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临渴而掘井掘井

中美和中欧BIT谈判要谨防临渴掘井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IGI(国际问题研究)系列讨论稿,日
中美和中欧BIT谈判要谨防临渴掘井
&&&&&& 中国与美欧的双边投资协定(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ies,简称BIT)谈判正在进行中,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作为全球前三大经济体,中美欧的BIT谈判很可能会形成未来世界双边投资协定的范本。身处转型升级和新一轮改革开放十字路口的中国,BIT谈判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促成谈判达成有利于中国的协定内容,需要未雨绸缪,尽早规划系统的全方位谈判策略,谨防临渴掘井。
&&&&&& 中美和中欧BIT谈判的进展
&&&&&& 美国的双边投资协定是与其他国家就双边投资合作签订的协议,目的是保护美国的私人投资,推动东道国市场发展以及促进美国出口。BIT的内容主要涉及投资保护的范围、投资待遇、征收与补偿、货币汇兑和争端解决等。美国BIT谈判有确定的范本,最新的是2012年发布的协定范本(2012 US Model BIT),并取代了2004范本。美国BIT谈判最鲜明的特点是致力于推进高水平的投资自由化,并为美国在海外的权益提供高标准的投资保护。美国目前已经与近50个国家签订了BIT协定。
&&&&&& 中美BIT谈判磋商始于上世纪80年代,但此后一直陷于停滞,直到2008年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双方才正式宣布启动BIT谈判。在此之后,双方不止一次的表态要积极致力于推动谈判,但始终没有取得实质突破。直到2013年7月,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中美宣布双边BIT谈判引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模式,进入实质谈判阶段。2013年10月,双方在华盛顿举行了第十轮中美BIT谈判,对如何制定负面清单等具体细节进行了讨论。
&&&&&& 中美双边BIT谈判不仅涉及投资保护,更重要的是关注市场准入,这与传统的双边投资协定仅涉及投资保护已有较大的不同。在具体的谈判进度上,中美BIT没有时间表,未来最重要的是确定负面清单的内容以及市场准入的领域。
&&&&&& 中欧BIT倡议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2月的中欧峰会,双方达成共识尽快开启BIT谈判。之后,欧盟于日正式向成员国提出与中国谈判投资协定的建议。但2013年中欧接连不断的贸易摩擦和纠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谈判的氛围和环境。直到日,在北京举行的第16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共同宣布,正式启动中欧BIT谈判,并表示双方将积极探讨自贸区建设的可行性。
&&&&&& 中国已经与多个欧洲国家签订有双边投资协定,多数是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中国急需外资时签订的,基本仅涉及投资保护,而没有市场开放的内容。中欧启动的BIT谈判,将是欧盟作为整体谈判的第一份投资协定,且首次在贸易投资保护的框架内讨论市场准入问题。
&&&&&& 中美和中欧BIT谈判中,美欧都希望在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下开展。目前,中美谈判已经确认采用这两个原则,但中欧谈判尚不明确。
&&&&&& 美国和欧盟的诉求
&&&&&& 扩大中国的市场准入是美欧共同的核心诉求。中美BIT谈判已经进行了10轮,美方的主要要求是希望中国扩大市场准入,尤其是开放服务业。美国坚持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中,准入前国民待遇强调的是投资保护,负面清单则企图扩大中国的市场准入。欧盟对双边BIT谈判的目标同样是市场准入。欧盟希望扩大相互投资开放的领域,要求欧盟和中国的企业在对方市场拥有对等的市场开放。
&&&&&& 协调、保护和推动双边投资的发展是中美和中欧BIT谈判的目标。近年来,中美之间的相互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美国在华直接投资积累达到700多亿美元,中国对美直接投资近200亿美元。不断增长的相互投资促使中美双方都希望进一步推动投资自由化并构建协调和保护机制。中欧双边投资虽然仅占欧盟对外投资总额的3%左右,远低于对美投资的30%比重,但增长速度很快,且欧盟对华投资额是中国对欧投资额的近7倍。欧盟一方面希望通过BIT谈判扩大市场开放,促进投资;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BIT的机制协调双边投资中的问题和矛盾。
&&&&&& 美国商会和企业还希望中国改革和简化投资审批程序,提高管理效率。同时,美国2012年新修订的双边投资协定范本保留了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核心的内容,并对劳动权利、环境、透明度、国有企业等议题做了新规定。这些规则和规定构成了美国的具体诉求。
&&&&&& 欧盟的诉求除市场准入外,也体现在投资保护上。欧盟希望降低在中国投资的壁垒,提升欧盟在华以及中国在欧盟投资所受到的保护,提升欧盟投资者在华待遇的法律确定性。
&&&&&& 中国的BIT谈判策略
&&&&&& 中美和中欧BIT谈判一方面为中国提供了与美欧构建双边投资协调机制的平台,有利于扩大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在中国积极推进企业走出去,以及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的阶段背景下,正面作用不言而喻。但美欧要求的市场准入和对等开放同样会给中国带来巨大挑战和压力,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决定了对等开放实际上对中国是不公平的。
&&&&&& 中国与美欧的BIT谈判存在诸多难点,包括市场准入、劳工规则、知识产权、国有企业和国际仲裁等问题。美欧的投资协定范本对中国的挑战较大,不仅表现在具体行业、具体问题,还包括双方要遵循的国际投资规则。
&&&&&& 在此背景下,中国应尽早筹备全面系统的BIT谈判策略,努力与美欧构建互利互惠且符合中国现实需要的双边投资协定。
&&&&&& 第一,建立合理有效地负面清单。中美BIT谈判已确定在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模式下进行,未来中欧BIT谈判预计也会采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这其中,确定负面清单的内容是最主要的议题。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不同,完全对等的开放和负面清单对中国不利且不合理。在谈判中,中国应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水平确定负面清单内容。这是BIT谈判中对中国最重要的问题。
&&&&&& 第二,加强沟通与交流,建立互利互惠且符合中国发展阶段的投资协定。美国的2012双边投资协定范本包含了劳工权利、环境、透明度和国有企业等多项议题。它们不一定完全符合中国经济增长的需要。同时,美欧在市场准入方面的要求颇高,也会给中国带来挑战。中国应该与美欧充分沟通和交流,构建符合中国发展阶段的投资协定。
&&&&&& 第三,制定中国的双边投资协定范本。制定适合中国对外投资和利用外资需要的双边投资协定范本,不仅有利于加速谈判进程,还有利于保护中国的投资者利益。与此同时,还要通过自身努力,推广中国的成熟谈判协定范本,凝聚发展中国家的力量,共同应对发达国家的竞争。
&&&&&& 第四,谈判内容要有长期性和前瞻性。中美和中欧BIT谈判成果,既会影响国内市场对美国投资者的保护时间和开放顺序,也对中国内部的各类投资者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还能给正在走出去的中国投资者在美欧市场赢得公平的环境。所以,谈判要有长远眼光和前瞻性,力争达成一个长期适用可行且有用的双边投资协定。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国际贸易室副主任)&临渴掘井_临渴掘井的意思_临渴掘井是什么意思_临渴掘井什么意思_临渴掘井的近义词_成语大全_911查询
临渴掘井的意思
输入成语或其简拼即可,例如 临渴掘井 或 lkjj
临渴掘井 临渴掘井的意思 临渴掘井是什么意思 临渴掘井什么意思 临渴掘井的近义词 临渴掘井的反义词 临渴掘井的拼音
lín kě jué jǐng成语解释:临:到;掘:挖。口渴了才去挖井。比喻事先不做好准备;事到临头才动手想办法。成语出处:明 朱伯庐《游家格言》:“宣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成语繁体:臨渴掘井成语简拼:LKJJ成语注音:ㄌㄧㄣˊ ㄎㄜˇ ㄐㄩㄝˊ ㄐㄧㄥˇ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成语字数: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成语结构: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正音:掘,不能读作“qū”。成语辨形:渴,不能写作“喝”;掘,不能写作“挖”。成语辨析:和“临阵磨枪”;都比喻事到临头才想办法。有时可通用。但强调的是“临渴”;指临时急需;“临阵磨枪”强调的是“临阵”;指临到做事。近义词:、反义词:、成语例子:一着空虚百着空。,悔之何及。(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五回)英语翻译:lack of forethought日语翻译:のどがかわいてから井戸(いど)を掘(ほ)る。〈喻〉 どろなわ俄语翻译:на охоту éхать--собак кормить其他翻译:&德&den Brunnen erst graben,wenn man Durst hat:  春秋时期,鲁昭公亲近小人,不听品格高尚之人的规劝,结果被赶出国家,逃到了齐国,这才明白自己原来的所作所为是错误的。齐景公觉得昭公已知道悔过,认为若让他回去,应该能成为一个贤良的国君。齐国大夫晏子却认为:掉在水里的人,一定要等到掉进水里以后,才会想起应该防备失足;迷路的人,迷失了方向之后,才知道应该注意路径。犹如面临灾难的人,才急着铸造兵器;吃东西塞住咽喉的人,才急着去挖井取水(这就是成语的意思)。虽然这时候用最快的速度,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平时对各种事情不做准备,不加提防,等到事情已就要发生时,才忙着采取措施去应付,那是行不通的。成语接龙:
手机查看成语临渴掘井的意思,微信扫一扫页面右侧二维码,关注查询大全(微信号www911cha)后回复 cy8147 或 临渴掘井? 即可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临渴掘井,临渴掘井的意思,临渴掘井是什么意思,临渴掘井什么意思,临渴掘井的近义词,临渴掘井的反义词,临渴掘井的拼音,临渴掘井的解释,临渴掘井的同义词临渴掘井 相关成语:、、、、、、、:、、、、、、、:、、、、、、:、、、、、、、
生肖成语:
四季成语:
数字成语:
动物成语:
颜色成语:
成语结构:
成语字数:
成语首拼:
别人正在查
911查询 全部查询 网址:
(共20个)占卜求签
(共17个)民俗文化
(共15个)交通出行
(共10个)学习应用
(共26个)休闲娱乐
(共10个)站长工具
(共9个)身体健康
&2015  京ICP备号-6 京公网安备30 您的JavaScript似乎被禁用,或者您的浏览器不支持JavaScript。
浏览本页面,必须启用JavaScript,否则将无法正常显示。
请您打开您浏览器的javaScript支持,或更换支持javaScript的浏览器。
这些都是中国独特的民族文化,是中国文学的积淀,短小精练的几个字却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通过故事情节让孩子真正理解每个成语的含义并且受益终身!
临渴掘井—简介:小朋友们如果我们等到口渴了,才想起来挖井,这样是不是太晚了呢?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当未雨绸缪,做好准备,不要临时才想办法,如果等到那时候就什么都晚了。
持续时间:01:20
浏览量:107569
下载量:101974
作者:佚名
关键字:|鲁昭公|未雨绸缪|晏子|口渴|
所属年龄段:
故事简介:
&&& 春秋时,鲁昭公逃亡到齐国。齐景公接待了他,齐景公见他如此窘迫的样子很吃惊。鲁昭公便向他讲起了自己的经历:鲁昭公掌权时,身边的忠臣向他直言劝谏,他对这些忠臣十分冷漠。于是,那些奸佞的人那他百般谄媚。最后他身边没有一个贴心的人。&&& 齐景公听后对晏子说:现在的鲁昭公贤明。晏子说:溺水的人再要学浮水就晚了,临噎而遽掘井怎么行呢?
我也来评论:
您需要先,才能评论。[]
浙江小布叮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ced
电子邮件: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新大厦613 此版本为旧版本,欢迎访问世界观策划 No.140
  “艾琳”是2011年大西洋飓风季第一个飓风 。日美东部沿海已有10个州先后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并下令将数百万居民进行紧急疏散。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因自然灾害进行如此大规模的疏散行动。日,飓风“艾琳”横扫美国东海岸 。日,美国媒体报道,飓风“艾琳”已导致至少40人死亡。[]
艾琳带来恐慌,但损失低于预期
飓风“艾琳”带来的损失低于预期,是多种因素决定的。但是决定性的因素,仍然是美国政府这一次的重视与民众的防灾意识加强本身。
卡特里娜的阵痛带来这一次的不同
为什么重视甚至过度重视?卡特里娜飓风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所以这一次他们记住了上一次的惨痛教训。
任何的未雨绸缪都好过临渴掘井
对于自然灾害本身的重视和事先准备也好于事后的弥补,能够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以及人员伤亡。
&艾琳带来恐慌,但损失低于预期
  “艾琳”来临以前,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引起了政府和民众都关注了这一场可能到来的危机。最后,艾琳带来的损失被发现远低于预期。这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可能是气象预测失误、可能媒体的过度宣传加剧了恐惧,但是政府的重视与民众的警觉无疑是最重要的。[]
艾琳登陆风力小于卡特里娜
  艾琳登陆时已经是1级飓风,而卡特里娜侵袭新奥尔良时已经是3级飓风(飓风的评级,3级的威胁程度要高于1级)。所以,艾琳对所途经地方的破坏比卡特里娜要小。此外,在路线方面,卡特里娜在陆上危害的时间较长,而艾琳在登陆后一段时间即减弱为热带风暴,所以对于纽约、华盛顿等本次重点保护的人口稠密区并没有造成想象中得巨大破坏,也是情理之中的。
途经繁荣地区造成媒体夸大报道
  较之“卡特里娜”飓风所袭击的美国南部地区,此次“艾琳”横扫的美国东部地区人口更多,范围更广,经济、民生乃至政治后果更为严重。奥巴马政府对此断然不敢大意。所以媒体对此做了铺天盖地的宣传。一家美国大媒体向观众展示所预测的灾后情景:约翰-肯尼迪国际机场浸泡在6米多深的洪水中,华尔街彻底淹没,纽约地铁系统损毁……”某种程度上说,这样相对夸张的报道加重了对于飓风的忧虑。
政治家轮番上阵借风收揽民心?
  奥巴马取消休假指挥抗灾,纽约市长布隆伯格下达不少史无前例的指令。公共交通集体停运,37万人或搬迁,或疏散。也许是因为布隆伯格在去年冬季雪灾期间备受指责,这一次,他干脆早早预警,早早防范。一些批评者认为,飓风带来的损失与政府预告的情形实在相差万里。如果飓风“艾琳”应对不当,很可能演变为一场掀翻奥巴马政府的政治飓风,也将对奥巴马竞选连任的努力产生负面影响。
最根本的,还是政府和民间对灾害的重视
  如上所述,艾琳所经过的美国东海岸地区是其最繁华、人口相对密集的地区。如果遭到飓风横扫,所造成的损失是无法想象的。秉着“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想法,任何一个政治家也承担不起不认真应对所可能造成的后果。而民间经过了上一次灾难的经历,对于防灾也更加重视了起来。试想如果没有完备的处置措施,“艾琳”造成的损失恐怕不止现在这种程度。
&卡特里娜的阵痛带来这一次的态度的不同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五年前的8月29日,五级飓风“卡特里娜”袭击美国东南部,造成1000多人死亡,20多万所住宅被摧毁,80万人重新安置和上千亿美元的财产损失。这场飓风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灾害”。美国民众对“卡特里娜”之痛至今仍难以弥合,在多次的民调中他们都表达了对政府的失望情绪和对灾后重建机制的忧虑。[]
  在“卡特里娜”处跌倒过,就在“艾琳”这里爬起来 
  前车之辙,后车之鉴。有经济学家预测,“艾琳”将可能造成高达1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这对陷于困境的美国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如果美国政府反应迟钝,应对滞后,可能这样的损失还要大幅上升。因此,在“卡特里娜”处跌倒过,就在“艾琳”这里爬起来,从前一次灾害中深刻汲取教训,显得尤为重要。面对自然灾害的来袭,政府无能为力,但如何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却一定是政府的责任。  小布什因飓风失分,“艾琳”对奥巴马开考   美国在飓风后救灾和重建工作中暴露出的种种缺陷,也使得继任者耿耿于怀,小心翼翼。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工程学院院长巴西奥尼曾忧心忡忡地说:“如果下次灾害来临,我们会怎样呢?”如今,“艾琳”开考,奥巴马的答卷到底能打多少分,在一下步的进展中值得关注。  民众的淡定主要源于美国政府的严阵以待   民众的淡定主要源于美国政府的严阵以待。在此次“艾琳”飓风的紧急应对中,惊见多个“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显而易见,美国政府的敏感来自于痛定思痛。
  小布什与奥巴马截然不同的应对态度 
  媒体比较说:“卡特里娜’飓风着陆路易斯安那前一天,布什在他位于得克萨斯的私人农场参加会议,他连一个问题都没问,只说‘政府已经完全准备好了’。这次奥巴马赶在飓风登陆前一天,从他租赁的度假地飞回华盛顿。在风暴到来之前,他已经向公众发出警告,签署了灾难声明”。  有卡特里娜的前车之鉴,奥巴马不敢疏忽 
  有小布什的前车之鉴,奥巴马这次不敢疏忽。8月26日,他在休假地马萨诸塞州马撒葡萄园岛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敦促飓风可能袭击地区的居民严肃对待,做好预防飓风袭击的工作,接到疏散命令一定照做。“不要等待,不要延误,要作最坏的打算,现在就做充足准备”。讲话结束后,奥巴马提前结束休假,赶回华盛顿坐镇指挥,他挽着袖子出现在白宫玫瑰园,还率领幕僚亲临灾难指挥中心。而卡特里娜飓风时期也在休假的小布什两天后才回到白宫,7天后才到灾区视察,对这场灾难的反应迟钝,美国媒体称其为小布什任内的一大败笔。
&任何的“未雨绸缪”都好过“临渴掘井”
  本次艾琳来临前,美国各级政府做了充分的准备,民间也发动起来投入到防灾、减灾行动中。毫无疑问,没有人想让卡特里娜的惨剧重演。他们是怎么做的?有没有哪些是值得借鉴的?对于任何自然灾害而言,事后的补救的效果都远不如事前做好预防、未雨绸缪来的更好。 []
  部分州进入紧急状态,公共交通系统停运 
  较之“卡特里娜”飓风所袭击的美国南部地区,此次“艾琳”横扫的美国东部地区人口更多,范围更广,经济、民生乃至政治后果更为严重。奥巴马政府对此断然不敢大意。在联邦政府层面,除进行部际沟通协调外,美国军方已准备投入救援。美国防部长帕内塔27日下令6500名现役军人做好准备,随时响应沿海受灾各州的呼吁参与紧急救灾行动。此前,美军方已下令10万多名海岸警卫队成员、18架军用直升机和225辆卡车紧急待命,随时准备参与救灾支援行动。由于“卡特里娜”的经验,美国东部的十个州已经进入了紧急状态,纽约市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停运地铁以应对这场自然危机。
  疏散人口密集区的人口,提供防灾指导 
  纽约市长布隆伯格对于数个沿岸的城镇发出了紧急疏散命令,要求大约30万的沿海居民撤离到安全地带,美国有线新闻网公布了南卡罗来纳、北卡罗来纳、哥伦比亚、弗吉尼亚等十几个州的应对方案,纽约市除了采取强制疏散之外,还要求非疏散地区的居民是呆在家里,不要靠近窗户,并且准备好饮用水等。记者26日收到华盛顿新闻大厦管理部门发来的电子邮件,除告知紧急情况联系人及电话外,还附上灾前、灾中及灾后减灾防灾注意事项,其中包括制定家庭防灾计划、准备一个灾难救济包和确保房间安全等内容。     各机构、NGO通力协作 功夫在戏外  面对此次飓风,美国各机构、各组织进行了紧密的合作。在东海岸各州和红十字会的协作下,紧急避难所始终对公众开放。红十字会向迷路的人提供了避难所的信息,并在网站上持续更新。沿着东海岸,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设置了总计18个事件管理援助队,这些队伍与州级地方级官员紧密协作,确定受灾地区潜在的需求。纽约开放91个疏散中心和庇护所,为紧急疏散无法回家的人提供临时住宿。除检查建筑工地和施工设备安全的人员外,所有建筑施工队停止工作,直到29日7时。许多大型超市和商店紧急调运物资以满足需求,灾区的物价能保持总体稳定。不管飓风本身如何,试想一下卡特里娜飓风之后的混乱,就会明白事先有所准备总是好过事后再去补救的。
日本新首相与烂摊子
年轻女外长步上仕途
“反腐斗士”哈扎尔
改变世界的CEO们
瑞典小镇与核为伴
我来说两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杀鸡取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