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一碗面的故事下联是什么

手机扫描二维码,把小组装进口袋
第三方登录:苏州面衣饼
&&苏州面衣饼
江南人喜欢吃大米,哪怕做个糕点也喜欢用米粉制作。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好甜食。老家无锡的口味更是甜得出名。但我却喜咸不喜甜;喜面不喜米。大概属于基因突变吧。遗憾的是口味基因突变了,那双手对付面食制作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好在苏州有不少面制的传统美食,“姑苏一碗面”是出了名的品牌。影星葛大爷每到苏州必定会去“胥城大厦”吃面条。上海人到苏州也喜欢过把瘾。每到节假日,商业街上的老字号“阿拉”声是“闹莽来”。“陆稿荐”的酱肉,酱鸭;“黄天源”的糕团,“采芝斋”的茶食糖果,“稻香村”的酒酿饼......外地客扫货热情令人乍舌,苏州人戏谑“看上去阿是覅钞票嘎?”。苏州的馄饨,小笼包,生煎馒头,蟹壳黄(蟹壳大小的油酥饼,烘烤类)葱油饼(油煎类)我是百吃不厌的喜欢。说实话那些东西做起来有点麻烦,需要点手艺,所以我们只能轮番买着吃。平时自己也就会捣鼓个面条馄饨面衣饼什么的。近几年,让人没想到,这些家常便饭的东西尽然也登了大雅之堂。老字号卖起了“葱油拌面”,“蟹壳黄”“玉米烙”。最近在“舌尖上的苏州”中介绍了“韭菜面衣饼”,尽然还有人写了回忆文章,回味昔日母亲的制作。哎呦妈呀,那东西太普通太简单了,你不提,我还不好意思说呢。既然乌鸡变了凤凰,俺就把它当作“凤凰”送给朋友,喜欢的不妨一试。
以我家两人的量,鸡蛋二只,面粉3两。韭菜一般买5-6两分3次。(再少人家不卖,挑新鲜的不是浸过水的那种,用保鲜膜包好,存冰箱可以放4.5天)。
1——打鸡蛋,放盐(稍咸好吃),少许油,增鲜剂,适量咖喱粉,适量水。
2——切韭菜,如包饺子那么细。放入蛋液中,打一下。
3——加入面粉,打匀。厚薄度以在锅里可以匀开来为好。而后放5——10分钟。
4——平底锅,少许油(太多了反而滑,不容易匀开)。开小火,放入面糊,不易多,晃动锅匀开。基本干结倒入油,翻过来。此时喜欢油大呢可以加多些,两面煎黄即可。
注意事项:火不能太大。韭菜和鸡蛋以各自喜好添加。鸡蛋多了就更感觉松软鲜香。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苏式面开出杂交试验田 这碗“杂交”面能走多远_苏州民生_新闻中心_苏州新闻网
苏式面开出杂交试验田 这碗“杂交”面能走多远
□苏报记者 尤 薇
一碗正宗苏式风味阳春面,配上广帮烧鹅、蜜汁叉烧、豉油鸡等经典粤味面浇头,会是怎样的奇特感觉?昨天中午,在木渎的琼琳阁新派面艺坊内,20余个品种的新派&杂交&面,让不少吃惯了传统苏式面的顾客连称&新奇&。
日,本报A03版《&苏州一碗面&闹市出局?》,关注了&曾经以做工精细、口味上乘为特色的本地面,面对休闲消费时代的到来,却遭遇了尴尬&,提出&苏州一碗面&引入现代经营理念突破提升的命题,市区面业拉开探索创新的序幕。2007年年底,同得兴跨出改革步伐,日本报A03版刊登《打响传统小吃翻身仗》。
在这场延续多年的&翻身仗&中,&苏州一碗面&不断探索改革。&一碗新派面的价格最便宜18元,最贵35元&,昨天据琼琳阁当家人周松介绍,他端出新派&杂交&面的出发点,是想尝试把苏式面经营模式和广式茶餐&嫁接&,探索一种休闲消费时代&休闲吃面&新模式。
走进&茶餐厅&吃面
苏式面开出&杂交试验田&
500余平方米的店堂内,橙色沙发卡座、吊灯、绿色植物等布置现代洋气,店堂内还设有现榨果汁、奶茶、咖啡等饮料的&水吧&。到&茶餐厅&吃苏式面,这样的&嫁接体验&,让不少顾客有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新派面艺坊光装修等投入就达250万元&,据周松介绍,装修投入是一般苏式面店的好几倍。
&想换一种方式做苏式面&,烹饪科班出身的周松,1985年苏州商技校毕业后,在苏帮菜馆做红案厨师多年,10多年前学做苏式面,2011年在书院巷开出首家琼琳阁。&开苏式面店前光考察苏式面市场,研究传统制面、吊汤等技艺,就花了3年&。
&苏州一碗面&经历了开拓创新、低成本低门槛&守旧&等起起落落。
据介绍,近代&苏州一碗面&发展高峰从上世纪初开始,始创于清同治三年的观振兴于1911年改为现名,朱鸿兴面馆于1938年在怡园隔壁开设,近水台面店于1926年在胥门外万年桥大街开业。成批涌现的知名面店字号通过对&苏州一碗面&的继承开拓,逐渐树立起每家面店的特色,&苏州一碗面&的制作技艺、品种开拓也达到新高峰。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随着老字号快速发展加盟,以及新字号兴起,&苏州一碗面&从原来的几十家扩容至几百家,进入低成本低门槛的惨烈竞争。从2007年年底起,随着同得兴精品奥面馆等的开业,市区面业再次走上创新探索的突围之路。
3年前,周松在书院巷琼琳阁内,尝试推出苏式火腿丝阳春面、苏帮传统菜面浇等苏式面&改良&,一炮打响后对外扩展。&想在经营环境、经营模式上全面&变变脸&&,据周松介绍,此次开出的新派面艺坊&杂交试验田&,经营模式以面为主体,引进苏粤点心烧味卤水菜肴,以及果汁、奶茶、咖啡等百余个品种,尝试让新派苏式面进入现代&休闲消费&模式。
引进苏广&大厨联军&
&杂交&面一天卖出500碗
&既能吃到苏帮面的口味,还能品尝到粤菜特色,一举两得&,一名特地前来&尝新&的市民评价。
据周松介绍,新派面艺坊的厨师
团队首次引进&苏广联军&组合。
一口地道的面汤,是正宗苏式面的精髓,新派面艺坊推出的汤面、拌面、炒面三大类中,面汤、面条全部是地道&苏式面孔&。&每天隔夜11点半就开始吊汤&,据周松介绍,面汤采用火腿、老母鸡、肉骨、鳝骨等,按照苏式传统方式制作,吊汤时间要4个小时左右。&这次还开发苏州特色鹅汤面&,针对市民健康消费理念,周松引进本地太湖鹅,加上火腿等吊汤,丰富苏式面汤口感,推出的白切鹅汤面、鹅杂面、卤味鹅翼面,吸引不少老苏州。
&面浇以苏式、粤式传统品种为主&,据介绍,新派面艺坊的面浇,既有焖肉、熏鱼、苏式鳝糊等苏式面传统面浇,还专门引进5个广帮厨师,负责制作原汁原味的广帮经典菜肴,和苏式面组成新搭档。&杂交&面推出后,吸引不少顾客&尝新鲜&。据介绍,新派面艺坊从10月22日试营业以来,日售&杂交&面500多碗。
&杂交&面能否成功
关键要保住苏式面的&魂&
周松介绍,此次创新尝试不仅对&苏州一碗面&环境、品种&动大刀&,经营时段也&颠覆&。以往苏州人吃面以早市、午市为主,像书院巷琼琳阁就从早上6点营业到中午1点半,不做夜市,而面艺坊和时尚休闲场所基本同步,从上午10点半开到晚上8点。来上一碗&杂交&面,再点上一份葡式蛋挞,一杯卡布奇诺,中西搭配吃苏式面的&混搭&方式,引发市民关注。&在新派面艺坊吃面,环境时尚、选择口味多&,一对年轻顾客说。另一名市民则认为,还是习惯到传统面馆吃苏式面,更能吃出苏式面的文化底蕴。
对这碗&杂交&面,也是看法不一样。一名老字号面店当家人认为,&苏州一碗面&以普通百姓为主,现在这样的&杂交&,老年人不一定走得进去,成功与否要拭目以待。
不过大多数观点认为,这种创新对&苏州一碗面&提升突破是一件好事。同得兴掌门人肖伟民认为,&苏州一碗面&应与时俱进百花齐放,只有在创新基础上,才能真正继承弘扬苏帮面文化。
然而业内人士认为,&苏州一碗面&创新,关键要万变不离其宗,牢牢把握住苏式面传承这个&魂&,才能在海纳百川中把苏式面发扬光大。
声明:所有来源为“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城市早8点”和“苏州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小薇]
苏州新闻网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苏州新闻官方微信
城市早8点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城市早8点官方微信
情调苏州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情调苏州官方微信
大家都爱看
羊年吃羊之西夏烤全
羊年吃羊之东山白煨
羊年吃羊之双凤羊肉
羊年吃羊之藏书羊肉
苏州新闻网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苏州新闻官方微信
城市早8点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城市早8点官方微信
情调苏州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情调苏州官方微信“苏州一碗面”有望压轴第二季《舌尖上的中国》
阵雨转阴天 最低27℃ 最高32℃
?????????????
&&&您所在的位置:&->->&&
“苏州一碗面”有望压轴第二季《舌尖上的中国》
日期: 14:08:00 作者: 来源:中国江苏网
    香喷喷的头汤面。      昨晨6时许,央视摄制组在同得兴面馆开拍头汤面。□记者杭兴微摄  □苏报记者 尤 薇  中国江苏网8月19日讯 从点炉、加水、下面到切肉,昨天早上6时起,嘉馀坊同得兴面馆内,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 第二季摄制组2台摄像机同时聚焦,“全程跟踪”当天头汤面出锅的过程。据介绍,摄制组将在同得兴面馆“安营扎寨”两天,重点拍摄苏州一碗面的制作工艺,以及讲究吃头汤面的民间习俗。  央视蹲点觅得一碗面  “今年4月就接到《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摄制组的电话了”,昨天,据同得兴老板肖伟民介绍,4月17日,他接到了摄制组分集导演打来的电话,对方告诉他,经过在苏州蹲点“私访”,反复品尝筛选后,最终看中同得兴“一碗面”。8月16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专门发给同得兴的“采访拍摄函”中,希望同得兴接待配合,呈现吴越美食文化的独到之处。  同得兴“一碗面”入选《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让肖伟民既意外又兴奋。从1995年开第一家面店起,自号“姑苏面痴”的肖伟民已在“苏州一碗面”中痴迷了几十年。1997年,他的面馆挂出“同得兴”字号,肖伟民说,取名“同得兴”,一是沿袭苏州老字号面馆“兴”的传统,二是希望做面的吃面的都能“同德同心”,共同做大苏州一碗面。  2002年,同得兴注册产品商标,并成为独此一家列入“中华餐饮名店”的面店,先后获得省名小吃、姑苏市民喜爱的面等称号。昨天,据肖伟民介绍,现在同得兴两家店每天能卖出1000多碗面,其中市民占70%,还有不少慕名而来的外地、外国顾客。  “同得兴已经‘触电’多次了”,2001年,日本TBS电视台“每日放送”摄制的《难忘你,苏州汤面王》,就慕名找到肖伟民,在苏州拍摄7天后,又邀请肖伟民到日本,9天时间现场展示拍摄“苏州一碗面”制作技艺,台湾、香港等不少电视台也都找到肖伟民“上镜”。昨天,肖伟民带领店内苏帮面大厨团队,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中集体出镜“操刀”,面对摄像机显得游刃有余,很有几分“明星”风范。  大面传奇上下数百年  昨天早上6点开门,定点供应的优质五花肉送到同得兴店里,师傅们忙着操作完验货上秤,拔毛清洗等一系列步骤后,要加作料放到锅中焖4个半钟头才能起锅。“切肉也有讲究,每块肉在1.2两左右”,在师傅们的熟练动作中,一片片1厘米厚、6到7厘米宽,带有点酒糟味、入口即化的枫镇大面浇头就制作好了。从昨天清晨起,随着《舌尖上的中国》 第二季摄制组紧张摄制,姑苏枫镇大面制作过程一一进入镜头。  “这次枫镇大面是绝对主角”,据肖伟民介绍,姑苏枫镇大面制作时采用黄鳝骨头、螺蛳等为原料,具有味道鲜美,焖肉细嫩入口即化等特点,由于调味时不用酱油,汤汁澄清,所以称为白汤大面。“姑苏枫镇大面的起源还有多个版本传说呢”,昨天下午,面对镜头,肖伟民兴致勃勃讲了一个他最欣赏的传说。  据传说,苏州原来的面基本上都是红汤,有一年乾隆下江南恰逢夏天,枫桥镇一家开小面店的张店主接下生意,头天下午去买作料时,路上遇到一位中年妇女,由于给老父买药的钱被偷,正哭得伤心,张店主把身上所有的钱都给了她。回店才想起第二天烧面没有作料,郁闷之下边喝酒浇愁边吊高汤烧浇头,昏沉中误将喝剩的残酒倒入锅中,第二天早上起来,才发现未加酱油等调料的白焖肉居然喷香扑鼻,乾隆吃后连连称好,并赐名“枫镇白汤大肉面”,从此枫镇大面名闻遐迩。  目前同得兴每年供应枫镇大面的时间是6月1日到9月底,此次枫镇大面被《舌尖上的中国》 第二季摄制组“慧眼识珠”,赶在供应期来苏拍摄,和全国其他地方名特优面食同台亮相,肖伟民连称“自豪”。  一碗汤面一种苏式生活  “4点多钟就起来吃头汤面了”,昨天清晨不到6点,一对特地从相城开车赶来等开门的母子,意外“走”进了《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展示老苏州吃头汤面的风俗。苏州人吃头汤面的浓厚美食文化,让《舌尖上的中国》 第二季摄制人员倍感兴趣。  今年72岁的李惠珍介绍,陪她来吃头汤面的儿子费云龙50岁了。“退休后几乎每个星期天都要吃头汤面,已经吃了20多年了”,小时候家住古城区祝家园的李惠珍,从小就喜欢吃苏州面。现在儿子、女儿好几家经常一起出来吃面,“全家11口人到店里,点上各种浇头,一顿要吃掉约200元”。昨天清晨吃头汤面,李惠珍和儿子每人点了一碗13元的枫镇大面。  费云龙说,吃过很多地方的面,觉得还是苏州一碗面最好吃。昨天早上,几位来吃头汤面的上海小年轻,也成了摄制组的拍摄对象。昨天中午,摄制组“移师”十全街同得兴精品店,店内宾客满堂的热闹场景,也进入了《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镜头中。  据肖伟民介绍,《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拍摄完后,预计将于明年初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播出,此次拍摄的“苏州一碗面”,预计将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压轴戏”第7集中亮相。  面里面外  十足腔调  ■每天早上6点开门,定点供应的优质五花肉送到同得兴店里。拔毛、清洗等一系列步骤后,五花肉要加作料放到锅中焖4个半钟头才能起锅。  ■姑苏枫镇大面制作时采用黄鳝骨头、螺蛳等为原料,调味时不用酱油,汤汁澄清。  ■切肉也有讲究,每块肉在1.2两左右,每片1厘米厚、6到7厘米宽,带有点酒糟味且入口即化。  原标题:  枫镇大面有望压轴“舌尖中国”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沪ICP备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4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碗面的成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