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例子 不举损耗指什么?

主题: &谈谈变压器的损耗
最近做几个项目,都要求计算变压器的损耗。在网上找了些这方面的资料,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这方面的问题,有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指出。。
获得的评分或赠予:&该贴在
22:02:54 被 管理员 评为 精华赠予- 操作者: myh2008&&操作:+20P &&操作时间: 15:50:15操作理由:世纪电源网,因你而精彩!赠予- 操作者: powerliu&&操作:+10P &&操作时间: 16:04:20操作理由:世纪电源网,因你而精彩!赠予- 操作者: YTDFWANGWEI&&操作:+100P &&操作时间: 12:43:12操作理由:世纪电源网,因你而精彩!
1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变压器的损耗主要是两个部分:铁损和铜损。先说说铁损:
获得的评分或赠予:赠予 - 操作者:zkybuaa&&&操作:+2P&&操作时间: 19:03:51操作理由:世纪电源网,因你而精彩!
12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接着说说磁滞损耗
<font color=#FD楼|&工程师 (498) |
| 最新回复 21:16
#广告已删除#
<font color=#FD楼|&工程师 (1123) |
才发现有一个这么精彩精辟的帖子,感谢楼主!
<font color=#FD楼|&工程师 (498) |
/*********** 广告已删除 ***********/
2楼|&工程师 (1530) |
顶楼主!能否讲讲不同激励下磁芯损耗的算法?
3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关于磁心损耗的计算方法,涉及的参数很多,而且不同的厂商,其损耗曲线也是差异很大的,其实查曲线是最好的办法。
我有一个美国同事研究的计算公式,实际算下来,差异还是很大,改天把公式贴出来,大家看看。
4楼|&工程师 (1530) |
实际算下来,差异还是很大。
与什么数据比?实测值?
5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与实际的测试数据做比较。我们知道其他的半导体的损耗是可以测量和计算的。
假如说你的电源输入为50W,输出为45W,实际的测试效率为90%。那么损耗为5W。
我们分别计算或者测量整流二极管,桥堆,EMI元件,MOSFET等等,用5W减去这些损耗,最后就是变压器的损耗了。
6楼|&工程师 (1530) |
这种测量是个方法。那这样测的误差会比直接测变压器损耗的误差小多少?还是根本不小?
7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对于小功率的实际测量还是很准确的,元件很少,EMI等不需要的部分你可以全部拆除,MOS,二极管的损耗都可以直接电压探头配合电流探头,积分计算,准确度还是很高的,可以用来验证一下公式的准确度了。
大功率的就不要测了,元件太多,误差太大。
8楼|&工程师 (1530) |
那大功率下如何解决?直接测变压器的损耗?
就我所知,目前测变压器损耗的仪器也会存在很大的误差,即测不准。
9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我对于变压器的损耗的精确测量也一直很头痛,我这边还没有这种直接测试变压器损耗的仪器。在做热仿真的时候,一般就是根据经验公式,推算一下大概的数值,然后用实际测试值去修正。
不知道兄弟对这个有什么好的建议?
11楼|&工程师 (1530) |
仪器多采用交流测量法,存在相角误差,不是很准。
14楼|&高级工程师 (4046) |
“我们分别计算或者测量整流二极管,桥堆,EMI元件,MOSFET等等,用5W减去这些损耗,最后就是变压器的损耗了。”
其他的那么多,测量或者计算起来也不容易吧?
24楼|&工程师 (1530) |
对器件比较少,不复杂还可以,如果复杂的话,也算不准的。所以以上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25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那么对于大一些功率的电源,通常是如何计算的呢?
是直接通过仪器来测量吗?仪器好像加的都是正弦波啊。
27楼|&工程师 (1530) |
测试条件的不同以及那些系数的选取比较难,所以计算即使存在比较大的误差也是可接受的。因为磁芯损耗占系统一个很小的比例。
29楼|&专家 (43853) |
在上述条件下,说明电源已经做完了,还计算变压器损耗干嘛?计算应该是在设计阶段吧?
30楼|&工程师 (1530) |
设计出来的不一定是很好的,为了追求高效率,就要对损耗进行分析和对设计进行优化。
32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其实还有另外一方面的考虑,就是散热的布局。
我们前期设计出来的产品,都是很粗糙的,在散热方面考虑的较少,如果可以准确的知道各个元件的损耗数据,在利用这些数据进行热仿真,在布板的时候可以更加优化,合理的布局,可以最大限度的散热,降低各元件的温度。
34楼|&专家 (43853) |
这个是对的,我觉得设计完成还去计算损耗就不太靠谱了。
35楼|&工程师 (1530) |
设计完成去计算损耗的也靠谱。只是变压器或者电感的优化设计,一般公司可以接受就可以了,没有去抠它。
还有一种现在完成后不去直接计算了,而是测量出损耗,然后改进。
33楼|&专家 (43853) |
1、如果设计出来了,根据各部分的温升应该可以计算损耗啊?
2、即使无法计算,最简答的方法哪里热就是哪里有问题吧?
3、我觉得计算损耗还应该是在设计的初级阶段。
36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前期在设计变压器的时候,我们是有一个粗略的计算,一般是先设定整机的效率,然后假定变压器的效率。但是产品做出来了,发现效率不够,这时就要做精确的计算了,验证变压器的效率是否达到设计的要求,是否需要进行优化。
再者变压器的效率不高,它不一定会很热,有可能是我们的设计余量很大,像磁芯尺寸大了一号,空间散热好等都会影响变压器的温度。
10楼|&总工程师 (12566) |
这个贴要顶,这方面一直很弱。
13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0→-Hc→-Hs →0 → Hc→ Hs
15楼|&高级工程师 (4046) |
那我们在实际设计的时候怎么能尽量的让这些损耗小呢?
16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记得陶显芳有一篇文章推导过磁滞损耗功率为Pu:
S为变压器铁心磁滞回线所包围的面积,T为开关周期,K为系数,与变压器的材质,体积以及匝数有关。
从这个可以知道,降低频率和磁滞回线的面积可以降低损耗。
17楼|&总工程师 (12566) |
18楼|&高级工程师 (4046) |
降低频率变压器 就大了
匝数多了磁损少,铜耗大了
19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楼上说的很对,其实选用好的磁芯也是很好的解决方法,现在的PC95就做的很好,只是价格相对偏高,不过随着使用的广泛,会越来越低的。
总的来说,变压器的设计其实就是一个折中和不断的优化的过程,找出其中比较适合自己需求的方案。
20楼|&高级工程师 (4046) |
就是在折中的时候怎么确定自己的设计是合理的,或者最优的呢?
21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这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了。
在设计变压器的时候,我们通常和考虑几种方案,然后装机测试,验证效率的变化,可以用来检验那种方案更为合理。
22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接着说说磁滞损耗。
μ&&&&& BH μH
23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上传一篇陶显芳老师对于磁滞损耗计算的文章,大家如果谁打算算一下的话,可以仔细读读。
26楼|&工程师 (1530) |
我看了下,里面算损耗没有加入温度系数,更好的模型应该要有这个修正系数的。
28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请问wsh5106兄,可有这方面的较为权威的计算资料,传上来大家学习学习啊。
31楼|&工程师 (1530) |
关于计算,权威的没有,磁芯厂家都给不出准确的计算公式。
37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接着说说变压器的涡流损耗,
38楼|&本网技工 (170) |
有些不明白,涡流损耗与什么有关?没有提到啊。
39楼|&工程师 (1530) |
与材料的电导率,频率,磁通密度等有关。
40楼|&本网技工 (170) |
和频率有什么关系吗。我记得赵修科老师的有篇文章说:和频率没什么关系啊?
41楼|&工程师 (1530) |
你把文章传来看看~
42楼|&本网技工 (170) |
赵修科,开关电源中的磁芯元件,第40页。是这样说的:
‘正确地说,涡流与每匝伏特和占空度有关,而与频率无关。如果说与频率有关,那是因为频率提高以后,匝数少了的缘故。’
43楼|&本网技工 (170) |
网络限制,无法上传资料,这个说法究竟是怎么回事?
44楼|&工程师 (1530) |
频率提高是通过磁通变化率提高而影响涡流损耗的。
45楼|&本网技工 (170) |
你指的是NBS/dt?
可是u=NBS/dt,而u是保持不变的,如果单独的改变频率,dB也会改变,总的来说还是不变的啊。
46楼|&本网技工 (170) |
对于这个公式我觉得很矛盾
一方面提出等效一匝的感应电动势为u/N=dφ/t
涡流损耗与磁芯磁通变化率成正比,频率提高是通过磁通变化率提高而影响涡流损耗
由这个公式却可以得出频率的变化并不能改变磁通变化率的结论。
55楼|&高级工程师 (4046) |
这些是相互制约的,所以要有个最优的说法,并不是那个越大越好
<font color=#FD楼|&本网技工 (103) |
个人觉得与频率是有关的
占空比分开之后,就与频率有关。不知道对不哈
47楼|&高级工程师 (4046) |
应该是有关系的。举个例子,你说为什么频率高变压器体积会小?
48楼|&高级工程师 (4046) |
我想想,每一个周期,传递一次能量,变压器的体积就影响了一次传递的能量。
一个人能吃那么固定量的饭,用固定的时间来吃。要是用个大腕吃,就吃2碗。要是用小碗吃,就吃5碗。
这个碗就是变压器的储存能力,固定时间吃的碗数就反应了频率。
49楼|&高级工程师 (4046) |
同样这个损耗呢?是每导通一次,包围那么多的面积损耗是多大。那我一定时间导通10次和20次,那就是10个这个多的损耗或者20个那么多的损耗。那总损耗是不是不一样了
51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兄弟这个比喻是相当的有意思啊。也是相当的形象。
但是我有个疑问啊,一定时间内,你导通10次,每次的损耗为P1;
一定时间内,你导通20次,每次的损耗为P2。
如果不相等的话,总的损耗可就不好说了啊。
52楼|&高级工程师 (4046) |
导通一次走一遍那条路,损耗一次。相当于每吃一碗饭,在碗上都有留一些粘在碗上,每次粘多少,与碗的大小和碗的材质有关吧?这个碗很滑,粘不住饭,那损耗就小点
56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用吃饭来比喻,有些意思啊。
假如说我们都要吃一斤饭。有两种吃法:
1.找一个可以装一两饭的碗,吃10次,每次损耗的记为s1
2.找一个可以装5两饭的碗,吃2次,每次的损耗记为s2.
很明显第一次碗上损耗小于第二次,但是总的损耗应该是一样。
当然了饭碗的材料是一样的。
61楼|&总工程师 (12566) |
赞同你的分析,继续关注。
71楼|&高级工程师 (4046) |
现在这个例子的情况总饭量一定,一个碗大一个碗小了,二者的总损耗是一样的。
但是我理解那个说频率越大损耗越大,应该是说对同一个变压器来说,频率越大损耗越大。就是相当于是同一个碗,吃10次的损耗比吃2次的损耗大。
73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可以这样认为,如果其他的条件都不变,也就是dB,N,变压器的材质都不变,就是你说的碗不变,确实是10次的损耗比2次的损耗要大。
58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我觉得损耗是一样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赵修科老师说:和频率没有关系的原因了。
72楼|&高级工程师 (4046) |
按照吃饭这个分析的话,总功率一定的时候好像真是损耗一样。因为频率高了,饭碗也小了。每次损耗小了
50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我说说吧;
u保持不变,B也保持不变,频率越高,则NS可以越少,所以呢,磁芯就可以用小一号的。
但是综合考虑起来,效率以及绕线的空间来说,小不了多少的。
53楼|&高级工程师 (4046) |
频率高了,线圈少,铜耗也少了
54楼|&高级工程师 (4046) |
如果这么说,频率高了只有好处,为什么不是越高越好,还要有限制呢?
57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频率高了也有其他的问题:
我们假设提高频率f,保持dB不变,那么就可以减少圈数了,如此一来,磁滞损耗明显的加大了,但是铜损却减少了。
另一方面,频率的提升会带来其他的问题,EMI,其他半导体元件的损耗,等等。
所以频率不是越高越好的。
59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因磁芯材料的电阻率不是无限大,绕着磁芯周边有一定的电阻值,感应电压产生电流ie-涡流,-流过这个电阻,引起ie^2R 损耗,这就是涡流损耗产生原因。
涡流 ie 是损耗,相当于一匝“次级”反射到初级,成为初级磁化电流的一部分,客观上减少了磁芯的动态磁导。
即磁芯截面最大周边等效一匝感应电势为
u/N =dφ/dt.
60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减小涡流算好的办法主要是:
62楼|&总工程师 (12566) |
真是高手呀。谢谢指教。
63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呵呵,蓝天兄过奖了,其实这里面很多的东西,赵修科的书上都有讲过,如果能够把它吃透,就厉害了。
在电源中,变压器的参数是最难以定量计算的了,蓝天兄有什么好的资料也传上来大家共享啊。
64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接着说说铁损中的最后一项:剩余损耗。
剩余损耗,简单一些来说就是:
65楼|&总工程师 (12566) |
我要是有好的资料,并吃透了就不是门外汉了。
66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其实我对这一块也是一知半解的,主要是想大家一起讨论讨论,增长一点知识。
67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69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70楼|&总工程师 (10190) |
87楼|&本网技工 (129) |
89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greendot老师已经指出来了:
涡流损耗正比于(dB/dt)^1.5。像减少这个损耗。
就必须使dB/dt减小,也就是说单纯的改变f是没有用的。
你打算怎么增加Lm?如果是增加圈数,不改变频率,dB会减小,可以改善涡流损耗。
74楼|&本网技工 (143) |
频率和集肤深度有关系!也就是和集肤效应有关系
76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对于铁损,频率确实会影响磁芯的集肤深度。这个和涡流有关。
77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涡流一方面产生磁芯损耗,另一方面产生的涡流所建立磁通阻止磁芯中主磁通变化,使得磁通趋向磁芯的表面,导致磁芯有效截面积减少,这种现象称之为集肤效应。通常定义为电流密度减少到导体截面表层电流密度的1/e 处的深度叫做集肤深度Δ。
在赵修科的开关电源的磁性元件一书中,第40有这个的详细计算,你可以看看。
78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不过大多数电源都工作在100KHZ左右,在这个频率下,铁氧体的穿透深度大约为Δ=18cm。穿透深度比一般磁芯的厚度大得多,可以不考虑涡流引起的集肤效应。
75楼|&本网技工 (143) |
铜损是属于涡流损耗吗?如果是的话,绕线的交流阻抗该怎么去分析?
79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绕线的交流阻抗就是变压器的铜损方面的内容了,变压器的铜损即变压器绕组的损耗,包含直流损耗与交流损耗。
直流损耗较为简单,交流损耗就要复杂很多了。
<font color=#FD楼|&工程师 (408) |
<font color=#FD楼|&本网技工 (101) |
68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这些就是变压器的铁损方面的了。如果有遗漏的,大家可以补充。
80楼|&助理工程师 (351) |
81楼|&高级工程师 (2382) |
楼主可以说说铜损方面的吗?很想了解.
82楼|&高级工程师 (2382) |
特别是铜损和铁损的关系,什么时候才是最优化的设计?
83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很多的设计资料上都说,在铁损=铜损的时候,整个变压器的设计是最优化的,但是最近看了一篇南航的文章,对此提出了异议,说是这些是工频变压器的设计误区,对于高频变压器不再适用,不知道是否有道理。
84楼|&工程师 (1530) |
对于单纯讲变压器的效率,铁损=铜损当然最好。
但变换器是个整体,变压器效率最高了,整体效率就不一定最高。
一个讲的是部分,一个讲的是整体。
85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我觉得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变压器的铜损为P1,铁损为P2,总的损耗记为P。
在铁损等于铜损的时候即,P1=P2,P'=P1+P2。
这个时候P'不是所有组合中损耗最小的,但是却是热稳定,热均匀方面最好的。
换句话说,铁损和铜损相等是从热稳定和热均匀方面来说的,并不是从效率方面来说的。
86楼|&工程师 (1530) |
就是从效率方面来说的!
铁损是固定损,近似一条直线。铜损是平方损(I*I*R),近似抛物线。
88楼|&总工程师 (12566) |
90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那么我们所说的铁损和铜损相等的情况,是在什么负载条件呢?满载吗?
有些变换器,像反激,铁损同样会随着负载的加重而增加,不是恒定的。
91楼|&高级工程师 (2382) |
我认为设置在半载比较合适,一般来说都是产品在半载的效率最高.
93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对于铁损与铜损的比例我觉得没有必要太在意了,设计的时候灵活选择,比如线包的温升太高,我们就可以考虑降低一些铜损,适当的增大铁损。
当然还是要从整机的情况来考虑了。
92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wsh5106说的对,确实是在铜损等于铁损的时候,效率最优化。
上传一篇计算的文章。大家看看。
<font color=#FD楼|&本网技工 (137) |
正需要这份资料谢谢
94楼|&高级工程师 (4046) |
考虑一半的话,我们实际设计的时候这个还是不知道多少的?因为也没法准确计算出这个的了
95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是没有办法精确的计算,但是还是可以大概的算一下的,最终的结果也不会偏离的很远的。
也可以用测试的办法去验证,测一下磁芯和线包的温度,两者相差在10度以内都是可以接受的
96楼|&本网技师 (280) |
97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变压器的铁损方面的就是这些了。
改天有时间,说说大家都熟悉的铜损方面的东西。
98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变压器的铜损即变压器绕组的损耗,包含直流损耗与交流损耗。
直流损耗主要是因为绕变压器的铜漆包线,对通过它的电流有一定的阻抗(Rdc)而引起的损耗。此电流指的是各个绕组电流波形的有效值。直流损耗跟电流大小的平方成正比。
99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相对来说,交流损耗就复杂得多,包含绕组的趋肤效应,临近效应引起的损耗,同样还包括各次谐波引起的损耗。
<font color=#FD楼|&高级工程师 (2382) |
<font color=#FD楼|&本网技师 (205) |
用非晶的怎么样?
<font color=#FD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先了解一下非晶软磁合金材料,现在使用的主要有:
1、铁基非晶合金铁基非晶合金:主要元素是铁、硅、硼、碳、磷等。它们的特点是磁性强(饱和磁感应强度可达1.4-1.7T)、磁导率、激磁电流和铁损等软磁性能优于硅钢片,价格便宜,最适合替代硅钢片,特别是铁损低(为取向硅钢片的1/3-1/5),代替硅钢做配电可降低铁损60-70%。
2. 铁镍基非晶合金铁镍基非晶合金:主要由铁、镍、硅、硼、磷等组成,它们的磁性比较弱(饱和磁感应强度大约为1T以下),价格较贵,但磁导率比较高,可以代替硅钢片或者坡莫合金,用作高要求的中低频变压器铁心,例如漏电开关互感器。
3、钴基非晶合金钴基非晶合金:由钴和硅、硼等组成,有时为了获得某些特殊的性能还添加其它元素,由于含钴,它们价格很贵,磁性较弱(饱和磁感应强度一般在1T以下),但磁导率极高,一般用在要求严格的军工电源中的变压器、电感等,替代坡莫合金和铁氧体。
<font color=#FD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非晶材料价格昂贵,加工复杂,而且对机械应力十分敏感,很少使用在一般的开关电源上面。但是在太阳能大电流方面有应用。
<font color=#FD楼|&副总工程师 (6245) |
但是非晶的应用工作频率不能太大,大于50K??
<font color=#FD楼|&本网新手 (97) |
<font color=#FD楼|&助理工程师 (344) |
感谢楼主精彩的讲解,小弟想求助下关于变压器负荷与损耗之间的关系?
<font color=#FD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铜损方面,很明显,负载越大,损耗越大。
铁损方面,以反激DCM为例,负载越大,磁滞损耗越大。
<font color=#FD楼|&工程师 (1530) |
那以反激DCM为例,负载增大过程中,铜损和铁损哪个增加更快?
<font color=#FD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5106兄前面不也说过:铁损是固定损,近似一条直线。铜损是平方损(I*I*R),近似抛物线。
其实拿磁滞损耗来说,是和磁滞回线的面积成正比的,近似一条斜线。
铜损倒是平方损,上升很快的。
<font color=#FD楼|&总工程师 (12566) |
学习了,谢谢。
此帖评精华当之无愧!
<font color=#FD楼|&工程师 (1530) |
呵,上面都被翻出来了~
详细分析,是不是该有个交点,交点前这个快,交点后那个快?
<font color=#FD楼|&高级工程师 (4046) |
理论是这样的,数学上不是老师这么分析嘛,但是实际中感觉好像没法去这么算啊,就是算也是大概的,呵呵
<font color=#FD楼|&总工程师 (12566) |
<font color=#FD楼|&高级工程师 (4046) |
没看懂就没看懂,再看一遍考虑考虑,或者把不懂的地方说出来。
<font color=#FD楼|&总工程师 (12566) |
数学上不是老师这么分析嘛
这里的老师 is who?
<font color=#FD楼|&高级工程师 (2382) |
楼主继续啊。
<font color=#FD楼|&助理工程师 (352) |
<font color=#FD楼|&本网技师 (239) |
你能算对70%就算不错了,里面影响因素太多了
最好用量热法,就是慢点
<font color=#FD楼|&工程师 (1530) |
70%的精度已经够了。
<font color=#FD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量热法指的是什么?测量各个部分的温度吗?
<font color=#FD楼|&助理工程师 (352) |
楼主只谈了铁损,关于铜损我想是大家更想多了解的,这就要涉及很多空间,绕法,粗细等很多问题,希望楼主把此贴完成,关注中
<font color=#FD楼|&本网技师 (234) |
看了这个贴,对于变压器的损耗有一些了解,想请问一下,如何减小铁损?
<font color=#FD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兄弟,前面的对铁损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你可以仔细读读,其中也有解决铁损问题的方法。
至于铜损,大家都相当了解了,像趋肤效应,临近效应,大家都比较熟悉了,都知道对于铜线的选择的注意事项,所以就没有再加说明了
<font color=#FD楼|&工程师 (635) |
<font color=#FD楼|&工程师 (629) |
为何不做最后的总结篇,这样看着很累啊。。。
<font color=#FD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69楼有铁损的总结。
下面补充一点铜损的总结。
<font color=#FD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先来看看集肤效应的定义:集肤效应又叫趋肤效应,
<font color=#FD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在这里再引入一个名词:穿透深度
定义:当导通流过高频电流时,由于趋肤效应导致电流从导通表层流过,此表层的厚度称为穿透深度或趋肤深度,用“Δ”表示
需要说明的是穿透深度指的是导体的半径。
穿透深度跟工作温度,导体的电阻率,导体的相对磁导率以及频率等因素有关
其计算公式为
Δ=65.5/√f(mm)&&&&&&&& 20℃
Δ=76.5/√f(mm)&&&&&&&& 100℃
由上面的公式不难看出,工作频率越高,导线的穿透深度就越低,所以广大工程师在设计变压器的时候,一定要考虑频率对导线的穿透深度影响
<font color=#FD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临近效应:当两个相邻导体流过方向相反的电流时,相互之间会产生磁动势,而磁动势在对方的导体中会产生涡流,此涡流导致导体相互靠近的地方电流加强,而相互远离的地方电流减弱。
<font color=#FD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font color=#FD楼|&工程师 (629) |
赵老师的书吧。。。
<font color=#FD楼|&副总工程师 (5592) |
是赵修科老师的书,书中对磁材的讲解确实很经典
<font color=#FD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实践证明,临近效应跟绕线的层数密切相关,临近效应随绕线层数的增加呈指数规律增加。
所以降低临近效应的影响需要尽可能减小绕线的层数。
<font color=#FD楼|&副总工程师 (9981) |
变压器的铜损和铁损基本就这么多了,我们在设计的时候要综合考虑,不断的改善绕组的绕法和选取最优的线径(不是越粗越好),经验同样十分重要。
赵修科,开关电源中的磁性元件。
一书中对这方面有较为详细的讲解,建议大家好好去学习一下。
<font color=#FD楼|&副总工程师 (5117) |
说两个问题:
1. 涡流损耗和频率的关系:
从公式上看,涡流损耗和频率是无关的。这说明:对于同一个变压器,当我们改变使用频率,其涡流损耗不会发生变化。但实际上,当我们改变开关电源的工作频率后,我们会不改变其变压器参数吗?
2. 铜损和铁损比例问题:
当铜损和铁损相等的时候,变压器总损耗最低——这是研究工频变压器的时候研究出来的结论,但这个结论对开关变压器也是同样有效的。
但在实际的工程实践中,我们有时候不得不放弃这个准则。比如用环形铁粉芯做变压器的反激式电源设计中,我们不得不首先保证一个低水平的铁损。这是因为对于用有机树脂粘接的磁芯材料来说,其温升必须严格受限,一旦工作温度超标将严重影响磁芯材料的使用寿命。而且,对于环形磁芯变压器,磁芯的散热条件比线圈差的多,这更严重的制约了允许的最大磁芯发热量。——在这里,铁损是第一位的,必须首先保证。在保证了铁损之后,我们才能够考虑铜损是否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font color=#FD楼|&助理工程师 (341) |
这个帖子我怎么没有看见
<font color=#FD楼|&本网技工 (104) |
请问变压器的剩磁Br计算时取多大?
<font color=#FD楼|&本网技工 (148) |
<font color=#FD楼|&本网技工 (137) |
世纪电源网热线:400-022-5587 传真:022- e-mail:21dy 邮编:300110
中国电源学会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黄河道467号大通大厦16层(300110) 联系电话:022- 传真:022- e-mail:cpss
广东联络处:7 () 北京联络处:010- ()
上海联络处:021- () 香港联络处:HK(852) China(86)
备案许可证号为:化妆品行业损耗怎么核算-55BBS 我爱购物网
&&化妆品行业损耗怎么核算
化妆品行业损耗怎么核算
损耗率不是这样算的。入库+出库=?没道理呀!假如入库100,出库95,无库存,无丢失,损耗5,起码损耗率是5%,而不是%。首先要明白损耗率的意思:是指正常情况下,原材料由于在分割、化整为零、自然损耗等原因形成的亏损。因此,原材料损耗要分自然损耗、加工损耗。自然损耗对象包括易风干、破碎等原材料;加工损耗包括化整为零、分割等原材料。损耗率可以根据一定量原材料记录测试前后期的数据对比进行确定――即,记录下测定时的总量,经过一定时间、过程以后,再测定余量,之间的差和参加测定的总量的比值,就是损耗率。为了科学、准确,应多选几组,取平均值
8条其他回答
运 输 方 式 品 名 0―800海里 800海里以上 水路航运(含水尺交接) 散 粮 0.30(%) 0.40(%) 港口作业方式 散 粮 作业过程 作业过程 装货工艺 袋 粮 割 包 散 粮 卡车―船边-装船-0.85(%)外挡―装船―0.20(%) 外挡―装船―0.20(%)里挡―装船―0.85(%) 集装箱装船 散 粮 集卡-船边-装船-0.15(%) 集卡-船边-装船-0.15(%) 卸货工艺 抓斗-皮带机(车) 散 粮 (里档过驳)0.95(%)(车进库)0.45(%) (车进库)0.45(%)(里档过驳)0.95(%) 吸管进筒仓 散 粮 0.15(%) 0.15(%) 筒仓 - 灌包 散 粮 0.40(%) 0.40(%) 抓斗外挡过驳 散 粮 0.40(%) 0.40(%) 港 内 道 路 袋 粮 (0-5公里)0.02(%) (5公里以上)(%) 港内储存(集并或出货) 散(袋)粮 (1-15天)0.18(%) (16天以上)0.36(%)
全程是单一运输方式(水路)运输的,每增加一次中途换装或过驳的增加0.1%的损耗。
水陆联运的,全程按铁路运输损耗计算。
发货单位和收货单位,在未集货进港前或提离港站后的损耗率按国家规定分系统内向主管部门报耗。
计算运输损耗的规定
每一份(提单)作为一个计算单位。
装卸、运输、储存过程各类事故造成的损失,不得混作损耗处理。
运输(装卸)损耗的负担
发(收)货单位应将运输(装卸)的损耗定额列入购销合同中。
认真执行港、航交接制度,分清责任,损耗发生区段应按实核算。
发生损耗的区段,应认真总结寻找产生原因杜绝扩大损耗的发生。
超出损耗标准以外的损耗应分清责任,落实责任区段。 4.7 计量
发运、装卸、航运、接收单位应加强磅称、计量管理,所有磅称,计量(水尺)都应严格遵照国家有关标准、计量法规
算成衣生产成本的方法  成衣生产成本可以从中决定售价和此成衣是否值得生产,而成本的计算会受到下列因素影响:  A 公司业务XXXXXX质(例如:贸易公司,制造商)  B 适用的付款方式(例如:FOB,CIF)  C 适用的制造条件(例如:CMT,CN)  D 公司生产的成衣种类(例如:梭织品,缝接针织品,针织毛衫)  计算成衣生产成本的公式:  每单位成衣总价格(FOB)=(布料或纱线成本+生产成本+本地运费+文件费+配额费用+税项+杂项)*(1+边际利润)  一、 布料成本  每单位成衣布料成本=每单位长度或重量布料成本*(1+财务费用%)*每单位成衣布料用量  布料用量是指用来制造一个单位成衣(以件或打计)的布料长度(码或米)或重量(磅或千克),用量的计算应同时包括额外的损耗,例如损坏或缩水。  财务费用包括直至成衣付运前,就布料价值所要支付的信用费用或银行利息,这项必须根据买卖双方的付款条件和协议而订定。  A 梭织服装  1 购买成品布  每单位成衣的布料成本=每码成品布价格*(1+财务费用%)*每单位成衣布料用量的码数  或者 =每米成品布价格*(1+财务费用%)*每单位成衣所需消耗布料用量  的米数  如:  一件女装衬衫需要每码RMB10.00元的全棉布料2码,财务费用是5%..那此件衣服的布料成本是=10元&#47;码*(1+5%)*2码=21元或10元&#47;*(1+5%)*元  2 购买进一步加工的坯布料  计算方式与购买成品布料相近.只要加多一项加工费用(印花,漂染及整理)  每单位成衣布料成本=(每码坯布价格+每码加工费)*(1+财务费用%)*每单位成衣布料用量的  码数  或者=(每米坯布价格+每米加工费)*(1+财务费用%)*每单位成衣布料用量的  米数  注意,在计算布料用量时应该加上加工过程中可能的损耗(如缩水等)  如:  坯布每码是6.00元,漂染厂费用是每码2.00元,每件衣服的布料用量是2.2码,包含发加工过程中缩水和损耗.  衣服的布料成本=(6.00元&#47;码+#47;码)*(1+5%)*2.2码=18.48  =(#47;#47;)*(1+5%)*  3 缝接针织服装  在纺织行业内,纺织服装的布料用量是以磅作单位的,计算缝接针织服装的布料成本所用的公式与上过公式相同.  每单位成衣布料成料成本=每磅成品布布料的价格*(1+财务费用%)*每单位成衣织料用量的  磅数  注意如布料用量是以码为单位的,应该先将码数单位化成磅.  每单位成衣布料用量的磅数=布料宽度(英寸)*每单位成衣布料用量(码)*标准布料重量(G&#47;M2)*#47;16  纱线成本  毛衫类成本是以纱线价格而不是以布料价格来计算的,正常情况下,每单位成本的纱线成本的计算方法是将每单位成衣的纱线用量(磅)乘以每磅纱线价格。针织结构越复杂,需要的纱线就会越多,纱线成本也相对越高,为了更准确的计算布料成本,好多时候都需要做一件样品,才决定成衣的真实重量,然后先至可以准确估计了纱线用量。  三、 生产成本  不同种类成衣的制造工序及技术应用程度(如电脑系统相对于人手操作效率会更高)都有所不同。不过系大部分情况下制造商只会以总CMT成本给买家报价,而不会提供每个制造过程的详细成本分析。  1 梭织服装及缝接针织服装生产工序相同,虽然所用的布产结构与设备&#47;机械可能不一样,但不会显著影响生产成本。成本是每项生产工序的费用总和:裁剪,车缝,洗涤,整理费(包括熨压,修饰,钉纽扣,检查,钉标签,上挂牌和包装),再加上辅料费用(如标签,里布,衬布,纽扣,肩垫和拉链)。  每单位成衣生产成本=每单位成衣的裁剪费+车缝费+洗涤费+整理费+辅料费  2毛衫的生产成本也是每项生产工序费用的总和:编织,缝盘,洗涤和整理(包括整熨,拆线,挑撞,补衣,钉纽扣,钉标签,上挂牌和包装),再加上辅助物料费用(如标签,里布,衬布,纽扣,肩垫和拉链)。  每单位成衣生产成=每单位成衣的编织费+缝盘费+洗涤费+整理费+辅料费  四、 其它  除了布料成本及生产成本之外,若是计出成衣的FOB价格,还要加上以下各种成本费用:  本地运输:内陆的运输费用  文件:处理文件费用  配额:购买配额费用  税项:进中材料,零件&#47;配件,如布料,纽扣所要的税项  杂项:没有分类支出的,如包装费用,行政费用,租金,维修费用等  边际利润:利润作为成本的百分比  定后,洗后克重与缩水率的关系。  一块布在定型后的重量假设是185G,面积是1M2,此块布在经过洗水后,因为缩水率的关系,所以只是面积上缩小了,重量是不会改变的。  定后克重:185G*面积:1M*1M  直缩水率:-8% 横缩水率:-8%  洗后布重:185G  洗后长度 :100CM*(1-8%)=92CM  洗后宽度:100CM*(1-8%)=92CM  洗后克重:克重GM&#47;长CM&#47;宽CM*10000CM2=GM&#47;M2  185&#47;92&#47;92*。57GM&#47;M2  洗后克重计算公式:定后克重&#47;(1-直缩水率-横缩水率)  定后克重计算公式:洗后克重*(1-直缩水率-横缩水率)  注:缩水率的预算:  平纹,双面,罗纹,不抓毛位衣一般客户正常接受的缩水率为:直缩横缩-8%以内。  单珠地,双珠地可接受的缩水率为:直-10% -8%以内;如果客户不接受直缩-10%,就要过预缩机才能达到客户要求。  磨毛和抓毛的布,直缩水率需加大2%,如抓毛双位衣缩水率:直-10%,横-8%以内。  底面抽针不规则灯芯的横缩水率会特别大,最好先自行试清楚成品规格才可织大货。  如是特殊布种没有注明缩水率的,因不同的机械设备做出来的规格会不同,必须要试清楚规格后才可做出决定,以免造成损失。  克重与布封换算长度  A 1码布和1米布重量计算方法:  1码布的重量以安士为单位 (下列的是基数)  布封(边至边)*克重&#47;平方米(GM&#47;M2)*安士&#47;码(Oz&#47;Yd)  1码布以磅为单位 安士&#47;码(Oz&#47;Yd)&#47;16=磅&#47;码(Lb&#47;Yd)  1码布以克为单位 磅&#47;码(Lb&#47;Yd)*克&#47;码(Gm&#47;Yd)  1米布以克为单位 克&#47;码(Gm&#47;Yd)*克&#47;米(Gm&#47;M)  B 1磅布及1千克的长度计算  1磅布长度以码为单位 19529&#47;布封(边至边)&#47;克重&#47;平方米(Gm&#47;M2)=码&#47;磅(Yd&#47;Lb)  1磅布长度以米为单位 码&#47;磅(Yd&#47;Lb)&#47;米&#47;磅(M&#47;Lb)  1千克布长度以米为单位 米&#47;磅(M&#47;Lb)*米&#47;千克(M&#47;Kg)  注:如里以码数为单位卖布时,在计价时便要调整.有些客户要求以为基数,有些以为基数,但是这个基数的取值必须大于,否则会不利于卖方.  另  成衣生产成本可以从中决定售价和此成衣是否值得生产,而成本的计算会受到下列因素影响:  A 公司业务XXXXXX质(例如:贸易公司,制造商)  B 适用的付款方式(例如:FOB,CIF)  C 适用的制造条件(例如:CMT,CN)  D 公司生产的成衣种类(例如:梭织品,缝接针织品,针织毛衫)  计算成衣生产成本的公式:  每单位成衣总价格(FOB)=(布料或纱线成本+生产成本+本地运费+文件费+配额费用+税项+杂项)*(1+边际利润)  注:以件或打为单位。  一、 布料成本  每单位成衣布料成本=每单位长度或重量布料成本*(1+财务费用%)*每单位成衣布料用量  布料用量是指用来制造一个单位成衣(以件或打计)的布料长度(码或米)或重量(磅或千克),用量的计算应同时包括额外的损耗,例如损坏或缩水。  财务费用包括直至成衣付运前,就布料价值所要支付的信用费用或银行利息,这项必须根据买卖双方的付款条件和协议而订定。  A 梭织服装  1 购买成品布  每单位成衣的布料成本=每码成品布价格*(1+财务费用%)*每单位成衣布料用量的码数  或者 =每米成品布价格*(1+财务费用%)*每单位成衣所需消耗布料用量  的米数  如:  一件女装衬衫需要每码RMB10.00元的全棉布料2码,财务费用是5%..那此件衣服的布料成本是=10元&#47;码*(1+5%)*2码=21元或10元&#47;*(1+5%)*  2 购买进一步加工的坯布料  计算方式与购买成品布料相近.只要加多一项加工费用(印花,漂染及整理)  每单位成衣布料成本=(每码坯布价格+每码加工费)*(1+财务费用%)*每单位成衣布料用量的  码数  或者=(每米坯布价格+每米加工费)*(1+财务费用%)*每单位成衣布料用量的  米数  注意,在计算布料用量时应该加上加工过程中可能的损耗(如缩水等)  如:  坯布每码是6.00元,漂染厂费用是每码2.00元,每件衣服的布料用量是2.2码,包含发加工过程中缩水和损耗.  衣服的布料成本=(6.00元&#47;码+#47;码)*(1+5%)*2.2码=18.48  =(#47;#47;)*(1+5%)*  3 缝接针织服装  在纺织行业内,纺织服装的布料用量是以磅作单位的,计算缝接针织服装的布料成本所用的公式与上过公式相同.  每单位成衣布料成料成本=每磅成品布布料的价格*(1+财务费用%)*每单位成衣织料用量的  磅数  注意如布料用量是以码为单位的,应该先将码数单位化成磅.  每单位成衣布料用量的磅数=布料宽度(英寸)*每单位成衣布料用量(码)*标准布料重量(G&#47;M2)*#47;16  二、 纱线成本  毛衫类成本是以纱线价格而不是以布料价格来计算的,正常情况下,每单位成本的纱线成本的计算方法是将每单位成衣的纱线用量(磅)乘以每磅纱线价格。针织  结构越复杂,需要的纱线就会越多,纱线成本也相对越高,为了更准确的计算布料成本,好多时候都需要做一件样品,才决定成衣的真实重量,然后先至可以准确估计了纱线用量。  三、 生产成本  不同种类成衣的制造工序及技术应用程度(如电脑系统相对于人手操作效率会更高)都有所不同。不过系大部分情况下制造商只会以总CMT成本给买家报价,而不会提供每个制造过程的详细成本分析。  1 梭织服装及缝接针织服装生产工序相同,虽然所用的布产结构与设备&#47;机械可能不一样,但不会显著影响生产成本。成本是每项生产工序的费用总和:裁剪,车缝,洗涤,整理费(包括熨压,修饰,钉纽扣,检查,钉标签,上挂牌和包装),再加上辅料费用(如标签,里布,衬布,纽扣,肩垫和拉链)。  每单位成衣生产成本=每单位成衣的裁剪费+车缝费+洗涤费+整理费+辅料费  2毛衫的生产成本也是每项生产工序费用的总和  编织,缝盘,洗涤和整理(包括整熨,拆线,挑撞,补衣,钉纽扣,钉标签,上挂牌和包装),再加上辅助物料费用(如标签,里布,衬布,纽扣,肩垫和拉链)。  每单位成衣生产成=每单位成衣的编织费+缝盘费+洗涤费+整理费+辅料费  四、 其它  除了布料成本及生产成本之外,若是计出成衣的FOB价格,还要加上以下各种成本费用:  本地运输:内陆的运输费用  文件:处理文件费用  配额:购买配额费用  税项:进中材料,零件&#47;配件,如布料,纽扣所要的税项  杂项:没有分类支出的,如包装费用,行政费用,租金,维修费用等  边际利润:利润作为成本的百分比  定后,洗后克重与缩水率的关系。  一块布在定型后的重量假设是185G,面积是1M2,此块布在经过洗水后,因为缩水率的关系,所以只是面积上缩小了,重量是不会改变的。  定后克重:185G*面积:1M*1M  直缩水率:-8% 横缩水率:-8%  洗后布重:185G  洗后长度 :100CM*(1-8%)=92CM  洗后宽度:100CM*(1-8%)=92CM  洗后克重:克重GM&#47;长CM&#47;宽CM*10000CM2=GM&#47;M2  185&#47;92&#47;92*。57GM&#47;M2  洗后克重计算公式:定后克重&#47;(1-直缩水率-横缩水率)  定后克重计算公式:洗后克重*(1-直缩水率-横缩水率)  注:缩水率的预算:  平纹,双面,罗纹,不抓毛位衣一般客户正常接受的缩水率为:直缩横缩-8%以内。  单珠地,双珠地可接受的缩水率为:直-10% -8%以内;如果客户不接受直缩-10%,就要过预缩机才能达到客户要求。  磨毛和抓毛的布,直缩水率需加大2%,如抓毛双位衣缩水率:直-10%,横-8%以内。  底面抽针不规则灯芯的横缩水率会特别大,最好先自行试清楚成品规格才可织大货。  如是特殊布种没有注明缩水率的,因不同的机械设备做出来的规格会不同,必须要试清楚规格后才可做出决定,以免造成损失。  克重与布封换算长度  A 1码布和1米布重量计算方法:  1码布的重量以安士为单位 (下列的是基数)  布封(边至边)*克重&#47;平方米(GM&#47;M2)*安士&#47;码(Oz&#47;Yd)  1码布以磅为单位 安士&#47;码(Oz&#47;Yd)&#47;16=磅&#47;码(Lb&#47;Yd)  1码布以克为单位 磅&#47;码(Lb&#47;Yd)*克&#47;码(Gm&#47;Yd)  1米布以克为单位 克&#47;码(Gm&#47;Yd)*克&#47;米(Gm&#47;M)  B 1磅布及1千克的长度计算  1磅布长度以码为单位 19529&#47;布封(边至边)&#47;克重&#47;平方米(Gm&#47;M2)=码&#47;磅(Yd&#47;Lb)  1磅布长度以米为单位 码&#47;磅(Yd&#47;Lb)&#47;米&#47;磅(M&#47;Lb)  1千克布长度以米为单位 米&#47;磅(M&#47;Lb)*  6=米&#47;千克(M&#47;Kg)  注:如里以码数为单位卖布时,在计价时便要调整.有些客户要求以为基数,有些以为基数,但是这个基数的取值必须大于,否则会不利于卖方
地砖常见地砖规格有600*600mm、500*500mm、400*400mm、300*300mm。 粗略的计算方法:  房间面积÷地砖面积*1.1=用砖数量  精确的计算方法: (房间长度÷砖长)*(房间宽度÷砖宽)=用砖数量 以长3.6m、宽3.3m的房间,采用300*300mm规格的地砖为例:  房间长3.6m÷砖长块  房间宽3.3m÷砖宽块  长12块*宽11块=用砖总量132块  说明:地面地砖在核算时,考虑到切截损耗,搬运损耗,可加上3%左右的损耗量。铺地面地砖时,每平方米所需的水泥和砂要根据原地面的情况来定。通常在地面铺水泥砂浆层,其每平方米需普通水泥,中砂34公斤
市场上常见的地砖规格有600mm×600mm、500mm×500mm、400mm×400mm、300mm×300mm。 a.粗略的计算方法: 房间地面面积÷每块地砖面积×(1 10%)=用砖数量(式中10%系指增加的损耗量) b.精确的计算方法: (房间长度÷砖长)×(房间宽度÷砖宽)=用砖数量 例:长5 m,宽4m的房间,采用400mm×400mm规格地砖的计算方法 5m÷块(取13块) 4m÷块 13×10块=用砖总量130块。 c.常用方法: 地砖片数=房间铺设墙地砖的面积[(块料长 灰缝宽)×(块料宽 灰缝宽)]×(1 损耗率) 例如:选用复古地砖规格为0.5×0.5M,拼缝宽为,损耗率为1%,100平方米需用片数为:100平方米用量=100[()×(0.5×) ×(1 0.01)约等于401片。d.建议:地面地砖在精确核算时,考虑到切截损耗,购置时需另加约3%―5%的损耗量
这个按“原材料――辅助材料”核算,实际统计时先粗制订个定额,然后逐步细化精确,食品行业比如伊利用利乐的包装,损耗很大时承重算单位损耗
1)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进行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先应计算截至报废时已经发生的废品生产成本;然后扣除残值和应收赔款,算出废品损失。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可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也可按废品所耗定额费用计算。可修复废品返修发生的各种费用,应根据各种费用分配表,记入“废品损失”科目的借方。其回收的残料价值和应收的赔款,应从“废品损失”科目的贷方,转入“原材料”和“其他应收款”科目的借方。废品修复费用减去残料和赔款后的废品净损失,也应从“废品损失”科目的贷方转入“基本生产成本”科目的借方,在所属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帐中,记入:“废品损失”成本科目。(2)废品损失的范围:包括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以及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扣除回收的废品残料价值和应由过失单位或个人赔款以后的损失
andy请先弄明白,单耗是单耗,损耗率是损耗率,这是两个不同的加工贸易术语。其中,某种进口料件的单耗指的是,生产每件出口成品所需要使用的该种进口料件的数量。具体到你的问题就是生产每件服装所需要使用的平均进口布料的数量。这其中实不包括损耗掉的部分的,也就是说单耗所指的数量的料件,已经全部转化成为成品。而损耗率是指在加工生产的过程中,合理损耗掉的部分占整个进口料件消耗量的百分比。损耗掉的部分,海关还要视其残余价值补征一部分税款。损耗是在单耗以外的。举个例子来说明吧,比如你进了一批100米布料,做成了30件衣服全部出口,预计在加工的过程中,受工艺和加工过程客观制约,会损耗掉10米布料。那么每件衣服的单耗就是3米,损耗率就是10%。这个例子和实际想必肯定有不小的出入,只是为了方便计算,不具有实际参考意义。最后给你两个有用的公式,请重在体会其实际意义:单种进口料件消耗总量=该料件单耗*出口成品数量+该种进口料件消耗总量*该料件损耗率单种进口料件进口总量=该种进口料件消耗总量+该料件加工后剩余数量
扫描下载客户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举个例子 英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