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马兰戏曲电影音乐剧班什么时候招生报名

戏曲音乐剧研究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中国戏曲结束了它的古典时期,传统戏曲自身如何进入现代化即如何寻找与新时代结合的途径问题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经历了由20世纪向21世纪的变迁,戏曲在发展中越来越呈现出了举步维艰的景况,当西方的音乐剧进入到中国市场的时候,给中国的传统戏曲发展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戏曲在发展过程中主动向音乐剧靠拢,两者相互借鉴不断融合,于是冠以“戏曲音乐剧”名称的作品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些作品的出现是戏曲发展的一种跨界尝试。本文以“戏曲音乐剧”这一新鲜的戏剧样态作为考察对象,旨在探寻出一条戏曲固本求新的现代化发展之路,为中国当代的戏曲发展提供一种可能。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部分来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中国当代戏曲发展的现实境遇。主要探讨戏曲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所遭遇的发展困境。第二部分:戏曲音乐剧产生的背景与原因。第三部分:戏曲音乐剧创作初探。这一部分是本文中最具实践精神的论述,在关注和分析大量作品的基础之上,对戏曲音&
(本文共48页)
权威出处: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是中国传统艺术理想的结晶。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戏剧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其主要表现为戏剧观众的流失。与此同时,音乐剧,一种诗、乐、舞一体的演剧形式,在世界各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成为西方都市文化的标志之一。本文力求对中国戏曲与西方音乐剧这两种表现手段基本相似的戏剧形式进行分析、比较和研究,并找出两者的内在差异,为中国戏剧的革新和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它们的差异性表现在:一、西方音乐剧和中国戏曲发展轨迹的比较。通过对两者发展轨迹的研究,发现西方音乐剧与地方戏曲都有历史短、发展快、植根于民间的特征。但是戏曲脱胎于农业文明,在社会进入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的时代后,必须尽快融入新的社会文明,解决好与现代观众审美的接轨问题,才能焕发勃勃生机。二、西方音乐剧与中国戏曲审美的比较。两者的差异表现为“写实”与“写意”审美取向的不同。中国戏曲的写意性使其对生活的反映只追求一种象征性效果,...&
(本文共34页)
权威出处:
一西方音乐剧与中国戏曲的发展现状及已有的研究成果1、西方音乐剧西方音乐剧的源头应该属于歌剧。它做为独立的艺术形式诞生于1886年,标志是美国上演的《黑色的弯柄杖》。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演变,现在的音乐剧不论是在制作领域、管理领域、还是营销领域都处于快速的发展态势中。对于音乐剧的理论研究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没有停歇过,西方国家非常多的音乐理论大师,对音乐剧的诸多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中国对于音乐剧的研究从居其宏的《音乐剧,我为你疯狂——从百老汇到全世界》开始,像黄定宇、张旭、韩晓彤、郭鹏等人都出版了有关音乐剧的书籍。当代中国,研究音乐剧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2、中国戏曲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宋元南戏;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元杂剧;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明清传奇;中国戏曲的转型期——清代地方戏的兴起。中国戏曲的种类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研究中国戏曲的学者也很多。德国著名戏剧实践家和理论家布莱希特,曾根据中国的戏曲艺...&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第一章音乐剧与戏曲的产生、发展轨迹的比较  当我们观看一台音乐剧时,我们会被舞台上富有现代气息、充满动感的音乐、舞蹈,以及场面辉宏、写实的舞台布景、装置而振奋。而当我们品味一出中国戏曲时,我们也会为其中一板一眼的唱腔、一招一式的身段,以及舞台上简洁、写意的画面和别具东方神韵的程式化处理而折服。那么,它们为什么会形成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种状态的呢?我们必须把它们放置在世界戏剧这样的一个大环境里,以空间为经,时间为纬来确定它们的坐标,才能发现它们各自的特性。第一节音乐剧的产生、发展及各时期主要特征  1音乐剧产生之前的欧洲戏剧及其对音乐剧的影响音乐剧作为一种戏剧种类在西方的正式确立,虽然只有大约近百年的历史,但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是和整个文化现象、文化传统密不可分的。我们在讨论之前有必要简略地回顾一下西方戏剧发展的历史,从而找到它的渊源。尽管西方戏剧在其起源和发展的初期是和歌舞融合在一起的。如古希腊的戏剧就有舞队和歌队。甚至这一形式一...&
(本文共14页)
权威出处:
第二节 超长的封建社会时期给戏曲发展带来的影响纵观我国社会形态变迁的历史,不难发现具有封建社会时期超长的特点。而戏曲正是这一时期的产物。因此,从内容来讲,传统戏曲主要讲述的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或是神妖鬼怪的故事。在形式上,它创造并积累了一整套与内容相适应的程式化的表现方式。由于旧中国特定的历史原因,以现代工业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没能得到应有的发展,而戏曲从表现形式上也没能得到相应的变化,因此逐渐从现实生活中剥离出来。尽管它仍能反映一些具有人类终极普遍意义的问题,如:善、恶、忠、奸、爱情等,但却失去了反映当代人为之喜怒哀乐的生活。它的欣赏的审美价值在某种意义上有了一个转变,社会功能的作用在减小。所以程式化的动作渐渐成了古董,不再具有或以使用价值为主。特别是在本世纪初清政府被推翻,整个中国社会无论是在意识形态领域还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而这一巨变在戏曲的内容和形式上却都没能反映出来,戏曲的发展只是表现在对其原有形...&
(本文共13页)
权威出处:
戏曲音乐剧是探索发展中的戏曲与音乐剧互动结合的产物。对于戏曲音乐剧的研究,就笔者目力所及,居其宏先生《音乐剧的中国路:关于“戏曲音乐剧”和“民歌音乐剧”的思考》《我国当代歌剧的历史与现状》,方辰先生《“戏曲型中国音乐剧”刍议》《中国戏曲音乐剧构想》等多篇文章阐述了戏曲音乐剧的基本情况、主要内容及其特点和发展趋势。随后,有陈国立《戏曲音乐剧初探——豫剧音乐剧演出有感》《当代戏曲音乐剧创作有感》等,学者们也利用民族、地方戏曲、音乐剧、市场等多要素准备铺展开戏曲音乐剧的研究,但多是轻描淡写。关于戏曲音乐剧的构架、主要内容都没有系统、深入涉及。特别是面对多元化的国际市场,音乐剧如何实现本土化与国际化的辩证统一,如何能够在中国引领时尚潮流,又能实现对中国优秀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这更是值得我们音乐剧研究、创作所必须深思的问题,也是亟待践行的、可大力挖掘的重要艺术领域。所以对于中国戏曲这一具有悠久历史渊源的传统文化本身,非常需要在当代社会中...&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音乐新闻网-音乐主流媒体!
上戏戏曲音乐剧班“毕业大戏”理发师陶德上演-
责任编辑:admin
音乐新闻网独家资讯,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中新网上海12月14日电(记者 邹瑞h)上海戏剧学院首届戏曲音乐剧班“毕业大戏”《理发师陶德》14日在上戏剧院首演。  穿上的传统服饰,戴上卷曲的假发,化妆成欧式浓眉大眼的演员举手投足间颇有几分百老汇的意味。该剧采用全英文演唱加中文念白的方式,以求保留百老汇英文原版的神韵。由于上戏为学生专门配备了英文指导,舞台上演员的发音几可乱真。  据悉,戏曲音乐剧是上海戏剧学院于2009年创办的全新专业,特聘“百老汇中国第一人”王洛勇和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马兰共同组织教学。作为上海戏剧学院首届戏曲音乐剧班的教师,王洛勇与马兰共同打造了这出百老汇经典音乐剧。马兰透露,参演该剧的演员基本都有正式的音乐剧表演经历,许多演员曾参演上海文化广场的《极致百老汇》演出。  据了解,“理发师陶德”的惊悚复仇故事在流传甚广,影响了欧洲两个多世纪。1926年《理发师陶德》的电影版问世,至今据此改编的影视作品已经有不下10部之多。其中以蒂姆?伯顿与约翰?德普2007年拍摄并获得奥斯卡的同名电影影响最著。  王洛勇将《理发师陶德》称作是音乐剧“里程碑式的作品”。他希望这部作品在借鉴百老汇音乐剧的基础之上,能融入上戏人独特的探索与尝试,使这部经典音乐剧呈现出海派文化的特色。  作者:邹瑞h
更多关于 推荐 的文章:
娱乐热点词
Copyright & 2012
, All Right Reserved. 音乐网旗下娱乐新闻频道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主招生什么时候开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