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北洋军阀阀为什么节节败退?

北洋军阀时期历史汇总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北洋军阀时期历史汇总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各地军阀割据一方
摘要: 黎元洪二度当国时提出的“废督裁兵” 1916年6月,袁世凯身亡,自袁世凯死后,各地军阀割据一方,独裁专制,拥兵扩军,战争不断,严重损及国计民生。自1920年前后开始,全国各地同时兴起了一系列维护和平、反对军阀战 ...
&&&&黎元洪二度当国时提出的“废督裁兵”&&&&&&&& &&&&1916年6月,袁世凯身亡,自袁世凯死后,各地军阀割据一方,独裁专制,拥兵扩军,战争不断,严重损及国计民生。自1920年前后开始,全国各地同时兴起了一系列维护和平、反对军阀战争的运动,“废督裁兵”运动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项。而江西则是首个“废督裁兵”的省份。&&&&&&&&近日,记者走访江西省方志馆,并采访到相关专家了解到,1922年2月孙中山发动第一次北伐,广东北伐军进军江西,江西督军陈光远无力招架,再加上其各种行为引起江西民众的痛恨,终因无法维持在江西的统治而自请辞职。6月17日,江西裁撤督军一职,是“废督裁兵”浪潮中第一个废除督军一职的省份。随后,蔡成勋上台,成为江西督理,其实换汤不换药,身处军阀统治下的江西人民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1922年孙中山发起北伐&&&&&&&&江西督军陈光远无力招架&&&&&&&&1922年2月,孙中山发起了一次北伐行动,史称第一次北伐。在进攻湖南受挫后,孙中山改变了进攻方向,决定“出师江西”,将大本营设在韶关,集中了朱培德为总司令的镇军、彭程万为总司令的赣军、谷正伦为总司令的黔军和许崇智、李福林所部粤军(总司令为陈炯明),由大本营参谋长李烈钧指挥,出击赣南。&&&&&&&&记者了解到,日,孙中山在韶关誓师,发出总攻击令,分兵进攻江西。其中一路进军赣州。南军(即北伐军)进军,江西全省震动。当时的江西督军陈光远,一面向北京军阀政府紧急求援,一面集中军力,由赣南镇守使岳朝麟指挥坚守赣州。据《民初的地方主义与联省自治》中记载,双方相持10多天,“声震山岳。北军(即江西镇守军)节节败退,纪律遂弛,远近居民多遭蹂躏”。&&&&&&&&据《赣县新志稿》中记载,日,赣州的绅商和学界“佥以两军对峙,死伤必多,为避免涂炭生灵计,分向双方请求停战”。这一提议可以说是正合北军之意,南军朱培德则同意停战24小时,并限令北军撤退,否则就将继续进攻。18日早上,北军自动退出赣州城,南军入城,委派刘景烈为赣县知事,并组设县议会,实行军民分治。&&&&&&&&6月3日,孙中山任命江西人谢远涵为江西省长,在全国引起很大的震动。但随后因陈炯明在广东发动叛乱,进入江西的南军在7月奉命回师平叛,撤出江西,而吉安、赣州又重新被北军占领。&&&&&&&&江西民众控诉陈光远&&&&&&&&陈无力统治自请辞职&&&&&&&&在南军攻赣之时,省内外的江西人反对陈光远的斗争也形成了高潮。据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蒋文澜介绍,陈光远是直系军阀。1918年冯国璋代理总统后,陈光远被任命为江西督军,与江苏督军李纯、湖北督军王占元合称“长江三督”。然而陈光远在江西却频频惹怒民众。&&&&&&&&据《江西通志》中记载,1921年2月,北京北洋政府接受了江西“赣人治赣”的要求,任命江西人赵从藩继任省长。但赵从藩却受到赵光远的排挤,在其赴任抵达九江之时,陈光远不让赵从藩进城,赵从藩无法,被迫托病折返上海。之后陈光远更是不顾江西人民的反对,任命杨庆鋆为军阀江西代理省长。&&&&&&&&另外,日,陈光远在广东的北伐声浪频频传来的情况之下,指使江西财政会议以财政入不敷出、积成巨亏为名,向全省各地摊派“金融善后借款”。据悉,这是一次在此前的滥发金库证券、长短公债、县知事保证金以外的新的特重苛捐。&&&&&&&&记者了解到,由于陈光远在江西的种种恶行,引起了江西民众的痛恨。在南军入赣后,江西各公团频发文电,宣布陈光远在江西的罪状;江西旅京同乡会、旅京江西自治会也通电全国,控诉陈光远的罪行。至此,陈光远已经难以再维持其在江西的统治。&&&&&&&&另一方面,随着赣南战事的失败,陈光远向北京北洋政府自请辞去了江西督军的职务,并在南军占领吉安之时,弃众逃亡,潜离江西。&&&&&&&&江西裁撤督军一职&&&&&&&&成为首个“废督裁兵”省份&&&&&&&&民国时期各省的最高军政长官称呼时有改变,蒋文澜告诉记者,“辛亥革命以后称为都督,北洋军阀时期又叫督军,国民党统治时期叫省主席,新中国成立后前期也叫省主席,后来就改称为省长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省长一职通常都被督军兼任,沦为虚职。&&&&&&&&而所谓的“废督裁兵”,是指废除督军,裁减兵额。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成几大派系。与此同时,各地方实力派也趁机掠地霸民称雄一方,此后便进入军阀割据的混战局面。而各派系军阀为了吞并异己并防止被人吞并,赚取舆论支持和民心,便兴起了“废督裁兵”运动。&&&&&&&&记者了解到,在陈光远请北京增援后,直系首领曹锟命蔡成勋所部等南下援赣。6月13日,蔡成勋抵达南昌。15日,北京军阀政府批准了陈光远及省长杨庆鋆辞职,任命蔡成勋节制江西全省军事。17日,下令裁撤江西督军一职,由何刚德暂行代理省长,并负责办理结束督军署事宜。据《江西通志》记载,江西是当时“废督裁兵”浪潮中,第一个废除督军一职的省份。第二个实行废督的则是浙江。&&&&&&&&蔡成勋“抢督”任江西督理&&&&&&&&江西人民仍处水火&&&&&&&&记者了解到,陈光远离职后,北京北洋政府承认了孙中山对江西省长的任命,任命谢远涵为江西省长。而蔡成勋来到南昌后随即进入原督军署,在江西建立了以军事控制为支撑的政治统制,摆出了一副“抢督”江西的架势。&&&&&&&&相对于陈光远,蔡成勋的军阀作风更为突出,他独断专行,肆意乱政,致使江西政局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据《江西通志》中记载,蔡成勋在江西的3年中,一直处在江西民众的激烈抗拒之中。他相继拒绝北洋政府任命且受到江西人欢迎的江西财政厅长文群、教育厅长朱念祖、实业厅长卢建侯等来赣就任,大多在他们南下到九江时就实行拦阻,迫其返京,个别的到了南昌后也不让履职视事。他还擅自委任财政、教育厅长等江西省政府主要人员。他仗着有徐世昌、曹锟为靠山,有恃无恐,还将手伸向了省长的位置。&&&&&&&&日,北京军阀政府正式任命蔡成勋督理江西善后军务(简称督理,是废除督军后各省军事长官的通称,也有的省份也称督办),之后更是公然发出通电,拒绝谢远涵就任。经历一年多的省长职务之争,蔡成勋终于达到目的。&&&&&&&&而蔡成勋在江西任职期间,截留税款、勒民种烟,搜刮民财,他的种种行为给江西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全省人民负担繁重,财政入不敷出。之后,广东北伐军进入江西,蔡成勋于1924年12月从南昌逃去九江,潜往上海,结束了他在江西的三年统治。而江西的军阀统治时期直到1926年北伐胜利才得以结束。
上一篇:下一篇:
本站声明:本网站所有转载之内容只代表作者本人之观点,本网站纯粹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转所转载之内容,无任何商业意图,如本网站转载稿件涉及版权、著作权等问题,请您来函与本站管理员取得联系(联系方式:(只收手机短信) 周一至周六 8:30-17:30 或者电子邮箱)。
Powered by北洋军阀枭雄到晚年保全名节的有什么人?_百度知道
北洋军阀枭雄到晚年保全名节的有什么人?
晚节不保 遗臭万年又有谁?
提问者采纳
段祺瑞、吴佩孚、曹锟都拒绝当汉奸反之,齐燮元、江朝宗、曹汝霖、章宗祥、王揖唐、张敬尧等当了汉奸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北洋军阀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等都不曾卖国
吴佩孚,才是真正的保了晚节。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帖子主题:北洋军的编制及军械装备
共&3370&个阅读者&
军号:7053780 工分:3025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北洋军的编制及军械装备
文章提交者:翱翔神王2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73-0-1.html
北洋军在中国近代军事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北洋系的政治生命就系于庞大的北洋军。北洋军首先是一个军事单位或者是一个军事集团,而军事编制和军械装备是反映一个军事集团最客观的物质基础,北洋军在清末民初叱咤风云的基础之一就是它军事编制和军械装备远远领先于同时期的中国其它,这也是北洋军强大的源泉之一。 关键词:北洋军 编制 装备 在旧中国,尤其是在1840年之后,军队迅速蜕变为军阀及各种势力的最为强有力的工具。谁的枪多人多,谁的话语权就大,谁的收入就多,地盘就大。而北洋政府统治中国的16年就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写照。 袁世凯利用北洋军北压清廷、南欺民军,最终登上了大的宝座。、的“府院之争”也是以借仗北洋军实力的段祺瑞获胜而告结束。反对北洋军阀10多年始终未成功,反而多次被南北军阀逼迫出洋或躲入租界。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北洋军的强大。究其原因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北洋军首先是一个军事单位或者是一个军事集团,研究北洋一系当从军事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如果仅从非军事领域分析则是无法解释北洋军的强大战斗力的源泉。本文拟从编制和军械装备方面对北洋军能够在中国近代独领风骚30年的原因作一探讨。 一、晚清时期的北洋军编制、军械装备 (一)新建陆军及武卫右军时期的北洋军编制、军械装备 1894年至1900年是清末军事变革的第一个时期。自甲午战败之后,清军后起之秀淮军又是一蹶不振。旧的编制已经被充分否定。有感于国破军弱,张之洞、胡燏棻等倡议按西式新的军制编练陆军。于是,便有张之洞在南洋练自强军,胡燏棻在北洋练定武军。后胡他调,定武军由袁世凯接统,改称新建陆军。南张北袁最可贵之处,都在于打破自洋务运动以来只重装备改进而不重编制改革的练兵方法,大胆采用西式军制,从编制体制上进行改革,迈开了军事革命的步伐。 1、新建陆军编制 袁世凯在编练新建陆军时认为新军既效仿西法操练,就“必须参用泰西军制”。为此,他仿照德国陆军编制,制定新建陆军营制,对旧的营制进行大胆改革。 初定编制如下[3]: 军(总统)—左翼(统领)—(分统)(?2)—步队营(统带)(1554人,?2) -右翼(统领)-(分统)(?2)-步队营(统带)(1554人,?2) -(分统) —炮队营(统带)(1651人,?2) -(分统) -马队营(统带)(809人,?2)-工程队营(统带)(510人) 上表中,括弧前面为军队一级组织的名称,括弧中为官职名称。如步队营系一级军队组织,后面括弧中的统带则为该一级组织的长官的称呼。最后一个括弧内人数是指该营的编制内人员数量。 新建陆军还是以营为基本单位,营以上也还是直接隶属于军,明显地受中国旧的军制的影响。但可贵的是,在军之下,又设有翼这一级不太算是组织的组织,在翼之下,则又设分统来分领下面的各营;在营与哨之间,也设有领官来分领各哨;在哨与棚之间,还设有哨长,应该相当于现在的排长。这样算来,就不再是军——营的简单编制,而实际上成为多级编组,新的层次结构更加适应了新兵器与新战术的要求。从表上还可以看出,在袁世凯设想中当时新建陆军共设步兵、炮兵、骑兵、工程兵四个兵种,各自独立成营,合成作战。使用时“步队为主,炮队为辅,马队巡护,工程队供杂役”。新建陆军各营和新建陆军总部详细编制见附表一至附表五。 各兵种实际编成步队5营,炮队1营,骑队1营,工程队半营。 2、新建陆军武器装备 袁世凯接练定武军后,决心改变以往枪炮种类繁杂的状况,以求军械统一。当时采用奥匈帝国的夏利曼8mm手拉直动后端闭锁枪机步枪、骑枪和勃朗宁或科尔特六响转轮手枪。新建陆军各兵种武器装备配备如下: 步兵:军官配六响左轮手枪和佩刀。正副头目、正兵、号兵、护勇各配曼利夏步枪一支、子弹50发。 骑兵:军官配六响左轮手枪和佩刀。正副头目、正兵、号兵、护勇各配马刀1把、曼利夏马枪一支、子弹50发。 炮兵:每营3队,各队装备不同。左队装备克虏伯75毫米口径过山轻炮18尊(每哨6尊),每尊配马7匹,共126匹。右队装备格鲁森57毫米口径过山快炮24尊(每哨8尊),每尊配马7匹,共168匹。接应队装备格鲁森57毫米口径陆路快炮18尊(每哨6尊),每尊配马5匹、骑马5匹,共180匹(行军时酌增)。全营炮兵“分三成,一成用炮,一成备补,一成持抢护炮”。 工兵:各队工作性质不同,配备不同的装备和工具。其中配有我国最早的野战磁石电话和野战有线电报。此外从来新夏等人所著的《北洋军阀史》的附图来看,工程队应装有一些小型挖掘器械。 (二)北洋常备军及清末陆军时期的北洋军的编制发展、军械装备革新 1、北洋军的进一步壮大 (1)袁世凯继任直隶总督 《辛丑条约》签署两个月后,日(光绪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七日),袁世凯因为效忠慈禧而被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次年被实授。由于在“庚子之役”中武卫前中左后军均被八国联军击溃。而袁世凯因调任山东巡抚不但免遭一难还有所壮大的武卫右军这时就成了“拱卫京畿”的主要军事力量。同时袁世凯又网罗旧北洋系李鸿章的主要班底,如杨士骧、杨士琦、孙宝琦、赵秉钧、陈璧、胡惟德、朱家宝、吴重熹、其耀琳等淮系官僚,势力急剧膨胀。直隶总督对袁世凯和北洋军的重要性,可以用《中国军事力量的兴起年》一书中的一段话来概括: 只有在袁世凯成为直隶总督之后,他才有可能来加强它的军事扩张和军队现代化,从而建立起北洋军与北洋集团。北洋军构成中国陆军的核心,而北洋集团又产生民国时期的大部分北方军阀。(2)北洋军的正式形成 “庚子之役”后,清廷朝野上下又一次将雪耻的希望寄托在编练新军上。光绪二十七(1901)年清廷多次发上谕,强调编练新军的重要性,并作了具体部署。在全国普练新兵的声势下,袁世凯以武卫右军为基础,以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日),经清政府批准的从顺直善后捐款中提留的100万两为练募新军费用,从光绪二十八(1902)年到三十(1904)年间在保定编练北洋常备军。到光绪三十(1904)年共编成三镇另一协(京旗常备军)。 在北洋常备军的编练过程中,首次出现了类似最高统帅部的军政司以及清末各新军编制样板的镇及镇以下各级编制。 军政司: 军政司是袁世凯于光绪二十八年五月十六日(日),借口“庶务殷繁,难并立一心专顾军事”,而创建的一个专门参谋机构。这个机构不仅是袁世凯在保定建立的北洋军政大本营和北洋常备军的最高参谋指挥机构,还是成立于光绪二十九(1903)年末的练兵处和光绪三十(1904)年后各省新立的督练公所的蓝本。(组织形式见附表六)军政司中的主要人物多是袁世凯的旧属,其中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更是被誉为“龙虎豹”的“北洋三杰”。 镇及镇以下: 北洋军编制上基本采用日本陆军编制,以镇为基本战略作战单位。每镇辖步兵2协,每协辖2标,每标3营,每营4队,每队3排,每排3棚,每棚兵目14人。炮兵1标下辖3营,每营3队,每队3排,每排3棚,每棚兵目14人。骑兵1标下辖4营,每营4队,每队2排,每排2棚,每棚兵目14人。工程兵1营下辖4队,每队3排,每排3棚,每棚兵目14人。辎重兵1营下辖4队,每队2排,每排3棚,每棚兵目14人。全镇计官长及司书人等748名,弁目兵丁10436名,夫役1328名,共计12512名。(各镇编练情况详见附表七) (3)北洋军势力的急剧扩充 清政府于光绪二十九年十月十六日(日)成立的练兵处,迅速被袁世凯操控,北洋常备军第一至五镇及京旗常备军迅速演变成为陆军第1~6镇。此外,袁世凯通过编订《陆军营制饷章》订立了一整套的条例,成为中国陆军近代化的一个重要基础。袁世凯通过以上措施使作为清末陆军样板的北洋军实力急剧扩充。到1911年辛亥革命前,北洋系新军共包括陆军第1~6、20、23镇、陆军第2混成协、暂编陆军第13混成协、直隶混成协,此外,暂编陆军第29混成协、暂编陆军第43混成协、暂编陆军第93标和禁卫军 基本上倾向于北洋系。 (4)骑兵炮兵编制 当时列强的骑兵尤其是配属在步兵部队中的骑兵大多采用小团大连的编制。师属骑兵团辖三至四个骑兵连,五六百人,这种编制的简化使骑兵连具有单独进行战斗行动的能力;使骑兵团单独行动时被发现的情况大大降低,团长官更加容易掌握部队;同时使骑兵团编制内的消耗大大降低,从而提高了作战效率。而北洋军骑兵编制恰恰与此相反,采用的是属于大标(团)小队(连)的编制,属于典型的由冷兵器时代向热兵器时代过渡的性质。究其原因,估计此时的中国军官们对骑兵在战场上的认识还处在拿破仑时代,甚至和僧格林沁相比都没有明显的进步。 北洋军炮兵与骑兵相比在编制上则要先进的多,采用当时在国际上都少见的18门炮的炮兵营编制。从各国采用的18炮制的炮兵营的情况以及以前新建陆军的编制来看估计北洋常备军的炮兵营采用3连每连6门的编制。18门炮的炮兵营编制与当时各国普遍采用的12炮制炮兵营比起来火力更加凶猛不提,单就火力反应速度来看要比12炮制炮兵营尤其是当时采用3连4炮制的日本陆军要快上一倍。因为在当时最基本的战术炮兵阵地是炮兵连级阵地,6门火炮组成的炮兵阵地需要进行水平射角调整时绝大部分只需在原地挪动调整火炮自身的射角,尤其是管退炮大量装备北洋军后效果更加突出。而当时日本陆军的炮兵连进行水平射角调整需要挪动炮兵阵地的次数是6门炮兵连的3、4倍。 2、军械装备的革新(参见附表八) (1)步枪(参见附图九、十一、十八) 北洋陆军创建之初,尽管国内已经仿制小口径连发步枪成功并已投产,但北洋军似乎多用的洋枪。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的步枪中,最早被看好的当属奥地利造8毫米曼利夏步骑枪。如第六镇成军之初,共有步骑枪8777支,而曼利夏步骑枪便占了7787支之多,可见其所占比重。不过很快的,德造七九步枪与日造六五步枪后来居上,性能更优秀,加之北洋陆军又完全仿自德日两国,曼利夏便很快被替换下来,德国造7.92毫米毛瑟(含习惯称之为毛瑟枪而非毛瑟系列的M1988委员会式及仿制改进型的汉阳造)系列步枪、日本造6.5毫米三十年系列步枪等,便成为北洋陆军的主流步枪。但由于日本6.5毫米弹药过分追求射程远、射击精度高的要求,造成日本6.5毫米口径步机枪弹的弹道过于稳定,杀伤力不高且容易造成误伤。使得德国造7.9毫米毛瑟系列步枪成为当时北洋军装备的主要步枪。 (2)火炮 清亡前装备的火炮,德式克虏伯75毫米炮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即是日造和国造火炮,亦多是仿自克虏伯式。在北洋系中除第1、6、23镇和暂编第13协以外,各部队的野炮均为克虏伯75毫米管退炮系列(包括M型克虏伯原装野炮,日本仿M1903型的31式野炮),山炮则为克虏伯14倍75毫米后装管退炮系列(包括克虏伯原装炮,日本仿制的31式山炮,江南制造局仿造的14倍75毫米后装管退式山炮)。而且还有一个信息很值得注意,即当时的火炮数量,俱是每镇54门的满编,这是国民政府时期任何一支军队所望尘莫及的。 (3)机关枪使用的普及中国最早是自1888年由金陵制造局开始仿制马克沁重机枪的。后其他各厂亦开始仿制,但一直到清亡,出品都极少,每厂月产量仅维持在1-2挺的水平上,故北洋军建军初期,重机枪的装备亦少。1905年,奉派考验北洋三镇的清廷大员长庚,在日记中有这样的记载:“三月十三日,马克沁机器炮打靶。马克沁机器炮每分钟能发六百出……此炮已购十年,螺丝松紧不一,放炮之间易于掣动,殊为可惜”。可见从1895年开始,马克沁机枪已经装备到了北洋军,但数量未详。 日俄战争后,清政府认识到了机枪的巨大威力,于是清政府向德国大量的订购马克沁式水冷重机枪144挺,同时为了采用日式装备的部队使用方便向法国采购了哈奇开斯气冷式重机枪24挺,向日本采购38式重机枪若干挺。每镇增编1个机枪营24挺重机枪。“永平秋操时,清政府因外购机枪没有到货,向各地借用机枪,数量巨大以至于各地机枪几乎被抽调一空”。武昌起义时,湖北的民军几无机枪使用,民军甚至从楚望台军械库中拖出早已被淘汰的“六管神机炮”(金陵制造局仿制的格林转膛机枪)使用。此外,阳夏之战时黄兴总结汉口失守的原因时也提到民军与北洋军相比缺少机枪火力的支援。由此可见,北洋军此时的机枪装备以及到了相当的程度(见附图十二)。 (4)特殊装备: 重炮:包括禁卫军的当时亚洲唯一的18门克虏伯150毫米重榴弹炮,张勋的江防军的江防重炮近20门[。 毒气:阳夏战役时期,军谘府的卢星恒曾向载涛建议对民军使用氯气炮。 气球:1908年4月,湖北陆军第8镇率先成立气球侦察队,工兵营营长王永泉兼队长,并聘有日籍教练,配备“山田”式气球一具(见附图六)。同年5、6月,江苏陆军第九镇气球侦察队、直隶陆军第四镇气球侦察队相继宣告成立,分别由工兵营营长邓质仪、高凝辰兼任队长,各装备“山田”式气球一具。由此,中国最原始的空军诞生了。1909年,清廷军咨处、海军处、陆军部正式颁布了《陆军气球预备法》,制定了向国外购买气球、培养气球应用人才、各省新军组织气球侦察队等规定。同年2月,陆军大学堂甚至编印了一本《气球学》,讲授一些气球升空的原理,并教授士卒如何来进行操控气球,为气球侦察队训练提供专门教材。 飞机:1910年,购买到法国沙麦式飞机一架。(见附图七) 二、北洋政府时期的北洋陆军的编制、军械装备 从日下午3时,袁世凯接任临时大总统到日韩复榘部抵达北京南苑,这一时期被称为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军阀混战成为中国政治生活的主旋律。而这一时期又可分为袁世凯时期和北洋军阀混战时期。作为大小军阀乱世立名的根本,军队尤其是陆军就成为各个军阀的重中之重。 而北洋军事集团凭借着他所独有的优势迅速扩充壮大其势力,由华北东北地区迅速发展到长江流域。鼎盛时期除西南两广及山西外均为北洋军的势力范围。在这节里笔者将试图对民国后的北洋军的编制、军械进行一些论述。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篇幅和精力有限只对1922年前的北洋中央陆军编制、军械和1922年后的一些北洋系重要军阀的编制、军械进行论述,其它诸如汤芗铭所部中的湖南省陆军等不再进行论述。(一)编制 1、袁世凯时期的北洋陆军的编制 进入民国后,编制上一如北洋旧制,只是在日,将新式陆军的镇、协、标、营、队、排、棚的名称改作师、旅、团、营、连、排、班,将原有的“左、中、右”、“前、后、左、右”等一律改作“一、二、三、四”等。此一编制的诞生,是中国陆军史上开天辟地的军制革命,尽管它基本上是仿照德日等国陆军的编制结构,还算不上原创,但毕竟是在有着几千年封建传统的中国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飞跃,仅基于此,无论怎么评价,都不为过。 随后公布的《陆军平时编制条例》,对基本战略单位—师一级的编制进行了调整。陆军师下辖两个步兵旅、骑兵、炮兵各一团,工程兵、辎重兵各一营。其中步兵旅每旅下辖两个团;每团辖3个步兵营和1个机枪连;每营辖4个步兵连。骑兵团分为甲乙两种,甲种团由4个骑兵连组成,乙种团由3个骑兵连组成,视驻地的情形而定。炮兵团下辖两个野战炮营,一个山炮营。 2、北洋军阀混战时期北洋陆军的编制 (1)中央陆军的编制 这里的中央陆军指1922年前的北洋中央陆军的编制和1922年后直系、皖系两派的陆军编制。 此时的中央陆军的编制理论上和袁世凯时期相差无几,但实际缺编严重。在北洋混战开始后的前两年,由于大量破产农民为军阀混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源,各师中步兵的满员率还是可以得到基本满足的,但中国的兵工生产因饱尝战火,受到严重的破坏而停滞甚至倒退,加上各方军火消耗激增,国际上又自1915年对华实施《禁运军火协定》。军械装备的数量和质量急剧下滑。步枪的需求还勉强可以拼凑,火炮和军马的生产与采购却再也无法满足频繁的消耗和急剧的扩军,于是陆军师的满员率越来越差,骑兵团无马,炮兵团缺炮的现象已经相当的普遍。到北洋军阀统治的后期,各师旅已经很难说的上按编制配备。以驻豫岳维峻部为例,全军11个师,20个旅,有炮仅30门,平均每个师旅还摊不上1门。 到了北洋末期,兵源亦呈枯竭,连步兵也难以保证按编制数配齐了。北伐战争时,五省联军之闽军第一、三、四、六4个混成旅的兵力加起来,还不足五千人,即使有着很长历史的中央陆军第19师,全师兵力也已下降到不足三千。兵额如此缺少,训练更不堪言了。不数年间,这一在中国军事发展史上享有极高地位、编制最是齐整、装备最是精良、训练最是优秀的第一代北洋陆军师,就这样走到了它的终点。伴随着它走向终点的是直皖北洋两大嫡系的消亡。 (2)参战军(西北边防军) 参战军是段琪瑞为解决自己没有嫡系部队,利用“西原借款”编练的段氏嫡系。由徐树铮任参战处参谋长,实际掌控该军。参战军预备编成6个师,实际编成3个师、5个混成旅、1个补充旅。后因德国战败投降改为西北边防军。参战军编制与原北洋军的编制不同,但与日军完全相同,每师大约两万余人。每师的炮兵团辖3营9个4门制炮兵连,共编日造火炮36门,较北洋旧制略少。但各旅增编1个3连12门制山炮营,各团增编1个4门制步兵炮连。混成旅则编有1个3连12门制野炮营。参战军训练处还直辖有重炮一个营,装甲汽车一个连(营)。此外按日军编制,参战军将机枪下放到营。 3、混成旅: 混成旅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大量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编制。因没有法定编制的制约,混成旅的编成也各有不同。一般来说,旅下辖有步兵2至3个团,骑兵1个连至1个营,炮兵1个连至1个营,工兵、辎重兵1个连。编制小一些的有三千兵马,多的则逾万人,如著名的冯玉祥第十六混成旅,俨然一个陆军师的规模。从兵种组成上可以看出,混成旅具备战斗、战斗支持和战斗勤务支持全方面功能,可以独立承担作战任务。 (二)军械装备 1、枪械: 进入民国以后,北洋建军速度加快,然而步枪一项,似乎变化并不显著。使用最多的仍然是德国造七九步枪与日本造六五步枪,以装备德制七九枪为主。从1916年北洋陆军所属的16个中央师的装备情况来看,其中有11个师使用德制七九口径步枪(10个88系列,1个98系列),有4个师使用日制六五口径步枪(3个三零系列,1个三八系列),此外还有1个师使用俄国M1891型莫辛纳甘步枪(水连珠)。国产的汉阳造,有7个师在使用,说明该枪已经开始大量的登上这一时期的军事舞台。 在机枪的使用上也不是令人满意的。虽然在前文曾经提到《陆军平时编制条例》要求每个步兵团编有1个机枪连但也只是编制表上的事情,真正的落编,则要晚的多。以第三师为例,到了民国元年,第九、十二两个团才编成机关枪各一个连,到了民国二年,十一团机关枪连编成,又过了一年,第十团机关枪连才编成。第三师如此,其他各师怕也不会比它更早到哪里去。一战爆发后,机关枪的地位如日中天,迅速地上升起来。以1916年的第四师为例,该师第十三、十六两团所用机关枪,各为英国造马克沁4挺加法国造哈其开斯2挺,第十四团、第十五团所用各为哈其开斯6挺,骑兵团所用是哈其开斯2挺。这又给出一个信息,即全师已经不再是24挺,而是26挺。这多出的2挺,到底是在编制内还是在编制外,却又是一个未解之谜了。至于种类,从国外流入中国的主要有英国造马克沁、法国造哈乞开斯、美国造勃朗宁、日本造三八式等。国产的主要是对上述几种的仿制,或者对仿制品的再仿制,最多的是仿马克沁与仿勃朗宁(“三十节”式)两种。北洋分裂后,由于外购的增多与国内机关枪产量的提升,各路军队中重机枪的装备数量也在逐年增多。第二次直奉战争时期,山海关前线奉军阵地,重机关枪的配置曾达到每公里正面10挺的密度,在当时这样的密度足够惊人了。而因为有金陵、大沽两个机关枪生产基地的大量出品,直军机关枪的配置密度似乎更大,当时山海关的直军第十五师,曾超编制配备重机枪72挺,是编制数的三倍。仅10月7日至18日的12天里,光是第十五师阵地前,奉军就伤亡逾万人,这其中主要就吃亏自直军的机枪火力。 轻机枪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尚在幼年,没能在这一时期的军事舞台上充当起主要角色,但已有少量装备。全国南北各厂均早已在民初便已仿制轻机枪成功,但很少有列装,目前能够知道的只有孙传芳军与阎锡山军曾较普遍地装备。北洋陆军装备冲锋枪最早可查是自第二次直奉战争时期,当时奉军中已经开始大量装备仿造的伯格曼冲锋枪,曾给直军以很大杀伤。国内最早生产伯格曼冲锋枪的是上海兵工厂,于1923年开始生产,之后沈阳、大沽、巩县、汉阳等厂亦紧随其后开始仿仿制。再后来,几乎所有的军阀控制的兵工厂和修械所都一窝蜂似的生产此枪,出品甚多。因该枪生产成本低,对生产工艺要求也低,故成为那一时期军阀们争相生产的便利货。伯格曼冲锋枪也成为那时各高级将领卫队的典型的也是标准的配备。直军装备伯格曼稍晚于奉军,但也很快普及。由其把持的汉阳,巩县等兵工厂都很快投产此枪装备全军。吴佩孚一直到兵败流亡四川成为孤家寡人,身边都始终跟随着大队装备着伯格曼的卫兵。 2、火炮 进入民国后,袁世凯统治时期,甚至直到直皖分裂前,各师装备的火炮,仍然还是以德制克虏伯式和日造仿克虏伯式、国造仿克虏伯式为主。口径绝大多数是75毫米,唯一略有不同的是第七师,装备有德造克虏伯88毫米野炮。混成旅则无定制,火炮数少则两个连,多则两个营,但以一个营者居多。其种类亦不外上述几种,口径亦多是75毫米。虽然此时已经无法再找到每个师具体的火炮实际配备数量,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北洋军阀的统一时期,北洋陆军装备的火炮应该不会缺编,或者说不会有大的缺编。这一时期有些不同的是参战军。参战军清一色日式装备,但其编制与原北洋军的编制略有不同。区别是每师的炮兵团辖9个4门制炮兵连,共编日造三八式75毫米火炮36门,较北洋旧制略少。三个师以外,参战军训练处还直辖有重炮一个营,装备有日本造三八式150毫米榴弹炮,可谓精良之致。第一次直奉战争时期,双方除了按编制投入山野炮外,还都有重炮投入战场。在长辛店主战场,“奉军于此,置6英寸(150毫米)巨炮,向敌施放……。炮队西面,亦受吴军回击。足见直军中亦携有重炮……”。曹锟于战后报告直奉战况时,也提到东线第二十六师重炮营,可见直奉双方此时的火炮种类及威力已经远比清末加强了许多。 第一次直奉战争时期,迫击炮开始进入中国,并因直奉两军的扩军竞争达到第一次生产与购买的高峰。第一个将迫击炮正式以法规的形式列编入部队的是奉军。自第一次直奉战争战败后,奉军改革军制,确立了与关内北洋军完全不同的编制,其中便有将迫击炮正式列编的新法。在新的奉军编制中,每个步、骑兵团内,均辖有一个6门制迫击炮连。至于迫击炮是以什么样的编制列入关内的直军的,又是什么时候开始列编的,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确切的依据,也许就压根没有列入编制,只有实际上的应用而已。迫击炮的生产,奉军也是全国第一家。1922年,奉天迫击炮厂仿日式制造出中国最早的辽11年式80毫米、150毫米迫击炮。具体出品数目不详,从第二次直奉战争时奉军对直军的压制情况看,应该不在少数。1923年,由直军控制的汉阳兵工厂亦仿制生产出仿英式3英寸迫击炮,产量颇丰,至北洋军阀灭亡,共生产1055门。之后不久又制成仿英式83毫米迫击炮,至1926年止,共生产107门。当然直军的迫击炮,更多来自于外购。奉军购买迫击炮的情况没能找到相应的数据,但估计也不会少。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奉系的装备自给能力是相当惊人的。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奉军的兵工生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最高产值期,特别是火炮的出品,在全国各大兵工厂中,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地位,其品种计有:1924年仿制成功的日38式75毫米野炮、奥式21倍口径100毫米轻型榴弹炮、日14式29倍105毫米加农炮,1925年仿制成功的日41式75毫米山炮、日式105毫米轻便榴弹炮、日38式150毫米榴弹炮、日11年式37毫米平射炮、奥18年式30倍77毫米野炮等。所有以上这些,都从仿制成功时起即开始批量生产,并开始装备部队。 3、其它 1913年春,袁世凯向法国购买“高德隆”飞机12架。1915年,又购到教练机3架。1917年春,段祺瑞购到意大利、法国旧飞机10数架,之后,他又购得英国佩奇公司的大型0/400型客机6架,每架10550英镑。此外,他还和英国维克斯公司签订合同,取得贷款1803200英镑,欲购维米商用飞机和阿弗罗飞机各24架及附各种零件,只不过这项交易因直皖战争中皖系的失败而告终。1922年,曹锟通过在上海的代表向法国购得水上飞机10架;1924年费尔兹号运载飞机2架到天津。1923年9月,张作霖购到意大利大小武器及柯蒂斯飞机2架;此外张作霖主要从法国人手里得到空军设备。他直接派代表去巴黎,法国方面公然视之为政府的使者。奉方在巴黎的重要代表是魏宗晋(译音),从事购买防空设备,装甲坦克,飞机以及海军用具的谈判。其中一份数额巨大的合同,含购买考得隆.布鲁盖等各式各样的飞机105架,均装有炮位,戴姆勒水上飞机35架,由一家名叫布瓦苏的公司经办。1922年10月,苏俄红军攻占海参崴,占据海参崴的白俄“捷克兵团”溃逃,他们与张作霖商定,以手中的武器作交换,来取得在东三省避居和取得给养谋生。这批军械中就有一架飞机。在当时,所有各类飞机都被挪作军事用途的。 舰艇方面的购置,则突出体现在奥国借款中,该借款是袁氏授意海军总长刘冠雄,避开当时的国会参众两院而擅自与奥国签订的320万英镑借款,购得水雷驱逐舰18艘[40]。此外,张作霖1922年10月还从海参崴的白俄“捷克兵团”处得到系留在海参崴的旧俄军舰数只,以及制造军械之机械数套。此外,1922年张作霖还从法国购进36辆原波兰订购的训练型雷诺-17型坦克(暨所谓的西特伦履带坦克)等,编成战车队,由张学良统一指挥]。这是我国最早的坦克部队。 三、北洋军的编制及军械装备的时代进步性和北洋军的战斗力的关系 北洋军在中国近代军事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战斗力也是令人感到非常困惑的一点。目前由于受国共两党严格的意识形态的认识对北洋军的研究多数都严格的在国共两党意识形态范围内进行历史叙事,故两岸对北洋军的认识虽不会出现重大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但都对北洋军进行或多或少的贬低。并且由于现在对北洋的研究受儒家传统的影响,多侧重于“非军事分析”,文人向来有轻视兵学的倾向,即使涉及军事也不太容易进入专业状态。儒学传统又一向强调人心向背决定战争胜负,不太重视军事层面的因素,“外行”研究军事乃成普遍现象,分析军事问题时候往往或隔靴搔痒、不着边际,或不分主次、眉目不清作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结论,而事实上却难以让人信服。这点在对北洋军的战斗力的问题上尤为突出。 北洋军在对本系统以外的军事行动中鲜有败绩,如果仅仅从人心向背决定战争胜负的观点来看,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的失败似乎无法解释。同样,武昌起义时期,民军被北洋军打得节节败退也很有问题,莫不成是当时中国真的不适合建立民主共和制?但如果我们把视线稍微的转移一下,我们会发现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北洋军除在末期和国民革命军这支中国现代军队的始祖[44]较量时一败涂地外,竟然没有在军事上输过一阵,甚至在面对驻扎在外蒙古的白俄军队时也成功地把其赶跑,这在中国近代史上尤为难得可贵。 那么北洋军的战斗力究竟来自何处?回顾清末民初中国其它军队我们会发现一个以往不大注意的问题:与同时代的中国其它军队相比,北洋军居然是最具有进步性和先进性的军队,并且是全方位的。北洋军在军事教育、军官养成、士兵训练以及饷制方面的进步性和先进性已有大量的论著进行论述,在这不再重复。单单就编制及军械备方面而言北洋军也是走在中国最前沿的。 在编制上,北洋军建立之初就确立了紧盯国际陆军发展潮流,采用了当时世界陆军第一强国德国的“四边形师”编制,这种编制在中国一直持续到抗战后期,国民党建立美械师才告结束。其次,北洋军将马炮工辎各兵种独立出来,尤其是建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支独立的任务明确的工兵和辎重兵部队,进步性不言而喻。 同样在装备上,北洋军也是处处显示出它的远见。在年的日俄战争之后,北洋军迅速的在各镇增编一个马克沁机枪营,动作之快让世界各国不由得刮目相看。而飞机也在被发明的9年之后进入北洋军的序列,1912年北洋政府就在南苑成立航空队。至于迫击炮、轻机枪、冲锋枪、坦克等现代化的武器,也是首先在北洋军系统内成编制出现的。就连曾经风靡中国近五十年,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的盒子炮也是张宗昌的直鲁联军首先大规模装备。甚至于在当时属于尖端的毒气弹北洋军都有大量的储备,再联想到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欺我国没有化学武器对其实施化学战报复,在战场上频频对我抗日军民实施惨无人道的化学战,真是令人深思。 由此可见,北洋军作为中国军事近代化的产物和顶峰,确实有它的过人之处。并不单单是一个军阀武装所能概括的。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北洋军的编制及军械装备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218060 工分:41575
左箭头-小图标
楼主辛苦了,我最近一直在找北洋军阀时期的武器资料,太感谢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159261 工分:2113
左箭头-小图标
写得很深刻,普及性文章,很受启发,楼主辛苦赞一个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3条记录]&分页:
&对北洋军的编制及军械装备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