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解事拾到两路边一棵榕树下

504 Gateway Time-out
504 Gateway Time-out[转载]山水中的八卦局:神秘的黎槎古村
黎槎环境景观
鸿运台上太极图
  黎槎村,位于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市回龙镇。黎槎村,原名周庄,当初周姓开村,始建于宋代。据苏氏族谱载,南宋嘉定年间(年)苏氏先祖从南雄珠玑巷迁至此地,而蔡氏族谱载,明永乐年间(年)蔡氏先祖也从南雄珠玑巷迁至此地,比苏氏晚迁近200年。目前村民主要是苏姓、蔡姓为主,常住人口1400多人,另有侨胞1400多人,是著名的侨乡。
  2009年,黎槎村被广东省民间艺术家协会认定为“广东省首批古村落”;2012年,黎槎村被南方日报等评为“广东省十大最美村落”。
  一、村落环境景观
  (一)自然环境景观
  黎槎村四周环水,古榕参天,属于典型的岭南水乡环境。其自然景观有山岗、水塘、村落、古树相融合的特点。
  1、以山为托
  高要地区不仅为广东地区典型的山地丘陵地带,境内有众多缓坡山岗,同时也是典型的岭南水乡,可湖密集,低尘湿地众多。村落充分利用了地理条件,营造了对村落有利的聚居环境。据族谱记载,黎槎村始建在凤岗山上,是因为此地常发大水,故把村落建在高岗之上免于水灾之患。村民利用山地高差,以最快的速度排走降水,避免水浸街道、墙基等。
  2、以水为脉
  中国风水学对于村落选址讲究“风水之法,得水为上”,我们由保存完好的黎槎村可以判断当初选址一定遵循这一原则。
  黎槎村山岗、水塘、村落三位一体,相融相生,形成村落整体的自然景观,而其自然环境中最具特色的是水塘勾画出村落的脉络。村落四面环水,由东塘、西塘环绕,总面积达10000平方米,既可养鱼治富,又可美化环境,既构成以环形水塘为带的视觉景观,气势磅礴,又起到护村御敌的重要作用。
  黎槎村因村落四面环水,状如木筏浮于水上,故由“周庄”改名“黎槎村”,以水得名。
  3、以树为障
  黎槎村民在择山聚水之时,亦在村落出入口或各酒堂附近种植榕树,以利风水。这些榕树树型奇特,叶繁枝茂,树冦巨大,形似茂密的树林,这些古榕数百年来,一直庇护这村民,成为村民茶余饭后、劳作之余休憩之所,既可遮阳挡风,又可美化村落小环境,既增加了村落景观,又因其民间传说,增加了村落的人文内涵。
  如,龙凤榕、三星榕等。龙凤榕,位于村落东南角的百年古榕树,树冦达700多平方米。这两棵榕树有一个传说,建村之时,先祖为村落的未来寝食不安,忽然梦见南海神仙,嘱咐多植树可福荫子孙后代。此先祖非常虔诚地按照神仙的方法,选出一对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童男童女,各植一榕,即为龙凤榕。据说自从有了龙凤榕,村民果然得到了福荫,之后,村民为了能够健康长寿、家庭美满,又请了南海神仙指点迷津,又在村落东北角种上三棵榕树,即为三星榕。
  (二)人文环境景观
  1、以八卦为局
  据黎槎村入选“广东省首批古村落”的理由在于以“八卦”之形布局取胜。这些村落的“八卦”之说源自《易经》“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最终生生不息”。
  通过航拍图片和田野调查,我们发现黎槎村有10个里坊,每里坊有一条通往凤岗顶的巷道,多为曲折小巷,且围内环形的窄巷亦是长短不一,似断又连,仿佛为八卦之形状。虽然《广东古村落》记载:“建村时,苏、蔡两族确定了村落整体布局为八卦形状,意为生生不息,天地人各之意。”
  但黎槎村究竟是否为八卦布局有等专家进一步考证。
  2、以屋墙为屏。
  黎槎村的围寨,既具备广府梳式村落结构,又具备客家围屋的特点,故极具防御的作用。村落四面环水,状若孤岛,只留南北两条通道进出,入口处均建有三层高的炮楼,配以大铁闸作防御之用,从而保护村民不受兵匪的滋扰。黎槎村的两座炮楼,抗战时期已经被毁掉。
  总之,黎槎村防御系统独具特色,实施三级防御。第一级防御为设置在村落进出口的炮楼和铁闸;第二级防御以外围房屋作为村落围墙,整个村落在外围设置10个小门楼,均设有闸门;第三级防御则是村落内巷道曲折有致,变化多端,外来者入村容易迷路。
  二、村落物质文化景观
  (一)八卦街巷,桃源旧里
  1、鸿运当头,百巷归源
  黎槎村位于凤岗山上,其中心位置有一平台——鸿运石。相传,古村此处有棵数人合抱的凤凰树,花开之时,红似火,引来百鸟争栖,远望酷似红云一片,故称“鸿运”。据说只要在鸿运台诚心转上三圈,燃放鸿运炮竹,便可保佑鸿运当头,久成乡俗。鸿运台绘有太极八卦图,自然为后人所为。
  以鸿运台为中心,有15条主巷道呈放射状通达村落10个门楼及部分角落,而村落中横巷达84条,其纵横交错的巷道竟达99条,加上围外环村大道,恰恰为100条巷(道)。
  村落中的房屋也是以鸿运台为核心由山项向山脚一环一环地梯状延伸,每环之中似通非通,宛若迷宫,但只有直通门楼的巷子方可出围,故起到很好的防御作用。
  2、九里一坊,儒风化雨
兴仁里门楼
  黎槎村略呈圆形,四面环水,有村道相绕。村道长约1000米,至今保留着10座古朴的门楼,每一座门楼就代表一个家族,代表着一个坊,因此得名“九里一坊”。
  村西有“居和里”、“淳和里”、“尚仁里”等3个里;北面有“仁华里”、“遂愿里”等2个里;东面有“仁和里”、“毓秀里”、“柔顺里”、“遂德坊”等3里1坊;东南角有“兴仁里”等1里。
  门楼建筑比较讲究,多为砖石木结构。有麻石雕刻里坊名,有雕花封檐板,有古色古香的彩绘……且每座门楼的对联极富情趣,但都围绕儒家文化的“仁爱”思想为主题。
 (二)明清民居,岭南古韵
  1、祖堂遗风,收族敬宗
  岭南人重宗族观念,大族聚居后又分数房,大族建有大宗祠或宗祠,而每一支房又建有分祠或家祠、家庙等。黎槎人将祠堂称为祖堂,全村有16座祖堂。村落中的门楼均代表一支房,它们把村落分割成数个小区块。
  家族成员都围绕祖堂而居,是最牢固的社会关系。黎槎村的祖堂大部分集中在南部,其中苏姓人居于东南方,蔡姓人居于西南方,这也说明势力强大的宗族占据了村落中最好的居住方位。
  祖堂一般与民居相通相连,整体比民居略高,建筑用料较坚固,装饰较精美,空间也较大。祖堂的外轮廓建有锅耳墙,屋檐角和屋脊边塑有鳌鱼尾,檐口有生动的灰塑和彩绘。堂内有一长方形天井,两侧为两个过道的小门楼,加之前厅和主屋的房檐构成“四水归堂”的格局。因为古人以水为财,自然财不外露,雨水收入天井,顺暗道流入排水渠。堂内靠后墙设有一神龛,上供观音菩萨,下奉先祖牌位。
  祖堂设置十分简朴素雅,平时悄无人语。春节时,村民会在门口贴对联、门神;清明节,村民都会来祖堂祭祖,并燃放炮竹。
  2、酒堂乡风,红白民俗
  酒堂是黎槎村颇具特色的建筑,是村中族人红白事摆酒之地,也是族人商议族事的场所。全村共有酒堂6间,分别为“興義”、“聯秀”、“遂德”、“叙樂”、“光崋”、“紹安”等。
  酒堂一般三、四间,多为凹斗式门脸,其门框、地伏、台阶多用花岗石,门额也为石刻酒堂名称。檐下有灰塑或彩绘,也有部分已经贴上了瓷砖画。
  酒堂,这一古建筑或许是肇庆地区独特的建筑,这是与广府其他地区截然不同的一类建筑。因为广府各地多在祠堂中议事,举办红白事。当然,现在广府中也有一些村落开始兴建新的摆酒席的建筑,则另当别论。
  3、敦善书舍,书香一脉
  敦善书舍,位于凤凰岗顶,为黎槎村唯一一座私墪。书舍为一座小院,门楣、门框、地伏、台阶均为花岗岩,其中门楣刻有“敦善書舍”四个楷体字。
  书舍主屋为三开间,前有四方天井,左右各有一厢房,右侧为过道门楼。主屋十分高阔,约十余米,中间供奉孔子画像。最为独特之处,屋内竟然悬有两根粗大的圆木,或许是“栋梁”寓意。
  据介绍,敦善书舍培养出多名“探花”、“进士”,因缺乏相应的方志、族谱资料,无法断定。希望研究者根据方志资料,疏理出人物小传,以飨游者。
  4、民居栉比,回龙庇佑
  黎槎村民居大多始建于明朝,砖木结构,由青砖、花岗岩、杉木、灰瓦、砂灰等建造而成。民居均低于祖堂,所有房屋皆平等一致。
  黎槎的房屋设计比较独特,多似广府建筑中的直头屋。一般长方形结构,屋后无窗,屋前仅一小窗。房屋没有阳台,没有天井,没有侧房,内设阁楼。
  房屋虽然简陋,但座座相连,连绵不绝,其中最外一圈民居达90多间,且门口几乎都向内开,每一圈房屋数量逐圈递减,极似客家围龙屋,但又有本质的区别,客家围多为半圆形村落,而黎槎却是围绕一个中心的圆形村落。
  三、村落非物质文化景观
  (一)茶果节俗,宴亲待友
黎槎村茶果节
  茶果节,又叫“行村”,每年农历正月初三,黎槎村民都会通过宴请亲朋好友,燃烧鞭炮,舞狮等活动加以庆祝。
  黎槎村民制作茶果多用米粉蒸煮而成,主要有裹蒸茶果、煎堆、水榄等数十种美食。制作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春节和秋后,恰好这是佳节期间走亲访友的时间。黎槎村俗,茶果节这天嫁到外村的姑娘一定要回娘家探望父母兄弟,同时也带上家公家婆。
  茶果节上,全村人集资买烟花炮竹,在村里的地埕上燃放。当天晚上,这一年生有男丁的村民总会用竹筒装有领奖的纸条,放进烟花筒射上天空,竹筒系一个小降落伞,让村中孩童去抢,谁抢到奖金归谁。这项活动,有点类似东莞厚街镇古坑村“抢炮头”的风俗。
  (二)花席编织,莞草传情
村民在纺织花席
  黎槎村特产——花席。花席是用芏草纺织而成。芏,又称茳芏,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喜生长在沼泽、低湿或者咸淡水交界处。民间通称为席草、咸草、三棱草,而在东莞被称之为牛草或莞草。
  在黎槎村的田野调查中,榕树下总有几个老婆婆坐着编席,边说话边干活,丝毫不影响,可见编织技艺的娴熟。因为初次来黎槎,不甚了解花席特产,希望再来时一定带回家一领花席。因为东莞莞草已经十分少见,而编织莞席之艺亦将消失。希望花席编织技艺能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申报“传承人”,将这项民间技艺传承下去。
  编织花席工艺流程:编织前,首先,需要对莞草进行泡、洗、晒等工序;然后,再舂平、漂洗、染色等;编织中,按图案在织机上手工编织;编织后,用滑石打磨,至平整方可。
  (三)石狗崇拜,原始信仰
  黎槎村三星榕下有一尊红砂岩雕成的石狗,常年蹲守在环村塘边,保护着村民的安全。据说这是只天狗。数百年前,黎槎村民夏天到塘中游泳,总会有人溺水而亡,久而久之,无奈的村民只好在塘边上烧香祈求平安,结果村民的诚心感动了天帝,遂派一只法力广大的天狗化身石狗来到黎槎村池塘边,保佑村民不再溺水。果然,此后再无人溺水,故每逢初一、十五村民纷纷前往上香,祈福保平安。
  粤西村落几乎处处都供奉石狗。民间传说奉祀石狗的原因有二:一是作为图腾崇拜;一是因为狗血污秽,鬼怪沾上狗血,记世不得超生,所以有镇邪消灾之功。
  综上所述,我们可知黎槎村的自然环境景观具有以山为托,以水为脉,以树为障的山岗、水塘、古榕、村落相融相生的整体风貌,人文环境景观具有以八卦为局,以屋墙为围的防御系统,尤其是物质文化景观表现出功能多样,风格统一的建筑特点,体现了农耕文明的特质,而非物质文化景观则反映出节庆民俗民间信仰的多样化和创造性。黎槎村的环境景观、物质文化景观、非物质文化景观三间之间相互协调,相互支撑,最终构成了黎槎村的村落景观呈现出晴耕雨读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更多古村落的爱好者和研究者,也激励着黎槎村的下一代能传承先贤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
(周易文摘博客,作者:李培军)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转载]《周易》的真相!
《周易》的真相!
文王隐晦立《周易》,只为周朝奠根基。帝王权术藏《周易》,三千多年几人知。吾人重新解《周易》,正本清源复真意!
周文王将帝王之术在《周易》64卦里阐述得淋漓尽致,为周人的八百年天下奠定了坚实的根基。西伯候父子为了周朝江山万代相传,保密其帝王之学。以隐晦的言语表述其纵横的思想,并将《周易》64卦的逻辑关系隐藏,使后无人能知其真理。
周文王蒙蔽了世人三千多年,造成了我们国学文化的混乱,严重阻碍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进程。我要彻底正本清源,梳理文化。所以,我首先要将《周易》注解得通俗易懂。
《周易》64卦分别讲述了64件大事的处理方法。每卦6个爻讲述处理该事的6大要点或6大阶段。
&&&《周易》64卦中,最基本的就是两个卦,一个是乾卦,一个是坤卦。乾为阳卦,代表天和帝王;坤为阴卦,代表地和臣民。乾再分三个阶段,分别为震(阳生)、离(阳长)、兑(阳盛);坤再分三个阶段,分别为巽(阴生)、坎(阴长)、艮(阴盛)。这样,就形成了《周易》中的八个经卦。八个经卦再分别分出相应的八个重卦,就形成了《周易》的64卦。
《周易》64卦的真实逻辑关系如下:
乾代表阳、纯阳。在自然代表天,在社会代表帝王。本8个卦阐述了帝王如何吸纳天下贤才,如何管理这些英才。本8卦为:
1.1 《乾卦》&
(乾上乾下):为乾阳的概括性叙述。
1.2 《小蓄卦》(巽上乾下):为乾阳的第一阶段。
1.3 《需卦》&
(坎上乾下):为乾阳的第二阶段。
1.4 《大畜卦》(艮上乾下):为乾阳的第三阶段。
1.5 《大壮卦》(震上乾下):为乾阳的第四阶段。
1.6 《大有卦》(离上乾下):为乾阳的第五阶段。
1.7 《夬卦》&
(兑上乾下):为乾阳的第六阶段。
1.8 《泰卦》&
(坤上乾下):为乾阳的总结性叙述。
其中的上卦均按先天八卦的顺序排列。
坤代表阴、纯阴。在自然代表地,在社会代表臣、民。本8卦为:
2.1坤卦(坤上坤下):为坤阴的概括性叙述。
2.2剥卦(艮上坤下):为坤阴的第一阶段。
2.3比卦(坎上坤下):为坤阴的第二阶段。
2.4观卦(巽上坤下):为坤阴的第三阶段。
2.5豫卦(震上坤下):为坤阴的第四阶段。
2.6晋卦(离上坤下):为坤阴的第五阶段。
2.7萃卦(兑上坤下):为坤阴的第六阶段。
2.8否卦(乾上坤下):为坤阴的总结性叙述。
其中的上卦均按先天八卦的顺序排列。
以下48卦,为乾、坤两卦细分出来的,表示了天地间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即生、长、盛、衰、暮、藏的六个阶段。周文王借该64卦,细微宏阔地阐述了政治上的方方面面。
3.0震生:为阳生阶段,也为阴衰阶段。本8卦为:
(震上震下):为震生的概括性叙述。
(坤上震下):为震生的第一阶段。
(艮上震下):为震生的第二阶段。
(坎上震下):为震生的第三阶段。
3.5噬嗑卦(离上震下):为震生的第四阶段。
(兑上震下):为震生的第五阶段。
3.7无妄卦(乾上震下):为震生的第六阶段。
(巽上震下):为震生的总结性叙述。
其中的上卦均按先天八卦的顺序排列。
4.0离长:为阳长阶段,也为阴暮阶段。本8卦为:
(离上离下):为离长的概括性叙述。
(震上离下):为离长的第一阶段。
4.3明夷卦(坤上离下):为离长的第二阶段。
(艮上离下):为离长的第三阶段。
(兑上离下):为离长的第四阶段。
4.6同人卦(乾上离下):为离长的第五阶段。
4.7家人卦(巽上离下):为离长的第六阶段。
4.8既济卦(坎上离下):为离长的总结性叙述。
其中的上卦均按先天八卦的顺序排列。
5.0兑盛:为阳盛阶段,也为阴藏阶段。本8卦为:
(兑上兑下):为兑盛的概括性叙述。
(离上兑下):为兑盛的第一阶段。
5.3归妹卦(震上兑下):为兑盛的第二阶段。
(坤上兑下):为兑盛的第三阶段。
(乾上兑下):为兑盛的第四阶段。
5.6中孚卦(巽上兑下):为兑盛的第五阶段。
(坎上兑下):为兑盛的第六阶段。
(艮上兑下):为兑盛的总结性叙述。
其中的上卦均按先天八卦的顺序排列。
6.0巽衰:为阳衰阶段,也为阴生阶段。本8卦为:
(巽上巽下):为巽衰的概括性叙述。
(乾上巽下):为巽衰的第一阶段。
6.3大过卦(兑上巽下):为巽衰的第二阶段。
(离上巽下):为巽衰的第三阶段。
(坎上巽下):为巽衰的第四阶段。
(艮上巽下):为巽衰的第五阶段。
(坤上巽下):为巽衰的第六阶段。
(震上巽下):为巽衰的总结性叙述。
其中的上卦均按先天八卦的顺序排列。
7.0坎暮:为阳暮阶段,也为阴长阶段。本8卦为:
(坎上坎下):为坎暮的概括性叙述。
(巽上坎下):为坎暮的第一阶段。
(乾上坎下):为坎暮的第二阶段。
(兑上坎下):为坎暮的第三阶段。
(艮上坎下):为坎暮的第四阶段。
(坤上坎下):为坎暮的第五阶段。
(震上坎下):为坎暮的第六阶段。
7.8未济卦(离上坎下):为坎暮的总结性叙述。
其中的上卦均按先天八卦的顺序排列。
8.0艮藏:为阳藏阶段,也为阴盛阶段。本8卦为:
(艮上艮下):为艮藏的概括性叙述。
(离上艮下):为艮藏的第一阶段。
8.3小过卦(震上艮下):为艮藏的第二阶段。
(坤上艮下):为艮藏的第三阶段。
(乾上艮下):为艮藏的第四阶段。
(巽上艮下):为艮藏的第五阶段。
(坎上艮下):为艮藏的第六阶段。
(兑上艮下):为艮藏的总结性叙述。
其中的上卦均按先天八卦的顺序排列。
《周易》64卦中,各爻的逻辑关系均如下:
初爻& 代表阴盛的阶段,也代表阳藏的阶段(艮的阶段);
二爻& 代表阴长的阶段,也代表阳暮的阶段(坎的阶段);
三爻& 代表阴生的阶段,也代表阳衰的阶段(巽的阶段);
四爻& 代表阳生的阶段,也代表阴衰的阶段(震的阶段);
五爻& 代表阳长的阶段,也代表阴暮的阶段(离的阶段);
&代表阳盛的阶段,也代表阴藏的阶段(兑的阶段)。
初爻、上爻相对,二爻、五爻相对,三爻、四爻相对。&&
《周易》64卦详解(现为初稿)请见我的博客。
我阅读《周易》64卦过程中,觉得“十翼”中,解释上、下(或内、外)两经卦相重叠,象征什么,是无法思维的。因我平时读的几乎是理工科的知识,理工科是强调数理逻辑的。所以,我猜想《周易》64卦一定有未知的逻辑关系,这样我就开始了对64卦逻辑关系的探索。在我将自己理出的64卦的逻辑关系,对《周易》64卦全文重新排序时,发现各上下卦的内容衔接得很好,并且每八个卦中,其排序符合先天八卦的规律,于是就判定自己理出的《周易》64卦的逻辑关系是正确的。再仔细阅读各卦、爻辞的内容,发现全是讲帝王立国、统治之道的,只不过是用隐晦的语言书写。再结合作者当时的各种情况,判定《周易》64卦是西伯侯写的立国、治天下的帝王技法。
所以,我对《周易》64卦的结论是,《周易》64卦是作者借卦的格式,用隐晦的语言,书写的立国、治世的大道理,包括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自然等多方面的内容。《周易》64卦是西伯侯(可能还有周武王、周公旦的共同或相继参与)写的帝王之学。《周易》64卦中的大多爻辞不符合阴阳变化的思想。真正的《易经》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哲学,即阴阳原理及阴阳原理的展开,其语言应该是抽象性和概括性的,应真正反映自然和社会的结构规律和变化规律。
虽然我的文章仅为论点,但从外部是几乎找不到论据的。我只有将《周易》64卦注解得通俗易懂,让普通人均能明白《周易》64卦的真实内容,就是最大的论据。
&&&&老师、朋友们,您若需要《周易》64卦注解的电子版(免费的),请发索要信息到我的电子邮箱:。
博客说我关注人数超过上限,不能再关注了。抱歉!
在“百度”中输入“厉明忠”,即可查到“厉明忠&
网易博客”及“厉明忠& 新浪博客”。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504 Gateway Time-out
504 Gateway Time-ou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周易六十四卦详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