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而神秘的罗布泊主要内容青藏高原》主要内容

美丽而神秘的青藏高原164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美丽而神秘的青藏高原164
《美丽而神秘的青藏高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妩媚迷人、缎子、被褥等”15个词语,会;2、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西藏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纱,初步激发学生热爱西藏,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教学要点:认读生字、词,读顺课文,了解课文的;处的地理位置;三、教学准备:课外搜索青藏高原、西藏自治区的相关;四、教学过程;;(一)、交流课前预习;1
《美丽而神秘的青藏高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掌握“妩媚迷人、缎子、被褥等”15个词语,会读,会写,并且理解其含义。2、 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西藏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野生动物等,撩开西藏的神秘面纱,初步激发学生热爱西藏,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教学要点:认读生字、词,读顺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地图了解西藏所处的地理位置。三、教学准备:课外搜索青藏高原、西藏自治区的相关资料。四、教学过程;(一)、交流课前预习1、同学们,课前老师让你们去搜集西藏的相关资料,现在请你来说说你所了解的西藏:(生交流:作为第一教时的内容设计,但不打算安排在课堂上,在午间进行交流,因为文章的内容实在太长,如果放在课堂上,怕不能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2、 青藏高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今天我们一起去撩起她神秘的面纱。首先,让我们来了解青藏高原在中国版图上所处的地理位置。师出示地形图,了解青藏高原所处的地理位置,(它座落在我国的西南部,它包括了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以及四川的西部和新疆的部分地区。它的大部分面积被西藏自治区占领了,就像课文里说的“西藏自治区是青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了解了地理位置,对于我们学习课文很有帮助。它让我们搞清楚了西藏自治区与青藏高原的关系。3、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西藏自治区的版图。(出示地图)有人说,它就像一只赤褐色的驼鸟,看上去还真有些像。4、 检查词语:(1) 请几个同学在黑板上给生字注音。(挑选几个预习中错误较多的生字 略)(2) 拼读生字。个别读,齐读词语。(分析“莽、褥“的字形)(3) 理解带点字、词的意思。(你理解了哪能些词语,你不理解的词语有哪能些?)(4) 师进行预习反馈:利用图片、文字理解本文的特色词语“峡谷、青稞、酥油、楚巴、糍粑“等词语的意思。(酥油:从牛奶或羊奶内提出来的脂肪。把牛奶或羊奶煮沸,用勺搅动,冷却后凝结在上面的一层就是酥油。)(5) 读“读读写写”中的词语。(二)、初读课文:1、第一自然段师引读,2――9自然段请个别学生读。第10自然段齐读。2、请同学们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老师引导下,让学生能用一句话来说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么长的课文,让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是有一定的难度,我先让学生思考每个自然段在写什么,学生说出了第二自然段写山、水,我说这叫自然风光,(板书)第三自然段写献哈达,第四自然段写藏族人民的服饰,第五自然段写藏族人们的饮食,这三个部分,老师送给大家一个词语叫:“风土人情”。第6――10自然段写野生动物。课文的最后一段在写什么呢?向人们提出了保护西藏的倡议。现在请同学们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果还是说不完整,师先说一遍,再请几个生说。)3、指导分段。(来给课文分段,要讲清楚最后一段与课文前半部分不是在同一层面上的。)(三)、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1、哪一段在写西藏自治区的自然环境,第2自然段,请同学们反复读,让你停下来再停下来,等会儿用手指头告诉我,你读了几遍。2、你感受到了什么,用你的朗读来告诉我。(读得真好,我都陶醉了。)3、齐读课文第2自然段。读了这个自然段,哪些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这里的美丽?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看大山大水,尽在西藏。”(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和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两个世界第一,所以作者有充分的理由提出了“看大山大水,尽在西藏”的观点。2、播放图片,对青藏高原的自然风光有进一步的感性认识。(对部分图片进行解说:如这是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这是绮丽的南国风光,这是举世无双的雪域高原,这是碧波万顷的青海湖畔,这是青藏铁路,这是藏羚羊迁徒时的生命通道,让我们感谢修筑铁路的叔叔们,多么有人文性的建筑呀!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3、师小结:同学们西藏自治区确实是一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这里有奇异的自然风光,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和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有碧波万顷的青海湖,有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它是国内外科学工作者和旅游者向往的地方。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给我们的旅游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在坐的每一位都能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四)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1、(
)的高原风光
)的青藏高原
)的卫士(
)的酥油茶
)的藏羚羊 2、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青藏高原自然风光的词语。
我的设计意图与课后反思:我选择了这篇课文,是因为被西藏的“美丽而神秘”所吸引的。但是这篇课文又很长,光是读一遍就要7分多钟,生字也有很多,如果要在第一教时这35分钟内解决字词和初读的问题,完成既定的一些目标,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如何来压缩各个环节的时间,成了我背课的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基于以上考虑,我对教学预案又进行了以下压缩;1、 我把第一部分“让学生来交流课前搜索的你所了解的关于青藏高原的相关知识进行交流”舍掉,放在课前交流,我想就让它成为孩子们对学习课文前的一种感性积累,(不知道这样可不可以)。2、 生字教学这一环节,我从学生预习的情况看,针对错误码较多的几个词语,进行了注音,词语的理解,也没有面面俱到,而是针对同学们预习时提出的不好理解的或者说理解不是很统一的词语进行理解,这样,字词教学的时间大量减少了。我个人觉得这个环节我完成了既定的目标。在整堂课中,我觉得对于“自然环境”这一部分的理解比较充忙,学生还不能真切地感受到这里的美丽和神奇,所以我问孩子们:凭什么说“看大山大水,尽在西藏。”孩子们显得有些束手无策。 聚焦“第一课时”语文教学课堂教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浸润着我们的操劳和智慧;镌刻着我们的惆怅和欣喜。第一课时的语文教学是相当重要的,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孩子对语文的喜爱程度和多种能力的养成。那么,第一课时的教学到底该如何把握,目标该如何定位呢?本学期,我们把目光聚焦在第一课时的语文教学!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高等教育、专业论文、生活休闲娱乐、应用写作文书、行业资料、各类资格考试、美丽而神秘的青藏高原164等内容。
 美丽而神秘的青藏高原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了解青藏高原特别是对西藏的自然环境、文化遗产、风土人情和野生动物的介绍。 2、 能用“既有……又有……;既...   青藏高原1 28页 1下载券 美丽而神秘的青藏高原1 3页 7下载券 1.4青藏...登上世界屋脊作业 1 1、青藏高原,( )最大的高原, ( )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  八年级上册 设计人:孙亚 教学目标: 《青藏高原》 课时:1 课时 1.了解青藏...四、课堂小结 这首歌把我们带入了美丽神秘的青藏高原, 曾有人这样评价它“地球...  青藏高原三区(12 省)旅游资源丰富,这里既有历史文化悠久的 美丽古城,又有美丽... 旅游周期短 发展的优势与机遇 1、世界屋脊景观独特,神奇神秘; 2、全国人民...  1/2 相关文档推荐 美丽的青海湖 1页 2财富值 美丽的青海湖 1页 2财富值 ...湛蓝的湖水装点着这神秘的青藏高原,一眼望不到边际的湖水里,承载着无数人的...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学习目标: 1、知道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 2、了解青藏...乌鲁木齐---维吾尔族中“美丽的草原”之意;蒙语中“优美的牧场”之意。 四、歌曲...  运用一些形象、生动、逼真、贴切的课件,将学生带入西藏高原那美 丽富饶的神秘... 教案。青藏高原 6页 免费 教案走进青藏高原 8页 免费 青藏高原1 10页 免费...  你想领略“世界屋脊”的美丽,探究“雪域高原”的...青藏地区在 我国什么位置呢? 1、寻找青藏 读图 4...景观、神奇的农牧业,让咱们一起来揭开它的神秘的...  让我们在歌声中一起走进美丽、神奇的青藏地区。(多媒 体播放歌曲《青藏高原》...同学们有信心跟老师一起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吗? 探究Ⅰ、神奇的自然景观―“三江...美丽而神秘的青藏高原164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美丽而神秘的青藏高原164
《美丽而神秘的青藏高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妩媚迷人、缎子、被褥等”15个词语,会;2、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西藏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纱,初步激发学生热爱西藏,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教学要点:认读生字、词,读顺课文,了解课文的;处的地理位置;三、教学准备:课外搜索青藏高原、西藏自治区的相关;四、教学过程;;(一)、交流课前预习;1
《美丽而神秘的青藏高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掌握“妩媚迷人、缎子、被褥等”15个词语,会读,会写,并且理解其含义。2、 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西藏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野生动物等,撩开西藏的神秘面纱,初步激发学生热爱西藏,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教学要点:认读生字、词,读顺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地图了解西藏所处的地理位置。三、教学准备:课外搜索青藏高原、西藏自治区的相关资料。四、教学过程;(一)、交流课前预习1、同学们,课前老师让你们去搜集西藏的相关资料,现在请你来说说你所了解的西藏:(生交流:作为第一教时的内容设计,但不打算安排在课堂上,在午间进行交流,因为文章的内容实在太长,如果放在课堂上,怕不能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2、 青藏高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今天我们一起去撩起她神秘的面纱。首先,让我们来了解青藏高原在中国版图上所处的地理位置。师出示地形图,了解青藏高原所处的地理位置,(它座落在我国的西南部,它包括了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以及四川的西部和新疆的部分地区。它的大部分面积被西藏自治区占领了,就像课文里说的“西藏自治区是青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了解了地理位置,对于我们学习课文很有帮助。它让我们搞清楚了西藏自治区与青藏高原的关系。3、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西藏自治区的版图。(出示地图)有人说,它就像一只赤褐色的驼鸟,看上去还真有些像。4、 检查词语:(1) 请几个同学在黑板上给生字注音。(挑选几个预习中错误较多的生字 略)(2) 拼读生字。个别读,齐读词语。(分析“莽、褥“的字形)(3) 理解带点字、词的意思。(你理解了哪能些词语,你不理解的词语有哪能些?)(4) 师进行预习反馈:利用图片、文字理解本文的特色词语“峡谷、青稞、酥油、楚巴、糍粑“等词语的意思。(酥油:从牛奶或羊奶内提出来的脂肪。把牛奶或羊奶煮沸,用勺搅动,冷却后凝结在上面的一层就是酥油。)(5) 读“读读写写”中的词语。(二)、初读课文:1、第一自然段师引读,2――9自然段请个别学生读。第10自然段齐读。2、请同学们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老师引导下,让学生能用一句话来说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么长的课文,让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是有一定的难度,我先让学生思考每个自然段在写什么,学生说出了第二自然段写山、水,我说这叫自然风光,(板书)第三自然段写献哈达,第四自然段写藏族人民的服饰,第五自然段写藏族人们的饮食,这三个部分,老师送给大家一个词语叫:“风土人情”。第6――10自然段写野生动物。课文的最后一段在写什么呢?向人们提出了保护西藏的倡议。现在请同学们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果还是说不完整,师先说一遍,再请几个生说。)3、指导分段。(来给课文分段,要讲清楚最后一段与课文前半部分不是在同一层面上的。)(三)、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1、哪一段在写西藏自治区的自然环境,第2自然段,请同学们反复读,让你停下来再停下来,等会儿用手指头告诉我,你读了几遍。2、你感受到了什么,用你的朗读来告诉我。(读得真好,我都陶醉了。)3、齐读课文第2自然段。读了这个自然段,哪些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这里的美丽?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看大山大水,尽在西藏。”(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和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两个世界第一,所以作者有充分的理由提出了“看大山大水,尽在西藏”的观点。2、播放图片,对青藏高原的自然风光有进一步的感性认识。(对部分图片进行解说:如这是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这是绮丽的南国风光,这是举世无双的雪域高原,这是碧波万顷的青海湖畔,这是青藏铁路,这是藏羚羊迁徒时的生命通道,让我们感谢修筑铁路的叔叔们,多么有人文性的建筑呀!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3、师小结:同学们西藏自治区确实是一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这里有奇异的自然风光,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和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有碧波万顷的青海湖,有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它是国内外科学工作者和旅游者向往的地方。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给我们的旅游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在坐的每一位都能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四)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1、(
)的高原风光
)的青藏高原
)的卫士(
)的酥油茶
)的藏羚羊 2、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青藏高原自然风光的词语。
我的设计意图与课后反思:我选择了这篇课文,是因为被西藏的“美丽而神秘”所吸引的。但是这篇课文又很长,光是读一遍就要7分多钟,生字也有很多,如果要在第一教时这35分钟内解决字词和初读的问题,完成既定的一些目标,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如何来压缩各个环节的时间,成了我背课的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基于以上考虑,我对教学预案又进行了以下压缩;1、 我把第一部分“让学生来交流课前搜索的你所了解的关于青藏高原的相关知识进行交流”舍掉,放在课前交流,我想就让它成为孩子们对学习课文前的一种感性积累,(不知道这样可不可以)。2、 生字教学这一环节,我从学生预习的情况看,针对错误码较多的几个词语,进行了注音,词语的理解,也没有面面俱到,而是针对同学们预习时提出的不好理解的或者说理解不是很统一的词语进行理解,这样,字词教学的时间大量减少了。我个人觉得这个环节我完成了既定的目标。在整堂课中,我觉得对于“自然环境”这一部分的理解比较充忙,学生还不能真切地感受到这里的美丽和神奇,所以我问孩子们:凭什么说“看大山大水,尽在西藏。”孩子们显得有些束手无策。 聚焦“第一课时”语文教学课堂教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浸润着我们的操劳和智慧;镌刻着我们的惆怅和欣喜。第一课时的语文教学是相当重要的,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孩子对语文的喜爱程度和多种能力的养成。那么,第一课时的教学到底该如何把握,目标该如何定位呢?本学期,我们把目光聚焦在第一课时的语文教学!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高等教育、专业论文、生活休闲娱乐、应用写作文书、行业资料、各类资格考试、美丽而神秘的青藏高原164等内容。
 美丽而神秘的青藏高原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了解青藏高原特别是对西藏的自然环境、文化遗产、风土人情和野生动物的介绍。 2、 能用“既有……又有……;既...   青藏高原1 28页 1下载券 美丽而神秘的青藏高原1 3页 7下载券 1.4青藏...登上世界屋脊作业 1 1、青藏高原,( )最大的高原, ( )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  八年级上册 设计人:孙亚 教学目标: 《青藏高原》 课时:1 课时 1.了解青藏...四、课堂小结 这首歌把我们带入了美丽神秘的青藏高原, 曾有人这样评价它“地球...  青藏高原三区(12 省)旅游资源丰富,这里既有历史文化悠久的 美丽古城,又有美丽... 旅游周期短 发展的优势与机遇 1、世界屋脊景观独特,神奇神秘; 2、全国人民...  1/2 相关文档推荐 美丽的青海湖 1页 2财富值 美丽的青海湖 1页 2财富值 ...湛蓝的湖水装点着这神秘的青藏高原,一眼望不到边际的湖水里,承载着无数人的...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学习目标: 1、知道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 2、了解青藏...乌鲁木齐---维吾尔族中“美丽的草原”之意;蒙语中“优美的牧场”之意。 四、歌曲...  运用一些形象、生动、逼真、贴切的课件,将学生带入西藏高原那美 丽富饶的神秘... 教案。青藏高原 6页 免费 教案走进青藏高原 8页 免费 青藏高原1 10页 免费...  你想领略“世界屋脊”的美丽,探究“雪域高原”的...青藏地区在 我国什么位置呢? 1、寻找青藏 读图 4...景观、神奇的农牧业,让咱们一起来揭开它的神秘的...  让我们在歌声中一起走进美丽、神奇的青藏地区。(多媒 体播放歌曲《青藏高原》...同学们有信心跟老师一起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吗? 探究Ⅰ、神奇的自然景观―“三江...→ 第3课《美丽而神秘的青藏高原》(02.28)
&&共有<b style="color:#ff人关注过本帖主题:第3课《美丽而神秘的青藏高原》(02.28)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例谈“单元整组教学”中的有效整合
&&&&单元整组教学是在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教科书设计的演变以及语文教学发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开放的教学。它要求教师突破以篇为单位进行备课、教学的局限,进行单元教学的全盘考虑与整体设计。其核心
例谈“单元整组教学”中的有效整合
&&&&&&&&&&&
“单元整组教学”是在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教科书设计的演变以及语文教学发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开放的教学。它要求教师突破以“篇”为单位进行备课、教学的局限,进行单元教学的全盘考虑与整体设计。其核心思想是整合思想,是整体的课程、教材、教学观;与单篇教学相比,其主要功能在于省时高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统摄思维、自主规划的能力等;在具体的实施中,整合思想的体现与整合方式的合理运用是“单元整组教学”区别于单篇教学的关键。下面以人教版新教材五下年级各个单元教学的整合为例来谈谈“单元整组教学”中,如何比较有效地实施整合。
一、整合需有“纲”
人教版教材以专题(以人文主题为主)组织单元,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回顾拓展)、实践活动等都围绕专题合理安排,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构成有机整体,为单元教学的整合提供了条件。当前“单元整组教学”中的整合多见的是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时序,跟我们期望中的系统化高效率的整合还有一定的距离。有效的整合首先需要有一个整合的“纲”,这个“纲”是统领整个单元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魂”。整合的“纲”从何而来?有以下几个确定的方向。
1.以读写重点为“纲”
人教版教材从四年级开始,单元导语的“导法”功能逐步加强,尤其是高年级,往往在第二自然段中点明单元的读写重点,之后,在“课后练习”、“交流平台”、“口语交际”、“习作”等板块中螺旋式呈现。以单元读写重点为“纲”,既体现了教材循序渐进培养读写能力的意图,又有利于学生读写能力的真正提高。五下第二组“永远的童年”,明确提出了“学习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感受”的要求,这也是本单元的读写重点。为突破这一重点,整单元除编排了五篇表达上各具特色,描写古代、现代、当代中国儿童生活的课文外,还在“口语交际&习作”栏目中具体地提示了说、写由课文内容联想到的自己玩耍过的一个地方,童年生活中某个记忆犹新的场景,一次自认为了不起的发现,一件童年趣事等。像这样的单元就适合以单元读写重点为“纲”。
2.以语言形式为“纲”
语文学习“得意”容易,“得言”难,以单元课文的语言形式为“纲”,能摈弃不必的内容分析与繁琐的事实性提问,把着力点花在语言形式的领悟与内化上。五下第三组“语言的艺术”,选编了《10
杨氏之子》、《11 晏子使楚》、《12* 半截蜡烛》、《13*
打电话》,四篇课文语言艺术形式不同,有言谈轶事、历史故事、剧本、相声;语言表达风格不同,《杨氏之子》中的对答风趣机智,《晏子使楚》中晏子的应答巧妙得体,《12*
半截蜡烛》中母亲和两个孩子与德国军官的周旋不动声色但又充满胆略智慧,《13*
打电话》的语言幽默夸张。阅读整合就可以“语言形式”为纲,
&&&3.以文体特点为“纲”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构成要素,也有适合该文体的阅读关注点。人教版教材中,有不少单元式是以文体组元的,如五下第六组“作家笔下的人物”,是个小说单元,选文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刻画人物的方法多样。此单元以文体特点为“纲”进行整合,有利于学生建构小说特点的程序性知识与小说阅读方法的策略性知识。
4.以主题内容为“纲”
到了高年级,一般不提倡把主题内容作为整合的“纲”,因为对高年级学生来说,读懂思想内容并不难,难的是表达方法的领悟、内化与运用,但也不排除以主题内容为“纲”。五下第一组,以“走进西部“为专题,四篇课文为《1
草原》、《2* 丝绸之路》、《3 白杨》、《4*
铁路修到拉萨去》,学习这组课文的重点倒不在于学习表达的形式,而在于对西部从古到今的发展,从壮美的风景到恶劣的环境等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从而激起对这块神奇土地的向往之情。所以这单元的整合可以“西部的昨天与今天”这一主题内容为“纲”。
&&&&二、整合也有“式”
有了整合的“纲”,也即有了单元教学的核心目标。那么该如何围绕整合的“纲”进行有效的整合呢?我们的教材是文选型的,课文是每单元教材内容的主体,单元教学整合的主体其实也是单元中的课文。下面介绍提供几种整合的方式。
1.读写一体式
读写一体式是指把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融入到单元各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中进行,而不是在学完单元课文之后再进行口语交际与习作的练习,适用于口语交际与习作的内容与课文内容相关性强的单元。
像五下第二组“永远的童年”,教学中就可以把“口语交际&习作”的内容整合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之中,以达到“学习作者真实地表达自己感受”的目的。《冬阳童年骆驼队》可以学习作者娓娓的叙述来说(写)童年的一件件趣事,一个个难忘的镜头;《祖父的园子》可以学习作者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清新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写来说(写)自己的童年玩耍的地方;《童年的发现》可以学习作者幽默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来说(写)自己的童年发现等。
2.对比阅读式&&&&&&&&&&&&&&&&&&&&&&&&&&&&&&&&&&&&&
对比阅读式是指以整合的“纲”为统领,取主舍次,对同一单元不同课文内容的异同、文体的异同、表达的异同等进行比较。考虑到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比阅读适用于课文内容相对容易理解而文体(写法)各具特色的单元,对比也并非要在整个单元的所有课文之间进行,可以只选其中几篇进行比较,有时也可引进学过的课文或课外文章。对比阅读要为学生提供比较的框架,否则会大海捞针,效率低下。
五下第三组“语言的艺术”,教学中可以采用两两比较的方式,比较相声与剧本这两种常见的语言表演艺术形式在表达形式与表达风格上的不同,也可以把《晏子使楚》与《半截蜡烛》作比较,比较在不同话语情境中面对不同的话语对象表达的艺术与效果。
3.交互阅读式
&&&&在几种整合方式中,交互阅读是最具整体性的,但整合难度也最大。要求打通课文与课文的界限,把整个单元的几篇课文看成一个整体,围绕单元核心目标设计几个教学板块,每个板块都要把单元中几篇课文当作一个整体相互联系着来阅读。
&&&&五下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物”,根据“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刻画的方法”这一整合的“纲”,可以设计两大板块的教学,第一板块“感知人物形象”,先找出本组课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并从“小嘎子”、“胖墩”、“凤辣子王熙凤”、“严监生”、“刷子李”、“托德”、“老板”等名字中去初步感知人物特点,再以“凤辣子王熙凤”和“严监生”为例从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具体感知此二人的形象,最后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感知“刷子李”、“托德”、“老板”、“小嘎子”的形象。第二板块“探究刻画人物的方法”也可以这样把几篇课文当作一个整体相互联系着来探究。这单元之所以能采用难度最大的交互阅读,是因为有了第五单元的阅读基础。
4.适当拓展式
五下第一组“走进西部”,以“西部的昨天与今天”这一主题内容为“纲”,为使学生对主题内容有全面深入的把握,并能以语文的方式予以外显,宜采用调整课序适当拓展的方式进行整合,通过广泛阅读、提取信息、整合信息,并交流信息、交流感受等途径实现知识、情感、语言的同构共生。请看下表:
2* 丝绸之路
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的故事等。
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文化
《草原八月末》、《美丽而神秘的青藏高原》、《黄河魂》、《陕北农民》等
感受西部壮美的自然风光,了解西部人民的淳朴负重
4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神秘的罗布泊》、《太阳的香味》、《英雄地& 英雄泪》等
了解西部恶劣的自然环境,感受西部建设者的无私奉献。
以上提炼的四种整合方式在一个单元中有时也可并用,比如第一组,除了适当拓展阅读外,还可采用对比阅读,把《白杨》与《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作比较,同样是赞美西部建设者,但两者在内容的选取与表达的方法上有很大的区别。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整合不排除“逐篇阅读”,尤其面对的是小学生。与传统的单篇教学不同的是逐篇教学要在整组核心目标的统领之下,围绕明确的整合的“纲”去建构知识,形成能力。此种整合往往适用于单元内课文个性明显、难度相当的单元,阅读时要注意精略得当。五下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选编了四篇课文:《14
再见了,亲人》、《15* 金色的鱼钩》、《16 桥》、《17*
梦想的力量》,单元读写重点是“领悟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四篇课文在叙事抒情上各具特色,《再见了,亲人》以话别的语气,将叙事、抒情相交织;《金色的鱼钩》通过娓娓叙述与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桥》在叙事中通过设置悬念、描写环境以及运用短句达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梦想的力量》叙事清楚具体,把思想感情含在事情的叙述中。这样的单元采用逐篇阅读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建构叙事抒情的多种方法。
总之,整合是单元整组教学的“魂”,作为新课程的一种理念,它要求教师站在课程、教材、教法的高度从宏观(整个小学阶段)、中观(学段、学年、学期)、微观(单元)的高度把握单元教学的目标与内容。作为一种操作的策略,又有多种整合的方式,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都要讲究实效,无效不整。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秘岛的主要内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