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军为啥不去抗日皇家守卫军前线攻略??

抗战时爱国学生、爱国青年奔赴延安图片 有个问题一直想不明白:抗战爆发后,尤其北平、天津、上海这些大城市被占领后,这些大城市的“爱国学生”、“爱国青年”为什么纷纷跑去延安抗日?我们知道,延安在西,远离日军。而且由于延安与日军之间隔着的国军,受阎锡山保护着,日军从来没有打到延安。——“爱国学生”、“爱国青年”跑去延安,完全是往日军、往相反的方向跑,他们如何抗日?他们为什么不直接留在北平、天津、上海,就地抗日?或者参加国军,拿枪奔赴前线?那时候国军可是到处招人啊,连西部、内陆的四川、广西人民都走出来奔赴前线,誓言“失地不复,誓不回川!”而且,如果我们细考类似丁玲这些“爱国学生”、“爱国青年”到延安后的表现,他们到延安后,哪里抗过日啊?一去就参加整风,或者是在抗大学马列。华北放不下一张书桌了,但延安能放下。几十年后这些人回忆起延安,也无不是唱歌、跳舞、“天天有说有笑”,说是“朝气蓬勃”、“的天是明朗的天”。而这时前线正战火纷飞、血肉横飞!为什么? (中华论坛)本文内容于
9:44:44 被朱预道编辑
“消灭了抗大,就是消灭了边区的一半”、“宁肯牺牲20个日本兵换1个抗大学生,牺牲50个日本兵换1个抗大干部!”面对抗大对日军造成的威胁,日酋冈村宁次已是歇斯底里。1941年11月,日军纠集了5万余人,对沂蒙抗日根据地实行长达两个月的“铁壁合围大扫荡”,所到之处烧光、杀光、抢光。“我们在滨海地区活动,抗大一分校地处鲁中费县,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鲁中成为敌人实行铁壁合围战术的地方。”谷凤鸣回忆。“那时候,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115师后方机关和抗大一分校处于鲁中费县大青山腹地。”11月30日拂晓,敌人开始围剿。“二大队、三大队,抢占李行沟南、北岭的有利地形,阻击敌人实行铁壁合围战术,掩护大部队突围。”校长周纯全果断决定,300多名抗大学员开到了一线。二大队队长邱则民、指导员程克带领40多名学员,坚守高地……在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里,一个巨大的声光画面效果演示,生动地再现了那悲壮的一幕:“机枪手牺牲了,队长邱则民端起机枪,疯狂地向冲上来的敌人扫射,子弹打完了,不堪被俘的他用力地砸毁最后一挺机枪,跳下悬崖;指导员程克和最后的17名学员与敌人展开肉搏,终因寡不敌众,全部英勇牺牲。”在这次突围中,抗大一分校二大队290多位教员和学员壮烈牺牲……浏览了抗大9年辉煌的历史,记者脑海里留下了一个不容抹杀的数据:在9年时间,抗大为部队培养了20多万名优秀的军政干部,不愧为抗战期间的“黄埔军校”!本报记者 刘海宏本文参考《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史》、《陕西军民抗战纪事》
1938年5月初,日寇109师团再次集结部队准备进攻,八路军主力警卫第八团悄悄先其渡河,于5月10日夜间突然向敌人发起袭击,日寇损兵折将之余,只得退回。&&&&
1939年1月,日寇兵分三路向黄河口杀来,八路军留安兵团兵分两路,一路守卫黄河,另一路悄悄东渡,突然切断了日寇的运输线……&&&&
1939年5月和6月,日寇分别集结部队10000余人和15000余人向八路军河防阵地发动猛烈进攻,八路军留守兵团和陕甘宁边区人民全体投入,和日寇血战河口。警卫第八团再次渡过黄河向日寇反击,终于将日寇击退。&&&&
1939年11月,日寇10000余人再次进攻,警卫第八团和第六团未等敌军完成集结,再次兵分两路半渡而击。&&&&
1940年6月,日军又出动10000余人逼向陕甘宁边区河防。回防延安的第359旅又给了日寇以迎头痛击……。本文内容于
17:11:33 被liang_cool编辑
原来重庆不是后方啊,天天都被轰炸,一片废墟啊?原来重庆的生活质量比不上延安啊?原来重庆的高官比不上延安的大老粗啊???原来,你妹的啊???
有个问题一直想不明白:抗战爆发后,尤其北平、天津、上海这些大城市被占领后,这些大城市的“爱国学生”、“爱国青年”为什么纷纷跑去延安抗日?我们知道,延安在西,远离日军。而且由于延安与日军之间隔着的国军,受阎锡山保护着,日军从来没有打到延安。——“爱国学生”、“爱国青年”跑去延安,完全是往日军、往相反的方向跑,他们如何抗日?他们为什么不直接留在北平、天津、上海,就地抗日?或者参加国军,拿枪奔赴前线?那时候国军可是到处招人啊,连西部、内陆的四川、广西人民都走出来奔赴前线,誓言“失地不复,誓不回川!”而且,如果我们细考类似丁玲这些“爱国学生”、“爱国青年”到延安后的表现,他们到延安后,哪里抗过日啊?一去就参加整风,或者是在抗大学马列。华北放不下一张书桌了,但延安能放下。几十年后这些人回忆起延安,也无不是唱歌、跳舞、“天天有说有笑”,说是“朝气蓬勃”、“的天是明朗的天”。而这时前线正战火纷飞、血肉横飞!为什么? (中华论坛)本文内容于
9:44:44 被朱预道编辑 这有什么不可以的,一群只有爱国之心的青年,对重庆当权者失望了,跑到延安去看看,然后学习了军事,然后再到前线去抗战,这样价值更大,终不成连枪都不会打就去送死么?
8楼9楼10楼11楼这些学生学习后可能从事不同的工作,但有一点毫无疑问,都战斗在抗日第一线,更多楼层已隐藏,12楼你的意思是他们都没你爱国?跑延安去吃喝玩乐?楼主咋不问为何钱学森等回国不回中华民国??
2、去延安的青年在当时是少数本文内容于
13:32:26 被小编a41编辑 1.在哪个时期,就是哪个时期政府培养的吗?多么强大的理论,这么说蒋介石,孙中山还是大清政府培养的!至于国民党政府怎么对待爱国青年,请参看南京珍珠桥事件!2.“去延安的青年在当时是少数,发挥的作用和影响也相当有限,”作用却是有限,就不过推翻了蒋家王朝而已,搞得今天某些以下限见长的物种哀鸣不已!不要过于相信胜利者的宣传----难道相信失败者的辩白?
您可能对这些帖子感兴趣
142楼143楼144楼145楼147楼江南局可没镇压人民运动!
141楼142楼143楼144楼145楼
139楼141楼142楼143楼144楼是抗日组织,也是镇压组织,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你不会天真得认为抗战时期军统一心抗日吧?借肃清日奸这个大帽子,抗战时军统渗入了国统区的方方面面,甚至大搞走私,贪污腐败有他一份,这也是事实。对外是要同日本人斗,对内则是一边暗地清共,最大一个成就就是破坏了江南局,这也是为了抗战?另一边迫害有共党倾向的青年学生,压制异议人士。还有内斗,对了,有传说就是因为军统势力过大,才导致了蒋暗地里默认了CC系不明不白把戴某人搞死了。
139楼141楼142楼143楼
139楼141楼142楼别打马糊眼,军统是干什么的我们很清楚,死得是不少,但叛变也不少,76号里有多少原军统人员?即便抗战对日,也抹杀不了他对内镇压的事实。你仍然不愿意正视是因蒋政府的腐败才导致了青年学生大量流向了中共这个根本原因。
139楼141楼
139楼镇压还用国军么?军统局是干什么用的?在抗战时期它发展到了什么程度?这个还用我说么?另外,延安不是后方,他和日寇相当近,青年学生去,可不是什么怕死,你是穿越派,以抗战时期延安没有被攻占这个事,就武断说什么是为了保命,当时可不是这么个情况,日本人曾试图攻击过多次,可惜在渡河时被共军击退了而已。你一直回避恰恰是蒋因为政治腐败才导致了青年学生去投共这个事实。
瞧着孩子的智商,喜欢自己甩自己脸!你要不是傻子,我也实在找不出别的词语形容你呢!118楼 airbus380他们在延安学习军事技能,根本没跟日本人打过照面,何谈抗日军民?
45楼52楼122楼青年军去了缅甸战场,为了打通交通线打鬼子了 124楼126楼某物原话:122楼 airbus380青年军去了缅甸战场,为了打通交通线打鬼子了
43楼45楼52楼122楼124楼青年军成军晚,抗战已结束。当年在“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还是有很多知识青年参加驻印军
29楼43楼45楼52楼122楼开个小号来秀下限了?你倒是说说青年军那个师被派到滇缅战场去了?
120楼121楼 跟日本打过照面吗?某物的原话:他们在延安学习军事技能,根本没跟日本人打过照面,何谈抗日军民?本文内容于
20:12:54 被风暴龙编辑
26楼29楼43楼45楼52楼青年军去了缅甸战场,为了打通交通线打鬼子了
120楼谁说没有,蒋介石偕同白崇禧等人亲临台儿庄前线督战。再说了,蒋为最高统帅,跟军政大学里那帮下级军官该处的位置本来就不一样。本文内容于
20:01:22 被小编a36编辑
蒋介石好像在抗战时期,也没跟日本打过照面---是不是蒋介石也没抗日?
我党抗日牺牲的著名烈士左权、赵尚志、赵一曼也都出自黄埔。黄埔前五期毕业生阵亡超过两千人,后面的,就不计其数了,这就是抗战中的黄埔。109楼“那时候,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115师后方机关和抗大一分校处于鲁中费县大青山腹地。”11月30日拂晓,敌人开始围剿。“二大队、三大队,抢占李行沟南、北岭的有利地形,阻击敌人实行铁壁合围战术,掩护大部队突围。”校长周纯全果断决定,300多名抗大学员开到了一线。二大队队长邱则民、指导员程克带领40多名学员,坚守高地……在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里,一个巨大的声光画面效果演示,生动地再现了那悲壮的一幕:“机枪手牺牲了,队长邱则民端起机枪,疯狂地向冲上来的敌人扫射,子弹打完了,不堪被俘的他用力地砸毁最后一挺机枪,跳下悬崖;指导员程克和最后的17名学员与敌人展开肉搏,终因寡不敌众,全部英勇牺牲。”在这次突围中,抗大一分校二大队290多位教员和学员壮烈牺牲……浏览了抗大9年辉煌的历史,记者脑海里留下了一个不容抹杀的数据:在9年时间,抗大为部队培养了20多万名优秀的军政干部,不愧为抗战期间的“黄埔军校”!本报记者 刘海宏本文参考《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史》、《陕西军民抗战纪事》
这就是你这号垃圾的真实写照---难得你说了一会实话!
废话。谁叫你蒋秃子发动反人民内战,攻击我原抗日军民?
抗战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工作。你到底懂不懂?就甘愿一辈子当根棍子,以搅和为生?
涉县是革命老区,抗战时期,八路军129师在这里战斗生活达六年时间,晋冀豫鲁边区政府、八路军129师司令部等110多个党政机关长期驻扎于此。东郊村位于涉县最南端,河北、河南交界处,是两省交通要道。1942年6月,日寇对129师和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下属机关、学校、医院等进行围剿。抗日军政大学六分校师生一行60余人,从驻地固新镇出发突围,途经合漳乡东郊村时,为了避免给村里百姓带来灾难,他们选择从山上突围,结果在一个叫翁岭的后山坡上遭遇日寇,在与日寇激烈战斗后,30多名师生壮烈牺牲。东郊等村农救会组织村民将烈士遗体就地掩埋。
“消灭了抗大,就是消灭了边区的一半”、“宁肯牺牲20个日本兵换1个抗大学生,牺牲50个日本兵换1个抗大干部!”面对抗大对日军造成的威胁,日酋冈村宁次已是歇斯底里。1941年11月,日军纠集了5万余人,对沂蒙抗日根据地实行长达两个月的“铁壁合围大扫荡”,所到之处烧光、杀光、抢光。“我们在滨海地区活动,抗大一分校地处鲁中费县,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鲁中成为敌人实行铁壁合围战术的地方。”谷凤鸣回忆。“那时候,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115师后方机关和抗大一分校处于鲁中费县大青山腹地。”11月30日拂晓,敌人开始围剿。“二大队、三大队,抢占李行沟南、北岭的有利地形,阻击敌人实行铁壁合围战术,掩护大部队突围。”校长周纯全果断决定,300多名抗大学员开到了一线。二大队队长邱则民、指导员程克带领40多名学员,坚守高地……在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里,一个巨大的声光画面效果演示,生动地再现了那悲壮的一幕:“机枪手牺牲了,队长邱则民端起机枪,疯狂地向冲上来的敌人扫射,子弹打完了,不堪被俘的他用力地砸毁最后一挺机枪,跳下悬崖;指导员程克和最后的17名学员与敌人展开肉搏,终因寡不敌众,全部英勇牺牲。”在这次突围中,抗大一分校二大队290多位教员和学员壮烈牺牲……浏览了抗大9年辉煌的历史,记者脑海里留下了一个不容抹杀的数据:在9年时间,抗大为部队培养了20多万名优秀的军政干部,不愧为抗战期间的“黄埔军校”!本报记者 刘海宏本文参考《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史》、《陕西军民抗战纪事》
每一条说错,有什么可笑的呢?
我实在不知您老现在还住在猪圈里!
2、去延安的青年在当时是少数本文内容于
13:32:26 被小编a41编辑 99楼100楼为什么蒋家王朝这么让人惦记着推翻了---当时推翻蒋家王朝,普天同乐啊!祥瑞没看到吗?为什么蒋家王朝要镇压学生的抗日游行呢?珍珠桥事件,我就不给祥瑞扫盲了吧?学生爱国,祥瑞力推的蒋家王朝可未必啊!
1、抗战时期,读过书的爱国青年,几乎100%是国民政府培养的(就在抗战最艰难的时期,国民政府对大中学教育都实行免学费制度),他们当中有数以十万计的青年响应国民政府“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奔赴抗战前线,同样也有数以十万计的青年学生兵为国受伤甚至捐躯。2、去延安的青年在当时是少数本文内容于
13:32:26 被小编a41编辑 99楼
2、去延安的青年在当时是少数本文内容于
13:32:26 被小编a41编辑 1.在哪个时期,就是哪个时期政府培养的吗?多么强大的理论,这么说蒋介石,孙中山还是大清政府培养的!至于国民党政府怎么对待爱国青年,请参看南京珍珠桥事件!2.“去延安的青年在当时是少数,发挥的作用和影响也相当有限,”作用却是有限,就不过推翻了蒋家王朝而已,搞得今天某些以下限见长的物种哀鸣不已!不要过于相信胜利者的宣传----难道相信失败者的辩白?
2、去延安的青年在当时是少数本文内容于
13:32:26 被小编a41编辑
祥瑞淡定淡定,做小妾的大把----也许祥瑞祖上就是这样的,不然那生出一个天天打滚给国民党涂脂抹粉的LJ呢?
支持,最具杀伤力的当中有《太行山上》《义勇军进行曲》,象猪那样的东西为什么没有被封号?
本文内容于
9:54:31 被朱预道编辑
有个问题一直想不明白:抗战爆发后,尤其北平、天津、上海这些大城市被占领后,这些大城市的“爱国学生”、“爱国青年”为什么纷纷跑去延安抗日?我们知道,延安在西,远离日军。而且由于延安与日军之间隔着的国军,受阎锡山保护着,日军从来没有打到延安。——“爱国学生”、“爱国青年”跑去延安,完全是往日军、往相反的方向跑,他们如何抗日?他们为什么不直接留在北平、天津、上海,就地抗日?或者参加国军,拿枪奔赴前线?那时候国军可是到处招人啊,连西部、内陆的四川、广西人民都走出来奔赴前线,誓言“失地不复,誓不回川!”而且,如果我们细考类似丁玲这些“爱国学生”、“爱国青年”到延安后的表现,他们到延安后,哪里抗过日啊?一去就参加整风,或者是在抗大学马列。华北放不下一张书桌了,但延安能放下。几十年后这些人回忆起延安,也无不是唱歌、跳舞、“天天有说有笑”,说是“朝气蓬勃”、“的天是明朗的天”。而这时前线正战火纷飞、血肉横飞!为什么? (中华论坛)本文内容于
9:44:44 被朱预道编辑 这有什么不可以的,一群只有爱国之心的青年,对重庆当权者失望了,跑到延安去看看,然后学习了军事,然后再到前线去抗战,这样价值更大,终不成连枪都不会打就去送死么?
22楼看了你的回复 很无语感觉很无知 前面网友已经给了你答案了而你却还在胡搅蛮缠。。。。让一群没组织没经过军事训练的学生直接上前线跟鬼子打战 你还不如让他们直接自杀好了其实你的目地无非就是想黑那些去延安为抗日做出贡献的大多数爱国学生38楼原帖已被删除37楼两位。还能理解中文不?先看清楚我的发言再说话好不好?你不怕被别的网友笑话吗? 我看着就想笑 也知道这两搅屎棍是哪里冒出来的分明就是来找骂的 无知不可怕 可怕的无知又死鸭子嘴硬胡搅蛮缠本文内容于
0:40:50 被gtdzh编辑
点击加载更多抗战时为什么是到敌人后方去?而不是到前线去_百度知道
抗战时为什么是到敌人后方去?而不是到前线去
不到前线反而去后方,不知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动机真的让人匪夷所思当时的抗战形势那么紧张
提问者采纳
还能保存实力,不过以当时的实力,也只能做到这样了深入敌后,扩大自己的实际地盘,能理解了么,扰乱和牵制,拉拢广大敌占区的群众。这么说?实际上还是前线的浴血奋战更为重要的。可以配合正面战场。这是党的官方说法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7条回答
这个政党的军队一般是在正面战场上和日本军队对仗的,不是像共产党组织的部队抗战期间国民党死了811多W的士兵 而共产党是 跑到敌人后方去 不管怎么说
抗战时分为前方和后方两个战场,国民党主前,共产党主后(有一点要注意当时共产党大部都临时加入了共产党),想平型关 淞沪徐州等四大会战就是打前线的出名战役。共产党的后方战线基本是毛主席的战略,这是正确的也是必须的,因为共产党适合打游击战术,也比较擅长,这只是一种战术。国民当军队是当时的国军,装备也比较精良和先进,打前线最合适。结果也证明俩兄弟这样的战略配合相当成功!
后方是指敌占区 前线是指敌对双方争夺的区域 其实也可以说后方也是前线 因为后方也在打战啊
你的理解是错的
到后方不是不打战 逃避责任 蒋介石国民党集团也是认可游击战争的
所以说你的初始理解就错误了
到前方去没本钱,两下把本打光了,毛才不会做亏本的事
因为要避其锋,避其锐,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用以出奇制胜,到后方可以取胜,为前线的战士以支持,所以后线的任务比前线更重要。
到敌人背后可以趁其不备拿下他们,前线兵马太多。
因为当时实力弱,如果正面对战只能被消灭。
抗战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蔚蓝的海面雾蔼茫茫,
孤独的帆儿闪着白光……
它到遥远的异地找什么?
它把什么抛弃在故乡?……
呼啸的海风翻卷着波浪,
桅樯弓着身在嘎吱作响……
唉!它不是在寻找幸福,
也不是逃离幸福的乐疆。
下面涌着清澈的碧流,
上面洒着金色的阳光……
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
仿佛风暴里才有宁静之邦。
A.这是一首咏物诗,饶有情趣地写出帆的脾性,全诗由雾海孤帆、怒海风帆和暗海怪帆三个镜头组接而成。
B.这首诗饱含人生的哲理:茫茫的人生苦海无边,革命的风暴就是岸;在宁静中只有烦躁,风暴才能带来心灵的
C.这首诗每一诗节都是前两行写景,后两行抒情,而且几乎都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如第三节前两行,从表面看纯属写景,但从“下面”与“上面”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它们具有极强的感情色彩:尽管天空与海洋是那么美丽和宁静,但这一切诱惑并不能动摇帆儿那颗向往自由的叛逆的心。
D.综观全诗,可看出不安分于命运安排的帆只是执着的祈求风暴,想从风暴中寻求真正宁静的境界。这正是帆儿在苦闷迷源中所寻求的归宿,所盼望的解脱。这种境界比高尔基在《海燕》中创造的那种胸怀乾坤,笑迎风暴的意境高远。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必修二高手语文粤教版 粤教版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风景
              辛笛[注]
           列车轧在中国的肋骨上
           一节接着一节社会问题
           比邻而居的是茅屋和田野间的坟
           生活距离终点这样近
           夏天的土地绿得丰饶自然
           兵士的新装黄得旧褪凄惨
           惯爱想一路来行过的地方
           说不出生疏却是一般的黯淡
           瘦的耕牛和更瘦的人
           都是病,不是风景!
一九四八年夏在沪杭道上
注:辛笛(1912-),现代诗人,江苏淮安人。年轻时去英国留学,写这首诗时诗人刚从海外归来。
第一、二两句以铁轨喻“中国的肋骨”,以列车喻“社会问题”,比喻新奇、生动,含义深刻,揭示了旧中国贫穷、黑暗的社会现实,也为全诗定下了沉重的基调。
第三、四两句是对车外景象的写实和议论,诗人取茅屋与坟入诗,既勾画出农村的萧索,也由生死距离之短,写出农民一生之可悲可叹。
第五、六两句以色彩的不同,表现出自然与人的对比,第六句中“新”与“旧”也形成鲜明反差。五、六两句表现出对被抓的壮丁悲惨境况的深切同情。
最后一句点出“风景”这个诗题的暗讽意味,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担忧,但从“列车”“夏天的土地”的深层含义中,又可以看出诗人对祖国前途的信心。
科目:高中语文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如果我能把心托在掌上
像红红的草莓
托在厚厚的绿叶上
那么,你会一目了然
哦,多么可爱的红润
可是,如果我真的把心托在掌上
像红红的草莓
托在厚厚的绿叶上
那么,定会被可恶的鸟啄破
我该怎么说呢
该怎样表达这裂心的痛苦? 
选自《人民文学》1988年第3期
A.诗的第一节,表现出诗人愿坦露自己的胸怀,与人们真诚相待的心愿,诗人也相信人们是向往彼此真诚相待的。
B.诗的第二节,诗人写出自己深知由于有邪恶之人存在,坦露胸怀只是个空想,他为此而困惑、退缩和消沉。
C.诗人以草莓、绿叶、鸟为喻,新颖、妥贴,形象鲜活,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奠定了这首诗成功的基础。
D.两节诗的前三句几乎相同,而两节诗却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突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增加了艺术感染力。
科目:高中语文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会互放的光亮!
A.这首诗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形象化,充满情趣,富有哲理,不但珠圆玉润,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意溢于言外。
B.此诗写的是两件比较实在的事情,一是天空里的云偶尔投影在水里的波心,二是“你”“我”(都是象征性的意象)相逢在海上。
C.如果我们用“我和你”“相似”之类的标题,当会更富有诗味。
D.“云”“波”“你”“我”“黑夜的海”“互放的光亮”等意象及其之间的关系构成都可以因为读者个人情感阅历的差异及体验强度的深浅而进行不同的理解。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诗歌鉴赏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雷   杜运燮
随着陆陆续续的闪电警告:他们来了!
阵阵风都传播着到来的确讯:他们来了!
每一叶片每一枝条都遥指着:他们来了!
每双眼睛在渴望,每张嘴在颤动:他们来了!
越过一张又一张被撕掉的树叶标语,他们来了!
越过一个又一个监狱的铁窗,他们来了!
越过一条又一条报纸上的捏造消息,他们来了!
越过一堆又一堆难忘的血泪,他们来了!
为着撕人心肺的被窒息的呻吟声,他们来了!
为着惨绝人寰的最底层的挣扎声,他们来了!
为着回响在无数街道和炕头的怒吼声,他们来了!
那就是冲破冰冻严寒的春雷欢呼声:他们来了!
1948年于新加坡
A.诗歌第二节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自然图景转向40年代中国社会的政治黑暗,以 四个'越过'表明'雷'来势的不可阻挡。
B.诗歌第三节重在表现“雷”滚滚而至的目的,并把'雷'从实写升格为一种消灭压迫和剥削的解放的象征。
C.最后一句中“冲破冰冻严寒”几个字,意在承接诗歌第一节春雷到来之前自然界的种种征兆和反应。
D.以“随着”“越过”“为着”起始的三节诗,既隐含“雷”到来时由远及近的动态,又逐步揭示了“雷”作为人民解放象征的寓意。为什么抗战中日军没有攻下重庆和延安_百度知道
为什么抗战中日军没有攻下重庆和延安
不下重庆还勉强说的过去,可为什么打不下延安呢,那里地势险要,国军的武器装备不亚与日军
可能日军开始不把中共放在眼里,可后来他们知道共军厉害后怎么不下决心把延安攻下来呢
提问者采纳
也就没有攻下延安,日军没能攻入陕西,再也无力进攻陕西4、日军此时的中点是打通大陆交通线,日本人前后攻击了13次才拿下中条山、山西沦陷,两省之间的中条山两军拼杀多年、所以日军没有攻占陕西。5、石油、日军眼看强渡黄河天险困难重重,陕西土地贫瘠,已经没有战略价值了,而且前面依然是地形不利的黄土高坡,这个时候、金属才是他维系战争的动力。2,背后山西的八路军敌后抗战坚决,日军已是强弩之末、橡胶,毕竟东南亚的粮食,维系本土与东南亚的交通。3,但山西与陕西之间有黄河天险,国际上太平洋战争中日军损失巨大、成效巨大、延安地处陕西省,抗日战争已经渡过了相持阶段,整个抗日战争时期1
提问者评价
大家说的都不错,辛苦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9条回答
军没有什么对付游击战的特别好的办法,然后让国军捡了大便宜,那时候的共军的实力和国军比起来差不多也就是个九牛一毛,但消灭它也需要相当大的代价,小日本也怕自己抽调力量太多。而且
(1)华北到处都是八路军,想进攻延安,需要很大的军事力量,日军主力都被
牵制在大城市;(2)黄河天险,易守难攻,也发生过小规模的进攻,没有什么效果;(3)延安十分贫瘠,没有战略价值,政治价值也不大,不是中央政权;(4)归根到底,日本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后,多线作战,能够维持占领的城市也很困难了,还是实力问题。
用打大城市的兵力去打延安的话应该可以,但日军不会为一个乡下地方分兵。何况八路打的是游击,不会太在乎延安的得失。 后来内战时就这样。
小日本能占东三省都费力,占领东部是因为钻了国共内战的空子,当威逼重庆、延安时国共都要同日本拚命,就日本实力显然不可能。
这两个城市分别是当时国内两个政府中心所在地,如果被攻破了,那还有得说吗?!
重庆市那时中国的陪都,延安是什么啊?在日军眼里根本没那么重的地位。看看地图你就知道日军的战略重心在华东华南,一期和东南亚战场连成一片。而华北属于战略后方,西北方向荒山野岭,也没什么发展前途,更没有中国军队主力,故不是日军的主攻方向,顶多投入点扫荡的兵力。到了抗战后期日军前线吃紧,后方忙着扫荡,更没有精力打延安了。
延安是据点,不是要塞,一个两万五千里长征就能说明为什么日军不去花精力打下延安了。
打延安要过黄河,黄河天险。
抗战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皇家守卫军前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