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他的著作权中说"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年,乃若一冬蛰之虫,生死未绝,活动全失"问

分享:“断裂”还是“延续”? - 梁太富的日志,人人网,梁太富的公共主页
转自胡涂兔: 转自李时真:转自罗坤: 转自孟凡哲fonzie
共2346篇&&
分享:“断裂”还是“延续”?
&断裂&还是&延续&?
发布时间: 09:14&作者:&字号:大&中&小&点击:&126次
&  &&关于中华民国史研究如何汲取传统资源的思考
  摘要: 以往的中华民国史研究深受革命史观的影响,突出强调的是与清朝统治的断裂。而没有注意到,在民国肇建过程中,并非只是从西方引进的知识和制度在发挥着作用,清朝遗留下来的一些因素同样具有一定的建设性。本文指出,正是因为民初汲取了清朝& 大一统& 的疆域观和治理经验,才形成了目前的现代国家格局,与之对比,也正是因为忽视了对传统政教体系的继承,才导致民国初年出现了合法性危机。
  关键词: 中华民国史; 正统性; 合法性; 大一统; 政教关系
  梁任公先生在20 世纪初曾写过一篇文章,名字叫《过渡时代论》( 1901 年) 预示着中国进入了&过渡时期&。在这篇文字中,梁任公指出,中国&祖宗遗传、深顽厚锢之根据地,遂渐渐催落失陷,而全国民族,亦遂不得不经营惨澹,跋涉苦辛,相率而就于过渡之道&。他比喻中国的现状是如旅人驾一叶扁舟放逐于中流,处于两头不到岸的境地。
  所谓&过渡之道&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特征: 政治上的&过渡期&表现在&人民既愤独夫民贼愚民专制之政,而未能组织新政体以代之&。学问上的&过渡期&则表现在&士子既鄙考据词章庸恶陋劣之学,而未能开辟新学界以代之&,理想风俗上的&过渡期&表现在&社会既厌三纲压抑虚文缛节之俗,而未能研究新道德以代之&,&过渡时期&还包括制度方面的旧制已废,新政未兴的残破状态,&则案例全烧矣,而无新法典。科举议变矣,而无新教育; 元凶处刑矣,而无新人才;北京残破矣,而无新都城。&[i]任公主要还是以晚清的状况为例来定义&过渡时代&的涵义。其实以此用来比附民国初建时的状况同样相当适合,而且比晚清时期更能彰显出百废待兴的窘境。中华民国自在中国大陆建国以后处于&准统一&状态的持续时间十分短促,前后总共只有38 年( 1912 -1949) ,这中间加上抗战八年的蹂躏和偏安,真正用于统一建国的时间可能还不到20 年,实际上根本没有完成传统意义上的政治、社会和疆域的整合。在这样短暂的过渡时间里,各种传统和现代的要素必然杂糅并存,处于极度朦胧暧昧的状态。从鼎革更替的角度看,这段历史也是从&连续&走向&断裂&的敏感时期。诸如政治制度、社会组织、文化思想的变革都表现出无限趋新的态势。许多属于传统&延续&下来的东西都被遗弃,毫不留情地为新颖的思想和制度安排所代替,舆论界几乎异口同声地认为,只有和过去断裂的时尚思想与制度才是中国最为需要的。
  以往学界对中华民国历史的解释,也大多是从和过去决裂的角度切入分析,仿佛一切都呈现出一种全新的变化形态,从制度到思想,从文化到风俗,均强调与清朝乃至历代王朝发生了根本的裂变,评价尺度也依据的是民国改革是否符合西方意义上的进化标准。于是&革命史叙事&和后来取而代之的&现代化叙事&占据了解释的主流位置。在&革命史叙事&谱系中,&辛亥革命&一直拥有异乎寻常的重要地位,在&革命史叙事&的公式化表述&三大高潮,八大运动&中,&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并列成为同时被赋予&高潮&和&运动&两大荣耀头衔的历史事件。在&现代化叙事&中,&辛亥革命&也是开启模仿西方现代政治改革的核心事件。可见,作为中华民国肇端的辛亥革命一直强调其和前朝历史的断裂性质。
  但如前所论,过渡期历史的一个重要特征除了在制度转型时受西风吹拂的影响,大量汲取与前朝断裂的新式因素之外,由于中华民国作为历史&过渡期&具有十分短暂的时间特质,这也决定其不可能完全实现计划中的诸多断裂式的变革,反而有可能延续和保留了诸多传统的因素,并使其自然转化为新政权的肌体养料。然而这方面的历史探求却被严重忽略了。正如钱穆所云: &凡最近数十年来有志革新之士,莫不讴歌欧美,力求步趋,其心神之所向往在是,其耳目之所闻睹亦在是。迷于彼而忘其我,拘于貌而忽其情。反观祖国,凡彼之所盛自张扬而夸道者,我乃一无有。于是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年,乃若一冬蛰之虫,生气未绝,活动全失。&钱穆提出的解决办法是,&治国史的第一任务,在能于国家民族之内部自身,求得其独特精神之所在。&[ii]
  钱穆先生被认为是文化保守主义的代表,但我们此处对其治史态度的理解主要不是从诠释历史上是否具有或如何持守某种&历史精神&的保守立场出发进行评价,而是从其在历史研究中如何汲取传统资源的角度入手,评估其对中华民国史研究的意义。钱穆先生言论的启示乃是在于,中国传统并非&冬蛰之虫&,在历史的转变时期,这些原本充满生气的资源会不时被唤醒,在新的过渡时期持续发挥作用。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正是因为这些延续下来的传统因素发挥着作用,才保证中国现代历史的演变结构有别于西方的模式。以下我尝试地归纳出作为特殊&过渡期&的中华民国历史研究中应该注意的若干方面,以供讨论。
  审视这段&过渡期&历史,首先需要面对的是,前朝&正统性&与新的现代国家所建立的&合法性&之间如何协调的问题。在大多数人对过去的记忆里,中华民国取代清朝建立现代中国的历程似乎具有天然的正统性,因为其演化趋势符合世界历史的大潮流,所以似乎不加论证即可自然予以认定。在这套叙事中充满了对清朝黑暗统治的谴责与批判,以及对革命者的言论与行动正义与正当性的褒扬。实际发生的情况却远为复杂。中华民国在建立其新的政制体系时,不仅必须大量吸收西方的经验以实现其创造性转化,也必须认真面对清朝留下的诸多遗产,努力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才能平稳有效地实现过渡。比如在辛亥期间,南北同时存在着两大势力,南方代表相对草根的革命党势力,依赖的是秘密结社和海外华侨的资助与支持,北方则是由清朝皇室和北洋新军结合成的皇权正统力量,革命的发生与民国建国正是这新旧两股势力反复谈判妥协博弈的结果,是一股复杂的合力所致,而并非是所谓革命党一家独大加以促成的。近年来对革命的解释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法学界一些学者即认为,应该重新评价清帝逊位在清末民初政治转型中的独特意义,因为清帝通过禅让的非暴力形式把权力顺利移交给中华民国,阻止了因南北政见不合所导致的战争内乱的继续,为中国现代民主宪政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其意义犹如英国版的光荣革命在中国再次上演。此说引起了很大争议,焦点在于到底是&革命&还是&逊位&真正开启和推动了民国政治改革的新局面,此分歧的出现或可视为当年&革命&还是&立宪&两派争论话题的一个当代回响。
  不过,我在此想提出一个与两者均有区别的第三个视角,即从&正统性&与&合法性&相互纠缠互动的角度重新审视清末民初变革的成败得失,并由此理解清帝逊位的意义。我注意到,清帝逊位后不久,就出现了大量批评民国的言论,不但清末遗老和立宪派人士对民国初年的现状深感不满,就是其对立面如一些革命党人也对建国后变革迟滞与混乱的现状频加讥讽,说明其统治合法性并未获得充分的认可。在我看来,民国肇建之始就出现对民国统治合法性不予信任的迹象,恰恰说明新政权没有处理好与清朝&正统性&之间的继承衔接关系,而把&革命&过程仅仅视为是与旧制度的彻底决裂。一些革命党人天真地以为,只要彻底铲除了清朝皇权,摧毁其政治体制,按照西方模式建立起形式上的民主宪政架构,就自然获取了统治合法性,实际上事情远非如此简单。
  在此有必要对&正统性&与&l...
阅读(184)|
人人移动客户端下载导读:为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基础C.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51.(20分)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和探讨问题、描述和阐释事物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组,怎样在历史中间,保定三中学年度第二学期4月月考,高二历史答案,51.【答案】(1)信息:中国进、出口贸易额普遍增加,观祖国,凡彼之所盛自张扬而夸道者,我乃一无有。于是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年,乃若一冬蛰之虫,生气未绝,活动全失。”钱穆的上述观
观祖国,凡彼之所盛自张扬而夸道者,我乃一无有。于是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年,乃若一冬蛰之虫,生气未绝,活动全失。”钱穆的上述观点的核心是
A.新文化运动仍未摆脱传统文化精髓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其闪光之处 C.对推动了中国进步的革命党表示赞赏D.主张积极汲取传统资源促进社会转型
48.有学者认为:北洋政府时期的社会心态主要有“接受”、“回归”和“再选择”三种主流表现。“接受心
态”使中国社会走出封建专制阴影的笼罩,朝着资本主义道路迈进。据此可知,“接受”主要是 A.接受“民本”等传统文化观念,扫除封建专制的阴影 B.引进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基础 C.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 D.利用启蒙思想的社会方案,推动民主共和制度的真正实现
49.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他提出了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推倒古典文学,建设
写实文学;推倒山林文学,建设社会文学――“三大主义”,成为文学革命的纲领。据此可知文学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A.普及科学知识
B.方便民众阅读
C.推广白话文体
D.服务政治革命 50.1920年,胡适指出:“现在所谓新文化运动,实在说得痛快一点,就是新名词运动。拿着几个半生不熟
的名词,什么解放、改造、牺牲、自由恋爱、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你递给我,我递给你。”这表明 A.胡适极力反对新文化运动
B.新文化运动后期存在盲目和浅薄问题
C.胡适提倡开展白话文运动
D.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文化没有进步意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51题20分,52题18分,53题12分,共50分)
51.(20分)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和探讨问题、描述和阐释事物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并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一)提取信息
表3:《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额》(单位:两白银)
(1)从表3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4分)
(二)论证观点
怎样在历史中间,在国家衰落的时候,发现一些非常可贵的因素,特别是一些先驱者带智慧性的见解,这是非常重要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很重要,因为本来认为中国是天下第一,老是天下第一,天下就
是中国,中国就是天下,那时候中国没有世界的概念,中国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认为自己是一个中心,周边都是自己的属国。但是魏源能够看出中国已经不行了,要“师夷”,这个口号的提出就代表着一种叛逆性。
――《复兴之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出现变化的原因,并论证“‘师夷’,这个口号的提出就代表着一种叛逆性”这一观点。(8分)
(三)阐释事物
(3)试从图13中任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8分)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示例:关键词:甲午海战、扶清灭洋、五四运动 主题:反侵略、求解放(或求独立)
阐释:19世纪末,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甲午海战,清政府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甲午战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掀起了义和团运动;
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的正义要求遭到拒绝,五四运动爆发,成为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52.(18分)外交与内政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朝前期与周边国家大多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即“宗藩”关系。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凡有对外交涉事宜,均交由礼部和理藩院兼管,如有重大交涉事件发生,则派钦差大臣负责办理。
1844年,清廷在广州设立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任,管理一切对外交涉事件。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为办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构造了近代外交机构的雏形。
1877年,应英国要求和两国交往的需要,清政府在英国设立使馆,迈出了创建使领制度的第一步。郭嵩焘在屈辱中就任驻英国大使,揭开了近代中国向外遣使的序幕。
1901年,依据《辛丑条约》,清政府设立外务部。成为完全意义上名副其实的外交机构,中国外交走向正规。
民国初年,政府按照西方模式对外交机构进行了组织现代化和人事专门化改革。外交机构近代化的使命完成。
(1)据材料概括近代前期中国外交的变化。(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前期中国外交变化的原因。(6分)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前期中国外交变化的认识。(6分) 53. (1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之季世,行省分权,不能举改革之实,遂主张集权,即以是受人民之反抗,为此次革命之最大原因。权力分配有所偏倚,其祸均足以亡国。
――近代著名科普出版家杜亚泉著《中华民国之前途》
材料二 设立咨议局,不啻确认了地方武力与缙绅的社会力量。八国联军时,东南各省督抚宣告中立自保,已是在皇权之外宣示地方权力。武昌一举,各省响应,纷纷独立,则是上述地方权力与社会势力相结合,推翻了北京的皇权。这一由革命过渡到民国的情势,其势颇顺,中国并没有经历严重的混乱。
――许倬云《万古江河》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析造成晚清时期中央权力相对弱化的因素?(6分)
(2)材料二中“武昌一举,各省响应,纷纷独立,则是上述地方权力与社会势力相结合,推翻了北京的皇权。”对此,你是否同意同意并进行评述。(6分)
保定三中学年度第二学期4月月考
高二历史答案
51.【答案】(1)信息:中国进、出口贸易额普遍增加;进口额高于出口额,晚清政府面临贸易逆差困境。(4分)
(2)原因: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出现;西学东渐,使中国思想界观念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晚清时期“经世致用”思想进一步发展。(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论证:中国封建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奉行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魏源等人认识到西方在军事技术上的先进,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这无疑是对传统观念的一种极大冲击,体现出一种叛逆性。(4分)
(3)赋分说明:本小问满分8分,关键词不给分,主题2分,阐释共6分,每点2分。
包含总结汇报、专业文献、考试资料、IT计算机、文档下载、办公文档以及河北省保定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含答案)等内容。本文共4页
相关内容搜索凡最近数十年来有志革新之士,莫不讴歌欧美,力求步趋,迷于彼而忘其我,拘于貌而忽其情。反观祖国,凡彼之所盛自张扬而夸道者,我乃一无有。于是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年,乃若一冬蛰之虫,生气未绝,活动全失。钱穆的上您好,您目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比较旧,无法使用学优题库的新功能,建议您更换firefox或chrome浏览器学优网,成就我的梦想。 |
| 题文&凡最近数十年来有志革新之士,莫不讴歌欧美,力求步趋,&&迷于彼而忘其我,拘于貌而忽其情。反观祖国,凡彼之所盛自张扬而夸道者,我乃一无有。于是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年,乃若一冬蛰之虫,生气未绝,活动全失。&钱穆的上述观点的核心是(&&)A.新文化运动仍未摆脱传统文化精髓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其闪光之处C.对推动了中国进步的革命党表示赞赏D.主张积极汲取传统资源促进社会转型&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可以将本题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发送给同学或老师寻求帮助。纠错难度评价:做题心得:官方解析&&我要解析巩固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提出,&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其为效也,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下列观点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的是(&&)A.契约立国B.人民主权C.以法治国D.君主立宪&&189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一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从材料中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变法缺乏理论基础B.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变法鼓舞了清军士气D.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1898年6月,光绪皇帝宣谕:&中外大小臣工,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各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成通经济变之才。&材料表明A.&不做亡国之君&是光绪变法的初衷B.朝野上下达成了改革的共识C.振兴农工商业是变法的核心D.变法的指导思想与洋务运动相同&&王国维将整个清代学术的发展脉络概括为“
时间: 14:24:49
&&&& &&&& &&&& &&&&&&&&&&&&&&&&陇东中学2016届高三级第五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不按要求涂卡者,成绩以零计。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第Ⅰ卷&&&&班级:&&&&&&&&选择题&&&&&&&&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2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荀子在《荀子·解蔽篇》中说:“今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则必或是或非,或治或乱。”材料中反映的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诸侯割据混战B.“百家争鸣”局面出现C.国家长期分裂D.社会处在新旧转型时期2.英国学者汤因比说“孔子作为一位谨慎的保守主义者他意欲恢复那面临被遗弃的弥足珍贵的祖先传下来的制度”。他认为孔子思想保守的主要依据,是孔子主张A.“克己复礼”B.“仁者,爱人”C.“以德治民”D.“小国寡民”3.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A.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B.顺应天意,无为而治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4.“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是汉代中期以后在司法实践中开始以儒家经典《春秋》中的原则与精神作为案件裁量依据的司法审判模式。据此可知A.“三纲五常”成为法律规范B.西汉中期国家法制遭到严重破坏C.儒家刑罚思想取得正统地位D.春秋以来百家争鸣局面的终结5.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为司马相如作赋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6.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A.中国社会的大变革B.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加强C.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D.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7.董仲舒曾向汉武帝建议:“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名田:名下的土地),以赡不足。”对上述建议理解正确的是A.不赞成儒家借鉴古制的传统B.平均分配土地以缓和矛盾C.取消土地私有以恢复井田制D.限制豪强地主的土地兼并8.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情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唐朝太史令傅奕说:“佛在西域,言妖路远,汉译胡书,恣其假托,故使不忠不孝,削发而揖君亲。”两则材料都反映了A.佛教和儒学相互融合吸收B.肯定佛教的教化作用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9.“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①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②对仗工稳、句式齐整,适于言志和述怀③能合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④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1.明代重视女子读物编纂,《内训》《训女宝箴》《古今列女传》《闺范》等盛行一时,这一状况反映出A.理学的道德观念日渐普遍化B.明代治国根本理念发生变化C.儒家思想逐渐居于正统地位D.工商市民阶层日益发展壮大12.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集市)”;而浙江秀水县佃农“上米贸银,别以中下者抵租”。以上现象说明A.农村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农村租佃经营已成为主流C.农民地租负担减轻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13.王国维将整个清代学术的发展脉络概括为“,“国初之学大,乾(隆)嘉(庆)之学精,而道(光)咸(丰)以降之学新。”下列对“国初之为学大”的理解准确的是A.明季遗儒,惩明儒之空疏无用,其读书以大义为先,惟求经世,实学以兴B.雍乾之世,网罗日密,文字之狱屡起学者怀抱才慧,遁于声音训诂以自隐C.自外域之学输入,举世风靡,既见彼学足以致富强,遂诮国学而无用D.外侮踵至公羊家言三世改制之说,尤与变法相吻合,故外托今文以自尊14.近代以来,传统的消费等级观念被打破,形成了“等威不能辨,贵贱不能别”的局面。道学之士惊叹当时的社会“凡事任意僭越。各处皆然,沪上尤胜”。造成上述变化的因素包括①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②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③近代中国社会政治文化运动的变革④近代中国社会中的等级观念被消除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5.薛福成在《出使日记续刻》中说“知西国所以坐致富强者,全在养民、教民上用功;而世之侈谈西&&&&&&&&考场:&&&&&&&&姓名:&&&&&&&&第1页(共14页)&&&&&&&&第2页(共14页)&&&&&&&&&&&&法者,仅曰精制造、利军火、广船械,抑末矣。”此观点A.反映“中体西用”的思想B.突破了只学习器物的限制C.提出了改革政治对待要求D.认识到西方富强的根本16.为纪念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逝世400周年,2010年某地举办展览。请按照指定材料(见右表)确定展览主题A.利玛窦——虔诚的西方天主教徒B.利玛窦——西方科技积极传播者C.利玛窦——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D.利玛窦——中外文化交流开创者17.下表历史分析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选项ABCD材料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王建(唐)&&&&&&&&①在广东肇庆建天主堂②将《论语》、《大学》等译成拉丁文寄回本国③与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④绘制《坤舆万国全图》&&&&&&&&情。反观祖国,凡彼之所盛自张扬而夸道者,我乃一无有。于是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年,乃若一冬蛰之虫,生气未绝,活动全失。”钱穆的上述观点的核心是A.新文化运动仍未摆脱传统文化精髓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其闪光之处C.对推动了中国进步的革命党表示赞赏D.主张积极汲取传统资源促进社会转型23.结合所学,对于1972年到1985年期间的中美贸易(下表)解读正确的是年份1985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5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0&&&&&&&&结&&&&&&&&论&&&&&&&&唐朝江边码头有草市“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一战期间民族工业新建速度和规模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遵义会议上,中共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的组织、路线问题,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实现了从依赖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问题的转变&&&&&&&&18.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下令禁止缠足,并指出缠足致使“四万万人变成无用之物,必将使民族衰落”。材料反映出清末移风易俗具有明显的A.民主色彩B.革命色彩C.封建色彩D.爱国色彩19.19世纪,民族资本家祝大椿创办上海公益纱厂,“其初纯系华人资本,后让一部之股份给英人,改为中英合办。”祝大椿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A.壮大企业规模,吸引外国注资B.顺应世界潮流,采取股份经营C.依赖外国特权,防止官府勒索D.引进外国技术,实行产业更新20.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这表明A.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民国时期教育发生根本变化C.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D.民国时期重视平等、法制意识教育21.中国近代某竹枝词中写道:“报登各行各业情,每日纷纷利自盈。中外电通消息广,纵谈时务愈精明。”这表明近代报业A.为盈利制造虚假新闻B.传播商情和中外时事,推动社会风气转变C.已刊登时事新闻为主D.成为宣传洋务运动的工具22.“凡最近数十年来有志革新之士,莫不讴歌欧美,力求步趋。迷于彼而忘其我,拘于貌而忽其&&&&&&&&A.中美贸易中国处于出超状态B.两极格局结束国际局势缓和C.体制改革缩小中国贸易逆差D.美国是中国的第一贸易大国24.历史学家蒂图·李维说:“除了那些因犯罪而受罚的人外,任何仍在接受惩罚的人均不应受到捆缚或监禁;所欠的钱款应当用债务人的财产而不是躯体来尝还禁止给债务人或为他负债的人带来枷锁。”对于债务的刑罚,当时的古罗马法律A.以调节公民间财产纠纷为首要目的B.以成文法的形式规定债务的刑罚准则C.趋于主张财产执行取代人身执行D.规定未获赔偿的债权人在期限内不可追债25.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认为“无论国家采取何种形式,政府都应以正式公布的和被接受的法律,而不是以临时的命令和未定的决议进行统治”。这一观点的主要影响是A.为英国建立法治社会奠定了理论基础B.“天赋人权”的思想深入人心C.成为卢梭“人民主权论”的理论先声D.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26.启蒙运动主要是一场知识分子运动,但是启蒙知识分子的活动并不局限于书斋,而是具有空前的公共性。他们依靠各种社会文化机制,展开广泛的交流活动。能够支持这一说法的是,在当时的欧洲①社会名流和学术精英经常组织学术聚会②许多国家建立了科学院和学术社团组织③各国学者著书立说享有同样的出版自由④一些大学成为研究和传播新思想的重镇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7.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在论述法国大革命曾指出:“人们应当预见,大革命不是由某些集体事件引导,而是由一些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所引导。”托克维尔在此所述“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不包.括A.天赋人权说B.自由平等学说C.社会契约论D.科学社会主义28.“这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这场运动是A.实现人类自我觉醒的文艺复兴B.摆脱天主教会控制的宗教改革C.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D.规划人类理性王国的启蒙运动29.对于美国《独立宣言》在大革命前法国的反响,有学者评论说:宣言中的学说来自哪里并不重要,无论是来自卢梭,还是洛克(英国启蒙思想家),法国读者一定能在《独立宣言》的下述文字中看到法&&&&&&&&第3页(共14页)&&&&&&&&第4页(共14页)&&&&&&&&&&&&国哲人们的思想:“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①法国读者不了解洛克和卢梭的学说②《独立宣言》与洛克和卢梭的思想无关③法国社会中的等级观念已经动摇④天赋人权思想已在大西洋两岸传播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30.马丁·路德说:“教徒个人有权凭借自己的理性和智慧去理解《圣经》,任何人,无论是教士,还是教皇,都无权把自己对《圣经》的理解强加给别人。”此观点旨在A.宣扬上帝的万能B.否定教会的权威C.冲破教会的束缚D.肯定世俗的王权31.麦考莱在《英国史》中说:“对1688年革命所能作的最高赞颂乃是:它是我们的最后一次革命。自从任何一个聪明的和爱国的英国人试图反抗当权的政府以来,已有几代人过去了。在所有诚实的、善于思考的头脑中,有一种随着经验的积累而与日俱增的信念,即影响宪法所需的每种改进都可在宪法本身内部找到。”材料反映出作者的政治观点主要是A.光荣革命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B.改革成为英国完善民主政治的主要途径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确立与完善过程漫长D.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丰富了政治文明32.1932年12月,胡佛总统在国会咨文中说:“联邦政府的职能只能扮演一个规范性的角色,而不能成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参与者。”这表明胡佛A.主张对经济进行适度的干预B.认为经济危机已经无法摆脱C.仍坚持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D.认为政府的职能越来越规范33.20世纪20年代,信用借贷、股票投资、分期付款等概念随着美国经济的繁荣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建立在信用扩张基础上的“炫耀性消费”(指通过购买奢侈性的物品以及向他人炫耀&&&&和展示自己的金钱财力的消费)成为时代潮流,这种消费观念最有可能A.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拉大B.造成市场虚假繁荣,推动盲目扩大再生产C.减少个人家庭财富收入D.提高购买者的社会地位34.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内阁制形成。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中国清王朝也于1732年设立军机处,极权政治进入新阶段。从世界政治文明进程演进的角度来看,这一论述意在强调A.英国政治文明的多样性B.世界政治文明的渐进性C.英国政治文明的开创性D.英国政治文明的复杂性35.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抱着老百姓哭,第二天《泰晤士报》的标题是英国首相以无耻的眼泪换取选票。而《太阳报》的标题则会是《英国首相和私生子相认》。”卡梅伦的上述言辞体现了英国首相A.社会地位较低B.权力受内阁制约C.受多方面监督D.不掌握国家实权36.恩格斯说:“约在上一个世纪(18世纪)中叶由于对棉纺织品的需求急剧增长,那里(英国)自然就成了发明机器的地方。”这说明A.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前提B.市场的扩大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C.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技术D.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部门开始&&&&&&&&37.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莫斯科日记》中写道:“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弊端B.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C.苏联的经济体制能为世界发展提供借鉴D.苏联政策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发展38.以下海报是荷兰政府于1949年刊印的,由此可知,荷兰政府意意在&&&&&&&&A.揭露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荷兰的阴谋B.宣传马歇尔计划对荷兰经济的重要性C.成为美国的盟友,共同遏制苏联D.希望民众与政府齐心协力克服经济困难39.有学者认为:“冷战这一概念并不能涵盖战后世界历史,它只强调了军备竞赛对峙的一面,忽略了和平这一时代主流,应该说‘冷和平’或‘核和平’可能更贴近于现实。”这位学者对冷战的重新定义是基于A.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对峙B.朝鲜半岛分裂和古巴导弹危机C.维持了长久“刺刀下的和平”D.两个德国的统一和苏联的解体40.西方有一句谚语“如果你住在玻璃房子里,就不要朝别人扔石头。”当今各国如同住进了“玻璃房”,国际关系不在是“你死我活”“此消彼长”的敌对关系,对话与合作是大势所趋。材料现象说明A.国际间的各国矛盾正在消除B.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分歧消失C.多极化格局促进了国际合作D.全球化促进了各国的利益联系&&&&&&&&第Ⅱ卷&&&&&&&&选择题&&&&&&&&41.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14分)材料一: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材料二: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第5页(共14页)&&&&&&&&第6页(共14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8分)(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6分)【答案】(1)孔子:仁、礼、中庸;(3分)老子:道、无为、小国寡民。(3分)苏格拉底: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1分)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1分)(2)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2分)顾炎武:注重实学,经世致用;(2分)王夫之:强调“天地之化日新”,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2分)4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8分)材料一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统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材料二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措施,加大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布局未来发展,培养新的竞争优势。——摘编自中国科学院《2010科学发展报告》等材料三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得的“独特建树”的主要原因。(5分)(1)指出材料二中“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世界主要经济体为何要加大科技投入?(7分)(3)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6分)&&&&&&&&(3)科技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社会、伦理等问题。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下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国际合作;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4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高祖皇帝晚年手敕太子书:“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洎践祚(及登基)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摘自【明】梅鼎祚编《两汉文纪》材料二日八路军将领左权在给妻子刘志兰的信中写道:此间一切正常,惟生活则较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想来太北(女儿名)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真是快乐。可惜三个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愿在党的整顿之风下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摘编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编《抗战家书》材料三日盟军将领巴顿将军在给儿子乔治的信中写道:BBC电台今天早晨说,盟军空降部队和登陆艇大规模在海岸登陆。虽然没有亲自参加此次军事行动,我率领的这支英雄部队很快就会在那里了。优秀的战士可以分为两种:不莽撞的与莽撞固执的。我是后者。人必须选择自己的一种方式,然后坚持下去。武器在更新,但使用武器的人并没有改变。你要客观地读历史,多读些人物传记,你必须知道历史上的人们是怎样做出反应的。要赢得战斗,你绝对不能怀疑你有能力做个好士兵。我所取得的成就在于,你一直相信我对军事的判断是正确的。——摘编自【美】安德鲁·卡洛尔《美军战争家书》(1)根据材料一,回答汉高祖对太子的要求及其原因。(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禁学”的具体表现。(1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封家书的主要内容。(4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1分)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如何?(3分)(3)根据材料三回答,为了让儿子成为一名“优秀的战士”,巴顿提出了哪些建议?(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次军事行动”的名称及历史意义。(2分)(4)结合以上材料,请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家书的认识。(2分)(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答案】(1)勤奋学习;自己写奏章。汉高祖对读书无益的反思。焚书坑儒。(2)部队的生产与生活;对妻子女儿的思念及夫妻间的相互鼓励。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提高(3)坚持自己的选择;客观地从历史中学习;要有充分的自信。诺曼底登陆(或“霸王战役”)。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4)【评分参考】&&&&&&&&【答案】(1)实用性,继承性,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统治阶级重视农业生产;农耕经济的需要。(2)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科级成为引领经济、深化发展的主要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当代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摆脱经济危机。&&&&&&&&第7页(共14页)&&&&&&&&第8页(共14页)&&&&&&&&&&&&考场座位号&&&&&&&&陇东中学2016届高三级第五次模拟考试&&&&&&&&42题.(18分)&&&&&&&&历史答题卡&&&&41题.(14分)&&&&&&&&考场:&&&&&&&&姓名:&&&&&&&&班级:&&&&&&&&第9页(共14页)&&&&&&&&第10页(共14页)&&&&&&&&&&&&43题.(20分)&&&&1、【A】【B】【C】【D】2、【A】【B】【C】【D】3、【A】【B】【C】【D】4、【A】【B】【C】【D】5、【A】【B】【C】【D】&&&&&&&&选择题答题卡&&&&6、【A】【B】【C】【D】7、【A】【B】【C】【D】8、【A】【B】【C】【D】9、【A】【B】【C】【D】10、【A】【B】【C】【D】11、【A】【B】【C】【D】12、【A】【B】【C】【D】13、【A】【B】【C】【D】14、【A】【B】【C】【D】15、【A】【B】【C】【D】16、【A】【B】【C】【D】17、【A】【B】【C】【D】18、【A】【B】【C】【D】19、【A】【B】【C】【D】20、【A】【B】【C】【D】&&&&&&&&21、【A】【B】【C】【D】22、【A】【B】【C】【D】23、【A】【B】【C】【D】24、【A】【B】【C】【D】25、【A】【B】【C】【D】&&&&&&&&26、【A】【B】【C】【D】27、【A】【B】【C】【D】28、【A】【B】【C】【D】29、【A】【B】【C】【D】30、【A】【B】【C】【D】&&&&&&&&31、【A】【B】【C】【D】32、【A】【B】【C】【D】33、【A】【B】【C】【D】34、【A】【B】【C】【D】35、【A】【B】【C】【D】&&&&&&&&36、【A】【B】【C】【D】37、【A】【B】【C】【D】38、【A】【B】【C】【D】39、【A】【B】【C】【D】40、【A】【B】【C】【D】&&&&&&&&第11页(共14页)&&&&&&&&第12页(共14页)&&&&&&&&&&&&&&&&&&&&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软件著作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