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老年大学声乐班学习,唱女高音歌唱家的歌声撕力竭,老师说我是女高音歌唱家,我是女高音歌唱家吗?

【精品专业论文】她们用美妙的歌声征服世界——世界著名三大女高音歌唱家演唱特色..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她们用美妙的歌声征服世界——世界著名三大女高音歌唱家演唱特色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试论气息在花腔女高音演唱中的运用以咏叹调《啊,满园鲜花凋零》为例
下载积分:400
内容提示:试论气息在花腔女高音演唱中的运用以咏叹调《啊,满园鲜花凋零》为例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72|
上传日期: 20:32:1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试论气息在花腔女高音演唱中的运用以咏叹调《啊,满园鲜花凋零》为例.PDF
道客巴巴认证
机构认证专区
加  展示
享受成长特权
官方公共微信中国三大女高音 下月放歌大剧院
04:16 来源:温州日报瓯网
编辑:伍广明
浏览:1011
&&发表评论
中国三大女高音下月放歌大剧院
11月16日晚19:30,当今中国歌剧界的三位当红女高音么红、孙秀苇、沈娜将联袂献唱温州大剧院,为市民带来2012保利院线巡礼音乐会。
孙秀苇是世界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多明戈对她青睐有加。继2001年受多明戈之邀演唱《图兰朵》之后,2006年多明戈再次向孙秀苇伸出橄榄枝,邀请她去华盛顿出演由他亲自指挥的《蝴蝶夫人》。么红是我国著名的美声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她曾参加过多次春晚演出,其中《祖国 我为你干杯》、《饮酒歌》、《春天的芭蕾》等多首曲目至今广为传唱。沈娜是国内知名的青年女高音歌唱家,身兼中央歌剧院独唱演员和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客座教授。
本次巡演音乐会的曲目安排独具匠心,除了选择《托斯卡》、《蝙蝠》、《罗密欧与朱丽叶》、《玛侬&莱斯科》等众多经典歌剧中的著名唱段之外,三位歌唱家还将合唱《绒花》、《摇篮曲》、《我爱你中国》等观众耳熟能详的歌曲。主办方表示,希望能借此举拉近古典音乐与大众的距离,在向观众传达美声和歌剧魅力的同时,打破美声音乐会过于&殿堂化&的风格,融入民族和流行音乐元素,改变美声音乐&小众化走向&的看法。本场演出的票价为50元&280元不等,详询:。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搜索: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它新闻
网络评论 (0)
您还可以输入字
地址:温州公园路日报大厦1204室&&& 值班电话:0 0
Copyright & 2009 -
.cn. All Rights Reserved
瓯网1号客服:
瓯网2号客服: 下载
 收藏
资料来自网络,部分原创,如有侵权请告知,将立即删除,谢谢。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女高音歌剧角色及其嗓音塑造能力探究——以玛利亚·卡拉斯演唱为例
下载积分:2500
内容提示:女高音歌剧角色及其嗓音塑造能力探究——以玛利亚·卡拉斯演唱为例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6|
上传日期: 01:28:5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女高音歌剧角色及其嗓音塑造能力探究——以玛利亚·卡拉斯演唱为例.PDF
道客巴巴认证
机构认证专区
加  展示
享受成长特权
官方公共微信市老年大学荆州声乐班2011年工作总结
市老年大学荆州声乐班2011年工作总结
市老年大学荆州声乐班2011年工作总结
市老年大学荆州声乐班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是“十二五”计划的开局之年,是党时90岁生日庆贺之年,在令人振奋的激情中,我们将送走社会主义建设形势越来越好,改革开放硕果累累的2011年,迎来更加灿烂辉煌的2012年。
回顾一年来声乐班走过的365天,我们感到非常欣慰,在校领导的关怀下,在二位老师的辛勤培育下,遵照“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老年教育方针,我们取得了优异成绩,全体学员真正体验到老年大学是老年人最好的归宿。在这里我们焕发了青春,找到了老年人的前途和乐趣,增长了知识,丰富了生活,陶冶了情操,广交了朋友,促进了身心健康,实现了为社会奉献余热的愿望。
声乐班是个有很强凝聚力的集体,吸引了众多老年朋友,目前班级学员80人左右,还有许多老年朋友表达了参加的意愿,由于已到期末,暂时停止了招生。在这一年的学习中,王志敏、梁军二位老师教学耐心,细致,对学员不懂的问题,不厌其烦,反复讲解,对唱歌的节拍、口型、发声、技巧、感情都严格要求,反复教唱,每节课有计划的讲解简谱乐理知识,学员不仅学会唱歌,还要学会唱好歌。为了让学员们学到更多的音乐知识,王志敏老师利用假期,冒着酷暑为大家编写“简谱乐理”讲义,学员们普遍反映学到了不少知识,现在绝大多数学员都掌握了简谱知识,拿到歌曲都可以自己哼唱了。今年一年学习新歌12首,而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讲完课,学完新歌后,开展互动,才艺展示,锻炼了唱歌的能力和勇气。
在声乐班这个和谐的大家庭里,学员之间的关系非常友好,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是我们班的最大特点,今年建党90周年期间,班级参加了市直老体协和市老年大学的二次庆祝演出活动,还参加了二次电视台组织的演出,由于学员们同心协力,步调一致,不讲条件,服从老师和班委们的统一安排,使我们的演出阵容强大、整齐,效果突出,反映良好。为了活跃大家的生活,增进友谊,开扩视野,每年都组织大浓郊游,今年组织大家到稻香村和蜜蜂园游玩。每年期末,为了总结一年来的学习效果,组织班级各组联欢演出,今年12月23日又有约18个节目参加班级联欢。
声乐班的学员热心社会公益活动,很多人都是各自社区公益活动的骨干力量,在荆州市的各类社会活动中都活跃着我们班学员的身影。在学校和荆州监狱联合开展“爱心帮教”活动中,我们也献出了爱心,利用书信,探视等形式帮教一名青年服刑人员,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该青年多次受表彰,奖励,今年庆祝党的90岁生日演讲比赛中获得第二名,比第一名仅低0.02分。我们的关爱给了这个孩子改造的动力、信心和勇气。通过参与公益活动,使学员们欣喜的发现,自己对社会,对人民还有用。虽然在工作岗位上退了休,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不能退休,我们还可以为社会奉献余热。
一年来,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是学校的正确领导和关怀,是二位老师辛勤劳动的结果,是五个班委团结一心,无私奉献的结果,也是全班学员的支持和努力的结果,我们将珍惜这一切。在2012年的工作中继续努力,遵循学校制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规章制度,密切配合学校,把声乐班建设成一个能在老年大学发挥示范作用,骨干作用,能为老年教育事业和老年大学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优秀班级。
市老年大学荆州声乐班二○一一年十二月
扩展阅读:老年大学声乐基础教案
第一章音长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1、记谱法的种类(1)五线谱(2)简谱2、谱表谱号(1)高音谱表(2)低音谱表(3)中音谱表
(4)五线谱的线与间(上下加线与加间)(5)五线谱上下加线的写法
(6)谱表:加上“谱号”的五线谱,称为谱表。(7)三种常见的谱表及其中央C位置(高音、低音、
(8)大谱表:高音谱表与低音谱表的结合形式(9)联合谱表:多声部谱表谱号
(1)高音谱号(G谱号):(2)低音谱号(F谱号):(3)中音谱号(C谱号):3、音符(1)概念
(2)简谱、五线谱中的音符及其时值比较
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六十四分音符
(3)音符的规范写法符头、符杆、符尾符杆的方向
两个声部的五线谱记写44、休止符(1)概念
(2)常见休止符表
(3)全休止符的使用说明
5、附点(1)概念
(2)常见附点音符表(3)“附点”的写法(4)常见复附点音符
6、其他增时记号(1)延音记号(2)连音线
第二章音高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1、音列与音级
(1)乐音体系:乐音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总和,称为“乐音体系”。
(2)音列:将乐音按高低次序排列起来,称为“音列”。(3)音级:音列中的每一个音均称为“音级”。(4)介绍键盘
白键:基本音级(音名:CDEFGAB排列)黑键:变化音级(无固定音名,其名称按相邻白
键,通过使用变音记号表达)
八度:在一个八度内,白键和黑键上的乐音共有12个,相邻两键的音高距离为半音。2、音列分组3、变音与等音
(1)变音(即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或降低,称
为“变音”。
(2)常用变音记号①升记号(升号):“#”表示将原音升高半音。
②降记号(降号):“b”表示将原音降低半音。③还原记号:表示将被升高或被降低的音回归原
位(或还原半音)。
④重升记号:“x”表示将原音升高一个全音。⑤重降记号:“bb”表示将原音降低一个全音。
(3)等音:音高相同,名称和意义不同的音称为“等音”。也叫“同音异名”音。(4)自然半音和自然全音
①自然半音:相邻两音级构成的半音。如:EF;CbD等。
②自然全音:相邻两音级构成的全音。如:E#F;bB--C等。(5)变化半音和变化全音
①变化半音:同一音级或隔开一个音级构成的半音。如:C#C;#E--bG等。
②变化全音:同一音级或隔开一个音级构成的全音。如:bC#C;E--bG等。
第三章拍子节奏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
1、节奏、节拍的概念
(1)节奏:音乐中,音的长短、强弱有组织的进行,叫做节奏。
(2)节拍:音乐中,强拍与若拍有规律地循环(或交替),叫做节拍。2、拍子与拍号
(1)拍:以某种时值的音符表示的节拍单位,叫做“拍”。(2)拍子:将“拍”按照一定的强弱规律组织起来叫做“拍子”。
(3)小节:是计算乐句、乐段和整首乐曲长度的常用单位。
(4)小节线和终止线
(5)拍号、拍号的写法及读法、拍号的意义(6)两种古老的拍号:4/4拍、2/2拍。
3、拍子的类型(1)单拍子:
(2)复拍子:(3)混合拍子:4、散拍子与变拍子
(1)散拍子:一种不受固定节拍限制,而且速度比较自由的节拍,叫做“散拍子”,在我国戏曲及说唱音乐中称为“散板”。(用“サ”标记)
(2)变拍子:音乐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拍子交替出现,叫做“变拍子”。
(3)变拍子的标记:可以并列标出;也可以只在曲首标明主要拍子。5、击拍与指挥图式(1)击拍法:(2)指挥法:6、切分音
(1)关于强拍、强位;弱拍、弱位的介绍(2)切分音(3)切分节奏7、音值组合法
(1)单拍子的音值组合法
①单位拍等于或大于四分音符的音值组合法A、按“拍”组合音群。
B、固定节奏型用固定方式记写,如附点节奏、
切分节奏等。
C、长音用一个音符记写。
D、休止符不采用“休止切分”记写。E、注意保持“拍子”的轮廓。
②单位拍等于或小于八分音符的音值组合法A、按“小节”组合音群。
B、固定节奏型用固定方式记写,如附点节奏、
切分节奏等。
C、长音用一个音符记写。(注意保持“单拍子”的轮廓)
D、休止符不采用“休止切分”记写。
(2)复拍子及混合拍子的音值组合法
①单位拍等于或大于四分音符的音值组合法A、按“拍”组合音群。
B、固定节奏型用固定方式记写,如附点节奏、
切分节奏等。
C、长音用一个音符记写。(注意保持“单拍子”
D、休止符不采用“休止切分”记写。②单位拍等于或小于八分音符的音值组合法A、按“单拍子”组合音群。
B、固定节奏型用固定方式记写,如附点节奏、
切分节奏等。
C、长音用一个音符记写。(注意保持“单拍子”
D、休止符不采用“休止切分”记写。
(3)音值组合法中的休止符写法
A、单拍子中,按“拍”记写,且应避免“休止切分”。B、注意保持拍子的“轮廓”。
8、节拍的正确划分(1)关于“长强短弱”规律(2)关于“小节线后是强拍”规律
第四章速度力度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1、速度
(1)速度用语:(2)速度变化用语:(3)补充用语:2、力度
通用的力度标记:3、演奏法记号
(1)连音(Iegato):(2)断音(Staccato):(3)保持音(Sostenuto):
(4)强音记号(用记号>、∧标记):
(5)滑音(用记号、标记)及刮奏(gliss):(6)琶音奏法(Arpeggio):
第五章歌唱发声器官的组成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
声音的形成是发声器官协调工作产生的生理现象,这个现象的产生是气息运动和声带振动所形成的物理现象,但歌唱的发声运动又和我们平时说话的发声有所不同,因而歌唱发声又是一个物理的声学、音响学现象。而进行歌唱艺术实践又是一个复杂丰富的心理活动过程,因此我们的歌唱运动可以说是生理、物理、心理“三位一体”的行为。歌唱的发声器官是由呼吸器官、发音器官、共鸣器官和咬字器官四个部分组成,它们是歌唱发声的全部物质基础,是歌唱发声运动中的主要功能系统。
1、呼吸器官
呼吸器官,即“源”动力,是由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脏以及胸腔、膈肌(又称横膈膜)、腹肌等组成。气息从鼻、口吸入,经过咽、喉、气管、支气管,分布到左右肺叶的肺气泡之中(肺中由两个叶状的海绵组织的风箱构成,它包含了许许多多装气的小气泡);然后经过相反的方向,从肺的出口处分支的气管(支气管)将气息汇集
到两面三刀个大气管,最后形成一个气管,再经过咽喉口鼻呼出。与呼吸系统相关的各肌肉群,他们的运动也关系到呼吸的能力,是歌唱“源”的动力和能量的保证。我们日常的呼吸比较平静,比较浅,用不着使用全部的肺活量,但歌唱时的呼吸运动就不同了,吸气动作很快,呼气动作很慢。如果遇上较长的乐句,气息就必须坚持住。而一首歌曲的高、低、强、弱、顿挫、抑扬变化,也全靠吸气、呼气肌肉群的坚强和灵活的运动才能完成。
2、发声器官
发声器官,即发出声音的器官。它包括喉头、声带。喉头是一个精巧的小室,位于颈前正中部,由软骨、韧带等肌肉组成。声带位于喉头的中间,是两片呈水平状左右并列的、对称的又富有弹性的白色韧带,性质非常坚实。声带的中间又称声门,声带是靠喉头内的软骨和肌肉得到调节的。吸气时两声带分离,声门开启,吸入气息;发声时,两声带靠拢闭合发生声音。声带在不发出声音的时候是放松并张开的,以便使气息顺利通过。声带发声,一部分是自身机能,一部分是依靠声带周边的肌肉群协助进行发声运动。我们在声乐训练的时候,应该充分注意到这些肌肉群的功能作用,合理地运用它们,养成良好的习惯,避免在不正确的发声习惯下唱坏了嗓子。还有喉咙的上部与舌根之间,有一个很重要的软骨,叫会厌。会厌的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起到声门的保护作用,当我们吞咽食物和饮水的时候,它本能地自动盖住气管,让食物通过时避
免进入气管,我们往往有时不小心喝水“呛”了气,就是会厌动作不协调所致。第二个作用是歌唱的时候,会厌竖起,形成通道让声音流畅地输出。
3、共鸣器官
人体的共鸣器官主要有胸腔、口腔和头腔三大共鸣腔体。胸腔包括喉头以下的气管、支气管和整个肺部。口腔包括喉、咽腔及口腔。头腔包括鼻腔、上颌窦、额窦、蝶窦等。在歌唱中,由于音商的不同,使用这些共鸣腔的比例是有所不同的。一般来说,唱低音时,胸腔共鸣发挥最大,唱中音时口腔共鸣应用较多,而唱高音时主要是靠头腔鸣发挥作用了。如果我们能正确、合理地运用好这些共鸣腔体,并相互协调配合好,那我闪就能获得圆润、悦耳、丰满、动听的歌声。4、咬字吐字器官
咬字吐字器官(即语言器官)包括唇、舌、牙齿和上腭等。这些器官活动时的位置和不同的着力部位,形成了辅音和元音(即语言)。发声歌唱时,咬字、吐字器官各组成部分的动作比平时说话要更加敏捷而夸张。敏捷是为了使咬字准确清晰,夸张是为了使美化的元音或韵母通畅地引长发挥。所以语言器官是我们在吐字咬字时的物质基础,也是我们学习吐字咬字时出声、引长和归韵的重要器官。声音是歌唱的基础,要训练好声音进行歌唱,首先要了解所参与发声器官的构造和作用。歌唱运动的感觉远不如看
得见、摸得着的如钢琴、小提琴训练那样的肌体运动来得容易,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歌唱者要有敏锐的自我感觉,并在专业声乐教师的指导下反复训练,以形成条件反射去断定自己的声音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声器官运动的基本规律。还有一点要指出的是,上述各部分器官及它们的运动形式是歌唱的生理学为基础,而这些器官的协调活动,则是在人体神经系统的调节与支配下完成的。任何身体的运动都受到心理的指挥或暗示,歌唱者的意志、情感、愿望及舞台感觉等等,很大一部分与心理的因素有关,有时候心理的制约因素甚至比发声技术更重要地左右着我们的训练,我们应该充分注意到心理的重要性,当我们在歌唱时,尤其在台上表演时,则需将注意力集中在歌曲的内容与情感上,以情带声,而不要把注意力分散在具体器官的位置及活动状态上。
第六章歌唱的姿势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
有人说:“姿势是呼吸的源泉,呼吸是发声的源泉。”唱歌训练,首先要有正确的歌唱姿势,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往往不够重视姿势,姿势的正确与否是直接关系到发声时各个器官配合的协调姿势,姿势的正确了,发声各部分就能正常地工作,而不正确的姿势,则往往带来不正确的声音。这好比我们的跑步运动员,赛跑时如果没有正确的跑步姿势,就会直接影响跑步的速度一样。正确的歌唱姿势是:
1、身体自然直立,保持自然放松,这里的放松绝不是松垮、瘫痪,它应呈现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也就是精神饱满的状态。
2、头部保持于眼睛向前平视稍高的位置,胸部自然挺起,两肩略下后一点,小腹收缩,两臂自然垂落,全身有一种积极运动的状态。
3、两脚一前一后稍分开,前脚着力、身体的重量要平稳,重量落在双脚上。
4、面部,眼神要自然生动,眉、眼、嘴是五官中的重要部位,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此在演唱中眼睛切记应当张大一些,不要眯起眼,虚着唱歌。
5、嘴巴是歌唱的喇叭,应当张得开,放得松,切记紧咬牙关。
6、还有歌唱时下颌收回,正确的感觉应该是仿佛由小腹到两眉之间形成一条直线,脖子和后背、腰部连成一线,这样才使气息畅通无阻。
7、演唱时可根据歌曲的内在情感赋予适当的动作,但动作要简练大方,切忌矫揉造作,画蛇添足。坐唱的姿势与站立时的要求一样,但要注意腰部挺直而不僵硬,也不要靠在椅背上,注意臀部不要坐满整个凳面,约坐1/3的面积,两脚稍分开,自然弯曲,不能跷腿坐,也不能两腿交叉叠起。
第七章歌唱的呼吸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
学习正确的歌唱呼吸乃是歌唱艺术最重要和最必要的基础。由呼吸控制的歌声才是声乐,呼吸是歌唱的原动力。声乐界有“谁懂得呼吸,谁就会唱歌”之说,说明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它确实是歌唱者首先应该学会的一项基本功。
歌唱时的呼吸与日常生活中说话的呼吸是不大一样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说话交流思想感情,因为一般距离较近时所需音量就较小,气息较浅,不用很大的力度,也不用传得很远,而且我们说话连续用嗓时间长了,嗓音就容易疲劳、嘶哑,这种说话的呼吸若用于唱歌就显得不能胜任了。唱歌是为了抒发情感,是要唱给别人听的。歌唱时面对的往往是大庭广众,须将歌声传至每个角落,因而要求声音既要有一定的音量,又要有一定的力度变化,要有长时间歌唱的能力,并要求根据歌曲的需要,或长、或短、或强、或弱、或高、或低地有控制地输送气息,
要做到这些,就不是简单的事了。所以歌唱时的呼吸作为一种艺术手段,有它自身特有的一套规律和方法,它是一项技术性问题,是后天训练出来的。呼吸运动包含着吸气和吐气两个过程。1、吸气
用口、鼻垂直向下吸气,将气吸到肺的底部,注意不可抬肩,吸入气息时使下肋骨附近扩张起来,腹部方面,横膈膜逐渐扩张,使腹部向前及左右两侧膨胀,小腹则要用力收缩,不扩张。背部要挺立,脊柱几乎是不动的,但它的两侧却是可以动的,而且也是必须向下和向左右扩张的,这时气推向两侧与背后并贮在那里,保持住然后再缓缓将气吐出。2、吐气
唱歌用气时,仍要保持吸气状态。这点很重要,就好比给自行车打足了气,不能一下子放松了,这里还有一个保持呼吸的问题,要保持住气息,就必须在唱的过程中永远保持吸气的状态,控制住气息徐徐吐出,要节省用气,均匀地吐气,这就是所谓气息的对抗。在呼和吸的过程中,要注意呼吸僵硬的感觉,整个身体表情都应该是积极放松的,紧张的部位就是横膈膜、两肋,两肋就像是一只充足的气球一样,我们要让声音坐在上面,往下拉,不能让气球往上浮起来,也就是说要把气息拉住,不能让它提上来,
这就牵涉到一个气息支点的问题。3、唱歌时要有气息支持点
支持点也就是声音要有一个立足的地方,这个立足点也就是以横膈膜及下肋两侧做支持点,当我们咳嗽或笑的时候,可以直接感觉到它的支持作用。没有经过呼吸训练的人,常常唱歌时,脸红脖子粗的,青筋直暴,歌声僵直,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等等,都是与气息支持点没有保持住有关。反之,我们掌握了呼吸方法,有了支持点的感觉,那么,当我闪歌唱发声时,便会感到声音仿佛落在我们所控制的气息上,也就是说声音是由呼吸来支持了,这种声音不但悦耳响亮,而且能强弱自如地做出各种变化来。
4、不同的乐句用气是不同的
我们在进行胸腹式呼吸时,呼吸气势的强弱、吐气的方法要根据所唱歌曲(或乐句)的不同要求有所不同。下面我们就介绍几种不同的呼吸练习法。(1)缓吸缓呼
这是我们在训练和歌唱时常常采用的方法。就是胸腔自然挺起,用口、鼻将气息慢慢吸到肺叶下部,横隔膜下降,两肋肌肉向外扩张(也就是腰围扩张),小腹向内微收。这种吸气要求自然放松,平稳柔和地进行,就像我们去闻花的芳香时的感觉一样,闻花的感觉使我们吸气吸得深,
就像做深呼吸运动一样,但吸气时不要用太大的力,只要轻轻地挺住胸廓和上腹部,然后慢慢呼气。呼气时,注意保持吸气状态,控制住两肋和横膈膜,也就是控制住了气息,使之平稳、均匀、持续、连贯地慢慢吐出。有一种感觉可以帮助我们体会呼气时下肋和横隔膜的保持状态:就是在缓吸后做慢慢地吹掉桌上的灰尘的动作,这里需要长长地吹气,也就是在做长音的呼气练习,我们常说:“长音像吹灰,短音像吹蜡”,是一种吐气的感觉。(2)急吸缓呼
急吸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口、鼻迅速把气息促而深入地吸到肺叶下部,并将气息保持住,然后,按照缓呼的要求而呼出。我们在演唱实践中经常要用到的,因为在歌曲的句与句之间、字与字之间的吸气不通话你有很长的停顿时间,往往采用“偷气”的办法来吸入且要吸得不让人发现,这就是急吸缓呼的作用。为了培养呼吸的控制力,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练习曲及歌曲中的某些乐句做带词的练习,效果较好。卡鲁索说过,歌者能否踏上成功之路,首先要看他对于呼吸器官的操纵和运用,是否建立了强固的基础。
第八章歌唱的发声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
歌唱时的发声和说话时的发声是不完全一样的,说话式的唱歌或放大了的说话,都是不对的,这会没有色彩,不是音乐化了的发声。所以说说话的发声是不能适应歌唱的的需要的,我们必须讲究发声方法,帮助学唱歌的人把普通的声带磨炼成能发出优美、动听、有持久力的合乎科学方法的、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来。1、喉头和声带
喉头和声带,是歌唱的发声器官,是歌唱的核心部位,是通向整体歌唱的要塞,是打开歌唱艺术宝库的金钥匙。因此,了解和搞清喉头与声带在歌唱时应处的位置和状态是非常必要的。一般来说,歌唱时喉头位置应该比平时说话时偏低一些(就像我们深吸气时的喉头感觉,因为吸气时的喉位,比静止时的喉位略低一点)有很多人把喉头处于吸气时的位置称为“水平位”。在歌唱时字与字、句与句
的转换中,喉头要始终处于这一位置,而不应做离开水平位的向上、向下,或向左、向右的移动,当然喉头位置的稳
定是在运动中的相对稳定,而不是僵死不动的稳定。就像浮在水面上的皮球永远稳定在水面上的道理一样,若把皮球比做喉头,皮球浮在水面的状态就好像喉头稳定在吸气位的状态一样。所以歌唱时的喉头位置应始终处于低而自如的稳定位置和喉头壁打开的状态。2、打开喉咙
在歌唱训练中“打开喉咙”是十分重要的中心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声音的好坏。“打开喉咙”也就是将喉头稳定在正确的位置上,口盖积极向上收缩成拱形,舌根放松,平放在下牙齿后,牙关打开,下巴放松自然放下而稍后拉,这时候的喉咙是打开的。那么如何能帮助初学者“打开喉咙”呢?
(1)“打哈欠”的状态
“打哈欠”状态可以让口腔打开自然,放松,口盖抬起,口腔内空间增长增大。所以在唱歌时,咽喉不要闭塞,要使咽喉张开,让气息自如地送出来,“哈欠”状态确实是打开喉咙的好办法,也使歌唱者保证了一个很好的演唱状态。在平时练习时,还可以用闭嘴的“打哈欠”,闭口打哈欠的时候,里边的状态也是开的、抬的,如果我们在唱歌的时
候都能保持这个状态的话,那你的声音就不会是“白”的、“扁”的了,你的声音就会是“竖的”、“圆的”了。(2)用“微笑”状态来打开喉咙
我们讲的“微笑”不是光笑,而指的是把“笑肌”抬起来。“笑肌”抬起是要鼻、咽腔打开,大牙关打开,面部两边的笑肌(颧骨)呈微笑状,这样的微笑状态可以使你的喉咙打开,可以使你获得高位置的声音。“歌唱状态就是里边的哈欠,处头的微笑”,这话很精辟。3、良好的中声区
中声区是唱歌的基础,没有良好的中声区,就谈不到其他的一切。我们应当重视中声区的练习,多在中声区下功夫,不要急于唱很高的音。练习时,我们先从中声区以中、小音量练习开始,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巩固以后,再慢慢向较高一点或较低一点的音域发展,初学者一定要遵循由易而难的循序渐进的原则,否则一开始就猛练高音,不但不会获得正确的高音,反而会毁坏声带。中声区应该靠前,明亮,轻松流畅,不费力,这样才能往上发展,为演唱高音打开通路。中声区的声音不要强求音量,而是要自然自如,要求音色优美和声音的灵活性。每个声部的重要音区都是中声区。中声区要做到吸气深,呼吸力求自然,有弹性,积极向上,有支持点,喉头稳定松驰,不论唱高、低不同的音,喉头的感觉都在一个位置上,声音要往外送,
但又要使声音从头到尾保持在同一音型和位置上。我们常比喻说“声音要像穿珍珠一样,把每个音穿在一条线上”等等,就是说声音要连贯、统一、圆润。4、关于换声区
当你从低音往上唱时,唱到一定的地方,就会感到困难,容易卡壳,这就是到了换声区了,这时,你必须运用某种方法才能继续入上唱。歌唱者首先应基本掌握了虽声区的唱法,然后因人而异地作具体调整。有几种方法大家可以实践一下:
(1)“倒抽一口气”的动作
就是歌者在唱到换声的音时(发元音的同时),做一个倒抽一口气的动作,好像“吓一跳”的生理状态,让喉头稍向下,向后退让,以使口咽腔充分打开,同时将中声区歌唱时向上齿龈背后发送的气息,随着音高逐渐向上挪动,嘴也随着逐渐张开,此时声音感觉更向上,向更远的前方发送。这时声音就自然地进入了换声区。(2)母音转换手法
就是在唱到换声区的时候提前让声音掩盖一点,声音暗一点,出气量小一点,小舌头抬起一点。在碰到换声点时,有一点必须强调指出,就是你感到声音唱上去困难时,甚至声音感到要出现破音时,千万不要变化发声器官的形态,不要乱动,乱使劲,一定要坚持迎着声音唱下去就可
以了。其实换声点的总是就是一个“混声”的问题,就是真假声结合的问题。掩盖一些的声音就是有了假声的成分,但又不能全假,必须与真声混合在一起,声音的衔接才不会有痕迹,声音才不会虚和空。所以学会换声点的过渡也就学会了假声的唱法,而假声位置对唱歌、解决声音的统一是大有好处的。
5、高音区的练习
高音区常常在作品的高潮中出现,有着激发听众情绪、振奋人心的力量。唱好了高音,会给整个演唱增添光彩。因此,具有响亮的、金属般的高音对歌唱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在找到了自然声区,打好了中声区的基础,又掌握了换声区的技巧后就可以进行高音的练习。唱高音时,两颧骨要更积极开放,整个歌唱状态要更加积极向上,兴奋。随着音高向上,下颌需要松弛地向下,向两侧向后拉;小舌头提起如打哈欠似地吸住气,使喉咙更加打开,喉头不可随音高往上移动,而是相反,逐步下降,保持在吸气的状态,当然这个状态必须有气息的支持。唱高音的方法是训练中的一个难点,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也已经总结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每一种方法都要因人而宜,采取适合自己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第一个就是支点提法:在唱歌的时候好像声带不长在喉咙里,而长在了胸口,唱每一个字都不要离开这个支点,嘴放松唱,这样把注意力往那儿一想,一下子声音就得到
平衡了。这种方法可以解决好几个问题:如果唱高音喉头容易上提的话,你一想到胸口就不想喉头了,支点一低,喉头也自然放松,下放,喉头放下以后,喉咙自然打开。还有声带都有长在胸口处,气息当然就不能超过声带,那一定在胸口的下面,气息也就往下沉了,稳定了。这基本是找到了正确的发声方法。
第二个反向提法是“喉下换字”的比喻。喉下换字的办法,就是说一般唱高音时喉头都容易高,那就在喉下一寸或者二寸左右的地方换,或者“贴着肩膀换,在脖子根换”。这样唱的时候,喉咙最容易打开,而且声音比较容易垂直,容易进入头声,容易找到高音的焦点位置。6、关闭唱法
关闭唱法一般是指男声在唱高音时,减少换声区的困难而用的一种唱法。关闭不是把声音关进去,而地要放出来。关闭要保持中声区的基础,关闭的目的就在于把中、高音区正确统一起来,这可以理解为发声器官工作上的变化,如喉咙的打开,会厌往上竖起、咽的下部适当扩张等。关闭唱法一般是指在中声区用较明亮的“a”逐步到“o”,到了换声区就开始用“u”,过多的“a”声音发白、扁,过多的“o”声音发暗,因此都必须在实践中适当掌握。关闭唱法是训练高音的技术有效的方法。
歌唱的发声是歌唱发声训练制造乐器的重要方面:它
需要喉头稳定,喉咙打开,声音全部搭在气息线上,没有一个音脱离这个气息的轨道,声音均匀、连贯、有力度,气息通畅无阻,声区转换时不露痕迹等等,但是歌唱是高级神经系统的活动,一个人在歌唱时的心理状态,常常能影响其歌唱质量的好坏,因此,在唱歌时,不能只孤立地强调哪一部分肌肉的生理活动方面。好的声音是整个发声机能协调工作的结果。
第九章歌唱的共鸣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
歌唱的声音要有比较宽广的音域,要有相当响亮的音量,要有表达歌曲感情的各种声音色彩。这些除了要靠正确的气息控制,正确的发声方法之外,更要靠正确掌握人体对发声的共鸣作用。共鸣能够形成的声音质量变化,要比声带自身的发声能量大得多。当某个物体振动发出声响时,影响到周围的其他物体的振动,从而增强了原物体振动的声响,形成了共鸣现象。歌唱的共鸣就是指歌唱发声时,由于气息冲击声带振动而发出的声音同时引起了人体内其他各共鸣腔体产生共振的现象。由于共鸣时产生的泛音与声带发出的音组成复音,因此,它使声音得到了美化,达到宏亮、丰满、悦耳、动听的效果。人的声带是极短的振动体,它发出的声音是微小的,全靠人体许多天然的共鸣腔体(如胸腔、咽腔、头腔等)将它扩大,这些共鸣腔体可以调节声带所发声音的大小、明暗及音色上的变化,并
能调整其高度。
1、人体的共鸣腔体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人的共鸣腔体可以分成不可调节的共鸣腔:胸腔、鼻腔、额窦和蝶窦等,可以调节的共鸣腔:咽腔、喉腔、口腔,这部分是重要的共鸣腔体,可调节共鸣,上联头腔,下联胸腔,是个联络站。歌唱发声时,应随着音的升高或降低的变化,适当地调节那些可调节的共鸣腔体。一般来说,高音的共鸣区是分布在口腔,低音的共鸣区分布在胸腔。但这样的分布并不是说可以将各个共鸣腔孤立地来用,而是应当使所有的共鸣腔体连成一体,即所谓形成“整体共鸣”。整体共鸣就是胸、口、头腔共鸣的混合使用。2、共鸣的运用
在歌唱发声时,应用混合共鸣的方法,掌握好共鸣在各声区里的混合比例,使各共鸣腔保持一定的平衡,使声音获得良好的效果。唱高音时头腔共鸣应加强一些,口腔、胸腔也要有;唱中音时,声音要求圆润、流畅,口腔共鸣应多一些,胸腔、头腔共鸣也要有;唱低音时声音低沉、浑厚,以胸腔共鸣为主体,掺入口腔共鸣和头腔共鸣。这样才能在换声区发声时,不发生明显的痕迹。在歌唱发声中,只有及时地调节各共鸣腔体才能使歌唱声音统一、圆润、饱满,音色优美,色彩丰富。
3、歌唱共鸣的方法
取得较好的歌唱共鸣,首先要注意发音器官各部分的协调配合,遵循渐进的原则,从中间往两头发展,即从口腔到头腔和胸腔,不能急于求成。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获得歌唱各种共鸣的方法。(1)口腔共鸣
口腔共鸣是声音从喉咙发出后第一个共鸣区域,它是歌唱非常重要的部分,是胸腔共鸣和头腔共鸣的基础。发声时口腔自然上下打开,笑肌微提,下腭自然放下稍后拉,上腭有上提的感觉。这样,声带发出的声波就随着气息的推送离开咽喉流畅向前,在口腔的前上方即硬腭前部集中反射而引起振动,这个硬腭前部我们也叫硬口盖,这种口腔共鸣效果明亮,靠前,集中,易于和头腔取得联系,且可减少咽喉的负担,起保护声带的作用。口腔共鸣要有声音的“点”和“心”(即共鸣焦点),首先必须使口腔中的各有关部分唇、齿、牙、舌以及相适应的咽、喉自然地松开,会厌轻轻抬起,以使咽、喉、腔通畅,口腔壁、咽腔壁的肌肉积极坚硬,这样才会获得良好的共鸣效果。(2)头腔共鸣
我们常常把头腔共鸣称之为头声。头腔共鸣是我们声音中最具有魅力色彩的成份。它使声音明亮、光彩、辉煌、穿透力强,尤其是男高音、女高音声部,头腔共鸣几乎决
定了声音的质量。头腔共鸣是由于声音的频率引起了头部上前方的蝶窦空间的震动而产生的。蝶窦位于鼻孔上,是比较小的结构空间,获得头腔共鸣必须先具有鼻腔共鸣、口腔共鸣,否则头腔共鸣是难以掌握的。具体方法是:把口腔内声波在硬腭上的集中反射点稍后移,下腭放下,软腭和小舌头尽量上提,使口、鼻、咽腔之间的通道和空间更宽些,声波便沿着上腭骨而传到鼻咽腔、鼻腔和蝶窦等,引起振动,这种共鸣效果清脆,丰富,富有光彩。当然要取得良好的头腔共鸣是必须建立在正确的呼吸点、发声点和共鸣位置点这三者协调运动的基础之上的。(3)胸腔共鸣
胸腔共鸣常常在比较低的声部运用比较多,也常常在各个声部的低声区运用较多。实际上在我们每个声部的所有声区,都需要有胸腔共鸣的成分,只是比例多少的问题。获得胸腔共鸣的具体办法是:发声时,咽喉部呈法打哈欠状态,下腭自然下垂,把声波的反射点从硬腭移向下齿背上,使声波在喉头和气管附近引起更多的振动,并继续继续传送到胸农会引起共鸣。胸腔共鸣的练习一定要注意松弛,千万不要过分地追求胸腔共鸣而去压迫喉头,把浓重的喉音误认为是胸腔共鸣。
4、共鸣练习最好是用哼唱,即常说的“哼鸣”来练习“哼鸣”时,如闭口打哈欠状态,双唇微微闭住,口腔内越空越好,鼻、咽腔打开,把气息的通道留得越宽越好,
然后让气息顺利经过这些通道,沿着口腔的咽壁、鼻腔壁进入头农会的蝶窦处,蝶窦处的感觉就是我们前额的眉心处。感觉到声音向前向上,体会到眉心在震动,从而发出较明亮集中的“哼鸣”声音。这个发出“哼鸣”的眉心处就是我们要找的头腔共鸣。
为了使三个共鸣腔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歌唱共鸣的整体性,在训练时,还可以选择三个有连带关系的母音组进行练习。这种方法最大的好处是空间比较大,声音较能通畅地进入各个共鸣腔体。
第十章歌唱的咬字吐字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
声乐是一门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综合艺术。语言是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歌曲的旋律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语言直接、准确地传递着情感和思想感受,这是其它任何形式都不能与之相比的。因此歌唱语言的准确掌握运用,是歌唱技术的重要训练课程。1、歌唱中咬字、吐字的基本方法
歌唱中的咬字,是指字头(声母)而言,即把字头的声母,按一定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予以咬准。吐字是指字腹和字尾(韵母)而言,即把字腹的韵母,按照不同的口形予以引长吐准,并收清字尾。歌唱中咬字吐字的一般规律是:
(1)字头要唱得短、轻、准
汉字的发音,大多是以辅音开头的,字头就是指发音的开头部分,即我们常说的“五音”:唇、舌、牙、齿、喉。
唇音:b,p,m,f舌音:d,t,n,l牙音:j,q,x
齿音:z,c,s,zh,ch,sh,r喉音:g,k,h
这五大类的发音时,用力部位要分明,出口不能含糊。唇音字用力部位在唇上,上下嘴唇喷口应有力清晰。舌音着力在舌尖,牙音字用力部位在牙,齿音字用力部位在上下齿间,喉音字用力部位在喉。我们应充分运用“咬”字的技巧,来加强歌曲的感染力。(2)引长字腹
字腹(韵母)是字在歌唱发音中的引长部分,它占时值较长,歌唱时响度最大,是字的主体部分,与发声的关系最密切,它需要引长,也能够引长。它对歌唱的好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引长部分按照字腹中不同的韵母的口形要求,分为“齐,开,撮,合”四类,我们称“四呼”。
开口呼:a,o,e发音时要求口腔打开。
齐齿呼:ī或以ī为开头的韵母,发音时口呈扁平形,
气息通过上下齿之间的空隙流出,用力在齿。撮口呼:ü或以ü为开头的韵母,发音时上下唇微向前,用力在唇。
合口呼:u可以u为开头的韵母,发音时上下唇收拢呈圆形。
“四呼”在引长字腹时运用,口形决不能随曲调的变化而变化,应始终保持不变。歌唱中声音是否圆润、连贯主要取决于吐字发音的准确、连贯与流畅。(3)字尾收音要分明
字尾是指字的结尾部分。在歌唱发声中,凡是有字尾的字,都应把尾音收住,才算唱完整这个字,否则只算唱了半个字。单韵母的字是没有字尾的,不需要收音,只要元音发音完整不走形。复韵母的字,应很好地注意收音。如:
收ai,ei,uai,uei的韵尾时,应收i音。嘴角微向两边咧开。
收ao,ou,iao,iou的韵尾时,应收u音,双唇应向前微撮。
收n为字尾的音时,软腭下降,舌尖抵上齿龈,阻住口腔通路,放气穿鼻而过,收向前的n音。
收ng为字尾的音时,软腭下降,舌根上升贴住软腭,阻住口腔通路,使气流穿鼻而过。
字尾收音时,要收得自然,要收得短、准、轻。且收尾的部位要准确,响度要适中,时值要做到收音即停。国我国的语言文字繁多,变化万千,收尾的部位也各不一样。在我国的传统演唱中,将汉语语音的韵尾归纳为十三个韵脚,也就是我们常在诗歌中遇到的押韵的意思,我们称它为“十三辙”。
2、关于“十三辙”
(1)发花辙:凡收aiaua的字均属之,如沙,下,马等。属元音结尾,收韵时口形不变。
(2)梭波辙:凡收o,uo,e的字均属之,如波,歌,多等。
(3)乜斜辙:凡收ie,üe,的字均属之,如叠,叶,野等。
(4)“一七”辙:凡收i,ü的字均属之,如喜,月,雪等。
(5)姑苏辙:凡收u的字均属之,如哭,古,谷等。(6)怀来辙:凡收ai,uai的字均属之,如开,槐,怪等。
(7)灰堆辙:凡收ai,uai的字均属之,如内,醉等。(8)遥条辙:凡收ao,iao的字均属之,如高,肖等。
(9)油术辙:凡收ou,iu的字均属之,如酒,手,后等。
(10)言前辙:凡收an,ian,uan的字均属之,如
南,关,边等。
(11)人辰辙:凡收en,in,uen,un的字均属之,如分,宾,军等。
(12)江阳辙:凡收ang,iang,uang的字均属之。(13)中东辙:凡收eng,ing,ueng,ong,iong的字均属之,如争,表,红等。3、关于声调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是一个音节或字在单独发音时它的高、低、升、降的音高变化,汉语语言中的四个声调在咬字、吐字中,虽然按三部分结构规律把字吐清楚了,但若字的声调不对,唱出来的字仍然容易使人误解。如果我们把四声搭配得当,就形成了声调的对比,有起有落,有高有低,有长有短,朗读起来好听,唱起来易于上口,这就强调了诗词的节奏美、旋律美。
总之,歌唱的语言离不开字音的声、韵、调这三部分,只有掌握了字音的结合规律,演唱时辩证地处理每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还要根据歌曲情感的需要,作出相应的变化,完整地表现出每个字来,才称得上真正完成了歌唱的咬字吐字。还有一点要强调的,就是咬字吐字重要的是要研究语言如何表现感情,一般来说,唱轻快的歌曲,咬字吐字应特别轻快、敏捷、灵活;唱雄壮的进行曲时,咬字应结实有力;唱抒情曲调时,咬字应优美柔和;唱慢速度的歌曲时,咬字吐字应圆滑,相连,从而达到“以情带字,字里传情”的目的。
第十一章多声部乐曲记谱法常用省略记号演奏方法记号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1、略写记号
(1)反复记号:“音型反复记号”、“自由反复记号”、“段落反复记号”
(2)八度记号:“八度记号”
2、震音记号
(1)单震音:一个音(或一个和弦)均匀地反复。(2)双震音:两个音(或两个和弦)均匀地反复。3、音型反复记号
(1)小节内的音型反复:用斜线(或∥)表示。斜线数目与符尾数目相同。
(2)一小节(或两小节)的音型反复:用符号(或∥)表示。
注意:音型反复记号在正式出版物中不用,一般用于手抄乐谱。
4、自由反复记号
记号┌оо┐:记号范围内的音可作多次反复,即“自由反复”。
5、段落反复记号(1)小反复记号:(2)反复跳跃记号:6、段落反复术语(1)D.C与Fine(2)D.S与
(3)D.C.alsegnoepoilacode(4)对接记号“”与coda7、八度记号
(1)移高8度:8…………┐(记号置于音符上方)(2)移低8度:8…………┘(记号置于音符下方)(3)与高8度音同奏:con8…………┐(记号置于音符上方)
(4)与低8度音同奏:con8…………┘(记号置于音符下方)
第十二章音程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
1、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
(1)音程:两音在音高上的相互关系,称为“音程”。根音:构成原音程的低音(或下方音)。冠音:构成原音程的旋律音(或上方音)。(2)音程的读法:从左至右;从下至上。(3)旋律音程、和声音程的概念:2、音程的级数与音数
(1)音程的级数:该音程所包含的音级数目,包含几个音级即为几“度”。
(2)音程的音数:该音程所包含的全音、半音数目。全音用整数;半音1/2表示。3、自然音程与变化音程
(1)自然音程:纯音程(一、四、五、八);大、小音
程(二、三、六、七);增四、减五(三全音)。
(2)变化音程:纯音程以外的所有增音程、减音程、
倍增音程、倍减音程等。(3)各种音程的相互关系:(4)音程中没有“减一度”。4、构成音程的方法
(1)音程的扩大:升高冠音;降低根音;或同时升高冠音、降低根音。
(2)音程的缩小:降低冠音;升高根音;或同时降低冠音、升高根音。5、单音程与复音程
(1)单音程:不超过八度的音程。(2)复音程:超过八度的音程。(3)复音程的读法:
①音程性质+该音程所包含的音级数目。如:纯
十一度、大十度等。
②n个八度+单音程名称。如隔开一个八度的纯四
度等。6、音程的转位
(1)概念:原音程中冠音、根音位置互换,称为“音程的转位”。
(2)音程转位后的性质变化:大变小、小变大;增变减、减变增;纯不变。
(3)音程转位后的级数变化:
(4)增八度的转位:需要通过两次转位,才能最终构成“转位”。7、等音程
(1)概念:两个音程的音响相同,记谱和意义不同,称为“等音程”。
(2)级数和名称相同的等音程:(3)级数和名称不同的等音程:8、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
(1)协和音程:听觉上感到悦耳、融合的音程。(2)不协和音程:听觉上感到刺耳、不融合的音程。(3)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表
第十三章大调小调
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内容:
大小调体系,包括大调式、小调式,以及由两者相互渗透所形成的调式总和。1、调式及音阶的概念
(1)调式:几个音按照一定的关系排列,其中有一个
音作为“中心音”,这样便形成了调式。中心音又称“主音”,主音可以是“do”,也可以是“la”,还可以是其他音,这样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调式。组成调式的音有多有少,常见的是五个音或七个音,五个音即称“五声调式”;七个音即称“七声调式”。
(2)音阶:调式中的诸音,按照音高依次由主音到相
邻八度的主音排列,叫做音阶。音阶可以是上行的,也可以是下行的。音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调式的结构。
2、自然大调的音阶结构(1)自然大调的结构:
(2)自然大调音阶的特征:
①由七个音构成。
②第Ⅲ-Ⅳ级;第Ⅶ-Ⅷ级之间是半音关系,其他
各音级之间为全音关系。
③第Ⅰ-Ⅲ级构成大三度音程,这个大三度最具大调
式的明亮色彩。
④第Ⅰ-Ⅳ与第Ⅴ-Ⅷ为两个结构完全相同的“四音
⑤第Ⅶ-Ⅰ为半音关系(导音主音)
(3)正音级与副音级:
①正音级:(调式骨干音级)Ⅰ、Ⅳ、Ⅴ②副音级:(调式非骨干音级)Ⅱ、Ⅲ、Ⅵ、Ⅶ
3、调与调号
(1)调:调式音阶中主音的高度位置。主音为C称为
“C大调”;主音为G称为“G大调”等等。
(2)调号:音乐中,用来标明“调”的记号叫做“调号”。
①简谱中的调号:用1=C、1=G等等来表示。②线谱中的调号:用升降记号来表示。(例:G大
调、F大调等)
(3)升号调:指所有用“升记号”调整音级关系的调。如:
G--D--A--EB--#F--#C41526-3---7
(4)降号调:指所有用“降记号”调整音级关系的调。如:
F--BB--BE--BABD--BG--BC73-62-5-1--44、等音调与调的五度循环
(1)等音调:两调所有的音级都是等音,而且具有同
样的调式意义,称为“等音调”。在七个升降号以内的各调中,有三对等音调:
B大调=BC大调#F大调=BG大调#C大调=BD大调
(2)调的五度循环:将七个升降号以内的各调,按照
纯五度关系排列,就构成了“调的五度循环”。从理论上讲,调的五度循环可以一直延续,形成螺旋形。但是由于等音调的存在,无穷尽的延续就失去了意义。
在五度循环圈中,相邻两调关系最为密切,因为他们之间有6个共同音。5、和声大调与旋律大调
(1)和声大调:将自然大调的第Ⅵ级音降低半音,称
为“和声大调”。
(2)旋律大调:上行时与自然大调相同,下行时第Ⅵ、
第Ⅶ级音降低半音,称为“旋律大调”。
在三种大调中,自然大调是基本形式,应用最广泛。和声大调、旋律大调都是自然大调的变体,应用较少。6、大调中的稳定音与不稳定音
(1)稳定音级:Ⅰ(主音、最稳定)、Ⅲ、Ⅴ
(2)不稳定音级:Ⅱ、Ⅳ、Ⅵ、Ⅶ(不稳定音有进行到稳定音的倾向)
(3)不稳定音级的解决:不稳定音进行到稳定音,称为“解决”。
(4)不协和音程的解决:增音程向外解决(扩大);减音程向内解决(缩小)。7、唱名法
(1)简谱:简谱只有一种唱名法,即“首调唱名法”。(2)五线谱:五线谱有两种唱名法:
①首调唱名法:又称“可动唱名法”,凡主音都唱
“do”,与简谱相同。
②固定唱名法:即不论什么调,C音都唱“do”、D
音都唱“re”等等。8、自然小调的音阶结构(1)自然小调的音阶结构(2)自然小调基本特征
①由七个音构成。
②第Ⅱ-Ⅲ级;第Ⅴ-Ⅵ级之间是半音关系,其他各
音级之间为全音关系。
③第Ⅰ-Ⅲ级构成小三度音程,这个小三度最具小调
式的柔和色彩。
④第Ⅶ-Ⅰ为全音关系(导音主音)
(3)正音级与副音级:
①正音级:(调式骨干音级)Ⅰ、Ⅳ、Ⅴ②副音级:(调式非骨干音级)Ⅱ、Ⅲ、Ⅵ、Ⅶ
(1)平行调:(也称“关系调”)在自然调式中,音列相同,
调号相同的大调和小调,互为“平行大小调”或“关系大小调”。
(2)平行调的特点:两调主音相差一个“小三度”,小
调主音在下,大调主音在上。平行调是关系最为密切的“近关系调”,两调之间的转换极为密切。
3、小调的名称及调号
(1)小调的名称:主音为a即称为a小调,主音为e即称为e小调,余类推,
(2)小调的调号:小调的调号与其平行大调相同。(3)小调的五度循环:与大调相同,小调也可独立构成纯五度循环圈。4、和声小调与旋律小调
(1)和声小调:将自然小调的第Ⅶ级音升高半音,即称为“和声小调”。
(2)旋律小调:将自然小调的第Ⅵ、第Ⅶ级音都升高半音,即称为“旋律小调”。
旋律小调只用于上行,下行时多用自然小调形式
(即还原Ⅵ、Ⅶ级音)。
和声小调、旋律小调都是自然小调的变体。
5、正确使用临时升降号的方法
(1)在和声调式、旋律调式中,正确使用升降号。(2)升高半音选用临时记号的方法:
(3)降低半音选用临时记号的方法:6、小调中的稳定音与本稳定音
(1)稳定音级:Ⅰ(主音、最稳定)、Ⅲ、Ⅴ
(2)不稳定音级:Ⅱ、Ⅳ、Ⅵ、Ⅶ(不稳定音有进行到稳定音的倾向)
(3)不稳定音级的解决:不稳定音进行到稳定音,称为“解决”。
注意:在旋律小调中,Ⅵ级音有特殊倾向,即通
过导音进行到主音。
(4)不协和音程的解决:增音程向外解决(扩大);减音程向内解决(缩小)。7、大调色彩与小调色彩
(1)调式色彩:即由调式各音级与主音之间的音程关系
的不同所形成的调式亮度感觉。在大小调体系中,调式色彩被称为“大调性”和“小调性”,前者明亮,后者幽暗。例如:
大调式Ⅰ-Ⅲ;Ⅰ-Ⅵ;Ⅰ-Ⅶ均为大三度音程,故其调式色彩明亮。
大调式Ⅰ-Ⅲ;Ⅰ-Ⅵ;Ⅰ-Ⅶ均为小三度音程,故其调式色彩
(2)大小调色彩的相互渗透:多种调式色彩的相互渗透
是人们长期音乐实践的结果。即:
和声大调、旋律大调,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小调色彩”;
和声小调、旋律小调,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大调色彩”;
8、辨明各种大、小调式的要点
(1)看调号和临时升降号。(注意:如果没有调号,全
部使用临时记号,就需要判明“哪些是可记于调号的?”;“哪些是不能记于调号的临时记号?”)
(2)注意和声调式中的“特性音程”。注意旋律调式中的临时升降音级。
(3)旋律的结束音,往往是调式主音。
(4)注意旋律的骨干音,它常常是属音和下属音。(5)可将旋律中的音按音阶形式排列起来,便于分析。
第十四章民族调式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1、五声调式
(1)概念:由按纯五度排列起来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组成的调式,即为“五声调式”。
(2)五声调式中的诸调式:由于“宫、商、角、徵、羽”五个音均可以作为调式主音并构成调式,故有宫调式、商调式、角调式、徵调式、羽调式。2、五声调式的音阶结构
(1)没有半音(即没有小二度)。
(2)相邻两音级之间的距离是大二度或小三度。(因而也将小三度看作“级进”。)
(3)仅有一个“大三度”(宫角:下方为宫;上方为角),可看作是五声调式的特征音程。
(4)五声调式的骨干音:Ⅰ、Ⅵ、Ⅴ级(注意:角调式没有属音)。
(5)五声调式的音级标记:(仍按七音调式的音级标记方法:主音为Ⅰ)3、五声调式的扩大
(1)五声调式中的“正音”:宫、商、角、徵、羽(均可作为调式主音构成调式)
(2)五声调式中的“偏音”:清角、变徵、闰、变宫(不
可以作为调式主音)
(3)五声调式的扩大:分别加入“清角”或“变宫”所构成的六声调式
①加入“清角”所构成的调式:1、2、3、4、5、6、(同宫系统调式略)
②加入“变宫”所构成的调式:1、2、3、5、6、7、(同宫系统调式略)4、七声调式
(1)概念:在五声调式基础上增加两个偏音所构成的调式,称为“七声调式”。
(2)我国传统的七声音阶(三种):
①清乐音阶(加清角、变宫):1、2、3、4、5、6、
[清乐音阶在我国传统音乐中使用最为广泛。]
②雅乐音阶(加变徵、变宫):1、2、3、#4、5、
[雅乐音阶在戏曲音乐中比较常见,民歌中也可见到。]
③燕乐音阶(加清角、闰):1、2、3、4、5、6、
[燕乐音阶只在我国西北地区的民歌和民间器乐曲中较为常见。]
①以上三种音阶的宫、商、角、徵、羽五个正音,
都可以作主音,分别构成15种七声调式。
②七声音阶中的“变徵”、“闰”都不属于“临时变音”,
而是调式内的音级。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市老年大学荆州声乐班2011年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市老年大学荆州声乐班2011年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市老年大学荆州声乐班2011年工作总结的相关范文
您可能感兴趣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高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