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展性签名lol怎么写个性签名

价格(元)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大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大32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大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大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大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版次:1版1印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大32开
装订:其它
版次:1版1次
装订:平装
开本:大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大32开
版次:1版1印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大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大32开
装订:其它
开本:32开
装订:其它
开本:32开
吴红庆到页很经典,随便一句都可以当做QQ签名..
1、心里有座坟,葬着未亡人。
&&&&2、要么忍,要么残忍
&&&&3、下辈子我要做你的一颗牙,至少,我难受,你也会疼
&&&&4、心不动,则不痛
&&&&5、我才发现,吸引住男人的办法就是让他一直得不到;吸引女人的办法正好相反,就是让她一直满足
&&&&6、你会流泪,并不代表真的慈悲;我会微笑,并不代表一切都好。
&&&&7、理想老公的条件:A带的出去,B带的回来。
&&&&8、低调!才是最牛B的炫耀!!!
&&&&9、曾经爱过你的人,前世一定和你有缘,不要语言虐待。如果他今生真的负你了,那是因为你前生负他,红尘轮回,无需计较.
&&&&10、一个人要是舍得让你伤心,就根本不会在乎你是否流泪。所以赶紧收起你那卑微的泪水。洗洗脸刷刷牙,该干嘛就干嘛去吧...
&&&&11、眼泪的存在是为了证明悲伤不是一场幻觉
&&&&12、我多想一个不小心就和你白头偕老
&&&&13、如果方向错了,停下来就是前进
&&&&14、你来过一下子,我想念一辈子
&&&&15、男人要永远感谢在他20多岁的时候曾经陪在他身边的女人。因为20多岁的男人处在一生中的最低点,没钱、没事业;而20多岁的女人却是她最灿烂的时候……
&&&&16、从单纯到冷漠是怎样的疲惫?
&&&&17、在一起一天拉手在街上那是**,在一起一年拉手在街上那是恋情,在一起五年还能在街上拉手那是感情,在一起十年在街上拉手是亲情。如果三十年后还能一起拉手在街上散步那才.是爱情
&&&&18、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
&&&&19、孤单
是 你心里面没有人 ! 寂寞 是你心里有的人却不在身边
&&&&20、滚罢。带着我最后的慈悲……
&&&&21、冬天里你给了我一个夏天的梦
却把我在春天喊醒了 由于一下子不适应我反而觉得比冬天更冷 但这不怪你`..怪只怪我把梦当成现实了……
&&&&22、一个人没爱过之前叫做孤单.爱过之后叫做寂寞……
&&&&23、敏感的人
大多不幸福……
&&&&24、要么结婚、要么分手
&&&&25、我深信,会有一个男人是为受我的折磨而来到这世上的
&&&&26、终究要亲自受伤,才会学着聪明
世界上最勇敢的事情 是微笑着听你说你们之间的爱情……
&&&&28、我们的关系没有关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视频新闻 > 文章内容
南医大:师生代表签名承诺 共同遵守学术规范
作者:姜坚 吴红鲸 发布时间: 来源:【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周刊(第3期)
&&&& 20:55:00, 强光峰, 137678,
刊首生命的存折武晶&  一个近乎童话似的故事,没有华丽的外衣,质朴却透彻心扉!&&& 多年前的一天,一位老师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快来啊!”从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人的呵斥声。   她回头望着正在看电视的唯一的女儿,心中立刻明白过来,肯定是有一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却碰巧打到这里。  她本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的,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有任何关系。但通过电话,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犹豫了片刻之后,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匆匆忙忙地赶了过去。  正如她所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面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她一下子冲了上去,将那个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小女孩临走时,她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吧。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她打开房门后,看到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满脸笑容,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您找谁?”她疑惑地问。但女孩却激动地说了一大堆话。好不容易,她才从那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原来她就是当年那个偷书的小女孩,已经大学毕业,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  女孩眼睛里泛着泪光,轻声说道:“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充当我妈妈,解脱了我,但我总觉得,这么多年来,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老师的眼睛开始模糊起来,她有些好奇地问道:“如果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呢?”女孩轻轻地摇了摇头说:“我说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去死。”老师的心猛地一颤。  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笑了。  我被故事中老师的善良和善解人意感动着。  现实的工作中太多的压力使人们更多地想到自己。  其实生活中我们能做到的还很多,一举手,一投足,都将意味着爱的投入。爱是一盏灯,照亮别人,也温暖自己。捧一颗爱心上路的人,一生也都将在爱里。  爱是一种非常美的人生情感,像花,开出来,美丽别人,自己也结果实。为什么不把爱奉献?  奉献爱心,去爱每一个人,是每个人很容易做到的。一句话,一个微笑,一束花就足够了。这对我们并没有损失什么,却可能因此帮助别人走出困境,同时也美丽了自己的人生,何乐而不为呢?  文中的老师把爱给了小女孩,在关健时刻帮助了小女孩,用一点一滴的善去积累她生命中的存折,她的人生路上才有一路阳光和快乐!那个老师能做到,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学会做到?!为什么就不能每天往自己的生命存折上放一颗心币,为别人,同时也为我们自己?!  目 录刊首  生命的存折                 武晶思想  美国的教育文化——听老师们谈美国教育有感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程?           管理  摸索中前进的教改之路              管理的科学化和对师生的人文关怀       课堂  历练——参加泰安市第四届创新课有感       教学必须有创新理念             随笔  “想当然”的编者与“井然”的教师        美丽的约会                   反思教育                  推荐  “教育者自身首先要有尊严”    ——访南京师范大学附中语文教师吴非     来自学校、校长、教师、专家的新课程实践体会 读书  不要把学习之母变成后娘             点燃每位学生心灵的火花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感谢莫里——一个终生的教师         成长  我所理解的语文素质&&&            生活  我"女儿"今天满月                 博客——心中的太阳             思想美国的教育文化——听老师们谈美国教育有感张志勇&&&&& 为了开阔“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的国际视野,学习借鉴发达国家教育的先进理念,推进山东省的基础教育改革,日至12月20日,来自全省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的18名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深入美国康州的中小学校进行了为期21天的学习培训。教师们在集中授课培训之后,分散到康州13个学区的中小学校采取跟班听课、座谈等形式,先后到70余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进行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学习和培训,深入解了当地中小学校的学校管理和课堂教学。跟班、听课、实习后,教师们重新集合,就中美两国中小学学校管理、课堂教学等情况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研讨。2月20日,举行了出国培训总结报告会。透过老师们的汇报和总结,我对美国教育有以下几点新的认识,愿与大家共同分享。&&&& 任何教育现象都可以从它所赖以存在的社会中找到根源,都打上了这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特性。我们谈美国教育,看到的必然是它背后所蕴藏的美国文化。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把握美国教育的特质,才能更准确地找到借鉴美国教育,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有效路径。正因为如此,听了老师们关于美国教育的所感、所思、所悟之后,我想从大家眼中的美国教育谈谈美国的教育文化。&&&& 学习借鉴美国教育,对我国教育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教育文化的重建。我们是不是需要一种教育文化的革命?回答是毋容置疑的。美国教育文化中最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是什么?这就是:尊重、科学、民主、自由、差异、平等、实践、效率、敬业。&&&&& 一、尊重&&&& 我认为,教育是通过人与人交往的人文性活动来培养人的。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的人文性活动的性质往往决定着教育活动的性质,决定着教育活动的成败。看美国教育,给我们的一种深刻的感受的就是师生关系的和谐,这种和谐源于师生关系的平等,源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尊重是美国教育文化的基础。&&&& 泰安二中高中数学老师曹炳友说:“尊重每一位学生”,这是美国教育给他留下的最深的印象之一。老师们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与学生接触,都为学生树立了友好、和善、礼貌的典范。像校长每天都第一个到校,见到学生都会主动向学生问好。在学校里,师生们都互相问好。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遇到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或者主动示意有不理解的问题,老师们都会主动停下课来为学生解答。老师们从来不轻易不批评学生。因为在老师们的心目中,学生都是孩子。&&&& 对学生的尊重,归根到底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潍坊幸福街小学数学老师孙颖在谈到对美国教育的观感时认为:美国学生是为自己的理想和需要而学习的。我觉得,需要很重要。他们的学习目的很明确。我们浪费了大量的宝贵的时间,让学生学了很多他们不需要的东西。他们初中、高中生都有自己的课表。排课表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但他们却能为每个学生排课表,我真的不理解,他们怎么做到的。&&&&& 美国的教育不但尊重每一位学生,也充分尊重每一位家长。济宁师范附小数学老师张宏伟说:我们发现,美国学校家长会的组织有两种方式:一种家长会是教师与家长一对一进行的。开家长会时,家长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找不同的老师一对一进行沟通。我们看到,有一位老师,与八位家长进行了交谈。另一种家长会是根据学生和家长的要求进行的。有一位学生,感到某个学科学习有困难,家长要求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特殊辅导。学校就由心理老师专门对这个学生进行测试。参与这种测试的有三个学科老师、一位心理老师,还有校长、父母,共七人参加。&&&& 想想吧,我们的校长和老师见了学生会主动向学生问好吗?我们的学生如果在老师讲课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老师能主动停下课为他解答吗?我们的学生对学习有特殊的需要,我们能为他单独开设课程吗?我们的家长会是怎么开的?&&&&& 二、科学&&&& 教育是继承和创新人类文明的地方,教育是最应该尊重科学和弘扬科学的地方,教育也应该是最充满科学精神的地方。看美国教育的点点滴滴,我们有一种感受:美国教育充满了对科学的敬畏。&&&& 美国康涅狄格州是世界上第一个成立心理卫生协会的地方,时间是1908年。将近成立了一百年了!临沂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高中心理教育老师徐光琴在谈到美国康州的心理教育时说:这里78.9%的学校开设了心理学课,而且在全部中小学开设的选修课中,心理学课是学生选修率最高的学科。这里的中小学生接受心理教育的途径有三条:开设心理学课、专业心理咨询、教育全过程的渗透。每个学校的心理学老师都是专职的,不做心理辅导。心理学老师负责上心理学课,心理辅导老师只负责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承担心理学课程的老师学历都是研究生以上。这个州的学校都配有专职的心理咨询教师。一般一所学校有一位教师。大都会学习中心只有六七百名学生。除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外,还要帮助家长给学生制定学习方案,而且要由专业心理咨询老师决定哪些学生是不是需要提供特殊的帮助?也就是说,专业心理咨询老师承担着鉴定需要特殊帮助的学生的责任。&&&& 透过徐光琴老师的介绍,我们看到了什么?一是美国心理学老师的专业要求是非常高的。这体现在专业教育经历和专业分类两个方面。从专业教育经历看,都应该达到研究生以上学历;从专业分类看,心理学老师和心理咨询老师是不能相互兼课的。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学生是不是需要特殊的教育和帮助,不是哪个老师或家长说了算的,是需要通过专门的委员会来进行测试、鉴定的。不仅如此,在美国的许多学校里,对学生如何选课也有专门的老师进行指导。美国教育不仅充满着对科学的敬畏,而且在教育中处处体现着教师们的科学精神。潍坊幸福街小学孙颖老师认为,美国的教育是非常成功的。她认为:美国教育对学生应该学习什么?学生学习为了什么?回答的比我们好:&&&& 1.美国的教育就是让学生掌握方法。&&&& 2.美国的教育具体到课堂是认知主义,是建构的,是自己长知识的。我们是通过大量的强化训练进行教育的。&&&& 3.为自己的理想和需要而学习。我觉得,需要很重要。他们的学习目的很明确。我们浪费了大量的宝贵的时间,让学生学了很多他们不需要的东西。&&&& 4.美国老师有强烈的反思意识。他们认为,自己的教育不好!什么是科学精神?反思精神、批判精神就是科学精神。美国老师们的反思批判精神,不正是我们所缺乏的吗?&&&&& 三、民主&&&&&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是一个标榜民主的社会。这种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要求民主、平等的文化意识,对美国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美国教育的民主首先体现在生活中,体现在家庭教育之中。山东省实验中学数学老师邵丽云说:我曾在我住的家里观察主人的两个孩子。我在家里时,我问他们一些问题,他们也反过来向我提出问题。16岁的大儿子,可以开车了,弟弟要跟着他去玩。爸爸不太愿意让他去,就与他交流、沟通,解释自己为什么不想让他去。&&&&& 美国教育的民主体现课程开设的决策机制上。济宁师范附小小学数学老师张宏伟在谈到美国教育时说: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学生家长都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来决定学校开设什么课程。这使各地的教育有自己的地方特色。学生通过有特色的课程,也使自己充满了个性。&&&& 美国教育的民主也体现在校长与老师的关系上。邵丽云曾谈自己参加校长召开的全体老师会议的感受和体会。她们参观的那所学校老师不到100人,长期在学校里固定上课的老师80多人。开会时校长像答辩人一样,由老师提出问题。如有的老师问:学生迟到了,怎么办?有的学生请假了,但一会又来了,这样的事情怎么处理?她说:看到这种情境,真切地感到,校长是真正为老师服务的。学校教育中的民主是什么?民主就是协商,民主就是权利分享,民主就是尊重多元诉求。&&&& 四、自由&&&& 济宁师范附小数学老师张宏伟对美国教育的认识时说:自由、灵活——真正人本的教育。自由和灵活是开发人的创造力最重要的因素。他发现:&&&& 教师对教室的布置是自由的。有的老师把自己的教室帖的花花绿绿的,一米长的条子、人体骨架……老师们说,这里的每样东西都是有用的,都是给予学生以教育和影响的。……&&&& 美国学校的课程设置是自由的,课程一直触及到生活的许多领域,像养金鱼也是一门课程……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 教师任教是自由和灵活的。教师们上课更多是依据课程标准,而不是教材。有一节课,体育老师就拿着一个橡胶圈,就上了一堂体育课。其做法,就是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去做。学生怎么想,就可以怎么做。这样的课,充满了自由和创造;&&&& 学生的学习是自由的。……&&&& 章丘实验中学数学老师吕学江认为:我国教育是补短的教育,美国教育是扬长的教育。美国教育为不同才能的学生提供了最好的条件。在这种教育中,美国教育对学生是宽容和理解的。美国老师认为,学生没有一个问题不可以提,提出一个问题就是你的贡献。学生答错了,不批评。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观点。教育教学中,美国老师们总是在采用不同的方式夸学生。他们鼓励学生:你经历了,你才知道自己行不行。&&&&& 嘉祥一中化学老师翟远杰老师认为:美国基础教育是自然而和谐的。美国的运算能力不如我们的学生,上课也没有我们的学生听话,学生的作业也没有我们学生的多。但是,美国的教育却培养出了那么多优秀的人才,为什么?他认为,这与美国教育给予了学生享受充分的选课自主权不无关系。学校为学生提供方便的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菜单。每学期学校都提供高中四年的选课建议。为了帮助学生科学选课,学校有健全的指导制度,有选课指导办公室。每个学生的课程方案是由指导教师、家长和学生三方形成的。&&&& 不但如此,美国学生有充分自由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学校一周五天课,每天7:20到下午两点20分上课,从下午两点半到五点半是学生课外活动时间。有的学生回家,有的学生在学校里,有各种社团活动、俱乐部活动和实践研究等。&&&& 学校教育中的自由是什么?自由就是不钳制师生教与学的创造性,自由就是给予教师和学生自主教学、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五、差异&&&& 我们都知道,人生下来就是不一样的。天下正像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即使是两个双胞胎,也是有差异的。面对走进学校校门的千差万别的学生,学校教育应该如何适应他们,教育他们呢?显然,教育应该做的就是:尊重差异,适应差异,促进差异。对于这一点,我们赴美学习和考察的老师们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感受。&&&&& 泰安二中高中数学老师曹炳友说:美国学校教育的 “选课制”:满足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愿望。我们参观的一所高中,大概有1300名学生,学校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开设了大量的选修课。即使是必修课,老师和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版本的教材。我们看到,这所学校仅数学教材现在就有20多种。据学校介绍,这所学校每一学年的课,学校要花三个月来排定每个学生的课表。全校即使只有9个学生选修中文课,学校也要为他们聘请一位老师。&&&& 为了为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特殊的帮助,学校里设有一个特殊学习中心,这个中心有8个房间,8名老师,9名助理。学习中心的老师们,为了帮助学生解决阅读障碍,有的老师中午边吃饭边指导学生阅读。&&&&& 在美国的学校里,对于正常学生的学习实行“选课制”和“走班制”;对于有特殊需要的,包括殘障、智障或有心理、行为障碍的学生实行“个别辅导制”。目的只有一个,这就是学校教育要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在这里,我不由得想起,在我的“博客”上,我曾组织朋友们就“究竟什么是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进行讨论。但是,讨论来讨论去,朋友们总走不出在升学面前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误区。&&&&& 美国人是怎么看待“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日照一中高中化学老师许光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美国有一个教育法案,就是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他们是如何保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我觉得,他们一是有法律保障和财力保障;二是有实实在在的措施保障。三是有实施的诚信。在这里,我们发现,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残疾的……都受到了很好的特殊照顾。在一所学校里,我们发现一个智力低下的孩子,有一位老师整天跟着帮助他。在一所初中学校里,对学生实行分层教育。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校给予单独的辅导……&&&& 显然,美国人眼中的“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是不让一个学生失去做人的尊严,是不让一个学生失去对人生的追求,是不让一个学生丧失追求美好生活的能力。一句话:让每一个学生在他的天然秉赋许可的范围内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这就是学校教育尊重学生差异的本意!&&&&& “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是“不让一个学生升不上学”。试问:我们的教育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升学的道路上攀登上他理想的阶梯吗?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教育,除了制造失败者,还能制造什么?&&&&& 六、平等&&&& 在中国,正在大力倡导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的今天,对什么是公平的教育,平等的教育大有探讨的必要。我认为,政府所关注的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从本质上说,应该是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公平的教育条件和教育机会,而不是向人人提供一样的教育。就每个人的天然秉赋自然差异而言,有差异的教育,才是平等的教育。&&&&& 济南二十七中的初中数学老师褚爱华在汇报会中谈到:在康州政府的广场上,有一尊来自山东省政府赠送的孔子塑像。康州教育部的官员葛丹先生幽默地对我们说:来自中国的孔子正在监督着康州的教育。说实话,当我听到这句话时,内心是有些震憾的。让我感到震憾的是什么?为什么中国几千年教育中最优秀的传统在我们国家逐步式微,而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得到了发扬光大呢?&&&& 请看,美国学校是如何实施分层教育的:&&&& 我们考察的学校是分层设置课程的,具体情况是:&&&& 五年级的课程是统一的,六七年级分A B 两层,八年级ABC三个层次。&&&& 尽管学生的学习内容是统一的,但教科书的难度是不同的。一般A层是一本教科书,B、C层是一本教科书。&&&& 高中一般分以下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基础课,供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来选。&&&& 第二个层次:正常的学生。&&&& 第三个层次:比较优秀学生。&&&& 第四个层次:AP课,即在高中阶段提前选修大学课程。&&&& 高中学生的课程,教科书特别厚,最好的学生可以把一本书学完,有的可以学一部分。&&&& 最有特色的是AP课程,把大学的一些课程放在高中选。这些课程由大学统一考试水平,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录取时可以参照这个成绩,二是达到一定水平,可以到大学后免修相应的学分。有些大学老师在这里上课。最多的有的学生选修四门课。&&&&& 与这种课程开设方式相适应,美国的初中、高中学校一般都实行“走班制”。初中、高中学校每一个年级的学生,基本没有统一的行政班级,只有自己选课的班级,学生没有固定的教室。选哪位老师的课,就到哪位教师的固定教室里去上课。因此,每个学生所属的教学班是很多的。&&&& 基于上述美国教育的事实,我在想,什么样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什么样的教育是最公平的教育?什么样的教育是平等的教育?显然,适应学生个性差异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是最公平的教育,也是最平等的教育。&&&&& 想一想,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只徒有平等的外壳,而没有平等的内核:我们有统一的课程,有统一的课程表,有统一的教学要求,有统一的作业……但我们能有统一的教育质量吗?我们这种沿袭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与工业化相适应的教学方式,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吗?能满足学生个性差异发展的需要吗?说到底,我们这种教育是满足知识考试的教育,不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我们的这种统一化的教育对于个性千差万别的学生平等吗、公平吗?回答是不言而喻的。&&&& 在这里,我又想到教育界一些朋友们的似是而非的观点: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必须降低教材的难度。认为我国的教材难度太大了,在这方面要像美国学习,美国学生学习的知识难度比较低。这个观点事实并不符合美国教育的事实。因为美国教育并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更没有统一的教材。即使同一学校的同一年级的学生,选用的课程教材难度也可能是有区别的。&&&& 另外,我们要强调指出的是:降低教材的难度并不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灵丹妙药,甚至说不是我们改革的应有方向。降低难度,降低到什么难度才合适?一种难度总是只能适应一部分学生,而绝不可能适应所有学生的需求。因此,减轻学生负担的关键不是降低教材难度。我们改革的方向,不是从一味降低教材难度上下功夫,而是应该从增强学生对课程和教材的选择性上下功夫。这才是唯一正确的课程、教材改革方向!&&&& 七、实践&&&&& 中国教育的最大弊端或挑战是什么?无疑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不强。我们都说,美国教育的知识难并不高,或者说,美国的教育就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来说,并不如我们的学生。但是,我们要问的是:为什么美国的这种知识难度不高的教育,却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人才。我认为,这与美国教育重视生活教育,重视实践教育是分不开的。说到底,能力是在实践中孕育的。&&&& 有的老师在汇报中提供了一组数据:美国学校特别重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据美国老师介绍,8到21岁的全美国学生,2003年自己通过劳动、实践挣了2000多亿美元,消费了1700多亿美元。刚听到这个数据时,我没有听清,又要老师核实一遍,当这个数据得到确认后,我心中为之一振。美国学生的能力是在实践中孕育的。&&&& 看看美国教育的现实吧:&&&& 美国的教育是最贴近实践的教育。他们的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或者来源于实践,或者向实践延伸。章丘清照小学数学老师李枝新谈汇报时说:数学学习与实践结合,这是他对美国教育考察感受最深的一点。像课堂教学中题目的设计大都来源于生活。如数学课,教百分比,其中,有个题目就是“80比400”。题目就是来源于日常的生活。让学生调查400户养猫的家庭,其中有80户反映自己的猫有口臭,这400户养猫的家庭中,发现自己的猫有口臭的百分比是多少?……&&&& 美国教育是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育。有一位老师是教经济贸易的。为了感受他们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我们到这位老师自己管理的商店参观。在这个商店里,我们看到的都是他的学生。实际上,这就是他的实验室,开这个商店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培养学生。&&&& 美国学校教育开设了大量的选修课程。济宁师专附中化学老师刘绪菊在汇报中谈到:美国高中学校在开设大量的基础课程的同时,都开设了大量的职业性的选修课程,供有兴趣的学生选修。我们参观的一所高中,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选修学校开设的职业性课程,学校向学区内的有关人士展示了他们的专业选修课:有农业的、工业的、……先让家长参观,看这里有没有自己的孩子所需要的职业选修课,即使有学生喜欢的选修课程,也要对学生的职业性向进行测试,看看学生将来是不是适合从事相应的职业。&&&&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的教育除了课堂知识传授和题目训练之外,哪里有什么实践性教育。君不见,在我们的教育现实中,家庭劳动被家长包办,劳动技术教育徒有虚名,社会考察几乎被禁止,研究性学习走走形式。我们到哪里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美国的教育为什么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说到底,美国教育是一种知识教育与实践能力教育双线并行的教育。在这种美国教育体系中,知识教育的难度固然不高,但却为学生的实践教育留下的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因此,我们不能只看到美国知识教育难度不高的短处,而看不能美国教育能力教育的长处。而在这里,正是由美国知识难度教育不高的短处带来了美国教育能力教育的长处。这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正如我国的教育由于过于重视了知识教育,就忽视了能力教育一样,二者也是辩证统一的。我们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必须放弃那些为了片面地应付升学教育需要,而进行的大量的无用的知识训练。这是中国教育必须做出的艰难抉择!&&&&& 八、效率&&&& 任何学校教育都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的。向45分钟要质量,曾经是至今仍然是许多学校的治校理念。但是,我们要提出的问题是:你是如何向45分钟要质量的?可能有许多校长无言以对。因为我们并没有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确立起真正的效率意识。&&&& 看看我们的教育与美国的教育有什么区别?&&&& 邵丽云在谈到对美国课堂教学的观感时说:我看他们的数学课也没有什么特别新鲜的。看了他们的课堂,感觉有些问题,觉得不少问题没有必要交流。在交流中,有些孩子觉得很简单,没有必要交流;而有些孩子则觉得需要做些交流。学生交流后,老师仍然以问题的形式进行教学。问题是逐步递进的,课堂始终围绕解决问题来进行。&&&& 李枝新老师还谈到:在他们的课堂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她听的课中只有一节课有交流环节,不像我们的课有那么多合作学习。 邵老师看的主要是初中和高中的课。通过邵老师所看到的美国课堂教学的现实,会引发我们什么样的思考?显然,这些看似平淡的课堂教学背后,呈现着与我们不同的教学文化。我们的课堂教学大都是围绕教师的讲解进行的,至于老师讲解的问题学生需要不需要,老师们往往就不得而知了。而美国的课堂教学大都是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的。“问题”自然是学生不懂不会的,是学生需要老师帮助解决的。试问,是我们一味依靠老师讲解的课堂教学效率高,还是美国由老师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教学的课堂教学更有效率呢?答案是不言而的。&&&& 至于李老师发现的美国小学课堂教学中,似乎并没有像我们国内的教学有那么多的合作学习,就更值得我们深思了: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效率如何?是不是都是有必要的?&&&&&& 九、敬业&&&&&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负担是很重的。为老师减负,已然成为教育界的一大呼声!美国老师的负担如何?通过这次赴美考察,我们的老师们认为:美国老师的敬业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李枝新老师说:我感觉,美国老师的负担远远大于我们。他们每天都要坐班,每天上八节课,从早晨上到下午。他们的老师有代班与助教老师之分,我们看到助教老师不停里在各个班里走动。&&&&& 美国老师的责任心、热情与吃苦让我们感受很深。有位教师是为学生补习语言的,大概60岁左右了。他教的孩子从五六岁到十三四岁,一共9个孩子。他要从上上午九点上到下午三点。中午也就是相当于一节课的时间,即使中午吃饭的时候,他还在批改作业。&&&& 孙颖老师说:这次赴美国学习,我想去看看杜威的“生活教育”、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育”……对这些教育理论我有感受,想看看他们做得如何,是不是比我们好。通过这次到美国学习,她对自己的事业有了新感受。她认为:美国教育是相当成功的。这种成功来源于美国教育者群体的高素质。她谈了两个细节:一是在美国任何一个地方,尽管大家不断地在互相提醒,但她感到说话声音最大的还是我们,这反映了我们的素质。二是由于她一直想跟综看看美国学生是怎么上课的,由于学生们要不断换教室上课,她也要不断走进不同的教室。她连续跟综了好几个小朋友,包括一块吃饭,与这些小朋友还成了好朋友。在这个过程中,她常常把自己的钱包丢在课堂里,但她却不用为钱包的丢失而担心。通过跟综,她发现,我提倡的新道德教育在我们国家是理想的,但在美国却是现实的。&&&&& 透过孙颖老师的观察,我们是不是可以说,美国老师的敬业精神是与美国老师的整体素质相关联的。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搞不好教育!爱与责任,这是当代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程?吕忠堂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为人的成长开辟了无比宽广的天地。让孩子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走进心灵,在行动中获得体验,获得知识,获得发展,是创新教育不懈追求的目标。课程是发展的基础。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却把内涵无限丰富的课程仅仅理解为几本教材、几篇课文、几个公式、几道习题。教师围绕教材教,学生围绕教材学,考试围绕教材考,教育深陷“教材中心”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严重的“教材中心”倾向割断了教育同生活、社会的联系,也就从根本上割断了同学生的联系,把促进学生发展的源源活水变成了一潭死水。陶行知先生曾痛批过“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旧教育,其实也是对“教材中心”式教育的深刻批判。创新教育在课程探索上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坚决的突破“教材中心”,回到课程的本义,真正把生活还给学生,把行动还给学生,把体验还给学生,把发展还给学生。教材、教室、学校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渠道,但决不是唯一的源泉;是学生获得成长的重要力量,但决不是全部的力量。教材当然是重要的,而生活更重要;课堂当然也是重要的,而社会同样更重要;人为的力量是巨大的,而自然才是根本的力量。自然、社会、生活才是学生获得成长和发展的全部世界。在一个封闭乃至窒息的世界里,是没有学生的全面发展。种子发芽需要水分、温度、空气和光线等条件,孩子的成长同样需要水分、温度、空气和光线。正是在一个丰富的世界里,孩子吮吸大自然的气息,汲取人世间真善美,锻炼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获得了生命成长所需要的各种力量。  一位老师带领孩子们去郊游,他写下了下面的一段文字:  久居市镇的孩子好像出笼的鸟儿,在大自然新爽而开阔的怀抱里,久久留连而不肯回去。孩子们不时有惊喜的发现。一株小树、一朵小花、一块怪石、一汪清泉,都会使他们惊叹不已,看到孩子们那么兴奋,我几次要催促的话到了嘴边又咽回肚里。于是,我拖着疲软的双腿,和孩子们一起在林间攀援探寻。直到暮色降临,孩子们仍意犹末尽┅┅  第二天下午,孩子们把他们写的作文交到我手上来。细细一读,那诱人的景色跃然纸上。孩子们生动而精彩的描写,真实而细微的体验,欢欣而喜悦的感受,真让我惊喜不已。  这就是教育,这就是发展,这就是课程。  创新教育的课程理念,就是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一个丰富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孩子们在读书中成长,在交往中思考,在自然中感悟,在活动中体验。当孩子置身于这样一个世界的时候,他们的知识是动态的,他们的思想是清新的,他们的情感是丰富的。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因为它追求的是孩子们健康成长所必需的世界;这个世界时美好的,因为通向这个世界的道路并不平坦。但是,执著的创新教育这并不孤独,应为在人类最美好的教育理想中,我们分明的听到了这样的声音:  “在蔚蓝的天空下,有一块绿油油的的草地,草地四周长满了低矮的灌木,小鸟在林中欢鸣,小虫在草间低吟,而孩子则席地而座,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也享受老师指导下自由地学习┅┅”  这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爱的教育》中的一段描述,是对学习、教育和成长的情景描述。他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世界,蓝天、白云、飞鸟、花草、树木、小虫┅┅一个人与自然的和谐境界,这正是生命成长的理想境、力量源泉。这不也是创新教育者的追求吗?  &管理摸索中前进的教改之路邱续岩  “科研兴校”是我校的办学思路之一,但科研却是我们学校最薄弱的工作之一,由于地处偏僻,又缺乏专家的引领,几年来我们的教科研工作一直是在摸索中前进,中间也有过困惑、走过弯路,直到现在语文教改、班级文化建设“1221”方案、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模式、感恩教育计划、音体美特色教学等改革方案正式启动,我校的教学才算真正的走入教改。&&&&&& 由于学校工作的整体性,学校的教改的每一步推进都离不开教师的进步与提高,学校现在教改之所以能够启动,也正是教师业务素质发展与提高的必然结果,总结教改之路首先要回顾我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之路。(一)&& 我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之路&&&&&& 其实我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在学校的管理思路的不断转变中得以提高和发展的。&&&&&& 有人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也有人把学校的管理分为“管门房、管课堂、管心房”三个层次,但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措施,取决于校长对形势的把握与看待老师的观点,以管理者自居的校长会把老师看成是“有惰性的”,会把管理理解成“你不管别人不理”;以工作协调者自居的校长会把教师看成“值得尊重的、具有个性的独立生命个体”,从而把管理理解成“让人愉快、高效地完成它应该完成的工作”;而以教师成长引领者为己任的校长会把教师看成“可塑的”,从而把管理中的“管”理解成“负责”,把“理”理解成引导,合起来就是对教师负责地引导。不同的观点产生不同的工作方法,也会取得不同的效果。  理念、思想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虽然现在“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思路没变,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已赋予了它新的内涵,在我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中也经历了以敬岗爱业、团结守纪、提高教师施教水平为目的的教师队伍建设阶段;以为促进教师业务素质提高为目的的教师队伍建设阶段;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引领教师成长为目的教师队伍建设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主要以严格管理、建章立制、加大考核力度为手段,虽然也倡导教师学习,也坚持“请进来、走出去”,但都是以改进教法为目的,学习也有奖惩考核制度,把教师看成有惰性的人,一切以制度管理人,一切围绕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一切围绕着学生服务,却忽略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直到发展到今天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引领教师成长为目的教师队伍建设阶段,才把老师的成长与发展放到重要位置,在此阶段我们更充分的相信“没有不想教好的老师”,每一个老师都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关键是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必须充分的尊重教师个性、理解教师思想、相信教师能力、帮助教师成长、引领教师发展,用实际的扎实有效的行动促进教师自觉地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二)迷茫中的教研  如果把我校的教研划分阶段的话,我想应该以05年的七月份为界。在这之前,虽然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探索:在我们基层学校如何有效地开展教研,虽然也有一些收获,但现在再回过头看过去的教研:那都是浅层的、肤浅的,虚的多、实的少,理论性的多、实践性的少。当然那也是由当时的现实情况决定的。&&&&& 虽然02年学校新班子成立时就确立了“科研兴校”的办学思路,但在当时教学质量低下、人心涣散的情况下,在教改上不敢有任何大的举动,因为在中国大多数人还是以升学率评定学校工作的现实情况下、在当时的家长们、领导们急需立即提升教学成绩的现实情况下,只有先凝聚人心、抓好教学质量,否则一切都会被认为是不务正业。那时我校对老师也就像小宇宙校长说的那样,以他们的个人眼前利益为出发点引导教师教研,要求他们多学习、多写论文,教师们的教研也就停留在写论文上,而大多是浅层的理论性的东西,针对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的少之又少,应该说是纯粹的功利主义教研阶段。&&&&&&再后来,当意识到教研的不足以及无计划性时,学校成立了教科室,制定了我校“求是务实”的教研思路,制定了学校的长远和近期教研目标,提出了每人针对教学中的困惑确定一个课题的思路,并且也申报了几个省级课题,但也由于缺乏专家的引领、缺乏对过程的有效指导还是成了总结性的论文,教科室也由于缺乏有效的运作模式,而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一阶段是纯粹为了做课题而做课题阶段。&&&&&&在总结前一阶段教研的不足时,深刻感觉到固步自封的缺陷,“请进来、走出去”借鉴外界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成了我们教研的重点,“走出去”曾带领老师专赴洋思等名校学习取经,“请进来”又聘请有关专家对教师培训,但由于缺乏培训的计划性、针对性,虽然对学校的教学、对提高教师的素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曾经在学校的老师中引起强大的震动,但由于学校缺乏后续的巩固、促进措施,对学校的整体教研水平的提高并没有实质性的推进。&&&&&&&但随着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加强、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老师们不再安于单纯的靠拼时间、下苦功赢得成绩,更渴望探索出一种高效、省时、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方法。渴望教研、追求教研的氛围日趋浓厚,顺势而为、因势利导,根据学校的实际制定研究课题、聘请专家参与指导、有着对性的外出学习、成立专门的课题研究组、定期的教研会,才使我们学校真正的迈入教研之门,才有了一些扎实有效的教研。&&&&&& 回顾之前走过的教研之路,我想起了韩冰剑校长关于教研的一句话“欲速则不达”。在教研条件尚不具备的条件下强行追求教研的速成,只能适得其反,到今天我们才能够走进教研我想也正在如此。作为学校教研的条件我想一是校长重视、认识到位,仅重视还不够,还必须认识到位,充分认识到教研的长期性、艰巨性、曲折性;二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具备基本的教研素质与追求;三是必要的物质条件;四是良好的教育环境。其中领导重视是前提、教师素质是关键、必要物质条件是保证、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动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抓住了教师素质的提高就是抓住了教研的关键。  管理的科学化和对师生的人文关怀张纪东  近日,《大众日报》报道聊城许营中学,为教师放“情续假”。读后倍受启发。每个人都当过学生,都有过教师带情绪上课的经历,1200多万大中小学教师恐怕谁也不敢保证一辈子不上一节带情绪的课。因此,要为这个创举喝彩!我个人认为从管理的角度说这是科学的,从对教师和学生负责的角度说这是人文关怀。  调查教师发现,这一举措深受欢迎,当过教师的人特别是责任心强的人体会更深。教师普遍认为:过去心情不好时,还要硬撑着上课,自己都不知道讲的什么;坏情绪还容易影响学生,教学效果难以保证。现在有了情绪假,心情不好时可以请假,调整好心情再去上课,对自己和学生都有利。  这样做会不会影响教学秩序?我想不会,因为教师是良心的使者,国家给教师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较高的经济地位,会使教师更加珍视责任,况且聊城许营中学的实践已经给出圆满的回答。  “情绪假”缓解了教师的压力,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同时这种做法还有利于矫正心理平衡,充分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和善解人意,从而增加对工作的 认同感和责任心。  愿这种管理的科学化和对师生的人文关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课堂历练——参加泰安市第四届创新课有感吴庆红  这是在我心中埋藏了很久的一个词,从我走入教学岗位十几年,大大小小的公开课也几十节了,今天——参加完市级创新课更是深有体会。把我的体会与大家分享,如果能对年轻教师有所帮助,避免走我所走过的弯路就是我最大的安慰。薛树霞老师说:吴红这两年为什么进步这么快?  在我工作了近十年,感觉专业课已经达到了一个层次,优质课也曾经在省里获奖,好像没什么发展潜力了,有点沾沾自喜。就在自己原地踏步的时候,一起进校的老师却跑在了前头,闲谈之间薛老师说了一句话:吴红为什么进步这么快?因为她不懒,什么活动都参加,创新课、优质课、公开课、论文评比等等,一次次的锻炼使得她教学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一句不经意的话如醍醐灌顶,敲开了我继续努力的大门,我认识到差距是在惰性,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我明白一个问题:努力工作和学习是个人能力的积累过程,这是一笔独得的财富。从此我积极参加各级公开课、撰写论文等,并连续三年参加了校级创新课。  孙明霞老师说:你上了一节好课?可创新点在哪里?  2000年学校举行了第一届创新课,我积极参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做了充分准备之后,这节课上的非常顺利:师生配合默契,课堂预设成功,教学环节紧扣,我有点洋洋得意。评课时孙主任说了一句话:你上了一节好课,可创新点在哪里?我一下愣住了:是啊,这只是一节优质课,而非创新课。从此我明白了:优质课是一节追求完美的课,而创新课是一节有“问题”的好课,重在创新,在优质课的基础上重在对教材的处理和传统教法的创新,是老师与学生的共鸣。  赵国强老师说:你的课就是用你手中的绳子牵着学生走!  在我参加第四届学校创新课之时,身上已明显少了自负,更多的是理性思维,抱着学习的态度请教听课老师时,赵校长一针见血:你设计的课已经有了新意,对教材把握也比较好,能驾驭课堂,但感觉是你设计好了一条路,用手中的绳子牵着学生走过,随时根据需要把学生拉回来,不是放手让学生去做。我恍然大悟,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根深蒂固,口口声声转变教学观念却是换汤不换药,没有抓住新课改的实质,学生变了、教材变了,我的步伐没有跟上。教学中老师的引导有度、有序、有理,虽然每一个预设的环节都在意料之中,但又引发新的问题。问题的呈现是水到渠成的。如同一件标准尺寸的大衣,要求不同体型的学生穿上,全然不顾服装大小样式是否符合学生,而创新课是让学生自己设计服装,老师帮助修改。  乔层林老师说:一节课应该有两条线:一条明线、一条暗线  &乔老师说:明线是教材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等,暗线突出新课改的理念: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情感教育,也就是设计意图,我们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不仅仅是讲授课本知识、突破重难点,重要的是知识背后体现的教与学的统一性。一节好课不是只停留在表层,更多的是暗线给人的启示。  吴红老师说: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今年教科研的主题”吴红说。我认为有能力的老师能站在高层对教科研的方向把握得很到位,听从他们的建议,有利于创新课暗线的设计。因为教科研的主题往往是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提出的,也是教学过程中要达到的目的之一。任课教师只有平时多学习、多积累、才能及时把握新的教学动态,只有全面审视每一节课才能全方位体现新的教育理念。  生物组老师说:形式不能代替内容&&&& 在试讲过程中,同组的老师不遗余力鼎力相助。毫不客气地指出问题所在:课的形式多样,学生活动较多,但忽略了知识的传授,教材的挖掘不到位,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有待完善,等等。于是大家建议: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改为简单有效,将使用笨重的人体模型改为对照自己的身体,把制作小肠模型的实验删掉,将明线改为一连串的故事,把知识线索设计成板书……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再加工,每一次评课都要否定或删减大部分内容,犹如待产婴儿:痛并快乐着!    很多老师说:让我来帮你!……      我说:创新课之我见  1、课的设计不拘泥于课本。课本内容可以调整、挖掘,吃透教材才能熟练运用教材。  2、注重实验的呈现形式:不是讲实验、做实验,而是设计实验、验证结论从而发现问题。并且实验是可以改进的。如《小肠绒毛的观察》我就比较了鸡、猪和羊的小肠,决定选择羊的小肠,并且一改课本纵剖观察的方式,把小肠反转过来套在小试管上,更容易看到绒毛和皱襞。  3、能做到与学生交融,有较好驾驭课堂能力。学生的课堂问题是不能预设的,如本节课“链接生活”环节中有一个学生就提出问题:人为什么会放屁?引起一阵哄笑。但站在生物学的角度上这不是一个难以启齿的问题,我在课前让学生查找的资料中恰好有这个问题的答案,既解决了难题又让学生明白了查找资料的真正目的: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记得陶安泰老师在市优质课上有学生问到台湾的温泉问题,他马上利用互联网查找了相关条目做了详细讲述,成为一节课的亮点。六中的田昌凤老师在公开课之前也设计好了一定框架,但实际授课时由于启发引导的好,学生非常活跃,只好临时改变了授课方式:由举手回答改为自由回答,形式上的放手导致学生思维的开阔,到下课仍意犹未尽,师生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教师在课堂上还要讲求“师道尊严”,让学生对你从尊重开始到佩服结束,你头上的“光环”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个人的魅力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有的老师课上用发小橘子的方法引起学生的配合,有点喧宾夺主的味道。  4、细节决定成败。如在讲课过程中的口头语往往会大煞风景:有一个老师爱用“我的、你的”等词,在讲人体系统生殖时,就出现了“你的”子宫的话语,令听课老师捧腹;语言要抑扬顿挫,不能因为是理科不是语文就忽略了文字的推敲;教师的身体语言也是吸引学生的一个方面:切忌不停的走动或不下讲台的做法;讲解要精炼,尽量不重复;问题之间的过渡要自然,而不能总是“下一个问题是”。  5、要有良好的心境:具有稳定的情绪,不急不躁,树立起坚定的信心: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教学水平一定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否则,无论准备的多么充分,也有可能发挥失常。  6、简单才是成功的秘诀。有的老师在设计完成一节课时追求“高、大、全”使用教具多、方法多样,表面的热闹给学生一种错觉:我会做……而不是我学到了……  7、过分依赖课件,成为课件展示课,板书、结论甚至评价都用课件出示,这怎么会有创新呢?&&&&& 一节好课老师如同长江的源头,学生的活动如同涓涓细流,汇成长江也是水到渠成的过程。教师个人素质对这样一节课当然很重要,但一个好的老师必须是一个善于学习的老师,“三人行必有我师”是经典的一句古话。教学绝不是一个急功近利的事,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活到老、学到老才是为师之道。&&&&& 每一次的公开课都如同蝉蜕一样,过程是痛苦的,但结果却是一次质的飞跃。历练的过程更大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收获,有了更多的宽容,心态更趋于平和。这是我从一个年轻懵懂的教师成长到今日的感悟,也是年轻教师迅速成长的捷径。因为这是大家的智慧、是集体的精华,作为这样一个优秀教师群体的一分子,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能做得更好?&&&&& 每一次的公开课都经过了一轮轮选拔和评课,而每一次我最满意的课也是正式参赛的课,因为这是又一次的脱胎换骨,参赛后的喜悦之情如凤凰涅磐,感觉一身轻松的背后是收获的巨大喜悦,尽管已有几日的不眠,尽管身心俱疲,仍然有一种动力支撑着我完成这样一篇感受:不是不吐不快,而是用这样一种形式来感谢每一位关心和支持我的同事!  &&&教学必须有创新理念 他山石  昨天,我们学校成功地举办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教研活动。活动的参与者有上级的领导、十来个学校的骨干教师。我们开展了听课、评课、主题研讨会等一系列活动。大家对我们学校开的两堂观摩研讨课评价很高。&&& 我陪同听了一节政治课。政治老师上的内容是“找回‘做上帝的感觉’”。这节课给我印象较深的有两点:一是老师是以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来进行教与学。比如课的导入就很有特点,他是从一个问题开始的。他首先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请问同学们,你们见过‘上帝’吗?”学生们回答自然是“没有。”于是老师引导学生思索,自然而然地得出“我们见过,因为我们都是消费者,都是‘上帝’呀!”的结论,很顺利地进入本课的教学。二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学会自我教育。比如,为了使学生成为一个比较精明的消费者,他没有过多地讲解,而是与同学们一道表演了这样的一个短剧——在一家药店的柜台前,先后来了两个买药的病人。病人甲肚子痛,来看医生,医生检查后给他推荐的药品是“霍香正气液”,他拿好药付了钱便走;病人乙却不是这样,他头痛,医生给他查看后说他是感冒了,给他推荐“感冒冲济”,他阅读说明书后认为不好,要求调换药品,医生调换另一种药后,他又仔细地阅读了说明书,付了款并向医生索要了发票。通过情景再现,没有过多的语言,就让学生弄明白了怎样去做一个比较精明的消费者。&&& 这节课之所以能够成功,最主要的就是老师能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来设计教与学,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具有创新的理念。语文教学也应当如此,没有创新的理念那是绝对不行的!& &随笔美丽的约会孙明霞  恋人间的约会往往只是在婚前,婚后无需再约会,因为朝夕相处;朋友间的约会只是偶尔,久不相见了,找个时间聚一聚、谈谈天。而我的约会却发生在每一天,我和我的学生,我的课堂。  约会,总要做些准备,把自己精心装扮一番,以表现出对约会的重视和对对方的尊重。我的约会也不例外。为了每天的约会,我一直在精心的准备着,从不敢懈怠,我怕孩子们失望。  为了某个难点怎么表达才能让学生容易理解,我可能会思考很长时间,搜集大量的素材,设计出若干不同的方案;为了一个问题的解决,我可能会查阅大量的资料,找很多同行请教、探讨;为了一个演示实验,我可能会花很多的心血找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案;为了一个教学课件,我可能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地方,如字体的大小、颜色、插图的位置、背景音乐的选择……  满怀信心赴约,去见那些可爱的孩子们。每当走进教室,听到孩子们喊着老师好,看着他们主动的帮助我打开电脑拷贝课件,面对着孩子们等待着我解答困惑,听着他们惊奇地告诉我他们的种子发芽了、幼苗开花了,偶尔还会在我背后偷偷的拽我的头发,这时候,我是多么幸福、开心,如同从荒凉的沙漠一下子来到了碧绿的河畔、鲜花盛开的花园,这不就是一场美丽的约会?  刚接班不久,我记不住学生的名字,提问的时候只好用手示意学生起来回答,下课了,一个小女生腼腆的走到我身旁递给我一张只有半页书大的纸,“老师,这个送给你。”一看是她书写的本班学生座位表,更让我感动的是有的名字上还有注音,我这才知道吴芃的“芃”读音是“péng”,否则我非念成吴凡不可。后来我才知道,这个送我座位表的女生名字是赵欣梦,每次上课只要我讲的时候,她的眼睛一刻也会不离开老师的脸。  每次上课时提出问题,他总是第一个举手回答,很多时候不等我示意他就已经站来开始回答,当我讲课中他不甚明白或有不同见解时他会直接提出自己的看法,从不含糊。有时,遇到个别学生控制不住自己而说话,他会站起来制止甚至走过去提醒。他给老师进行评课像模像样的,总是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尽可能挖掘老师的优点,并且挖得还挺准,缺点也提,但相对不多,可能是为了更大限度的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吧。有几次,我刚上教学楼的楼梯猛一抬头看到他站在楼梯口,他就调皮的说:“老师,我在迎接您呢?”然后接过我的课本拿到教室。第一次上课,他就让我记住了他的名字——徐西帅。 一班的学生特别活跃,每次提出问题都会有许多同学抢着回答,无论男生女生都很积极,遇到问题随时都可以打断老师站起来提问。最前面个头不高的小胖子石东辉只要逮住发言的机会就会尽可能把他所知道的都讲出来,惹得其他同学想发言的同学着急的干瞪眼,让我不得不控制他发言的内容,有时候他一着急就会拉摇着我的手说“老师让我来说吧,我知道答案。”“再给我一次机会嘛。”有时为了一个问题,学生之间经常会发生争论、辩论,唇枪舌剑。因为课时紧、任务重,学生常常会对我说“老师,您跟我们班主任商量一下,课外活动来到上课吧?”假如某个老师有时请假临时让我去上课,学生会非常兴奋也非常夸张得“哇!太好了老师,您多上几节吧!”每次到教室,姜琦总会找机会告诉我他种植的那几棵植物的生长状况,前段时间告诉我他的花生开花了,上周又告诉我他的黄豆结豆荚了,但并没有看到黄豆开花呀!这周又告诉我他的菜豆开花了。每次,他总有新鲜事要告诉我。而房磊呢,总有问题要问我。虽说房磊学习不是很优秀,但他善于提问。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只要他认为是问题)就一定不会放过,要找机会问我,直到我讲到他点头说“老师,我懂了。”最后还不忘记说“谢谢老师。”最近的气温实在太高,每天都汗流浃背的,只好把长发盘在了头顶,一进教室,学生就“哇塞,老师,您好酷啊!”下课了,有几个女生问我怎么只用了一根簪子就把头发卷起来了,非要我示范一下不可,我只好给他们演示一遍,她们就心满意足的“哦,原来是这样。”今天上课后,有几名女生围着我,问我下学期是否会换老师,我问“你们的意思呢?”她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老师,我们希望还是您,不要换。”甚至让我去要求学校还来教他们班,我只好说“我也喜欢你们,一定努力争取。”因为下学期的工作怎么定现在不可能知道,最终要服从安排,但从内心深处,我为学生的真诚、真情感动。……幸福就是这样,在平平淡淡的日子里,洋溢在每一次的课堂教学中,充盈在我的心间。每一次的课堂都是一场美丽的约会,我只有认真地做好准备、精心的装扮自己,用真情、用爱心、用知识与智慧,去赴一场又一场和孩子们美丽的约会。“想当然”的编者与“井然”的教师水滴石穿  最近在某校参加了一次校级化学教学研讨活动,课题是九年级《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4月第二版,以下简称“教材”)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二课时的内容:“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教学内容并不多,教材共安排了四个实验步骤让学生探究这一问题。步骤一是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步骤二是收集两瓶空气并用澄清的石灰水试验二者的不同,步骤三是用燃烧的小木条试验,步骤四就是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在实验的最后一个步骤中,教师要求学生向一块干燥玻璃片上吹气,向另一块玻璃片扇风,观察玻璃片发生的变化。此操作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呼出的气体中的水蒸气比空气中多。  从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经过前面几个步骤的操作,尤其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原先准备的玻璃片表面上沾了水,都是湿的了,再弄干有点麻烦。好在教师可能早有准备,桌面上放有吸水纸,但是由于学生不知道吸水纸在本实验中的用途,当用它去擦干玻璃片时发现它也湿了。原因是学生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集气瓶表面上沾的水流到了桌面,学生手上的水也滴到了桌面,部分小组的桌面早已成了湿桌面,对有些组的学生来说再找干玻璃片已经很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再想办法将玻璃片弄干,对着它吹气,验证呼出气中存有水蒸气,已经相当困难。在课堂教学中绝大多数小组的学生不能完成看似简单的实验,无法得到应得的现象,好不尴尬。好在学生生活中并不缺乏这样的体验,比如向眼镜片上呼一口气再去擦拭眼镜的习惯动作,恰好就能说明这个问题,也算能替代过去。但是,仔细想来,问题似乎并没有这样简单。  对于这一问题的出现,教材的编写者和授课的教师都有责任。“想当然”的编者遇到了“井然”的教师,是导致学生在课堂探究中无所适从的主要原因。作为教材编写者来讲,是从所设置的问题出发来组织课程材料,安排实验操作步骤的,显然没有具体施教这一节课的经历,或者是没有意识到这种编排会给实际教学工作中带来多么大的困难。凭“想当然”办事,根据探究问题的要求罗列教学材料,是闭门造车的必然结果。对该授课教师而言,受传统“教教材”意识的影响,对教材的安排不敢重组也不愿重组,试图按照教材的顺序从第一个字教到最后一个字,似乎“井然有序”比学生的发展更重要。两个看似本不相关的原因不经意的叠加却给这个班级的学生造成了本不应该发生的困难。之所以说是本不该发生的困难,是因为在新课程方案中已经明确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已经赋予了教师开发课程资源、重新组织课程内容的权力,对教材进行二次处理本来就是教师的份内之事,完全可以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呈现的顺序来避免尴尬。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此时不用,更待何时?看来,还是传统的“不敢越教材半步”的思想作崇。  从对教材内容的具体分析可以看出,步骤四与前三个步骤没有必然的前后联系,造成学生不便的是步骤一“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要想方便的向干燥的玻璃瓶呼气验证其中是否有水蒸气,就必须调整实验顺序:将步骤四调整为步骤一,其它顺延,让学生先进行这一内容,待清楚知道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多后,再进行气体方面的探究。也可将步骤四调整为本节课的引子,成为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招妙棋,让学生从司空见惯的生活中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广阔的生活世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锻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同时也避免擦干湿玻璃片带来的不便。当然,借助于这一问题引导启发学生的方式很多,教师的一句追问:“还能用什么方法证明呼出气中有水蒸气?”学生就可能联想起诸如“擦眼镜片时呼上一口气”等常用的做法来说明问题。  从对该问题的处置可以看出,教师总是倾向于“井然有序”地按照教材呈现的内容顺序施教,不能说视教材为圣典,但也客观存在“唯教材是举”的实际情况。这样的教学,学生收获地无非就是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课程资源开发得不到真正的重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内容难以呈现,与当地实际相联系的内容也没有。就连天气的变化引起的空气成分的变化和人的变化引起的呼出气体的变化都没有走进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假若对诸如“有些病人呼出的气体可能与正常人也不同”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学生就有可能提出类似“根据其中的差别利用一起检测呼出的气体来判断某些疾病”等问题,学生的收获就会更加丰富。  教师“井然有序”地处置方式客观上造成依据新课程理念编著的探究实验沦落为验证性实验的窘地,是典型的“穿新鞋走老路”,也是凝固学生思维的根源。  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其目的是为了更富有实效地开展教学,而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决不仅仅局限在对教材的适当改变,需要有更高、更宽的眼界和统领把握学生、教材、以及其他学科内容的整体的课程意识。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学习新课程的理念,更要实践新课程的理念,只有在实践中较好的落实了新课程理念,才能算是真正理解。“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叶圣陶),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需要教师创造性的劳动。 反思教育泰山青松(一)&&&&&&从前几天就有所耳闻,今天又听同事说起,岱岳区有些乡镇的老师又因为拖欠工资而闹罢课了,这样的事情已经不能算是什么新闻了,听得多了也就麻木了。&&&&& 自己也曾在乡镇中学呆过几年,理解农村教师的艰辛,其实当我们在抱怨所在地区离经济发达地区教师工资还有多大差距时,我们忽略了广大农村教师他们卑微的收入。单在我们这个地区,市直学校教师的工资平均两千多,个别比较好的县市区也能平均近两千元,可还有的地区平均连一千也不到。同样是教师,同在一个城市,付出了同样的努力,如果是我们,平均连别人的一半还不到,甚至还不能按时拿到,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我曾在农村中学呆过,现在也和个别的乡镇负责人有过交往,他们各有各的委屈。作为教师,工资少、不及时,心里不平衡是次要的,有些时候必要的生计都难以维持,不闹怎么办?作为当地的父母官,也是满腹委屈: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都要用来给教师发工资,教师的工资比当地公务员还要高,我也想给你发多点,可是没钱,你让我怎么办?双方都有各自的苦衷。问题的不到解决,教师不得不闹;可是你闹,我也给你解决不了,别说是一个镇长,就是你把区长、县长撤了,也是没钱给你发工资。&&&&& 问题出在哪里?我觉得还是我们的教育制度财政制度。看到过一个报道,2005年我国政府在教育上的投入还不到3%,在全世界统计的一百七十多个国家中居倒数第四,连非洲的肯尼亚这样的国家都不如。同样来自最新的报道,说2006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跃居世界第三,多么可喜,有多么让人可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的GDP年年增长,可我们的教育投入却越来越低,这样的现象正常吗?&&&&& 到底谁应该为我们可怜的教师擦干眼泪?(二)  今天一个同事说起了这样一个现象:有一次乘公交车,因为路过某高等院校,所以车上大批的本学校的大学生。当车上上来老年人时,没有一个大学生给老年人让座。此时,有一名乘客站起来给老人让座,他是该校的一名教师。他让完座后,最车内的大学生一顿喝斥:以后出门别说是我们学校的学生,你们给我们学校丢人!你们是什么素质的大学生?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所师范院校,这里的大学生时以后要为人师表的教师。&&&&& 在大街上我们也会经常看到,很多时尚的年轻人,把自己吃剩的东西或包装袋随手一扔,哪怕前边不远就是垃圾箱。&&&&&&这些基本的社会公德他们不知道吗?当然不是,这些东西恐怕他们在一上小学时,就已经知道了。何况还有我们的大学生,谈起道理,他们应该是头头是道。&&&&& 问题又出在哪里?我们经常教育我们的学生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德是第一位的,可是他们的德却是最差的。我是一名从事德育的教师,知道自己的责任重大,而且当老师的,都知道我们教育学生就是让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做人。&&&&& 陶行知曾经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教会学生知识的目的,还是应该教会学人如何做人,如何立足于社会。可我们目前的教育,所作的绝大部分努力就是为了考试。绝大多数的学校,包括他的上级主管部门,都以成绩作为衡量教育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我们都在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百年树人的教育,你能用一次考试来衡量他的水平高低吗?&&&&& 曾经目睹过我们的教师在办公室里检查学生背诵,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与老师交朋友”,答案中的一条就是“积极与老师交往,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当学生没有按照答案背出来后,我们的教师对学生是一阵急风暴雨式的批评。当时我就在想,我们的老师不是自己在扇自己的耳光吗?这么好的教育内容,能让学生信服吗?书上说的,从老师这里就已经完全不一致了,那学到的道理除了用来考试,对学生还有任何教育意义吗?可再退一步讲,这个教师也没错阿?学生背不过,考试做不上,成绩就低,学生成绩低了,自己的考核就差,那样在领导、家长、学生眼里就不是好老师了啊?即使学生真的从课本中受到教育,和老师交了朋友,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但考试中没按答案来答题,也是说明学生没学好,老师没教好啊?&&&&& 学生是无辜的,老师也是无辜的,我们的社会也是无辜的,可面对道德水平日益滑坡的下一代,谁才感到不无辜呢?  推荐“教育者自身首先要有尊严”——访南京师范大学附中语文教师吴非 燧石推荐  一提起吴非这个名字,我想,大家立刻想到的就是那句掷地有声的名言——“不跪着教书”。当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面对现实的种种羁绊,而发出一声声无奈的叹息时,我们真该在这位已经年近花甲的长辈面前深感惭愧!现在,我就把刚刚读到的对他的一篇深度访谈摘贴、收藏在这里,愿有更多富有同感的同仁能读一读,或许我们从中可以感悟到许多许多作为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的精神特质……  《中国教师报》编者按:<FONT face=楷体_GB年1月4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安徽省无为县襄安中学语文教师赵成昌的《我为什么无力反抗呆板的教学》。赵老师认为,现实的语文教学与自己向往的语文教学相距遥远,而且他感觉自己无力突破,因此备感失望和孤独。该文被认为是“说出了很多一线教师的心里话”。为此,我们采访了《不跪着教书》一书的作者吴非(王栋生)。吴非认同当前的中学教育弊端重重之说,但他认为教师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教育者自身首先要有尊严”——访南京师范大学附中语文教师吴非(一)&&&  记:<FONT face=楷体_GB年,您的《不跪着教书》出版后好评如潮。当很多教师身上弥漫的是“无力感”时,你还有信心继续喊出“不跪着教书”吗?&& && 吴:我会喊到最后,因为这是教师的职业尊严。有些同行认为我是“熬到一定地位”后“站着说话不腰疼”,其实,我从教以来一向直言,而且我不认为这样做有多难。为什么敢于不妥协?我想,这可能与两个因素有关。一个是学校的氛围,南师大附中毕竟是一所老校,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另一个更为重要,作为一个教师,你的专业素养如何?没有底气不可能抗争。你是什么样的教师,可能就决定了你能有什么样的选择。我主张这样评价语文教师:第一,让学生喜欢你的课;第二,让学生喜欢语文学科;第三,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祖国语文的意识。你能做到这些,你一定是优秀的教师。没有这两下子,你的反抗就难有底气。 &&& 记:可是,我们也看到,有一些优秀教师因为对自己学校或者更大范围内存在着的反教育行为进行严厉的批评和抗争,却遭到了不公正的对待。您有没有因为“不跪着教书”而被迫“穿小鞋”? &&& 吴:应该有吧,可能还“穿”过不少。“穿小鞋”也不要紧啊,开个洞,脚丫子不就解放了吗?我喜欢一句话:人到无求品自高。对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功名利禄,我没有兴趣,你还能把我怎么样?我只想从教育教学中获得愉快,活得有意思一些。& &&& ……& && 记:在您的博客上有这样一则留言:刚刚看完您的《不跪着教书》,开始学会思考,才发现,思考其实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对您来说,思考是痛苦的吗? &&& 吴:当然,思考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是,不思考会更痛苦!思考意味着觉醒。我属于从“文革”熬过来的那一代人。当年,很多人在“文革”中被打入社会最底层,但他们没有停止思考;“文革”后,他们很快成为社会中坚。其实,在政治灾难中,善于思考的人损失少,从我们那一代人的经历能体会到这一点。&& & 记:您曾说过,不想“装嫩”去谈什么成长经历,可是相信许多同行还是想知道,您怎么会有勇气呼吁“不跪着教书”?& && 吴:很简单,尊严,知识分子的尊严。近年,我一直在思考:从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以来,我们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有没有那种坚持独立思考、具有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可能非常少,否则我们中国的改革不会这样困难。现在人们的观念变化得非常快,也让人吃惊,一些本来很重要的理念、立场,几年间就变得无所谓了,仿佛富裕比人格更重要。在学校里,有那么多教师做梦都想“从事管理工作”。我就不明白:难道当教师就没有尊严吗?&&  &记:您为什么特别强调尊严呢?& && 吴:我们的职业任务是培养人,培养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男人和女人;这些人同时是公民,是劳动者;以后还将是合格的父亲和母亲……无论从哪个角度去定义他们,自尊都是其基本要素;而作为教育者,我们首先必须要有尊严。可以这样说:专业水平略差一些,可以期待在工作中慢慢发展;而如果一位教师没有尊严,危害将是不可估量的。&&&  记:现在很多人的确是把“面包”放在第一位,你会不会因此有一种孤独感?&&  &吴:有。不过早就习惯了。“狐狸总是成群结队,只有老虎独往独来”,我不需要同情。当然,我经常感谢同行在关键时刻对我道义上的支持。从1987年起,有些同志反我的“自由化”,孤立我,而我恰恰在那段时间里做成了很多事,保持了静思的习惯,同时开始在报上写专栏。开个玩笑: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遭受打击、冷落的“机遇”的。往前说,有件趣事。1975年我还在插队,公社发动全体知青签名,学习张铁生,报名上大学,那是他们强暴民意的惯技,我拒绝签名,同时发牢骚说:“如果蒋南翔(“文革”前的教育部长)当教育部长,我就去考大学。”结果被人打了小报告,当作“右倾翻案”的典型,主管教育的公社副书记要开大会斗争我,当时的压力真大啊。1978年,蒋南翔复出,又任教育部长,我也已经考上了大学。公社“教革组长”特意跑到大学找我,向我道歉。我对他还是有好感的,他有勇气忏悔。所以说,不要轻易放弃,要坚持。很多事,一时看是没什么出路,但路是人走出来的。你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走,虽然困难很多,但是你要有信心。当年“九一八”,马占山在江桥抗日,有外国记者问马占山:“日本人有飞机大炮,你马司令凭步枪和马刀能打得过日本人吗?”马占山说:“打不过他我甩他一身鼻涕!”——我看现在很多知识分子不如马占山,没有骨气。&&
注:近期博客中出现少数恶意诽谤、诋毁、漫骂的评论,新思考网监控巡视人员对不良信息进行删除并且保留相关网络数据信息的备份,对于行为恶劣、触及法律的个别人员,平台将保留进一步付诸法律诉讼的权力。为保证新思考网给广大教师创造和谐与宁静的网络环境,希望大家共同维护我们的网络家园。
请您先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艺术签名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