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中孝的文章读者中关于老顺好孝心老人生活馆或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文章

股票/基金&
不能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才孝敬老人
作者:刘怡辰 &
赵盈和妈妈  丰产路91号院的赵盈今年40岁,她说,孝敬老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理所应当的。  赵盈说,不想“子欲养而亲不待”,到时想孝敬也没办法了。  赵盈的母亲今年70岁了,长期体弱多病,身体状况不好,一直使用药物治疗。  1997年下半年,她的母亲高血压并发眼底出血,左眼无光感,右眼先后做过3次手术,历时一年多,治疗后左眼失明,右眼矫正视力仅为0.02,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赵盈叹了口气说,当时在郑州所有的眼科医院都看遍了,为了能给老人看好病,曾到北京、上海等地医院进行治疗。接着她微笑着说,只要努力了就不后悔,尽心尽力地帮老人看了,最后的结果是能承受的。  在母亲失明期间,赵盈每天单位、医院、家里来回跑,早起晚睡,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她定期带母亲到医院复查,寻求最好的治疗方案。她长期在母亲身边悉心照料,从不抱怨,为了让母亲保持好的心情,她经常推着母亲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安慰母亲,宽慰母亲的情绪。  目前,她母亲的视力还很差,对面不能认清人脸。不过赵盈很乐观地说:“妈妈的精神状态很好,只要东西没有放错地方,我上班时她就能照顾自己,我就放心了。”  最后她说,老人在世的时候一定要让他们高兴,快乐地度过每一天,不仅在物质上关心他们,精神上的关爱也是很重要的。  记者 刘怡辰 文/图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读者文摘:孝谈――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
子曰:&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中国就以礼仪之邦著称。孝,礼之首也。百善孝为先,足见古人对孝道的重视。木兰代父从军、黄香扇枕温席、王祥卧冰求鱼等皆是为人们所熟知的孝行佳话,本来说传承美德,慈善行及至亲,使我们义不容辞的。然而,现实总是让人纠结,现如今不要说美德,就连最起码的尊老爱幼的道德也快被我们丧失殆尽了。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而且是人口老龄化进程最快,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对于养老问题,即使处在&4+2+1&家庭模式下的我们当代青年也不容忽视,反得认真对待,必须做好对的行善、尽孝、敬德。现在的社会,让父母吃饱、穿暖已不再是难事,即便是孤寡在政府的帮助下进养老院也能度过余生,但是,据心理学家分析:人到老年,即是思想上最成熟的时候,同时也是心理上最脆弱的时候。此时的他们,喜欢有子女&出息&的光环照着,同时也怕子女&无能&的困扰;喜欢&宁静以致远&的生活,同时也怕孤独随时袭来;喜欢家人团聚的天伦,也怕厌世之心的产生。人越到晚年,如果生活不如人意,就容易产生悲观情绪,认为活着还不如死去。做子女的我们当父母年长的时候就必须要知老人心、察老人意、解老人惑。即经常和他们谈谈心,增进彼此间的感情交流,看到他们有什么需求,尽量满足他们的心愿,如果暂时做不到,慢慢的抽时间也要完成。 歌德说过:&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小时候父母老师总教育我们,凡事必须从小事做起,现如今我们长大了,孝敬父母,我们也要从小事做起。在&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中,有好多条孝行行动对于我们来说都是芝麻绿豆的小事儿,比如: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为父母拍照,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亲自给父母做一顿饭&&其实,这些事小时候父母都为我们做过,而且做得相当有榜样,只是那会儿我们是孩子。现在,父母老了,他们&返老还童&变成&孩子&,该是我们反哺他们的时候了。孩子,是最容易满足的。我们反哺父母,不用做得很多,一杯酒,一碗饭,点点滴滴见;一件衣,一床被,丝丝缕缕显。可我们扪心自问,我们做到了吗?! 敬养兼备,方为大孝。我上面也说过,的老人,&活&不是问题,&活得好&才是问题,当然这里的&活得好&不是不愁吃,不愁穿,而是在精神方面让他们充实。养,是的物质上的保障,敬,是单纯的精神上的慰藉。如今的我们,只有做到敬养兼备,才算尽孝。古人也说过:&今之孝道,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可以别乎?&孔子的言语道出了&敬&之于&人&的重要性。养而不敬,可乎?或敬而不养,可乎?敬。是一种情,一种爱,一种支持,一种感怀和关心。老年人需要这种敬,这种爱!敬自己,爱自己,也要敬父母,爱父母。有时候,我们不单只想自己过得好,也要想办法让父母&活得好&。因为。个人好,不是好,再好也是白眼狼:全家好,才是好,团聚起来称得王。 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的自己。父母在老去,我们也在老去,新生一代在成长。我们是社会中的有机群体,一生都离不开逐利。从势利论来说,人类社会都以利为中心,追求着属于自己的利。以孝为例,今天的你关爱父母,孝敬父母,你的子女也会效仿,将来关爱你们,孝敬你们,反之则不然。也就是说,在某些方面,子女的势利观是被父母给影响的,孝,说大为美德,说小为自己。但不管怎么说,我们必须也不得不承认,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为了明天的我们过得比较好,请珍惜关爱现在的他们,要让他们过得非常好。因为凡事求其上只能得其中,利益也是如此。
相关美文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读者上有一个故事讲述一个老人讲述鬼子进村让孩子拿糖,孩子死活不敢拿,文章名字叫真正的英雄_百度知道
读者上有一个故事讲述一个老人讲述鬼子进村让孩子拿糖,孩子死活不敢拿,文章名字叫真正的英雄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这是一个70多岁老人讲述的60多年前的往事。
老人当时还是个孩子。那天事情很突然,日本鬼子把村子包围了。区委干部和区小队来不及撤退,都混在群众里面。
这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村子,全村近5000人中,有1000多个孩子。日本人选中了突破口,他们拿出糖,分给每一个孩子,说:“吃吧,随便指指哪一个不是这村子的人。”
1000多个孩子,没有一个人接糖。日本人把攥紧的手掰开,将糖硬塞进去,手像推火炭一样把糖推出来,又紧紧攥上。
人们问老人:“当时你们咋那么大胆?真的一点也不怕?”
老人说:“谁也不是铜浇铁打的,咋不怕?可那糖不能接,一接,就成汉奸了。”
老人没有多少文化,不会修饰夸张,不会形容比喻,讲起事情来平平淡淡。他和他当年的伙伴,没有谁认为自己做了多了不起的事,没有谁觉得自己是英雄。他们凭世代流传下来的道德,凭庄稼人做人的直觉,得出一个朴实无华的结论:“一接,就成汉奸了。”这种道德的感召和威慑是如此强大,以致狂吠的狼狗、上膛的“三八大盖”和雪亮的东洋指挥刀都无可奈何。
我为那些孩子感慨不已。1000多个孩子同住一个村,少不了打架斗殴,头破血流。但在支起来的机关枪和塞过来的日本糖果面前,在“一接就成汉奸”这一概念上,他们不需商量,心有灵犀。
或许这就是一代代传下来说不清道不明的基因。按过去的话说,即所谓的“种”。1000多个孩子,个个有种。有了这种千万年延续不息流淌不已的血脉,这个民族怎能堕落,怎能被黑暗吞没?
老人偶然想起了这件事。想起来,就顺便讲了;想不起来,便没什么可讲。一切都是那样顺理成章。他一辈子也没有想过,这事应该让写书的、写电影的人知道,应该上书本、上电影。在那个无人知晓的小村子里,人们每每为银幕上演了的壮举惊叹不已、感佩不已,却无一人觉得身边有什么事情值得宣扬。
我万分感慨。今天不知有多少人,赚了几把钞票、开上一辆轿车、揣上一张绿卡,便以为成了可以傲视同胞的精英。这些人不会知道那1000多个孩子的故事。
60多年过去,在邯郸西部山区那个叫作北贾璧的村子里,当年的孩子们长成了与他们父辈一样的庄稼人。看看电影、电视,比比那些夺金争银的各路健儿,庄稼人也许觉得心里有愧。他们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不曾为国家拿过一次冠军、争得一次脸面。他们不知道,正是默默无闻的他们,像大山一样铸造着中华民族的脊梁和灵魂。
真正的英雄,是那些不知道自己是英雄的人。
其他类似问题
鬼子进村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亲情散文《不安》:一个女儿对父母生养之恩的回忆,及对自己不孝的回顾反省。内容简介:
《不安》为作者的亲情散文集。作者借父母诞辰一百周年之机,通过回己往事与反省自己的方式,怀念父母之养育恩情,反思父母意义,及中国人伦特质。它是一个家族及成员的成长史,一个家族的感情史,也是一部社会人文画卷。它穿越多半个世纪时穿,用叙事散文的方式,讲了一个个真实、真切、生动、与每个中国人相关的故事,其中的情感和反思特别打动人,是用儿女孝心传承中国式父母大爱的散文读本,特别好读而感人,引人深省,在现代社会特别容易激起读者崇高的天伦情感,会给读者带来特别有价值的联想和启示。是作者亲身体验,是一本最勇敢的大孝大爱之书,用大孝传承并传播中国慈悲大爱是它的主题。
作者简介:
赵光晋,1952年生。中国老字号旗帜性人物,著名企业家,荣获全国劳模、全国优秀企业家、党的十五大代表、第四届北京世妇会代表、2008年奥运会火炬手诸多殊荣及地位,并长期在省市政协人大兼任常委等。作为社会名人和草根领袖,她虽置身俗世洪流,但胸中人文火焰不灭,大脑随时迸发智慧之光。她对文字有特殊兴趣,热爱书写突然悟到的人生大道和突然感受到的人间深情。她勇于自省,总是用讲故事的方法,把自己活脱脱地端出来与人共品,从而共同思考在社会、人生和事业中艰难成长的人性。她的目的是用自己教育人,力行一个公众人物的自省精神和社会情怀,她的智慧、深刻和勇敢,将为社会做出非企业家的特别贡献。对于《不安》来说,她的文心也许比文本更重要。可以肯定,读了《不安》,“您”一定会不安。因为,她让“您”发现“我们”很多隐藏在文明或文化背后的缺点或缺陷。她就是那种为了完美而不断寻找自己不完美的人,她渴望更多的人有这种精神。
基本资料:
书名:《不安》
作 者:赵光晋
出 版 社: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北岳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3
页 数:422
字 数:330千字
印刷时间:2014-03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I S B N:978-7-
包 装:平装
定价:55.00元
作品目录:
爸爸(九十大寿爸爸照片)
1、爸爸小时候(奶奶照)
2、爸爸救了宋海嫂(爸年轻照)
3、光荣的爸爸(爸爸捧花照片)
4、爸爸参加国庆大典(毛五二年国庆大典照)
5、捡麦穗(树欲静……)
6、爸爸也曾想到死(爸爸最瘦照——当年照)
7、饺子(饺子?)
8、凶狠的爸爸
11、狠心的爸爸(用把笤帚等……)
12、爸爸是个热心人
13、爸爸的唠叨(爸爸和我们的照片——说话的)
14、爸爸工作到73岁(爸休闲照)
15、二十块钱(翘妹的照片)
16、爸爸像一座钟(上一个表或钟)
17、离休荣誉证
18、爸爸的心愿(爸照。)
19、三个代表(三个代表的书)
20、爸爸的88岁震撼了我(爸爸此时照)
试读章节:
   第一集
  1、爸爸小时候
  爸爸自小勤奋好学,爱动脑筋。
  爷爷无法维持生计,把家中两亩保命田典当了做路费,带着13岁的大伯赵金海远走黑龙江省海拉尔边境闯关东去了。
  家里无地可种,做饭要用柴火,主要来源就是爸爸去拾柴,解决全家人吃饭烧火的问题。
  麦季拢麦茬,秋季拾秸秆和碎叶。爸爸肯动脑筋想办法,自己绑了个拾柴火的竹竿三角架,将长竹竿六根、短竹竿六根,用铁丝绑成拾柴火用的三角架,从此由“身背”弯成了“肩挑”。
  那时拾一季麦茬能供两三个月做饭用。奶奶一直表扬爸爸,“儿子金州长大了,勤奋吃苦,不吃一天闲饭。”
  爸爸还有幸免费上了四年私塾,学习了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名贤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及千家诗等等。爸爸的恩师——高杰儒经常教导爸爸,“业精于勤,荒于嬉”,“一寸光阴一寸金”,“立德,立功,立业,立行”,“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后来,爸爸也常常这样教导我们,他还念念不忘高杰儒老师的大恩大德,经常说,“饮水不忘掘井人。”
  难怪爸爸晚年把工资都寄了出去,他是在对人间报恩。爸爸的知恩报恩、知情报恩,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2、爸爸救了宋海嫂
  爸爸从小喜欢助人为乐,见义勇为。
  在他上初小的时候,曾经救过邻居宋海嫂子。宋海哥的父亲宋庆大爷开了个杂货铺,是自做自销的小手工业,一家老小赖以谋生。而宋海哥染上吸食鸦片烟,无法自拔的宋海哥便把老婆(宋海嫂子)的嫁妆、银饰变卖一空,并经常打骂。逼得宋海嫂子无法生活,抛下两个幼儿,服毒自杀。爸爸听到后立即请上医生崔已春院长,前往服药拯救,但药效不大,宋海嫂子仍昏迷不醒,高烧不退,生命危险。
  突然有位大人说:听说用大粪汤灌入,能把毒药逼得吐出来,可以用来解毒。
  当粪汤送到宋海嫂子面前,刚刚清醒一点的宋海嫂子坚决不喝,并说,“唯有一死了之,不想活了。”在跟前的人都陪着流泪,毫无办法。爸爸却急中生智,端上粪汤,跪在宋海嫂子面前哀求着,“宋海嫂,你如果不喝,我就跪着不起。你就不心疼你两个年幼的儿子吗?”其他几个大人也跟着说,“宋海嫂,你看金州这么诚心诚意,你就喝了吧!”
  爸爸跪了半个时辰,感动得宋海嫂终于端起臭不可闻的大粪汤喝了下去。恶心不止的宋海嫂连粪汤带毒物一并吐出来,爸爸又端来清水,宋海嫂不停地漱口。邻居都松了口气,宋海嫂终于得救了,她一直说,“谢谢救我!”
  爸爸这一救人的举动,一时在村里传成佳话:“不是那个小金州跪着不起,宋海嫂的命早就没了,那小子还真行!”
  爸爸的为人从小就有很好的口碑。
  宋海嫂两个儿子长大了,一个1945年参军南下当了解放军团长,一个在天津一家工厂里当了科长,宋海嫂也到儿子家享福去了。
  爸爸舍己救人,救了宋海嫂子,也救了他们全家。
  爸爸从小心中总装着他人,他深深地影响着我们一生。 - 微店
亲情散文《不安》:一个女儿对父母生养之恩的回忆,及对自己不孝的回顾反省。内容简介:
《不安》为作者的亲情散文集。作者借父母诞辰一百周年之机,通过回己往事与反省自己的方式,怀念父母之养育恩情,反思父母意义,及中国人伦特质。它是一个家族及成员的成长史,一个家族的感情史,也是一部社会人文画卷。它穿越多半个世纪时穿,用叙事散文的方式,讲了一个个真实、真切、生动、与每个中国人相关的故事,其中的情感和反思特别打动人,是用儿女孝心传承中国式父母大爱的散文读本,特别好读而感人,引人深省,在现代社会特别容易激起读者崇高的天伦情感,会给读者带来特别有价值的联想和启示。是作者亲身体验,是一本最勇敢的大孝大爱之书,用大孝传承并传播中国慈悲大爱是它的主题。
作者简介:
赵光晋,1952年生。中国老字号旗帜性人物,著名企业家,荣获全国劳模、全国优秀企业家、党的十五大代表、第四届北京世妇会代表、2008年奥运会火炬手诸多殊荣及地位,并长期在省市政协人大兼任常委等。作为社会名人和草根领袖,她虽置身俗世洪流,但胸中人文火焰不灭,大脑随时迸发智慧之光。她对文字有特殊兴趣,热爱书写突然悟到的人生大道和突然感受到的人间深情。她勇于自省,总是用讲故事的方法,把自己活脱脱地端出来与人共品,从而共同思考在社会、人生和事业中艰难成长的人性。她的目的是用自己教育人,力行一个公众人物的自省精神和社会情怀,她的智慧、深刻和勇敢,将为社会做出非企业家的特别贡献。对于《不安》来说,她的文心也许比文本更重要。可以肯定,读了《不安》,“您”一定会不安。因为,她让“您”发现“我们”很多隐藏在文明或文化背后的缺点或缺陷。她就是那种为了完美而不断寻找自己不完美的人,她渴望更多的人有这种精神。
基本资料:
书名:《不安》
作 者:赵光晋
出 版 社: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北岳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3
页 数:422
字 数:330千字
印刷时间:2014-03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I S B N:978-7-
包 装:平装
定价:55.00元
作品目录:
爸爸(九十大寿爸爸照片)
1、爸爸小时候(奶奶照)
2、爸爸救了宋海嫂(爸年轻照)
3、光荣的爸爸(爸爸捧花照片)
4、爸爸参加国庆大典(毛五二年国庆大典照)
5、捡麦穗(树欲静……)
6、爸爸也曾想到死(爸爸最瘦照——当年照)
7、饺子(饺子?)
8、凶狠的爸爸
11、狠心的爸爸(用把笤帚等……)
12、爸爸是个热心人
13、爸爸的唠叨(爸爸和我们的照片——说话的)
14、爸爸工作到73岁(爸休闲照)
15、二十块钱(翘妹的照片)
16、爸爸像一座钟(上一个表或钟)
17、离休荣誉证
18、爸爸的心愿(爸照。)
19、三个代表(三个代表的书)
20、爸爸的88岁震撼了我(爸爸此时照)
试读章节:
   第一集
  1、爸爸小时候
  爸爸自小勤奋好学,爱动脑筋。
  爷爷无法维持生计,把家中两亩保命田典当了做路费,带着13岁的大伯赵金海远走黑龙江省海拉尔边境闯关东去了。
  家里无地可种,做饭要用柴火,主要来源就是爸爸去拾柴,解决全家人吃饭烧火的问题。
  麦季拢麦茬,秋季拾秸秆和碎叶。爸爸肯动脑筋想办法,自己绑了个拾柴火的竹竿三角架,将长竹竿六根、短竹竿六根,用铁丝绑成拾柴火用的三角架,从此由“身背”弯成了“肩挑”。
  那时拾一季麦茬能供两三个月做饭用。奶奶一直表扬爸爸,“儿子金州长大了,勤奋吃苦,不吃一天闲饭。”
  爸爸还有幸免费上了四年私塾,学习了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名贤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及千家诗等等。爸爸的恩师——高杰儒经常教导爸爸,“业精于勤,荒于嬉”,“一寸光阴一寸金”,“立德,立功,立业,立行”,“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后来,爸爸也常常这样教导我们,他还念念不忘高杰儒老师的大恩大德,经常说,“饮水不忘掘井人。”
  难怪爸爸晚年把工资都寄了出去,他是在对人间报恩。爸爸的知恩报恩、知情报恩,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2、爸爸救了宋海嫂
  爸爸从小喜欢助人为乐,见义勇为。
  在他上初小的时候,曾经救过邻居宋海嫂子。宋海哥的父亲宋庆大爷开了个杂货铺,是自做自销的小手工业,一家老小赖以谋生。而宋海哥染上吸食鸦片烟,无法自拔的宋海哥便把老婆(宋海嫂子)的嫁妆、银饰变卖一空,并经常打骂。逼得宋海嫂子无法生活,抛下两个幼儿,服毒自杀。爸爸听到后立即请上医生崔已春院长,前往服药拯救,但药效不大,宋海嫂子仍昏迷不醒,高烧不退,生命危险。
  突然有位大人说:听说用大粪汤灌入,能把毒药逼得吐出来,可以用来解毒。
  当粪汤送到宋海嫂子面前,刚刚清醒一点的宋海嫂子坚决不喝,并说,“唯有一死了之,不想活了。”在跟前的人都陪着流泪,毫无办法。爸爸却急中生智,端上粪汤,跪在宋海嫂子面前哀求着,“宋海嫂,你如果不喝,我就跪着不起。你就不心疼你两个年幼的儿子吗?”其他几个大人也跟着说,“宋海嫂,你看金州这么诚心诚意,你就喝了吧!”
  爸爸跪了半个时辰,感动得宋海嫂终于端起臭不可闻的大粪汤喝了下去。恶心不止的宋海嫂连粪汤带毒物一并吐出来,爸爸又端来清水,宋海嫂不停地漱口。邻居都松了口气,宋海嫂终于得救了,她一直说,“谢谢救我!”
  爸爸这一救人的举动,一时在村里传成佳话:“不是那个小金州跪着不起,宋海嫂的命早就没了,那小子还真行!”
  爸爸的为人从小就有很好的口碑。
  宋海嫂两个儿子长大了,一个1945年参军南下当了解放军团长,一个在天津一家工厂里当了科长,宋海嫂也到儿子家享福去了。
  爸爸舍己救人,救了宋海嫂子,也救了他们全家。
  爸爸从小心中总装着他人,他深深地影响着我们一生。
信用卡支付
支付宝支付
综合信誉:
销售数量:407
店铺收藏:14
联系卖家:
成交10笔以内
成交10笔以内
成交10笔以内
成交10笔以内
成交10笔以内
成交10笔以内
成交10笔以内
成交10笔以内
成交10笔以内
成交10笔以内
成交10笔以内
成交10笔以内
成交10笔以内
成交10笔以内
成交10笔以内
成交10笔以内
成交10笔以内
成交10笔以内
成交10笔以内
成交10笔以内
成交10笔以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子欲孝而亲不在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