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日本明治维新时间以来,不断侵略中国的事实

全套高考历史单元教学案[原创][全套]--第五单元(2) 精心收集的..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全套高考历史单元教学案[原创][全套]--第五单元(2)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发生的自然与社会重大事件
&&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发生的自然与社会重大事件
&&&&——11/30周期律的一个典型例证
<font STYLE="FonT-siZe: 16px" COLOR="#2F.3.27
&&&&本文通过日本从明治维新以来发生的自然与社会重大事件,用11/30周期律来看看这个岛国从1868年开始至2011年此刻,一百余年来发展的时间轨迹。
&&&&1.时间起算点:1868年——距年(13&11年)
&&&&1868年——日本明治元年,明治维新开始。
&&&&日,日本天皇新政府,发布具有政治纲领性的《五条誓文》,6月11日公布《政体书》。9月3日天皇下诏将江户改称东京;10月23日改年号为明治。日迁都东京。
&&&&明治初年,日本即蓄谋向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
&&&&1874年1月出兵侵略中国台湾。甲午战争后,从1895年至1945年,日本占领中国台湾50年。
&&&&1875年武装入侵朝鲜,次年逼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
&&&&1879年4月占领一直臣属中国的琉球,更名为冲绳县。
&&&&1890年,日本召开行宪后的第一届国会,伊藤博文任贵族院议长。日本国会(帝国议会)正式开始运作,从而确立了专制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即日本近代天皇制。
&&&&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崛起,通过学习西方,“脱亚入欧”,改革落后的封建制度,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同时,日本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跻身于世界资本主义列强的行列。
&&&&2.1891年——距年(4&30年)
&&&&日,日本中部地区岐阜县南西部发生8.0级地震(亦有震级估算达8.4级),称为浓尾地震;地震在浓尾平原造成灾害甚大,有感范围波及日本绝大部分地区,极震区地面断裂约80千米长,损毁房屋142177间,死亡7273人,余震持续10余年。
&&&&1894年,在伊藤内阁主持下,日本发动侵略朝鲜、中国的甲午战争。中国清政府被日本打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1895年4月,中国与日本签订了继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后,又一个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再一次,把中华民族带入了灾难的深渊。
&&&&日,本州岛北部岩手县海域的三陆8.2地震(也有震级估算达8.6级)称为明治三陆地震,并引发大海啸,导致的海啸波最高达38.2米,平均超过20米;震中距海岸较近,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下午7时半,海啸于8时许就到达岸边,居民毫无防备;地震引起的海啸导致岩手县、宫城县、北海道27122人死亡,损坏房屋1万栋以上。
&&&&3.1898年——距1868年明治元年30年
&&&&1898年,中国戊戌变法,史称“百日维新”。在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开始后的第30年,中国清政府实行的变革维新运动,以惨痛的失败而结束。
&&&&1898年,伊藤博文第三次组阁,任第7届内阁总理大臣(日~日)。
&&&&1898年,日本在占领我国台湾后公布《台湾鸦片令》,实施鸦片专卖。
&&&&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
&&&&日俄战争后日本彻底霸占了朝鲜,伊藤博文被任命为第一任统监,于1907年迫使朝鲜政府签订第三次日韩协约,朝鲜沦为了日本的殖民地。
&&&&4.1909年——距1868年明治元年41年(11﹢30)年
&&&&1909年,伊藤博文最后一次出任枢密院议长。
&&&&1909年10月,为解决日俄争端,伊藤博文到中国东北与俄国财政大臣谈判。10月26日,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口呼“独立万岁!”,在哈尔滨车站击毙了来访的伊藤博文。安重根被俄军抓获后移送日方,在旅顺从容地走上绞架。
&&&&日——距1868年日本明治元年41年(11﹢30年),距1898年中国百日维新30年,日本明治维新元老,中日甲午战争的策划者与发动者,使日本迈进现代化国家、成为近代世界列强之一的重臣——伊藤博文(日~日),以一种突变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5.1901年——距明治元年1868年33年(3&11年),距年(10&11年)
&&&&日,日本本州东北远海8.2级地震。
&&&&6.1923年——距明治元年1868年55年(5&11年)、距2011年88年(8&11年)
&&&&日上午11点58分,日本东京相模湾发生7.9级地震,称为关东大地震,震级后来修订为8.3级。地震死亡、失踪超过14.2万人,损失房屋超过70.1万栋。关东大地震发生后,中国曾积极伸出了援助之手。
&&&&日,日本西部京都地区发生里氏7.3级地震,造成2925人死亡。
&&&&7.1931年——距明治元年1868年63年(30﹢33年)、距中国清政府1898年“百日维新”33年(3&11年)、距1909年伊藤博文被刺22年(2&11年)
&&&&1931年日本发动
“九一八”事件,随后的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
&&&&日,日本本州岛北部三陆发生8.1级地震(也有震级估算达8.5级),引发的海浪最高达23米;岩手县、宫城县和青森县因海啸死亡、失踪3064人,房屋损失近万栋。
&&&&8.1937年——距1904年日俄战争33年(3&11年)
&&&&日,爆发“七七事变”,日本就此发动对中国的全面侵略。
&&&&日,侵华日军攻陷中国南京,实施了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
&&&&日,日本发动“珍珠港事件”。
&&&&日,在日本本州南端的三重县纪伊半岛近海发生7.9级大地震,称为东南海大地震。这一场地震的遇难者和失踪者至少达到1200人之多。
&&&&9.1945年——距1868年明治元年77年(7&11年)、距1923年关东大地震22年(2&11年)、距2011年66年(6&11年)
&&&&日,中部名古屋附近三川发生里氏6.8级地震,造成2306人死亡。
&&&&日,美国B-29轰炸机向日本广岛市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8月9日,美国又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
&&&&日,日本南海道发生8.0级地震(南海地震),死亡、失踪1443人,损失房屋39127栋。
&&&&日,日本本州岛中部福井县发生7.1级地震,并引发大火,死亡3769人,22203人负伤,36184间房屋完全被毁。
&&&&10.1951年——距2011年60年(2&30年)
&&&&日,朝鲜战争爆发。
&&&&日,美国在旧金山举行对日和会。
&&&&在美国积极支持下,1952年1月,日本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1955年9月日本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前身——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
&&&&1955年,日本经济基本恢复到战前水平。
&&&&11.1956年——距1945年11年(2&30年)、距2011年55年(5&11年)
&&&&1956年4月,中国政府宽大为怀,决定对关押的日本战犯按照宽大政策进行处理。
&&&&1964年10月,日本东京举办第十八届夏季奥运会。这是日本首次举办奥运会,同时也是第一次在亚洲国家举办。
&&&&1966年,日本的GDP超过法国。
&&&&12.1967年——距1868年明治元年99年(9&11年)、距1945年战败投降22年(2&11年)、距2011年44年(4&11年)
&&&&1967年——距明治维新元年1868年99年(9&11年),日本的GDP超过英国。
&&&&1968年日本的GDP超过德国,在1868年开始的百年维新后,成为仅次于美苏超级大国的经济体。
&&&&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10%以上,工业增长率则平均达13.6%。
&&&&1973年——在日本陷入1923年关东大地震后的巨大灾难和1929年世界空前经济危机双重打击后的第44年(4&11年),日本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13.1978年——距1945年33年(3&11年)、距2011年33年(3&11年)
&&&&1978年,日本国会通过《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应对地震紧急状态的法律。
&&&&日日本伊豆大岛近海地震7级地震;日,千岛群岛8.2级地震;日,日本本州岛宫城县近海7.4级地震,死亡28人、伤1325人。
&&&&1978年位于日本本州岛福岛县福岛第一核电站曾经发生临界事故,但是事故一直被隐瞒至2007年才公之于众。福岛第一核电站和福岛第二核电站,均由日本东京电力公司负责运营。
&&&&14.1989年——距1945年44年(4&11年)、距2011年22年(2&11年)
&&&&1989年底,日本发生爆发严重经济危机,泡沫经济大崩盘。1989年底至2001年秋,日经平均指数由38915.87点直线下挫到10195.69点,缩水70%。
&&&&15.2000年——距1945年55年(5&11年)、距2011年11年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
&&&&2000年,以美国为主的西方经济体爆发互联网泡沫危机,日本也难避其祸。
&&&&16.时间结算点:2011年
&&&&——距1868年明治元年143年(13&11年)、距1891年浓尾地震大地震120年(4&30年)、距1923年9月关东大地震88年(8&11年)或1050月(35&30月)、距1945年遭受原子弹轰炸66年(6&11年)、距1978年福岛核电站临界事故33年(3&11年)
&&&&日,日本本州东海岸近海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大规模海啸和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爆炸及核泄露事件。
&&&&日方最新统计结果显示,到2011年25日上午,因11日大地震与海啸而确认遇难人数达到1万零35人;1万7443人失踪。同时福岛第一核电站释放的放射性物质已扩散到广大范围。
&&&&本文根据“11/30周期律”所展现的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以来的一百四十三年的发展历程与时间轨迹,难道还不清晰吗?
&&&&1868年,一个相对的时间“起算点”,日,一个相对的时间“结算点”。
&&&&时空之网既朝着过去、又向着未来在延展。
&&&&当今世界各国都要从此例证中认真思考地球人类未来的发展道路。
&&&&大约2500年前中国古代先哲老子曰: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
发表于中华网.中华论坛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材料一:日本军国主义妄图独占中国由来已久。……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发动和参加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其中大多数是侵华战争。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侵略者从国民党政府手中相继夺取大部分重要城市,占领了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土地。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中国死伤人数3500万,仅南京大屠杀就死亡30万以上。从关内骗到东北的劳工被残害致死的不下200万人。此外,还有令人发指的细菌战、化学战。按1937年的比值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
——江泽民
  材料二:靖国神社内供奉着明治维新以来约250万日本军人的牌位,其中包括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死刑的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神社院内有一个常设的展览馆,叫做“宝物遣品馆”。馆内保存着日军的作战地图、军装、武器、写着“武运长久”的太阳旗,以及日天皇命令占领中国的诏书等。
——《北京晨报》(日)
  材料三:双方同意,继续遵守《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和《中日联合宣言》的各项原则,正视历史,面向未
下载完整版《北京市西城区外语学校2013届高三下学期3月第一次历史精选模拟预测卷(C卷)(有解析)》Word试卷
相关资源搜索
最新同类资源
| 技术支持:QQ
Copyright &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号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为什么日本明治维新能够成功而中国维新变法却遭失败?
,为什么日本明治维新能够成功而中国维新变法却遭失败?
共有 5 位网友向您献上回答啦, 对答案满意?赶快给出你的好评,感谢他们吧!
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区别
从内部条件和社会背景上。第一,日本实现近代化的条件优于中国。由于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两国封建社会内部都已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在19世纪中叶,这两个国家都还不具备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充分的社会经济前提。只是由于遭到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日中两国才被迫将“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的任务提上自己的历史议事日程。由于日本经济发展的普遍水平略高于中国,因此它实现近代化的条件也比中国更有利一些。第二,日本幕府统治与清朝统治虽然同样面临严重的危机,但情况有所不同。在明治维新前,日本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其危机主要体现在:一是日本存在着猛烈而持续的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它有力地冲击着幕府的统治和腐朽的封建制度。二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和分化也日益激烈。旧的统治阶级——武士等级,不仅在其上层存在着尖锐复杂的矛盾,日益贫困化的广大下级武士对上层的不满情绪也发展到“恨主如仇”的严重程度,一部分武士甚至向资产阶级转化,这就使幕府陷入极端孤立的地位。此外,强藩的离心倾向也越来越大。年幕府两次发兵征讨长州藩,标志着幕府与强藩的矛盾也已公开化。而日
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区别
从内部条件和社会背景上。第一,日本实现近代化的条件优于中国。由于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两国封建社会内部都已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在19世纪中叶,这两个国家都还不具备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充分的社会经济前提。只是由于遭到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日中两国才被迫将“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的任务提上自己的历史议事日程。由于日本经济发展的普遍水平略高于中国,因此它实现近代化的条件也比中国更有利一些。第二,日本幕府统治与清朝统治虽然同样面临严重的危机,但情况有所不同。在明治维新前,日本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其危机主要体现在:一是日本存在着猛烈而持续的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它有力地冲击着幕府的统治和腐朽的封建制度。二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和分化也日益激烈。旧的统治阶级——武士等级,不仅在其上层存在着尖锐复杂的矛盾,日益贫困化的广大下级武士对上层的不满情绪也发展到“恨主如仇”的严重程度,一部分武士甚至向资产阶级转化,这就使幕府陷入极端孤立的地位。此外,强藩的离心倾向也越来越大。年幕府两次发兵征讨长州藩,标志着幕府与强藩的矛盾也已公开化。而日本封建制度因其僵化的土地所有制和封闭式的社会结构,不但无法调节这些矛盾,本身也陷于瓦解。而中国戊戌维新时却没有出现这样的形势。自从1864年欺骗利用。在统治阶级内部,掌握清政府大权的满族贵族,对外向外国侵略势力投降妥协,勾结起来共同绞杀中国人民革命;对内则向汉族地主实行让步,依靠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军阀官僚镇压农民起义,办理国防外交,使清朝封建政权暂时得以维持。统治阶级内部虽然有洋务派、顽固派以及帝党、后党之争,但总的说来守旧势力还很强大。
从力量对比上。在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尚不成熟的条件下,能否实现近代的社会变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旧的统治阶级营垒中是否能分化出一支革新的力量以及这支力量的实力情况。在日本明治维新时,幕府的势力已经十分脆弱,陷于极端孤立的境地。维新势力以中下级武士为核心,抬出天皇为旗帜,与反幕府的强藩相结合,既有基地,又有军队,广大农民和市民也积极参加和支持反幕武装,因此组成了强大的维新阵营,一举推翻了幕府旧政权。中国的情况则不然。由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和官僚结成的“四位一体”,同现存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有着密切的利害关系,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学又是它们的共同思想准则。而且,这股反动势力还有强大的外国侵略势力的支持。因此,在这个具有特殊凝聚力的统治营垒中是很难分化出与之相对抗的革新势力的。如中国的维新势力仅以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士大夫知识分子为核心,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联合少数官僚。既没有基地,也无兵权、财权,“与守旧党比,不过千与一之比,其数极小”(严复语)。因此,守旧势力一反扑,维新势力顷刻瓦解。
从政策措施的实施上。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如奉还版籍(1869年)、废藩置县(1871年)、改革封建身份(年)、废除封建俸禄(1876年)、地税改革(1873年)、教育改革、殖产兴业、修改不平等条约,最后制定宪法(1889年)、召开国会(1890年),使日本成为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的“百日维新”中,尽管光绪帝也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权以及守旧势力的强大,根本不可能实施。
从国际环境上。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而西方列强在东亚侵略的主要目标是地大物博的中国,加上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对西方列强力量的牵制,都为日本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日本维新派本身也比较注意外交斗争策略,尽量利用英法、英俄之间的矛盾。而中国戊戌维新已经到了19世纪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已经基本上把世界瓜分完毕。中国成了列强在东方争夺的“惟一富源”,出现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时帝国主义列强绝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
一、倒幕前的日本(板) 19C中期,日本还处在封建社会末期,天皇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朝延设在京都,但实权掌握在将军德川庆喜手中,将军的政府设在江户(今天的东京),称幕府。德川家族就占有全国土地的1/4,将军以下有大名,全国共有260个,大名的领地叫藩,为了加强对大名的控制,规定大名须隔年到江户参观,侍奉将军一年,妻子儿女留作人质,常住江户。将军和大名有自己的家臣——武士,全国有200万人左右,所以说:“天皇,将军,大名,武士”构成了日本的统治阶级。 占日本人口80%的是农民,幕府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德川幕府主张将农民置于不死不活的境地,“不要让他们困难,也不要让他们自由,就是对农民的慈祥”。农民世世代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他们终年辛苦,却要将收获物的一半以上交给封建领主,还要担负名目繁多的苛税和徭役。统治者公然声言:“农民象芝麻,越榨越出油”。正是由于这样,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连绵不断,另外,城市中的手工业者和商人属于封建等级的下层,也受到幕府的歧视和压制。 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在日本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封建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当时全国雇工十人以上的手工工场有三、四百家,有的手工工场雇工达一百多人,大 阪、京都等城市成为商业中心,一些商人和高利贷者还在农村把农民抵押而过期无力赎取的土地据为己有,并召幕农民开垦土地,成为新兴地主。由于封建经济的衰败,大名、武士生活水平下降,一些大名、武士开始经商。总之,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成为一种新的政治力量,他们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取得政治上的统治权,而一些大名和武士日益资产阶级化,由原先封建统治的支柱变成了反对幕府的一支力量。可见,封建的幕府已成为日本社会的众矢之的了。 日本除了内忧,还有外患。长期以来,统治日本的幕府推行锁国的政策,日本各藩不必向中央政府请示,可以随意击沉一切有登陆日本企图的外国战舰。19C中叶,西方列强打开亚洲许多国家的大门,中国首当其冲地遭到资本主义的侵略。同学们思考一下,1840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不久,西方列强也敲响了日本的大门。1853年,美国海军舰队闯入日本浦贺港。第二年,它第一个强迫幕府签订了不平等的《日美亲善条约》。在这以后,俄、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依仗着军舰和大炮的威力,先后迫使幕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的入侵,激化了日本人民和以幕府为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苦难深重的日本人民对幕府的统治更不满。内因和外因结合,造成了幕府统治危机的总爆发。 二、倒幕运动(板) 早在1837年,下级武士出身的大盐平八朗,在大阪发动武装起义,反对幕府的暴政,有几百人参加。尽管在一天之内被镇压下去,这次起义成为打倒幕府统治的一个信号。从60年代中开始,日本人民掀起了斗争的高潮。在这一过程中,日本西南部的长州、萨摩、土佐、肥前四藩中的下级武士,迅速扩大实力,成为日本资产阶级和倒幕的主要力量。 1867年,倒幕派加紧在宫延活动,联络一些权贵,争取到年幼的明治天皇的支持,获得讨幕密诏。陷于孤立境地的德川庆喜见势不妙,立即采取了以守为攻的政策略,辞去将军的职务,“奉还大政”于天皇,妄图以此来分化瓦解倒幕派,等待时机,卷土重来。1868年初,德川庆喜潜出京都,逃往大阪,集结兵力,待机反扑,于是一场公开的内战爆发了。在京都附近的伏见、鸟羽一带,倒幕军与政府军展开了决战。这场战役,幕府军队全线溃败,倒幕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倒幕军乘胜追击,直逼江户,德川庆喜被迫投降。这样,日本最后一个封建幕府政权被推翻了。1869年,明治天皇政府从京都迁往东京,并开始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改革。 三、明治维新(板) (P161大字)明治维新是日本天皇政府自1868年开始实行的一场资阶改革运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在政治上,“废藩置县”,取消大名对各藩的统治权,打破了国内封建割据的局面,加强了国家的统一;②在经济上,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实际上是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还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积极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③在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由于明治维新的领导权掌握在地主资阶的代表武士集团的手中,作为幕府统治的支柱,他们同封建势力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建立起以天皇为中心的地主资阶专政。同时,也由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时间较晚,其生产力发展水平,占有殖民地等都落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后面,强迫日本的地主资产阶级特别狂热地运用对外侵略、掠夺和杀戳的血腥手段,来补充本国财政资本的不足。 [巩固小结] 本节课主要掌握一主题三方面:一个主题,就是明治维新。三个方面是指:产生明治维新的国内外因素;打倒旧政权,建立新政权;明治维新及其对日本社会构成的影响。明治维新是在日本的封建制度日趋瓦解、民族危机沉重的背景下发生的,明治维新又是地主资阶为代表的倒幕力量通过军事手段摧毁幕府统治、建立新政府而实现的。明治维新不仅使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渐转变成资本主义国家,而且摆脱了民族危机,很快成为亚洲的强国。
主义道路。而这个问题的背后则又是---------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
而这都是非常复杂而深奥的政治理论/社会实践问题。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错误:您所请求的网址(URL)无法获取
您所请求的网址(URL)无法获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治维新pp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