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若有,气两无,醉中仙,好事多磨 吱吱 小说磨

醉中仙,爱摄影,爱美女
&b&1、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b&&br&&b&2、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 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b&&br&请把自己放在罗辑的角度,反复的思考这两句话。&br&————————————分割线————————————&br&以下的话会非常的直,也很可能冲击他人三观。&br&&br&先跑个题,我玩了多年的魔兽世界。之前知乎上有个问题&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魔兽世界》教会了你什么? - 魔兽世界&/a&&br&&br&我只赞了一个答案。&br&&b&活着才有DPS。&/b&&br&&br&&br&&b&换到人类的角度。当人类作为一个集体,只有在这个集体依旧存在的时候,人类所追求的一切才有载体,才有意义。&/b&&br&人没有了,人性是什么?&br&你指望没有“人”的“人性”可以在浩瀚冷酷的宇宙里熠熠生辉?&br&人没有了,自由是什么?&br&你指望没有“人”的“自由”可以依旧不受侵犯?&br&人没有了,普世价值是什么?&br&你指望没有人的世界还有价值去普?&br&&br&程圣母和所有选她作为执剑人的地球人一样,他们都没意识到这样一句话。&br&&b&你生存的权利,不是理所应当的。&/b&&br&承平日久,这所有一切人类社会问题,科学问题的最重要基石。&br&&b&活着,显得太理所当然了。&/b&&br&&blockquote&当她以执剑人的身份面对那个遥远的世界时。与罗辑不同,她没感觉到这是一场生死决斗,只感觉这是一盘棋,她平静地在棋盘前坐下,想好了各种开局,假设了对方的各种棋路并一一想好应对的方法.她准备用一生的时间下这盘棋。 &br&&br&但对方没有移动一枚棋子.而是抓起棋盘向她劈头盖脸砸过来。&/blockquote&在我个人看来,当人类在生存困局——即解不开就会灭亡——中,所有要求保持“思想自由”、“民主”、“反对独裁”的思想全部都是短视且愚蠢的。&br&&blockquote&法国代表激动地离开了自己的座位:人类失去自由思想的权利和能力,与在这场战争中失败,哪个更悲惨?当然是后者更悲惨!希恩斯起身反驳道,因为在前面那种情况下,人类至少还有重获思想自由的机会!我怀疑,如果那东西真被使用的话看看你们这些面壁者吧,俄罗斯代表时着天花板扬起双手,泰勒要剥夺人的生命,你要剥夺人的思想,你们到底想干什么?这话引起了一阵共鸣。&br&&/blockquote&人类至少还有重获思想自由的机会,只要人类还存在。&br&生存困局面前。&br&&b&不择手段是最基本的手段。&/b&&br&&br&三体中所有有机会救地球、并且做出有效行动的人。&br&罗辑,维德,章北海,关一帆。&br&这四个人的共同点,为了人类整体的存在,不在意杀部分人。&br&罗辑将整个地球作为筹码。&br&维德反物质死士队已经成型。&br&章北海动手杀过人,在抛弃整个舰队的时候,没有丝毫犹豫。&br&“关一帆”们毫不犹豫的广播了坐标。&br&这是他们的兽性,挡我者死。&br&而更讽刺的是,前两个人,无论做过什么,计划多么有效,行为多么伟大。&br&都毁在程心手里。&br&“程心”是全人类“人性”的代表。&br&在面临全人类生存这一最基本的的问题下。&br&“程心”们的“人性”,只能毁了人类。&br&&br&&br&&br&&b&只有当人类的“兽性”维持了人类的生存,让人类可以存在下去。帮助人类解决很多重要问题的“人性”才存在。&/b&&br&&b&兽性是因,人性是果。&/b&&br&&b&没有因,果不存在。&/b&
1、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2、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 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请把自己放在罗辑的角度,反复的思考这两句话。————————————分割线————————————以下的话会非常的直,也很可能冲击他人三观。先跑个题,我玩了多年的魔兽…
转自豆瓣:&br&奶牛为什么怀孕呢? ——因为,因为她被人工受精了!奶牛为什么会不断地产奶呢?因为她不断地生小牛。奶牛为什么不断地生小牛呢?因为她不断地怀孕。奶牛为什么不断地怀孕呢?因为她不断地被人工受精。 &br&同肉类食品一样,我们现在饮用的牛奶,基本上都来自于工厂化的养殖业,而不是来自传统的人畜共生的畜牧业。乳业流水线上的奶牛,一辈子没有见过公牛,却一辈子不停地生小牛,一辈子在不停地被挤奶。 &br&&br&在先进的乳业工厂里,奶牛根本看不到自己的孩子,小牛也见不到他们的母亲,一生下来就被母子分离。 &br&若产下的是小公牛,小牛的下场是直接卖给屠宰场作肉牛(由于年龄太小,有些小公牛进场时身上还挂着脐带);或者被培养成柔嫩的粉红色小牛肉。而养成过程极残酷,为使肉质柔嫩不让它长肌肉,将它关在小到无法转身的栏中,脖子上绑着绳链子限制它们站起。空间小到必须拱其背才能勉强卧下。并使它们缺铁,饲料成份、栏子绳链均不能有铁,肉色才会粉红。小公牛仅3至16周就被送入屠宰场。人们在餐桌上享用的小公牛肉便有一部分来源于此了。 还有一部分小牛,直接进了生化工厂,变成了各种血清、蛋白和酶! &br&若产下的是小母牛,则它会步上牛妈妈的后尘,必须不断地怀孕产子。而母牛泌乳年龄有限,奶量在生前二胎时最好。当产奶率下降后,养殖场当然不会浪费钱继续养着它们。约6岁它们就会被送往屠宰场。多数母牛一生中至少生2至3次,乳牛养殖业因此过剩太多小牛。进入屠宰场的小牛,多是乳牛业的衍生产品。因此当我们今天吃牛奶的同时,我们就是在支持乳牛养殖业,而我们买到的每一杯牛奶中,都含有无数乳牛的鲜血。 &br&&br&小母牛在16个月的时候进入青春期,人就要考虑为她授精。很快,这个一岁多的小牛就莫名其妙地怀孕了。280天之后,小母牛分娩,作了妈妈。从此时起,自动化的机械取奶装置就开始定期吸她的奶。又过了305天,奶牛停止产奶,可以休息了。但是只能休息60天。因为此前220天,她已经第二次被人工授精了。60天后,她会产下了第二个孩子,开始了新的轮回。 &br&&br&在七八个轮回之后,奶牛体力衰竭,就被“淘汰”了。 奶牛在产下上万升的牛奶之后,就会被送到屠宰场,在那里它们变成汉堡包和劣质牛排。 &br&&br&奶牛们就是这样生活了一辈子! &br&&br&在乳业工厂里,奶牛们从来没有过过一天牛的生活,她们完全不是作为生命而存在的,她们被人彻底地变成了物,变成乳制品行业的生产原料! &br&&br&作为大型哺乳类动物,奶牛有着与人相似的感觉,在工厂化的饲养下,牛很容易生病,奶量就会下降。所以要不断地给她们注射疫苗,注射抗生素。为了保证奶的产量,还要注射激素,注射催奶剂。同时,奶牛的饲料中也必然包含着化肥、农药以及各种添加剂。在奶牛的体内,不知道被人灌进去多少莫名其妙的化工产品。而这些化工产品,大多数是牛这种动物的身体从未接受过的,牛不知道怎么分解它们,它们必然会分布到奶牛的奶液中。 &br&&br&&br&牛奶含有钙质,但喝下的同时也无可避免的喝进饱和脂肪、胆固醇、注入牛体的贺尔蒙及抗生素。而很多蔬果中亦含有大量的钙,人体对这些蔬果中的钙吸收率,甚至超过牛奶。例如,牛奶中钙的可吸收率是32%,根据美国饮食协会的立场文件,绿花椰菜,大白菜,秋葵及甘蓝中钙的吸收率是49%~61%,石膏豆腐中钙的吸收率是31%。且经常作负重运动,以及不抽烟都对骨骼健康很有帮助。
转自豆瓣:奶牛为什么怀孕呢? ——因为,因为她被人工受精了!奶牛为什么会不断地产奶呢?因为她不断地生小牛。奶牛为什么不断地生小牛呢?因为她不断地怀孕。奶牛为什么不断地怀孕呢?因为她不断地被人工受精。 同肉类食品一样,我们现在饮用的牛奶,基本…
每一个稀缺背后,都有政府管制的影子。&br&&br&看了很多回答,个人认为都没有触及问题的核心&br&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出租车【牌照数量管制】。&br&&br&本质上,在【牌照数量管制】下,高峰期的出租车需求类似于春运的火车票。&br&春运火车票的稀缺性,是通过排队购票的拥挤人龙和黄牛的加价幅度来体现的 &br&而出租车的稀缺性以前是缺乏集中体现的,由于分散搭乘,既没有拥挤的排队长龙,也没有黄牛的倒卖,只有黑车的泛滥能够部分反映出租车在高峰期的稀缺性 &br&但这些都太分散了,并且难以量化 &br&&br&有了打车软件之后就不同了 &br&打车软件就象春运火车票的黄牛&br&&b&打车软件提供的补贴和用户的加价,就是出租车高峰期稀缺性的量化表现&/b&&br&所以,打车软件并不是恶化了市场,而是把这个稀缺矛盾通过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了。&br&&br&应不应在高峰期禁用打车软件呢?&br&就像春运火车票要禁止黄牛倒卖一样,应该禁止。保障在低运力的情况下的相对公平。&br&而禁用打车软件的后果,就是继续回到无效的街上等待中去,同时也把矛盾继续分散,不让大家注意到运力的短缺是由政府管制造成的。&br&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因为出租车在高峰期仍然稀缺。&br&&br&下面谈点具体细节,为什么【牌照数量管制】带来了这一切。&br&----------------------------&br&&br&表面上打车软件好像恶化了现行出租车市场状况,让一部分打车人受损了,但实际上让大家受损的是【牌照数量管制】。&br&而这是一个隐藏的传递链条&br&&br&为什么大家高峰阶段打不到车?&br&1,因为堵车司机觉得亏,因此不愿意去往堵车的地方。&br&2,出租车数量不够应对高峰时段的需求&br&&br&为什么司机会觉得亏呢?&br&因为出租车运营成本很高&br&每月交纳的份子钱高,每月需要缴纳6000元左右。按26天每月计算,每天要缴纳230元左右&br&每天的燃油费也需要200元左右&br&&a href=&///?target=http%3A//.cn/n//c8.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北京出租车司机支出:单车每月12718元 份子钱6201元--社会--人民网&i class=&icon-external&&&/i&&/a&&br&加上9-10万的车钱投入分摊到5年,车辆的维护费用100元&br&每天运营成本在530元&br&&br&司机每天需要拉650元左右,才能获得约4000元的月收入,也就是平均一个小时要拉65元。&br&高峰期如果被堵在路上,一个小时只赚30-40元,就会很亏。&br&而在不是核心的路段,也有不少打车的人,堵的几率还小,反而能多拉快跑赚钱&br&加价打车软件的出现,让司机能够在高峰期赚到钱了,所以司机们的高峰出动积极性大大增加,这对司机来说是一件好事,对于想打车的人来说,也是一件好事,以前是坐不到车,多给钱也不行,现在毕竟多花钱能坐到车了(就和向黄牛买春运火车票一样)。&br&在其他不加价的非高峰时段,两家互联网公司的补贴吸引到了司机抢单,信息鸿沟造成了其他不用软件人处于劣势。所以大家第一反应是禁止打车软件。&br&&br&&br&现在,我们换个思路&br&&br&各位是否都有坐黑车的经验?&br&尤其上班的时候前往地铁站或者公司的情况,往往15元一个短途,黑车来来回回一个早上可以拉100多元。并且,很多黑车司机都接受附近小区住户的电招,每天开不了100公里,拉个200多元他们就休息玩去了。&br&貌似他们的生活可比出租车司机舒服多了。&br&&br&实际上,在国外很多地方,都有CAB的电招出租车,这些服务点分散在各个居住区。他们很少扫街,只是接受附近的订单就可以维持生活了。&br&&br&&b&各位看到的黑车司机的生活状态,就是出租车【牌照数量管制】放开后的状况。&/b&&br&是不是特别适合打车软件?是不是高峰期也比较容易打到车?&br&&br&所以,如果取消牌照数量管制,会发生什么呢?&br&首先,出租车数量会大幅增长,高峰期的稀缺状况也会缓解了&br&然后,份子钱会大幅下降&br&第三,司机师傅不需要每天拉650元钱了,他们拉300元收入就足够比以前好了&br&而300元的收入只需要15单20元就足够了。&br&这种情况下,叫车软件就可以很好的撮合双方&br&出租司机不再需要到处扫街每天跑300公里了,在需求旺盛的时间和地段等待软件叫车,每天跑100公里可能就足够了。&br&而那些希望挣更多钱的司机,则会继续扫街,看看有没有更多的客户。&br&&br&也就是说,如果开放出租车的【牌照数量管制】,你现在所看到的问题,基本就都解决了。&br&&br&你一定会问,哪些没有安装打车软件的人怎么办呢?&br&电话叫车。&br&时代变化了,叫车习惯也会随之变化&br&而电话叫车其实就是另外一个方式的软件叫车,适用于所有的人。&br&&br&每一个稀缺背后,都有政府管制的影子。&br&&br&-----------------------------------&br&补充&br&我看到有 &a data-hash=&aea2c11c88e584e7c8d36f95e4c00f31& href=&///people/aea2c11c88e584e7c8d36f95e4c00f31&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闻佳& data-tip=&p$b$aea2c11c88e584e7c8d36f95e4c00f31&&@闻佳&/a& 的回答中提到的上海出租车服务质量和管理的问题。这是一个好问题。&br&不过,在现实中,实现同样服务质量的方法并不只有一种&br&&br&我想各位应该能够明白&br&&b&开放牌照数量限制,并不是放弃管理。&/b&&br&&b&真正让司机保持高质量服务水准的,不是牌照的数量,而是有力的处罚。&/b&&br&&br&在开放【牌照数量管制】的情况下,正规出租车司机可以通过行业机构的管理来保持高质量的服务水准。&br&我在这里提一个【思路】,大家可以看看在没有【牌照数量管制】的情况下如何保持对出租车司机的管理。&br&1.出租车司机上岗前缴纳服务保证金(比如1万元)&br&2.所有出租车辆安装GPS定位控制系统(必要时可以遥控停运)&br&3.所有服务质量均参照现有标准(指上海的情况),由出租车行业管理机构处理&br&现在司机面临投诉所受到的处罚,都可以通过这套体系继承下来。&br&这就能保证全体司机的服务质量,甚至 &a data-hash=&aea2c11c88e584e7c8d36f95e4c00f31& href=&///people/aea2c11c88e584e7c8d36f95e4c00f31&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闻佳& data-tip=&p$b$aea2c11c88e584e7c8d36f95e4c00f31&&@闻佳&/a& 提到的无法解决的红色车服务质量,也可以由这套体系有效的提高。只不过决定处罚的机构不再是各家公司,而是出租车行业管理机构。&br&&br&我想,从这个思路,大家应该很清晰的意识到上面的观点&br&&b&开放牌照数量限制,并不是放弃管理。&/b&&br&&b&真正让司机保持高质量服务水准的,不是牌照的数量,而是有力的处罚。&/b&&br&开放牌照,不仅可以维持服务质量,还能让更多的人打到车。&br&&br&&br&最后,从更大的社会角度来看&br&其实所有领域反对改革的观点,都是很近似的:&br&&b&我们之前挺好的,为什么要改革呢?回到从前不就行了吗?&/b&&br&&br&但是,从马车到汽车,从逛街到逛淘宝,从电话到微信&br&&br&&b&这一切都说明,过去是回不去的。&br&我们唯有往前走,才能在新环境下获得更好的生活。&/b&
每一个稀缺背后,都有政府管制的影子。看了很多回答,个人认为都没有触及问题的核心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出租车【牌照数量管制】。本质上,在【牌照数量管制】下,高峰期的出租车需求类似于春运的火车票。春运火车票的稀缺性,是通过排队购票的拥挤人龙和黄牛的…
我觉得提问者之所以有如果…那…这样的逻辑设问,是因为背后有意无意地有这样一个前提假设:&br&永恒的东西才有意义。&br&而生命不是永恒的,它是会终结的。那生命有什么意义呢?&br&我也问过我的同学朋友生命的意义问题。他们大概都有意无意的有这样一个假设:永恒的东西才有意义。比如我虽然死了,但我的基因会通过我的孩子遗传下去;我虽然死了,但我可以通过我的作品、事迹将我的精神流传下去,成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等等。&br&另外一点我想提及的是,只有人才会提这样的问题。猪、螳螂、小白鼠大概是不会问这样的问题的。关键的区别在于,人是一个有自我意识的动物。他能把自己作为认识的对象。我知道我的手是我身体的一部分,但我的手机不是,但它是我的财产,是延伸的自我;我知道某某某是我的女朋友,我是某某某的儿子,是某某某的学生;安静是我的性格。这些即詹姆斯所谓的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而我觉得问出死亡与生命意义这样的问题,大概是人类对自我短暂的生命在宏大恒久时空下的位置感到困惑了吧。恐怕我们愈是想这个问题,愈发觉得生命的渺小与微不足道。存在的焦虑大概从此而来。不过现在最让我焦虑的事情是,肚子饿了怎么办?
我觉得提问者之所以有如果…那…这样的逻辑设问,是因为背后有意无意地有这样一个前提假设:永恒的东西才有意义。而生命不是永恒的,它是会终结的。那生命有什么意义呢?我也问过我的同学朋友生命的意义问题。他们大概都有意无意的有这样一个假设:永恒的东…
作为湖北人,作为同济大学生,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吧。&br&&br&&b&先说同济大学&/b&&br&同济大学,建校很早,很多人也都记得温总理在同济建校100周年的诗作《仰望星空》。&br&同济大学前身是1907年一个德国医生在上海成立的医学堂,后来慢慢发展,在1927年被民国教育部接管成为国立同济大学。&br&抗战结束以后,1950年,为了支援湘鄂粤桂豫赣六省(中南区)医疗卫生事业,全部医学院和附属同济医院迁往武汉,与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后改名中南同济医学院和武汉同济医学院。1955年08月,中南同济医学院更名为武汉医学院。1985年7月,武汉医学院又改名同济医科大学,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br&简单的来说就是,曾经正统的同济医学院,现在是华中科技大学的医学院,而现在同济大学的医学院,是曾经的上海铁道医学院。&br&&br&&b&再说同济医院&/b&&br&湖北人都知道,在武汉,有着全湖北最好的两家医院,都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附属医院,一家是同济医院,一家是协和医院,这两家都是水平相当高的三甲医院。武汉同济医院就是以前50年代跟随同济大学的医学院一起从上海转移到武汉的。&br&至于其他地方的“同济”医院,比如北京同济医院,就有点扯了。。。几乎是个山寨货。。。
作为湖北人,作为同济大学生,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吧。先说同济大学同济大学,建校很早,很多人也都记得温总理在同济建校100周年的诗作《仰望星空》。同济大学前身是1907年一个德国医生在上海成立的医学堂,后来慢慢发展,在1927年被民国教育部接管成为国立同…
基本情况楼上已经有人说明白了,我就补充一点点。&br&&br&先说同济医院,有且只有一家,建立于1900年,院系调整时期从上海搬到武汉,其余均是冒牌。&br&&br&最大的冒牌同济在上海。上海那个所谓的同济医院,其实原来名字叫甘泉医院,是原来上海铁道大学(跟同济大学合并后,其医学院变成了同济大学医学部)的附属医院,没记错的话建立于1953年。这是最大的冒牌同济医院。事实上武汉同济和上海同济有过“同济”商标的争夺,最后判决此商标所有权应当归属于武汉同济。我认为这判决是对的,毕竟同济医院从建立时间上,早于学校组织的前身——上海德文医学堂(1907)。&br&&br&&br&2000年左右,一阵高校合并浪潮。当时已经处于武汉的同济医科大学也得琢磨这合并的问题。事实上当时武汉同济和上海同济都有重新合并为同济的意愿,据说后来没合并成的原因,是因为上头给压住了。具体政治的事咋玩的,我也不清楚,只知道上海同济前任校长李国豪为双同济重归于上海尽心竭力,可惜后来也没能成功。&br&&br&结果上海同济与上海铁道大学等学校合并,组建新的同济大学医学部。客观说,当时新的这个同济大学医学部,和武汉同济的实力相差太远,名望也不在一个等级上。&br&&br&而武汉同济华中理工大学吞并,组建成新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科大学就此亡校,成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br&&br&&br&也许组建一个完整的同济已是奢望。但我是同济医科大学的学生,这点总是不会变的。&br&&br&而从我接触到的同济大学学生的言论来看,同济大学学生把武汉同济视作竞争对手,甚至是阻碍。有人说,要让同济大学医学部尽快发展,超越华科,让同济医学扬名。&br&也有人说,要让武汉同济改名,别再占着同济的名字,“来促进同济大学医学的发展。”&br&&br&我该说什么呢。&br&&br&上海同济的人,在我的概念里,本来应该是自己人。但事实却是上海同济把武汉同济视为眼中钉。&br&而在武汉,认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武汉同济人,在我看来比例已经极高,我这样的顽固派,总是少数。&br&&br&就这样吧,没什么可做的了。&br&&br&题外话,我特别仰慕浙大。高校合并的时候,浙大收回了相当部分自己在院系调整时期分出去的学院,理论上还可以通过合并其他学校来提高自己的排名,但浙大并没有这么做。该是自己的,能收的都收回来了;不是自己的,还是算了吧。&br&同济什么时候可以实现这一点呢。&br&&br&&br&再随便扯个事,上海德文医学堂建立的时候,仅有医学院。1912年才改的名,叫同济医工学堂。其实我一直想问那些喜欢否认武汉同济的人一个问题,同济大学校徽上写着建校时间1907年,那同济现在有哪个学院是在1907建立的呢?
基本情况楼上已经有人说明白了,我就补充一点点。先说同济医院,有且只有一家,建立于1900年,院系调整时期从上海搬到武汉,其余均是冒牌。最大的冒牌同济在上海。上海那个所谓的同济医院,其实原来名字叫甘泉医院,是原来上海铁道大学(跟同济大学合并后,…
推荐多看阅读,原因:1)支持kindle,Android,iOS设备,且在各种设备之间可以共享阅读数据,包括阅读进度,书摘笔记;2)图书排版精美,质量很不错,价格相对同类型的电子书要便宜30%-50%,公版书完全免费;且不定期有图书限免活动;3)购书也很方便,除了客户端购买,用户还可以在电脑上的多看书城进行购买,一次购买,所有平台上都可以下载阅读;4)多看内置小工具,如WiFi传输,可以方便用户将自己的书籍放入多看软件进行阅读;还可以利用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分享读书笔记;个人笔记故事,汇总用户所做的所有读书笔记。&br&&br&缺点:1)多看目前支持.txt,.epub,.pdf格式,.mobi只在kindle平台支持。2)多看书城目前图书较少。
推荐多看阅读,原因:1)支持kindle,Android,iOS设备,且在各种设备之间可以共享阅读数据,包括阅读进度,书摘笔记;2)图书排版精美,质量很不错,价格相对同类型的电子书要便宜30%-50%,公版书完全免费;且不定期有图书限免活动;3)购书也很方便,除了…
讲个悲伤的事,是真的悲伤。&br&&br&解万英,这个名字一说出来,可能不少人已经知道我要讲哪件事。&br&&br&那就直接复制网上流传的记录吧。&br&&br&&blockquote&&p&&b&北 大 教 授 跳楼记&/b&&/p&&p&(摘自日《华夏周末》)&/p&&p&  日,这是中国一个有着重大历史意义的日子。这一天,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p&&p&  就在那一天的深夜里,一个身影从北京大学校园内第四教学楼五层一间教室的窗口上急坠而下,重重地摔在了满是小石子的硬地上。&/p&&p&  13日凌晨6时许。有早起者路经“教四楼”,猛然间发现一人横倒在地。只见那人头朝向墙,且距墙根仅二三尺。脸朝上,一只眼睛、颌骨全部凹下,牙齿脱落,全身是血,脑浆外溢,并有成簇的头发和脑浆沾在裤子上,所穿的衣服上还沾有少量白灰。很显然,这是从楼上摔下致死。早起者立即报案。&/p&&p&  不一会儿,闻讯者纷纷赶来。随着晨曦初露,前来围观的人不由吃了一惊:这不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资料室主任、副研究馆员(相当于副教授)、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经济学院资料室和院行政系统党支部书记解万英吗!他怎么能从这楼上摔下来呢?&/p&&p&  据公安机关勘察现场,发现五层的一间教室里留有死者的一件大衣和一台半导体收音机,窗户开着,紧靠着窗户的地方放有一张椅子,椅子上有死者的足迹。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在窗户旁边的一张书桌上,放着一本《求是》杂志,杂志封面上部的空白处,死者用圆珠笔写下的“共产主义必定胜利”八个字赫然在目。再经法医进行尸检,最后,公安机关的结论是:“无搏斗痕迹”,“高坠至亡”。&/p&&p&  既然现场无搏斗痕迹,法医尸检也未发现有任何异常,那么问题似乎就很简单了。尽管公安机关并没有明确说这是自杀,但人们不难从现场勘察所得到的情况中得出他们自己的结论。&/p&&p&  于是乎,北京大学经济系的一个教授自杀了,成为那几天的特别奇闻,传遍了中关村一带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高科技公司。对于解教授为何“自杀”问题,虽然人们一般持审慎态度,不愿多说,但却有一种“定势”在悄然地蔓延着:解教授是在五六十年代氛围里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与系里几位著名的中年教授历来观点不一,但又无权无势,且老实忠厚,辩论不赢,自己生闷气。“十四大”召开的当天,他如坐针毡,心急如焚。当从收音机里听完“十四大”政治报告后,在教室中呆坐一夜,最后在那本杂志上,写下了“共产主义必定胜利”八个大字,左右环顾,思前想后,倍觉凄怆,面对无可挽回的绝望夜空,终于毅然决然地为自己的信念和理想挺身殉道了……&/p&&/blockquote&&br&关于这件事网上一直有种声音,认为这样的“老左”多死一个,中国进步的可能性就多一分。而我对合乎情理的事情和言论很少直接批判,所以这事上也不打算说些什么。&br&&br&只是羡慕一个人可以这样以一己之身,舍生取义般地去对抗时代的洪流。历史上无视时代和规则,逆天而行的人有很多,王莽算一个、吕布算一个、郑成功算一个、安托瓦内特王妃算一个,那谁和那谁还有说了可能这个答案发不出去的那谁算一个。他们有些人英雄气短,有些人根本就是恶魔,有些人误打误撞的死于非命,有些人则是名流千古。&br&&br&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他们都或早或晚的都生错了时代。&br&&br&这使得无法去苛责他本人,也无法去怪罪那个时代,只能感叹命运让他们终究走到了这一步,也许早生五十一百年不会这样,也许两三个世纪后人们会改变看法。&br&&br&只是不管是对是错,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当年有人曾经愚蠢而激烈的表达了自己对时代的不屑和绝望。&br&&br&传统知识分子有很多条信念,有些是合理且好的,有些是令人悲哀的。&br&&br&其中一条,我不知道应该归为前者还是后者,还是永远讨论不出结果——&br&&br&【我以我血荐轩辕】
讲个悲伤的事,是真的悲伤。解万英,这个名字一说出来,可能不少人已经知道我要讲哪件事。那就直接复制网上流传的记录吧。北 大 教 授 跳楼记(摘自日《华夏周末》) 日,这是中国一个有着重大历史意义的日子。这一天,中国共产党第…
麦卡锡主义是美国政界个人行为引发的政治压迫,在法治和自由的坚固基础上,很快就得以纠正。&br&&br&文革是中国执政党领导人个人带领全党刻意引发的全国性动乱,彻底摧毁了法治和自由原本的微薄基础,将全国上下引入动荡的岁月之中,而且几乎是系统性地破坏了中国延续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使得中国内地出现文化上的断层。
麦卡锡主义是美国政界个人行为引发的政治压迫,在法治和自由的坚固基础上,很快就得以纠正。文革是中国执政党领导人个人带领全党刻意引发的全国性动乱,彻底摧毁了法治和自由原本的微薄基础,将全国上下引入动荡的岁月之中,而且几乎是系统性地破坏了中国延…
-&br&马走日:“找个爱人,不是和他一起死,而是和他一起生” ,是生是死,不过一步之遥。&br&&br&这不是一部观众容易接受的电影,因为无法接受,所以多数人情感上自然地认为它是烂片。实际上姜文还是那个姜文,《一步之遥》算是回归姜文的一部作品。从影片本身来看,并没有那么糟糕,除了叙事结构略微吊诡和饱受诟病的3D,全片从色彩,台词还是演员,完成度都很高,这是一部被少数差评摧毁了的电影,进影院的人都是将影片可看性排在首位,当电影的艺术形式超出普通观众的审美范畴,姜文用他的情怀和理念冲击观众的票价和时间,是很冒险的。&br&&br&《一步之遥》这部片子形式主义风格十分强烈,同时带有极强的“媒介自反”属性以抒发姜文自己心中的焦虑,片中典型的操纵杂糅的叙事元素与野性的风格化视觉元素都流露出刻意的痕迹,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编剧中有廖一梅的参与,给人一种拍着拍着就变成孟京辉先锋话剧的感觉。这种拍法的特点就是导演对客观现实的忠诚度降低,故事的靠谱性已经不是导演的考虑。类似的大师作品还有比如英格玛·伯格曼的《第七封印》,比如昆丁的《低俗小说》,其中充斥的尽情暴力就是电影的全部内容,就像《一步之遥》其中充斥的大量快节奏台词,大白腿和雄性荷尔蒙。进电影院,享受它,即可。如果我非要追究故事呢?那么往下看。&br&&br&&b&故事到底讲了什么?&/b&&br&&b&第一段:歌舞剧&/b&&br&&b&第二段:爱情戏&/b&&br&&b&第三段:反抗戏&/b&&br&&br&首段这半个小时基本是姜文个人审美趣味脱缰的展现,开场就是黑白画面和鲜明的意大利影像风格,文章出来对着姜文叨逼叨逼一顿,然后姜文突然转身,穿着西装,玫瑰,昏暗的灯光,配上怀里抱着一只兔子,这就是在向《教父》开场马龙白兰度的表演致敬(当然也可以理解成是一种玩笑),随后近半小时的歌舞剧像极了姜和葛的双口相声,画面华丽程度有点像《了不起的盖茨比》,批判性的镜头就是语言,镜头就是快感,大白腿,台词,快节奏,除了姜文对当下媒体节目极致夸张的讽刺,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需要你去追寻,爽就可以。这也是为什么廖一梅说影片剧本还没弄好,这出歌舞剧就已经提前拍的原因,姜导的心态大概是:“你们拿三十分钟给我,我就他妈想爽一把。”&br&&br&之后是爱情戏,整部片的凌乱感就是因为一个马走日和两个女人不清不楚的爱恋关系,其实故事很简单,马走日捧红了花国公主,公主爱马,马不领情,公主死,马成疑犯,逃跑,武六爱马,和马一起,两人共同患难,光辉灿烂。站在周韵的角度,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她会夸姜文浪漫了。这个部分情节中穿插充斥着社会当下的官商勾结,性交易,贪婪和虚荣,以及道德问题的探讨,比如洪晃饰演的大老婆对女儿媚俗的“训斥”,以及人物性格的两面三刀,这是现在某部分群体的缩影。这些乱七八糟的乱象杂糅在一起什么意思呢?就是人在追求表面快感过程中对于真相的判断往往会失常,例如马走日对满清姓氏和太后红人身份的夸耀,如果不认真听,没有人会怀疑他是在吹牛且是一个浮夸之人,事实上,只有最后他面对枪子儿时候的那些话接近真实。他和武六说,我可以走向死,但你不能为我再死,因为我不值得你这么爱。这个时候马走日是个有底线的人。还有的比如对“媒体借刀杀人”的讽刺,刻画“官商站队对无辜者的迫害“,这些事件的表面是无比的冠冕堂皇,哪想内里却如此肮脏?当然也可以完全不解读,你看到了什么就是什么,就当姜文和你调情,没有标准答案,也无从谈起。姜文酷爱北洋时期的虚幻迷离,所以把各种元素一股脑儿往里塞,这种叙事结构的混乱是一种另类的电影语言,一次个人主义实验。&br&&br&最后私以为全片虽然在讲马走日的经历和乱象,讲他的爱情纠缠,但是抗争与对真相的坚持才是人物的核心,也是本片的核心。有人说马走日没有角色性格,马走日的角色性格就是在追求浪漫主义过程中跳脱性的反抗,马走日是谁,他就是姜文本人。当王志文用文明戏来演义”闫瑞生案”的时候,马走日看到了戏中对自己的扭曲和误解,突然不惜命,跳出来抗争,这像极了姜文追求个人主义风格过程中被人误解而急于挣脱,早期电影的被禁,票房的失利,以及电影语言不被理解,都在马走日(也就是现实中的闫瑞生)这个角色身上得到释放。而王天王就是姜文批判的那类人,利益至上,不顾真相,只要观众喝彩,只求钱入口袋。姜文是冷静却又冲动的,他冷眼戳穿,他想干翻这个虚伪的世界,他把自己当成闫瑞生,站在他的角度拍,于是各种鬼怪任性的野蛮生长,就像剧中那句“我还是个孩子。&br&&br&马走日说 “找个爱人,不是和他一起死,而是和他一起生” ,是生是死,不过一步之遥。爱情如此,艺术亦是如此,拍出真相与讨好观众的距离,艺术与市场的距离,做市场的奴隶或是艺术的烈士,这些在《让子弹飞》的功成名就后,显得更加难以取舍,在中国大陆,敢这么拍电影的,也就是只有姜文,于是好片和烂片,也就是姜导的脑热一拍,这一切,就如你于艺术,艺术于观众,观众于心中的姜文,隔了很远看不懂,近一步,或许能懂,再近一步,恍然大悟,这么多年姜对电影的追求始终无法尽兴,人到中年,是进一步坚持,还是退一步妥协,是执着地解剖真相,还是妥协的顺应大众,对姜文自己来说,都不过一步之遥。&br&&br&-
-马走日:“找个爱人,不是和他一起死,而是和他一起生” ,是生是死,不过一步之遥。这不是一部观众容易接受的电影,因为无法接受,所以多数人情感上自然地认为它是烂片。实际上姜文还是那个姜文,《一步之遥》算是回归姜文的一部作品。从影片本身来看,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穿越好事多磨txt下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