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唐朝都城长安是唐朝的什么的建筑布局,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知道唐朝都城长安的建筑布局,历史地位及其影响_百度知道
知道唐朝都城长安的建筑布局,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对东亚一些国家的都城产生过重大影响,西为宫人所居的掖庭宫,亦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唐末迁都洛阳后这里被拆毁,封闭式里坊控制居民,平面长方形、皇城3部分构成。城内百业兴旺。唐长安城的规划布局,正殿为太极殿(隋大兴殿)。东为皇太子东宫,其余皆为3个门道,除南面正门明德门为5个门道外、南北1492米,街坊整齐,东西长9721米,为人口的集中与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到了唐代武则天时期为100万左右;8,规划严谨,唐朝易名为长安城。廓城平面长方形,是隋唐两朝的首都.7米。其居民区占城内面积7&#47。城市由外郭城,东西2820米。中部为太极宫(隋大兴宫)。设置了封闭式皇城以处府衙。唐长安城由廓城、宫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7千米。它采用中轴对称布局。唐长安城是中国古代里坊制都城最完善的形态,外国文献上称为胡姆丹。隋代的大兴城人口在隋文帝开皇之治时为25万人(一说60万人)。宫城位于廓城北部中央,其遗址位于于今陕西省西安市的大片地带。每面有3座城门,最多时人口超过一百万,周长36,面积达83,南北宽8651、宫城.1平方公里,始建于隋朝,又称唐代长安城大兴城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与唐代长安城相比较,北宋东京在城市布局上有什么不同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_百度作业帮
与唐代长安城相比较,北宋东京在城市布局上有什么不同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
  基本布局:  东京城(今河南省开封市)的布局,基本上是继承隋唐以来的传统,但与隋唐的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又有所不同,它不是在有完整规划和设计下建筑起来的,而是在一个旧城的基础上改建而来的.再加上城市人口的众多,商业经济的空前繁荣,这些对东京城的布局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东京城(今河南省开封市)有三重城垣围护,皇城居中,外为内城,再外为外城.外城为商业区和居民区;内城坐落在外城的中央,亦为商业与居民区,内城与外城之间有一段缓冲地带,以保障居于内城之中的皇城的安全;皇城在内城的中央稍偏西北,不仅是东京城(今河南省开封市)的核心,更是北宋王朝的中枢.  城市设施:  东京城(今河南省开封市)的主要街道是通向各个城门的大街:从宣德门至南薰门;从宣德门外向东至土市子,再折向北经封丘门一直延伸到永泰门,从州桥向东经丽景门至阳门;从州桥向西经宜秋门至顺天门.这4条街道称为“御路”,为皇帝出入所经.东京城(今河南省开封市)的街道宽窄不一.宣德门前的御街宽二百余步,约今300米,实际上是一个宫廷前广常“旧许市人买卖于期间,自政和间官司禁止,各安立黑漆杈子,路心又安朱漆杈子两行.中心街道,不得人马行往,行人皆在廊下朱权子之外”,其他街道宽二十五步至五十步.北宋中后期以后,由于“侵街”现象日益严重,街道已不如当初宽广.  北宋东京城,人口逾百万,是当时世界东方的大都市.其城市布局,既受“象天设都”、勘舆学这些规划思想的影响,又受历史、地理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具有多元性与复杂性. 北宋东京由外城、内城、皇城与宫城四重城垣组成,将中国古代“内城外廓”的城池结构发展到极致.宋外城周长48里233步,作为拱卫京师的首道屏障,筑有瓮城、马面、战棚等防御设施,是北宋“守内虚外”国策的重要体现.  宋东京城内,有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四河贯城,是各地贡赋物质漕运京师的通道,被视作东京的生命线.尤其是汴河,其沿岸邸店、酒楼、商业行市众多,是东京经济繁荣的集中体现,并对附近街市具有辐射力.由于诸河流走向的不规则性,致使宋东京的里坊布局,街道分布,难以像隋唐长安城那样整齐划一,呈现出城市空间格局上的灵活性.  宋东京街道,作为一种城市纹理,为混合式,以棋盘状为主,附以环形与斜线,这标志着隋唐时期规整的方格网状城市空间格局的终结.城内屡禁不止的侵街现象,是里坊制崩溃的原因与体现.  在以隋唐长安城为典型的里坊制度下,街道两侧以坊墙围合,是一种单调、死板的景象.而宋东京城,随着街市制的形成,邸店、商铺沿街而立,人流、物流充斥其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泼、多彩的街道景观.这种景观,有助于人们由必要性活动向自发性和社会性活动转变.  北宋东京的厢坊制,是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商品经济的繁荣而出现的新型管理体制,也可以说是由坊市分离到坊市合一后的产物.  在经济及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下,宋东京的人口分布并不均衡,内城比外城相对稠密,呈现出一种梯度.与人口梯度相一致,在市区土地划分上出现了“紧处”与“慢处”的区别.其上所建之屋,亦相应划分为“紧屋”与“慢屋”,其房租有高低之差.这是政府调整城市空间结构的一种经济手段,以缓解人口向市中心聚集.当前位置:
>>>北宋都城东京和唐朝都城长安在城市布局上最大的区别在于()。A.打..
北宋都城东京和唐朝都城长安在城市布局上最大的区别在于(&)。A.打破了“市”、“坊”界限B.设有皇帝住处和中央政府衙署C.建有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D.设置了娱乐场所
题型:读图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A本题考查的是比较北宋都城东京和唐朝都城长安。北宋都城东京和唐朝都城长安在城市布局上最大的区别在于打破了“市”、“坊”界限,故选A。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北宋都城东京和唐朝都城长安在城市布局上最大的区别在于()。A.打..”主要考查你对&&汉与欧洲的往来,汉与朝鲜、日本的交流&&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汉与欧洲的往来汉与朝鲜、日本的交流
甘英出使大秦:汉朝与大秦,地处路上丝绸之路的两端,双方都想直接交往,无奈受到安息等国的阻碍。公元97年,班超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甘英行至波斯湾,未能到达大秦。后来,大秦将目标转向海上,间接地与中国开展丝绸贸易。《后汉书》记载,166年,大秦人到达东汉,将象牙、犀角等礼物赠给东汉皇帝。这是正史中关于中国同欧洲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汉与朝鲜的交流:秦汉之际,“燕、齐、赵人往避地者数万人。”两汉时期,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曾多次派人赴汉,先后会见了汉武帝和汉光武帝,加强了双方的联系。其中的辰韩,引进中国的先进文化,“嫁娶以礼”,语言和称谓与秦类似,有人称之为“秦韩”。那时中国与朝鲜保持着频繁的贸易往来。朝鲜特产的檀弓、果下马等输入中国,中国的铜镜、漆器等工艺品,以及铁质生产工具等输出朝鲜。汉与日本的交流:中日隔海相望,很早就有了密切联系。汉武帝时日本有三十多个国家通过朝鲜半岛“使译通于汉”。东汉光武帝时期,“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赐以印绶。”后来,倭国又“遣使奉献”。通过不断的交往,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往日本,丰富了倭人的物质文化生活。“汉委奴国王”金印:
汉朝时的日本:在古代,日本称“倭”。《汉书·地理志》记述了倭人的生产生活和习俗。这说明我国那时对日本已经有了初步了解。秦汉时期,不少人渡海去日本。中日两国流传的徐福东渡的故事,反映了这一历史现象。1784年。在日本出土了“汉委奴国王”金印、这证实了汉光武帝赐给倭奴使者金印记载的真实性。一般认为,倭奴国在北九州,这说明,公元1世纪中期,日本北九州一带已经于汉朝交往。
发现相似题
与“北宋都城东京和唐朝都城长安在城市布局上最大的区别在于()。A.打..”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9159617079670500181166192171175896从隋_唐长安城看中国古代都城空间演变的功能趋向性特征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00
&&¥1.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从隋_唐长安城看中国古代都城空间演变的功能趋向性特征
从​长​安​城​的​变​化​演​变​的​过​程​看​古​代​城​市​的​空​间​演​变​的​功​能​趋​向​的​特​征​,​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人​建​城​构​造​城​市​的​初​衷​及​目​标​,​更​好​地​理​解​古​代​的​城​市​。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原创]唐代都城长安到底是什么样子?
&&&&&西安,古代称为镐京、长安,乃千古帝都,周、秦、汉、晋等都定都在此。历代统治者之所以坎中西安,这与它的特殊地理环境分不开。咸阳紧邻西安,秦朝建都于此。隋朝立国后,放弃了原来的长安城,选择了位于东南“山川秀丽、卉物滋阜、卜食相土”的龙首高原另建新城。长安城南对终南山及子午谷,北临泽水、渭水,西有沣河、黑水,南有洨水、漓水,东依灞浐二河,旧称八水绕长安。从地理上看,长安左有崤山,函谷关之险,右有关陇,巴蜀之固,披山带河,沃野千里。单以气象论,“秦中自古帝王州”,并非虚言。
西安城的象征:钟楼,传说是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为压西安的“龙气”而建的
&&&&&&&&&&&
&&&&&&&&&&&&&&&&&&&&
西安都城史的演变和周边的水系图
长安,中国隋唐时代按规划建造的都城。长安城始建于隋开皇二年(582),因隋文帝杨坚在北周曾封为大兴公,故命名为大兴(这种原因为主流观点,具体有待商榷)。西周、秦、西汉、新莽、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朝代曾在长安城一带建都。隋统一全国后,因原汉长安城宫殿破坏严重,官署民居混杂,城内用水不足,决定在原汉长安城东南另建新城。隋开皇二年,隋文帝命左仆射高颖任总裁,命太子左庶子宇文恺制定规划。当年六月动工,先修筑城墙,开辟道路,建造宫殿,然后修建坊市,到第二年三月已初具规模。宫殿坐北朝南,当时称为“大兴城”,隋亡唐兴仍定都于此,李唐入关后改名长安,取自长治久安之意。唐初曾进行过几次大规模的修建。因始建于隋,建成并兴盛于唐,故一般称为隋唐长安城。
唐长安城经扩建、修缮,城郭呈长方形,东西较长,南北较短。经对唐长安城遗址实测,周长达35.56公里,面积约84平方公里,是现在西安城面积的9.7倍,汉长安城的2.4倍、北魏洛阳城的1.2倍、隋唐洛阳城的1.8倍、元大都的1.7倍、明南京城的1.9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公元447年所修君士坦丁堡的7倍,公元800年所修巴格达的6.2倍、古代罗马城的7倍。据宋《长安志》记载:城内长安、万年两县共有8万户,其中包括人口众多的许多贵族官僚府第,此外尚有寺庙的僧道,教坊的舞伎、乐工,再加上常驻军队约10万人,总人口将近100万,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宏大的帝王都城。
&&&唐长安城平面图(全城采用棋盘式的布局,共计108个坊)
隋唐长安城的总体布局受曹魏邺城和北魏洛阳城的影响,将宫城、皇城和居住里坊严格分开,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传统,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在内部结构上,由外城郭、皇城、宫城以及大明宫和兴庆宫等部分组成,外廓城从东、西、南三面拱卫皇城和宫城。唐中轴线朱雀大街的北端,是国家权力的中心──皇城,皇城是官府所在,又称子城,位于宫城正南,有六省六部,最重要的实权机构为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三省。皇城内左有太庙,右有太社。皇城外东、南、西三面为居住里坊,隔横街又有一座小城,这就是宫城。
&&&&&&&&&&&&&&&&&&&&唐长安城模拟复原图
&&&&&&&&&&&&&&&&&&一、宫城建筑布局
宫城是唐代的政治中心,共有三部分组成,即掖庭宫和东宫左右对峙,中间拥簇着太极宫。东宫和掖庭宫规模都较小各自只占宫城的一小部分。东宫是皇太子居住和办公之地;掖庭宫的作用则比较特殊,它主要用来收容犯罪官僚的子女,以在宫中进行劳动和学习技艺。唐太宗在太极宫东北扩建大明宫,加上唐玄宗建在明春门北、东城墙内的兴庆宫,形成三大宫殿区,也称三大内。(这里采用杨鸿年老先生的分法)
&&&&&太极宫为西内,是唐初政治中心,唐高祖李渊和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主要在这里活动。太极宫是宫城的主体建筑,是由原隋代大兴宫改建而成的,位居长安城中轴线的最北端,用以象征皇帝的“至高无上,南面称王”。太极宫设南北两门,南门为正门,又叫承天门。它正对长安城的中轴线天街和朱雀大街。门外与皇城之间,是一个宽达四百四十米的广场,唐王朝的许多重大朝外活动,多数都在这里进行,如改元、大赦、元旦、冬至大朝会,以及阅兵和受俘等。每当这时,皇帝都是登上承天门,文武百官群集广场,场面非常雄伟壮观。太极宫内共有十六座大殿,其中,太极殿、两仪殿、甘露殿和延嘉殿称之为四大殿。太极殿是宫内举行“中朝”的地方。每月的朔望两日,皇帝在这里接见群臣,处理政务,届时文臣武将分班列座,皇帝端坐于前,共商国事。
&&&&&&&&&&&太极宫的南大门:玄武门(复原图)
城北墙外禁苑里的大明宫为东内,是高宗以后的政治中心。大明宫,原称永安宫,是贞观八年,李世民为其父太上皇李渊所修的一座避暑之宫。李渊死后,永安宫改名大明宫,一直无人居住,成为一座离宫。到唐高宗李治时,忧郁身患风湿病,厌恶太极宫内潮湿,便搬来地处龙首塬上地势高地面干燥的大明宫里(具体原因有很多说法,这里只是其中之一)。改建后的大明宫公设十一座宫门,其中最重要的是南面的丹凤门和北面的玄武门。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大明宫遗址内的含元殿遗址、麟德殿遗址(麟德殿分前、中、后三大殿,以中殿为主殿,周围绕以回廊,并有东西对称的东亭、西亭、郁仪楼、结邻楼。其气魄之大,超过了北京故宫的太和殿。三殿相连的建筑形式,也以此殿为开端)。
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含元殿是唐代举行国家仪式、大典的地方,唐代有诗句“千官望长安,万国拜含元”)
&&&&&&&&&&&&&&&&&
&含元殿出土的石刻雕像&
大明宫麟德殿复原图(此殿是唐帝举办宴会,非正式会见和娱乐的场所)
&&&&&&&&&&&&&&&&&&
大明宫麟德殿遗址、
城东部隆庆坊的兴庆宫为南内,是唐玄宗处理政务及与杨贵妃长期居住的地方,现兴庆公园只是其遗址的一部分。太极宫和大明宫在布局方式上基本相似,唯有南内兴庆宫与前二者大不一样。兴庆宫的整体布局特征是不墨守成规,因地制宜,风格多样,如正宫门向西开,可谓别出心裁。与前二者相比,更显得活泼、奔放而又雄伟、豪华、气势磅礴,体现了大唐盛世的风貌。当时从三大内沿东城墙筑有夹城(夹道),皇家车马穿行其中而外人只闻其声。夹城道路可直通曲江池,设计构思可谓周密。
兴庆宫内的沉香亭,李白曾在此与玄宗,杨贵妃赏牡丹,李白为贵妃作诗:“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曾向瑶台月下逢。”
&&&&&&&&&&&&&兴庆宫如今已辟为西安兴庆公园
&&&&&&&兴庆宫内出土的唐代兴庆宫平面图碑记
长安帝王宫殿如此布局排列,可以说是从“应用易学”角度出发的。传统风水在建筑上提倡子午向,即坐北朝南,这一提倡被历代帝王所推崇,唐都长安最初的宫殿建筑均为坐北朝南的子午向。我国古代帝王的座位,身在北方,面向南方。因为帝王是一朝之长,宛如之上,所以帝王坐在北边,北就是“上”,而坐在南边的群臣则为卑下,南就成“下”了。此外,将宫城南面之门命名为“朱雀门”,而将宫城内太极宫的北门命名为玄武门,此皆来源传统风水中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之说。有其名必有其实,太极宫的北门既然被命名为玄武门,它就必然带有与之对应的“坎”卦之象征寓意。唐初围绕继承皇位而发生的宫廷之战──玄武门事变在这里发生,恰好与不谋而合。由此看来,城市街道、建筑的命名大有讲究。还有,在太极宫中太极殿以北建有两仪殿,“两仪”之称谓也是出自《周易》,“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可见,《周易》对传统建筑的影响面之广。
&&&&&&&&&&&&&&&&&&&&&&二、街道坊巷的规划
唐长安城的街道坊巷不惧可谓匠心独运,它那整齐划一的结构,使整个皇城都显得落落大方,秩序井然。遥想千百年前威震世界的大唐帝国,其郁郁乎都城风貌尽情显露出一派大国风范。
&&&&“千百家似围棋书,十二街如种菜畦”,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用来描绘这种独特的布局格式的诗句,它形象地概括了唐都长安城内的街坊布局。长安城建筑上的最大特色,是城内街道均为东西或南北向,排列正气、方向端正,宽畅阔达,宛如一块规则明朗的棋盘。仔细想来,那星罗密布的宫殿和街坊群,象天上星星那样罗列,又象棋子似的分布,简直就是一盘下不完的围棋。&
长安城有十三座城门,其中东西南三面各有三门,北墙则开四门。阴历闰年有十三个月,故十三座城门象征着一年有闰;北端乃宫城所在,是皇帝起居和办公的处所,将这多出来的一个“闰”门放在北墙,象征着皇家“闰气”。人体阴阳之划分有许多种方式,其中一种即为:阴为静、代表人体的皮肤,阳为动、代表流动的血液。城墙为表面,相当人的皮肤;街道为内部,相当人之血液,这种阴阳之理在唐都长安城的建筑布局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不但城墙、宫墙为方形四周开门,被街道隔列开来的坊,周围也皆用夯土筑成围墙,四面开门,四面临街。
明西安城墙西南角,采用圆形造型,据说唯一保留唐代皇城风格的建筑
城内道路系统为严格的方格网状,南北大街十一条,东西大街十四条。其中,贯穿南面三座城门和东西两面六座城门的六条大街为主干道路,号称“六街”。南北向的三条大街分别为启夏门街、朱雀大街和安化门街,宽度都在百米以上。其中间的朱雀大街宽达一百五十米,是城内最宽的街道。朱雀大街之名有皇城朱雀门而来,它被连朱雀门,南达明德门,贯穿唐长安城的南北,是全城的主轴。其中,北段自朱雀门到宫城正门承天门一段,位于皇城内又叫“天街”。皇城南面,连接着春明门和金光门的大街是东西向的主干街,它与朱雀大街十字交叉,把全程连为一体,使整个皇城和宫城显得其实更加雄伟,形象更为高大。
  居住里坊内的道路为十字形或一字形,宽约15~20米,与全市性道路分为两个系统。同东城墙平行筑有夹城,夹城内为皇帝专用道路,可通兴庆宫和城东南的芙蓉池。长安城中东西、南北交错的二十五条大街,将全城分为两市一百零八坊
(108坊为主流观点,有关坊的数目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一百零八坊排列的象征寓意:108坊恰好对应寓意108位神灵的108颗星曜(如《水浒》中的108将);南北排列十三坊,象征着一年有闰;皇城以南东西各四坊,象征着一年四季;皇城以南,南北九坊,象征着《周礼》一书中所记载的所谓“五城九逵”。长安朱雀大街南北有六条高坡,呈乾卦之象。所以就在九二的位置建皇宫,为帝王居—见龙在田;在九三的位置立百司,以应君子之数—君子终日乾乾;而九五至尊—飞龙在天,则设玄都观及兴善寺以镇之。以朱雀大街为界将城区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隶属万年县,本应有五十五坊,因城东南角曲江风景区占去两坊之地,故实领五十三坊;西部属于长安县,有一市五十五坊。& 
大唐芙蓉园夜景(在唐代,这里是皇家游行的宫苑,皇家贵族来此畅游酣饮,故有“曲江流饮”就发源在此)
大唐芙蓉园紫云楼,作为园内的标志性建筑,此处也是杨玉环和李隆基初次见面的地方,见证了两人的亘古爱情
外城东北部的崇仁坊每到考试时节就由举子们集中居住,是城中唯一夜间不关闭坊门的地方,昼夜喧呼,灯火不绝,十分热闹。东南部晋昌坊内的大雁塔是考中的进士题名的地方,天宝十一载(公元752)仲秋盛唐诗人高适、岑参、杜甫、綦毋潜、储光善、薛据、孟云卿、崔颢等人一同登塔赋诗,是千古少有的一次盛会。
&&&&&&&&&&&
&&&&唐代高僧玄奘主持修建的大慈恩寺内的大雁塔,这里曾是唐代多少文人梦昧以求的地方
市场及其他设置在长安城朱雀大街两侧,东西主干道南,设置东市,西市(在个别时期还有南市)。东市名“都会”,西市名“利人”,面积各约100公顷。市内有井字形街道,宽14~16米。市中设肆和行,按行业集中。东,西二市都有外国商人(以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居多)开的店铺。全城河道分东西两区,通宫城和御苑,又与东西两市沟通,便于商品运输。城外渠道经渭河入黄河,便于漕运。街道两旁植行道树。南市只在唐代个别时期出现,后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被取消.
&&&&&&&&&&&
&隋唐长安城是按规划在平地上建造起来的大城市。城墙和道路的方向为正南北、正东西,直角相交,反映了当时先进的测量技术。长安城的建筑,几乎完美地表现了东方古典建筑的底蕴。隋唐长安城的建设规划对当代和后世国内外的都城建设规划有较大影响,如渤海国上京龙泉府、日本的平城京建筑(今奈良西)、平安京(今京都)等均模仿长安城的建筑样式和布局。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朝都城在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