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中的亚硝酸盐高了,大家可有什么好办法?

水产养殖池塘里氨氮亚硝酸盐过高的控制办法_淡水养殖(水质调节技术)_中国水产养殖网
当前位置:&→&水产养殖池塘里氨氮亚硝
今天是:日
水产养殖网―水产行业第一信息平台!
水产养殖池塘里氨氮亚硝酸盐过高的控制办法
出处:中国水产养殖网
中国水产养殖网
  (一)预防用方  【处方1】除氨硝、底保净或颗粒型底质改良剂,一次量,每666m3水体,500g、250g~333g或1666.7g~2500g,直接抛洒,每15~20天使用1次。   【处方2】益生素、超活力光合细菌或EM菌,一次量,每666m3水体,500g、&nbsp500ml或500ml,全池泼洒,每10~15天使用一次。  (二)治疗用方  【处方3】底保净,一次量,每666m3水体,500g~1000g,直接抛洒;间隔2~4小时,使用除氨硝或驱氨增氧灵,一次量,每666m3水体,500g或667g~1000mg,全池泼洒,1天1次。  【处方4】氨氮、亚硝酸盐过高引起轻微中毒,使用除氨解毒灵,每666m3水体,500g~1000mg;间隔2小时左右,用驱氨增氧灵,一次量,每666m3水体,667g~1000mg,1天1次,连用2天。  【处方5】抽去池塘三分之一的底层水,再加注新水,使用益生素、超活力光合细菌或EM菌,一次量,每666m3水体,500g~1000mg、2000ml~2500ml或2000ml~2500ml,全池泼洒,1天1次,连用2天。注意事项:除氨硝禁与强酸性物质混存、混用;驱氨增氧灵禁与金属、有机溶剂、还原剂等接触;益生素、超活力光合细菌、EM菌严禁与抗菌类药物同时使用,施用前后3天不要使用消毒剂。&nbsp&nbsp (本文已被浏览 2533 次)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文章分类
& 相关信息:
& 相关文库:
& 相关新闻:
&&文章链接
扫一扫水产微信群申请
客服热线:
电话:025-
技术:客服:
地址:中国南京汉中路185号4F 邮编:210029
南京问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扫一扫加入中国水产养殖网微信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 快速开始
查看: 5465|回复: 11
池塘中亚硝酸盐高是什么原因?如何处理?
六级会员, 积分 3236, 距离下一级还需 764 积分
池塘中亚硝酸盐高是什么原因?如何处理?
微信公众号:
爱畜牧(搜索" ixumu-com "长按复制)
有附件您需要
没有帐号?
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pH值、化学耗氧量等含量的高低将决定着养殖水质的好坏。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水体如果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pH值等指标过高,将给养殖的水生动物带来很大的危害,现简单地介绍一下它们形成的原因、危害和处理方法。
& & 一、形成原因
& & 亚硝酸盐是氨转化为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在养殖水体中由于大量的投饵而留下的残饵、水体中水生动物的大量排泄物的累积和定期使用的消毒药剂,把有害的和有益的细菌通通杀灭,氧气的供应不足,造成大量积累的氮素硝化过程受阻,形成养殖时水中氨氮和亚硝酸氮含量高,但由于氨氮的转化速度较快,使得亚硝酸氮的问题最为突出。
& & 硫化氢在缺氧条件下,由残饵或粪便中的含硫有机物经厌氧细菌分解而产生。硫化氢可与水体底泥中的金属盐结合形成金属硫化物,致使池底变黑。
& & 二、造成危害
& & 当水中的亚硝酸盐浓度积累到0.1毫克/升后,亚硝酸盐将对水体中养殖的鱼、虾产生危害。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鱼虾的呼吸作用,由鳃丝进入血液,鱼、虾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逐渐减低,出现组织缺氧。此时鱼、虾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躁动不安或反应迟钝,从而导致鱼虾缺氧,甚至窒息死亡。亚硝酸盐还可与仲胺类反应生成致癌性的亚硝酸胺类物质,pH值低时有利于亚硝酸胺形成。很多池塘出现鱼虾厌食现象,亚硝酸盐过高就是主要原因之一。
& & 当养殖水体中的氨氮含量超过0.2毫克/升时。氨氮将对鱼、虾造成危害,其危害相似于亚硝酸盐。氨氮毒性与池水的pH值及水温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温度和pH值愈高,毒性愈强。
& & 硫化氢有臭鸡蛋味,当养殖水体中硫化氢的浓度在0.1毫克/升以上时,对水体中的鱼、虾产生危害。硫化氢具强烈刺激、麻醉和影响鱼类呼吸的作用,对鱼、虾具有较强毒性。
& & 水体pH值低可造成养殖鱼、虾血液中的pH值下降,削弱其血液载氧能力,尽管水中的溶解氧较高,还是会造成鱼、虾生理缺氧症,经常浮头,且生长受阻或患病。pH值过高则可能腐蚀鱼虾鳃部组织,使鱼虾等失去呼吸能力而大批死亡。另外,水中的pH值过高或过低,均会造成水中的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物不易分解。
& & 三、处理方法
& & 1.当亚硝酸盐、氨氮含量过高时,处理方法有:①开动增氧机或全池泼洒化学增氧剂,使池水有充足的溶氧,以促进亚硝酸盐向硝酸盐的转化,从而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②使用活性碳,每亩泼洒活性碳粉2~4千克有一定的效果,但成本也较高;或泼洒“亚硝酸盐降解灵”,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吸附或降解亚硝酸盐。③泼洒沸石,一般亩用沸石15~20千克。④在水体中泼洒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制剂,通过微生物分解亚硝酸盐。⑤培植、种植少量的水生植物,以吸附氨氮等有毒物质。
& & 2.当硫化氢含量过高时,处理方法为提高水体的溶解氧;严重的鱼池可每亩泼洒300~500毫升双氧水及放入一定量的铁屑。
& & 3.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一般淡水养殖水体的pH值为6.5~8.5,海水养殖为7.0~8.5。当pH值过高时,首先应换掉一部分池水或注入新水;每亩池塘可泼洒0.5~1千克的明矾加以控制;每亩用300~500毫升盐酸,充分稀释后全池泼洒。当pH值过低时,每次每亩用10~15千克生石灰化水后全池泼洒;水深1.5米的鱼塘每亩施入草木灰110~190千克,既可升高pH值,又能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为鱼类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天然饵料。
来源于:科学养鱼
可以使用生物制剂啊
池塘中缺氧了,增氧
情况太复杂& &&&溶氧,水中的藻类多少 , 菌相与藻相是否平衡
yong 生石灰,就变成硝酸盐了。
、造成危害
& & 当水中的亚硝酸盐浓度积累到0.1毫克/升后,亚硝酸盐将对水体中养殖的鱼、虾产生危害。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鱼虾的呼吸作用,由鳃丝进入血液,鱼、虾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逐渐减低,出现组织缺氧。此时鱼、虾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躁动不安或反应迟钝,从而导致鱼虾缺氧,甚至窒息死亡。亚硝酸盐还可与仲胺类反应生成致癌性的亚硝酸胺类物质,pH值低时有利于亚硝酸胺形成。很多池塘出现鱼虾厌食现象,亚硝酸盐过高就是主要原因之一。
& & 当养殖水体中的氨氮含量超过0.2毫克/升时。氨氮将对鱼、虾造成危害,其危害相似于亚硝酸盐。氨氮毒性与池水的pH值及水温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温度和pH值愈高,
好东西!!又长见识了哦!
不知道对不对啊!一是从亚硝酸盐的产生角度出发,尽量减少产生,就是减少铵氨向亚硝酸盐的方向转化,这个办法只能靠快速降解铵来实现;而是快速消除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不稳定的,充足的氧气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这两点都必续建立在同一个基础上:合理、稳定的藻相。
解毒先解 过三天打海盐巴 一亩20斤 五天后就能降下来了 在解毒的当天 在亚硝酸盐的当天晚上怕底溶氧不足 晚上7& &8 点打几包颗粒氧预防缺氧
您好!畜牧同行 /1
、京公网安备32号、北京爱牧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版权所有鱼塘亚硝酸盐过高的危害及解救措施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鱼塘亚硝酸盐过高的危害及解救措施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养殖池塘水体中有害物质的来源以及去除方法_亚硝酸盐_中国百科网
您现在的位置: >
> 文章内容:
养殖池塘水体中有害物质的来源以及去除方法
    
  一、氨氮毒性及调控水体中氨氮的来源:
  1、大多数有机物,如养殖动物的排泄物、残饵、游动植物残骸及人工投放的有机肥料等,它们中的氮都是以氨基酸的形式存在于蛋白质中,通过异养型微生物的作用,蛋白质被分解产生氨氮。
  2、水生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存在旺盛的泌氨作用,养殖密度越大,泌氨量也越多。
  3、水体缺氧时,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等含氮物质在厌氧菌的作用下发生反硝化作用也产生氨。
  水体中氨氮的危害:
  在总氨氮中,分子氨对水产动物是有毒害的,浓度越高,毒性越大。它可直接刺激损害水产动物肝胰脏,胃肠道等内脏器官粘膜,进而易继发细菌感染。同时也损害鳃丝粘膜结构及功能,表现为鳃丝肿胀,粘液增多,呼吸障碍,在水表层狂游等。
  水体中氨氮的控制和降解技术:
  1、每次清塘时清除池底大多数有机物质,但池塘必须保持一定量污泥。
  2、按照生态养殖模式控制合理的放养密度和合理的品种搭配,充分利用水体空间。
  3、选择消化吸收率高的优质饲料,长期添加有益微生物活菌及维生素。降低粪便排泄量,同时做到科学投喂,尽量减少残饵。
  4、当水体老化,有机悬浮物、粪便、残饵太多时应及时排出,并适时换水对不能排污的池塘要随时投放底安等分解型改底产品,以分解调节底部污物。
  5、不要随意向水体投放未经彻底消毒发酵的畜禽有机肥料,更不要施用在农作物上使用的无机化肥和复合肥。
  6、减少消毒杀菌剂的应用,保持池塘有益微生物数量。
  在高水温季节,当水体PH值偏高时,要特别注意检测水体氨氮含量。这主要是因为氨氮的毒性与PH值正相关。对于氨氮高池塘坚决杜绝生石灰应用。控制分子氨浓度小于0.02mg/L。要经常开动增氧机,最好在晴天中午和阴雨天的白天夜晚都不要停机,并投放乳酸菌、EM菌、光合细菌等含量高的活菌产品,定期补充活性碳源,调节池塘藻相,以降低和稳定PH值。当水体中氨氮含量过高时,有条件换水的可适当换掉部分老水,注入新水,并全天开动增氧机曝气,然后再使用硝化细菌类或光合细菌类产品。
  没有条件换水的可直接使用这类产品。以尽快降低氨氮和调节水质。需要说明的是,许多养殖户在池塘PH值较高时,大量泼洒酸性产品来调整,实际作用并不明显,我们认为泼酸不如造酸,泼洒生物制剂加速有机物质分解,是调节PH值好方法。
  氨氮引起的水质问题及解决方案 降低水体的氨氮措施
  预防:
  建议养殖期每15天使用调水产品,EM液体水质改良类产品和固体微生物制剂如:‘益源生’、‘活水素’、‘护水宝’、‘鱼安’、‘鱼虾爽’,每20天使用改底产品‘底安’、‘虾蟹救星’、‘底活爽’进行底质和水质调节,降低氨氮。
  氨氮偏高:
  1、换水,换入新水,减少饲料投喂量。
  2、使用‘氨硝净’,以降低氨的毒性。
  3、池塘淤泥较多,底质较肥,使用‘益源生’+‘底安’、‘鱼虾蟹参救星’,肥水+底改产品进行底质调节。
  4、水质肥沃池塘,使用‘肥力壮’、‘益源生’、‘护水宝’,加速底层藻类的培养。
  5、当氨浓度较高时,用‘鱼虾舒乐’做解毒处理。
  6、开动增氧机,同时使用‘鱼福乐’等提高池底氧化还原电位。
  二、池塘致病的根源为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是氨转化为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亚硝酸盐对鱼、虾的毒性较强,是养殖水域中诱发暴发性疾病的重要因素。当水中溶氧丰富时,亚硝酸盐会转化为硝酸盐,为硝酸盐找出路是解决亚硝酸盐最有效的办法。我们在基层鱼病诊断过程中,往往细菌性疾病大量暴发的池塘,亚硝酸盐的含量都比较高,且藻相不丰富,底层溶氧低。增加底层溶氧,丰富藻相、培养菌相是解决亚硝酸盐的最好方法。在生产过程中,很多养殖户在池塘亚硝酸盐过高时,用沸石粉等为原料的产品降解亚硝酸盐,虽然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但只是把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暂时的贮存起来,就好比‘定时炸弹’一样,一旦出现恶劣天气变化,会导致病害滋生,鱼类应激能力的下降。近年来,河南地区鲤鱼养殖高产池塘,由于水质不良引起的应激性烂鳃病的爆发,就与经常使用吸附性底改有很大关系。用分解型的改良剂代替吸附性的改良剂是解决亚硝酸盐的必由之路。
  水体中亚硝酸盐的来源:
  在氮循环中,氨氮在亚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进一步被氧化为亚硝酸,它在水中与阳离子结合后就形成亚硝酸盐。
  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危害:
  亚硝酸盐通过水产动物的体表渗透和吸收进入血液,与血液中的携氧蛋白结合而使之失去携带氧气的功能,从而表现为缺氧症状。即使水体中的溶解氧高,水产动物也表现出缺氧昏迷状态,如摄食量下降、呼吸困难、游动缓慢、体力衰退、鳃部受损变黑。出现‘游塘’、‘浮头’、‘偷死’、‘冒底’等现象。,除此以外,水产动物长时间生活在亚硝酸盐偏高的水体中,其活力差,自身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暴发疾病。我们在基层走访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晴天鱼类摄食率低,水质水色无问题,但鱼类浮在水面不沉于水底,鱼类鳃丝中央肿胀连片,俗称‘瓦楞鳃’,这就是池塘长时间亚硝酸盐偏高导致。
  水体中亚硝酸盐的控制和降解技术:
  1、控制水中藻类的浓度,调节好水色和透明度,并适时开始增氧机,保持水体上下中层得以全方位交换,以便提高水体溶解氧,使硝化作用得以正常进行。当水体透明度偏高,水体偏瘦时,应及时使用氨基酸类产品增藻,使水体保持合理的透明度。
  2、从养殖前期开始,一般每隔15左右向水体投放硝化细菌类产品,使硝化反应得以完全彻底进行,以控制亚硝酸盐的升高。
  3、制定合理的放养密度,选用优质的饲料,并适时加入益生菌拌料投喂,以提高对饲料的消化率,减少排泄物。
  4、不向水体施放未经彻底消毒发酵的农家有机肥料和农用化肥,减少亚硝酸盐的源头&氨的生成量。
  当池塘亚硝酸盐过高的具体做法是:
  1、先用‘鱼虾舒乐’、‘氨硝净’降低亚硝酸盐的毒性。
  2、全池使用分解型底改‘底安’、‘鱼虾蟹参救星’、‘鱼富乐’,保持底层溶氧充足,以促进亚硝酸盐向硝酸盐的转化,从而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3、全池泼洒‘益源生’、‘肥力壮’、‘护水宝’强化补充碳源,增加有益微生物数量,培养菌相,丰富藻相。通过以上方法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三、水中的剧毒气体硫化氢
  水体中硫化氢的来源:
  主要是养殖池塘中的残饵、粪便、动植物残骸在厌氧型的硫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下分解产生硫化氢。
  水体中硫化氢的危害:
  硫化氢是一种臭鸡蛋气味的气体,也是对水产动物毒性很强的物质。当其浓度较高时,也可通过渗透与吸收进入水产动物的组织与血液,与血液中的携氧蛋白相结合,破坏其结构,使其失去了携带氧气的功能,也表现为缺氧的症状。同时,对水产动物的皮肤和鳃丝粘膜有很强的刺激和腐蚀作用,使组织产生凝血性坏死。
  水体中硫化氢的控制和降解技术:
  硫化氢在水中的存在形式与水体PH值的高低直接相关。在常温下,当PH值大于9时,水中的硫化物绝大部分都以HS-的形式存在,毒性较小,当PH值小于6时,水中硫化物绝大部分都以H2S形式存在,毒性很大,当PH值=7(中性)时,H2S和HS-几乎各占一半。所以,当养殖水体PH=7-9范围时,随着PH值增高,H2S的毒性逐渐减小。因海水PH值较淡水高,所以在海水养殖中的水产动物受H2S的危害比在淡水中小。
  对硫化氢的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调控:
  1、每次清塘时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
  2、提高水体的溶氧量。高含量的溶解氧不但可以将H2S氧化为无毒的物质,还可以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繁殖,从而抑制硫化氢的产生。因此,可以从加强培养有益藻类,开动增氧机,遍洒增氧剂等方面强化增氧。
  3、调节水体PH值。PH值越低,发生硫化氢中毒的机会越高,但如果PH值偏高,超出正常范围,分子氨的毒性也增大,所以一定要将PH值控制在7.5-8.5左右为宜。
  4、在高硫燃煤地区要尽量避免雨水及地下泉水进入养殖池塘,因这样的水含硫酸盐较多,容易产生大量硫化氢。
  池塘硫化氢过高时,可采取下面具体方法:
  1、定期使用底改产品‘底安’、‘虾蟹救星’、‘底活爽’等进行底质改良。
  2、水体中硫化氢只要能检出,都应该采取处理方法。全池泼洒:‘鱼虾舒乐’、‘氨硝净’效果非常明显。在水泡较多,淤泥较厚、黑的水区,加量使用。
  3、建议及时换新水,打开增氧机曝气,并定期挪动增氧机,增加活性污泥数量,减少硫化氢产生。
  4、全池泼洒硫酸亚铁,并使用‘底安’、‘虾蟹救星’、‘底活爽’等强化改底。
  5、适当减少投饵的数量,并在饲料里添加‘维西安宁’、‘高效葡萄糖’等解毒的药物,促进鱼体排毒,添加‘肝宝达康’保护肝脏,提高鱼体解毒能力。
  四、底臭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底臭常见的原因:
  1、养殖水深与增氧能力不符,造成底层溶氧不足,底泥发臭。产生中常见到水深超过1.2米的池塘没有增氧或水深在1.5米以上的池塘仅有水车式增氧机,这些池塘底层溶氧经常不足,夏季因存在‘温跃层’则更易出现问题。
  2、喂冰鲜或投饵量较大、鱼虾饵料利用率较低的池塘。如有些养虾池塘投饵时间过长,对虾摄食时间超过1.5小时,而正常情况下对虾10分钟左右就可吃饱,过多摄食则造成虾消化不良,以致底质中大量的残饵或粪便残留,易发臭。
  3、砂底池塘。由于砂质颗粒较大,吸附氨等有害物质的能力较差,易发臭。
  4、水较瘦或老化的池塘藻类光合作用差,不仅溶氧低,且有害物质分解速度降低,底泥易发臭。
  5、不适当的用药或经常使用消毒剂,破坏了水体的自净能力,氨氮等有害物质会迅速升高。又如经常使用以沸石粉、木炭等吸附性物质为主的净水剂,造成底质中大量的有害物质沉积,底泥也易发臭。
  预防底臭的方法:
  1、改善增氧方式,配备底层充气设施,形成充气式(底层充气)、水车式(形成环流)、扬水式(中间充气)结合的立体增氧方法,保证池塘内无‘低氧’,提高增氧效果,并有利于培养藻类。
  2、采取定点、限量、少量多餐的投饵方式,避免饵料的浪费及饵料的转换率降低。如养虾池应尽可能地集中投饵区域,避免投饵面积过大,不应全池遍洒,可推广投饵机及设置饵料台等方式。对虾每餐摄食时间以不超过20分钟为好,每天可投喂5-8餐,对降低饲料成本,促进生长有一定意义。
  3、定向培养有益藻类、适当肥水防治水体老化。如海水精养虾池适当培养硅藻,并保持较高的肥度,不仅保证净水能力,且能提供虾一定的饵料生物。养殖池塘不是怕‘水肥’,而是怕‘水老’,因为‘水老’才会出现‘水变’,水肥不一定‘水老’。‘水老’及蓝藻水华可用本公司研制的生态消毒剂。
  4、精养池选用水泥底或铺塑料布最好用壤土为底质,不使用砂子,对防治底臭,保持水体稳定性有一定的作用。
  5、防止盲目用药,如用生态消毒剂代替一般消毒剂,用降解型底改(如‘底改’)代替吸附型底改等,以减少对底层污染的压力。
  6、内服微生态制剂减少水产动物排便量,降低粪便中有害物质,排出来的芽孢杆
  菌又能净水,达到水体稳定、即使降解的目的。
  7、使用颗粒饲料或低蛋白高能量饲料,用来减少饲料的散失及提高利用率。如甲鱼、鲤鱼使用颗粒饲料代替粉状饲料,对防止底臭均有重要意义。
  日常养殖管理中改底小:
  1、带水清塘,拉动空网搅动底泥。
  2、提高活性污泥数量,发挥增氧机搅动底泥能力。
  3、不建议使用吸附型底改。
  4、用片剂缓释药物达到底泥消毒目的。
  5、定期用‘益源生’全池泼洒,饲料中加入‘益添灵’,提高池塘有益微生的数量。
  6、加大底层鱼类数量,发挥生态搅泥作用。
  7、灵活应用‘底安’、‘氨硝净’不仅增加水体氧气,而且能降解水中有害物质,且不会杀灭藻类及微生物,是生态养殖中取代消毒剂良好的预防药物。
Mail: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控制池塘亚硝酸盐含量过高
第05版:都市农业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控制池塘亚硝酸盐含量过高
&&亚硝酸盐是氨转化为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由池底缺氧造成。在底泥较厚和有机物较多的池塘、水库或湖泊,当水温超过20℃时,因养殖水体底层有机物发酵耗氧造成池底缺氧,使氨转化为亚硝酸盐,当水中亚硝酸盐浓度积累到0.l毫克/升后,鱼、虾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逐渐降低,造成鱼、虾中毒,甚至死亡,诱发暴发性疾病。那么如何减少池塘中亚硝酸盐呢?&&1.养殖结束后,彻底进行清塘、消毒,避免有机物的大量积累。&&2.合理投喂,避免过量投喂,减少残饵,投饵不能过量,避免水体中有机物的累积。&&3.在养殖过程中,使用增氧机、底部增氧剂等,避免使用未发酵的有机肥,保持充足的溶氧,保持水体的微碱性状态。&&4.在池塘中培育良好的藻相,加快水体藻类生长繁殖速度,能有效降低亚硝酸盐的浓度。在发现水体亚硝酸盐偏高时,不再使用氮肥,施加磷肥,达到“以磷促氮”的目的。&&5.经常使用硝化细菌、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6.当鱼塘发生亚硝酸盐中毒时,还可以使用强氧化消毒剂将亚硝酸盐氧化为无毒的硝酸盐,或使用具有高吸附能力的物质将亚硝酸根吸附在其结构中。适合在养殖水体中使用的强氧化消毒剂有:三氯异氰脲酸粉、二氯异氰脲酸钠粉、溴氯海因粉和稳定性二氧化氯等。&&&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供稿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亚硝酸盐中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