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敬亭山的图片诗意独坐敬亭山的图片诗意独坐敬亭山的图片诗意

查看: 24118|回复: 1
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教学反思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55 编辑
一、《独坐敬亭山》
在教学《独坐敬亭山》这首古诗时,我在学生介绍完李白的相关资料后,又补充介绍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有了这个知识,学生对于整首诗意思的把握就更加容易了,在汇报完一二句的诗意后,我追问道:“你从哪些词上能体会出诗人孤寂的心情?”学生马上答出:“众鸟高飞尽”的“尽”字,“孤云独去闲”的“孤”和“独” 字,都能体会出诗人的孤寂。因为诗人的孤独,他看到鸟儿和白云似乎也不愿陪他,都离他而去了。我微笑着表扬了发言的同学,班级的同学也表示赞同。这时,赵习雯同学举起手来,说:“老师,我还有不同的理解。”我让她说说看。她说:“我觉得从‘众鸟’和‘闲’可以看出鸟儿虽然是要飞向远方,但是也有自己的伙伴陪着。天空中虽然只有一片云但是它也是悠闲自在地飘走的。而这就与诗人的孤寂形成了对比,显得诗人更加孤独和寂寞了。”听了她的发言,我首先予以肯定,并鼓励其他同学今后和要这样发言。同时我也感到这个孩子真的很有想法,并且她还能够把自己的见解清晰得表述了出来。如果课堂上,其他的学生也能如此,我们的语文课不就上出“语文味”来了吗?
二、《望洞庭》教学反思
今天教了《望洞庭》这首诗,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随即我写下了这首诗的反思。《望洞庭》是诗人在看到洞庭湖的美景时有感而发。诗人描写真实,生动、具体,把湖光和月亮浑然一体的和谐、宁静比作镜子,把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学生通过学诗看课件图片,体会诗人所描写的意境,学起来很有兴趣。我在教学这首古诗时就打破了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充分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上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在教学中,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查解字词,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教学效果不错。
& &之后,我引导学生观看书上的插图,再结合诗句说一说诗中所描写的景色,想象诗句中没有提到的内容,然后让他们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的记叙文。因为在学习的时候比较感兴趣,所以很多同学想象丰富,写得很优美,想象丰富。但依然有一小部分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说得较空洞,写得很不连贯。这是目前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三、《忆江南》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儿童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这是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的理念。
  古诗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1、提供学生足够的感悟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让学生集中思考、各抒己见,虽有点乱,但要珍惜这样的时刻。”根据“合作互动”的原则,教学中改变了单纯的师生交往形式,通过小组合作,生生交流等环节,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这样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使学生全面深人地感悟,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机会和场所。在《忆江南》的教学中,正因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组内自读自悟,才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体会得如此有滋有味。
  2、教给学生多样的感悟方法:
   ⑴ 多层次的诵读:
     “好诗不厌百回读”。朗读和背诵在古诗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古诗节奏鲜明,音律和谐,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朗读和背诵的训练指导,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和记忆,达到“熟读成诵”之目的。
   ⑵ 要求学生质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是探究的动力。在古诗教学中鼓励学生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运用启发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古诗词教学反思
四下的第一篇课文是《古诗词三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刘禹锡的《望洞庭》和白居易的《忆江南》。
& & 这三首诗学生以前都背过,所以我刚开课时重点让学生通过朗读谈谈读诗的体会,从总体上对这三首古诗词进行把握。我是这样导入的:“祖国的千山万水是多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此多娇,风景美丽如画。古时的文人墨客面对祖国的壮丽山河留下了优美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他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我请学生打开书诵读这三首古诗词,然后我让他们把书合上,说一说诗人描写了哪些地方的风光?这三首诗词有什么共同点?学生通过回忆把握住诗人所游览的自然景点,明确了这三首诗词都是唐代诗人描写的江南风光。
& & 随后我又启发学生体会诗人写诗时的思想感情:“杜甫在《春望》里写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动时看到鲜花都会落泪,离别时听到鸟鸣都会伤心的意思。花是美丽的代名词,鸟鸣又是悦耳的,原本两件美好的事物,但因作者心情的伤感却使其看到听到后落泪和惊心。所以作者心情不同,面对壮丽的自然景观所产生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我们再背一背这三首诗词,看看能否体会诗人不同的心境?”学生又诵读完诗词后,有几只小手举了起来,依依说:“我从《独坐敬亭山》这首诗里体会到诗人写这首诗时很孤独,因为鸟儿飞走了,连云彩也飘走了,只剩下他一个人了。”我表扬她体会的好。但是第二首诗《望洞庭》不好体会,因为作者的感情表露不明显,他们能体会的出来吗?这时小班长站起来说:“我觉得《望洞庭》这首诗写得很美。作者能把景物写得这样美,说明作者当时的心情很高兴,很轻松。”她的发言好像一下子打开了学生们的思路,举起的小手多了起来。反应有些慢的超超说:“我觉地《忆江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念江南的思想感情。”我说:“同学们体会的真好,让我们带着诗人不同的感情再把这三首诗词背一遍吧!”
& & 接下来,我请学生回忆学古诗的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明确了学诗词的方法后,我开始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方法学习每首古诗。
& & 在学《独坐敬亭山》这首诗的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时,我说:“天上的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的越飘越远。似乎世间的万物都厌弃诗人远离而去。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做?”有的学生说:“既然鸟儿和云儿都飞走了,那我也走吧。”还有的学生说:“我会到处逛逛,欣赏一下美丽的风景。”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呀,我马上补充了李白写这首诗是的写作背景:“诗人被迫离开长安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是他饱尝了人间心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诗人借以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寂寞感情,但是诗人并没有颓废而痛苦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望。从哪句诗里我们能体会到这种感情?”随后,我们开始学习后两句诗“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进一步体会是人的内心。
& & 在《望洞庭》一诗中,我重点带着学生找到了两个比喻句“潭面无风镜未磨”和“白银盘里一青螺”进行理解。学生不理解“镜未磨”是什么意思,他们解释成“潭面无风像一面镜子。”我告诉他们,古时用的镜子是铜镜,必须通过打磨才能用。我接着问:“为什么作者说湖水像‘一面没有打磨的镜子’,而不是刚才同学们说的‘像一面镜子’呢?这两面镜子给我们的感觉一样吗?”学生通过比较体会到:没打磨过的镜子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表现出湖水宁静柔和的美。
& & 在学习《忆江南》时,我先引导着学生区别开“诗”和“词”的不同之处,通过想象画面理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话的意思。“能不忆江南?”是个反问句式,我请学生把它变为陈述句。
& & 学完这三首诗后,学生通过诵读又从整体上进一步体会诗人描写的风光和表达的感情。
& & 学这三首古诗词,我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整体把握,突破重点,又回归整体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感觉效果很好。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独坐敬亭山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独坐敬亭山
大小:794.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独坐敬亭山ppt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独坐敬亭山ppt
大小:2.95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您现在的位置:
独坐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原文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注释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元和郡县志 》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 江南通志
》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尽:没有了。
  孤云: 陶渊明 《 咏贫士诗 》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独去闲:独去,独自去。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厌:满足。
  独坐敬亭山的诗意/独坐敬亭山的意思
  群鸟高飞,绝尽踪影,一片孤云独自悠闲地飘浮而去我伫立在山顶,注视着敬亭山,敬亭山也看着我,彼此久看不厌。
  独坐敬亭山赏析
  前二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诗的下半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静”是全诗的血脉。这首平淡恬静的诗之所以如此动人,就在于诗人的思想感情与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创造出来的“寂静”的境界,无怪乎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要夸这首诗是“传‘独坐’之神”了。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他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往往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与独坐敬亭山相关的问答
查看更多 独坐敬亭山 相关知识点
唐诗宋词精选
更多百科内容
下期预告:
相关文章推荐
育儿图片推荐
联系编辑:丁笑联系邮箱:.cn(请将#改成@)联系电话:020-3您的位置: &
《独坐敬亭山》优秀教案设计
13:24:32 来源: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揭题。
  1、在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学会了请教,知道请教可以增长自己知识和才干,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勤学好问的品质。今天,老师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个问题:有谁知道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吗?谁来告诉大家?你又是怎样了解的?
  2、揭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3、解题:&独坐&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识字,引入意境。
  1、学习生字。播放课件:(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怎样记&亭&字?(简笔画画亭的样子)&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
  1、听音朗读,初识古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
  设计意图:在教育改革过后的今天,我们发现了许多问题,比如忽视了基础教育,我们在困惑、反思的今天,我们才意识到语文教学应该扎实抓好字、词。所以设计了比较形象的字理识字,并让学生写好字。采用多种方式的读也体现了生的自主学习。
  (三)再读,感悟诗意。
  1、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字典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
  2、集体交流词的意思。(&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单的云;&独&独自;&闲&悠闲;&相看&互相看;&不厌&不满足;)
  3、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5、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孤单寂寞)
  6、如果你是李白,遇到这样的处境,你会怎么想?
  (四)朗读,背诵。
  1、诗人如此心情读的时候该怎样去读?请你把自己当做李白来诵读古诗。(课件出示图,看图朗读)
  2、配乐朗读朗读。
  3、指名读。
  4、学生齐读。
  5、背诵。
  (五)扩展。
  1、闭上眼睛听配乐诵读,边听边想象诗的画面。
  2、把自己想象到的画于课本上这首诗的空白处,可画前一句的情景,也可画后两句的情景,也可全画,
  3、交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喜欢独坐敬亭山的理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