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处于马云职业生涯阶段哪一阶段,这一阶段特点为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生涯规划
大学生生涯规划&
教学目的: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发展,并在大学期间建立科学的择业意识、做好择业求职的心理准备、学会择业求职的心理调适。&
教学内容:&
一、生涯与生涯规划
1.生涯与生涯规划的概念
生涯的概念
生涯英文译为“career”。“career”一词在希腊有“疯狂竞赛精神”的意思,后来引申为道路。现常指人生的发展道路,也指人或事物所经历的途径,还有人把它看作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过程,或一个人一生中所扮演的系列角色和职位等。
虽然“生涯”一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但要从学术上给“生涯”下一个定义,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目前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生涯定义来自于舒伯(SUPER,1976)的论点: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统合了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组型。舒伯认为,生涯是个人终其一生所扮演角色的整个过程,由三个层面构成,一是时间:个人的年龄或生命的过程;二是广度或范围:每个人一生所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三是深度:个人投入的程度。
从生涯的定义来看,生涯具有以下几个特性:一是终身性。生涯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概括了人一生中所拥有的各种职位、角色。因此,生涯不是个人在某一阶段所特有的,而是一个终身发展的过程。二是独特性。生涯是个人依据自己的人生理想,为了实现自我而逐渐展开的一种独特的生命历程,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生涯。某些人在生涯的形态上有相似的地方,但其实质却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三是发展性。生涯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历程,个体在不同的生命或工作阶段中会有不同的追求,而且这些追求会不断地变化与发展,从而促进个体不断地成长。四是综合性。生涯是以个体事业角色的发展为主轴,并包含了他一生中所拥有的所有职位、角色的总和,这个总和不只局限于职业角色,也包括学生、子女、父母、公民等涵盖人生整体发展的各个层面的角色。
影响一个人生涯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总括起来包括:
个人的特质和经验。心理特质:如能力、人格特质、自我概念、成就动机等;生理特质:如健康程度、形体容貌、性别、精力等;经验:如教育程度、掌握的技能、工作经历、社会活动、社交技巧等。
个人的背景状况。父母的家庭背景:如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职业、及父母的期望等;自己的家庭背景:如婚姻关系、配偶的期望等;一般状况:如种族、宗教、生态环境等。
个人的环境状况。包括所处的社会经济状况、职业变化趋势、技术发展、所处的国际环境、面临的国家政策等。
不可预期的因素。包括意外、疾病、死亡等难以预期的事件。
生涯规划的概念
生涯规划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生涯规划称为职业生涯设计,指一个人对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
&&生涯规划衍生模式图
资料来源:《生涯发展与规划手册》,林清文,P85页
林清文认为,大学生可以从自我探索、职业探索和环境资源的掌握等方面逐步发展自己的生涯规划。
总之,生涯规划是一个不断改变的过程,在这个进程中帮助和指导大学生不断评估自己的能力及价值系统,并与实际环境的需求相结合,就有可能做出一个最适合他们自己的决定。这对于他们大学学业的成功是非常必要的。
二、大学生如何进行生涯规划
1.认识自我
大学生认识自我的五条途径
一是通过与别人的比较来认识自己。在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应注意比较的参照系和立足点。此外,大学生要努力拓宽生活范围,增加生活阅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交活动,这样会有助于我们找到正确的参照系来了解自己。
二是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己。与过去的自己相比,与理想中的自我相比,前者可以发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提高自尊和自信;后者可以明确努力的方向,进一步完善自我,但是要注意理想中的自我要切合自己的实际。
三是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他人的评价就像一面镜子,正如古语所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需要注意的是,别人对你的评价,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所以不能把别人的评价和态度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还要充分结合其他有关信息进行综合评价。
四是通过内省来认识自己。内省是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大学生一定要注意客观、全面、辩证地看待自己,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真正地了解自己,并以此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五是通过心理测试法来认识自己。心理测试法是通过回答有关问题来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这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自我剖析方法。大学生应认认真真做潜能测评,别不当回事;也应平平常常看测评结果,别太当回事。你只能把它当作工具来用,而不能用测评结果决定你的命运。
生涯规划中的自我探索
生涯规划中的自我探索主要应探索自己的兴趣、人格、能力与能力倾向和价值观,以了解自己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擅长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
兴趣:我喜欢做什么?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讲到的就是兴趣问题。兴趣往往是大学生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感到愉快、投入、发展、成就、自信、满足、自我实现等一系列良性循环的起点。所以,大学生在自我探索中首先要做的,是认识自己的兴趣。兴趣既然是一种“心理倾向”,就表明它是有一定稳定性的,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兴趣的形成有一定的先天性生理基础,但主要还是由后天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实践打造而成的。大学生们在设计自己的生涯时,要充分挖掘和培养自己的兴趣,把“选你所爱”与“爱你所选”相结合起来。同时,人生的路很长,每个人都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兴趣爱好。在追寻兴趣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找寻自己终身不变的志向。
人格:我适合做什么?
你的人格与你是否能适应某种职业生涯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从事的职业与你的人格相适应,工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心情舒畅,也就容易在工作中取得成绩。如果你的人格特点与你所从事的职业不相适应,这种人格就会阻碍你工作的完成,使你感到被动、缺乏兴趣并难以胜任,即使能够完成工作任务,常常也会感到倦怠或力不从心、精神紧张。
能力与能力倾向:我擅长做什么?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你目前具备什么能力?你置身的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只有在能力范围内,你的生涯规划才是可行的,才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对任何一种职业而言,要使职业生涯得以顺利进行,都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能力在个人职业生涯中越来越显得重要,在大学四年中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是每一个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在一生中掌握所有的技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结构和能力倾向,只有准确地掌握自身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确定自己的方向。在对待自我能力时,要客观评价,既不要对自己的能力判断过高,也不要轻易低估自己的潜能。
价值观:我应该做什么
每个人都有一套独一无二的价值系统。当你在陈述哪样东西对你很重要或者对你的意义重大,你就在陈述一种价值观。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和生活选择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就像亚当·斯密所说的,价值观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它在不知不觉中就决定了我们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度过一生。然而价值观的显现并不好掌握,有时候动向不明;有时却又是人们注意的焦点。
2.工作世界探秘
职业的概念
我们在童年、少年时期,心中充满幻想,憧憬着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这就是我们将面临的工作世界。可是到底什么是职业呢?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
职业不是人类社会一经形成便立即出现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社会分工后的产物。在社会需求的推动下,新的职业会不断产生;而社会不再需求时,过时的职业就会消亡。有鉴于此,职业产生和消亡的客观规律要求大学生在选择职业类型时不仅考虑个人职业发展意愿,更要考虑时代前进的步伐所引起的社会需求趋势的变化。
对职业活动进行基本分类是对职业活动进行管理的基本条件。1999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正式颁布,它将我国职业归为八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职业)。八个大类分别是:①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
②专业技术人员;③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④商业、服务业人员;⑤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⑥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⑦军人;⑧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2005年分类大典增补本共收录了77个新职业。这些新职业主要集中在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以管理、策划、创意、设计、分析、制作和健康、环境管理居多,对从业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职业能力都有较强的要求,属于高技能人才中的知识技能型较多。这反映了我国职业结构的变化与发达国家职业结构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同时也说明我国职业的研发工作基本上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保持一致。
职业生涯的概念
职业生涯(Career)即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中的所有与工作职业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连续性经历的过程。它有以下四方面的含义:第一,职业生涯只是表示一个人一生中在各种职业岗位上所度过的整个经历,并不包含着成功与失败的含义,也没有进步快慢的含义。第二,职业生涯由“外在职业生涯”和“内在职业生涯”两方面组成。“外在职业生涯”指一个人在工作时期进行的各种活动和表现的各种举止行为的连续体,“内在职业生涯”则表示职业生涯的主观特征,涉及一个人的价值观、态度、需要、动机、气质、能力、发展取向等。第三,职业生涯是一种过程,是一生中所有的与工作相关的连续经历,而不仅仅是指一个工作阶段。第四,职业生涯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职业生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多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
严格地说,职业生涯成功标志着个人追求职业目标的实现。成功的职业生涯令人产生无可替代的满足感,但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各不相同。著名的人力资源研究专家德尔(C.Brooklyn
Derr)总结企业员工有5种不同的职业生涯成功方向。一是进取型。视成功为升入组织或职业的最高阶层。特别注重在群体中的地位,追求更高职务。二是安全型。追求认可、稳定;视成功为长期的稳定和相应不变的工作认可。三是自由型。追求不被控制;视成功为经历的多样性,希望在工作中不受控制并能自由地发展自己的专长。四是攀登型。挑战、冒险,愿意做创新工作,视成功为螺旋式不断上升、自我完善。五是平衡型。视成功为家庭、事业、自我事物等均衡协调发展。
另一位学者米歇尔·德维(Michael
Driver)总结归纳出四种职业生涯成功的标准:①不断上升和自我完善;②长期的稳定和相应不变的工作认同;③多种多样的工作经历,把成功只看成是暂时的;④成功地升入组织或职业的较高阶层。
虽然环境对一个人获得职业生涯成功有重要的影响,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职业生涯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态度和行为。
3.做出你的生涯决策
“生涯决策”概念最早源自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理论,它是指一个人选择目标或职业时,会选择使用使其获得最高的报酬,并将损失减至最低所用的方法。
生涯决策的考虑因素
在生涯决策的过程中,大学生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1)who(人):“我是谁”、“我具备什么样的性格”、“我喜欢的生活方式是什么”、“我的专业何在”、“我父母对我的期望”……考虑这些之后,再做决定,对自己就有了充分认识的基础。
(2)what(事):做决定时,要问自己“我有哪些选择”、“我的问题在哪里”、“我每个决定的可能影响是什么”。
(3)when(时):考虑时间的长短与急迫性,如“我的计划容许我搜集资料的时间有多长”、“我有多少缓冲期”、“我预计完成的时间”等。
(4)where(地):空间的因素。在我的生涯目标中,我向往什么样的工作环境与生活空间“居住的地点与工作场所之间的距离,我希望越近越好,还是我喜欢住在郊区?这些均与生活方式有关。
(5)why(为什么):探讨自己的原因、理由,思考“我为何偏好A而排斥B”、“我生涯困境的原因”等。
(6)how(如何):“做完决定,如何化技巧、概念、想法为行动”、“如何取舍”、“如何完成目标”、“如何找到工作”,以及“如何安排时间、运用时间”等。
生涯决策的方式
对于如何做决定,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或者说每个人的决定风格是不同的。根据学者Harren(1979)的观察,大部分人的生涯决定方式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
(1)理性型:此种型态合乎逻辑,系统地收集充分的生涯相关信息,且分析各个选项的利弊得失,按部就班,以做出最佳决定。
(2)直觉型:此种型态是以自己在特定情境中的感受,或者情绪反应,做出直接的决定。这种类型的人做决定全凭感觉,较为冲动,很少能系统地收集相关信息,但他们能为自己的抉择负责。
(3)依赖型:此种型态是指等待或依赖他人为自己收集信息且做决定,较为被动和顺从,十分关注他人的意见和期望从而选择。
这三种生涯决策的方式各有利弊。依赖型最省时、省力,但不见得是最有效、最适合的策略。直觉型的决定是自发性的,在时间急迫的情况下非常有用,缺点是容易受主观意向影响。理性型的决定包含探索个人与环境的需求,优点是针对不同选项分析利弊得失后得出的结果较为合理,但要考虑时间因素,夫在前期资料的收集上需要花费功,有错失良机的可能。当然,如果我们能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的话,选择理性型的方式进行生涯决策是最好的。
生涯决策的阻碍因素
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功地做出生涯决策,其中的生涯阻碍因素会不利于大学生做出决策。生涯决策的阻碍因素有以下八个方面:
(1)意志薄弱:指个人的生涯选择容易受外在因素的影响。
(2)犹豫行动:指对自己本身缺乏信心,充满担心,而迟迟未采取与生涯规划有关的行动。
(3)信息探索:指未能积极去搜集相关产业或职业的信息,或不清楚取得这些信息的渠道。
(4)性格表现:指个性方面的障碍,如没有主见、被动,习惯由他人为自己做决定或抗拒自己做规划等。
(5)方向选择:指对自己曾做过的生涯决策感到怀疑,或是目前有多重选择不知如何着手。
(6)专业选择:指自己所读的专业并非自己的期待,或认为是不适合自己的。
(7)学习状况:指对自己的学习成果不满意而产生的负面效应。
(8)人际困扰:指在学习上,与周围不良的互动关系所产生的负面效应。
在这些阻碍当中,有些是自身性格的原因,有些是心理上的问题,还有些则是意识和方法上的不足,如信息探索和方向选择等。大学生在生涯选择和决策时,要避免武断、草率、绝对这三种倾向,实事求是、综合考虑,就能做出比较有效的生涯选择和决策,为自己定出一个满意的生涯目标。
4.发展你的生涯能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学生应发展自己的生涯能力,即从现在起就应做好充分的职业准备。
充分的职业准备是成功就业的前提。所谓职业准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职业准备既包括从未就业者为了能从事某种职业或获得某种职位,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所作的职业准备工作,又包括已就业者为了进一步做好本职工作,或改换职业所进行的准备工作。狭义的职业准备是指未就业者为了能从事某种职业,或获得某种职位,在一定阶段内所作的准备工作。对在校大学生来说,实际上从填报高考志愿选择学校和专业时其职业准备就已经开始了。俗话说:有备无患,当前市场上人才竞争激烈,要求条件严格,提前做好职业准备是十分必要的。
心理准备。大学生正处青春年华,对于未来的职业设计往往会充满了超越现实的幻想。但是,社会是现实的,用人单位注重的是“能为我所用的”、“能出效益的”的人才,而不是那些单纯追求自己理想的人。当前职业社会存在着残酷的竞争,没有人可以坐看云起,不劳而获。近年来国家出台公务员政策,要求以后录取的国家公务员均要先到基层工作两年,在大企业中,大学生入职要经历严格的培训,在小公司中,大学生受到的冷遇可能还会更多,每天只打打杂扫扫地的情况并不在少数。对此大学生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和心理准备,在校期间就注重培养自己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精神。
知识准备。知识结构是求职的取胜条件。在求职过程中,文化知识程度仅是文化素质的一方面,而重要的另一方面是知识结构,它才是决定一个人文化素质高低的关键。知识结构指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中,各类知识之间的比例、联系和配置状况。在求职与就业中,仅有知识是不够的,若想选择到较为理想的职业,并被所选职业认可,起决定作用的是求职者自身的知识结构是否适应并满足所选择职业的要求。因此,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是知识准备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说,合理的知识结构主要体现为:知识整体性、知识协调性、知识层次性、知识动态性,即合理的知识结构应该是根据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化和社会需要的不断变化而进行自我调节的动态结构。
能力准备。能力水平是求职的关键。在当今不重学历重能力的理性用人的选才标准下,有着过硬能力的大学生,往往是各大单位青睐的对象。在就业前,做好充分的能力准备是十分必要的。除了专业技能,大学生生要具备的能力还有:表达能力,如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则能体现自己的专业素养,是就业成功的利器。表达能力也是用人单位看重的重要能力之一,是在笔试和面试中着重看的能力。沟通能力,如为人处事、合作能力等等。学会与人沟通,与人合作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环节的重要方法。环境适应能力,如独立生活、应付挫折等能力。一个能很快适应环境进入角色的大学生,总是能在工作中占据主动。开拓创新能力,如提出新见解、走出新路子等。现代社会的成功者大多具备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即人的管理和技术的管理等。不论你是从事机关工作,还是到企事业单位工作,都离不开一定的组织和管理。动手能力,如具体的操作能力。在社会生活中,理论与实践经验如何相得益彰的结合起来,是大学生要思考的课题之一。专业能力,专业能力因专业的不同,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无论是什么专业的大学生,都要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
5.生涯规划的设计与实施
大学做生涯规划是必须而且重要的。大学阶段是个体生涯历程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是人生特别重要的转折时期。大学生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大学教育在人生生涯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大学阶段置于终生生涯发展的视野来进行规划,必然导致大学生将来走出校门时的“空悲切”。
生涯规划方案的设计:
认识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教育有通才教育培养与专才教育培养两种主要模式。通才教育重视人的个性发展和人格的养成,着眼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形成,重视培养受教育者多种发展的可能性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适应性。通才教育模式主要以美国为代表。通才教育在课程设置上,表现为重视基础课程,淡化专业界限;厚公共与基础课程,薄专业课程。在教学手段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未来发展方向,有一定自主权来决定如何塑造自己的知识结构,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专才教育培养模式在于培养某一领域的专门人才,重视对人某一方面潜能的深度挖掘和定向塑造,按照社会需求来定制人才。专才教育模式以苏联最为典型。专才教育在课程设置上,表现为重视专业课程,严格专业界限,突出专业特色。在教学手段上,是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教学实行高度集中、整齐划一的严格管理.统一计划、统一标准、统一大纲、统一教材。
我国大学的培养模式处于由专才培养模式向通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过程中,通才培养模式的主流地位实际上已经确立。
通才培养模式的优点:第一,知识内棱由基础知识构成。通才培养模式下受教育者形成的知识内核由更新速度慢的基础知识构成,增强了知识的长效作用,提高了知识的价值;第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通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追求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提高不同教学内容的可接受性,提高了教学效果;第三,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的自主性,通过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制、减少学时和选择教师等制度,使大学生有较多的自主性来决定什么时候学、学什么、如何学等问题。
通才培养模式的缺点:第一,专业知识不足,初始就业难度加大。受制于学时的限制,在加强基础课教学的同时,必然要减步专业课的门数和学时,因而大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比专才培养模式要少得多,导致大学生初始就业难度加大。第二,存在学习质量下降的危险。增加学生学习自主性是一把双刃剑,一部分大学生有可能因为不会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而浪费时间,还有些学生因为认识不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对某些基础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在这一模式下。一部分大学生的学习质量就有可能下降。
通才培养模式下的个人策略应该是:制定并不断修改学习计划。努力学好基础知识,学好每一门为大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不要自以为将来“用不着”而有所偏废;学会从每一种教学方式中受益;充分利用较多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实施已经制定好的学习计划;充分重视选修课的选择与学习,认真对待每一门自主选择的课程,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为终生发展做好准备。以职业为中心的系列选择,为了顺利进入工作世界,大学生必须在大学期间进行认真的选择,其中,职业选择是核心;做好初始资格准备,初始资格是指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常规入门要求,这些要求包括经验、证书、专业等方面;积极进行角色转换准备,大学生必须事前对工作者角色有所了解,并为此做好一定的准备;制定终生生涯规划,通过自我评估、机会评估,为自己制定一个终生发展的生涯规划
确定你的生涯目标
目标一词最早来源于体育界,最开始,它的意思是指赛跑的终点。后来,目标泛指努力或奋斗所要达到的目的。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性作用。只有树立明确的目标,才有成功的可能。正如空气对于生命一样,目标对于成功也是绝对重要的。如果没有了空气,那么世界上没有人能够生存;同样,如果没有目标,也没有任何人能够成功。所以大学生对自己想要去的地方,先要有个清楚的范围才行。也就是说,你必须要有一个理想,一个关于未来的理想,否则你将平平庸庸走过一生,做不出任何一件大事。
很多大学生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每天在干什么。自然,他们也不清楚到底在大学生涯里要做什么及能做什么了。因此先确定自己生涯的目标是最重要的。人生要确立一个什么样的生涯目标,这要根据每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和可能来加以设计。每个人的条件不同,生涯目标也可能不同,但确定生涯目标的方法是相同的。下面将其基本要点做一介绍。
第一,符合社会与组织需求。在确定生涯目标时,要考虑到内外环境的需要,特别是要考虑到社会与组织的需要。有需求,才有展示才能的舞台。
第二,适合自身特点。每个人都有他的特点和优势。将目标建立在个人优势的基础上,就能左右逢源,处于主动有利的地位。
第三,高低恰到好处。生涯目标是高一些好呢,还是低一些好?总的来看还是高一点好。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第四,幅度不宜过宽。奋斗目标有高有低,专业面有宽有窄。生涯目标的专业面不要过宽,最好是选一个窄一点的题目,把全部身心力量投放进去,较易取得成功。
第五,长短配合恰当。生涯目标应该长短结合。长期目标为人生指明了方向,可鼓舞斗志,防止短期行为。短期目标是实现长期目标的基础和保证,没有短期目标,长期目标有可能成为空中楼阁。
第六,同一时期目标不宜过多。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人生目标的追求,也好比人坐凳子一样。一个人同时想坐几个凳子,一会坐坐这个,一会坐坐那个,换来换去,一不小心,没准从凳子中间掉下去,其结果哪个凳子也没坐稳,也就是说一个目标也没实现。由此可见,要实现人生目标,成就一番事业,须把目标集中到一个焦点上。
第七,目标要明确具体。目标就像射击的靶子一样,清清楚楚地摆在那里。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要有明确具体的要求。
第八,目标要有“度”的要求。所谓“度”,一是时间,二是高度和深度,只有这几个方面完全结合,才能成为明确的目标。
第九,目标要留有余地。生涯目标要留有余地,也就是说,在实现目标的安排上,不要过急、过满或过死。要留有余地,只要总的进度不放慢,具体项目和做法可以机动调整。
第十,与生活目标结合。人生除了事业目标外,还有财富、婚姻、健康等问题。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着人生事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所以,财富、婚姻、健康也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定生涯目标时应加以考虑。
设计你的大学生涯规划方案
大学期间的生涯规划与毕业后的生涯规划在内容上有着非常大的区别。设计你的大学生涯规划方案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基于终生视野进行规划。大学期间的生涯规划期限只有区区四年的时间,但如果我们的视野仅局限于这四年时间,我们就不可能正确地认识这四年的真正任务是什么,最多只能当一个批量生产下的“好”学生,一个没有未来目标、没有个性特点、没有独特知识结构的“好”学生。大学生必须用终生视野来规划大学四年的生涯规划,把大学阶段作为终生生涯发展的一个阶段来看待,明确大学阶段在个性化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然后再对大学四年进行规划。
认真进行生涯探索,充分利用生涯探索结果。了解自我和了解环境(机会)是生涯规划的两大基础,这如同孙子兵法中所说的“知己”和“知被”,因此包括大学期间的生涯规划制定都必须认真地进行生涯探索,在大一生涯探索的基础上,大学生可以初步选定职业方向,从第二年开始,个性化的大学生活就要围绕这个职业方向展开了:根据选定的职业确定辅修专业和选修课;根据选定的职业确定个性化的实践项目;根据选定的职业确定考取什么证书;根据选定的职业确定自学的知识内容;根据选定的职业确定参加什么样的商业培训;根据选定的职业去收集就业单位的信息;根据选定的职业进行求职。
结合大学教育规律和本校教务安排。与大学毕业后的生涯规划不同,在制定大学期间生涯规划的时候,大学生必须充分认识并运用大学教育的基本规律。高等教育历经数百年的探索,教学内容、课程结构、教学方式等各个方面都日趋合理,因此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生涯规划的制定要认真运用大学教育的基本规律,根据各高校具体的课程安排和教学进度来进行设计。大学生在第一个阶段必须制定公共课和基础课的学习计划;在第二个阶段则要制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计划;第三和第四个阶段则必须制定实践课程的学习计划。
分阶段进行规划。大学四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对独特的任务,因此大学期间的生涯规划不能太笼统,而应该根据这四个阶段的不同任务,制定分阶段的生涯规划,从而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这是一个可供同学们参考的大学生涯规划方案范本。
的大学生涯规划方案
(1)生涯规划——我的基本资料
姓名:&&&&&&&&&&&&
&&性别:&&&&&&&&&&&&&&
&&血型:&&&&&&&&&&&&&
出生地:&&&&&&&&&&&&&&&&&&&&&&&&&
出生年月:&&&&&&&&&&&&&&
专业:&&&&&&&&&&&&&&&&&&&&&&&&&&&
年龄:&&&&&&&&&&&&&&&&&&
死亡预测:&&&&&&&&&&&&&&&&&&&&&&&&&&
&&尚余年限:&&&&&&&&&&&&&&
优势:&&&&&&&&&&&&&&&&&&&&&&&&&&&&&&&&&&&&&&&&&&&&&&&&&&&&&&&&&&&&&&&&&&&&&&
&&&&&&&&&&&&&&&&&&&&&&&&&&&&&&&&&&&&&&&&&&&&&&&&&&&&&&&&&&&&&&&&&&&&&&&&&&&&&&
弱势:&&&&&&&&&&&&&&&&&&&&&&&&&&&&&&&&&&&&&&&&&&&&
&&&&&&&&&&&&&&&&&&&&&&&&
&&&&&&&&&&&&&&&&&&&&&&&&&&&&&&&&&&&&&&&&&&&&&&&&&&&&&&&&&&&&&&&&&&&&&&&&&&
(2)整体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总体目标——希望成为&&&&&&&&&&&&&&&&&&&&&&&&&&&&&&&&&&&&&&&&&&&&&&&&
阶段(十年)目标:&&&&&&&&&&&&&&&&&&&&&&&&&&&&&&&&&&&&&&&&&&&&&&&&&&&&
能力(素质)目标:&&&&&&&&
&&&&&&&&&&&&&&&&&&&&&&&&&&&&&&&&&&&&&&&&&&&&&&&&
成果(收入)目标:&&&&&&&&&&&&&&&&&&&&&&&&&&&&&&&&&&&&&&&&&&&&&&&&&&&&&&&&
家庭(生活)目标:&&&&&&&&&&&&&&&&&&&&&&&&&&&&&&&&&&&&&&&&&&&&&&&&&&&&&&&&
健康目标:&&&&&&&&&&&&&&&&&&&&&&&&&&&&&&&&&&&&&&&&&&&&&&&&&&&&&&&&&&&&&&&&
学习目标:&&&&&&&&&&&&&&&&&&&&&&&&&&&&&&&&&&&&&&&&&&&&&&&&&&&&&&&&&&&&&&&&
(3)现在——未来四年的生涯规划
一个成功人士,必须具备下列条件,而这就是我在这五年所必须养成的:
&&&&&&&&&&&&&&&&&&&&&&&&&&&&&&&&&&&&&&&&&&&&&&&&&&&&&&&&&&&&&&&&&&&&&&&&&&
理念——人生不是每件事都安排好的,我必须信守下列理念:
&&&&&&&&&&&&&&&&&&&&&&&&&&&&&&&& &&&&&&&&&&&&&&&&&&&&&&&&&&&&&&&&&&&&&&&&&&
行动目标——四年内应全力完成的目标如下:
&&&&&&&&&&&&&&&&&&&&&&&&&&&&&&&&&&&&&&&&&&&&&&&&&&&&&&&&&&&&&&&&&&&&&&&&&&
④年度规划(今年的生涯规划)
&&&&&&&&&&&&&&&&&&&&&&&&&&&&&&&&&&&&&&&&&&&&&&&&&&&&&&&&&&&&&&&&&&&&&&&&&
行动目标——今年内应全力完成的目标如下:
&&&&&&&&&&&&&&&&&&&&&&&&&&&&&&&&&&&&&&&&&&&&&&&&&&&&&&&&&&&&&&&&&&&&&
生涯规划实施原则:
一是按图索骥原则。这一原则要求规划实施者在对待规划和现实情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上,不是让规划屈从于实际情境,而是在实际情境中按照生涯规划的要求,利用实际情境中的有利因素,克服实际情境中不利因素的影响,按照规划的步骤和进程行动,这是生涯规划实施的最基本原则。
二是持久原则。持久原则需要我们以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人生的职业生涯。持久原则的重要性不仅仅表现在理清事物本身的客观规律及变化趋势,更为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改变当前状况的广阔的回旋余地,也使我们不再拘泥于具体事件的一时成败,从而有机会从根本上解决职业生涯中的难题。
三是藐视困难原则。中国古代有个寓言,叫做“愚公移山”。这是一个浅显易懂的故事,但却蕴含着很深刻的哲理。人生往往会在不经意的情况下遇到一些不愿意去面对或是无法面对的困难。但如果不去面对,它就永远横在你的面前,挥之不去。这时候要有藐视一切困难的气魄,为了保证生涯规划的实施,鼓足勇气去克服困难。
四是集中力量原则。集中力量是由平凡变为不平凡的卓越法则。人的生命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所拥有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所以不能每一件事都追求面面俱到。每一段时间专注一件事,或者以一件事为中心,把时间、精力以及资源集中于此,在一点上取得突破,然后扩大战果。掌握了这个原则,就能带领自己离开被困难深陷的泥沼,从一个局部的胜利到另一个局部的胜利,最终取得全面的胜利。
五是生存原则。一个人的生涯发展,有可能在某个或某些时期遇到生存危机,尤其是在就业初期。这时,就非常需要我们有处理好生存和发展关系的智慧和耐心。生存是必须的,只有首先让自己生存下来,才能谈得上追求发展。
六是争取支持原则。俗话说得好,“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在实施自己的生涯规划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自己努力,也需要其他人的帮助。
七是目的导向原则。在一个人的生涯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在某些阶段出现突发事件,出现意外,这时也许我们需要灵活地采取一些措施,相机处理,化解危机,有时甚至要退一步,或者“绕道”行驶,只要我们的处置措施有到于生涯规划的实现,倒退、绕道都没有关系。当然,倒退只是迫不得已的一种妥协,绕道也要讲求“最短原则”。
八是动态调整原则。规划建立在对未来高效预测的基础上,但任何预测都不可能完全准确,未来的情境总有“意外”发生,因此在预测不完全正确的前提下制定的生涯规划本身就可能不合理,在实施中有时会遇到未曾预见的困难,有一些困难可能是无法克服的,在这样的情况下,适当地根据当时的情境对生涯规划进行微调甚至全面调整,不是偏离生涯规划,而正是为了更好地实施生涯规划。
计划行动是最快的成功
有些大学生认为在大学里只要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就行,做不做计划一个样。“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就行”应该也是一个目标。但这个目标不具体,第一,“所有时间”究竟有多少时间;第二,“用于学习”学什么呢?第三,“所有时间”是否能完成学习任务呢?如果对这些情况我们不清楚,就可能导致时间浪费,也不知道任务能否按期完成。
做计划是为了完成目标。一个完整的计划有四个要素:达成什么样的目标;达成目标的最后期限;应该完成的任务;完成任务的先后次序。请你回答下面三个问题,看看自己是否有行动计划?
(1)我今天有多少学习、工作时间?
(2)我今天要学习什么内容?
(3)我今天的学习时间能否完成学习任务?
计划行动好处多。计划能将重要的事情当成紧急的事情来做,计划能使我们着眼大局,周密安排,计划使我们用好整体时间和零碎时间,计划使我们处理好自我支配时间、他人支配时间和约定时间。
大学生做行动计划要注意精心计划、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短期计划比长期计划更重要。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相对性,即长期目标中必定包含了许多短期目标。只有我们实现了一个个短期目标,才能谈得上去实现长期目标。
三、择业求职与心理健康
1.树立科学的择业观
科学的择业观主要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为什么要工作?”这是涉及到工作目的的问题。有的人工作是为了金钱,为了名利,或者为了权力,这些工作目的虽然有时能起到很强的动力作用,但是它们毕竟只是工作目的当中比较表层和肤浅的方面。仅仅有了金钱、名利和权力,并不能完美实现人生价值,那么人的最根本的工作目的到底是什么呢?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人的工作目的是为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而作贡献。这个目标看起来很大,却也十分实在。每个人都是父母的孩子,许许多多的父母孩子就构成了社会,因此,每个人也是社会的孩子,孩子有赡养父母的义务,那么个人就有为社会进步作贡献的义务,这也是个人价值最高的体现标准。你为社会进步做的贡献越多,你的价值也就越大。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人的工作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掘和表现自身的潜力,发挥自身素质优势,创造幸福快乐的个人生活,而个人的生活归根结底是依赖于社会发展的,因此科学的择业观在回答“为什么要工作”这个问题时,既是为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兼顾个人自身素质的发展。
“我从工作中能够获得什么?”这是择业观要回答的第二个问题,这是涉及工作意义和价值的问题。许多人都认为工作最大的收获是金钱、工资及其他物质报酬,因为它们可以满足生活所需和物质享受。其实,除了金钱外,工作还能令我们收获更多的东西。首先是满足感及挑战,成功完成任务或解决难题后所获得的满足感或成就感能令生活变得很有激情。然后可以获得个人成长及发展的机会,通过不断尝试及学习或参与培训,能增长知识和磨练技能,令人生充实丰富。还可以获得友谊及人际交往圈,在工作上,除了可结识单位同事外,还能接触其他不同阶层、背景、国籍的人,扩大生活圈子及增长见识。工作的重要价值体现在它可以使你获得人生目标及理想,因为工作可以作为人生目标之一或达到个人理想的桥梁。工作还可以令我们获得服务及贡献社会的机会,因为工作的根本意义也就在于它以服务他人为宗旨,造福社会。
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体现远远超过了金钱的标准,如果一个人仅仅把工作作为一种获得金钱和物质利益的工具,被金钱这一短暂的现实利益所迷惑,那么他将无法体会到工作带给我们的更丰富的更深层次的价值,也就无法在职业的道路上有更出色和更深入的发展,自身价值也无法得到充分体现。
科学的择业观告诉我们,职业是个人通过各种工作来实现自己社会价值的途径,它既是人们谋生的手段,也是人们服务于社会的工具,职业的社会意义在于贡献。基于这种观点,职业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是没有高、低、贵、贱的区别的,只有社会分工不同的区别,因此,我们必须顺应时代潮流,更新传统的择业观念,找准自己的位置,勇于迎接各种挑战,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择业观是大学生对择业目的和意义的比较稳定的看法和态度,,是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具体体现。由于择业观与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且直接指导大学生如何选择自身在社会中的位置以及发展方向,因此,择业观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大学生能否成功地走向社会。
2.做好择业求职的心理准备
当你已经选择好适合自己的职业,就需要考虑如何才能争取机会,得到这份职业,这就需要大学生做好以下的一系列心理准备。
培养良好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
职业理想与社会理想一样,都是人生理想的一部分,两者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社会理想是理想结构中的最高层次,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职业理想离开了社会理想就失去了方向,难于实现;而社会理想离开职业理想就没有了实现的基础,只能成为空中楼阁。因此,我们应将职业理想融入社会理想当中,这样的职业理想才是有价值的。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用人单位普遍欢迎具有较高职业道德修养的大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包括以下两个个方面:一是诚实守信。只有具有诚信品质的人,才能够获得普遍的信任,因为求稳求可靠是人类的普遍心理倾向。许多用人单位都把是否诚信作为一票否决的衡量标准。二是责任感。对工作具有责任感,忠实履行职业责任的实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社会主义各种职业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代大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就应该本着诚信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足本职,服务社会。
构建并完善职业所需的知识结构
在未来的知识经济社会中,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就业领域。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就业竞争会因此而缓解。事实上,新的领域的开辟将不断淘汰一些旧的职业领域,这样一来,就对劳动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现代职业的要求,否则,机会在面前也无法把握。
知识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以说一个人从一生下来开始就在不断地吸收各种各样的知识。然而,在各个不同的阶段,社会对于知识结构及水平的要求并不相同。在大学学习生活的前阶段,学习重点在于知识点的学习与获取,目的在于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而到了毕业前夕的择业阶段,则要求将学会的知识融会贯通,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水平。用人单位多种多样,工作要求各不一样,而教育与职业的发展相比具有滞后性,这就造成了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社会职业的要求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主要表现在:①用人单位希望求职者能够术有所专,快速进入工作状态,而现今大学尤其是综合性大学的课程设置往往又是相对宏观,因而经常会出现大学生到了单位感觉所学的课程都用不上,无所适从。②应试教育以应付考试为最终目标的教学,导致了大学生知识老化,学习方法过死,知识运用不灵活,无法令知识与工作实践相联系,进而无法迅速满足现代职业的要求。③应试教育只关注知识传输,不注重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因而学生往往没有良好的学习技巧和终生学习的观念,这也造成了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呆板,更新速度不快,适应力、生命力和发展空间不大,限制了大学生的职业发展。
因而在择业前,大学生必须检查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否符合社会职业的需求,并尽可能加以改善和重构,这样才能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储备。
锻炼职业必备的综合能力,提高自身的情商
在构建了良好的知识结构体系的基础上,大学生还需要锻炼职业必备的综合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情商。由于传统的教育一直有重理轻文的倾向,对于学生的人文素质不够关心,大学生总是更关心自己的学业成绩,往往会忽略在综合能力和情商水平方面进行锻炼,这就要求我们在毕业择业前尽量有意识地去培养自身的各种能力,使自己的能力结构成为成功的动力而不是阻力。择业求职所需要的能力结构和情商要求主要有:一是决策能力,即识别问题并能作出决断,妥善解决或处置的能力。&二是创新能力。&三是协作能力。四是自我调节能力。
学习一些基本择业技巧
在择业之前,除了做好上述的心理准备之外,还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择业技巧,这样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展现自我,赢得机会。一般来说,大学生的择业求职大致要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即收集信息、准备自荐材料、参加应聘或面试、签订协议。
首先谈谈收集信息。在现今社会,求职与应聘均遵守“双向选择”的原则,因此在择业求职过程中必须先做好信息收集工作,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节省择业成本。从这几年的经验来看,主要应收集一下几个方面的信息:①当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供需情况②意向中的工作地区的情况③意向中的行业的基本情况④意向中的单位的情况。这些信息的来源渠道很多,主要有:学校主管毕业生工作的部门(比如学生处、毕业生分配办公室、就业指导中心等),各种类型的供需信息交流会(比如各大高校组织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等),各地人才市场,各类招聘广告以及网络信息等。对于所收集的信息需要进行分类、整理,从而去粗取精,令这些职业信息更有针对性地充分发挥功用。这是求职的第一步,也是求职成功的第一步。
然后来看如何准备自荐材料。一般的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总是先通过阅读应聘者的自荐材料进行初步筛选。因此自荐材料能否给用人单位留下深刻印象对于求职的成功率有很大影响。自荐材料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求职信(自荐信)、履历(简历)和附件。
求知信(自荐信)没有固定的格式,一般要求篇幅不宜太长,也无需过多的华丽辞藻,内容主要包括个人的基本情况和用人消息的来源;本人胜任工作的条件;简述本人的潜力;表明面谈的愿望。行文要求语言流利,文字通顺,用词贴切,具有感染力。
履历(简历)包含的信息比求职信大,一般使用表格形式,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民族、学历、专业、政治面貌等),学习工作经历和经验,兴趣爱好以及特长,曾获何种奖励和处分等。行文要求言简意赅,一目了然。
附件指的是学历、学位证书,各种资格证书,获奖证书,科研成果证书,发表论文以及社会名流和导师的推荐信。附件是自身成绩的佐证,用人单位通过这些附件来了解你所取得的成就。
自荐材料是重要的求职文件,书写一定要严肃认真,如果可能,可以使用电脑排版打印,这样可以让用人单位负责人看起来清晰明了。自荐材料要注意多校稿,避免错别字,污损或格式不统一的现象,另外,自荐材料切忌编造、虚假和夸大成绩,这样容易使人产生反感情绪。如果你是向少数民族地区求职,或者向外企求职,那么最好还另加一份该少数民族文字或英文的自荐材料,既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又体现自己的语言功底,一举两得。
自荐材料通过审核,就进入了面试阶段。
面试首先要有信心,不要总是想是考官在考自己,而要认为自己是在与考官交流,诚恳、直率、谦而不卑的态度能够给对方一个良好的印象。面试的目的是为了互相了解,因此你应该尽可能让对方知道你所具备的经验、能力等,把你的想法让对方清楚的知道,让对方在面试中感觉到你的为人和处世的态度。
面试时应注意一些小技巧。比如,事先仔细了解一下应聘单位的背景和企业文化,应聘职位对于职员的专业要求,薪金待遇等,这样就足以应付一些基本的提问了。另外,有些单位会问一些“两难”的问题,比如事业和家庭的冲突问题等,遇到这类问题,注意运用辨证法,从两方面来论述,最后在作出自己的判断。
面试通过之后,一般就进入签约阶段。签订就业协议是一种法律行为,受到法律的保护,因此在签约之前大学生务必看清楚协议的条款是否符合先前商议的结果,另外看清楚协议的书写及格式是否标准,具有法律效力,避免一些企业蒙骗大学生的事件发生。这就要求大学生在择业前需要学习必要的劳动法,合同法等法律文件,用以保护自身的法律权益。
3.学会择业求职的心理调适
大学生择业心理的误区
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会陷入一些心理误区当中,担负一些没有必要的负担,致使求职遇到困难。这些心理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焦虑心理。面对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新型就业办法,大学生求职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职业选择自由度大大增加。这导致职业选择行为的责任也越来越重,从而增强了大学生择业的焦虑心理。一些学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差,当面临择业时,一方面是渴望获得理想的职业,另一方面却是患得患失,忧心忡忡,以致心理失衡,难以自控,表现出焦虑、恐惧和烦躁。在择业时绝大部分学生的个人愿望、能力等自身条件与市场需求的结合点总会有一段距离,个人的自我期望值与社会期待亦不完全吻合,在这种反差对比面前,心理素质就要经受考验。一般说来
,适度的焦虑能使学生产生压力,这种压力是对自身惰性的进攻,它可以增强人的进取心和积极行动的能力,产生求胜的心理和行为。但是,如果心理上过度焦虑不安,自己又不能在短时间内化解这些消极情绪,它就会严重影响学生本人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发挥,埋没他的潜能和才华,给就业带来不必要的困难,影响择业的进程,甚至失败。
二是自卑心理。对于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来说,在择业问题上极容易产生自卑,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在学校期间没有经过各种社会工作、社会活动锻炼的学生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缺乏自信,行动退缩不前,表面上怕别人看不起
,实际上是自我认识出现偏差所致。在择业过程中,一些大学生求职者不能正确评价自我,缺乏自信心,勇气不足,没有主见,依赖心强,其结果是这些学生在择业的人生关头,不敢和不善于推销自我,丧失了许多求职成功的机会。这种心态与人才市场激烈地竞争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是求职活动中的一大心理障碍。从心理学的角度上分析
,自卑的实质是自我评价过低 ,自信心差。自卑的学生往往并不是真的能力不如别人,只是过低的自我评价压制了能力的发展和表现,因此,在求职过程中克服自卑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三是自负心理。自负是自卑的反面。由于普遍受到称赞,大学生中有的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在择业时他们常常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把自己的愿望和社会需要割裂开来认识问题。由于与社会接触不多,一些大学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要求知之甚少,对自己在求职市场中的真实位置搞不清,把自己的学历、知识作为资本,认为如果到某个单位去求职就是“屈尊”“赏脸”,所以常常挑剔攀比,提出过分的要求。这一不良印象成为有些用人单位不愿意录用个别名牌大学毕业生的缘故。其根源就在于这些同学对自己的评价过高,存在自负的心理。现如今在就业市场上大学生已不再是人人称赞的天之骄子,仅从工作经验这点说,众多大学生已经处于不利的地位。市场经济条件下所需要的人才是个人素质和能力的结合,而所拥有的学历并不是决定因素。如果大学生不能及早对社会的人才需求形势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对自己有一个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
,那么有些学生将会坐失择业的良机 ,耽误自己的前程。
四是急躁心理。有些大学生求职者在择业时,表现出情绪极为冲动,心境受到多重择业因素的困挠,面对现实处境,缺乏应有的冷静和自控的品质,心情急躁,盲目冲动。进行求职时,缺乏计划性,往往跟着感觉走,对各种信息常作出不思索的反应。面试时,一味强调自我意愿,不能客观地分析社会的需要,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常做出冲动的,事后后悔的决定。
五是盲目从众心理。这种心理在当初考大学时就初见端倪,表现在广大考生对热门专业的趋之若骛。而在大学毕业时,盲目从众心理则表现在“别人如何选择工作,我也这么选择,准没大错”这种思想上。很多大学生都有着强烈的自主意识
,主观上希望尽早地独立于学校、家长的社会之外,但客观上他们从小到大均在学校和家长的百般呵护之下,缺乏独立性。就业时,许多大学生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思想,觉得还是跟随大众保险一些,他们一方面也希望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另一方面又不愿意自己到处奔波,劳心劳力,于是这种缺乏独立求职的思想观念,致使他们盲目从众。
六是嫉妒心理。在同时争取同一个职位时,有些大学生会因为竞争对手势均力敌,不分上下,担心自己不能赢得胜利,因而通过打小报告、贬损、讽刺、挖苦、造谣、背后使坏等手段来达到击垮对方的目的。这种心理容易导致恶性竞争的持续,不但损害了多年的友谊,还降低了自己的人格,并且往往落得个“机关算尽,枉费心思”的结果。
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的预防与调适
以上几种心理误区都是大学生求职容易出现的。所以在求职择业时
,为避免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应帮助大学生做好择业心理障碍的预防与调适工作。
首先,应培养积极主动的职业意向。不少学生对专业的选择带有盲目性,因此对所学的专业及将要从事的职业有种朦胧感。直到临近毕业时,这种朦胧的职业意识才趋向清晰和现实,而这种转变又往往是被动、消极的。要使自己跟上社会的发展变化,顺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就应培养积极主动的职业意向和较强的职业适应性。要积极主动地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趋势、培养目标及使用方向,注意搜集社会各方面的用人信息,以及不断调整职业意向。
其次,应调整好就业期望值。在择业时尽量以自己所长择社会所需,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如果一旦发现理想和现实的职业相去甚远,应及时采取“分步达标”的办法调整期望值,使职业意向和社会需求相吻合 ,以减少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避免择业的心理障碍出现。
第三,应培养自信心。自信心的来源于对自己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和评价。当一个人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兴趣、个性、能力、价值观以及潜能的发展方向,那么对于未来就会充满信心,对于自己的发展也会充满自信。这种建立在正确评价自己的基础上的自信心能够消除大学生的自卑和自负心理,挖掘自身的优势和潜能,扬长避短,在竞争中占据主动。
第四,应培养竞争意识。参与竞争需要极大的勇气,因为面临竞争就可能面临失败的打击。很多时候,大学生良好的择业机会白白错过就是因为在竞争面前犹豫了,退缩了。当你充分了解自我,拥有自信后,参加竞争就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了。
第五,应培养变通与适应的能力。变通与适应的能力也是现代人优良的心理品质,拥有这些品质能够减轻许多的择业心理压力。比如,当你在一次激烈的竞争中失败了,你可以通过变通的能力合理调整自己的择业目标,将坏事通过良性转换成为对自己有利的生活经历。如果一个人缺乏变通和适应的能力,一味强调个人的职业意愿,那么他很有可能因为固执和狭隘而错失其他机会。
第六,应培养决策能力。择业不良心理的产生(焦虑,急躁,盲目从众等)很多时候是由于大学生决策能力水平低的原因。加强决策能力的锻炼是消除这些不良心理的有效途径。这就要做到:一,在纷繁复杂的信息面前不要慌乱,冷静下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在面对任何选择时,都要时刻紧扣住自己的现实状况,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要急于作出决定。在抉择的关键时刻不手软,要知道任何选择都要付出代价,机会一旦溜走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回来,因此,冷静分析,果断决策,这将是你事业蒸蒸日上的开始。
第七,应培养豁达开朗的心境。当看到别人有好的职业选择时,与其嫉妒,还不如祝福。要知道嫉妒并不能另自己的心理平衡,反而会带来更多不必要的痛苦。不如用一种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毕竟人有一生的时间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更何况随着个人择业观念的不断变化,可能今天计较的这个职业并不是你最理想的选择,即便是,这个选择也不会是唯一的。当你以豁达开朗的心境对待这个问题时,会发现其实自己同样拥有广阔的天空。
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科学的择业观是什么?
2、 择业求职要作好哪些心理准备?
在求职择业时,大学生容易出现哪些不良的心理状态?应怎样预防与调适这些不良心理?
职业生涯规划五步法
许多职业咨询机构和心理学专家进行职业咨询和职业规划时常常采用一种五个“What”的思考模式:从自己是谁开始,然后顺着一路问下去,共有五个问题:
(1)What are you? 你是谁?
(2)What you want? 你要什么?
(3)What can you do? 你能干什么?
(4)What can support you?
环境允许你做什么?
(5)What you can be in the end?
你最终的职业目标是什么?
回答了这五个问题,进行一次深刻的反思,找到它们的最高共同点,您就有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如果您有兴趣,现在就可以试试:先取出五张白纸、一枝铅笔、一块橡皮;在每张纸的最上边分别写上以上五个问题;然后,静下心来,排除干扰,按照顺序,独立地仔细思考每一个问题。
(1)“我是谁?”回答的要点是:面对自己,真实地写出每一个想到的答案;写完了再想想有没遗漏,认为确实没有了,
按重要性进行排序。
(2)“我想干什么?”
这是对自己职业发展的一个心理趋向的检查。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的兴趣和目标并不完全一致,有时甚至是完全对立的。但随着年龄和经历的增长而逐渐固定,并最终锁定自己的终生理想。可将思绪回溯到孩童时代,从人生初次萌生第一个想干什么的念头开始,然后随年龄的增长,回忆自己真心向往过想干的事,并一一地记录下来,写完后再想想有无遗漏,确实没有了,就进行认真的排序。
(3)“我能干什么?”这是对自己能力与潜力的全面总结。一个人职业的定位最根本的还要归结于他的能力,而他职业发展空间的大小则取决于他的潜力。对于一个人潜力的了解应该从几个方面着手去认识,如对事的兴趣,做事的韧力,临事的判断力以及知识结构是否全面、是否及时更新等。把确实证明的能力和自认为还可以开发出来的潜能都一一列出来,认为没有遗漏了,就进行认真的排序。
(4)“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干什么?”
环境支持在客观方面包括本地的各种状态,比如经济发展,人事政策,企业制度、职业空间等;人为主观方面包括同事关系、领导态度、亲戚关系等,两方面的因素应该综合起来看。回答要稍做分析:环境,有本单位、本市、本省、本国和其他国家,自小向大,只要认为自己有可能借助的环境,都应在考虑范畴之内;在这些环境中,认真想想自己可能获得什么支持和允许,搞明白后一一写下来,再以重要性排列一下。
(5)“我的职业规划是什么?”做法是:把前四张纸和第五张纸排开,认真比较第一至第四张纸上的答案,将内容相同或相近的答案用一条横线连起来,您会得到几条连线,而不与其他连线相交的又处于最上面的线,就是您最应该去做的事情,您的职业生涯就应该以此为方向。并在此方向上以三年为单位,提出近期、中期与远期的目标;再在近期的目标中提出今年的目标;将今年的目标分解为每季度目标、每月目标、每周目标、每天目标。这样,您每天睡前就可以对照自己的目标进行反省,总结当日成就与失误、经验与教训,修正明天的目标与方法,第二天醒过来后稍加温习就可以投入行动了!这样日积月累,没有不能实现的规划。
&中南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精品课程 制作地址:中南大学二教学楼四楼 电话:0731-866009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职业生涯分为几个阶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