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遂改为"民国万税,桃李满天下对联太贫

[转载]对联的讽刺与幽默
对联的讽刺与幽默
&伍佰艺书画门户
一,讽刺时事:
1924年6月,国民党创办黄埔军校。校门口有一副对联: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莫人斯门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黄埔军校蜕化成为谋取名利的终南捷径,有人将对联改为:
升官发财莫往他处,贪生怕死请人斯门
日,南京各大专院校举行大规模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争自由、争民主、争人权”示威游行,遭到当局血腥镇压,致使学生死伤多人。几天后在中央大学召开的追悼会上,挂起了一副无字联,写满了触目惊心的标点符号:
?,??,???,
!,!!,!!!
国民党政府在南京成立后,喊得最响的口号是“民国万岁”“天下太平”。很多县党部以此为对联。刘师亮略改两字,便成为:
民国万税,天下太贫
抗战时,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当时的陪都重庆,官僚机构林立,特警横行,民众叫苦不迭。重庆一小土地庙贴出一幅讽刺联:
婆婆莫擦摩登红,谨防特务打主意
公公要留络腮胡,免得保长抓壮丁
一些保守人士所撰讽刺时事的对联,现在读来同样令人忍俊不禁。
清廷设同文馆,有保守分子作对联(据翁同和日记同治六年即日日记):
诡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
军机无远略,诱佳子弟拜异类为师
又载(2月24日):
其一、未同而言,斯文将丧
其二、孔门弟子,鬼谷先生
清李伯元《南亭四话》记载,清末办新式学堂,一私塾老先生极为不满,作联曰:
大学堂,小学堂,不大不小中学堂,学剪辫,学改装,学来了半人半鬼
中教习,西教习,不中不西华教习,教自由,
教革命, 教出些无父无君
二、讽刺人物:
郭嵩焘作为大清朝的第一个驻外使节,出使英国,朝野一片骂声,甚至被视为汉奸。家乡湖南有讽刺联曰: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
苏昆名丑杨三在演白蛇传时,讽刺李鸿章的卖国行为,后被李迫害致死。
民众十分气愤。有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
李鸿章排行第二,故称李二先生。
张佩纶以马尾之败遭谴戌,李鸿章把自己的幼女嫁给张。新婚之日,有人作对联嘲曰:
三品功名丢马尾,一生艳福仗娥眉
另有一联并嘲张佩纶、张之洞和陈宝琛:
八表经营,也不过山西禁烟,广东开赌
三洋会办,请先看侯官降级,丰润充军
张之洞爱说“经营八表”之类的大话。侯官指陈宝琛,丰润指张佩纶(二人的籍贯所在)。
近代著名学者章太炎撰联讥讽康有为:
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
上联末隐去了“妖孽”,下联末则隐去了“贼”字,两联末尾凸现了“有为”二字,隐含骂康为“国贼”
、“妖孽”之意。而王闿运去世,有人为挽联打趣(王与其佣人周妈感情特殊,联中七里铺即为周妈故居):
讲船山学,读圣贤书,名士自风流,只怕周公来问礼
登湘绮楼,望七里铺,美人今宛在,不随王子去求仙
近代人物,袁世凯可谓一代枭雄,只因逆时代潮流而行,落得千秋骂名,对他的讽刺对联举不胜举。“洪宪”复辟时,一派浊浪滔天、群魔乱舞的景象,一联概之日:
洪水横流,淹没汉满蒙回藏
宪章文武,尽是公侯伯子男
福州某报曾刊出讨袁征联:
或入園中,拖出老袁还我國
“園”字出“袁”入“或”为“國”字,表达了国人驱逐窃国大盗、恢复中华民国的强烈呼声。不久袁氏复辟失败病殁,有人模仿老袁的口吻对出下联:
余临道上,不堪回首望前途
袁世凯过50岁生日时大摆宴席,演剧庆贺。有一位名士拍马屁,给他献上一副寿联:
戊戌八月,戊申八月
我佛万年,我公万年
戊戌(1898)八月,是袁世凯出卖光绪和维新派开始得势的日子,戊申(1908)八月,是袁的50岁生日。我佛,指老佛爷西太后,我公,当然是指袁世凯了。然而好景不长,两个月之后慈禧就一命呜呼,袁也被罢官免职。有一位祝鸣元,便在此基础上改了几个字:
戊戌八月,戊申十月
我佛今年,我公明年
意为你老袁从戊戌八月发迹,到戊申十月下台;老佛爷今年命归西天,你怕也熬不过明年了。
王闿运撰联抨击袁世凯: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袁世凯死后,有人写过这样一副对联(意为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又: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
举国情狂,情狂情狂情情狂
上下联均是模拟锣鼓的敲击声。“当”拟小锣声,“庆”拟小钹声,“情”拟大钹声,“狂”拟大锣声。从内容上来讲,“普天同庆”当然应是“当庆”,“举国情狂”,“情狂”也是理所当然的。不过“情狂”二字是贬义,又指男女苟合,用在窃国大盗袁世凯及其追随者身上很合乎情理。
还有人拟了这样一幅讽骂挽联:
毋人负我,宁我负人,惟公善体斯意
不能留芳,亦当遗臭,后世自有定评
袁世凯帝制美梦化为泡影,在四面楚歌声中一命呜呼。当时有报纸曾刊载两副对联:
其一、起病六君子,送命二陈汤
其二、鹿逐中原,浩劫遍及廿二省
龙飞何处,伤心惟有十三人
六君子,指当时为袁世凯称帝效犬马之劳的“筹安会六君子”,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二陈汤:是指陈树藩、陈宦、汤芗铭。时陈宦为四川督军,陈树藩任陕南镇守使,汤芗铭为湖南都督。“六君子”和“二陈汤”本都是中药名,此处用于联中,既是巧合,又语带双关。“二陈汤”中尤以陈宦当时积极劝袁世凯当皇帝最为积极,深得袁信任,被派往四川坐镇。可是,当蔡锷在云南举起义旗后,“二陈汤”相继发表宣布“独立”的文电。陈宦还特别声明“与袁氏个人断绝关系”。袁世凯接到此电,如五雷轰顶,茶杯掉地粉碎,人从座椅上滑跌到地上,从此卧床,直至一命呜呼。据说其临死最后一句话是:“他害了我!”有人说这个“他”是指杨度,有说指陈宦,也有说指袁克定。总之,袁之死,“六君子”鼓吹帝制是起病之因,而“二陈汤”通电“独立”是丧钟。
汪精卫是近代中国头号汉奸。当时有人以其姓名,作了这样一副对联:
白费精力,有碍卫生
横批:一片汪洋
旧时讽刺贪官污吏的对联很多,如:
早去三朝天有眼,迟走几日地无皮
这是四川祟庆县百姓为县长叶某所立的劣政碑联。
有条(金条)有理,无法(法币)无天
大胆揭露了富人把持法律,穷人无处申冤的不平世道。
清时,民间流行一幅讽刺县太爷的对联:
县老爷做生,金也要,银也要,票子也要,红黑一把抓,不分南北。
小百姓该死,谷未收,麦未收,豆儿未收,青黄两不接,送啥东西。
三、讽刺封建迷信:
民间流行不少讽刺封建迷信的对联,如今读来,仍不失风趣幽默,又引人深思:
经忏可起生,难道阎王怕和尚?
纸钱能赎命,分明菩萨是贪官!
何不将手双垂下,抹得人间一样平
你求名利,他卜吉凶。可怜我全无心肝,怎出得什么主意?
殿遏烟云,堂列钟鼎。堪笑人供奉泥木,空费了多少钱财!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四川新都宝光寺有一幅流传极广的对联,劝人要思想开朗,处世豁达: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白马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佛教寺庙,有这样两副对联:
其一: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其二: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
佛门广大,难度不善之人。
四、讽刺抽大烟(鸦片):
门前债主雁行立;室内烟人鱼贯眠
这是解放前烟馆的真实写照。还有人在某大烟馆门前题写一副楹联:
因火成烟,若不撇下终是苦;
官舍为(舍+官),入能回首便成人
这是一副拆字联,从字义看,规劝那些抽大烟者,及时醒悟,还可以重新做人。上联指出,执迷不悟,将永远受苦;下联指出,迷途知返,则一片光明。一正一反,互为紧扣。巧嵌烟馆二字,辛辣讽刺,不可多得。《新编对联大全》中亦收有一联,拆法与上联有异曲同工之妙:
因火成烟,若不撇下终是苦;
欲心为欲,各宜捺住早成名
似乎是在玩文字游戏,诚心规劝将烟撇开,将欲按住。上联意思一目了然,若不停止吸鸦片烟,到头来还是自己受苦。用的是假设判断句式。下联意思更为有趣,捺住欲火不放纵才能早日功成名就。全联喻意戒烟、节欲,在当时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奇联妙对》载题某鸦片馆联:
任凭尔能说能行,到此大瘾发时,还有力否
须知我不赊不欠,且把长枪放下,快数钱来
近代《巧妙对联三千副》有嘲谑吸鸦片烟瘾嗜好者联:
一榻长眠,哪管他地裂山崩,海枯石烂
半生虚度,总有日烟消火灭,灯尽油干
与祖宗呼吸相通,方是香烟一脉
叹子孙诗书未读,也知灯火三更
好一个“灯尽油干”“一榻长眠”,哪还有心思读书,君不见到头来“只剩下几寸囚毛,半抽肩膀,两行清涕,一副枯骸”,不久老命呜呼。惨不忍睹,悲哉,哀哉。有一好事者为某烟友挽联,语言诙谐有趣,令人寒噤,摘录如下:
鸦片正相因,问君何故丢枪,遽骑瘦鹤;
龙潭原不远,愧我未亲扶柩,怕拉肥猪
旧时“拉肥猪”乃指绑票也,枪者烟枪也,柩者棺材也。联句调侃俏皮,幽默酸楚,淋漓尽致,一针见血,虽达不到催人泪下的最高意境,但不乏催人警醒之功效。
给毒品“瘾君子”画像:
孤魂灯,照着宿头乌龟,不慌不忙,安心上当
哭丧棒,抵着弓背猴子,吃来吃去,讨口下汤
描写“瘾君子”的结局:
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还有一副模拟大观楼长联:
五百两烟泥,赊来手里,价廉货净,喜洋洋兴趣无穷,看粤夸黑土,楚重红瓤,黔尚青山,滇崇白水,估成辨色,不妨请客闲评。趁火旺炉热,煮就了鱼泡蟹眼;正更长夜永,安排些雪藕冰桃,莫辜负四棱响斗,万字香盘,九节老枪,三镶玉嘴;
数千金家产,忘却心怀,瘾发神疲,叹滚滚钱财何用,想名类巴菰,膏珍福寿,种传罂粟,花号芙蓉,横枕开灯,极尽平生乐事。尽朝吹暮吸,哪怕它日烈风寒;纵妻怨儿啼,都装作天聋地哑,只剩下几寸囚毛,半抽肩膀,两行清涕,一副枯骸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对 联 : 教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对 联 : 教案
对​联​,​教​案​,​让​学​生​了​解​对​联​基​本​知​识​,​懂​得​对​联​的​基​本​技​巧​;​通​过​对​联​基​本​练​习​,​让​学​生​学​会​对​一​些​简​单​的​对​联​。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对联改动增机趣
联苑趣谈(四)
对联改动增机趣联苑趣谈(四)来源解连环的收藏 & &复制·编辑塞上齐翁每幅对联都有特定的寓意。如果稍加改动,便可能意义大变。有些高手,巧改自己或他人的对联,或应付场景,或戏谑调侃,或刺贪贬弊,留下不少佳话。洪承畴是明代末年崇祯皇帝时的宠臣,官至兵部尚书,后来受命抗清,被俘变节,成了千古罪人。然而,这个恬不知耻的民族败类居然在大门两侧贴了这样一幅对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一位读书人看了,气愤不过,给其上下联各添一个字,对联变为: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改过之后,上联用的是表示肯定语气的“矣”字,是说洪承畴受到的“君恩”深似海是肯定的,因为他得到了崇祯的信任,官至极品。而下联用的是表示反诘语气的“乎”字,暗指洪承畴的“臣节重如山”是虚伪的。增加两字,语意大变,产生了辛辣的讽刺效果。无独有偶,清朝时有一个贪官,实在是贪得无厌,只要是财,没有不要的。真正是“为官一任,吃掉一方。”但是,为了标榜自己的“清正廉明”,有一个春节,他在家门口贴上了这样一副对联:爱民若子;执法如山。有一个人深知他的底细,为了揭露他的虚伪和贪婪,半夜三更地起来在他的对联下添了几个字,把对联改为: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其为山乎?这个贪官早上起来一看,大吃一惊。苦心撰写的一副对联倒成了揭露自己贪得无厌的罪证,只好悄悄地把对联撕去,重新贴上一副表示吉利的其它对联。另外还有一个书生,也为他续了一联:爱民若子,牛羊父母,仓廪父母,供为子职而已矣;执法如山,宝藏兴焉,货财殖焉,是岂山之性也哉?1940年3月,汪精卫公开投降日本后,在南京成立伪政权,沦为全国的头号汉奸。他出卖民族和国家的滔天罪行,遭到全国人民同声谴责与唾骂。1941年除夕,汪精卫装模作样写一副春联张贴在汪公馆的大门上:立民族民权民生之宏愿;开为党为国为公之大业。不料第二天清早门联却变成:立泯族泯权泯生之宏愿;开伪党伪国伪公之大业。原来是锄奸的爱国志士,冒着生命危险,在夜晚趁隙改过来的。上下联均只对重叠的同音字加了个偏旁,音素仍相同(音调有别),但联意迥然不同,巧妙极了。撕去了汪冠冕堂皇的伪装,将其卖国投敌的嘴脸揭露无遗,人们看后无不拍手称绝。孙中山逝世后,曾发动兵变炮轰总统府的陈炯明,也送来了一副挽联:惟英雄能活人杀人,功罪是非,自有千秋青史在;与故交曾一战再战,公仇私谊,全凭一寸赤心知。联语赞孙中山是英雄,但又贬他活人杀人;列自己为故交,为公仇战,但私谊在。众人见此挽联,多斥陈恬不知耻。老同盟会会员邵力子略改几字,还赠陈炯明:惟英雄能活人杀人,功首罪魁,留有千秋青史在;与故交曾一叛再叛,私情公义,全凭一寸黑心知。“功罪是非”改为“功首罪魁”,“自”改“留”;“战”改“叛”,“公仇私谊”改“私情公义”,“赤”改“黑”。陈炯明的面目被揭露无遗。闻者拍案叫绝。清代,多琪任湖北浠水县令,贪赃枉法,盘剥百姓,但却自题一楹联装点门面:奉君命来守是邦,两度牒飞,只求对头上青天,眼前赤子;与其民共安此土,八年鸿爪,最难忘山间白石,寺里清泉。有人看了气愤不过,趁夜把联改了几个字,变成:奉君命来虐是邦,两度蝗飞,哪管你头上青天,眼前赤子;与胥吏共刮此土,八年狼藉,只剩得山间白石,寺里清泉。如此一改,剥去了贪官的伪装,揭露了其丑恶的面目,1898年(戊戌年)8月,由于袁世凯出卖告密,变法失败,六君子被害,袁世凯因此获得慈禧太后信任。十年后的戊申年八月,袁世凯五十寿辰,在北京东安门外北洋公所大摆寿筵,有人献上一副对联:戊戌八月,戊申八月;我佛万年,我公万年。人们皆以为这是极尽谄媚之作,可工于心计的袁世凯见了,却连忙命人撤去。原来这联把他与太后(老佛爷)并称万年(万岁),明里捧他,实则把他放在炉火上烤。同年十月,慈禧太后病死,名士祝竹岩巧改此联,诅咒袁世凯明年当随太后归西:戊戌八月,戊申八月;我佛今年,我公明年。有一乡长,贪污腐化,乡民对他怨言很大。大年三十,有个拍马屁的给乡长任送礼,就专门请人写了一副对联:功高不泯忠贞志;位尊更坚公仆心。乡长一看,非常高兴。大年三十往小洋楼大门上一贴,正合适。初一大清早,就听见门外叫好声不断。乡长心中好不得意,走出门来,一个人也没有,再看对联,直气得直跺脚。原来有人在对联最后各加了一字:功高不泯忠贞志短;位尊更坚公仆心黑。从前,有一家财主,父子俩都不学无术,却想科场中举,光宗耀祖。于是用银两买通主考官,中了两个进士。由此,财主的妻子和儿媳妇也就成了贵“夫人”。有一年除夕,为了炫耀他们父子两人都中了举,财主在他的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父进士,子进士,父子齐进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同夫人。此地有一个精明的老农,对这父子二位“进士”的来龙去脉非常清楚,深恶痛绝。便给对联添了几笔,第二天早上大年初一,对联变成了:父进土,子进土,父子齐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同失夫。老财主气了个半死!也有改联弄巧成拙,反被笑的例子。从前,有个财主买了个“孝廉”。私塾先生为他代写了一副春联:天增日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假孝廉一看:“什么?天增日月人增寿,都增寿哪行,穷小子也增寿吗?你给我改了!”“怎么改?”“改&'娘增寿’,我娘增寿。”私塾先生说道:“东家,这对联讲究对仗,上联改了下联也得改,不然,人家看了会笑话。”假孝廉一听,忙说:“下联那个'福’字就改作&'爹’&吧。” &改完以后,春联是这样的:天增日月娘增寿;春满乾坤爹满门。解放前,国民党进行欺骗、虚伪宣传,说什么“民国万岁”、“天下太平”。成都刘师亮则将其改为:民国万税;天下太贫。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谐音的手法,改了两个字,便真实地反映了国民党统治时期,由于“万税”而导致老百姓“太贫”的真实情景。讽刺腐败现象的改联:求闲若渴;见益勇为。“求贤若渴”,“见义勇为”,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运用谐音改动了两个字,褒奖变成了讽刺,鞭挞了官场的龌龊丑行。原黄埔军校联: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四一二”事变后,有人愤而改之:升官发财,莫走别路;贪生怕死,请入此门。纪晓岚嘲庸医联:不明财主弃;多故病人疏。唐人孟浩然诗曰:“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这里调换了字的前后位置,改动了一 个字,意思大变。医术不高明,所以被人舍弃;诊病多事故,所以被人疏远。这里的“财主”,指肯出钱来治病的主顾。此联幽默俏皮,饶有风趣。某相士撰联自夸:几卷书谈名谈利;一双眼知吉知凶。有人改而讽之:几卷破书,也要谈名谈利;一双瞎眼,那能知吉知凶。此联虽然揭露了相士骗人的本质,但嘲讽残疾,让人很不舒服,也显得不厚道。某倚势欺人之土财主门联:发财户金银尽是;积善家福寿无穷。乡邻巧改,去掉一字变成:发财户金银尽;积善家福寿无。从前有一个不会过日子的人,到过年的时候,无钱买年货。他自宽自慰,在门口贴了一副对联:行节俭事;过淡泊年。一位了解他的人看后,便给上下联各加了一个字:早行节俭事;免过淡泊年。主人出门看后,连连点头,感慨良多。也有通过改联喻世、劝人、砺志的传说。相传苏东坡年青时自负其才,且酷爱读书。有一次,他自撰一联,书于大门上: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有一天来了一个老者,一边拿出几本书,一边对他说:“听说你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今天特来请教。”苏东坡接过书一看,顿时就愣了。因为书上的字他一个都不认识!老者微微一笑,飘然而逝。苏东坡顿悟:自己太轻狂,话说得太大,世间学问无止境。于是将对联改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部将李文彩开了一个剃头铺。太平天国早期领导人之一的冯云山,曾为这个剃头铺拟过一副对联:磨砺以须,天下有头皆可剃;及锋而试,世间妙手等闲看。石达开见了,觉得不够鲜明,上下两联都有些头重脚轻,语势太平。于是把这副对联改为: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有几;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何如。他借题赋志,抒发豪情,把上下两联都改用诘问的语气,鲜明地表现了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还有一些机巧改联的故事。明代才子解缙任税官时曾到一大商贾家收税款。商贾家有个调皮的女儿,闻讯在宅前贴了一幅对联。心想,看你解税官怎么进屋。联曰:闲人免进;盗者休来。解缙看罢一笑,叫人拿笔来,往左右联各添三字,便挺胸而入。商贾女儿出门一看,不得不佩服这位年轻税官文思敏捷,巧补天成。原来解将对联补写为: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休来道者来。一年腊月,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从老家山东移居浙江绍兴。乔迁之喜又值新春,挥笔写了一副春联: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不料贴出后不久,就被人悄悄揭走了。之后他又写了一副:
莺啼北里;燕语南邻。
谁知此联又被酷爱他手迹的当地书法爱好者偷偷揭去了。临至除夕,急得王夫人不得不催他再写一副。王羲之略一沉思,笑着取过文房四宝,又捻笔写了一副,叫儿子将对联拦腰剪断,先各贴上半截: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这半截对联贴出后,果然再没有人敢揭到自家门口去贴了。初一凌晨,王羲之亲手将春联的后半截贴在下面,于是就变成了: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街邻一看,无不抚掌称妙。妙在福至祸去,寓意喜庆却对仗工整&。解缙少时家贫,但矢志读书,志向高远。有一年春节,他写了这样一副春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没想到对门恰好住着一个心胸狭隘的老乡绅。看了解缙的对联很气恼,心想我家的竹子凭什么写到你家的对联上?于是叫家里的长工把竹子拦腰砍断。解缙看到对门把竹子砍了,便将上下联各加了个字: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老乡绅气得叫人把这些竹子连根刨掉。解缙又在对联上下联各添加了一个字: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老乡绅再也无可奈何。为了斗气,白白损失了一片竹林,还被众乡人传为笑话。某位教师六十大寿,几位学生拟一副对联相贺:诗书满架;桃李盈门。不料老师乐极生悲,突然病逝。正当家人取下这副对联时,只见一位弟子在原对联上各增三字,寿联成挽联,且十分切合此情此景:诗书满架悲空座;桃李盈门哭我师。明代书法家徐渭有一副自题青藤书屋联:两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后来有人把此联改动,用于铁匠铺,显得十分传神:三间火烤烟薰屋;一个千锤百炼人。传说有家办喜事,误贴丧联为婚联:流水夕阳千古恨;秋霜春露百年愁。新娘下轿后,一看不得了,便不动声色地将上下联最后一个字撕掉,好歹去除了晦气:流水夕阳千古;秋霜春露百年。日本侵华后,有人在门上写了一副对联:感时溅泪恨别惊心看的人说,这不是杜甫的诗句吗?上下联中间的花、鸟两字哪去了?写的人愤愤地说,现在日本鬼子杀光、抢光、烧光,溅泪惊心,人都没了,哪还有什么花鸟?!明顾宪成题东林书院有一副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后人据此改作了一幅针砭时弊联:风声雨声不吱声了此一声;国事公事不问事平安无事。据传胡耀邦改此联,批评那些虚度年华的人: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山色水色烟霭色色色皆空。此联颇具参禅的意味。被悬挂于南京永济寺。欢迎光临颐心文苑
来自:&&&《》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号:360doc
馆友评论(0)
您好,请&&或者&&后再进行评论
合作登录: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container: s,
id: 'u1442766',
scale: '20.3',
display: 'inlay-fix'[转载]对联的讽刺与幽默
对联的讽刺与幽默
&伍佰艺书画门户
一,讽刺时事:
1924年6月,国民党创办黄埔军校。校门口有一副对联: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莫人斯门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黄埔军校蜕化成为谋取名利的终南捷径,有人将对联改为:
升官发财莫往他处,贪生怕死请人斯门
日,南京各大专院校举行大规模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争自由、争民主、争人权”示威游行,遭到当局血腥镇压,致使学生死伤多人。几天后在中央大学召开的追悼会上,挂起了一副无字联,写满了触目惊心的标点符号:
?,??,???,
!,!!,!!!
国民党政府在南京成立后,喊得最响的口号是“民国万岁”“天下太平”。很多县党部以此为对联。刘师亮略改两字,便成为:
民国万税,天下太贫
抗战时,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当时的陪都重庆,官僚机构林立,特警横行,民众叫苦不迭。重庆一小土地庙贴出一幅讽刺联:
婆婆莫擦摩登红,谨防特务打主意
公公要留络腮胡,免得保长抓壮丁
一些保守人士所撰讽刺时事的对联,现在读来同样令人忍俊不禁。
清廷设同文馆,有保守分子作对联(据翁同和日记同治六年即日日记):
诡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
军机无远略,诱佳子弟拜异类为师
又载(2月24日):
其一、未同而言,斯文将丧
其二、孔门弟子,鬼谷先生
清李伯元《南亭四话》记载,清末办新式学堂,一私塾老先生极为不满,作联曰:
大学堂,小学堂,不大不小中学堂,学剪辫,学改装,学来了半人半鬼
中教习,西教习,不中不西华教习,教自由,
教革命, 教出些无父无君
二、讽刺人物:
郭嵩焘作为大清朝的第一个驻外使节,出使英国,朝野一片骂声,甚至被视为汉奸。家乡湖南有讽刺联曰: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
苏昆名丑杨三在演白蛇传时,讽刺李鸿章的卖国行为,后被李迫害致死。
民众十分气愤。有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
李鸿章排行第二,故称李二先生。
张佩纶以马尾之败遭谴戌,李鸿章把自己的幼女嫁给张。新婚之日,有人作对联嘲曰:
三品功名丢马尾,一生艳福仗娥眉
另有一联并嘲张佩纶、张之洞和陈宝琛:
八表经营,也不过山西禁烟,广东开赌
三洋会办,请先看侯官降级,丰润充军
张之洞爱说“经营八表”之类的大话。侯官指陈宝琛,丰润指张佩纶(二人的籍贯所在)。
近代著名学者章太炎撰联讥讽康有为:
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
上联末隐去了“妖孽”,下联末则隐去了“贼”字,两联末尾凸现了“有为”二字,隐含骂康为“国贼”
、“妖孽”之意。而王闿运去世,有人为挽联打趣(王与其佣人周妈感情特殊,联中七里铺即为周妈故居):
讲船山学,读圣贤书,名士自风流,只怕周公来问礼
登湘绮楼,望七里铺,美人今宛在,不随王子去求仙
近代人物,袁世凯可谓一代枭雄,只因逆时代潮流而行,落得千秋骂名,对他的讽刺对联举不胜举。“洪宪”复辟时,一派浊浪滔天、群魔乱舞的景象,一联概之日:
洪水横流,淹没汉满蒙回藏
宪章文武,尽是公侯伯子男
福州某报曾刊出讨袁征联:
或入園中,拖出老袁还我國
“園”字出“袁”入“或”为“國”字,表达了国人驱逐窃国大盗、恢复中华民国的强烈呼声。不久袁氏复辟失败病殁,有人模仿老袁的口吻对出下联:
余临道上,不堪回首望前途
袁世凯过50岁生日时大摆宴席,演剧庆贺。有一位名士拍马屁,给他献上一副寿联:
戊戌八月,戊申八月
我佛万年,我公万年
戊戌(1898)八月,是袁世凯出卖光绪和维新派开始得势的日子,戊申(1908)八月,是袁的50岁生日。我佛,指老佛爷西太后,我公,当然是指袁世凯了。然而好景不长,两个月之后慈禧就一命呜呼,袁也被罢官免职。有一位祝鸣元,便在此基础上改了几个字:
戊戌八月,戊申十月
我佛今年,我公明年
意为你老袁从戊戌八月发迹,到戊申十月下台;老佛爷今年命归西天,你怕也熬不过明年了。
王闿运撰联抨击袁世凯: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袁世凯死后,有人写过这样一副对联(意为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又: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
举国情狂,情狂情狂情情狂
上下联均是模拟锣鼓的敲击声。“当”拟小锣声,“庆”拟小钹声,“情”拟大钹声,“狂”拟大锣声。从内容上来讲,“普天同庆”当然应是“当庆”,“举国情狂”,“情狂”也是理所当然的。不过“情狂”二字是贬义,又指男女苟合,用在窃国大盗袁世凯及其追随者身上很合乎情理。
还有人拟了这样一幅讽骂挽联:
毋人负我,宁我负人,惟公善体斯意
不能留芳,亦当遗臭,后世自有定评
袁世凯帝制美梦化为泡影,在四面楚歌声中一命呜呼。当时有报纸曾刊载两副对联:
其一、起病六君子,送命二陈汤
其二、鹿逐中原,浩劫遍及廿二省
龙飞何处,伤心惟有十三人
六君子,指当时为袁世凯称帝效犬马之劳的“筹安会六君子”,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二陈汤:是指陈树藩、陈宦、汤芗铭。时陈宦为四川督军,陈树藩任陕南镇守使,汤芗铭为湖南都督。“六君子”和“二陈汤”本都是中药名,此处用于联中,既是巧合,又语带双关。“二陈汤”中尤以陈宦当时积极劝袁世凯当皇帝最为积极,深得袁信任,被派往四川坐镇。可是,当蔡锷在云南举起义旗后,“二陈汤”相继发表宣布“独立”的文电。陈宦还特别声明“与袁氏个人断绝关系”。袁世凯接到此电,如五雷轰顶,茶杯掉地粉碎,人从座椅上滑跌到地上,从此卧床,直至一命呜呼。据说其临死最后一句话是:“他害了我!”有人说这个“他”是指杨度,有说指陈宦,也有说指袁克定。总之,袁之死,“六君子”鼓吹帝制是起病之因,而“二陈汤”通电“独立”是丧钟。
汪精卫是近代中国头号汉奸。当时有人以其姓名,作了这样一副对联:
白费精力,有碍卫生
横批:一片汪洋
旧时讽刺贪官污吏的对联很多,如:
早去三朝天有眼,迟走几日地无皮
这是四川祟庆县百姓为县长叶某所立的劣政碑联。
有条(金条)有理,无法(法币)无天
大胆揭露了富人把持法律,穷人无处申冤的不平世道。
清时,民间流行一幅讽刺县太爷的对联:
县老爷做生,金也要,银也要,票子也要,红黑一把抓,不分南北。
小百姓该死,谷未收,麦未收,豆儿未收,青黄两不接,送啥东西。
三、讽刺封建迷信:
民间流行不少讽刺封建迷信的对联,如今读来,仍不失风趣幽默,又引人深思:
经忏可起生,难道阎王怕和尚?
纸钱能赎命,分明菩萨是贪官!
何不将手双垂下,抹得人间一样平
你求名利,他卜吉凶。可怜我全无心肝,怎出得什么主意?
殿遏烟云,堂列钟鼎。堪笑人供奉泥木,空费了多少钱财!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四川新都宝光寺有一幅流传极广的对联,劝人要思想开朗,处世豁达: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白马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佛教寺庙,有这样两副对联:
其一: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其二: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
佛门广大,难度不善之人。
四、讽刺抽大烟(鸦片):
门前债主雁行立;室内烟人鱼贯眠
这是解放前烟馆的真实写照。还有人在某大烟馆门前题写一副楹联:
因火成烟,若不撇下终是苦;
官舍为(舍+官),入能回首便成人
这是一副拆字联,从字义看,规劝那些抽大烟者,及时醒悟,还可以重新做人。上联指出,执迷不悟,将永远受苦;下联指出,迷途知返,则一片光明。一正一反,互为紧扣。巧嵌烟馆二字,辛辣讽刺,不可多得。《新编对联大全》中亦收有一联,拆法与上联有异曲同工之妙:
因火成烟,若不撇下终是苦;
欲心为欲,各宜捺住早成名
似乎是在玩文字游戏,诚心规劝将烟撇开,将欲按住。上联意思一目了然,若不停止吸鸦片烟,到头来还是自己受苦。用的是假设判断句式。下联意思更为有趣,捺住欲火不放纵才能早日功成名就。全联喻意戒烟、节欲,在当时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奇联妙对》载题某鸦片馆联:
任凭尔能说能行,到此大瘾发时,还有力否
须知我不赊不欠,且把长枪放下,快数钱来
近代《巧妙对联三千副》有嘲谑吸鸦片烟瘾嗜好者联:
一榻长眠,哪管他地裂山崩,海枯石烂
半生虚度,总有日烟消火灭,灯尽油干
与祖宗呼吸相通,方是香烟一脉
叹子孙诗书未读,也知灯火三更
好一个“灯尽油干”“一榻长眠”,哪还有心思读书,君不见到头来“只剩下几寸囚毛,半抽肩膀,两行清涕,一副枯骸”,不久老命呜呼。惨不忍睹,悲哉,哀哉。有一好事者为某烟友挽联,语言诙谐有趣,令人寒噤,摘录如下:
鸦片正相因,问君何故丢枪,遽骑瘦鹤;
龙潭原不远,愧我未亲扶柩,怕拉肥猪
旧时“拉肥猪”乃指绑票也,枪者烟枪也,柩者棺材也。联句调侃俏皮,幽默酸楚,淋漓尽致,一针见血,虽达不到催人泪下的最高意境,但不乏催人警醒之功效。
给毒品“瘾君子”画像:
孤魂灯,照着宿头乌龟,不慌不忙,安心上当
哭丧棒,抵着弓背猴子,吃来吃去,讨口下汤
描写“瘾君子”的结局:
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还有一副模拟大观楼长联:
五百两烟泥,赊来手里,价廉货净,喜洋洋兴趣无穷,看粤夸黑土,楚重红瓤,黔尚青山,滇崇白水,估成辨色,不妨请客闲评。趁火旺炉热,煮就了鱼泡蟹眼;正更长夜永,安排些雪藕冰桃,莫辜负四棱响斗,万字香盘,九节老枪,三镶玉嘴;
数千金家产,忘却心怀,瘾发神疲,叹滚滚钱财何用,想名类巴菰,膏珍福寿,种传罂粟,花号芙蓉,横枕开灯,极尽平生乐事。尽朝吹暮吸,哪怕它日烈风寒;纵妻怨儿啼,都装作天聋地哑,只剩下几寸囚毛,半抽肩膀,两行清涕,一副枯骸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国竹雕诗文对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