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蒋介石坚持一个中国国共合作会怎么样

国共合作蒋介石亲自批准枪决的新四军高级将领是谁
红潮导语:当蒋介石通过情报部门得知王明、项英与高敬亭在建立大别山根据地的问题上,产生分歧的内情后,当即给项英、叶挺回电:“所请将高敬亭处以枪决,照准!”
日,原新四军第四支队领导机关旧址―――安徽省舒城县高峰乡东港村人山人海,庄严肃穆。当地县委、县政府在这里隆重举行原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员高敬亭烈士铜像揭幕仪式。
高敬亭,原名高志员,1901年(一说1907年)8月14日出生于河南光山董店(今属新县)一个农民家庭。1928年春,高在其家乡参加了农民运动。1929年3月,高敬亭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担任的第一个职务是乡苏维埃武装委员,从此就与枪杆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由于作战勇敢兼粗通文墨,加上中共六大后受共产国际影响,一再强调领导机关必须配备工农成分的干部,高敬亭开始崭露头角。1930年当选光山县苏维埃主席,后依次升任鄂豫皖特区苏维埃主席、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从1930年起,他还先后兼任中共光山县委书记、鄂豫皖中央分局常委、豫东南道委(相当于地委)书记等职,期间,他参与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了光山独立团、赤卫师、游击师(后均编入红四方面军),并指挥这些部队攻占地主武装盘踞的山寨、土围子80余处。
1932年11月,反“围剿”失利的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为坚持斗争,鄂豫皖省委决定重建红二十五军,军长吴焕先,下辖两个师:徐海东任师长(兼副军长)的七十四师,高敬亭任政委(后兼军政治部主任)的七十五师。在任七十五师政委期间,高与师长姚家芳(前)、丁少乡(后)率部转战鄂东北、皖西北。
红二十五军坚持鄂豫皖革命斗争的道路是异常曲折的,多次经过扩编和缩编,可见当时军事形势之险恶。1934年1月,高敬亭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9月,出任中共皖西北道委书记,统一领导皖西北的党政军工作。
1934年11月,中共中央派程子华转达指示,要求红二十五军主力执行战略转移―长征,对外称“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配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于是,吴焕先奉命率红二十五军主力离开鄂豫皖苏区进行长征,高敬亭则留下坚持斗争。由于时间仓促,程子华没有来得及通知高敬亭,只派人送来了指示信。在信中,鄂豫皖省委责成高敬亭新建鄂豫皖边区党的领导机构,重建红二十八军,坚持鄂豫皖边区的革命斗争。此时,鄂豫皖边区红军不足2000人,且正被分割包围在仅存的几小块苏区内,革命面临严重的危机,失败的情绪一度弥漫在整个鄂豫皖边区上空。
在关系到革命成败的危急关头,高敬亭以大无畏的气概挺身而出,在失去上级指示和援助的情况下,承担起了在当地全面领导继续反抗国民党武装斗争的历史重任。
日,正是农历大年三十。在安徽省太湖县凉亭坳的金家大屋,红二十八军(史称鄂豫皖边红二十八军,以区别于其他地区、其他时期的红二十八军)宣告成立,高敬亭自任政治委员(未配军长),统一领导鄂豫皖边区的党政军工作,下辖八十二师和一个军直属手枪团,方永乐为八十二师政治委员,全军仅1400余人。巍巍大别山又重新扬起了一面红旗。
高敬亭率领的红二十八军在鄂豫皖边的战史,是红军主力长征后,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之一。这个时期,敌人一听到高敬亭的名字,无不闻风丧胆。在同敌人展开殊死斗争的过程中,高敬亭达到了他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一生中最具威名的鼎盛时期,成为了蒋介石心头挥之不去的心病。
后来,国民党豫皖绥靖公署在检查其“清剿”失败原因时,供认这样一个事实:“皆缘此等赤匪,多为本地土著,所到之处,又有人从而勾引通窝,以致行动自由,飘然不定,兵来匪去,已成惯伎。”在大别山区游击战争中,高敬亭依靠广大指挥员和人民群众,逐步总结和形成了一套游击战争战略、战术原则,主要有“跳蚤战术”、“老鹰攫鸡”、“化整为零、集零为整”、“伪装奇袭”、“杀回马枪”、“拣弱敌打”、“四打四不打”(即敌情明、地形好、缴获大、无大伤亡,则打;敌情不明、地形不好、缴获不大、伤亡大,则不打)、“敌上山、我下山”(即从内线到外线,从山区到平原)。不难看出,这些同毛泽东后来总结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有许多相同之处。正因为如此,三年游击战争中,高敬亭指挥不足2000人的部队,牵制了国民党正规军数十个团,成功地歼灭其18个整营加15个整连,共约5千余人,自身也发展到3100余人。
“七七事变”后,高敬亭看到中共鄂皖区负责人何耀榜转来的中共中央有关第二次国共合作精神的文件后,马上下决心结束内战一致抗日,并主动派人与老对手、国民党鄂豫皖边区督办公署主任卫立煌举行“岳西谈判”。谈判成功后,他化名“李守义”以红二十八军政治部主任身份在最终谈判协议上签字,这是南方八省游击队中最早、最成功的一次国共两军谈判。同时,这又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尚未建立之前与国民党进行的谈判,高敬亭等人既坚持诚心和谈,又作好反击敌人进攻的准备,这在当时确属罕见之举。
至此,鄂豫皖边区军民结束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并在南方八省十三个游击区中保存了最多的兵力。对此,高敬亭居功至伟。
三年游击战争,高敬亭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但同时,由于受到极“左”路线的影响,鄂豫皖边区的“肃反”,也给革命队伍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失。
方永乐是红二十八军中地位仅次于高敬亭的领导人,他骁勇善战,足智多谋,在红二十八军中享有崇高的威望,红二十八军的战斗作风可以说是与方永乐的精心培养分不开。事实上,方永乐对高敬亭一直是十分尊重的,这既因为高敬亭参加革命的历史长,是鄂豫皖的高级领导人,更重要的是高敬亭本身有着一个共产党人在那种艰苦年月里的党性原则,有着一位军事指挥员特有的素质。
在“肃反”问题上方永乐和高敬亭产生了分歧和争论。还在1933年至1934年间,由于缺乏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加上受张国焘“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时任鄂豫皖省委常委、红二十五军七十五师政委的高敬亭就积极推行极左的“肃反”政策。在七十五师的“肃反”中,他先后捕杀了1000多人。对这种错误做法,当时的省委和军领导都是支持和赞赏的,甚至还称高敬亭为“肃反专家”,这就进一步助长了他的错误。1934年9月,省委派高敬亭去皖西检查工作,根据在七十五师“肃反”的所谓“经验”,高敬亭夸大了“敌情”,他向省委报告说:皖西工作一塌糊涂,都是反革命者在领导。结果,省委错误地将皖西北道委书记郭述申撤职,任命高敬亭接任。上任后,高敬亭大举“肃反”,先后被他错杀的有当地游击队司令员吴保才、赤南县委书记高克文、赤城县委书记吴代芬等一批负责人,给革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在临危受命组建红二十八军后,高敬亭还是对“肃反”抓得比较紧。有时,一个战士丢失一个枪机部件,或者写错一条标语都要当作“反革命”处理,更不用说那些犯有严重错误的同志了。对高的这种做法,方永乐表示严重异议,认为不能将思想错误和政治问题混同起来处理,绝不要再犯“肃反”扩大化的错误。
这种尖锐的对立不仅违背了高敬亭的意志,而且伤害了他的尊严,这令高敬亭大为不满。在一种惊人的自信驱使下,他将方永乐打成“反革命”逮捕起来,并逼他写自供书。内部之隙,为敌所乘。就在红二十八军内部“肃反”加紧进行之际,一名叛徒带敌第一○三师忽然包围了红二十八军军部及部分主力,形势万分危急,部队处于混乱状态。就在此刻,被关押着的方永乐流着眼泪对高敬亭说:“老高,我是不是反革命,等这次战斗后你再审查,你要枪毙我,也要等我把部队带出去以后再说!”高敬亭答应了方永乐的请求。方永乐立即指挥部队投入战斗,抢占主峰阻敌。由于敌人是善于山地战斗的第一○三师,我军兵力单薄,无法固守,被迫撤出主峰。然而,凶恶的敌人却紧咬不放。方永乐发现情况危急,果断命令手枪连保护高敬亭突围,自己则带着少数同志留下掩护。高敬亭冲出去了,方永乐却再没有回来。
内容编辑:
【】【】【】
??????????
??????????
红潮网-中国军事历史故事()版权所有& 站长QQ:
红潮网声明: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地址:江西省上饶市 邮编:100081& &赣ICP备号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常去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蒋介石是个怎样的人?
蒋介石是个怎样的人?
蒋介石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毁誉兼有的人,人们对他评价趋于两极化。
近年,随着互联网络普及,中国大陆地区人民对蒋介石了解更多,对他评价也迅速发生大幅变化。由于2005年是抗日胜利60周年,抗日领袖是蒋是毛,引起各地网络广泛议论。正面
有人认为蒋介石坚忍不拔,在孙中山后领导国民党战胜专制势力反扑,统一中国,捍卫了共和国统,重建了中华民国。
有人认为蒋介石在八年抗战中地位无人可以替代,是民族英雄。中共领导人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中,首次公开承认中华民国国军也是抗日战争的主导力量。大陆民众更认识到国民革命军是在蒋介石领导下赢得抗日战争胜利。
有人认为蒋介石坚持中华道统,复兴中华文化,对中华民族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蒋介石努力以台湾为中华民族复兴基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华文明一部分精华得以在台湾保存,未受受信仰西方马列主义的中共各种政治运动影响。大陆地区改革开放后在复兴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台湾地区文化人发挥了非常重要的贡献,这和蒋介石晚年在台湾开展复兴中华文化的运动亦有密切的关系。
有人认为蒋介石一生致力维护中华民国法统,不论是刚迁台的危机期或是之后的安定期,坚决反对台独和国际托管台湾,重视中华民国利益及台湾同胞意愿,是真正爱中国者。终其一生,蒋介石坚持诛杀台独势力。
有人认为蒋介石领导中国政府光复了曾为日本帝国主义占据达五十年(1895年-1945年)的台湾,让台湾人民脱离日本高压与奴化的殖民统治。
蒋介石于八二三炮战时,美国政府曾要求中华民国政府放弃金门,声称金门、马祖列岛并不在《中美共同防御条约》防御义务中,这要求被蒋介石拒绝。并誓言就算只用中华民国国军的力量,也要坚守金马。
马英九认为蒋介石对台湾的贡献有三方面:光复台湾、建设台湾与保卫台湾。建设方面除了土地改革、9年国民义务教育及发展经济外,更重要是蒋介石在政府刚迁台、朝鲜战争方酣动荡之际,毅然推动地方自治,对台湾民主发展有很大贡献。蒋介石还支持妇女解放、废除养女制,对台湾人权进步有很大贡献。 当初若没有蒋介石保卫台湾,台湾可能已沦入铁幕,也就没有后来的经济发达与教育普及。
一些与蒋接触过的中外人士认为蒋有品德上的优点。蒋日记自1915年即未间断,至1972年健康恶化为止长达57年之久。西方史学界对蒋介石正面看法有:“律已甚严”、“生活节俭”,有“钢铁般决心”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他的各种伟大优点,使他成为一个忠诚爱国的、不与人同流合污的和足智多谋的领袖,他百折不挠地决意保持其他国家的独立,不受任何外国控制,一心要为他宪政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香港亲台团体对蒋在台湾的建设及措施多持正面态度。
武之璋、郑义在《客观公正地评价蒋介石这个历史人物》一文中指:“根据避免泛道德主义的标准,根据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原则,根据改朝换代后不用政治力量污蔑对手的中国历史学传统。再参考大量的国府档案,我们可以确认蒋在近代史上功大于过,蒋的失败不只是蒋个人的失败,蒋的失败可视为中国近代史上现代化的重大挫折,共产主义的暴兴,是中国现代化的一股逆流,这股逆流牺牲了大批国共双方的菁英份子,这股逆流饿死了数千万善良百姓,这股逆流让中国社会倒退了几十年。最后共产党放弃了共产主义,以致于虚耗了几十年后一切从头开始。”
有人认为:“在中华民国建立之后,华人方摆脱实施了两千年的帝制。时人对民主当如何法定和实践,尚处于探索期。此後两岸局势稳定,由于国家经济发达、民生安定,在民意的推波助澜下,遂有北高两直辖市在1994年的重新自治和民选国家元首制度在1996年的落实。固然蒋氏生前诸多的独裁措施乃着眼于当代背景,实发生了许多不必要的政治刑罚和迫害,但综观之,已逐渐走出昔时帝制的阴影。以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中央政府所在地台北市之市长于1951年至1967年间犹允民选为例,说明蒋氏的容纳、未全面封杀地方首长与议员的选举,奠定了中华民国民主化的基础。”
蒋于1946年在中国大陆主持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是一部完全现代意义上的宪法,是一部与欧美任何一个民主国家的宪法相比,毫不逊色的体现着完全民主精神的宪法。台湾之所以可以走向民主,完全可以说是台湾人民为了实现这部宪法所规划的宏伟的民主蓝图而不懈抗争与努力的结果。一部具有真正现代民主精神的宪法对于中国人民追求民主的事业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和难能可贵。 负面
照李宗仁回忆录所述,蒋介石的统治有“流氓治国”的特色,类似台湾现在的“黑金政治”。“所以蒋先生在中国战场纵横数十年,他所凭借的武器,不外金钱收买和分化离间的伎俩。若从纯军事观点立论,则蒋先生实在是既不能将将,也不能将兵,若以他一己的意志来统兵作战,安有不败之理?只以军事一端作简单的论列,中共统一大陆,实非偶然。”
美国总统杜鲁门对蒋介石始终没有好感,而且对美国的援助遭严重亏空以及美国国会和联邦调查局注意到孔宋两家不正常的敛财手法而十分不满。美国作家默尔·米勒有一次采访杜鲁门总统,杜鲁门就气得大骂地说:“他们(国民党)都是贼,个个都他妈的是贼……他们从我们给蒋送去的38亿美元中偷去7.5亿美元。他们偷了这笔钱,而且将这笔钱投资在巴西的圣保罗,以及就在这里,纽约的房地产。”杜鲁门77岁高龄接受采访时,提起蒋,仍然怒火中烧:“我从来没有改变我对蒋他们那帮人的看法。他们个个都他妈的该进监狱!如果我活着看到他们锒铛入狱的那一天,我将很高兴。”
鲁迅等当时的思想家批判蒋介石在国内进行“血腥治国”、“白色恐怖”,大肆捕杀“共匪”和异见人士,是“独裁统治者”。
汪荣祖、李敖认为蒋介石不是一个称职的军事领袖。蒋介石曾身为黄埔军校校长,却是个不称职的军事家,在战术层面乏善可陈。比如,在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动用了差不多全部国民革命军精锐调往淞沪作战,希望扩大上海之战,以冀国际可以出面调停,犯了战略上的错误。
蒋介石在抗日战争胜利后默许阎锡山留任大批成建制日军准备应付国共内战,还聘请日军高级将领,曾任日军中国派遣军司令及三光政策、济南惨案的主使者冈村宁次为国军顾问,致使其未受审判。
蒋介石在抗日战争时为阻挡日军,批准黄河花园口决堤,造成上千万中国百姓受灾、近百万人死亡及数万平方公里的田地被河水淹没后大面积的饥荒;蒋介石亦是长沙大火的主谋。
张学良被蒋介石、蒋经国治下的中华民国政府从1937年软禁直至1990年;而杨虎城自1937年就被关押,1949年国府溃败时,周养浩等军统人员在毛人凤的直接命令下,将杨虎城及其子女、卫士、秘书一共8人全部杀害。
前陆军总司令且为国民革命军名将的孙立人批评蒋介石视国军为私军,为一党一人之工具,最终以涉及匪谍、预谋兵变之罪名,遭软禁长达33年。
国民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出卖了中国对外蒙宗主权(雅尔塔协定称:“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此“现状”以当时中、美政府的理解,即为外蒙独立之下,中国仍有宗主权,详请见外蒙古独立),导致中国永久失去外蒙古。 然而国府败退台湾后,日在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蒋介石说:“承认外蒙独立的决策,虽然是中央正式通过一致赞成的,但我本人愿负其全责。这是我个人的决策,是我的责任,亦是我的罪愆。”放弃外蒙古“实在是一个幼稚的幻想,绝非谋国之道”;蒋认为自己“对总理、对革命、对国家和人民应该引咎自责。”1952年国府以苏联“违约”为由,向联合国大会提出“控苏案”,并经大会决议通过。1953年立法院宣布废除《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华民国曾在1955年否决蒙古加入联合国,但苏联压力最后迫使中华民国停止阻挡蒙古,最终蒙古在1961年加入联合国。
一些评论家指出蒋介石为巩固政权展开恐怖统治,以刑法一百条及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造成白色恐怖。蒋介石在台湾威权统治使一些台湾人对蒋评价甚低甚至憎恨。国民党曾制造对他的崇拜风气,中正路和介寿路等名称,成为台湾最常见的路名。蒋介石铜像大量出现于车站、各级学校及各公共机关。
蒋介石曾孙蒋友柏于日接受台湾媒体访问时表示“这些年来我慢慢在思考一些事。我家人曾经迫害台湾人民,后来被逼出去(指离国发展)。我们不能总是对以前的光荣无法忘记,无法接受批评,总要有人出来接受这些事情。”这是蒋家后人首次对蒋介石提出负面评论。
蒋介石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威权统治”力量被认为是非来自自身权威,而是依赖军队和特务进行高压统治,造成许多无辜民众受害、对付异议者也过于残酷;在台湾民主化后,“威权统治”成为独裁统治的代名词。
中共曾长期将蒋定义为负面人物,中共和宋庆龄等国民党左派指责蒋“背叛总理(孙中山)遗志”,“背叛革命,血腥屠杀革命群众”。抗日战争中蒋介石被认为是“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忽略抗日、枉顾民族利益”。在相当长时间内(1990年代以前),蒋被批判为“蒋帮头子”、“流氓刽子手”、“新兴军阀”、“旧势力之化身”、“军阀之工具”、“群众之仇敌”、“背叛革命”、“反革命”、“反动”、“无耻”、“美帝国主义走狗”、“美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买办阶级等反动势力在中国的代表”等。毛泽东对蒋介石的评价包括:“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中国法西斯头子”,“独夫民贼”。陈伯达称蒋介石为首的四大家族聚敛200亿美元的财富。 中共及部分学者把蒋介石列为中国的头号战犯及卖国贼。
张学良口述历史痛贬蒋介石。他说:“蒋先生这个人,我批评他,他要有机会,他真能当皇帝。他的思想非常顽固,旧的思想,不是当代的思想,蒋经国就不同,所以我可以说,到台湾以后,要不是蒋经国,蒋介石就没有了,现在也是没有了。”张学良表示:“介石没有中心思想,他的中心思想就是他自己,(我)本来很尊重蒋先生,但后来不尊重,因蒋先生完全是自我主义。”访问者提到:“我们在可大图书馆看见很多书,是说蒋先生对台湾的贡献。”张:“那大概都是国民党写出来的,要说蒋经国对台湾有贡献,我承认。蒋先生有什么贡献?”张学良认为,蒋介石是个投机取巧型的买办、好吹,例如蒋介石常说“几年准备(反攻)、几年成功”,失信于民。张学良还称,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发表《蒋委员长西安半月记》,“都是假的”,事实上是蒋嘱文胆陈布雷于一九三七年二月在杭州新新旅馆辟室杜撰,八易其稿。张学良在日记中写道,他在特务刘乙光监视下,碰到熟人也不敢打招呼,心情不好,不如“抓诗一首”。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一书中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蒋介石错误判断当时形势,秘密出卖外蒙与苏联,企图让苏联不插手中国内战。如果蒋介石懂得政治妥协,可能避免中国内战,形成多党制民主国家。最后结果导致中国共产党建立政权,并失去外蒙主权,中国也失去了最佳民主化时机。 其他
北伐结束后,各地方势力及原军阀都表示愿意归顺国民政府,国府也予以接纳;但他们只是形式上听命于蒋介石。所以有人认为:部分对于蒋介石及国民党的劣评,实际上是基于其他军阀的恶行。
“支那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于一九三九年曾说:“看来敌军抗日力量的中心不在于四亿中国民众,也不是以各类杂牌军混合而成的二百万军队,乃是以蒋介石为核心、以黄埔军校青年军官阶层为主体的中央军。在历次会战中,它不仅是主要的战斗原动力,同时还严厉监督着逐渐丧失战斗力意志而徘徊犹豫的地方杂牌军,使之不致离去而步调一致,因此不可忽视其威力。黄埔军校教育之彻底,由此可见……有此军队存在,要想和平解决事变,无异是缘木求鱼”。
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开罗会议上曾与蒋介石会面,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对蒋有如下评价:“他的那种沉着、谨严而有作为的性格,给我以深刻的印象。这时,他的权威和声望正处在顶峰。在美国人的眼中,他是世界上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力量,他是‘新亚洲’的一个斗士。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坚定地捍卫中国、反抗日本侵略的人,同时他又强烈地反对共产党。美国各界人士公认,在这次战争获胜以后,他将成为世界上第四个大国的首脑。后来,许多持有这些观点和估价的人们都抛弃了他们原有的看法。我在当时并不同意人们这样过高地估计蒋介石的力量,或中国在未来的贡献,然而,我在这里还是可以指出,蒋介石大元帅至今仍然献身于当时曾使他获得广泛声誉的同一事业,但是,后来他却在自己的国家中被共产党击败,这是一件很糟糕的事。”
其他回答 (5)
  蒋介石() 浙江奉化人。名中正,原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1907年入保定全国陆军速成学堂。1908年留学日本。1908年加入同盟会。1910年日本振武学校毕业后,入日本陆军第十三师团第十九联队为士官候补生,辛亥革命后追随孙中山,曾参加反对袁世凯的活动。1923年赴苏联考察军事政治。1924年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1926年先后制造“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打击共产党和革命势力。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率师北伐途中,于 1927年发动了“4·12”政变,在各地清党,第一次国共合作公开破裂。1928年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不断进行新军阀混战。1931年 “9·18”事变后,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围攻红军革命根据地。1936年“西安事变”后,被迫接受抗日主张,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1938年任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  抗日战争期间,任国防最高委员会主席,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1943年参加美、英、中三国开罗会议。抗日战争胜利后,与中共代表团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1946年撕毁《停战协定》、《政协决议》,命令进攻解放区,单独召开制宪国民大会,通过宪法。1948年擅自召开第一届国民大会,当选“总统”。日,被迫发表《引退谋和文告》,由副总统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  1949年败退台湾后,历任“总统”与国民党总裁。日于台北去世。
蒋介石()中国国民党当政时期的党、政、军主要领导人。名中正,字介石,学名志清。浙江奉化县人。日(清光绪十三年九月十五)生。  父蒋肇聪继承祖业经营盐铺,1895年病殁。蒋介石由母亲王采玉抚养成人,幼年入塾,诵读经史。1903年入奉化凤麓学堂,两年后至宁波箭金学堂就读。1906年初肄业于龙津中学堂,4月东渡日本,入东京清华学校,结识陈其美等人,受到反清思想的影响。年末回国,1907年考入保定全国陆军速成学堂,习炮兵。1908年春赴日,入东京振武学校。其间由陈其美引入同盟会,参与反清革命活动。1910年冬毕业后,入日本陆军第十三师团第十九联队为士官候补生。  投身民主革命获得孙中山的器重 辛亥革命爆发后,蒋介石回上海,受陈其美指派,率先锋队百余人至杭州,参加光复浙江之役;嗣后在沪军都督陈其美部任沪军第五团团长,与陈其美、沪军第二师师长黄郛结拜为“盟兄弟”。  1912年1月,受陈其美派遣,收买歹徒暗杀光复会领袖陶成章。案发后避往日本,曾办《军声》杂志。1913年夏二次革命起,在上海参加攻打江南制造局,事败后隐居上海,10月加入筹建中的中华革命党,11月再渡日本。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宣告中华革命党正式成立,蒋介石被派往上海、哈尔滨协助陈其美从事反对袁世凯的革命活动。1916年5月陈其美被刺后,蒋介石奉孙中山命去山东潍县任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参谋长。不久袁世凯死,中华革命军解散,蒋居上海,与青帮头目黄金荣、杜月笙等人有往来。1917年7月孙中山南下“护法”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1918年3月蒋介石任粤军总司令部作战科主任,半年后任粤军第二支队司令驻闽。因受粤军将领排挤,常离职滞居上海,曾与张静江、陈果夫、戴季陶等合伙做交易所投机生意。  1922年6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孙中山避难于永丰舰,蒋去广州登舰侍护40余日,取得孙的信任和器重。蒋做《孙大总统蒙难记》一书,同年10月被孙中山派任东路讨贼军第二军参谋长,1923年2月被任命为大元帅府大本营参谋长。8月奉派率领“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考察学习军事、政治和党务。  主持黄埔军校破坏国共合作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建立陆军军官学校,训练革命军队,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为军校校长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他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虽有所不满,但在当时形势下表示拥护,并在一定程度上加以执行。他在军校重用亲信,培植个人势力,支持反共分子成立孙文主义学会,抑制和打击青年军人联合会。他组织和领导黄埔军校师生参加1924年10月镇压广州商团叛乱、1925年2月东征讨伐陈炯明、6月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等战役,战果卓著,因此获得声誉,先任潮汕善后督办,继兼广州卫戍司令。1925年8月黄埔军校两个教导团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蒋任军长。廖仲恺被害后,他支持汪精卫驱逐胡汉民出国,不久又将粤军总司令许崇智驱离广州,收编粤军部分师旅,一跃而成为国民党内握有军事实力的首要人物。10月率师第二次东征,全歼陈炯明叛军。在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常务委员;2月兼任国民革命军总监。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对三大政策日益怀疑,忌恨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员合作共事,疑惧苏联顾问的工作。他于日一手制造“中山舰事件” ,5月又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党务整理案” ,打击和排斥了在第一军和中央党部工作的共产党员。他乘机相继攫取了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军人部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以及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等要职。  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后,蒋介石率总司令部赴前线指挥作战。国民革命军在工人农民支援下打垮了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湘、鄂、赣、闽四省完全光复,并继续向豫、皖、苏、浙进军。蒋介石谋取个人独裁统治的野心日益膨胀。12月,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自广州迁往武汉,但蒋坚持要迁都南京,冀图直接控制。 1927年3月,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统一党的领导机关决议案》等一系列提高党权、防止个人独裁和军事专制的决议,取消了蒋的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军人部长职务。于是,蒋介石蓄意破坏三大政策,纵容和唆使暴徒在江西、安徽制造一系列反共事件,在英美帝国主义和江浙财阀的支持下,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并在广东和东南各省“清党”,从而破坏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建立独裁统治对内镇压对外妥协    日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对峙。6月,蒋介石与冯玉祥在徐州开会,取得合作反共协议。由于蒋介石在和汪精卫、李宗仁等派系的矛盾和斗争中孤立无援,被迫于8月下野,10月出访日本寻求支持。回国后,离弃妻妾,与宋美龄于12月1日结婚,从此与宋子文、孔祥熙联姻,通过他们加强与美国的联系。1928年1月重任总司令职,2月主持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全面改变孙中山的革命政策;会上被举为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4月,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组成四个集团军合力北进,战胜了奉系军阀张作霖,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10月任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军总司令,改组国民政府,实行“以党治国”的“训政”。蒋介石为要确立个人独裁统治的局面,以“裁军建设”相号召,力图“编遣”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的军队,加剧了与各军事实力派之间的矛盾,遂至兵戎相见,蒋桂战争、蒋冯战争、蒋阎冯战争(见蒋阎冯大战)连绵不断。蒋介石凭借帝国主义和江浙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一一战胜了各派武力。他还击败了汪精卫,胡汉民、孙科等派系的对抗,从而巩固了自己的独裁统治。  1930年12月至1931年9月,蒋介石调集大量军队,对江西、湘鄂西、鄂豫皖及其他革命根据地的工农红军连续发动了三次军事“围剿”,均以失败告终。“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他奉行不抵抗政策,阻挠军队和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致使东北三省迅速沦丧。日本侵略者又于1932年初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十九路军奋起英勇抗击,但是蒋介石屈服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力,同意签订《淞沪停战协定》。以后对于日本帝国主义扩大侵略华北的行径一再妥协退让,又同意签订了屈辱的《塘沽协定》、《何梅协定》。他压制爱国军民的抗御,逼迫冯玉祥取消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蒋介石顽固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在1932年6月对工农红军发动的第四次军事“围剿”。失败后,又于1933年10月进行第五次军事“围剿”。经过一年的鏖战,红军因战略指导的错误而失利,乃离开江西出发长征。蒋又调几十万军队围追堵截,同时对革命根据地继续“清剿”。  蒋介石极力加强独裁统治,建立以CC系和黄埔系分子为骨干的中统和军统两支特务势力,专事破坏共产党及革命组织的爱国民主活动,杀害共产党人和爱国民主人士,并对付反蒋派系的抗争。蒋介石还在国民党统治区发动文化“围剿”,查禁进步书刊,迫害左翼作家和文化工作者。他在全国推行新生活运动,以加紧对人民的思想控制。他还凭借政治特权,和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陈立夫一道,建立和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逐步形成官僚资本。他们开办中央银行和农民银行,兼并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垄断了全国金融体系。嗣后又逐步向工商业及其他国民经济部门发展,掌握全国的经济命脉。  1935年11月,日本帝国主义策动“华北自治”,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共产党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并将反蒋抗日方针改变为“逼蒋抗日”。在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推动下,蒋介石和国民党决定调整其内外政策,表示要保持领土主权的完整。他下令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国防建设,并改善同苏联的关系。他试图同中国共产党进行谈判,但仍然坚持要“剿灭”经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被蒋介石部署在西北“剿共”的张学良、杨虎城,决心联共抗日,于日毅然发动“兵谏”,在西安扣押了蒋介石。在中国共产党调停和各方面的努力下,西安事变获得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停止“剿共”政策。  实行国共合作坚持八年抗战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被迫结束十年内战,与共产党实行第二次合作。1937年七七事变后,终于建立了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蒋介石积极部署和指挥中国军队开赴华北和淞沪前线,抗御日本侵略军,他先后指挥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重大战役。广大爱国将士奋勇杀敌,至1938年10月,使日军伤亡45万余人,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速战速决、迅速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蒋介石在政治民主化方面作出一些许诺,释放政治犯,修改反动条例,召开国民参政会等,全国一时出现一片新气象。但由于蒋介石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军事防御的战略战术,又幻想并等待国际“调停”制止日本侵略,因而不能抵御占有很大优势的日本侵略军,华北、东南和华中大片国土相继沦陷。  武汉保卫战结束后,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转入战略相持阶段。蒋介石表示了继续抗战的决心,汪精卫等人则对抗战前途完全失望,叛国投敌。1939年1月,蒋介石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他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武装力量在抗战中迅速发展壮大忧心忡忡,乃实行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不断制造反共摩擦。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蒋介石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与美、英同盟,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得到了美国的物资和财政援助。他派中国远征军去缅甸,与英美联军联合作战,打通了中印公路。美、英为了联合中国共同抗击日本,许诺废除不平等条约所规定的在华特权,签订了中美、中英“新约”。1943年11月,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与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会谈对日联合作战方略及战后和平条件。1945年6月派宋子文等去苏联会谈,8月两国外长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有关协定。  全面发动内战在大陆的统治彻底崩溃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一面派出军队抢占胜利果实,大量收编伪军;一面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在重庆进行会谈,签订了《会谈纪要》(见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但他随即指挥八十万军队进攻解放区,对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达成的各项决议拒不履行,顽固坚持“军令政令统一”的独裁专政。他悍然于1946年6月全面发动内战,妄图在三至六个月内消灭共产党和人民武装。在遭到人民解放军的坚决还击后,次年3月被迫改为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在屡遭失败后,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最后蒋介石被迫下令收缩防线,实行重点防御。  1946年11月,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国民大会”,制订了一部“宪法”,宣称要“实施宪政”,“还政于民”,“改组政府”,实际上仍是以他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独裁专政。经过1948年春“行宪国大”的选举,他任“总统”,并攫有不受“宪法”限制的“紧急处置的权力”,使他的独裁统治披上了合法外衣。对于爱国学生的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运动和工农群众的斗争,他下令整饬,派出特务宪警凶残镇压。1948年8月,他颁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发行金圆券代替法币,限期收兑金银外币,强令限制物价,企图摆脱通货恶性膨胀、物价飞涨的困境,结果更加速了财政经济的全面崩溃,民怨沸腾,社会骚乱。  经过1948年秋冬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战略决战,使蒋介石赖以发动内战、维系统治的主力部队基本上被消灭。1949年1月,蒋发表元旦声明建议和平谈判,但提出了保存“宪法”、“法统”和军队的条件,受到中国共产党的批驳。1月21日蒋被迫宣告“引退”,回到奉化,但仍幕后操纵党政军大权,破坏和平谈判。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向全国进军。中华人民共和国于日宣告成立,蒋介石在中国大陆的独裁统治至此终结。  1949年12月,蒋介石撤至台湾,收集残部,负隅孤岛。1950年3月他“复职”重任“总统”,此后一再连任四届,并连续当选国民党总裁。他以“三民主义建设台湾”、“反共复国”相号召,维系他在台湾的统治;与美国签订《共同防御条约》。但是他反对“台湾独立”、“国际托管”和“两个中国”,坚持了一个中国的民族立场。当时,台湾人心浮动,美国让台湾独立,他说:“谁要台独,我要谁脑袋!”  蒋介石于日病逝于台北。他一生的言论、文电极多,散见于报刊和内部档案。台湾当局编有他的“全集”、“思想言论总集”等。  简本补充  蒋介石()   jiǎnɡ jiè shí   浙江奉化人,原名瑞元,后改名中正。日本振武学校毕业。1908年加入同盟会。1922年陈炯明叛变时,追随孙中山避难于永丰舰。后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1926年制造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排斥共产党人。1927年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1928年后,历任国民党政府主席兼陆海空三军司令、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国民党总裁、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实行独裁统治。曾多次发动新军阀混战。九一八事变后,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连续发动对江西等苏区的“围剿”。1936年西安事变后,被迫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但多次掀起反共高潮。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6年发动全面内战。1949年在反共内战彻底失败后去台湾。曾连任台湾“总统”和国民党总裁。  虽然国共内战造成了两岸的分隔分治,但是蒋介石在台湾一直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坚决地反对台独,一直流传着他说过这样一句话:“谁搞台独,我搞他脑袋!”在这一点上,是值得肯定的。  蒋介石一生中最闪光的一句话  西沙海战   过程简述:日,越南政府不顾中国一再警告,派兵侵占中国西沙永乐群岛,并与守岛民兵发生冲突。从而展开了西沙海战的序幕。   南沙海军火速支援,无奈越南舰队吨位和火力都有绝对优势,虽然中国海军浴血奋战,但是渐渐力不能支。紧要关头,中央火速调动东海舰队支援。然而,东海舰队必然要通过台湾国民党海军封锁的台湾海峡,如何安全通过,成为了中国海军的一个难题。   中国人民海军通过台湾海峡的消息很快被台湾国民党得知,当台湾海军司令唐x林向蒋介石请示如何应对时,蒋介石说了他一生中最闪光的一句话:“你不知道西沙吃紧吗?”毕竟蒋介石明白,国共之争属内斗,在外地入侵的时刻,中国人还是会团结一致的。唐x林欲领命而去,蒋介石又指示说:“你们要一路护航,保证舰队安然通过。还有准备补给船,给前线送给养。”   结果,出乎东海舰队意料。国民党海军不但大开绿灯放东海舰队过海峡,而且一路护航,保证了舰队的安全。此外,几十艘台湾补给船开赴西沙前线,为前线的解放军战士运送食物和淡水。   1月20日,东海舰队如期抵达前线,双方兵力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海军形成绝对优势,将入侵越军几乎全部歼灭。   西沙海战是中国海军战史上最光辉的一战,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国共精诚合作的结果。而蒋介石在此事件中的表现让人感动,也让我们对他有了一个全新的评价。
你说的这只是一个人的二方面不同的表现而以。
打了败仗,蒋介石当然会骂人,这是对自己人。
在公众面前蒋还是比较亲切的,特别是对自己黄浦的学生。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张学良给蒋介石的挽联是-------
日的西安事变,张学良在西安扣蒋14天,后出于民族大义,又亲送蒋回南京。蒋介石却耿耿于怀,1000倍地加以报复,到日他死时整整扣张14000天。如果说张学良扣蒋14天是“滴水之恩”的话,那么蒋介石囚张14000天就称得上是“涌泉相报”了。蒋介石生前对张学良“严加管束”,临终时还嘱咐蒋经国“不可放虎”。蒋介石死后,张学良送去了一副挽联,上面写道:“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这副挽联概括了蒋介石和张学良之间的特殊关系
简单一点说,他既很有智慧,聪明、有学识,但是有时候却很糊涂,狡猾有点骨子里的反叛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历史话题领域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标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