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大诗歌泰戈尔诗歌精选

&&& &&& &&&
作者简介 ? ? ? ? ? ?
  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日生于伊朗首都德黑兰,自小就表现出对艺术的强烈兴趣。毕业于市立美术学院。他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走美术道路,为了生活,便暂且为交警局设计交通海报,同时给儿童读物画插图,后来开始拍摄广告和短片。对各种工作的尝试为他日后从影积淀了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1969年是伊朗电影史上不可磨灭的一年――伊朗新浪潮(Iranian New Wave)诞生了,青少年发展研究院聘请阿巴斯组建电影学系,此后的二十三年间(至1992年),他一直在此拍片。电影系成为了制作伊朗新电影的温床,而对阿巴斯本人来说,这同样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正是从六九年开始,作为一名导演、剧作家、制作人以及剪辑师,他如一颗新星在伊朗电影工业浪潮中冉冉升起。  1970年,阿巴斯完成了他的首部抒情短片《面包与小巷》,从中我们已可洞见他日后集大成作品的艺术风格:纪录片式的框架,即兴式的表演,真实生活的节奏,和现实主义的主题。而这一切都被他舒缓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积累了几年拍短片的经验,1974年阿巴斯推出了他的第一部剧情长片《旅行者》(当然也只有74分钟),细腻地描绘了一个叛逆的乡村问题少年,他执意要到首都德黑兰去看一场足球比赛。八十年代,他相继拍摄了一些反映伊朗学龄儿童面临的问题的纪录片,如《一年级新生》(1985),《家庭作业》(1989)等等。书评: 19:44:09   来自: 啊默 (不想说。) 随风而行的评论 &&   前年一个励志要当导演的朋友送的一本书~      书的封套非常简约,编辑的也很简洁~   有心情,有时间,我总是从书架抽出来读读~   然后默然...发发呆~      呵呵~      我一直都有个愿望~   希望每晚都能给爱的人,朗诵一首诗歌,或者是经典的美文~      然后,俩人一起默然...发呆~      再相互望上一眼,会心一笑……
19:46:16 啊默  夏的头一天   我随着风来   秋的最末一日   风将带着我去    15:38:18   来自: 团团 (black bird, No!!blue bird.) 随风而行的评论 &&   我记得几个月前阿巴斯的照片来过上海,不巧的是我去的那天刚好在撤展,只好可怜兮兮地对着门口的巨幅海报想象紧闭的磨砂玻璃窗里头的样子。海报里那张放大到无边无际的雪景和天地中央的一颗小树就随同那种遗憾不甘的心情一起印在我的脑海里,以至于我后来在图书馆里又碰到它的时候,居然有了一种的奇妙的混杂感情。不过这次照片只是插页,重点是诗。      我把诗集拿在手里,先翻照片,几乎所有照片的视角都是相似的,在广阔的背景里有一个小小的人、一间屋子、一条狗或者一颗树。这让我有了一种错觉,以为他是一个有点自闭的孤独老人,却没想到他作为诗人的视角与他作为摄影师的视角并不完全一致。当然也有一致的地方,比如对白色和无限远景的偏好以及在一个瞬间里对极端的并置,“鸽子白身影/抹入白色云彩中/白茫茫天地”,这简直可以直接拿来题在他的照片上。但在另一些同样有强烈张力感的瞬间里,他的眼光却能让人觉得温馨。      火车嘶鸣着   停住   蝴蝶在铁轨上酣睡      这个场景真是妙不可言,诗没有用拟人,可原本冰冷的火车居然活了,为着不惊扰到蝴蝶的午觉停住了自己的脚步,还带着点儿对自己的火冒脾气感到歉意的样子。   如果这首是场面有点儿惊险,又突然被调皮所化解了的话,还有一首颜色的对比则更显出人性的宽厚,      白首妇人   望一树樱花:   莫非已是我暮年的春天?      又有些,却在柔软的意象里暗藏杀机,让你明白过来时,突然被吓一跳,哎呀,怎么那么残忍      羽绒枕   屠宰千只小鸟梦      诗集里逗人发笑的就更多了:      风儿轻盈   从稻草人头上偷走帽子   才是春的头一天呐      春日和暖   蝴蝶无聊   绕自个儿转圈      樱花千万朵   蜜蜂啊   拿不定主意      春雨啊   急刷刷冲洗   用过的碗碟   小姑娘   在她的花裙   把小手擦干      孩子放学   走上旧铁轨   苯苯地模仿   火车声      虫子钻出   咬过的苹果   去找下一个      夏日当午   草人哟   毛帽子底下淌汗      蜘蛛   放下活计   小歇   看日出      旭日金光   撒上蜘蛛新网   好威风的斗篷      秋日午后   无花果树叶   轻轻落下   停在   自己的影子上      野大黄和山茱萸   谈性正浓   一边享用   秋天暖暖的日光浴      秋日阳光   照进窗户   挂毯上边花正好   蜜蜂一头撞玻璃      扳道工的昏黄灯下   孩子   正画画   爸爸睡着了      她长大长大   她盈满   她变小变小   今夜   无月      发烧的孩子   望着窗户   渴望地盯着   雪人      最后一片树叶在枝头坚持   守着诺言   要看一眼春天的新芽      这一趟《随风而行》的阅读,好像是被阿巴斯指引着放慢脚步擦亮眼睛,在平凡的世界里,重新发现被自己的粗心错过了的点滴生命奇迹。   等到行程结束,那些在现实的计较里积累起来的复杂情绪都被一一熨平了,只剩下一个简单透明的视角,那是阿巴斯的诗人视角,在提醒我,喂,醒一醒,读书前烧的那壶水响了,大肚婆正在炉子上,卜嘟卜嘟,冒着热气。   
12:43:00 fiona  谢谢~ 15:11:53   来自: hhj (间歇性不自重) 随风而行的评论 &&   如果有人问我,家里书房失火,时间紧急只能抢救一本书,我会挑哪本。我大概会不假思索地说,《随风而行》,阿巴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或许这是我用以表达对这本书的喜爱的极端方式。阿巴斯更广为人知的身份是电影导演,而《随风而行》是他的诗集。      说到诗歌,很多人都会暗中不屑一下,因为这个年代,好诗太少太少。或者说,很多发表出来的诗歌,我们看不出它好在哪里。不知道这是读者自身的文学功底鉴赏能力不过关,还是其实那些诗歌不过是回车键砍断某长句的产物。例如,      你      现在看到的      就      不是      一首      诗            在论及写诗的动机的时候,阿巴斯说,“电影或者图片摄影并不能捕捉到生命中短暂但重要的瞬间,这是确定无疑的。而一段文字,却可以有效地见证精确、珍贵然而转眼即逝的瞬间,并且极富表现力。这样的瞬间,任何一种照相机都留不住。”比如这本书里边的第一首:      白色马驹      浮出雾中      转瞬不见      回到雾里      两种不同质感的白,充满缓慢动感的交错隐现,摄影表现不出这种动感,这种不同层次的映衬融合及呼应。这是一个很美丽的瞬间,不是么?            “画面感”是《随风而行》的特点,除此以外阿巴斯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有时候会看到浪漫瑰丽的想象,例如这首:      火车嘶鸣着      停住      蝴蝶在铁轨上酣睡            在诗歌里边,昆虫是拟人化的,那细小的瞬间却能直接看到诗人柔软的内心。看这首:      蜘蛛      放下活计      小歇      看日出            除了温情脉脉,有些诗歌也隐含了某种紧张不安或者哀愁,但是这一层命运中的灰黑始终包裹在意境里边,并不直露。这种隐而不发是东方文化的特质,对中国读者来说再也熟悉不过。最突出的是这首:      稻田里      女人颈间      钥匙串      滑落无声      灶房火上壶沸腾            又或者,两句话勾勒出来的孤独:      沉睡的男人身侧      女人醒着      指望不上一只爱抚的手            有些时候能看到浓浓的人情味,例如这首:      最后一片树叶在枝头坚守      守着诺言      要看一眼春天的新芽            有些时候是一种突如其来的悲悯,居然只用了十个字:      羽绒枕      屠宰千只小鸟梦            有些时候也会有禅意:      黑夜       长啊      白昼       长啊      生命       短呢            翻看的小诗越多,心里边对阿巴斯的佩服和赞叹也越强烈。阿巴斯具备一种超级敏锐的观察力,大量细微平常的生活瞬间进入到他的笔下,散发出诗意,而多少次,我们都曾与这些诗意擦肩而过;阿巴斯的诗歌还有一种凝练精到的笔力,文字精炼到不能再精炼了,而所有的感情,所有的色彩,都呈现得那么恰如其分和妥帖。      跟一个朋友谈到阿巴斯,兼及谈到“梨花体”,他说,一个句子用回车斩成几段,怎么可能会是诗呢?!是的,把句子斩成几段成不了诗,可是,真正的诗,在文字里面,在阅读的小小停顿之间,你是能看得到它的灵魂的啊――They are so beautiful, aren\'t they?      
13:14:01 你猜呢  黑夜           长啊          白昼           长啊          生命           短呢   
11:04:23 雨伞  写得真好,让我想看这本书。 10:42:13   来自: 不其受年? 随风而行的评论 &&   阿巴斯?基亚鲁斯塔米的摄影很不错,可能比他的电影更不错。出现在本书中的那些黑白风景,跟亚当斯的有一拼,甚至比亚当斯的更有品位。因为它们的“心境”更深入、更纯粹。几乎每一次,荒旷寂寥的空间,都为孤独的树木,孤独的牲畜,或者孤独的人所平衡,所提醒,所滋润……   阿巴斯和亚当斯的风光是两种不同的诗,但气味相通。      至于阿巴斯写作的小诗,很多人不服。这完全可以理解,我们(不知该不该说“我们当代的中国人”)总是对一眼看不出技术含量的东西无条件地缺乏信任,或者说缺乏信心……干脆说缺乏信念也行吧?如果一个人是一个真能和自己待很久也不出问题的人,这些小玩意儿一样的诗,大概会读来比较有大意思。另外,尽管我觉得翻译已经挺有味,我们还是要考虑到,在陌生的波斯语原文中,它们应该别有一番语言张力的天地,那个天地我们可以凭汉语的想象力来接近。      喜欢他的小诗,虽然还不是多么多么喜欢。如果我会波斯语,很可能会非常喜欢。虽然看了有些日子了,我也不认为自己有能力批评阿巴斯的整个诗学,我充其量不过是个高深不起来的趣味主义者而已。或许可以通过一个例子向这本精致的书道谢,比如今天早上我随手一翻,下面这个小段子就明显安慰并愉悦了我:      破汽水瓶   接满   春天的雨      不谦虚地说,在状态好的时候,我就是那个破汽水瓶。   
15:22:21 Faye,飞  不需要太谦虚的。自己感觉好就是好。 13:43:42   来自: |。Miranda (若你喜欢怪人,其实我很美。) 随风而行的评论 && 提示: 有关键情节透露  画面基调黑白,强调重复刻画白色。   相同的敏感,悲观色彩浓,心思细密,对世上的隐秘抱强烈的好奇,期待,羡慕,我的语言太过贫瘠,总无法准确表达自己心头的闪念。   “春日和暖   蝴蝶无聊   绕自个儿转圈”   蝴蝶是自己,绕自己转圈,世界那么大,孤独愈显深刻。   对独个体的特别关注,孤独已深入骨里,关注弱者,微小事物。孤芳自赏,孤独敏感的心总会为自己编织浪漫的场景,只有自己明白的景象。   生活的微小细节尽成诗句,寥寥数笔,尽显作者对生活的感恩和体贴。   又一次看见了孤独,渴望温暖,渴望关注,在关注别人的时候其实是希望有个人也同样关注自己。在幻想的同时总免不了已记忆深刻的现实情景,打破美好的幻境。   “我来了 一个人   我喝呀 一个人   我笑呀 一个人   我哭呢 一个人   我去也 一个人”   就在不经意间,书已结束,而我仍需前行,随风前行。   
16:53:09   来自: tinai (心若天地,不种不收。) 随风而行的评论 &&   我喜欢黑白照片,迷恋其中由黑至白的过渡。黑投向白的怀中,白拥着黑。犹如,黑夜到达白昼经历的无数幻灭。黑融入白,并没有消失,会生长,发芽,最后扎根。   一直衷情于伊朗导演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的摄影及影像作品,终于忍不住买下了他的这本诗集。诗集的每页基本上只有十余字,却有着大量的留白,沉静随性,让人回味无穷。      阿巴斯的诗极为简短,平均五秒就可以读完一首的日本俳句式短诗。   这些短小的诗,却极具画面感,几乎就是一幅幅唯美的静态画。而每幅画面,都只是运动中某一瞬间的状态。此刻的静止是相对的,下一秒就会被完全打破。凝固之美和运动之美交融着,同时充斥着纸面。   一种无法言说的宁静慵懒,又极具趣味,充满着智慧,可以让人看到结结实实的生命。      诗中的人物,都是自然状态下的人。修女,孕妇,顽童,工人。   诗中的景物,也都是常见的花草风水。层层堆积的雪,独自开放的花,被风吹落的叶,纷飞的蝴蝶,延伸向远方的铁轨。   诗中的世界,笼罩在一片白色中。那些静态的,却依然包含着动态的场景,还原着或许已经渐渐淡忘的质朴世界。      “白色马驹/浮出雾中/转瞬不见/回到雾里”      阿巴斯对于白色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独特的信仰。他的白,饱满而灵动,就像是流动的风。   如此纯白唯美的世界底下,流淌的却是淡淡的忧伤。无论人还是物,都是自然之景,都受到束缚,带着些许无奈,被单调、枯燥以及孤独缠绕。      极简风格下的感性细腻,敏感独特的气质,是能真正打动人心的。   那些隐去诗人本人、隐去无谓感慨,只留真实生活的短句,表达着诗人对生活的看法和对普通人的关注。      “海一片漆黑/岸也漆黑/我该等太阳/还是月亮”      不关心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也不关心世界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我们。   我有时会想,敏感的人是不是活得更艰难一点呢?      “我仍不能自持/虽然/再没有哭泣的余地”      阿巴斯的诗,在简单中收集了太多熟悉的景象等着人去洞察,收集了太多熟悉的情绪等着人去收拾。   人常常无奈,最普通的,往往最容易被遗忘。   在阿巴斯的诗里,却发现某些已经感到陌生的感情,其实从来没有被忘却过。   
17:13:26 Goose  阅过 我喜欢黑白配
18:51:55 Insomnia。  真实。纯粹。
14:38:27 飞过海  这本书让我觉得,世界点点滴滴皆美好   也让我感慨,诗不在长,有情则灵      
20:10:12 老舒姑娘 。     好,
10:33:19 兔吆吆  很好的书评,看起来是很单纯的样子,黑白嘛,当然配啊! 00:36:06   来自: 派 (日) 随风而行的评论 &&   随风而行,飘呀飘呀,飘得真快,一眨眼就看完了。写的还真性感,短小精悍,意蕴无穷,令人心情舒畅,感觉就像随风而行,飘呀飘呀,飘得真快,一眨眼就睡醒了。人生啊人生,真是棒极了……
02:07:39 Iki  这个能拿出去炫耀的!老子看过这本书了,你看过不,你看过不?老子读过很多书的,老子有文化有知识,老子读的书多吧! 18:23:58   来自: 林二 (防辐射 九十九感交集) 随风而行的评论 &&    最近在几年前的读库上读到阿巴斯的专访,戴着墨镜的他让我想起墨镜王,果然是艺术片导演,当即想笑。之前,只看过他一部电影《樱桃的滋味》,情节忘记大半(也没情节可言),风沙里行走的男人,静和动的交替进行,以不同参照物得出不一样的运动状态,这种带着悖论和禅意的画面很玩味。影评里那些深刻的分析让我汗颜,看来我也不过外貌协会。    第二天就去图书馆找这本他的诗集,放在一堆中东诗歌集里,边上有泰戈尔、纪伯伦等。粗略翻了下,装帧漂亮,大面积的留白,若我有双妙手,倒可以就他的诗画上一笔,成为一本不错的绘本。    以上都是前话,就像书里絮絮叨叨的前言一样,都可以忽略,而他的诗,才是重点。    先说我最爱的一首:   -------------------    旭日跃出    东边天际    我的爱意啊    仿佛退去    一些   --------------------    我几乎是一下被这样的句子击倒,书上的字一个个站起来组成立体,浮现出一个长夜与清晨交接的天空。启明星下有人这么念着,我的爱意啊,仿佛退去一些。    要是我在爱,我在提醒自己,新的一天来临,爱会退去,我要用今天的爱以补充缺失的。    要是我失恋,我在给自己加油,每一天都是新的练习,我的爱意会被渐渐消磨,直到平息。    这样放飞思绪的句子,我不用花一点脑细胞就能记下,比如最爱的海子的诗句,《给你》中的最后一句:   ------------------------    冬天的人    像神祗一样走来    因为我在冬天爱上了你   ------------------------       除却这首震撼到心坎的小诗,其他的,白的黑的,雪花明月,酷似日本俳句,带来的意境也相仿。寥寥几字勾勒出的动,像在湖面上投掷石块形成的涟漪,擦身而过,不会多给一分,只能自己一遍遍咀嚼,回味那个瞬间。    ------------    她长大长大    她盈满    她变小变小       今夜    无月    -------------    暗夜    彗星    刺中池塘心       似热铁入水    咝咝   --------------    矿井里的工人    没一个看见    头一个冬雪       煤矿坍塌    飞起成百白蝴蝶       雪色茫茫    冒出矿井的工人    刺痛了眼睛   ------------------       诗中大量的关于雪和白的意象,我想起一张白色封面的专辑,Balmorhea的同名专辑,很适合当背景乐。    /a.htm?www.douban.com/subject/2061829/?i=0
22:01:23   来自: 小樽 (为什么还是像被捅了一刀……) 随风而行的评论 &&   作为一个导演,表达了想要记录一个画面的愿望,他做到了,无论何时何地,看到那一句一句柔软的话,就会浮想联翩。      透过文字,除了看到诗人想让我们看到的单纯画面之外,就只剩宁静。      不用反映时代,不用表达讽刺,只需要诠释纯粹。
11:12:12 神的小囡  楼主,你不要这样!还没配上我已经要崩溃了。。。。 13:24:14   来自: 善s (大雪消沉后,疏月初起时) 随风而行的评论 &&   (一)   知道如厕时捧书阅读是一个陋习,   简短几秒几分钟随意拿起一本翻到哪页。   为了控制蓄意延长时间,   我开始只放了一本诗集在抽马的水箱上。      有人说,在晨光微明,读一首泰戈尔的小诗吧,美好的一天就开始了。      我喜欢读一些小诗,黄昏,睡前,如厕,起床,如同我中意碎花棉布的美丽小花纹。      你回想一天,整一天思绪的河流,承载着什么样的漂浮物?白色文档,密密麻麻黑色的一堆堆数据,难吃的中餐,我不知道真正喜欢的是什么?明年我会去那里?那个他过的好么?钞票,愤怒,迷惘,感情,回忆与未来如同灰尘碎屑充斥着每一天奔腾的河流。      偶然飘落在河面的一朵小花,这就是诗。      什么是诗意生活?      诗歌中的美丽像是忽然一闪而逝的光芒,   并不耀眼就像是夏日夜空下微暖萤光。      永远不要试图解释诗歌,   你只是用你的思维去肢解它而已,   那些文字注定是未能预料划过天际的流星轨迹。   你永远不会知道,忽然闪现的光是缘于何种原因。   它不是可以翻查的历史,可以注解的商品简历,   它或者并不属于写者短暂漫长平静或是疯狂的一生。      萤火虫不会计算在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一秒点亮灯火,   只能说,在那一秒,它恰好掌灯,如此而已。      阿巴斯是一个导演,愿意把15分钟留给了一段跟随波浪起伏的朽木。   他是一个摄影者,在黑白世界里,路啊,树啊,雪啊,人啊,都是孤独的,清洁的。   他小时学画画,午后大家都睡了,   为了不发出声响,他在阳台画画。   小学六年他没有与同学说过一句话。      独处的人,把眼光放在了别处。      有人问我对未来另一半的期许。   当我手指月儿说,好美,他不会因此感到诧异。      欣赏自然的美,我们需要做特别的努力吗?   不,我们不需要,   我们本能地就会欣赏它,   只是未曾留意它。      (二)   我选了几首我喜欢的小诗,   你们呼吸微笑随意。      (1)   破汽水瓶   接满   春天的雨      (2)   皓月朗朗   乌云   偏要上前寒暄      (4)   一百个苹果   十个有虫   每条虫   分十个      (5)   流浪狗   对过路瞎子   摇尾巴      (6)   火车嘶鸣着   停住   蝴蝶在铁轨上酣睡      (7)   蛇啊   横穿马路   全然不看两边      (8)   蜘蛛   放下活计   小歇   看日出      (9)   那一刻   大桥拦住月光   撒向银色河流      (10)   月光呦   不管不顾   照耀萤火虫      萤火虫   全无所求   闪亮无月黑夜      (11)   我来了 一个人   我喝呀 一个人   我笑啊 一个人   我哭呃 一个人   我去也 一个人      (12)   越想   越不明白   雪为何那么白      越想越不明白   为何   蜘蛛的作品里   有如此的秩序与威严      越想越不明白   母亲对孩子   爱的理由      越想   越不明白   狗儿凭什么如此忠诚      越想   越不明白   为何一无所获者手上尽是老茧      越想   越不明白   为何真理那么苦      越想   越不明白   银河为何   那么远      越想   越不明白   为何   那么惧怕死亡         (三)   这些小诗,我开始尊重蜘蛛的创造,   欣赏它们在风口枝头留下的作品。   更加喜欢云,风,树叶之间的游戏。   阳台上的空瓶存储了一夜的月光。   我会给独守空屋的老狗做晚餐。   读阿巴斯小诗之前,他的电影摄影我一无所知,   大雪之夜一个人狂奔旋转蹦跳欢笑之时,   唯一显现的是   他的一首小诗。   在一个周六出游的下午,我读完了整一本诗,   翻译的微小生硬之感,   没有抵得住澎湃的诗意:   模仿来自读后。   1   月儿啊   为什么一车的人儿   听着一个女人的电话呢?        亲爱的   再也不会在车上   给你电话了   2   尘埃啊   你喜欢的是我的眼睛   还是   泪珠儿?   3   风儿,   横七竖八的吹   全然不顾   我满头的卷发      周六出游的中午呦   它还不休息么?      4   我咬光了一个   青苹果   苹果啃光了   一嘴红唇         马可.奥勒留告诉我们,思想先于身体枯萎。   那么如何在你的身体内开出朵朵小花呢?   我说,   读诗吧,读那些美丽,美好的小诗吧。      
14:21:38 cerwin  写得不错
22:52:07 忘了。。。。  喜欢~
14:49:09 依帆  很早听说过他的诗集很有诗意,不过还没来得及看过 11:00:08   来自: 何谓谓 随风而行的评论 &&   看过一集梁文道的《开卷八分钟》里面有讲这本书,说这是一本好书,但是这是一本波斯文和中文的对照本,翻译者的原文,却是来自于英文版。不过我看完之后只有两个感觉:第一,这是伊朗版的梨花体;第二:骗钱的,因为看起来厚厚的一本书,字少得可怜。
07:02:47 haiku  唉,梨花体究竟是啥,看来老兄不懂,别用梨花体糟践阿巴斯了 14:54:21   来自: treelake 随风而行的评论 && 提示: 有关键情节透露  书中的每首诗都很短小,更有人评价这是一本浪费纸张的书。每页纸上短短几行诗,剩下的就是大片的空白。      “蒲公英远道而来    将就落在池塘    不起半点涟漪”      这样的诗,让人脑海中出现一幅图画,准确的说是一幅照片。      “村童哟    勇猛无俱    瞄准草人头”      这幅照片,让人忍俊不禁,阿巴斯在看这群小孩子们时脸上是否也同读诗的人一样浮现着微笑?      “沉睡的男人身侧    女人醒着    指望不上一只爱抚的手”      摄影者,用图片描绘诗的语言,用诗描摹心灵的图片。      “樱花千万朵    蜜蜂啊    拿不定主意”      蜜蜂面对千万朵樱花的焦虑,可以勾勒出美的图画;我们面对生活的焦虑,如何才能描绘出尽量精彩的人生呢?      面对着书中大块的留白,我确定那是留给读者的。作者用敏锐的眼睛捕捉到一幅幅剪影,用诗的语言传达出一幅幅图片、照片。留白出是留给照片的。      “随风而行”,让我明白摄影是用景象描绘出的诗作。      喜欢摄影的朋友,不妨一读......
09:48:47   来自: Lisa 随风而行的评论 &&   阿巴斯的诗没有太多沉重的内涵,也没有太多形式的迷宫,一如他的摄影,单纯明晰得直击你的内心,瞬间可一览无余但心早已融入净化其中。每首诗都是阿巴斯想象中的镜头、画面,那镜头是以想象为眼睛,心为底片的,得此忘言啊!
12:11:33   来自: windcloud 随风而行的评论 &&   如果说这是一本诗集,不如说是一本分镜头剧本      它给你的不是语言上的感动或者思考,而是直接超越了语言的,直达视觉系统上的画面      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几个字,勾勒出来的是我们曾经见过,曾经感动,或者已经遗忘,现在又记起的画面,每一幅画都是非静止的,但又是独立的      这是一本记忆我们记忆片段的集,听着音乐,静静的看下去,你会惊讶于原来自己在繁忙的生活中忘却了如此多的感动,孤单的生活突然变得丰富了,正如现在窗外的阳光一样美丽。      这不是一本小资的文字,而是在越过了生命中无数的岁月后,给我们留下的最珍贵的回忆。      PS 虽然的确有点浪费纸张,不过广西师范大学的书一向如此,贵的要死,可惜就是那么好,不得不掏空钱包,抱回新宠。
13:22:32 mic 呈  突然想起,貌似老早前收过,但是一直没看。看见你的评论,突然想翻出来看看了。HOHO。
18:22:39 windcloud  哈,学校图书馆有的,那是看小婷看的时候瞟过两眼,首先反应就是真浪费纸,可惜抵不住诱惑还是买回来藏了
11:23:12 melody  婷婷看的是碟,觉得有点闷...还是我太迟钝了,没发现美呢?
15:10:44 windcloud  碟的确挺闷的~:P书是完全不一样的哦,这书并不是碟的文字版,是完全独立的书,只是名字一样罢了 01:49:13   来自: PHOTOy (管车位的人都这么势力。。。。) 随风而行的评论 &&   我本来对拍摄大自然和风景并没有兴趣,      我更喜欢身在户外;      凝视四周,独自过一段时间,      但是我常会看见非比寻常的东西.      此时的风景那么美丽,不舍得独自观赏.      我用一台照相机记录下这样的一些时刻.      当作某种纪念品,和没有机会体验这些的朋友们分享.      我也说不清,\"道路\"这个主题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也许可以说:是从我开始摄影的时候,      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为什么就是\"道路\"      我只知道,      有一天我发现,过去**年来零散拍摄的照片里,      竟已有了**张道路.车辙.曲径      我想这些照片的根源要回溯到童年时代,      我对路的迷恋从那时候就开始了      **电影里,也总是下意识的出现很多大道或小径的镜头      一个很确定的事情就是这些道路承载着从过往而来的记忆      它们象征人类未经记载的寻觅,对生命的寻觅      也许是感伤的,也许只为一口食粮,      道路上就画下杂乱的线条      无需解释,为什么\"道路\"是诗人和作家非常喜爱的主题,      在古典波斯文学当中,      在当代诗歌和日本俳句中,路的形象总是出现.      所索赫拉Sohrab这样的现代诗人来说,道路是      \"流离,风尘,歌声,      游历和动荡\"      或者      \"月光在小路上      并不是要沿路而行\"      或者      \"我跋涉在不知所终的路上\"      或者      \"每条道路都不乏过客      左右奔突却行进迟缓\"      \"犹豫的站在岔路口      我只认得归途\"      \"这路上无人与我同行,无人迎面相遇      一个秋天的薄夕\"      \"我知道,有一天定会经过这条路      到昨天我才知道,那就是今天\"      他一直心怀莫大的悲哀      这令他躲避别人的陪伴,把自己关在屋里      只因曾有送葬者对他说      哪张美丽的脸庞,最后不是葬于尘土?         强烈的忧伤降临      打碎了他的宁静      有人问他:\"什么让你如此痛苦?\"      他说了缘由,告诉他们,对这世界他的心早已冰冷      \"有什么东西抓住了我.我不知道怎么摆脱      书本也好,教义也好      我都找不到解答.\"      他们说家不能貔虎他      他必须离家上路      保持缄默,留心路途      \"道路自会生长出你心中千个问题的答案.\"      他动身找寻道路      道路绵延,没有尽头      蜿蜒而不知所终      一页尘土上交错的路线      就像孩子在纸上画着玩儿      人如同蚂蚁,寻觅着每天的食粮      探索着旅行的路途和旅行本身      最后,他凝视道路,看清了人的故事;      一生中人只有一条路,从终点到起点      沿着它,人总会不停的寻觅意义      无限的存在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      有时是无穷的曲折迂回      有时不知所终      有时是条直线      通往花园,通往树阴,通往岩石中的清泉                  道路显示一个人寻找给养的旅程      道路图解那些无法安宁的灵魂      身体就是包裹灵魂的皮囊,载着它从一处到另一处      不注意自己皮囊的人永远也到不了他旅途的尽头      但是人类的旅途永远在继续      我们的路就如同我们自己,有时磔砾,有时平坦,      有时曲折,有时笔直      我们走过的路就像地球上面的划痕      在内心我们有其他的道路      悲伤的路,快乐的路      爱的路,思想的路      逃避的路      有时候从仇恨中冒出来的路      摧毁我们的路,无望的路      没有重点的路,如同停滞的河流      道路坦白了人从何处逃离      他又将去往那里      道路是生命,道路是人      再小的路也留过存在的纸页      有时没有定数,有时却是胜利.               至爱的主      赐给我们雨水,从淡淡的温顺的云端      虽从那浓厚,灼热,灼热,召示那死神的云      阿门   
20:04:38   来自: Azad 随风而行的评论 &&   人是天生追随赞扬美的,任何伟大的艺术品或文学作品,无一不是留住这些,时间,自由,光,感受,..等等   而这本书也留住了瞬间。      看这本书让我想起《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是安静才能看得进去的书,给你思想的宁静,宁静的哲学道理,给你智慧与思考的乐趣。   而《随风而行》是在喧嚣中读能给人一个安静的心境空间。给你感受的宁静,更贴近大自然和真理。梭罗找寻了一辈子,这种人与自然的结合,可最后只得到了思想的美丽。      《随风而行》的诗,开头是流动的,流动。   最后一句结束后,是静止,绝对的寂静,像一张照片的定格   对,有点像摄影师捕捉镜头。      流动,流动……   咔嚓。   静止。      却又有点不同,摄影是影像的捕捉,   人是感情的捕捉,   而《随风而行》却巧妙的站在了他们的中间,得到了人与大自然的真正贴近。
13:12:08   来自: 孤月明寒草 随风而行的评论 &&   刚翻开书的时候,还是有点惊讶。怎么可以这样!太……   不过耐心看下去,还是觉得值得。      诗人阿巴斯:摘自西川为这本书写的序      阿巴斯似乎应该是一个口袋里揣着笔记本的人,他会随时记下他的所思所想;如果不是这样,那他就是一个能够把瞬间发现变成一种持久的发现状态的人。      他似乎只写短诗,短得像日本俳句。我想在阿巴斯诗歌与日本俳句之间还有一个不同,那就是,日本俳句是诗人在悟性的参与下,从时间中的自然与生活里截取诗意,而阿巴斯通过它顿悟般的捕捉,赋予生活以诗意或反诗意。也许“诗意”不是一个准确的词,应该叫“滋味”。      它们不从大处入手,而是逼视具体的事物本身,并使具体的事物焕发出让我们觉得说不清道不明的意义。阿巴斯为他的诗歌罩染上了一层厚厚的关怀,并从这种关怀进入了生存的奥秘。他的世界,基本上除了劳作的人们就是自然。在他的世界中他隐去了自己,可能正是如此,这世界才为阿巴斯所占据。         在瞬间打动我的那些诗行:   一、   小小一片积雪――   漫长冬日给早春的   留念……      二、   黄的紫罗兰   紫的紫罗兰   开作一片   又彼此分明      三、   白首妇人   望一树樱花:   莫非已是我暮年的春天?      四、   春日和暖   蝴蝶无聊   绕自个儿转圈      五、   春风不识字   却翻作业本   孩子趴在小手上   睡得香……      六、   飞起再落下   落下又飞走   蚂蚱的方向   只有它自己知道      七、   樱花千万朵   蜜蜂啊   拿不定主意      八、   泉眼   涌在远山深处   无人取水饮   只鸟亦不见      九、   暗夜   彗星   刺中池塘心   似热铁入水   咝咝      十、   野大黄和山茱萸   谈兴正浓   一边享用   秋天暖暖的日光浴      十一、   秋日午后   无花果树叶   轻轻落下   停在   自己的影子上      十二、   风起时   轮到哪片叶子   飘落呢      十三、   小小无名花   寂寂绽放   大山裂缝中      十四、   索桥垂垂   擦破水面   弄皱了   月的光      十五、   旱季正午   风儿   扯一小片云   作两半   西一半东一半      十六、   旭日金光   洒上蜘蛛新网   好威风的斗篷      十七、   雪地里   黑色鸦群   茫然对视      十八、   鸽子   飞行在火山之巅   谱出它第一曲长歌      十九、   碧空   樱花似雨   染上   春日夕照      二十、   老狗   看守着   一堆   废轮胎   不取分文      二十一、   两本百页簿子   一支削好铅笔   一个书包装满教诲   孩子刚上路      二十二、   煤矿坍塌   飞起成百白蝴蝶      二十三、   越想   越不明白   为何   蜘蛛的作品里   有如此的秩序与威严      二十四、   最后一片树叶在枝头坚持   守着诺言   要看一眼春天的新芽      二十五、   火车嘶鸣着   停住   蝴蝶在铁轨上酣睡      二十六、   暴雨夜   孤灯明   情人的期许   落空      二十七、   樱桃树嫩芽   从坚硬叶鞘里   大声报到      二十八、   凌霄花的小碗   满满地   盛了春雨      二十九、   无人觉察   小小泉眼涌出的   涓涓细流   是朝向大海去呢      三十、   花朵和苇草遍地   马儿将蹄踏上   一朵无名花      三十一、   皓月朗朗   乌云   偏要上前寒暄      三十二、   独对寒秋初度   夜空无月   心底默声流淌   清歌千曲      三十三、   久渴的鸦   置喙于土上   云还在路上      三十四、   新月如钩   借冬的风暴   作翅膀   在天穹疾行      三十五、   明月目中疑惑   今天看她的人   是否   还是千年前那些?      三十六、   我仍不能自持   虽然   再没有哭泣的余地      三十七、   至今多年   我都似   稻叶上的刃   悬在四季间   
21:50:55   来自: 大头马 (仅朋友可见) 随风而行的评论 &&   看这本书我只有一个感受,心痛。   对于一个坚定的环保主义者来说,看到这种每面只有两三句话其余全是空白的书,无异于伤口上撒盐。这是赤裸裸的浪费。这本书只有1万6千字,却相当于一个20万字的书的厚度。虽然说这是一本诗集。   阿巴斯的电影,我只看过那部最著名的《樱桃的滋味》,这种大师级的作品,我向来不甚了了,最后的结局也没有弄懂,男主角是死了还是没死。有人说,死没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导演想表达的一种××精神云云。我看了几篇影评,发现还是没搞懂男主角死没死,也没搞懂导演想表达什么。对于我来说,男主角死没死比导演的意图重要,就是这样。   看这书,我才知道,原来他还是个摄影家,是个画家,是个诗人。众多的头衔加于一身,连我也不自觉飘飘然起来。现在不时兴术业有专攻,崇尚的是全面发展。   诗歌我也不懂。读过的诗集大概只有顾城而已,那还是一个崇拜他的朋友硬要借给我看的。不懂是不懂,但也觉得有些读来清风拂面,稍微体察到一些诗歌的魅力。那首《墓床》我就觉得不错。走过的人说树枝低了,走过的人说树枝在长。过了几年,听到万晓利的歌声隐隐传来,便是一惊:这不是那首顾城的墓床么!原来也有同好之人。   但是,这本诗集竟也让我似曾相识,这和那著名的梨花体咋就那么像呢。   说像,其实也差不多是形似而非神似。大部分倒也不是言之无物。但也没言出多少物。只是抓取了一个意象或是片断,简单的形象。这些句子更像是阿巴斯拍摄电影时打的草稿,像用文字表达出来的镜头。   倒是前面的评论写的反而比诗要可读一些。除了评论里挑出的几首,其余的说是诗那真是贬低了诗,在我这个门外汉看来确实是如此。   不过上豆瓣一看,力荐大大超过其他。下面的评论溢美之词无数。所以我不知道是我的鉴赏水平太高,还是太低了。
01:35:34 灰土豆  你的文字好看,不过对于阿巴斯的说法是不同意的。我见过他的摄影作品,真的好。
07:00:50 大头马  我也见的他的摄影作品,确实不错啊,不过我也没有诋毁他的摄影作品呀,我是说他所谓的诗歌而已…………
10:23:30 灰土豆  其实是我比较喜欢他....
12:56:23 大头马  好吧,我也没觉得他不好……   刚才我发现我还看过他的白气球
13:10:00 木木丫  关于男主角,不,是主角(因为这部电影里根本没有女人)死没死的问题,3、40号电影爱好者在电影之后的讨论,得出一个说法:那男的是在拍戏。关于这一点我也一直没有反应过来。我喜欢这里面的镜头。
13:11:20 dharma  怪叔叔一枚,鉴定完毕。
13:11:30 大头马  这电影我好像给了4星,我也觉得不错啊
14:10:28 香薇  对于诗的评论就不发表意见了,见仁见智的东西。电影就更不用说,一部都没看过。      我关注的是大头马所说的:   对于一个坚定的环保主义者来说,看到这种每面只有两三句话其余全是空白的书,无异于伤口上撒盐。这是赤裸裸的浪费。这本书只有1万6千字,却相当于一个20万字的书的厚度。虽然说这是一本诗集。      我固执地认为诗集的印刷应当坚持开本小而窄或是每页用虚线隔成2-3部分,这样不会造成浪费和对环境更大的污染,对读者来说人民币也花得少些。   
14:56:09 时光中飞舞  我觉得一页纸上就几行字的感觉挺好,环保不环保先看看你自己再说
16:21:29 翠小七  我觉得可以用来做日记本啥的,他的那些字当背景;   从小就爱在书上面乱画   这书挺合适乱写乱画的
18:49:48 大头马   14:10:28 香薇      谢谢。   我目前每天都在感到痛惜的是,我见大部分同学都是将小吃、饭菜打包回去吃,但同时又几乎全是抽走一双一次性筷子。这是非常大而且非常没有必要的浪费。因为回寝室吃饭明明就可以使用自己的筷子了。我计划写信给学校看看能不能采取一些措施。
19:57:00 piglet  对对对对对!!!!这个诗集确实存在种种问题。不过可以试着从欣赏电影的角度来看,就会觉得他的诗很有个人风格,简言之就是非常具有画面感。所以可以说他是电影诗人,但不是文学意义上的诗人。他只是把电影触觉延升了一下,也不用太苛求阿。   不过老实说我没看那个书,只翻了一下,觉得性价比严重不行。
20:06:17 大头马  哈,是,基本上都是一个一个的镜头   
11:45:34 [已注销]  写得好。。。   这本书在书店就看完了。。。   写得是不错。。但不带这么浪费纸的。。。。   
12:13:33 大头马  我也是在图书馆就翻完了,3秒一页,哈哈
11:25:53 piglet  就是,哈哈哈。我的话不知怎么发了两遍,不是故意的哦
16:13:05 自旋的陀螺  说道浪费,我们的作家和出版商每天都在不停的制造着垃圾,那些毫无价值的“作品”动辄就是好几百页,而且印刷精美。作为一个文化和自然的环保主义者,LZ对此没有什么感慨吗?   而这本诗集,这种简约隽永风格的佳作,书页上一片片的空白与作品的空灵呼应得恰到好处。我不懂出版设计,但是我等直觉告诉我,如果这些诗句被密密地压缩在几页纸上,其韵味必然大打折扣。
20:14:41 F  啊我平时也好讨厌那种字数很少排版又很稀疏的书,不过却喜欢这书的设计,读的时候在底下空白处写了很多有的没的感受,嗯,这书做笔记本很合适。。。他的那些意象容易激发灵感
13:07:01 香薇  可能每个人最直接的感受不同吧!   我感觉诗歌最佳的状态是冥想,接着是朗诵,最后是抄写~   所以书页空白或许暗合某种情绪,但对于我来说是可以跳过这些表象的。
11:18:03 某子  问题是你一页一首可以,但不要卖那么贵啊~~~      个人理解   那个男主角没死,最后那部分意思是他将生命投身于有意义的事业中去了,比如拍电影~~
11:55:59 wenson  诗还没那么差啦,见人见智的东西。空白的地方挺多,也比国内众多的垃圾文学要好的多。 难不成要我买阿巴斯的64开缩印本?哈哈
22:38:34 智殇早于情殇  环保 我笑了   你写这些废话   费了多少电   发这些电   发电厂制造了多少二氧化碳啊   太不环保了
06:58:22 haiku  梨花体不用任何修辞,可阿巴斯用了。看来你如果看了日本俳句后也会这么认为,唉 00:17:30   来自: 呆空 (Love?) 随风而行的评论 &&         有的觉得这本书很可笑      但是里面的文字   在干净的纸面上   却透出了很温暖的力量      像是   坐在阳光下面   听我亲爱的朋友歌唱   于是我跟着她轻轻哼起来   坐在大树下面   猫咪依赖在脚边      世界一片宁静
19:28:59   来自: 毛不能 随风而行的评论 &&   后背就汗毛直立?对我的气场太强了也。      断断续续地看,小心翼翼地看,太白了,太短了。      省着点,争取一年之内看完它。   
11:56:39   来自: 然一 (旅,行。音,乐。) 随风而行的评论 &&   闲敲棋子落灯花   我还是达不到这样的境界      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Abbas Kiarostami) 伊朗德黑兰,诗人,导演,摄影师   策划,一石文化;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还是一贯的风格,泛黄的旧书皮透出岁月划过的痕迹   但这次的封皮是带书套的,书套折页,毛边,自然的彻底      独自旅行时,总希冀能有一部相机,留驻瞬间   阿巴斯告诉我,短暂而重要的瞬间,文字的表现力度其实更大   乌镇的红灯笼,南京的绿草地,亦动亦静,或近或远,我会试图用文字表达出来      应该在文字里发呆   应该享受等待的生活      梨花派概是模仿他的风格罢
23:37:12   来自: 烧死稻草人 (面朝大海,一轮明月) 随风而行的评论 &&   在图书馆逛的时候,因为这个名字而选择了这本书。因为师兄在伊朗,故对伊朗有种没来由的亲切感。   看完这本书,很庆幸自己的选择。   这真的是一本很好的书,简洁的语言,朴实无华的意境,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让你有一片宁静。   感觉他的诗的画面是黑白的,故有种沧桑的美,带着厚重,又有着活力。
19:18:49 ww900603  阿巴斯的第七封印………………   某人的在天之灵阿!!
19:44:18 烧死稻草人  对不起,我记忆发生混乱是伯格曼的第七封印,谢谢指教 21:36:30   来自: 如是如来 (离不存在的理想近了一步) 随风而行的评论 &&   开宗明义:这本书读着非常舒服,惬意。   先说印刷,精美简约。大片的留白,虽然对不住树木,但绝对是一种阅读的需要。你可以画画配一配诗人的短诗,或者写感想,评论,绝对够抒发生发。   诗人的诗独特,因为观察的细微,所以作品有张力。用徐显明的话是“小而美”。何止呢,还小而有力。在童真之外,观察者并不过多插入,只是纪录,对比,没有铺陈,没有华丽。   依然打动了我们。   已然足够。   
16:56:17 华定国  同意~! 22:38:15   来自: yawu 随风而行的评论 &&    阿巴斯的诗,和他的电影镜头、他拍的照片一样,极简,对世间发生的一切,他只是静静地在一边看着,不现身,不评论,不发出任何声音。       诗很短,寥寥数语,每一首诗都像一个电影镜头,如在眼前。其实他的诗里出现的元素很有限,孩子、修女、雪地、火车、几朵向日葵,如此而已,却化出千万个意味深长的画面,安静,但回味悠长。       我最喜欢这首:       樱花千万朵    蜜蜂啊    拿不定主意       每次读到这里就会不由自主地莞尔一笑          顺带提一下作为翻译的李宏宇,是南方周末的文化记者。作为译者,他对这本诗集有大半功劳,很得阿巴斯的神韵。想必看过不少阿巴斯的电影。
21:35:44   来自: 奥威尔1984 随风而行的评论 &&   日星期日 晴转阴   天阴了,又亮了;风起了,又停了;树叶动了,又静止了。悠忽之间,自然千变万化。人的情绪,又何尝不是如此?      这是我在这座城市度过的第一个双休日。我来这里到底要干什么?我在这里到底需要什么?这是属于我的城市吗?这是我可以将自己的灵魂和精神安置的城市吗?我不知道。我看到的,是这座城市光鲜的外壳和外表:宽阔的马路,拥堵的汽车,喧嚣的人群,匆忙的脚步,盘旋的高架,高耸的大楼,绚目的灯光,调情的酒吧,摩登的女郎,天价的楼盘,流油的财富,平庸的生活。可是,这座城市的另一面,狰狞的、残酷的、绝望的、媚俗的另一面,善良的人啊,你们看到了吗?食物已经变质,空气已经污染,水质已经变臭,天气已经无常,男子已经发疯,警察已经受伤,车祸已经发生,孩子已经死亡,读者都是美女,文学已成包装。      可是除了这些,除去这些,它应该还有一些东西吸引我吧?是展览,讲座,书店,古墓,遗迹,思想,文化,还有更广阔的空间,更遥远的梦想;是我们的暗自约定,是我们的双城记;更重要的,是因为你吧,才使这座城市“隐隐发着宝光”,成为一座在独自等待中的城,梦幻般的城。也正因为你,我的城才会变得有意义,才不至于成为一座空城和死城。我的城,随时为你敞开着,只要你愿意,你就来吧。      那天出差回来,我就想啊,一定要去把《随风而行》和《特写:阿巴斯和他的电影》买来,哪怕是穿越大半个城市,寻遍大半个书店,我都要找到她们,就象寻找我自己的灵魂一样。为什么我会对她们如此着迷,神魂颠倒?从暗恋桃花源寻到读品,从读品寻到读库,从读库寻到阿巴斯,从阿巴斯寻到樱桃的滋味,从樱桃的滋味寻到随风而行,我的寻找竟然有着如此不可思议、妙趣横生的过程。暗恋桃花源是寻找的开端和起点,整个过程就如同这部戏,阴差阳错,读品读库一度让我迷惑,一次无心的误读让我意外发现了另一个阿巴斯,作为诗人的男阿巴斯,而不是摄影师的女阿巴斯,于是记住了随风而行这部书名,于是翻出以前买的他的一张碟,樱桃的滋味,一个人,静静地品尝,思索生与死的意义。随风而行,随风而逝,不是一字之差,根本就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一个从容淡定,另一个消沉低迷。我问自己,面对不可承受之重之轻的生命,我该如何选择呢?是Walking with the Wind?还是Gone with the Wind?是苦苦的暗恋?还是放轻松的桃花源?      那天晚上,我在翻看阿巴斯的诗集时,突然觉得世界上孤独的灵魂是多么的相似啊。阿巴斯在回忆他的童年时说:“我性情孤僻,沉默寡言。午饭后别人都在午睡,可是我不困,就出去散步,为了不发出声响,就在阳台上画画。在学校里,我不是好学生,也不是好画家。从开始上小学一直到六年级,我没跟任何人说过话。是的,跟谁都没说过话,甚至没向一个同学说过“借你的橡皮头铅笔使使”这样的话,也没向同学问过作业。我只是一个人去上学,又一个人回家”。      王小波在写给李银河的信里,也写道他一个人的孤独和悲伤:我遇到过好多让我难过的事情。16岁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大家都睡了,我从蚊帐里钻出来,用钢笔在月光下的一面镜子上写诗,写了趁墨水不干又涂了,然后又写,直到涂得镜子全变蓝了。。。。。。。。那时满肚子的少年豪气全变成辛酸泪了。      正如阿巴斯的一首诗:   我来了 一个人   我喝呀 一个人   我笑啊 一个人   我哭呃 一个人   我去也 一个人      今晚,我特别想喝酒,一个人,醉生梦死。   
16:27:43 徐徐     一切变得虚无,虚无的意义在哪里,不得而知。所以我们对于随风而行的状态只能是一种迷失。      这时候,寻找一个庸俗的目标,也许会来得更有意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泰戈尔经典英文诗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