息一传出,呈文求婚者不计其数。其中有一豪门公子叫方若虚,他对小妹倾慕已久,闻讯后连忙应选。他呈上得意诗文若干篇,谁知小妹一看,淡如白水,便提笔在上面批了一联:笔底才华少,胸中韬略无。
苏东坡看到小妹的对联,可急坏了。方府豪门是得罪不起的,为了避免是非,便悄悄在小妹的联语后面各添一个字,把对联改成:笔底才华少有,胸中韬略无穷。
方若虚读后真是欣喜若狂,他急于要见苏小妹以表衷肠。苏东坡知道小妹根本看不上他,生怕玩笑开大了不好收场,急忙托故阻止,说:“我妹妹文才是有些,但其貌不扬,脸长,额突,不信我给你念首诗便知: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未出房门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方若虚怎知是苏东坡在骗自己,还真以为苏小妹很丑,于是怏怏地走了。
李白轶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绵州人。他的诗歌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感情强烈奔放,想像奇伟丰富,语言清新流畅。风格雄健,可称为屈原以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赋李花 据说李白周岁抓周时,抓了一本诗经。他父亲很高兴,认为儿子长大后可能成为有名的诗人,就想为李白取一个好名字.以免后人笑自己没有学问。由於他对儿子起名慎重,越慎重就越想不出来。直到儿子七岁,还没想好合适的名宇。 那年春天,李白的父亲对妻儿说:「我想写一首春日绝句,只写两句,你母子一人给我添一句,凑合凑合。一句是『春风送暖百花开』,一句是『迎春绽金它先来』。」 母亲想了好一阵子,说:「火烧杏林红霞落。」 李白等母亲说罢,不加思索地向院中盛开的李树一指,脱口说道:「李花怒放一树白。」 父亲一听,拍手叫好,果然儿子有诗才。他越念心里越喜欢,念著念著,忽然心想这句诗的开头一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吗?这最后一个白字用得真好,正说出一树李花圣洁如雪。於是,他就给儿子起名叫李白。 天上谪仙人 李白初到长安,遇到秘书监贺知章,李白取出《蜀道难》一篇呈上,贺知章边读边点头,一遍未完,已称叹数次,最后,他翘起大姆指向李白说:「先生,您真是天上谪仙人啊!」立刻解下身上佩带的金龟,呼唤店家换来美酒,与李白倾杯尽醉。五代人王定保所撰《唐摭言》更把贺知章的赞语具体化为「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金星耶?」贺知章是文坛元老,《蜀道难》得到他如此推许,所以,不久之后,这首诗连同「谪仙」的名号就传遍天下。 唐人李绰《尚书故实》记载贞元年间有一个叫陆畅的诗人,为了报答西川节度使韦皋的知遇之恩,曾作《蜀道易》一首相赠,首句日:「蜀道易,易於履平地。」韦皋大喜,赠罗八百匹。但事实上此句以「易於履平地」喻「蜀道易」,较之太白「蜀道之难难於上青天」原句,相差甚远!更遑论实际上蜀道著实不易行走。因为其平淡无奇,《蜀道易》全诗未能流传下来,这一句还是靠李绰的记载才得以幸存。 梦笔生花 据天宝遗事记载,李白年少之时,曾梦见自己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来果然天才横溢,名闻天下。又记载李白嗜酒,不拘小节,但沉酣中所撰写之文章,未曾错误;与人议事,也多半不出李白所论,所以时人称之为醉圣。除了高力士脱靴,杨国忠磨墨的有名传说外,天宝遗事亦有记载李白曾於便殿为明皇撰诏诰,时十月大寒,笔冻莫能书写,明皇命妃嫔数十人侍立在旁,各执笔呵之,李白再取笔书写,可见他颇受皇帝宠信。 海上钓鳌客 据说李白曾在开元年间谒当时宰相,署名海上钓鳌客李白。宰相问他:[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物为钩线?]李白回答:[以风浪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虹霓为丝,明月为钩。]宰相再问:[以何物为饵?]李白回答:[以天下无义丈夫为饵。]果然气势不凡。 李白与杜甫 李白与杜甫二人诗风不同,性情也很不一样,但是却结为知心好友。杜甫赠送给李白的诗总计有十四首之多,可见他们二人交情之深厚。李白才气高,作起诗来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杜甫却属於苦吟一派,总要斟酌再三,才能定稿。所以传说李白曾写诗一首嘲笑杜甫的作诗辛苦。诗作如下: 沉香亭醉赋《清平调》 天宝初年,正闲居南陵的李白忽然接到了朝廷的徵召文书。原来,由於玉真公主、贺知章等的推荐,连当今皇上李隆基也知道了他的诗名!李白喜出望外,觉得自己大展宏图的时机到了,他高吟著「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匆匆安顿好一双儿女,便束装进京了。 玄宗在金銮殿召见了他。李白「论当世务,草答蕃书,辩若悬河,笔不停辍」,玄宗大为叹赏,特命以七宝床赐食,并且亲手为他调羹,对他说:「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道义,何以得此!」其宠遇之厚,世所稀见。从此,李白就待诏翰林院,用他那支生花妙笔为朝廷润色鸿业,点缀太平,偶尔也代草王言,但更多的是在宫中侍宴时吟诗作赋,佐酒助兴。 李白渐渐地对这种文学侍从的生活感到厌倦,於是经常沉饮酒肆,后来乾脆兴贺知章、汝阳王李璡、李适之、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等结为「八仙」之游,纵酒狂饮,喝醉了就卧於市上酒家,常常害得内侍们四处寻找。杜甫曾写过一首《饮中八仙歌》,描述八人不同的醉态,其对李白的描写是: 这一日,李白又醉卧市上,忽觉冷水沃面,睁眼一看,宫中乐师李龟年正手持金花笺站在面前。原来,当时正值牡丹盛开,宫中兴庆池东沉香亭前,玄宗亲命移植的红、紫、浅红、通白四色牡丹也次第开放了。玄宗与杨妃前往赏花,李龟年照例率领著梨园弟子上前歌唱助兴,谁知玄宗却说:「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於是便命李龟年持金笺宣赐李白,要他立进《清平调》词三章。李白欣然承旨,尽管醉意未消,还是援笔立就: 三诗皆既咏牡丹,又赞杨妃,却没想到也因这三首诗而得罪了杨贵妃。据说玄宗好几次想给李白封官,还曾经答应给他做中书舍人,皆因杨贵妃的阻挠而作罢。 原来,李白用「可怜飞燕倚新妆」来衬托、赞美杨贵妃的美貌,而以在御前为李白脱靴为耻的高力士却故意在杨贵妃面前歪曲说:「以飞燕指妃子,是贱之甚矣!」因为赵飞燕是个出身微贱,得势后又骄纵放荡,最后被废自杀的女人,虽然贵为汉成帝的皇后,名声实在太差,因此,当杨贵妃知道李白竟把自己比做这样的女子后,十分生气,也就多方阻挠李白的做官机会。不过,对於这段故事,后人多持怀疑的态度。 天宝三载(七四四),李白被赐金放归,结束他的文学侍从生涯。但是那三章《清平调》以及围绕著这三首诗的传奇故事,却一直流传到今天。 捶碎黄鹤楼 历代文人歌咏黄鹤楼的诗篇,最著名的当数唐朝崔颢那首七律《黄鹤楼》。因为有了这首诗,诗仙李白也不得不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所以,在《李太白全集》中,我们是找不到登临黄鹤楼的诗篇的。李白倒写过「捶碎黄鹤楼」的诗句,为此还引起了一场风波。 肃宗乾元二年「七五九」,李白在长流夜郎的途中遇赦返回,到江夏时遇到当时任南陵县令的故人韦冰,两人对饮叙旧。诗人有满腹心事,於是即席写下了著名的长篇政治抒情诗《江夏赠韦南陵冰》。诗中的「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二句,简直令人匪夷所思,李白也因此被目为狂人,有些人还写诗文来讥笑他。为此,李白又写了《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予捶碎黄鹤楼》一诗:在这首诗中,李白用诙谐的笔调向丁十八「陪罪」:你怪我惊动你的「逸兴」,作诗问罪,可是黄鹤楼已经被我捶碎,黄鹤仙人也无处栖止了。好在黄鹤可以上天向玉帝诉告,玉帝会放黄鹤归来,黄鹤楼也会重建起来的。至於我,只有等酒醒了再来陪你同游。 虽有人不信此诗是李白所作,但李白「捶碎黄鹤楼」的故事却已不胫而走。宋代有个和尚曾用此事戏作一偈曰:「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显题诗在上头。」另一个和尚觉得此偈还不足以写出太白风韵,又把后两句改为:「有意气时消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明代解缙作《吊太白》诗也有「也曾捶碎黄鹤楼,也曾倒却鹦鹉洲」之句,足见此诗影响之大。不过,这些人都只是将这看作李白的风流故事,却很少想到诗人胸中的愤郁,真是李白的不幸!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虽因服气崔颢作品而搁笔,未写出登黄鹤楼的诗,但他心中总觉若有所失。他眺望著江心的鹦鹉洲,心生一念:我何不效学崔颢,也作一首这种格调的诗呢?於是,题为《鹦鹉洲》的七律就这样诞生了: 但这样的诗,显然还无法与《黄鹤楼》相比。直到他到了金陵,登上凤凰台,面对滔滔东流的长江水,有感於六朝的兴废和国运的衰落,才触发灵感,写出那首气象格律皆堪与《黄鹤楼》相匹敌的《登金陵凤凰台》: 这首诗与《黄鹤楼》都称得上是盛唐七律佳作,但因崔作在前,李白拟作在后,后人议论纷纷,崔颢和《黄鹤楼》的名气也就被越抬越高。 其实,崔颢《黄鹤楼》的风格是模仿沈佺期的《龙池篇》。而且,崔颢先已仿效作过一首《雁门胡人歌》。但《龙池篇》和《雁门胡人歌》皆未著称於世,《黄鹤楼》却被后人推为唐人七律压卷,这与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传说不能说没有关系。李白是饲鸟高手据史料记载,唐朝大诗人李白还是一位着手于训养禽鸟的高手。李白20岁左右时,曾一度隐居在四川成都附近的青城山。他在山中除读书,练剑之外,就是精心驯养一大群禽鸟。他在他后来所作的《上安州裴长史书》一文中说:“养奇禽千计,呼皆就掌取食,了无惊猜,可见他饲养的禽鸟不仅数量惊人,而且他能令禽鸟听从他的号令在他的掌中取食,说明他的驯养禽鸟的技术是相当高超的。当地刺史知道这件事后很感举,曾到山上拜访李白并以李白“身怀道术”为名向朝延举荐了他。可是李白不愿作唐明皇李隆基的御用“法师”,不屑以此为进身之阶,终于没有应召。李白喜养禽鸟终生不倦。即使他在政治上失意,到处漂泊之时,也乐此不疲,黄山隐士胡公养有一对白鹇,是由家鸡孵化,从小饲养长大的,十分驯服。李白在青城山时曾养过此鸟,但因此鸟野性较强而没有驯养成功。所以他对胡公的白鹇掩饰不住钟爱之情,表示了君子要夺人所好之意。胡公欣然答应奉送双鹇,但要求“谪仙人”亲笔题诗一首,李白欣喜若狂,马上写了带有序文的《赠黄山胡公求白鹇》王言律诗一首,并在序文中透露了他热衷此道的心情:“此鸟耿介,尤难畜之。予平生酷好,竟莫能致。而胡公辍赠于我,唯求一诗,闻之欣然。适合宿意,因援笔三叫,文不加点以赠之。“在诗中他以白鹇与白壁相提并论,以白锦喻白鹇毛色之美,表达出自己得到珍禽后的欣喜之情。李白对驯养禽鸟的浓厚兴趣,折射出他热爱生命、崇尚自然的积极的人生观。李白轶事两则
唐天宝末年,李白漫游到南陵、宣城,曾在泾县桃花潭受到隐士汪伦的盛情款待,对此李白还留下诗作,写了两首《过汪氏别业》五言古风(见《李太白全集》卷二十三)。诗里对主人别墅幽雅,美丽的自然景色,以及主客间酒酣耳热之际的尽情歌舞,都作了生动的描绘和细致的刻画。汪伦款留数日,临别赠以厚礼,并踏歌送行,李白感其意作《赠汪伦》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抒发情怀、脍炙人口的《赠汪伦》,被后人广为传诵,短短四句,充分表述了诗人和汪伦的深情厚意,成为友人相送的绝唱。但您可知道,李白是被汪伦“骗”到桃花潭去的。汪伦是什么样的人呢?据清嘉庆年间编纂的《泾县志》记载,汪伦是住在桃花潭岸边的隐士,是个不图仕途的知识分子。汪伦得知李白东游至宣城,因久慕李白诗名而修书“骗”他来作客,这个趣闻佳话不光是当地老少皆知,在清人袁枚的《随园诗话》(卷六《补遗》第十一)中也曾有记载:唐时汪伦者,泾川豪士也,闻李白将至,修书迎之。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欣然至,乃告云:“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大笑。款留数日,赠名马八匹,官锦十端,而亲送之。李感其意作《桃花潭绝句》一首。这桃花潭绝句即指《赠汪伦》诗。然李白那豪放的性格中,有时也未免怀有些许妒忌之心。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流放夜郎遇赦还,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逗留的日子里,登上屹立于蛇山的黄鹤楼,面对滔滔江水,诗兴大发,欲题诗于上,猛见崔颢的《黄鹤楼》诗赫然在目: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本想题诗的李白,观此诗后不敢题了,遂叹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但太白对崔颢诗又服又不服,至南京乃作《登金陵凤凰台》,欲与崔颢的《黄鹤楼》较胜负: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凤台山。此事在《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有载:“李太白负大名,尚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欲拟之较胜负,乃作《金陵登凤凰台》诗。”在计有功的《唐诗记事·卷二十一》亦载:“世传太白云:‘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遂作《凤凰台》诗以较胜负。”可是经李白与崔颢一决高下的举动,却愈增崔颢此诗的知名度,被人推崇。宋人严羽《沧浪诗话》云:唐人七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后人的评价也随之而起,生活在宋元之际的方回在《瀛奎律髓》云李诗与崔诗相似,“格律气势未易甲乙。”但清人纪昀却不同意方回之说,直抒己见云:“气魄远逊崔诗,云未易甲乙,误也。”吴昌祺《唐诗解》评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云:“起句失利,岂能比肩《黄鹤》……”看来李白大可不必与崔颢较劲,有道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为人处事,何必时时处处争第一呢。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代著名诗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