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编一首关于溱湖湿地的诗

自编一首《冬雪》的诗歌_百度知道
自编一首《冬雪》的诗歌
提问者采纳
《冬雪》纷纷扬扬来天上,原野熠熠披银装。人说瑞雪兆丰年,喜看明春绽芬芳。
提问者评价
按照你说的,真的成功了,好开心,谢谢你!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你是要古诗还是自由体的啊?自由体的:一切都在雪花中开始,飘雪中结束留给我一片空白知道雪为什么是白色的哗肠糕段蕹灯革犬宫华么因为它已经忘记了自己的颜色了啊古诗的话:月夜孤舟棹雪来,寒江起舞漫天白。未若柳絮因风起,湖心亭上饮雀台。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诗歌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导游词修改稿溱湖国家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导游词修改稿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自编一首关于中秋的诗_百度知道
自编一首关于中秋的诗
提问者采纳
明月几时有,抬头自己瞅。明天何时圆,回家就团圆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4条回答
聚一堂渡秋月,满摆硕果献嫦娥。黑空明灯满天飞,更有彩火绽于天
月下几杯醉,对影自凄凉,无奈离别痛,奔波挣钱苦
几个字的诗?三行诗么?散文诗?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溱 湖 叠 韵
散木在江苏泰州梅兰芳纪念馆前留影
到江苏泰州采风,又一次遭遇了一个地名用字的困惑。而且又是跟“水”有关系。
那年首次去东莞,是乘坐从广州开往东莞的高速大巴。因为是第一次来南方这个陌生而又充满神秘的地方,所以,出了广州,我的眼睛就一直盯着车窗外高速路边的交通标志牌。车子刚刚跨上一座大桥,我正被水面宽阔的江岸边连片的蕉林感奋着,突然手机响了。是正在等候的朋友打来的,问我到什么地方了?刚好看到路边一闪而过的蓝底白字的交通标志牌上“麻涌”两个大字,我未加思索地大声回答:刚到麻涌。
“麻涌”这地名用字有些新奇,北方没见过,因此我回答时咬字特别清晰,而且把“涌”字念作“yǒng”。当时,大巴上不少乘客都把目光转向了我,我有些不解:接听个电话有什么好关注的?那目光似乎有些怪怪的。电话那头的朋友也似乎没听明白,又追问一遍:到什么地方了?我又大声重复一遍:麻涌!还是把“涌”读作yǒng。我回答完毕,身边的乘客有人报以微笑,电话那头的朋友也在低声地重复着我的话:麻涌?我感到很奇怪,问:没有听明白?朋友没有做声,邻座的一位乘客告诉我:是麻涌!她把“涌”读作了chōng。搞得我一头雾水:本来就是麻涌(yǒng)嘛,怎么成麻涌(chōng)了呢?
到了东莞,才知道,不是车上的人大惊小怪,真的是哥哥我错了。东莞地处东江入海口,河道纵横,水网密布,宽窄不一的大小河流把莞邑大地切割得七零八碎。因此,这里的水道多称之为河涌,与水相关、以涌命名的地名比比皆是,诸如:麻涌、潢涌、低涌、扶涌、阮涌、蚬涌、石涌、鸥涌、恒涌、涌头、涌口、道滘、沙田、小捷滘……数不胜数。对于我这出生在北方丘陵浅山区的“旱鸭子”,初来乍到南方水乡,出现这样的困惑、产生语言笑话,自然也就不足为怪了。
这次泰州采风行程的第一天(4月6日),就是感受由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合在这里隆重举办的国际旅游节开幕式盛况,泰州姜堰溱湖上的溱潼会船节更是这一天的重头戏。坐在开往姜堰溱湖的旅游大巴上,面对“溱湖”、“溱潼”,我硬是不敢轻易把“溱”字读出声。
记忆中,“溱”用作地名该读“zhēn”,是个很古老的河流名称——溱水,今名溱头河,在河南省新密市境内,古属郑国。《词海》里说它“源出于河南省新密市东北的圣水峪,东南流会洧水,东流入贾鲁河”。溱洧,又是《诗经·郑风》中的篇名,讲述了一段古俗和一个浪漫的男欢女爱故事;就连《诗经·小雅·无羊》中表达人丁兴旺的“室家溱溱”,它们也都是读作“zhēn”。那么,这里的“溱湖”、“溱潼”的“溱”到底该怎么读?是按《诗经》读音还是另有读法?只能听当地人怎么说了。于是,面对资料,我一直沉默着。说来有趣,同车的这些外地来的作家朋友们,也都是闭口不说这两个地名。
一直到旅游大巴停驻在划定的停车场地,泰州方面的工作人员大声提醒:贵宾们请按顺序前行左转到溱湖国家湿地公园,进入指定的2号观礼区就座,观摩盛大的溱潼会船节。至此,我们才知道这里“溱湖”、“溱潼”的“溱”字读音是字读半边的“q&n”。
通过后来与一位对当地人文历史颇有研究的高泰东先生交谈,才真正搞明白“溱湖”、“溱潼”之“溱”的来龙去脉。本地妇孺皆知“溱潼”读音“秦童”,外地人来了马马虎虎字读半边也不为白。原因是“溱潼”原本的写法就是“秦潼”,最早得名于明代的原名也叫“秦潼”。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见此地到处是水,一时兴致勃发:“此地名字也应该字字含水”,于是就把“秦潼”改作了“溱潼”。这一改,地名里就湿得滴出水来,韵味十足,美丽至极,自此溱潼的名字就流传了下来。
然而,“溱潼”之“溱”读音为“q&n”真正合章合典,还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一位名叫鲁国尧的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泰州姜堰溱潼籍人),写信给国家语言文字机构的著名语言学家们,建议把原本读“zhēn”的“溱”增加一个读音“q&n”,后来就被语言权威们采纳了,从此,字典、词典、词海、词源里“溱”字就有了两个读音:河南新密古河名溱水仍读“zhēn”,独有江苏泰州的溱湖、溱潼里的“溱”读音为“q&n”。
4月6日这天上午,在“全国知名作家泰州行”大幅作家签名的旗帜引导下,我们汇入观景人潮,向着会船节的主会场溱湖湿地公园推涌。主干道,路两边,全部是向着同一个目标拥挤的人流。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真的是“上自八十三,下到用手牵”,全都为奔赴这一年一度的文化盛宴。
刚到景区大门,我们便感受到了湖光流韵、水乡风情——由五条篙子船相叠而成的大门,构思新颖,造型独特。陪同的泰州朋友介绍:它象征一年一度的中国姜堰溱潼会船节在这里举行;会船会船,顾名思义就是以船会友、以船招商。大门上方的“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八个遒劲的绿色大字,是由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会长、原国家林业局副局长赵学敏先生亲笔题书。
钻过依依垂柳,拐过茵茵草坪,再揽殷殷桃林,便是观景区的入口了。当你还没能进得入口之时,仿佛就行走在主人家变换的戏法里,高大宽展的巨大标幅把去处遮罩得严严实实,人们只能从飘荡的音乐里捕捉一丝丝神秘。巨大标幅上“相约溱湖湿地之旅,共赏会船千篙万桨”的文字就先声夺人。验票后走进观礼区入口,令我大为吃惊:原来先前不怎么起眼的遮幅后面竟然别有洞天,偌大的湖面在蓝天白云下波光闪闪,眼前的观礼区、左右的湖边、远远的对岸,全都是人,左右远远的湖面上船影绰约、彩衣光鲜。完全是一片水的世界,人的海洋。
上午10时许,整个十里溱湖成了一座沸腾喧闹的生命舞台,溱湖人的生命活力张扬成满湖的欢声笑语,溱湖人的生命激情升腾为满天的云蒸霞蔚,中外10万来宾完全融入了泰州人民如火的热情里!
  随着一声发令枪响,近千条装饰一新的贡船、龙船、篙子船、划子船在鼓乐声中竞相驶入湖中。好一派百舸争流,千舟竞发的壮观场面。蓝天白云里佛音与鸽哨和鸣,翱翔的七彩“神鹰”将“美在这方,文昌胜景”叠映入10万观礼者的眼帘。在惊天动地的轰鸣中,首先几百只划子船犹如离弦之箭直驶而来,船上英姿飒爽齐刷刷女划手们虽然没有男人们的雄亢精壮,但她们巾帼不让须眉,娇媚中透出武威。举桨如武师出手,下桨似鱼鹰入水。随后的篙子船更是气势非凡,但见篙手们两臂张开,两手挥动丈余竹篙,笔直地两上两下,竹篙与船帮相碰发出“笃—笃—”撞击声,扬篙如长矛列阵,下篙如巨蟒入水,篙起篙落似千军万马掠过,紧锣密鼓如暴风骤雨铺天盖地……
湖面鳞波上,湖岸红毡上,赛事与歌舞相映生辉,构成本届旅游节最大亮点。开幕式历时近两个小时,整场表演由《溱湖千古风》、《泰州三水梦》、《江淮四海情》三个主篇章和序曲、尾声组成,整个开幕式以会船为载体,以文脉为主线,以地域为特色,立足于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专业与业余的有机结合,在水上、岸上、天上立体化地展示了泰州历史文化与江苏生态文明。其中,《溱湖千古风》以气势威武的战船和贡船表演,再现了岳家军抗金的古战场画面;《泰州三水梦》以动听的歌声、优美的画面,把人们带进了泰州湿地那如诗如画的意境;《江淮四海情》以雄壮的旋律、如虹的气势、飒爽的英姿,展现泰州作为人民海军诞生地的光荣与自豪。整场欢快的民俗演出,水上人船竞渡,和着10万游客的欢呼,激情瞬间在溱湖上空升腾。湖的美景,梅的悠韵,真真的是醉了天上月亮,醉了地面水乡,也醉了流连的时光。
据泰州朋友说,我们因为提前离开观礼区去了别处景点拍照,没能看上“拐妇船”是一大遗憾。为什么叫拐妇船呢?顾名思义,当然是拐跑了当地良家少女的船。传说古溱潼有座寺庙,一名年轻的和尚和当地的农家少女自由恋爱,这可急煞了女方的父母。没等恼羞成怒的父母大人动作,少女与和尚就把生米煮成了熟饭,并一起私奔了。这不,少女与和尚在前面逃,父母大人乘船紧追,接到举报的县太爷将公堂搬到了船上,在着急地抓捕“逃犯”候审呢。所以“拐妇船”一般由三条船组成。
  泰州的朋友还告诉我们,溱湖会船节历史悠久,始于南宋时期,当地百姓为了祭奠为抗金捐躯的南宋将士,每年清明会船于溱湖上,相沿至今。会船节是苏北里下河地区极具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的传统节日,溱潼会船更是名甲天下。浓郁的水乡风情,独特的会船文化,使得溱潼会船节成为国家重点旅游项目,被列为与“泼水节”、“火把节”并列的全国十大民俗节庆活动,并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就连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马和励先生在游览溱湖湿地后,也对湿地保护与开发工作赞不绝口,在今年2月2日“世界湿地日”他专门致信中国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称溱湖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典范”,也“正是全球环境基金(GEF)在生物多样性领域实施其第三、四期项目优先考虑的内容”。
诚如泰州市人民政府姚建华市长在开幕式致辞中所言:“站在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我们内心充满对文化的崇敬、对历史的敬畏,这里的每一条河流,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积淀;这里的每一把泥土,都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据悉,他们还将着手进行“船会之最”吉尼斯世界记录申报工作。
在此后的采风活动中,我们还从泰州的人文学者和本地居民那里,听来很多精彩有趣的传说和生动鲜活的民俗。
关于这里会船的来历,也是说法不一。最具权威最深入人心的一种传说是,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岳飞统帅的抗金义军有一支是由山东义民张荣、贾虎统领的,他们与金兵大战于十里溱湖,金兵大败,岳家军亦伤亡惨重。大战之后,溱湖周围的百姓们纷纷驾着自家的船只,沿湖打捞阵亡义军尸首,施救生还者,并按当地习俗殡葬了阵亡将士,并于每年的清明节组成篙子船争先祭扫。
第二种传说是根据《续纂泰州志》记载,明嘉靖年间,倭寇侵入里下河童关一带,防倭驻兵处的侯必成将军率部反击,溱潼一带的村民纷纷组成船队协助官兵杀敌,三丈竹篙既是行船工具,又是御兵武器。篙子船会就是当时的一种演武练兵形式。
第三种传说是,水乡溱潼的民居以河湖港汊划分而成自然村落,村民居住集中,祖坟地也以村落为单位,选择远离村庄的高地而为公墓。清明节前扫墓,每个家庭的男人,都要带上“三牲六眼”(猪头、鸡、鱼),集中乘船去坟地添坟祭祖。水乡青年生性豪爽好斗,春风荡漾的河面上,这个家族遇上那个家族的,张家庄的遇到李家村的,不用扯旗鸣哨,船儿就会在水上飞一般地较量起来。
第四种说法,要追溯到明初,据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清明节要祭扫祖坟,因为打了好些年仗,他的父母死于何处,坟墓又在哪里?一时无处找寻,心里很是着急。军师刘基帮他想出一个寻找祖坟的办法。按中国民间风俗,每年清明节这天,大家都要给自家的祖坟添土,烧钱化纸,表示祭祀。刘基说,过了清明,第二天派人四处查访,凡是有主坟,坟前都留下了烧钱化纸的痕迹,剩下的无主孤坟中,就不难找到皇上先人的坟墓了。朱元璋觉得刘基的话有一定道理,就乔装打扮,带了一帮人,坐着船在江淮一带寻找祖坟。他嫌船行得慢,下令添船加篙子,一只船上十几个人,十几根篙子,快速行进。最后,朱元璋到底是否找到祖坟,不得而知,但是朱元璋寻访孤坟野茔的诚心,感动了这一带的百姓。于是,每年清明节的第二天,百姓们就撑船去祭奠孤坟,从此便演变成后来撑会船的习俗。
不管是哪一种说法,都与祭扫祖上先人有关;都与水上争先竞胜连在一起。于是,久而久之,清明节的第二天,就成了里下河地区四乡八镇会船的节日。大家可能都看过全国各地不同的龙舟大赛,会船与龙舟有类似的地方,都是水上竞技项目,但会船的种类更多,场面也更为壮观。
泰州姜堰的一位水手老伯告诉我们,溱湖会船节的程序也很有意思,大致分选船、抱篙、铺船、试水、赴会、赛船、酒会、送头篙等几部分。
清明节前10天,有会船的村就由会头在村里竖起旗帜,招选参加会船的船只,有船就有篙,会船用的篙全是新的,轻、齐、韧性强,不带篙钻,预先选篙就叫抱篙。临近清明节,会船要洗刷干净,船舱铺上稻草,搁上跳板,保证水平站立平稳。贡船、花船等则要装饰一新,准备参加活动。试水,通俗的说法就是集中训练。每天下午,干完农活的篙手和划手就上船试水,锻炼体力,熟悉水性和“齐号”。“齐号”,就是按照锣声准确下篙和扬篙、下桨和划桨,确保动作整齐划一。
赴会是会船节的主体。凌晨,会船祭扫完毕随着锣声驶进赛区。此时,赶集的人们从四面八方陆续赶来,进行物资交流,更增添了热闹气氛。友船相见,互致爆竹,以示友谊。最振奋人心的是比赛。两船对齐后,开始扬锣,“堂!堂!”两声,发出了竞赛的号令,篙手两臂张开,挥动竹篙,笔直飞穿。有节奏的锣声越来越紧,船立即从水面上腾起,犹如离弦的箭飞驰而去,两船比赛,终有胜负,在进行中如有胜者,“堂堂堂”一阵乱锣,就表示停篙。不断的比,反复的赛,把会船竞赛推向高潮。
赛船结束的当晚,选手们毫无例外地要举行一场热闹的酒会,各船篙手、划手欢聚宴饮。大伙话题再多,也要转到一点上来:“今年的头篙送给谁?”围绕这个话题,七嘴八舌把“头篙”的得主定下来,至于酒会的费用,早有习俗,公吃公摊,概由参加者负担。
送头篙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形成的习俗,据说可以预祝人家生儿子。这对于个别久婚不孕的夫妇或新婚夫妇颇有诱惑力,谁能够得到篙手们的青睐,成为头篙的得主,那真是一件喜事。酒会上,头篙的得主一选定,马上就会有热心人向这一家通报喜讯。这一家便立即做好迎接的准备。头篙一进门,灯烛辉煌,鞭炮齐鸣,主人向篙手们捧上糖果、香茶,一一致谢。送篙者满口都是“祝贺早生贵子”的话。得主不断许诺:“到时候一定请各位吃喜酒”。要是头篙的得主这一年碰巧真生了“贵子”,那可就热闹了。首先要为这一船的篙手每人添一根新篙子,富裕者还主动置办酒菜,宴请全体篙手。
听了这么多天下独一无二的溱湖会船节的典故习俗,又有幸一睹了今年会船节的壮观场面和恢宏气势,泰州一游,此行不虚!
溱湖,碧波粼粼的十里湖面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如诗如歌的四围环岸传颂着垂范的名流美谈。湖东面的河横村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命名为生态环境“全球500佳”;湖北面的溱潼古镇出了当代一门兄弟双院士;湖南面桥头镇有被誉为“十七世弓马世家,五百年衣冠旧地”的刘状元府旧址,清乾隆年间,刘氏兄弟三科两中武状元,在古代科举史中誉为空前绝后;湖西面始于唐代贞观年间大将尉迟恭受君命至海陵(今泰州)监工时的砖瓦烧制工艺,至今堪为苏北一绝,乘船游玩途中古窑随处可见。
溱湖夕阳归舟
午后4时过,我们又回到了溱湖。此时,大部分游客已经离去。当我们这拨采风的作家登上机动画舫时,溱湖已恢复了她原本的宁静。中午参加会船节的那艘岳家军帅船已经落锚于水天一色碧波荡漾的湖面上,船头斗大的“岳”字旗在波光云影里猎猎飘扬。坐在悠然而渡的画舫上,早先的繁华已了无踪影,此时的心境多了份恬淡从容。
  归于平淡,并非流于庸碌,更不是随波逐流。平淡是洞察人生后的彻悟,是睿智,是容纳、欣赏一切的胸怀。“水唯善下方成海”,形而下的卑微成就其形而上的伟岸,即所谓“上善若水”。中国文人的最高理想,莫过于随皇帝“大济苍生”,若是不得志,便生出了隐逸的念头。然而,中国文化的隐逸并非消极遁世,而是涵养一种人格魅力。“太公八十遇文王”,即使不遇,安贫乐道,耕读一生又有何妨?如孟浩然一样“白首卧松云”,像陶渊明那样“采菊东篱下”,心安理得地沉浸在高贵的精神世界里,这样的生命又该是多么丰满!
佛云:繁华只不过是一掬细沙。也许当一切归于平淡后,人生才是最真切的。我们这一帮以舞文弄墨为乐的写作者能从海内外不同的地方相聚于此,仿佛是千年的约定。此时,没有羁绊,没有世俗,仿佛都是返朴归真的隐士,所有文友的心啊,就像平静的湖水,在夕阳下泛着柔波。
大家都被眼前水的柔美深深地吸引,溱湖水不像大海一般浩瀚深沉,不像长江一般奔腾不息,也不像小溪一般活泼欢快。她和众湖同媚,然又与众不同,透着灵气。湖面上那一团团、一簇簇的浪花仿佛是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我不禁有些恍惚,似乎又看到日上三竿中午的时候,水面上竹篙如林千舟待发,圩堤岸车轮滚滚人流如织的情景。
下了机动画舫,我们便来到湖对岸风景如画的湿地公园,古色古香的建筑令我们陶醉。珍贵的麋鹿、热情的丹顶鹤、悠闲的黑天鹅……大家置身于风光旖旎的溱湖景区,嬉戏于独具水乡特色的“乡土乐园”、荡舟于烟波浩淼的湖汊,人人笑逐颜开,个个心旷神怡,大有天上人间、世外桃园之感。曾经的想入非非,曾经的鸿鹄之志,所有的一切在此时此刻都显得俗不可耐,一方溱湖水,解得千年愁!
最让我留连的是乘上摇橹船,随着船娘的歌声,沿着曲折的水道,拂开低挂的垂柳枝条,观赏着金黄的油菜花,静静品味这独有的水乡风情,依稀看见当年红军的游击队员机智身影,当年水乡人民辛勤劳作的身姿和淳朴风情,以及当年这里满眼的荷叶、丰收的菱角……
夕阳已经挂于湖中小岛的林间树梢,经导游再三催促,大家才依依不舍踏上归途。面对林稍硕大夕阳倒映湖面染红的鳞波,我按下了相机的快门,留下了夕阳归舟的珍贵瞬息。
我又不禁遐思,若是在某个清晨,轻雾中隐隐传来“欸乃”之声,阳光初透柳林,雾气随着船公的一声渔歌而隐没,一幅青绿水乡便会赫然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一刻,人生所有的迷茫应随之远去,一股活泼的生机就会油然升起,这也许才是生命的本色。
千载悠悠,水流云在。泰州,这颗素有“汉唐古郡、淮海名区”的苏北明珠,她十分幸运地被撒落在中国著名的三大洼地之一的里下河地区。正是由于古长江与淮河曾在此交汇入海,才形成了她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而作为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的过渡区,吴越文化和楚汉文化的连接点,才使这祥泰之州具有了她独特的风情魅力。
水,是泰州的底色和灵魂;正是因了水的滋润,才使得这方沃土、这里的人浸润着无尽的聪慧灵秀之气。千百年来众多文人骚客,无论是受命为官还是驻足赏景,抑或遁世隐居,都为这里的人文历史积淀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史载唐代大书法家张怀瓘,到北宋滕子京建望海楼,列北宋时在泰为官后升迁宰相的晏殊、范仲淹、富弼、韩琦、吕夷简;从南宋岳飞知府泰州并后来率部在此驻军抗击金兵,到元末张士诚于此起兵反元;从元末明初的“中国白话小说鼻祖”施耐庵,到明吏部侍郎储罐、明代哲学家王艮、有“东方黑格尔”之称的大文论家刘熙载;从清代的乾隆皇帝、“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诗人吴嘉纪、评话宗师柳敬亭,到民国年间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现当代的书画大师齐白石、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从抗日战争时期陈毅率部挺进苏中、三进泰州、决战黄桥,管文蔚与国民党将领李明扬会商联合抗战大计,到解放战争时期粟裕在这里指挥的著名的大战役苏中“七战七捷”,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这里诞生……特别是我们的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胡锦涛,也是生于斯长于斯在这里读完小学中学,并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的。
泰州,一方钟灵毓秀沃土,一块名流荟萃宝地!
&&&&&&&&&&&&&&&&&&&&&
坐在溱潼古镇院士旧居莲亭里沉思中的著名作家叶辛先生
游湖归来何处寻,老翁遥指溱潼镇。
到溱湖不能不去溱潼。溱潼古镇,为里下河四面环水的小岛,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这座古镇四面环水,登高俯视,依稀可辨旧日三条东西河流横贯其间,以原来夹河为中心,两岸河房水阁,错落有致,沿河店面,前路有水,十多条小巷呈“非”字形放射,巷内房屋鳞次栉比。民居以精巧见长,深巷幽居、麻石铺街、老井当院;小巷九曲十八弯,狭窄处仅可通人,巷巷相连,户户相通,前后左右的邻居宅院相连,从住宅格局的设置不难看出溱潼人和善友好、邻里团结、亲如一家的尚古遗风。史载,南宋初年,泰州知州岳飞,曾驻兵这里。明万历年间,太仆寺少卿泰州陈应芳绘制的《东下河水利图》上,开始正式出现了“秦潼”地名,距今已逾400多年。镇中有唐代古槐、宋代万朵古山茶、明代黄杨等古树名木,与一连串的古建筑群及多处文物单位相映成趣,熠熠生辉。
水乡溱潼处处美景,早在宋代就形成了许多知名景点,到了清代,乾隆年间进士孙乔年写下了“溱湖八景”的诗篇,其中的第一首便是眼前的“东观归渔”。镇里的老人说,东观始建于后晋的一处道观。观前一泓清流是渔船依傍的港湾。每当夕阳西下,渔舟唱晚,炊烟袅袅,星光渔火,交相辉映,正如古诗所云:“苍茫暮色夕阳斜,三两渔舟泊水涯。白发引觞儿绕膝,醺醺红面映流霞。”终日辛勤的渔翁在儿孙绕膝的欢乐中陶然自醉。如今这里仍是渔家的乐园,河东就是水产批发市场,“溱湖八鲜”(即溱湖簖蟹、溱湖甲鱼、溱湖螺贝、溱湖青虾、溱湖四喜、溱湖水禽、溱湖水蔬、溱湖银鱼等八种水产)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往大江南北。
来古镇,我们首先踏访的是溱湖古八景之一的“花影清皋”。一株八百多年的茶花树,一眼筒沿多处被井绳锯出豁口的老井,两者相映成趣,双双静守在院士居前。被誉为“全球茶花王”的古茶花树因泉水润泽而娇艳,古井古泉因万朵茶花而多情。关于茶花树和古井,相传还有一段浪漫的孽缘:南宋末年,离这里百步之遥的北禅院有位了缘小和尚凡心未脱,与村女小花姑娘在东汪塘附近井边幽会。两人常倚着井栏亲密私语。时间一长,走漏了风声,小花含羞投井而死,死前与小和尚相约,来世与他仍在井边相会。第二年井边就长出一棵山茶。了缘小和尚承受了严厉处罚后被逐出山门,就在井边搭起一座茅棚,养护这棵茶花。这棵山茶距今数百年,虽经磨历劫仍苍翠娇艳。清明前后,花开万朵,大红金心,如火如荼。每当星光月夜,俯身石栏,从井底晃动的茶花中有时还能看到了缘和小花的身影。因了清代孙乔年的一首诗:“满庭花卉一灵泉,碧水清澄镜面圆。月下阶前僧去后,闲听窗外水涓涓。”茶花与古井更有了灵性。
溱湖之水还给了溱潼人聪慧灵秀之气,蕴育了多少远近闻名的文星武将。一座“双魁阁”,让我们领略到古镇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溱湖南岸雁子墩刘氏“一门五都督,三科两状元”,从明到清显赫乡里达五百年之久。当代更有李德仁、李德毅兄弟二人四院士,真是“古有三科两状元,今有弟兄四院士”。古今双魁,为溱湖八景增添了新的辉煌。
院士旧居,一座构建精巧玲珑的清代乾隆年间的古民居,让我们感受到200多年沧桑,领悟出她所蕴藏的丰富人文内涵。从旧居展示的一件件珍贵的历史黄卷,使我们了解到,从清代道光庚子年间文科状元李承霖,到当今的李德仁、李德毅和李德群弟兄三人五院士,都是从这老屋的大门走出,走进了世纪的风云,开创了事业的辉煌。
李宅的私家花园,名叫“睿园”。所谓“睿”,就是聪明智慧的意思。王安石说过,“睿则思无所不通”。有了高超的智慧,就能成就伟大的事业。地处水乡的人们,在造园时还巧妙地运用了水的优势。老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池塘虽小,却汇聚了水乡的灵秀,李氏弟兄便是灵秀之气的佼佼者。院中有座小亭名曰“莲亭”,我猜想:是否取之于鼎鼎大名的诗仙“青莲居士”李白之号呢?
“莲亭”的圆柱上有联语云:“翰墨因缘旧,烟云供养宜”。这副楹联充分体现了李氏家学渊博,世代书香的古老家风。书香门第,翰墨因缘就与其对面的智泉、慧井、玉兰、金桂一样,清流汩汩,馥郁芬芳。正如亭柱上另一副对联所说的“清泉饮毓秀,壮志乘扶摇”,多年来,莘莘学子来这里饮甘泉、折桂枝,都能事业有成,鸿图大展,为李氏故宅增添了许多佳话。参观拜谒的同行者中,正有不少人争相汲井水,饮甘泉。无意之中,我竟然拍下了正闹中取静坐在亭子里沉思中的著名作家叶辛先生。先生在想什么呢?当年开了知青文学先河的作家,也许面对先贤旧踪,又构思出新世纪的巨制宏篇呢!
院士居正厅的上方,高悬着一块民国大总统徐世昌褒赠给院士曾祖父李贞发的“德孝永彰”匾额。“德孝永彰”四字既充分赞扬了李贞发个人的精神品德,更体现了李氏家族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院里有一株据说是李德仁院士幼时所植的葡萄,如今已是绿荫满院,牵牵挂挂的藤蔓应该是他们绵绵不断的乡情,那茂盛藤蔓上的累累硕果则是他们对祖国对家乡的无私奉献。树高千丈离不了根本,院士的成长离不开故土的培育。
在朱氏古宅的仪门,我们尽情欣赏到门楼上的砖雕艺术。
当中一块是“福禄寿”三星高照。底下是“一品当朝”。中间坐的是一品大官,两旁站立的是小吏,公案上摆着的签筒、“王命”,便是权力的象征。北边一块是“高山流水”,讲的是俞伯牙弹琴遇到知音钟子期的故事。南边一块是“仙人对弈”,讲的是有一樵夫走进了山洞,看见两位仙人下棋,等到出洞时,他的斧柄已经腐烂,所以有“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说法。下面中间一块是“衣锦荣归”,主人翁在历尽宦海浮沉以后,垂垂白发,告老还乡。这口井既谐音为“锦绣”的“锦”,又是家园乡井的象征。
左右两边分别是渔、樵、耕、读:渔夫撒网;樵夫挑着柴担,跨上拱桥;老农左手扬鞭,右手牵牛,辛勤耕作;书生临窗而读,手不释卷。
最上面的四幅是表现过去官宦人家“四时行乐”的: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最下面的两边,一是鸾凤和鸣,一是鹤鹿同松。头顶上的这块“五福捧寿”表示合家欢乐,既有钱有势,又有寿有福。但愿我们这些不远千里来此拜谒者也能福星高照、心想事成。
据导游介绍,目前溱潼全镇尚存古建筑6万多平方米,其中明清建筑2万多平方米,在形制布局上有单门独院、三间一橱,有合面两进前厅后堂,有穿堂三进,有穿堂五进,合院兜梢等等,更有火巷、密室、照壁、仪门等点缀其间。我们实在无法一一留连观赏,更无法看清她们的全貌容颜。
游走在麻石铺面的宽街和青砖漫道的窄巷,我的脚步迈得很轻很轻,我的双臂摆幅很小很小,因为我明白:在这里,稍不留神,双手的袖笼里就能甩出一串串陈年故事,脚下每一块麻石板都叠印着无数的历史经典。
转出古巷刚拐上一条稍微宽敞的街道,一阵欢快的锣鼓钻入我的耳鼓,一道金黄的风景映入我的眼帘。两条神气活现的金龙闯出横巷,舞者(包括擂鼓鸣锣者)全部是清一色英姿飒爽的中老年女性,个个满面春风,人人精神劲道。但见两龙头之间的执绣球者,乃一面色红润须眉皆霜的男性长者。那身手、那眼神、闪跳腾挪、进退自如,活脱脱一位中年壮汉。向街边的大妈打探,长者居然已经86岁高龄。从老伯的精气神中,从舞龙者的笑颜里,我仿佛看到了泰州人风风光光的昨天、红红火火的今天,更看到他们灿烂辉煌的明天!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溱湖湿地一日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