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中最明显最直接触犯旧贵族利益的是哪一项

当前位置:
>>>在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严重触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的一项是[]A...
在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严重触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的一项是&&
A.改革土地制度B.重农抑商C.推行县制D.奖励军功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同步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在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严重触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的一项是[]A...”主要考查你对&&商鞅变法&&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内容有: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织和军功。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因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做奴隶;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④统一度量衡,在秦国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这些措施使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的性质和特点:商鞅变法的实质是地主阶级发动的一个比较彻底的封建性质的改革,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王即位,“宗室多怨鞅”以至于商鞅被害。但是由于变法内容顺应了封建制的发展和历史趋势,加上新法已经推行18年,“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所以商鞅虽死,“秦法未败”。春秋时期的改革战国时期变法的比较:
增强实力,争做霸主
确立封建制度,建立地主阶级专制统治
发展生产,改革内政
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废除旧贵族特权
维护旧的奴隶制
用封建代替奴隶制
旧奴隶主阶级
&新兴地主阶级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1、商鞅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顺应了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推翻奴隶主贵族统治,发展封建经济,适应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变法成功根本所在。2、变法得到强有力的统治阶级秦孝公的支持,变法措施执行坚决,改革全面彻底。3、法家思想的传播,商鞅个人对守旧势力的论战,奠定了变法的理论基础。4、商鞅取信与民,厉行法治,赏罚分明,敢于同旧势力做斗争,得到人民的支持。商鞅变法成功的启示:1、改革是变革旧秩序、旧制度的一场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是新时代进步的潮流。2、改革必然会遇到重重阻碍,必须坚持不懈,有牺牲精神。
南门徙木立信:徙木为信: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于《史记·商君列传》有这样的记载:“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意思是: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斤黄金。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斤黄金。”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斤黄金,以表明他说到做到。接着商鞅下令变法,新法很快在全国推行。
发现相似题
与“在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严重触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的一项是[]A...”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58281849617776518575917427169066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旧贵族特权打击最大的一项是_百度知道
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旧贵族特权打击最大的一项是
建立县制D. 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C.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BA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商鞅变法的内容中,使没有军功的贵族失去了爵位答案B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故选B,对旧贵族特权打击最大的一项是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其他类似问题
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商鞅变法练习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商鞅变法练习题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20080份文档历史选修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高二历史选修模块第一、二单元测试题-高中二年级历史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测验题、复习资料-高中历史试卷-试卷下载
当前位置: - -
高二历史选修模块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高二历史选修模块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1、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
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
  B、农民和地主的矛盾
&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   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
2、史家认为,管仲在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是一次重大的变革,因为它的实质是
A、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B、扩大了作战的兵源
&C、争取了民众的支持   D、提高了平民的地位
3、下列事件,不属于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的是
A、管仲改革 
B、李悝变法&
C、吴起变法&
D、商鞅变法
4、春秋战国时期改革运动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C、各诸侯国国君的重视     D、新兴地主阶级的强烈要求
5、春秋时期,齐、鲁等国改革产生的深刻影响是
A、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逐步瓦解   B、国均收入增加 
C、私田增加&
           D、促进封建生产方式形成
6、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实行“初税亩”,反映了
A、存在决定意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  D、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7、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实行“初税亩”,实质都是要
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
B、发展封建经济&
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D、消灭奴隶制残余
8、战国时期各国国君变法的根本动力是
A、生产力迅速发展&
B、称雄天下的欲望&
C、阶级斗争十分尖锐D、东周王室日益衰微
9、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史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      B、我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时期
C、新兴地主产生、奴隶主贵族势力完全消失&
  D、思想文化呈现出繁荣景象
10、商鞅在秦国变法的指导思想是
A、儒家学说&
B、墨家学说&
C、道家学说&
D、法家学说
11、战国初年,最先崛起的国家是
C、卫国  D、秦国
12、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国国君是
A、秦穆公&
B、秦献公&
C、秦孝公&
D、秦王赢政
13、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14、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建立县制
15、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中,最明显、最直接触犯旧贵族利益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建立县制  D、禁止弃农经商
16、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建二十等爵制,使得①有军功的农民可以得到官爵成为中小地主②军功定尊卑,废除世卿世禄制度③中央集权建立起来④贵族失去了通过军功加官进爵的机会
17、(2001年全国文综)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提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的思想家是
A、墨子  B、孟子  C、商鞅  D、荀子
18、我国最早建立县制是在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汉朝
19、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根源是
A、生产力的显著发展&
      B、社会处于剧烈变革时期 
C、科学的发展,大量新思想的出现&
D、争霸战争的需要
20、《左传》记载,襄公4年(前569年),“土可贾(买)焉”,,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土地可以买卖&
B、土地禁止买卖  C、土地私有出现&
D、农业水平提高
21、《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22、(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战国策. 秦策一》)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
A、没落贵族  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
23、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秦孝公大力支持变法&
    B、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 
C、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
D、变法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24、商鞅变法得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①重农抑商②“燔诗书而明法令”③奖励军功④废除井田制⑤实行连坐法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①②③⑤&
25、下列对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B、连坐法的推行,加重了人民的痛苦 
C、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D、变革了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6、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
A、内容相同,性质相反  B、都废除了奴隶制度而确立了封建制度&
C、都壮大了本国争霸的实力&
D、都改变了所在国的社会性质
27、、对秦国来说,商鞅变法起到的决定性的历史作用是
A、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B、秦国的军事力量日渐强大&
C、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D、加速了秦国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
28、春秋与战国时期改革的不同之处主要是
A、改革的内容  B、改革的方式  C、改革的性质   D、改革的结果
29、郭沫若认为:东周列国社会制度的变革到春秋末年以后才达到质变阶段。能说明的史实是
A、春秋诸侯争霸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C、战国初,各国纷纷变法,废除奴隶制&
D、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0、下列对商鞅变法所造成的结果,表述不正确的是
A、确立了私有土地的法律地位&
B、建立起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系
C、促进了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  D、建立了取代分封制的行政区划
31、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A、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B、各诸侯国为争霸注重生产
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减轻
32、最能体现商鞅变法性质的措施是
A、改变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    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C、废初“世卿世禄”制度     D、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33、商鞅变法的措施激化阶级矛盾的是①连坐法的推行②轻罪重罚③户赋、劳役沉重④重农抑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4、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
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
35、商鞅变法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远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实行县制&
C、奖励耕战,废除贵族特权  D、限制工商业者活动
36、之所以说梭伦改革将雅典引上民主的轨道,是因为他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平民的民主权利,这些措施包括:①废除债务奴隶制②设立平民可参与的民众法庭③确立“陶片放逐法” ④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7、“陶片放逐法”的实行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主要是因为
A、体现了机会均等和公开的原则
B、将反民主势力置于公民大会严密监督之下
C、它由平民领袖克里斯提尼制定和颁布
D、满足了雅典人轮番而治的愿望
38、梭伦改革前最尖锐的社会矛盾是
A、国王与贵族         B、贵族与平民
C、贵族与奴隶                D、国王与平民
39、梭伦改革带有历史的局限性,主要是因为
A、改革措施不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B、梭伦对民主政治的认识不够
C、梭伦改革触犯了贵族的利益
D、改革措施带着“中庸”色彩
40、雅典最高的权力机构是
A、战神山议事会              B、公民大会
C、五百人议事会              D、公民法庭
普宁一中高二历史选修模块(一)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座号: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部分(共4大题4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商鞅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1)    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据材料一、二说明变法法令推行的原因是什么?(2分)
(2)    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4分)
(3)材料二、三的作者对商鞅变法各持什么态度?材料二中的“务本”、“王制遂灭”各指什么?(4分)
4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春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韩非子》
材料二 “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制度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在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
材料三 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统统毁灭。
(1)韩非子对商鞅“轻罪重罚”持何种态度?(1分)
(2)材料二所反映的连坐法有何特点?其直接目的是什么(3分)
(3)材料三中商鞅认为“六虱”应该统统毁灭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3分)
(4)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商鞅变法的措施对秦国以后的历史发展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3分)
43、商鞅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精神推行变法。请论述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历史作用。(10分)
44、一位西方史学家评价古代希腊城邦的成就时说:“不应看它没能做到什么,而应看它做到什么。”
有些中国学者认为,在伯里克利时代,尽管民主政治有了高度发展,但其阶级本质仍然是奴隶主民主,是对奴隶实行专政的手段,所以不能过度
请回答:应如何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
选修模块(一)第一、二单元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二、非选择题部分:
41、(1)法家  秦孝公的支持(2分) (2)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耕战,重农抑商(4分)(3)材料二持否定态度,材料三持肯定态度 “务本”指重视农业生产 “王制遂灭”指奴隶制度被废除(4分)
42、(1)赞扬态度 (1分) (2)与什伍制度相结合 
强化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3分)(3)是其推行耕战政策和富国强兵的大敌,不利于新法的推行  实质上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政策(3分)(4)使秦的法律严酷苛刻,文化专制严重,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是导致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3分)
43、改变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按军功授爵赐田,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登上政治舞台;奖励耕织,禁止弃农经商,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改革行政制度,建立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秦国逐渐成为强国。(10分)
44、雅典民主政治鼓励了雅典公民多方面的积极性。在战争年代,他们以非常的气概保卫祖国,他们从事工商业活动,使雅典一时成为海上贸易中心,他们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在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使雅典在人类文化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面。
  但是,雅典的民主只是在很少的范围里进行,广大的奴隶及外邦人没有公民权,广大妇女也处于无权地位,实际上能参加公民大会的只有人口极少数,也就是雅典的奴隶主,真正掌握实权的职位总是由少数富有的奴隶主把持。雅典的民主政治不仅排斥奴隶和外邦人,而且也是剥削和压迫奴隶和盟邦的工具。为了装点民主,所发放的工资和津贴,均是盟邦劳动人民的血汗。因此,所谓的雅典民主政治,实际上正是奴隶主阶级实行专政的一种手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商鞅变法怎么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