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年中华民国成立中央研究院正式成立

中华民国国立中央研究院
1928619494
193561919484181282528
19481281712194910
19473000&&“T”
1931“”1932193719511953
193617002El'
人,1948年3月25日~27日选举产生  数理组(28人)
  姜立夫、许宝騄、陈省身、华罗庚、苏步青、吴大猷、
吴有训、李书华、叶企孙、赵忠尧、严济慈、饶毓泰、吴宪、吴学周、庄长恭、曾昭抡、朱家骅、李四光、翁文灏、黄汲清、杨钟健、谢家荣、竺可桢、周仁、侯德榜、茅以升、凌鸿勋、萨本栋
  生物组(25人)
  王家楫、伍献文、贝时章、秉志、陈桢、童第周、胡先、殷宏章、张景钺、钱崇澍、戴芳澜、罗宗洛、李宗恩、袁贻瑾、张孝骞、陈克恢、吴定良、汪敬熙、林可胜、汤佩松、冯德培、蔡翘、李先闻、俞大绂、邓叔群
  人文组(28人)
  吴敬恒、金岳霖、汤用彤、冯友兰、余嘉锡、胡适、
张元济、杨树达、柳诒徵、陈垣、陈寅恪、傅斯年、顾颉刚、李方桂、赵元任、李济、梁思永、郭沫若、董作宾、梁思成、王世杰、王宠惠、周鲠生、钱端升、萧公权、马寅初、陈达、陶孟和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当前的位置是:
民国81年—85年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一组8册
英国BAHR家族暨海外名家珍藏 文物商店旧藏 纸杂文献
编号:7840
估价:100-100
编号:7841
估价:100-100
编号:7842
估价:100-100
编号:7843
估价:100-100
上海建国宾馆(徐汇区漕溪北路439号) 上海波特曼丽嘉酒店(静安区南京西路1376号)
拍卖会名称
拍卖会专场
上海建国宾馆(徐汇区漕溪北路439号)上海波特曼丽嘉酒店(静安区南京西路1376号)
民国81年—85年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一组8册,内容分别为《中国考古学报》一组3册、《安阳发掘报告》一套4册以及《田野考古报告》等。尺寸:26.5×19.5cm.史料详实、保存较好。
上海泓盛拍卖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化的艺术品拍卖公司。目前已经设立的业务项目包括代艺术/油画雕塑、中国书画...…[]
联系电话:86-21-联系地址:上海市黄浦区蒙自路763号5楼所属地区:上海拍卖品:
估价RMB 2,980,000--2,980,000
估价RMB 100,000--100,000
估价RMB 280,000--280,000
估价RMB 600,000--600,000
估价RMB 4,200,000--4,200,000
估价RMB 800,000--800,000
估价RMB 860,000--860,000
估价RMB 180,000--180,000
估价RMB 10,000--20,000
估价RMB 15,000--25,000
估价RMB 1,000--1,000
估价RMB 2,000--2,000
估价RMB 1,000--1,000
估价RMB 1,000--1,000
估价RMB 1,000--1,000
估价RMB 1,000--1,000
估价RMB 2,000--2,000
估价RMB 1,000--1,000
估价RMB 2,000--2,000
估价RMB 1,000--1,000
估价RMB 12,000,000--12,000,000
估价RMB 1,500--1,500
估价RMB 60,000--80,000
估价RMB 550,000--700,000
估价RMB 50,000--80,000
估价RMB 300,000--400,000
估价RMB 102,000--306,000
估价RMB 16,000--26,400
估价RMB 1,000--2,000
估价RMB 3,000--3,000
估价RMB 580,000--580,000
估价RMB 1,100,000--1,100,000
估价RMB 5,000--5,000
估价RMB 1,000--1,000
估价RMB 3,000--3,000
估价RMB 1,000--1,000
估价RMB 2,000--2,000
估价RMB 5,000--5,000
估价RMB 1,000--1,000
估价RMB 40,000--40,000
估价RMB 12,000--18,000
估价RMB 5,000--10,000
成交价RMB 517,500
成交价RMB 460,000
估价RMB 5,000--8,000
估价RMB 1,650--2,750
估价RMB 6,000--12,000
估价RMB 4,000--4,000
估价:成交价RMB 2,875时间:公司:上海泓盛
成交价RMB 3,680
成交价RMB 7,475
成交价RMB 4,025
成交价RMB 4,025
成交价RMB 1,725
成交价RMB 575
成交价RMB 1,725
成交价RMB 3,450
成交价RMB 17,250
估价:成交价RMB 7,475,000时间:公司:上海泓盛
成交价RMB 5,290,000
成交价RMB 4,600,000
成交价RMB 4,025,000
成交价RMB 3,220,000
成交价RMB 2,530,000
成交价RMB 2,530,000
成交价RMB 2,415,000
成交价RMB 2,300,000
成交价RMB 2,070,000
估价:成交价RMB 161,000时间:公司:上海泓盛
成交价RMB 97,750
成交价RMB 36,800
成交价RMB 57,500
成交价RMB 23,000
估价RMB 40,000--50,000
成交价RMB 46,000
成交价RMB 18,400
估价RMB 18,000--30,000
估价RMB 10,000--12,000
估价:成交价RMB 1,000,010,000时间:公司:东方艺都
成交价RMB 883,200,000
成交价RMB 672,000,000
成交价RMB 625,600,000
成交价RMB 474,600,000
成交价RMB 474,600,000
成交价RMB 436,800,000
成交价RMB 425,500,000
成交价RMB 403,200,000
成交价RMB 402,500,000
估价:估价RMB 12,400--15,500时间:公司:美国威启达
估价RMB 31,000--37,200
估价RMB 3,100--3,720
估价RMB 15,500--21,700
估价RMB 12,400--18,600
估价RMB 3,720--6,200
估价RMB 18,600--24,800
估价RMB 15,500--21,700
估价RMB 23,560--27,900
估价RMB 12,400--18,600李光涛(民国时中央研究院研究员)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民国时中央研究院研究员? 收藏 查看&李光涛(民国时中央研究院研究员)本词条缺少概述、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出生地怀宁县(今安庆城区)人逝世日期1984
李光涛() 怀宁县(今安庆城区)人。著名的明清史研究家。父母早亡,少年时,以卖烧饼油条维持生计。常借在“凤鸣书院”门前卖烧饼油条之便,在教室门口偷听先生讲课,晚间回家刻苦自学。民国2 年(1913 年),李光涛通过自学获得一定文化知识,被胡玉美酱园聘为管帐,两年后解聘。其后,迫于生计,李光涛到九华山削发为僧。因博闻强记,得到住持赏识,遂其学习钻研明清历史,并推荐其至北京历史语言研究所从事整理明清档案工作。李光涛在工作中尽职尽责,深得傅斯年的喜爱。民国24 年,在傅斯年的鼓励下,为《明清史料乙编》增写补例,完成后颇得编委赞赏。此后,依次完成明清史料丙、丁、己、庚、辛、壬、癸等编“补例”的编辑,并开始从事明清史料研究,陆续发表价值颇高的《论建州与流寇相应亡明》、《毛文龙酿乱东江本末》,引起史学界的重视。民国35 年春,李光涛奉命去台湾接收历史档案,遂在台湾继续研究明清史,由助理研究员提升为副研究员、研究员。1984 年底因车祸遇难。李光涛除参与《明清史料编》10 编的编辑工作外,还著有《明清史论集》、《明清档案存真》等。引(一)专书
《明季流寇始末》,(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51,台北市: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5)。
《万历二十三年封日本国王丰臣秀吉考》,(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53,台北市: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7)。
《中韩民族与文化》,(台北市:中华丛书编审委员会,1968)。
《多尔衮徵女朝鲜史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57,台北市: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0)。
《明清史论集》,(台北市:台湾商务印书馆,1971)。
《朝鲜「壬辰倭祸」研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61,台北市: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2)。
《记明季朝鲜之「丁卯虏祸」与「丙子虏祸」》,(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甲种单刊之25,台北市: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2)。
《熊廷弼与辽东》,《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68,台北市: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6)。
《记乾隆年平定安南之役》,《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69,台北市: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6)。
《明清档案论文集》,(台北市: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6)。
(二)纂辑
《明清档案存真选辑(初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38,台北市: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59)。
《明清史辑(甲编-壬编)》,(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史料丛书,台北市: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朝鲜壬辰倭祸史料》,(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史料丛书,台北市: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0)。
《明清档案存真选辑(第二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38-2,台北市: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3)。
《明清史料癸编》,(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史料丛书,台北市: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5)。
《明清档案存真选辑(第三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38-3,台北市: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5)。
(三)论文
〈内阁大库残馀档案内洪承畴奏销册序〉,《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6(1935),页121-132。
〈清人入关前求?之始末〉,《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9(1947),页275-328。
〈清太宗求?始末提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2(1947),页125-128。
〈清入关前之真象〉,《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2(1947),页129-171。
〈记奴儿哈赤之倡乱及萨尔浒之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2(1947),页173-191。
〈论建州与流贼相因亡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2(1947),页193-236。
〈记清太宗皇太极三字称号之由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2(1947),页237-239。
〈记崇祯四年南海岛大捷〉,《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2(1947),页241-250。
〈清太宗与三国演义〉,《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2(1947),页251-272。
〈洪承畴背明始末〉,《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7(1948),页227-301。
〈论崇祯二年「己巳虏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8(1948),页449-484。
〈毛文龙酿乱东江本末〉,《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1948),页367-488。
〈朝鲜壬辰倭祸中之平壤战役与南海战役〉,《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本院成立二十周年专号》20上册(1948),页275-298。
〈朝鲜壬辰倭祸与李如松之东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22(1950),页267-295。
〈记朝鲜宣庙中兴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22(1950),页297-302。
〈明清档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傅所长纪念特刊》(1951),页21-25。
〈清史稿顺治朝疆臣表订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24(1953),页135-137。
〈张献忠史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25(1954),页21-30。
〈多尔衮入关始末〉,《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25(1954),页31-57。
〈多尔衮拥立幼帝始末〉,《中央研究院院刊》1(1954),页41-52。
〈明季朝鲜「倭祸」与「中原奸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26(1955),页315-334。
〈内阁大库残馀档案论丛之一:渖阳旧档〉,《中央研究院院刊》2下册(1955),页61-81。
〈内阁大库残馀档案论丛之二:朝鲜国表文之研究〉,《中央研究院院刊》2下册(1955),页83-142。
〈李氏朝鲜年表〉,《中央研究院院刊》2下册(1955),页143-156。
〈朝鲜实录中之「事大文书」〉,《中央研究院院刊》2下册(1955),页157-192。
〈记朝鲜国「此纸无字」的表文〉,《中央研究院院刊》3(1956),页207-213。
〈记李如松留於东国朝鲜之後裔〉,《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庆祝胡适先生六十五岁论文集》28上册(1956),页219-228。
〈箕子朝鲜〉,《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庆祝赵元任先生六十五岁论文集》29下册(1957),页439-444。
〈记清代的暹罗国表文〉,《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三十周年纪念专号》30下册(1959),页511-556。
〈记朝鲜实录中之中韩民族〉,《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31(1960),页61-122。
〈记朝鲜实录中之大报坛〉,《庆祝董作宾先生六十五岁论文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外编第4种,台北市: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0),页165-188。
〈记朝鲜实录中之「皇明全史」〉,《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32(1961),页19-45。
〈朝鲜实录中所见之中韩文化关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33(1962),页109-231。
〈「老满文史料」序〉,《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故院长胡适先生纪念论文集》34上册(1962),页323-332。
〈论洪承畴「流贼败逐」题本〉,《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35(1964),页155-197。
〈记日本朝贡大明史事兼论朝鲜「壬辰倭祸」及所谓「东封之役」〉,《香港大学五十周年纪念论文集》(香港:香港大学,1964)。
〈跋明季的东征纪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纪念董作宾、董同龢两先生论文集》36上册(1965),页289-296。
〈再记箕子朝鲜〉,《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37上册(1967),页159-166。
〈「朝鲜壬辰倭祸史料」序〉,《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37上册(1967),页167-183。
〈明季驿卒与流贼〉,《清华学报-庆祝李济先生七十岁论文集(下册)》(1967),页807-829。
〈跋「毛大将军海上情形」〉,《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38(1968),页247-250。
〈跋乾隆三十一年给暹罗国王?谕〉,《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39上册(1969),页223-235。
〈朝鲜「壬辰倭祸」酿衅史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40上册(1969),页721-762。
〈明人援韩与杨镐蔚山之役〉,《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41,4(1969),页545-566。
〈明清档案与清代开国史料〉,《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庆祝王世杰先生八十岁论文集》42,2(1970),页221-230。
〈明人援韩与稷山大捷〉,《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 43 , 1 ( 1971 ),页 1-14 。
〈跋汪楫的「崇祯长编」〉,《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 43 , 3 ( 1971 ),页 433-444 。
丁应泰与杨镐—朝鲜壬辰倭祸论丛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53 , 1 ( 1982 ),页 129-166 。[1]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热销排行榜
1.2.3.4.5.6.7.8.9.10.
最近浏览的其他商品
浏览更多同类商品
【 】??????????
民国衣冠-风雨中研院
京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
读者对象:
¥21.90&&&
立刻节省:¥17.90
所属分类: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甲午战争的千条细节
-中国.被遗..
中华传统文化的三个根..
1944:松山战役笔记-增..
  岱峻,本名陈代俊,原籍四川资阳,现定居成都。1982年毕业于重庆师大中文系,执业媒体,业余文学创作,曾获全国及四川省多项文学奖。
  上世纪90年代转入民国学术史及学人研究,著有《(发现李庄》《消失的学术城》《李济传》等。
李庄美人图 小米=qdmimi&&&&&日来桂林不游山水,却要聚在空气混浊的屋内研究永无定论的话题,于我简直痛苦至极,好在包里揣着新收到的《民国衣冠》,满指望可以解忧,却不想偷偷翻开,被撩拨地如发春小猫般心意难平。以后选书要看副标题,“风雨中研院”这种话题着实让人收起赏景的心思,认真追悼起被时间葬送的学问与美人。
如果我很愚蠢
如果我没有灵魂
你是否会更心疼
是因为我双唇
有你所需要的体温
即使自己不是女人,这也是哼唱起来最让人心碎的曲子。男人眼里永远不会遗漏掉美人,然而一旦这美人的灵魂太过强...章诒和、冉云飞、程巢父等盛赞《民国衣冠》 Seven-11&&&&&日章诒和:
《民国衣冠》是写中央研究院的。自以为对这些院士有些了解,随意翻阅吧。不想,一看就看下去了。书中描写李庄学者的婚情,傅斯年的家常琐事,我大多不知。熟悉曾昭抡(57年六教授之一),但岱峻笔下的曾昭(同音字),却异常陌生独特。还有是学者也是书法家的游寿。难怪许倬云看后说:亲切又感慨。
岱峻《民国衣冠:风雨中研院》(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版)通过对一个村庄和学术城(《发现李庄》、《消失的学术城》)、一个人(《李济传》)而及一群人的《民国衣冠》...丰子余 :衣冠不可亡 Seven-11&&&&&日/article.php?id=86728
【本书写起来、读起来是泪流泣血。傅斯年、梁思成、林徽因、李济、夏鼐、董作宾、胡适等等风流人物一一登场,又一一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上演悲欢离合。绕不开的民国与建国,躲不过的留守与离乡,他们本该成就更大的辉煌。岱先生让文章肆意汪洋,让事实不必东躲西藏,只是造化弄人,过多的春秋笔法隐藏着太多的无奈与哭笑不得。】
《民国衣冠》这样一本书是有些小众的,写的群体虽然是大热的民国人物,但里面的人物以中研院的学者们为主,又...曾园:民国知识分子的“十二曲折子戏” Seven-11&&&&&日/html//content_2216360.htm
这些年来,关于民国、民国学人的著作层出不穷,这些新书仍然在延续某些神话,传播某些学人“不可超越”的学术幻觉。海外的余英时教授说:“我们海外中国人的看法恰好相反。胡适在学术上早已被抛在后面了,倒是他的政治观念对于今天的中国还是有意义的。”今天的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民国学人?《民国衣冠:风雨中研院》 为读者提供了一幅中研院诸学者的工笔画像,岱峻先生称“这本书里的十二篇文章则像短篇...房雅倩:风雨中研院 Seven-11&&&&&日http://www.21ccom.net/articles/lsjd/lsjj/article_1.html
  在作家岱峻看来,衣冠之谓,亦代指文明。明末清初的王船山曾言:“历代亡国,无足轻重,惟南宋之亡,则衣冠文物,亦与之俱亡矣!”在这位与顾炎武、黄羲之齐名的思想家看来,亡国,若文明一并痛失,则有可能成为民族永远背负的耻辱。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民国历时甚短,仅三十八年,极盛期即战前的“黄金十年”。成立于1928年的国家最高学术研究机构中央研究院(简称“中研...我们是从那里走来的 藤儿青青&&&&&日经过艰苦卓绝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前赴后继的志士仁人们所创立的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转变的时期,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阶段”……虽然对于中国历史来讲,它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但是如我一样的绝大多数国人对那段芜杂、战乱、割据、纷争的革命史还是根本没有一个清晰明了的认识,对于民国学术史有所了解的则更是少之又少了。
民国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遥远,我们周围影视剧中关于民国的各种版本的演绎也从来也不曾缺少过,可是民国历史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杂...民国风雨不了情 Shirleysays&&&&&日文\Shirleysays
“看三国流泪,替古人担忧”,这句话不知是对多愁善感的褒扬,还是对感情脆弱的讽刺?读史读到恸哭者,该有多么痛的领悟!读完岱峻先生的《民国衣冠》的第一章《中央研究院迁台前后》,我大哭了一场,哭到无法续读。何谓衣冠?那是贴紧士人肌肤的织物,可独立支撑一座坟墓-衣冠冢。民国衣冠,中华知识分子的脊梁,逝去者无法回还,他们的思想、他们的孤傲、他们的风骨化做天边的繁星闪烁,照亮在黑暗中寻路前行的我们。“黑夜给我了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如果光明...民国的十二出折子戏 Seven-11&&&&&日【《民国衣冠》,以体贴之心温暖人情故实,以细腻之笔叙述民国一辈学人的抱负、情感与命运。其志壮,其情悲,其命坎坷,凡此种种,无不让人为之欷[,为之拍案,为之惊奇。在已出版的同题材著作中,岱峻此书后来居上,表现特出。】
读书人都说,万圣书园堪称北京的文化地标。我去过不止一次,印象最深的是这家书店独立不羁的姿态,这个最明显的体现在书籍的陈列上。比如说,它的专架很有特色,其中新书台附近有一圈专门用于陈放1948年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的著作及相关研究性读物。
...三重空间里民国衣冠 谢天开&&&&&日岱峻先生,作为数十年专事于民国学人研究的独立学者,从百万字计数的田野调查与历史文献查证中,于文字和图像里,梳理建构出《民国衣冠》的“第三空间”。
这个“第三空间”将空间的物质维度和精神维度同时包括在内的同时,又超越了先两空间,而呈现出极大的开放性,向一切新的空间思考模式敞开了大门。让已然远逝的历史学与社会学的民国生活,转化为文学的精美描述,而再现出于今天久违了的,一群日常生活人间烟火的民国范儿民国衣冠。
一个人,即一个感知与思维的主体,在他自己的特定的时...舒蠹:《民国学术史上的光彩》 二轮&&&&&日
中研院,全称中央研究院。1927年4月,国民党中央在南京举行会议,会上李石曾提出设立全国最高学术机关。1928年6月,经过一年左右的筹备,中央研究院正式成立。
  中研院的首任院长是蔡元培先生。在蔡的任内,中研院陆续成立了社会科学研究所、语言历史研究所、理化实业研究所、工程研究所、气象研究所、地质研究所等十个研究所。1949年,国民党败走台湾,中研院部分院士跟随南渡。在历史选择的关头,更多的学者则留在了大陆,包括竺可桢、李四光、梁思成、林徽因等大批知识分子继续开...
客服专线:010- 客服邮箱:
Copyright & 北发图书网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北发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国中央银行纸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