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里能找到释体慧冒险岛长老公馆在哪里

净空法师:慈禧太后堕地狱,附体来找我,求超度
发表时间: 22:21:38 来源:佛教文化网
  摘自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69集& 日讲于 台南信心是从理解生的
  再看我们一部大经《法华经》,天台宗的主修的经典。
  【解】此亦含摄,法华之六大。(一)信大法;(二)解大义;(三)发大心;(四)趋大果;(五)修大行;(六)证大道。
  这个大法在天台宗就是《法华经》、《摩诃止观》,这他们主修的。
  那在我们净宗,这个大法就是《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和小本的《阿弥陀经》完全相同,一个说得简略,一个说得详细,是同一部经。所以《弥陀经》也是大法,《无量寿经》也是大法,无论受持哪一部都好,功德完全平等,没有差别,要相信。
  不但要信,你要能理解。信心从哪里生的?从理解生的。你理解不透彻,不知道这一句佛号功德有多大,把它看轻了,认为还有比阿弥陀佛更大功德的。搞错了!不知道《无量寿经》,跟这一句佛号,它的功德超过《法华》、超过《华严》,确确实实是第一功德。你依《华严》、《法华》去修,你这一生未必能成就;修得不好,还是继续搞六道轮回,错了。你要遇到净宗,真正对极乐世界认识清楚了,搞清楚、搞明白了,深信不疑,一向专念,求生净土,往生到极乐你就成佛了,到那个地方去了,《华严》、《法华》自然就圆满了。
  发心求生净土,发心亲近弥陀。我到极乐世界干什么?跟阿弥陀佛学习。跟十方诸佛如来学习,在极乐世界的人他办得到。极乐世界每一个人,都能够分无量无边身。分身到无量无边世界去供佛,供佛是修福;去听经,听经是修慧,福慧双修。在极乐世界,本身没有离开阿弥陀佛。去的是分身去的,本身在弥陀讲堂还没动。有这个本事。所以到极乐世界,时间不要很长,智慧福德都圆满了,究竟圆满。你有能力到十方世界,度一切与你有缘的众生。你有这种能力,为什么不去?
&&&1&&&&&&
责任编辑:释圆服务不可用。最新推荐:
佛教非宗教,非哲学,而是今世所必须要学习的
江浙佛教网是为尽虚空遍法界芸芸众生共同学习的净土
祝愿法界芸芸众生早开智慧,同登彼岸
净空法师:早年讲经在国际,将来可能在大陆,找我讲经有网络就行
摘自净空法师《净土大经科注》第280集&日讲于香港
好处在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像弥陀、普贤一样,要真干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是无尽的大愿,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跟普贤菩萨的意思一样,愿愿也是无尽的大愿。愿文里头说愿愿都为一切众生。那么一切众生界能尽吗?一切众生愿能尽吗?一切众生业能尽吗?一切众生烦恼能尽吗?它不能尽,虚空界就不能尽。这个愿,愿力广大无有边际,所以才为一切诸佛如来赞叹。
  我们每读一遍,有一遍的印象。印象不深,为什么?不但没有做到,也没有把它记住,这就是印象很薄。怎么样加深印象?多念。十遍、百遍、千遍、万遍。好处在哪里?好处在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我要像弥陀一样、我要像普贤一样,念兹在兹,要真干。
  “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乃至回向)无有穷尽。”
  弥陀跟普贤都是无有穷尽的礼敬、无有穷尽的赞叹、无有穷尽的供养、无有穷尽的忏悔,乃至到普皆回向。这样的大心,菩萨里头第一人,佛里面第一人,这诸佛称赞的。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这诸佛赞叹的。菩萨里面的第一人是普贤菩萨,不是文殊,不是观音,不是势至,是普贤。从名号上说这个意思都显示出来了,文殊、观音、势至显不出来,普贤显出来。普贤显什么意思?平等的意思。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跟我是平等的。“普”是平等,“贤”是菩萨。《华严经》上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普贤的意思是一切众生本来是菩萨,这“普”的意思。
  我们有没有把一切众生当作菩萨来看待?一切众生是真菩萨,不是假菩萨。我们自己的眼迷了,不认识了;我们的心迷了,不知道每个人都是普贤菩萨,不知道每个人都是阿弥陀佛。我们对这个经教,涉猎要不够深,不敢相信这句话。有没有听过?听过,不敢承认,不敢接受。佛菩萨所说的是真话,一字都不假了。为什么我们不承认,不敢接受、不敢相信?原因是我们对经上的意思没搞清楚、没搞明白,才会产生这个现象。如果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就直下承当了。问题就没有了。
对人、对鬼神、树木花草、山河大地都要平等恭敬
  我们看这个末后四句:
  “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这才叫“志愿无倦”。
  “十愿”从“礼敬”到“回向”。“礼敬诸佛”,对于每一个人都恭敬,没有一个不恭敬的。对人要恭敬,对鬼神要不要恭敬?对树木花草、山河大地,还有小动物要不要恭敬?要!为什么?他跟我们是一体。他今天变成蚊虫、变成苍蝇是他过去造的恶业,得这么一个身,得这种果报,我们有没有做过?有!无量劫在六道轮回,哪一道都去过,什么都干过,天上的生活享受过,地狱的苦果也受过。现在迷惑、无知、还在造业,往后生生世世依然要受果报,这桩事情只有佛菩萨清楚、佛菩萨明了,给我们说出来了。没有佛菩萨说明我们怎么会知道!说清楚、说明白你不相信,那是你自己的愚痴。你自己没有福报,你自己受的苦难还不够,现在继续造业,将来在地狱苦报受尽了,你才会回头。中国人有两句话说“乐极生悲,苦尽甘来”,苦到了极处就回头了,乐到了尽头苦就现前了,所以苦尽甘来,这个好。“乐极生悲”这个不好。轮回就是这么回事情,天上乐,乐极就往地狱去了;地狱苦尽了,慢慢再回来,就这么转,转一圈不知道多少年。不能说多少“年”,用“劫”说,多少劫数。明白了,我们的明白不靠长时间的读经、认真读,那我们迷得太久了。
恭敬心就是开悟的火花,没有恭敬不能开悟
  业障太重了,读怎么样?读不懂,听讲也不懂。这真的不是假的,这个就是觉察到自己业障深重,为什么听不懂?为什么有人一遍、二遍就开悟了?我们听了几十遍、几百遍、几千遍都不能开悟,这业障多重!怎么办?不要害怕,继续去读。别人读一遍,我读十遍;别人读十遍,我读一百遍;别人读一百遍,我读一千遍。你能有这样的决心,有这样的耐心、毅力,你就会成功。一定要把恭敬心念出来。恭敬心就是开悟的火花,没有这个不能开悟。
  “真诚、恭敬”这四个字重要,这四个字是开悟的秘诀。开不了悟没有真诚心、没有恭敬心;还带着怀疑,这个人就可怜,这个人就苦了,他回不了头来。我们细心观察,哪个人有善根、哪个人没有善根就在这些地方看。看他处事待人有没有恭敬心、有没有诚敬心。有真诚、有恭敬,这个人决定有前途;现在虽然在受苦受难,他很快业障消了,智慧、福报现前了,肯定的!
  真诚恭敬心是自性里头本有的,被无明烦恼障碍住了。虽有但不能现前,自己不知道,总以为自己是对的,佛菩萨讲的靠不住。几千年以前人讲的还能用得上吗?信心失掉了。那就善根永远断掉了。
  《群书治要》的出现,我给它介绍给马哈迪尔,他希望我们赶快翻成英文给他看。第一本《群书治要360》出来了送给他,他看了之后非常欢喜,说了一句话:这本书是真正的智慧;没有想到,几千年前人写的东西现在还管用。他感叹:我看到太迟了!如果我做首相的时候如果看到这部书,就不会把事情做错。
  这是一千四百年前唐太宗编的,但是里面的内容确实是几千年前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一部书不但现在管用,再过几千年、过几万年还管用,为什么?它里头是真理、是真实智慧,这佛经上讲的“真实之际、真实智慧、真实利益”。“真实”是超越时间、超越空间。超越时间,千万年之后都管用;超越空间不但在中国管用,在外国也管用,你看我们送给马来西亚,外国,管用。我们把它介绍到全世界,上一次,去年十一月我们访问斯里兰卡,没想到联合国大使团的主席带了二十五位大使,就是二十五个国家大使在斯里兰卡我们见面了。那是二十五个国家,我们将这个英文翻译本送给他们三百套。五月二十人巴黎的这个活动,我们带带一千本,对全世界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族群,都有利益。超越空间、超越时间,真理!这本书应该是人人必读书,一生当中你一定要读的,你才晓得怎样去经营自己身心幸福快乐。这对自己管用,经营你的家庭,幸福美满的家庭;经营你的事业;大到治国,平天下,这是让整个世界真正得到平等对待、和睦相处。
“教学为先”是世界和平主要方法
  那么将来可不可能会出现世界和平?可能,不难!用什么方法?教学为先。一个国家,要能培养五、六十个老师,国家电视台里面有一个专门的频道,《群书治要》的频道,二十四小时不断在播放,由这些老师们轮流来讲解,我相信一年就够了。我们过去在汤池做试验,不到四个月人心完全转过来了。所以,人是很好教的,人是有良心的。我们那一次的试验,收获两桩事情:第一个证明了人性本善,中国人讲人之初性本善;第二个证明人是很好教的。我们疏忽了教育;你只要天天给他讲,听不明白没关系,重复讲,多讲几遍他就明白了。
  我自己的根性不利,不是很聪明的人。我年轻的时候学东西,好的东西,我的标准是三十遍。朱镜宙老居士送我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了凡四训》,我用两个月的时间看三十遍,才受到影响,一遍、两遍没有用处。那是记忆力很好的、有天份的人,行;我们这是中等,至少十遍,三十遍影响就相当深了,自自然然会去做。
真有悟处,心细一点能看出来
  我学经教、学讲经,还行。学会这部经,我要把它讲十遍。给谁讲呢?一个、两个都可以。到哪里去讲?到同学家里去讲。天天讲,一个人听。星期一在张三家,星期二在李四家,天天讲;每一天不同的地方,换地方,这样才练得出来。不练不行,不练怎么能修得出来?这都要自己有决心、有毅力,决定不中断练出来的。时间久了,逐渐逐渐融入了,自己有点悟处自己还不知道;真有悟处,诸位心细一点能看出来。多少人提问题,我当场解答,别人把问题写好,通常我不看的。我希望当时提,我当时答复你。那我回答的有很多我并没有学过,我能答得出来,它是一个道理:遍数多了自然就贯通。我这六十多年没间断,佛经越读越欢喜,愈学信心愈坚固,愈学志愿才真正坚定,无有疲厌。不是认真学习、长时熏修,这个利益你得不到,这个欢喜得不到。什么问题都能解决,对于这个社会就有很大的帮助。
找我讲经就要一个条件,就是需要网络
  我们自己清心寡欲,什么都不求,什么都不要,现实的环境非常满足。何泽霖老居士的夫人将六和园供养给我,做修学的道场,我接受了。接受之后,我就会定居在这个地方,我哪里都不去了。很多地方找我,行,去讲经,讲完了回来。讲经最长的时间不超过一个月。今年五月,斯里兰卡;下半年我答应鸠山首相,到日本去讲一个月;国内也有地方找我,我说都一个月,自在,让大家都安心,我不要道场。
  那么我讲经就要一个条件,就是需要有网络,能跟我们香港的这个网路能够结合就可以了。只要有这个设备,哪里我都可以去;早年是在国际,将来可能在大陆,每个地方一个月。
庄严佛网,利乐有情,欢迎护持江浙佛教网:
&&精彩推荐
&&网友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江浙佛教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Copyright ,江浙佛教网
地址:江苏省昆山市
邮编:215300
客服QQ: 手机:
如果您觉得本站对你有帮助,请您帮忙推荐给佛友,谢谢!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本站承诺提供免费影视服务。所有搜集的资源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有一天晚上,七里禅师在禅房念经。突然闯进来一个强盗,他用尖刀威逼七里禅师,七里禅师却镇定地说:“不要打扰我念经,你要钱,就在抽屉里放着。”然后又聚精会神地念经,不再理会他。
那个强盗正要把抽屉里的钱全部拿走。七里禅师说:“你给我留一些,我有用。”
那个强盗感到很惊奇,又想这么容易就拿到了钱,于是就留了一些钱。就要他要走的时候,禅师说:“拿了我的钱,至少应该说声谢谢呀!”
强盗于是开玩笑地说了声“谢谢”,然后就开门,飞快地跑了。
可是才走没多远,他就被路过的官府的人抓住了,强盗对抢七里禅师的钱一事供认不讳。官府的人找到禅师,对他说:“这个人可曾抢劫你的财物?”
禅师说:“没有呀!钱是我给他的,他已经谢过我了。”
官府没有办法,只好将他放了。强盗感激万分,拜倒在七里禅师脚下说:“求禅师收我为徒。”
当强盗用刀抵着禅师的时候,他用一种禅宗才会采用的方式,指点强盗“改邪归正”,这是禅师的本性,在他认为,度人是他的责任,也是他的义务。
【智慧】:宽容别人是一种幸福。
四面都是山
善静和尚在乐普山元安禅师处管理寺院的菜园,在劳动中修行。有一天,寺内一位僧人认为自己修业成功,可以下山云游了。于是就到元安禅师那里辞行。
元安禅师听了他的请求,笑着对他说:“四面都是山,你往何处去?”
僧人无法想出其中蕴涵的禅理,只好转身回去。无意中走进了寺院的菜园子。善静正在锄草,看见僧人愁眉苦脸的样子就惊讶地问:“师兄为何苦恼?”
僧人就将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
善静马上想到“四面的山”暗指“重重困难”“层层障碍”。禅师实际是考考僧人的信念和决心。可惜参透不了师父的旨意,于是笑着对他说:“竹密岂妨流水过,山高怎阻野云飞。”意思是: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高山都无法阻挡。
于是又来到禅师那里,对师父说道:“竹密岂妨流水过,山高怎阻野云飞。”
谁知禅师听后,先是一怔,续而眉头一皱,两眼直视僧人到:“这肯定不是你拟的答案!是谁帮助你的?”
僧人见师父已经察觉,只好把善静和尚名字说了出来。
元安禅师对僧人说:“善静和尚将来一定会有一番作为的!多学着点吧。他都没有提出下山,你还要下山吗?”
【智慧】:世上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关键在于你自己是否有决心克服障碍
承德寺的僧众非常敬仰善昭禅师,三番几次要善昭禅师去那里当住持。禅师厌烦俗务不愿去,不得已之下对众弟子说:“我怎么能够丢下你们去做住持呢?如果带你们去,你们又赶不上我。”
有一个弟子便向前说:“师父,我能跟您去!我一天可以走上80里。”
禅师摇摇头,叹了口气说:“你走得太慢了,赶不上我。”
另一个弟子高兴地喊道:“我去!我一天能走120里路。”
禅师还是摇摇头说:“太慢了!太慢了!”
徒弟们面面相觑,纷纷猜测师父的脚程到底快到什么程度。这时有位弟子慢慢地走出来,向善昭禅师叩首道:“师父,我跟您去。”
禅师问:“你一天走多快?”
那弟子说:“师父走多快,我就走多快。”
善昭禅师一听,微微点头道:“很好!那我们现在就走吧!”
说完,善昭禅师就坐在法座微笑着圆寂了。那个弟子也恭恭敬敬地站在法座旁立化了。
【智慧】:速度是时间与空间的转换,真正的禅师可以不昧时空。
潭州慧朗禅师初参马祖禅师时,马祖禅师问道:“你来求什么?”
慧朗:“求佛知见。”
马祖:“佛已超越知见,有知见就是魔。”
慧朗听了,恭敬礼拜。
马祖禅师问道:“你从什么地方来?”
慧朗回答:“南岳。”
当时马祖道一禅师在江西大振禅风,石头希迁禅师在湖南阐明心要,因此当时学者不是向江西马祖大师问道,就是向湖南石头和尚请法,来往“江湖”成为一时美谈。
听学僧说从南岳来,马祖不客气地指示道:“你从南岳来,辜负了石头的慈悲。你应该赶快回去,其他地方并不适合你去!”
慧朗于是又回到石头禅师那儿继续参学。慧朗请示道:“如何是佛?”
石头禅师答道:“你没有佛性。”
慧朗满怀疑惑:“草木虫鱼都有佛性,为什么我没有佛性?”
“因为你不是草木虫鱼。”
“难道慧朗不如草木虫鱼?”
“因为你不肯承担!”
慧朗终于言下大悟。
【智慧】:草木虫鱼都可以自由自在地做自己,人却不可以。
一休禅师还是小沙弥的时候,就很有禅风。有一次,一位信徒送了一瓶上好的蜂蜜给他的师父,师父看得很珍贵。这天,师父要出门办事,怕一休会偷吃蜂蜜,就拿出蜂蜜对一休说:“一休,信徒送来的这瓶东西是毒药,药性强烈,非常危险,你千万不能碰呀!”
一休非常机灵,知道师父这是怕自己偷吃,等师父走了以后,一休毛不客气地把整瓶蜂蜜都吃光了,真好吃呀!可是,师父回来时怎么交代呢?一休机灵一动,随手又将师父心爱的一只花瓶打得粉碎。
当师父办完事回来时,发现一休正倒在地上号啕大哭。一休看到师父哭得更凶了,边哭边对师父说道:“师父,我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过。”
“你做了什么错事?”师父很吃惊。
“师父,我把您心爱的花瓶打破了!”一休抹着眼泪说。
师父果然很心痛,埋怨道:“一休,你怎么这样粗心大意,吧那么贵重的花瓶打破了?”
一休忏悔道:“师父,我知道将您的花瓶打破罪不可恕,只好以死来谢罪,我把那瓶毒药全吃下去了!”
【智慧】:人的注意力常常会转到重要的事情上。
半肯半不肯
洞山良价禅师在南泉普愿禅师座下修道时,到了剃度恩师云岩昙晟禅师的忌日,总要设斋上供加以纪念。有学僧问道:“禅师在令师云岩那里得到什么开示?”
洞山答:“不曾垂蒙指示。”
学僧疑惑地问:“既然不蒙指示,为何要设斋供奉他?”
洞山说:“我怎敢违背他呢?”
学僧又说:“我真不懂,你来南泉普愿禅师处修道,为什么却为云岩禅师设斋?”
洞山和平地回答:“且不说先师的道德佛法,我只尊重他不为我说破,单凭这一点就胜过父母。”
学僧又问:“禅师既然为先师设斋,那么是肯定先师的禅风了?”
洞山答:“一半肯定一半不肯定。”
学僧问:“为什么不全部肯定呢?”
洞山答:“因为如果全部肯定就辜负先师了。”
洞山良价禅师是在老师云岩禅师圆寂后,看到水中自己的影子才开悟的。他的悟道偈云:“切忌随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呢么会,方得契如如。”
致祭恩师就是感谢他未说破,所以才睹影自悟。
【智慧】:修行若是全依赖师长,将会失去自己。若是全靠自己,没有指引,怎么能因指见月?这就是如题的真意。
有人问睦州禅师道:“我们每天都要穿衣吃饭,并且天天重复,实在非常麻烦,如何才能免除这些麻烦?”
禅师回答:“我们穿衣吃饭”
“我不了解你的意思。”那人说。
睦州禅师斩钉截铁地说:“如果你不了解,那你就穿衣吃饭吧!”
【智慧】:穿衣吃饭是最基本的生活内容,不要想从中解脱。
禅道就在身边
有一学僧去拜访越溪禅师,问道:“禅师!我研究佛学,需要20年,但对于禅道却一窍不通,你能指示我一下吗?”
越溪禅师并不开口,只是迎面打了他一巴掌,吓得学僧夺门而出,心想:真是莫名其妙,我一定要找他理论。正当生气的学僧在法堂外碰到首座老禅师,老禅师看他一脸怒相就和蔼地问道:“出了什么事吗?到我那里喝杯茶吧!求道的人有什么事值得生气呢?”
学僧一边喝茶,一边开始抱怨越溪禅师无缘无故地打他。就在学僧这么说时,冷不防老禅师也打了他一巴掌,学僧手里的茶杯哗啦一声掉在地上,老禅师道:“刚才你说已懂得佛法儒学,只差一些禅道,现在,我就用禅道供养你。你知道什么是禅道了吗?”
学僧吓得目瞪口呆,愣在那里不知如何回答。老禅师又追问一次,学僧始终答不上来,老禅师道:“真不好意思,就让你看看我们的禅道吧!”说着,就把打碎的茶杯捡起来,然后拿起抹布,把刚才洒了一地的茶水擦干,接着又说:“除了这些以外,还有什么禅道呢?”
学僧终于体悟—“禅道”就在身边,从此就在越溪禅师座下参学。
【智慧】:严师出高徒,高的要求才能有好的成果。
马祖是怀让禅师的弟子,他在般若寺修行的时候,整天盘腿静坐,冥思苦想,希望有一天能修成正果。又一次,怀让禅师路过禅房,看见马祖坐在那里神情专注,便向弟子问道:“你这样是在做什么?”
马祖马上起身答道:“我在修行,我想成佛。”
怀让禅师听他这样说,就顺手从地下捡起一块砖,然后在一块平滑的石头上磨了起来,神情是那么的专注和坚毅,和马祖的神情是一样的,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感觉。
马祖非常疑虑地问道:“禅师,你在做什么呀?”
怀让禅师答道:“我在磨砖呀,难道你看不见我在做什么吗?”
马祖又问:“磨砖有什么用?”
怀让禅师说:“我磨砖,想把它磨成镜子。”
马祖说:“砖本身是没有光的,就算你磨得再平,他也不会成镜子的,你就不要在这上面浪费时间了。”
怀让禅师就说:“砖不能磨成镜子,静坐又怎么能够成佛呢?”
马祖惭愧地问道:“弟子愚笨,请师父指点,怎样才能成佛呢?”
怀让答道:“有一个人在赶车,可是那个车子就是不走,于是他就拿起鞭子拼命地打车,马儿在那里低着头吃草,车子还是不动,你说是应该打车,还是应该打马儿呢?”
马祖终于醒悟了:“坐禅只是成佛的一种手段,若想真正的成佛,只坐禅是没有用的,而是要从心里去感悟。”
【智慧】:真理绝不会存在于表面上。
除草的工具
丹霞禅师未出家时,曾一度追求功名。有一天,有人对他说:“做官还不如做佛。”于是他就来到了马祖那里,请求他收留。
可是马祖禅师不肯收留他,对他说:“每个人都有因缘,你的因缘不在我这里,你还是到别的地方去吧!”于是,丹霞就来到了石头禅师那里,石头禅师收留了丹霞,命他每日做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一做就是好几年,丹霞从无怨言。
有一天,石头禅师命大家除草,让大家都回去拿除草的工具,可是丹霞去拿了一把剃刀。石头禅师看他已经开悟,便为他剃度。
过了一段时间。丹霞去见马祖,感谢他的指点之恩。他直接进入大殿,骑在祖师的圣像上,众人大惊,急忙向马祖禀报。马祖出来看到他这样,欢喜地说:“我子天然!”从此,丹霞即以“天然”为名。
【智慧】:每个人心中都有诸多杂草,你将如何除掉呢?
一大早起来,寺院门口就吵闹不休。玄素禅师前去询问,了解到原来是一个屠夫想要进寺烧香拜佛,但是寺里的僧人嫌他满手血腥,不肯让他进殿。于是双方就在那里发生了争执。
玄素禅师看到了这个景象,立刻阻止了众僧人,他问道:“何事在这里吵闹?”
旁边的僧人说道:“这个屠户每天杀猪宰牛,双手沾满了血腥与罪孽,怎么能让他玷污了佛门清净!”旁边的人也随和道:“每天晚上,他家里就会传来猪狗牛羊的哀叫声,听得人心烦,让人无法入睡。像他这样的人怎么可以到这里来呢?”
玄素禅师说道:“你们这样说就不对了,他身为屠夫,为了生计被迫屠宰生灵,一定于心不安,有很多罪需要忏悔,佛门为十方善人而开,也为度化十方恶人而开。”
屠户满面感激,来到禅师面前说:“方丈慈悲。我杀孽太重,于心不安,于是我想要请方丈和各位法师到我家里去,我准备在家里办斋供养各位,以安慰我不安的心。我们全家斋戒沐浴三日,恳请各位光临寒舍,助我完成这个心愿。”
众人听了他的话,纷纷满脸乌云,摇头不止。玄素禅师去用微笑化解了乌云,他说道:“在佛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机会,只要与佛有缘,就可度他,佛门慈悲,不会舍弃任何人。”
【智慧】:虽然人人生来平等,但愚钝的人们从来都做不到。
唐代的智闲和尚曾拜灵佑禅师为师。有一次,灵佑问智闲:“你还在娘胎里的时候,在做什么事呢?”
“还在娘胎里的时候,能做什么事呢?”他冥思苦想,无言以对,于是说:“弟子愚钝,请师父赐教!”
灵佑笑着说:“我不能说,我想听的是你的见解。”
智闲只好回去,翻箱倒柜查阅经典,但没有一本书是有用的,他这才感悟道:“本以为饱读诗书就可以体味佛法,参透人生的哲理,不想都是一场空啊!”
灰心之余,智闲一把火将佛籍经典全部烧掉了,并发誓说:“从今以后再不学佛法了,省的浪费力气!”
于是他前去辞别灵佑禅师,准备下山。禅师没有任何安慰他的话,也没有挽留她,任他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智闲来到一个破损的寺庙里,还过着和原来一样的生活,但是心里总是放不下禅师问他的话。
有一天,他随便把一片碎瓦块抛了出去,瓦块打到一棵竹子上,竹子发出了清脆的声音。智闲脑中突然一片空明,内心澎湃。他感到了一种从来未体验的颤抖和喜悦,体验到了禅师的境界。
他终于醒悟了:“只有在生活实践中自悟自证,才能获得禅旨的真谛。”于是立即赶到灵佑禅师身边说:“禅师如果当时为我说破了题意,我今天怎么会体会到顿悟的感觉呢?”
原来,悟的魅力就在于——长久地追寻和执著地思索之后,突然感受到了宇宙和生命的那种永恒和谐的意义,并且觉悟到这其实是一种固有的东西的时候,就会从内心的纠缠中解脱,你会突然间发现,一切都为之改变了。
【智慧】:只有自己去努力追寻,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和领悟。
从前,有个大财主,他有7各女儿,个个花容月貌,美艳无比。每当家里来了宾客,财主总要把女儿叫出来展示一番。他最想听到的就是客人们的赞叹声,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有一天来了个客人,财主照样让他看自己的女儿,然后问他:“我的女儿美吗?”
那个人说:“这样吧,你将女儿披上盛装,去各地街上行走。如果每个人都说她们美,我就给你500两黄金,只要有一个人说不美,你就输给我500两黄金,怎么样?”
他带着女儿在各地游走,每个人都说他的女儿漂亮。眼看500两黄金就要到手了,财主又带她们来见佛祖,得意洋洋地问:“佛祖,你说我的女儿漂亮吗?”
佛祖不屑地答道:“不漂亮!”
财主非常不高兴,问道:“城里的每个人都说她们漂亮,怎么就你一个人说不漂亮呢?”
佛祖回答说:“世人看的是面容,而我看的是心灵。在我认为,身能不贪钱财,口能不说恶言,意能不起邪念,这样才是美!”
财主听了佛祖的话,灰溜溜地走了。当然,他也输了500两黄金。那个和他打赌的人正是佛祖的弟子,他知道佛祖是怎样看待美的,到佛祖这里来是他为财主安排的最后一站。
【智慧】:美不只在外貌,还在灵魂。
印度的三藏法师自诩神通,他来到慧忠禅师面前,与他验证。
慧忠谦抑地问道:“久闻您能够了人心迹,不知是否属实?”
三藏法师答道:“只是些小伎俩而已!”
慧忠于是心中想了一件事,问道:“请看老僧现在心在何处?”
三藏运用神通,查看了一番,答道:“高山仰止,小河流水。”
慧忠微笑着点头,将心念一转,又问:“请看老僧现在身在何处?”
三藏又做了一番考察,笑着说:“禅师怎么去和山中猴子玩耍了?”
“果然了得!”慧忠面露嘉许之色。称赞过后,随即将风行雨散的心念悉数收起,反观内照,进入禅定的境界,无我相,无人相,五世界相,无动静相,这才笑吟吟地问:“请看老僧汝今在什么地方?”
三藏神通过处,只见青空无云、水潭五月、人间无踪、明镜无影。
三藏使尽了浑身解数,天上地下彻照,全不见国师心迹,一时惘然不知所措。
慧忠缓缓出定,含笑对三藏说:“阁下有通心之神力,能知他人一切去处,极好!极好!可是却不能探察我的心迹,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三藏满脸迷惑。
慧忠禅师笑着说:“因为我没有心迹,既然没有,如何探察?”
【智慧】:无论你的心迹藏的有多深,只要存在,别人就可以探察到。只有心无外物,才能让人无所察觉。
归省禅师担任住持期间,由于天旱,很少有人能拿粮食来养活这些僧人,僧人们只能每天喝粥吃野菜,个个面黄肌瘦。
有一日,住持外出化缘,法远就召集大家取出柜里储藏的面做起粥来。粥还没做好,归省禅师就回来了,小师弟们一下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归省禅师看到法远居然把应急用的面都用了,生气地说:“谁让你这么做的?”
法远毫无惧色地说:“弟子觉得大家面如枯槁,无精打采,于是就把应急用的面拿出来煮了。请师父原谅。”
归省严厉地说:“依清规打三十大板,驱逐出寺!”
法远默默离开了寺院。但他没有下山,而是在院外的走廊觅了个角落栖息下来。无论刮风下雨,都不曾动摇他向佛的决心。
归省禅师有一次偶然看见他在寺院的角落睡觉,十分吃惊地问道:“你在这里多久了?”
“已半年多了!”
“给房钱了吗?”
“没有。”
“没给房钱你怎么敢住这里!你要住,就去交钱!”
法远默默托着钵走向市集,开始为人诵经=化缘,赚来的钱全部用来交房钱。
归省禅师笑着对大众宣示:“法远乃肉身佛也!”
后来法远继承了归省禅师的衣钵,将佛学发扬光大。
【智慧】:历尽磨难方可成就大事。
寒冬腊月,一个名为“滴水”的和尚去天龙寺拜见仪山禅师。外面下着很大的雪,可是仪山禅师却不让他进门。那个和尚就在门外一直跪着,这一跪就是三天。仪山的弟子看他可怜,纷纷为他求情,可是仪山说:“我这里不是收容所,不收留那些没有住处的人!”弟子们没有办法,只好纷纷走开。
到了第四天的时候,那个和尚身上皴裂的地方开始流血。他一次次地倒下又重新起来,但他依然跪在那里,雷打不动。仪山下令弟子:“谁也不准开门,否则就将他逐出门外!”
七天后,那个和尚支撑不住,倒了下去。仪山出来试了一下他的鼻子,尚且有一丝呼吸,于是便下令将他扶了进去。滴水终于进了仪山禅师门下参学。
有一天,滴水和尚向仪山禅师问道:“无字,与般若有什么分别?”
话刚说完,仪山一拳打了过来,大吼:“这个问题岂是你能问的?滚出去!”
滴水被仪山的拳头打得头晕目眩,耳朵里只有仪山的吼声,突然间,滴水想通了:“有与无都是自己的肤浅意识,你看我有,我看我无。”
还有一次,滴水感冒了。正在用纸擤鼻涕的时候,被仪山看到了,他大声喝道:“你的鼻子比别人的血汗珍贵?你这不是在糟蹋白纸吗?”滴水不敢再擦了。
很多人都难以忍受仪山的冷峻。可是滴水说:“人间有三种出家人,下等僧利用师门的影响力,发扬光大自己;中等僧欣赏家师的慈悲,步步追随;上等僧在师父的键锤下日益强壮,终于找到自己的天空。”
【智慧】:向你挥来的鞭子,常常只是要你把头抬得更高,背脊挺得更直。
是这样的吗
白隐禅师一个人过着平静随和的生活,人们都说他为人纯洁,心地善良.
有一次,白隐家附近的一个女孩还没有结婚就怀孕了。她的父母知道这个事情后非常生气,逼着让她说出孩子的父亲是谁,并且发誓要严惩那个不知羞耻的人。那个女孩死活也不肯说,在父母的逼迫下,她承认孩子的父亲是白隐。
那个女孩的父母怒火中烧,前去找白隐理论,说:“平日里以为你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没想到你居然做出这样的事来!既然做了,就出来承认,收留自己的孩子。”白隐只说了一句话:“是这样的吗?”
孩子出生后,白隐负责照顾他。他从邻居那里得到了牛奶、食物和一切孩子所需要的东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照顾那个孩子,不管别人用怎样的眼光来看他。邻居都尽全力来帮助他,没有一个人相信白隐是那样的人:但是闲言碎语是少不了的。
时间已经过去一年了,那个孩子的妈妈因为无法忍耐相思孩子的痛苦,将真情告诉了她的父母——原来孩子真正的父亲是一个贫寒的年轻人,他们相爱已经有很多年了,因为害怕父母不承认这个女婿,所以才做出那样的事来。事情发生后,女孩因为害怕而不敢把真相说出来,就欺骗她的父母,说那个孩子的父亲是白隐。女孩的父母知道真相后,痛斥自己女儿不该说这样毁人名声的假话,然后立刻去找白隐,并把事实的真相告诉他,向他表示深深的歉意,请求他的宽恕,然后要求把孩子带回去。
白隐 把孩子还给他们说:“是这样的吗?”
白隐禅师还是只有这样一句简单的话,对于这一年来蒙受的不白之冤,还有照顾孩子所受的艰辛,他只字不提。
【智慧】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平凡的人们很少能做到。
慧远禅师年轻时喜欢四处云游。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嗜烟的行人,两人走了很长一段山路,然后坐在河边休息。那位行人给了慧远禅师一袋烟,慧远禅师高兴地接受了行人的馈赠,然后他们就在那里谈话。由于谈得投机,那人便送给他一根烟管和一些烟草。
慧远禅师与那人分开以后,心想:“这个东西令人十分舒服,肯定会打扰我禅定,时间常了一定会恶习难改,还是趁早戒掉的好。”于是就把烟管和烟草都扔掉了。
又过了几年,他又迷上了《易经》。那时候正是冬天,地冷天寒,他于是写信给他的老师,向老师索要一些寒衣,然后托人送到老师那里。但是信寄出去已经很长时间了,冬天已经过去,山上的雪都开始融化了,老师还没有寄衣服来,也没有任何的音信。慧远禅师于是用易经为自己占卜了一卦,结果算出那封信并没有送到。
他心想:“易经占卜固然准确,但如果我沉迷此道,怎么能够全心全意地参禅呢?”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接触易经之术。
之后,他又迷上书法,每天钻研,居然小有所成,有几个书法家也对他的书法赞不绝口。他转念想到:“我又偏离了自己的正道,再这样下去,我很有可能就成为书法家,而成不了禅师了。”
从此他一心参悟,放弃了一切与禅无关的东西,终于成为了一位禅宗大师。
【智慧】每个人都应该明白自己的目标,而且要坚持不懈地去追寻它。
释迦牟尼佛有个叫般特的徒弟,他生性愚钝,佛祖让500名罗汉天天轮流教他,可是般特仍然不开窍。佛祖把他叫到面前,逐字逐句地教他一首偈:“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
佛说:“你不要认为是这首偈稀疏平常,你只要认真地学会这一首偈,就已经不容易了!”于是般特翻来覆去地就学这一偈,终于领悟了其中的意思。
过了一段时间,佛祖派他去给附近的女尼讲经说法。那些女尼早就听说这个愚笨的人了,所以心中都不服气,她们想:“这样的愚笨之人也会讲经说法?”虽然心里是这样想,但是她们表面上仍然用应有的礼遇对他。
般特惭愧而谦虚地对众僧尼说道:“我生来愚钝,在佛祖身边只学得一偈,现在给大家讲述,希望静听。”
接着便念偈:“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
话音刚落,众女尼便哄笑:“居然只会一首启蒙偈,我们早就倒背如流了,还用你来讲解?”
般特不动声色,从容讲下去,说得头头是道,新意迭出。一首普通的偈,说出了无限深邃的佛理。众女尼听得如痴如醉,不仅感叹道:“一首启蒙偈,居然可以理解到这样程度,实在是高人一等啊!”于是对他肃然起敬。
般特只学了一偈,可他一丝不苟的精神体现于行动中 ,于是一偈也得道了。
【智慧】“学不在多,贵在力行。”只把聪明停留在嘴巴上,聪明是结不出累累硕果的。
在日本,耕田的农民被视为贱民,连出家当和尚的资格都没有。无三禅师虽然出身于贱民,但是他一心皈依佛门,于是假冒士族之姓,了却了自己的心愿。
无三禅师后来被众人拥戴为住持。举行就任仪式的那天,有个人突然从大殿中跳出来,指着法坛上的无三,大声嘲弄道:“出身贱民的和尚也能当住持,究竟是怎么回事啊?”
就任仪式庄严隆重,谁也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众僧都被眼前发生的事情弄得不知所措。在这种情况下,谁都不能来阻止这个人说话,只好屏息噤声,注视着事态的发展。
仪式被迫中断,场上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众人都为无三禅师捏了一把汗。
面对突如其来的发难,无三禅师从容地笑着回答:“泥中莲花。”
绝对的佛禅妙语!在场的人全都喝彩叫好,那个刁难的人无言以对,不得不佩服无三和尚的深湛佛法。
就任仪式继续进行,这突然的刁难并没有对仪式有什么影响,由于禅师的佛禅妙语,更增加了他的威信,众人更加拥护他了。
【智慧】人人天生平等,并无贫富贵贱之分。
有个人,在他童年的时候,母亲就因为想不开而自杀身亡。母亲自杀的时候,他正好看见了,于是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就留下了阴影,这种阴影一直无法从他心中抹去。
在他15岁的时候,弟弟也自杀了。亲人接连不断地死亡给他一种错觉:“死亡才是人的最终去处。”于是他也尝试死亡,但是屡次得救。报恩寺的住持看他可怜,将他收容在寺中。但是他认为自己没有任何用处,留在人间只能是痛苦,还不如一死了之。
一天,住持去看望他,见他神情萎靡,便对他说:“我不能救你,你要自救!你可以每日坐禅,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坐禅其实是没有用的。”
那人疑惑地问道:“既然没有用,那为什么还要坐禅呢?”
住持回答道:“就是因为没有用,所以才要坐禅呀!”
那人顿悟了:“人活着不是为了用处,而是为了生存。”
死亡本身并没有什么可怕,死了就死了,不必恐惧,不必担心,只是把自己的事交给别人处理,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人应该为自己的事负责,而不是把自己的事交给别人!
【智慧】:人活着不是为了用处,而是为了生存。死很容易,生存却难。
有一个年轻的居士,前去拜访一位高僧。他们从早上一直谈到中午,禅师觉得这个居士十分博学。到了吃饭的时间,小和尚看两人谈得投机,便为两人准备了一大一小两碗面。
高僧看了一下面条,将大碗推到居士面前,说道:“你吃大碗的吧?”
按照常理,居士应该将大碗再推回到高僧面前,以示恭敬,可是居士一点都没有推让,张口就吃。高僧见他这样,不由皱起眉头,心里想:“本以为他慧根不浅,可是居然一点都不懂得礼仪!”
居士吃完后,看见高僧根本就没有动筷子,还看到高僧脸上的愠色,便笑着问高僧:“师父为什么不吃?”
高僧一语不发。居士笑着说:“我确实是饿了,只顾自己狼吞虎咽,忘记师父了。如果我将你推给我的大碗再推到您面前,那不是我的本愿。既然不是我的本愿,我为什么要那样做呢?我要问师父,你推我让的目的是什么?”
高僧答:“吃饭。”
居士严肃地说:“既然目的是吃饭,您吃是吃,我吃也是吃,何必再你推我让!难道您把大碗让给我不是真心的吗?如果不是真心的,那你为什么要那样做呢?”
高僧听完居士的话顿有所悟。
【智慧】过分客气是虚假的表现,繁琐礼仪是多余的形式,坦率真诚才是做人的本色。
一个僧人惊慌失措地从树林中跑过来,刚好碰到两个非常好的朋友在林边漫步。他们问僧人说:“你这样惊慌失措是为什么?”
僧人说:“太可怕了,我在树林中挖出了黄金!”
两个人心里禁不住说:“这个傻瓜!挖出了黄金,这么好的是他居然说太可怕了,真是天大的傻瓜!”于是他们问道:“在哪里挖出来的?你告诉我们吧!”
僧人说:“这么厉害的东西,你们不怕吗?他会吃人的!”那两个人不以为然地说:“我们不怕,你就告诉我们在什么地方能够找到它吧!”僧人说:“就在树林西边的那棵树下面。”两个朋友立刻找到那个地方,果然发现了那些金子。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那个僧人真是太愚蠢了,人人都渴望的黄金在他眼里居然成了吃人的东西!”另外一个人也随声附和地点头称是。
他们于是讨论怎么吧这些黄金拿回去。其中一个说:“白天把它拿回去不太安全,还是晚上拿回去好一些。我留在这里看着,你去拿些饭菜来,我们在这里吃完饭,然后等到天黑了再把黄金拿回去。”
另外一个人就照他说的去做了。留下的那个人心想:“要是这些黄金都归我该有多好呀!等他一回来,我就用木棒把他打死,这些黄金就全是我的了。”
回去拿饭的人也在想:“我回去先吃饱饭,然后给他的饭里下毒药,他死了,黄金就全是我的了”
他刚一到那里,另一个人从背后狠狠地用木棒将他打死了,然后说道:“亲爱的朋友,是黄金逼迫我这样做的。”
然后他就拿起那个人送来的饭,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了。没过多久,他感觉肚子里像火一样,他知道自己中毒了,临死的时候他说道:“僧人说的话真是太对了!”
【智慧】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贪念是人们最大的敌人。
慧远禅师年轻时喜欢四处云游。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嗜烟的行人,两人走了很长一段山路,然后坐在河边休息。那位行人给了慧远禅师一袋烟,慧远禅师高兴地接受了行人的馈赠,然后他们就在那里谈话。由于谈得投机,那人便送给他一根烟管和一些烟草。
慧远禅师与那人分开以后,心想:“这个东西令人十分舒服,肯定会打扰我禅定,时间常了一定会恶习难改,还是趁早戒掉的好。”于是就把烟管和烟草都扔掉了。
又过了几年,他又迷上了《易经》。那时候正是冬天,地冷天寒,他于是写信给他的老师,向老师索要一些寒衣,然后托人送到老师那里。但是信寄出去已经很长时间了,冬天已经过去,山上的雪都开始融化了,老师还没有寄衣服来,也没有任何的音信。慧远禅师于是用易经为自己占卜了一卦,结果算出那封信并没有送到。
他心想:“易经占卜固然准确,但如果我沉迷此道,怎么能够全心全意地参禅呢?”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接触易经之术。
之后,他又迷上书法,每天钻研,居然小有所成,有几个书法家也对他的书法赞不绝口。他转念想到:“我又偏离了自己的正道,再这样下去,我很有可能就成为书法家,而成不了禅师了。”
从此他一心参悟,放弃了一切与禅无关的东西,终于成为了一位禅宗大师。
【智慧】每个人都应该明白自己的目标,而且要坚持不懈地去追寻它。
半路子的人
一个和尚因为耐不得佛家的寂寞就下山还俗去了。
不一个月,因为耐不得尘世的口舌,又上山了。
不一个月,又因不耐寂寞还是去了。
如此三番,老僧就对他说:“你干脆也不必信佛,脱去袈裟;也不必认真去做俗人,就在庙宇和尘世之间的凉亭那里设一个去处,卖茶如何?”
这个还俗的人就讨了各老婆,开了一家茶店,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老僧的指引很对,半路子的人只能做半路子的事。
【智慧】:做符合自己本性的事,是莫大的幸福。
天堂与地狱
小和尚埋怨生活太辛苦,每天浇水、做饭、打禅,琐碎的事太多。禅师就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人死后,去了阎罗殿。到了那里,看到那里生活非常安逸。这个人心想:“我活着的时候生活太辛苦了,现在我死了,终于可以享受了。每天除了吃饭睡觉,没有别的事情,也不用每天辛苦地工作了,这样的生活实在是太好了!这简直就是天堂!”
然后,他向负责的人问道:“这里是地狱吗?我实在难以想象地狱居然是这样好!”负责人说:“没错,这里就是地狱!在这里你什么都不用做,好好享受吧!过一段时间你就知道这才是真正的地狱。”
这个人心想:“怎么会呢!这里天天山珍海味,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还有舒适的床铺。想睡多久就睡多久,从来没有人管。早知道这样,我早就不活了,活着还不如死掉呢!”
于是他就整天吃了睡,睡了吃,快乐得像个神仙。可是时间长了,他就觉得十分寂寞和空虚。于是他去找负责的人,说道:“我每天除了吃饭就是睡觉,和猪有什么区别?我不想这样的生活了,你还是给我找一份工作吧!辛苦点我也愿意。”
负责人答道:“这里从来就没有工作,想要什么只要一想,马上就能得到,只有工作不能得到!”那个人没有办法,只好回去了。又过了一段时间,他实在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又去找那个负责人,说:“我不想在这里住了,这种生活实在是难以忍受,你还不如让我下地狱!”
负责的人说:“已经告诉过你了,这里本来就是地狱,你还以为这里是天堂呢,实在是太笨了!这才是真正的地狱。”
【智慧】人生来就是要劳作的,有老有逸才有快乐的人生。
有一个人潦倒得连床也买不起,家徒四壁,只有一张长凳,他每天就在长凳上睡觉。但这个人很吝啬,他也知道自己的这个毛病,但就是改不掉。
他向佛祖祈祷:“如果我发财了,我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吝啬。”
佛祖看他可怜,就给了他一个装钱的口袋,说:“这个袋子里有一个金币,当你把它拿出来以后,里面又会有一个金币,但是当你想花钱的时候,只有把这个钱袋扔掉才能花钱。”
那个穷人就不断地往外拿金币,整整一个晚上没有合眼,地上到处都是金币。这一辈子就是什么也不做,这些钱已经足够他花的了。每次当他扔掉那个钱袋的时候,都舍不得。于是他就不吃不喝地一直往外拿着金币,屋子里装满了金币。
可是他还是对自己说:“我不能把袋子扔了,钱还在源源不断地出,还是让钱更多一些的时候再把袋子扔掉吧!”
到了最后,他虚弱得没有把钱从口袋里拿出来的力气,但是他还是不肯把袋子扔了,终于死在了钱袋的旁边,屋子里装的全是金币。
【智慧】:人们因为贪念做出了多少蠢事啊!
有一个乞丐,总是躲在寺庙的一个角落里静静地合掌念佛,然后就去乞讨。每当有人施舍的时候,他总是面露喜色,不停地说:“因缘!因缘!”即使不给,他也会说:“因缘!因缘!”小孩子用石头打他,他也说:“因缘!因缘!”因此,人们称他为“因缘乞丐”。
晚上,他没有住的地方,就在别人的屋檐下过夜。
一个寒冷刺骨的晚上,一个书生因为天黑没有看见他,竟在他头顶上小解。乞丐醒来,喃喃地说:“因缘!因缘!”
书生大吃一惊,不停地道歉,乞丐急忙说:“不敢当,不敢当,都怪我谁错地方,吓着了你,这也是你我的因缘。你向一个乞丐道歉,实在是让乞丐不安!”
书生被他深深地感动了,立刻向他许诺说:“只要我死在你的后面,我一定厚葬你!”
没过多久,因缘乞丐就在一家人的屋檐下死去了。书生信守诺言,为乞丐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然后将其火化。但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乞丐居然在火焰中获得了重生,他浑身散发着耀眼的金光,向书生说道:“感谢你将他的肉身超度,剩下的东西算是给你的补偿。”然后消失了。
后来书生在乞丐的骨灰中发现了几十颗水晶般透明的紫金舍利子。
【智慧】:且莫以貌取人,卑贱的人往往有高贵的灵魂。
邪剑不胜正
有个刺客受人十两银子之托,前去刺杀六祖慧能禅师。可是慧能禅师早就预见到这个人要来了,于是在桌子上放了十两银子,然后静坐在那里,等待那个刺客。
慧能说道:“该来了吧?因果,毕竟躲不掉。”刚一说完,那个刺客便飞快地到了禅师面前,明亮的刀放在了他的脖子上。慧能禅师丝毫没有畏惧,反而把脖子向前一伸,说道:“桌上有纹银十两,请动手吧!”
刺客一怔,挥刀在慧能脖子上连砍三下,可是都像是砍在石头上一样,与刀锋接触的地方居然还有火化冒出。刺客被吓得瘫坐地下,刀也扔在了地上。
慧能大师合掌,悠悠地说:“正剑不行邪,邪剑不胜正,因果昭彰,分毫不误。银子你拿去,我的命还不能给你!”
刺客伏倒在禅师的脚下悔过,恳求六祖度他出家,以赌自己的罪过。六祖摆摆手:“你快走吧!不然弟子们知道了,必定不能轻饶于你!你我另有因缘,以后你改头换面再来,我自会你收留你。快走!
后来那个刺客剃发出家,千山万水走了很多的路来拜见六祖,六祖哈哈大笑:“我就知道无论怎么样你都会来的,我已经等你很长时间了!”
刺客羞愧地说:“我因为心生惭愧,没有面目来见禅师,实在惭愧”得很!
六祖点点头说:“修行可以减轻你的罪过,因果昭彰,慎勿放逸。”
【智慧】:穷凶极恶的人也有善良的本性。
钦山和尚与雪峰禅师一起前往江西洞山,停下来歇息的时候,雪峰脱下鞋,发现又磨破了两处衬底,不觉惋惜地说道:“您挺着点,咱们还要走三个月才能到江西洞山呐!”
钦山见雪峰对着一个鞋子自言自语,忍不住笑了,说道:“对一双鞋子也这样礼拜,真是有佛心啊!”
雪峰说道:“懂得珍惜的人,才能领悟生命的奥秘!”正说着,钦山突然叫喊起来:“看!河里漂下来一片菜叶!河流上游肯定有人家,我们到那里去度人吧?”
雪峰说:“这么好的菜叶居然丢掉,实在是太可惜了,这样不知道珍惜的人太不值得我们去度了,还是到别的地方去吧!”
然后伸手把菜叶捞了起来,两个人正要起身离去的时候,突然看见一个人顺着河水飞跑下来,大声地喊道:“喂!喂!和尚,你们有没有看见一片菜叶从上游漂下来?那是我刚才洗菜时不小心被水冲走的,要是找不回来就太可惜了,多好的一片菜叶呀!”
雪峰把菜叶从兜里拿出来,那个人高兴得笑了:“好哇!终于找回来了!”
不知道珍惜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怎么能够认清生命的本来面目呢?二人互相望了一眼,不约而同地向上游走去??? ???
【智慧】:只有懂得珍惜,才能体悟生命的真谛。
弟子问禅师:“老师,如何才能成功呢?”
禅师对弟子们说:“今天咱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每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禅师示范了一遍,说道:“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次,大家能做到吗?”
弟子们疑虑地问:“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
禅师说:“做完了这件事,一年之后你们就知道如何能成功了!”
弟子们想:“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
一个月之后,禅师问弟子们:“我让你们做的事,有谁坚持做了?”大部分的人都骄傲地说道:“我做了!”禅师满意地点点头说:“好!”
又过了一个月,禅师又问:“现在有多少人坚持了?”结果只有一半的人说:“我做了!”
一年过后,禅师再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几个人坚持了?”这时,只有一个人骄傲地说:“老师,我做了!”
禅师把弟子们都叫到跟前,对他们说:“我曾经说过,做完这件事,你们就知道如何能成功了。现在我想要告诉你们,世间最容易的事常常也是最难做的事,最难的事也是最容易的事。说它容易,是因为只要愿意做,人人都能做到;说它难,是因为真正能做到并持之以恒的,终究只是极少数人。”
后来,一直坚持做的那个弟子成了禅师的衣钵传人,在所有的弟子中只有他成功了!
【智慧】:坚持到底,你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明天的落叶
有个小和尚,每天早上负责清扫寺庙院子里的落叶。
清晨起床扫落叶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在秋冬之际,每一次起风时,树叶总随风飞舞落下。
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费许多时间才能清扫完树叶,这让小和尚头痛不已。他一直想要找个好办法让自己轻松些。
后来有个和尚跟他说:“你在明天打扫之前先用力摇树,把落叶统统摇下来,后天就可以不用扫落叶了。”
小和尚觉得这是各好办法,于是隔天他起了个大早,使劲地猛摇树干,这样他就可以把今天和明天的落叶一次扫干净了。一整天小和尚都非常开心。
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一看,他不禁傻眼了,院子里如往日一样是落叶满地。
老和尚走了过来,对小和尚说:“傻孩子,无论你今天怎么用力,明天的落叶还是会飘下来。”
小和尚终于明白了,世上有很多事是无法提前的,唯有认真地活在当下,才是最真实的人生态度。
【智慧】:不要为尚未到来的“明天”忧虑。
有一个禅师出远门,走了很久的路,感到又冷又饿。路过一家人的房子,闻到里面传来阵阵香气,于是他就走进去说:“我能把破了的针鼻补起来,只是我现在饿得没有一点力气。你们只要给我一些吃的,我就能把你们家破了的针补起来。”
那家人听了,没有一个人相信禅师说得话,就说:“我们今天倒要看看你是不是有这样的本事!”
他们一家人忙忙碌碌,做了一桌子好菜。禅师早就饥肠辘辘了,毫不客气地饱餐了一顿。吃饱喝足以后就一本正经地说:“好了,现在我有力气了,你们快把缺了那边针鼻子拿来,我要动手补了。”
那家人你看我,我看你,没有想到禅师说出这样的话,愣在那里不知道如何是好,说道:“谁家的针破了,还能找到针鼻子?你这不是在作弄人吗?”
禅师说道:“我的确会补针,并不是作弄你们!没有针鼻子,让我怎么补呢?如果你们找不出针鼻子,那我也没有办法,你们就看不到我补针的技术了!”
【智慧】:自己的缺点要靠自己去弥补。
有个人问禅师:“世上最可怕的是什么?”
禅师说:“欲望!”
那个人满脸疑惑。
禅师说:“听我讲一个故事吧!”
有一个农民想买一块地,他听说有个地方的人想卖地,便决定到那里打探一下。到了那个地方,他向人询问:“这里的地怎么卖呢?”
当地人说:“只要交1000块钱,然后就给你一天时间,从太阳升起的时间算起,直到太阳落下地平线,你能用步子圈多大的地,那些地就是你的了;但是如果不能回到起点,你将不能得到一寸土地。”
这个人想:“那我这一天辛苦一下,多走一些路,岂不是可以圈很大一块地,这样的生意实在是太划算了!”于是他就和当地的人签订了合约。
太阳刚一露出地平线他就迈着大步向前疾走,到了中午的时候,他回头已经看不到出发的地方了才拐弯。他的步子一分钟也没有停下,一直向前走着,心里想:“忍受这一天,以后就可以享受这一天的辛苦带来的欢悦了。”
他又向前走了很远的路,眼看着太阳要下山了,他心里非常着急,因为如果他赶不回去的话就一寸地也不能得到了,于是他走斜路向起点赶去。可是太阳也马上就要落到地平线下面了。于是他加紧了脚步,只差两步就要到达起点了,但是他的力气已经耗尽,倒在了那里,倒下的时候两只手刚好触到了起点的那条线。那片地归他了,可是又有什么用呢?他的生命已经失去了,还有什么意义呢?
禅师讲完,闭目不语。弟子顿有所悟。
【智慧】:人的欲望与现实之间的鸿沟永远无法逾越。
禅宗二祖慧可为了表示自己求佛的诚心,挥刀断臂,拜达摩为师。
有一次,他对达摩祖师说道:“请师父为我安心。”
达摩当即说:“把心拿来。”
慧可不得不说:“弟子无法找到。”
达摩开导他说:“如能找到了,那就不是你的心了!我已经帮你安好心啦,你看到了吗?”
慧可恍然大悟。
几十年以后,鬙璨前去拜谒二祖慧可。他对二祖说:“请求师父为弟子忏悔罪过。”
二祖慧可想起了当初达摩启发自己的情景,微笑着对僧璨说:“把罪过拿来!”
僧璨说道:“我找不到罪过。”
慧可便点化他说:“现在我已经为你忏悔了,你看到了吗?”
僧璨恍然大悟。
有过了许多年,一个小和尚向三祖僧璨求教:“如何才能解除束缚?”
僧璨当即反问:“谁在束缚你呢?”
小和尚脱口而出:“没有谁束缚我呀!”
僧璨微微一笑,说道:“那你何必再求解脱呢?”
小和尚豁然领悟。他就是后来中国禅宗第四祖——道信。
【智慧】:很多烦恼都是人们自寻的。
为什么要成佛
南阳慧忠禅师被唐肃宗封为“国师”。有一天,肃宗问他:“朕如何可以得到佛法?”
慧忠答道:“佛在自己心中,他人无法给予!陛下看见殿外空中的一片云了吗?能否让侍卫把它摘下来放在大殿里?”
“当然不能!”
慧忠又说:“世人痴心向佛,有的人为了让佛祖保佑,取得功名;有的人为了求财富、求福寿;有的人是为了摆脱心灵的责问,真正为了佛而求佛的人能有几个?”
“怎样才能有佛的化身?”
“欲望让陛下有这样的想法!不要把生命浪费在这种无意义的事情上,几十年的醉生梦死,到头来不过是腐尸与百骸而已,何苦呢?”
“哦!如何能不烦恼不忧愁?”
慧忠答:“您踩着佛的头顶走过去吧!”
“这是什么意思?”
“不烦恼的人,看自己很清楚,即使修成了佛身,也绝对不会自认是清净佛身。只有烦恼的人才整日想摆脱烦恼。修行的过程是心地清明的过程,无法让别人替代。放弃自身的欲望,放弃一切想得到的东西,其实你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
“可是得到整个世界又能怎么样?依然不能成佛!”
慧忠问:“你为什么要成佛呢?”
“因为我想得到像佛那样拥有至高无上的力量。”
“现在你贵为皇帝,难道还不够吗?人的欲望总是难以得到满足,怎么能成佛呢?”
【智慧】:欲望永远没有止境。求佛也可以成为一种欲望。
洞山禅师感到自己即将离开人世了。这个消息传出去以后,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连朝廷也派人急忙赶来。
洞山禅师走了出来,脸上洋溢着净莲般的微笑。他看着满院的僧众,大声说:“我在世间沾了一点闲名,如今驱壳即将散坏,闲名也该去除。你们之中有谁能够替我除去闲名?”
殿前一片寂静,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办,院子里只有沉静。
突然,一个前几日才上山的小和尚走到禅师面前,恭敬地顶礼之后,高声说道:“请问和尚法号是什么?”
话刚一出口,所有的人都投来埋怨的目光。有的人低声斥责小沙弥目无尊长,对禅师不敬,有的人埋怨小沙弥无知,院子里闹哄哄的。
洞山禅师听了小和尚的问话,大声笑着说:“好啊!现在我没有闲名了,还是小和尚聪明!”于是坐下来闭目合十,就此离去。
小和尚眼中的泪水再也忍不住,止不住流了下来。他看着师父的身体,庆幸在师父圆寂之前,自己还能替师父除去闲名。
过了一会儿,小和尚立刻被周围的人围了起来,他们责问道:“真是岂有此理!连洞山禅师的法号都不知道,你到这里来干什么?”
小和尚看着周围的人,无可奈何地说:“他是我的师父,他的法号我岂能不知?”
“那你为什么要那样问呢?”
小和尚答道:“我那样做就是为了除去师父的闲名!”
【智慧】:闲名终究是虚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一次,洞山禅师问云居禅师:“你爱色吗?”
云居正在用竹萝筛豌豆,听了洞山这样问,吓了一跳,萝里的豆子也洒了出来,滚到洞山的脚下。洞山笑着弯下腰,把豌豆一粒一粒地拣了起来。
云居禅师耳边依然回想着洞山禅师刚才说的话,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实在是没有办法回答。
“色”包含的范围太大了!女色、颜色、脸色??????你穿衣服挑颜色吗?你吃佳肴美酒看重菜色、酒色吗?你选宅第房舍注意墙色吗?你会按照别人的脸色行事吗?你贪恋黄金白银的财利吗?你恋慕妖媚艳丽的女色吗?
云居禅师放下竹萝,心中还在翻腾。他想了很久才回答道:“不爱!”
洞山一直在旁边看着云居受惊、闪躲、逃避,他惋惜地说:“你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想好了吗?等你真正面对考验的时候,是否能够从容面对呢?”
云居大声说道:“当然能!”
然后他向洞山禅师脸上看去,希望得到他的回答,可是洞山只是笑,没有任何回答。
云居禅师感到很奇怪,反问道:“那我问你一个问题行吗?”
洞山说:“你问吧!”
云居问:“你爱女色吗?当你面对诱惑的时候,你能从容应对吗?”
洞山哈哈大笑地说:“我早就想到你要这样问了!我看她们只不过是美丽的外表掩饰下的臭皮囊而已。你问我爱不爱,爱与不爱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心中有自己坚定的想法就行了,何必要在乎别人怎么想!”
【智慧】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眼中有色,心中无色,才能坦然面对世间的各种诱惑。
弟子前去拜见禅师,问道:“师父,为什么我觉得自己这些年来总是没有长进?”
禅师笑着说:“先喝杯水吧!”于是就拿起桌子上的茶壶,然后往杯子里倒水。水很快,满了,但禅师却仍不罢手,依旧往杯里注水。
弟子提醒他:“杯子已经注满了。”禅师意味深长地对弟子说:“再倒一些吧,说不定能更多一些呢!”
弟子笑着说:“杯子已经满了,你再怎么倒也不能增加杯里的水。”
禅师说:“这个道理你也懂呀,可是你为什么还来问我呢?”
弟子终于醒悟,自言自语地说道:“是啊!人生也是这样的道理,心里装的东西太多了,自然就装不进去其他的了!”
禅师看他很快就明白了,便笑着说:“是啊!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很多人只想着往心里装更多的东西,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但是他们越是这样想,就越不能得到,因为他们的心已经满了,怎么能装进去东西呢?于是他们就找各种的借口,认为自己老了。其实人的老化关键不在于肉体上的老化,首先应该是精神上的老化。当一个人无法接受新事物的时候,老化的过程就开始了。一个人之所以无法接受新事物,并不是因为他不需要,而是他心上的那只杯子,已经被杂念装满了。”
【智慧】我们的心就是一个杯子,要想装进新的东西,必须倒掉旧的东西。
无难禅师原是一个江湖浪子,后来受了愚堂禅师的感化才入了禅门终有所成。
无难只有一位继承人,名叫正受。正受完成学业之后,无难将他叫到跟前说:“我有一本书,这本书代代相传,到你这里已经是第七代了。我看你慧根不浅,决定把这本书交给你,你要小心正藏。”
“既然这本书如此重要,您最好还是自己保存着吧!”正受果断地拒绝了。
无难很生气,说道:“我决定把这本书给你,是因为希望你把佛的意志传下去。我只有你这一个弟子,你为什么不接受呢?”
正受解释说:“我接受的是你这里的禅理,而不是你这里的书!”
无难语重心长地说:“这本书已经传承了七代了,不能到我这里就传不下去了,你还是拿去吧!”然后就把书塞给了正受。
正受没有办法,只好接过书,然后把它扔到了火炉中。
无难看到徒弟这样,顿时怒从心中来,不禁吼道:“你在干什么?”
“你在说什么?”正受也吼道。
无难望着徒弟,突然感到自己老了,但他可以肯定的是“法”仍然会传承下去。
【智慧】:真正的领悟比形诸文字更有价值。
证悟禅师前去拜见庵元禅师,闲谈中就提到苏东坡的一首诗: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证悟禅师赞叹地说:“这首诗的前面两句,颇有气势,能达到这种地步实在是不容易的事!他在禅理上一定下了一番工夫的,否则不会有这样的成就的。”
庵元禅师却说:“他只是个门外汉,装腔作势罢了,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证悟禅师道:“‘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若不是有一定的悟性,岂能作出这样的诗来?
庵元禅师道:“他离道还很远呢!”
证悟禅师道:“是吗?你能否解释其中的道理呢?”
庵元禅师道:“你在这里住一晚上,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证悟回去,辗转反侧,总是在想这个问题。不知不觉中,天已亮了,他站在窗边,听到远处传来的钟声,恍然大悟道:“东坡居士太饶舌,声色关中欲透身;溪落是声山是色,无山无水好愁人?”
他拿着这个偈语去见庵元禅师。庵元禅师说道:“禅,不是用语言能说的,也不是用文字能写的,更不是用心能想的;禅,只是悟才能够得到、”
【智慧】:真正的领悟绝不会装腔作势。
弟子们坐在禅师周围,等待着师父告诉他们人生和宇宙的奥秘。
禅师一直默默无语,闭着眼睛。突然他向弟子问道:“怎么才能除掉旷野里的杂草?”弟子们目瞪口呆,没想到禅师会问这么简单的问题。
一个弟子说道:“用铲子把杂草全部铲掉。”禅师听完微笑地点头。
另一个弟子说:“可以一把火将草烧掉。”禅师依然微笑。
第三个弟子说:“把石灰撒在草上就能除掉杂草。”禅师脸上还是那样微微的笑。
第四个弟子说:“他们的方法都不行,那样不能除根的,斩草就要除根,必须把草根都挖出来。”
弟子们讲完后,禅师说:“你们讲得都很好。从明天起,你们把这块草地分成几块,按照自己的方法除去地上的杂草。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再到这个地方相聚!”
第二年的这个时候,弟子们早早就来到了这里。原来杂草丛生的地方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金灿灿的庄稼。弟子们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用尽了各种方法都不能除去杂草,只有在杂草地里种庄稼这种方法取得了成功。他们围着庄稼地坐下,庄稼已经成熟了,可是禅师却已经仙逝了。那时禅师为他们上的最后一堂课。
【智慧】:每个人心里一亩田,你用它来种什么?
有一天,禅师把他的三个弟子叫到身边,然后写了一句诗:绵绵阴雨二人行,怎奈天不淋一人。
然后他对弟子说:“现在说说你们对这句诗的理解吧!为什么‘不淋一人’呢?”
第一个弟子说:“两个人走在雨地里,有一个却没有淋到雨,肯定是因为那个没淋雨的人穿着雨衣。”
禅师没有作任何点评,对另外一个弟子说:“你来说说你的理解。”
另外一个弟子说:“他说的不对,答案不可能那么简单。两个人走在雨里,有一个人却没淋到雨,这实在是太奇怪了。我想那肯定是一场局部阵雨,一边下雨,另一边没下雨,所以两人都走在雨地里,才会一个淋不到雨。”
禅师微笑着,仍然不作任何的点评。
第三个弟子说:“你们两个的原因都太牵强了,什么穿雨衣,局部阵雨。这么简单的道理你们居然把它说得那么复杂。其实有一个人没有淋雨,是因为他走在屋檐下,下雨的时候屋檐下怎么会有雨呢?”他得意洋洋,认为禅师一定会赞赏他,可是禅师并没有赞赏他。
过了一会,禅师微笑着对他的三个弟子说:“今天我把你们叫来,给你们出了这个题目,你们没有一个人的答案是我满意的。你们跟在我的身边,每天参悟佛法,可是总也没有进展,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呢?”
三个弟子互相看着,惭愧地低下了头。
禅师紧接着说:“你们都没有进展的原因就是因为你们都只停留在文字表面,钻牛角尖。就拿今天给你们出的这个题目来说吧,你们都执著于‘不淋一人’这一点上,所以才没有得出正确的答案。其实所谓的‘不淋一人’,不就是令人都在淋雨吗?”
【智慧】:碰到难题的时候,用脑筋急转弯的方式思考一下,会得到以外的结论。
唐朝大将郭子仪,功盖天下,权倾朝野,但是他却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经常去聆听禅师说法。
有一天,郭子仪问禅师:“傲慢是什么?”
禅师以一种极其傲慢无礼的态度对他喝问:“你也配问‘傲慢’是什么!”
禅师的话惊呆了所有的人。郭子仪乃当朝相国,禅师怎么能这样说呢!显然,郭子仪被禅师的话激怒了,正准备发火的时候,禅师又恢复了慈善的面容,笑着对他说:“这就是‘傲慢’。”
在日本,有一名武士向禅师问道:“天堂和地狱真的存在吗?如果存在你能带我去吗?”
禅师问道:“你的职业是什么?”
“我是一名武士。”
禅师说:“就你这样也配当武士!我看你去做乞丐还差不多!”
武士伸手拔出腰间的宝剑,目露凶光,用剑抵在禅师胸前。禅师神态安详地说道:“地狱之门由此打开!”
武士急忙收起宝剑,谦卑地向禅师道歉。这时候,禅师笑着对武士说:“天堂之门由此敞开!”
【智慧】:人心即天堂,人心即地狱。
道信禅师去拜访法融禅师,两人坐在青石上说法。突然来了一只老虎,这只老虎是法融饲养的,他自然不怕。道信禅师心中也不害怕,可是他故意装出害怕的样子。
法融见他这样,笑着说:“你还有这个吗?”道信禅师知道他指的是“恐惧感”。
禅,讲的是“平常心”,无论悲欢、喜忧、恐惧,都应该坦然处之。在法融看来,道信居然还有恐惧感在,那他修行的境界实在太浅了!所以法融就撇下道信,回禅堂去了。
法融走后,道信就在法融刚才坐过的地方写了个“佛”字,然后等法融回来。
过了一会儿,法融从禅房里出来,看到道信还在刚才的地方静坐,觉得有些失礼,于是过去和道信谈话。刚准备坐,突然发现了地上的“佛”字,法融吓了一跳,说道:“你这和尚,居然在我坐的地方写了个‘佛’字,要是我没有看见,坐下的话,岂不是对佛的大不敬!阿弥陀佛,险些侮辱了佛祖。”
道信大笑说道:“你还有这个在吗?不怕老虎,却怕这一个字!你的这个还在心中啊!自心即是佛,平日坐卧就是佛法,处处受‘佛’的束缚,岂能成佛?”
法融当即悔悟,他明白了原来道信的功底远在自己之上。因此,就放弃了平生所学的那一派佛学,拜道信为师,成了他的弟子。
【智慧】:谦虚是美德,可是人们往往做不到。
隐峰和尚是马祖禅师的徒弟。有一天,隐峰和尚推车从一条路上经过,看见马祖大师躺在路中间睡觉,于是喊道:“老师,请您起身,若不然就压到你的腿了!”
马祖大师回答道:“已伸不收。”
隐峰一听,立即接口道:“已进不退。”然后就推车从马祖禅师的腿上碾过去了。马祖大叫一声,腿上鲜血淋淋。他气愤异常,找了一把斧头,来到法堂,召集全体僧众,厉声说:“刚才碾伤老僧脚的出来!”
众人都被吓坏了,心想:“佛门岂能动斧?”但隐峰和尚毫无惧色,他大步走到马祖禅师面前,把头放在斧头下面。马祖“嗖”地抡起斧头,扔在地上。
隐峰和马祖的脸上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马祖的意思是“要不畏艰难,学禅到底,决不后退”。假如隐峰停车不前,或绕路而去,一定会遭到马祖的训斥的。后来马祖抡斧头,是对他悟道与否的考验,隐峰也过关了。
【智慧】: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就要放手去做。
有个叫铁眼的年轻和尚,发誓要用募捐来的钱修建一个佛的金身。这件事虽然功德无量,但是困难太大了!然而,铁眼和尚一旦立下了宏愿,就决不退缩。
募捐的第一天,他早早就来到了最繁华的地方,向过路人乞讨施舍。不一会儿,过来一个武士,铁眼和尚施礼道:“贫僧誓愿塑佛金身,请施主捐一点吧!”
武士都没正眼看他,像是没听见的样子,迈着大步子走了。铁眼和尚急忙就追上去,低声乞求:“给多少都行!”
武士厌烦地挥手,十分干脆地拒绝道:“不!”
武士在前面走,铁眼在后面跟着,一直走了十多里路!那个武士无可奈何地随手扔下一文钱。铁眼从地上捡起那文钱,朝武士行礼致谢。
武士觉得奇怪,问道:“一文钱也值得你这样高兴?”
铁眼和尚回答道:“这是贫僧靠行乞修建佛身的第一天,如果不能化到这一文钱,或许贫僧的心志就会产生动摇。如今承蒙您慷慨施舍,贫僧对于成就大愿已经确信无疑,所以感到无限欣喜。”
说完,便引身告退,按照原路回去继续化缘。署去冬来,经过无数个风雨霜雪的日子,铁眼和尚终于筹足了资金,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智慧】:成功不仅要有信心,还要从一点一滴做起。
有一个和尚找了个寺院,欺世盗名,居然收了几个门徒。每天就是让弟子们读书扫地,管理菜园子。他每天则像个禅师一样打坐,然后把从书上看来的偈语讲给弟子听。
每天中午,和尚都要到禅房中小睡片刻。弟子们问道:“老师为什么每天中午都要午睡?”和尚回到道:“孔子每天都要小睡片刻,他在梦中和周公讨教,醒来后就将先贤所说的话告诉弟子们。我也是这样的,在梦里我也能见到先贤。”
弟子们一听是这样,然后就起身告辞,去做自己的事了。
一日,天气非常炎热,盛夏的蝉鸣声声入耳,仿佛催眠曲般催人入睡。弟子们正在禅房打坐,有几个弟子抵不住困倦,坐在那里睡着了。和尚发现弟子打坐的时候居然睡着了,便把他们叫醒,训斥道:“打坐的时候应该心如止水,你们怎么能够睡着呢?”
弟子们醒来,揉着蒙眬的眼睛说道:“我们到梦乡去见古圣先贤了,就像孔子梦见周公一样。”
和尚楞了一下,这正是自己说的话呀。怎么办呢?如果不能有一个好的解释,那不是否定自己说的话吗!突然他机灵一动,便问道:“古圣先贤给了你们一些什么训示?说来听听?”他暗暗为自己的聪明而高兴。
弟子们答道:“在梦里我们遇到了古圣先贤,便问道:‘我们的老师不是每天中午都来和你们讨教吗?你们能不能也教我们一些?’但是他们答道:‘我们从来就没见到过你们的老师呀!’”
【智慧】:人要有真才实学,不然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求人不如求己
曾会学士与珊禅师是多年的好朋友。有一次学士外出,偶然遇到了雪窦禅师,于是他就写了信介绍给雪窦,让他到灵隐寺去找珊禅师,珊禅师一定会照顾他的。雪窦禅师欣然接受,然后拜别,云游去了。
一别就是三年,曾会学士因为公事,来到了灵隐寺。突然想起了三年前曾介绍过雪窦禅师来这里,于是便问珊禅师:“雪窦禅师现在怎么样了?”
珊禅师疑惑地说:“没有这个人呀!是不是搞错了?”
曾会学士说:“怎么会错呢?我亲自介绍他来的!”
珊禅师十分为难,派人在寺中的上千僧众中寻找了个遍,可是找了一上午,也没有找到这个人。
曾会学士说:“你还记得拿我介绍信的那个人吗?”
珊禅师摇摇头说:“没有啊!我从来没有收到过你写的介绍信呀!”
珊禅师看学士那么着急想找到这个人,于是便和学士一起去找,可是找遍了每一个地方,就是不见雪窦禅师的踪影。直到天快黑的时候,才在一个很破的屋子的角落里找到了正在打坐的雪窦禅师。
曾会学士大喜地喊道:“雪窦禅师!”
雪窦见是曾会学士,也感到十分惊喜,他与珊禅师各自作礼。珊禅师一见雪窦禅师就看出了这个和尚将来一定会有不一般的造化。
几人各自寒暄了一阵,曾会学士问道:“三年前我亲笔写的介绍信你给丢了吗?为什么不给珊禅师看呢?害得你住这样的房子!”
雪窦禅师从衣袖里取出原封未动的介绍信还给曾会,说道:“只是一个云游的和尚,没有什么渴求,为什么要请人介绍呢?”
【智慧】:求人不如求己!只要自己努力,就不怕被埋没,付出了就会有回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掌柜解释在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