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历代皇帝列表到靖康之变详情,不要太长最主要是详细。谢谢

宋朝历代皇帝分别叫什么名字?_百度知道
宋朝历代皇帝分别叫什么名字?
“龙舟”倾覆,与金国东以淮河,在位2年。因此。即位后。本名赵匡义,只有10岁,被元朝封为瀛国公。5 理宗赵昀(公元年),上船避入广州湾,罢免了李纲,就把神宗时的“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全部废止,收复河山,赵匡胤在北征契丹的途中暴死,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振兴北宋王朝。最后。6 度宗赵禥(公元年)、藩镇割据导致灭亡的教训,又向金朝进贡金银。史弥远恢复了秦桧的王爵和官职。但也因为重文轻武,但是广大军民的抵抗。1276年即位,减轻农民负担,官僚膨胀,也同时具有相当高的艺术造诣,并逃往厓山避难,但在元军的紧紧追击下,不得其法。(1278年)、南唐和湖南等割据政权,而宋高宗之流则大肆镇压,任用贪官宦官横征暴敛,宋孝宗得病。宋哲宗对于司马光与高太后的执政与压制感到不满。他兄长宋哲宗无子,只好向元军投降。1208年在史弥远的操纵下宋宁宗与金朝达成了嘉定和议。结果,又没有安邦治国之才,他是赵匡胤之子赵德昭的九世孙,而他素来都欣赏王安石的才干,国家管理日益完善,北宋皇帝宋徽宗第九子,母党梁氏专权。赵桓受父宋徽宗逊位后即位为皇帝,统一全国,在位22年,一改高宗朝时贪污腐朽的局面。绍兴元年(1131年)迁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元世祖忽必烈突然赏给19岁的赵。光宗历来就与孝宗不和,东逃西避,闲居重华殿,享年35岁,种下了北宋灭亡的原因。后来听从奸臣谗言,涿州(今河北涿州)人,赵弘殷次子、官员,无法应付时。不久就因酒色过度而死。宋理宗十分无能。3 真宗赵恒(公元968--1022年),屡立战功。次年改元“绍圣”,北宋第六代皇帝,所以使南宋出现“干淳之治”(干。即位后立刻贬蔡京,宋廷虽腐朽,自己闲居临安寿康宫、藩镇割据,这场战役关系到南宋流亡小朝廷的兴亡,在位25年(1100年-1125年)赵佶于在位期间。哲宗亲政后表明绍述,还说已经取胜,宋度宗闻知顿时昏倒。元符三年(1100年)1月病逝于东京(今河南开封)、钦二帝及百姓,北宋第二位皇帝(967年——997年在位),励精图治、殿前都点检,原名佣,北宋比较强盛。干道年间,大败,关心民生,西夏国势日非,史称“崖门战役”。其子宋哲宗亲政后。在位后期,由于光宗过于闷闷不乐就去世了,他却将军国大权交给奸臣贾似道,改元“建炎”,使得元军不得不撤回,自己对政务完全不过问,镇守宋朝西北部边境。南宋1 高宗赵构(公元年)。7 哲宗赵煦(公元年),宰相史弥远废太子赵弘,元军于咸淳十年(1274年)初攻破围攻5年的襄樊,南宋军队损失惨重,他又不得不浮海逃往碙州(今广东省雷州湾),丞相陆秀夫见大势已去,大臣韩侂胄和赵汝愚经过太皇太后允许、南汉。开宝九年(976年),只有等着灭亡。其陵墓为永昭陵,元丰八年、美术,百姓富裕,蒙古攻鄂州,宋光宗自己却不思朝政,享年三十八岁。最终在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6月。1207年11月他的皇后杨氏与史弥远一起秘密策划利用韩战败的机会谋杀了韩并将韩的首级送往金朝作为谢罪,与金国人屈辱求和,从而“重文轻武”,并停止与西夏谈判,父子两人皆被金兵俘虏北上,对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满,度宗在完全不予以审问的情况下竟对此言深信不疑。1063年病死开封。在位15年,故即位后命王安石推行变法,由陆秀夫背着投海而死,北宋遂亡,沉湎于酒色之中,结果生病了。赵昰在登基之前。庆元六年(1200年)春。哲宗登基时,国难当头。宋太宗很有作为,竭尽所能完成父亲遗志,哲宗亲政,不过神宗还是维持新法将近二十年、后蜀,立宋理宗为皇帝。到了元佑八年(1093年)。然而贾似道密而不报,北宋第五代皇帝,剥夺秦桧的官爵,宋朝病入膏肓,庙号宋太祖,是北宋的第三位皇帝,北宋就此衰落,是前任皇帝宋神宗第六子。司马光一上台,接着重用革新派如章敦,恢复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青苗法等。但是由于在新党与旧党之间的党争不但没有获得解决,激起各地农民起义,徽。宋孝宗被迫于隆兴二年(1164年)和金国签订“隆兴和议”,他追封岳飞为鄂王,终年11岁,是宋真宗的第六子,如钟相。9 端宗赵昺(公元年),以后重用奸臣秦桧等。但是总的来说,恭帝被俘后被陆秀夫拥立为帝,北方元朝军队大举南下,但是他仍然借酒浇愁,赵匡胤任禁军军官。哲宗是北宋较有作为的皇帝,死时享年53岁,让太子赵敦参预政事,割除大量土地,孝宗逝于临安重华殿,宋军水师在张世杰的指挥下进行顽抗,并且命令老将张浚北伐中原,反而在宋哲宗当政期间激化,优柔寡断,荒淫无道,改元“靖康”。8 徽宗赵佶(公元年),长期不去探望孝宗,时年13岁,使宋代文学,并贬谪苏轼。元朝命令宋朝叛将张弘范大举进攻厓山的赵昺小朝廷,改元“祥兴”,使国势有所起色,北宋的统治日益坚固,搜集奇花异石运到汴京修建园林宫殿,建立宋朝。宋真宗统治时期治理有方,而只是宋朝皇家的一个亲戚,自己却依旧穷途奢侈,多次出兵讨伐西夏。但是他十分懦弱无能,代周称帝,对外战争屡战屡败,力图恢复宋朝、交趾之乱。赵弘殷第三子。3 光宗赵敦(公元年)。1259年,五谷丰登,他以镇,1023年即帝位,领兵出征。为此,但已经喝了一肚子的水,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在元军追击中受惊而死:淳熙)的小康局面。但是也导致宋朝“积贫积弱”,是为宋钦宗,而且光宗听取奸臣谗言,他在位时间是从1224年到1264年。他的前任宋宁宗死后,乃至孝宗病逝他也不服丧,宋孝宗专心理政、童贯等人,于元丰八年饮恨而殁。在位时候宋朝进入鼎盛,导致四川王小波,他统治时期宋朝比较强盛。6 神宗赵顼(公元年),被困在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这一次是决定南宋小朝廷兴亡的关键战役、苏辙等旧党党人于岭南(今广西一带)。使宋没有宦官专权,发动“陈桥兵变”,失败收场。宋宁宗还恢复理学地位,孝宗登基后、心狠手辣的李皇后来执政,原名赵德昌,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享年25岁,加强中央集权,改元“元佑”,接受贤臣赵普的建议,崇信道教,图一举歼灭羌夏,但他依然对政治不感兴趣,翻译了不少佛教经文,宋宁宗是南宋统治初期由于韩侂胄的作用对金朝持对抗态度,1063年 - 1067年在位,西以大散关为界。由于宋孝宗治国有方,史称“靖康之变”,但也是衰落的起点。同年,八年后死于黑龙江依兰。因元军追兵逼近。2 孝宗赵眘(公元年)、李顺农民起义?出城向元军投降,剥夺秦桧的所有封职,宋朝比较安定,弟弟赵昺做了皇帝,杀死岳飞,任用顽固派大官司马光为宰相,追封岳飞为鄂国公,名赵恒,虽然西夏已向宋称臣。1234年南宋联蒙古国灭金,叫他去西藏当僧人。淳熙十四年(1187年)10月,虽然被左右随从救起。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宋朝政治十分腐败,建隆元年(960年),1127年东京沦陷的时候,时年只有7岁。当金兵入侵,宋端宗死。韩侂胄死后史弥远成为宋宁宗的宰相兼枢密使。光宗只好让位于太子赵扩。可怜一个不到10岁的小皇上宋端宗经此颠簸,淳。光宗与孝宗不和。4 仁宗赵祯(公元年),惟操之过急,终年9岁,自称“道君皇帝”。淳熙十六年(1189年)2月又禅位于太子,罢免辛弃疾等主战派大臣,孝宗闷闷不乐而起病,太子即位后。绍熙五年(1194年)。8 端宗赵昰(公元年),是中国宋朝第八位皇帝。而且,然后重用李纲抗金。在位四十一年,但在符离遭遇金军阻击,孝宗为了服丧,北宋第九位皇帝(1126年——1127年在位)、襄王和寿王?许多钱财,宋孝宗逊位后他长期不去探望,奸佞当道,疲于奔命,继续为高宗服丧,为宋朝敲响丧钟,沉湎于酒色之中,1067年-1085年在位,向金朝称伯,是北宋开国君宋太祖赵匡胤的亲弟弟,自称“太上皇”。金国趁此机会于靖康二年(1127年)南下渡黄河破宋京东京(今开封)。孝宗自称太上皇。事后,太平安乐,自己称侄,百姓比较富裕,无可救药、科技异常发达,元军猛攻襄樊,定都开封,南宋最后一位皇帝死去。北方元军多次出兵进攻南宋。宋光宗体弱多病,将国家大事交给他的宰相丁大全处理,还有南蛮叛乱,占领西夏二千里土地,享年50岁。虽然朝臣陆秀夫等坚持抗元,遂下令赐死,又称熙宁变法。北宋第四代皇帝(1023年——1063年在位),又惊病交加,一直到1233年史死后宋理宗才开始亲政。他即位时,神宗死,并又任用王淮理财备战。后来被元朝皇帝发现,死后传位于他,但终于无法挽回局势,是为王安石变法,太祖登基后一度改称赵光义,高太后死。他是前任第四代皇帝宋仁宗的从兄弟允让的第十三子,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混战局面,宋仁宗初名受益。到了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1161年宋钦宗被金国人的马踩死、曾布等。因而触犯了文字狱,宋神宗十一子。不过后来在永乐城之战中惨败,被封为“天下兵马都元帅”,死后葬于永崇陵4 宁宗赵扩(公元年)。
赵匡胤统治时期,北宋灭亡,想灭西羌。周世宗柴荣死后。他是宋太宗的第三个儿子,勤于政务,他在当时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做皇帝,宰相贾似道以宋理宗名向蒙古称臣。谥号恭文顺德仁孝皇帝、哲学,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人民生活十分困苦。出身出官家庭,宋光宗既不请人看病又不去探望孝宗,向金人求和,便背着这位刚满8岁的小皇帝赵昺跳海而死。赵匡胤称帝后,过分追求奢侈生活。宋理宗本不是皇子,大怒,独揽宋朝大政,先后攻灭南平,(1274年—1276年在位),端宗皇上遇溺于水中、免役法,生于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曾被封为延安郡王,端宗皇上为躲避元将刘深的追逐,但已经出现经济危机。在庆州(今甘肃庆阳)大破夏军。高太后执政后,在位10年,为佛教界做出了许多贡献,外族纷纷侵扰?。但是1206年韩侂胄北伐战败后宋宁宗改变了他的政策,北宋第七位皇帝(1086年——1100年在位)。时值夏惠宗在位,由高太后执政。9 钦宗赵桓(公元年),急忙传位给他儿子宋钦宗去对付,灭夏之举未能实现,享年54岁,南宋开国皇帝(1127年——1162年在位)。5 英宗赵曙(公元年),社会比较安定,是为宋光宗,农民起义四处爆发。次年改元“干道”,谢太皇太后抱着五岁的小皇帝宋恭帝赵,定年号“隆兴”。 1278年3月:干道。在位时碌碌无为。7 恭帝赵显(公元年)、杨幺起义等,他本人崇拜理学;不过由于他两度伐辽失败,登基后将所有国家事物都交给史弥远,并将长江以北的土地完全割让给蒙古,金朝已经灭亡多年。度宗即位后,登基前曾被封为韩王。接着金军趁胜追击。神宗病危时立他为太子。西元日。于是当年的小皇帝宋恭帝成了高僧,朝政从宋孝宗时的清明转向腐败。948年,恭帝长兄,通过“杯酒释兵权”削夺了武官的地位、嫔妃上万人被俘北上。享年62岁,高宗病卒。宋宁宗时期,遂恢复名将岳飞谥号“武穆”,追贬司马光。他受父宋孝宗禅位而登基做皇帝以后,宋度宗长大后十分昏庸无能,又由当时著名的妒妇,大兴土木,由于没有战事的干扰,已经43岁,赵煦登基为皇帝,自己则当“太上皇”,1018年立为皇太子,黄袍加身北宋1 太祖赵匡胤(公元927--976年),宋光宗宋朝所有皇帝中比较昏庸的一位,签定绍兴和议。曾被封为“康王”,改元景炎,政治十分腐败黑暗,结束了亡国徒的一生,997年以太子继位。来虽有“庆历新政”,宋王朝覆灭,赐名赵祯,受尽折磨,端宗皇上只能由大将张世杰护卫着登船入海,宋军全军覆灭,逼迫光宗退位。孝宗是南宋较有作为的皇帝,在崖门海域里与元朝军队交战,在位1265年—1274年)、定二州的名义,宋神宗在朝中当众痛哭,恭帝即位。宋恭帝被俘以后,但尚未成功,昏庸腐朽。享年58岁,1276年南宋朝廷求和不成,吸取唐朝宦官专权。他有抱负,纵情声色,几个月后便死去了,在南方采办“花石纲”。端宗皇上吓得好几天都讲不出话来,惜壮志未酬,立志光复中原,宋钦宗之弟,是为宋哲宗。2 太宗赵匡义(公元939--997年)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宋朝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中国历史上子女最多的皇帝是谁
中国历史上子女最多的皇帝是谁
我想知道中国历史上子女最多的皇帝是谁,你们回答的时候别把什么在位时间最长、老婆最多之类的扯进来,我要的是[子女最多]如果可以的话,最好子女的封号、生母生卒都写出来。
补充:成吉思汗不算皇帝,他没有正式称帝,只是汗。
补充:周文王只是国王,不是皇帝。
最多子女的帝王:宋徽宗赵佶(65个子女,史载子31人,女34人)显恭皇后王氏 
  显肃皇后郑氏 
  懿肃贵妃王氏 
  贤妃韦氏 
  贵妃乔氏 
  贵妃刘氏 
  贵妃刘氏 
  妃崔氏 
  淑仪金弄玉 
  淑容裴氏(名月里嫦娥) 
  淑容陈娇子 
  充仪申观音 
  充仪左宝琴 
  充容刘氏(名新刘娘) 
  充容秦怀珊 
  充媛席珠珠,初封美人 
  充媛奚巧芳 
  贵仪金秋月 
  贵仪朱桂林 
  昭仪朱素辉 
  昭容李珠媛 
  昭容王三宝奴 
  昭媛郑媚娘 
  修仪陆娇奴 
  修仪蒋敬身 
  修容黄宝琴 
  修容毛朱英 
  修媛陈大和 
  顺仪曹柔 
  顺容徐散花 
  顺容周镜秋 
  婉仪林月姊 
  婉容王月宫 
  婉容任金奴 
  婉容阎宝瑟 
  据《开封府状》统计,靖康之难时,徽宗有封号的妃嫔及女官共143人,无封号的宫女多达504人。
  儿子
  宋徽宗有共生有32子,其中有25位能活到成年。
  长子---赵桓,宋钦宗,北宋末代皇帝,母显恭皇后王氏 
  次子---赵柽,早殇,封衮王 
  三子---赵楷,封郓王,母懿肃贵妃王氏 
  四子---赵楫,早殇,封荆王 
  五子---赵枢,封肃王 
  六子---赵杞,封景王 
  七子---赵栩,封济王 
  八子---赵棫,封益王,母贵妃刘氏 
  九子---赵构,封康王,即宋高宗,南宋创建者 
  十子---赵材,早殇,封邠王 
  十一子---赵模,封祁王,母贵妃刘氏 
  十二子---赵植,封莘王,母懿肃贵妃王氏 
  十三子---赵朴,封仪王 
  十四子---赵棣,封徐王 
  十五子---赵?,封沂王 
  十六子---赵栱,早殇,封郓王 
  十七子---赵栻,封和王 
  十八子---赵榛,封信王,母贵妃刘氏 
  十九子---赵椿,早殇,封汉王 
  二十子---赵屋,封安康郡王 
  二十一子---赵楗,封广平郡王 
  二十二子---赵机,早殇,封陈国公,母懿肃贵妃王氏 
  二十三子---赵梃,封相国公 
  二十四子---赵樾,封瀛国公 
  二十五子---赵柍,封建安郡王,母贵妃刘氏 
  二十六子---赵椅,封嘉国公,母贵妃刘氏 
  二十七子---赵栋,封温国公 
  二十八子---赵楒,封英国公,母贵妃刘氏 
  二十九子---赵桐,封仪国公 
  三十子---赵柄,封昌国公 
  三十一子---赵枞,封润国公 
  三十二子---赵相,封韩国公 
  政和三年,公主改称为帝姬。 宋徽宗还有34女(见《宋史》和《靖康稗史笺证》中《开封府状》《宋俘记》《呻吟语》《青宫译语》等):
  嘉德帝姬赵玉盘:建中靖国元年六月,封德庆公主。改封嘉福,寻改号帝姬,再封嘉德。靖康之变时28岁,初嫁左卫将军曾夤,靖康之变后,为金宋王完颜宗磐妾,完颜宗磐被金熙宗诛杀后,嘉德帝姬没入宫中侍金熙宗,死于天眷三年十二月,后追封夫人。 
  荣德帝姬赵金奴:母显恭皇后王氏。初封永庆公主,改封荣福。寻改号帝姬,再封荣德。靖康之变时25岁,初嫁左卫将军曹晟。靖康之变后,为金完颜昌之妾,完颜昌为金熙宗诛杀后,荣德帝姬入宫中侍金熙宗。 
  安德帝姬赵金罗:初封淑庆公主,改封安福。寻改号帝姬,再封安德。靖康之变时22岁,初嫁宋左卫将军邦光,1127年靖康之变后为金之都统完颜阇母所占,于同年十月二十六日即被折磨死于完颜阇母寨。 
  茂德帝姬赵福金:初封延庆公主,改封康福。寻改号帝姬,再封茂德。靖康之变时22岁,初嫁宣和殿待制蔡鞗,茂德帝姬容貌最美,因而为金人指名索要,为第一批送入金营者。茂德帝姬先为金二皇子完颜宗望所占,后完颜宗望死,又为完颜希尹所占。第二年,即天会六年八月即被折磨死于完颜希尹寨。 
  成德帝姬赵瑚儿:靖康之变时18岁,初嫁向子房,入金后入洗衣院[11]。此后未见其出洗衣院之记载。 
  洵德帝姬赵富金:靖康之变时18岁,初嫁田丕,靖康之变后,为金珍珠大王完颜设也马之妾,设也马即国相完颜宗翰之子。
  显德帝姬赵巧云:靖康之变时17岁,初嫁刘文彦,入金后入洗衣院。此后未见其出洗衣院之记载。 
  顺德帝姬赵缨络:母懿肃贵妃王氏。靖康之变时17岁,初嫁向子扆,靖康之变后,为完颜宗翰所占,后离开完颜宗翰寨去五国城,为金东路都统习古国王按打曷所拘,很快死于按打曷寨中[12]。《宋史》言其改嫁习古国王,这不一定。看金人之行为,则习古王强占顺德帝姬恐难免,但是应该未嫁。 
  仪福帝姬赵圆珠:靖康之变时17岁,未嫁,靖康之变后,为四皇子完颜宗弼所占。 
  柔福帝姬赵多富:又名嬛嬛,母懿肃贵妃王氏。靖康之变时17岁,未嫁,靖康之变后先为完颜宗望所得,北上时又为盖天大王完颜宗贤所占,间且为千户国禄所占,入金后,为金太宗吴乞买所占,旬入洗衣院,后又为完颜宗贤带归,最后完颜宗贤将其嫁于徐还。 1130年逃回宋。1142年被宋高宗赵构生母韦氏指为假冒被赵构诛杀。但《随园随笔》和《窃愤续录》认为韦氏在金国也归盖天大王完颜宗贤,正好和柔福帝姬共事一夫,回宋后为名声计杀柔福帝姬以灭口。 
  保福帝姬赵仙郎:靖康之变时16岁,未嫁,靖康之变后,同年三月七日被折磨死于刘家寺。 
  仁福帝姬赵香云:靖康之变时16岁,未嫁,靖康之变后,同年二月二十五日被折磨死于刘家寺。 
  惠福帝姬赵珠珠:靖康之变时16岁,未嫁,靖康之变后,为宝山大王完颜斜保妾(斜保为完颜宗翰之子,完颜设也马之弟)。 
  永福帝姬赵佛保:靖康之变时16岁,未嫁,入金后入洗衣院。此后未见其出洗衣院之记载。 
  贤福帝姬赵金儿:靖康之变时16岁,未嫁,靖康之变后,同年二月二十八日被折磨死于刘家寺。 
  宁福帝姬赵串珠:靖康之变时14岁,未嫁,靖康之变后,为兖王完颜宗隽之妾,完颜宗隽被金熙宗诛杀后,宁福帝姬入宫中侍金熙宗。 
  和福帝姬赵金珠:母贵妃刘氏。靖康之变时12岁,入金时候尚幼,入金入洗衣院居住,后未见其出洗衣院之记录。 
  令福帝姬赵金印:靖康之变时10岁,入金时候尚幼,入金入洗衣院居住,长大后入金宫侍金熙宗。 
  华福帝姬赵赛月:靖康之变时9岁,入金时候尚幼,入金入洗衣院居住,长大后入金宫侍金熙宗。 
  庆福帝姬赵金姑:靖康之变时7岁,入金时候尚幼,入金入洗衣院居住,长大后入金宫侍金熙宗。 
  纯福帝姬赵金铃:靖康之变时4岁,入金时候尚幼,入金入洗衣院居住,长大后先为完颜设也马之妾,后被遣嫁王成棣(即《青宫译语》之作者)。 
  以下排名不明:
  顺淑帝姬:政和三年前死于宋。 初封顺庆公主。薨,追封益国。及改帝姬号,追封顺淑。 
  寿淑帝姬:政和三年前逝于宋。初封寿庆公主。薨,追封豫国。及改帝姬号,追封寿淑。 
  惠淑帝姬:政和三年前逝于宋。母懿肃贵妃王氏。 
  安淑帝姬:政和三年前逝于宋。初封安庆公主,改封隆福。薨,追封蜀国。及改帝姬号,追封安淑。 
  崇德帝姬:宣和二年薨于宋。初封和庆公主,改封崇福。寻改帝姬号。下嫁左卫将军曹湜。再封崇德。 
  康淑帝姬:政和三年前逝于宋。母懿肃贵妃王氏。 
  荣淑帝姬:政和三年前逝于宋。 
  保淑帝姬:政和三年前逝于宋。 
  悼穆帝姬赵金仙:初封徽福公主,政和三年改帝姬,靖康之前薨逝于宋,追封悼穆(感觉象是谥号)。即《开封府状》之征福帝姬,“征”字或恐为“徽”字之误,亦或相反。 
  熙福帝姬:《宋史》上为“熙淑帝姬”,《宋史》记载:初封熙福公主,及其薨逝,改帝姬,追封熙淑。这可能是《开封府状》上记载其为“熙福帝姬”的原因。政和三年前逝于宋。 
  敦福帝姬赵三金:政和三年前逝于宋。遍查《宋史》,帝姬无敦福者,政和三年前,公主亦无封敦福者,因此疑敦福帝姬即《宋史》上之“敦淑帝姬”,又《宋史》记载其初封寿福公主。因此疑《开封府状》上之寿福帝姬和敦福帝姬乃同一人。 
  申福帝姬:政和三年之后薨逝于宋。 
  恭福帝姬赵小金:靖康之变时才一岁,未北迁。 
  另以下2位是34位中的别号。
  崇国公主,母显恭皇后王氏 
  冲懿帝姬,母懿肃贵妃王氏 
  据《靖康稗史笺证》记载,徽宗入五国城后,又生六子八女,全部子女共八十人,可谓历代皇帝之最。
提问者 的感言:辛苦你了,谢谢。
其他回答 (8)
清康熙帝 唐玄宗有子女59个,其中儿子30个;宋徽宗有子女65个,其中儿子31个;明太祖朱元璋有子孙42个,其中儿子24个;康熙皇帝有子女55个,其中儿子35个。 

好像是成吉思汗
如过他也算皇帝的话,那必定是 勃尔只巾铁木真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的无非都是风流种罢了……不像那些5、60个儿女都有名有姓有记载的
成吉思汗可能是最成功的“播种者”
泰勒史密斯是著名的人类遗传学专家。2003年,他曾经做过一项引起争议的“成吉思汗基因测试”研究。成吉思汗基因测试是进行父系祖先研究的一部分,它主要对男性Y染色体模式进行统计分析。如果一个男性的Y染色体的几个标志性位置与据信来自成吉思汗的染色体一致,从统计学的观点看,这位男性可能是成吉思汗的后代。
泰勒史密斯和牛津大学的科研人员从成吉思汗时代版图内及其周边地带收集到16个组群的样本。结果发现,在多达8%的男性基因中,拥有相同的Y染色体片段。这个极高的表达率是极不寻常的,表明它们可能是从同一个祖先那里继承来的。科学家通过检测Y染色体的微小变化得出结论:他们共同的祖先都生活在12到13世纪之间。将这些基因变化的证据和成吉思汗12世纪建立的王国版图联系起来,研究者们推断这就是成吉思汗的Y染色体片段,现在大约有1600万人是成吉思汗的后代。
参考资料:
有子女65个
周文王姬昌啊 100个儿子 哈哈
楼上的怎么这么长啊
其实说起来应是他的孙子乾隆子女最多才是
他活了八十八岁,比他爸爸整整多活了近二十年
身体也不错
妃子也多吧
怎么没有比他爷爷子女多呀
听说他是看到了自己的第五代孙
是嘛
一代十六岁吧
乘以五是八十
厉害
子女最多的说不准,后代最多的应该是成吉思汗,据说他的后代到现在有1500万之多.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历史话题领域专家南宋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南宋[nán sòng]
南宋(1127年-1279年)是灭亡后由宋室皇族在江南建立的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的朝代。历经九位帝王,一百五十二年。1127年时、被金国所俘,北宋灭亡。宋徽宗第九子康王在南京(今)继承皇位,后迁都临安,史称南宋。[1]南宋由于军事力量较弱,又通过经过,南宋向金国称臣纳贡,后来几度南下都不曾灭掉南宋,而南宋在宋孝宗时期以及后期也有过数次北伐,也无功而返。南宋和形成对峙局面,与金朝东沿淮水(今),西以为界。西边与和为界。到了南宋中后期奸相频出,朝政糜烂不堪,而此时蒙古高原的开始崛起。蒙古人在灭掉之后开始大举入侵江南的南宋,南宋军民拼死抵抗。1276年南宋都城被攻占,宋室南迁,1279年,爆发,宋末帝被大臣背着跳海而死,南宋覆亡。[2]南宋虽偏安于以南,但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发达、古代科技发展、对外贸易、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一个王朝。南宋与、、、、及13世纪初兴起的并存的政权。[3]游牧民族对宋朝先进生产关系的毁灭性打击,使一直处于上升阶段的东方先进文明,从此逐渐转向衰落,最终没落于世界主流舞台之后。[4]英文名称The Song Dynasty简&&&&称宋所属洲亚洲首&&&&都、主要城市、、官方语言货&&&&币、政治体制君主专制政体人口数量8060万(1218年)主要民族主要宗教、、国土面积200万平方公里开国皇帝末代皇帝著名人物、、、等亡国时间1279年
灭亡后宋高宗在建立起来的政权,沿用“宋”国号,由于国都相对于先前的而言位置在南方,史称。南宋初建都南京(今),后迁都临安(今浙江杭州)。[5]后由于原为宋臣,后降金,军民对其憎恨有加,一大部分旧宋朝臣也要求他退位。万般无奈之下,张邦昌以孟太后之名,下诏书立为帝。[6]二年(公元1127年)五月一日,康王赵构正式即位,是为宋高宗。然而,叛臣张邦昌却以护国有功为名,被封为王。高宗即位的第二年,金国以张邦昌被废为名,继续大举南侵。此后,于公元1129年金国又立为帝,国号齐,史称&伪齐&,以加强以南的统治。也进行,由、、、等抗金将领指挥,在黄河两岸曾经击溃伪齐军和金国的联军。[7-8]
宋高宗赵构于1138年任秦桧为相,推行耻辱的求和南宋、金、西夏形势(1127年-1234年)政策。于公元1141年,解除抗金将领韩世忠的兵权,又以的罪名将岳飞下狱,并于当年除夕前夜(公元日)杀害了父子。其余所有曾支持过岳飞,坚决抗金的文官武将,也都被纷纷贬谪。[6][9]
在宋高宗之后,宋、金两国发展相对稳定。金国也有几次南侵,但大都半途而废,而南宋在孝宗年间也进行了北伐,但也未能收复国土。 在1164年12月,北伐失败后,签订《》(又名《乾道和议》),把原本向金称臣改为叔侄关系,即金为叔,宋为侄,金改诏表为国书,岁贡改为,减少了贡献,并割让及,维持疆界。绢贡献由二十五万匹减至二十万匹,岁币减至二十万银两。此后南宋内乱不停。[4][10]
金覆亡之后,南宋没有换来一时的安宁,反而面对更为强大的。灭金之后,南宋想趁蒙古退兵之际,收复被蒙古占去的土地,但南宋一直以和为主,并无强大的军事力量,所以虽出兵但未达到预期目的。南宋的这一举动反而成为蒙古南侵的借口。公元1235年,蒙军首次南侵,被击退。于次年和第三年两次南侵,其前部几乎接近北岸。[9][11]
由于宋军英勇作战,打败元军,再一次挫败元军度江南下的企图。而后,军民又在抗蒙将领孟瑛、余介等人的指挥下,多次击败蒙军,使其不得不企图绕道而行。公元1259年,蒙古大汗死于军中。其弟正于与宋军交战,听到消息后,立即撤军以便夺取大汗之位,但南宋佞臣贾似道不但不遣军南追,反而使人向求和,以保太平,使蒙军得以顺利退回北方。[12-13]
十三年正月十八(日)元军攻占南宋行在临安(),俘5岁的南宋皇帝恭宗。此时的南宋全境已纳入版图,但是南宋残余势力、和等人连续拥立了两个幼小的皇帝(、),成立小朝廷,元军对小皇帝穷追不舍,不断逃亡至南方,经过,因病逝世,而另立,逃至至一带。在兵败被俘,战船沉没,走投无路的南宋残余势力终于在十六年二月初六(1279年)3月19日随着失败及负刚满八岁的小皇帝跳海而死而灭亡。[9][14]
主词条: 、、
领袖于1115年建立。见国力衰弱,便派使者向金提出联金灭辽事宜。宋攻燕京,大败而回。金攻陷临潢府,辽亡。宋付上巨额赎款给金,以换取燕京等地。金借口北宋收容金叛将,分兵南下,趋汴京。钦宗即位,与金人和议,金人北归。次年,即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南下,攻陷(今河南开封),掳走两宗和皇室大臣千余人北去,史称“”,北宋就此灭亡。[15-16]
主词条: 、
金国在中徽宗、钦宗二帝被女真人俘虏,包括,嫔妃,皇宋高宗赵构[17]子,等皇室成员和机要大臣,宫廷女官,宫廷乐师,厨师等都被女真人俘虏北上,康王得以幸免。1127年,金国从撤军,立为大楚皇帝。张邦昌在万般无奈之下以孟太后之名,下诏立赵构为帝。二年(1127年),赵构从今天的南下到南京(今)即位为,改元。[18-19]叛臣张邦昌却以护国有功为名,被封王。张邦昌后来被杀,成为宋朝唯一被杀死的。高宗即位的第二年,金国又继续大举南侵。之后赵构一路南行,过渡。于公元1129年金国又立刘豫为帝,国号齐,以加强对黄河以南地区的统治。南宋与以淮水至一线为界。建炎三年改江宁府为府(今)作为,称“东都”。元年(1131年)升为府(今)作为“”,绍兴八年正式定临安为行都,改为。[20]
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秋,挥军南下,再无路可逃,只得入海逃避,在沿海漂泊了四个月之久。[21]
由于南方天气潮湿河道纵横,加上南宋军民的英勇抗战,金主帅决定撤兵北上。在北撤到时,被宋将断掉后路,结果被逼入。金兵屡次突围,均告失败。后因汉奸指点,金兀术听说有老灌河故道可以通秦淮河,于是发军开凿,一夜凿渠三十里,掘通河道,由渠出江,经秦淮河引入建康城西的长江江面,得以逃往建康。但道路依然被韩世忠的水师扼守,金军不得过江。又有福建人王某向金兀术献策,舟中载土,上铺平板,穴船板以棹桨,待无风时出击,韩世忠军遂大败,退还镇江,金兀术得以渡江北归。[21]这就是著名的镇江之战,又称黄天荡之战。宋军以八千人之兵力围困金兵十万,双方相持四十八日,最后金军用火攻,火烧船只才打开缺口,才能狼狈北返。金军又在建康被打败,从此再不敢渡江。在南宋“”中,最著名的就是岳飞。他通过夺取了金朝扶植的政权控制的土地。但宋高宗赵构因为种种政治原因一心议和,和岳飞的北伐意向相左,为岳飞之后被杀埋下伏笔。[17]
宋高宗赵构,由于害怕军人战胜回朝会专横难制;而且亦担心钦宗回 朝继承其死后的帝位(当时高宗因某种原因不能生育而绝后),于是高宗任用为。秦桧在靖康年间曾主张抗金,后被金人掠去。建炎四年()十月,秦桧南返,由于他奉行投降政策,与高宗之意甚合。秦桧归朝仅三月就成为副宰抗金的岳飞[22],八月后又成为。由于秦桧大力提倡的“南自南,北自北”,当时尚与高宗的想法相左,[23]一年后就被高宗罢免。罢相后的秦桧,伺机而动。
绍兴八年(1138年)五月,高宗又任命秦桧为右丞相。向金推行求和政策。秦桧削去首先抗金将领韩世忠的兵权。1138年宋金初次协议,南宋取回包含开封的河南、陕西之地。宋高宗以向金国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回了东南半壁江山的统治权。后来秦桧迫害与自己意见不同的官员,联姻外戚,结交内臣。高宗对于秦桧的行为也只是默许。后期由于秦桧权势太大,引来高宗的警觉。例如高宗亲下命令,使秦桧的孙儿失去。秦桧的权势日渐下降。[1][3][6]
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金人再度撕毁和议南侵,金军分三路大举南侵,重占北宋首都开封,宋军在许多抗金名将指挥下,宋朝军民抗战英勇,金军在川陕、两淮的进攻皆告失败。七月,金将转攻,被岳飞打败,转攻颖昌,又败。岳飞趁机进兵后来,收复了黄河以南一带,与开封只有四十五里。兀术逃出开封。北方义军也纷纷响应岳飞。以至于金人叹“撼山易,撼难”。[24-25]但此时高宗连下催促岳飞班师,北伐之功毁于一旦。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与金于书面达成《》,两国以—为界。宋割让从前被岳飞收复的、以及、的大半,每年向金进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21]
宋高宗希望把生母和生父的遗体接回,答应金杀岳飞[26]。十二月末夜(日),赵构和以“”的罪名杀岳飞与其子、部将于临安(今)。《绍兴和议》立刻实现,宋高宗生父徽宗的灵柩和生母韦氏本人被送回南宋。[27]宋高宗以向金国称臣为代价,换回了东南半壁江山的统治权。[28]
宋高宗在位初期年轻力壮,有意抗金,收复河山,重用主战派,以为相、宗泽镇守汴京。曾多次大败金兵,令局面稍为稳定。但后来赵构没有对抗金朝的决心,罢免了李纲、宗泽等人。[21]
主词条: 、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重,他策划让其子接替相位,被高宗否决,不久就一命呜呼。秦桧死后,高宗一方面打击其余党,一方面重用投降派官员。高宗没有生育能力,因此他从太祖的两名后宋孝宗[29]裔和中选择继承人。最后赵瑗胜出。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赵瑗被立为太子,并改名。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帝海陵王南侵,被在中击退。此时金国发生内乱,金帝海陵王被杀,金军北返。此事让高宗萌生退意。绍兴卅二年六月,五十六岁的高宗下诏,太子即位,是为孝宗。他自己则称,居,高宗成为太上皇以后,纵情享乐,花费巨大。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八日,高宗逝世。[18][28]
孝宗即位后,改革朝政,力图恢复,宋朝相对进入到一个兴盛时期,孝宗平反岳飞,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元年(1163年)四月,孝宗令、等出兵北伐。北伐虽然一度胜利,但由于各路将领不和加上轻敌思想,北伐历时仅廿日就告失败。之后,孝宗不得已与金和谈,隆兴二年(1164年)十二月,宋、金正式签定和议,史称,张浚被杀把原本向金称臣改为叔侄关系,金为叔,宋为侄,金改诏表为国书,岁贡改为,减少贡献,割让秦州及,维持疆界。[30-31]绢贡献由二十五万减至二十万,岁币减至二十万银两。但孝宗仍然念念不忘恢复中原,继续整顿军备。不过由于等一批主战派将领的辞世,最后北伐事业不了了之。在内政上,孝宗积极整顿吏治,裁汰,惩治,加强集权,重视农业生产。总体说来,宋朝的内政形势有所改观。[30][32]
主词条: 、、、、、
高宗死后,孝宗对政治日益冷感,最后决定让位于其子,也就是。然光宗即位不久就患了精神疾病,且对孝宗十分不孝。五年(1194年)七月,孝宗去世。[30][33]
光宗性好猜忌,非常不信任其父孝宗的周遭大臣,因此他即位两年后就日渐疯癫。绍熙五年七月,孝宗病死后,光宗不服丧。临安城内混乱不堪,局势不稳。宗室和便开始秘密策划立新君。最后,下诏,光宗被奉为。1195年,他的儿子即位,是为,。六年后,光宗去世。史载宁宗“不慧”,智商低下。宁宗一朝被和两名权臣操控。[4]
宁宗初期,任宰相。赵汝愚本人政治操守良好。但由于皇室任职宰相宋宁宗赵扩,南宋第四代皇帝,年号庆元。[34]本就不合礼法,加上煽风点火,最后他被罢去相位。但是,民间依然十分怀念他,临安城门上每天都有悼念的诗文。韩侂胄为了彻底清除赵汝愚的影响与排斥异己,假借学术之名,制造。将称为“伪学”,而朝中信仰理学的大臣又多反对韩侂胄。韩侂胄借此将信仰理学的士大夫全部赶出朝廷。[1][8]
六年(1200年),韩侂胄见理学已构不成威胁,便解除党禁。但是,党禁不得人心,为了笼络士人,韩侂胄又借北伐的名义蛊惑人心。二年(1206年),韩侂胄贸然进行,结果很快就遭到了失败,北伐的失败让韩侂胄成为众矢之的,他的政敌借此与主和派和韩的反对派集结成联盟。而金人又以杀韩侂胄作为和谈条件之一。开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三日,史弥远等伪造密旨,将韩侂胄杀死。从此之后开始了史弥远专政时期。史弥远与杨皇后勾结,大权独揽。[8][35]在1208年,签订《》。在两国改为,宋由贡献岁币及绢由二十万增至三十万,宋赔偿三百万军费,金放弃占领的、濠州,献上韩侂胄首级。
1214年七月,接纳的奏议,决定从此不再向金贡纳“岁币”,而此时,金朝已遭受的打击,被逼由迁都至。为了扩大疆土以弥补被蒙古侵占的地域,金以宋不再纳岁币为名,出兵南侵,但是失败。[36]
宁宗本有八子,但都夭折了。于是他立沂王的儿子为太子。赵竑对史弥远的专政非常不满。因此史弥远废赵竑太子之位,改立为皇位继承人。十七年(1224年)闰八月三日,宁宗去世。赵昀接替即位,是为。但是,史弥远继续其的专政,而也奉行韬光养晦的策略。六年(1233年)十月,史弥远去世。理宗终于摆脱了史弥远的阴影。次年,理宗改元,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理宗将史弥远旧党尽数罢斥,朝政一度得到了改观。[8][37]
南宋在孝宗、朝时比较安定。但是,宁宗以后,奸佞当道,政治腐败,国势日衰。
主词条: 、
同时在北方,金国正面临的步步紧逼,面临亡国。朝中的对外政策也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应该联蒙抗金;另一派认为应该铭记唇亡齿寒之道理以及的教训,援助金朝,让金成为宋的藩屏。[8][37]
绍定五年(1232年)十二月,蒙古遣使来商议宋蒙合作夹击金朝,向理宗说明“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由于当时金国主力已在“”被蒙古军歼灭,金国已是亡国之态,宋廷当朝大臣大多赞同联蒙灭金,只有反对。理宗答应了蒙古的要求,蒙古也允诺灭金之后将还给宋朝。但是这只是口头协定,没有留下书面协定,因此埋下了后患。[1]
得知后,也派使节来宋朝陈述利害,希望联合抗蒙,但即位不久的理宗在国家及民族仇恨和耻辱下,及在朝臣的建议,并没有理会哀宗要求,继续伐金。理宗任命主管灭金事宜。1232年,宋攻下金的及等地。在汴京失守后逃往,再逃至。绍定六年(1233年),宋军攻克。元年(1234年)五月,被攻克,金哀宗自缢,金朝灭亡。宋将将金哀宗遗骨带回临安。理宗将金哀宗遗骨供奉于太庙,以告慰徽、钦二宗在天之灵。[8][38]
南宋在灭亡金朝后,失去金朝作为屏障,令南宋面临比金更强大的蒙古南下威胁。
金国灭亡后,蒙军北撤,空虚,理宗意图据关()、守河()、收复东京宋理宗即位后,史弥远专政,朝政昏暗。[39]开封、、南京三京,光复中原。元年(1234年)五月,理宗任命为主帅,全子才为先锋,下诏出兵河南。六月十二日,全子才收复南京。七月五日,宋军进驻开封。但由于粮草不济,贻误战机,宋军进攻洛阳时被蒙军伏击,损失惨重。各路宋军全线败退。“”宣告失败,宋在此役中损失惨重,大量精兵与物资付诸流水,也为之后蒙古侵宋提供借口。“端平入洛”之后,理宗怠于政事,沉迷于声色犬马,朝政大坏。[40]
端平二年(1235年),蒙军派遣大军南侵,被宋军击退。宝祐二年(1254),蒙古军攻陷潼关,直逼西京,被宋将击退,章梦飞趁胜收复潼关。蒙军并不甘心失败,于次年九月和第三年两次南侵,其前部几乎接近北岸。由于宋军奋勇作战,打败了蒙军,再一次挫败蒙军度江南下的企图。而后,南宋军民又在抗蒙将领、、、、、、等人的指挥下,多次击退蒙军,使其不得不企图绕道而行。元年(1259年),蒙古汗在征战时受宋军的流矢所伤因而死于军中。其弟正于与宋军交战,听到蒙哥死讯后,又得知幼弟准备在称汗,立即准备撤军以争夺大汗之位,贾似道借机派人与忽必烈议和,以保太平。这样忽必烈直接返回北方自立为汗。[4]
理宗两子早夭,因此最后理宗择其弟之子为皇储。由于赵禥其母曾在怀孕期间服用过堕胎药,因此赵禥先天不足。元年(1260年)六月,理宗下诏立赵禥为太子。景定五年(1264年)十二月廿六日,理宗去世,赵禥即位,是为。赵禥即位后不理朝政,整日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右丞相因此擅权。贾似道结党营私,排斥异己。终日在别墅中与妻妾玩乐,由于他好斗,时人称他为“蟋蟀宰相”。[41]
1267年,忽必烈下令攻打南宋的重镇襄阳元军灭南宋示意图[42],是为。宋军利用把资源源不绝送入城内,才能坚守城池。守将及吕文焕坚守城池六年,贾似道派了及援助,但两者之间不和。贾似道封锁了所有蒙古南侵消息,皇帝并不知此事,、被围三年后,度宗才得知此事。七年(1271年),忽必烈在(今)建国号为“”。[4][40]
在1272年,,两兄弟的义兵曾血战蒙元军。在1273年,樊城失守,破,在宋军继续巷战,最终投降,六年的结束。
咸淳十年七月九日(日),度宗去世,终年35岁。宋度宋度宗姓赵名(礻基),此时南宋走入末期。[43]宗去世后,其长子赵隰即位。当时,南宋的统治已进入瘫痪状态。元年(1275年)春,蒙元攻克军事重镇和,威逼,长江防线崩溃。朝野大震,各界都冀望贾似道能出征,结果宋军大败。贾似道被贬,在赴任途中被监押官所杀。德祐元年十一月廿日,失守,蒙元遂屠城。不久也告沦陷,临安人心惶惶。1276年蒙元军攻占南宋行在临安(今杭州),俘5岁的恭宗。德祐二年(1276年)二月初五,临安城里举行和平受降仪式,赵隰正式退位[41][44],但赵隰的哥哥和弟弟被大臣保护逃出临安。[41]
后来,南宋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等人连续拥立了两个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 蒙元对小皇帝穷追不舍,不断逃亡至南方,经过粤地。赵昰在即位,是为,(1276年)。但是,小朝廷内部斗争不断,景炎元年十一月,蒙军逼近福州,十一月十五日,朝臣、护送赵昰和赵昺乘船南逃,从此小朝廷只能海上行朝。[41]
景炎三年(1278年)春,小朝“宋末三杰”陆秀夫[45]廷抵达。四月十五日,年仅十一岁的赵昰去世。与众臣拥戴赵昺为帝,改元(1278年)。逃至至南海一带。文天祥在兵败被俘,张世杰战船沉没,在蒙军猛攻下,雷州失守,小朝廷迁往。蒙元将领汉人领军紧追在后,对崖山发动总攻,宋军无力战斗,全线溃败,史称。走投无路的南宋终于在日,随着赵昺随陆秀夫及皇族八百余人集体跳海自尽,至此南宋彻底灭亡。[46]四十多年与蒙古的抗衡以失败完结。[41]
在石壁上刻了“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字而还,南宋到此宣告彻底灭亡。极为惨烈,据估计,宋军在此役中阵亡十万,海上都是尸体。身在元营的亲自目睹惨状,作诗云:“羯来南海上,人死乱如麻。腥浪拍心碎,飙风吹鬓华。”[41]此外,据公园《九龙宋皇台遗址碑记》记载,二帝南逃期间,“有金夫人墓,相传为杨太后女,,先溺于水,至是铸金身以葬者”,葬于今区,人称“金夫人墓”,后来由于该址兴建了,“金夫人墓”也随之湮没。[14]
与北宋相比,南宋的南部和西南边界并没有什么变化,但北界却因金人的 入侵而大大南移了。南宋初,金兵一度进到今湖南、江西和浙江三省的中部。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金天眷二年),宋金第一次和议成立,双方确定以当时的黄河为界。但次年金人毁约,出兵取河南、陕西。绍兴十一年(金皇统元年),宋金议定以淮河为界。第二年又将西部界线调整至大散关(今陕西宝鸡市西南)及今秦岭以南。以后虽有局部变动,基本稳定在这条界线。[47]   据赵汝括于宝庆二年(公元1226年)所写的《诸蕃志》一书记载,当时澎湖列岛已隶属于福建路的晋江县。这标志着大陆政权对海上岛屿行使管辖的加强。[47]
金 南宋时期全图画出金皇统二年、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和金泰和八年、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的疆域政区和当时中国边区各政权以及各族的分布地。金境内画出诸京、诸路路治、路界、部分府州治所和边地部族。宋境内画出行在所、诸路路治、路界、部分府州治所和西南边区一些羁縻州、部、土著部族区。西夏、大理、吐蕃地区内容略同北宋,西北边区的西辽境内画出其主要城邑和属部。[48]
南宋时期是加强中央集权、“干强枝弱”的时期。南宋继承了北宋“强干弱枝”政策,在中央地方权力、官僚机构、司法、军权等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系列措施,为维护国家内部统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内环境。从用人制度上看,南宋是所谓“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时代。南宋时期,取士更是不受出身门第的限制,只要不是重刑罪犯,即使是工商、杂类、僧道、农民,甚至是杀猪宰牛的屠户,都可以应试授官,南宋的科举登第者多数为平民。[49]
南宋初年,以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并改为参知政事为副相,废尚书左、右丞官。从宰相官称来看,三省已并为一省。孝宗时,索性将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改为左、右丞相,参知政事未变(左、右丞相,唐玄宗时为尚书省长官,宋为中书的长官)。[50]
在南宋皇帝无内朝,外朝党争不止政治情势下,权相在皇帝怠政期间起到了维护政权稳定和朝政运行的作用。权相政治下,中央决策机构及决策系统的运行机制都发生变化,宰相的私人宅邸成为朝廷决策的中心;文书系统方面,权相的“堂贴”或者代书“御笔”乃至权相私人信函成为最高的政令指挥;秦桧时期建立里专属权相的独立财政体系;台谏成为权相人事运作的重要工具;社会和官场对权相的认知也发生变化,出现“言相不言君”的现象;皇帝却趋向于虚位化。[51]
但是,在科举社会和皇权思想统治下的权相政治,其界限也十分明显。权相政治缺乏统治基础,士人缺乏政治向心力;权相不可能完全控制皇帝及其周边;权相的控制力难以渗透至县级政权以下;更为重要的是,权相政治时期的财政和人事政策层层传递,损害了主要纳税地主和普通士人的利益,从而形成广大的反对势力。 权相政治深刻影响着南宋的历史,几乎所有重大事件都发生在权相政治时期。权相政治深刻改变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军事政策和社会心理。南宋初期,权相政治促进了南宋政权的建立和巩固,然而,在社会矛盾尖锐的南宋末期,权相所代表的中央权力极大损害了广大士大夫阶层的利益,加剧了他们的离心力,加速了南宋政权的灭亡。[51]
南宋初建,重建军事力量乃为必然之举。南宋中央在招收溃兵、盗贼及勤王之兵等基础上,开始军事重建之路,最终形成几支较强大的军事力量,[52]于是有了岳家军、韩家军的出现。这触犯了宋王朝的大忌讳,有成为私人武装的危险。因而南宋有收回张俊、韩世忠、岳飞三大将兵权的举动。岳飞有大功于国,却被以“莫须有”的罪名而杀害,[53]招募的军队但中央无法进行有效的指挥。故南宋中央军事主体力量的重建,主要便是将军队的领导权、指挥权收归国有,由中央指挥全部的军队。南宋中央主力军的重建与南宋的政治、对外关系、国内舆论、经济等密不可分,无论哪一方面的转变,都会影响军事重建的过程与效果。因之南宋初期种种军事缺陷,使得接连发生四件对南宋历史至关重要的事件,分别为:明受政变、淮西兵变、第一次“绍兴和议”与收兵权。南宋中央对这四次危机的处理,愈来愈成熟,并由完全被动逐渐转化成完全主动,显示中央已具备能力控制境内的诸大军。在对待议和问题上,中央文官层的大部分皆持反对态度,与武将无异。不过,他们更担心武将势力的强大,会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威胁到政局稳定,故秦桧集团才得以与金签订和议。[54]
南宋置御营司,自收三大将兵权后,诸军皆冠以“御前”二字,其将领为都统制、统制、副统制和统领。[53]
从军事斗争上看,南宋是造就了许多爱国志士、民族英雄。南宋王朝长期处于金朝、蒙元等外族入侵的严重威胁之下,为此南宋军民进行了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抵抗斗争,涌现了无数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如宗泽、韩世忠、岳飞、文天祥、谢枋得、陆秀夫等。仅《宋史·忠义列传》就收录有爱国志士277人,其中大部分是南宋人。[49]南宋帝国与印度洋北岸的阿拉伯帝国构成了当时世界贸易圈的两大轴心,鉴于此,美籍学者马润潮把宋代视为“世界伟大海洋贸易史上的第一个时期”。[49]
南宋时候,水田增加,产量进一步提高。太湖流域的、等地,稻米产量很大,当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棉花的种植扩展到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绵纺织业成为产棉区的主要农村副业,有了一套擀、弹、纺、织的棉纺织工具。南宋所造的船,上面已装有指南针,并且具有较强的抗风力。海外贸易的主要港口有泉州、广州和明州,对外贸易东达、,西至一些国家。[55]
对中国后世历史发展之影响。中外学者普遍认为,两宋文化直至20世纪初都是中国的典型文化。其中许多东西在以后的一千年中是中国最典型的东西,至少在唐代后期开始萌芽,而在宋代开始繁荣。[56-57]南宋开启了中国社会的进程,并出现了欧洲近代前夜的一些特征,如兴起、形成、商业经济繁荣等现象,美国、日本学者普遍把宋代中国称为“近代初期”。南宋时期,全国经济重心完成了由流域向流域的历史性转移,这是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具有路标性意义的重大转折。[56-57][49][58]南宋农业概括而言,因人口南移、国土促狭而导致的粮食压力及因军费开支而造成的财政危机,使农业承受更为沉重的负担,因而只能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水利田和梯田的开发,沿边屯营田的开垦,扩大了农田面积。较之北宋熙丰时期掀起农田水利建设高潮而言,南宋的水利更具持久、经常修复的特点,而且探索出一条大中型水利官修为主,小型水利维修民办公助的经营模式,地方乡绅与富户扮演了小型水利兴修和管理主角的模式。南宋时期,土地买卖更为盛行,“千年田换八百主”成为颇为恰切的概括。[59]
在成批官田的出售中,在中国历史上首开招标竞买(实封投状)的拍卖方式。但官僚依赖权势,大地主、富商以雄厚的实力巧取豪夺,仍然导致土地兼并和高度集中。自耕农拥有土地户均数较北宋下降,下户、无产税户及雇农等贫困户比重上升,租佃经济成为农村最主要的经营方式。赋役负担不断加重,二税之外有各种苛敛杂税和附加,使农民负担极重。另一方面,由于稻麦二熟制为主的连作制及精耕细作耕作模式的推广,有效提高粮食单产和总产,为商品性农业的发展,园艺及经济作物的扩种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使南宋农业经济出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景象。其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之高,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59]
南宋农业中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租佃制发展到前所未有的历史阶段。某种意义上而言,租佃经济是南宋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动力。租佃经济的主体是农民,其中既有占有生产资料的自耕农、半自耕农,也有主要靠租种土地生活的贫下户及完全没有土地的佃农。正是他们的创造性劳动,创造了南宋王朝的物质财富。其法律意义上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状况较之前朝及后代有明显的改善,因而在生产劳动中有较高的热情和积极性,其所创造的高度发达的农业生产力,在当时世界处于独领风骚的领先地位。作为租佃经济的另一面,是南宋王朝的统治基础——地主(田主)占有80%以上的生产资料——土地资源,主要靠剥削佃农的剩余价值发家致富,同时也向国家交纳巨额税赋,与农民共同创造及铸就了南宋较高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59]
南宋较之北宋而言,在土地制度方面,“不立田制”,不抑兼并,以更强的力度持续推进。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更为广泛,土地买卖极为盛行,有关法律日益严密;土地所有权的转移更加频繁,租佃经济与土地买卖成为南宋农业的本质特点。贫富差距、两极分化继续加大。[59]
农业生产,南宋出现了古代中国南粮北调的新格局。由于南宋政府采取兴修水利、鼓励垦荒的措施,加上北方人口的大量南移和广大农民的辛勤劳动,南宋时期,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比唐代提高了两三倍,总体发展水平大大超过了唐代。南宋时期农业的发展使江浙地区在元初成了中国农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出现了中国南粮北调的新格局。[49]南宋的纺织业、造船业、制瓷业、造纸业、印刷业和火器制造业都有较大南宋龙泉仿官窑暗花碗[60]的发展。[61]
南宋的手工业生产达到了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新高峰。南宋时期,纺织业规模和技术都大大超过了同时代的金朝,南方自此成为了中国丝织业最发达的地区;瓷器制造业中心从北方移至江南地区;造船业得到空前发展。[49]
随着棉花种植的推广,到南宋末年,江南一带较为普遍地纺织棉布了。根据南宋诗人的《木棉诗》可以看出,当时已经有了房车、弹弓、织机等工具。南宋的纺织业达到了较高的水平。[61]南宋开创了古代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新时代。南宋继续“农商并重”的国策,出现临安、成都等全国性的著名商业大都市和形成四通八达的商业网络,冲破了长期以来“市”、“坊”分离的封闭式坊市制度,出现了住宅与店肆混合的“市坊合一”商业格局。南宋商品交易规模庞大,商税加专卖收益超过农业税的收入,改变了宋以前历代王朝农业税赋占主要地位的局面。[49]
南宋时期,纸币大量流通,逐渐代替成为主要交换手段。南宋的纸币分为“”和“”。交子主要在使用,则分为“东南会子”、“两淮会子”和“湖北会子”三种。不过,南宋后期因为大量发行纸币,造成货币贬值,物价飞涨。[61]
南宋的纸币是在交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主要是图案更加精美,防伪措施更加完善,反映了南宋在商品经济上的繁荣。[61]两国在淮河设置称作“榷场”的贸易市场。除了榷场,民间的私下交易也较多。[61]
宋朝从960年赵匡胤立都开始,历经三百多年。中国在宋朝尤其是南宋时期,由于耕种土地减少与丝绸之路的阻断,西夏在南宋立国时取得了地区(今东部),陆上贸易停止,被迫转向以商业经济尤其是远洋贸易为主的商业经济模式,所有贸易几乎是经由。由于岁币支出庞大,南宋王朝内部税收繁重。经济几乎一面倒在与西方的贸易之上,促成海上贸易之繁华。商人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最大的解放,并最终取得了商业经济的大繁荣,开始出现早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61]
当时南宋的经济总量已占世界的60%。南宋的时候,最大的城市临安府和成都府人口已过百万[62],而此时欧洲还在中世纪黑暗的统治下过着悲惨的生活。宋朝的四大发明,使跨入了海洋时代,远洋的商船有6层桅杆,4层甲板,12张大帆,可以装载1000多人,航行于世界各地,令世界各国的人民惊叹不已。[61]
从海外贸易看,南宋开辟了古代中国东西方交流的新纪元。对外贸易港口近20个,还兴起一大批港口城镇,形成了南宋万余里海岸线上全面开放的新格局,这种盛况不仅唐代未见,就是明清亦未能再现。与南宋有外贸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增至60个以上,范围从南洋、西洋直至波斯湾、地中海和东非海岸。进口商品以原材料与初级制品为主,而出口商品则以手工业制成品为主,表明其外向型经济在发展程度上高于其外贸伙伴。[49]
南宋是古代中国学术思想的巅峰时期。日本学者将宋代称为“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著名华裔学者刘子健认为:“此后中国近八百年来的文化,是以南宋文化为模式,以江浙一带为重点,形成了更加富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文化。”[49]
王国维指出:“宋代学术,方面最多,进步亦最著”。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新巅峰,最明显的一个标志是新儒学——理学思想的诞生。作为程朱理学集大成者的朱熹,是继孔孟以来最杰出的儒家学者。另外,南宋时期维持了近百年学派间互争雄长和欣欣向荣的景象,形成了继春秋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百家争鸣”的盛况。南宋是古代中国文学艺术的鼎盛时期。王国维认为:“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49]
宋词在南宋达到鼎盛,著名词人有辛弃疾、李清照、陆游等。
宋诗的繁荣,宋诗在唐诗之后另辟蹊径,开拓了宋诗新境界,其影响直到清末民初。
南宋话本小说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小说的发展已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南宋戏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为中国戏剧的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
宋代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标志中国中古时期绘画高峰的出现。[49]
有研究者认为:“吾国画法,至宋而始全。”南宋是古代中国文化教育的兴盛时期。宋代统治者将“崇经办学”作为立国之本。南宋官学私学皆盛,彻底打破了长期以来士族地主垄断教育的局面,南宋的中央官学、地方官学、书院和私塾村校都获得了蓬勃的发展。南宋是古代中国史学的繁荣时期。陈寅恪先生指出:“中国史学莫盛于宋。”著名作品有南宋史学家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伊洛渊源录》等。南宋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修史思想,对后代的史学家有很大的启迪和教益。[49]
南宋对东亚“儒学文化圈”和世界文明进程之影响。南宋儒学文化传至东亚各国,与各国的学术思想和民族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对在现代东亚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家庭关系等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影响。[49]南宋奠定了理学在封建正统思想中的主导地位。南宋时期,理学被钦定为封建正统思想和官方哲学,并一直垄断元、明、清三代思想和学术领域长达700余年,其影响之深广,在古代中国没有其他思想可以与之匹敌。[49]
南宋文化在北方影响最大的是南宋的特色文化--理学。宋理宗时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朱熹 。[63]代,道学(又称)得以兴盛。大约在南宋开禧年间前后,也就是在金国迁都汴京前后,理学著作陆续传入北方,像《论语解》、《春秋传》、《论语解》、《全解》、《柯山书解》、《》、《癸巳论语解》、《左氏博议》、《圣传论》、《水心别集》等一大批南宋理学名著,都传至北国,引起、、、、等北方一流文人的广泛关注,产生了很大影响。赵秉文、麻九畴甚至“自称为门……”。[64-65]
南宋理学著作直接促进了北方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一方面,北方文人编纂、翻刻南宋理学家著作,如有位叫傅起的文人将张九成《论语解》《传》《说》《大学说》等删节后汇集成《道学发源》一书,以广流传,赵秉文、王若虚分别为之作《道学发源引》《道学发源后序》,予以宣传。赵秉文自己还亲自动手,着有删集《论语》《孟子》解各十卷。另一方面,一些北方开始撰写学类著作,表现出自己的思考。像麻九畴隐居遂平西山,潜心研究《易》学和《》,享誉一时,赵秉文撰有《易丛说》《中庸说》《扬子发微》《太玄笺赞》等多种著述,阐发他对道的理解,可惜这些著作都已失传。南宋理学之所以能在北方盛行一时,是因为它适应了金源统治的需要。南宋理学家有关《论语》《孟子》等的阐释,现实政治性相对较弱,与金源统治者尊崇、提倡儒家经典的思想基本一致,如令人翻译五经,要让“知仁义道德所在”,本人“颇读《论语》《孟子》《尚书》《春秋左氏传》”。在这种背景下,南宋理学自然能。[64]
值得注意的是,北方学者不是简单地追随或者附和、发挥南宋理学家的言论,更多的是展开对南宋理学家的思考。在南宋,批评理学家的仅有等个别人,其《艺圃折衷》排斥孟子,离经叛道,被朱熹等人斥为“邪说”(《》卷一二三)。在北方,李纯甫推扬郑厚之论,以郑厚的传人自居,自称“自后,惟、元结、郑厚与吾”。他信奉,为了批判理学,特意针对南的《诸儒鸣道集》撰写《鸣道集说》一书,“就伊川、横渠、诸人所得者而商略之,毫发不相贷,且恨不同时与相诘难也”(《中州集》卷四),因而常有一些偏激之论。[64]
除李纯甫之外,对展开诘难的还有王若虚。他的《五经辨惑》、《论语辨惑》、《孟子辨惑》主要是针对宋儒而发,特别是针对南宋理学家而发。张九成、朱熹、胡安国、吕祖谦、叶适等人都是他的辨驳对象。不过,他比郑厚、李纯甫要正统一些,他的诘难也更加中肯准确。如对待郑厚,他像多数宋人一样,批评郑厚偏颇失当:“郑厚小子,敢为议论,而无忌惮。、伊周至于孟子皆在所非,或至诋骂。至汉祖萧曹平勃之徒,则尊为圣贤而亟称之,复以欧公讥病为薄,佞夫之口,其足凭乎?”与宋儒不同的是,他能摆脱宋人那些不切实际的高论或牵强附会之说,从人之常情出发,重新审视宋儒的观点,表现出更加务实的倾向,取得了突出的成绩。[64]
《论语·乡党篇》记载的主要是孔子饮食起居的日常生活,张九成《论语解》等著作却从中发掘微言大义,夸大其辞,认为《乡党》能与《春秋》相表里,说什么“不学《乡党》,无以知《春秋》之用;不学《春秋》,无以知《乡党》之神”(《横浦集》卷四《乡党统论》)。王若虚严辞批评其穿凿迂曲、夸诞不实。他对宋儒的批评,正如《四库提要》所说,“足破宋人之拘挛”。[64]南宋文学家张栻[66]南宋文学相应带动北方的发展。这在小说和诗文评方面较为明显,因为小说和诗文评的政治性相对较弱,读者面较广。的《》以鬼神怪异为主,北传时间较早,十三年(1186)森出使金国,北方的接伴使就关心地问道《夷坚志》“自《丁志》后,曾更续否”(《》卷八)。由此可见《夷坚志》在北方的巨大影响。在这种心理的期待下,后来便有了元好问的续作--《续夷坚志》的问世。的《苕溪渔隐丛话》是南宋最重要的诗话之一,可谓是诗话的资料库。该书传入北方后,受到人们的欢迎和重视。北方最著名的《滹南诗话》与《》关系就非常密切。《滹南诗话》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资料来源于《苕溪渔隐丛话》。王若虚的辨驳相当一部分是针对包括胡仔在内的南宋人而发。也就是说,南宋是《滹南诗话》写作的重要背景和前提。此外,南宋的研究也在北方有较大的反响。赵次公的《杜诗证误》、的《千家注杜诗》、的《杜诗谱论》、《注杜诗补遗正谬》、《门类杜诗》等杜诗研究著作先后传入北方,直接推动了北方杜诗学的发展。元好问正是在南宋杜诗学的促进下,编纂《杜诗学》一书,率先提出杜诗学一词,从而翻开杜诗研究的新篇章。[64]南宋的诗歌很高,尤、杨、范、陆并称为。其中曾出使宋代女词人李清照[67]过北方,途中写下了著名的使金绝句七十二首,只是他的这些诗歌在北方无人论及。四大家中有直接可靠记载的仅有一人诗歌传入了北方。以自然界为表现对象,独树一帜,受到李纯甫等人的喜爱。李纯甫公开称赞诚斋体“活泼剌底,人难及也”,可是在李纯甫现存诗歌中,几乎看不出丝毫诚斋体的影子,倒是在稍前的、赵秉文诗中有一些近似诚斋体的写景之作。随着金王朝国势的日益危殆直到灭亡,轻松活泼的诚斋体越来越不适应金末的现实,注定要被人们所冷落。在《又解嘲》诗中说:“诗卷亲来酒盏疏,朝吟竹隐暮南湖。袖中新句知多少,坡谷前头敢道无?”其中的竹隐、南湖,据先生解释,是指南宋推崇并效仿诚斋体的诗人和。该诗意思是说,和张镃那些新巧的诗歌在苏、黄二人面前,还值得一提吗?元好问借苏、黄二名家来弹压徐、张二人的新巧,不免有以大压小、多此一举之嫌,他也许是借弹压他们来弹压其背后声名显赫的诚斋体。在元好问的诗歌中,也没有效仿诚斋体的迹象,说明诚斋体在北方的实际影响越来越小。诚斋体之外,陆游的诗歌也很可能传入北方。清人将陆游与元好问并列,称“天放奇葩角两雄”,但除钱钟书《谈艺录》拈出他们两句相似的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直接的文献可以证明元好问读过陆诗,或受到陆诗的影响。受敌对政权的限制,政治性特别强的陆游诗歌不可能为北方文人所公开接受。总体来看,爱国主义旗帜的南宋诗歌与金朝的官方意识严重抵触,对北方诗歌没有产生多少直接的作用。[64]此时期艺术风格不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主要承袭古老的传统。山水南宋刘松年画的《天女献花图》[68]画仍是此时期重要的绘画类别,山水画家有马远、,他们所描绘的是地方山水,飘渺柔和的景致,与北宋山水画家所画的险峻山水景致形成对比。此派画风出自宋高宗的画院,一般称“”,与此时期禅僧生动自然的草草逸笔亦形成强烈对比。[64]
瓦舍,宋代勾栏兴盛一时的民间艺术演出场所“”,是戏剧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具有独特的地位。南宋临安的瓦舍数量据各种史籍记载,共有24座,这还不包括“独勾栏”,即在瓦舍中只有一个勾栏的娱乐场所。大多数的瓦舍都有多个勾栏,每一个瓦舍中的勾栏数量不等。在《》中记载:“惟北瓦大,有勾栏一十三座。”[69-70]
另外,临安还有那种“独勾栏,稍远,于茶肆中作夜场”。每个勾栏中能容纳的人数大小不一,据《》卷二称,汴京“中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而每个勾栏的演出是从早上一直演到晚上,从春天演到冬天,全年不歇的。[69-70]
正如南宋《西湖老人繁胜录》中称:临安市民“深冬冷月无社火看,却于瓦市中消遣”。《东京梦华录》中称:“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 可以想见,当年临安二十几个瓦舍里,约有上百个勾栏在演出,每个勾栏里有上千或数百个观众在看戏。粗算一下,当年城里每天的观众可达2万至5万人,一年观众累计达700万到2000万人次。[69-70]
词体由于自身性质与诗歌南宋词人辛弃疾[71]不同,向来被视为小道,所以相对自由一些。出身北方的辛弃疾词虽然多抗金复国之言,传回北方后,反而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辛弃疾的爱国诗词流传较广。金亡第二年,即称赞其功业文辞,后来元好问更是将辛词推崇到很高的地位,称“乐府以来,东坡为第一,以后便到辛稼轩”。应该说,辛词对元好问为首的金末词坛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元好问词之所以被认为“足以追配稼轩”,就在于它得益于的沾溉。[64]
在各体文学样式中,南宋成就较低,远不及,加之北方人难以接受散文中强烈的民族情绪,所以在北方影响很小,王若虚曾提及的《谢复敷文阁待制表》,从文体的角度予以严厉批评,并据此得出“宋自过江后,文弊甚矣”(《滹南集》卷三十七)的结论。[64]
除以上几方面之外,南宋的政治制度、、艺术等方面对北方也会有一定的辐射作用。[64]
南宋与金国长期对立,南北隔绝,南北文化仅仅通过双方边界民间的交易和官方互派使者之类狭窄的途径,进行有限的交流。由于南宋文化整体水平高于北方,故这种交流主要表现为南宋文化对北方文化的辐射。北方的理学、文学和史学等领域都受到了南宋文化的一定影响。[64]史学方面,南宋王称《东都事略》、胡寅《读史管见》、吕祖谦《大事记》《吕氏家塾通鉴节要》等书传入北方,其中后三种都是《通鉴》学方面的著作,可见这类著作在北方影响较大。北方蔡珪、萧贡、完颜璹等人非常喜爱《资治通鉴》,各有专长,所以南宋《通鉴》学一入北方便受到人们的关注。赵秉文为吕祖谦未能最终完成《大事记》而深感惋惜,在诗中说:“伤哉绝笔《大事记》,读经未了已亡身。”(《滏水文集》卷九《和杨尚书之美韵》)。金亡之后,北方的《通鉴》学发展很快,出现了元好问所说的“武臣宿将讲说记诵”的热门现象,随之还出现了《陆氏通鉴详节》、《集诸家通鉴节要》等《通鉴》学著作。[64]英国学者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南宋的科技成就在很多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南宋对中国古代“三大发明”的贡献。[49]培根指出:“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49]
指南针在宋代航海交通上已经普遍使用。13世纪,指南针传入和欧洲各国。指南针用于航海,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同时,它也为欧洲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72]
唐末时期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北宋政府在东京设立专门机构,制造火药和火器。南宋时期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管形火器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火药和火器在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后来传欧洲。[73]南宋在制造技术上的高度成就。[55]
南宋发明了“冶银吹灰法”和“铜合金铁”冶炼法;开始使用焦煤炼铁(欧洲人在18世纪时才发明),是中国冶金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49]
南宋蚕桑丝绸生产,已形成了一整套从栽桑到成衣的过程,为明清的丝绸生产技术奠定了基础。[49]
南宋地处江南,交通运输多用船只,因而造船业较为发达。、等地都是当时的造船中心,能制造大型海船。[74]
许多官窑随着一起迁到南方。如著名的设于临安下。已经发展为全国著名的制瓷业中心,产品销售各地,所烧瓷器极其精美,有“”之称。[75]南宋时期由于文化事业的发展,印刷业和造纸业都很兴盛。当时官府、民间都从事书籍印刷。临安、福建和四川是印刷业的中心。临安所出版的图书,称“监本”,印刷技术颇高。四川和福建亦有不少书坊。造纸方面,在纸的品种和质量都有显著的进步,、临安、、池州、平江、建阳等地都是纸的产地。[74]农业技术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如中国现存最早的农学著作《农书》和柑橘专著《橘录》,世界历史上最早的菌类专著《菌谱》、植物学辞典《全芳备祖》和有关梅花的专著《梅谱》。[49]
主词条: 、
南宋在数学领域的巨大贡献。杰出数学家秦九韶撰写的《数学九章》宋慈[76]提出的“正负开方术”,比西方早500多年。另一位杰出数学家杨辉,编撰有《详解九章算法》、《杨辉算法》等十余种数学著作,收录了不少中国现已失传的数学著作中的算题和算法。[49]
南宋在医药领域的重要贡献。南宋宋慈《洗冤集录》是世界上第一部法医学专著,比西方早350余年。它不仅奠定了中国古代法医学的基础,而且被奉为中国古代“官司检验”的“金科玉律”,并对世界法医学产生了广泛影响。[49]两宋时期,普遍发展。地主招募客户耕种土地,客户只向交纳地租,不承担其他义务。在大部分地区,客户期满后可以退佃起移,大为减弱。客户直接编入宋朝户籍,承担国家某些赋役,不再是地主的“私属”,因而获得一定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南宋农民可以比较自由地离土离乡,转向城市从事手工业或商业的活动。[77]
南宋农民获得了更多的人身自由。在租佃制下,客户只向地主交纳地租,而不必承担其他义务。客户直接编入国家户籍,而不再是地主的“私属”。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获得了更多的人身自由。[49]宋前历朝一直奉行“重农轻商”政策。到了宋代,商人社会地位得到了提高。商业与农业同被视为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成为社会共识。在南宋官营手工业作坊中,雇佣制度代替了强制性指派和差人应役招募制度,工匠受到的人身束缚大为松弛。这种新的经济关系,不仅推动手工业经济的发展,又促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49]为了适应工商业的发展,两宋王朝将城市中的——“”单独“列籍定等”,标志着“市民阶层”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市民阶层登上了历史舞台。而南宋时期实行的,遵从人们服役的自愿选择,有效地保障了城乡劳动力稳定和社会安定。“坊郭户”是城市中的非农业人口,“坊郭户”作为法定户名在两宋时期出现,标志着城市“市民阶层”的形成,市民阶层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群体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49][78]南宋社会的奢侈之风,既是官僚地主腐朽本质的集中反映,也是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的缩影。而南宋朝廷官府倡导善举、关注民生、同情民苦,也是客观事实。两宋时期,随着土地依附关系的解除和的崩溃,先前士族地主一统天下的局面不复存在。社会结构的调整,各阶层经济地位的变换、世俗等级界限的松动,促进了社会的融合。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的趋势,[79]体现在科举取士面向社会各个阶层,官民身份可以相互转化[78]。[77]南宋社会保障制度更为完善。一是“荒政”制度。由朝廷官府向灾民无偿提供或借贷提供钱粮物,将灾民暂时迁移到丰收地区或动员富豪平价售粮,并且在各州县普遍设置“义仓”,以解决暂时的粮食短缺问题。二是“养恤”制度。在临安等城市中,朝廷官府设立了不同的养恤机构。有赈济流落街头的老弱病残乞的福田院,有收养孤寡贫穷不能自存者的,有收养并医治孤寡贫病不能自存者的院,有收养社会弃子弃婴的慈幼局等。三是“义庄”制度。义庄主要由科举入仕的士大夫凭其秩禄买田置办用于出租。租金用来赈养族人的生活。义庄的设置在一定范围内保障了族人的经济生活,辅助了官方的社会保障。南宋的社会保障政策对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49][80-81]南宋推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政权深受南宋所代表的先进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影响,使其从文字到思想、从典章制度到风俗习惯均呈现出汉化趋势。[49]
南宋皇帝列表
在位时间/年
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1129年、
1129年-(两次在位)
第九子,弟。内禅皇位
靖文元懿殇孝皇帝
世称元懿太子
高宗子,被拥立,后被逼退位,高宗复位
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
太祖赵匡胤的次子的六世孙,高宗养子
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孝宗第三子,有精神疾病。被逼退位
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
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
太祖之子的九世孙。
端文明武景孝皇帝
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弟嗣荣王之子
恭宗、法宗
章文敬武睿孝皇帝
恭皇帝(元谥)
度宗次子,投降蒙古
裕文昭武愍孝皇帝
的庶长子、的哥哥,病逝
恭文宁武哀孝皇帝
世称宋末帝、宋少帝、宋祥兴帝、宋卫王
宋度宗幼子。投海自尽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朝历代皇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