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二钱是哪个年代的硬币值钱

我有枚古币上面写的是元后面那个字不认识大概是上面一个曲下面像是金子,通宝钱币这个是哪个朝代的市场价_百度知道
我有枚古币上面写的是元后面那个字不认识大概是上面一个曲下面像是金子,通宝钱币这个是哪个朝代的市场价
提问者采纳
元丰通宝: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公元1078年~公元1085年)铸造。有小平,折二钱和铁钱。书体有篆书,行书,隶书三种,互成对钱。版别极其复杂,其中以背月小平钱,小平大字篆书,隶书比较少见,另有铁钱,其中背“陕”者罕见。
元丰通宝价格表
元丰通宝行书小平光背 1元
元丰通宝篆书小平光背 1元
元丰通宝行书小平背月 200元
元丰通宝篆书小平背月 200元
元丰通宝行书小平背星 10元
元丰通宝隶书小平小字光背100元
元丰通宝隶书小平大字 100珐耿粹际诔宦达为惮力0元
元丰通宝篆书小平大字 400元
元丰通宝行书折二背星 5元
元丰通宝行书折二背月 4元
元丰通宝篆书折二长字 10元
元丰通宝行书折二长字 10元
元丰通宝行书折五铁范铜 1500元
元丰通宝篆书折五铁母 2800元
元丰通宝篆书折五铁范铜 1500元
元丰通宝行书折五铁母 2800元
元丰重宝篆书折十光背 40000元
元丰通宝半文钱篆书 50元 现价2-3元左右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你好,你这枚珐耿粹际诔宦达为惮力是元丰通宝,宋神宗赵顼元丰年间(年)铸。现在普品在2-3元一枚。
建议不要随便拿出这个来去让人评价因为像这类的东西一般都是有价值的,还望到固定的古董店里面鉴定下!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古币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一首流行于工业革命时期的歌曲:“当你走进一家破落的织布店,两三部织布机映入眼帘,如同废物一般被冷落在角落。你问这般光景是何原因?店里的老母亲说得可怜:女儿们因为织布机不方便,离家到工厂去赚钱。”材料二:……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材料三: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运用于生产领域,形成了……革命浪潮。它也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请回答:(1)世界历史上,两次工业革命中都出现了新能源,把人类带入了两个新时代。这两个新时代分别指的是什么?(2分)(2)料二提到的交通工具是谁发明的?他是哪国人?(2分)(3)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早开始于什么时期?(1分)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什么时期?(1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征是什么?(1分)(4)请举出材料三反映的工业革命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两个科学家(2分),在这次工业革命中,哪些发明创造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试举出两个例子来。(2分)(5)结合这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谈谈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2分)-乐乐题库
& “蒸汽时代”的到来知识点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一首流行于工业革...”习题详情
168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5.4%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一首流行于工业革命时期的歌曲:“当你走进一家破落的织布店,两三部织布机映入眼帘,如同废物一般被冷落在角落。你问这般光景是何原因?店里的老母亲说得可怜:女儿们因为织布机不方便,离家到工厂去赚钱。”材料二:……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材料三: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运用于生产领域,形成了……革命浪潮。它也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请回答:(1)世界历史上,两次工业革命中都出现了新能源,把人类带入了两个新时代。这两个新时代分别指的是什么?(2分)(2)料二提到的交通工具是谁发明的?他是哪国人?(2分)(3)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早开始于什么时期?(1分)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什么时期?(1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征是什么?(1分)(4)请举出材料三反映的工业革命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两个科学家(2分),在这次工业革命中,哪些发明创造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试举出两个例子来。(2分)(5)结合这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谈谈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2分)&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3-江苏省常州市花园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试(一)历史试题
分析与解答
习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一首流行于工业革命时期的歌曲:“当你走进一家破落的织布店,两三部织布机映入眼帘,如同废物一般被冷落在角落。你问这般光景是何原因?店里的老母亲说得可怜:女儿们因为织布机不方便,离家到工厂去...”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本题考察学生对两次工业革命的认识,根据材料信息集合所学知识解答如下:(1)根据所学知识,两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新能源分别是蒸汽机机和电力,从而把人类分别带入了蒸汽时代和电器时代。(2)材料二中提到的交通工具是火车,根据所学知识,火车是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的。(3)根据所学知识,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早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或19世纪中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于19世纪下半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征是电力的广泛应用。(4)根据材料信息判断,材料三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根据所学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大量的发明创造,如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卡尔本茨发明的汽车,爱迪生一系列的电器发明等等,任意答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两个即可。飞机,汽车的发明便利了人们的的生产生活,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5)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根据所学知识,两次工业革命都是社会生产力的变革,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促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学生回答意思相近即可得分,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
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分析理解和识记能力,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改变了人民的生产和社会生活,同时又使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断尖锐,最终一战和二战爆发,一战和二战的教训告诉我们,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要倍感珍惜。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是命题的重点,同学们要注意识记,三次工业革命的发明: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火车,汽船。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汽车,电灯,飞机。第三次工业革命:电子计算机,互联网。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一首流行于工业革命时期的歌曲:“当你走进一家破落的织布店,两三部织布机映入眼帘,如同废物一般被冷落在角落。你问这般光景是何原因?店里的老母亲说得可怜:女儿们因为织布机不方便,离...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一首流行于工业革命时期的歌曲:“当你走进一家破落的织布店,两三部织布机映入眼帘,如同废物一般被冷落在角落。你问这般光景是何原因?店里的老母亲说得可怜:女儿们因为织布机不方便,离家到工厂去...”主要考察你对““蒸汽时代”的到来”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蒸汽时代”的到来
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一首流行于工业革命时期的歌曲:“当你走进一家破落的织布店,两三部织布机映入眼帘,如同废物一般被冷落在角落。你问这般光景是何原因?店里的老母亲说得可怜:女儿们因为织布机不方便,离家到工厂去...”相似的题目:
某校九年级(3)班同学,一直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人类发展。他们以“探寻工业文明的足迹”为主题开展了研究活动,请你参与。(11分)【开启工业之门】材料一&英国在成为大国的过程中,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科学家牛顿的力学定律开启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大门。……瓦特,他们的名字,十分醒目地写在英国走过的大国之路上。(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瓦特在英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贡献。(2分)【进入高科技时代】材料二(2)材料二中,美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占50%以上出现在哪一时期(用世纪年代表述)(1分)?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2分)材料三&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3)请以第二、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各一例说明材料三所表达的观点。(2分)【反思过去岁月】材料四&各国温室气体的相对排放量为:美国30.3%,欧洲27.7%,俄罗斯13.7%……(4)材料四反映了人类历史上工业化进程中的什么现象?(2分)【以史为鉴促发展】(5)通过上述探究活动,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2分)&&&&
工业革命中,在动力的发明和使用上,具有开创意义的成就是蒸汽机车的发明水力织布机的研制改良蒸汽机的制成水力纺织机的问世
德国人卡尔·本茨能够发明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直接得益于下列哪项科技成果蒸汽机电动机发电机内燃机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一首流行于工业革...”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一首流行于工业革命时期的歌曲:“当你走进一家破落的织布店,两三部织布机映入眼帘,如同废物一般被冷落在角落。你问这般光景是何原因?店里的老母亲说得可怜:女儿们因为织布机不方便,离家到工厂去赚钱。”材料二:……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材料三: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运用于生产领域,形成了……革命浪潮。它也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请回答:(1)世界历史上,两次工业革命中都出现了新能源,把人类带入了两个新时代。这两个新时代分别指的是什么?(2分)(2)料二提到的交通工具是谁发明的?他是哪国人?(2分)(3)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早开始于什么时期?(1分)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什么时期?(1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征是什么?(1分)(4)请举出材料三反映的工业革命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两个科学家(2分),在这次工业革命中,哪些发明创造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试举出两个例子来。(2分)(5)结合这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谈谈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2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一首流行于工业革命时期的歌曲:“当你走进一家破落的织布店,两三部织布机映入眼帘,如同废物一般被冷落在角落。你问这般光景是何原因?店里的老母亲说得可怜:女儿们因为织布机不方便,离家到工厂去赚钱。”材料二:……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材料三: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运用于生产领域,形成了……革命浪潮。它也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请回答:(1)世界历史上,两次工业革命中都出现了新能源,把人类带入了两个新时代。这两个新时代分别指的是什么?(2分)(2)料二提到的交通工具是谁发明的?他是哪国人?(2分)(3)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早开始于什么时期?(1分)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什么时期?(1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征是什么?(1分)(4)请举出材料三反映的工业革命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两个科学家(2分),在这次工业革命中,哪些发明创造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试举出两个例子来。(2分)(5)结合这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谈谈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2分)”相似的习题。这钱是哪个朝代的 背 湖北 二字_百度知道
这钱是哪个朝代的 背 湖北 二字
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zhidao/wh%3D450%2C600/sign=38e989b9a3ec08fa26551ba36cde115b/0ecdd0e4://h:///zhidao/wh%3D600%2C800/sign=de35b1dab8ca35a1bf8cd4/0ecdd0e4.hiphotos.jpg" esrc="http.hiphotos.baidu.baidu://h.com/zhidao/pic/item/0ecdd0e4.baidu&<a href="http
提问者采纳
明代说湖北吗
明代(年)初,湖北属湖广行省。 后分全国为十三个布政使司。今湖北全境基本属 于湖广布政使司(治江夏,今武汉市武昌),有 武昌府、汉阳府、黄州府、承天府、德安府、荆 州府、襄阳府、郧阳府。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最早民国。个人看是现代工艺品。
明代(年)初,湖北属湖广行省。 后分全国为十三个布政使司。今湖北全境基本属 于湖广布政使司(治江夏,今武汉市武昌),有 武昌府、汉阳府、黄州府、承天府、德安府、荆 州府、襄阳府、郧阳府。
汉代说湖北吗
明代(年)初,湖北属湖广行省。 后分全国为十三个布政使司。今湖北全境基本属 于湖广布政使司(治江夏,今武汉市武昌),有 武昌府、汉阳府、黄州府、承天府、德安府、荆 州府、襄阳府、郧阳府。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请问天下大虾、这个铜币是什么年代得、无意中翻出来得、能给详解么、谢谢_百度知道
汉五铢,存世量大, 市场价格数元.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开始又进行了第四次币制改革。这次改革仅是“废三铢钱,改铸五铢钱”。五铢钱的形制都有一定的规定,钱文“五铢”从此启用。五铢钱轻重适中,合乎古代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价格水平对货币单位的要求,因而在汉武帝以后的西汉、东汉、蜀、魏、晋、南齐、梁、陈、北魏、隋均有过铸造,历时长达739年,是我国历史上铸行数量最多、时间最长最为成功的长寿钱。西汉时的五铢钱有郡国五铢、赤(侧)仄五铢、三官五铢、宣帝五铢以及小五铢,金五铢等等。五铢钱诞生前夕,因半两钱濒临崩溃,市场一片混乱,各级政府与商民争利,都拼命铸钱,使得通货过度膨胀,钱币的购买力急速下降,物价飞涨。民众无法生存,相继放弃生产,流亡他乡,靠出卖劳动力来糊口;或者是铤而走险,加入私铸行列,期图赚取厚利。武帝初年,百姓因私铸而死亡的近万人,而私斗殒命的、畏罪自杀的都无法计算,可见问题非常严重。汉武帝元狩五年,诏令各郡国铸行五铢钱,称为郡国五铢,又叫元狩五铢。钱文为“五铢”,小篆书,光背,正面有轮无郭,背面则轮郭俱备。钱直径2.5厘米左右,重约3.5-4克。“五”字交笔斜直或有弯曲;“铢”字的“朱”头呈方折型,“金”字头较小,仿佛如一箭镞。少数钱上有一横划。其材料改用紫铜,因而有紫绀钱之称。但各地技术水平不同,铜矿的成分有差别,官吏了解命令的程度与奉行的态度很难一致,所以铸出的钱差别很大,有的与旧汉半两一样,背平无轮郭,有的穿孔大,肉薄,也有肉厚的。一般地说,都具有偷工减料不够五铢重的现象,而且越铸越轻,越晚越粗劣,有重蹈半两、三铢钱覆辙的现象。政府改铸五铢钱,主要目的是树立信誉,稳定金融,使私铸者无利可图,自行放弃犯法的勾当,以彻底解决私铸问题。各郡国官吏,因旧的习惯难改,依旧上下联手,以谋中饱私囊。汉武帝采纳了公卿们的建议,于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收回了各郡国的铸币权,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统一货币发行,从而防止了另一次恶币的泛滥。汉武帝收回铸币权以后,由汉武帝中央政府统一铸钱。三官五铢就是这个时候铸造的。该钱制作精美,边郭工整,重量准确,钱文秀丽,为钱中楷模。三官指钟官、辨铜、均输(技巧),统指政府铸钱的机构。中央为推广均输法,新设水衙都尉一官,在长安上林苑办公。上林苑是政府铸钱的机构,是汉初在原秦代旧苑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皇家园林,规模宏大,有离宫70所,周围面积达300余里,包括现今的西安、周至和户县。上林三官五铢钱的特点如下:一、钱文严谨规矩,“五铢”二字修长秀丽,风格较为一致,“五”字交笔缓曲,上下与两横笔交接处略向内收。“铢”字“金”头有三角形、箭镞形两种,四点方形较短。“朱”字头方折,下垂笔基本为圆折,头和尾与“金”字旁平齐,笔画粗细一致。二、钱型整齐,直径25-25.5毫米,穿直径约0.97厘米,郭厚0.15-0.2厘米,宽0.1-0.14厘米,比郡国五铢的郭略宽,且深峻平整,连接钱肉的一面垂直。背有内外郭,个别内郭四角微凸。三、重量以3.5-4克者为多,少数的超过4克。四、铸工精细,面背比较平整,内外郭宽窄均匀,规矩整齐。五、记号有穿上横和下半星两种。六、三官五铢币材的颜色为红色,含铜量在70%以上,含铅量约20%,比郡国五铢略低,但配比合理,物理性能好。上林三官五铢钱的铸造工艺先进,多为铜范或制作极精细的泥范所造。三官钱形制及“朱”字头方折的特点,系由三铢钱继承而来,进而成为此后西汉时期五铢钱基本特征。上林三官五铢是西汉五铢钱中比较容易见到的一种。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洛阳烧沟和洛阳西郊先后发掘汉墓群,出土了大量的汉代铸币,上林三官五铢在两处汉墓中都有出土。钱币业务由三官署统一办理,有许多好处:第一、使钱币标准化,规律化;第二、提高铸钱技术水准;第三、增加了生产量;第四、有效防止私铸;第五、容易控制发行。三官钱初期重量超过五铢,制作精美前所未有,而且铸钱技术采用铜范法,铸出的钱币重量上都是一致的,绝对合乎标准,铸出的钱边缘都加以打磨,非常整齐,故有“赤仄钱”之称。新钱铸成后,政府用以收兑郡国钱,一枚兑劣钱5枚。到了元鼎四年(公元前117年),劣钱已经大部分收回,后明令禁止郡国钱永不许流通。五铢发行三十一年后,汉武帝崩殂。在此期间,铸成的钱数量很多,钱的范式也有变化。比如文字的大小、书法结构都有出入,至于穿上半月、穿下半星、穿上下横、星月文、四决文等可能是炉别的标志。西汉昭帝年间(公元前86年-前74年),一切以谨慎守成为主,对外战争大致已结束,对内则鼓励生产,经济状况比武帝末年还要好。昭帝五铢大小和武帝时三官五铢相同,但重量要比三官五铢轻,一般又比宣帝五铢略重。从书法上看,钱文“五”字变化较大,一般字形瘦长,“五”字两边交笔已变弯曲,两股末端有明显的收敛,上下横有的较长而接于外郭;“铢”字“朱”字头方折,“金”字旁呈三角形,明显低于“朱”字。面文外郭较高窄,但比郡国五铢及三官五铢略低,有穿上一横或穿下半星记号。铜色深红,铸造技术比三官钱略显粗糙。继昭帝之后,宣帝在位二十四年(公元前73-前49年),吏治清明,四海无事,国泰民安,物阜年丰,是西汉的黄金时期。同时国际贸易也很发达,也是西汉的最高峰。因此年年铸钱,很快发行出去,又很快回流到国库中来。宣帝末年,库中存钱八十多亿。宣帝五铢是汉宣帝在位期间铸行的。该钱铜质、形制、书体、铸造均已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钱文笔画挺拔,给人以清秀超逸之感。“五”字交笔弯曲,上下横画超出交笔末端外,“铢”字的“金”头多呈等腰三角形而低于“朱”字。此外还有一个特征,就是该钱的外郭由外向内作坡状倾斜。钱直径有2.5和2.6毫米两种,最常见的郭厚1.5厘米,穿宽10厘米,重3.5克左右,面郭约厚1.5-2厘米。在两汉五铢中这种钱的面郭最宽。其形制整齐,肉面光洁,钱内外郭略高于钱肉,薄厚一致。宣帝铸钱以工整敦厚著称,在西汉钱中地位极高。小五铢约于西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始铸,俗称“鸡目钱”、“鹅眼钱”,由其形小而得名。在出土的西汉钱币中,有汉代文献记载的小型五铢钱,这种钱及钱范出自西汉时期的墓葬或遗址中,其中,汉宣帝杜陵一号陪葬坑中所出土的是有确切纪年的一例。小五铢面文“五铢”,铸造精美,面有周郭,无好郭,背侧肉好,周郭俱备,文字清晰。钱直径在1.15-1.2厘米之间,重约0.62-0.65克。钱文书体亦与武帝、昭帝、宣帝三代各有区别。“五”字交股有的较直,有的略弯,也有的弯曲甚大,形制上有的穿上横画如三官钱式,也有如五铢最常见的面内无郭的一种。这说明小五铢并非一朝所铸,也同普通五铢一样,分别铸造于武帝以后的西汉各个时期。就出土情况,尤其是从汉宣帝陪葬坑的出土情况看,小五铢是成串地乱置在十件大陶俑之间,说明这是冥钱而非行用钱。剪轮五铢钱又称“磨郭五铢”、“剪郭五铢”。武帝初铸五铢时“周郭其质”,以防止奸民从钱背面磨铜取熔。可是西汉后期竟出现另一种磨边的剪轮五铢,是一种用普通五铢钱经磨鑢加工而减重的钱币。实际上这种五铢叫磨边五铢最为贴切。西汉后期成帝、哀帝之世,社会矛盾尖锐,灾荒相继,币制也随之混乱,剪轮五铢就势此时开始出现的。剪轮五铢是币制混乱时代的产物,洛阳烧沟及洛阳西部发掘的西汉墓中都有出土。1980年,陕西省咸阳市土原下发现金质五铢一枚,钱直径2.6厘米,厚0.2毫米,重9克,面背均有郭,正面外郭较背部稍宽,面穿方正,上有横画。“五铢”二字小篆阳文工整,“五”字交叉处弯曲,上下两横较长,“铢”字的“朱”字头方折,“金”字头呈三角形,制作精美,色泽金黄,诚为罕见的稀世珍品。西汉五铢钱从汉武帝元狩五年始铸,至隋朝的隋五铢止,一直沿用了七百多年。(2) 东汉五铢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建立了东汉王朝,都城洛阳,是年为延武元年。东汉王朝刚刚建立,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动荡。半两钱、西汉五铢钱、王莽的货泉和大泉五十等,杂混在民间流通。直到延武十六年(公元40年)才重铸五铢钱。自此以后,东汉各帝均铸五铢钱。不过,从光武帝到明帝、章帝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五铢钱没有显著变化,古钱学家将东汉前期铸行的五铢钱称为“延帝五铢”。随着时间的推移,政治、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东汉后期特别是东汉末年,通货膨胀严重,人民生活贫困,统治阶级为了挽救经济危机,在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改铸“四出文”五铢钱。更有甚者,在献帝时,董卓铸无文小钱,致使原本混乱的币制越发不可收拾。《后汉书·光武帝纪》说:“初王莽乱后,货币杂用布、帛、金、粟。”延武十六年始行五铢钱。东汉初恢复的五铢钱亦称“延武五铢”,是延武年间采纳马援之议而铸行的。建武以后各朝五铢钱比西汉各朝五铢钱轻薄,钱径多在2.5厘米,重3.4-3.4克,厚约0.1厘米,一般为3克,外郭较窄。“五铢”二字宽肥圆柔,笔划较粗且浅,面文“五”字中间交笔弯曲,上下两横不出来,“铢”字“金”字头呈三角形,比西汉五铢金字旁大,“金”字四点较长;“朱”字头圆折,中间直笔,两端较细;制作精致,文字书体规范。铜质为浅红色,还有各种记号,如星、横画、竖画等。“星”有一星与多星之别,或半圆点,或三角点等。依其位置而言,则有穿上星、穿下星、穿上下各一星,也有穿上横、穿下星。多星者多横排成列。一般来说,这些带记号的东汉五铢要比不带记号的轻薄,铸造工艺也比较粗糙,字口浅平,铜质为黄色。其中有许多可能是东汉中后期铸造的。建武年间铸造的五铢,有纪年铜模盒传世,可以为证,从此时起,东汉五铢的“朱”旁,上横圆折,已经成为明显特征。东汉五铢的断代,除 “建武五铢”有传世的铜模盒以断定外,明帝以后,则难以区分具体年代。幸好通过洛阳烧沟汉墓出土五铢钱的分期,可以认定穿上或穿下有一“平”字的五铢(称为“平当五铢”)也应该属于这个时期所铸。但它的时期较晚,下限可能已经进入三国。“东汉五铢”是五铢钱中遗留较多的一种。“四出五铢”又称“四出文钱”。所谓“四出”,是指钱幕从方孔的四角向外引出一道阳文直线到达外部,这可能是为了防止锉磨钱背盗铜用的防范技术。东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铸的“四出五铢”比一般“东汉五铢”铸造得要好,钱的重量也要重一些。它的直径为2.5厘米,穿径约8毫米,廓厚0.15厘米,重3.6-4克。汉灵帝性极贪婪,“帝本侯家,宿贫,每叹桓帝不能作家居,故聚为私藏”(《后汉书·张让传》)。堂堂一国之君,普天下都是他的,还嫌不够,还要卖官揽钱以充金库。在这样的昏君统治下,老百姓哪还有好日子。横遭汉灵帝宰割的广大穷苦百姓怨声载道。“四出五铢”铸行后,人们咒骂说“京师将破,天子下堂,四散而去”。董卓小钱
东汉末年,董卓专权。董卓本一凉州豪强,汉灵帝时曾任并州牧。黄巾起义,他借何进征召之机,带兵入洛阳。他先废少帝,立献帝,专断朝政;后焚烧洛阳,挟天子,自封为太师。董卓生性贪婪,为了搜刮民财,于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毁“金人”,秦始皇所铸十二金人(铜人)中的九个,铸成小钱。这种钱直径只有1.2-1.5厘米,重0.5-1克左右,而且既无内廓又无外廓,“五铢”二字模糊不清,很难辨认,世人讽刺为“无文钱”,董卓这种无文小钱,钱体轻小,制造粗劣。以一个“金人”重量十二万斤计算,董卓少说也可得钱七八万亿枚。这是东汉朝廷的最后一次铸钱,流通地区狭小,只限长安、洛阳一带。他以此在离长安一百多里的现陕西户县,建造了一个称作郿坞的城堡,城内金银财宝不计其数,单是粮食就足足能吃三十年。董卓的这种小钱的流通必然会加剧通货膨胀,很快就出现了“谷石数万(枚)”的情形。用一担钱去换一石谷,贫苦百姓哪能吃得起。当时民怨沸腾,饥民蜂起,汉五铢制度被董卓彻底破坏了,东汉王朝也被他推向了死亡的边缘。于是曹操趁机取汉,不久时代就进入了三国时代。东汉磨边五铢和剪凿五铢
磨边五铢,亦称“磨边钱”,即磨去外廓、边缘之钱。磨边五铢始见于洛阳烧沟汉墓出土的第一型晚期。东汉中晚期常见,东汉末年更多。磨边的方法,据说“多数是用一根木质或金属的方棍穿进钱的穿孔,每次约百枚或更多一点,然后两端固定,在磨上打磨钱币的轮廓。通过加工,磨边钱要比一般的五铢钱的钱径小0.15-0.2公分。钱重减轻1克左右,就是说五铢钱经过这次加工,本身的重量减轻三分之一左右。但是一般情况下不会影响到钱的面文,并且钱币的边缘都比较光滑。磨边的目的在于取铜,用来作为铸造新钱的原料。为此五铢钱大幅度地减重贬值。剪凿五铢,或称剪凿钱,是剪边钱或綖环钱的总称。其法是将一枚钱凿成内外两枚。剪凿钱西汉时期已出现,到东汉桓帝、灵帝时期(公元147-184年)更加增多,以至达到泛滥的地步。剪边五铢钱就是被剪凿了外围或冲凿了外廓的钱。钱文“五铢”二字仅剩一半,故又称“对文五铢”。对文五铢的钱径大小不一,经过测定,钱径一般不足2厘米,重多在1.5克左右,对文五铢的边缘都有被冲截的痕迹。剪边五铢钱据认为还有另一种加工方法,即用剪刀一枚一枚地剪去钱的轮廓。一般情况下,剪边钱要比磨边钱所去的轮廓更多一些,大多要把钱币的面文减去一些,形成钱币文字不完整的现象。从钱币的边缘看,剪边钱又不像磨边钱那样光滑工整,钱的直径大小也有较大的差异。钱直径多数为2.05-2.2厘米之间,钱的重量多数减重五分之二或更多一点。区别磨边钱与剪边钱的主要依据是边缘加工的痕迹与钱的直径。綖环五铢钱就是被剪去或冲凿去内圈的钱,钱仅剩边缘,呈环状,钱文“五铢”二字有的只剩一半。无论磨边五铢、剪边五铢还是綖环五铢,都不是法定货币。它们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经济的混乱,币值不稳,物价昂贵,惟利是图者剪凿五铢钱,一个钱当两个钱用,谋取私利。这是当时政治局势动荡、经济萧条与货币流通状况恶化的必然结果。东汉晚期的剪凿五铢曾大量发现。其中剪轮五铢比较多,綖环五铢较少。1953年,洛阳烧沟汉墓出土各型磨廓(剪轮)五铢1858枚,綖环五铢8枚。1969年,甘肃武威雷台东汉墓出土铜钱21017枚,其中剪轮五铢594枚,綖环五铢1枚。1973年,江苏丹徒出土东晋窖藏铜钱140余公斤,其中剪轮五铢约有90公斤左右,綖环五铢仅20余枚。1975年旦禒测溉爻防诧狮超饯,陕西扶风段家小寨汉墓出土西汉綖环五铢,钱文余有“铢”、“五”各一半,有的仅余字的三分之一,重1克;出土东汉磨廓五铢72枚,东汉剪轮五铢967枚。东汉五铢从文字上看,“五”字交笔处略圆曲,“铢”字的金字头呈三角形,“朱”字头呈圆折形,比西汉五铢钱略显圆折。以上介绍的就是一些比较有特点的东汉五铢钱。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大虾的相关知识
其他16条回答
没什么价钱,不是宝贝
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的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五铢钱,汉武帝时造。因均重五铢故得名。汉武帝时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抑制了商人牟取暴利,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统一。
是宋代的一文铜钱
看着像五铢钱,汉代的 上周刚去过博物馆看到过这个好像
你去你们那的博物馆看看实物对比下不就知道了
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开始又进行了第四次币制改革。这次改革仅是“废三铢钱,改铸五铢钱”。五铢钱的形制都有一定的规定,钱文“五铢”从此启用。五铢钱轻重适中,合乎古代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价格水平对货币单位的要求,因而在汉武帝以后的西汉、东汉、蜀、魏、晋、南齐、梁、陈、北魏、隋均有过铸造,历时长达739年,是我国历史上铸行数量最多、时间最长最为成功的长寿钱。西汉时的五铢钱有郡国五铢、赤(侧)仄五铢、三官五铢、宣帝五铢以及小五铢,金五铢等等。
看不清楚。估计是清朝的吧
看不清楚。好像汉武帝元狩五年。
西汉昭帝年间
汉五铢,存世量大, 市场价格数元.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开始又进行了第四次币制改革。这次改革仅是“废三铢钱,改铸五铢钱”。五铢钱的形制都有一定的规定,钱文“五铢”从此启用。五铢钱轻重适中,合乎古代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价格水平对货币单位的要求,因而在汉武帝以后的西汉、东汉、蜀、魏、晋、南齐、梁、陈、北魏、隋均有过铸造,历时长达739年,是我国历史上铸行数量最多、时间最长最为成功的长寿钱。西汉时的五铢钱有郡国五铢、赤(侧)仄五铢、三官五铢、宣帝五铢以及小五铢,金五铢等等。五铢钱诞生前夕,因半两钱濒临崩溃,市场一片混乱,各级政府与商民争利,都拼命铸钱,使得通货过度膨胀,钱币的购买力急速下降,物价飞涨。民众无法生存,相继放弃生产,流亡他乡,靠出卖劳动力来糊口;或者是铤而走险,加入私铸行列,期图赚取厚利。武帝初年,百姓因私铸而死亡的近万人,而私斗殒命的、畏罪自杀的都无法计算,可见问题非常严重。汉武帝元狩五年,诏令各郡国铸行五铢钱,称为郡国五铢,又叫元狩五铢。钱文为“五铢”,小篆书,光背,正面有轮无郭,背面则轮郭俱备。钱直径2.5厘米左右,重约3.5-4克。“五”字交笔斜直或有弯曲;“铢”字的“朱”头呈方折型,“金”字头较小,仿佛如一箭镞。少数钱上有一横划。其材料改用紫铜,因而有紫绀钱之称。但各地技术水平不同,铜矿的成分有差别,官吏了解命令的程度与奉行的态度很难一致,所以铸出的钱差别很大,有的与旧汉半两一样,背平无轮郭,有的穿孔大,肉薄,也有肉厚的。一般地说,都具有偷工减料不够五铢重的现象,而且越铸越轻,越晚越粗劣,有重蹈半两、三铢钱覆辙的现象。政府改铸五铢钱,主要目的是树立信誉,稳定金融,使私铸者无利可图,自行放弃犯法的勾当,以彻底解决私铸问题。各郡国官吏,因旧的习惯难改,依旧上下联手,以谋中饱私囊。汉武帝采纳了公卿们的建议,于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收回了各郡国的铸币权,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统一货币发行,从而防止了另一次恶币的泛滥。汉武帝收回铸币权以后,由汉武帝中央政府统一铸钱。三官五铢就是这个时候铸造的。该钱制作精美,边郭工整,重量准确,钱文秀丽,为钱中楷模。三官指钟官、辨铜、均输(技巧),统指政府铸钱的机构。中央为推广均输法,新设水衙都尉一官,在长安上林苑办公。上林苑是政府铸钱的机构,是汉初在原秦代旧苑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皇家园林,规模宏大,有离宫70所,周围面积达300余里,包括现今的西安、周至和户县。上林三官五铢钱的特点如下:一、钱文严谨规矩,“五铢”二字修长秀丽,风格较为一致,“五”字交笔缓曲,上下与两横笔交接处略向内收。“铢”字“金”头有三角形、箭镞形两种,四点方形较短。“朱”字头方折,下垂笔基本为圆折,头和尾与“金”字旁平齐,笔画粗细一致。二、钱型整齐,直径25-25.5毫米,穿直径约0.97厘米,郭厚0.15-0.2厘米,宽0.1-0.14厘米,比郡国五铢的郭略宽,且深峻平整,连接钱肉的一面垂直。背有内外郭,个别内郭四角微凸。三、重量以3.5-4克者为多,少数的超过4克。四、铸工精细,面背比较平整,内外郭宽窄均匀,规矩整齐。五、记号有穿上横和下半星两种。六、三官五铢币材的颜色为红色,含铜量在70%以上,含铅量约20%,比郡国五铢略低,但配比合理,物理性能好。上林三官五铢钱的铸造工艺先进,多为铜范或制作极精细的泥范所造。三官钱形制及“朱”字头方折的特点,系由三铢钱继承而来,进而成为此后西汉时期五铢钱基本特征。上林三官五铢是西汉五铢钱中比较容易见到的一种。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洛阳烧沟和洛阳西郊先后发掘汉墓群,出土了大量的汉代铸币,上林三官五铢在两处汉墓中都有出土。钱币业务由三官署统一办理,有许多好处:第一、使钱币标准化,规律化;第二、提高铸钱技术水准;第三、增加了生产量;第四、有效防止私铸;第五、容易控制发行。三官钱初期重量超过五铢,制作精美前所未有,而且铸钱技术采用铜范法,铸出的钱币重量上都是一致的,绝对合乎标准,铸出的钱边缘都加以打磨,非常整齐,故有“赤仄钱”之称。新钱铸成后,政府用以收兑郡国钱,一枚兑劣钱5枚。到了元鼎四年(公元前117年),劣钱已经大部分收回,后明令禁止郡国钱永不许流通。五铢发行三十一年后,汉武帝崩殂。在此期间,铸成的钱数量很多,钱的范式也有变化。比如文字的大小、书法结构都有出入,至于穿上半月、穿下半星、穿上下横、星月文、四决文等可能是炉别的标志。西汉昭帝年间(公元前86年-前74年),一切以谨慎守成为主,对外战争大致已结束,对内则鼓励生产,经济状况比武帝末年还要好。昭帝五铢大小和武帝时三官五铢相同,但重量要比三官五铢轻,一般又比宣帝五铢略重。从书法上看,钱文“五”字变化较大,一般字形瘦长,“五”字两边交笔已变弯曲,两股末端有明显的收敛,上下横有的较长而接于外郭;“铢”字“朱”字头方折,“金”字旁呈三角形,明显低于“朱”字。面文外郭较高窄,但比郡国五铢及三官五铢略低,有穿上一横或穿下半星记号。铜色深红,铸造技术比三官钱略显粗糙。继昭帝之后,宣帝在位二十四年(公元前73-前49年),吏治清明,四海无事,国泰民安,物阜年丰,是西汉的黄金时期。同时国际贸易也很发达,也是西汉的最高峰。因此年年铸钱,很快发行出去,又很快回流到国库中来。宣帝末年,库中存钱八十多亿。宣帝五铢是汉宣帝在位期间铸行的。该钱铜质、形制、书体、铸造均已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钱文笔画挺拔,给人以清秀超逸之感。“五”字交笔弯曲,上下横画超出交笔末端外,“铢”字的“金”头多呈等腰三角形而低于“朱”字。此外还有一个特征,就是该钱的外郭由外向内作坡状倾斜。钱直径有2.5和2.6毫米两种,最常见的郭厚1.5厘米,穿宽10厘米,重3.5克左右,面郭约厚1.5-2厘米。在两汉五铢中这种钱的面郭最宽。其形制整齐,肉面光洁,钱内外郭略高于钱肉,薄厚一致。宣帝铸钱以工整敦厚著称,在西汉钱中地位极高。小五铢约于西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始铸,俗称“鸡目钱”、“鹅眼钱”,由其形小而得名。在出土的西汉钱币中,有汉代文献记载的小型五铢钱,这种钱及钱范出自西汉时期的墓葬或遗址中,其中,汉宣帝杜陵一号陪葬坑中所出土的是有确切纪年的一例。小五铢面文“五铢”,铸造精美,面有周郭,无好郭,背侧肉好,周郭俱备,文字清晰。钱直径在1.15-1.2厘米之间,重约0.62-0.65克。钱文书体亦与武帝、昭帝、宣帝三代各有区别。“五”字交股有的较直,有的略弯,也有的弯曲甚大,形制上有的穿上横画如三官钱式,也有如五铢最常见的面内无郭的一种。这说明小五铢并非一朝所铸,也同普通五铢一样,分别铸造于武帝以后的西汉各个时期。就出土情况,尤其是从汉宣帝陪葬坑的出土情况看,小五铢是成串地乱置在十件大陶俑之间,说明这是冥钱而非行用钱。剪轮五铢钱又称“磨郭五铢”、“剪郭五铢”。武帝初铸五铢时“周郭其质”,以防止奸民从钱背面磨铜取熔。可是西汉后期竟出现另一种磨边的剪轮五铢,是一种用普通五铢钱经磨鑢加工而减重的钱币。实际上这种五铢叫磨边五铢最为贴切。西汉后期成帝、哀帝之世,社会矛盾尖锐,灾荒相继,币制也随之混乱,剪轮五铢就势此时开始出现的。剪轮五铢是币制混乱时代的产物,洛阳烧沟及洛阳西部发掘的西汉墓中都有出土。1980年,陕西省咸阳市土原下发现金质五铢一枚,钱直径2.6厘米,厚0.2毫米,重9克,面背均有郭,正面外郭较背部稍宽,面穿方正,上有横画。“五铢”二字小篆阳文工整,“五”字交叉处弯曲,上下两横较长,“铢”字的“朱”字头方折,“金”字头呈三角形,制作精美,色泽金黄,诚为罕见的稀世珍品。西汉五铢钱从汉武帝元狩五年始铸,至隋朝的隋五铢止,一直沿用了七百多年。(2) 东汉五铢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建立了东汉王朝,都城洛阳,是年为延武元年。东汉王朝刚刚建立,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动荡。半两钱、西汉五铢钱、王莽的货泉和大泉五十等,杂混在民间流通。直到延武十六年(公元40年)才重铸五铢钱。自此以后,东汉各帝均铸五铢钱。不过,从光武帝到明帝、章帝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五铢钱没有显著变化,古钱学家将东汉前期铸行的五铢钱称为“延帝五铢”。随着时间的推移,政治、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东汉后期特别是东汉末年,通货膨胀严重,人民生活贫困,统治阶级为了挽救经济危机,在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改铸“四出文”五铢钱。更有甚者,在献帝时,董卓铸无文小钱,致使原本混乱的币制越发不可收拾。《后汉书·光武帝纪》说:“初王莽乱后,货币杂用布、帛、金、粟。”延武十六年始行五铢钱。东汉初恢复的五铢钱亦称“延武五铢”,是延武年间采纳马援之议而铸行的。建武以后各朝五铢钱比西汉各朝五铢钱轻薄,钱径多在2.5厘米,重3.4-3.4克,厚约0.1厘米,一般为3克,外郭较窄。“五铢”二字宽肥圆柔,笔划较粗且浅,面文“五”字中间交笔弯曲,上下两横不出来,“铢”字“金”字头呈三角形,比西汉五铢金字旁大,“金”字四点较长;“朱”字头圆折,中间直笔,两端较细;制作精致,文字书体规范。铜质为浅红色,还有各种记号,如星、横画、竖画等。“星”有一星与多星之别,或半圆点,或三角点等。依其位置而言,则有穿上星、穿下星、穿上下各一星,也有穿上横、穿下星。多星者多横排成列。一般来说,这些带记号的东汉五铢要比不带记号的轻薄,铸造工艺也比较粗糙,字口浅平,铜质为黄色。其中有许多可能是东汉中后期铸造的。建武年间铸造的五铢,有纪年铜模盒传世,可以为证,从此时起,东汉五铢的“朱”旁,上横圆折,已经成为明显特征。东汉五铢的断代,除 “建武五铢”有传世的铜模盒以断定外,明帝以后,则难以区分具体年代。幸好通过洛阳烧沟汉墓出土五铢钱的分期,可以认定穿上或穿下有一“平”字的五铢(称为“平当五铢”)也应该属于这个时期所铸。但它的时期较晚,下限可能已经进入三国。“东汉五铢”是五铢钱中遗留较多的一种。“四出五铢”又称“四出文钱”。所谓“四出”,是指钱幕从方孔的四角向外引出一道阳文直线到达外部,这可能是为了防止锉磨钱背盗铜用的防范技术。东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铸的“四出五铢”比一般“东汉五铢”铸造得要好,钱的重量也要重一些。它的直径为2.5厘米,穿径约8毫米,廓厚0.15厘米,重3.6-4克。汉灵帝性极贪婪,“帝本侯家,宿贫,每叹桓帝不能作家居,故聚为私藏”(《后汉书·张让传》)。堂堂一国之君,普天下都是他的,还嫌不够,还要卖官揽钱以充金库。在这样的昏君统治下,老百姓哪还有好日子。横遭汉灵帝宰割的广大穷苦百姓怨声载道。“四出五铢”铸行后,人们咒骂说“京师将破,天子下堂,四散而去”。董卓小钱
东汉末年,董卓专权。董卓本一凉州豪强,汉灵帝时曾任并州牧。黄巾起义,他借何进征召之机,带兵入洛阳。他先废少帝,立献帝,专断朝政;后焚烧洛阳,挟天子,自封为太师。董卓生性贪婪,为了搜刮民财,于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毁“金人”,秦始皇所铸十二金人(铜人)中的九个,铸成小钱。这种钱直径只有1.2-1.5厘米,重0.5-1克左右,而且既无内廓又无外廓,“五铢”二字模糊不清,很难辨认,世人讽刺为“无文钱”,董卓这种无文小钱,钱体轻小,制造粗劣。以一个“金人”重量十二万斤计算,董卓少说也可得钱七八万亿枚。这是东汉朝廷的最后一次铸钱,流通地区狭小,只限长安、洛阳一带。他以此在离长安一百多里的现陕西户县,建造了一个称作郿坞的城堡,城内金银财宝不计其数,单是粮食就足足能吃三十年。董卓的这种小钱的流通必然会加剧通货膨胀,很快就出现了“谷石数万(枚)”的情形。用一担钱去换一石谷,贫苦百姓哪能吃得起。当时民怨沸腾,饥民蜂起,汉五铢制度被董卓彻底破坏了,东汉王朝也被他推向了死亡的边缘。于是曹操趁机取汉,不久时代就进入了三国时代。东汉磨边五铢和剪凿五铢
磨边五铢,亦称“磨边钱”,即磨去外廓、边缘之钱。磨边五铢始见于洛阳烧沟汉墓出土的第一型晚期。东汉中晚期常见,东汉末年更多。磨边的方法,据说“多数是用一根木质或金属的方棍穿进钱的穿孔,每次约百枚或更多一点,然后两端固定,在磨上打磨钱币的轮廓。通过加工,磨边钱要比一般的五铢钱的钱径小0.15-0.2公分。钱重减轻1克左右,就是说五铢钱经过这次加工,本身的重量减轻三分之一左右。但是一般情况下不会影响到钱的面文,并且钱币的边缘都比较光滑。磨边的目的在于取铜,用来作为铸造新钱的原料。为此五铢钱大幅度地减重贬值。剪凿五铢,或称剪凿钱,是剪边钱或綖环钱的总称。其法是将一枚钱凿成内外两枚。剪凿钱西汉时期已出现,到东汉桓帝、灵帝时期(公元147-184年)更加增多,以至达到泛滥的地步。剪边五铢钱就是被剪凿了外围或冲凿了外廓的钱。钱文“五铢”二字仅剩一半,故又称“对文五铢”。对文五铢的钱径大小不一,经过测定,钱径一般不足2厘米,重多在1.5克左右,对文五铢的边缘都有被冲截的痕迹。剪边五铢钱据认为还有另一种加工方法,即用剪刀一枚一枚地剪去钱的轮廓。一般情况下,剪边钱要比磨边钱所去的轮廓更多一些,大多要把钱币的面文减去一些,形成钱币文字不完整的现象。从钱币的边缘看,剪边钱又不像磨边钱那样光滑工整,钱的直径大小也有较大的差异。钱直径多数为2.05-2.2厘米之间,钱的重量多数减重五分之二或更多一点。区别磨边钱与剪边钱的主要依据是边缘加工的痕迹与钱的直径。綖环五铢钱就是被剪去或冲凿去内圈的钱,钱仅剩边缘,呈环状,钱文“五铢”二字有的只剩一半。无论磨边五铢、势动荡、经济萧条与货币流通状况恶化的必然结果。东汉晚期的剪凿五铢曾大量发现。其中剪轮五铢比较多,綖环五铢较少。1953年,洛阳烧沟汉墓出土各型磨廓(剪轮)五铢1858枚,綖环五铢8枚。1969年,甘肃武威雷台东汉墓出土铜钱21017枚,其中剪轮五铢594枚,綖环五铢1枚。1973年,江苏丹徒出土东晋窖藏铜钱140余公斤,其中剪轮五铢约有90公斤左右,綖环五铢仅20余枚。1975年,陕西扶风段家小寨汉墓出土西汉綖环五铢,钱文余有“铢”、“五”各一半,有的仅余字的三分之一,重1克;出土东汉磨廓五铢72枚,东汉剪轮五铢967枚。东汉五铢从文字上看,“五”字交笔处略圆曲,“铢”字的金字头呈三角形,“朱”字头呈圆折形,比西汉五铢钱略显圆折。以上介绍的就是一些比较有特点的东汉五铢钱。
看不太清楚
大清铜币版式繁多,尤以当十者为最。多位清帝在位时发行过铜币来作为流通货币,铜币的使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使交易逐渐便利起来。而如今,大清铜币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许多收藏家对大清铜币爱不释手,而收集多种多样的铜币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目标。
清朝的,有满文(图片太小太远看不仔细)
圆形方孔钱,西汉时期的五铢钱。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色年代第二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