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bbc历史纪录片大全《合唱的历史》

BBC制作的精美历史纪录片
1、英雄列传 Heroes and Villains
  欧洲的项羽和岳飞们的故事
  《勇士》全系列共分六集,每集透过历史上一起重大事件,揭开青史留名的著名将领的复杂性格。
  第一集是拿破仑,这个科西嘉岛的移民野小子怎样在土伦战役中一战成名;第二集是德川家康,从丰臣秀吉托孤开始到关原决战击败石田三成结束;第三集是领导英明却优柔寡断的斯巴达克斯;第四集是科尔蒂斯,摧毁阿兹特克文明的前前后后;第五集是狮心王理查,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与萨拉丁的双雄会;第六集是阿提拉,横扫西欧却盛极而衰的故事
  人物刻画很到位,演绎的有血有肉,散发着英雄气概却又绝非脸谱化的高大全。大到史诗战役的千人混战,小到油盐酱醋的旁枝末节,配得上制作精良的评价
  2、英国史 A History of Britain
  15集看懂西方历史的重要部分
  对于一个不了解英国历史的人来说,本片是很好的教材。本片再现了英国文明的成长历程,从巨石文化的新石器时代到辉煌的伊丽莎白时代,穿越17世纪暴乱的国内战争到日不落大不列颠帝国。这是一个生动的,有些情景可以说是血腥的故事。15集,BBC就能把复杂的英国历史说清楚,确实厉害。
  这部纪录片里有严谨的学者态度,也有尽量还原当年那些重大事件的场景,配上音乐,总的来说,坚持看下来,对西方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就基本知道了。这比读历史教科书强多了,而且可以触类旁通,对整个西方文化、西方历史有个入门的落脚点。
  3、奥斯曼帝国:欧洲的伊斯兰王室 The Ottomans: Europe's Muslim
  土耳其的灿烂历史
  最近热播的一档旅游节目《花样姐姐》的目的地就是土耳其,跟着明星们旅途看到的景色实在是太美了。奥斯曼帝国就是土耳其人建立的政权,文化灿极一时。不了解奥斯曼,就不会明白今天近东中东北非和东欧巴尔干国家的各种逻辑。而且这部片子拍摄的特别精美,拿来当中东游记看看也不错。
  4、基督教历史 A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两千欧洲历史的缩影
  这部片子是由牛津大学著名的历史学教授迪尔梅德.麦克库洛赫与BBC联手打造的,一共6集。带观众去基督教古迹的现场鉴证历史,去访问知名的学者和宗教人士寻知问道,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里品味文明的足迹。
  基督教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一部浓缩的两千年欧洲史,了解基督教历史是了解西方历史的一个窗口,也能帮助更好的理解西方的文明。片子最后说"God
is not the answer. He is the question."
,非常深刻也非常有教育意义。
  第一集&
  第二集:
  第三、第四集&
  第五集:
  5、凡尔赛宫 BBC: Versailles
  法国路易王朝的兴衰史
  这部纪录片通过描述法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国王,路易十四的人生和爱情,记录了法国路易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从凡尔赛的历史串联起波旁王朝的兴衰和三位国王的命运,视角和语言都很独道。
  第一集&
  第二集&
  第三集&
  6、古罗马:一个帝国的兴起和衰亡 Ancient Rome: The Rise and Fall of an
  罗马历史情景剧
  这部古罗马是以故事情景剧的形式展开,其特效、场面、音乐和演员,不逊于任何一部好莱坞历史大片。整个系列分为六个独立的故事或事件,每个事件都对罗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纪录片以西罗马帝国不同时期标志性人物为主角的“还原”让观众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罗马历史,兴起与衰亡都让人唏嘘感叹。
  7、二战全史 The World At War
  宏达又真实的二战风云
  这部纪录片通过德国、意大利、日本三个轴心国分别在欧洲、亚洲、中东所挑起的战争,表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在海、陆、空的各个战场上英勇抗击法西斯侵略者宏大场面。
  这套纪录片的强大在于采访的那些当事人都是二战中的风云人物,有豆瓣网友称赞说“这是记忆中最好的二战纪录片”。虽然这部片子对太平洋战场有点不重视,但好在对英国战场介绍的十分详细。而且檩子特别喜欢这部片子的名字“The
World At War”。
  ​8、揭秘莎士比亚 Shakespeare Uncovered
  莎翁作品背后的故事
  莎士比亚已经够吸引人了,而​BBC能把一个这么有难度的题材拍得这么好看,不得不承认是厉害的。娓道来几部沙翁的著作,还有精彩的解读,让人意识到英语的美妙。如果在读莎翁之前看这个片子,对莎翁的作品,理解会更深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的位置:&>&&>&&>&
BBC英国历史纪录片汇总(视频+文)
kira86 于发布 l 已有人浏览
BBC关于英国历史的纪录片《BBC英国史A History of Britain》对于一个不了解英国历史的人来说,本片是很好的教
BBC关于英国历史的纪录片《BBC英国史A History of Britain》对于一个不了解英国历史的人来说,本片是很好的教材。本片再现了英国文明的成长历程,从巨石文化的新石器时代到辉煌的伊丽莎白时代,穿越17世纪暴乱的国内战争到日不落大不列颠帝国。这是一个生动的,有些情景可以说是血腥的故事。它有15个章节组成。从令人毛骨悚然的黑死病在短时间内使英国一半的人丧生。Henry II, Anne Boleyn和Thomas Wolsey的政治操控致使英国与罗马天主教决裂&&喜欢英式英语发音的人士必须收藏的一套材料。
《BBC英国史A History of Britain》章节内容简介:
1 Beginnings 起源(3100 B.C.&&1000 A.D.) &&
古代英国是一个兴旺的地区,罗马人称它是一个声望和财富聚集的地方。当时很多英国酋长已经并接受了罗马式的规则并采取了罗马人的生活方式。Hadrian墙的建成标志着省在英国的出现。
在罗马帝国灭亡400之后,它的统一的梦想却流传了下来。Alfred公然向伪王国挑战,并且把海盗从王国的土地上赶走,最终一个王国被诺曼人征服了。
2 Conquest征服() &&
九个小时的战役(the Battle of Hastings)之后,一切都改变了,诺曼人取代了盎鲁&&萨克逊人,英国从此走上另一条道路。
当法国人到来时,Harold解除了他哥哥Tostig的武装。他率领他的最后的部队向南冲锋了187英里。最后他在Senlac山上面对着向他冲来的威廉的骑士和弓箭手。
1066年的圣诞节那天,威廉登上了英格兰的王位,英国成为诺曼人帝国的一部分,而威廉也成为第一个王。
3 Dynasty 王朝() &&
1066年之后,Angevin王朝征服了,Schama(作者)说&征服所迎得的是混乱、屠杀、饥荒、勒索&
留在英国人心里的是亨利2世,那个建立了延续到今日的法律体制和城市服务的男人。尽管被人们记忆最深的是他谋杀了最powerful的烈士Thomas Becket。
在亨利的四个儿子中,两个当了国王。其中Richard对他的父亲宣战并在十字军东征中被捕,而John的失败则是被他的男爵鼓动印刷了Magna Carta.
4 Nations 英国民族(1216 &&1348) &&
威尔士, 苏格兰 和爱尔兰在放弃取走他们的民族统一身份之后,统一了他们的思想,宣言要从Edward I残暴统治下独立。
苏格兰对英格兰发动战争,并请威尔士加盟一同反对他们的最高统治者。而这却导致了爱尔兰血灾。
威尔士,紧接着苏格兰,一个个倒在爱德华一世的铁锤下。爱德华一世建立了自罗马以来的最强大的帝国系统。
5 King Death 灾难中的英国() &&
这是一个关于黑死病的故事&&一个肮脏的疾病在一周内传遍整个英国。
6 Burning Convictions 饶绍的罪恶() &&
亨利想从罗马教皇分离,声称自己就是英国的教皇。这导致了英国的改革。在那几十年里英国的天主教被抛弃。1536 和 名僧侣被uprooting。修道院分解,他们的财产被重新分配。
伊丽莎白成功的策划了宗教的政变
7 The Body of the Queen 女王的一生() &&
这是关于两位女皇的故事&&务实的精明谨慎的伊丽莎白和苏格兰的玛丽。
伊丽莎白清楚身为一个女子要统治一个国家十分困难,并且要控制宗教世界,更加困难。当玛丽离开英格兰,她发现她自己已经被囚禁,唯一的自由就是听从伊丽莎白女王的命令。
伊丽莎白完全掌握了英国的命运,在英国呼风唤雨,经过了宗教的改革和,战胜西班牙无敌舰队之后,她成就了伟大的大不列颠。
8 The British Wars 英国内战() &&
在国家统一之前,查尔斯一世相信君权神授能解决能够安定当时分崩离析的国家。
从苏格兰的祈祷书开始蔓延到对税收抵制和议会的要求。在这场王权与议会、骑士与圆卢党、苏格兰威尔士以及爱尔兰的战争中,最终死亡了75万人。
这场战争最终以英国的统一为结局,但统一后不再是联合王国,取而代之的是联合共和国。
9 Revolutions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内战的结果是英国成为由奥利佛&克伦威尔领导的无君主的共和体。克伦威尔通过强暴的手段进行统治。当议会公然挑战的他的权威,他攻击议会并将它关闭了。他除了给自己起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名字之外,一切所作所为与国王毫无差别。
但当克伦威尔死后,查尔斯二世复辟了帝国。
10 Britannia Incorporated 不列颠的统一() &&
17世纪90年代英格兰,沉浸在光荣革命的胜利的喜悦中,他们迎来了新的时代,新的国王&&威廉三世。然而在正在遭受的贫穷和饥饿的苏格兰,依然支持被罢免的王国詹姆斯二世。
苏格兰和英格兰的关系转这点是1692年的Glencoe屠杀。半个世纪后,两个国家在利润的驱动下成为了合伙人,并且在1707年实现的联合。
11 The Wrong Empire 罪恶的帝国() &&
一个人怎么能让自己的自由过多地区从与世界。 一个对自己军队不信任的国家,变成了地球上军事最强大的国家。帝国的自由变成了帝国的奴隶吗?
在野心、奴隶和勇敢地探险的帮助下英国建立了一个强大帝国,将它的国旗插遍了全球。通过令人上瘾的茶叶、糖和咖啡贸易,它控制了殖民地。
12 Forces of Nature 自然的力量() &&
英国从1789年法国革命中吸取了不少的经验。这个章节将解释这一点。
13 Victoria and her Sisters 维多利亚和她的&姐妹&们() &&
维多利亚女王18岁登基,、统治一个令人疼痛但在工业革命中迅速发展的国家。
混乱和革命预示着socialists和traditionalists ,但事实上家庭生活习惯和传统依然是国家稳定的基石。
14 The Empire of Good Intentions 帝国良愿() &&
大英帝国承诺了和平、稳定和繁荣。但在爱尔兰和印度却如此相像的充斥着暴力和饥荒。
15 The Two Winstons 两个温斯顿(1910&&) &&
最后一章陷入了对过去的英国20世纪的历史的沉思中。
探讨了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命运。消沉和不安的战后和平。
十字军东征和世纪宣言给我们什么暗示 Orwell's 1984的英雄Winston Smith预见了同时代的政治前景?
相关英语学习内容
英语新闻&|&英语新闻&|&英语新闻&|&听力节目&|&英语新闻&|&英语新闻&|&
听力节目&|&听力节目&|&听力节目&|&听力节目&|&英语新闻&|&英语新闻&|&
匿名发表&&
您还能输入300字
英语视频头条
【The History of English in Ten Minutes十分钟英语
透视美国America Revealed (2012),美国公共电视台PBS新
BBC关于英国历史的纪录片《BBC英国史A History of Bri
英语广告视频汇总,由原版英语学习网为您精选了国外各大
英语视频最新更新
04-11&&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英语视频介绍mp3下载(中英对照
英语阅读最新头条
英语阅读最新推荐
Ellen毫无疑问是美国现今一线的脱口秀主持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节目Ellen Show收
一步步听懂CNN环球风采08,讲述了关于库克之旅的CNN环球旅行节目,包含中英对照阅读,
英语阅读阅读排行
111111&越狱&男主Miller西雅图人权运动年度晚宴演1111
1111111111
1111111111
我们也在这里:BBC纪录片《中国人要来了》 非洲人民如何看待中国的融入
关键字:&中国中国人要来了BBC纪录片《中国人要来了》中国投资中国经济中国在非洲投资和贸易活动非洲非洲经济外媒看中国
前几天,观察者小编整理了BBC的一部纪录片,讲述了以武汉为代表的中国经济奇迹,却称其为&中国例外论&,引起了网友的热评。而早在2011年,BBC曾做过一个纪录片《中国人要来了》,探究了中国在全球影响的扩大,并讨论了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如果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强国会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这部纪录片共分两集,第一集:记者贾斯丁在非洲南部;第二集:中国在巴西和美国的发展和当地人的反应。
《环球时报》记者曾在肯尼亚、津巴布韦、赞比亚、坦桑尼亚、安哥拉等国,对该片播出引起的反响进行调研。多数受访者表示,西方的报道&有失偏颇&,BBC此举主要意图是抹黑中国的国家形象,在非洲煽动反华情绪。
在看过这部纪录片的观众中,不少人认为这种对中国在非洲投资和贸易活动的指责&毫无事实依据&,是在&故意抹黑中国在非洲人眼中的形象&。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贺文萍认为,中国在非洲投资对双方有诸多好处,但非洲人对中国&只重利益&看法,也应引起中方重视并努力改善。贺文萍呼吁,来自西方媒体的评价掺杂诸多因素,扭曲现实,我们急需做的是是把自己的声音传出去。
观察者网小编现整理出了纪录片《中国人要来了》全文,请读者阅读。
《中国人要来了》上:
BBC纪录片《中国人要来了》
旁白:我正启程穿越三大洲,寻找我们这个时代最恢宏的故事,无法阻挡的中国崛起,就全世界而言,中国的工业和财富,正在改变着各国间的均势。
旅程第一阶段我将横越非洲,这里有着上百万中国人,正帮助建设着这片国土,我还将加入来自中国的建筑军团,在非洲土地上建设新的恢宏建,我从大西洋经过印度洋,来探访这浩浩荡荡的移民开拓者们,我将了解到非洲人民是怎样看待中国人的融入的。并且将耳闻一些荒诞的事情,我将调查世界上最危险的国家,看看中国的崛起是怎样改变着非洲,这对世上其他国家又意味着什么。
安哥拉首都罗安达的港口
安哥拉首都罗安达的港口是非洲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在海港周围巡航,中国的影响力赫然眼前,这些中国水手向我们分享他们的午餐。
主持人:这是馒头吗?真美味!
船夫:好吃吗?
主持人:是的,很不错,很美味,
船夫:咸的咸的,我们中国就吃这个东西,我们自己做的。
主持人:这很好,真的非常好吃,你尝试过非洲食物吗?
船夫:没有没有,你从没试过非洲的,我们就是吃自己做的菜。
旁白:这个这支中国船队并不是在此游览,他们在安哥拉已经待了18个月了,但其烹饪在当地人中还不是很受喜爱。
当地人(问主持人):这是什么?
主持人:这是中国的面包,还不错,试一点?不要吗?他不想尝一下。
旁白:这个港口的商业主管多明戈&福特斯对中国人的工作态度印象尤为深刻。
多明戈&福特斯
主持人:这些中国人在这有多努力工作?
多明戈&福特斯:他们很勤奋非常努力工作
主持人:真的吗?
多明戈&福特斯:我可以向你担保他们连续工作24小时从不间断。
主持人:安哥拉人和中国人一样勤奋吗?
多明戈&福特斯:没,但我们也在紧跟脚步,同样的步伐一步一步地跟中国的船员。
旁白:他们正在卸载一艘满载中国商品的中国轮船,我亲眼目睹了中非之间蓬勃的贸易,往来过去十年增长了十倍,去年总值超过亿美元。在海港的另一个部分我发现了藏在所有交易背后推动力的线索,油轮。安哥拉有着非常丰富的储油量,是中国现在最大的石油供应国,每天运往中国上百万桶石油,因此中国的企业和他们的工人在此泛滥。
主持人:这艘船是给安哥拉运输什么的?
多明戈&福特斯:水泥,四万四千吨。
主持人:四万四千吨吗?那足够建一座像这样的高层建筑吗?
多明戈&福特斯:这还不够。
主持人:这对安哥拉不够吗?你想要更多!
多明戈&福特斯:我们需要更多更多。
旁白:成千上万的中国建筑工人工作在安哥拉,单这个施工现场就有600名,现在这些中国建筑工人的勤奋已经成为传奇,而我即将揭晓这一点,因为他们邀请了我加入他们一天。
安哥拉某施工现场
主持人:所以开动吧!我该干什么呢?伙计给我安排了活吗?
旁白:老包施工现场的工长之一,来自南通四建建筑集团,给我讲解了注意事项。
主持人:那么包先生我今天该干些什么呢?
包先生:你首先要准时上班,并且坚持不懈,直到你完成所有的工作,该休息的时候你好好休息,但是工作时一定要认真。
(主持人加入施工现场)
主持人(在敲钉子):怎么样?接着敲吗?好了接下来干什么呢?
主持人:这个地方将是一个巨型超级市场,这里会有电影院,做SPA的地方,这花费了好几百万美元,而我在为建设它出一份力。
完工后这里将成为非洲最大的购物中心之一,这里只是中国建筑公司在安哥拉成百上千个建筑项目之一。午餐休息给工人们提供了和家人联系的机会,老包来安哥拉两年了,他每月都会给妻子寄钱到七千英里外的中国华东地区。
老包(午间与家人通话):吃饭了没有?吃过了,今天吃的什么菜?
小包和他的父亲一起来到非洲工作,他们在这里的薪水是在中国的两倍,但他们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离开家这么遥远感觉非常孤独。
工地工人:一般地我们一个月才离开工地一次,我们在当地没有任何朋友,因为我们语言不通。
主持人(与小包妻子视频连线):小包的妻子上线了,你好,唐春芳,BBC在安哥拉的问候,她会说一些英语吗?有个一直待在非洲工作的丈夫感觉是怎样的呢?
小包妻子:我想他。
小包:她说她想我
小包妻子:我真的好想他。
旁白:午餐过后老包毫不松懈地把我叫上车,在这些中国建筑工地上的绝大多数工人都是从中国带来的,那是因为中国人出了名的速度与效率,没几个安哥拉工人在这工作。
主持人:这活可真不简单。
旁白:这些中国人每天挣到的英镑对当地工人来说是一笔巨大的数目,然而这些钱都会寄回中国。
(吃饭时间采访工地人的伙食情况)
主持人:这里的食物怎么样包先生?
老包:很好,和在中国一样,我们吃大米。
主持人:我有个很关键的问题,您会给我这份工作吗?
老包:根据你今天的表现,你还可以你可以在这工作!
主持人:我得到这份工作了(笑),他似乎有点不情愿,但是他说可以,显然如果我愿意我将得到这份工作,但我只干了几个小时的活手指就起了水泡,这双手不适合干繁重的工作,真的十分感谢您,今天过得非常棒!
旁白:油田以及中国的建筑项目使罗安达像一个新兴城市,但当地的失业率依然非常高,虽然如此,我在这遇到的几乎所有安哥拉人都认为中国人的融入对他们的国家有着积极影响,我即将揭晓的是中国的影响力并不仅限于这些主要城市,现在是时候深入非洲大陆继续我的中国发现之旅了。
主持人:现在是清晨六点,等待我们的将是令人兴奋的一天,今天我们将在非洲最棒的铁路上观光旅行,这就是本格拉铁路,一路延伸至这片大陆腹地。
本格拉铁路
主持人:上车我就发现了一个惊喜,看看铁路公司给我们准备的这间无与伦比的车厢,这部分是最早的车厢,英国的车厢,因为这条铁路是英国人建造的,他们从帝国各处运来劳力,如非洲、印度来建造这条不可思议的铁路,一路通往非洲中部价值连城的铜矿带,现在中国人在帮忙翻修。
旁白:名声在外的中铁二十局承担了修复这条铁路的工作,最终会从大西洋延伸英里直至内陆腹地,是时候放弃头等舱的奢华下去见见其他的旅客了。
主持人:这下面果然是一个不一样的世界,火车上有成百上千的人基本上都是小商贩,在这条线上来回穿梭做点小生意,卖点油、鱼、土豆、木炭,有什么卖什么,以求谋生。翻修过的铁路似乎带来了繁荣的贸易,看看这生意多火爆,他们在卖洋葱还有海盐,而盐在山区这里很是珍贵的。
火车上的小摊贩
旁白:当地人对中国人翻修铁路似乎是一致赞扬的态度。
火车上的当地人:他们做得很好。
主持人:你很满意是吗?
当地人:他们干得很好。
主持人:你感谢他们做的工作吗?
当地人:我十分感谢他们。
主持人:现在挣的钱多了吗?
当地人:没错
旁白:这条铁路的翻新和我所看到的,从罗安达港运出的石油有直接关联,得到石油后作为交换,中国向安哥拉提供了数十亿贷款和财政援助,其中一部分就花在了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上,由中国公司承建,工人大部分也是中国人,从大西洋向内陆行进100英里,我们到达了库贝尔镇。
主持人:这是火车的终点站,也是这条铁路的尽头,往前的部分还在修复,所以火车只能停在这里。
旁白:不像在罗安达欢迎我的私人建筑公司,铁路工程是由中国国企承建的,而中国政府不愿曝光其与非洲越来越密切的关系。
主持人:这些铁轨是由一家中国公司铺设的,我们想和他们谈谈其在安哥拉的工作,但他们不愿接受采访,其他很多中国公司也是同样,虽然他们在这里是在做好事,却不愿意谈论,最棒的是这条新线路绵延数百英里一路通往万博。
旁白:也许是因为有些评论家认为这些交易对中方更有利,没错,安哥拉人有了翻新过的铁路,但中国得到了石油和利润丰厚的施工合同。
万博被废弃的火车站
旁白:中国有句俗话&要想富先修路&,下一段的铁路还在建设中,所以我转而踏上了中国在非洲铺设的数千条公路之一。我要前往万博,安哥拉第二大城市,昔日的殖民地重镇,但和这个国家大部分地区一样,万博被10年前结束的30年内战毁于一旦,万千人民为躲避战乱逃来这里。这座城市的火车站曾经是非洲最大的,却从内战前就被废弃了,几十年来安哥拉是一片被遗忘,被战火折磨的土地,人民极度贫穷,现在的石油开发和对中贸易在帮助其筹资重建,但是庞大的施工项目只是中国人在非洲发展的一个部分。
主持人:感觉怎么样?
朱伟军:棒极了。
旁白:朱伟军是中国企业家在非洲扎根大军中的一员,他于2004年离开了中国东北部的青岛,来非洲寻找财富,从那以后他创立了一家连锁商店,销售杂物百货,从鞋到摩托车。
主持人:你觉得你的摩托车对安哥拉的当地人有没有帮助?
朱伟军:有的,这些廉价实用的摩托车可以创造出就业岗位,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旁白:朱伟军的先锋意识的确不一般,他在那场残忍的内战结束两年后就来到了这里。
主持人:这里损毁得好严重,
朱伟军:没错战争后楼房基本都成了这样,战后整个城市都是这样。
主持人:看看这些损伤,那上面的弹痕,天哪太可怕了,这里的战斗一定很惨烈。
旁白:他认为一些西方公司依旧害怕来这里做生意。
朱伟军:安哥拉有许多大好机会,但很多西方国家和企业需要通过一系列风险评估,通过的话才能来这里投资,但对中国人来说就没那么复杂,我们更灵活一些。
旁白:对朱伟军来说,那意味着离开留在中国的妻儿。
朱伟军:我想要生命中充满挑战,我想要出国看看世界,我想我的生意真的很重要。有两点原因,出口安哥拉让中国工人有工作以养家同时,安哥拉人也有了工作和必需物资,这比我自己赚钱更有意义。
旁白:超过一百万的中国人考虑在非洲定居,朱伟军便是其中一员,这对这片大陆的未来可能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安哥拉人民欢迎中国人修建的公路铁路,但在一些非洲国家,中国人的出现则更有争议性。
我要前往邻国赞比亚观赏最波澜壮阔的景观之一。
主持人:太不可思议了,多美妙的享受,世界一大奇景,壮阔的维多利亚瀑布。
赞比亚多维利亚瀑布
旁白:旅游业是赞比亚一大产业,这个国家有鬼斧神工的美景好天气,当然还有许多动物,沿赞比西河航行,我遇见的一对情侣,可以代表旅游业发展的一些人中国人。
主持人:来非洲这种地方旅游,出国旅游有多普遍?
中国游客:我想比以前多,还不算太普遍,但更多的人愿意出来看世界。
主持人:为什么会这样?
中国游客:也许是人们有钱了,也有了更多的资讯了解了其他国家的不同文化,或者是交的朋友。
主持人:你的家人是什么态度?他们会不会担心你被狮子吃掉?
中国游客:不会
主持人:鳄鱼呢?
中国游客:也许,但他们远在千里之外(笑)。
旁白:在全球都急速增长的旅游业,中国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赞比亚这样的国家会越来越重要。但从某些角度看,中国文化对吸引旅游者的野生动物来说,是一种威胁。
回到陆地上,我要去世界第五大国家公园&&卡富埃,见一见赞比亚野生动物管理局的管理员们。
赞比亚野生动物管理员
(在卡富埃见到大象)
主持人:我想他看见了一些大象,就在那片树丛后,我们要试试看能不能再靠近一些,但这个公园里的大象警惕性很高,它们怕人,很容易被吓跑。
赞比亚野生动物管理员:这个象群大约有十七名成员。
主持人:看呐,有几头小象好棒...
旁白:赞比亚野生动物管理员:这是一个大家族,有一定数目小象,它们大多是以家庭为单位,包括母象及她的姊妹以及她们的孩子。
过去五年中整个非洲因为象牙而被杀害的大象数目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难怪这个象群警惕性这么高。国际象牙贸易是非法的,但近几年来象牙价格在黑市上疯长,赞比亚虽没有其他国家那样损失惨重,但也濒临危机。
主持人:象牙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赞比亚野生动物管理员:这些家伙取得象牙然后,把它们切成小块之后,他们可以拿它做很多文章,现在我手中的是一颗獠牙,你用象牙雕刻一头大象却把大象杀了,你想要欣赏象雕,而不是活生生的大象,这样很不好,这里还有其他一些象牙制品,这是筷子。
主持人:筷子,你认为这些筷子会出口到哪些国家呢?
赞比亚野生动物管理员:很可能是中国,这是一枚私章,中国人用它签名,好比一个印章。
主持人:这是个印章,所以这些东西会出口到中国并在中国进行加工?
赞比亚野生动物管理员:对,这些东西的主要买家都来自远东。
(来到一个小象孤儿院)
主持人:我们来到一个美丽的地方,这是一家小象孤儿院,斯波特是这里的创始人,我们收留那些在丛林中被杀或受伤的母象留下的孤儿,把它们带到这里使它们恢复健康,希望等它们长大以后再把它们放归自然,对吗?
斯波特:没错贾斯汀,我们是这么想的。
主持人:它们来了,看看它们多么可爱的生灵,天呐,真是巨婴啊!
斯波特:是啊,坐在那里别动。
主持人:它们太可爱了!
这里有三个孤儿,它们的父母被偷猎者杀害了,卢芬莎是最年幼的小象,需要每三个小时用奶瓶喂一次奶。
斯波特:它还没断奶。
主持人:是吗?看看他!
斯波特:他刚出生才五六个月
主持人:他饿坏了,看他饿的...
斯波特:拿着它,这里是奶嘴...
主持人:我该怎么办?
斯波特:把奶嘴放到他嘴里,准备好了吗?抓紧瓶子,就这样。
主持人:他实在是...很着急,来吧快吃吧卢芬莎,他太可爱了,他多大了?
斯波特:估计有五六个月大,他的族群从赞比亚迁徙到莫桑比克,他母亲陷入了沼泽,被偷猎者杀死在那里。
主持人:她被偷猎者杀了?
斯波特:是的她被枪打死了。
主持人:这里可以被称为大象天堂吧?
斯波特:是的,天气炎热它们就在泥里洗澡。
主持人:偷猎者对这些大象的威胁有多大?
斯波特:我们致力于保护这些大象,你可以建立一个世界最好的反偷猎队伍,但只要有需求存在,偷猎行为就会屡禁不止。
旁白:中国政府针对象牙制品交易的措施十分严厉,但象牙制品交易在远东地区仍十分活跃,中国还对其他野生动物制品有需求,包括犀角和虎制品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斯波特&比提无法阻止需求,便与赞比亚野生动物保护局合作,同当地居民携手保护大象,从源头上阻止偷猎行为。
主持人:事实上尽管赞比亚政府已经付出了最大的努力,这里的大象仍然濒临险境,衷心希望这些动物被放归自然之后能够生存下来,美丽的家伙难以置信。
旁白:卡富埃国家公园以北是另一个国家,中国人的出现给那里带来很大争议。跨过赞比兹河就到了津巴布韦,罗伯特&穆加比统治这个国家长达三十年。由于其糟糕的人权记录,西方各国对其发起了制裁,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一直支持这个颇受非议的领导人。
主持人:我们离津巴布韦已经不能再近了,我们希望能亲身感受一下中国在这个国家的所作所为,但津巴布韦政府并不欢迎我们。
旁白:中国政府反对制裁,强调其外交政策不干涉非洲国家内政,这导致了穆加比和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数以千计穆加比的反对者遭到血腥镇压和政治迫害,我见到两个为了活命逃出津巴布韦的人,他们同意接受采访但不愿意透露身份。
主持人:你们觉得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对穆加比政权的支持有什么重要意义?
受访者(逃出津巴布韦的人):中国政府一直为穆加比开脱责任,使穆加比更加有恃无恐地践踏人权。
主持人:中国人说,这事我们管不着,不同的国家有他们自己处理内政的方式,我们干嘛要插手呢?
受访者(逃出津巴布韦的人):如果中国政府真正在乎津巴布韦人民的权利,使这里所有人享有平等人权,言论自由、话语自由、出版自由,情况会有所不同。
旁白:带着不光彩的历史,中国政府不太可能为非洲人民的权利而斗争,而中国政府的非洲盟友中更是包括非洲最差劲的统治者,而西方各国政府在符合自身利益时,也会同这些专制的政权做交易。
赞比亚是一个和平民主的国家,首都是卢萨卡,同安哥拉一样,中国居民在赞比亚也是与日俱增,我遇见的大多数安哥拉人都很欢迎中国人,我听说在赞比亚则有些区别,中国人对赞比亚的社会生活有着深远影响,已经深入到赞比亚人的日常饮食中。
主持人:这里的人说要想打败中国人,就得起早贪黑,卢萨卡市场的情况证明了这一点,因为养鸡的中国农民凌晨一点就来到了这里。
(卢萨卡卖鸡市场)
主持人:你好先生,上午过得好吗?
旁白:在市场中我认识了潘伟志,他是几十名中国鸡贩中的一员。
潘伟志夫妻
潘伟志:大多数做卖鸡生意的都是中国人,但也许将来会有更多的赞比亚人,在这里卖鸡到那时我们就得改行了,做别的也可以。
主持人:但关键问题是这些鸡好吃吗?
潘伟志:很好吃,很嫩,用旺火炒分钟,味道会很鲜美,非常嫩。
潘伟志邀请我去他在卢萨卡城外的鸡场参观,他的大棚里养着数千只鸡,他和妻子方发蔷不远万里来到非洲,因为他们听说这里比在中国做生意容易。
潘伟志:我原来是做家具生意的,但我没有很大的本钱,所以遇到些困难,中国市场的机会也很多,但竞争太残酷了,
潘伟志夫人:我喜欢这里,像我这个岁数在家里做不了什么事了,不过在这里我不会感到我老了,我仍旧能做些事情。
主持人:那么对你们这些出国做生意的人们来说中国的改变到底意味着什么?
潘伟志:我们比以前更富有更强大,中国人民出国都比较放心,有安全感,我小时候海外的中国人总被欺负,因此出国的人就很少,不过现在不同了。
旁白:在以后毫无疑问越来越多中国人会选择出国,这对夫妇雇佣了一些赞比亚人工作,每人每月的工资是四十镑。
潘伟志:在和一些赞比亚人工作了一段时日后我们也互相有所了解,工人们也逐渐得更有责任心,他们有些坏习惯比如酗酒实在是太过了,我就和他们说不要喝太多,这对你的生活和健康都不好,第二天中午他们起来连白天黑夜都分不清,我们真的是非常生气,你们怎可以在工作前喝那么多酒呢,不过如果教他们,他们会听你的话。
主持人:你觉得你的中国老板好相处吗?
为潘伟志工作的当地人:为他工作是比较轻松的,我们帮助他更好做生意。
主持人:那你们是团队吗?是共同工作的吗?
为潘伟志工作的当地人:是的,我们是一个团队。
旁白:不知他们在老板面前是否讲了真话,不过这家鸡场确实可以为赞比亚人提供一些工作岗位。不过我也听说许多的赞比亚鸡贩对中国人的竞争感到愤怒。
主持人:你知道为什么赞比亚人这么生气吗?他们说为什么中国人要不惜远渡重洋横跨大洲在这里建立鸡场,来和赞比亚人竞争。
潘伟志:更多竞争会刺激他们变得更有竞争力,中国产品便宜人们就说因为中国的产品便宜,导致很多的工厂和企业倒闭,美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很多发达国家也面临这个问题,而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好的方面还是多。
旁白:回到市场里,我随同几个赞比亚鸡贩一起看看,雅各&穆伦加会带我到处看看。
主持人:我们发现我们所有的顾客都从中国农民那里买鸡,他们先到市场吗?
雅各&穆伦加:是的。
主持人:他们去得太早了吗?
雅各&穆伦加:是的。
主持人:那你认为你们丢了多少的生意呢?
雅各&穆伦加:差不多99%,我们只剩下1%了,我这里有两只鸡。
主持人:给我看看。
雅各&穆伦加教记者如何辨别赞比亚鸡与中国鸡
雅各&穆伦加:这只鸡是从赞比亚农民那儿来的,我这儿还有只鸡是从中国农民手里买来的,如你所见这只有点发红。
主持人:是的,有点红。
雅各&穆伦加:那么这只呢?这只很健康,非常强壮。
旁白:始终有流言说中国人对鸡做了手脚,喂他们吃奇怪的东西来促进鸡的生长。
雅各&穆伦加:因为这鸡有点膨胀,你说的膨胀。
主持人:是什么意思?
雅各&穆伦加:就是他们强制喂食,事实上他们喂了很多东西,让鸡看起来更大。
主持人:类似于肿胀吗?
雅各&穆伦加:对,鸡身体会肿胀。
主持人:你是说中国人卖的鸡都是充气的吗?
雅各&穆伦加:是的先生,绝对的!这只比较强壮。
主持人:我说什么来着?这是只强壮的鸡,我们来试下两只鸡的口味怎么样?
雅各&穆伦加:我们能尝出不同!
主持人:好的,我们来尝下看看区别。
雅各&穆伦加:两只鸡的不同,看看赞比亚又大又好的鸡,和病恹恹的中国鸡到底哪里不同。
主持人:雅各当然没有歧视的意思。
旁白:最后两只鸡都牺牲了,为了品尝的结果英勇献身,不过这是个很严肃的事,这些鸡贩相信中国人的竞争正摧毁本地人的生意,很多非洲人都有这种担心,本土产业将会被中国商人挤垮,脆弱的本土经济也将被损害,在等待不同滋味的同时我和穆德莉谈了会话,她是雅各的一个生意伙伴。
主持人:你对那些从中国到赞比亚来的中国鸡农们感到惊讶吗?
穆德莉:是的,非常惊讶,中国有广阔的国土庞大的人口,他们不该来这里的,不该来这里和我们抢生意,他们想来刺激我们的经济。
主持人:那自从中国人来了你觉得怎么样呢?你个人发生了什么变化吗?
穆德莉:我的生意一落千丈,我甚至无法赚钱照顾我的小孩了,如果他们要做那些很小的生意,让他们回中国做那些小生意,在中国做而不是这里。
对于穆德莉们来说中国养鸡农民或许是个威胁,不过其他赞比亚人的确受益了,在鸡上的竞争以及其他商品的竞争无疑会降低消费者的购物价格。
主持人:我手上有两种不同的鸡肉,品尝实验现在开始,先从中国的鸡开始好吗?我来吃一点哦,看起来不错,外面看起来很脆,你的料理功夫真棒,但有点咬不动,有点硬。
雅各&穆伦加:现在来尝尝赞比亚的鸡肉吧,我确定这可以。
主持人:噢,这个感觉上就嫩很多,确实白一点,开始尝下品尝实验。
雅各&穆伦加:两种鸡肉哪个尝起来更好吃呢?
主持人:现在我诚实地告诉你们大家,我会实话实说的,我们现在完成了品尝实验,赞比亚的鸡尝起来更好。
雅各&穆伦加:是的,你说赞比亚的鸡尝起来更棒,那么中国的鸡呢?
主持人:我有个问题我们应该去找中国人,然后告诉他们拿出你们最棒的鸡来!
雅各&穆伦加:好的。
主持人:我们应该拿一只好的中国鸡,这只赞比亚鸡尝起来确实很棒,美味可口,不过我不确定的是,这中国鸡不是好的那种,我怀疑。那么现在有没有人想尝一尝?有没有人想尝一尝?
旁白:我对雅各和他的同行们表示担心,他们显然没有准备好去迎接来自中国廉价鸡的挑战。
但赞比亚最挣钱的买卖不是鸡,现在该是走出卢萨卡的时候了,向北走两百英里到达一个被外国财团所觊觎的地方。
主持人:赞比亚,又称北罗得西亚,曾经的英国殖民地,正是有一个原因让英国人想要控制这片地方,赞比亚自然资源丰富,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铜矿所在地之一,延绵了几百公里的土地,因此这里被人们认为有价值连城的铜矿在地下等待发掘来。
卢安夏铜矿带
旁白:到卢安夏铜矿带的最中心,一家中国公司现在经营着这里的矿,这里的小镇和矿曾经是英国人的,在独立后的四十六年仔细看遗留下的东西还很明显。五千名白人曾经在这里居住和工作,在这里享用这些绝妙的娱乐设备,只有极少部分留了下来。
雷哲和威&休斯在这住了多年,他们不喜欢中国人对他们喜欢的娱乐设施进行的改造。
威&休斯(左)和雷哲(右)
主持人:你在这里经历过大事件吗?
威&休斯:哦,新年最棒了,这里的新年好极了,会有上千人。
主持人:上千人就在这舞场吗?
威&休斯:是的。
主持人:雷哲,后来这里怎么啦?
雷哲:这里过去是舞场,最近新的业主搬来时,他们决定要更新拆掉了漂,亮的木质弹簧地板我不知道为什么,但多浪费啊。
主持人:是谁干的?
威&休斯:矿山的新业主,中国人,似乎他们只是把这变成他们自己使用的羽毛球场,因为上锁了,除了他们没人能进来。
主持人:真的保护得很好是吧?
雷哲:是的,不错。
主持人:这里的童年怎样?
威&休斯:妙不可言。
雷哲:绝对妙不可言,难以置信。
威&休斯:无论你想玩什么,那时都有,不仅是一种设施,是顶级设施,中国人想要的只有利益,利益导向把他们能从这个国家这个矿山拿走的都拿走了,回馈尽可能地少。
主持人:但他们说,拜托我们可是矿业公司,不是来这里开社交俱乐部的。
雷哲:我想重要的是他们确实在寻找雇员,当然正是卢安夏县的居民,过去一直在享用矿山的设施。
威&休斯:所有东西都在被破坏,所有东西都很脏充满了垃圾,他们甚至都不雇个人来收拾垃圾,真悲哀。
主持人:你对此很难过吧。
威&休斯:非常难过,非常难过。
卢安夏铜矿带工人们曾经的娱乐场所,如今被中国人锁上了
旁白:这个矿山在英国人之后到关闭之前转了几次手,2009年被中国有色金属矿业集团接管,但在赞比亚,中国矿业公司的出现成为了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其他矿山已经出现了因为工资条件和暴力冲突导致的集会游行,最近赞比亚的十一位抗议者在一座煤矿被中国管理者枪击穿过。
卢安夏中心时遇到了这个集会,这些人是爱国阵线的支持者,过去在赞比亚这里针对中国的反对之声四起,大量本地矿工都是爱国阵线的成员,来这里的人对中国矿场提供薪水和条件非常担心。
主持人:这里所有人都靠矿山工作吗?
当地矿工:是的。
主持人:所有人都在矿山里工作吗?事实是尽管矿山曾关闭,现在又开了,但毕竟是件好事对吧?
当地矿工:无所谓,矿山曾关闭,他们曾开发过矿山,看看他们是怎样对待赞比亚的,所以我说中国人在这里毫无用处。
主持人:但是这里输出的每一吨铜,中国人都有交税,那是对赞比亚经济的巨大贡献。
当地矿工:不,这无所谓,他们在中国制造了就业机会,尽管他们向赞比亚政府交税,他们不得不雇佣赞比亚人,我们能从那些卸土车中得到什么呢?你是在告诉我们赞比亚没人会开叉车或者卸土车吗?这就是对我们好吗?这就是所谓投资吗?
旁白:在这里中国问题是个烫手的政治山芋,矿山占了赞比亚经济的一半,中国人是主要的参与者,在卢安夏开矿的中国公司到目前为止在赞比亚投资了1.1亿,为当地提供了超过6500个工作。
主持人:这有点像景点是吧?
雷哲:美丽的地方,美丽的景色,这是流浪汉最喜欢的地方之一。
主持人:流浪汉吗?
雷哲:只会让这里充满伏特加。
旁白:我们问过我们能否进矿场参观,但是中国业主说他们忙着恢复矿场,没有时间带我们参观,所以很不幸地只能坐在尾矿这远眺这片矿场。
卢安夏的矿山至少还能开采五十年,也许中国主导的矿业时代会比英国持续更久。
主持人:有多少曾经在矿场工作的白人现在还留在卢安夏?
威&休斯:你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
主持人:真的吗?
威&休斯:很少。
主持人:那你们还会在这里呆多久?
威&休斯:直到我们干不了了。
主持人:你会参加罢工吗?
威&休斯:是的。
旁白:从相对平静的赞比亚,我决定跟随北方的中国矿工搭上一辆刚果人的卡车。
主持人:我搭一辆运水泥车从赞比亚去刚果,在那里经商真的很难,但是也会有惊人的回报。
旁白:刚果民主共和国有大量的铜钻石钴及其他稀有金属,但因为那些惊人财富导致的斗争留下了可怕的暴力历史,内战在七年前停止死了数百万人。
这是矿业世界的西大荒,中国人也是这里的主要玩家,但加丹加的本地人民为挖掘这矿物财富进行了原始的斗争,这片荒凉下面藏着迷宫般的隧道,人们正在那里挖铜和钴,这里没有机器只有基本工具,山姆威尔就是靠这些不稳定又危险的原始工作生活的人之一。
矿业世界的西大荒
主持人:你看这里这就是一条钴缝,这是他们正在寻找的矿藏之一,但是要得到钴很困难,山姆威尔每天工作十一小时,这个矿下面每周工作六天,我可以告诉你这下面的条件差得不能再差了,只是地上的一个洞。
旁白:山姆威尔把贵重的矿物卖给住在这个偏远地区的中国商人。
主持人:你找到的东西能卖个好价钱吗?
山姆威尔:这些人是在从我们这里偷窃,因为他们每公斤只给五百法郎,这些铜卖得太贱了,这些人就是恶棍。
山姆威尔的工作环境
旁白:估计加丹加90%的矿藏运去了中国,铜只是不断增长的货物中的一种,而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国,这里有几十个中国小公司,在炼铜和开矿,就像在赞比亚人们认为本地工人面临着中国雇主的虐待责骂。
让&皮埃尔&欧肯达是本地的人权运动分子,他在研究这个地区的中国公司。
让&皮埃尔&欧肯达:人们在受剥削,通常公司不管发生事故的工人,在这附近的所有公司不时地有工人被虐待,如果中国人不提高对非洲人的待遇,尤其是刚果人的待遇,我相信我们将不得不将他们踢出局,滚回老家去!
主持人:我该去视察了,这个冶金厂是这个地区最臭名昭著的中国公司之一,我们正要进去,我们已经得到了当地政府情报局批准到这里来拍摄,看看我们能不能进去,来吧。
旁白:这是刚果忠心矿业公司,一个铜冶炼厂,他们不想让我们拍。
主持人:我们尽可能走得深入些,如何?
(当事人不然拍摄并试图挡住镜头)
主持人:别这样,我们是有批文的....
工厂工作人员:别,别,先生(别拍)...
主持人:我们有政府情报局的批准。
厂主的女儿出面跟我们交涉。
记者与工厂女儿交涉
厂主女儿:我要先给吉米打个电话然后看。
主持人:吉米是谁?
厂主女儿:吉米在南非,你能不能先不要拍。
主持人:我们来这里是因为有人报告,说你们这里条件不达标,工人待遇很差.....
厂主女儿:让我给吉米打个电话。
主持人:工资很低...
厂主女儿:我一小时后再给你答复。
主持人:安全设施不足...
厂主女儿:我不负责媒体工作的,但你等一个小时好吗?
主持人:回答我你们的条件达标吗?
厂主女儿:等一小时我会给你回电话...
主持人:你们为什么不提供安全设施...
厂主女儿:等我一小时...
主持人:你们为什么不雇用...
厂主女儿:请不要拍了....
主持人:为什么不雇用...
厂主女儿:一个小时而已...
主持人:一小时后你会宣布我们不能进去...
厂主女儿:不,不...
主持人:关键是你妈是厂主。
厂主女儿:好吧,进来!
主持人:她是厂主,她可以回答我们。
旁白:被拒之门外,吉米出现了,但他没回答任何问题,我没能亲眼看到这个中国工厂的状况。
在刚果的外国人留下了太多的剥削,以及对人权的侵犯,悲哀的是,这种情况还要持续下去。我很高兴离开刚果,回到火车上奔向我非洲之旅的最后一站。
刚果民主共和国坦桑尼亚&&中国在非洲最亲密的盟友,坦桑尼亚这是这块大陆上最长铁路中的一小段,坦赞铁路是几千名中国工人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修建的,共产中国为建设了这条铁路而深感自豪,老一辈中国人还记得当初建设队伍不畏狮群和大象,把铁路建成的种种传说,现在还有一个中国工程师小组帮着维护这段铁路。
主持人:当你得知自己要被派来非洲维护坦赞铁路时,你有何感想?
维护铁路的工程师:非常非常兴奋,感情上我们中国人确确实实想帮坦桑尼亚。
旁白:中国和坦桑尼亚的友谊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较早的社会主义团结时期,中国至今仍向坦桑尼亚提供重要援助,不过如今驱动中国来此的却是原始资本主义。
在终点站达累斯萨拉姆车站,我见到了铁路局副局长达马斯&钮达罗。
累斯萨拉姆车站铁路局副局长达马斯&钮达罗
主持人:在投资非洲方面中国相比其他国家怎样?
达马斯&钮达罗:区别在于西方国家的投资方式,比较正规,有时甚至有点官僚,在项目融资方面的条款很严格,中国的模式则更能适应非洲的情况,不太官僚,更容易融到资金。
主持人:你是否认为过去西方国家把非洲当成自己的领地,如今中国人进驻会令他们紧张甚至有点嫉妒吗?
达马斯&钮达罗:嫉妒这个词可能不太恰当,不过竞争确实更激烈了,在西方国家和中国之间对在非洲发展机会的争夺确实更激烈了。
旁白:在非洲大陆上跨越了数千英里之后,我不禁感到西方在非洲的脚步落后了,再没有比美丽的印度洋海岸更能展现这里中国风采的内在含义了。
主持人:坦桑尼亚海滩的太极,这展现了中国与非洲关系中非常新奇的一面。
旁白:不过鉴于我的所见所闻,我并不惊讶这一整个大陆越来越多的非洲人在学习中国的语言和文化,政治和贸易的纽带根深蒂固,几十年来西方国家在非洲的商业活动,基本上都由有意开发非洲大陆财富的跨国公司来推动大型的中国公司,但中国在非洲的商业活动不同之处在于,有着许多企业家的参与,他们在非洲市场创立了许多小企业。看来人们心目中的共产中国向非洲大规模引进的却是资本主义,朱汉春是达累斯萨拉姆一个碟子厂的厂主,他热心地给我阐释自由市场的基本原理。
朱汉春:你可以到我中国来在中国创立企业,许多欧洲人还有来自全世界的许多人都已经在中国创立了企业,许多国家有意到中国发展,因为我们的市场很大,我们关注外国市场,西方国家也关注中国市场,中国要走向世界,不会威胁到其他国家,人们不应该有这种想法,中国人本质是很善良的。
旁白:非洲的情况显示中国人干得不错,很可能扎下根来,即七号小屋合唱团《追寻黄金》,达累斯萨拉姆&七号小屋&所唱的黄金之地,我发现一个宝库。
主持人:从刚果和赞比亚运出的许多矿石,就是运到这里,这些铜价值高达几百万美元。还有这个看一下这是钴我在刚果开采的,将被用于制成超强度的钢材,这些东西要运到哪里去呢?
当地工作者:过去这些都是运到欧洲或其他地方,但现在则是运到远东、亚洲、中国,主要运到中国。
主持人:中非贸易近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当地工作者:改变非常大,中国人来到非洲做的生意非常大,简直无处不在,到处都是中国中国中国。
满载着锰、铜和钴的康瑞德肖克号
旁白:这艘&康瑞德肖克号&驶出了港口,满载着锰、铜和钴,开往中国,当今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而且上升势头不减。
主持人:当我跨越非洲大陆时,看到中国人的活动是连接在一起的一条线,它解释了政府在关键资源上的巨量交易,以及来创业的个人企业家组成的几十万大军,这条线就是贸易。
旁白:在中国人眼里,非洲穷国并不是需要帮助和援助的国家,他们从中看到的是无限商机,他们把非洲视为巨大的潜在市场,而且确定无疑的是中国人将尽其所能抢占市场。
如果你认为中国人在非洲的作为令人叹为观止,那可未必,因为非洲只不过是中国政府全球化战略的一小部分而已。
下一集我将来到巴西,一个通过把其巨量的自然资源卖给中国而致富的国家,然后我将跨越美国,一个努力与中国人竞争的经济超级大国。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李映丹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人表态
o&最热新闻&o
o&最热评论&o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bbc纪录片 世界历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