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后青藏兵站部部格尔木苦不苦

青藏兵站部29个单位63名个人受表彰奖励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过去一年,兵站部各级党委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决策指示,科学搞建设,一心保打赢,全力抓落实,强势正作风,思想政治建设扎实有效、核心保障能力持续攀升、班子队伍建设成效显著、部队管理教育严格正规、后勤保障效能明显增强、中心任务完成圆满出色,部队建设呈现稳步发展的良好局面。29个单位、63名个人受到全军和四总部通报表彰。会上,兵站部对14个“部队全面建设先进单位”、21个“抓基层先进处科办”、7个“先进营队”、50个“先进基层单位”进行了表彰,并给33个基层单位和44名个人记功奖励。(作者:陆叶松
原标题:青藏兵站部29个单位63名个人受表彰奖励
青海新闻网讯 3月12日,青藏兵站部在格尔木某团礼堂隆重召开2013年度庆功授奖暨2014年度执勤动员大会,对兵站部部队去年涌现出的一批全军、四总部和兵站部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过去一年,兵站部各级党委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决策指示,科学搞建设,一心保打赢,全力抓落实,强势正作风,思想政治建设扎实有效、核心保障能力持续攀升、班子队伍建设成效显著、部队管理教育严格正规、后勤保障效能明显增强、中心任务完成圆满出色,部队建设呈现稳步发展的良好局面。29个单位、63名个人受到全军和四总部通报表彰。会上,兵站部对14个“部队全面建设先进单位”、21个“抓基层先进处科办”、7个“先进营队”、50个“先进基层单位”进行了表彰,并给33个基层单位和44名个人记功奖励。(作者:陆叶松 王先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新闻官方微信
播放数:152294
播放数:51192
播放数:91790
播放数:17370
48小时点击排行[转载]张珍连:王宗仁说“柴达木是块文学宝地”
&&&&&&&&&&&&&&&&&&&&&&
“柴达木是块文学宝地”
&&&&&&&&&&&&&&&&&&&&&&&&&&&&&&&&&
&——访著名军旅作家王宗仁
&&&&&&&&&&&&&&&&&&&&&&&&&&&&&&&&&&&&&&&&张珍连
柴达木盆地,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个物产“聚宝盆”,这里矿产资源异常丰富,开发前景十分看好。但在军旅作家王宗仁看来,柴达木还是块文学的宝地,这里有不少文学创作的“富矿带”。王宗仁的观点,引起笔者的关注。
2002年8月,王宗仁结伴军旅作家窦孝鹏重返青藏线,前往唐古拉山采访兵站官兵。在格尔木青藏兵站部招待所里,王宗仁接受了笔者的采访。
&&&&&&&&&&&&&&&&&&&&&&&&&&&&&&&
“我也是柴达木人”
【背景提示】王宗仁是从青藏兵站部成长起来的军旅作家,他对兵站部大本营格尔木有着深厚的感情。调到解放军总后机关以后,他曾经15次上线采访,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几乎每年到格尔木。仅在2002年,他在格尔木住了一个多月,其间先后采访了近百名官兵,其中汽车团就有30多名。深入兵站,走访官兵,接触家属,他不断保持与部队生活的密切联系,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和创作素材。每次上线来高原,他都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常常为结交一个高原朋友欢喜不已。
张珍连:王老师您好,欢迎您重返青藏线,再到格尔木。在我的印象中您总是采访别人,今天请您给我一个机会,接受我的采访。可以吗?
王宗仁:当然可以。我很乐意接受你的采访。其实,我也是柴达木人,还是你们杂志的读者,愿意跟你交谈。我相信,我们的交谈,促进我们双方的了解,有助于丰富我这次采访活动。我对你们的杂志很感兴趣,经常翻看你们寄来的样刊,虽然你们的杂志与文学创作远
离不搭边,但通过你们的杂志我了解了不少东西。我在格尔木当的兵,对格尔木以至柴达木是有感情的。柴达木的开发建设,你们的杂志正好是个窗口,这个窗口对我显得比较重要。我是搞文学创作的,关注的重点是青藏线官兵,但对他们生活的地方的变化也是比较关心的。格尔木我是忘不了的。
&&&&&&&&&&&&&&&&&&&&&
“我对兵站部官兵深有感情”
【背景提示】&
王宗仁军事文学创作将近45年,迄今共出版散文、散文诗、报告文学专集32部,字数达400万。他的作品,有三分之二是反映青藏兵站部军营生活的。他以饱满炽热的激情,真实的生命体验,抒写兵站部官兵特殊的高原生活。他把自已的笔触、情感,甚至生命交付给苍茫青藏,交付给了“世界屋脊”顽强战斗、拼搏,甚至默默死去的高原官兵。王宗仁身处京城,却情注青藏线,心系高原官兵,在中国文学界有“昆仑之子”的赞誉。
&&&&&&&&&&&&&&&&&&&&&&&&&&&&&&&&&&&&&&
作者与作家王宗仁2008年合影于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
张珍连: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您几乎每年上一次青藏线,翻一次唐古拉山。请问,您这些年坚持上高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次上线的具体打算是什么?
王宗仁:大家知道,青藏铁路才开始修,目前进藏物资主要通过青藏公路运输的,担负进藏物资运输的是我曾服役的青藏兵站部队。格尔木到拉萨1000多公里的青藏公路,要穿越“世界屋脊”,人们叫做“天路”。兵站部在这条“天路”上设了十个兵站,其中青海境内有格尔木、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和唐古拉山五个兵站,专为过往军车队伍提供食宿和应
急服务。我从18岁至25岁时在格尔木当了七年的汽车兵,开着从德国进口的大依发军车在青藏线上来回跑了近100次,这使我对青藏线官兵有了特殊的感情。尽管兵站部在40多年里,官兵换了几十茬,但我还是一往情深。随着阅历的增加,岁月的延长,我的这份感情越来越深。总觉得,到连队像是回家,连队的饭吃得最香。我了解线上官兵的生活,体会他们的苦乐。那些长年奔跑和坚守在青藏线上的官兵,他们总让人牵挂,叫人惦念。因为那里缺氧,容易得高山反应,因为那里路况不好,容易发生车祸险情。我对兵站部官兵的感情,不仅仅是挂念,更多的是由衷的崇敬,敬仰他们伟大的事业,高尚的品格。正是这心有所念,情有所牵,我一次次来到这里,用我的笔去反映我战友们的高原生活。我这次上线,是为将要写的一部报告文学积累素材,本书反映世界屋脊上的女兵生活。
&&&&&&&&&&&&&&&&&&&&&
“兵站是文学创作的富矿带”
【背景提示】在当前西部大开发的热浪中,无论是新兴的城镇里,还是荒野开采油田的工地上,或是牧区的大草原上,都能看到人们用各种笔体各种颜色书写的“三个特别”。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最早是在青藏线上提出的,现在被广泛应用于青藏高原的各条战线上,是种高原精神。王宗仁说,在青藏高原,凡是长年驻扎军人的地方我都有一种被高山反应折磨后所产生的无法抑制和无法形容的自豪:正是在被人称之为“生命禁区”的人烟稀少的地方,中国军人用顽强的意志和赤胆忠心,创造了一种丰盈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的核心是奉献。当这种精神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所承认后,它就变为大家共有的精神财富了。
张珍连:在兵站部官兵身上,您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您的作品是如何表现青藏兵站部这支特殊部队的特殊之处的?
王宗仁:要我说最感兴趣的,那莫过于“忍耐”二字。在我看来,忍者为强,忍耐是共和国军人独有的品格。你知道,青藏线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最高地带唐古拉5200米。这里高寒缺氧,年平均气温在摄氏零度以下,最冷的时候可达到零下40变,空气中的含氧量才是内地的一半。在这种环境里,住的时间长的人的指关节变粗,指甲凹陷,神情麻木。这里的老兵至少忍受着两三种高原病的折磨。在五道梁兵站,人们吃的水里竟有小虫子。这种小虫子红色,像小米粒1/3那么小,开水也煮不死,甚至越煮它生存得越活跃。我喝过这种水,杯子里密密麻麻的。兵站官兵忍受高原病折磨,大家对这个可以想象到,但难于想到的是那种无法忍受的寂寞。平常人是无法想象到物质、精神极度缺乏情况下的那种寂寞。五道梁兵站,80年代初有人把“忍耐”写在围墙上,提倡忍耐精神。在五道梁“忍耐”精神鼓舞下,兵站部提出全线官兵要有“特别能忍耐”的品质。对官兵们对物质精神贫乏的忍耐,在我的作品里有很多的介绍,我每次下来都要写三四篇。我最早写的《野葱》,写招待上线的同志做山东大饼,没有葱就翻沟爬坡拔野葱,用野葱做饼待人。去年写的《五道梁落雪,五道粱天晴》,写的是土家族战士小莫想退伍回家,但又觉得这里需要他,走不开,没办法情况下,把爱人破例接到兵站陪他。没有妻子陪伴,他一天也呆不下去。四五岁的孩子,发育上明显跟不上别的孩子,瘦小迟钝。
&&&&&&&&&&&&&&&&&
“青藏线军人开拓了格尔木”
&【背景提示】本刊2002年第三期发表了王宗仁的纪实散文《一支部队与一座城市、一条公路》,读者反响很好。此前,在1999年发表过他的回忆文章《当年,我在格尔木》。这两篇文章,向人们介绍格尔木开发早期鲜为人知的实事,为人们考察和研究格尔木城市发展有着一定的价值。在《一支部队与一座城市、一条公路》一文中,他这样写道:我对唐拉山情有独钟。我所崇敬的英雄部队青藏兵站部的大本营在格尔木,而这支终年在青藏公路线上奔驰的部队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唐古拉山。正因为唐古拉山的残酷无情,才显示出了战士英雄本色。在文中,他从唐古拉山说开,详细交待和揭示了青藏兵站部和格尔木、青藏公路三者之间依存互动的关系。
张珍连:您是青藏线发达的历史见证人,如何看待青藏线军入对青藏两省(区)经济建设,对格尔木城市发展所做的贡献?
王宗仁:在广阔的青藏高原上,格尔木是连接西宁和拉萨两大省会城市的中心城市,是进出西藏的旱码头。自1954年以来,青藏兵站部以格尔木为大本营,参加青藏两省(区)开发建设。半个世纪里,兵站部先后参加拓建了青藏三条线:参加了修筑地上的2000公里青藏公路,被称为西藏通往内地的“生命线”;60年代,开通了空中的1680杆公里的国防通讯线,被称为青藏高原的“信息线”;70年代,铺设了地下的1080公里的格尔木到拉萨输油管线,成为西藏军民一刻也不能离开的“能源线”。目前,85%的进藏物资,由兵站部汽车部队运送;100%的西藏军地油料,由兵站部输油管线部队承担;兵站部负责管理的国防通讯线路,不仅担负着首都与西藏及西南边防的通信联络,而且通过沿线各机务站与各泵站、兵站相互沟通,将地上的运输线、地下的输油管线和天上的通信线联为整体,使全线运输指挥管理畅通无阻。兵站部拓建的地面、天上、地下的三条线,把西藏与内地紧紧联系在一起。对格尔木,可以说,我是眼看着成长起来的。它最初的简陋,后来在“文革”中荒芜以及这些年来突飞猛进带来的繁荣,我都是见证人。改革开放前,人们把格尔木看成是“兵城”。因为那时格尔木的城市地盘不大,居民不多,每到假日街道里看到的多半是兵。军人是格尔木一条独特风景。青藏线军人开拓了格尔木,有了军人,格尔木才有了第一栋楼房,有了像样的礼堂,有了大面积树林,有了人工小河,有了食品加工厂。兵站部对格尔木的作用,借用现任海西州委书记李鹏新的话说,那就是:格尔木起家于兵城,后来的发展靠了部队,明天的辉煌还必须有部队的支持。
&&&&&&&&&&&&&&&&&&
“相信格尔木街头将竖起慕生忠将军塑像”
【背景提示】王宗仁的作品与望柳庄有着特殊的关系。在93、94年,王宗仁接连出版了《望柳庄随笔》和《望柳庄随笔二集》,这两本书都名冠于“望柳庄”。除随笔专集外,几乎每篇作品的后面都注明写于“望柳庄”。不知情由的作者,以为望柳庄是京城的一个地方,其实它是柴达木盆地格尔木市早期的一个地方。这个地方,与青藏公路相关,与慕生忠将军相联,与王宗仁作品相缘。因这个名字,太富有诗意,易引入遐想,或是其他别人道不明的原由,王宗仁把格尔木的“望柳庄”之名移在自己的书房,每篇作品后面都注明写于“望柳庄”。
张珍连:您把格尔木的望柳庄的名字移在自己的书房,想必对格尔木一往情深。您为什么给自己的书房起名望柳庄?
王宗仁:望柳庄是格尔木的一个小地名,位于格尔木市转盘路口西北角。它是“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当年为青藏公路沿线起的诸多地名中的一个。对于望柳庄的来由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当年慕生忠将军率领修筑青藏公路的人马来到格尔木,在找不到地图上的格尔木时,便把当作拐杖的柳棍往沙滩上一插,说:“这就是格尔木,我们安营扎寨吧!”将军随手插下的柳棍竟然生根发芽了,此地便被人们称作望柳庄。对于望柳庄,现在年轻人很少知道它。我把书房起名望柳庄,是借此寄托我的感情,为我作文为人增添活力。我对格尔木以至青藏高原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不仅仅因为我曾在这里当了七年的兵,个人当兵的生活随着时问的推移是可以淡忘的,关键是我对一代一代在这里拼搏奉献的战友,有一种无论多长岁月也抹不掉的由衷的崇敬和感情。望柳庄在身边,我就觉得自己天天生活在高原战友们中问。昨天一到格尔木,我和作家窦孝鹏就去寻找当年的望柳庄。除将军楼以外,望柳庄、十九间房、试验剧场均已不复存在,找不到当年的地方。将军楼里空荡荡的,感觉心里不是滋味,欣喜的是把将军楼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格尔木是个新型城市,半个世纪前的古迹很少,我想现在该把留下来的东西很好保护起来。每个城市都有它骄傲的地方.格尔木拥有慕生忠将军应该值得骄傲。现在什么状况,不管什么意见,但我相信总会有这么一天,在格尔木街头将竖起慕生忠将军雕像的。
&&&&&&&&&&&&&&&&&&&&&&&&
& “柴达木是块文学创作的宝地”
【背景提示】&王宗仁的文学作品,以散文、报告文学见长。反映青藏高原的作品中,代表作有散文《女兵墓》和《传说格尔木》、《嫂镜》,报告文学《青藏高原之脊》。其中,《女兵墓》和《青藏高原之脊》被选入《中华人民共和国50年文学名作》散文卷和报告文学卷。王宗仁是从青藏兵站部基层士兵中成长起来的一级作家,曾任解放军总后勤部宣传部创作室主任,现为中国散文诗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散文学会秘书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王宗仁对柴达木有感情,他不仅用文学作品反映柴达木,还关注着这里的出版事业和文学创作。
张珍连:问一个与您职务有关的问题。您现在是中国散文学会的秘书长,您对柴达木地区的文学创作是如何看待的?
王宗仁:柴达木是祖国的聚宝盆,有很大的开发前途。柴达木是块文学创作的宝地,部队、农场、盐湖、矿山是文学创作的富矿带。五六十年代,作家李若冰、王宗元和诗人李季深入柴达木生活,写出了影响几代人的作品。根据王宗元《昆仑山上一棵草》改编的电影,讲一个热血青年在走留思想斗争时,遇到惠嫂,思想得到净化,立志扎根奉献青春。李若冰年逾古稀,但他很想到柴达木来。他的《柴达木手记》,我很喜爱,我从这本书汲取了很多有用的东西,听说这本书最近由广西一家出版社重新出版。80年代,海西州文联主办的《瀚海潮》培养了一批文学骨干,可惜没有长大起来。这里的文学创作,除石油战线外,现在觉得仍处在沉睡之中,有种千呼万唤醒不来的感觉。这里绝对是比其它地方可写的地方,绝对有文学优势,我觉得组织很重要。我当总后创作室主任的时候,大概90年到97年,搞笔会、研讨会,为兵站部文学爱好者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大力扶持青藏线作者。在部队领导的重视支持下,兵站作者出版了十二三本书。我前年发表的《格尔木的姑娘》,写读我《苦雪》的三个女青年,她们是分别来自部队、铁路、钾肥,其中有一个认为写自己,对文学有那种炽热;一个是战士家属,我鼓励她写熟悉的爱人兵站生活,她写了三篇,其中的《七块喜糖》发表在《文汇报》上,后被《小小说选刊》转载。柴达木有文学土壤,也有长出的苗,需要别人撒水浇灌,需要他人扶持鼓励。我相信,柴达木的文学必有辉煌的一天。
本文是以《柴达木开发研究》记者进行的采访,原文发表于此刊2003第1期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总后青藏兵站部官兵格尔木防洪抢险纪事
11:13 &&来源:中国广播网&&&&
青藏兵站部官兵昼夜奋战在抢险一线
官兵们正在加固堤坝
官兵们昼夜奋战在河堤上
  中广网格尔木7月20日消息(通讯员樊厚东 何勇民摄影报道)格尔木,这个最干旱的地方眼下正在面临历史上最严峻的防洪抢险。进入夏季以来,强降雨导致格尔木河上游的温泉水库、格尔木河出现险情……
  水库告急!河堤告急!青藏兵站部迅速出击,数千名官兵、上百台车辆,昼夜奋战在防洪抢险一线,用实际行动为党和人民交出了合格答卷。
  紧急部署迎战洪水
  &7月5日晚,格尔木市再次遭遇强降雨天气,位于格尔木河上游的温泉水库水位超过警戒线,并继续上升,水库大闸等险工险段压力巨大,一旦发生溃堤、垮坝,将严重危及格尔木市水利枢纽、青藏铁路、青藏公路和格尔木机场等基础设施以及驻地各族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险情就是命令。7月6日上午10时50分,青藏兵站部接到格尔木市抗洪救灾指挥部抢险求援后,紧急召开会议部署防洪抢险工作,成立抢险救灾领导组织,建立军地联席协调机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防洪抢险,是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政治任务。各级务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力度、最高的效率做好抢险工作。”兵站部部长翟振发、政委贾新华向所属部队下达了防洪抢险的命令。当天晚上22时05分,翟振发带领机关业务部门领导,连夜从西宁赶赴防洪抢险现场。一连几天,他的足迹遍布格尔木的大小水库、河流堤坝,看地形,查水情,走访驻地各族群众,确定重点防御地段,制定抢险方案。
  兵站部党委一声令下,战勤计划、军交运输、基建营房、物资油料等业务部门迅速展开工作,所属部队立即抽组防洪抢险分队,多方筹措抢险救灾物资,全力以赴投入到确保驻地各族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战斗,以实际行动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接受党和人民的考验。
  某汽车团由208名官兵、7台军车组成的首批防洪抢险分队,携带抢险器材和救灾物资,在第一时间赶赴格尔木河展开抢险行动。
  在险情发生后的最短时间里,汽车部队、管线部队、通信部队等抢险救灾分队,均在接到命令后的第一时间紧急奔赴格尔木河、温泉水库等防洪抢险一线……
  第22医院编发了《洪水来临时如何自救》、《洪涝灾害后如何做好卫生防疫工作》等抢险救灾宣传手册,并派出2支医疗队,携带医疗物资和急需药品,赶至抗洪抢险一线实施医疗救助。
责编:彭洪霞青海格尔木原超越公司总经车坤欠农民工的钱不给,我们辛辛苦苦挣了点钱不给我们,那个部门管这个事?难_百度知道
青海格尔木原超越公司总经车坤欠农民工的钱不给,我们辛辛苦苦挣了点钱不给我们,那个部门管这个事?难
管理部门都是摆设吗?
现在欠薪管的挺严的,你可以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劳动仲裁部门。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7条回答
打电视台的电话96388
在这抱怨是不顶用的……
看来是故意黑的小号
在这说有用?
水,继续水
?”见逸靳泉环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总后青藏兵站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