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诗词讲座视频为什么乐做诗词传灯人

关于叶嘉莹
  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7月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受聘于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  叶嘉莹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传灯人,站在通往诗词王国的道路上,诲人不倦度人无数。诗词给叶嘉莹力量,作为一个承习“旧道德,新知识”家教的女子,叶嘉莹借它度过忧患,获得疗愈。在诗词这样一种古老而含蓄的文学形式中,叶嘉莹有所躲藏又有所释放。
《迦陵论诗丛稿》
《迦陵论词丛稿》
《迦陵杂文集》
《唐宋词十七讲》
《人间词话七讲》
《唐宋词名家论稿》
《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
《词学新诠》
《清词丛论》
《杜甫秋兴八首集说》
?《迦陵论词丛稿》《中国古典诗歌评论集》&《从中西诗论结合谈中国古典诗歌评赏》《杜甫《秋兴八首》集说》&《唐宋词十七讲》《中国词学的现代观》&《诗馨篇》《阮籍咏怀诗讲录》&《杜甫秋兴八首集说》&《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古典诗词讲演集》&《汉魏六朝诗讲录》&《清词丛论》《我的诗词道路》《唐宋词名家论稿》《叶嘉莹说词》《清词丛论》《迦陵著作集》《汉魏六朝诗讲录》《杜甫秋兴八首集说》《迦陵诗词稿》《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名家品诗坊, 唐五代词》《陶渊明的饮酒诗》《多面折射的光影 叶嘉莹自选集》《南宋名家词讲录》《叶嘉莹自选集》《叶嘉莹说中晚唐诗》《迦陵说词讲稿》《人间词话七讲》
图说叶嘉莹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叶嘉莹九十回眸:诗词支持我走过忧患_娱乐频道_中国网
当前位置: >
叶嘉莹九十回眸:诗词支持我走过忧患
看更多内容
  扫描二维码
  秋日南开,别有风韵。
  22日上午,走进南开大学寓所,叶嘉莹先生已经在客厅里等候。
  满头银发,黑色的衣裤,坐在明黄色的书架前,叶先生安静淡然得像一幅水墨画。在离先生最近的位置坐下,看到她黑色的边框眼镜有着粉色的内饰,黑色的开衫上缀有小小的亮片,不禁感慨,已经九秩高龄的人,内心仍然如此精致,这是否是诗词之美对生活的浸染?
  环顾四周,不大的客厅里,到处都是叶先生的影子。
  先生座椅对面的墙壁上,一幅画,几支粉荷亭亭玉立,几笔荷叶浓淡相宜。旁边是一块写着“迦陵”二字的木匾。“迦陵”是先生的号。生于荷叶田田的六月,先生的小名叫“小荷”。
  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
  叶先生上周刚从加拿大回国,这次与记者见面,她谈的最多的还是诗词。
  “什么是诗?诗是对天地、草木、鸟兽,对人生的聚散离合的一种关怀。”天气转凉,先生患了感冒,声音略有沙哑,“诗是情动于中而行于言。”
  先生一生倡导“诗教”,提倡“吟诵”。对于目前国内一些少儿国学班,让不识字的孩子摇头晃脑吟诵经典,向来温和的先生厉声反对,生怕这种不伦不类的做法“误人子弟!”在先生看来,学习诗词应该讲究“兴、道、讽、诵”,例如,学杜甫的《秋兴八首》,就应该先知杜甫其人,理解其际遇,然后再在吟诵中感受诗人的生命心魂。
  说起挚爱的诗词,这位耄耋老人思维敏捷,记忆力惊人。“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说到兴奋处,先生吟诵起《秋兴八首》中第一首,通过婉转的古音,诗歌中生生不已的兴发感动的力量,让人心有所动。
  似乎意犹未尽,尽管身体不适,先生过一会儿又吟诵了杜甫的《春夜喜雨》,还特意强调,“‘好雨知时节’,‘节’字是入声,‘当春乃发生’,‘发’字应读入声,这样念,平仄才对。”
  叶先生回忆,自己小时候,全家人都热爱诗词。“我常记得我父亲每当下雪,就吟一首‘大雪满天地,胡为仗剑游’。我伯母跟我母亲,她们女子不像我伯父跟我父亲大声地在院子里吟诵,她们就在自己房子里面,拿一本诗‘呢呢喃喃’地吟诵。所以我从小就听着诗歌的吟诵,我从小就背诗、吟诗。”
  这样深厚的家学渊源,难怪先生13岁时,就写成了人生的第一首诗《秋蝶》。“三秋一觉庄生梦,满地新霜月乍寒”,对于人生终极问题的思索就这样从诗词中生发。她送给自己一首《咏荷》的小诗:“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如来原是幻,何以度苍生。”感怀于少时战乱,15岁的少女,便有了“度苍生”的胸怀。
  自从开蒙时接触诗词,此后的80多年人生里,不论幼年丧母之“孤露”、辗转台湾举目无亲之苍茫、中年丧女之悲痛、晚年回国教授诗词之坚毅……她都用诗词表达。走过命途多舛的一生,老人感怀“诗词的研读并不是我追求的目标,而是支持我走过忧患的一种力量”。她的生命已经和诗词融为一体,她常常开玩笑,“我的诗不是作出来的,都是自己跑出来的。”
  千春犹待发华滋
  叶先生回忆,自己开蒙的书是《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像我的女儿后来在学校读的是‘来来来,来上学,去去去,去游戏’‘大狗叫,小狗跳’的课本,我们开始背诵的就是圣贤之言。”
  在70年的教书生涯里,她一直孜孜不倦地把毕生所学传授给学生,从北平到南京,从台北到密歇根,从波士顿到温哥华,都留下了叶先生与诗词相伴、传播中国诗词的印迹。她希望,用古典诗词把那些“不明”的人们叫醒。
  尽管已90岁高龄,今年以来,叶先生仍举办了多场讲座,常常站着一讲就是两个小时,一口水也顾不上喝。上课时,她把诗句随手写在白纸上投影给同学们看,下课后白纸已经堆了厚厚一沓。
  教了一辈子书,叶先生积攒的讲课录音已达2000小时以上。这几年,每次从加拿大回国,她都会捎回一些积攒下的音频、视频资料,陆陆续续已经运回几十箱。她说,如果以后老得无法讲课,她还可以带着学生把这些资料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
  多年辗转奔波之后,先生最终决定回国定居,“中国诗词只有在中国的土地上,才有最合适的土壤。”今年,位于南开大学的“迦陵学舍”封顶,她可以在此起居、讲学、著书,漂泊一生的叶先生终于有了一个安稳的家。
  访谈不知不觉进行了一个小时,先生起身去洗手间,我们这才发现,老人的腿脚已经不那么灵便。采访结束,接先生去医院看病的车已经等在楼下。
  深秋的南开已现草木萧瑟,马蹄湖内残荷零落。
  晚年的先生曾自比“残荷”,荷花虽然零落,但莲蓬里面有莲子,莲子有莲心,只要有莲心,莲花就不会死。在《浣溪沙·为南开马蹄湖荷花作》中,先生感言“千春犹待发华滋”,“我在等待,等待年轻人中有没有一粒种子,因为我的讲解而留在你的心里……我要等着,等着这一粒种子有一天会发芽,会长叶,会开花,会结果。”
  《 人民日报 》( 日 20 版)
   延伸阅读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电话: 86-1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号 京网文[5号诗词传灯人及其启示/郑延国
  叶嘉莹,今年九十岁,被人誉为“古典诗词传灯人”。老人家何以能修成如此正果?窃以为,答案有五:一曰家庭薰陶,二曰老师培养,三曰个人偏好,四曰谋生使然,五曰借石攻玉。  先说一。叶嘉莹出身书香门第,从小读四书,开蒙第一本书便是读《论语》,十几岁读纳兰性德《饮水词》和王国维《人间词话》,而且能够写出合乎格律的七言绝句,如《秋蝶》:“几度惊飞欲起难,晚风翻怯舞衣单;三秋一觉庄生梦,满地新霜月乍寒。”  次说二。叶嘉莹一九四一年考上辅仁大学国文系,师从顾随。顾教授长达六年的谆谆教诲使其诗艺大为长进。叶氏曾不无感慨地称:“老师在课堂讲授中所展示出来的诗词之意境的深微高远和璀璨光华,则更是使我终生热爱诗词,虽至老而此心不改的一个重要原因。”  再说三。书香子弟、名师高足,天下何其多也,但未见得个个都能成才。叶嘉莹则不然,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始终专注于诗词,所以才有一生的精彩。如她四十年代末举家南下台湾,物质条件,精神状态,无不艰辛备至,甚至难免牢狱之灾。面临如此困境,叶嘉莹依然坚持诗词写作。期间,她曾填有《浣溪沙》一首:“一树猩红艷艷姿,凤凰花发最高枝。惊心节序逝如斯。中岁心情忧患后,南台风物夏初时。昨宵明月动乡思。”又《蝶恋花》一首:“倚竹谁怜衫袖薄。斗草寻春,芳时都闲却。莫问新来哀与乐。眼前何事容斟酌。雨重风多花易落,有限年华,无据年时约。待屏相思归少作。背人划地思量荂C”未有惊人的毅力和执著的追求,焉能笔酣墨饱如此?  复说四。孤岛人满,僧多粥少,养家餬口谈何容易。叶嘉莹凭藉诲人不倦的爱心和胜人一茠涨K艺,居然在台湾大学中文系谋得一教职,而且一教便是整整十五年。在长期的舌笔目三耕中,她的诗艺由是锤炼得益发炉火纯青。人咸谓:她讲解细腻之外,尤长诗词创作,台大中文系同辈中难有出其右者,即便老一辈亦鲜有胜者矣!  后说五。叶嘉莹的学问,不独墙内芬芳扑鼻,而且“梅花隔水香撩客”(陆游语)。海外的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等等,争相邀请她讲学。在讲学中,她不仅与西方学者交流了学术理念,而且还接触了不少西方文论。她巧妙地将西方阐释学、符号学和接受美学理论与中国传统词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别出新意地提出了歌词之词、诗化之词、赋化之词之说,从而为中国传统诗词研究添上了一道分外亮丽的色彩。  作为中国古典诗词传灯人,叶嘉莹的经歷与成就,无疑能给人们带来多层次的启示或曰能唤起人们进行至少五个方面的反思。第一,对于家学渊源、家风严谨的社会现象业已出现断层的情形,应採取哪些措施进行赓续?第二,在时下汗牛充栋的博导、硕导中究竟有多少人可以像顾随那样,呕心沥血地培养出优秀人才?第三,当今青年人中,譬如大学中文系学子中,究竟有多少人能够写出像模像样的中国传统诗词?第四,某些文化研究领域数典忘祖、“言必称希腊”、毫无创新意识的现象应当如何纠正?第五,中国学者中有多少人能够如叶嘉莹一样,凭藉高中和大学的英语基础,以一口流利的英文在国外开坛设讲?换言之,内地高考中难道可以轻轻松松地将英语考试取消?高校基础学习阶段中难道可以随随便便将英语教学放松?拙文以五曰开头,现在写到五问,与首尾相照的作文法庶几近之,该就此打住了。
责任编辑:大公网
起底了,原道M80平板电脑主观的一抹感受即将叙述完毕。它或许不是最强的,但它有我...
官方微博:
热线电话:+86-10-
官方微信:大公网
关注方式:
打开微信朋友们扫一扫关注
大公报总机:+852-&&&&&大公网:香港 +852-&&&&&北京 +86-10-&&&&&(值班电话):+86-10-
大公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国大公网络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叶嘉莹诗词作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