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加工汉代服饰图片,求图样

组图:汉代服饰展示
字体:  
  汉代官吏袍服
  汉代官吏袍服 灰地菱纹袍服图。秦汉时期的男子服装,以袍为贵。袍服一直被当作礼服。它们基本样式,以大袖为多,袖口有明显的收敛,领、袖都饰有花边。袍服的领子以袒领为主,大多裁成鸡心式,穿时露出内衣。袍服下摆,常打一排密裥,有的还裁制成月牙弯曲状。这种袍服是汉代官吏的普通装束,不论文武职别都可穿着。从出土的壁画、陶俑、石刻来看,这种服装只是一种外衣,凡穿这样的服装,里面一般还衬有白色的内衣。文吏穿着这种服装,头上必须裹以巾帻,并在帻上加戴进贤冠。按汉代习俗,文冠奏事,一般都用毛笔将所奏之事写在竹简上,写完之后,即将笔杆插入耳边发际,以后形成一种制度,凡文官上朝,皆得插笔,笔尖不蘸墨汁,纯粹用作装饰,史称“簪白笔”。  汉代皇帝冕服(图)
  秦汉服饰 汉代皇帝冕服图、冕冠图、赤舄图(参考文字记载及山东济南汉墓出土陶俑、沂南汉墓出土画像石复原绘制)。本图根据文献记载及图案资料复原绘制,服装上的纹样大多采用同时期的砖画、漆画、帛画及画像砖等。冕冠,是古代帝王臣僚参加祭祀典礼时所戴礼冠。用作皇帝、公侯等所穿的祭服。冕冠的顶部,有一块前圆后方的长方形冕板,冕板前后垂有“冕旒”。  冕旒依数量及质料的不同,是区分贵贱尊卑的重要标志。汉代规定,皇帝冕冠为十二旒(即十二排),为玉制。冕冠的颜色,以黑为主。冕冠两侧,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以与发髻拴结。并在笄的两侧系上丝带,在颌下系结。在丝带上的两耳处,还各垂一颗珠玉,名叫“允耳”。不塞入耳内,只是系挂在耳旁,以提醒戴冠者切忌听信谗言。后世的“允耳不闻”一语,即由此而来。按规定,凡戴冕冠者,都要穿冕服。冕服以玄上衣、朱色下裳,上下绘有章纹。此外还有蔽膝、佩绶、赤舄等。组成一套完整的服饰。这种服制始于周代,历经汉、唐、宋、元诸代,一直延续到清代,绵延两千多年。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 京公网安备号 |
| 版权所有     
     
           
您当前的位置:
记者热线:&QQ:&编辑热线:&投稿邮箱:&
都江堰现无头石人像 服饰风格与汉代服饰相近(图)
&&日 15:19&&字号:大 中 小
出土的无头石人   成都商报(微博)记者 徐剑箫 摄影记者 鲍泰良   和老二长得像   这是老三吗?   出土地点   都江堰(微博)飞沙堰外侧   外貌特征   身高2米1,袍子摆处宽80厘米,肩宽66厘米,还有腰翘。其服饰风格与汉代服饰相近,整体风格与堰工石人接近。   身世记载   三神石人最早见于《华阳国志&蜀志》:李冰&于玉石房下白沙邮作三石人,立三水中,与江神要,水竭不至脚,盛不没肩   身高2米1,袍子摆处宽80厘米,肩宽66厘米,还有腰翘&&昨日下午1时左右,都江堰(微博)飞沙堰外侧发现一尊无头石人。从服饰、雕刻、手法来看,都江堰市文物局专家初步认定为汉代。此次发现的石像,可能为三神石人中的一尊,此前两尊石像分别发现于1974年、1975年。
编辑:陈丽婕&
&作者:徐剑箫&&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打印】&&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新闻排行榜您好,分享的企鹅
都江堰现无头石人像 服饰风格与汉代服饰相近(图)
出土的无头石人成都商报()记者 徐剑箫 摄影记者 鲍泰良和老二长得像这是老三吗?出土地点都江堰()飞沙堰外侧外貌特征身高2米1,袍子摆处宽80厘米,肩宽66厘米,还有腰翘。其服饰风格与汉代服饰相近,整体风格与堰工石人接近。身世记载三神石人最早见于《华阳国志·蜀志》:李冰“于玉石房下白沙邮作三石人,立三水中,与江神要,水竭不至脚,盛不没肩身高2米1,袍子摆处宽80厘米,肩宽66厘米,还有腰翘……昨日下午1时左右,都江堰()飞沙堰外侧发现一尊无头石人。从服饰、雕刻、手法来看,都江堰市文物局专家初步认定为汉代。此次发现的石像,可能为三神石人中的一尊,此前两尊石像分别发现于1974年、1975年。40年前,老大老二纷纷出土何为三神石人?战国秦时,成都平原水患成灾,蜀国郡守李冰动员百姓修建了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水患终被平息。后来,李冰派人在岷江雕刻了三个巨大的石人。三神石人最早见于《华阳国志·蜀志》,其中记载:李冰“于玉石房下白沙邮作三石人,立三水中,与江神要,水竭不至脚,盛不没肩。”虽然有记载,但一直不见三神石人的尊容。直到1974年,李冰石像的出土才让三神石人重现于世。1974年3月,在都江堰()迁建安澜索桥的新址工地上发现了一尊高2.9米,肩宽96厘米,厚46厘米,重约4.5吨的石像。石像身着官服,拱手而立,面带慈祥笑容。经过专家鉴定,这是都江堰()的缔造者———李冰石像。专家在石像的两袖和衣襟上,发现了三行朱砂浅刻的隶书,共计39字。中行文字为“故蜀郡李府君讳冰。”左袖为:“东汉建宁元年闰月申朔二十五日都水掾”,右袖为“尹龙长陈壹造三神石人治水万世焉。”1975年初,第二尊石人在都江堰()外闸下被发现。这尊石像高1.8米,肩宽70厘米,锸高80厘米,重约2.5吨,虽然头部和右肩已被冲毁且背部冲蚀严重,但石像正面保存较好,其出土地点与李冰石像的出土地点仅相距60米远。该石像极有可能是李冰修筑都江堰()时的助手,因此将石像的身份定为“堰工”。1974年、1975年出土的李冰石像、堰工石像如今都被供奉在伏龙观中,供游人参观。出土石人,极有可能是老三据都江堰市文物局常务副局长徐军介绍,昨日发现的石人,其服饰风格与汉代服饰相近,整体风格与1975年出土的堰工石人接近。此次出土的无头石像高约2.1米,底部宽约80厘米,肩宽66厘米,堰工石像高1.8米,肩宽0.7米,锸高0.8米。仅就形制而言,二者也很相近。所以,该石人可能是三神石人中的最后一尊,不过,确认还要等考古队进一步调查。为何无头?可能被洪水冲走 在《华阳国志》中记载,李冰曾与江神约定,在枯水期水位不低于石人的脚,在丰水期不没过石人的肩。不过,至今在都江堰()出土的五尊石像中,有四尊无头。都江堰市文物局工作人员推测,石像无头可能是由于洪水的冲击。据介绍,石像的颈部是最为脆弱的部分,在遭遇洪水时,原本立着的石像被冲倒,导致头部在冲击中断裂。此次出土的无头石像底部也有一处凸起的部分。徐军介绍,这个部分就是榫头,榫头的存在说明石像底部原本有一个基座,这也印证了石像原本是立着的说法。除了镇水反被洪水“斩首”的石人之外,还有被洪水冲走的情况。在元代元统二年(公元1134年),为了加固都江堰()鱼嘴工程,当时的人们在鱼嘴处放置了一只八吨重的铁龟镇水,但一场洪水之后,铁龟就被卷走了。老大李冰石像出土时间:1974年3月出土地点:都江堰()迁建安澜索桥新址工地外貌特征:高2.9米,肩宽96厘米,厚46厘米,重约4.5吨,面带慈祥笑容老二堰工石像出土时间:1975年初出土地点:都江堰()外闸下外貌特征:高1.8米,肩宽70厘米,锸高80厘米,重约2.5吨,头部和右肩被冲毁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karenali]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汉朝历史_汉朝皇帝列表_汉朝历代简介地图服饰_汉朝历史故事 - 趣历史
汉朝(前202―公元220年),分为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强盛的大一统帝国。前202年高祖刘邦建国,定都长安。文景之治后,汉武帝刘彻进一步推动大一统事,在“昭宣中兴”时达到极盛。公元九年,王莽篡夺政权,西汉结束。25年,皇族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开创了光武中兴和明章之治,万国来朝。汉朝时期,民族融合空前发展,对外交流频繁,国力和经济较为强盛。且文化的统一,为中华民族两千年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贡献。汉朝共历400多年。220年禅位于魏王曹丕,东汉结束。
汉朝皇帝列表
汉朝的历史新闻
东汉服饰图片
汉时期中国版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代服饰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