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之裂变里的赢虔的优点是什么 能分析一下吗

观《大秦帝国》感,离经典还有距离,后续更需努力!
共 4223 浏览 10 回帖&&
发帖: 3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观《大秦帝国》感,离经典还有距离,后续更需努力!
最近出行甚多,经常往返于机场,于是下了几部历史剧主要看了下,主要是《康熙王朝》(全部看完,荡气回肠,反复观片,意犹未尽)、《朱元璋》(看了开头部分,光头老陈即将隔屁,期待伯温兄和朱劳模的世纪对话 )、《汉武大帝》(看到大汉威武,卫青初阵,后面的一定看完)、《大秦帝国》(最近最热,一次搞定)。《大秦帝国》是昨天刚看完第一部的。
之前看官网很多关于大秦帝国的评论文章,尤以建筑的手笔为主。刚才又上来浏览了下。说的大抵都是荡气回肠的情谊,刻骨铭心的情爱之类。今天不说这个。
就电影效果而言,大秦帝国是拍的最认真的。从第一集的少梁之战就给我印象深刻。那是正儿八经请了群众演员真刀真枪实干的, 骑兵冲锋堪称威武雄壮,比起汉军的骑兵有过之而无不及,赢虔和子岸也是百万魏军中几进几出,秦军的轻兵在年少渠梁的带领下,雄赳赳气昂昂,一个一个嗷嗷叫, 和《朱元璋》粗糙的视觉效果不能比。我相信在战争戏里大秦帝国的投资甚巨,这也是我担心将来看不到影视版续集的原因之一,BY THE WAY, 大秦国之后的绝对男主角之一,司马错已经出来了,可惜大众脸,没戏份。
就演员而言,一般如果电视剧要出彩,都是以“二极之阵”为主。两个台柱级人物互相飚戏,这戏才有看头。如《康熙王朝》中,饰演康熙的陈道民与饰演孝庄的斯琴高娃,堪称绝配,其他重要历史人物也是演绎颇为精准,在演员实力阵容中此剧当为最强。《大秦帝国》中也有饰演卫鞅的王志飞和饰演赢渠梁的侯勇的对手戏,而且老太后的饰演者也是戏骨级的。年轻角色一辈里赢驷的表演也非常之出彩。圆圆虽然近几年演技进步较大,但是和以上人物相比还是差距甚远。《汉武大帝》里更不用说,窦太后饰演者归亚蕾和汉景帝饰演者焦晃的对手戏让人回味余久,虽然这二人没多少集就死了,从二极变成了陈宝国(汉武帝)的独角戏,但陈宝国的演技毋庸置疑绝对压住了剧中所有人,将汉武帝的霸气王道诠释的淋漓尽致,因此也算是完美。两片中都有老戏骨孙飞虎,一个甘龙一个韩安国,老韩堪称在《汉武大帝》中从始至中没有错过的能人阿,老孙特型不了蒋公中正后,来历史剧里搞个男配,真是走对了。至于《朱元璋》,几乎只有胡军一人压戏,也打破了二极争锋的平衡,演技也不算重量级,劳模还是老胡那老样子,除开不会降龙十八掌,味道和那几个大英雄差不多,因为没有看后面阴狠的戏份,暂且不予评论,伯温兄有点仙风道骨,第一功臣老善长每天“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刀兵之勇”实在有点雷,而中国最后一个丞相胡先生整个一阴陀罗,变个脸吓死人,不知应该算他演过了还是演得好,倒是徐达和汤和中规中矩,蓝玉比较符合,最后不得不提的是大明第一锋,常玉春,二愣子?傻根?两个小眼睛可爱死了,哈哈。
就拍摄细节而言,我又要表扬一下《大秦帝国》。里面无论是从战甲到器具,从装潢到礼仪,无一不是认真揣摩考证过的,人物的言行举止,场景的铺排设计,那都是非常专业的,除开咸阳与魏都的远景有点像电脑合成,另外关押卫鞅的大牢和墨家总院是一个地方之外(这个也太假了,还要特别用两个同样的运镜来强调一下,差别是一个是玄奇,一个是景监,都是从那个楼梯走上来,晕!我又不是常遇春),别的都无可挑剔。最让我震撼的是庞涓座后的豹屏风与卫鞅座后的法兽屏风,太让人爱不释手了。《康熙王朝》里也较为精致,但就考证设计的难度确实及不上大秦帝国,《汉武大帝》也有精心设计,但又略逊于前二者。《朱元璋》的制作成本应该不大,所以就不谈了。这里真想赞扬一下小鬼子的历史剧,看看人家大河纪年的德川家康吧,人家军阵、武器、建筑、诗词歌赋样样都有顾问,白纸黑字写在前面,哪里出错了,观众自己找那厮急,每个都是资深老专家,这样的阵容应该不会出现“曹操你过时了”这样的台词吧,在这里大声疾呼,大声呐喊一下,“看看小鬼子拍的关原之战吧,那样的细致,那样的全面,那样的让每个人都把大战的每个步骤都看的清清楚楚,我天朝的投资、制片、监制、导演们,让我看一出如此华丽的长平之战吧,我一定买正版!”
就剧情剧本而言,我认为当首推《康熙王朝》,这不愧是一部历史正剧,非常客观、大气,不失偏颇,既歌颂了康熙的伟业,又刻画了康熙的个人性格。其实康熙是一个有性格弱点的人。几部皇帝戏中,康熙的人物剧本是写的最好的。年少不畏天高的轻狂,触动三藩后的惊恐,利用大臣相互牵制,远嫁蓝齐儿平定葛尔丹时的绝情,以及晚年垂垂老矣与魏东亭凄凉同卧的悲哀,无一不入骨,无一不真实。但这才是人,如此鲜活,皇帝也是人,有七情六欲,而且比一般人多几情更多几欲罢了。
《汉武大帝》中的陈宝国,将一个帝王君主的强横霸道饰演的一览无余。他英明睿智,骁勇果敢,成就了汉朝伟业,打得匈奴祁连山下不敢牧马,据史料考证,汉武帝一生都十分狂傲,所以他的戏中不太可能出现凄凉无助的部分,就临死“留子去母,不让外戚干政”,杀死爱妾的那一段,也是十分符合汉武帝本人性格的。剧中保留了他的智慧坚强,也保留了他的狠毒无情。
《朱元璋》中胡军的演绎算是有点脱节,将一个老实认命的农民演成了一个工于心计手段冷酷的大独裁者。虽然历史中的朱元璋的确如此,但就演绎的过程中过渡的不是太好,朱重八几乎是一夜之间醍醐灌顶,(学阳明老师七日格竹,龙门悟道?真的假的)就从老实人变大霸王了,这有点不太自然。
《大秦帝国》中的演绎应该分成两方面。一方面以赢渠梁、赢虔、赢驷、荧玉、太后、老甘龙等,演的十分丝丝入扣,把握了人物的心态。赢虔识大体大局,但秦人秉性尚在,不受侮辱定会报复,但他的报复不会影响秦国富强,这是十分到位的,长公子最后的一段告白是动人的,是发自内心的,让观众看到了这个血性男儿的内心之海。历史上的赢驷是一个极有主见极会权舆之术的君主,写得很好,演的也很好,特别是他向赢渠梁赢虔示弱的那一段,简直是让我叫绝,好一个扮猪吃老虎,眼神非常到位。荧玉的一根筋,直肠子,要嫁卫鞅,就是做小也要嫁,大姐,你是公主阿!有性格。 她是真正和卫鞅生死相随同呼吸共患难的。老太后对子女的又疼又恨,虽然我不太知道她的饰演者是谁,但演技水平非常高,只是戏份不太多而且老人家的戏十分内敛厚实,不像斯琴高娃那种荡气回肠,但也十分有味道。最后是老甘龙,一介反角,双面老枭,但是把握的还是不太到位,把甘龙这个角色演的过于坏了。其实甘龙在赢渠梁死后那段“且喜且怜之”的心态完全可以好好发挥一下,可惜台词过于简单表演过于直白变成一场诗朗诵了。
赢渠梁这个角色,是我觉得《大秦帝国》里演的最好的一个。历史上赢渠梁并不如汉武那般霸道,也不如康熙此种志向高远整合八荒(康熙号称天不我与还想再活五百年,赢渠梁死前只是感叹如果能再活二十年。何者更为大气显而易见),更不会像朱元璋那样玩弄权术,铲除异己,他只是一个重情义,无远见的热血男人。重情义注定了他的伟业要受牵制,而无远见也注定了他的生死之交要为他而死。他对待卫鞅,宗庙,大臣国人,都十分贴合他的人物性格。不但有正面的人格,也有负面的,他将与卫鞅的私情看得过重,以致几次国策有失偏颇,直接间接又害了卫鞅,而且他人在君位,又过于漠视与赢虔赢驷荧玉的亲情。他无远见,所以他看不到他的儿子永远不会掏心掏肺的相信卫鞅,更加不会爱戴、依靠卫鞅,留下的是畏惧,留下的是隔阂,这一点,他哥哥看到了,卫鞅也看到了,所以我认为,他最为理想的选择,就是在临终时,赐死卫鞅,可留卫鞅全尸,可留卫鞅名誉,可顾及公主、白雪,可安抚国人,可挽回新法一党对新君的支持,所有的错和罪都让我去承担,黄泉路上有我与鞅再走一程。他没有这样做是因为他没有看清赢驷,他不相信自己的儿子,不相信他的能力,也不相信他真心护法,他要留鞅辅佐儿子,留鞅监视儿子,这一切又证明了他的无远见,而这些,卫鞅又看到了。当然,这样的情况下,才有了赢驷之后的精彩之举,比起康熙擒鳌拜,赢驷的难度是大多了 ,先杀卫鞅,再连锅端走老氏族,最后结束老公伯,一气呵成,朝野再无人能撼动我,如此帝王手腕,天下无双 。
只有一个地方有一点小小的争议,不在剧本和演绎,而是在于赢渠梁这个人物在历史中的真实心态。具体是在渠梁将死,函谷关上临终遗言一段,赢渠梁对卫鞅说如果赢驷不可扶,卫鞅可自立为王取而代之。这句话是真心的还是试探的,争议颇大。从剧本的铺排来看貌似真心,但从一个帝王的实际心思与侯勇的表演来看,就冲着赢渠梁死后最后一眼盯着赢驷而不是卫鞅,我理解中赢渠梁的这段话和刘备当年托孤诸葛亮的那段“若阿斗不可扶,可取而代之”那句是一样的。就不知道是否孙浩辉看到三国演义之后有感而发而加上的这段情节呢。至少我认为这句话只是试探。正如卫鞅所说,秦国的根基在于赢氏部族四百年的基业,而卫鞅不过区区二十年,卫鞅看得清这一点,赢渠梁不可能看不清。卫鞅与诸葛亮一样,在国内实行军国主义,以法治国,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但他们也是因为同样的致命弱点而死,那就是过于铁血,死于人怨。
最最不能让我接受的就是关于卫鞅和白雪这两个人物的刻画。首先插花一下,比鞅雪之恋更为狗血的当属赢渠梁和玄奇那一段。两人一见钟情,情投意合,两人就要终生相守,等到赢渠梁快死了,就跑来大婚,婚完没多久就守寡,更绝的是扁鹊跑来说,君上之病,病在两点,一是为秦国操劳,一是心中有段感情,一直无法如愿,晕!这都变成致命点了,郎有情、妾有意,跑一起结婚就得了阿,你秦公不结婚就搞不好政治了?学学人家刘彻,玄烨阿 ...... 非要这样自己折腾,又不是苦行僧,那有这样自虐的。真不知是孙浩辉没写好这段史情还是这段完全是为了收视率而杜撰。本来《大秦帝国》完全有希望像《康熙王朝》那样作为一部经典历史正剧,就是卫鞅、白雪、玄奇这三个人物给写坏了。玄奇这个角色整个儿狗尾续貂,把赢渠梁对赢驷之母胡姬的痴情都毁了,煽情没做到,反而狗血了。
关于商鞅这个人,历史书写的很简单。秦孝公时期力行变法,影响后世深远,为秦始皇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国力根基。后被车裂。没了。事实上没这么简单。孙浩辉对卫鞅的评语是“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他这么认为的,也是这么去描写的,事实上,卫鞅真的有剧中这么伟大吗?就连孙浩辉自己也通过赢虔的台词感叹说“这简直就是一个神明,人人畏惧,所以必须死”,这哪是一个人啊,简直是为了立牌坊而去立牌坊,把卫鞅写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就连死,都要用“前人闻所未闻的旷古奇刑车裂”。事实上历史上死于车裂的不在少数,何况车裂也不算什么旷世极刑,至少,和凌迟比比,就知道孰轻孰重了。(也不知凌迟是哪个极品牛人发明的)。真正的卫鞅,根据司马迁史书记载在被处死之前是逃跑的,先投宿客栈无人收留,再逃到魏国被魏王派人送回咸阳,这才丢进大牢的,后面这一段整个儿就没了,公子卬就象征性的拦了拦,说了几句酸话。卫鞅就自己跑去投案自首了……(久晕不起,孙浩辉是不是怕得罪鞅粉不敢写啊)
而且《大秦帝国》有点抹黑公子卬,把他整个儿写成一傻冒儿了。历史上公子卬还算是个名将,赢渠梁老爹就是他一箭射死的。唉,配戏吧!演的弯腰驼背眉歪眼斜的,一看就不像什么好鸟,有兴趣的可以去搜一下,这家伙被商鞅设计擒拿,后来变成了秦之良臣,和上面提起的司马老兄一起撑起半边天,知道为什么要设计吗?就是硬拼打不过,只能来阴的,电视里3万铁骑打2万步军,真能打成这样子阿?可笑,魏军是战国第一支也是唯一的重装骑兵,扯远了。相比之下李立群演的魏王好多了,把一个家道中落的小霸王那个无奈又不甘的样子演的很贴切,就是那个普通话。。 啊呀呀。。。
咱接着说卫鞅。好吧,他是大英雄,大男人,真汉子。这么说吧,他成就了这么大的业绩,说他是大英雄不算过分。大男人么,就斟酌一下了。就冲他对着白雪、荧玉墨迹的那个劲儿,还是荧玉够味。他和赢渠梁之间也是哼哼唧唧的,我甚至开始怀疑加上玄奇小妹这一段是不是怕观众误会赢渠梁和卫鞅搞男男啊!我心目中真正的男人的友情,就像《冰河世纪三》里的台词:“男人和男人之间,哪那么多谈心,巴掌拍一拍肩,全在里头了。”白雪和荧玉的终生幸福就葬送在这厮手里了。白雪还好一点,她自己看得开(这也狗血,我一会儿再说她),就说荧玉,那是被害惨了啊!
情不说,咱就论事。“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是吧,他果然没二虑么?他果然不顾私么?两件事情就足以推翻了。
第一,少年赢驷杀人事件,受罚的是公子虔和公孙贾。太子年少未及弱冠,太子傅有管教不严的连带责任。因此一个割鼻了一个刺字了,还就要非割鼻刺字不可,连换成砍手砍脚都不行(我是赢虔我当场就出手捏死他了,定的什么鸟法,全是带侮辱性质的,一点都不男人)。太子师傅有罪受罚,太子的娘死得早,太子那还有老爹呢!就一点过错没有?鸟!为啥赢渠梁像个没事儿人似的,还在那里讨论怎么处罚赢虔云云。。。你的法治到哪里去了,你的连坐到哪里去了,你的大仁不仁又到哪里去了?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过,整个儿就剩了后半句,你要读者观众相信你卫鞅大公无私,相信你和赢渠梁没一腿。。见鬼去吧,我为赢虔鸣不平!秦国推行法治还不是靠赢虔一手保护,殿堂之上一声吼退老世族,六国那边赢虔领兵搞定,否则你赢渠梁和卫鞅早就成死人了,在那个关口,赢虔是如此重要如此帮助变法的人。说卫鞅“刻薄寡恩”,虽然出自甘龙之口,但我觉得这也是孙浩辉的意思,那就是刻薄寡恩,法不推仁!而且还要加上一句,涉及到私情(不论是为己还是为人),就没原则了!这种做事手段不激起人怨才怪,我是老甘龙我也新政!(其实甘龙这个人物的性格超级到位,只要你不触犯我老世族利益,恢复穆公祖制,你随便怎么蹦跶都与我无关,你要是剥夺了我的利益,别怪我翻脸无情鱼死网破,这其实和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对“利益”的阐述如出一辙,就算脸上给划一刀,照样要车裂你,老子至少有点比你卫鞅,比你渠梁强,命长!娃哈哈。)
第二,就是咸阳令王轼闯城门事件。王轼私闯城门里这个“私”首先就是不贴切,至少人家请示了新君赢驷,君上也首肯了,到了城门被卫鞅授命的护城甲士拦住,这才成了“闯城门”。赢驷都公然为王轼澄清了:是我肯的,商君就松松口吧。如果处罚王轼,从某个角度来说就是无视赢驷的君权,虽说辅佐赢驷护国护法,但这种做法在那个封建统治的时期实在是与摄政夺权无二!(老甘龙列举的卫鞅十恶不赦罪之一,这一点才是促成赢驷杀鞅之心的关键)如果赢驷不想除掉卫鞅,那他不是无能就是无知,这是做一个帝王的基本常识,君权怎能分流。赢驷显然非但不无能不无知,反而极有主见极有心思。他借老世族之手杀掉卫鞅,又借赢虔之手杀掉老世族,最后又借卫鞅的人望杀死赢虔,好一个栋梁拆,脓包芒刺一夜之间拔光光,自己坐享“明君英主”的胜利果实,这样的人,实在太可怕了,所以阿,秦国最强大的,就是从渠梁老爹献公始,至千古一帝秦始皇,没有出一个昏君,个个牛逼得很!扯远了,拉回来。赢驷当年被卫鞅无视那也是正常,所以王轼有罪,但是这个刑罚,尽管戏里演的多么的不情不愿,定了个罚俸半年,官任原职,只要不是瞎子都知道你卫鞅徇私了。(老甘龙列举的卫鞅十恶不赦罪之一)孙浩辉给卫鞅铺了一个很光明正大的台阶:“诱敌深入,一网打尽”,徇私的真正目的在于引出老世族的反对力量再聚歼之,为新君开路,护法护国。这是大公无私?这是君子坦荡荡?之前那个“不犯法就不抓,只惩行不诛心”的卫鞅到哪里去了,再一次的违背了自己的原则,原则是什么?你卫鞅不是无论如何都是法制不人制?以法为谋,设计老世族,就算用意是好的,目的是光明的,但手段是不齿的,结果是致命的!!不但毁了自己身家性命,而且抹黑了自己的法治令条。如果卫鞅想到了这点,他一定会为了自己这个决定而痛心疾首悔不当初。
再说一点对卫鞅的诟病,按我上面的观点,卫鞅神人,洞悉一切,他知道:第一,卫鞅看透了赢驷,新君真心护法,聪慧过人,秦国交给他,可以放心;第二,卫鞅看透了赢虔,长公子也是真心护法,至少不会反对新法,长公子恨的是卫鞅,此恨今世不杀卫鞅誓不罢休;第三,他看透了秦国的国人,法之根基在野不在朝,二十余年变法根基已稳;第四,他也应该知道,老世族作为唯一的复辟力量,最大的突破点就是他卫鞅,有卫鞅在,世族也是不杀卫鞅誓不罢休,但是无卫鞅在,世族如何复辟,以何借口发起?看到这里,综合起来,所有矛盾的焦点都是他卫鞅,不是新法,这点他自己应该看得到,所以,他应该死,离开秦国是没有用的,必须死,他应该自缢,这点是赢渠梁没有看到的,但是神人卫鞅我不知道他有没有看到,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没有看到在赢驷的眼中,他权臣卫鞅必死,无论你如果引退,在帝王眼中都是一个隐患,他没有死,说明他怕死,他想留在世上著书立说,这没有问题,无可厚非,但这也证明了他有私心了,他错了,错得可怕,后来他看透了,可惜晚了,他的错,拖死了自己,拖死了爱自己的两个女人,拖累了所有卫鞅一党,成为了赢驷的一枚棋子,可悲。
我觉得还是应该像历史一样还原卫鞅,他有高尚的品质,他也确实是酷吏;他是伟大的法家思想家,他也确实是有手段有权谋的政客;他铁面执法,他也确实薄幸寡恩;他生怀旷古奇学,他也确实怕死逃命,为什么要把他塑造成一个没有缺点高大全的神呢?
关于卫鞅这个人还是很正面的,对他的质疑只有以上三点,别的不多说了。接下来浅谈一下白雪其人。
对于白雪的评价,网上有很多,大明啊,大义啊,美女啊,智慧啊,勇敢啊,隐忍啊,坚强啊,深情啊……很多很多,我只想说,这些性格固然都是人类女性的至高点,但全在一个人身上就匪夷所思了。就像卫鞅的“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一样,太完美就显得虚伪了。白雪如果真如剧本所言,就太苍白太不女人了。爱卫鞅却又不能一起,不悲伤不怨恨不后悔,可能吗?!就连荧玉的形象都比她丰满真实许多。如果说让卫鞅坚守变法无异让卫鞅赴死,让卫鞅归隐保身无异于扼杀他的理想天赋的话,那只能说人生本来就没有完美的事。既然没有完美的事,又何来完美的人?硬是造出一个完美的人,太假,太假!白雪和卫鞅,都是好人,但都太假!真正的白雪和卫鞅是什么样的人,恐怕真的只有天才知道。
白雪和卫鞅这两个角色,演的都不错,王志飞演的相当努力,他自身气质比较轻飘却能演出沉稳的商鞅,两个演员都无过错,只能说孙浩辉把剧本写坏了。他想写小说,又想写正史,又想写剧本,他也犯了“不能完美却强求完美”的错误。
有一个人无论是剧本还是演绎都不错,很折服我,那就是《康熙王朝》中的蓝齐儿。她喜欢李光地,敢于追求敢于向康熙索婚,这就是勇敢,但太无知。她无奈出嫁准格尔,与康熙翻脸,但还是含泪去了,因为这对大清帝国有好处,这难道不是大明大义?但又在李光地的感情这边懦弱了一回。她死心塌地跟了葛尔丹,这是深情,但是否可说女人善变?最后葛尔丹被康熙杀了,她恨,发誓要杀回大清为葛尔丹复仇,这就是敢爱敢恨,但这样识大体顾大局吗?最后她放弃了仇恨让新汗向康熙称臣,这又是明大义识大体了,但她成全了父亲她对得起死去的葛尔丹吗?最后,她得知母亲的悲惨遭遇,毅然要自己的儿子反对英明神武的父亲,举兵反清,其他不论,这就是蓝齐儿,这就是敢爱敢恨,心中永远有那么一团烈火的大清格格,这就是从始至终人物性格最淋漓尽致的体现,这也就是最成功的人物塑造,正如莹玉一样。所以说,一个女人的形象可以光辉,可以不朽,但绝没有什么完美的女人。
最后叹息一下长公子赢虔,真汉子纯爷们(与春哥曾哥无关),历史上赢虔的记载太少,割鼻、杀鞅、被清理,七字结束,但从剧中来看,确实是个不折不扣的悲情男儿。从他对公父,“你让我做我就做,你不让我做我就不做”,他如此相信父亲,听从父亲的安排,并割指写下血书,血性的汉子阿,可惜他父亲呢?屏风后藏滚刀手,做法不能说错,但至少,他多么不信任自己的大儿子,这是对父;他虽然心有不服,但从渠梁登基第一天开始,他是衷心拥护的,他帮助弟弟,做大秦之中流砥柱,他领军杀敌,无往不利,而弟弟怎么对他呢?杀,杀了自己的兄弟,兄弟不相残阿,当然赢虔也说了,如果卫鞅先死,他也会杀渠梁,这里还是悲情,这是对弟;对卫鞅,对新法,心碎阿,没有长公子在朝野唱白脸,新法能如此顺利推行?新法让长公子放弃军权,做个鸟太傅,这个政治牺牲多大啊?赢虔没有反复,一如既往的支持新法,做老世族之表率,他教导赢驷的方式是值得商榷,但,就一定是错吗?就一定要承担比杀头更加屈辱的罪过吗?在那个时候,真的就割鼻一条路走吗?不是,绝对不是,卫鞅之死,咎由自取,我为赢虔,终鸣不平!
说了这么多,手软,想说的都说完了,收工走人~~
恭喜!本帖被【
boboHtml = '';
html += boboH
NTES(".bobo-list").attr("innerHTML", function() {
return this.innerHTML +
}, "utf-8");
发帖: 4 篇
在线时长: 4 小时
转帖——自天涯煮酒论史
★楼主对《大秦帝国》的溢美之辞(略)
●作者:炼狱之门
暴秦之亡,千古之鉴!
虽然时代不同,出发点不同,但“暴秦”是连历朝历代专制帝王都不敢为之辩护的,都以自己被人比作“秦嬴政”,为极大耻辱的!
如今却有人敢把它颠倒180度来说话,这较之歌颂史上任何封建帝王,包括之前的大清辫王,还要罪在不赦!
作者完全有必要进医院看精神病科。
●作者:老鼠替猫长肉
楼主和大秦帝国的作者,受虐狂,应该关进希特勒为犹太人建立的集中营,
当时的秦朝就是那样一个集中营,
受虐狂虽然难以理解,但还是有的,当人们用刀子割他,皮鞭抽他,他就高潮!
两千年以前人类就拼死消灭了这些虎狼魔鬼,一如消灭纳粹,苏俄,日本帝国一样, 楼主之流以为自己不会是被车裂,挖眼,腰斩,灭族的,所以激动的欣赏他人被虐,
看来纳粹的幽灵在中国要复活,
可你们不要忘了,纳粹是对其他民族,秦始皇杀的是中国人,
文革,等等残害数亿人都是和秦始皇一样,为了国家民族的旗号.
●作者:tgbyhn22
秦说白了就是法西斯主义,人民动不动就是连坐,割鼻子,挖眼睛,之前六国分秦时,举国血战,到后来刘邦,项羽入关中时,却无人抵抗。
作者把秦太过美化了,事实上秦自商鞅变法后也并没有那么强大,秦灭6国主要是6国鹬蚌相争,秦检了便宜而已,即使到了战国后期
秦国在军事上也并不比赵和楚强大,如果赵国不是和秦,匈奴,燕三线作战的话,秦国还真难打得过赵。
当然,秦对中国的贡献不可磨灭,统一文字,度量,改郡县制,都是划时代的意义,但作者过于夸大了法家,
但法家就当时来说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
再者秦过自商鞅开始,有几个丞相是秦国人?基本都是从6国引进的人。秦那种制度就象苏联的军事化工业一样,一切为战争做准备,在那种“法治”下,国家连个丞相都培养不起来。
●作者:sky4306
楼主错把&大秦帝国& 小说当正史了.什么\&商君在最后关头,不惜自己的惨死来唤起更多人对复辟势力的憎恨,从而换来秦朝一百多年的法统世界,换来了六世强秦一统天下。\&实际上商鞅这种滑头怎么可能慷慨赴死,他是造反失败逃亡被抓住车裂的.在冷兵器时代,野蛮程度和武力是成正比的,说句不客气的,秦与华夏文明是格格不入的,不管换了谁都没用.
●作者:小国大国
不得不说一下楼主,虽说大秦帝国这部小说很精彩,洋洋500万言,太小说就是小说,和史料与考证都相去万里;说几个明显老孙(小说和影视剧作者)瞎掰合的事,首先说商君,商君其人有才有胆,着实如此,但孝公薨后,复辟势力抬头,这是显然的,但这丝毫不会影响改革的持续深入,加上商君改制得罪过惠文王和一班王亲贵胄,其下场惨烈,双方都有预见;
初,有司告商君谋反,商鞅根本不去庙堂辩解,因为他知道辩解也难逃一死,直接跑回商阏封地,准备外逃他国,奈何魏楚均不接纳,只得再想办法,此时追兵杀至,商鞅就在封地组织一班行伍拒捕,构成事实谋反,最后乱军之中商鞅被杀,追兵将商鞅遗体送回咸阳,惠文王迫于王室和勋贵压力,就将已经死掉的商鞅又执行了一次车裂;其实际状况,当时双方都已认识到改制是非改不可的,双方剧烈冲突只是积怨使然,和大政方略无关,老孙的书明显凭空捏造。
第二个就是张仪苏秦了,张仪事实上比苏秦早三十多年,一代人的差距,张仪相秦时,苏秦还是个小孩呢!和张仪大斗法的其实是犀首公孙衍和陈轸;
至于苏秦,在他家弟兄里是最小的一个,苏代投子之,苏秦投昭王,只是权谋,什么佩六国相印更是鬼扯,他只是燕昭王派往齐国的一个间谍,最后乐毅伐齐,苏秦身份暴露被车裂,要知道苏秦被车裂时可是睁着眼的。楼主读小说可以,可千万不要信以为真!
(如此看来,说《大秦帝国》完全是在新形势下《辫子王朝》的翻版,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积分: 1681
发帖: 1182 篇
在线时长: 37 小时
影视是艺术,愿与生活,高于生活,只是不要戏说历史,下次会出现朱元璋是安纳斯特里亚的化身,乾隆皇帝的香妃是阿莱克斯塔萨变的,因为是戏说历史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我是世界第一“御姐控”!
中国队32年不射,一射三弹,主要是没有“韦哥”,以前都是王俊生(亡哥)阎世铎(阉哥) 谢亚龙(泄哥)现在好了,我们有韦迪(伟哥)!
发帖: 5 篇
在线时长: 4 小时
影视是艺术,愿与生活,高于生活,只是不要戏说历史,下次会出现朱元璋是安纳斯特里亚的化身,乾隆皇帝的香妃是阿莱克斯塔萨变的,因为是戏说历史
●问题是,《大秦帝国》并不是卡通,而是场面恢宏的写真大制作,其作者是教授,广大观众中有几人会认为这是“戏说”?
积分: 1686
发帖: 1182 篇
在线时长: 37 小时
引用4楼的发言:
影视是艺术,愿与生活,高于生活,只是不要戏说历史,下次会出现朱元璋是安纳斯特里亚的化身,乾隆皇帝的香妃是阿莱克斯塔萨变的,因为是戏说历史&&●问题是,《大秦帝国》并不是卡通,而是场面恢宏的写真大制作,其作者是教授,广大观众中有几人会认为这是“戏说”?
要看是真正意义作品还是噱头剧,这是第一,第二《大秦帝国》我并没有说不好,相反我看过之后觉得很不错,和当年的《大明王朝1566》都是侧重历史本身,你不要误会,我虽然年轻,但是最基本的好坏还是分得清的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千年之后的你会在哪里?身边有怎样风景?我们的故事并不算美丽,却如此难以忘记。
发帖: 246 篇
在线时长: 22 小时
大秦帝国 对商鞅的褒奖太过了 还是汉武大帝拍的好一些
发帖: 64 篇
在线时长: 3 小时
《大秦帝国》—我看到的最好的历史剧!非常“彩”!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2 小时
●好不容易看勉强到大秦帝国第四集,嬴渠梁在演说中大声对众人说:“秦国被杀的人千千万万,被占去的土地千千万万……”
其实这句话应该颠倒过来说,才是历史事实。
俺倒要问作者孙皓晖:你怎么可以这样信口开河?当千千万万的读者是傻13?
越看越感觉老孙胡编历史的劲头,比袁老师还牛!
发帖: 6 篇
在线时长: 5 小时
连“狗日的”这样的现代浑话都出现在“老秦人”的话语系统,可不是比袁老师还牛吗?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10 小时
引用6楼的发言:
大秦帝国&对商鞅的褒奖太过了&还是汉武大帝拍的好一些
同感,商鞅被神化了和偶像化了。但是商鞅绝对是缔造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功臣。
发帖: 4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我还是比较爱 汉武大帝
下次自动登录
每30秒自动保存一次内容
我眼中的似水流年作品征集
24小时热帖榜
下次自动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秦帝国第三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