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续写故事乡愁这首诗一段

当前位置: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是一首令两岸人民感动至深的诗。他写..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是一首令两岸人民感动至深的诗。他写道: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首诗鲜明地表现了
A、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是台湾民众的主流 B、两岸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所认同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们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D、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0103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是一首令两岸人民感动至深的诗。他写..”主要考查你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停止炮击金门:1979年元旦,国防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两岸间30年来的真正停火
2、中央人民政府倡议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
①1987年,民间交往开始,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
②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③1992年,两会达成“九二共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④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⑤2008年。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终于实现。历史上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三次分离:
(1)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直到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2)1895年(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收回。
(3)1949年蒋介石集团败退台湾,海峡两岸分离至今。
前两次分离是外来侵略所致,第三次分离是中国内战所致,属于中国内政问题,所以与前两次相比有着本质区别。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影响因素:1、有利因素:(1)强大的祖国;(2)正确的方针;(3)共同的信念;(4)交流的加强;(5)国际的公认。2、阻力:(1)一些国际势力的干扰;(2)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猖獗。
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取得突破性进展:1、国共两党、两岸双方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良性互动,妥善处理一系列问题,推动两岸关系持续改善和发展。2、两岸恢复并持续进行协商,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3、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通邮、通航、通商)得以实现,两岸经济关系加快走向正常化、制度化和机制化。 4、两岸文化教育交流蓬勃开展,增进了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5、两岸各界交往方兴未艾,大交流局面正在形成。6、两岸同胞共克时艰,加深了彼此感情。 7、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得到国际社会积极评价和支持。 关于两岸关系的发展: 最值得注意的是两岸关系经济和政治上的不平衡性以及由于美国的介入而造成的中国统一大业的复杂性。有学者指出:1949年以来,台湾与大陆一直处于分离状态。两岸关系经历了军事对抗、和平对峙、民间交流、分裂与反分裂等几个阶段。就目前而言,两岸关系有两条相反的主线:一条是两岸民间往来与文化交流持续扩大,两岸经济互惠互补并走向一体化,两岸科技交流与合作全面展开,台湾民众对祖国与“一国两制”的认同增多;另一条是两岸直航与完全“三通”仍未能实现,两岸政治僵局持续,台海潜伏着新的危机。有学者指出了两岸关系中的美国:美国政府以霸权主义心态,从“美国至上”的利己主义出发,在战略上防范中国,在策略上支持民进党当局,竭力阻挠和拖延中国的统一大业。岛内的台独势力也据此挟洋自重,中国统一大业面临新的挑战。 关于两岸关系的发展 最值得注意的是两岸关系经济和政治上的不平衡性以及由于美国的介入而造成的中国统一大业的复杂性。 海峡交流基金会: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日在台北成立。海基会是台湾当局为应付两岸关系发展和推行有限大陆政策的历史产物。 海基会采用“财团法人基金会”的形式,经费由“政府与民间共同捐助”。海基会初成立时的定位是“以协调处理台湾地区与祖国大陆地区人民往来有关事务,并以保障两地人民权益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该会的主要工作有如下7项业务:(1)两岸人民入出境收件、核转及有关证件签发补发。(2)祖国大陆地区文书验证、身份关系证明、协助诉讼文书送达及两地人犯遣返。(3)祖国大陆地区经贸资讯的收集发布,间接贸易、投资及其争议的协调处理。(4)两岸人民有关文化交流事宜。(5)协助保障台湾地区人民在祖国大陆地区停留期间的合法权益。(6)两岸人民往来有关咨询服务。(7)“政府”委托办理的其他事项。 海基会的首任董事长为辜振甫,秘书长为陈长文。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日在北京成立。它以促进海峡两岸交往,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为宗旨。 海协成立以后的工作重点主要有4项:(1)逐步建立和发展与台湾岛内外民间团体和人士的联系与相互合作,发挥民间力量,共同促进两岸的直接三通和双向交流。根据国台办的授权,协会将负责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有关团体进行联系,处理相关问题。(2)将就合作打击台湾海峡海上走私、抢劫问题与台湾授权团体海基会具体商谈。(3)协会如受到委托,也将协同有关方面与台湾授权团体或人士就处理台湾海峡海上渔事纠纷和违反有关规定进入对方地区之居民及相关问题进行商谈。(4)协会将积极为台湾岛内外各团体、各界人士提供有关祖国大陆投资、贸易和其他交流活动的政策、法规等咨询和服务。同时也积极向祖国大陆有关方面和地方提供对台文化、学术、体育、科技交流等咨询。 汪道涵为海协会首任会长,唐树备为常务副会长,秘书长为邹哲开。
发现相似题
与“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是一首令两岸人民感动至深的诗。他写..”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3689213618210673711859598514135115他们在岛屿写作 余光中二十分钟写《乡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核心提示:十九岁的男孩厌倦古国的破落与苍老,去异国,去遥远的异国。而离开之后的他却被浓浓的乡愁笼罩着,曾经写下逍遥游的少年不在逍遥。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这位“乡愁诗人”八十五载满满人生路上一直在追
核心提示:十九岁的男孩厌倦古国的破落与苍老,去异国,去遥远的异国。而离开之后的他却被浓浓的乡愁笼罩着,曾经写下逍遥游的少年不在逍遥。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这位&乡愁诗人&八十五载满满人生路上一直在追寻的答案。余光中的一生可谓是漂泊的一生,从江南到四川,从大陆到台湾,随后求学于美国,又任教于香港,最终落脚在台湾高雄的西子湾畔。这些别离与辗转,有的时候是痛苦的逃难,有的时候是主动的选择,那么对于余先生来说乡愁到底意味着什么?他因何而生,凭何而解,最终又将归于何处呢?
凤凰卫视3月2日《名人面对面》,以下为文字实录:
歌手:接下来这首歌是余光中先生的《江湖上》。
余光中:那首诗叫做《江湖上》,江湖上就是一个人,一个人在江湖上奔走嘛,没有归宿嘛,就是最后四句,最后一段四句就说一片大陆算不算你的国,一个岛算不算你的家,一眨眼算不算少年,一辈子算不算永远,答案啊,答案,在茫茫的风里。
许戈辉:今天和我相对而坐的这位老人,就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而他刚刚朗诵的《江湖上》当中的几句诗似乎就是这位&乡愁诗人&八十五载满满人生路上一直在追寻的答案。余光中的一生可谓是漂泊的一生,从江南到四川,从大陆到台湾,随后求学于美国,又任教于香港,最终落脚在台湾高雄的西子湾畔。这些别离与辗转,有的时候是痛苦的逃难,有的时候是主动的选择,那么对于余先生来说乡愁到底意味着什么?他因何而生,凭何而解,最终又将归于何处呢?
前不久,因为台湾系列文学纪录片《他们在岛屿写作》的展映,八十五岁的余光中先生来到了上海,而我们也带着这些疑问见到了他。
《他们在岛屿写作》这个系列电影里边有关您的一部,名字叫《逍遥游》。
余光中:对。
许戈辉:我想知道这个名字是导演起的,还是根据您自己的意思选择的?因为您自己有一篇散文集就叫《逍遥游》嘛!这个名字是您自己心境的一种体现,还是一种向往?
余光中:我那一篇散文叫做《逍遥游》是在我第二次去美国的前夕,在台中的山上,看有星光的夜空写的。那么写了之后,想题目就现成用这个《庄子》的篇名。同时这个《逍遥游》也多少是讲我到异国去了,摆脱了我住的很久的社会的现实,好像是逍遥游这样子的。那么拍我电影的这个导演呢,也就引用这个&逍遥游&,所以在这个电影里面,我常常在旅途之中,可是定下心来过日子,教书,也并不那么逍遥了。
解说:1928年农历九月初九,余光中在出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一年是龙年,这一天是重阳,余光中因此相信,自己是龙子龙孙,而在这样一个登高赏菊有诗有酒的日子里降生,似乎也注定了他的一生将与诗文相伴。
余光中:我生在南京,然后到了九岁抗战起来了,离开南京,所以这个,我的生命最早的九年呢,记忆是很深的。虽然我在父亲这边,我的原籍是泉州,可是在母亲这边,还有我的妻子都是常州人,武进人,所以我既然九岁以前都在南京呢,所以要回常州是很方便的,可是要去泉州就比较远了。所以那个时候,我跟这个母乡、妻乡还接近一点。所以我后来写那个《乡愁》,你看一共三段,前三段都是女性嘛。
许戈辉:对。
余光中:那么父亲比较那么没有亲,而且也比较怕爸爸,这样子。
许戈辉:因为父亲总是严厉的形象,对吗?
余光中:那我跟母亲的关系是特别亲密,从来没有离开过母亲。
解说:1937年,日军的铁蹄打破了江南的宁静,在南京大屠杀前夕,九岁的余光中跟随母亲从南京返回常州老家,虽然躲过了大劫,但却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逃亡。
许戈辉:真的是在逃难的路上,母亲是用扁担把您挑在箩筐里吗?
余光中:那是抗战的早期,我们曾经留在沦陷区,日军的先驱部队已经向前推进了,我们就落在他们的后面,反而就是变成沦陷区,这样子。
许戈辉:有人曾经跟我说,对于一段深刻的记忆里边,声音会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比如说我采访过的一个嘉宾,他曾经说,在文化大革命,中国的,大陆的文革期间,他对那一段日子的回忆,就是有人来抄家的时候,那种深更半夜的那个踹门的声音。
余光中:是。
许戈辉:在那段逃难的日子里,有没有这样的声音,或者是什么样的画面?
余光中:有的,有的。
许戈辉:后来还出现,会出现在梦里。
余光中:后来我们流落在这个沦陷区呀,也直接见到日本兵的,那是非常恐怖。甚至于是日本兵的骑兵队已经超过我们了,然后我们躲在庙里面,躲在那个大雄宝殿那个菩萨前面的那个香案底下,算是躲在那儿。可是晚上就看见这个日军在这个中庭出没,外面火光灼天,所以不但是声音,那个光影都留在记忆之中。所以我有首诗里面讲,&童年的天空啊!看不到风筝,看到的是轰炸机。&
《名人面对面》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主持人:许戈辉
首播时间:星期日20:30-21:00
重播时间:星期一04:20-04:50& 13:30-14:05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靖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新闻官方微信
播放数:130856
播放数:16107
播放数:90950
播放数:13268
48小时点击排行热点:&&&&
诗人余光中:回大陆太频繁 乡愁诗已写不出(图)
余光中 本报记者
  “乡愁诗人”余光中接受本报独家专访
  “我希望把文化的半径拉得更长”
  实习记者 王砚文
  82岁的余光中已记不清自1992年以来回过多少次大陆,“18年来少说也有五六十回了”。昨天,他应北京电视台网络中秋晚会《天涯共此时?月上紫禁城》的邀请,又一次来到北京,“上一次来是四五年前,这些年北京又变样了,旧的太旧,新的太新。”
  39年前,余光中用20分钟写就89个字的《乡愁》,他说:“那是存在我心底20年的感情,不过用20分钟写出来而已。”39年后,老人站在太庙的红墙根下,所有人与他的谈话还是从那“一枚小小的邮票”开始,而他只是微笑着摇摇头:“我希望《乡愁》是我和大家交情的开始,而不是结束。”
  这些年回大陆太频繁,乡愁诗写不出来了,回乡诗倒是作了不少
  余光中戏称自己的文学世界是“四度空间”,分别有诗歌、散文、评论和翻译各占一方。但在他眼里,最能保持中文纯净和想像力的,仍然是诗歌。“诗歌是俗世化的情节加上深刻的象征意义。”他自称是文学上的中庸者,认为“浅显不等于肤浅,高洁也不等于孤芳自赏”,“诗歌也一样,曲高未必和寡,深入不妨浅出”。
  在大部分国人心中,余光中一直是“乡愁诗人”的代表,对此余光中自己却并不完全认同:“假如我有一千首诗,乡愁诗只占不到十分之一。”他还幽默地说,“这些年回大陆太频繁,乡愁诗写不出来了,回乡诗倒是作了不少。”近些年,余光中的创作重点转向了环保,光诗歌就写有上百首,“前两年我写了一首《冰姑雪姨》,把冰雪这两位家乡的‘水美人’比作姑姑阿姨,关注全球变暖的问题。诗人就应当是‘时代的代言人’,对当下的问题要敏感。”
  对于大陆文坛,余光中坦言自己读的作品并不多,但在他看来大陆并不缺好作家,“比如,散文有余秋雨、冯骥才、贾平凹,这些都是我所见不多中感觉不错的。”年轻人的作品他也有接触,“我经常出任一些青少年征文、诗歌大赛的评委,看现在年轻人的文字,觉得他们个人化倾向比较明显,关注自我甚于关注民族。”他推测缘由,“可能是没有经历过战争、‘文革’那样的大事件,没有承受过太多苦难。当突来的天灾人祸降临时,他们也许就能体味到脆弱面前民族的共同情怀,就会明白了。”
  莎士比亚的作品在西方经常被改编得离谱,这有什么呢?大家要有开得起玩笑的气量
  “中国文化就像一个圆,圆心无处不在,圆周无处可循。”在余光中眼里,把握这个“圆”的最好方法是切准它的“半径”:“半径就是我们的母语中文。只要文字一日不灭,中国文化就不愁没有载体传承下去。大家要珍惜这个半径,因为半径越长,圆也越大。我对自己的希望也是能把文化的半径拉得更长一点。”早年的求学经历让他精通英语、法语等多门外语,“习得外语后回头看,反而觉出母语的亲切和可贵。”他说,“相对字母文字,我们的方块字简洁、对仗工巧,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平衡之美。”
  说到珍惜母语的方式,余光中提倡大家特别是年轻人多读文言文或半白话文,多看名著小说。对近几日颇受关注的大陆中学语文教材改革,余光中也有自己的看法:“教材每隔几十年变更一下,无可厚非。鲁迅的东西被去掉太多,大家议论纷纷,其实当一个作家太过耀眼,就会遮住旁人的光芒。在香港,他们还用金庸替换鲁迅呢。只要不是出于政治压力的改变,是文化的自我调节,我觉得都挺好。”
  就着“鲁迅与金庸”,余光中也顺势聊到文化的雅俗:“就算是传统文化,本来也就一直在雅与俗之间起伏,无需大惊小怪。”他听记者说到内地近年的名著翻拍多有争议时,当下笑着摆手,“莎士比亚的作品在西方经常被改编得离谱,这有什么呢?大家要有开得起玩笑的气量,好比一部《红楼梦》,谁能真的演出每个人心中不同的林黛玉?我看没必要把通俗化的东西看得那么严肃,要有无所谓的胸襟――你不觉得难过,再古怪离谱的东西就都伤害不到你。”
  希望将来等时机成熟,两岸也能合为一家,但愿人长久,13亿人共婵娟
  已是耄耋之年的余光中,写作时还保留着“手工作业”的习惯亲自动笔。虽然不上网,但他对网络文化相当感兴趣,这次《天涯共此时?月上紫禁城》网络中秋晚会在微博上发起“乡愁体短诗大接龙”活动,他不方便上网查看,就让人念参赛作品给他听。“我还当过好几年短信写作比赛评委。”说到这个余光中颇为自豪,“短信其实是相当考验文笔的一个事物,要言不烦。”
  除了文学上紧跟“时代潮流”,日常生活中的余光中还是个流行音乐爱好者,喜欢美国民谣,他反复提及披头士主唱约翰?列侬,“他的歌词里会写革命语,会写人们的困境,非常有思想。国内我们也有罗大佑和崔健,词曲都很好。这些人都说明歌手完全可以成为诗人。”
  “对您来说乡愁是什么?”每次回大陆,余光中说自己总能碰到这样的提问,“我写了一个‘愁’,但其实怀乡不一定是愁绪,还有乡情、乡思等。”对于“乡”,他感叹,“我的‘乡’是面向整个民族的,现在港澳都回归了,我希望将来等时机成熟,两岸也能合为一家,苏东坡说‘千里共婵娟’,我改一下,‘但愿人长久,13亿人共婵娟’。”RJ252
  “跟最大的金丝楠木殿合个影”
  “这么空旷的大殿,这么少的柱子,这力学!”昨天上午,第一次走进太庙的余光中站在享殿正中,背着手仰头环顾四周,整个身子都微微向后倾。“庄严啊。”他踱了两步,顺着讲解员的示意,又偏头眯眼瞧了瞧大梁上的彩绘,再添了一个形容词,“金碧辉煌”。
  接受采访时还娓娓道来的大诗人,参观时却仿佛一个满心好奇又腼腆害羞的孩子,讲解员在一边说,他就不做声默默听着,冷不丁却伸手在大柱上一敲:“这是外面包了一层膜或者皮,里面才是木头吗?”神态之诚恳,让一旁的陪同人员也忍俊不禁。
  出了大殿,老先生兴致更佳,脱了灰色外套,要“跟最大的金丝楠木殿合个影”,拍照时还不忘叮嘱摄影师:“把满文也照下来。”绕过享殿,广场上正搭建《天涯共此时?月上紫禁城》网络中秋晚会的舞台,“晚上我还要到这里来参加晚会的彩排,和观众一起吟诗,就在这,”老先生手一指,“一边是古典的大殿,一边是现代的舞台,这叫后现代主义,古今并存。”
(责任编辑:曾安能)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竟然是孩子的妈……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
数字之道:
搜狐论座:
慢画慢活:
搜狐侃事:
这样逛街图什么呢……
近期热点关注余光中:我43岁时写《乡愁》 仅花了20分钟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是22岁时去的台湾,而《乡愁》这首诗创作于1971年,当时我已经43岁了。我写《乡愁》仅花了20分钟。
●余光中 
余光中先生是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评论家,曾任台湾师大、台大、政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2012年4月,受聘为北京大学&驻校诗人&。去年11月初,85岁高龄的余先生携夫人来湖州,在笔者等人陪同下游览了大唐贡茶院等景点。在与湖州诗人聚餐后,余先生欣然接受了笔者[来箫风]的访谈。
来箫风:余先生您好!说起来我们还是老乡呢,您生在,我家在徐州,我们都是江苏人。
余光中:是的。我1928年农历重九日出生在南京,直到抗日战争开始后,才随母亲逃亡上海、重庆、香港等地,1950年后移居台湾。虽然我父亲是闽南人,但我母亲和夫人都是江苏常州人,所以我常以&江南人&自命。
箫风:在大陆,一提起您的名字就让人想到《乡愁》,您也因此被称为&乡愁诗人&。这与您背井离乡的经历是否有关?
余光中:我是22岁时去的台湾,而《乡愁》这首诗创作于1971年,当时我已经43岁了。我写《乡愁》仅花了20分钟,但是这种感情在内心已蕴藏20多年。那时大陆还处于&文革&期间,还乡比较难,直到1992年我才回到大陆,所以说,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很苦闷的。不过,这首诗本身倒不是那么悲壮,只是带一点哀愁。
同一时期,关于怀乡的诗我写过三四十首。有一首《乡愁四韵》,罗大佑把他谱成曲在大陆传唱。它与《乡愁》的结构差不多,也是四段,只是情绪有些变化。还有一首是《民歌》,知道的人比较少。我在大陆开诗友会时,跟台下交流常念这首诗,念到最后,台下的人就合我。比如第一段:&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从青海到黄海/风也听见/沙也听见&。念第二遍的时候,台下的人就合我:&&&风---(台下:也听见),沙---(台下:也听见)。&台上台下有交流,往往在高潮之中结束。我这样至少做过十几次。
箫风:余先生,我有一些散文诗的问题想请教您。我国的散文诗与新诗都是五四时期从西方引进的诗体,新诗在大陆包括在港台的发展,总体上还是不错的,但散文诗的发展相对来讲比较坎坷。对散文诗文体的属性一直有争议,有的认为散文诗既不是散文也不是诗,是一种新的独立文体; 有的认为散文诗本质上属于诗,是自由诗的一种。台湾的纪弦先生好像也讲过,散文诗就是自由诗,自由诗就是散文诗。请问您怎么看?
余光中:纪弦是这样讲过,但他是针对中国古典诗历来都是韵文这个情况讲的。古典诗都是押韵的,都讲究平仄,讲究句子整齐。当时纪弦讲,我们要写现代诗,就要告别中国韵文化的传统,不要再押韵了,要用散文来写诗,不要用韵文来写诗,他倒没有说我们要写散文诗。他只是说,我们的语言要用散文的,不要用韵文的。他认为,以前韵文的传统太泛滥了,已经无可救药了。他是这个意思。他认为,要把&西化&传过来。法国的波德莱尔是不用韵的,当然他写十四行诗照样押韵,他还写了一些无韵的诗,当时不叫散文诗,叫自由诗。自由诗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解除了诗的格律的一种诗,当然很容易跟散文诗联想。
西方的诗,跟我们的情况不一样。从希腊的诗剧开始,就有一种诗体是无韵体,它没有韵脚,可是它有节奏起伏,也有一定的章法,可以说这种无韵诗在西方早就有了。像17世纪英国的米尔顿写的《失乐园》,从头到尾都是无韵诗,可是它有诗的节奏感,这个节奏感还相当严格,而且也不在行末断句,一句跨三五行,甚至跨个十几行,气势浩荡,我们中国人的诗没有这样的。比如李白的:&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还是押韵的。&长风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出自《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虽然换韵了,可它还是有韵的,还是有一定的节奏。李白偶尔会打破头上两句,他的有些诗倒可以说是散文诗。比如《蜀道难》:&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这像是散文吧,可李白他不拘。杜甫不是这样,他比较严谨。所以说,散文诗跟自由诗,或者无韵诗又不太一样。
中国的诗过去都是韵文化,以前叫&无韵为文,有韵为诗&。大概如你刚才讲的,民国初年开始写诗的,他是有一点韵的,冰心也有一点,包括宗白华早年的所谓小诗,那时候讲还是诗,不过开始用白话了。而西方主流诗人像艾略特,是不用韵的,但到高潮时韵来了,他是酌量用韵,而不是从头用韵。就是在讲闲话的时候就写得松,等到主题要出来了,或者是他要抒情了,就来押韵了。我现在写诗,也并不一定追求用韵,顺其自然,可是到了紧要关头,我觉得这个地方不能没有韵,我就用了,完全是自由心生。
箫风:在大陆,有人讲您对散文诗有偏见,或者有人诋毁散文诗时,常引用您对散文诗&非驴非马&的评论。我查过,这段话出自您1963年5月写的 《剪掉散文的辫子》。我想,您当时讲这个话,肯定是针对一些问题讲的。
余光中:提出这个观点已经很早了,当时是针对散文创作的问题讲的。那个时候喊出&剪掉散文的辫子&,是因为那时台湾流行的某些散文风格我认为不好,包括散文诗。现在时代变了,毕竟已经隔了近50年,无论是散文还是散文诗都有了很大发展。散文诗作为&混血种&,有时候本来是很美的,就看你怎么样去把握。鲁迅的《野草》大家不都说是散文诗吗?其实,中国古代在散文与诗之间就有一个过渡地带,比如《赤壁赋》、《秋声赋》、《阿房宫赋》等等,它们是很接近诗的。
箫风:据我所知,不少台湾著名诗人都写过散文诗,如商禽、纪弦,还有叶维廉、痖弦、管管、苏绍连等。商禽的诗集《梦或者黎明》,其中大部分是散文诗。
余光中:多年来,台湾一直有人写散文诗,不过,他们大多不认为自己在写散文诗,而认为在写散文,也许叶维廉这样想过。写得最好的是商禽,他的散文诗并不是唯美的,并不一定是春花秋月,他有很深的思想在里面。比如,他写人的五官,写两只眼睛都是一样的,可是隔了一道鼻子,你左眼看不到右眼,右眼也看不到左眼,这里实际上是指&两岸&,他讲得很隐晦,因为那时候台湾也有思想控制的。再比如,他说牢卒发现囚犯每天朝窗口看,直到后来变成一只&长颈鹿&,那是向往自由啊,他是有深意在里面的(《长颈鹿》)。如果一首诗自称是散文诗,而没有寓于深意,那就不好了。除了感性之外,应该有主题,有深厚的含义。苏绍连跟商禽差不多,他写的东西有他的用意。
箫风:请问您对台湾的散文诗创作怎么评价?您的《听听那冷雨》,在大陆曾被人当作散文诗来评论,您怎么看?
余光中:我对台湾的散文诗没有特别去研究,我写论文往往是为自己的创作,理清我对这个文类的看法。我自己没有写过散文诗,但在我的散文里面有诗意,像《听听那冷雨》,那是&声音&的一种试验,但我还是认为我是在写散文。
箫风:请问您是何时开始诗歌创作的?哪位诗人对您影响比较大?
余光中:我是在离开大陆前的最后两年开始写诗的,第一首诗《沙浮投海》写于南京。真正登报是1948年在厦门,那是大二的时候。我当时既写诗,也写一点散文,写一点评论,还说不上什么体系。我最早期在大陆发表的东西,厦门大学的朱双一教授有一篇文章专门介绍过。我当初写的诗颇受臧克家的影响,他最早的一本诗集叫《烙印》,写得蛮好,我那时就已经受他的影响了。
箫风:从强烈主张西化到回归民族传统,您的诗歌创作风格变化很大,这恐怕是台湾诗坛称您为&回头浪子&的缘故吧。我感到,这个&先西化后回归&的变化轨迹,可以说是台湾甚至整个中国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基本走向。不知您怎么看?
余光中:我的英文在中学时就很好,大学时读的又是外文系,所以我读英语诗,都是直接读原文。当时我一心认为,要有创新,应该多吸收外来的影响。我想,我是要到西方朝圣的。后来读得多了,就有了比较,慢慢发现了我们中文之美。中文的确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文字,我以能使用中文为幸。对我来说,影响最深的是中国古典文学,其次才是英美的文学,然后才是五四以来的新文学,这是对我影响的三大来源。
我觉得,要成为一个用中文写作的诗人,写散文诗也一样,首先要对中国的两个传统有点认识。一个是大传统,就是《诗经》以来的古典文学大传统; 一个是小传统,就是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传统。特别是对大传统要有一定的修养,这样才能写出深入浅出的作品。当然,如果再能旁通西洋就更好了。
说到&回头浪子&,那是我自己叫出来的。其实,当时很多人都走的这条路,如徐悲鸿、林风眠、傅抱石等等。大家都到西方去朝圣,结果发现,最终还是要回到自己的传统中来。不过,回头的浪子,已不是在家乡守株待兔的那个乡下人了,他见识过世面,他经历过很多,他知道如何去&采矿&,知道黄金还是在祖国的&矿&里面。后来我一直这么想。
箫风:我看过您的诗集,感到您非常注重诗歌语言的锤炼。香港作家林沛理称您为&语言的魔术师&,您自己也讲过:&真想在中国文字的风火炉中,炼出一颗丹来。&请您谈谈这方面的体会好吗?
余光中:我讲这些话的时候,针对的已经不完全是诗了,散文也包括在内。我觉得,当时的散文有不足之处,像冰心、朱自清的散文,就单薄了一点,像水彩画一样。我觉得,不仿作油画,比较重的那种。所以我后来讲,可以发展&重工业&,不要都是&轻工业&,就是这个意思。
我在《〈逍遥游〉后记》中曾讲过:我尝试把中国的文字压扁、拉长、磨利,把它拆开又拼拢,折来且叠去,为了试验它的速度、密度和弹性。我的理想是让中国的文字,在变化各殊的句法中,交响成一个大乐队,而作家的笔应该一挥百应,如交响乐的指挥杖。
箫风:您曾讲过:&过分的散文化是不行的,散文化是新诗的一大公害。&我感到,这个话虽然是针对新诗讲的,其实对散文诗也同样适用,对目前大陆的散文诗创作还是有针对性的。
余光中:我讲这个话时,倒没有特别想到散文诗。这是一个从五四以来还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要开研讨会的话,这是个值得讨论的题目。民国初年,冰心、宗白华等人写小诗,闻一多觉得这样写不好,应该有个格律。后来,闻一多领导了新月派,提倡写格律诗。新月派典型的格律诗,是四句一段,逢双押韵,每行的字数都是一样的,这样一来就成了格律化,也就是韵文化。所以,从艾青起转而写自由诗。艾青留学法国,波德莱尔之后的法国诗人就是写自由诗。你看他的《火把》,有几千行,看起来有点气势,不过就是有点散漫,有点散文化。自由诗摆脱了韵文化,可是又陷进了散文化。现在有很多人迷信自由诗,好像自由了就什么束缚都没有了,许多诗不像诗,更像散文。这个问题是要注意的。
箫风:谢谢余先生指教!
(根据录音整理)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杨海亮]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播放数:106804
播放数:136308
播放数:228228
播放数:104426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时云起 续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