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结体宽博?方正北魏楷书简体下载结体是“因字立形”还是方形?

推荐出版社
购物车 0 件商品 共 ?0.0 元
张迁碑写法与注译
出版日期:2006-05
开本:16开
包装:平装
定价:23.0
折扣:88折
蔚蓝价:?20.2
vip(2-3星):?19.8
svip(4-5星):?19.3
商品评论(0)
商品问答(0)书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艺术,它美在何处?王羲之和钟繇的楷书有何不同?_百度知道
书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艺术,它美在何处?王羲之和钟繇的楷书有何不同?
邮箱/zhidao/wh%3D600%2C800/sign=b7ff38aae854b505c9e5/0df3d7ca7bcb0af63f6246b60afad;因为时间原因.hiphotos,实在无法完成这门作业了:& &nbsp://b,能及格就好,本来就不懂还是必须考的.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感谢感谢&&书法艺术赏析-3!.hiphotos.hiphotos,还得上班;作业&nbsp!; 专升本的作业,<a href="http.jpg" esrc=" &nbsp
提问者采纳
法是既实用又可供欣赏的艺术!钟繇小楷最大的特点是“古”.“活”。书法是心灵的共鸣,而“书”与“宣”字却写得偏长,除此外,他(她)有标准的肢体,是极富有美的观赏的,写的神足法精,总还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其中运用一些隶书的笔法与结体,萧远恬然之雅气;写的结体笔法巧妙有味道,这当即是古人所评“钟书天然第一”的原因之一,正是如此,写惯了隶书。 学写钟字,只有不断的临习毛笔书法帖与深谙钢笔书法“提按”之奥妙,字体必须往上靠,笔势委婉含蓄,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反楷法而行之,而且能表现书法美。无论横,状如算子,整体把握很重要,如《宣示表》中开始的“尚书宣示”四字,布白巧妙、点、捺,潇洒飘逸、草书法先河,如吟一首首悦美的田园诗。钟繇的高人之处在于他在结体上并不作刻意地过分追求、折,前后齐平,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碑帖书法都是实用书法艺术。但要“悟”其中清和简远的气韵,他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也正是明.清两代颇耗“功夫”的“馆阁体”终不及之重要原因。也就是说写小楷如果抛弃偏旁概念。品钟繇之小楷,也能加强字体的古拙趣味、美仑美奂的书体、撇。小楷要写出“古”意,而小楷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此,汉字结构是否受到偏旁部首概念的影响也是它有无古意的一个重要标志、竖、血肉,使楷书质朴而显古意。标准字体的“结构”就像一个正常人的端坐或立正,矫如惊龙”;其“神韵”则是其神情与姿式,在尺幅之内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疏密相间,往往一任自然,讲究情趣的境界.,因为它“无法”,溟和着疏朗.儒雅.静穆的情调,没有“法度”的字不是书法艺术,才是钢笔书法家的绝招,钟书并不难,绝非易事,“尚”与“示”都写得扁方,可谓之“妙品”。在章法上:“飘若游浮云,开创了妍美流畅的行,上下方整,因此。钟繇与王羲之的书法应属各有千秋,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遒美健秀,点画结体尽量带些分书意味,点画遒美,后人评曰、美仑美奂.、钩,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作一些规律化的书写,单从技法的角度切入,易读为原则;独逸品不好用。而钟繇小楷。书法的美就美在笔法上了;清秀规矩可谓“能品”。王羲之的书法精致。王羲之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总之,钟书全篇均力避“平直相似。
“活”即自然,因字立形。书法必须以清楚,当他创新写楷书时,由于钟繇生活在隶书普通使用的时代,可当“神品”;其“笔法”则像正常发育的筋骨,”因此有一种质朴自然之美。特别是行书《兰亭序》有如行云流水,更是天地之润的延伸,骨格清秀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钟繇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为您推荐: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五味庵的日志
钟繇在正书的地位
热1已有 238 次阅读&
&&&&&&&&&&&&&&&&& 论钟繇
在魏晋书体演变归结过程中,钟繇无疑是一位不容忽视的重要人物。作为三国时期魏国最著名书家,他的书法及其所创立的楷书,对东晋及以后的南北朝书法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并为二王父子的出场打下了良好的伏笔。钟繇(151-230),字元常,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县东)人,生于东汉桓帝元嘉元年,卒于魏明帝太和四年,享年79岁,其曾祖钟皓“温良笃慎,博学诗律,教授门生千有余人,为郡功曹”。祖钟迪,以党锢不仕。汉末钟繇举孝廉,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去,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李催挟持天子,钟繇与尚书郎韩斌同策谋,汉献帝得以出长安。繇因功拜御史中丞、迁侍中尚书仆射、封东武亭侯。在汉末诸侯并起、群雄逐鹿的环境下,钟繇善于审时度势,在大事上做出准确判断,曾在曹操与袁绍官渡大战的危急关头,送给曹操一千余匹战马,曹操感激零涕,说“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三国志·钟繇传》)。魏国初建,为大理,迁相国。曹丕称帝,钟繇为廷尉,进封崇高乡侯,迁太尉,转封平阳乡侯。文帝特赐给“五熟釜”,并将他与司徒华猷、司空王朗作为先世名臣对待,对左右群臣曰:“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明帝时,进封定陵侯,迁太傅,人称“钟太傅”。&&& 钟繇作为朝廷的重臣,其一生主要精力应该是放在政治上的,故其善书之名《三国志》本传居然只字未提,被其政绩所掩。现在我们讨论钟繇书法,只能通过其它一些途径来获知其准确的消息了。宋陈思《书苑菁华》卷首辑录秦两汉魏四朝书家用笔法中云:魏钟繇少时,随刘胜入抱犊山学书三年,还与大祖、邯郸淳、韦诞、孙子荆、关枇耙等议用笔法。繇忽见蔡伯喈笔法于韦诞坐上,自捶三日,其胸尽青,固呕血。太祖以五灵丹救之,乃活。繇苦求不与,及诞死,繇阴令人盗开其墓,遂得之。故知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痛,一一从其消息而用之,由是更妙。繇曰:“岂知用笔而为佳也,故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非凡庸所知。”临死,乃从囊中出以授其子会,谕曰:"吾精思学书三十年,读他法未终尽,后学其用笔。若与人居,画地广数步,卧画被穿过表;如厕终日忘归,每见万类,皆画象之广繇解三色书(按:即书史所言钟之三体书),然,最妙者八分也。点如山摧陷,撼如雨骤,约动如丝,轻重如云雾,去若鸣凤之游云汉,来若游女之入花林,灿灿分明遥遥远映者矣。类似的记载还有释适之《金壶记》所记:繇同胡昭学书十六年未尝窥沪。繇与予会论曰:“吾精思学书三十年;若与人居,画地广数步,卧画被穿过表,每见万类皆画象之”。晋人虞喜《志林》记载:钟繇见蔡邕笔法于韦诞坐,苦求不与,捶胸呕血,太祖以五灵丹救之。诞死,繇盗其冢,遂得之。&&& 以上所引几段文字大致便是有关钟繇的书法记载。细察之下,我们便可发现其中有些记闻的可疑之处,如据史载,韦诞生于东汉灵帝先和二年(179),卒于魏齐王嘉平五年(253年),而钟繇则卒于公元230年;远早于韦诞,如何能“阴令人”盗其墓呢?故此段文字的记载文本——陈思《书苑菁华》记述的真实性便很小了,但也很难说这是毫无所据的凭空编造;因为其中许多史事均见于正史和书史记载,而且在晋时已有虞喜《志林》记载了这段传闻,所以钟繇向韦诞苦求蔡邕笔法也许完全是夸大神化了,表明了当时人对笔法的神秘感。但魏初人学书很难不受东汉末年书法大家蔡邕的影响,韦诞又是钟繇同时代人,又同在曹魏集团供职,所以两人探讨笔法倒是极为可能的,同时这些材料历代相传,已经具有了某种约定俗成的文献价值。&&& 这些记载中,值得重视的有这样二点:其一是钟繇第一次提出了极为重要的论书主张“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他以“天”与“地”分属“用笔”与“流美”,显然出于《易传》以来的自然元气说。《淮南子·天文训》有曰“天地未形,冯冯翼翼,洞洞浊浊,故曰太昭。道始于虚骡,虚彝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清妙之合未易,重浊之凝竭难,故天先成而地后定。”王充《论衡·骨相》中云:“禀气于天,立形于地。”从天地来谈书法艺术之创造,显然与东汉蔡邕《九势》中著名论断“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即生,形势出矣”一脉相承。古人以为天地的形成天在前而地在后,天定而地成,天是无形的,清气所化,地是有形的,重浊的。钟繇此句话的根本意义在于指出书理之于书法创作,正如元气化为自然万物而有万物之美一样,用笔方法是隐密的,必须长期探索方能解悟,而付诸笔墨的则必定表现在书法的美感之中,因而“用笔”与“流美”是互为表里的。这和庾肩吾《书品》中评钟书“钟天然第一、工夫次之”也可互相印证,集中反映了钟繇高度重视用笔的重要性。&&&& 其二,钟繇关于自己“精思学书三十年,……画地广数步,卧画被穿过表”的自述,与史载钟与胡昭俱学于刘德升行书的说法相吻合。此学书之艰苦同汉赵壹(非草书)中对当时人狂热学草书的描写是极为类似的,其中。“每见万物,皆画象之”这句话,显然同蔡邕《笔论》中“为书之体,须人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的思想颇为接近,可知这种追求自然美,追求个性解放的主张是魏晋时期一种较普遍的现象。唐代虞世南《书旨述》中云:钟太傅师资德升,驰骛曾(喜)、蔡(邕)。仿学而致一体——真楷,独得精研。说明钟氏行书师从刘德升,又从曹喜、蔡邕两位篆隶大家处得笔法,而他兼习新体行书与旧体篆隶的根本目的在于将自己一生的主攻目标定在当时还很薄弱的新体--真(楷)书,他之精研笔法甚至不择手段也正说明了他继承传统的严肃态度。唐张怀《书断》评其曰“太傅虽习曹、蔡法,艺过于师、青出于蓝,独得神妙”,“真书古雅,道合神明,则元常第一”。宋《宣和书谱·正书叙论》中也云;在汉建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法,所谓楷法者,今之“正书”是也。人即使之,也遂行焉。于是两汉之末,隶字石刻间杂为正体,降及三国钟繇者,乃有《贺克捷表》,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 应该指出,钟繇韵学书之路与主攻目标的选择是极为自觉的,他能在东汉末年狂热的草书风潮中明智地独辟蹊径专攻真书,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思考的,这在有意无意间也顺应了文字变革的潮流。唐张怀《书断》评其书曰:繇善书、师曹喜、蔡邕、刘德升,真书绝世,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其行书,则羲之、献之之亚,草书则卫、索之下。八分有魏《受禅碑》,称此为最。&&& 高度肯定了其在书史“正书之祖”的地位。故此,钟繇对楷书、行书书体的发展,无论从文字学角度还是书法史角度观照都具有伟大的变革意义。正是在他这儿,建立起了与以往绝不相同的新体楷书为主流书体的书法体系,对后世书法艺术发展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最终自己也成为与张芝、二王并列的书法大师。&&& 钟繇是一个政治活动家,他一生于书法创作也与其政治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南朝刘宋时羊欣《采省来能书人名》中载,钟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此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狎书,相闻者也。三法皆世人所善。所谓铭石之书,即铭刻于碑上的文字,也即东汉时极为流行的八分书(隶书)。这是其承继蔡邕正统书体的表现。所谓章程书,也就是政治文件,张怀《书断》云“时人用写篇章或写法令,亦谓章程书”,便是钟繇传世的绝大多数奏章如《贺捷表》、《荐季直表》一类书体,也即其自创的新体楷书。所谓行狎书,又作“行押书”,即行书“相闻者”也言信札,这是钟氏同胡昭同学于刘德升后发扬光大的书体。钟繇三体书都有极为明确的政治实用功能。现传钟氏书迹,已无一件真迹在世,除若干书信外,主要是各表记,铭石书也多无踪迹,章程书与行狎书则尚能从《淳化阁帖》和其它一些刻帖中看到,大致有十种:即《荐季直表》、《墓田丙舍帖》、《贺捷表》、《宣示表》、《力命表》、《还示帖》、《白骑帖》、《常患帖》、《雪寒帖》、《长风帖》,其中除开《长风帖》为典型的行书作品,《墓田丙舍帖》、《白骑帖》、《常患帖》、《雪寒帖》为行楷,其余皆为楷书,故后世人称其为楷书之祖是不无道理的。&&& 《贺捷表》又名《戎路表》、《戎辂表》、《贺克捷表》。此帖源远流长,自梁至唐宋,均为御府藏品。宋《宣和书谱》载其为御府所藏钟繇正书唯一墨迹,为其68岁时所作,内容为他得悉孙、曹联军破获蜀将关羽的贺捷奏表。钟繇71岁时还写下了两篇名帖,一为《荐季直表》,一为《宣示表》。《荐季直表》是钟氏向魏文帝推荐旧臣关内侯季直的表奏,原存墨迹本,唐时藏内府,北宋米芾曾过眼,南宋时为贾似道所有,元时在陆行直家,清时再人内府,刻入《三希堂》法帖,列诸篇之首。1860年,英法联军焚掠圆明园时为一英兵所劫,后为广州岳雪楼主孔广陶购得,再转收藏家裴景福之手,后为人窃去,埋入地下,待掘出时已靡烂不可收拾,一代结晶遂永绝人间,幸王壮弘先生1984午在《书法》杂志发表了其收藏裴氏留下的该帖黑白照片,此帖气息淳古,朴厚古拙,陆行直跋曰:繇《荐季直表》高古纯朴,超妙入神,无晋唐插花美女之态。袁泰云:“元常《荐季直表》,其楷法去古未远,纯是隶体,非若后人妍媚纤巧之态也。”故王世贞以为此帖显世以后,“天下之学钟者,不再知有《淳化阁》”。《宣示表》为钟繇另一具有重要意义的名帖,最早提及此帖的是南朝齐王僧虔《论书》:亡高祖丞相导,亦甚有楷法,以师钟、卫,好爱无厌,丧乱狼狈,犹以钟繇《尚书宣示表》藏衣带中。过江后,在右军处,右军借王敬仁,敬仁死,其母见修平生所爱,遂以入棺。&&& 这样,《宣示表》真迹既已人棺,世传此帖只能是临摹本了。故尽管该帖与《荐季直表》出于同一年,但与王羲之小楷如出一辙,此帖纯朴浑厚,格调高古,点画圆润,当为羲之临本无疑。&&& 从以上介绍的三帖,我们可以明晰地发现,《宣和书谱》高度评价“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的《贺捷表》当为真(楷)书开创第一帖,《荐季直表》为钟繇留世的唯一照片墨迹,《宣示表》则是其直接影响王羲之开南派书风的奠基之作。此三表已经彻底除去了隶书时代扁平的形态特征,如果我们以这三表与东吴木简早期楷书相较,便可看出钟氏楷书已经明显消减了隶书波磔之势,从字法上改变了尚扁尚平的书体,从章法上改变了行窄字宽的布白,笔法上运用了一拓直下的过折法,改变了蚕头雁尾的用笔方法,充分表现出魏晋时代“情驰神纵,超逸优游”的美学追求。当然,与后世二王楷书相比,钟繇真书布局空灵,结体疏朗、宽博,体势偏扁,尚存隶意,笔画较肥厚,字的重心偏低,用笔尚嫌滞重,主笔横画通常写得较长,这些不成熟的地方被后人视为钟氏一脉楷书的独特风格,尽管不如晋唐小揩工整成熟,但天趣盎然,妙不可言,恰如庾肩吾《书品》所评:“钟书天然第一,功夫次之。”我们今天看似简单的一些变革,在文字学史上却往往是“惊天动地的创举”。钟繇以自己的一双慧眼,在从隶到楷的转折中,敢于戛戛独造,正是对当时“隶书天下”的一种叛离和反拨。&&& 钟氏的行书比较接近楷书,《墓田丙舍帖》、《白骑》、《常惠》、《雪寒》数帖都介乎行、楷之间,这很可能也是他的一种创造。卫恒《隶书势》说钟氏、胡昭两家行书,“俱学之于刘德升,而钟氏小异”,恐怕正是指这点而言的。至于传为钟繇行书刻于《淳化阁帖》中的《长风帖》,历来鉴赏家如宋之米芾、黄伯思等人俱认为是“齐梁人或为王羲之临本,固其书风妍媚,已非钟氏古朴风气,而与王书相类,故应为羲之临作”。&&& 钟繇在书史上历来与草圣张芝、书圣王羲之并称“钟张”、“钟王”,享有崇高的地位并不是偶然的。他师从曹喜、蔡邕,全面继承隶书传统,刻苦探究笔法,他之成功固然有其极人臣之尊的政治地位因素,但更为重要的是他明智地在东汉末年草书热潮中,冷静地觉察出文字变革与发展的大趋势,并主动、自觉、全面地投入到真 (楷)书、行书的创新中去,这不能不说明他具有同时代任何书家都不能比拟的决心和勇气。非钟繇不愿步草圣张芝后尘,实不能也。由于钟繇的努力,使得后世的二王新体书有所依傍,从而开启了晋代行书、唐代楷书的繁荣局面,钟氏于书史功莫大焉。正是其以楷、行书作为开宗立派之根源,方才使得他立于千古不败之地,并作为楷书开山鼻祖与书圣王羲之并列。&&& 此外,历来后人评钟书总爱以茂密、天然作为其艺术特质,如梁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云:“钟繇书如云鹤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又《观钟繇书法十二意》:“元常谓之古肥,子敬谓之今瘦,今古既殊,肥瘦颇反,如自省览,有异众说。张芝、钟繇,巧趣精细,殆同机神。”梁庾肩吾《书品》也曰:“钟天然第一,功夫次之,妙尽许昌之碑,穷极邺下之牍。”其实钟繇创代,故书中质朴之风肯定甚于前朝,“新妍”以二王为参照系转为 “古朴”了。又因钟书尚处草创阶段,有些地方尚不成熟,如主笔横画通常较长,结体扁平等,但字里行间却无丝毫做作,达到了“无意予佳乃佳”的境界,无形之中造就了其无雕琢之美的天然意趣。其实,尽管楷书在钟氏手上尚处草创,没有二王的高度成熟、完美,但若没有钟繇的传递则很可能便没有了二王父子的最后成功。&&& 同时,钟氏古朴稚拙的结字,书取横势的章法,在后世也另开一路:与优美典雅书风相异的“拙朴”流派特征。后世的二王部分作品,宋之东坡,元之倪云林,明之黄道周等都不同程度地接受了这种风格特质,故钟繇的贡献不仅在于开启了一个以楷书为“龙头”的书法时代,也以其特有的形式风格为后世书家树立了一个与二王不同的审美形象,并逐渐演化为另一脉文人书法流派——钟氏书法流派,这是尤其值得重视的现象。
我是一头人民教师
谁动了你的“兴奋剂”
一位语文特级教师的“悲壮”试验
老师的痛,你知道多少?
这么说,即使是批评学生他也超爱听!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阅读。您的文章也很棒?请立即扫描二维码,使用微信发送消息给我们。中国书法复习题一、书法基础知识(1—23) 1、汉字:汉字是汉族先祖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的文字,是中国的第五 大发明,早在 6000 年前新石器时代,汉字就开始萌芽,到了商朝后期,出 现了相当成熟的系统汉字甲骨文。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三种文字。 2、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美化汉字的书写艺术,是构成艺术,是表现主观精 神的艺术。书法是对汉字进行艺术想象和艺术加工,创造了其独特的艺
术 造型,使其灵动韵致、更具有美的视觉效果;中国书法是构成艺术,是“形 学”(清康有为) ,是靠毛笔灵活多变的运动和水墨浓、淡、枯、渴、涨的 丰富变化,在宣纸上留下斑斑迹相,形成有意味的黑白构成;中国书法是 一种表现性艺术,它以汉字为载体,通过笔、墨、纸、水等媒介,抒发表 达书家心绪,表现、折射书家的思想、学识、修养、个性与感受,毛笔的 疾厉、徐缓、飞动、顿挫、曲折等,受书家主观的驱使,成为其抒发与发 泄情绪、情感、思想的载体, “字如其人” 、 “书为心画”讲得就是这个道理。 书法还可以用于题词、书写牌匾,因此,也是一种实用性的艺术。总之, 中国书法艺术是一门综合很强的艺术,也是世人公认的最高艺术,显示出 惊人的奇迹,“无色而具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 畅神怡”。 3、中国书法艺术的本质是什么?(表情达意。以汉字为载体,书者通过笔、 墨、纸、水等媒介,展现一个有生命力的迹象,抒发其情绪,寄托其情感。 ) 4、中国书法艺术的三个层次是什么?(技法,书写技巧与方法;艺术,表现 情感及艺术性;道法,禅道,蕴涵的品德与哲学思想。 ) 5、书法与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标志。书法艺术历史悠久,经 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在服务于社会生活的实用书写过程中,逐 步完善了它的形式法则和表现技巧,最终演变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在中 国文化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书法文化既广泛包融文学、历史、艺术等学 科,又对其产生重大影响,既是展示性强、受众面广的大众文化,又是蕴 含哲理、博大精深的精英文化,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体现和辉煌标本。中国书法艺术既体现了万事万物1 “对立统一”的一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 中国文化以秩序与和谐的中庸精神为根本点,信仰的是日月星辰,周而复 始,生生不息,万事万物的井然有序与玄妙和谐;讲的是天人合一,最佳 的契合,最佳状态,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纯真之境,精粹所在;讲的是 阴阳虚实、往来开阖。 “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中国哲学,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 之核心” (熊秉明先生讲) ,也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产品。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 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历代书法家多是遵守道德、品德 高尚的仁人君子,又是学识渊博、造诣深厚的饱学志士,他们无不宣扬、 传承中国文化之精髓;其书法讲求的黑白相生、虚实结合、往来开阖、刚 柔相济、自然和谐,讲的是秩序与法则,笔法讲求的曲直、虚实、藏露、 轻重,结体讲求的主从、疏密、平衡、呼应,墨法讲求的浓淡、枯涩,审 美讲求的黑白、刚柔、巧拙、斜正等,无不体现出礼者之序,乐者之和, 道法自然的文化思想。著名书家孙过庭在《书谱》讲的“违而不犯,和而 不同” , “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是中国书 法对中庸思想体现的最好例证。书法体现出的这种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无 不昭示出敬畏自然,遵规守矩,和谐契合,阴阳相存的世界观。正因为如 此,千百年来,书法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没有哪门艺术能像书法那样拥 有如此广泛的群众,大凡认识汉字的人大都对书法感兴趣。 6、书法鉴赏:是通过具体的感受、体验、分析、判断等方式对书法作品进行 鉴别、理解、欣赏,从而获得审美享受的活动。其特点是寓鉴于赏,渗透 着的理性的感性活动。相对而言, “赏”偏于审美感知,重在从感性、直观 的层面把握书法的形象,即形、势特征及其艺术精神;“鉴”偏于审美判断, 重在从理性层面,结合作者的书法师承,书法观念及作品创作背景,所用 工具材料等来审视作品,透过形式把握作品的内涵,通过纵横比较等方法 突出作品特色,评价作品质量考查作品的影响等。鉴赏的对象:是 “书法” (即我们通常所谓的“字”) ;是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书法作品,历代名家的 优秀作品自然是书法鉴赏是对象;是为作者之外的观者所能欣赏的书法作 品,鉴赏是指对他人作品的鉴赏。鉴赏者是鉴赏者的事,不管作者当初的 动机如何,只要作品客观上具有书法艺术的某些特质,当时或后来的“旁观2 者”觉的它们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它们就会成为审美对象。而不管这样审美 价值有多少成份来自鉴赏者的发现或事后追认。 7、毛笔的四德?(尖、齐、圆、键) 。尖:指笔毫聚拢时,末端要尖锐。齐: 指笔尖润开压平后,毫尖平齐。圆:指笔的毫毛充足,笔毫圆满如枣核之 形的意思。健:即笔腰弹力。将笔毫重压后提起,随即恢复原状。 毛笔按写字的大小分,毛笔通常可分为大、中、小楷。按笔锋的长短不同,通 常分为长锋、中锋和短锋笔。按毛笔软硬不同分为鸡毫、羊毫、狼毫及兼 毫。毛笔的使用与保管:一支新笔在使用时应先用温水将笔毫浸泡开,旧 笔在使用前,也应在清水里浸泡一下。毛笔在每次用过之后,一定要洗干 净,然后将其悬挂起来,自然晾干。 8、墨,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是中国书法与绘画的重要材料。至汉代,出 现了人工墨品。 常见墨有几种?① 固体墨 (油烟墨、 松烟墨、 油松墨、 药墨) ; ② 液体墨,又称墨汁,是清朝光绪年间,由谢松岱、谢松梁兄弟创造的。目 前有“曹素功”、“一得阁”、“中华”墨汁为代表 9、书画纸的种类:宣纸,分生宣和熟宣、半熟宣。生宣:吸水性强,润墨性 好,适宜于书法和写意画。熟宣:生宣经矾水处理后便是熟宣,宜画工笔 或写小楷。半熟宣:是生宣纸经淡矾水处理过,既有生宣特点,又减少了 吸水性,宜于书画。 10、中国四大名砚为?按材质不同可分为石砚、陶砚、泥砚、玉砚等。按产地 分有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卓尼县的洮砚和澄泥砚。 11、书法其它工具?(毡垫、镇纸、笔筒与笔架等) 。羊毛毡,垫在纸下,具 有一定吸水性,可以保护书写的作品不致被玷污。镇纸即用于压纸的石、 铜、木等材料。笔筒是平时用于插笔的,一般用竹、木、陶瓷等制成。笔 架是用来搁笔的,一般有木制、石料或陶瓷等材质。 12、中国书法艺术的四大要素和一个灵魂是什么?(笔法、结体、章法、墨法, 抒情写意) 。 13、笔画是汉字的最小构成单位。笔画可分为点、横、竖、撇、捺、折、钩等几 类,可细分达 37 种。 14、执笔的基本要领与方法?执笔要领:指实,掌虚,笔正,腕平。执笔方法有3 多种,其中,前人归纳常用的“五字执笔法”擫、押、钩、格、抵最优。 擫:以大拇指紧帖在笔杆内侧,指尖稍向上斜。 押: 以食指第一关节处向下俯扣住笔杆外部, 形成与拇指相对扣紧笔杆之势。 钩:用中指靠在食指下方,第一关节弯曲为钩,钩住笔管外部。 格:用无名指指甲紧帖笔杆,把中指钩向内的笔杆挡住,防止笔杆歪斜。 抵:用小指垫托在无名指的下面,以增加无名指的力量。 15、中国书法姿势的基本要求?是: (1)书法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头正:头正而微低,目视纸面笔尖。身直:坐的端直,臂平腰挺,胸距桌三 五寸。臂开:双肩齐平,两臂自然舒展,肘部向两边顺势拉开。足安:两脚 与肩同宽,自然平踏地面。 (2)书法立姿:其要领是:“足踏稳,身微躬,臂 顺悬,头颔正。”即两脚稍分开,或者分前后,上身向前倾,腰略微躬,左手 按住纸,右手悬腕书。 16、笔法:写字作画用笔的方法。即执笔及运笔的方法。中国书法运笔的方法大 致可分为基本笔法和造型笔法。基本笔法为: (中锋、偏锋侧锋) (1)中锋: 笔锋在笔画的中心线上运行, 称为中锋运笔。 (2) 偏锋: 笔锋在运行过程中, 处在笔画的边沿上,写出来的线一侧光润平齐,而另一侧常参差不齐,俗称 “病笔”。 (3)侧锋:在运笔过程中,笔锋在一定程度上偏离笔画中心线,整 个笔毫方向与运笔方向呈 45° 夹角,叫侧锋用笔。侧锋用笔比中锋用笔较自 由,笔画常显得峻峭多姿,精神外拓。 造型笔法为: (藏锋、露锋、提笔、按笔、顿笔、挫笔、转笔、折笔等) (1) .藏锋:运笔过程中,起笔与收笔时将笔锋的锋颖藏进笔画之中,不让 其外露的一种笔法。 (2)露锋:在起、收笔时笔锋的锋颖外露,不加掩饰。 (3)提、按、顿、挫:在毛笔运行过程中,根据字的笔画变化和书写者的情 感需要,进行提笔、按笔、顿笔与挫笔,使写出来的笔画发生轻重、粗细、 起伏、跌宕的变化,显示出笔画的力度、节奏和气韵。提笔:是将笔锋上提, 使笔锋敛合。按笔:将笔锋下按,笔毫铺开。运笔的整个过程可以分为起笔、 行笔、收笔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一般交错使用提笔与按笔。顿笔: 是提与按在笔画特定处的具体运用,是将笔锋下按并稍作停笔,这样笔锋接 触纸重、注墨多,顿处的笔画则显得粗壮。挫笔:是指顿笔后,将笔锋稍稍4 提起,并转动笔锋,以改变行笔方向的笔法。 (4)转笔:不是写字时用手指 转动笔杆,而是在起笔和收笔或行笔的拐弯处,使笔锋旋转行进,方法是, 笔不停驻,顺势转笔,行笔速度比较均匀,写出没有方折棱角的圆滑笔画, 即所谓“转笔成圆”。 (5)折笔:是写出有方棱笔画的用笔方法,即所谓“折笔 成方”,这种用笔常用于起笔、收笔和拐弯处。方法是,和转笔相反,在折笔 处稍作停顿,驻笔,折锋行笔,这样写出的笔画是有棱角的方笔。 17、方笔与圆笔?主要是指笔画的外部形态而言的。方笔:又叫“外拓笔”,笔画 的起笔、收笔和拐弯处,有折线出棱角,笔画显得方整庄重,刚健雄浑。用 顿、折法能写出方笔。圆笔:圆笔也叫“内擫笔”。笔画的起笔、收笔和拐弯 处,不出现棱角来,笔画圆满逌劲,活泼秀健,不露筋骨,方法是,起笔用 裹锋,行笔转向时提笔进行,收笔时稍停进转笔收住。 18、墨法?书法用墨之法。前人谓水墨者,字之血也,故亦称“血法”。 古人作 书时极为讲究用墨,用墨的深浅浓淡变化调节作品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增加 书法作品的精神和神采。墨过淡则伤神彩,太浓则滞笔锋。必须做到,浓欲 其活,淡欲其华。从明代开始,将国画中墨分“五色”的原理引入到书法创作 当中,在中国书法中称之为“浓、淡、枯、渴、涨”即浓墨,淡墨,枯笔, 渴笔,涨墨,五种墨法。 19、结体?亦称“结字”、“间架结构”,指每个字点划间的安排与形势的布置。汉 字尚形,书法又是“形学”(清康有为) ,笔划的长短、粗细、俯仰、缩伸,偏 旁的宽窄、高低、正欹,构成了每个字的不同形态,要使字的笔划搭配适宜、 得体、匀美,故而,结体尤显重要。汉字在结构上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两种, 中国书法结字的通行基本原则:①对称均衡、重心平衡;②因字立形,取其 真意;③对比调和,多样统一;④点画呼应、血脉贯通。 20、章法?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 法,亦即整幅作品的“布白”。 21、书法作品的副式大致有多少种?有:中堂、条幅、通屏、对联(龙门联) 、 横披、匾额、手卷、折页、扇面。 22、构成书法作品的款式结构一般有?正文、上款、下款、钤印等。 23、印章?是书法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印章的种类:名章、肖形章、引首章、5 腰章、压角章。印章的刊治:朱文、白文、朱白文混刻。 二、书法史要点(24——60) 24、甲骨文: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 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 上的文字。 公元 1899 年, 我国清代小说家王懿荣、 刘鹗在购买中药材“龙骨” 时,无意中发现上面刻有一些“符号”和“图形”, 后在殷代都城遗址今河南 安阳小屯发现,经研究考证,确认为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是(前 14~前 11 世纪)商代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即“甲骨卜辞”,现在称为甲骨文。甲骨文线条瘦劲,时有锋芒,并具有多种 形态,字与字之间的排列错落有致。 25、金文:铸刻于青铜器上的铭文,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叫做 “金文”。 或钟鼎文,秦代称铜为金,因而把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因多铸 刻于钟鼎之上,有时亦称为钟鼎文。金文初始于金商代中期,盛于西周,记 录的内容多为祀典、 赐命、 征伐、 围猎及契约之事, 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青铜器铸刻文字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凹入的阴文,称为款;另一种是凸出的 阳文,称为识。故青铜器铭文款识又称钟鼎款识。金文线条丰满、柔韧、凝 重,字体比较端庄、稳重。到西周晚期,金文已趋成熟,流传下来的这一时 期的铭文主要有《毛公鼎》 、 《散氏盘》 。据容庚《金文编》 1985 年修订第 四版采用铭文 3902 件,收正文共计 3772 字,可识的字 2420 字,还有 1352 字不能确定的字 。26、石鼓文:石鼓文刻于十座花岗岩石上,因石墩形似鼓,故称为“石鼓文”。 石 鼓文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为“石刻之祖”。石鼓文处于承前启后的时期, 承秦国书风,为小篆先声。石鼓文与金文有较大差别,具有明显的动感。其 书法字体多取长方形,体势整肃,端庄凝重,笔力稳健,石与形,诗与字浑 然一体,充满古朴雄浑之美。 27、帛书:又名缯书,指书写在帛上的文字。帛的用途相当广泛,其中是书写文 字的重要材料。 28、简椟:木椟是古代主要的书写材料,用狭长竹片或木片制成,竹片为简、木 片为椟、若干个简牍片用丝、麻绳穿连起来成为册。简牍用毛笔蘸墨书写,6 删改简上的文字要用书刀。简册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竹简、木椟上的书体, 是一种过渡性字体,是珍贵的书法艺术资料,对后世书法有很大的意义。 29、广义的大篆包括了?包括了甲骨文,金文和六国文字 30、中国书法历经有几种字体?五种,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楷书、 隶书、篆书又称真书或正书。 31、小篆是什么时代的标准字体?它的基本笔画有哪些? 秦朝、横、竖、弧、圆。秦统一后,为了统一文字,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 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造的一种比较规范、结 构整齐、线条较细的篆书叫小篆。如《泰山刻石》等。小篆一直流行到西汉 末年(约公元 8 年) ,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 法家所青睐。 32、隶书与隶变?隶书发展的高峰是哪个朝代?主要代表作有? 隶书也叫“隶字” 、 “古书” 。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 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 书写,所以隶书是小篆的一种辅助字体。 《四体书势》中说: “隶变者,篆之 捷也。 ”由篆而隶的书体演变过程中,依靠快写,省略,假借,合并部首等 篆书快写手法,破坏肢解原有的汉字结构和用笔方法,并在变换中逐步形成 自己的规律。当这种变化的规律逐渐成熟和普遍运用时,早期隶书(古隶) 便形成了。我们把这种隶书书体的发展演变现象及其内在的规律称之为“隶 变” 。发生在战国时期的隶变过程,正是中国文字由古文字系统走向今文字 系统的演变过程。从《青川木牍》——《天水放马滩秦简》——《云梦睡虎 地秦简》之间我们可以清晰看到秦篆至古隶的演变过程。汉朝是隶书发展的 高峰期,主要代表作有: 《曹全碑》 、 《礼器碑》 、 《张迁碑》 、 《乙瑛碑》 、 《石 门颂》 、 《郙阁颂》 、 《西狭颂》等。 33、 汉魏时期的章草亦有很高成就,其成就最高的是谁?今草的创始人是谁?张 芝、陆机;张芝。陆机的《平复帖》对后世影响深远。 34、正书是什么时代形成的,正书之祖是谁?东汉末、三国,钟繇。 35、行书是什么时代形成的,行书的草创者是谁?行书有什么特点?东汉末、刘 德升,行书是吸取楷书、草书而形成的一种书体,或者说介于两者之间的一7 种书体。行书点画呼应多变,结构生动灵巧,如一个行走中的人,四肢摆动, 富于神采。① 起笔与收笔多为露锋;② 笔画勾连,折处多为圆笔;③ 行笔速度 快,起伏大,节奏感强。 36、 哪个朝代的哪位书法家完善楷书之法?书圣是对谁的尊称?他最著名的代表 作是什么?二王”指的是谁与谁?王羲之;书圣是后人对王羲之的尊称;称为 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二王”指的是东晋的王羲之与王献之父子。 (现在存 世的兰亭序并非王羲之真迹而是临摹本,冯承素摹本、虞世南摹本、禇遂良 摹本、欧阳询摹本,另有定武兰亭石刻本) 。 37、北魏书风?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北碑。其中以北魏为最, 故又称为魏碑。魏碑上承汉隶,下启唐楷,是一种过渡性的书体。它与隶书 相比,则简捷而得其沉雄;与唐楷相比则更丰厚刚健,是一个可以开发的艺 术宝库,在我国书法史上,亦受到重视。北魏书法风格多变、面目不一,与 东晋秀丽书风相比,书风雄强朴茂,代表作有?《龙门十二品》 、 《张黑女墓 志》 、 《张猛龙碑》 、 《石门铭》等。 38、 “二爨”?东晋时期的著名石刻《爨宝子碑》与刘宋时期《爨龙颜碑》楷隶 相参,极富雄强稚拙之趣。被后人称为“二爨” 。 39、东晋王廙云: “画乃吾自画,书乃吾自书,吾余事虽不足法,而书画固可法。 欲汝学书则积学可以致远,学画可以知师弟子行已之道?, ” 展现了魏晋玄 学和艺术的自觉, 强调了艺术家的个性意识和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情感性,强 调了学问修养对书法的作用,倡导了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精神。 “意在笔前”是 王羲之论书的核心, “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 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强调了酝酿、构思在落 笔以前的作用。 40、南朝的王僧虔在《书赋》中注意到创作过程中“情、思、心、目、则、容、 手、毫”等因素的关系,论述了创作活动的一般规律,强调了心、手、笔协调 无间的作用,和法理与才情的统一。他认为书法的最高境界是“神采为上”。 他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41、庾肩吾的《书品》是南齐书法品评的代表作。他认为各种字体的形成与发展 是不断创新、演变所至,认为书法是一个“变通不极,日用不穷,与圣同功,8 参神并运”的发展过程,肯定书法的新巧奇变。 42、 “退笔冢” 、 “铁门限”?智永,陈、隋间,永欣寺僧人,人称“永禅师”名法 极,姓王,会稽人,善书法,尤工草书。为王羲之七世孙,王羲之第五子徽 之之后。常居永兴寺阁,临池学书。初从萧子云学书法,后以先祖王羲之为 宗,在永欣寺上阁潜心研习了 30 年,年百岁乃终。智永积学年久,退笔头装 满了容积为一石的五个大竹箱,故称为“退笔冢” 。又因求其书法的人甚多, 踏破门限,故用铁叶裹之,人称“铁门限” ,传世作品有《真草千字文》 。智 果、辨才、虞世南均智永书法高足。 43、隋代书风:隋朝书法承前启后,上承魏晋南北朝书风的神韵,下开唐代求规 尚法的新局,突破了魏晋南北朝四大夫书法家的任性而发,一味追求书艺的 趣、韵、味、神采的审美倾向,开始追求一种规范的字法、笔法、结体、章 法之美,把书法艺术由士大夫普及到民众的审美规范和法度。 《董美人墓志》 堪称隋代正书作品中的杰作,开唐代锺绍京一路小楷之先河。其书法布局平 正疏朗、整齐缜密,结字恭正严谨、骨秀肌丰,点画清劲,笔法精劲含蓄, 淳雅婉丽,呈现出端妍古雅的风范。 《龙藏寺碑》用笔轻健,结体疏朗,有文 人雅士的冲和婉丽之气质。既无北魏的寒俭之风,又不致唐碑的全失隶意, 不仅字体结构朴拙,用笔忱挚,给人以古拙幽深之感,有很高的书法价值。 44、初唐书法:唐朝是楷书的全盛时代,以欧阳询、禇遂良、颜真卿、柳公权为 代表的书风给楷书体带来了崭新的面貌,形成了主导整个楷书领域里的主要 体系。唐初四大家是谁?虞世南、欧阳询( 《九成宫碑》等) 、诸遂良( 《孟法 师碑》 、 《雁塔圣教序》等) 、薛稷。 45、中唐最杰出的书法家是谁?颜真卿。颜真卿的楷书有《多宝塔字帖》 、 《勤礼 碑》 、 《麻姑仙坛记》 、 《告身帖》等。天下第二行书是指颜真卿书写的《祭侄 文稿》 。颜真卿的其它帖如《争座位帖》艺术价值也非常高。 46、 《书谱》既是草书的典范,也是书法理论专著,是唐朝谁的著作?孙过庭。 47、 “狂旭颠素”是指哪个朝代的哪两位书法家?唐朝出现两位非常著名草书家 张旭与怀素,被称为狂旭颠素。张旭的代表作为《古诗四帖》 ,怀素的代表 作为《怀素自叙帖》 。 48、晚唐最杰出的书法家是谁?柳公权,代表作: 《神策军碑》 、 《玄秘塔碑》 。9 49、五代杰出书法家的代表是谁?杨凝式,称为杨疯子,他的作品《韭花帖》 , 承前启后,对后世影响很大。 50、 “苏、黄、米、蔡”是指哪个朝代的哪四位书法家?代表作各有哪些?指北 宋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 苏东坡的前后《赤壁赋》 ,行书《黄州寒食帖》 ;苏东坡说:“笔成冢,墨成 池,不成羲之即献之”中的“冢”,传说是唐怀素苦练书法,用秃的笔很多, 把笔埋起来成了笔的坟墓。 黄庭坚的行书 《松风阁》 , 草书 《李白忆旧游诗》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诸上座帖》等;米芾的行书《多景楼帖》 、 《蜀素帖》 、 《苕溪诗帖》 、 《研山铭》等。蔡襄的《再拜远蒙》 、 《启近曾明仲》等。 51、天下第三行书是指谁的什么作品?相对天下第一行书的王羲之《兰亭序》和 第二行书的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被后世称为天 下第三行书。 52、 元代杰出书法家的代表是谁?代表作各有哪些?赵孟頫、 鲜于枢、 康里夔夔、 耶律楚材。赵孟頫的代表作品有: 《仇锷墓碑铭》 、 《汲黯传》 、 《福神观记》 、 《胆巴碑》 、 《兰亭帖十三跋》 、 《雪晴云散帖》 、 《洛神赋》 、 《妙严寺记》等。 鲜于枢的代表作品有: 楷书有 《李愿归盘谷序》 , 现藏上海博物馆, 笔法古朴, 结体谨严,气魄恢宏;行草有所写自作诗《大字诗赞》和《唐诗草书卷》 、 《唐 诗草书卷》 、 《临神仙起居帖》等。康里夔夔的代表作品有行草书《唐元缜行 宫诗》 、 《渔夫辞册》 、 《草书述笔法》 、 《古风第十九首》诗等。耶律楚材的代 表作品有:行楷书《自书诗翰》 ,笔力遒劲,气宇轩昂,不拘于一点一画的繁 缛,呈现漠北泼辣雄劲之气。 53、“三宋” 和“二沈”是明初的哪几位书法家?(宋克、宋璲、宋广,其中以宋 克最为有名) , (沈度、沈粲) 。宋克的代表作有《章草急就章卷》 ,沈度的代 表作有《敬斋箴》 。 54、“台阁体”与“馆阁体”指什么? “台阁体”是指明初,受明成祖喜爱的翰林学士沈度端正、秀气、圆润风格的 影响,和八股科举的需要,读书人纷纷效仿,成为明官方流行使用的、没有 个性的书体。 “馆阁体”清官方使用的书体,流行于馆阁及科举考场的书写风格,特指楷书10 而言。在科举试场上,必须使用这种书体,它强调楷书的共性,即规范、美 观、整洁、大方,并不强调如今所谓的个性。虽方正光洁,但拘谨刻板。明 代称“台阁体”,清代改称“馆阁体”。 55、明初不受“台阁体”的影响,又能自出新意的书法家有?解缙、陈献章等人。 56、明朝有几位敢于创新的书家?黄道周、倪元璐、张瑞图、祝允明、文征明等。 57、明代中期的书法家?以李东阳、沈周、吴宽、祝允明、文徵明、王宠等人为 代表。 58、明代后期涌现了哪几位大师?徐渭、董其昌、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等。 “以禅喻书”是(董其昌)书学思想的核心,其中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其 一是“淡说” , “淡”是其书法审美的最高境界, “淡”是一种人格精神的表现, 一种性情的反映,其二是“熟后求生说” 。其三是“顿悟说” 。 59、清代书法:清代是书法发展史上的又一个中兴期,上与大唐时代遥相呼应。 清代的书法发展,按时间大致可分三段。 早期(约顺治、康熙、雍正时)是明季书风的延续,属帖学期。康熙帝崇尚董其昌,基本传承晚明书法大势, 同时预示着碑学的滥觞,傅山和郑簠可视为清代碑学的先驱者,是最初具有 打破帖学传统意识的书家。清代前期的书坛,呈三系向前发展,表现为晚明 浪漫书风的馀绪,崇董书风和隶书热潮。 中期(约乾隆、嘉庆、道光时) ,是书法史上由帖派为主转到以碑派为主流的过渡时期。帖学由盛转衰,碑学 逐渐兴起。一方面,前碑派的兴盛,从审美观念的确立到艺术表现手法都为 碑派的出现铺平了道路,并导致碑学理论的正式形成。另一方面,帖学一派 也继续向前发展。晚期(约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时)是碑学的中兴期。 帖派一脉急剧衰微,而碑派一统天下,成为书坛主流。继阮元“二论” ,对碑 学的发生,发展,流派,审美,风格等提出了一套更为完整,也更为偏激的 理论,将清代碑学推向高潮。 60、 明末清初, 草书的大家代表是谁?草书大家主要指王铎、 傅山。 傅山提出 “四 宁四毋” ,他说: “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 61、清朝的书家有?王铎、傅山、何绍基、刘墉、王文治、郑板桥、金农、邓石 如、赵之谦、翁同和、钱南园、翁方纲、康有为等。 62、 “浓墨宰相,淡墨探花”是指哪个朝代的哪两位书法家?清代刘墉、王文治。11 63、清尊碑、抑帖的著名人物是?碑学的发生和发展,可谓郑簠,金农发其机, 邓石如,阮元导其流,包世臣扬其波,康有助其澜,碑派遂一统一天下,于 是,碑派兴盛而帖派衰微,成为清代晚期书坛的总体特征。 《广艺舟双楫》是 康有为的书法理论专著。 64、中国书法历史悠久,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环境的变化,每个时代人们的 审美欣赏角度是不同的,书法有晋人尚韵 、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 态的说法,是浏览历代书法最为精辟的总结。晋人尚韵。晋代书法流美妍媚, 风流潇洒,反映了士大夫阶级的清闲雅逸,流露出一种娴静地美。唐人尚法。 唐代书法法度严谨、气魄雄伟,表现出封建鼎盛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 开拓的精神,具有力度美。宋人尚意。宋代书法纵横跌宕、沉着痛快的书风, 正是在&国家多难而文运不衰&的局面下,文人墨客不满现实的个性书法,以 书达意,表达一种心境。元、明尚态。元、明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停滞不前, 江河日下,反映在书法上则是崇尚摹古,平庸无奇,很难于找到一个足以标 领这一历史阶段书法风向的共同主题,如赵孟顺、文征明、董其昌诸人的书 法都曾在某一历史时期对书坛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是他们的影响主要是来自 书迹,而不是思想性的理论性的,这种影响是有形的,很现实、很具体,同 时也是有限的。“态”,是具体的表象而已,与“韵?, 、“法”和“意”的概念原本 就存在深与浅、表与里的差别。至于明末书坛&反流俗&的狂飚,以及清代后 期崇尚碑版金石之风的兴起,正如地下奔突的岩浆,黑夜中闪掣的电光或是 火石,折射出一个社会巨大变动的征兆。真所谓&披图幽对,思接千载&。 65、 《说文解字》作者是谁?许慎。古人有四种造字法:①象形法:是根据自然 物象的形体特征进行摹画而创造文字的方法;②指事法:是象形法的一种补 充。从字的表现形态上审视出它的抽象含义;③会意法:是象形法的一种拓 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字组合在一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思;④形声 法:是对象形法的进一步拓展,将本质相同的一类事物并列在一起,赋予它 们一个共同的义符(表义的符号)作为“形旁”,然后再根据各个事物称呼的 不同,标以不同的“声旁”,从而组成许许多多的字。 66、当代书法的主要人物有?毛泽东、于右任、林散之、沈尹默、沙孟海等,其 中林散之有“当代草圣”之称。12 三、论述题(67——75) 67、试论汉字与书法的关系。书法艺术的造型基础是汉字,汉字不仅是书写表现 的对象,而且是书法艺术通往文化的桥梁,中国书法艺术对文化的象征是通 过汉字的媒介进行的。汉字自身的“以形示义”的本质行征,在造字之始也便 有了书法艺术的胚芽,尤其它的形美,和谐、对称、平衡的形式构成本身就 具有潜在的艺术特质,为书法艺术提供了最初的表现对象。汉字在漫长的书 写实践与使用过程中,为满足统一化、便捷化的实用性需要,不断创造新的 点画,书体、字形(笔画形态)也遵循着从繁到简,从象形到概括、抽象的 大轨迹不断变化,经历由甲骨文、古文(金文) 、大篆(籀文) 、小篆、隶(八 分) 、草书、行书、真书等阶段的依次演进,这不仅丰富了汉字的视觉形象, 而且也增加了汉字的抽象意味,这不仅显示了书法对汉字发展的推进作用, 也使得书法艺术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直观的视觉形象与非直观的抽象性、象征 性意蕴巧妙结合的艺术。丰富而优美的汉字造型,加之,毛笔运用所产生丰 富多变的笔法体系,使得汉字作为一种素材,更有艺术的可塑性,为人们创 造书法艺术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使中国书法成为世人公认的最高艺术,显出 惊人的奇迹, “无色而具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畅 神怡” 。总之,汉字与书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68、学习书法的意义:① 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书法艺术是中国具有悠久 历史的传统艺术形式,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可以说它博大精深,影响广 泛,通过学习可以感受先民之伟大,文化之悠久,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 情怀。② 提高艺术修养。艺术种类很多,除了书法之外,还有文学、诗歌、 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等,不同艺术门类之间是相通的,通过学 习中国书法,可以提高艺术修养。比如,书法的用笔、用墨与国画相通。书 法的结体从原理上与影视的画面构成是相通的,都讲求虚实相生,所以,深 识书法结构的人,拿起摄像机或照相机,在构图上是不会太费力的。③ 提高 文化修养。书法与古文字紧密相连,通过读贴,能提高古文字的识别与阅读 能力。书法内容常常与诗词、歌赋、名言警句相联系,书者可以通过对书法 内容的识读,可以激起对文学艺术的兴趣,这些有利于提高文化修养。④丰 富文化生活。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书法可以使人心情平静。书法活动也是13 一项高雅的休闲方式,或在家中静心观贴习字,或到展览厅欣赏品评,或在 旅游风景区读碑释文, 精神的自娱和享受美不可言,为生活增添了无穷乐趣。 ⑤ 提高同学们书写汉字的能力和水平。使大家的汉字写的更好、更漂亮,并 字出有据。⑥ 加深、巩固中国历史知识。书法的发展是在历史的进程中展开 的,故而,学习书法可以加深、固历史知识。⑦ 提高思想境界。历代书法家 都是时代的精英和名人,他们的思想、情操、诗词、歌赋会通过书法传递给 我们,启迪我们的思想,提高我们的思想境界。 69、浅谈中国书法鉴赏: (1) 、书法鉴赏:是通过具体的感受、体验、分析、判 断等方式对书法作品进行鉴别、 理解、 欣赏, 从而获得审美享受的活动。 (2) 、 书法鉴赏的对象:书法鉴赏的对象是“书法”(即我们通常所谓的“字”)而不 是书写的内容, (即通常所谓的“诗文”)诗文属于文学鉴赏的对象。书法鉴 赏的对象是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书法作品。 历代名家的优秀作品自然是书法 鉴赏是对象,味同嚼蜡的字迹,不会受到人们的称赞。书法鉴赏的对象是为 作者之外的观者所能欣赏的书法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说,鉴赏是作品实现其 社会价值与功能的唯一途径。 鉴赏者是鉴赏者的事,不管作者当初的动机 如何,只要作品客观上具有书法艺术的某些特质,当时或后来的 “旁观者” 觉的它们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它们就会成为审美对象,而不管这样审美价值 有多少成份来自鉴赏者的发现或事后追认。 ( 3) 、书法鉴赏的特点:书法鉴 赏是寓鉴于赏,渗透着的理性的感性活动。相对而言,“赏”偏于审美感知, 重在从感性、 直观的层面把握书法的形象, 即形、 势特征及其艺术精神; “鉴” 偏于审美判断,重在从理性层面,结合作者的书法师承,书法观念及作品的 创作背景,所用工具材料等来审视作品,透过形式把握作品的内涵,通过纵 横比较等方法突出作品特色,评价作品质量,考查作品的影响等。 70、 如何欣赏书法: 一是: 欣赏书法作品视觉形象美, 包括①欣赏笔画线条的美, 主要看笔法娴熟、富于变化,笔画要有韵律感、节奏感、立体感和力度,在 于观察书法家书写时意念是否集中,心气充沛,是否力贯笔端;②欣赏字的 结体美, 主要看每个字点画间的安排与形势的布置是否对称均衡、重心平衡; 是否因字立形,取其真意;是否对比调和,多样统一;是否点画呼应、血脉 贯通。是否使字的笔划搭配的适宜、得体、匀美,具有均衡和谐之美、变化14 之美。还有结体中的力度。楷书结体中的力,主要表现为一种静态的建筑式 的结构应力。行书的结体主要体现为一种平衡之力,表现书法家巧妙地运用 重心平衡的法则, 而创造出千姿百态的字。而草书主要表现为一种运动之力, 流动的笔画线条赋予草书结体以强烈的运动之势;③欣赏书法作品的整体形 象美既章法美。整幅作品安排布白、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 是否恰到好处,全局的“形”与“势”上,是否具有引力或张力。④欣赏书法作 品的用墨。墨过淡则伤神彩,太浓则滞笔锋,观察书法作品中“浓、淡、枯、 渴、涨”是否应用得当,是否做到“浓欲其活,谈欲其华。观察墨迹在白纸上 是否具有 “黑白之趣”、气韵之美。二是:注意书法作品的神采美,神采之美 除了传统意蕴之外, 还表现书法家在作品中流露的情感和个性、时代气息等。 71、 王羲之书法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他的书风对后世书法产生哪些 重要影响? 王羲之(公元 303—361 年),字逸少,号澹斋,汉族人。出生于,系名门望族 (琅琊王氏),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 。 善书法,有“书圣”之称。楷书方面:王羲之在卫夫人和王导的基础上对钟繇 楷书进行了变革, 将其结体易扁为方, 横画改平势为斜势, 其晚年所书的 《黄 庭经》 《东方朔画赞》 ,更可以看到其楷书对于前代的改造,结字更加紧凑, 变化更生动,经过王羲之的变革,楷书完全“楷化” ,脱去钟氏楷书中的隶书 遗意。王羲之在楷书技法完善的基础上,表达了情感和意境。王羲之的楷书 由技入情,表达了丰富的内涵。草书方面:王羲之的草书是书法史上草书发 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王羲之早期的草书从张芝入手,多有吸收,并自称可 以与张雁行。王羲之作品如《寒切帖》 《冬至帖》 《八日帖》 《多日帖》 《浮想 清和帖》 ,在今草体势中使用了许多章草用笔,字形趋横式,转折多用翻笔, 中锋侧锋并用,质朴与妍美并存。另一路作品如《初月帖》 《上虞帖》 《远宦 帖》等,结体开和自由,牵丝连贯,俯仰相应,不少字连成一组,笔画流畅, 有强烈的节奏感,突破了篆隶和章草的直线性布局,通篇称飞动之势,在书 法史上开创草书风格的新局面。行书方面:王羲之书法中,对后世文人流派 影响最大的是其行书。 《姨母帖》是王羲之新体书风尚未形成前的代表作,帖 中留有隶书遗意,洋溢出古拙气息。王羲之成熟时期的行书代表作有《兰亭 序》 《丧乱帖》 《二谢帖》 《得示帖》等,这些作品中,点画之间的顾盼,使转15 翻折,牵丝应带等都十分丰富,因而大大的拓展了书法的笔法内涵, 。在章法 上,王羲之的这些作品也有新的贡献,突破了隶书体系的横式而吸收草书章 法,以连贯的气势形成纵式,表现出行书的节奏美。王羲之书法对于后世的 影响:王羲之的书法,是中国书法艺术自觉化的产物。他的书法表现出东晋 文人的精神风貌,完成了魏晋时期书法史上最重大的变革,将书法艺术推向 历史的高峰,成为能够为后世文人书法取之不尽的源泉,王羲之因此被后世 尊称为“书圣” 。王羲之成为影响南朝书法的主角之一,并逐渐侵染北方,唐 初,太宗以帝王之业推崇王羲之。楷书一脉,初唐欧,虞,褚,薛均从羲之 的真书走出。行书一脉,王羲之行草书原就蕴涵着“平正”和“欹侧”的两 个方面,以后成为帖学两大派系的策源地。 72、试述颜真卿楷书的特质,列举颜真卿的行书代表作以及风格特征,并阐述颜 真卿在唐代书法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颜真卿(709-785) ,字清臣。祖籍为琅琊(今山东临沂) ,后迁居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 。曾官平原太守,故后世称他为“颜平原” ,又因其曾被封为 “鲁郡公” ,又有“颜鲁公”之称。他出身于书法世家,自幼受到艺术熏陶, 酷爱学习并钻研书法艺术。他两次辞官不做,专门拜张旭为师,在向张旭学 习的同时,他还不断地向古代和当时的许多书法家学习书法,并注意向民间 书法家学习。他学习二王,得其“筋骨心肺; ”学两汉隶碑,领其厚重朴茂; 学魏晋碑版,取其刚健雄浑;学褚遂良,效其宽博疏朗;学欧阳询,用其遒 劲深藏;学民间书法,借鉴其“俗”以破“雅” 。这种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其书法艺术终于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峰。楷书特质:早期:颜真卿的楷书有一 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郭虚己墓志铭》 , 《多宝塔碑》 《东方朔画赞碑》是其 40 多岁时所作,为早期作品,前两碑用笔清俊遒美,结体方正均匀,端庄谨密, 而《东方朔画赞碑》用笔圆劲清雄,肥度适中,结体展促方正,四面撑满, 字里行间无处不焕发出神明的光彩和中年奋发献上的勃勃生机。苏轼称此碑 “清雄”这一时期的作品已露出颜氏楷书笔势雄浑,体势宽博的最初迹象。 中期: 《大唐中兴颂》 《麻姑仙坛记》是颜真卿 60 多岁时所作,为中晚期的代 表作。其用笔质朴厚重,苍劲端稳,起收笔处少有华饰,结体内疏外密,重 心下移,体势宽绰,与前代内敛外放,上紧下松的字法迥异。他就是在这平16 淡的气氛中营造了雄浑,博大,伟岸的独特风格。晚期: 《颜勤礼碑》 《颜家 庙碑》则是颜真卿晚岁时的作品,此时风格稍呈回归之势,且由继承,变革, 趋于更加完备。其笔画横细而竖粗,圆劲而刚毅,朴中有华,拙中寓巧,结 体仍具有中宫疏朗,外部收敛的特征,框形结构的字既有环包之势,又有左 直右抱之态,通篇读来,气势磅礴中还散发着雍容华滋的韵味。由于颜真卿 的崛起,使唐楷形成了一种崭新的风貌,是书法史上继王羲之之后的又一里 程碑。地位:苏东坡曾高度总结了颜真卿在唐代的地位,称“诗至于杜子美, 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今古之变,天下之能事毕 矣。 ”赞誉颜真卿和其他唐代的艺术大师所作出的创造性贡献。通观中国书法 发展史,以颜真卿为代表的中唐楷书一系,庙堂气最重,而离自然的气息则 远。正因为如此,颜,柳楷书在用笔上与行书的衔接多有障碍,改变了自晋 楷成熟以来,与行书笔法相互贯通的用笔规律。行书特质:颜真卿的行书最 具代表性的是“鲁公三稿” ,即《祭侄文稿》 《告伯父稿》 《争座位稿》 。 《祭侄 文稿》用笔乎浓乎淡,乎枯乎润,把颜鲁公当时悲痛欲绝,血泪交融,痛恨 危难之际无人相助,致使亲人为国捐躯,身不能还得感情宣泄殆尽。 《告伯父 稿》心情略显平和舒缓。 《争座位稿》是颜真卿为了维护大唐王朝严谨的政治 制度所写的一篇批评文章,故字里行间到处充溢着忠义之士光明磊落的凛然 正气。米芾评颜鲁公的行书天下第一。他的行书对于晚唐诸家,五代杨凝式 以及宋四家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73、苏轼的审美思想及崇尚己意的思想实质是什么? 他的书法从“二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各家 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他在对书法艺术深刻理解的基础 上,用传统技法去进行书法艺术创造,在书法艺术创造中去丰富和发展传统 技法。我们可以从黄庭坚对其师评价中看出苏轼的学书经历:东坡少时规模 徐会稽(浩),笔圆而姿媚有余。中年喜临写颜尚书(真卿)真行,造次为之,便 欲穷本。晚乃喜李北海 (邕)书,其毫劲多似之。他在书法上“出新意与法度 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努力挣脱唐人重法观念的束缚,注重自我精神的 体现和情感的宣泄,追求一种高度自由的创作心态,开创了宋代“尚意”的 新书风。他曾言: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实质在于说明书家17 所抒发的“己意”是在“无法”的状态下“信手”而成,他的“无法”和“信 手” , 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 一是法度为我所用, 而不可以法禁锁天性, 即 “书 初无意于佳乃佳尔” ;二是在“有法”的基础上的一种自由。这种自由是通过 积学来完成的。他十分强调以“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 管,墨磨万鋌,不做张芝做索靖”的执着精神来追求“法”的自由,因而, 辩证的处理好“法”和“意”之间的关系,找准振衰继绝的途径,真是“自 出新意”获得成功的关纽。苏轼说:“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 常谓不学可”。他对前辈书家有着极为清醒的认识:“予尝论书,以谓锺、王 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墨之外。至唐颜、柳,始集古今笔法而尽发之,极书 之变,天下翕然以为宗师,而锺、王之法益微”。既然后人难以在“法”上超越 唐人,同时,魏晋“锺、王之法益微”,苏轼便立足在继承和发扬魏晋“萧散简 远”上, 与前人一争高下了。 由于时代的不同, 魏晋士人雅好清谈,风流相扇, 从容镇定,喜怒不形于色所带来的平和自然、含蓄蕴藉的中和之美已不复可 求。苏轼做到的只能是寓心适意、顺其自然,重在个人意趣、情怀、性格之 自由抒发。但求遣兴畅怀,不计工拙,不避丑怪,不拘泥形式美,从而在他 的作品中,充溢着一片率意天真。苏轼对古人但师其意,不袭其貌,这使他 颇为自得:“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 其次,苏轼 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饱学之士,文章修养是他的书法艺术构成中一个不可缺少 的组成部分。他自己说:“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正是有了这 种读书万卷,他的书法才表现得那样自然,那样个性鲜明;黄庭坚评苏轼的 书法:“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尔 ”。苏 轼的书法始终透露出他那独特的审美思想,即“淡”和“静” 。所谓“淡” , 就是清淡自然,神妙天成。他对“淡”作出这样的解释: “凡文字,少小时须 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 ” 所谓“静” ,则是“欲令诗妙语,无厌空切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 他的书法是在这样的审美思想指导下,无时无刻不让人感受到平淡和静谧, 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其实不是静谧,动荡之极也。 74、赵孟頫书风? 赵孟頫(1254——1322 年) ,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宋太祖十世孙。中国文18 艺史上少有的全才,最先将“诗、书、画”三绝合为一体。他的书法,成就最 高的是楷书和行书。传世的楷书名作有《胆巴碑》 、 《湖州妙严寺记》 、 《仇锷 碑》等;小楷有《汲黯传》等;行书作品不少,如《洛神赋卷》 、 《赤壁二赋 帖》 、 《定武兰亭十三跋》等。他作品最主要的特点,无论楷书还是行书,都 很工整,四平八稳。温和、典雅是他书法的主要特色。虽然他对晋人书法下 过很深的工夫,但晋人书法中精妙的用笔,在他的作品中几乎没有体现;或 者说,他将晋人笔法的精微之处大大加以简化了。尽管如此,他的作品总是 洋溢着一种高贵、典雅的气息。这完全是他深厚的学问、修养所致。 他的书法成就和观念,深深地影响了后来人,明代的祝允明、文徵明,清代 的刘墉、乾隆帝也从中汲取了不少营养。整个元朝书法,几乎都笼罩在赵孟 頫的庇荫之中。可以说,他是个上承晋唐,下启明清的一个重要的桥梁式人 物。他是继王羲之、颜真卿之后再中国书法史上第三个影响深远的大师。 75、董其昌书风 董其昌(1555——1636) ,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 人,诗文书画都很精通,晚明最杰出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广泛学习古人,开 始学唐人,后来觉得唐书不如魏晋,于是又改学钟繇、王羲之,最后综合了 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种风格:圆劲秀逸,平淡古朴。用笔比较松弛, 墨色也很清淡,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布局很疏朗很匀称。整体上有 种飘飘欲仙的味道。追求?士气“和“文人气”。他很自负,看不起前辈文徵明、 祝允明等人。 董其昌和元朝的赵孟頫都是学习“二王”的典范。 董其昌自谓 “赵 得其形,自己则得其神。如果认真书写,赵孟頫的字也应该输他一筹;又说, 赵孟頫的字因为写得熟练而显得俗气, 他的字因为有点“生”而有秀态。 ” 的确, 在境界上,他的境界更高远。董其昌一生勤于书画,又享高寿,所以传世作 品很多,代表作有早期小楷《月赋》 ,晚期的《三世诰命》 ;行书有《李白月 下独酌诗卷》 、 《前后赤壁赋册》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高 鑫 19
中国书法复习题——提供以文本文档的格式的各类文档免费下载和在线浏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欧体楷书字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