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钟悦有没有很色的小说出小说?

&&&&++优秀案例++
2002综合实践活动课成果
2002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
――《模拟生活设计》活动案例
学生年级:初二
指导教师:肖永芬& 陈敏菁
一、研究课题的确定
1. 课题研究背景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发现数学的重要性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了,数学在各个领域应用的空前广泛性使数学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当“降水概率”出现在每天的天气预报中时,当物价的增幅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时,当每天的股市行情诱使着股民买近或卖出时,当住房改革、医疗改革、养老保险改革等各项方案陆续出台时,人们意识到当今社会里,社会对数学的需求并不只是需要数学家和专门从事数学研究的人才,而更大量的是需要在各部门中从事实际工作的人善于运用数学知识及数学的思维方法来解决他们每天面临的大量的实际问题,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们不是为了应用数学知识而寻找实际问题,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需要用到数学。对复杂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可以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的关系或规律,把这个实际问题化成一个数学问题,这就称为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的这个过程就称为数学建模。
国家教育部2001年颁发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开设是以数学建模思想为蓝本,让学生组建虚拟家庭,进行模拟生活设计,通过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感受实际并体验知识的生产和应用过程,进而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 课题描述及理论依据
《模拟生活设计》课题的开设,结合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特点,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的理论基础,创设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学习情景,把课本内容引出课堂,把生活实践引入课堂,用课本知识分析解决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进入扮演家庭成员的角色,拥有固定工作,通过协作学习,对每月收入和支出的预算,确定买房、购置家电方案,应用统计及等比数列、等差数列等知识,对生活中的数学进行建模,在实践中体验数学,在活动中学数学、用数学,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
二、研究课题的目标
&&&&&& 1.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了解日常生活中理财的基本知识,感知现实生活,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通过对已有知识的重组和转变,获取新的知识,初步形成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
4.学会分享和合作,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
5.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学生要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和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研究过程
在研究过程中分三个阶段进行:进入问题情景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总结交流阶段。
活动简介:组建两个模拟家庭每个家庭,家庭成员有固定收入,每个家庭现有资金15万元。
活动要求:1、估算每月总收入;
&&&&&& & &&& &&2、估算每月固定开支;
&&&&&& & &&& &&3、购买一所带装修的房子;
&&&&&& &&&&& 4、购置家用电器;
建模过程:1、建立模型:实际问题→数学问题;
2、数学解答:数学问题→数学解;
3、模型检验:数学解→实际问题的解决。
【进入情景阶段】
第一次活动内容:明确研究主题,进入课题研究角色。
1、明确模拟生活设计要求;
2、组建模拟家庭;
3、估算每月固定收入及家庭总收入;
4、制定计划。
&&&&&& 本课题研究模式的设计打破了讲授式的教学的传统,学生自由组合组建家庭,自主选择理想的职业,确定每月的固定收入,并以此作为数据计算的依据,进而提出一系列关于理财、购房按揭贷款、择优方案的确定等数学问题。学生作为问题的主角进入研究的角色,通过生活中直观、感性的材料,拉近了学生的思维与问题情景的距离,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参与探索,尝试发现,成为学习的主人。
【实践体验阶段】
第二次活动内容:运用统计知识,初步确定理财方案。
1、& 确定每月固定开支(每位成员在家了解自己每月的开支情况,在活动中交流汇总)
2、& 计算扣除固定开支后的每月结余;
3、& 讨论家用电器配备方案,确定购置预算单
4、& 介绍有关房地产购房常识(面积、楼层、朝向、地理位置的要求)
5、& 购房预算(能力范围内的首期付款数额)
第三次活动内容:邀请房地产公司专业人员介绍购房有关知识:
1、& 购房的三种主要方式:一次性付款、分期付款、住房按揭;
2、& 等额本息还款法、等额本金还款法;
3、& 资金的时间价值。
第四次活动内容: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数学解答。
1、& 利用网络电子课本的强大资源,学习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相关知识;
2、& 构建立分期付款中的数学模型;
3、& 实际问题化成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工具、数学方法解答实际问题。
第五次活动:优化生活设计,对有关函数知识进行应用,拓展。
1、& 运用函数知识,比较购房贷款方案;
2、& 确定贷款购房方案的合理性、最优化;
3、& 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拓展,用类比的思想解释生活中的其他分期付款的案例。
在实践体验阶段,学生分四次活动初步体验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所谓数学模型就是对对复杂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可以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的关系或规律,把这个实际问题化成一个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的这个过程就称为数学建模。数学建模课堂教学要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就必须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认知兴趣、认知心理,在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和保持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建模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要加大学生的活动量,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调动人体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和训练,让学生做到“五动”――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想、动口讲、动手做,充分感知学习内容,积极探索知识,主动得到发展。参与本课题研究的学生数学基础都比较扎实,思维比较活跃,对问题能大胆提出疑问,有独立见解,讨论气氛活跃,因此,在研究活动中我们充分重视近体原则的应用,让学生的智力的发展不仅仅在课堂,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过程进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互相启发,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每位同学都亲身经历和感受数学的作用,能动地、自主地、创造性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总结交流阶段】
第六次活动内容:总结提炼数学思想,展示研究成果。
&&&&&& 在建摸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数学思想总是蕴藏在各种具体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之中,它是知识的结晶,是高度概括的数学理论。良好数学思想的形成对系统地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对正确的数学观念的形成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学生通过对解决问题不同方案的比较、概括、提炼,对活动中构建的新知识进行回顾、反思、总结,挖掘出其中的数学思想,并用数学思想指导数学教学实践。
四、研究成果
☆ 建立分期付款数学模型:
(一)等比数列模型
等额本息还款法:每期以相等的金额偿还贷款本息。
设总贷款额为a元,月利率为p,按n个月还清
1.&&& 每月还款:
2.&&& 总还款额:&&
(二)等差数列模型
等额本金还款法:每期等额还本金,贷款利息随本金逐月结清。
设总贷款额为a元,月利率为p,按n个月还清,
则每个月付款为 元,再加上当月剩余金额在这个月的利息。
公式:1.第k个月的还款额:
2.总还款额为:
建立这两个数学模型需要运用高中数列一章的知识进行推倒,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建摸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协作学习的优势,积极进行讨论、思考,提出推导公式的不同方法,并进行了知识的推广。
☆ 制作分期付款计算器软件
学生制作了一个计算分期付款的软件,名为“分期付款计算器”。只要进入所需的计算方法的窗口,输入贷款的数额、还款的期数和利率,就能立即计算出每期应还金额及总金额。目前的版本是1.1板,需要注册。通用注册码为:用户名:fwjmath 注册码:AOrTyTs。这个注册码每次登陆都要输入。
四、对研究性活动的思考与体会
(一)对学生的重新认识及思考   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越发感受到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是很大的,不可低估的,本课题的设计最大的特点是把数学放在了生活中,而学生的潜能则像空气一样,充斥着生活的舞台,学生在活动、交流、讨论中发挥着自身巨大的能量。
  1、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要求
  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来自于不同的生活背景,他们在学习中有着不同的经验与体会,对同一个问题的解决,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习惯及见解,在活动中我们为这些不同提供表达的机会,并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比如:在探究等差数列前n项和通项公式时,有的学生拥有较好的思维习惯,能细心观察数列中各项的结构特征,并迅速找到推导的方法,甚至提出多种方法,而有的同学却茫然不知如何入手,这时,我们就依据学生间的差异,把差异作为一种财富、一种资源,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让思维习惯较好的学生充当小老师解决大家的疑难,然后用研讨会的形式让每位同学都发表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互相启发与补充,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一种成功!
  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在活动中,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比如:在研究等额本息还款法的数学模型时,面对“每月还款额涉及哪几个参数?”“函数式如何列?”“还款总额如何推算?”等一系列问题,学生通过听讲座、阅读电子课文等途径,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梳理,确定影响数学模型的最主要的因素,舍弃次要的因素,提出建立模型的几种可能性方案,利用生活中的实例逐一进行验证,互相合作交流,深化对问题的认识。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的收获就不仅是丰富了数学活动的经验,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也学会了怎样与人合作,怎样去欣赏同伴的创意!   (二)课堂教学行为的重新认识及思考   我校的每个课室里都写着一条醒目的标语:珍惜课堂,珍爱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让爱充满整个课堂,让学生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去品味数学,用师生之间的爱唤起孩子们的求知欲,用技巧引导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发展空间,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   1、及时审视自己的教学,调控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作为“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教师,我们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因此,教师的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研究活动的进展情况,有针对性的指导、点拨、督促;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不能告知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介绍方法、补充知识等;适时进行教学反思,对教学进行调整,以备更好地开展研究性活动。
  2、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学生获取一种数学结果,远远比不上他获取这个过程重要。怎么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数学上有所发现,有所体验,这就在于他研究知识的过程是否有思考,是否经过自己本身积极地探究发现了数学结论,如果是这样,他对数学的体验是幸福而自信的。这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目标。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放手让学生学数学,这是我们教师必须要做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课堂中去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   (1)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在学生学习研究数学问题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个很好的形式,一道题,放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的商议,这时,思维活跃的孩子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而对于不爱发言的学生,在小范围内也留给了他表现的空间,给自己的同伴讲讲,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对研究的数学结果进行初步的统一,然后把研究的结果展示给全体同学,这时,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过程进行再现,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   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学习体验是快乐的,是幸福的,而且在小组这种宽松氛围下大家的参与是积极的,思维是活跃的,不同的人会获得不同的发展。   (2)在质疑中放手让学生学数学   放手让学生学数学,有很多种方法,如给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参与机会等,这都是放手让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一环,我们觉得,让学生在课堂中互相质疑,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质疑,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也是有利的,而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是多向的,如怎样去倾听别人的意见,怎样组织自己的语言去质疑等。
放手让学生学习数学,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重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研究数学问题时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去学习数学,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
研究性学习无论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还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渗透于学科课程的教育之中,目前仍属于初创、实验阶段,还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同时也给广大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对学生来讲,他们学到了以前在学校里从来没有学到的东西,感受到了以前从没得到的体验,它将成为推动学生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完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使教师的素质在实践中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杨 骞&&& 《研究性学习”研究综述》
赵凤飞 杜淑贤&&& 《我们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与做法》
孙 莹 李宝敏 王吉庆& 《对信息技术与研究型课程整合的探讨》
学生年级:初二
指导教师:语文科组& 梁中颖
一.活动主题的设计:
2002年9月,乘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校初二级得到了全面的实施,我也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分子参与了教育改革的实践。在2002学年上学期结束的时候,我反思了自己所指导的两个课题小组的研究工作,觉得假如将这综合实践课的课题与我们自己所专攻的学科进行有机的融合,研究的收获应该比较大。所以我就向学校提出了“网络小说特点及发展探究”的课题,并获得了学校的认可。我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民素质的不断提高,网络已经成为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的学生是接受新事物最快的人群,对网络的了解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但网络社会和现实生活一样都是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的,网文、网络小说、网络语言不可避免已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之一,假如不加辨别的接受,大至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小至能否养成健康清新的文风,都是有较大的影响的,加上我校拥有先进的千兆以太校园网,有较好的开展研究的条件。因此,我想尽自己的努力,在这方面做一些有益的探索。在招生时,这个小组的名额是最早爆满的,学生大多是我所任教的班级的学生,师生之间比较熟悉,经常在一起探讨问题,有着愉快合作的基础。
二.活动目标设计:
1.广泛接触网络小说,培养资料收集和处理能力。
2.培养创新精神,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
3.学会沟通与合作,培养参与意识。
4.提高文学品味,形成欣赏、批评文学现象的能力,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5.与日常的语文课学习结合起来,运用已有知识,激活各种学习中的知识储存。
三.活动过程设计
1.制定课程研究方案
本次研究性学习的时间为一学期,围绕已制定的主题,我们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
①&&&& 探讨网络小说的定义、起源、产生的原因。
②&&&& 列举影响较大的网络小说作家作品,从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作家作品,研究其艺术风格和艺术特色。
③ 探讨网络小说的发展趋势。
④ 尝试自己创作网络小说。
2.收集资料,研究资料
14位同学组成了三个小组,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做组长,每小组自由选择选择研究方向,并在教师指导下确定研究的重点。3个小组最后确定的子课题是:①网络小说的起源及发展②蔡智恒小说艺术探究③网络小说接龙。
确定研究课题后,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了科学的分工,分工尽量明确,责任到人。如组长进行整个活动的组织、安排和协调,并做好每次活动的记录。有的负责寻找所有找得到的网络小说,有的负责上网查找资料,有的负责制作演示文稿等等(小说创作的一组则确定了小说的主题、人物、脉络和写作的次序,章节之间的照应等)。总之,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任务,是一个系统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学习收集研究资料
收集网络小说是研究的前提,为了手头能有尽可能多的研究资料,同学们使用了各种方法,汇集个人的收藏,向亲朋好友借阅,上书店去购买,实在找不到的就在网上下载,同学们各显神通,最后收集到了40多部的网络小说,经讨论后,又精选了10多部进行重点研究。
――探讨网络小说起源
网络小说的起源其实是一个相当难以说清的问题,第一部网络小说的作者到底是不是蔡智恒,组内都有很多不同的争论,为了平息这场争论,最好的办法还是用事实来说话,于是大家分头查阅资料,最后拿到课上一比较才发现,第一部网络小说的作者肯定不是蔡智恒,但到底是谁,却又各有各的说法。问题的探究一时找不到答案,却培养了同学们的求索精神,既体会到了当学者的艰辛,又学会了文学研究的方法,并在讨论中开拓了视野,获得了讨论的乐趣。
――修订研究目标
&&& 一次课后,一个同学忽然拉住我问道:“老师,我觉得我们研究的这个课题似乎有点问题,我上网看到很多网络小说,有中国内地的,有台湾的,有香港的,甚至还有欧洲的,日本的,韩国的,其中有些是我们能看懂的,也有我们看不懂的,我们到底应该研究哪一些呢?假如光研究中文的那些,又似乎跟我们的题目有点不符合!”我马上意识到自己在选题时应该是漏掉了一个关键的限制性词语,但我同时也觉得不能把答案直接告诉他,于是我就说:“你说得非常有道理!老师的确是犯了个以偏概全的毛病,你能否从缩小研究范围这个角度帮老师修订一下研究的课题呢?”很快他们就运用课内学过的“句子成分”中有关定语的知识,在课题前加了两个字“中文”,――“中文网络小说特点及发展探究”,解决了“明不正则言不顺”的问题,使研究更有针对性,更深入浅出。虽然因为自己的一时大意,被学生挑出了自己的毛病,从传统的观点来看,似乎是一件没面子的事情。但由此使学生将课内课外的知识融会贯通,发展了独立思考的精神,我觉得还是值得高兴的。这件事同时也教育了我,治学来不得半点马虎。
――探究评判标准
在研究过程中,同学们对网络文学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网络文学并非文学精品,只不过是长篇的心情留言板,灌水的成分居多,而且题材狭窄,多写恋情绮梦,语言里也有许多不规范的因素,根本登不上文学的大雅之堂,不应该作为文学研究的对象。而有的则认为网络小说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有别于传统的文学创作,而且作品丰富,吸引大量的人参与创作,作为一种崭新的文学现象应该加以重视。两派争论不休,最后我指导他们读了《武侠小说源流》一文,大家举一反三,达成了共识:& 1.各种文体有它自身的发展历程,网络小说就正处于一个初期发展阶段,各方面都很难强求完善。2.网络文本和纸本文本在艺术上的评判标准应该有所不同,纸本的有传世经典,网络的也有网络精华,但传世经典不等同于网络精华。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对事物的优劣高下的评判标准有了一个较为客观的认识。
――从实践中提高
电脑打字是这次综合实践课程中一个非常细小的环节。但它也给了同学们极好的锻炼,比如,负责打字的两个同学初期由于不熟悉,使用的是智能ABC输入法,加上手法不熟练,半天都输不完一篇文章,后来为了提高速度,专门去向班里的电脑高手请教,并在高手的指点下,安装并学习了紫光拼音输入法。打字速度大大提高。这些平时只将电脑用于娱乐的同学感叹道:“在实践中提高,真是至理名言啊!”
――在竞争与合作中创作
小说接龙是一个艰辛的创作过程,就算是大家如金庸,也难免创作时的漏洞和瑕疵,前后矛盾是常有的。但接龙的乐趣也就在这里,既需解开前面的作者留下的种种死结,又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展开思维的翅膀,还得为后面的人留个难关让他闯闯。同时又不能违反给定的故事大纲。这就是竞争,也是一种合作,拿着厚厚的一叠稿纸,大家体会到的是思维的乐趣,抒发自我的畅快,还有一种归属感,这都是很宝贵的心灵体验。
3.成果展示
我们的成果主要以下面这两种方式来展示,一是制作了POWERPOINT课件,将研究成果展示出来,该课件图文并茂,插图和文字配合浑然天成,具有感染人心的效果,在科技节上展示时,获得了一致好评。二是将写出来的网络小说真正地以网络的形式展现,将之放在班的网页“圆舞的天空”上,使更多的人读到我们的作品。这种成功感,我觉得是人生很宝贵的财富。
四.教师的认识和体会:
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给我很大的启发和感受。在学习中,同学们由选题到结题,基本上都是独立完成的,他们基本上都能积极参与,大胆探索,在各个研究的环节中通力合作,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加强,并体会到了合作、探究的乐趣,陶冶了享受学习的过程,比如:当没有办法找到小说的原本时,他们会去学习从网上下载的知识;当对网络小说的起源有争论时,他们会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广泛收集资料,力争在辩论中战胜对手;当觉得研究目标有偏差时,会及时纠正,避免误入歧途;当电脑技术跟不上要求时,他们会自觉的向别人求教、提高。他们的研究成果可能很简单很幼稚,但他们从中获得的研究能力的提高,严谨客观的治学态度却是可以受用终生的。正象我国古老的教育学经典《学记》所言: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学习的过程有时比它的结果更为重要。
至于老师,我觉得:教师已经由课堂的组织者变成了幕后指导。因此我们要转变心态,穿新鞋,走新路,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好伙伴,全身心地投入教改的实践中去。和学生一起学习提高。同时我也希望学校和领导能在这方面对我们进行一些培训和指导。我相信:随着我们对综合实践课程理解的不断加深,我们一定能将这门课程引向精彩。
-----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的探究
&华英学校初二年级
指导老师:宋朝晖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科学就是探索。身边的科学是儿童最想知道的也是最能激发儿童探索兴趣的。在佛山一中生物园,种植了含羞草。平时,同学们很喜欢去生物园,并喜欢触摸含羞草,对含羞草的反映,他们既觉得感兴趣,又很好奇。动物对刺激的反应很明显,植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一般不很明显,但是含羞草为什么会害羞呢?受到刺激,叶子为什么会马上缩回来?是不是任何刺激都会有这个现象呢?某些地方的反应是不是比其它地方敏感呢?学生的种种疑问,帮助我们确立了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主题。
二、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含羞草的种类、生长习性、用途、种植方法、命名。
2、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含羞草“害羞”的原理。
能力、情感目标:
3、通过活动,让学生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和认识。感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树立生态意识,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加强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感
4、通过参与探究活动,亲历问题探究的实践过程,获得加深对知识理解。学会观察,激发探索、创新的兴趣和欲望,逐步形成喜欢质疑、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精神。
5、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的精神。
6、& 培养初步形成合作与分享的意识
三、活动过程
(一)& 第一次活动:
1、&&& 观察含羞草
创设情景,激发探究兴趣。由于华英学校与佛山一中完全独立,现在的华英学生对一中生物园情况不很了解。教师利用第一次活动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人们常说小姑娘最爱害羞,可是你们听说过有害羞的植物吗?”“在佛山一中生物园种植了一种观赏植物,特别害怕有人碰它的身子 ,谁要是轻轻碰一下它的叶子,它就把叶子合起来,甚至连叶柄都耷拉下来,宛如一个害羞的少女,含情脉脉,低头不语。因此,人们特别喜欢它,爱逗它。给它取名含羞草。你们想不想认识它?”师生兴致勃勃来到一中生物园,指导大家从生物学角度认真观 察含羞草,去发现含羞草的特征。做好观察记录,提出问题。
2、&&& 含羞草还有哪些特征呢?
收集资料,进一步认识了解含羞草(种类、生长习性、用途、种植方法、命名。)
学会利用多种资源为自己提供知识获取的渠道。
(二)& 第二次活动:分组、组员分工,讨论设计方案。
汇报观察和资料收集结果。13位同学自由组合分成三个小组,作好分工。然后分组讨论,确定小组探究问题,设计方案,汇报设计方案,讨论完善方案,材料准备。
探究课题:
1、含羞草对外界的刺激是否都有反应。
2、刺激含羞草不同部位反应速度是否相同?
3、含羞草的叶子为什么对外界刺激如此敏感 ?
设计方案:
1、用不同材料刺激含羞草,观察现象。
2、用同种刺激,刺激不同部位,观察反应速度,现象。作好记录。
3、用不同刺激刺激不同部位,观察现象,作好记录。
实验材料:含羞草、记时器、火柴、解剖针、3号电池、纸箱,记录本、笔、檀香、不同浓度的稀盐酸、稀氢氧化钠溶液
活动地点:生物园、生物实验室
(三)& 第三次和第四次活动:实验探究。
1、&&& 三个小组独自开展。三个组分别采用针、电、烟、火、热灰和冷灰、水和可乐、酸和碱等不同的刺激,共进行了五个探究实验,设计对照表格,观察记录现象。
第一次实验:用针刺激含羞草
方法:&& 现象:& 结果:
第二次实验:用电刺激含羞草:
方法:& 现象:结果
第三次实验:用烟刺激含羞草:
方法:(略)&&& 现象:(略)&&&
小叶全部闭合时间
第四次实验:热灰、冷灰对含羞草的刺激
方法:(略)&&& 现象:
结果:表格同上
第五次实验:含羞草对水和酸及碱的刺激的反应:
方法:& 现象:&&& 结果:
甲:8%稀盐酸溶液&&&& 乙:8%氢氧化钠溶液&&&& 丙 :16%氢氧化纳溶液&& 丁:清水
从丁(1滴)
第五次活动:整理数据、讨论、结果分析,汇报结果。撰写论文和总结
学生结论:从上面几个实验我们发现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有以下特点:
1.&&& 含羞草对针、烟、热等各种刺激都有反应。
2.&&& 不同刺激,刺激不同部位,含羞草反应速度,强度不同。通过对照比较发现,含羞草对热的刺激最敏感,反应强度最大。而且刺激叶枕部位时小叶对刺激的反应比刺激小叶前部和中部都敏感。
3.&&& 刺激小叶前部,小叶闭合的顺序总是从前往后反应。刺激后部,则是从刺激部位往前闭合。但是刺激中部时,小叶总从刺激部位开始闭合,然后是小叶后部,最后才是前部闭合,而不是遵循从前往后的顺序。这可能与水分运输方向由下向上运输有关。
4.&&& 停止对含羞草的刺激,过了一段时间后,小叶都会重新展开,不同刺激小叶闭合后再重新展开的时间也不一样。重新展开时间总比闭合时间长,即恢复时间较长。
5.在排除力度后,水滴对含羞草的闭合无影响;含酸碱的水滴对含羞草的闭合有影响。
6.酸和碱的浓度越大,含羞草闭合与回复得越快。
7.在浓度同等时,含羞草对酸的刺激反应比对碱的刺激反应稍快。
分析:(1)含羞草的叶子为什么对外界刺激如此敏感 ?
在含羞草的小叶和复叶叶柄的基部都有一个鼓起的东西,叫叶枕,叶枕对刺激的反应最灵敏。叶枕中心有一个的维管束,其周围充满了薄壁组织,细胞间隙较大。平时,叶枕细胞内含较多的水分,细胞总是鼓鼓的,细胞的压力比较大,所以,叶子平时展开。当你轻轻碰到它的小叶时,这个刺激立刻传导到小叶叶柄的基部,于是这个叶枕的上半部薄壁组织里的细胞液便排到细胞间隙中。细胞失去水分,形态发生改变,表现在小叶闭合。持续刺激可以很快依次传递到临近小叶,甚至传导到整片复叶的小叶和叶柄基部,引起整个叶和叶柄低下头。这是含羞草对自然环境的一种适应特性。
含羞草遇酸碱后,酸和碱首先穿过细胞壁,然后到达细胞膜外,但因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它可让膜内外的物质不能随意通过,只有它需要时才能进出。这样,在一定时间内,造成细胞膜内外溶液浓度发生改变,细胞外溶液浓度高,细胞内溶液浓度低,根据渗透作用原理,水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造成叶枕上半部薄壁细胞就把水分挤到周围的空隙,造成细胞中失去水分,植物叶片的伸展的形态是靠水分充盈维持的,于是出现复叶闭合,两边复叶都是从叶枕到也垂的方向逐渐闭合,最后叶柄也因细胞失去水分,而随重力向下垂。一段时间后,细胞因失去水,造成细胞液浓度高,高于细胞外溶液浓度, 水由从外面渗入细胞内,细胞得到水,复叶又再次从叶枕到叶尖方向逐渐展开。
(2)停止对含羞草的刺激,过了一段时间后为什么小叶会重新张开?如果停止对含羞草的刺激,过了一段时间后,原疲软的叶枕细胞中又充满了细胞液,细胞压力又恢复正常,于是小叶又重新张开,叶柄也挺了起来,一切恢复到原来状态。
第六次活动:撰写论文和总结,活动评价。成果展示。
四、结果与评价
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的探究,是一个实践性和探究性很强的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不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像小科学家,亲身参与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以自然现象“含羞草”的“害羞”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查阅资料,了解了含羞草的生长习性、别名、生物特征、药用价值、历史等等多种特征,并采用多种方法如:针、电、烟、热、冷灰、水、酸、碱等各种刺激,探究了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通过设计反复实验,证明了含羞草对各种刺激都会作出相应的反应,含羞草不同部位对刺激的反应有不同的敏感性。通过探究,学生们知道了含羞草“含羞”的道理。而且还知道,含羞草对刺激如此敏感,还与它的“出身”“历史”有一定关系,是它在跟暴风雨作斗争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是在长期生存斗争中,形成的一种适应环境的特性。任何生物都是与其生存环境相互适应的,都有其在环境中生存的自卫方式。实验中,同学们经历了提出问题、收集资料,设计方案,探究实验,反思再探究,有数据表格,结果分析,归纳总结整个科学探究历程。同时也经历了许多事先没有想象到的困难和失败,深深感受到了科学探究过程中艰难。但是,面对种种困难,同学们团结一致,用自己的意志克服了困难,在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实验,观察、记录、等候记时等枯燥的活动中,每个同学能认真坚守自己岗位,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培养了同学们求实、科学的态度、团结合作的精神。在活动中同学们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思考,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发展了自己,完善了自己。他们不再仅是科学的接受者,而且成了科学知识的生产者。
五、学生的收获
岑嘉俊同学〈参加生物实践组的感受〉:
参加综合实践活动,使我们受益匪浅。包括知识的扩充与操作能力的提高。这次活动不仅使我认识有关含羞草的知识,就像它的原产地,它的闭合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当暴风雨来临时,它就会闭合,这样是为了保护自己,它闭合的原因等知识是我们进行了这次实践时学到的。在实验中我们有许多失败,但这时,我们总会思考如何解决,然后用实验验证。这期间,我们得到了充分锻炼,学会了如何进行科学实验,如何面对失败,虽然实验很辛苦,但我们仍十分享受其中的过程。就算再苦再累,我也不怕。此外,我还学会了记录数据,如何整理变为我们需要的东西。这次活动,让我学到了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希望以后多举行这样的活动。
许逸诗同学:在每次实验中,我都担任了不同角色,有时是实验员,有时是记录员,最后又是论文执笔者,综合实践使我的动手能力得以提高,训练了我的作文水平,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也体会到团队合作精神的的重要。
张博扬同学:这次实验中,我们组提出了许多问题和建议,每次都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赞许,使我们异常高兴。实验中,我们虽然做得很辛苦,但我们依然很努力的去做,我们就是腰蹲痛了,也在所不惜。(张博扬比较胖,在实验中负责记时,要求比较耐心,有时要等很久)……
陈毅聪同学:我不仅了解有关含羞草的知识,还从中感悟到一些道理:在探究过程中,我们分工合作,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实验,得到一组又一组有用的数据。假如我们各顾各的,根本没可能在短短的几节课里完成这么多的任务,正如俗语说:“团结就是力量”。虽然,探究活动中滋味不好受,但我们克服了困难,尝到了自己的果实,感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是甜的”。
姚翰文:通过对含羞草的探究,使我明白生物的有趣。对生物的理解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实验中也有一些另人难忘的事,在一次实验中,因火源离得太近,灼伤了含羞草,我们为此很惭愧……
六、教师的体会:
活动中发展,活动中创新。
听来的记不住,看到的记不牢,只有动手做过了,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科学的获得要靠学生自己的探索和发现。课本中所学的一套套系统的知识,是科学成果,是科学的一部分,但并不是科学的全部。科学还包含探究。只有实践才能使学生获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学习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基本活动。它对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奠基性的价值。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1、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科学探究过程常常是枯燥的,不断的地重复、不断的观察、不断地记录数据,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完善实验。在活动中同学们几乎都会碰到各种问题和困难,遭遇许多失败,但同学们没有被困难和挫折吓跑,没有轻易放弃探究,仍然努力去做,仍然乐在探究中,为自己的每一个发现、每一个创造而兴奋,激动。为一个数据的获得, 蹲在地上反复实践,细心观察,腰蹲痛了,也在所不惜。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经历科学研究的历程,感受从事探究活动所必备的精神和品格,养成凡事认真思考的习惯;既敢于大胆想象,又能认真实践、尝试、探究;不怕困难与挫折。并学会从实际出发,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求得结论的获得,并懂得尊重他人的成果。
2、学会沟通与合作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社会的人文精神弘扬也把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作为重要的基石。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正是一个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过程。为了完成研究任务,离不开研究小组每个成员的合作以及与课题组外人士(如指导教师、社会力量、研究对象)的沟通合作。所以,研究性学习也把学会合作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
3、研究性学习方式发展创新精神,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是情感活动的过程。研究性学习强调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积极参与类似于科学家探索的活动,亲历问题探究的实践过程,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体验,激发探索、创新的兴趣和欲望,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同学们第一次接触研究性学习,在活动中,同学们由开始的不习惯,无从着手,到后来,学会了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自己改进,自己探究;学会从失败中吸取经验。他们就像一个小小的科学家开展了对含羞草的一个个科学探究。得出一个个结论,作出一个个分析,也许他们的看法有许多不成熟,但是在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他们的进步,看到了他们的发展。在活动中通过观察提出了许多值得探究的问题。如:
含羞草样子是怎样的?
含羞草的生长情形如何?
含羞草对触摸以外的刺激是否都有反应?
停止对含羞草的刺激,过了一段时间后为什么小叶会重新张开?
碰触含羞草不同的部位,含羞草有什幺反应。
含羞草对针刺激有无反应?
含羞草对电有什么反应?
含羞草对可乐有什么反应?
烟对含羞草有什么影响?
温度对含羞草有什么影响?
酸和碱对含羞草有什么影响?哪种刺激反应更快?
风对含羞草会不会有影响?
含羞草对小虫有无反应?
含羞草的叶子为什么对外界刺激如此敏感 ?
我想探究含羞草有哪些药用价值?
:含羞草在下雨时,会不会害羞闭合?
碰触含羞草力量的大小、对含羞草闭合有什么影响?
含羞草受到碰触后要多少时间才完成闭合?恢复原来张开状态需要多久时间。
特别发现:花遇到滴了酸和碱后,为什么变颜色了?
为什么不同颜色的花对酸碱颜色反应不一样?
为什么水浮莲的花遇到酸会变红色?遇到碱变紫色?
 因为时间关系,在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时间里,不可能全部探究完成。但为以后的开展提供了方向。
学生年级:初中二年级
指导老师:朱天才
案例撰写:宋超然
资料统计:钟灿明、刘知航
宣传行动队:宋超然、陈凯、刘知航
其余组员:源翰琪、巫嘉德、杨毅楠、刘显忠
&活动主题的提出:
&&&&&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经济水平在迅猛发展、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升,我们青少年一代的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不得不承认青少年的压力也比以前重了很多。所以国家一再提出让青少年减轻负担。但是,减负的成效究竟如何呢?减负之后的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究竟有没有产生好的变化呢?还有,国家一再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习兴趣的方针究竟有没有落到实处呢?
对于我们来说,通过培养广泛的兴趣,既可以陶冶生活情趣,又可以“因材施教”,更好地发掘出我们的特长,为祖国培养出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但是,受社会上不良风气和不良环境的影响,难免使青少年染上一些不良习惯,我们学校到底有没有这种情况?还有,对于国家提出素质教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可在现实生活中,全面发展越来越难,这样做会不会使全面发展变成“全面庸才”?
&&&&& 这样一些既实在又对我们青少年未来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问题,难免引起我们的好奇心,所以我们提出要做一次学情调查,以了解我们周围最贴近我们学习和生活的问题。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学生兴趣的倾向及对兴趣培养的状况,和不同性别的同学在兴趣选择上的区别
2、了解我校同学对“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看法
3、了解普遍学生的学习压力负担的情况
4、培养团队精神,学会沟通与合作
5、发展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方式:
Ⅰ。调查准备阶段
1、确立调查的中心、主体、目的和讨论可行的调查方案。(第一,二课时)
在这两个课时中,我们使用了“完全民主+自由讨论”的方式,由同学做主人,结合老师的建议,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讨论中完全围绕“了解学生志趣,弄清学生学情”这一主题展开。并且确立了调查的主体(即被调查人)是华英初二学生(受活动的地点和时间限制)。目的是锻炼自身能力,加强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调查方案简略来说就是分成两个小组(学情与志趣),各司其职进行调查,然后统一交流总结。
2、制定详细行动方案。(第三,四,五,六,七,八课时)
一个好的行动没有一个好的计划是不行的。
在第三、四课时课时中,我们针对上一次的讨论结果,选出了各组的成员和组长。兴趣组组长由源翰琪担任,组员巫嘉德、钟灿明、杨毅楠;学情组组长由宋超然担任,组员陈凯、刘知航、刘显忠。各组制定自己的行动方案和制定各自的调查目的,各自设计自己的调查表格,各个小组组员进行具体分工。以后的每一次实践课,各组都互相交流各自的成果和给对方提出意见。
第五,六课时,制定调查表。这两节课中,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两个小组迅速用电脑制成了各自的调查表,使用的是无记名调查,具体的问卷如下:
志趣小组的调查表:
前言:为了深入了解当代学生关于兴趣方面的情况,请您完成以下由初二(5)班调查小组撰写的调查。在此感谢你的支持!
1.&&&& 放学后最喜欢参加什么活动?&&&&&&&&&&&&&&&&&&&&&&&&&&&&
课间最喜欢做的事情& &&&&&&&&&&&&&&&&&&&&&&&&&&&&&&&&&&&&
2.&&&& 周末经常参加的活动是什么?&&&&&&&&&&&&&&&&&&&&&&&&&&&&
3.&&&& 有多长时间用在该活动上? &&&&&&&&&&&&&&&&&&&&&&&&&&&&&&
4.&&&& 每一天大约用多长时间在自己喜爱的活动上?
A.半小时&& B.1小时&& C.2小时&& D.2小时以上
5.&&&& 对哪门学科最感兴趣?&&&&&&&&&&&&&&&&&&&&&
6.&&&& 在兴趣培养过程中家长持如何态度?
A.支持&& B.中立&& C.不支持&& D.强烈反对
7.&&&& 平时还喜欢看哪些方面的书籍?&&&&&&&&&&&&&&&&&&&&
9.将来有什么志向?为什么?& &&&&&&&&&&&&&&&&&&&&&&&&&&&&&&
10.通常用电脑来干什么?
A.学习&& B.上网&& C.玩游戏&& D.其他
11.通常上网来干什么?
A.学习&& B.玩游戏&& C.聊天&& D.工作
学情小组的调查表:
前言:为了深入了解当代学生关于学情方面的情况,请您完成以下由初二(5)班调查小组(BJ7)撰写的调查。在此感谢你的支持!
所在年级_________ 性别____ 
1(& )你觉得学习压力大吗? A大&&&& B中&&&& C小&&&& D没有
2(& )每天是否有睡午觉的习惯? A经常&&& B很少&&&& C几乎没有
3(& )觉得学习与娱乐的比例是否合适? A合适&&& B还可以&& C不合适&& D没感觉
4(& )觉得自己学习及复习的效率如何? A高& B良好 C还可以&& D不好
5(& )是否热爱学习? A非常热爱&&& B热爱&&& C一般&&& D不爱
6.课间通常做什么?(多选)(&&&&& )
A做作业&& B嬉戏&& C聊天&& D休息&& E进行体育活动&&& F看书& G其他______
7.午休通常做什么?(多选)(&&&&& )
A做作业& B看书& C午休& D闲逛& E其他______
8.一至五通常每天花费______小时做作业。
9.每天大概______点睡觉。
10.除做作业外,大概有_____小时做其他事。做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假日大概每天有____小时进行娱乐活动。有____小时做作业。
12.用什么方式舒缓压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平时看什么类型课外书?什么时间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参加哪些类型的补习班或提高班?什么时间参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 调查实施阶段
等一切工作准备就绪之后,我们开始了令人又紧张又兴奋的调查活动。(第九、十、十一、十二课时)
在中午午休的时候,我带领宣传行动队员陈凯、刘知航,捧着两种不同颜色还喷着油墨芳香的调查问卷,“明目张胆”地进入了初二(6)班的课室。(6)班里几乎全是女同学,一双双睁大的、好奇的眼睛好像看怪物似地看着我。幸好我没有被盯得不自在,大声向她们解释了我来的目的和有关调查问卷的一些问题。(6)班的女同学听完之后表现得十分配合,都愿意做这份调查,于是我细心地把两种不同的调查卷合成一份,分发给每一位同学,然后从容地走出了(6)班的课室。
进七班感到比较棘手,说实在的,我对他们班的同学并不太熟悉,我也怕进去之后被人排斥。所以我找到了七班两个同学帮我宣传,分发和回收表格,分别是热心助人的我的好朋友何嘉良同学,还有是在七班威望较高的罗凌同学。他们的工作做得很好,确实帮了我们调查小组不少忙,在这里我代表我们小组对他们还有所有完成调查问卷的同学的支持表示感谢!
当然,我们一部分问卷给了我们班的同学做。
调查问卷的回收情况也较为令人满意,90张文稿的回收率达到了90%以上,其中只有几张是某些同学不坏好心、恶意在问卷上乱做。在这里还要谢谢梁辰程同学,在我们不在的情况下,她帮助了我们回收问卷。
Ⅲ。 调查总结交流阶段――分析与论证,回答提出的问题
1.&&&&&& 统计资料(第十三课时)
在老师的指点下,学情组的代表刘知航和兴趣组的钟灿明很快统计出了调查中的数据,为下一步的工作打好基础。下面是来自刘知航同学制作的统计表,简洁实在:
选择题统计表:
填空题,简答题统计:
最大值答案
最小值答案
没人选的答案
2.&&&&&& 数据分析(第十四课时)
这一部分的工作较为关键,数据分析的结论直接影响到最后的结论的正确性。事实上,这一课时中,几乎每一个同学都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对调查结果的见解。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是非观念和道德观念,所以结果也不尽相同。这时组长的工作就是细心归纳每一个人同学的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得出最令人信服的结论。下面,摘录一段由兴趣组组长源翰琪的笔录一段数据分析:
……解决我们在调查前所考虑讨论的问题: (1)在调查中的简答题如:可见,周末最喜欢做的事情…。的结果显示了一个较突出的规律:在中学的男生中,他们的兴趣爱好一般是打球,打游戏机等玩耍类的活动,较为活泼,在老师眼里可谓“与学习背道而驰”;但女生却相反,一般以看小说等优雅的文娱类活动,较男生文雅。(2)而“中学生兴趣与学习结合情况”所调查到的数据则是一面倒。综合选择题以及简答题的数据资料,男生着重于自身爱好,一般是玩乐,吃喝以及一少部分的“不良活动”,一般与学习无关,对较有兴趣的科目的选择一般较为杂乱,说明在一般男生眼中兴趣与学习根本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两回事;而女生却从字里行间表露出她们兴趣与学习紧密结合的良好状况,可见女生对其自身的学习情况比较关注。(3)此外,由涉及信息工具应用的选择题的统计资料表明,男女生都在计算机中浏览互联网,表示男女生都兴趣都趋于现代化。(4)问卷中还有资料表明,现代中学生因学习时间紧迫及其压力巨大而导致各人在每天,每月进行兴趣培养的时间短暂,数据表明为每天一般半小时左右或以下。这使我们中学生发展一技之长的机会与使用所学技能获得成功的机率大大减少,但愿这不是我们中学生的又一重大问题――因学习而放弃爱好......
……经过调查后发现:学生的压力不算太高,证明了减负真的减轻了学生的压力。学生对学习还是比较热爱的,这体现了减负的好处。多数学生有午睡的习惯,这是对晚上与上午学习有精力的保证。晚上都在11点前睡觉,这就说明学生还是懂得如何合理安排时间的。
一切都表明,学生是有比较好的学习时间与和合理的休息。但为何成绩还是有高有低,为什么呢?
这就说明了,学生是会合理利用时间,但是在学习的方法上,就稍欠火候,不懂得如何学习。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我想在大家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关键在于学生们的毅力,与钻研精神。同样是2至3小时,有毅力与钻研精神的人将会比其他人得到的要多。所以我想,钻研精神将会成为成功与否的一项重要因素……
3.&&&&&& 验证分析结果的正确性(第十五课时)
这一个步骤必不可少,相当于做完数学题后再检验一遍,是非常重要的,好的验证对后面问题的回答的正确性提供了保证。于是我们开了在整个活动后段最大的一次交流大会,让各个同学(不分组)将自己或他人经过实践,体验的分析进行最后的出厂检查,确保每一句话尽量准确。在会上,大家各抒己见,发表了不少精辟的见解,让某些不太成熟的想法被批评得体无完肤。
4.&&&&&& 根据分析、归纳做出调查结论(第十六课时)
这一步工作在整个调查中算是最关键的了,因为我们这次调查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全面了解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情况,它的完成也标志整个调查工作到了尾声。经过我们细致的分析与归纳,我们得出了以下一些结论
兴趣方面:
一.&&& 通过调查,了解中学生兴趣的倾向,和不同性别的同学在兴趣选择上的区别
男同学选择运动的较多,女同学选择学习看书的较多
二.&&& 通过调查,了解中学生学习与兴趣的结合状况
经调查,男同学学习与兴趣分开,女同学多数将之结合。
三.&&& 通过调查,了解中学生对兴趣培养的时间状况
大约每天在半个小时以下,及少数多于一个小时。
四.&&& 通过调查,了解家长对中学生培养所持态度
一般支持,几乎没有不赞成的情况。
五.&&& 通过调查,了解现代化对中学生兴趣的影响
中学生花较多时间在现代化信息技术里,多数表现为喜欢上网;也有一少部分对物理实验产生浓厚兴趣。
六.&&& 通过调查,了解我校究竟有没有出现不良兴趣的同学
几乎没有。
学情方面:
1、通过调查,了解我校同学对“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看法
普遍喜欢素质教育,希望能全面发展
2、通过调查,看学生是否热爱学习
普遍学生对待学习抱有很高的热情。
3、通过调查,看学生能否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能。具体表现为自主学习,部分同学甚至能做到有计划的学习
4、通过调查,了解普遍学生的学习压力负担是怎样
绝大多数同学认为来自学校,家庭,自身的压力都不太大,为学生所能承担范围内。从来自父母的压力逐渐转化为来自自身的压力,表现出同学们有自主学习的意识。
5、通过调查,研究究竟学生是否有厌学情绪
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在调查中没有发现有厌学的情况。
活动总结(活动的结果与学生的收获)
经过一个学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这一活动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在最后的两个课时里(第十七,十八课时)我们每个同学都撰写了各自的工作小结,从小结中我们不难看出,我们已圆满地完成了活动开始时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同时又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可以参考上面的活动目标――自身方面)。
下面是来自巫嘉德的收获体会,很具有代表性,值得一看: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每位学生都受益匪浅。不仅学到了不少新的学习方法,而且锻炼了能力与勇气。这次的研究性学习,使我们学会了如何查阅资料,如何以调查方式获取信息,怎样撰写研究报告,怎样整理和归纳信息。虽然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但我们从中学会了主动学习,自觉学习,合作学习,培养了团队精神;学会了磨砺自己,努力完成自己肩负的任务;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增强社会交际和实践能力;培养了对社会的关注,以及注入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了解了当代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况,增长了许多见识,是一笔可贵的人生财富;还从中深切体验到进行研究学习的科学性,严谨性,复杂性,有的学生还感受到综合实践原来也具有趣味性,也让他们感到新鲜感,希望这样的活动能长久地开展下去……
指导老师点评
自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学校的同学以很大的热情投入到这门新的课程中,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自主参与、探究的热情被激发了。初二(5)班这两个组的同学,能从同学最贴身的话题――学情出发,去进行调查研究,充分体现了21世纪的青少年,关心自身,关爱社会,关心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的强烈的社会责任心。这正是我们新世纪提倡素质教育,所要召唤的一种精神或素养。这两组的同学能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制定周密的调查表格,鼓起勇气走入同学中去开展调查,又能深入细致的进行分析处理、归纳总结,从中找出问题的症结。这是我们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练不了的能力,正如他们自己所总结的那样,受益匪浅,增长了见识,积累了可贵的人生财富。当然,由于同学们的经验、学识、能力、方法等还处于初级阶段,对许多问题仅停留在表面,认识也不够全面,但我相信经过这样的活动,可以使他们逐步走向成熟。
学生年级:初二
指导老师:冼稚文
一、&&&&&&&&&&&& 活动主题的提出
&&& 2003年可谓是多事之秋,非典型肺炎、美伊战争,这些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无论是疫症的主角,还是战争的导火线都是与生物有关,向世人再一次展示了“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这一名言的真知灼见。我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甚至世界和平的维持与生物都息息相关。为将生物更好地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增加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了解生物与战争的联系,正确看待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的作用,并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危机教育,提高学生的逆境求生的能力,于是提出了“生物与战争”这一主题。
二、&&&&&&&&&&&& 活动目标
1.&&&&& 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信息处理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
3.&&&&& 学会沟通与合作
4.&&&&& 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5.&&&&& 发展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6.&&&&& 激活各种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7.&&&&& 正确看待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的作用
8.&&&&& 提高学生的逆境求生的能力
三、&&&&&&&&&&&& 活动过程
1.&&&&& 制定课题研究的方案
“生物与战争”这一题目涉及的范围和内容都很大,因此研究探索的第一步就是要确立探究的方向。在教师对题目的背景作了简单的介绍后,同学们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最后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
(1)&&&&&&&&&& 什么是生物武器?生物武器的组成、生物武器的与常规武器相比的特点、局限性
(2)&&&&&&&&&& 生物武器的种类
(3)&&&&&&&&&& 人类将生物运用于战争的历史及其危害(如:生物武器与恐怖组织)
(4)&&&&&&&&&& 有关生物武器的公约
(5)&&&&&&&&&& 未来生物武器的发展情况
(6)&&&&&&&&&& 生物武器的预警系统及人员的防护
同学们自由组合组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各小组自由选择研究的方向,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重点。
确定研究的方向后,小组的同学作了明确的分工组长负责整个活动的组织、安排工作,并记录每次活动的情况,有的组员负责资料的搜集、有的负责资料的整理,每个成员都承担一定的责任,发挥一定的作用。每次活动前,整个小组的同学都会先集中讨论上一次活动的得失,和这一次活动的具体安排,在活动时做到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共同提高,保证任务顺利完满地完成。
2.&&&&& 收集研究的资料
收集资料的途径有三个:
(1)&&&&&&&&&& 查看有关书籍
(2)&&&&&&&&&& 上网
(3)&&&&&&&&&& 通过电视、广播和报纸等媒体了解相关的内容
由于华英学校的硬件设备非常好,有充足的电脑给学生搜索资料。所以,在集中活动时间一般以上网查找资料为主。
虽然有一流的设施,但是在资料的搜集过程中也遇到一定的困难。原因有几个:
一是部分学生没有掌握网上搜索、上传资料的技巧。(如没能找出准确的关键词进行搜索。)
学生中100%会上网,30%左右的学生经常上网,当问及上网能做什么时,同学们说出了很多的内容,如看新闻、查资料、听音乐、玩游戏等等。但是,当教师为学生布置调查作业,在网上查找有关"SARS与生物武器"的内容,结果只有50%的学生找到了一些有关资料和文章,其他同学却不知道找什么、如何去找。可见,网络教学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的如何上网。针对这一问题,在正式上网收集资料之前,可适当介绍搜索、上传资料的方法(如在邮件的主题标明资料的内容、类别等),再通过学生集体的讨论,集思广益,初步定出搜索的关键词以及将找到的资料上传到师生的公共邮箱,这样既减少操作的盲目性,节省资料搜集的时间,便于资源共享,利于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也可根据上传的情况进行监控,及时地作出调整。
二是网上的相关资料又多、又零散,重复率又高,如何进行取舍和整理,如何相互协调,避免做无用功,对初二的学生来说有较大的难度。
虽然基本明确了搜集资料的关键词,但这样搜索出来的资料中仍有很多是与课题无关的,甚至有的除了关键字外,其他都是不相干的内容。要初二的学生面对这样大量的资料(主要是文字资料),进行筛选,对学生的耐性是一项很大的考验。所以初次上传的资料的可利用率都不高。如果不及时地进行整理,则对于日后的分析、归纳造成严重的障碍。
在实际的操作中,可先让每个学生粗略地下载一定数目的相关资料,再在下次活动时统一地对不同类别的资料进行分组整理,让学生在操作中要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对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关联的、有价值的资料,淘汰边缘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信息资料间的关联和趋势;最后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再要求各小组汇报整理后的收获及提出疑问。最后,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对学生进行引导,及时修正操作的方式,定出下一轮的计划。
三是计算机房对初二的学生是极具诱惑力的地方,要求他们坐在计算机前不玩网上的游戏,一心一意的搜索资料,是对他们的定力的极大挑战。
正是因为有这些不利的因素,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及时的指导和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要避免学生打机,有时强制性的监管并不能奏效。最好的方法是在每次上网前,创设一些具体的、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情景(如:引起非典型肺炎的冠状病毒能否作为生物武器?),激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搜索,寻找答案。这样学生就每次都有事“想”做,打机的时间也会相应减少。
3.&&&&& 撰写研究报告
经过一个学期的资料搜索、整理和讨论,学生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探究任务,手中掌握了较为丰富的材料。但是怎样去归纳、怎样加工处理这些信息,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并且以恰当的形式表达出来,教师必须对学生予以指导和帮助。经过师生的讨论交流,最后定出论文的题目有:
(1)&&&&&& 生物防御武器的设计
(2)&&&&&& 以生物武器为主线创作科幻小说
(3)&&&&&& 尝试制定管制生物武器的国际公约
(4)&&&&&& 介绍生物武器特点、种类、危害、历史、发展、防御保护、利用等的综述性论文。
由于初二的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待提高,以及时间的限制,资料还不够完备,所以研究报告的整体质量不是很高,但也有部分同学写出了优秀的作品。
四、&&&&&&&&&&&& 活动的结果与评价
评价包括个人评定、小组评定和教师评定三部分。对每个学生,我们采取了先自评,再组评,而后师评最后总评的方式进行。评价的级别为四个等级:优、良、中、差。评价的原则是重态度、重过程、重发展,以过程评价为主。评价中重视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其参与的态度、完成分工的情况、协作的表现、上交材料的情况等等。
学生的活动体会:
以前我觉得生物是一个它认识我,我不认识它的一个科目,但参加“生物与战争”的综合实践后,我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更进一步地认识生物,了解生物。―――蔡倩莹
在“生物与战争”的有关资料时,我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可贵。――钟悦
在活动中我学到了不少生物与战争的知识,尝试设计了“生化地雷”,还结识了不少朋友,使我获益良多。――――丁题柱
我们不应去制造生物武器,它会危害人的生命。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都应该珍惜它。&&& ――谢素健
现在有许多国家都着力研究生物武器来强大自己的国防,而大气是运转全球的,这些有害的物质一旦释放,很可能飘啊飘啊就飘到中国来,到时候中国就遭殃了。所以作为中国人,也作为地球的一分子,我们应反对生物武器的研制。&&& ――李绍舒
网络可使我获取最新最快的资料,充实我的头脑;共享资源给我带来无限的便利和乐趣。&& ――简振翔
教师的体会:
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片广阔的天空
基础教育过多的接受式学习,忽略探究性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价值。综合实践则正好弥补了基础教育的不足。它要求教学由重知识传授转变到重学生发展,由重教师的“教”转变到重学生的“学”,由重结果转变到重过程,由统一规格教育转变到差异性教育。这样充分燃点学生智慧的火花,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地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分析资料,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信息整合的质量。
活动的开展不仅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老师也应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营造支持学生学习的积极心理氛围;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佛山市华英学校综合实践科版权所有@2008
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维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没有好看的小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