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节岛石像之谜之谜主要内容

【复活节岛石像之谜】复活节岛石像的来历
更新时间:&&&&
在约占地球表面积1/3的浩瀚太平洋上浮现着个30000大小不等的岛屿。它们星罗棋布在这片蔚蓝色的洋面上,群岛套着群岛,千姿百态。但是,与辽阔的太平洋相比,它们是那么渺小,以致人们航行在太平洋上几个星期也看不到任何陆地。也正因为如此,这些小岛为太平洋增添了旖旎的风光和神秘的色彩。
  1722年荷兰海军司令雅可布·罗杰文指挥舰队在南太平洋上航行时,在波利尼西亚的东端、距南美大陆约3000千米的海面上,发现了一座海洋孤岛。罗杰文率部登上该岛时,当天恰好是复活节,于是这位司令顺口将这座小岛命名为“复活节岛”。
  这座面积仅有179平方千米的小岛上,处处充满着神秘色彩。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几百尊环立在岛屿四周的巨大石像。整座整座的山都被改造过,坚硬的火山岩像黄油一样被切开,上万吨重的大石被移到原来不可能存在的地方。在约230尊巨大的石像中,许多高达10米~20米,重达50,它们今天仍然张大眼睛凝视着到此度假的游客,像是一个个等待人们去重新开动的机器人。这些石像全都是长脸、长耳、高鼻、浓眉,犹如同胞兄弟,虽然十分相像,却又各具特色。有的头上还顶着十多吨重的由红色火山岩制成的石头“帽子”,与黑色火山岩制成的躯体交相辉映,显得更加威武、庄严。另外,还有一些石头“帽子”散落在石像附近,而这些“帽子”本该是高高地戴在石像头上的。
  那么,这些巨大石像何时由谁雕刻的呢?为什么要雕刻这些石像?又何以突然停止制作?复活节岛的岛民从何处迁来?在没有文字的波利尼西亚,何以只在复活节岛上留下文字?而据语言学家推测此种文字与公元前2300年左右的印度文字极其相似,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再者,从建造这些石像的技术来看,当时岛上居民应具有相当的文明,后来又怎么衰亡了呢?
  几种猜测
  围绕着复活节岛巨石雕像之谜,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有一种意见认为,约在12000年前的一次大地震,把南太平洋上拥有灿烂文化的古大陆和她的几千名居民一起葬入海底。当时古大陆的东南角幸免于难,成了一座孤岛,现在岛上的石像很可能是古大陆时代的遗物。但是从最近的测试来看,石像的历史充其量只有600年,因此这种看法已被否定。
  另一种意见如冯·丹尼肯在《众神之车》一书中所述。复活节岛远离任何大陆与文明,在这样一座小得可怜、连一棵树都没有的火山岛上,要把如此巨大的石像搁在滚木上移到安放地点是难以想像的。况且岛上最多只能提供2000名居民的食物今天生活在复活节岛上的土着居民只有几百人 ,而通过海上运输给岛上的石匠运来食物和衣着,在古代也是不可能的。据此,丹尼肯设想古代一小群外星人因为技术故障,被迫降落在复活节岛上。为了给岛上土着居民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更主要的是给前来搭救他们的朋友以明确的信号,外星人就在火山熔岩上,以自身的相貌为模特雕刻了巨大的石像,并把这些庞然大物放置在海边上,使远方的人能够看到。突然间救援者翩然降落,外星人扔下手中未完成的雕像,仓促登上飞船离去了。
  当然,这种说法富于想像但太过离奇,缺乏科学依据,难以令人信服。目前,关于雕像的起源,最有影响的要算是南美起源说与波利尼西亚起源说。双方各有充足的论据,但又难以说服对方。最早提出南美起源说的是挪威人类学家兼探险家海尔达尔。首先,他发现岛上的雕像与在南美洲高地所发现的文物有相同之处,例如该岛的古墓建筑中垒起的石墙和能够看到连接缝隙的垒石,其建筑技术之高超只有秘鲁安第斯山区印加帝国的古石墙可与之媲美;其次,在玻利维亚的蒂亚瓦纳科发现了与复活节岛上巨大雕像一模一样的石像;最后,复活节岛上的文化极具南美特色,如苇船、红薯、鸟人仪式等。因此,他推断最早在这里定居的是南美印第安人。为了证实这一想法,他仿造了一艘与古代秘鲁一模一样的用巴尔沙木造的筏子,取名“康·迪基”号,进行了一次试验性航海活动。1955年他从秘鲁出发,由东向西漂流,最后到达靠近塔希提岛的法属波利尼西亚的土阿莫土群岛。
  波利尼西亚起源说
  尽管海尔达尔提出石像起源于南美印第安人有充分的证据,但是有的学者仍然认为把握石像起源的关键应是连结复活节岛、新西兰以及夏威夷三角区域内的诸岛。在这个海域分布着许多高耸的小火山岛与低洼的珊瑚岛。而火山岛具备人类移居的最低条件,即如果岛中央有高山,则周围产生的上升气流能够制造云,提供人们生存所需的雨;而火山灰形成的土壤又十分肥沃,适合农业耕种。
  但是,在热带海域的火山岛不是永恒不变的,它们逃脱不过最终沉入洋底的命运。于是定居在火山岛上的人们一旦面临岛的沉降,必须再迁移。这样就从海路迁移到几百千米乃至几千千米以外的其他岛屿上去了。当然迁移还有其他别的原因,有的可能是在部落争斗中失败而逃亡,也有的是因为人口过剩而出外寻找新的天地,还有的是由于火山、地震、气候等引起的自然灾害而不得不迁移。
  迄今为止从南太平洋各岛遗址出土的文物可知,波利尼西亚人在海上进行民族大迁徙的最佳进程是,从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3000年由东南亚或印度等欧亚大陆迁移到印度尼西亚;公元前1300年左右又从那里到达汤加、斐济、萨摩亚群岛,自那以后到公元2世纪的1500年间,波利尼西亚的文化逐渐发达起来;接着他们又向塔希提岛或马克萨斯群岛迁移,进而迁移到夏威夷、新西兰和复活节岛。
  提出上述说法的根据之一是,在新喀里多尼亚岛的拉皮塔遗址出土的一种特有的拉皮塔陶器遍布以美拉尼西亚为中心,东边一直到斐济、汤加的西波利尼西亚群岛各地。姑且不提拉皮塔文化究竟是从俾斯麦群岛发祥起来的,还是在印尼发展成熟后才传播过来的,至少可以知道波利尼西亚文化起源于印度尼西亚。再者,在西边的美拉尼西亚或波利尼西亚各岛通用的语言与印尼方言有许多共同之处,这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证据。
  另外,在复活节岛上一个称为阿夫祭祀场的遗址中,残存了大约350处用长方形条石砌成的祭坛。这些祭坛与马克萨斯群岛的托活等地石砌的祭坛有许多相似之处,其不同之处在于阿夫祭坛前侧的墙不是垂直于地面而是呈斜面的。也正因为有那个斜面,使一个重20吨、高3米~20米的巨大石像得以安放在祭坛之上。此外,在复活节岛发现的钓鱼钩、鱼叉、耳环等生活用具以及文身习惯等都与马克萨斯群岛的民俗极为相似。特别是马克萨斯岛上的迪基神像也被表现在复活节岛的岩画上,这些都说明复活节岛上的先民更可能来自马克萨斯岛而不是塔希提岛。
  另一方面,从雕像的外貌来看,它们都有长脸、长耳,叉着双手放在腹部以下等特征。按海尔达尔的说法,长耳是南美雕刻人像的特点,如玻利维亚的蒂亚瓦纳科地方的神像也是长耳。但是,美拉尼西亚的木雕人像以及马克萨斯或澳大利亚群岛的拉伊维埃地方也有长耳的石像。特别是复活节岛上最古老的跪坐石像与南美石像相比,更酷似波利尼西亚的石像。所以,尽管不排斥有来自南美的影响,但是,石像起源于波利尼西亚的说法似乎更占优势。
  波利尼西亚人的高超航海术
  另一个证明波利尼西亚起源说的证据是波利尼西亚人的高超航海术。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作为海洋民族的他们已经发挥出高超的航海才能。那么,在既无动力又无罗盘的情况下,他们是怎样进行航海的呢?根据波利尼西亚的传说,他们是用独木舟从相距约4000千米的群岛航海到复活节岛或夏威夷的。
  1977年在社会群岛的法希内岛上,工人在挖地基时偶尔发现了证实以上传说的双人独木舟、独木舟储藏室的地板、椰子的纤维和装饮用水的葫芦等珍贵文物。通过更加深入的挖掘得知,法希内岛在公元9世纪曾经是移居中心,而当时船只的建造已经十分专业化了。而且波利尼西亚人掌握了比公元8世纪10公元世纪北欧海盗更为先进的航海技术,可用天上的星、云、风以及海的波纹来导航,这使他们得以在大洋上成功航海。例如,他们通过在船上始终观察一颗星来作为导航标志;他们认为在海上只要发现云彩,其下必定有岛;另外,看波纹的变化也可知道前面有岛,因为海水撞击礁石会产生特别的波纹。但是,用风来导航当时还存在着一个难以克服的困难。原来复活节岛及社会群岛地处南半球,从波利尼西亚刮来的风,恰好与想移居的方向相反。从东往西,而且海流也是从东往西,而这恰恰为海尔达尔的南美起源说提供了证据。因此,海尔达尔提出南美印第安人借助从东往西的风或海流顺流而下来到复活节岛是有可能的。
  于是,支持波利尼西亚起源说的学者提出了质疑。尽管沿着顺风的航海是最简单的,但是返回时就困难多了。显然没人想进行出去了就回不来的航海,所以人们会首先考虑风险最小的方法,这就是出去时顶着风,进行发现新天地的航海。这样,哪怕是带的食品和淡水用尽未发现新的岛屿也无妨,只要乘着顺风踏上归途就能回来。另外,一次不成功还可以重新再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从印尼向复活节岛航行的波利尼西亚起源说不无道理。
  文字之谜
  复活节岛留下的另一个谜团就是写在解语板上的文字。迄今为止,语言学家对这种文字进行了很多的研究。但是最引人注目的是,1932年匈牙利学者赫佩希提出,复活节岛文字与公元前2300年左右的古印度文字非常相似。他的观点在世界上引起一片哗然。
  熟悉古文字的专家指出,两种象形文字确实非常相似。在至今留存的396个古印度文字中差不多有100个左右与复活节岛的文字相似,这一点也为印度的研究者所确认。令人不解的是,无论在时间上还是距离上相距遥远的两个地区,何以会出现这样的雷同。遗憾的是,古印度文字至今未能破解,所以复活节岛的文字仍然是一个谜。再者,解语板原先在复活节岛被用来装饰各家的房檐头。但是,当第一批欧洲传教士踏上这块土地时,他们烧毁了许多,加之岛民自己的随意丢弃或破坏,今天残存在全世界博
  物馆中也只有20片左右。当人们开始意识到这种文字存在的价值时,岛民中已无人能正确读出这些文字的含义了。
  据迄今为止的调查,解语板以所谓“牛耕田”的方式书写,即第一行自左向右,第二行则反过来自右向左;再者,第二行的文字是颠倒着写的,所以阅读时必须将板子倒过来读;而整个文章则是依据由下往上的顺序写的。专家猜测文中的内容涉及动物、植物、人名等,或者是为了记录宗教歌曲或家谱等那样的东西而写。最近,又有专家经过研究后认为,解语板上书写的不是文字;而且这些东西是19世纪中叶被发现的,也不能算是古代遗物。究竟解语板上写的是什么,至今还是一个谜。
········
关注爱装网微信复活节岛:复活节岛文明兴衰之谜
  您现在的位置
复活节岛文明兴衰之谜
  复活节岛,因岛上有近千尊神秘的巨人石像而闻名世界,也吸引着众多的探险者和科学家。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岛上居民是生态灾难的始作俑者和受害者,而新的考古学和比较生态学研究却有可能改变这种看法。
    谜一样的海岛
    复活节岛,也称“拉帕努伊”,意为“石像的故乡”,是地球上有人居住的最偏僻、最遥远、最孤独的海岛,它距离智利的东面有3000多千米,离它最近的有人居住的小岛――皮特克恩岛也在2000千米之远。
    因岛上有近千尊神秘的巨人石像,复活节岛闻名世界。那么,这些石像是何时雕刻的?出自什么人之手?他们为什么要雕刻这些巨像?以当时的技术水平,他们是如何将石像雕刻、搬运、竖立起来的?这些人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这些都是复活节岛上的难解之谜。
    有人说,这里曾经有过一个辉煌的古代文明,后来陆地沉入海里,古老文明也随之消失了,而这座小岛则是古老文明留下的遗迹。有人说,以岛上的雕刻和运输等技术条件,复活节岛人根本不可能完成这个伟大的工程,那些巨型石像是“外星人”留下的杰作。当然,这些都属于无稽之谈,并没有事实依据。自1722年荷兰探险家雅各布?加洛文登上这座小岛并发现石像以来,考古学家们一直致力于破解这一世界文明史上的难解之谜。现在,他们也许已经找到了答案。
    1722年,荷兰探险家雅各布?加洛文来到复活节岛,成为上岛的第一个欧洲人。那么,最早来到这个世外孤岛上定居的究竟是些什么人呢?
    根据复活节岛上的传说,大约1500年前,一个被称为“大家长”的波利尼西亚酋长带着他的妻子和一个庞大的家族,驾着独木舟从波利尼西亚群岛来到复活节岛。他一定是一位了不起的航海家,因为海上航行危险重重。现在,语言学家推测,岛上最早有人居住是在公元400年左右,多数人认为他们来自波利尼西亚群岛东部(波利尼西亚群岛位于中太平洋,包括今天的夏威夷群岛、萨摩亚群岛、汤加群岛等)。考古学家则根据考古发现认为,岛上有人居住的时间稍晚些,大约在公元700至800年间。早期波利尼西亚人寻找新的居住地可能出于多种动机,或许是为了寻找新的居住地,或许是为了逃离战火纷争的故乡。
    波利尼西亚人世代与大海有着不解之缘,他们的祖先用一种双体独木舟在茫茫大海上扬帆远航,比欧洲人的海上探险活动还要早几百年。波利尼西亚人生活在四面环海的小小孤岛上,当一个岛上的人口过剩时,他们就会出发到海上去寻找新的居住地。他们可以一连几个星期生活在简陋的小船上,在海上漂泊数千公里,没有航海仪,没有指南针,全靠天上的星星,还有海洋和天空的其他标志为他们指引航向。
    不过,有意思的是,复活节岛上的石像很像古代印加人的技艺,而且岛上生长的甘薯似乎也证明:是南美洲人最早移民到了太平洋上的这座孤岛。根据植物学考察,甘薯最早源自南美洲。或许是波利尼西亚人的海上探险一直抵达南美洲,然后过了一段时间后,带着南美洲的甘薯又返回南太平洋;或许是有人从秘鲁来到这里,带来了甘薯和他们的石雕技艺。
    1947年,挪威探险家和人类学家海尔达尔做了一个实验:他用9根轻型原木制成一只越洋筏,亲自驾驶着它从秘鲁越过近8000千米的茫茫大海,历时101天,最终成功抵达波利尼西亚群岛的一个叫普卡普卡的环礁岛。他想以此证明,是南美洲的古印加人乘着往西的信风,从秘鲁自东向西航行。得益于在某些年里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信风和海流最终使得他们一路顺风地来到了复活节岛。1951年,根据这段探险经历拍成的纪录片成为挪威获得奥斯卡奖的唯一影片。
    艰难的海上航行
    无论是什么人,从什么方向来到复活节岛,海上的航程都是难以想象的凶险可怕,至少要历时两个星期,越过数千公里看上去无边无际的洋面。因此,至少可以肯定,最早上岛的人是以海为生的人,他们善于建造适合远航的船只,并有海上航行的经验。
    1768年,当英国著名探险家詹姆斯?库克船长从塔希提岛出发的时候,他的船上多了一个特殊的客人――图帕伊亚,他是当地的一位航海家。图帕伊亚引导库克向南航行480千米,到达一个名叫鲁鲁土岛的小岛。这一事实证明,海岛居民那时已经有能力从自己居住的海岛到达远处的海岛上。令库克惊讶的是,在航行途中,图帕伊亚根本不需要使用船上的任何航海仪器就能准确无误地指出塔希提岛所在的方向。
    随着西方现代技术的兴起,波利尼西亚人的航海技术和双体船都消失了。1976年,一队夏威夷人驾着复制的波利尼西亚人双体帆船,从夏威夷岛出发驶向塔希提岛。像他们的祖先一样,这些夏威夷人没有地图,没有航海仪,没有罗盘,完全依靠海洋和天空来为他们导航,夜里观察天上星星的位置和海浪的节奏,白天观察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云彩的形状,以及海浪涌来的方向。这个船队的探险经历证明了,古代波利尼西亚人的确有能力在太平洋的各个海岛之间进行数千公里的长途航行。
    神奇的巨型石像
    复活节岛上的巨大石像平均高3.9米,重14吨,岛民们将这些石像叫做“摩艾”。自1722年欧洲人第一次踏上复活节岛,几个世纪以来,世人一直困惑不已:这些巨大的人面石像到底代表着什么?早期的岛民们是如何雕刻、运输并竖立起这些巨大的石像的?
    遗憾的是,没有任何文字记录可以让我们了解发生在这个偏僻小岛上的遥远年代里的故事。
    岛上的“摩艾”石像主要集中在复活节岛的东南沿海,据考证,它们雕刻成型以及运输、竖立起来的年代在公元1400年至1600年之间。大多数考古学家认为,这些石像代表的是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酋长或者其他地位尊贵的男性,这些被奉为神明的人物在复活节岛的历史上都曾占有重要的位置。
    考古学家范蒂尔堡多年来一直在研究复活节岛上的石像,她认为这些石像都是以一些重要酋长的面貌为原型创造出来的,在当地人的生活中有着神圣的宗教意味,是他们与神灵沟通的一种方式。
    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复活节岛人的语言中有一个词叫“阿胡”,它具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供“摩艾”石像站立的平台,一般高约1米;其二是指举行祭祀的场地,通常在这些地方都有好几尊“摩艾”石像。范蒂尔堡对岛上的石像进行了统计:一共有887尊石像,其中397尊还留在采石场里,288尊被运送到各处并成功地在“阿胡”底座上竖立起来,其余的则散落在“运输途中”。
    最后只有不到1/3的石像被运送到举行祭祀仪式的地方,这是由于运输困难造成的,还是留在采石场里的石像被视为“不合格”产品而被遗弃在那里?是本来就打算将它们留在采石场的斜坡上,还是由于岛上资源缺乏而最终无法完成这些石像的雕刻和运输任务?这些都已成为无法探知1的历史之谜。
    1722年,洛加文在他的航行日志上这样描述:“岛上果实累累,出产有香蕉、马铃薯、长得特别粗壮的甘蔗,还有与地球上其他地方一样的各种各样的果子……这个岛上有着肥沃的土壤和良好的气候条件,如果能很好地进行开发栽培,它将成为一个世外桃源、人间天堂。”如今的复活节岛上,动植物品种非常有限,除了鸡和老鼠之外,只有少数几种陆地脊椎动物,曾在这里生活过的许多鸟类都已绝迹,岛上曾经长满高大的棕榈树,现在它们也已消失了。
    复活节岛的生态是怎样遭到破坏的呢?较为普遍的说法是:当地居民滥伐森林。岛上的人口起初增长缓慢,到公元1200年左右,岛上居民热衷于建造巨大的石头雕刻人像,环境压力日益增大。到17世纪后期,复活节岛人开始大量砍伐森林。1995年,美国加州大学的地理学家和生理学家贾里德?戴蒙德这样写道:“仅在几个世纪的时候里,复活节岛上的居民们就砍光了岛上的森林,使得岛上的动植物全部灭绝,随后岛上的人类社会也进入混乱并导致最后的覆灭。”
    不过,最近有考古学家在对复活节岛进行实地考察之后指出,环境恶化并不是生态破坏的唯一原因。他们描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岛上直到公元1200年才开始有人居住,比以前所估计的晚了几个世纪,随着人类一起来到岛上的还有他们作为食物来源的鸡和老鼠,而老鼠这种繁殖能力极强的啮齿动物正是岛上环境恶化的罪魁祸首。
    考古学家发现,岛上的棕榈树种子的外壳上几乎都有啮齿动物啃咬过的痕迹,这表明岛上无处不在的老鼠对于岛上棕榈树的生存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太平洋上的其他岛屿上也有证据表明,老鼠往往是对森林造成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复活节岛上环境恶化与鼠患有着莫大的关系。
    那么,老鼠是如何来到复活节岛上的?也许是“0”来的,也许是被早期波利尼西亚人作为食物来源带上岛的。对于老鼠而言,来到复活节岛就像来到了天堂般的好地方,这里有吃不完的美味食物,而且除人类之外没有其他天敌。在这个理想的落脚地上,老鼠迅速繁殖,每隔六七个星期,“鼠口”就翻一番。专家估计,岛上老鼠最多时可能超过300万只。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在导致森林消失的因素中,老鼠的破坏作用更甚于人类。
    考古学家在岛上发现了成千上万的波利尼西亚鼠的鼠骨,由此看来这种老鼠的繁殖的确很快。但是,后来波利尼西亚鼠数量骤减直至最后灭绝,这又是为什么?专家认为,在欧洲人来到复活节岛时,他们将另一种鼠也带到了岛上。在两种鼠的竞争中,波利尼西亚鼠失败了,走向了灭绝。
    文明的终结
    长期以来,较为普遍的说法是,当地居民滥伐岛上森林,从而引发战争、饥馑、环境恶化,最终导致了繁荣的复活节岛古代文明的崩溃,岛上甚至还出现了食人现象。但是,现在考古学家指出,造成文明终结还与欧洲人的到来有关。当加洛文登上复活节岛的时候,正是复活节以后的几天(这也是复活节岛之名的由来),他手下有100多人,个个都带着步枪、手枪和弯刀。加洛文上岛后没走多远,他就听到后面传来枪声,回头看时,已有10个或许是12个岛民倒在血泊之中。他的手下声称是岛上的土著居民先做出了威胁的举动。
    欧洲人带来的疾病,土著居民与入侵者的冲突,以及在接下来一个半世纪里白人对岛上土著居民的奴役,这些都是复活节岛文明覆灭的主要原因。19世纪60年代初期,有多达1000多个复活节岛人被带离岛上成为奴隶。到19世纪70年代后期,当地土著居民的人数只剩下100人左右。1888年,复活节岛归属智利,成为智利的一部分。
    20世纪30年代,法国人种学者阿尔佛雷德?梅特劳斯到岛上考察,他后来称,复活节岛文明的衰亡是“白人在南部海域犯下的最丑恶最骇人听闻的暴行”。
    科学家将继续探索复活节岛文明的兴衰之谜,并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训。
元芳正在关注以下资讯:复活节岛上的石像之谜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文章正文
&|&&|&&|&&|&&|&&|&&|&&|&&|&&|&&|&
相 关 文 章
复活节岛上的石像之谜
&&&热&&&&&★★★
复活节岛上的石像之谜
『 作者:佚名 |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 点击数: | 更新时间: 0:48:23 』
  在烟波浩渺的南太平洋上,有一个面积仅为 165平方公里的小岛-- 复活节岛,它以神秘的巨石人像、"会说话的木板"和奇异风情吸引着无 数游人。
  复活节岛与复活节
  复活节岛是智利的一个小岛,距智利本土3600多公里。据说,1722年荷兰探险家雅可布?洛吉文(Jabbo Roggeween)在南太平洋上航行探险,突然发现一片陆地。他以为自己发现了新大陆,赶紧登陆,结果上岸后才知道是个海岛。正巧这天是复活节(),于是就将这个无名小岛命名为复活节岛。1888年,智利政府派人接管该岛,说来也巧,这天又正好是复活节。   岛上的居民称复活节岛为"拉芭?努伊"(Rapa Nui), 意为"石像 故乡",或称"代比多?古拉"(Tepito Kura),意为"世界的肚脐"。 小岛东距智利本土3700公里,西距最近的皮特克恩岛1900公里,就像一片 孤舟漂泊在万顷碧波上。这是一个呈三角形的火山岛,三座较高的死火山 分立在三个角上,小火山则遍布小岛各处。海岸悬崖陡峭,极难攀登。这 里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湿热多雨,年平均气温约22度。
  复活节岛石像之谜 
  一提起复活节岛,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那矗立在岛上的 800多尊巨人石 像。
  复活节岛上的石像,一般高 7-10米,重达30-90吨,有的石像一顶帽 子就重达10吨之多。石像均由整块的暗红色火成岩雕凿而成。所有的石像 都没有腿,全部是半身像,外形大同小异。石像的面部表情非常丰富,它 的眼睛是专门用发亮的黑曜岩或闪光的贝壳镶嵌上的,格外传神。个个额 头狭长,鼻梁高挺,眼窝深凹,嘴巴噘翘,大耳垂肩,胳膊贴腹。它们或 卧于山野荒坡,或躺倒在海边岸上。其中有几十尊竖立在海边的人工平台 上,单独一个或成群成组,昂首远视。所有石像都面朝大海,表情冷漠, 神态威严。
  石像造型之奇特,雕技之精湛,着实令人赞叹。人们 不禁要问,这么多的石像是什么人雕凿的?雕凿如此众多 的石像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是供人瞻仰观赏,还是叫人顶 礼膜拜?还是一种与天神对话的方式?于是,复活节岛吸 引了世界各地的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前去解迷,但这样一 来,更多的困惑接踵而至了--
  当专家问及岛上居民这石像的由来,发觉他们一无所 知,他们之中没人参加过石像的雕刻,究竟石像是由谁制造? 是否他们的 祖先? 应归属何种文化? 有些学者认为这, 些石像的造型与墨西哥蒂纳科 瓦的玛雅--印第安文化遗址的石雕人像,存在着许多相似的地方。莫非 是古代墨西哥文化影响过它?但墨西哥远离复活节岛有数千里,似乎没有 可能。  
  另一个问题是这批石像小的重 2.5吨,大的重50吨,人们是如何将它 们从岛北端的采石场运住几十公里外的海边呢?当地人说,这是靠鬼神或 火山喷发的力量;外行人说,这是外星人的杰作;内行人说,雕刻好的石 像可能由圆木滚到海边,但立即遭到反驳--因为岛上根本就没有生长过 高大乔木。后来有学者提出两个假设: 1、用绳索牵拉,使石像底部两侧 分别着地,类似人走路一样向前移动。 2、用橇棒、绳索把躺在山坡上的 石像搬到大雪撬上,在路上铺上茅草芦苇,再用人拉、使棍撬一点一点移 动前进。为了验证可行性,这位学者真的组织人这样做了,结果却证明这 两个假设都--行不通。
  再者,有的石像还戴著沉重的石帽。一顶石帽约重 2吨,把石帽戴到巨石像头上,起重设备必不可少的。它们到底是如何被高高安置的呢?前几个世纪岛上的居民还未掌握到铁器,怎么可能开化到发明起重机呢?另外,岛上的树木不生,连滚木滑动这种最原始的搬运设备也不可能存在,吊装装置就更加不可思议了。   
  还有人力问题。制造 800多尊石像起码需要5000个强壮的工人。在几个世纪前,小岛上仅生活着几百名土著人,他们过着近乎原始的生活,根本没有可能养活5000名 工人。究竟是甚么力量完成这么多石像的? 是神的力量,还是外太空的力 量?
  最后就是一个时间问题。据考证,人类登上复活节岛始于公元1世纪, 石像的底座祭坛建于公元 7世纪,石像雕凿于一个世纪以后。到12世纪时, 这一雕凿活动进入鼎盛时期,前后历经四五百年。大约到1650年前后雕凿 工程停了下来。从现场环境看,当时忽然停工的直接原因可能是突然遇到 天灾,比如说火山喷发、地震或海啸。但这些都仅仅是猜测,不能令人信 服。
文章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字体: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安徽省含山中学地理教学网 站长: 设计:
<scr<scr<scr<scr<scr<scr<scr<sc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复活节岛石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