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英孀是不是胡宗南占领延安的妹妹

抗战中延安称陈独秀汉奸 胡宗南为其鸣不平(2)
  随后,胡宗南和戴笠进行策划。早前,康生在中共机关刊物《解放》周刊轻率地发表了陈独秀是托匪汉奸的文章后,国民党《大公报》就刊登了王星拱、傅汝霖、段锡朋等9人为陈独秀辩护的一封信。这9人中,除一人是大学校长外,其余都是国民党中常委或中央立法委员、国防参议员等。胡宗南和戴笠决定将《大公报》上为陈独秀辩护的文章剪贴成册,作为特殊见面礼带去送给陈独秀,为陈独秀大骂延安提供最好的材料。  第二天早上,胡宗南、戴笠二人溯江而上前往江津。  这段时间,陈独秀没住在江津县城,而是在白沙镇城郊骝马岗的石猪槽邓氏朋友家小住。胡、戴二人猜测:陈独秀的忠实追随者、政治代言人高语罕可能也在他身边。高语罕是胡、戴二人在黄埔军校时的政治教官,抗战后他在各种场合都为陈独秀代言。这人有点麻烦,此行一不小心就会被他嗅出点什么来,最后怕是弄巧成拙。于是,胡、戴二人决定会见前通报还是用真名,同时会见时多由胡说话,戴则少说&&   下午3时,他们来到骝马岗上的石猪槽,敲响了陈独秀寄住房屋的门。  出来开门的果然是高语罕。胡、戴二人立即上前向老师鞠躬。高语罕虽已高度近视,但很快就认出二人正是当年自己的学生、现在是蒋介石大红人的胡宗南和戴笠。他先是一惊,但很快就镇静下来,并且表现出很高兴的样子,他将二人请进客厅后,进里屋请出了陈独秀。   陈独秀问胡、戴二人:&是不是蒋先生关照你们来的?&胡宗南说:&我们来时报告过蒋先生,蒋先生听说你身体欠安,非常关心和牵挂。&  陈独秀没有理会这话,隔会儿又问:&二位来是公干还是私干?&胡宗南见高语罕夫妇寸步不离陈独秀,就没有直接回答,起身将《大公报》剪报送到陈独秀面前说:&陈先生不久前被延安诬骂为汉奸,但全国名流和我党精英都为您鸣不平。这是他们为你恢复名誉的辩护启事和文章,真是国人之公论,民心之所向啊&&我们今天特来请教先生谈谈对国事的看法。&  陈独秀拿过剪报只瞟了一眼,就放到桌上。他淡淡地说:&独秀此次寓居江津,是逃难入川,虽国事萦怀,却并不参与政治,更不曾有任何政治活动。此遭诬陷之事,使我人身受到攻击,虽经调解,至今仍未忘怀&&&  胡宗南见陈独秀有了谈兴,趁机说道:&值兹二战爆发,德军席卷欧陆,波罗的海四国乃苏俄前卫边沿,被德军闪电一击,不一周而尽失,眼看苏俄处于极不利之局。国内两党问题,由分而合,由合而斗,大战当前,如国策不能贯彻,前途定堪隐忧。为今之计,陈老先生意下如何?&
作者:佚名&&责任编辑:yaoqun 共3页: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下一篇:没有了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图片新闻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胡宗南次子讲述父母爱情故事和在台晚年生活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陈辉 翻拍
●民国三十八年胡宗南和叶霞翟在重庆合影。南都记者 陈辉 翻拍
●胡宗南次子胡为善接受南都记者采访。南都记者 陈辉 摄
●胡家四名子女和妈妈叶霞翟合影,左起:胡为真、胡为美、胡为明、胡为善。南都记者 陈辉 翻拍
  第十四期
  在美国读书时,一天,胡为善在教会碰到一位送女儿上学的浙江人。
  “你是什么地方的?”一听到姓胡,对方就问胡为善。
  “我是孝丰人。”
  “胡宗南是不是你的祖父?”听他这样说,对方将他衣领揪住,一把将他拎起。
  “不是,”胡为善这样回答,对方才把他放开。
  胡为善,民国著名将领胡宗南的次子。
  胡宗南在台湾去世后极尽哀荣,他的儿子胡为善第一次踏上大陆时面对迥异语境
  从台北乘火车,45分钟后到达桃园县中坜市。胡为善所在的中原大学就位于这座小城。从副校长任上退下后,他如今继续担任学校企业管理系、财务金融系教授。
  “父亲如果不来台湾就没有我。”在校园内,谈起父亲胡宗南,胡为善不时爽朗地笑起。
  1951年,胡为善生于台北。“读小学时,我考三个一百分,父亲才给我一张邮票作奖品。我后来集邮的爱好就是这样产生的。”后来在学校讲授投资学课时,胡为善将他收集的邮票给学生们看,学生惊讶得不得了。
  在台湾,胡宗南去世后极尽哀荣。而当1995年,胡为善第一次踏上大陆时,他面对着迥异的语境。
  那次,他随校长去云南、西安学术访问。
  “我们很讨厌你爸爸。”有位年轻的院长对他说。“我知道啊。”他这样回答。那次的海峡两岸学术交流,身旁有很多记者,但没一个记者拍摄他。
  小时候,胡为善看过父亲占领延安后的一张照片:一个公告栏上,字还没有擦掉,上面写着“活捉胡匪宗南”。
  早在日,《人民日报》将胡宗南描述为“野心十足、志大才疏、阴险虚伪的常败将军”。
  胡为善的父亲胡宗南,长期以来在大陆演变为一个特殊符号。南都记者生于一个陕北山村,小时候,那里的大人吓唬哭泣的小孩,往往会说:“别哭了,胡宗南打过来了!”
  第三次去西安,胡为善去了父亲当年创办的黄埔军校七分校。这所分校七年中收训约四万人,为抗日培养了大量军事人才。
  七分校位于西安城南30公里处的王曲,校址被一所军事院校占据。胡为善无法进入校园,只能在外面拍照。
  直到2010年12月,在浙江安吉县政府部门的邀请下,胡为善带着家人,首次踏上故土。他们先去了母亲叶霞翟的故乡松阳县,后去安吉县。在安吉县,胡为善对着一座不太像的胡宗南雕塑鞠了一躬,还见到一些不知名字和辈分的亲戚。
  黄埔一期最年长学生胡宗南与妻子叶霞翟的结合始于一次奇异的邂逅
  胡为善踏上的故土,在1958年之前叫孝丰县。
  1924年,在孝丰县教书多年后,29岁的胡宗南由上海到广州,考取黄埔军校,编入第二大队第四队为入伍生,为黄埔一期生中最年长的学生。
  黄埔军校毕业后,他历经东征、北伐等战役,成长为国军名将。在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人事登记卷上,胡宗南被评价为“最有希望之新兴将领”。
  他与妻子叶霞翟的结合来自一次奇异的邂逅。
  叶霞翟生于浙江松阳县。她父亲叶庆崇为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生,后曾任浙江省立第十一师范学校校长,学生中包括陈诚。
  1930年夏天,叶霞翟16岁。在杭州国民新闻社社长胡国振的书房,她看到了墙上挂着的一个青年军官的照片。他就是胡宗南。
  她迷上了这张照片。在了解照片中人之后,对他的仰慕之心越来越深。
  她等了七年,直到1937年的春天。那年她在上海光华大学读大三。
  叶霞翟去杭州拜访老师戴笠,在客厅邂逅了胡宗南,顿觉“脸红耳赤,心头乱跳”。
  在戴笠介绍下,他们相识了。
  那天,他们一见如故。见了四次,之后同在西子湖荡舟。三个月后,他们订婚。
  抗战爆发阻止了他们的婚姻。在率部投入淞沪会战之前,他交给她一封信,“上次之约必须展期,此为万不得已,想妹定能原谅。一待战事胜利结束,我必赴约。”
  漫长的爱情考验在战乱中开始。
  她每两三天给他写一封信,他则在鏖战中的深夜读她的信。这些信给了他很大安慰。在淞沪会战中,胡宗南率第一军与日军激战达三个多月,牺牲巨大。第一军原有4万多人,经多次补充,到奉命转移时,只剩1000多人。
  “奇女子”
  叶霞翟是戴笠器重的学生,胡宗南与戴笠友情深厚
  1939年,叶霞翟去美国留学。行前最后一次见面,他们互相对爱情作了保证。
  在美国,叶霞翟开始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就读。她感到异样的寂寞和孤单。“我母亲刚去,前三个月没有收到任何信,以为全世界把她丢弃了。她说,&我为什么这么辛苦?&三个月后,同时收到八封信,才破涕为笑。”胡为善说,里面三封信为胡宗南写的。
  她严守秘密。“大家聊天,聊到胡宗南,她也一起评论。但没人知道他是她的未婚夫。”胡为善说。
  珍珠港事变后,他的信断绝。“后来我母亲成为基督徒,碰到困难就祷告,唱诗,读经,求神让两人不要变心。”
  戴笠在叶霞翟学业上提供了资助。
  1933年,19岁的叶霞翟进入戴笠在杭州创设的特种勤务电讯训练班,成为戴笠器重的学生,被其誉为“奇女子”。
  在乔治?华盛顿大学毕业后,叶霞翟又去威斯康辛大学读书。戴笠去电询问学业,并急盼她回国服务,说如她没有旅费,可向另一名留学生余叔恒暂借。
  叶霞翟在美读书时的生活费,由戴笠从公务费用中汇寄,按月给付。戴笠还自掏腰包,“惟读书费用,系我私人负责。”
  “求学当以三民主义为遵”,戴笠在一封电报中对叶霞翟谈道,“三民主义,即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德也。望你切实注意,否则即得到博士回国,亦无益于国家社会也。我对在国外同志,均以此相嘱。”
  叶霞翟博士毕业后,一大问题就是回国的交通。战乱中,机票一票难求。当时在美国,战时不准女子购买机票。叶霞翟想以公务员名义向外交部申请购买机票,戴笠建议她乘船回国。
  胡宗南与戴笠也有深厚友情。1927年,蒋介石下野后,戴笠在胡宗南军中从事联络工作,两人一见如故,后订为性命道义之交。
  一?二八事变后,胡宗南在南京就下榻于戴笠居住的鸡鹅巷53号,两人朝夕相处,常促膝长谈。胡宗南生活简朴,也不操心衣食琐事。戴笠经常为他购置衣服。胡宗南临终前身上一件穿得千疮百孔的毛衣,就是戴笠20多年前所赠。
  日,戴笠离世后,胡宗南数夜失眠,还曾深居三日,常深夜哀叹。当年冬天,他约友人到南京祭墓,在风雪中步行到墓地,徘徊了十几分钟,一言不发。
  七分校
  在台湾的黄埔军校七分校学生,每年都集会纪念胡宗南,今年孔令晟、连战出席
  叶霞翟和胡宗南的通信断绝时,后者正在艰难抗日。
  1938年,胡宗南率部驻扎关中,阻止日军西进,屏蔽大后方四川。该年,他创办了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担任主任,在沦陷区招收了大量青年学生。其中,在山东招考的17期14总队,穿越沦陷区,走了1年零4个月。漫长的行军中1000多人死去。
  现年90岁的孟兴华,在台北三民路家中安度晚年。1942年,孟兴华考取黄埔军校七分校19期,分到炮科,1945年毕业。
  孟兴华回忆,军校期间,每个周日的周会,胡宗南都来训话,每次讲两小时。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胡宗南讲述的《今日的战士》。
  训练环境十分艰苦。“我们住的是茅草棚,上山砍竹子、茅草等搭盖成。还有的住在寺庙、祠堂里。冬天穿的是质料很差的棉衣,没穿几天棉花就露出来了。”孟兴华回忆。
  军校的主食是杠子馍,用面粉、玉米、小米等杂粮混合成。由于营养不良,许多人得了夜盲症。晚自习时六个人围坐一圈看书、做笔记,中间点个土蜡烛,豆大的光。自习离开时,许多人看不清东西了。后来学校组织学生挖野菜补充营养,治愈了夜盲症。
  由于环境不洁,许多人得了疥疮。学校就组织学生步行30公里,去华清池洗硫磺温泉治疗。
  在台湾的七分校学生,每年都会集会纪念胡宗南,今年是在8月22日。这天,《一代名将胡宗南》的发行仪式在台北诚品书店敦南店举行,连战出席了活动。胡宗南著名的学生、西峡口战役中成名的孔令晟将军也坐着轮椅出席,97岁的他随后在9月13日去世。
  “八年岁月艰难甚,锦绣韶华寂寞思。犹见天涯奇女子,相逢依旧未婚时。”
  在美国两年没收到胡宗南的音讯,在获得博士学位的第二天,叶霞翟收拾行李回国。
  1944年,在陪都重庆,他们阔别五年后重逢。他给她写了一首诗,“八年岁月艰难甚,锦绣韶华寂寞思。犹见天涯奇女子,相逢依旧未婚时。”
  他经受了考验。此前,宋美龄曾撮合胡宗南和孔二小姐孔令俊,但他没有同意。
  七分校学生孟兴华回忆,由于长期没有结婚,抗战时西安周边谣言四起,称胡宗南身体有问题,不能结婚。
  战争没有结束,结婚仍然无期。30岁出头的叶霞翟也处在焦虑中。
  直到1947年的一天,她收到了他发来的电报:请即飞西安。5月28日,两人在西安兴隆岭结婚。但由于战事,叶霞翟留三日就返回南京。
  此前的日,胡宗南所部占领延安。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印行的《民国大事日志》说,“国军攻入延安,俘获共军一万余人”。《中国共产党历史》则称,“西北人民解放军主动撤离延安。”
  1947年底,他们的长子胡为真出生。胡为真毕业于政治大学外交系,曾任“国安会秘书长”等职,现担任“总统府资政”。
  败退“他自己反复想,怎么会打败呢?一直请缨去前线”
  1948年,对国民党军队来说,形势急转直下。该年12月,叶霞翟带着胡为真来台湾。中间经过一次短暂的大陆之旅后,她最终留在台湾。
  1949年中秋节,面对军事失利,胡宗南给在台湾的妻子用诗歌倾诉内心的凄苦,“月自团圆我不圆。”他的部队先在陕北战场失利,后被迫放弃西安,经营秦岭、大巴山防线。
  “亲爱的霞翟,”日,在汉中的胡宗南致函妻子,“人生人生,人生如飞,得一知己共患难,共贫寒,共祸福者千难万难,而况我和你柔情如海,恩爱如山,茫茫天地之间可算是凤之毛麟之角而不能多见者。”
  这年年底,在成都被解放军合围,大军溃散后,蒋介石决定经营在大陆的最后一个据点西昌。
  1949年农历除夕,胡宗南受命独自飞往西昌。叶霞翟则在台北的鞭炮声中彻夜未眠,苦等天明。
  无力回天。西昌的残军随后也被解放军八面包围。
  胡宗南本想留下决一死战。日深夜,在苦劝不过后,部属将他拥上飞机,离开西昌。
  来台湾后,胡宗南不甘失败。“他自己反复想,怎么会打败呢?一直请缨去前线反攻大陆。平常只有周末才回家。礼拜一到礼拜五,都在台北锦州街的办事处。平时有朋友去看他,准备三个菜,粗茶淡饭。”胡为善说。
  此后,他在大陈岛组织游击部队,突袭沿海岛屿。但除取得些微胜利外,无法撼动大势。大陈岛调职后,他写信给蒋介石:“今后我恐无死所了。”
  “乡山一水隔,岁月二毛侵”
  晚年,胡宗南从基督教中寻找慰藉。
  胡为善自幼生于基督教家庭。每年圣诞节,他都陪母亲叶霞翟到士林凯歌堂参加聚会。圣诞晚会结束,主持人就会说:“所有小朋友到前面来,我们总统会发给你糖果。”参加聚会的小朋友大部分来自华兴育幼院。胡为善就会从蒋介石、宋美龄手上拿到糖果。他还从张学良太太赵一荻手上拿到她亲自做的萝卜糕。
  哥哥胡为真有次去蒋介石家吃中饭。“我们小时候有句俚语,&总统请我去吃饭,碗里有个荷包蛋。&我哥哥回来了,我就问他:&你碗里有没有一个荷包蛋?"胡为善说。
  大陆惨败的块垒胡宗南一直郁积于心。1958年,叶霞翟请部属给他庆贺身份证上的60寿辰,他拒绝:“海峡偷生,匆匆六十,惭恧悲苦,何能作寿?且待二十年后再作考虑。”
  “父亲当年报考黄埔军校超龄了,所以他不愿意把真实年龄讲出来。我妈妈连他的出生年月日都不知道。我妈妈每次催他,&你到底哪天生的,帮你庆祝生日啊!&有一天,我在他们前面跑来跑去。我爸爸被催急了,就说,&他的生日就是我的生日。&于是我4月农历生日就变成了他的生日。”胡为善回忆。
  胡为善小时候家里颇拮据。“我从小管账,小时候问妈妈,&今天花的钱,比收到的钱多,怎么办?&她说拿红笔,在那边勾起来。我从小知道赤字要用红笔勾。”
  1959年,胡宗南终于摆脱公务,过上正常的家庭生活。他会匍匐在地,让孩子们“骑马”,或与妻子打桥牌、散步等。
  随着时光流逝,反攻渐成泡影,而他在慢慢变老。1960年秋,他与妻子在新店碧潭游走。面对白云拂过树梢,他写下诗句:“乡山一水隔,岁月二毛侵”。
  他们毗邻而葬,远眺着再未回去的故乡
  日,胡宗南离世。“那天上午,我正在上学,突然有人把我叫回家。夫人(指宋美龄)正在家里安慰我妈妈。我步行很久,穿过层层警卫,才进入家门。”胡为善回忆。
  叶霞翟感觉坠下万丈深渊。“父亲突然去世,她难过得不得了。那天医生还和她讲,你放心,回去休息,没有事的。”胡为善说。
  在没下葬前,她每天都用头贴着棺木,流泪向他倾诉。每次临走都对他说,“明天见,亲爱的!”
  他葬于阳明山的纱帽山麓,墓地被松柏、茶花和大花咸丰草环抱着。他去世后那个春节,她来到墓前诉说。
  “亲爱的,”她说,“在你离开我们的最初几个月,我是那么的绝望,那么的空虚,神思恍惚,没有个着落。”
  她写了很多纪念他的文字。一本初版的《胡宗南上将年谱》,静静地躺在台北师大附近一家二手书店内。在10月的一个下午,南都记者发现了它。书内有她的签名“胡叶霞翟敬赠”。这本书是为了纪念胡宗南去世10周年出版的。
  在生命最后的时光,他曾和她聊到反攻“胜利”后在大陆做些什么事。他笑着说,“我们去办个学校好不好?你做校长我做教务主任。”
  她此后从事多年教育,曾担任台北师范专科学校校长等职。
  他去世19年后,她追随他而去。
  经历漫长的人世风雨后,他们毗邻而葬,远眺着再未回去的故乡。
  注释:
  台北“国史馆”档案,档号:A
  台北“国史馆”档案,档号:144-3-014
  台北“国史馆”档案,档号:144-3-074
  台北“国史馆”档案,档号:144-4-014~015
  台北中国国民党党史馆档案,档号:一般230/4578
  台北“国史馆”档案,档号:A
  专题顾问
  曾庆榴(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教授)
  李杨(广州市社科院黄埔军校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研究员)
  总策划:王海军 龚慰 王景春
  总统筹:王莹 刘丽君 李艳 田霜月 王卫国 刘伟
  分组统筹:高龙
  采写:南都记者 高龙
  参考资料
  台北“国史馆”档案
  台北中国国民党党史馆档案
  《天地悠悠》(台北:幼狮文物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
  《孤儿奋斗记》(台北:商讯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胡宗南上将年谱》(台湾商务印书馆)
  《一代名将胡宗南》(台湾商务印书馆)
  《教泽流芳》(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台北教育大学)
(责任编辑:un658)
事件中双方都要担责。[]
数字之道:
谣言终结者: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社区热帖推荐
丧心病狂……[]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社会万象
值班斑竹: 三木森
&&论坛声明:本帖由网友上传,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转帖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删帖申请,请邮件与我们联系(邮箱:xhwjbx@xinhua.org),中介或代理机构勿扰。
揭秘:中共潜伏在胡宗南身边12年的“闲棋冷子”
&于& 20:10 &发表
在北京的一幢白色居民楼,曾经居住着这样一位老人。他是中国情报战线上的传奇人物,曾长期担任有“西北王”之称的国民党高级将领胡宗南的侍从副官和机要秘书,潜伏敌营12年,为保卫党中央作出了贡献。毛主席称赞他“一个人顶几个师。”
他,就是被誉为中国情报战线“后三杰”之一的熊向晖。
如今,老人虽已逝去,但是他在战争年代创造的那段不朽的传奇,早已成为中国情报史上的经典,并永远镌刻在中国革命历史的丰碑上。
他的女儿——新华社高级记者熊蕾,向记者讲述了父亲在战争年代那传奇的经历。
周恩来定下五条标准 被选定卧底胡宗南部
在熊蕾的眼中,父亲为人幽默而又较真,日常表现与影视剧里地下工作者的形象相去甚远。“他很少和我们讲过去的事情,我小时候甚至都不知道父亲过去是干什么的。直到上中学后有一次听一位大姐说,我党有三位同志长期在胡宗南身边工作,关键时刻为挽救中国共产党立下大功,他们是熊向晖、申健、陈忠经。我才知道原来父亲做过那么了不起的事!”
1936年,熊向晖17岁时同时考上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3所高校。熊向晖选择了清华大学,“因为那里离最活跃的新思想很近,而且他相信那里有他要找的共产党。”
在清华大学,熊向晖参加了中共北平学生运动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由于他表现积极,很快成为民先清华分队的负责人之一。1936年12月,他被秘密吸收入党。
“而父亲能被选定接近胡宗南,并能在之后发挥巨大作用,与周恩来高远的战略眼光和正确的决定密切相关。”熊蕾说。
1937年七七事变后,清华大学和北平、天津的其他大学疏散到湖南长沙。年底,长沙组织青年战地服务团,到国民党第一军胡宗南部“服务”。当周恩来听说这一消息后,立即让蒋南翔推荐一名秘密党员报名参加。针对胡宗南的特点,周恩来提出5条标准:一是在公开场合不左不右;二是知识渊博、记忆力强;三是家庭出身名门望族;四是仪表不俗;五是要看过一些马列和孙中山的著作。
周恩来之所以确定这些标准,是因为他知道这很对胡宗南的口味,一定会引起他的重视。胡宗南是黄埔一期的学生,而当时周恩来是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因此很了解胡的特点。1936年9月,周恩来曾亲笔写信给胡宗南,说他在黄埔为先进,以剿共成名,相信他决非勇于内战,怯于对外,劝他促蒋抗日,希望他成为民族英雄。这封信胡宗南一直保留着,后来还给父亲看过。
按照周恩来提出的这些条件,曾经担任中共在清华的负责人、也是熊向晖入党介绍人的蒋南翔推荐了熊向晖。
“为了接近胡宗南,父亲对胡宗南的性格、经历进行了研究,比如专门读了范长江写的长篇通讯《中国的西北角》,文中有一段提到胡宗南,并对他‘有些奇怪’的个性进行了描述。如,住在半山上的小庙里,虽然刮着西北风,但穿着单衣,虽然手脸都冻成无数的疮伤,而谈话却津津有味。问他人生究竟为什么,他却滔滔不绝地谈自己的部下。”熊蕾说,事实证明,这些准备十分必要,这也为父亲顺利接近胡宗南打下了扎实基础。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7659 个阅览者
&于& 20:10 &发表
应试出招以奇制奇 成为胡宗南心腹知己
对长沙组建的这个服务团,胡宗南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因为当时南京已经沦陷,他的第一军在淞沪会战中伤亡不小,急需补充兵员。为此,他亲自从江苏前线来电欢迎,还派来一个指导员。
1937年12月底,服务团来到武昌。12月31日,熊向晖聆听了周恩来的演讲《现阶段青年运动的性质和任务》。周恩来提出青年的努力方向:第一到军队里去;第二到战地服务去;第三到乡村中去;第四到被敌人占领了的地方去。
对于周恩来的演讲,熊向晖在其《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一书中这样评价:“他的英姿吸引了所有的眼睛,他的发人深省的讲话获得阵阵掌声”、“一些听演讲的人回到驻地向没有去听的人做介绍,认为我们这个服务团符合周恩来指引的方向”。
巧合的是,当天晚上,服务团的人被告知,等候胡宗南“传见”。
见面那天,胡宗南表情矜持,手执名册,依次点名,不论男女都称“先生”。按事先规定,被点名的人都得站起来说:“有”。胡宗南会提出三或四个问题,并在名册上标注,然后再点下一个人的名字。
熊向晖发现,胡宗南提问时都会问一句“为什么到本军来?”许多人为了吸引胡宗南,回答很踊跃。而熊向晖萌生一个念头,他要以“奇”制“奇”,使这个“有点奇怪”的人也对他感到奇怪。
当胡宗南点到熊向晖的名字时,他故意坐着不动,只是举起右手说:“我就是”。他的这一非同寻常的举动让胡宗南有些意外。
紧接着,两人开始了一段十分有趣的对话:
胡宗南瞪着眼睛问:贵庚?
熊:再过3个月零4天满19岁。
胡:熊先生为什么到本军来?
熊:参加革命。
胡宗南又是一怔,为了参加革命?
熊:孙中山先生遗嘱第一句就是“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贵军是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到贵军来当然是参加革命。
胡似笑非笑问道:怎样才是革命?
熊:中山先生最初提出的革命任务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现在,驱除鞑虏,就是要抗日,抗日就是革命。
胡:不愿抗日,反对抗日的算什么?
熊:积极抗日的是真革命,消极抗日的是假革命,不愿抗日的是不革命,反对抗日的是反革命。
熊向晖话音刚落,胡宗南突然加快语气,紧接着问:对反革命怎么办?
熊向晖脱口而出:杀!
胡宗南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熊向晖,一句话没说。随后在名册上勾画着,然后又去问下一个人。
这段对话可谓是紧张而又精彩,熊向晖不卑不亢、义正词严的回答大出胡宗南的意料,同时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晚上,胡宗南单独把熊向晖找去。此时,两人谈话已有些随便。他们谈了北平的学生运动,当说到熊向晖参加的民先组织为何叫“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时,熊向晖说,孙中山先生讲过,民族主义就是“中华民族自求解放,中国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胡宗南对此十分赞同,他面露喜色,说熊向晖对“总理遗教”有研究。
胡宗南对于面前这个举止得体、言谈不俗、政治修养高的年轻人十分喜欢。“胡宗南的这一态度恰恰印证了周恩来对他个性的判断。”熊蕾说,以此可以看出当时周恩来所定5条标准是很有道理的。
当天夜里,熊向晖就从武昌乘渡轮到汉口,找到八路军办事处。当时,周恩来和蒋南翔都不在,董必武接待了他。当得知熊向晖已获得胡宗南的好感,董老十分高兴。
对于熊向晖今后的工作安排,董老传达了周恩来的意见,做一颗闲棋冷子。他告诉熊向晖,一是不要急于找党,要甘于做闲棋冷子。二是要隐蔽党员身份,不发展党员,不参与服务团的领导工作,保持不左不右、爱国进步的政治面目,准备参加国民党。如果胡宗南反共,表现上要同他一致,像天津萝卜,白皮红心。即使受到进步朋友误解,也要忍耐。三是在国民党,宁亢勿卑,但不宜过亢。最后,董必武还转达了他和周恩来送他的八个字: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如果说此时的熊向晖因为渊博的知识、超人的胆魄,赢得胡宗南的器重,那么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胡宗南与熊向晖的关系更加密切。
有一次胡宗南去河南见汤恩伯。由于胡宗南喜欢轻车简出,所以他就只带着熊向晖和一个警卫、一个司机。途经商洛山区,他们在一个村中小学借宿。夜晚,熊向晖让警卫去休息,自己则在外站了一夜岗。第二天在路上,由于实在困乏,熊向晖在车上睡着了,以至于胡宗南几次叫他,他都睁不开眼。这时警卫告诉胡宗南,昨夜熊向晖为他警卫一夜没睡。听到这话,胡宗南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把大衣脱下来,要警卫给他盖上。回去以后,胡宗南马上为熊向晖连提两级。从此以后,胡宗南将熊视为心腹知己。1939年3月,胡宗南委任熊向晖担任他的侍从副官、机要秘书。他的工作除了处理文电和日常事务外,还有一项重要工作——为胡宗南起草讲话稿,这是一项被认为是别人不能代替的工作。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7659 个阅览者
&于& 20:12 &发表
两次见面定终身 蒋经国当证婚人
转眼间,熊向晖到了结婚的年龄。如果找,必须要可靠;如果不找,会被别人怀疑。因此虽然有许多人为他说媒牵线,可他却只能应付推托。正在这时,他的妹妹熊汇慈把自己的同学谌筱华介绍给他。
时年21岁的谌筱华出生于南京,当时就读于迁往四川宜宾的同济大学,与熊汇慈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两人见面后,都被对方所吸引。他们谈了彼此的家庭、经历、志趣、理想、爱好。两人接触虽然短暂,但是熊向晖对谌筱华已经有了基本判断,认为是他理想的终身伴侣,可以成为他的志同道合者。而他的时间有限,所以第二次见面,熊向晖就坦率地告诉了谌筱华自己是共产党,所从事的工作有危险,问谌愿不愿意与他同行?同时,他也说,他相信,即使谌筱华不同意跟他结婚,不跟他一起干,也不会出卖他,暴露他秘密党员的身份。而这个秘密连他自己家里人都不知道。但谌筱华当即就毫不犹豫地对熊向晖表态,愿意成为他的妻子、同志和战友。
1947年1月初,熊向晖与谌筱华准备结婚。本来两人打算一切从简,旅行结婚,但是这个想法遭到谌筱华家人的反对。为了照顾老人的想法,两人决定在南京举办婚礼。
在南京,熊向晖认识那里许多军政要员,考虑到与胡宗南的关系,熊向晖找到蒋经国,请他做自己的证婚人,蒋经国欣然应允。
为什么蒋经国愿意做熊向晖的证婚人?
“因为父亲与蒋经国、蒋纬国私交很好,就连蒋经国的秘书陈元都是父亲介绍的。”熊蕾说,“蒋介石曾经把二儿子蒋纬国送到胡宗南部当兵锻炼,当时熊向晖把他送到连队,两人相处得不错。1942年,蒋经国考察西北,蒋纬国也随同考察,胡宗南指定熊向晖全程陪同。相处三个月里,他们关系融洽,相谈甚欢,也很随便。”
为了能给熊向晖办好这个婚礼,蒋经国特别指派由秘书陈元全权操办,并承担一切费用。婚礼当天,200多人参加了他们的婚礼,场面十分宏大。证婚人蒋经国身穿长马褂,站在礼堂中央。熊向晖和妻子在伴郎和伴娘的陪伴下,和着婚礼进行曲的节奏,徐徐走向礼堂。蒋经国和两人握手后,在结婚证书签名盖印,并致贺词。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驻南京办事处处长徐先麟代表胡宗南致贺词。
两个相爱的年轻人就这样喜结连理,并开始了他们相濡以沫、为革命共同奋斗的一生。
闲棋冷子密送情报 挫败闪击延安阴谋
1941年,熊向晖发现胡宗南开始跟随蒋介石进行反共。此时的熊向晖已不再是闲棋冷子,由于国民党的反共摩擦,使他开始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1943年2月,蒋介石密令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准备调集第八战区所属之胡宗南、马鸿逵、马步芳等部队,拿下陕北地区和囊形地带。6月18日,时任国民党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的胡宗南到洛川召开军事会议,按照蒋介石的命令进行反共军事部署,利用“共产国际”解散的时机,阴谋“闪击”延安,夺取陕甘宁边区。国民党将进攻日期定在7月9日,而这一天正是周恩来预定从重庆到西安的日子。
为了确保战役的成功,胡宗南采取了许多保密措施,如作战情报只限于参加作战会议的总部人员和准备参战的各军师长以上高级将领。但他怎么也不会想到,熊向晖很快就将刚刚部署完的作战计划,通过他的联系人密报给延安。
当时延安唯一的部队就是在南泥湾开荒的三五九旅。毛主席决定公开蒋介石的反共阴谋。一方面以朱德的名义于7月4日给胡宗南发去明码电报,点明了国民党进攻延安的企图,一方面在重庆向中外各方人士公布这个消息。得知国民党这一丑恶行径,国内各界一致谴责蒋介石,国际舆论也是一片哗然,国民党只得罢手。一场原本会给党中央造成巨大损失、并有可能改变当时形势的事件就这样安全度过了。熊向晖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可想而知。
1947年3月,发起内战的蒋介石决定攻击延安,胡宗南紧急将正准备去美国上学的熊向晖召回,让他帮助加强对延安的“政治攻势”,起草一份告陕北民众书。因为蒋介石要求胡宗南在这次行动中“三分军事,七分政治。”为此,胡宗南还将一个装有进攻延安军事部署和我在陕北军队兵力配置的公文包交给熊向晖,要他根据这些文件画一份草图。熊向晖很快就绘制好草图,并将内容熟记于胸。同时,找准时机将情报顺利送出。
掌握了敌人军事部署后的党中央很快就采取了应对措施,放弃了延安,进行战略转移。事后,毛主席称赞,在这个时候,凡胡宗南的一举一动都在我们掌握之中,这是情报工作最成功、最模范的事例。不难想像,带领几十万大军扑空的胡宗南是一种什么心态,他更想不到,这也是熊向晖借他之手送给党中央的一份“厚礼”。
历史选择了熊向晖 他没辜负历史的选择
1947年7月,熊向晖前往美国留学。1949年,熊向晖学成后回到祖国。回国后的熊向晖先后在外交部、总参某部、中共中央调查部、统战部以及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等部门工作。1993年离休。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对于熊向晖在胡宗南部发挥的作用,毛泽东高度评价,称赞他“一个人顶几个师”。对此熊向晖十分欣慰。但他认为,那次决战乃至中国革命的胜利,关键是毛泽东、周恩来指挥和领导的英明。熊向晖曾不止一次地说过:用他打入胡宗南部,是历史上的偶然;但中国革命的胜利,则是历史的必然。
对于父亲的这种说法,熊蕾十分赞同。她说,如果没有远见卓识,没有对国民党、蒋介石、胡宗南的了解,就不可能在全面抗战开始之初,布下父亲等一批“闲棋冷子”到国民党军队中。如果没有毛泽东、周恩来那令人倾倒的个人魅力和令人折服的思想理论,许多像熊向晖这样的热血青年是不会做出宁愿牺牲也要投身革命的举动。父亲与胡宗南朝夕相处12年,而且胡对他宠爱有加;而与周恩来只见过两面,一次还不足15分钟,但他却甘愿为革命坚定地与共产党走在一起,这说明在思想理论和人格魅力上,胡宗南与毛泽东、周恩来相差甚多。此外,如果没有敏锐的辨别能力、睿智的分析能力和高超的战略眼光,即使掌握了情报,也未必能做出准确判断和正确反应,但是这样的失误,在毛泽东和周恩来那里极少发生,这也是确保决战胜利的关键。
对于父亲在这段历史中所发挥的作用,熊蕾说:“是历史选择了父亲,而父亲没有辜负历史的选择。”
(《环球视野》第462期,摘自日《北京晚报》)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7659 个阅览者
&于& 20:20 &发表
在北京的一幢白色居民楼,曾经居住着这样一位老人。他是中国情报战线上的传奇人物,曾长期担任有“西北王”之称的国民党高级将领胡宗南的侍从副官和机要秘书,潜伏敌营12年,为保卫党中央作出了贡献。毛主席称赞他“一个人顶几个师。”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7659 个阅览者
&于& 21:55 &发表
dingdingding--
日子就是这样,
加糖加醋,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7659 个阅览者
&于& 21:59 &发表
dingdingding--
日子就是这样,
加糖加醋,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7659 个阅览者
&于& 11:54 &发表
忠诚信仰,忠于革命,不怕艰险,勇于牺牲——向先辈学习!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7659 个阅览者
&于& 14:51 &发表
向忠诚于毛主席的、忠诚于中国革命的、忠诚于祖国解放的先辈们致敬!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7659 个阅览者
&于& 16:14 &发表
向终于共产党的先辈致敬!向终于共产党的先辈致敬!向终于共产党的先辈致敬!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7659 个阅览者
&于& 22:01 &发表
dingdingding--
日子就是这样,
加糖加醋,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7659 个阅览者
&于& 08:27 &发表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7659 个阅览者
&于& 08:27 &发表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7659 个阅览者
(当前可输入字数:50)
&上传单张本地图片 许可格式:jpg, gif, png 许可大小:小于1024K
&&&&更多功能
通过论坛短消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胡前宽是胡宗南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