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载能做历史的直接证据有哪些吗

如何证明有文字记录之前的时代历史的真实性... | 问答 | 问答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如何证明有文字记录之前的时代历史的真实性?
可能题目不太恰当、准确,举个例子,夏代之前的历史是没有记录的,怎么能证明中国黄帝 尧舜禹之类的历史人物事件的存在呢。
+ 加入我的果篮
科学松鼠会小红猪成员
考据,确实可以证明一部分。。但其实考古学家最重要的功力是想象——即,凭借极少的物证,条分缕析进行推理分析,得出结论。他们的工作,就像阿加莎·克里斯蒂一本书的题目所说的:“告诉我,你怎样去生活”(Come, Tell Me How You Live).所以说,其实信史之前的历史是无法完全确证的——除非发明了时光机器可以回到过去。但是根据蝴蝶效应,这也会有麻烦。。按下不表。当然,信史以来的历史也是无法完全确证的。。同样按下不表。历史和人类学者的工作,是不断提出理论,不断列举证据,不断证明或证伪。如此往复。依靠物证,依靠推理,依靠想象。
人类学博士
如何证明有文字记录之前的时代历史的真实性研究人类历史的窗口最主要的是通过史籍,我不敢写历史,因为历史太大。史籍上记载的是发生过的事件,无非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但是历史学要广泛深入的多,比如这些事情如何串起来,某一个人做过什么事情,最终提高到更高的层次,为什么?这是我对历史学粗浅的了解。当然跟历史学相关的还有一个考古学,那考古做什么东西呢?考古现场有一个墓,有一个遗址,它都是人类活动留下的痕迹。这些痕迹对发生过的事件的时间、地点也许人物都是一个实物的证据。这是因为历史上发生的事情都是我们看不到的,只能通过史籍记载下来,而考古让我们又回到过去,能够看到一些过去发生过的事情。那现在我们可以再增加一个Dimension,一个坐标,就是基因。虽然基因不能告诉我们历史事件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但它可以告诉我们的是人群间或者人物间的关系,比如说在坐的任何两个人之间的生物学关系究竟如何,遗传学分析可以做一个推测,又比如说现在的汉族和藏族这两群人之间的关系如何也可以做一个分析和推测。所以它可以把那些人连在一起。史籍上记载的是一个一个点,考古上也是一个一个点,当然通过史籍记载,可以把一些东西连在一起。基因研究对于历史研究的贡献,我自己认为,是把人给连起来。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历史、考古和基因相互融合、相互交叉的一个平台。
这个问题我不回答。我只说,有文字记录之后的历史的真实性。。。。几乎,也完全无法证明。。。这是很悲哀的。。。
文字文献爱好者
说真,很难证明。考古。可以证明一部分神话传说。不要总以为神话传说就是虚构的,里面往往有真实原型
夏代之前的历史是没有记录的,怎么能证明中国黄帝 尧舜禹之类的历史人物事件的存在呢。这个问题我可以把它类似地问作:怎么区分《史记》、《西游记》、《三国志》、《中国近代史纲要》的真实性?都是文字中的人物,凭什么确信秦始皇确有其人,孙悟空就是虚构的?凭什么相信?!请楼主思考一下什么叫做历史,什么叫做信史。“历史”一词的内涵,广义上是指但凡“已经发生过的事实”:近到你昨晚做过的梦,今天吃过的早餐,远到古代某位皇帝的生平,再远到宇宙曾经的面貌,凡已成往都可以涵盖在历史一词当中。而狭义上是指“由人类所记载的人类曾经做过的事”,这也是我们在义务教育当中所接收的以及你所盘问其真实性的历史。前者你无法一一倒回去亲历,而后者永远无法撇清的则是“叙述者”这个中间人:如果你相信《史记》部分地承载了汉朝历史的真实性,首先你要相信《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没有过分编纂,如果你要相信前者你还要相信记录“司马迁写《史记》”的后人没有对其添油加醋……你还要相信你的历史老师和教材没有编故事,如果你要相信你的历史老师和教材,你还要相信你自己不是做梦。。。。总之你无法摆脱层层中介。即使你是历史研究者,独自面对史料,你依然无法扯开这层“历史的迷雾”,“中间人”不可避免的介入是史的本性之一。我说这些并不是要否认一切历史研究,一下堕入虚无。而是类似于物理学,要先承认“误差的不可避免”,再进行谦卑而谨慎的历史研究和学习。这种史之不史看似悲哀,而悲哀之处在于悲哀的人误认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水中捞月而不接受这个世界真实的设定。像孩子听故事一样保持对历史的好奇心是学历史的基本动力,同时一颗平常心——承认佛说“过去心不可得”——也是史学研究者应有的态度。关于被人类研究的历史的真实性,它和当下的时距并非是递减的线性关系。1,远古史,由于记载方式和考古证据的不足,仅有的记载基本上被认为是神话故事,可信度较低。2,古代史,一般研究比较充分,证据也相对可靠,所以可信度较高。3,近代史,一般人认为可信度比古代史高,其实有些史学修养的人都知道,近代史的可信度和远古史差不多,因为近代史是当代的掌权者最关心的,与当下的政治意识联系最紧密,所以最容易被添油加醋,扭曲变形,不是神话也近似小说。如果对这一点还有怀疑,请你看看各国“近代史的历史“当中无穷无尽的翻案。4,当下史,所谓当下史就是当今发生的事,真实性嘛,国内媒体和国外媒体是两样,不过每个人都是亲历者、目击者也是创造者,所以可信度也比较高,至少如果你可以相信你自己身边发生的一切吧。考虑到综上不同时间尺度对历史的真实度的影响,和它们的叠加影响,可以作为一个判断的框架。比如说你看到汉朝写秦朝的,清朝写明朝的,就可以比较一下当今是怎么评价民国时期的,反之亦然。历史变迁,然而人性长存,或者说人对于历史的态度,哪朝哪代都差不多。人文性的历史学也正像物理学对“宇宙大爆炸起源史”的推测一样,不一定要找什么确证的依据,而是要让这记叙看起来合理。通篇记叙性的历史不如专题史(比如专门研究经济、宗教、军事的历史)可信度高,因为研究者可能缺乏即全面又专业的知识背景,即使史料没问题,研究者对史料的把握可能不足。所以会存在艺术史这种独立于一般历史学的专门的学科(艺术史是史学,不是艺术和历史的交叉学科)。而专题史沿着某条史脉进行,要求其叙述逻辑和线索非常突出。我认为最健康的史学,是由对它感兴趣的人——有史学修养又有专业背景的学者——来书写的:由了解科技的人来撰写科技史,笃信宗教的人来撰写宗教史,热爱艺术的人撰写艺术史。史学不是一个能被所谓”史学家“垄断的学科,不是我不相信世界上存在大畜,一个通吃的历史学家想要凭一己之力描写“当时的人是怎么生活的”,这个压力太大了,一般人学力根本无法应付。
这家伙很懒
有历史记录。司马迁的史记。
社会观察者、草根评论员、情报整合者、科幻迷
这一种历史性证实更倾向于无法自证,但是——之所以有神话故事的流传,绝不会是空穴来风的,必有源头的指向性。剩下的只是这种“历史事件”真实成分的多少。 具体例子,可以参考《山海经》的历史意义和考古学意义。
文字诞生前的历史都是一些模糊的记忆,夸张扭曲中也隐藏着古老的真相。
传说有根据
历史相信三分已经很不错了
黄帝 尧舜禹等人的存在.....本来就证明不了......
只能证明比别的可能更可能吧。
上面正常方法都有了,我给一个科幻点的解决方案理论上通过时空旅行是可以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的。当然这个科幻的接近于神话了。方法是这样的:1,首先要离开地球足够的远,多么远呢,按照你要看的时代距离今天的时长,例如1000年,那么就需要在1000光年外的地方观察。2,制作一个特殊的超级光学望远镜,接受自地球方向传来的光线。此时你能看到的正是1000年前地球正在发生的事情。原理呢, 是地球现在发生的事,会通过光速向外传播,例如现在地球爆炸,那么这个爆炸的映像,需要1000年才能到达1000光年外的望远镜上。当然,望远镜能的多细致,不在讨论之列。嘿嘿~~~
胜者为王败者寇
某些历史事件会隐藏在一些民间的传说之中
后回答问题,你也可以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C)2013果壳网&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没有人知道这次流感的源头,也不知道它为什么会在1919年中期消失,但它消失时,这场破坏力极强的流感已经夺去了2 000多万人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1918年至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男人、女人由于高烧而病倒,然后在几天内死亡。
材料2:1981年,医学专家第一次在纽约和旧金山的同性恋者和静脉注射吸毒者身上发现了艾滋病毒……到2003年末,携带艾滋病毒的人口达到了3 780万,从这种疾病出现开始,约2 000万人死于这种疾病。
——以上材料均摘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3:据世界卫生组织日公布的最新疫情通报,截至日,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已造成至少12 220人死亡。其中美洲地区死亡人数最多。
材料4:“第二次浪潮各国政府仍然盲目地不惜一切代价增加国民生产总值,& 极度‘增产’甚至不顾破坏生态和社会的危险”。
“对地球生物圈的破坏也许是无可挽救的”。
“由于基于征服自然的原则,由于它的人口的增长,它的残忍无情的技术,和它为了发展而持续不断的需求,彻底地破坏了周围环境,超过了早先任何一个文明能够创造出这种手段,能够不仅摧毁一个城市,而且可以毁灭整个地球”。
——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1)材料1认为年大流感扩散的原因是什么?概括材料1中所反映的这次大流感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1、2、3,你认为艾滋病、甲型H1N1流感与年大流感有什么共同点?(4分)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经济全球化、人口流动、疾病传播三者的关系,并从疾病传播的角度谈谈你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4分)
(4)材料4所述问题给人类发展带来的教训是什么?(2分)
(5)针对上述挑战,你认为世界各国应该如何做?(2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0年陕西省西安市五校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题型:选择题
日,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宣布,在该省安阳县安丰乡两高穴村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认为曹操的陵墓。据文献记载,曹操生前封“魏王”,死后谥号“武王”。你认为在确认曹操墓的下列证据中,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是&&&&&
A.考古学家根据史书记载,得出曹操陵墓位于今河南安阳一带的结论
B.墓葬中出土的器物、画像石等物品具有汉魏特征年代相符
C.墓中出土的一批刻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牌和石枕
D.墓室中发现的男性遗骨,据鉴定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终年66岁吻合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0年山西省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题型:选择题
日,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宣布,在该省安阳县安丰乡两高穴村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认为曹操的陵墓。据文献记载,曹操生前封“魏王”,死后谥号“武王”。你认为在确认曹操墓的下列证据中,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是 (&&& )
&&&&&& A.考古学家根据史书记载,得出曹操陵墓位于今河南安阳一带的结论
&&&&&& B.墓葬中出土的器物.画像石等物品具有汉魏特征年代相符
&&&&&& C.墓中出土的一批刻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牌和石枕
&&&&&& D.墓室中发现的男性遗骨,据鉴定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终年66岁吻合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模拟题
题型: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没有人知道这次流感的源头,也不知道它为什么会在1919年中期消失,但它消失时,这场破坏力极强的流感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1918年至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男人、女人由于高烧而病倒,然后在几天内死亡。材料2:1981年,医学专家第一次在纽约和旧金山的同性恋者和静脉注射吸毒者身上发现了艾滋病毒……到2003年末,携带艾滋病毒的人口达到了3780万,从这种疾病出现开始,约2000万人死于这种疾病。&
——以上材料均摘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材料3:据世界卫生组织日公布的最新疫情通报,截至日,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已造成至少12220人死亡。其中美洲地区死亡人数最多。材料4:“第二次浪潮各国政府仍然盲目地不惜一切代价增加国民生产总值,极度‘增产’甚至不顾破坏生态和社会的危险”。 “对地球生物圈的破坏也许是无可挽救的”。 “由于基于征服自然的原则,由于它的人口的增长,它的残忍无情的技术,和它为了发展而持续不断的需求,彻底地破坏了周围环境,超过了早先任何一个文明能够创造出这种手段,能够不仅摧毁一个城市,而且可以毁灭整个地球”。
——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请回答:(1)材料1认为1918——1919年大流感扩散的原因是什么?概括材料1中所反映的这次大流感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材料1、2、3,你认为艾滋病、甲型H1N1流感与1918——1919年大流感有什么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经济全球化、人口流动、疾病传播三者的关系,并从疾病传播的角度谈谈你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材料4所述问题给人类发展带来的教训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针对上述挑战,你认为世界各国应该如何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日至2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认真贯彻中共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系统总结了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重点研究了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措施,全面部署了2010年的农业农村工作。
材料一 “一夜越过温饱线,20年没进富裕门”,有人曾用这句话形容过改革开放后的安徽小岗村。近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影响下,小岗村有了新的发展。
(1)小岗村为什么能“一夜越过温饱线”? 你对小岗村如何“进入富裕门”有什么建议?
材料二&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河南邓州市陶营乡徐楼村调研“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河南省邓州市农村首创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即所有村级重大事项的决策由村党支部在广泛征求党员和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提议,再由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或村民大会决议,决议和实施结果都要向全体村民公开,聪明的邓州人民还给它起了个简洁明了的名称——“4+2”工作法,如今,这一工作法已在全省农村推开。&&&&&& &———— 新浪网
(2)材料二表明我国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上有何发展?在推动新农村建设方面有什么重大意义?
材料三&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今年“三农”工作的十字方针: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明确了旨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一系列措施。
材料四& 为了发挥区域优势,趋利避害,发展特色农业,增产增收。新疆地区的农民,充分利用种植瓜果的经验,引进山东蔬菜大棚技术,反季节生产新疆特色瓜果。图为新疆某学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设计的改进型大棚。
(3)大棚的设计利用了温室效应原理,同时对传统大棚进行了改进。找出该大棚的改进所利用的地理学原理,并利用这一原理解析图中所示的地理过程。
(4)结合国家“三农”问题的方针,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发展特色农业的利与弊?
材料五& 会议指出要下大力气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水平。当前,广大农村村民虽然在物质上富裕了,但业余生活仍然很单调,有的连找个读书的地方都很难,而赌博、迷信活动有所抬头,社会风气有待进一步净化。
(5)为解决上述问题,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提出合理化建议。
(6)针对当前经济形势对就业形势的冲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从经济生活角度讲,政府应当怎样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