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干的送别词贺新郎郎 刘克庄这首词的上阕是如何表现奇节的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精品】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
下载积分:76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2:11:1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精品】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DOC
官方公共微信刘克庄《贺新郎》九日中的把破帽句的意思是什么?_百度作业帮
刘克庄《贺新郎》九日中的把破帽句的意思是什么?
《贺新郎·九日》  作者:刘克庄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去北,日西匿.“常恨”三句,结合九日登高题意,慨恨文士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法魏晋名士风流,遇到重阳节,总爱提东晋孟嘉落帽故事.孟嘉于九月九日随桓温游龙山,风吹帽落,他并不觉得.桓温命人写文章嘲笑他,他亦取笔作答,文辞超卓,四座极叹服.(《晋书•孟嘉传》)在作者看来,这种毫无现实意义的所谓名士风流,不过是早已过时的狂客行径,不值得每年重九都要把它称扬一番.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刘克庄《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鉴赏
满江红 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
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这首词作者在自注中说“忽动从戎之兴”,即作者忽然产生从军抗金的念头。情况是这样:刘克庄曾因“江湖诗案”遭难被黜。到绍定六年(1233)蒙古灭金之际,宋师北上谋复回河南,刘克庄尚闲置在家。宋金之间的这场战争引起了诗人从军抗金的念头。这是作者写作此词的背景。
  词的上片从回忆往日的军营生活写起。“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记当日”点明这里所写的是对往事的回忆。诗人回忆开始担任军门工作时的威武的景象。“金甲雕戈”,形容武装的壮丽。“辕门初立”,是说开始担任军门工作。辕门即军门。指李珏的帅府。时李珏出任江淮制置使,节制沿江诸军,帅府设在建康。刘克庄在幕府掌文书,被誉为“烟书檄笔”,一时无两。”他也很以此自负,所谓“少年自负凌云笔”,时仅二十三岁。“磨盾鼻”三句写出了诗人当年才华横溢,极为得意的精神状态。“磨盾鼻”,
  在盾鼻上磨墨,盾鼻是盾中央的纽。据《北史·荀济传》:“会楯上磨墨作檄文”。后即以“磨盾鼻”喻军中作檄。“一挥千纸,龙蛇犹湿”显示他草拟文书时,文思敏捷,笔走龙蛇,文不加点,倚马可待的超人才气。“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这两句脱胎于陆游《书愤》一诗的名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晓嘶”,“夜渡”,一写白天,一写夜间。表现强敌压境,战斗紧迫的程度。“铁马”这两句表现一种壮阔的战斗场面和肃杀的战斗气氛。“有谁怜”三句借用“李广难封”的典故说明自己虽曾踌躇满志,而终于无功而归,怨愤之情,溢于言表。“猿臂故将军”指李广。《史记·李将军刘传》:“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广曾为骁骑将军,因事降为庶人,因称“故将军”。“无功级”,指李广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不得封侯。古代杀敌以首级的数目计功,故称功级。这里作者以李广自况,自有不平之意。史载刘克庄从军建康李珏军幕时,由于前线泗上兵败,朝野皆主“以守易战”。刘克庄建议抽减极边戌兵,使屯次边,以壮根本。“主谋者忌之”,即自行辞职归里。由于这一次辞去军幕,使他一生未能再直接参与同敌人的战斗。所以每当追忆到这段军旅生活时,既神往,又遗憾。不过总的看来,词的上片的基调还是昂扬亢奋的。
  下片抒写的是诗人愤郁塞胸时发出的悲凉深沉的哀叹。诗人此时废退之身,无路请缨,只能正话反说,倾诉内心的隐痛和愤慨了。“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平戎策”,指作者屡有奏疏陈述抗敌恢复方略。“从军什”是记灵军中生活的诗篇。对一个爱国诗人而又是战士的人来说,平戎策,从军什,是战斗生活的记灵,是珍贵的文献。一般都要编入专集传及后代的。有如勒石记功。可现在却都已零落殆尽而懒于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即诗人只能靠焚香煮茗来打发时光了。“茶经”,记茶叶的品种及烹茶方法的书籍。唐陆羽有《茶经》三卷。“香传”,即香谱,记香的品种,烧香的方法,器具等。丁谓有《天香传》,沈立、洪刍均有《香谱》。读到这里不禁使人想起辛弃疾《鹧鹕天》词中的名句:“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了。实际上这样做都是违心的和不得已的,纯属无可奈何。“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这两句表面上是说诗人已作终老之想,无意复问边事,而用描写美女与爱情的《花间集》来教导儿女。“榆塞”,称北方边塞。《汉书·韩安国传》说到边境上“累石为城,树榆为塞。”后来“榆塞”便成了边界的代名词。现在不但诗人自己不谈“平戎”,而且唯恐客人谈及。这里着意写诗人过去遭遇留下的伤痛,是抱负难展的愤激之辞!“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结语用春秋时郑大夫烛之武语。《左传》僖公三十年载:烛之武对郑文公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这里意为虽有“从戎之兴”,无奈力不从心。表面上怨叹流年,实际上是感叹壮志未酬,不能一展抱负,用的是曲笔。
  刘克庄是辛派词人,这首词的风格与辛词酷似。在慷慨淋漓、纵横恣肆中时露悲凉深沉之哀叹。诗人把立志收复中原的气节与功名作为词的主旋律,表现了英雄失志而不甘寂寞的思想。词在表现手法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运用曲笔,使词的意蕴更加深沉含蓄。(葛汝桐)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在线人数4537人
头&&衔:初来乍到
毛泽东情词《贺新郎》是写给谁的?(摘要)
& & 作者:徐焰& & 转帖者摘自《北京青年报》
& &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 &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 & 这首《贺新郎》发表后,读者纷纷赞美全词的意境颇有古代“长亭送别”的风格。不过有些专家感到其中“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的词句不像是那个时代的话语。因为1923年以前的毛泽东没有可能表述他在60年代以后那种热度非常高的“世界革命”思想和蓝图。从全词起承关系看,这一充满了“扫寰宇”般“革命豪情”的词句同整首词以及下阕的意境也不相符。经历过那个特定年代的人,会感到这两句明显带有“文革”印记,于是有人怀疑这到底是不是1923年所写?
& & 对此疑问,了解毛泽东写作风格的人后来说明,这位领袖对过去的作品总在不断修改,对自己的诗词多年后仍对字句不断推敲修正。“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这两句,恰是在“文革”后期的1973年加上去的。
& & 对这首《贺新郎》,毛泽东体现了少有的重视,在1961年曾将此词亲手书写交给贴身卫士张仙鹏,叫他好好保存。1973年冬天,毛泽东在重病缠身时又让人拿来12年前的原稿,反复斟酌加以修改,最后又将这首词加上“别友”的标题,并注明是1923年12月所写,交给了保健护士吴旭君抄正保存。
& & 看到“别友”这一标题,再看一下毛泽东标注此词写于1923年12月,知道作者生平的人仔细琢磨后又会产生一个疑问,那就是这首表现男女离别的情诗是写给谁的?1920年末毛泽东同杨开慧已经结婚,至1923年12月已生下毛岸英、毛岸青两个儿子。写作时一向用词严谨的毛泽东,此时称呼杨开慧明显应该用“妻”而不应用“友”。这首词中描绘的那位“热泪欲零还住”的美丽倩影,即“人间知己”的“友”,自然应该是一位女朋友,那么她到底又是谁呢?
& & 担任全国政协常委的易礼容,曾同毛泽东、陶斯咏一起参加新民学会并且相互熟悉,在1921年还参加创建了共产党长沙小组。看到这首《贺新郎·别友》后,他便对该词是赠给杨开慧的一说提出异议,认为可能是写给陶毅的。
& & 陶毅,字斯咏,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和新民学会时的女友。她生于1896年,原籍湘潭,于1916年考入周南女子中学师范二班,与著名的女革命家向警予同窗,因思想开放激进被称为“周南三杰”之一。在1918年成立的新民学会中,出色的女生有陶毅(斯咏)、任培道和向警予三人。她们后来也都是国内知名人物,陶斯咏成为一位教育家,曾在湖南开办学校,却不幸于1931年早逝。
& & 毛泽东在长沙湖南第一师范上学期间,曾同陶斯咏交往密切并有过很深的感情,毛陶分别时在几年间也有书信来往。2007年中央电视台热播的《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连续剧,便向全国观众揭示了这段往昔佳话。2011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国内拍摄并播出了多部电视剧,里面一再出现了陶斯咏的形象,已经广为关心毛泽东生平的人所知。包括正在央视一套播出的《毛泽东》,里面也有陶斯咏和毛泽东共同创办文化书社的镜头。
& & 《贺新郎·别友》被认定是写给陶斯咏的,还有一个佐证,那便是1937年毛泽东曾抄录此词赠给女作家丁玲。这个于1928年在文坛上以“沙菲女士的日记”一举闻名于全国的共产党员作家在1933年被国民党逮捕,脱险后在1936年11月赴陕北。毛泽东不仅写了一首《临江仙》称赞她是“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在丁玲自我介绍曾是陶斯咏的学生后还手书了《贺新郎》一词相赠。这首词是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稿本,比后两个版本更有婉约之气且情柔更深,全文是:
& &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惨然无绪。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翻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与汝。曾不记:倚楼处?
& &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思根缕。我自精禽填恨海,愿君为翠鸟巢珠树。重感慨,泪如雨!
& & 毛泽东平时将自己的诗词赠人时,往往都含有深意。他知道丁玲曾是陶斯咏的学生,便手书这首情词相送,很有可能是触发了年轻时那段难忘情感而发。
& & 如果考证一下毛泽东生平活动的年谱,再对照这首《贺新郎》描绘的场景,也可看出此词不可能是写给杨开慧的。毛泽东自己标明这首词的写作时间是1923年12月,那么此时毛泽东、杨开慧二人身在何处呢?杨开慧能够到“汽笛一声”码头,能有过这种“挥手从兹去”、“凄然相向,惨然无绪”情意绵绵的送别吗?若看一下时间顺序,人们自然能得到答案。
& & 对1923年内毛泽东夫妇的行踪,按现有史料记载和回忆录已大致能排列出来。1982年夏天笔者曾采访过当时在中央主管会计财务工作的罗章龙,他在长沙时曾是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交友”时结交的最好朋友。据罗章龙回忆,1923年春天的中共三大之后,毛泽东作为刚当选的中共中央组织部长兼秘书,住到上海闸北区的中央秘密机关内主持工作,杨开慧当时挺着大肚子陪着他。当时他们三户湖南人(毛泽东家、蔡和森家、罗章龙家)住在一个小楼内,便于对外掩护身份。党内的历史档案记载,1923年夏秋毛泽东确在上海。
& & 1923年秋天,毛泽东曾回过长沙一次。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出版的《毛泽东年谱》(笔者在80年代也参加过此书的编写)记载,他是在“九月十六日,回到长沙”。此次回湘的原因之一,是送快要临盆的妻子杨开慧回老家生产。
& & 毛泽东何时又离开长沙,不见于文献记载,却大体可判断在1923年11月下旬之前。因为此时杨开慧在板仓老家(距长沙还有40华里)分娩生下次子毛岸青,毛泽东并没有在她的身边。至于毛泽东为何未等到妻子分娩便离开长沙,原因是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三届一中全会,主要讨论如何进行国共合作和参加改组的国民党召开一大的事。此时毛泽东在党内的地位仅次于陈独秀,自然要参加这次全会并担负重要工作,并在会后赴广州。
& & 从时间表看,毛泽东离开长沙时,分娩期的杨开慧不可能前去码头相送(当时板仓到长沙连公路都没有)。何况毛泽东标定写《贺新郎·别友》的时间是1923年12月,那时他又是从上海启程去广州,杨开慧此刻还在长沙“坐月子”,更不会有码头上“凄清如许”的离别一幕。此时陶斯咏到底在哪儿,虽找不到明确记载,不过她经常在长沙和上海之间活动,前往送别倒是很有可能的。
& & 《贺新郎·别友》一词中所用的“过眼滔滔云共雾”以及“曾不记:倚楼处”的用语,又不像是写给几年来绝大多数时间在一起生活的妻子,而像是赠给已分别很久即“过眼滔滔”的昔日情侣。难怪当年同毛泽东和陶斯咏都很熟悉的易礼容看到此词,便认为可能是写给陶毅的。这一判断应该是准确的。
& & 自提倡思想解放,让领袖“走下神坛”后,众多历史当事人的回忆都说明,毛泽东是一位感情非常丰富的人,也非常念旧。他在1961年春又修改那首《贺新郎》,并手书赠给副卫士长张仙鹏,此时修订的全稿如下:
& &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翻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与汝。人有病,天知否?
& &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思恨缕。我自欲为江海客,更不为昵昵儿女语。山欲堕,云横翥。
& & 用这首1961年改过的《贺新郎》同1937年的版本对照,下阕的两句话即“我自精禽填恨海,愿君为翠鸟巢珠树”被删掉,而添加上“我自欲为江海客,更不为昵昵儿女语”。这两句话再加上原有的“割断愁思恨缕”词句,明显是表示当时要斩断儿女私情而“欲为江海客”,更证明了该词所赠对象应是陶斯咏。
& & 毛泽东对青年时代的情词《贺新郎》在几十年间反复修改,生前又不让发表,这又反映出他毕生难忘却难以对外人言的情感。人到老年时常愿意怀念自己的初恋。如宋代诗人陆游年过八十时还特别怀念年轻时被迫离异的爱妻唐婉,写下了著名的《沈园》——“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垂绵”。毛泽东在80岁时改词时,又特别标明这首《贺新郎》是写给女“友”的,大概怀有同样的情思。
金币:48885
难以对外人言的情感。
金币:16759
所论宏博,开人眼目。然诗词这玩意,真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不足为外人道也。
谢过沙发君,独舞斑竹-------------------光临!回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沙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帖子
谢过板凳君,政委-----------------------光临!下面这则材料,简直难以置信。孤独洗耳恭听政委高见!兹录材料如下:
《匡天龙: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等都是胡乔木的原创》这则材料,恐怕有误也;否则毛泽东诗词评价体系彻底颠覆了哉;这让毛诗研究者们情何以堪阿。中国显学红学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之者乎?过去独孤疑信有参半,于今一信然。中华独孤铸一剑,青梅煮酒论英雄。。。。翘首以盼民间洗耳翁,聆听民间高明见解也。向使诸君子批倒批臭,谬种流传何惧哉!
毛泽东诗词探源(核心版)
文章提交者:真文公
序:大约在年间,正是我的诗兴发狂的时候。那时候也是我对毛的诗词产生极大兴趣的时候。但是在看中国古诗词和一本关于毛泽东善于对中国古诗词“活学活用”的书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令我又惊异又兴奋的现象,那就是毛的诗词当中的很多语词和句子竟然出现在很多古人的作品中,甚至有些句子是原封不动地出现在古人的作品中。很抱歉,因为孤陋寡闻和党的宣传教化的缘故,想当然地未加任何怀疑地认为,毛泽东的诗词不就是毛泽东的诗词吗?所以认为除了上课老师和课文后面的注释所指明的出处(主要是典故)外,就全是毛泽东的首创话语。因为持有这样一个人认知,所以在看到相反的事实的时候,惊异和兴奋就很自然了。一个人一旦对某一个问题有了意识,就会随时捕捉到相关的现象和事例。相应地,我也越来越多地发现了毛泽东诗词当中出现的上述现象和事例。因为发现越来越多,所以决定将每次遇到的情况记录和整理下来,这就形成了我所谓的《毛泽东诗词探源》。这个工作的主体部分所完成的具体时间记不清了,应该在2006到2007年间的某段时间。虽然记录和整理了很多,但毕竟自己又不是搞诗词和文学工作的,无法整理成文,于是就放了起来。最近又重新燃起了对《毛泽东诗词探源》工作的热情。最初决定将《毛泽东诗词探源》分成“完整版”、“精缩版”和“核心版”三个版本,以便满足不同人的需求。然而热情再高,也总有灰心和急躁的时候。“寻章摘句”并不是一件好差事,再加上酷暑难当,电脑综合症告急,所以便决定先放下“完整版”和“精缩版”的工作,直接从“完整版”的草案中删节出“核心版”。这个“核心版”就是我现在奉献给大家的《毛泽东诗词探源》。当然,对有些诗词行家来说,这根本是一项不必要的工作。但是,这个工作并不是针对诗词行家的,而是针对像我这样的诗词盲的。
这个版本最后所附的两首所谓毛的诗词,作者究竟是谁,还处于待定状态。我当然有我个人的看法,但是这不是一句两句话能够说清楚的,所以我只是将它指出来,提醒大家而已。
这个工作的结果,就我个人而言,就是起到了一种“解构”毛泽东诗词的作用。毛泽东的诗词再也不是我原来心目中的毛泽东诗词——至少是有水准的毛泽东诗词,而现在怎么都觉着稀松平常且掩饰不住的“假大空”。真的东西,越了解越伟大;假的东西,越了解越渺小。借用韩寒的话说,“文坛是个屁,谁也别装逼”。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面前,每个人都只是其中的一个分子,都只能做点“添砖加瓦”的工作。谁想在万里路上的征程中,将大地的功德视作个人双腿的功德,那是可笑和丑陋的。帮闲者也最好别帮闲,没有用。
对于毛泽东的诗词,我也有我个人的评价。评价毛泽东的诗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我只告诉一点,简单地说,如果你吃透了毛泽东的诗词,那么你就吃定了毛泽东。
《毛泽东诗词探源(核心版)》材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唐人所作,见林木森编《咱们的领袖毛泽东》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明朝嘉靖年间浙江永嘉人张聪少年求学时所作,何联华《毛泽东诗词新探》
小小青蛙似虎形,河边大树好遮荫。明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清末湖北英山名士郑正鹄,见黄飞英:《诗的作者是谁?》,见日《中国青年报》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毛泽东《七绝o咏蛙》约1910年秋
1910年秋,已考入湘乡县东山高等心学堂读书的毛泽东,曾作《咏蛙》诗一首: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② 据有关资料载,这类似的诗作早已有之。林木森编 《咱们的领袖毛泽东》一书注为&唐人所作&,但未确指唐朝何人,亦未录出这类似诗作。何联华《毛泽东诗词新探》一 书引注&有人认为是明嘉靖年间浙江永嘉人张聪少年求学时所作&,惜亦未录出该作。黄飞英撰文指出:&……清末湖北英山名士郑正鹄初授天水县令,当地一些心怀叵测的官吏巨富,见新县令五短身材,其貌不扬,有意要奚落他一番,以杀杀‘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威势,于是他们暗地里策划,请画工画一幅《青蛙图》,画中画的是在河边一株大柳树荫下有一只张口青蛙。画后送到县衙去,请郑县令题诗。郑正鹄将画卷展开一看,就深谙画中寓意,遂不假思索,当众挥笔题了一首七绝《咏蛙》:
小小青蛙似虎形,河边大树好遮荫; 明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黄飞英据《英山县志》继续写道:郑正鹄在天水任上,秉公办事,严惩赃官污吏……成为清末以&廉洁奉公&著称的清官之一。
——《毛泽东妙用诗词》吴直雄/著/下册,京华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861~862页。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若不成死不还。埋骨何期坟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
——宋o月性(和尚)o《题壁诗》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死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政治活动家西乡隆盛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若无成不复还。埋骨何期坟基地,人问到处有青山。
——西乡隆盛同时代的日本和尚释月性 27岁离开家乡时写的,诗名《题壁》。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毛泽东《七绝o赠父诗》1910年
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宋o张孝祥o《水调歌头》
挥手从兹去——毛泽东《贺新郎o别友》1923年1月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元o马致远o《天净沙o秋思》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毛泽东《贺新郎o别友》1923年1月
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战国o屈原o《楚辞》
故国苍茫又谁主?念憔悴,几年羁旅。把酒托东风,吹取人归去。
——金o宇文虚中o《迎春乐o立春》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o长沙》1925年
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元o白朴o《沉醉东风o渔夫》
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o长沙》1925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唐o李贺o《金铜仙人辞汉歌》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南宋o张元干o《贺新郎o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人生易老天难老——毛泽东《采桑子o重阳》1929年10月
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唐o杜甫o《乾元中寓居谷县作歌七首》
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毛泽东《蝶恋花o从汀州向长沙》1930年7月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唐o温庭筠o《菩萨蛮》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毛泽东《菩萨蛮o大柏地》1933年夏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清o周希陶o《重订增广》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毛泽东《清平乐o会昌》1934年夏
上有骷髅山,下有八宝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民谣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1934年?1935年
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宋人咏雪诗,毛泽东自注
飞起玉龙三百万——毛泽东《念奴娇o昆仑》1935年10月
天不生斯人,人皆化鱼鼋。——宋o陆游o《入瞿塘登白帝庙》
人或为鱼鳖——毛泽东《念奴娇-昆仑》1935年10月
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唐o李白o《临江王节士歌》
安得倚天抽宝剑——毛泽东《念奴娇-昆仑》1935年10月
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唐o王维o《寄荆州张丞相》
望断南飞雁——毛泽东《清平乐o六盘山》1935年10月
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
——南宋o刘克庄o《贺新郎o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毛泽东《清平乐o六盘山》1935年10月
山高路远沟深——彭德怀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毛泽东《六言诗o给彭德怀同志》1935年10月
远看上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民间诗谜
露湿尘难染,霜笼鸦不惊——毛泽东《五律o张冠军道中》1947年4月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唐o李贺o《金铜仙人辞汉歌》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七律o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
云天倘许同忧国,粤海难忘共品茶。
——柳亚子o《寄毛主席延安兼柬林伯渠吴玉章徐特立董必武张曙时诸公》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洲叶正黄。——毛泽东《七律o和柳亚子先生》)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唐o李贺《致酒行》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毛泽东《浣溪沙o和柳亚子先生》1950年10月
白浪摇天,青阴涨池,一片野怀幽意。——宋o张炎o《西子妆》
尽人间白浪滔天,我自醉歌眠去。——元曲o冯子振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毛泽东《浪淘沙o北戴河》1954年夏
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古时童谣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毛泽东《水调歌头o游泳》1956年6月
极目楚天空,云雨无踪,漫留遗恨锁眉峰。——幼卿《浪淘沙》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毛泽东《水调歌头o游泳》1956年6月
一年尊酒暂时同,别泪作、人间晓雨。——宋o黄庭坚o《鹊桥仙o席上赋七夕》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毛泽东《蝶恋花o答李淑一》日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唐o李商隐o《瑶池》
地上去天八万里,空自呼天天岂知。——宋o陆游o《贫甚,作短歌排闷》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日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唐o白居易o《杨柳枝》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毛泽东《七律二首o送瘟神》日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o陆游o《示儿》
人类而今上太空,但悲不见五洲同。愚公尽扫饕蚊日,公祭毋忘告马翁。
——毛泽东《七绝o有感》日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唐末o张泌o《寄人》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晚唐o温庭筠o《苏武庙》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毛泽东《七律o到韶山》日
春风吹雨洒旗竿,得出深宫不怕寒。——唐o王建o《宫词》
热风吹雨洒江天——毛泽东《七律o登庐山》日
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尘海苍茫沉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
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坠空云齿发寒。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
——鲁迅o《亥年残秋偶作》
曾惊秋肃临天下,竟遣春温上舌端。尘海苍茫沉百感,金风萧瑟走高官。
喜攀飞翼通身暧,苦坠空云半截寒。悚听自吹皆圣绩,起看敌焰正阑干。
——毛泽东《七律o改鲁迅〈亥年残秋偶作〉》1959年12月
明月不知沧海暮,九疑山下白云多。——明o李氏o《登楼》
九疑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毛泽东《七律o答友人》1961年
斑竹一枝千点泪,湘江烟雨不知春。——清o洪升o《稗畦集o黄式序出其祖母顾太君诗集见示》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毛泽东《七律o答友人》1961年
汉口夕阳斜度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刘长卿o《自夏口至鹦鹉洲望岳阳寄元中丞》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毛泽东《七律o答友人》1961年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唐o李白o《梦游天姥吟留别》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唐o谭用之o《秋宿湘江遇雨》
芙蓉国里尽朝晖,芙蓉国里尽朝晖。——毛泽东《七律o答友人(周世钊)》1961年
才始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处。
——宋o王观o《卜算子o送鲍浩然之浙东》
不如风雨卷春归,收拾余香还畀昊。——宋o苏轼o《和秦太虚梅花》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只把春来报——毛泽东《卜算子o咏梅》1961年12月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o《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岑参《天山雪送萧治归京》
已是悬崖百丈冰——毛泽东《卜算子o咏梅》1961年12月
更有谁、磻溪未遇,傅岩未起?国事如今谁倚仗?——南宋o文及翁《贺新郎o西湖》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毛泽东《七律o吊罗荣桓同志》1963年12月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唐o杜牧o《九日齐山登高》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毛泽东《贺新郎o读史》1964年春
日转东方白,风来北斗昏。——唐o杜甫o《东屯月夜》
葛衣断碎赵城秋,吟诗一夜东方白。——唐o李贺o《酒罢,张大彻索赠诗。时张初郊潞幕》
歌未竟,东方白——毛泽东《贺新郎o读史》1964年春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唐o李商隐o《贾生》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毛泽东《七绝o贾谊》1964年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唐o李白o《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毛泽东《水调歌头o重上井冈山》1965年5月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俗谚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水调歌头o重上井冈山》1965年5月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宋o苏轼o《念奴娇o赤壁怀古》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宋o苏轼o《念奴娇o中秋》
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毛泽东《念奴娇o井冈山》1965年5月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俗谚
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处处鲜。——毛泽东《七律o洪都) 1965年》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南宋o岳飞o《满江红》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唐o杜甫o《秋兴八首o其四》
凭阑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毛泽东《七律o有所思》1966年6月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唐o杜甫o《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林彪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毛泽东1971年9月
豫章西望彩云间,九派长江九叠山。 高卧不须窥石镜,秋风憔悴侍臣颜。
——明o李攀龙o《怀明卿》
豫章西望彩云间,九派长江九叠山。高卧不须窥石镜,秋风怒在叛徒颜。
——毛泽东日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孤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无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而汝?举大白,听金缕。
——南宋o张元干o《贺新郎o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易老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柳岸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君且去,休回顾。
——毛泽东《贺新郎o改张元千词悼董必武》日
附,存疑两首:
父母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毛泽东《诉衷情o赠周总理》1974年(见于美Ro特里尔《毛泽东传》)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沁园春o雪》1936年2月(一说为毛的秘书胡乔木所作)
金币:13226
有好事者,做网络诗词,名曰《沁园春·南国之春》,谓民国闻人于右任老前辈所作。以此污毛泽东《沁园春·
雪》为文抄公剽窃之作。查《于右任诗词全集》,计15首,未见该篇。近30年来,污毛损毛,何止万千!其于“诗词
余事”,何曾毁泰山之一毛!现将伪作《沁园春·南国之春》附录于此,以敬复百年孤独孤先生之疑,兼及有意于此的
凤凰诗社诸友。
& && & 南国春光,千里花娇,万里香飘!
& && & 望乌蒙一带,新葩入汉;
& && & 沧江两岸,异卉插霄!
& && & 岗蜿飞龙,原奔啸虎,水涌金沙卷玉涛!
& && & 喜今日,铺无边烟景,命我挥毫。
& && & 山如巨眼英豪,盼四亿神州尽舜尧!
& && & 叹韩潮苏海,单樆辞彩;
& && & 诗仙书圣,僅善喧嚣!
& && & 千古情高,批箩扈荔,屈子临江止赋骚。舒铁腕,展掀天揭地,亟待吾曹!
& && && && && && && && && && && &&&——于右任《沁园春。南国之春》1911年正月上浣
& && &更有路见不平者扎根红土地先生云:
& && &此作绝非出自于右任之手。查遍于右任诗词曲全集,并无《南国之春》这篇“佳作”。我猜可能是哪个小学教师模仿的习作,观之意境颠倒,杂乱无章,文笔拙劣,韵律有重复之嫌。最大的败笔是上下阙的时空混乱交错:上阙已写了一大半,突然来一句“今日”轮到“我挥笔”,岂不怪哉!下阙应是抒古,可偏偏搬出当时的“四亿神州”来,笑煞人了!另外,上下阙相连两句的尾韵“毫”与“豪”是谐音,犯了大忌。其它胡编乱造卖弄斯文之处,就不一一评述了。
& & 吁,孰是孰非,聚讼纷坛,伏维诸公详察焉!
金币:98073
无牌无调瞎哼哼1149.无题秋52
浩瀚典籍人人读,天下文章一大抄。成语拿来作诗眼,龙凤描画也新袍。
桑田沧海从来是,往复循环生不老。甲乙丙可玩透水,求疵才会去吹毛。
(见百年孤独《毛泽东诗词探源》有感)
金币:12494
不断研究& & 很有学问
先谢过楼上所有;独孤再复。
引用:原帖由 邋遢道人师父 于
19:44 发表
有好事者,做网络诗词,名曰《沁园春·南国之春》,谓民国闻人于右任老前辈所作。以此污毛泽东《沁园春·
雪》为文抄公剽窃之作。查《于右任诗词全集》,计15首,未见该篇。近30年来,污毛损毛,何止万千!其于“诗词
余事”,何曾毁 ... 天问:独孤铸剑答友人--两首沁园春,到底谁写的??
独孤铸一剑
我等待高明
两首沁园春
到底谁写的
青梅煮好酒
天下英雄论
谁能答我问
我将师事之
天问:独孤铸剑答友人--9月9日
恰恰是她的父亲,也就是毛泽东同志的秘书胡乔木索要《沁园春~雪》之著作权的;独孤百思不得其解,故而想求正解,先生有何高见呢?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一说毛作;一说毛同学好友出游联句,后经国文老师修改润色,集体创作而成;独孤孤陋寡闻,聚讼纷纭真假辨,何人教我一独孤?!
求真问道说大难
难难难于上青天
不合时宜谁识我
说难孤愤泪成河
聚讼纷纭辨真假
何人教我一独孤
枯木朽株难铸剑
独孤孤陋寡闻哉
引用:原帖由 不喔 于
09:55 发表
无牌无调瞎哼哼1149.无题秋52
浩瀚典籍人人读,天下文章一大抄。成语拿来作诗眼,龙凤描画也新袍。
桑田沧海从来是,往复循环生不老。甲乙丙可玩透水,求疵才会去吹毛。
(见真文公《毛泽东诗词探源》有感) ... 独孤谢过8楼君,不喔---------------光临!收藏无牌无调瞎哼哼。
引用:原帖由 许暾- 于
10:11 发表
不断研究& & 很有学问 独孤谢过9楼君,许暾- ------------------------光临;久违了,许先生暾-版主!
金币:12697
贺新郎,上感怀,下感怀,情恨泪珠满襟怀,已是风烛犹表白,想是正茂年怀,负人太多难释怀。很有空间啊
金币:16758
好好学习,谢谢百年先生!
引用:原帖由 拾野寒 于
22:41 发表
贺新郎,上感怀,下感怀,情恨泪珠满襟怀,已是风烛犹表白,想是正茂年怀,负人太多难释怀。很有空间啊 独孤谢过17楼君,拾野寒-------------------光临;民间洗耳翁恭听先生高论!
引用:原帖由 甄蚁子 于
10:55 发表
好好学习,谢谢百年先生! 百年谢过18楼君,甄蚁子--------------------------光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年洗耳恭听先生高见!
转老马识途:从毛泽东抄给傅斯年的唐诗说起 / 金钾大匣《焚书坑》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尽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这是毛泽东抄给给傅斯年的一首唐诗,虽然他的真实动机可能只是网络一些著名民主人士,但它至少说明毛是想向人们显示:“他向往美国式民主”,即他“看到了控制言论自由没有任何好的效果,相反制造堰塞湖的结果就是更快的冲堤毁坝”,他将振救中国。不好的东西他会拿出来忽悠别人?这就从侧面证明了民主自由等普世人价值是四海皆宜的普遍原理。本文就从这儿说起。
看看中国历史,每一个朝代前期,言官活跃,言路畅通的时期都是群体事件较少的时期,相反妄臣当道,言路不通时,那个时代必是多事之秋。
再看那些经常批评政府的文人,除了令妄臣们憎恨以外,并未给统治者带来血光之灾;相反,陈胜、吴广、刘邦、项羽,黄巢,朱元章,李自成,张宪中,直到洪秀全,有哪一个是读书之人?这些人从没有批评过政府,他们只一心想着王候将相宁有种乎?而且他们也使统治者带来民灾难性后果。
当然后来的孙中山是读书人,孙中山也使得满清失去了统治地位,但这还是不能证明“防民之口要胜过防川”具有什么合理性。
首先,前有康梁等知识分子的改良,这已经给足了清庭维持其长期利益的机会,事实证明反动没落的统治者不见棺材是绝不掉泪的,这才有了后来知识分子走向革命的首路(这一点中国共产党早已证明并强调了n次);第二,由知识分子主导的革命,还是最为理性的,比如辛亥革命成功后,还是让爱新觉罗氏住在北京,并给予了必要的独立自由的生活空间。后面的历史发展并非去逝后的孙文先生能够左右,如果在康梁时候不让改良妖折,爱新觉罗氏的后代起码也不比明仁家族差吧?
本来天下并非天生就是爱新觉罗家族的,可是如果该家族能够明智的及早还政于民,却能为其子孙留下皇族身份共享和平,何乐而不为?同样,当今天下难道天生就是某一派别的吗?如果顺应普世潮流,真正地还政于民,至少在地方上还政于民。那么其共享万代又有什么不可能呢?其实,恩格期也给某些革命政权指导过,地方政府官员可以由地方直选,不一定都要中央派去。
现今有一种观点:“就是批评者没有提出更好的方法或建议,因此批评者就是瞎胡闹!”有的还会加上“就是破坏安定团结,就是唯恐天下不乱。”
持这种观点的人很可笑!举个例子,老公经常赌博,老婆很不满,故经常报怨和批评老公,按照这种观点:老婆批评老公老赌博的时候,必须先给老公想出一个更好玩的办法?
治理一个社会,有没有完美无缺的制度?没有,永远也不会有!正因为如此,政府才需要接受公民的批评和监督。连中国古代的君王都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历朝历代都专门设有言官,难道古时的言官进言的时候都要先想出更好的办法?皇帝要娶某女子,言官以为不合式,因此进言柬阻,他要同时给皇帝建议另一个女子更漂亮?可笑不?
言论自由就应允许言论之人讲错话,说错了该负值么责任就负什么责任就是了。对错是一回事,表达权是另一回事,我可以不赞成你的所说,甚至是反对你的观点,但我支持你说话的权利,只要你自己对其所言承担责任即可。
(转帖)刘小生:也说“并无一人是男儿” / 旁听生
“四十万人齐解甲,并无一人是男儿”。这句话因为最近高层的引用,又在媒体上被反复提及。这句诗的作者花蕊夫人,在国破君降之际,感叹养兵千日,数十万大军临战竟不做抵抗,让她作为女人也看不起。这花蕊夫人的水平可不低,她就这么轻巧巧地把亡国责任从他的夫君那里转嫁到了军人身上。史载,花蕊夫人的夫君,也就是后蜀国主孟昶,在位后期,贪图逸乐、沉湎酒色,不思国政,生活荒淫,奢侈无度,连夜壶都用珍宝制成,称为“七宝溺器”,朝政十分腐败,可谓自取灭亡。后蜀广政二十八年(965年),宋师在大将王全斌的指挥下以两路伐后蜀,蜀军与宋军在剑门关外进行一场大战,蜀军主力全军覆灭,灭亡之势已不可免了。宋军包围成都府,孟昶投降,后蜀灭亡。自王全斌出兵之日算起,才六十六天后蜀灭亡,比起前蜀王衍被后唐所灭还快。毕竟未经血战,成都避过一场战火,成都百姓逃过血光之灾。所以尽管在后世文人笔下孟昶是个窝囊至极的亡国之君,但是成都百姓还是感念于兹,以至于听说他死于开封时都为之伤心,甚至传说他是死于毒杀。前朝也在成都称帝做主的刘璋、刘禅,也是自缚请降,与孟昶类似,但并未听说他们的爱妾埋怨兵无男儿、诿过于人,而只是自认气数已尽。昏庸无能,却也忠厚。
不管怎么说,这句话已经成了一句著名的讽刺挖苦话。而且,特别适合由女人来挖苦男人。一千年后中共党史上的一桩往事,却曾使这句讽刺话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写实。
史载,1968年10月,八届十二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各省市负责人、军队的代表及红卫兵领袖计132人。会议有一个议程,即表决《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会上最后表决“永远开除”刘少奇党籍的决议。当时的表决方式是举手,有131人都举手表示赞成这个提案,只有一个人,一个女人,没有举手,这个人就是陈少敏。
有人说时事造英雄,战争年代,枪林弹雨,多少英雄前赴后继,英雄辈出,陈少敏就是战争年代英雄中的一员。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沙场上,她是一员杰出的女将,中原解放区的开拓者之一。毛泽东曾称赞她是“白区的红心女战士,无产阶级的贤妻良母”。晚年的陈少敏尽管年老体弱,但还是保持一身铮铮铁骨,一身正气,令中国的男人们汗颜。当人们说起刘少奇冤案时,胡耀邦曾激动地说过:“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大家都犯过错误,都举了手。就是陈大姐没有举手,没有犯错误……”说她当时不投这一票是“相当了不起的,具有很大的勇气”,胡耀邦提到的陈大姐,就是陈少敏。胡耀邦多次提到她,也多次深刻反思八届十二中全会前后党内极不正常的政治生活。胡耀邦的反思所得,应该说直到今天都不算过时。
事后有人回忆,在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上,当通过《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时,当代表们齐刷刷的手臂举起来表示通过时,只有陈少敏趴在桌上,用右手捂住左胸,用这种特定的方式,表示自己鲜明的态度。第二天当套红的《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首都大报都刊登了八届十二中全会的公报,全国的宣传机器宣传“一致通过”的时候,就在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日子里,这一位像农村老太太打扮的老战士,用手中的拐杖敲着地,对来探望她的老同志说:“一致个屁,我就没有举手!”——这就是陈少敏。
搞党史的人都知道,陈少敏是我们党内长期负责一个地区全面工作的女领导干部之一(这在中国共产党内属凤毛麟角)。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仅有3位女委员,她是其中之一。另外两位是邓颖超和蔡畅。这位陈大姐,恰好是我的同乡前辈。她是我们县的骄傲。说起来她的革命生涯中,多是在异乡战斗。革命年代的英雄事迹,家乡人实在知之甚少。但对于她在八届十二中全会上的壮举,家乡却人人皆知,无不引以为豪。千夫之诺诺,不若“一女”之谔谔。刘少奇至死相信,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我从这句话的另一面,却不无悲凉地读出了这位党的领袖对战友对广大“革命家”的无限失望。正可谓权势与迷信面前,“四十万人齐解甲,并无一人是男儿”。虽无男儿,自有女中丈夫,为一个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政党保留了颜面。如今,在故乡山东寿光,建有她的纪念馆。——只是,这一桩事,不知在党史上,当看作是难堪还是佳话。
在党的历史上,陈少敏少有,而申纪兰不缺。可见,这不并是“男儿”“女儿”的问题。这么多年过去了,胡耀邦、陈大姐早已作古。有时我也不禁去猜想,坚持真理、珍视党员权利、不迷信领袖的陈大姐,会不会已经成为绝唱?习近平同志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也语重心长地谈到党史。是啊,我党有辉煌的历史,谁想“虚无”“否定”也办不到;我党同样有惨痛锥心的教训。忘记了这些教训,就会听不到真话,干不成实事。当年孟昶的结局就是在这样的一片阿谀奉承之中,慢慢形成的。历史淘汰这样的政权,乃是人间正道,自然不会干“四十万人”甚事!
所以,我愿意把领导人的讲话理解为:民主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呼唤有更多的胡耀邦、陈少敏,他们才是好男儿、好女儿!
金币:13226
古月乱邦是一个好人不假,但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否则,就不会留下“两少一宽”“西臧八条”那样的遗毒祸患。罪人啊!
金币:13226
那个找毛泽东要知识产权的秘书,恐怕是李锐先生的孪生兄弟。可惜的是,先生替毛润之写了《沁园春雪》之后,就江郎才尽了,以至于60年代移樽就教,到润之家里学习古典诗词了!惭愧!
金币:1023
路过,围观,进来看看,再说。
金币:1023
有点意思;可惜好多帖子出不来。否则会更加有意思。论坛也要稍微热闹些,不犯政治,人气旺,何乐而不为?
百年孤独谢谢千年大梦!回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帖子
百年孤独再谢千年大梦!回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帖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帖子
金币:1023
金币:1023
金币:1023
顶顶更好看
感谢诸君光临!
1964年某日,全国各大报头版头条刊登了胡乔木的一首词:《沁园春&&杭州感事》,其词如下:
& & 穆穆秋山,娓娓秋湖,荡荡秋江。正一年好景,莲舟系月,四方佳气,桂国飘香。雪裹棉铃,金翻稻浪,秋意偏于垄亩长。最堪喜、有射潮人健,不怕澜狂。
& & 天堂一向宣扬。笑古今、云泥怎比量。算繁华千载,长埋碧血,工农此际,初试锋芒。土偶欺山,妖骸祸水,西子羞污半面妆。谁共我、舞倚天长剑,扫此荒唐!
金币:13226
  光阴忽忽十九载,一九六五年一月,初学填词的胡乔木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他的“词十六首”,其中也有一首用“沁园春”词牌填的《沁园春·杭州感事》,全词如下:
  穆穆秋山,
  娓娓秋湖,
  荡荡秋江。
  正一年好景,
  莲舟采月;
  四方佳气,
  桂国飘香。
  雪裹棉铃,
  金翻稻浪,
  秋意偏于陇亩长。
  最堪喜,
  有射潮人健,
  不怕澜狂。 
  天堂,一向喧扬,
  笑今古云泥怎比量!
  算繁华千载,
  长埋碧血;
  工农此际,
  初试锋芒。
  土偶欺山,
  妖骸祸水,
  西子羞污半面妆。
  谁共我,
  舞倚天长剑,
  扫此荒唐!
  胡乔木在一九六五年九月还发表过“诗词二十六首”,加上“词十六首”,一共四十二首,其中只有一首“沁园春”,就是这首《沁园春·杭州感事》。胡乔木两次发表的诗词,都请求毛泽东给他作了修改,下面就是毛泽东修改胡的《沁园春·杭州感事》的手稿:
  (载《胡乔木诗词集》,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版)
  两词对照,高下自明,无须赘述。胡词中“谁共我,舞倚天长剑,扫此荒唐”一句,最为精彩,却偏偏出自毛泽东手笔,夫复何言哉!
  ==========================
  胡乔木在《胡乔木诗词集》中谈本人的旧体诗词创作
  【一】
  《人比月光更美丽》初版后记(摘录谈旧体诗词部分)
  试写旧体诗词,坦白地说,是由于一时的风尚。我自知在这方面的才能比写新诗的更差。一九**年十月至六五年六月间写的一组词(《词十六首》)和一组诗词(《诗词二十六首》,今删去其中二首), 都是在毛泽东同志的鼓励和支持下写出来,经过他再三悉心修改以后发表的。我对毛泽东同志的感激,难以言表。经他改过的句子和单词,确实象铁被点化成了金,但是整篇仍然显出自己在诗艺上的幼稚(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诗词二十六首》比《词十六首》“略有逊色”,这是很对的,所恨的是后来也没有什么长进)。只是因为带着鲜明的政治印记,当时曾先后受到郭沫若、陈毅等前辈的奖誉,还承周振甫先生两番诠释,王季思教授对《词十六首》作了讲评。谨在此一并志谢。
  《附录一》是毛泽东同志修改《词十六首》引言时写给《人民文学》和《人民日报》的信。《附录二》是毛泽东同志审改《沁园春‘杭州感事》词时写的旁注。《附录三》是毛泽东同志发表《诗词二十六首》写的信。《附录四》是毛泽东同志审改《六州歌头》词时写的旁注。这些材料都是根据中央档案馆提供的原件复制件排印的,现在公布这几段文字,完全是为了纪念和缅怀毛泽东同志在我学习写作诗词过程中给予的热情指导、鼓励和爱护,以及我衷心铭记的感谢之情。
  胡乔木 一九九二年九月二十五日
  【二】
  胡乔木复读者(三封选一)
  耿庆国同志:
  一月十日来信收到。你在毕业后决心服从国家的分配,到党最需要的任何地方去,搞一辈子革命和建设,这个志愿很好,祝你成功地实现你的愿望。 你对于我的几首词感觉兴趣,因而问起我以前写过的能不能发表。我告诉你吧,以前我没有写过词,这次发表的是我初次的习作。以后可能还写一些或发表一些,但这现在还不能决定。当然,我以前曾经读过一些词,作过一些初步的研究,否则是不会一下子就写出来的。
  词这种文学体裁很特殊,严格地说来是已经过时了,要学习写作需要一定时间的学习,以便掌握有关知识和技巧,因此我并不鼓励你认真去写它。你写的几首,热情是有的,但是对于文字的掌握还没有“过关”,有不少词语用得不恰当。比较起来,末一首《渔家傲》文字通畅,但是情韵还嫌有些不够味,需要更多的精练和抒情化。我想,你有了这份革命的热情,这是最重要的,至于写不写词,或者写得好不好,这对于一个从事自然科学的青年来说并不重要。
  我近年由于得了比较严重的神经衰弱症,不能工作,也因此才有时间学习这些东西。虽然它们的内容完全是革命的,没有旧诗词中常见的那些坏东西,但是无论如何,如列宁所说,写革命都不如实干革命更为有趣。不多谈了,祝你顺利地完成你的毕业论文。
  胡乔木
  一九六五年一月二十一日
金币:1023
转发楚天浪子《毛泽东部分诗词浅评》转发楚天浪子《毛泽东部分诗词平仄格律浅评》求教平仄格律家
1、七绝·炮打司令部 1966年8月
人民胜利今何在?
满路新贵满目衰。——“贵”出律
核弹高置昆仑巅,——“置”、“仑”、“巅”出律
摧尽腐朽方释怀。——“尽”、“方”、“释”出律,“衰”、“怀”不同韵
2、七律o将革命进行到底 1967年夏
古今多少苍茫事,前车历历未能忘,
鸿门宴上宽纵敌,乌江边头何仓皇。
秀全空坐失良机,天京终于烟灰场,
急世英雄行大劫,莫顾尘界百创伤。 
古今多少苍茫事,——合律
仄平平仄平平仄
前车历历未能忘,——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鸿门宴上宽纵敌,——应是“(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
乌江边头何仓皇。——应是“(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平平平平
秀全空坐失良机,——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天京终于烟灰场,——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平平平平
急世英雄行大劫,——合律
仄仄平平平仄仄
莫顾尘界百创伤。——应是“(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仄仄仄平 
浅评:只有两句合律,简直是错得离谱!
3、七律o读《封建论》呈郭老
1973年8月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
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多行秦政治,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劝君少骂秦始皇,——“秦”、“始”出律
平平仄仄平仄平
焚坑事件要商量。——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祖龙魂死业犹在,——应是“(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仄
孔学名高实秕糠。——应是“(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
百代多行秦政治,——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十批不是好文章。——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仄仄仄平平
熟读唐人封建论,——合律
仄仄平平平仄仄
莫从子厚返文王。——合律
仄平仄仄仄平平
浅评:若按照折腰体,1、2、3、4、7、8句出律,只有5、6句合律。总之,都是平仄严重混乱,错得令人不可思议!
4、蝶恋花o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浅评:柳、九、有、酒、袖属于词韵第十二部,舞、虎、雨属于词韵第四部。有人说,是毛换韵了,但是,如果换韵,应该是下片开始就换,而不是下片的第一韵“袖”还是上片的韵,而其他换韵。另外,这个词谱是没有换韵的,词谱如下:
《蝶恋花》,本名《鹊踏枝》,又名《凤栖梧》、《黄金缕》、《明月生南浦》等。仄韵格,双调,60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定格】
  ⊙●◎○○●▲,⊙●○○,⊙●○○▲。⊙●◎○○●▲,◎○⊙●○○▲。
  ⊙●◎○○●▲,⊙●○○,⊙●○○▲。⊙●◎○○●▲,◎○⊙●○○▲。
  [宋]欧阳修《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来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格二】(平仄韵通叶格,双调,60字。上片二仄韵、二叶平韵,下片四仄韵)
  ●○○○○●△。●●○○,●●○○▲。●●○○○●△,○○●●○○▲。
  ●●○○○●▲,●●○○,●●○○▲。○●○○○●▲,●○●●○○▲。
  [宋]石孝友《蝶恋花》:
  别来相思无限期,欲说相思,要见终无计。拟写相思持送伊,如何尽得相思意。
  眼底相思心里事,纵把相思,写尽凭谁寄?多少相思都作泪,一齐泪损相思字。
  [说明]上、下片第二句第四字“思”系偶合非叶。
& &【格三】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  
& &⊙●○○○●▲,⊙●○○,⊙●○○▲。⊙●○○●○▲,◎○⊙●○○▲。
& &◎○⊙●○○▲,⊙●○○,●●○○▲。◎●⊙○◎○▲,◎○⊙●○○▲。
& &[宋]沈会宗《蝶恋花》:
& &渐近朱门香夹道,一片笙歌,依约楼台杪。野色和烟满芳草,溪光曲曲山回抱。
& &物华不逐人间老,日日春风,在处花枝好。莫恨云深路难到,刘郎可惜归来早。
5、五律o张冠军道中
朝雾弥琼宇,征马嘶北风。
露温尖难染,霜笼鸦不惊。
戍衣犹铁甲,须眉等银冰。
踟蹰张冠道,恍若塞上行。
格律分析:
朝雾弥琼宇,——合律
平仄平平仄
征马嘶北风。——应是“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仄平
露温尖难染,——“难”出律
仄平平平仄
霜笼鸦不惊。——应是“(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戍衣犹铁甲,——应是“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
须眉等银冰。——“银”出律
平平仄平平
踟蹰张冠道,——“冠”出律
平平平平仄
恍若塞上行。——“上”出律
仄仄仄仄平
浅评:除了以上的平仄严重出律外,“风”是一东韵,“惊”、“行”是八庚韵,“冰”是十蒸韵,可谓韵脚混乱。
6、五律o喜闻捷报
中秋步运河上,闻西北野战军收复蟠龙作。
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
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
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
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
格律分析:
秋风度河上,——合律
平平仄平仄
大野入苍穹。——合律
仄仄仄平平
佳令随人至,——合律
平仄平平仄
明月傍云生。——应是“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
故里鸿音绝,——应是“(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
妻儿信未通。——应是“(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满宇频翘望,——“翘”出律
仄仄平仄仄
凯歌奏边城。——要么是“凯”、“边”出律。要么“奏”、“边”出律
仄平仄平平
浅评:从平仄来看,若按照折腰体,则四句出律,七句的“宇”与八句的“歌”出律。另外,“穹”、“通”是一东韵,“生”、“城”是八庚韵,属于韵脚混乱。
7、七律o忆重庆谈判
有田有地皆吾主,无法无天是尔民。
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土不黄金。
炸桥挖路为团结,夺地争城是斗争。
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浅评:1、“遍地血”犯三仄尾;2、重字甚多;3、“民”是上平声十一真韵,“金”是下平声十二侵韵,“争”、“ 生”是下平声八庚韵,因此,也是韵脚混乱。
8、五律o看山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
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
热来寻扇子,冷去对美人。
一片飘飘下,欢迎有晚莺。
【题记】这首诗最早发表在《党的文献》一九九三年第六期。
浅评:格律无误,但是“空”、“风” 是一东韵,“人”是十一真韵,“莺”是八庚韵,因此也是属于韵脚混乱。另外,结句“欢迎有晚莺”到底是何意,真是令人浮想联翩!
9、七言诗o赫鲁晓夫访美
1959年10月
西海如今出圣人,涂脂抹粉上豪门。
一辆汽车几间屋,三头黄犊半盘银。
举世劳民同主子,万年宇宙绝纷争。
列宁火焰成灰烬,人类从此入大同。
浅评:此诗没有标明七律,但是格律没有多大问题,只要将一二句对调,则完全符合折腰体的七律格律。不足还是用韵混乱问题。“人”是十一真韵,“门”是十三元韵,“银” 是十一真韵,“争”是八庚韵,“同”是一东韵。
10、七律o读报有感
托洛斯基返故居,不战不和欲何如?
青云飘下能言鸟,黑海翻起愤怒鱼。
爱丽舍宫唇发黑,戴维营里面施朱。
新闻岁岁寻常出,独有今年出得殊。
格律分析:
托洛斯基返故居,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不战不和欲何如?
仄仄仄平仄平平
青云飘下能言鸟,
平平平仄平平仄
黑海翻起愤怒鱼。
仄仄平仄仄仄平
爱丽舍宫唇发黑,
仄仄仄平平仄仄
戴维营里面施朱。
仄平平仄仄平平
新闻岁岁寻常出,
平平仄仄平平仄
独有今年出得殊。
仄仄平平仄仄平
浅评:二句的“战”、“和”出律,四句的“起”出律。“居”、“如”、“鱼”是六鱼韵,“朱”、“殊”是七虞韵,又是用韵混乱。
11、七绝o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李进:即江 青。
浅评:“仍”出律。此诗有几种解读:1、风景诗。上联写劲松,下联写仙人洞,每联都挺好,但是放在一起,则前后没有必然的联系。2、写李进。将李进比喻为劲松,上联写得很好,很贴切,确实令当事人感动,因为,当年李进倍受争议,毛是力排众议才与其同居的,但是三四句放在李进身上令人颇为费解。3、淫诗,写毛的感受。“劲松”乃毛之阳根也,“乱云”乃床上被子的混乱状态也,三四句自然是李进之美妙玉体也。毛创作此诗是参考以下资料的:[清]临川山人的小说《花荫露》第三回 父子连台各得其所 诗云:“天生一个神仙洞,无限风光在玉峰。老绾专定神仙洞,劣儿只喜攀玉峰。各取所需连床混,笑煞京都八旬翁。”只有这种解读,才前后连贯,一气呵成!哈哈……
12、七绝o屈原
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
文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
浅评:“向”出律。二句是说屈原的人品和诗品,就像一把“杀人刀”一样,毫不留情地解剖了世世代代的奸佞小人。但是“杀人刀”三字缺少诗语的美感。
13、七绝o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
博大胆识铁石坚,刀光剑影任翔旋。
龙华喋血不眠夜,犹制小诗赋管弦。
浅评:“胆”、“识”出律,结句犯孤平。
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
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
浅评:“湖”、“断”、“吟”、“诗”出律,特别是“吟”处该用仄声却用平声,错误太低级。
14、七律o咏贾谊
少年倜傥廊庙才,斗志未酬事堪哀。
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
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
千古同异长沙傅,空白汩罗步尘埃。
格律分析:
少年倜傥廊庙才,——“廊”、“庙”出律
仄平仄仄平仄平
斗志未酬事堪哀。——“未”、“堪”出律,或者“事”、“堪”出律
仄仄仄平仄平平
胸罗文章兵百万,——“罗”出律
平平平平平仄仄
胆照华国树千台。——应是“(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仄仄平平
雄英无计倾圣主,——“圣”出律
平平平仄平仄仄
高节终竟受疑猜。——“竟”、“疑”出律
平仄平仄仄平平
千古同异长沙傅,——“异”、“沙”出律
平仄平仄平平仄
空白汩罗步尘埃。——应是“(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仄平平
浅评:句句有出律,确实不忍卒读!
15、卜算子·悼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艾地同志
1965年12月
疏枝立寒窗,笑在百花前。奈何笑容难为久,春来反凋残。
残固不堪残,何须自寻烦?花落自有花开日,蓄芳待来年。
格律分析:
疏枝立寒窗,笑在百花前。奈何笑容难为久,春来反凋残。
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
残固不堪残,何须自寻烦?花落自有花开日,蓄芳待来年。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浅评:平仄极其混乱,除了上片的第二句和下片的第一句,其他句子完全没有诗词的声韵规律。另外,《卜算子》的词谱是没有平声韵的,词谱简介如下:
《卜算子》,元高拭词注:仙吕调。苏轼词,有“缺月挂疏桐”句,名《缺月挂疏桐》;秦湛词,有“极目烟中百尺楼”句,名《百尺楼》;僧皎词,有“目断楚天遥”句,名《楚天遥》;无名氏词,有“蹙破眉峰碧”句,名《眉峰碧》。《卜算子》共有七体,分别如下:
卜算子 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  苏 轼
又一体 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石孝友
又一体 双调四十五字,前段四句两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  徐 俯
又一体 双调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  黄公度
又一体 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两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  张 先
又一体 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杜安世
又一体 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  花草粹编无名氏
16、临江仙o赠丁玲
1936年12月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支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浅评:《临江仙》,又名《临江山》、《谢新恩》、《庭院深深》等。平韵格,双调,这是【格四】,60字,上下片各三平韵。词谱如下:
⊙●◎○○●●,◎○⊙●○△。◎○⊙●●○△。◎○○●●,⊙●●○△。
⊙●◎○○●●,◎○⊙●○△。◎○⊙●●○△。◎○○●●,⊙●●○△。
由此可见,毛词的平仄无误,但是用韵有误。“城”、“兵”是词韵的第十一部,“新”、“人”、“军”是词韵的第六部,“东”是词韵的第一部。
金币:1023
未完待续!回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帖子
《沁园春.长沙》究竟是谁作的
岭南文抄公 于
14:56:40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文化散论
    《沁园春.长沙》一首,号称绝唱。毛自称“对于长短句的词学稍懂一点”,应该是想到这首词才有这种自负。但是,北京文艺界一个旧诗词爱好者对毛的少年朋友作了多方调查,发现这首词的原作和公开发表的稍为不同,兹收该词原作记录于下:
    “肃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欢歌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据说此是毛泽东一九二零年和一九二一年间和许多同学游岳麓山和橘子洲头,大家所作的联句,经几个诗词造诣深的老师修改而成。毛泽东后来和一些朋友重游湘江、岳麓山、橘子洲头时念过。三十年代,萧三在陕北获得此词,当是毛泽东提供的。但已改“肃立”为“独立”,改“欢歌”为“偕来”。此词整套功力上和风格上和毛泽东先后所作词迥异,其著作权,为词学界所怀疑,但大陆知情人慑于毛的权势,不敢提出异议。
    但是我们用一些旁证可看出其中确有不少问题。
    第一:《毛泽东诗词选集》刊明该词是一九二五年作,查当年八月,毛泽东即由湖南启程往广州,九月到达广州参加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工作,十月被汪精卫推荐代理宣传部长。按新历八月当为旧历六月,湖南一带的气候尚未降霜,何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第二:毛泽东当时已为共产党的头面人物,在国民党的地位也不算低,怎会像初出茅庐的小伙子那样,“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第三:如果毛泽东当年八月在湖南长沙有此佳作,九月份到了广州大有可能录呈在广州的林伯渠、柳亚子、郭沫若等人欣赏,作为“粤海饮茶”的谈资,可见毛泽东当时还不敢公然把此词的著作权全部占为己有。
    第四:到了陕北以后,毛泽东仍然没有做为己作公开于世,直到萧三在延安将它录出来发表,才在一九五七年收录于《诗刊》发表,其中蹊跷,明眼人一推即可全知。
    一九四九年毛泽东坐上了北京龙庭,没有立即发表自己的佳作,直到一九五七年才收录十八首发表于《诗刊》,这一方面说明他的谨慎,有自知之明,后来他和陈毅谈诗的一封信,说自己对律诗“还未入门,偶尔写过几首律诗,没有一首是我自己满意的”,当非谦语。
[转贴]关于毛泽东诗词的专业级评论[转贴]关于毛泽东诗词的专业级评论
4679 次点击
clickbird 于
1:19:00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毛泽东与完颜亮(ZT)
提交者 :&&春分 于 北京时间
作者 ·张宗子·
                  一
    毛泽东作诗词,常因袭古意,甚至直接袭用古人原句,如“天若有情天亦老”之类。公推为杰作的《沁园春·雪》,其下片如周泽雄指出的,颇似清人孙髯翁题云南大观楼长联中的一段: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比较一下毛的词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句法语气用词,如出一辙。毛泽东很熟悉孙氏这副“古今第一长联”,曾亲口赞为“从古未有,别创一格”。毛的话显然过誉。孙联固然是好,写法也只是老套路,上联写景,下联怀古,没有什么创意。中国文学成熟早,名家高手众多,几乎每一寸田地,都被人千遍万遍地开垦耕耘过了,要想完全创新,谈何容易。至于化古为今,拿前人的铁屑炼金子,放在俗手那里,与抄袭无异;遇上大才子或运气特别好的人,便救活了已死的陈句,现成的例子是秦观的“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沁园春·雪》按题目是一首咏物词,上片照例描写雪景。毛泽东写景与一般人不同,有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总往大了写,从空中俯瞰,所用词语非常有限,大致不离“千”“万”这样的大数字和“山”“水”“海”“洲”这一类概念名词,而鲜少具象。这种写法的好处是气势恢弘,但容易流于空洞。古代的大诗人对此深有领悟,知道如何扬长避短。柳宗元的《江雪》不过四句二十个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正是毛泽东最喜欢也最擅长的套路,但其后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以秤砣压千斤,不仅形成平衡,而且反客为主,这却是毛泽东不留意因而不太明白其中奥妙的地方。
    毛泽东在诗词上天分极高,立意好,胸襟开阔,白璧无瑕的一点,是文字功力略有不及。“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样的句子,直如童生发蒙不久的炼笔,连香菱那几首处女作都赶不上,凡初学者的毛病应有尽有。毛特别不善于对对子,这可以说是毛诗不如词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毛的七律中,找不出一副完整的没毛病的对联,更别提像杜甫那样严整精工的对联,常常是有了上句没下句,或先有下句凑上句。在词中,对句相对不那么重要,标准可宽松些,像在沁园春这样的词牌里,要对的句子字数少,就更加容易。然而毛的天性太狂放不羁,最宽松的对句也能叫他措手不及。“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毛一成不变的错误是“不对”,上下联同意重复,所以周泽雄说他文字非常不经济。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山河铁臂摇”,如“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实在不枚胜举。
    毛心急的时候,常爱凑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也是意思重复的不“对”之联,而且说山势如走泥丸,无论如何让人费解。《沁园春·雪》中在“山舞银蛇”之后,对一句“原驰蜡象”,我自幼读过诸大家的解说,感觉就是朱熹说的那样:“他自在僻处自说”,我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山势如蛇,形象生动,但经千百人用过,犹如“芙蓉如面柳如眉”,后人再沿袭,不成俗套也成了俗套。至于大雪覆盖下的平原,如何能像一群奔跑的蜡做的大象?无论如何有点匪夷所思。以蛇象为比喻写山写雪景,又恰好做成一付对子,《红楼梦》上倒有一个现成的例子。第五十回,芦雪庵即景联诗,宝琴黛玉有一联,道是“伏象千峰凸,盘蛇一径遥。”峰峦凸起,如伏卧的大象;山径逶迤,如盘绕的长蛇。形容得就十分贴切。相比之下,毛的句子处处捉襟见肘。
    古诗作法的起承转合,知易行难,每一步都做得好的,千百中无一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一句收上片的写景,一句引下片的感怀,比大多数人利用手下片之分的省力气的轻轻一转高明得多。后面更高明的是“俱往矣”三个字的总收,说是收,却能临去秋波再一转,于无余地中翻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意思。这正是我说毛泽东天分高的地方。其实“江山”那两句,还是从苏轼的“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来的;“俱往矣”三个字,历来备受称赞,说是“大笔如椽”。这种句法,在词中差不多已成定式。远的不说,《儒林外史》收尾的那首词,恰好也是一首沁园春,其中那的一句作“今已矣”,文意以及在词中的作用正和毛词相同。说不定毛泽东正是由此受到了启发呢。
金币:1023
金币:1023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顶不起来,锁帖了?
金币:1657
金币:1023
你以为我是谁
我以为你是你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临帖君三羊开泰三阳开泰新年快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人们相信阉人能带来吉祥,重大喜事往往会邀请阉人们表演歌舞助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贺新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