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华简历将军的子女???

中国开国十大将军子女 2014年去世的开国将军 开国将军还有几个在世
本文摘要:中国开国十大将军子女 2014年去世的开国将军 开国将军还有几个在世 乱世早就英雄,在抗日战争时期,留下了很多开国大将军,2014年还剩下多少人?据统计现在有71人,接下俩来详细了解下啊! 开国将军还有几个在世? 日6时10分左右,开国少将、南京军
  中国开国十大将军子女 2014年去世的开国将军 开国将军还有几个在世
  乱世早就英雄,在抗日战争时期,留下了很多开国大将军,2014年还剩下多少人?据统计现在有71人,接下俩来详细了解下啊!
  开国将军还有几个在世?
  日6时10分左右,开国少将、南京军区空军原副司令员、原第二政委李中权在北京病逝,享年100岁。他是76位开国少将中在解放时职务最高者之一,获得了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所获勋章级别与开国中将张震相同。目前健在的开国将军共有70位。
  1955年至196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共授衔将军以上1614人,其中元帅10名、大将10名、上将57名、中将177名,少将1360名,他们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殊勋,我们称之为开国将帅。随着时间的流逝,将星们也一一陨落,目前上将以上全部逝世,开国中将只剩下一位,开国少将仅76位,当年的着名战将已廖若晨星。
  一、开国中将1人
  张震(1914)湖南平江人。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任三野参谋长、中央军委副主席。今年是老将军百岁华诞。
  二、55开国少将(55年少将共806人,健在31人)
  开国将军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开国将帅共1614人,而狭义的开国将帅则不包括迟至1964年才晋升的少将,55少将无论如何都是无可争议的开国将军。55开国少将几乎成了&百岁将军&的摇篮,按照中国传统习俗,1915年出生的人只要过了除夕虚岁就100了,因此31位将军中就有16位&百岁将军&,年龄最大是虚岁106岁的浦江籍将军张瑞。
  汪东兴 (1916) 江西弋阳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长期任毛主席的警卫员。解放后历任公安部副部长、江西省副省长、中央办公厅主任兼警卫局局长;最高职务是第十一届中共中央副主席,系中共九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中顾委委员。
  向守志(1917)原二炮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员。四川宣汉人,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解放时任二野15军44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88年授上将军衔,系中共12届中央委员。
  李耀文 (1918) 原海军政治委员。山东荣城人,1937年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1949年任3野26军政治委员。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系中共第12届中央委员,13届中共中央中顾委委员。
  王 &直(.7)原福州军区副政委。福建上杭人,1931年参加工农红军;解放时系三野30军队89师政委。
  王贵德(1914)原铁道兵副政委。福建上杭人,1931年参加工农红军;解放时任18兵团61军182师政委。
  方 &槐(1917)原空军第2军军长。江西于都人,原名赖芳槐(曾用名赖世禄),1932年参加工农红军;1949年任军委航空局作战教育处处长。
  方子翼(1917)原广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空军学院顾问。安徽金寨人,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解放时任四野某飞行大队政治委员。
  任 &荣(1917)曾任38军政委、成都军区和武汉军区副政委,出任过西藏自治区第一书记。四川苍溪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解放时任辽东军区171师政治委员。系中共中央第11届中央委员,第10届、12届中央候补委员。
  刘中华(1917)原海军高级专科学校校长。山东文登人,1932年入党,1937年入伍;解放时任三野9兵团30军政治部主任。
  刘居英(1917)原铁道兵副司令员。吉林长春人,参加过&一二九运动&,解放时任东北铁路总局第一副总局长。
  李中权 (.4) 原南京军区空军第一副司令员、第二政治委员。四川达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8任东北野战军九纵政委,1949年任四野46军政委。
  李布德 (1919) 原山西省军区政委。四川营山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9年任20兵团67军199师政治委员。
  杨永松 (1918) 原北京军区工程兵政委。广东大埔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9年任四野战车师政委。
  邹 &衍 (1915) 原沈阳军区副政委。江西兴国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9年任四野47军160师政治委员。
  宋景华 (1919) 原北海舰队副政委。江西吉水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9年任东北军区164师政委。
  张 &瑞 (1909) 原总参军务部副部长,健在将军中年纪最大。浙江浦江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张秀龙 (1915) 原浙江省军区、湖北省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湖北仙桃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9年时任三野22军副军长。
  陈茂辉 (1912) 原江苏省军区副政委、南京军区政治部顾问。福建上杭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9年任三野23军副政委。
  欧阳平 (.24) 原成都军区、济南军区副政委。江西兴国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9年任三野33军政治部主任。
  胡继成 (1915) 曾任42军军长,原成都军区副政委。安徽金寨人,1931年入伍;1949年任42军126师师长。
  钟炳昌 (1915) 曾任67军政委,原中科院副秘书长。江西兴国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8年任66军197师政委。
  桂绍彬(1916) 原南海舰队第二政委。安徽六安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9年任60军副政委。
  贾若瑜 (1915) 原军事学院副院长。四川合江人,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9年任胶东军区司令员。
  盛治华 (1916) 原二炮副司令员。江西永新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抗战时任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1949年任67军200师长。
  曾 &美 (1914) 原北京卫戍区司令员。江西寻乌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9年任20兵团67军参谋长、196师长。
  詹大南 (1914) 原27军军长,兰州、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安徽金寨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9年时任华北军区第209师长。
  裴周玉 (1913) 原69军政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政委、装甲兵顾问。湖南平江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9年任一野8军政治部主任。系第9、10届中央候补委员。
  廖鼎琳 (1914) 原炮兵学院政委。江西吉安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9年任河北军区定县军分区司令员。
  谭佑铭 (1910) 原20军政委、解放军报总编、四机部副部长。四川云阳人,原名谭林,1933年入党,1937年参加牺盟会;1949年任三野27军79师政委。
  熊兆仁 (1912) 原福州军区副参谋长。福建永定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9年时任皖南军区副司令员。
  黎 &光 (1914) 原68军军长、南京军区工程兵主任。四川南部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9年任20兵团66军198师师长。
  在以上开国将军中,熊兆仁、陈茂辉、盛治华从军最早,1929年即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而李耀文迟至抗日时才入伍,但解放时已经担任野战军政委职务,比起其它将军的职务更高。在解放前担任野战军高级指挥员的战将有张秀龙(22军副军长)、李中权(四野46军政委)、李耀文(三野26军政委)、向守志(44师师长)、胡继成(126师师长)、曾美(196师长)、黎光(198师师长)、盛治华(200师师长)、詹大南(第209师师长)
  三、1961年授衔少将(当年晋升少将218人,健在14人)
  15位将军中&百岁将军&有5人。
  王定烈 (1918) 原空军副司令员。四川宣汉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解放时江汉军区独立第二师师长,湖北恩施军分区司令员。
  王砚泉 (1917) 原昆明军区副政委。河北雄县人,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7年参加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解放时任二野14军40师副师长。
  江鸿海 (1913) 原湖北军区副政委。湖北麻城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解放时任四野第46军136师政治部主任。
  孙干卿 (1919) 原昆明军区参谋长。山东淄博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解放时任四野43军128师383团团长、师参谋长。
  杨思禄 (1917) 原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江西于都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解放时任二野直属教导队2师师长。
  张力雄 (1913) 原江西省军区政委。福建上杭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9年任二野特种兵纵队政治部主任。
  胡 &炜(1920)原副总参谋长兼军委办公厅主任。河南新蔡人,1937年参加抗日。第九、十届中央候补委员,1977年被解除职务。
  姜 &钟 (1919) 原总参三部部长。四川平昌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殷国洪 (1911) 原海军炮兵学校校长。 湖北红安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高 &锐 (1919) 原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山东莱阳人,1937年入陕北公学。
  曹中南 (.7) 原天津警备区政委。 河北景县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
  程 &明 (.2.7) 原沈阳军区空军副政委。安徽金寨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雷 &钦 (1915) 原64军190师政委。福建上杭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魏国运 (1914) 原空军政治学校校长兼政委。湖北监利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注:1962年、1963年两批授衔少将16人,无人健在。
  四、1964年授衔少将(共320人,健在31人)
  64开国少将中,有一些是身经百战的资历很老的老红军,比如方震&大革命&时期就参加农民协会,几乎是&国宝&级。有些是抗战以后才参加革命的(以山东籍为多),1955年授衔时大多为大校,甚至是上校,能跻身开国将军行列是十分荣幸的。目前地位最高的是1988年晋升上将军衔的刘振华,王扶之将军则是所有开国将军中最年轻的,&百岁将军&有10位。
  刘振华(1921)山东泰安人,原沈阳、北京军区政委,12、13届中央委员,1988年授予上将军衔。
  丁 &钊(1920)山东黄县人,1939年参加八路军;原空降兵第十五军副政委。
  王扶之(1923)原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别名王硕,陕西延安人,1935年参加工农红军,解放时系四野39军115师343团团长。开国将军中最年轻的少将。
  王茂全(1911)原河北军区副司令员。江西吉安人,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解放时任20兵团66军198师副师长。
  文 &击(1918)原炮兵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原名刘树棠,河北霸县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解放时任四野炮兵一师副师长。
  方 &震(1911)原第二军医大学副政委。江西弋阳人,1926年参加农民协会,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解放时任华北军区运输部分部部长。
  华 &楠(1921)原总政副主任、解放军报社社长。山东牟平人,原名孙宝楠,1936年参加革命;解放时任三野9兵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
  刘自双(1915)原福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四川巴中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解放时任河南军区警备第二旅副旅长。
  阳自碧(1918)原四川军区副司令员。 四川巴中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解放时任华北军区司令部机要处处长。
  李孔亮(1914)河北高阳人,沈阳军区后勤部顾问。
  李丕功(1910)原江苏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山东淄博人,1937年参加抗战队伍,1949年任四野43军128师副师长。
  李树荣(1919)原北海舰队航空兵副司令员。陕西延川人,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9年任二野16军47师政治部主任。
  杨斯德(1921)原福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山东滕县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9年任3野34军100师副政政治委员。
  汪运祖(1915)原南京军区后勤部政委。湖北红安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9年时任华东军区后勤部军需部副部长。
  张 &英(1916)原吉林省军区政委。辽宁盖平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1949年任四野炮兵一师政委。
  张 &翼(1918)原空军学院副政委。山东诸城人,1937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49年任四野38军政治部秘书长。
  张中如(1919)原总参二部部长。山西原平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
  张玉华(1916)原武汉军区、南京军区副政委。 山东文登人,1937年入伍。系11届中央委员。
  张志勇(1916)原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湖北红安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张实杰(1922)原福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山东邹平人,原名赵浩然,1938年参加八路军。
  陈绍昆(1921)原沈阳军区副政委,冶金工业部部长。江苏宿迁人,1939年参加八路军。
  周建平(1919)原空4军军长、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江苏吴县人,1938年参加抗战。
  胡立信(1915)原南空政治部主任。河南新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赵华青(.5)原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山东茌平人,1938年参加山西新军。
  姜林东(1918)原广州军区副政委。山东牟平人,1937年入陕北公学,1949年任三野21军62师政治部主任。
  贾乾瑞(1916)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陕西大荔人,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顾 &鸿(1915)原南京工程兵学校校长。安徽庐江人,1936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高先贵(1912)原广州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顾问。安徽六安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涂通今(1914)原总后卫生部副部长。福建长汀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我军三位&博士将军&之一,健在的唯一&博士将军&。
  颜文斌(.1)原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江西永新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瞿道文(1919)原空4军副政委。四川达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作者:sunshine
【这些文章,您看过多少】
【本周本站热点】
【本周最有情趣的文章排行】山东将军网
欢迎访问山东将军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 &
& 最新动态 && &
刘振华等驻京老将军听取中国?山东将军网一行汇报工作
时间:&&来源:&&点击数:4435
&&& 为弘扬将军文化,推进山东红色事业的发展,日,中国山东?将军网首席执行官、将军网编审委员会刘志刚秘书长一行赴北京拜访将军,汇报将军网相关工作情况,并参观了国防大学和防化研究院。
&&& 刘志刚秘书长一行先后拜访了北京军区原政委刘振华上将、武警交通指挥部原总工程师柴金存武警少将、北京卫戍区原副政委陈根法少将、总政治部直属工作部原政委董吉顺少将、国防大学原副政委李殿仁中将、国防大学政治部副主任任天佑少将、总参防化研究院原政委孙昌军少将、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副政委赵承业少将、解放军军事法院原院长刘继光将军、西安政治学院原副院长陆恂少将、总政老干部局原局长贾方少将、军事检察院原检察长李宜俊少将、原国防科工委政治部主任许瑞忱少将、第二炮兵原副政委史克信中将、海军司令部原副参谋长张鼎铭海军少将、海军司令部原副参谋长王祖尧海军少将、总参谋部通信部原部长李云生少将、海军航空兵原副政委李春明少将、海军后勤部原政委徐同业少将、海军装备部原政委黄代培少将等首长。刘志刚秘书长向首长汇报了山东将军网改版创新工作情况及《山东走出的将军》一书的相关情况。诸位首长在听取汇报后纷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为山东将军网题词、献墨宝。
&&& 在京期间,刘志刚秘书长还参观了国防大学和防化研究院,先后与国防大学原校长裴怀亮上将、总装装备学院原副政委王庆恩少将、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基础部原主任陈庆华少将、装备学院政委巩树林少将、装甲兵工程学院原副政委崔秀敏少将、装备学院郭世贞教授、国防大学第一干休所赵华所长、国防大学老干办陈才银主任、国防大学基本系原主任毕泗振少将、国防大学第一干休所周靖真政委、防化研究院副院长王业顺少将、防化研究院主任程兆福等领导会面。
&&& 陪同拜访的还有中国?山东将军网副秘书长马殿振、山东省军区政委朱文亭、将军网办公室副主任杨卓。
将军网一行向刘振华政委汇报工作(上左)、拜访解放军军事法院原院长刘继光将军(上右)、
与总政治部直属工作部原政委董吉顺少将合影(下左)、拜访原国防科工委政治部主任许瑞忱少将(下右)
将军们赠予将军网墨宝(上左至右:空军原副司令员景学勤空军中将、
第二炮兵原副政委史克信中将、总参防化研究院原政委孙昌军少将;
下左至右:总政老干部局原局长贾方少将、总参谋部通信部原部长李云生少将)
将军们题词祝愿将军网(左上至下: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基础部原主任陈庆华少将、
海军司令部原副参谋长张鼎铭海军少将、海军后勤部原政委徐同业少将),
北京卫戌区原政委陈根法少将(右上)、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副政委赵承业少将(右下)
撰文:李聃
Copyright &
All Right Reserved 山东将军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号日下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第一次授衔授勋仪式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国家主席和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为我军的元帅和将军们颁发授衔命令状和勋章。这一天,新中国的元帅和将军们等了很久很久。正是他们在战场上以其智慧和骁勇指挥着千军万马,为中国人民立下一个又-个奇功殊勋。人民没有忘记、共和国也没有忘记这些为中国革命事业出生入死、功勋卓著的开国将帅们,这一天的授衔和授勋就是党、国家、军队和人民对他们最好的褒奖!一代开国将帅,一代开国英豪,他们肩上的将星帅星,既是血与火的熔炼,又是肉与魂的铸造,他们每个人都是一部永远值得我们后人怀念和崇敬的史诗!出身的开国将帅有人曾经这样评价黄埔军校的历史地位。“没有黄埔军校,就没有国共两党的军队,就没有后来的中国历史。”的确如此,作为世界四大军事名校的黄埔军校造就了一个时代,也造就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批精英。我党我军历史上的许多著名领导人如、卢德铭、王尔琢、许继慎、周逸群、曾中生、刘志丹、段德昌、朱云卿、、蔡申熙、左权等都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在我军的开国将帅中共有5位元帅、3位大将、8位上将、10位中将、11位少将出自黄埔军校及其分校,其中:1955年授元帅军衔的有(5人):黄埔军校原教授部副主任叶剑英,时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兼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黄埔军校原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聂荣臻,时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中共党支部书记陈毅,时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黄埔一期生徐向前,时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黄埔四期生林彪,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1955年授大将军衔的有(3人):黄埔一期生陈赓,时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黄埔五期生许光达,时任装甲兵司令员;黄埔六期生(武汉分校)罗瑞卿,时任公安部部长、公安军司令员兼政委。1955年授上将军衔的有(8人):黄埔一期生周士第,时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外训练部部长;黄埔一期生陈明仁,时任国防委员会委员、55军军长;黄埔军校第四期生、区队长陈奇涵,时任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黄埔五期生张宗逊,时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黄埔五期生宋时轮,时任总高级步兵学校校长;黄埔五期生杨至诚,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黄埔六期生郭天民(武汉分校),时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事出版部部长;黄埔六期生(武汉分校)陈伯钧,时任军事学院副院长。1955年授中将军衔的有(10人):黄埔一期生彭明治,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黄埔一期生阎揆要,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黄埔军校第三期生、区队长曾泽生,时任国防委员会委员、50军军长;黄埔三期生常乾坤,时任空军副司令员;黄埔四期生唐天际,时任总财务部第一副部长;黄埔四期生倪志亮,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黄埔四期生郭化若,时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黄埔五期生谭希林,时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黄埔六期生(武汉分校)王诤,时任解放军通信兵部主任,四机部部长;黄埔军校南宁分校(又称广西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毕业的莫文骅,时任解放军政治学院副院长。1955年授少将军衔的有(11人):黄埔军校第四期入伍生队指导员袁也烈,时任海军副参谋长;黄埔四期生曹广化,时任总干部部军衔奖励部部长;黄埔四期生方之中,时任河北军区副司令员;黄埔四期生李逸民,时任公安军政治部副主任;黄埔四期生洪水,时任训练总监部条令局副局长兼《战斗训练》杂志社社长;黄埔五期生廖运周,时任沈阳炮兵学校校长兼党委书记;黄埔六期生(武汉分校)周文在,时任福建军区副政委;黄埔六期生张开荆,时任沈阳军区副参谋长。黄埔十期生(中央军校)张学思,时任海军副参谋长;黄埔十期生(中央军校)高存信,时任炮兵副司令员。黄埔十一期(中央军校)的黎原,1964年被晋升为少将军衔,后来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少数民族将军在漫长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大少数民族同胞和汉族同胞一起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而并肩战斗,他们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也贡献出了许多优秀儿女,在我国的开国将军之中共有36位少数民族将军,他们分别是:粟裕大将,侗族,湖南会同人,1955年授衔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韦国清上将,壮族,广西东兰人,1955年授衔时任公安军副司令员;韦杰中将,壮族,广西东兰人,1955年授衔时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冼恒汉中将,壮族,广西田阳人,1955年授衔时任兰州军区政委;覃健中将,壮族,广西东兰人,1955年授衔时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乌兰夫上将,蒙古族,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人,1955年授衔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内蒙古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廖汉生中将,土家族,湖南桑植人,1955年授衔时任国防部副部长;丁秋生中将,满族,湖南湘乡人,1955年授衔时任浙江军区副政委;万毅中将,满族,辽宁金州人,1955年授衔时任二机部副部长;赛福鼎·艾则孜中将,维吾尔族,新疆阿图什人,1955年授衔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新疆军区副司令员;朵噶·彭错饶杰中将,藏族,西藏拉萨人,1955年授衔时任西藏军区副司令员;阿沛·阿旺晋美中将,藏族,西藏拉萨人,1955年授衔时任西藏军区副司令员。24位少数民族少将分别是:壮族(7人):韦祖珍、卢绍武、吴西、黄惠良、覃士冕、覃国翰、朱鹤云(1964年晋升少将)维吾尔族(4人):曹达诺大·扎伊尔、买卖提伊敏·伊敏诺夫、马尔果夫·伊斯哈科夫、祖农·太也夫蒙古族(4人):索立波、孔飞、廷懋、吴涛藏族(3人):黄正清、凯墨·索南旺堆、桑颇·才旺仁增(1958年授少将军衔)满族(3人):赵承金、郭维城、白志文回族(2人):刘世昌、刘瑞方(二人均是1964年晋升为少将的)土家族(1人):彭飞(1964年晋升少将)36位少数民族将军中,粟裕、韦国清、廖汉生、赛福鼎·艾则孜,后来都担任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兰夫将军还于1983年至1988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阿沛·阿旺晋美中将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他是我国开国将军中唯一现在仍担任国家重要领导职务的将军。华侨将军在我国的开国将帅中,还有一些华侨将军,他们中很多人曾经生在中国长在中国,为了谋求生存背井离乡下南洋,但是为了远大的革命理想又回到中国积极投身于祖国的革命事业之中。其实早在革命战争时期,就有许多爱国华人华侨回国投入到轰轰烈烈的革命当中,他们中有琼崖工农红军副总司令陈永芹(新加坡),琼崖纵队政治部主任王业熹(新加坡)、红七军政治部主任许苏魂(新加坡),中革军委参谋长朱云卿(黄埔三期,印尼)。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长李子芳(菲律宾)等为革命牺牲的华侨将军。开国将帅中,叶剑英元帅早年曾在马来亚生活过;周士第上将曾在新加坡生活过;叶飞上将是菲律宾归侨,他的母亲是菲律宾人。新加坡归侨卢胜将军,1929年加入新加坡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返回故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于国内革命的洪流之中。卢胜后来任第三野战军23军政委、福州军区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庄田将军1923年飘洋过海来到新加坡做苦工,1929年回国随后赴苏联莫斯科步兵学校学习,后来担任红三师政治部主任,琼崖抗日独立纵队副司令员、粤桂边纵队司令员、云南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澳大利亚归侨曾生将军在抗日战争时期领导著名的港九大队为组织护送驻香港著名人士、国际友人做出了突出贡献。曾生建国后任南海舰队第一副司令员、广东省副省长、交通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另外,曾任解放军防化兵部副主任的吴克之将军是新加坡华侨,他1961年被晋升为少将军衔;广州军区原政治部副主任陈青山1964年被晋升为少将军衔,他是马来亚华侨;空军原政治部主任叶松盛(1964年晋升为少将)是著名的印尼归侨。外籍将军在中国人民波澜壮阔的解放事业中,更有一批国际友人和我们一起并肩战斗。在革命战争时期,朝鲜的毕士悌(黄埔三期生、担任过中共满洲军委书记、红一方面军参谋长)、武亭(八路军炮兵团团长)、崔庸健(黄埔军校教官、参加过广州起义,东北抗日联军领导人)、陈龙鹤(黄埔四期生,参加过秋收起义)等;越南籍友人除了胡志明、黄文欢、武元甲(黄埔军校南宁分校毕业)等之外就数洪水将军了。洪水,原名武文博,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参加过广州起义和长征,1934年他和毕士悌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以“少数民族代表”的身份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成为苏维埃中央政府中仅有的两位外籍中央执行委员。他是唯一经历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建军、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全时期,并且为中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付出了毕生的精力的外籍将军;他是越南人民军的首批少将之一(当时越军的最高军衔),也是我军1955年授衔时唯一一位被授予将军军衔的外国人。1956年,洪水将军因患癌症离开中国回到故乡越南,临行之前,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前往车站为这位中越两国的“双料将军”送行。洪水将军于10月21日在他的故乡河内与世长辞。将军大使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以其伟人的战略眼光提出“我国的外交事业要另起炉灶”。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一批曾经在战场上横刀立马、纵横驰骋的开国将军换上西装,踏上外交之路出任新中国的外交官。彭明治、倪志亮、谭希林三位黄埔军校毕业的开国中将,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成为我国首批驻外的"将军大使"。彭明治中将在第四野战军13兵团副司令员的位置上出任中国驻波兰大使;谭希林将军在出任中国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前是山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倪志亮将军是我国驻朝鲜首任大使,赴任之前他是中南军政大学副校长兼武汉警备区副司令员,这位原红四方面军的参谋长到任之初就整理出一个关于朝鲜战事以及朝鲜国内情况的"汇报提纲",为党中央及时做出抗美援朝重大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彭明治、倪志亮、谭希林三位将军均于1952年回国,他们又重返部队为人民解放军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贡献着智慧和力量。比起首批将军大使来,李耀文、仲曦东、刘新权、柴成文、刘振华五位开国将军可谓是后来居上的“少将派外交家”。他们五人都是开国少将,李耀文、仲曦东、刘新权是1955年授予的少将;柴成文是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的:刘振华则是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的。李耀文是在济南军区副政委任上调外交部工作的,先后任外交部军代表、外交部副部长,1972年出使坦桑尼亚和马达加斯加;仲曦尔将军1961年出任中国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1969年又出任驻坦桑尼亚大使,后来任外交部副部长;刘新权1960年调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兼人事司司长,先后出使过苏联和阿尔巴尼亚,1979年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刘振华曾任旅大警备区政委,1971年出使阿尔巴尼亚,1976年任外交部副部长;在五位将军中,柴成文将军"下海最早",他1950年就任中国驻朝鲜临时代办、公使衔参赞,他还是朝鲜停战谈判委员会志愿军代表团秘书长,参加主持过著名的板门店谈判;1955年出使丹麦。五位将军中,柴成文将军1956年返回部队任总参谋部二部副部长、国防部外事局局长,主管部队外事工作;李耀文将军返回部队后任国防科委政委、海军政委;刘振华将军后来也继续从事部队政治工作,先后担任沈阳军区副政委、政委、北京军区政委。仲曦东将军和刘新权将军则继续在外交战线上奋斗,即使离休之后他们仍然关心祖国的外交事业,直到1984年和1994年他们逝世。另外,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的吉合将军曾任中国驻苏联武官;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的张英将军曾担任过中国驻瑞士武官。起义将军多少年之后,有一位细心的人这样统计过:在我军1000多位将军之中,有159位将军来自长期被中国共产党视为敌对阵营的国民党。在我军的开国将帅中共有3位上将、3位中将和许多少将出自原国民党军队,虽然在中国革命的一段时期中,他们是人民军队的对手,但是在中国革命的关键时刻,在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与个人荣辱、利益得失的挑战和抉择中,他们当机立断,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断然脱离反动阵营,反戈一击举起义帜,既使成千上万的人民免受战乱之苦,又为国家、为人民立下了特殊的功勋。陈明仁上将是黄埔一期毕业生,在国民党军队中官至兵团司令、湖南省主席,1948年8月他与程潜等在长沙举行起义,脱离国民党反动政府加入到人民革命阵营。建国后陈明仁先后任解放军21兵团司令员、陆军55军军长、第1、2、3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3、4届全国政协常委。陈明仁起义后,党和人民给了他极大的信任和荣誉,1955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并授一级解放勋章。这位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的虎将曾经这样感慨道:"我为蒋介石出生入死卖命大半辈子,难听到他一句诚恳、亲切的话,毛主席与我初次相见,却是平易近人、宽厚仁慈,真有天地之别呀"!董其武上将面对蒋介石“1900两黄金、西北军政副长官、陆军上将”的诱惑,毅然于1949年9月在绥远率部起义。建国后,董其武先后担任了绥远军区司令员、解放军23兵团司令员,曾率部队参加过抗美援朝;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解放勋章,他和陈明仁上将是当时我军仅有的两位上将衔军长。董其武将军晚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成为国家领导人。陶峙岳上将年轻时参加过辛亥革命,1949年9月,时任新疆警备总司令的陶峙岳和新疆省主席鲍尔汉一起率部通电起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国民党反动政权彻底决裂。陶峙岳建国后先后任22兵团司令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解放勋章。毛主席的亲家孔从周中将是杨虎城将军的老部下,参加过西安事变;1946年时任国民党38军中将副军长的孔从周率部在河南巩县起义,后来任豫西军区副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副司令员、西南军区炮兵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韩练成将军早年参加西北军,因中原大战时救过蒋介石的命被"特许以黄埔军校3期毕业,列入学籍",但正是这样一位受到委员长特别恩宠的将军,虽然身在虎穴,心却在共产党。在海南岛他被国民党政客们指责"剿匪不力",在山东战场又"葬送了国民党一个军"……就在蒋介石刚刚明白"韩练成早已被赤化,在主动为共产党效力时",韩练成早已经虎口脱险到达西柏坡,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一起聊天。韩练成后来任第一野战军副参谋长、兰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泽生将军早年毕业于云南讲武堂,后任黄埔军校区队长,虽然是黄埔高级班的毕业生并且战功卓越,但因为他是云南龙云的部下,一直得不到重用。1948年10月曾泽生率60军在长春战场起义,后来起义部队改编为第四野战军第50军,曾泽生任军长,这支部队参加过剿匪和抗美援朝,成为了著名的英雄部队。曾泽生建国后担任中南行政委员会委员、第1、2、3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刘善本少将是第一位投奔解放军的国民党空军著名飞行员,他1946年6月驾机飞抵延安宣布起义,后来任空军师长、空军学院副教育长,1964年毛泽东亲自提名刘善本晋升少将军衔。张世珍将军随董其武将军参加过绥远起义,后来任解放军37军军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56年不幸逝世。魏镇将军随陈明仁将军参加湖南起义,后来任21兵团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林遵将军是林则徐的后人,1949年时任国民党海军第2舰队司令的林遵在渡江战役之时率部起义,不久以起义舰队为基础的华东海军在泰州白马庙成立,林遵任第二副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林遵又长时间担任东海舰队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邓兆祥将军也是一位海军起义将领,他1949年率当时中国海军最大吨位的重庆号巡洋舰起义加入人民阵营;建国后邓兆祥先后任海军青岛基地司令员、北海舰队副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全国政协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在起义将军中,廖运周将军和白天将军可有些与众不同。他们早年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受党组织的委派长期打入国民党军队内部并且担任了高级职务,在革命战争的关键时刻受命率部起义,使敌人迅速土崩瓦解。还有原东北军系统的吕正操上将、万毅中将、张学思少将、高存信少将等,他们都是秘密加入共产党,在国民党军队中从事隐蔽工作,待时机成熟时率部起义或重返人民阵营。残疾将军在我军的开国将军中有两位上将、两位中将、五位少将为独臂将军;一位中将为独腿将军;一位少将为独脚将军。彭绍辉上将在担任红3军团师长参加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的广昌战役时失去了左臂,靠着一只右臂彭绍辉走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建国后长期担任副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贺炳炎上将早年有“贺小龙”之称,他是1935年长征途中失去了右臂;余秋里中将1936年在乌蒙山失去了左臂,这两位红二方面军的“一把手”后来在抗日战场和解放战场上竟是一对功勋卓著、令敌闻风丧胆的黄金搭档。建国后,贺炳炎出任成都军区第一任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60年在成都不幸逝世;余秋里先后任总后勤部政委、石油工业部部长,"文革"中坚持真理的他成了"还有余秋里同志"。他是中共第11、12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顾委常委,1999年在北京逝世。晏福生中将是1936年任红16师政委时在长征途中失去右臂的,在战斗中师长刘转连找遍了山头沟壑均未发现晏福生的身影,大家以为他牺牲了,于是红6军团军团长萧克、政委王震为他举行了追悼会,可是几个月后“死而复生”的他又回到了红军部队、又回到了党的怀抱。原济南军区副政委左齐将军是1938年在120师部队伏击日寇的一次战斗中右臂严重负伤,经过白求恩大夫亲自为他作了截肢手术以后才保住了性命,后来左齐少将练就了著名的“左体书法”。彭青云少将也是在1938年的一次对日战斗中失去了右臂;总参政治部原主任陈波少将是在1940年同日军作战时失去了左臂;童炎生将军是在1944年的一次对日军作战中失去了右臂;苏鲁少将是在解放战争后期同国民党军队一次战斗中失去了右臂。除独臂将军之外,钟赤兵将军在1935年红军四渡赤水时失去了右腿,成为开国将帅中唯一的独腿将军。凭着一条腿走完了漫漫长征路,进入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1946年回国后任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部长兼政委、民航总局局长、防空军政委、国防科委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谢良少将是我国唯一的独脚将军,那是在西路军时的一次战斗后,脚负伤已经感染的谢良为了保住生命继续战斗,就用大剪刀剪去了受伤发黑的脚掌,成为了独脚将军;建国后他担任过炮兵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再被授衔的开国将军1965年5月我军取消了军衔制。日,我军又恢复了军衔制,共有17人被中央军委授予上将军衔,在这17位上将中有12位将军是开国将军。时任中央军委委员兼中央军委副秘书长的洪学智上将1955年我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度时被授予上将军衔,1988年我军恢复军衔制后他再次被授予了上将军衔,洪学智是我军历史上唯一一位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将军。张震将军和秦基伟将军是开国中将中仅有的两位被晋升上将军衔的将军。其实早在60年代,张震将军任军事学院院长、秦基伟将军任昆明军区司令员时就应当晋升上将军衔,可由于当时的军衔晋升制度不完善,他们一等就是20多年。张震将军后来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秦基伟将军后来任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在1955年被授予的少将中,只有李德生(1988年时任国防大学政委)、刘华清(1988年时任中央军委委员兼中央军委副秘书长)、李耀文(1988年时任海军政委)、郭林祥(1988年时任总政治部副主任兼中央军委纪委第一书记)、尤太忠(1988年时任中央军委纪委第二书记)、王诚汉(1988年时任军事科学院政委)、向守志(1988年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被授予上将军衔;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的徐信(1988年时任副总参谋长)和刘振华(1988年时任北京军区政委)也被授予了上将军衔。在这些将军中,李德生上将曾经担任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常委等要职,所以李德生在老同志名单中总是列第一位。刘华清上将后来担任过中央军委副主席,1992年在中共十四大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德生是开国少将中后来担任职务最高的将军。还有唯一的女将军--------(一)日下午北京中南海——新中国首次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仪式隆重举行。在这些叱咤风云的将帅之中,只有一位女性,她就是李贞。周恩来总理亲手把少将军衔授予李贞时说:“祝贺你,李贞同志,你是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二)1926年,刘阳河畔严寒已经过去,春天已经来了。刘阳闹起了革命。李真的姐姐动员她参加革命。李贞当时还是个童养媳,没有正式名字,俗名“旦娃子”。为了填表格,自己起名李贞,是对革命忠心不渝的意思。1927年,大革命失败了。长沙发生了“马日事变”。敌人四处追捕包括李贞在内的革命者。李贞一面把自己隐蔽起来一面寻找自己人,终于找到了刘先行等三名党员,组成了刘阳永和区第一个地下党支部,李真任党支部书记。(三)不久,浏东游击队建立,开始武装斗争,刘少龄任队长,李贞任士兵委员长。游击队只有两条枪,其他都是鸟枪、马刀和梭镖。游击队以大围山为依托,巧与敌人周旋。后来上级派浏东特委书记王首道送来20条枪,加强了游击队。日,游击队员张启龙被国民党地方团防抓去,王首道带领李贞等10余名游击队员包围了林家祠堂,李贞亲手拿刀割断了捆绑绳索,救走了张启龙。后来,李张结成为战地鸳鸯,成为佳话。在秋收起义一周年之际,在王首道带领下,游击队实施攻打张家坊团防局计划。由李贞扮成新娘,游击队员扮成迎新队伍。到了团防局门前,团丁们只顾看热闹,被游击队打了个措手不及,干净利索,打死几十个敌人,缴获十几条枪和一批物资。
您可能对这些帖子感兴趣
谢尔盖·绍伊古,俄罗斯联邦第一武将,来自图瓦,父亲是蒙古人,母亲俄罗斯人。他是现任俄罗斯国防部长。之前曾担任过统一俄罗斯党最高领导人;俄罗斯联邦副总理;国家紧急情况部长;莫斯科州州长, 获得过一次“俄罗斯英雄”称号。他能熟练掌握9种语言,包括土耳其语和日语。同时也是俄罗斯最大的日本古董武士刀收藏者,收藏总价值超过4000万美金。瓦列里·格拉西莫夫,俄罗斯联邦大将,鞑靼族。他是俄罗斯武装部队总参谋部现任主席;第一副国防部长。生于喀山,毕业于鞑靼斯坦喀山苏沃洛夫军校。关于“鞑靼”的最早记载出现于突厥国时期的阙特勤碑,称为Otuz Tatar Bodun(鞑靼三十部) 和Tokuz Tatar (九部鞑靼),其位置在蒙古的中部,是指说蒙古语的众部族。鞑靼部是今天蒙古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天俄罗斯鞑靼族的主要组成部分,与俄罗斯人有大规模的混血。这也是如今俄罗斯人与蒙古人血缘上的主要联系。尤里·叶哈努罗夫,布里亚特蒙古人。乌克兰前总理和国防部长。曾任乌克兰议会工业政策和企业问题委员会负责人、乌克兰政府经济部部长,以及乌克兰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州长。可山·伊柳姆日诺夫,世界国际象棋联合会主席;俄罗斯卡尔梅克共和国总统;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代表;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国际事务与对外经济联系委员会和资格审查委员会成员;俄罗斯联邦企业家协会主席,曾参与俄罗斯总统的竞选。他是俄政治、经济舞台上的重量级人物,同时也是身价上亿美元的商人,能熟练掌握蒙古语、俄语、英语、日语、中文。伊柳姆日诺夫不顾俄联邦宪法,采取过一系列令全俄罗斯都为之膛目的激进举措。他通过和平途径让苏维埃代表们告别了议会大厅。98年俄爆发经济危机,他公然向中央发出独立威胁,称“如中央无力解决危机,卡尔梅克将成为俄联邦的联系国。”之后又公然率团访台,会见连战和萧万长,表示愿意与台建立经贸联系。这彻底违背了俄联邦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外交承诺。他担任世界棋联主席期间力排众议推行赛制改革,使国际奥委会承认国际棋联为体育组织。巴音朝鲁,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人,现任吉林省省长、吉林省委副书记。曾任浙江省副省长;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宁波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吉林省政协主席;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乌兰夫(蒙古语Ulaanhu),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开国上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其长子布赫曾任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巴桑·格罗德维科夫,苏联将军,卡尔梅克蒙古人。他1944年率军由东喀尔巴阡山直插匈牙利,横扫波兰,击溃德军,解放布列斯特(位于今白俄罗斯)。1945年又率军攻入德国首都柏林,同年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和列宁勋章。1983年,格罗德维科夫在莫斯科去世。为了纪念他对苏维埃做出的卓越贡献,苏联政府将卡尔梅克共和国的一座城镇命名为"格罗德维科夫镇"。欧卡,苏联骑兵队指挥官,哥萨克首领,卡尔梅克蒙古人。苏维埃太祖列宁,列宁的祖父母都是蒙古人。他的祖父是尼可莱·乌里杨诺夫,出生在鞑靼蒙古人与俄罗斯人混血的家庭。祖母是来自阿斯特拉罕的卡尔梅克女人安娜·丝米尔诺娃。他的姓氏“乌里杨诺夫”在古蒙古语中意为“水边的白杨树”。列宁亚洲式的眼睛和颧骨,是几乎每本列宁传记都要提到的。卡丹巴特尔·马格萨尔加夫,生于蒙古布尔根省呼塔格温都尔县,蒙古国杰出军事统帅,击败过沙俄名将Andrei Bakich。1912年,马格萨尔加夫与丹毕坚赞、达木丁苏隆、海山一起率领2500名蒙军,攻占了科布多,以武力驱逐了满清驻科布多的参赞大臣,并歼灭从新疆入境的满清援军。在1912年到1921年间,他曾率领800名蒙古战士30多次与俄国白军以及中国北洋军对战,无一败绩,常被历史学家认为是蒙古历史上最让中国人感到害怕的人物之一。1919年,当时中国执政者安福系集团奉日本军阀之命派遣徐树铮侵略蒙古,之后卡丹巴特尔担任蒙古军总司令,在1929年与恩琴一起将中国侵略军从蒙古驱逐出去。“沙俄战神”谢苗·布琼尼,沙皇俄军中极少数获得“圣乔治”军功章一二三四级的人物之一,是当时俄军最高军功章。他的部队是红军机动能力最强、威力最大的战役集团。可以说,他的部队构成了二战中苏军名将层核心,如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叶廖缅科、巴格拉米扬、铁木辛哥都是他的部下。巴德玛耶夫,末代沙皇时期的著名阴谋家,曾试图将整个清帝国版图并入沙俄。乔坎·瓦里汗诺夫,成吉思汗术赤系的后裔,出身于俄罗斯帝国哈萨克地区。他是俄罗斯帝国军官,为沙俄帝国扩张贡献青春的一生。库图佐夫,鞑靼裔,击退拿破仑的军事天才,他不但精通兵法、战史、几何学、数学,还深通德语、拉丁语、波兰语、土耳其语和英语。鲍里斯·戈东诺夫,俄国沙皇。鞑靼蒙古贵族出身,1604年全俄缙绅会议推举鲍里斯为俄罗斯沙皇。他继承伊凡雷帝遗志,停止与波兰的战争,在北方向瑞典发动战争,扩大了波罗的海出海口。向东继续侵略蒙古西伯利亚汗国,南方与蒙古克里米亚汗国交战,修建了一系列要塞城市。他推进俄罗斯农奴化进程。在位末期俄罗斯不断发生农奴起义。1605年去世。俄国文豪普希金将他的一生改编为戏剧,并由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再改编成歌剧。赛-布拉特(俄语名:谢苗·别克布拉托维奇)。俄国沙皇、卡西莫夫汗,他是成吉思汗直系后裔。1573年受洗礼入东正教改名谢苗·别克布拉托维奇。他在1575年被伊凡雷帝封为“全罗斯大公”,在1年后又让位给伊凡雷帝。伊凡雷帝这么做是为了表明自己是成吉思汗在欧洲和亚洲的正统继承人。在让位后,谢苗成为特维尔大公,后来进入修道院当修士。1616年在莫斯科去世,葬于谢苗诺夫修道院。伊琳娜·格林斯卡娅,俄罗斯历史上的著名女政治家。她是蒙古人马迈(金帐汗国著名军阀)的后裔,也是伊凡雷帝的母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刘振华简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