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风景油画家画家画景不画人

  中国画追求创新就产生不了大家吗  ●准备挨骂和激烈争议  (本文观点基于拙文《论中国画的雅俗错位》)  刘丰杰  这陋文很担心是否偏激或乖戾,故预见到了遭骂或有争议。  在进入此论题之前,我想首先用三句话,妄而论断“中国画”当前的整体形势:  第一,当前的中国画是一个因袭模仿盛行的时代,“ 90%的作品属于重复、复制和模仿。”(借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语)  第二,当前的中国画又是一个空前图新,因而名家辈出、空前发展、空前繁盛的时代。  第三,当前是一个力求创新与因袭模仿鱼龙混杂空前矛盾的时代,也是创新与守旧斗争空前激烈的时代,并必将成为一个大浪淘沙的时代。  ●绘画创新与因袭守旧之辩  当今的“中国画”坛,不是画得好的人太少了,而是画得不好的人太多了,有些人甚至以“名家”“大家”高居于专业权位。现在我国精英画家的数量,实际上已经超过了任何历史时期,但因袭模仿、粗制滥造和虚假的“名家”“大家”,却反而显得更具有声势。我们从书刊报纸或网络等媒体上看到的画儿,起码有50%没什么意思,所以才会发生评论家陈传席说的某大款花几亿元盖了几处大楼,收藏的“全是垃圾”。我们中华泱泱大国,称作“画家”的人数比例,似乎应该已居世界第一!在我们这块国土上,当“画家”是不是有点太容易了!  追求绘画创新虽然路途蹇难,但它已日益促成欣赏、品鉴及收藏社会的醒识和认可,并正推动“中国画”进入空前繁盛的时代。  与此同时,某些靠因袭守旧“重复、复制和模仿”造就的“大家”“大师”们,同样日渐被人们醒识并越来越广遭诟病。这就促其产生一种逆反──他们认为,只有从理论上贬斥创新,才能证明其因袭守旧的合理。  这些“大家”“大师”们的诸多“理论“中,最核心的是强调传统、抬高古人、贬斥创新,以证明自己才是在持守“中国画”的正宗正派。于是他们就说古人的艺境至高无上,已经达到了“无比、恒久的境界”,没人能够超越,只能“沿释”或者绕行。并说谁想“PK宋元”,就是不知天高地厚。甚至传闻有说:当今中国画“正是因为追求创新才产生不了大家”。  这种“古人至高论”,违背起码的艺术史实、哲学常识和规律。笔者就此在拙文《论中国画的雅俗错位》(《国画经典》2012年04期)中曾说:“照这样的逻辑推理下去可真有意思,谁更吃古人的剩饭,谁就离古人最近,谁就是当今的最高水准,这的确是一笔很划算的买卖啊!!……但如果整个画界都像这些“大家”“大师”们一样去追求这个‘至高点’,中国的绘画将会怎样呢?!”  另也好笑,人家有志于“PK”宋元,为什么就不可以呢?怕是有点奴性的武断。  成功者必异。世界上没有任何大的成功不是超越了古人、前人或他人的。“超越”的本义是超出和越过,自然也就包含了超过的意思。用于绘画,应该是指超出前人、别开生面、另辟门径、达到新的高度或水准。如果真是古人至高不能超越或超过,中国绘画就应该至今仍在用红土画岩画,难道还会有隋唐五代宋元等绘画以及洞窟墓室壁画、难道还会有吴冠中吗?像徐悲鸿、齐白石、林风眠、潘天寿、李可染……等被人们称作大师的人,哪一个不是图新求变超越了古人前人而成就的呢?  虽然连孔子也自称“述而不作”,但那只不过是谦词而已。如果他真是述而不作──只阐述前人而没有创作,那就不会有《论语》、《春秋》及“易更三圣”,他也就决不会成为“至圣先师”。连他自己都说,“作者之为圣”。  从理论上说,除了开创者在时间上的“第一个”没人能超过,此外并没有什么绝对的“无比、永恒”的顶峰。可言前无古人,不可言后无来者。任何艺术天才,都不可能结束艺术的历史性发展。说后人永远超不过古人或前人,是不符合起码的逻辑常识的。  ●当今绘画「超越」的妄见  说当今中国绘画“正是因为追求创新才产生不了大家”,让笔者不由想起1985年理论家李小山曾大声疾呼“中国画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两者都堪谓振聋发聩之论,只不过一个是试图阻挡中国画的创新发展,一个是在激促中国绘画的变革图新,其观念境界天渊相背。  说当今“正是因为追求创新才产生不了大家”,显然是无视现实的。当今中国画坛真的是因为追求创新就没能出现大家吗?以不断开拓图新而成就的吴冠中,就不用说了,而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的,并不只有吴冠中。  我们先来看人物画。唐吴道子、阎立本、张萱、周昉;五代顾闳中;南宋梁楷;明陈老莲(陈洪绶);清任伯年及现当代的徐悲鸿、林风眠、蒋兆和、黄胄、叶浅予、韩羽等等,我们可以看作不同时代的代表乃至至高点。但笔者看了张道兴、方增先、石虎、石齐、唐勇力、刘健、李世南、何家英、田黎明、陈冬至、王彦萍、李志国、刘进安、杨哓阳、申少君、孙成新、杨沛璋、周永家、张修竹、邵梦龙、王小晖、王彦萍、卢沉、杨力舟、朱新建、孔维克、袁武、宋剑锋、王西京、施大畏、张江舟、马海方、史国良、周思聪、李伯安、肖恵祥、凤胤斐、胡明哲、安家杰……等人的作品后,认为当今的这些画家并非没有超越他们。  据认为,中国的山水画始自隋展子虔的《游春图》。后有唐李思训、王维;五代荆浩、关仝;两宋李成、范宽、米芾、郭熙、马远、夏珪、李唐;元赵孟俯、黄公望、倪瓒、吴镇、王蒙;明沈周、文征明、仇英、唐寅,蓝瑛;清石涛、八大山人、髡残、袁江、袁耀……等,再直到20世纪的黄宾虹、李可染、陈子庄、张大千(泼彩)……等,都堪谓不同时期的代表或至高点。但从当今的于志学、卢禹舜、贾又福、周尊圣、满维起、白庚延、姜宝林、李桂泱、薛亮、赵卫、陈平、陈向迅、湛然、马健培、沈坚毅、邱汉桥、陈立、谢永増、余启平、刘阳、周石峰、曾先国、曾宓、柴宗浩、周韶华、马继忠、曾必勇、江爱松……等人的山水画,以及姚鸣京的“梦境山水画”、李勇的“人物山水画”等来看,我也认为当今的这些画家并非没有超越他们。  中国的花鸟画,唐薛稷、边鸾、刁光胤;五代黄筌、徐熙;两宋赵佶、崔白、黄居宷、文同、苏轼、郑思肖、赵孟坚;元李衎、王冕、柯九思;明边文进、吕纪、林良、徐渭;清汪士慎、八大山人、李鳝、郑板桥、华嵒、金农、虚谷、赵之谦、吴昌硕;近现代齐白石、潘天寿、于非闇等的花鸟画,皆一代名手或时代顶峰。而当今的崔子范、苏百钧、刘荫祥、潘公凯、贾广健、尚涛、张桂铭、张立辰、郭怡孮、贾平西、樊继良、一了、周俊、崔如琢、莫晓松、郭义芳、陈林、安林、冯今松、陈慧敏、李白玲、陆越子、上官超英、裘楫木、江文湛、陈家泠、魏金修、刁呈健、吕冰、何曦、王金岭、石禅、高卉民、朱序瑄、蠢疯、晁谷……的花鸟画,包括贾浩义(老甲)赵贵德的写意画马、万里英的“洇彩动物画” 、刘豫华画蚂蚁等,也同样认为当今的这些画家并非没有超越他们。  笔者甚至认为,上述当今这些画家(包括因狭知想不到的一些画家),假如他们这种水平是出现在任伯年、吴昌硕、徐悲鸿、齐白石、潘天寿;李可染、林风眠、蒋兆和……那个年代,那“大师”的称号怕就不一定是谁了。我认为,当今这些画家(包括未知者),代表了时代的新高度。或者说,当今“中国画”的整体水平,实际上已经超过了古人或前人。  我们也可以反过来想,假如上一辈的精尖水平是出现在当代,是否肯定也会出类拔萃呢?笔者妄以为,这些人之所以成为大师,除了其开创性及绝对意义上的艺术水平之外,也因为在相对意义上,当时画画的人比较少。而现在,画得好的人太多了,所以很难群秀拔峰,很难选定新的大师。  笔者一直非常佩服李小山 “中国画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疾呼,但我认为,现在这道坎儿早已经过去了。  例举上述这些画家很担心会被人骂,因为中国这么大,笔者坐井观天不可能把达到这样水平的画家说得周全。有人或骂:你大嘴朝天,如此论断,你算干什么吃的?!确实,笔者自知没有资格妄加论断,如此的妄见妄论或当称无知者无畏吧!本文主旨也并不在妄论画家的长短,而只是想用这些画家来例证我的一已之见:当今的画家完全可以、而且已经超过了古人或前人。  也需要说一下,例举当今的这些画家,99%与我互不相识,甚至不辨男女,且故意不予排序。我看画,从不看人名,更漠视名头、年辈和地位,注意了画,才注意其人。如果对他们做整体观察,也能证明笔者并不存在风格样式的偏爱。这些画家,都是从电视、书刊或网络上幸知的,心存敬服,就记在本子上。也有是朋友提示后网络核确的,也有见到画得精彩再去核对人名的,知道一个,随时加上一个。另也有响雷震耳者,实见却难认同。更憾有艺境极令佩服者,却惜有伤天害理的恶行,提及有违良心。当然,那些职务太高的人也不敢提及,愚下怕有拍马之嫌……。中国的艺术天地浩大,甚望得机能补寡闻才秀之陋,亦期有饱眼福之幸。  也要说明,这里主要只说当今新一代画家,像徐悲鸿、齐白石、林风眠、潘天寿、李可染……等那一辈画家,不可能也不必要在这里一览无余,这个中间地带的许多卓越的大家只好省略,当然也包括笔者对某些“大家”“大师”的妄不认可。  有人说,“你提到的那些古人和前人,一千年后还会提到。你举的当今那些“大家”, 一千年后还会提到吗?别忘了严肃的历史责任感。”对此不由反问,谁又敢断言一千年后不会提到“这些人”呢?笔者虽没资格谈什么“ 历史的责任感”,也希望一千年后的中国美术史,不要遗忘当今那些创新卓成的画家们。  ●绘画「超越」的析释  笔者的上述妄见,并不意味着否定古人或前人的历史地位,即使当今有一万人超过了他们,也代替不了他们的伟大。同样,他们再伟大,也决不意味着再也没人能超越他们。后世不能超过古人或前人,那才是奇怪的、违背哲理和逻辑的事情。比如,蔡伦的伟大是他发明了造纸,而不是在于后来的造纸水平永远超不过他。同样,齐白石的伟大,在于他首创了那种样式的大写意花鸟画,而不是在于他艺术境界的无可挑剔或后来的人永远超不过他,这个道理对任何画家都适用。  重要的是不能忘记,如果没有像任伯年、吴昌硕、徐悲鸿、齐白石、林风眠、蒋兆和,潘天寿……及之前古人的艺术高度,当今这样多画家的新高度或就不可能产生。超过不超过,也不能只以作品售价为衡准,因为那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人们对第一个吃螃蠏的人,总是念念不忘。艺术的“第一个”,也是永远不可替代的。艺术作品的价值,正在于形式或题材任一方面的首创性和独一性。曽有人不屑哥伦布航海发现美洲新大陆的价值和意义,认为那只不过是第一个走到那里而已。哥伦布说,你能让一枚鸡蛋竖立站住吗,此人屡试不能。哥伦布用力蹾了一下,鸡蛋就竖立站住了。那人不屑地说,这样谁不会呢?哥伦布说,但这是我笫一个想到的……。所谓“创作”的可贵之处,正是在于这“笫一个”。  我们可以比前人吃螃懈水平更高,但毕竟不是第一个吃螃蠏的人。不过,如果我们还总是认为不如第一个人会吃螃蠏,至今还光是炒作老一辈那些人,似乎当今仍没有出现新高度,那也是不符合逻辑和艺术规律的事情。  这里还要预答某些可能的诘问。比如:“请问到底谁超越了吴昌硕、到底谁超越了齐白石、到底谁超越了八大山人……?”。时空环境等比较条件的不同,似乎使两者看起来不具备可比性。但假如照此逻辑前提,那么“古人至高”“没人能超越”的说法,同样无法成立。更何况,作为个体欣赏者,笔者完全有自由、有权力认为某人超过了某人,即使涉至具体画家,也是一个争论不清的命题。这样说并非推诿或狡赖,因为,笔者从整体上对上述画家的艺术评估,究竟是否不负责任的无知偏激,相信定会自有公论。笔者也并非没有想到,如果拙眼所例举的这些画家站不住,整篇文章都会成为胡说八道。  或有人说,绘画这东西是说不清的,不能以常规来衡量,很难说谁高谁低,谁超越了谁。因为其存在的方式不一样,各有各的出发点和发展规律,其好坏和成败不是谁说得清的,任何武断的言辞都有偏激之嫌。  这个说法或者没有错,但人们心里实际上又都在比。人们常会想或者在议论,喜欢谁,不喜欢谁,更喜欢谁,谁的画是垃圾,某人是真正的大家,某人根本称不上大师,某人不过是欺世盗名……等等。专业的评论家,更是在研究画家们的高低优劣,从而作出学术性的评论。说得清说不清,都还是要说的。   至于是否偏激,拙文笫一句话就已说到。本文不是给人家洗温水澡,谁也烫不着,让人人都满意,而是忽冷忽热,崇鄙分明,岂能不偏?不偏不倚,说之何用?曾有不少人认为李小山说中国画“已经到了穷途末路”是偏激,但那却对中国画的发展有益。中药性偏,故尔治病,偏而不执,至正之理,拟欲效之。  对于艺术作品或艺术家,人们并未因为比较条件的不同就取消古今对比或今昔对比,问题是用什么样的逻辑方法去比较。对事物的整体性评估,往往需要采用弗晣逻辑(又称模糊逻辑)的方法,否则,人们将无法界定有三根头发算不算“秃子”、 长三个麻子算不算“麻子脸儿”、到底多大岁数才算“老头儿”……之类的问题。  如果以个别而论,笔者确也认为,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代表的高度,似乎还真有点后无来者。但这种个别并不能笼统地论证一般,也不能论定日后永远没人能超过他们,更不能从整体上得出“古人至高”无人能超越的结论。  也许是我的偏见:评论家陈传席先生说:“当代画家无人敢与他(齐白石)相比。”就诗书画印整体而论,笔者确不敢妄言。不过也想说,崔子范拜齐白石为师自创面目,刘荫祥又拜崔子范为师别开生面,而从直觉上说,我也还是更喜欢刘荫祥的作品,这是笔者在对刘荫祥的画熟视麻木后,突然对照他二人的作品得出的感觉。同样,与其父潘天寿相比,且置“一味霸悍”不论,起码从笔墨韵味、形式风格的格律性特征等方面,我还是更喜欢潘公凯的作品。史国良的画,当师于黄胄,而今较之,我则更喜欢史国良的作品……,难以尽述。  上述当今那些画家给笔者的感觉,正是如此。笔者也相信,古今绘画大家也不会希望后人永远超不过他们。  ●回答「文化内涵」的诘问  有人说,“认为‘当今中国画的整体水平,实际上已经超过了古人或前人’,说建国区区六十年就取得如此巨大成就,会让人想起‘大跃进’时的浮夸风,亩产上万斤……怕是有点文革遗风。”  用“大跃进”“浮夸风”和“ 文革”来类比一己之见,显然太过浪费了。更何况,“浮夸风”和“ 文革”的实质是命令人民做什么,而本文只是在说人民做了什么,性质完全不同。“区区六十年”至少也是六代人,成千上万画家的努力,难道还不该有少量画家比前人跨进一步?难道还应该是原地踏步或倒退?那我们这个中华民族可就白活了。  也有人说,“当代画家从形式上可能超越了先辈,但从内涵和文化修为上还相差很远。”  如果承认“当代画家从形式上可能超越了先辈”, 那就已经不是微不足道的成功。形式就是工具,是用来表现事物、对象或主题的。用陈旧的工具,进入新时代就可能存在某种不适应,所以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否定这句话只能自暴无知。之前用牛车、马车,现在有自行车、汽车、电力机车,都是工具上的超越,但谁能说它不是文化,没有内涵?连吃饭、厕所都是文化,工具的进步怎么能不是文化内涵的进步呢?  绘画的所谓形式,主要表现在对直观形象的艺术处理。我在《论中国画的雅俗错位》一文中曾说过:“所谓‘以直观形象为主’,涉及绘画的一个哲学特性。即一般规律是形式承载内容,但有时形式本身却已经具有内容的属性──绘画作品就常是如此。其形式的独特创新,往往已经内涵了画家构架审美特质的才思和学养,也才更有能力承载某种深刻的人文精神。”  同样一个人、一座山、一捰树、一种花、一种草、一只鸟……,古人前人已经那样画了千百年,看得已经麻木了,如果有人找出一种新形式来画,很新鲜、很独特、很美、很有格律韵致、很有笔墨性味,你能说这只是革新了形式而不是文化内涵的开掘吗?苏东坡画朱竹、李苦禅把鹰眼画成方形、傅抱石用散锋……这么点事儿,不知得到过多少学术性评赞,难道当今这些画家们在艺术形式上的图新开拓,不足与此相提并论吗?绘画本属于“视觉艺术”,那些能作用于视觉的创意,难道会是无足轻重的吗?绘画形式上的成功超越,不可能不包含任何文化内涵上的超越,只是不能一一对应地去比较而已。  “内涵”这个词,常被某些人用来揶揄创新。但他们不了解哲学原理中关于形式有时也是内容(内涵)的论述。世界上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把形式和内容(内涵)绝对割裂地看待,是违背哲学常识的。  当今画界某些因袭守旧者,大多不过是“仍留着满清的辫子”而已,但他们却自认为是在持守整个中华文化的正宗。如果你说今人超越了前人,他们会说你只看到了表面,没有看到文化内涵。如果你说今天的造纸超过了蔡伦,这可需要特别小心,因为他们有“内涵”等着你。所以只能说在光洁度或实用性上超过了蔡伦。即使如此,也仍然会隐伏某种笔墨官司。  他们会说:蔡伦造纸那多有内涵!他用的是未经污染的天然植物,而且拉辗子轧碎原料用的是驴,那可是宋徽宗时代主要的脚力,而且跟张择端一朝共处,那才是原汁原味!刘国松创用的纸筋纸,不过是蔡侯纸的翻版而已,人家那纸早就是带柴梗的。所以,蔡伦至高的境界,没人能超过!现在造的纸虽然光洁度柔韧度好,但那不过是表皮上的东西,而且那里面已经渗入了西洋机械的铁屑和机油,绝对不是纯粹正宗的中国纸,更缺乏蔡伦纸的“内涵”,不中不西,不伦不类,只不过是一些花架子而已……。  这些人就像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太,总认为“一代不如一代”。半个多世纪的中国画坛,起码被他们看得原地踏步,甚至会为其“退步”叹息。其实真正应该被叹息的,却恰恰正是他们。  所谓绘画中的“内涵和文化修为”很难一言以蔽,但总不能说我举的这些画家缺乏“内涵和文化修为”。果如此,他们就肯定画不出那样的画,我从画上就看出了他们很有修为,因为常说“画如其人”。  (★本文未完,續見跟帖)  (★如有平面媒体拟发表,望经联系协商。)
楼主发言:44次 发图:3张
  ●绘画超越的整体思辨  评论中国画家的高低比什么?最常见的说法是比诗、书、画、印。然而,如此全能,除了吴昌硕、齐白石等少数画家外,包括那些公称为大师者在内能有几人?  “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于一体,应该只是传统文人画以后的事情,并不是肇始至终的统一标准,否则,起码汉代帛画和唐宋墓窟壁画等,就要被开出“国籍”。 所以,完全用它衡量所有画家,未免失之绝对。  评价画家还是应该以绘画本身作为第一标准,画艺相若,再及其它。如果什么人诗书印高超,唯独绘画比不上人家,那你还是去称诗人、书法家、篆刻家好了。如果你要称“画家”,就应该用无情的绘画标尺衡量或评价,而不能借用自己的长处去平衡自己的短处,甚至使其画作处在虚高的地位。当今不知有多少行业的名人在“票”画儿“票”书法,除某些名实相副者外,往往其作品的价值并不在书画作品本身。收藏这样的作品,主要只是在收藏人名儿而已。当然,收藏人名儿,也是在收藏某种“历史”。  至此,本文还有一个极为尖锐的问题需要回答:和上一辈的画家包括被称作大师者相比,当今那些精英的画家们“超越”了什么?  愚以为,首先在于题材及内容的广度。当今这些画家总的来说(不是一概而论),已超出了前辈画家帯有某种重复的题材的关注点。  其二,当今画家的笔墨运用,在接受传统的基础上,已突破其旧有的程序和拘谨,突现出了灵悟、潇洒和轻松,并且加进了笔墨肌理手段的大胆创新。  其三,尤其在画面整体构架的方式上,当今这些画家的作品,可以见到一种格律形态的形式美,从而具备了像填词作诗一样的形式约束性质。它应该来自西方现代构成主义的影响,从而使绘画的艺术结构,内涵了一种设计意识。或者说,之前绘画的整体结构更多的是像散文,而当今有些画家作品的整体结构已经在追求“诗词歌赋”的形式艺理。  其四,这种格律属性,也可以见于他们对人物、山水、花鸟等绘画形象的艺术处理。故此,同样的客观对象,在他们笔下却耳目一新,而且更具主观属性。  其五,西方现代艺术流派观念的影响,使他们在风格样式上革面出新,从而激活了人们的审美疲劳。  其六,正是由于上述,当今这些画家们的作品,透出一种超乎以往的现代感或时代感,它令那些陈腐老套的东西显得平淡乏味,喑暗失色。当今那些在古人前人“四君子”牡丹、荷花……之类的既有形态中打转转造就的“名家”“大家”,是不配使用“超越”二字的。  如果从整体上回答所谓“超越”的含义,妄以为,上一代的大家们已经是那个时代水准的结论,而当今的大家们,都各有自己的推论和新的结论。从岩画、彩陶、帛画、汉画像砖、洞窟壁画、庙堂和墓室壁画直到宋元的精微、明清的潇洒儒雅,再到近现代的革新探索和推进,“中国画” 这个“辞条”的涵义,不断被人们做着新的注释。这就是发展,这就是前进。未来,它仍待有新的结论和新的前进。  对“中国画”每一次内涵的新注解,都可能招至迂腐无知者的反对。但 “中国画”毕竟不是孙悟空画的御妖圈,它决不会框住那些有思想、有才华、有智慧、有创见、有点子的画家们。“中国画”这个概念本有争疑,更将会不断地沿革和蜕变,试图为其做终结的注释,必定是徒劳可笑的。  仅就“正是因为追求创新才产生不了大家”这句话,笔者是不屑以如此篇幅去议论的。拙文的目的,是想申明这样一种妄见:  ●虽然未必只要创新就一定会成为大家,但绘画艺术的历史和现实都在证明:只有追求创新,才能造就出大家。  ●泥袭古人前人、做他人艺术创意的傀儡而成就的“大家”,往往或是因机缘虚就,或发迹于钻营炒作,故只能算是伪大家,当今这种伪大家并不鲜见。  ★果若有人能论证,只有因袭守旧才能造就出大家,笔者还真是乐待听闻。  有人质问:“人生下来就一样地说话、吃饭、喝水,按遗传思维行事,一直没有创新,按你这说法,岂不都成了‘伪人’?再怎么创你也得生活在地球上”(这话真像一个重大的理论发现,应该拿来反驳达尔文的进化论……)。还有人说“端午节包粽子、天天升国旗、千百年的太极拳都不创新”。且不说人的代代遗传本身就在“创新”,只这些说法也像在问一头牛加两间房子等于几,混淆了艺术与非艺术的性质。即使将其看作文化,绘画艺术也不可能像记载它们的历史一样续写美术史,因为那样肯定会太节约纸张了。  可惜没人想到,其实用京剧来反驳才是最为靠谱的。因为它与中国画都属于帯有程式性的中国传统艺术,而京剧的表演程式、剧目、行当、唱词、唱腔等等,就似乎并不创新,而且也在造就大家。然而,因为两者艺术载体分属于声光信号和光信号兩个不同的信号系统,最根本的,京剧的原作会与演员谢世一起消失,只能留下“印刷品”,所以它需要用复制使“原作”延伸,京剧也因此日见衰微。而绘画的复制模仿则属多此一举,违背其“创作”的本质特征,“程式”下去会怎样可想而知。所以,京剧与中国画的类比就形不成反证。篇幅所限,只能另待专文述及。  确曾有一首歌唱道,“太阳还是那个太阳,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好像宇宙的“天道”并不创新。然而,科学证明,每一秒钟宇宙都在变得不同,“人们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只就画家笔下的太阳和月亮,也都见过几十种。可见,即使按“天道不变”,画道也是要变的。  没有“创”,何来上帝创世纪,何来大爆炸创世说?没有“创”,连这个世界都不会有,你到哪里去谈保守“天道”或“传统”?画家如果不着力于创,那“创作”一词还从何谈起?人家总要新创出个什么东西来,你才可以去“守住传统”。如果人们都不去创新,不创出“四君子”牡丹荷花……和“文人画”之类来,哪里有什么“传统”让你去守呢?如果不去“创”作,反对“不与人同”,除了去因袭前人残羹剩饭,还能算是干什么的呢!  结语:  怎样估价当今画坛,厚古薄今还是厚今薄古,是当今两大思想倾向。某些因袭守旧者抱定今不如昔的“理论”,恐怕更多是试图自园其说的护身符,并不能论证因袭守旧的价值和地位。虽然当今中国画坛是一个因袭模仿盛行的时代,但否认中国画同时也在空前发展和进歩,不是概全之论,就怕是一种螃蟹哲学了。  当今那些因袭守旧被人笑称“题上古人名字就是假画,题上自己的名字就是大师”的东西,不过像是在说“昨天晴、前天阴、大前天晴间多云”之类完全正确的废话,即使被炒到了“名家”、“大家”乃至“大师”的份儿上,一些收藏者也可能被炒得晕头转向拿这种东西当作宝贝,但后世终归不会愚昧到让这类东西永远鱼目混珠。  有位外国人看到中国画后说:“想不到中国出现了这么多现代古人”,这简直是对因袭守旧者幽默的嘲笑。偌大一个中国,几亿双眼睛,几亿人的头脑,如此深厚卓绝的文化传统,竟然任凭把仿家炒成“大家”,把仿品炒成“妙品”“神品”“逸品”;甚至不足三流的劣品,被炒成价值数百万的“上品”;让垃圾冒充“珍宝”,像假货变成名牌……,这难道不是对消费者(收藏者)的欺骗?难道不是对鉴赏者、评论家和媒体的污辱?难道不是悠久深邃的中华文化的憾耻?!  中国画坛混乱的现状醒示我们预见,它早晚会迎来一次去伪存真、大浪淘沙式的艺术大清洗。那些像把砂子,石头用箔纸伪装做成的珍珠玛瑙,早晚会被品鉴、评论或收藏者扔进垃圾堆里。  笔者相信,从多种不同角度上追求创新,是绘画发展的永恒之路。继续追求开拓创新,将会造就更多新的名家或大家,让中国绘画更加发展和辉煌。  (★如有平面媒体拟发表,望经联系协商。)
  先生的【美术思想】也超过了古人和前人,更迥异于时人,尤其是美术界【官人】。  ---------如果先生是【大官人】,或者【大官人】具有同样的认识,那将是中国画的  大幸!
  子扬曰:  ----------伟大的【批评家】  --------------------必须有胆有识  ----------------先生有【6分之胆】·【9分乃至10分之识】
  子扬曰:  ----------拜读了先生的几篇文章  -----------------------深感:识见非凡  --------------------------针对时弊·没有【具体而微】  ---------------------------------------躲躲闪闪·闪烁其词  ------------------对不良体制·对伪大师·对假名家······  -------------------------自我【屏蔽】  -------------------------------似乎害怕有所得罪
  子扬曰:  ----------鲁迅曰:【真的猛士,敢于······】  -------------------------【汪精卫】敢于行刺【摄政王】  ----------------------------------【章太炎】敢于大闹【总统府】  ···································  ----------------抨击几个【画匠】  -----------------------------------何惧之有?
  子扬曰:  ---------我的同乡【范扬·先生】  ---------------------字不像个东东·画勉强像个东东  ---------------------------现在俨然以一代宗师的傲岸架势设坛课徒  ----------------------------------------------------请问先生作何评论?
  @江东鲁人朱子扬 2楼   先生的【美术思想】也超过了古人和前人,更迥异于时人,尤其是美术界【官人】。  ---------如果先生是【大官人】,或者【大官人】具有同样的认识,那将是中国画的  大幸!  -----------------------------  ●  子扬先生好!  謝謝您盛情的五則賜教!由于時間忙雜,在下只能每天敬復先生一則,乞諒!  早就注意到了先生在山水畫方面獨特的藝術風格和面貌,妄以為属大家之列,暫不贅言。  拙論實在谈不上什麽“美术思想”,無知者無畏罷了,就像我對文字無知郤曾累篇妄論呼吁恢復繁體字一様。我不是美術理論家,故也自與人家正統思想難以相提並論。  很慚愧,在下並非什麽“大官人”,而只是草民妄議,否則陋文怎會扔在這裡了事,怕它很難登大雅之堂。  會否『“大官人”具有同样的认识』不去揣它了,只相信藝術早晚最终會歸復其本有的規律。我對妄念有足夠的自信,拭目待之吧。  恭頌藝安!  微名不具,乞恕!
  子扬曰:  -------在《商务印书馆》开张之前  ------------中国流传千载的典籍  ---------------------都没有通过【出版社】编辑·印刷·出版·发行  ---------------
  子扬曰:  -----------【钱学森】论证“亩产万斤”  ------------------------发表在《人民日报》上  -------------------------------------------白纸黑字  -------------------------------------------------千秋耻辱
  子扬曰: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老子·道德五千言  -------------------------------------千古流芳  ------------------------------------------------意足矣
  顶.论得在理.
  闽南山丘为景,原创国画赏析  闽南山丘.多有湖泊水库.一次到厦门路上事故堵车,客车改道走山路.公路盘山弯道行进.时是春末.小雨淅沥.车行山上后.望窗外,便见近千海拔的山丘盆地.有一湖泊.境地突异.观此此景.忘了车行慢悠悠的烦恼.且如今记忆犹新.并笔墨记录此作.    作品以水墨入画,画面用宣纸特有的水墨效果把苍茫雨中的闽南山丘的景象氛围表现得很好.画中前景画个红瓦的亭和低垂的树.是为了点缀一下黑灰点的画面.追求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与在题跋上盖个朱红的印章起个呼应.泊在湖边的小船.水面低飞的小鸟.增加了画的活力.  人们忘情地陶醉于名山大川的秀丽美景.而生活.很多惊喜.很多的渴望.有如行走在荒漠的沙漠发现一个有水的绿洲.远途跋涉.路边的人家送口淡水喝的温暖滋润心田.....,当我们在登山爬山.热了.累了.渴了.而忽然发现有这样的一处天然的湖泊.那是怎么样的欣喜.  海内外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想出门在外的都希望有真诚真心的好朋友.可以雪中送碳,可以在你困难时得到互助.我也不例外.出门在外.希望的是有雪中送碳的恩泽.而不是锦上添花的希望.  在这追求人文宜居环境的社会.希望大家心中有这样的一种境地.一潭纯净的水.那怕一泉细流.一点雨露.留在心田.滋润自己或他人.  即兴闪念之作.个人原创.艺术难十全十美.望请天涯朋友多作点评.谢谢!
  @江东鲁人朱子扬 3楼   子扬曰:  ----------伟大的【批评家】  --------------------必须有胆有识  先生有【6分之胆】·【9分乃至10分之识】  -----------------------------  ●  我不是「-伟大的【批评家】」,但妄胆確有“6分之胆”(比普通的五分之胆大一点儿),不敢毫無顾忌地盡情妄言。  显然,妄而断言当今的画家已超过古人和前人,恐被看作是一个划时代的结论,如果理据不足,就会贻羞于世人或成为历史笑柄。所以本文必需回答這个极为尖锐的问题:和上一辈的画家包括被称作大师者相比,当今那些精英的画家们究竟“超越”了什么?  我写文章可能有点“雷”,但我自信不會失越法度。比如,我呼吁創新,但从不無視传统。説今人超过了前人,但决不贬低前人。我觉得现在不少人画得比徐悲鸿好,但我认为徐悲鸿对中国现代美术的贡献,几乎无人能比。我认为这样看才符合历史规律。  除本文及《论中国画的雅俗错位》外,我還在写另几篇有點“雷”或偏激的東西。待完成后賜教。
  子扬曰:  ---------中国现代美术评论家似乎集体性【转基因】  ------------------------------------以拍马奉承为能事  -------------------------------------------用专业语言吹捧画家  +++++++++++++++++++++++++++++++++++++++++++++++++天花乱坠·不知所云  ----------------------包括【陈传席】【薛永年】之流  -------------------------------------------------莫不如此
  子扬曰:  -----------前面的图文是【包洪波】和【梅墨生】的作品及评论  -------------------恕我眼拙  -----------------------------实在拿了放大镜也看不出那么多的妙处
  子扬曰:  ---------我的本意是希望看到真正的美术评论  --------------------所以建议先生多写【雷文】  -------------------------发出正直·正气·正大·正义的声音  ---------------------------------给【不正经的·美术界】来个晴天霹雳  ------------------也许先生有所顾虑  ------------------------我这样希冀先生·大为不妥
  @江东鲁人朱子扬 4楼   作者:江东鲁人朱子扬 时间: 12:27:00   子扬曰:  ----------拜读了先生的几篇文章  -----------------------深感:识见非凡  --------------------------针对时弊·没有【具体而微】  ---------------------------------------躲躲闪闪·闪烁其词  ------------------对不良体制·对伪大师·对假名家······  -------------------------自我【屏蔽】  -------------------------------似乎害怕有所得罪  ●  我寫文時盡量不與人正面交鋒,而是對事不對人。我反駁的言論,力避引用原話,而是按其原意改造後“引用”,採用的是外剛内柔的筆鋒。看起來“雷”,但盡量不傷害具體人。以申述拙見為主要目的。  可怕的是這些人為抵制行内及社會上的詬病,又用易釋孔孟老庄之类作“理論”以圖自圓其説。本也可一笑便罷,問題是,並非所有的人都能識破這種“理論”的無知和可笑,由於迷信於這些人盗得的聲名和地位而或受其惑。其對畫界乃至社會的危害不能低估。
  @江东鲁人朱子扬 5楼   何惧之有?  -----------------------------  作者:江东鲁人朱子扬 时间: 12:31:00   子扬曰:  ----------鲁迅曰:【真的猛士,敢于??????】  -------------------------【汪精卫】敢于行刺【摄政王】  ----------------------------------【章太炎】敢于大闹【总统府】  ???????????????????????????????????  ----------------抨击几个【画匠】  -----------------------------------何惧之有?  ●  鲁迅之勇,難望项背。史上勇者,令人敬佩。畫艺是非,小事而己,但議論也不敢指名道姓。
  @江东鲁人朱子扬 6楼   请问先生作何评论?  -----------------------------  ●  范先生知其名,但了解不多,據說為曾侄,名门后裔,不知所居。天津有过画展展“范扬”画,不知是否重名,对其风格面貌,印象不深。所以對范先生无法妄论。   此外,順便説到,我比较贊賞有独特面目的畫家。我看画,從不看名氣辈份。首先不是看好不好,而是看新不新。画的非常好但十分陈旧,没有创意,恐該就是先生所説的【画匠】了。
  我也许不该臧否人物  ------------我认识的【牛人】真不少  ---------------------我指名道姓的大批判  -------------------------------还想在这个圈子里混吗???
  @江东鲁人朱子扬 8楼   -----------------------------  作者:江东鲁人朱子扬 时间: 23:32:00   子扬曰:  -------在《商务印书馆》开张之前  ------------中国流传千载的典籍  ---------------------都没有通过【出版社】编辑·印刷·出版·发行  ●  先生喻意明白,不敢作比。有話要説,一吐为快而已。
  @江东鲁人朱子扬 27楼   还想在这个圈子里混吗???  -----------------------------  作者:江东鲁人朱子扬 时间: 20:32:00   我也许不该臧否人物  ------------我认识的【牛人】真不少  ---------------------我指名道姓的大批判  -------------------------------还想在这个圈子里混吗???  ●  正道而論,臧否人物没什麽不應該,民國時的報紙就多有公開争論,現在指名道姓者少,也起码上不了正式媒體。  揣到先生比較肝胆,我也是較肝胆之流,妄於亂講。其實我比較喜欢較肝胆者流,對那般矜持“文雅”八面玲瓏者則敬而远之、望塵莫及。人应該在道德底线以上做個真人。  圈子裡的事其实人們很明白,那些发泡剂造成的“大名家”,我相信终將现出原形。刘海粟何其“大师”,评论家陳传席从人到艺大揭其偽,何况另外那些小名家呢!
  子扬曰:  ----------南京的【王道云·先生】,10多年前写过一本《书法门诊室》,批评了一批作古的近现代名家,那是最像批评的批评,但后来变乖了,再也不见他大胆批评了。  ----------也是南京的【陈传席·先生】当年批评很犀利,现在似乎也变乖了,名利双收了,从南京调到北京了。  --------------通过犀利的批评赢得“大批评家”的声名,而后以高价出卖评论文章吹捧字匠画工,少了一分钱也不行。  ------------“批评家”的道德良心何在?
  @江东鲁人朱子扬 9楼   千秋耻辱  -----------------------------  作者:江东鲁人朱子扬 时间: 23:35:00   子扬曰:  -----------【钱学森】论证“亩产万斤”  ------------------------发表在《人民日报》上  -------------------------------------------白纸黑字  ●  据传言,不少人對錢学森持有微词,主要在政治人格方面。  -------------------------------------------------千秋耻辱  ●
  ★更正:  @江东鲁人朱子扬 9楼   千秋耻辱  -----------------------------  作者:江东鲁人朱子扬 时间: 23:35:00   子扬曰:  -----------【钱学森】论证“亩产万斤”  ------------------------发表在《人民日报》上  -------------------------------------------白纸黑字  -------------------------------------------------千秋耻辱  ●  据传言,不少人對錢学森持有微词,主要在政治人格方面。
  ●糾错:(不好意思!)  【元赵孟俯】应为赵孟★頫。
  作者:江东鲁人朱子扬 时间: 23:40:00   子扬曰: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老子?道德五千言  -------------------------------------千古流芳  ------------------------------------------------意足矣  ●  古之聖賢,哲言深邃。今人芸衆,難望项背。
  @xiaoke2011ABC 11楼   顶.论得在理.  -----------------------------  作者:xiaoke2011ABC 时间: 05:08:00   顶. 论得在理.  ●  依次敬復,剛幸見先生盛言慰譽,衷心致謝、祝福!
  作者:江东鲁人朱子扬 时间: 22:27:00   子扬曰:  ---------中国现代美术评论家似乎集体性【转基因】  ------------------------------------以拍马奉承为能事  -------------------------------------------用专业语言吹捧画家  天花乱坠?不知所云  ----------------------包括【陈传席】【薛永年】之流  莫不如此  ●   我所以赞佩评论家陳传席,是因為他著有《畫壇點將録》,史知丰備,锋言犀利。薛则不太深知。  當前所谓“评论”,確已几成“贊论”,直论長短者不多。其實我也曾給一些朋友写過贊評性質的文章,但恪守不言過其實。下址有三篇,先生若有時間歡迎賜教。  ★http://bbs.artron.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42164&orderby=lastpost&extra=  ★http://bbs.artron.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880107&orderby=lastpost&extra=  ★  /post-169-.shtml  我刊发于《画讯》总第140期的《有理由担忧的美术评论》拙文有如下一段話:  【当今的美术评论空前兴盛。各类画家空前之多、作品更是多如瀚海,不仅专业美术报刊,各种报纸杂志,也登画、发评论。此或堪称世界第一。  这也不由让人疑问,如此多的美术评论会有多少人看呢?有没有必要搞一下社会问卷调查?  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现在的美术评论,大多已经不是本来意义上的“美术批评”,而是已经成为褒扬甚至谀美的代名词,似乎该叫“介绍”或“誉论”了。如果只从报刊评论来看,中国简直到处都是“著名画家”乃至“大家”“大师”了。这样的评论是否还能牵动人们关注的神经呢。  ……  即使我们认可美术评论的赞扬模式,但如果像经常见到的,总是沿袭幼即喜画、早承家学、师出名门、博览群书、笔耕不辍、遍游广识、师于造化、笔墨泔畅、气势磅礴……之类的套路,换个名字就几乎可以用在另一位画家身上,这样的评论又有什么意义呢?】  全文想以後再发出来。
  @江东鲁人朱子扬 21楼   实在拿了放大镜也看不出那么多的妙处  -----------------------------  作者:江东鲁人朱子扬 时间: 22:32:00   子扬曰:  -----------前面的图文是【包洪波】和【梅墨生】的作品及评论  -------------------恕我眼拙  -----------------------------实在拿了放大镜也看不出那么多的妙处  ●  且置先生所及不论,  就當前画界的情况,大家心中都有数.。相信历史终歸於真實,聽《百家讲壇》論史,便有此感触。
  创新是泙价一幅作品的最重耍标准m我完全支持赞同.中国当今書法界最缺的就是创新精神.反之它也最有潜力,一片空白.不知先生对之有何看法.
  @原始森林天 38楼   创新是泙价一幅作品的最重耍标准m我完全支持赞同.中国当今書法界最缺的就是创新精神.反之它也最有潜力,一片空白.不知先生对之有何看法.  -----------------------------  作者:原始森林天 时间: 01:05:00   创新是泙价一幅作品的最重耍标准m我完全支持赞同.。中国当今書法界最缺的就是创新精神.反之它也最有潜力,一片空白.不知先生对之有何看法.  ●  問先生好!  書法我不内行,更缺少深入思考,但我还是很喜歡有新意的東西。像古干、曾來德等不少新派作品我就很喜歡。創新和个性是艺術的生命價值,重復則喪失藝術意義,不再是艺术品而只是装饰品,有实用价而无收藏价值。不過,書法受字形限制,創新空間可能较小些,不如绘画宽广。我看过許多书法作品后,感觉寫得好的人太多了……,很需要思考未来的走向。  我1996年有拙文《“现代書法”辯談》,权以敬復或作聊天:  『现代书法』辩谈  刘丰杰  在《天津日报》或《今晚报》上,几见有艺界朋友谈及“现代书法”,其间多执微辞,乃至愤愤。读来启动井见,欲与诸朋友相叙,只属交流,决无冒犯之意。又我并非书家,难免把一些外行话来露丑,一并先乞赐教和哂谅。  一些朋友批评的“现代书法”、“当代书法”、“书法主义”等等,其艺术现象无非是:(一)将书法与绘画混融于一;(二)肢解并毁坏汉字的固有结构乃至难以辨认,破坏了汉字文化的严肃性;(三),明明背悖了书法艺术笔墨技法的既有传统和样式,却一定要赖着“书法”这块招牌不放。  愚以为,这其中的第三点或当是要害。因若这“现代书法”不再自称“书法”,设或万事皆休了。非字非画,犹如非驴非马,叫个“骡子”岂不便当,何致生来恁多非议?但转念又想,郑板桥的字(板桥体)既非隶又非楷,也仍叫书法;“四不象”仍可叫兽;“猴鸟”仍可称鸟;一种既非苹果又非梨的水果遂称“苹果梨”,以求相关而又不相同之义。人家既在“书法”称谓中加了“现代”、“当代”、“主义”、“装置”之类,以承认自己并非正支正脉,大约也就罢了,更何况文字原本就是根缘于图画(象形文字)的呢?虽常谓“名不正则言不顺”,但当今查德教授创立的“模糊理论”(弗晰逻辑),在用之于“名”的时候却很宽容。从此出发,人们决不会再为“到底有几根头发的算秃子”或“到底多大岁数才算老头儿”之类的争论浪费时间了。又如,权威性很高的《辞海》给书法的定义是“指毛笔字书写的方法”,而现今用钢笔、竹笔之类写成的文字,却早已堂而皇之的被称作“硬笔书法”了。到底什么才配叫“书法”,也许是永远争论不清楚的。  有人会说,难道破坏了汉字的原本结构,甚至根本不念字儿的也能叫书法么?这就等于说,写什么字不像什么字能叫书法吗?由此令我想起,当初我也曾于内心发问,象毕加索、勃拉克那样画什么不像什么并且随意肢解拼凑现实物象画出的东西,难道也能叫“绘画”吗?60年代上美术学院的时候正值“文革”时期,在打倒“封资修”的时代背景下,和同学们一起买毕加索的精美画册,不是为了欣赏,而是因它比买图画纸还便宜,可以用反面画水粉画——岂知当时,毕加索早已是世界公认的画坛巨匠,想来惭愧!对于那些被认为“奇形怪状,类似画符”的书法作品,也使我想起康定斯基或蒙德里安的抽象绘画,只是无法将其称作“抽象书法”,因为文字和书法本身就是抽象的。文字原本就是一种符号,也可说是“画符”,宋王安石的《元日》便有名句:“总把新桃换旧符”。又另如,乾、坤、离、坎、震、巽、艮、兑等八卦图形及六十四卦图形可谓画符,但同时也是文字,笔者更有文称它们是世界上涵义最为丰富宏大的抽象绘画。哲学也认为,事务原本就是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不可绝对而论。  另外,文字本身作为语言工具的严肃性,也不应与艺术规律的严肃性混同起来。作为书报刊的用字,自有法定规则进行约束。莫说其差错率超过多少,就是正确无误的繁体字,现在也还被认为是“不规范用字”。但书法作品中的繁体字、异体字、古字乃至废弃字,却都公认无可指责。这是因为,书法乃是一门艺术,它有自身的艺术目的、规律和法则。有朋友在其文章中指责说,“现代书法”的目的,是要“反传统”乃至“消灭传统”。其实该文自己便用一段很精到的话自己回答了这个问题。其文中说:“所谓传统者,是对现代而言,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传统和现代。”此言甚确,何谓传统,既往之谓也。艺术史证明,艺术要发展,“反传统”便是必然的。仅就书法而言,从象形文字到篆、隶、楷、行等等;从五帝,到唐、宋、元、明、清以至今天的历史,都证明着这一点。也像该文说的,“各个朝代都把自己所处时代的书法叫现代书法。一代代的现代终将被后代奉为传统。”象扬州八怪、吴昌硕、齐白石等人的书画作品,都曾被认作异端旁门,但而今却早已相当“传统”了。当年被认作大逆不道的林风眠,而今已被尊为一代宗师,但他的作品与时下的前卫绘画相比,也早已时过境迁了。假定从来没有过“反传统”,也就根本不会有所谓的“传统”。但如果有人想“消灭传统”,那也是绝对不可能的。即使古老的甲骨文、钟鼎文、大篆和小篆乃至欧、虞、颜、柳、赵诸家,至今也仍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将来也会如此。  不过就艺术而言,除去其思想内涵之外,艺术形式的独创性和多样性便是其生机所在了。在艺术形式的探索中,既需要狂风暴雨式的争论,也需要和风丽日式的宽容。稍前美术理论界曾盛行过一种“立交桥”理论,这或许更有利于艺术的发展。其中若有悖理求怪华而不实的东西,也只能由一定的文化背景和欣赏环境自然淘汰,远非人力所可强为的。艺术的固有规律,也就是它的自然法则。老子的《道德经》告诉我们,自然法则才是最高法则。  原载《今晚报》日
第七版  后转载于《现代书法》杂志1996年第4期
  @江东鲁人朱子扬 22楼   我这样希冀先生·大为不妥  -----------------------------  作者:江东鲁人朱子扬 时间: 22:45:00   子扬曰:  ---------我的本意是希望看到真正的美术评论  --------------------所以建议先生多写【雷文】  -------------------------发出正直?正气?正大?正义的声音  ---------------------------------给【不正经的?美术界】来个晴天霹雳  ------------------也许先生有所顾虑  ------------------------我这样希冀先生?大为不妥  ●  先生褒意恕不敢當,但我确是仍在写几篇有點“雷”、不入流的东西。我雖無太多顧慮,但它肯定難豋大雅之堂。能有地方和朋友們交流看法就不错了。  我不能每天敬復了,似乎陋文在網络总跳出来不太妥当……。乞諒!祝大藝更精!
  @xiaoke2011ABC 12楼   闽南山丘为景,原创国画赏析  闽南山丘.多有湖泊水库.一次到厦门路上事故堵车,客车改道走山路.公路盘山弯道行进.时是春末.小雨淅沥.车行山上后.望窗外,便见近千海拔的山丘盆地.有一湖泊.境地突异.观此此景.忘了车行慢悠悠的烦恼.且如今记忆犹新.并笔墨记录此作.    作品以水墨入画,画面用宣纸特有的水墨效果把苍茫雨中的闽南山丘的景象氛围表现得......  -----------------------------  ●  画得不错。
  作者:江东鲁人朱子扬 时间: 14:35:00   书画界的许多新概念大多为【故弄玄虚】  -----------如多年前陕西的所谓【智性书写】  ---------------------------难道还有【愚性书写】?  ●  【智性书写】还是頭回听説,便去看了薛养贤先生谈智性书写的視頻。我對他的字还是甚為喜歡、贊賞的。他説的【智性书写】看起來是指揮毫时的一种心境,但它用來命名一種书法形態,我觉得难以名副其實,理論上怕很難說得通。画界也有人爱起标新立異的名目,像“新文人画”就是,也还有别的……,我不願説太多得罪人。如果画得没有獨特的、新的艺術型态,偏要起個獨特新奇的名號,我看有點哗衆取寵。这種名不副实,恐将成為后世的笑柄。
  子扬曰:  -----------前面的图文是【包洪波】和【梅墨生】的作品及评论  -------------------恕我眼拙  -----------------------------  @江东鲁人朱子扬 21楼
22:32:00  实在拿了放大镜也看不出那么多的妙处  -----------------------------  现在冒牌的名家、大家、大师的确不少。
  深有同感,要做到“新”谈何容易,还要有深度、厚度,才为佳作,先生在文中点的一些现代大家,有几个鄙人感觉不配
  @默黑默黑 44楼
14:54:00  深有同感,要做到“新”谈何容易,还要有深度、厚度,才为佳作,先生在文中点的一些现代大家,有几个鄙人感觉不配  -----------------------------  ●  謝謝先生赐教!但您楼上留言是针对21楼説的,不是指拙文。先生针对拙文的看法,当然自有您的道理,尤其对人的看法,我未必看得全面。您自然不願提到具體人,如願意,也可以针对具体画家相互討論。  关于創新,我说过:笔者虽极力崇赞中国画创新,但也不认可那种违背艺术规律的求新求怪,也知道这类的画儿和那些陈旧泥袭的东西一样没多大意思,甚至不屑一顾。同时,我更不赞成用这种怪胎“骡子”去否定优种“骡子”,或是“倒脏水连孩子一起倒掉”。  即頌安好!
  非常赞同!先祝先生新年快乐
  @默黑默黑 46楼
14:19:00  非常赞同!先祝先生新年快乐  -----------------------------  ●  謝謝,問好!祝吉祥福順!
  曲高和寡  我用劣作为先生顶贴
  当今时代,唯有融汇中西的画家才有可能成为大师   偶然经过,见有人谈论中国画的命运,感动了,也写上几句,交流一下。  “天人合一“的思维造成了中国画是主客观混合的意象绘画的特征。这个特征在宋元时期,古人的个性与那个时代结合,无论是观念,形式,技巧都是高度成熟而完美的,后人为什么无法超越?因为时空改变了,当代人的脸面上还要按着古人的眉目,艺术创造的生命力终止了。那叫泥古不化。  怎么办?保持观念,技巧,改变形式,看来是唯一能与古人拉开距离的途径。改变好的是大师,改的不怎么好是画家,没改变那就是画匠,无非是这个画匠比那个画匠好点而已。恐怕好一点的画匠还模仿不到宋元的水平,更何况看宋元上博物馆去,要你干什么?  附上有真正大师风范的网站筛选: http://machielart.jimdo/com供大家启发。
  @江东鲁人朱子扬 19楼
22:19:00    -----------------------------  梅先生写写文章也还能凑合,画画实在太嫩了,真不好意思说您。这样下去,能拿笔的都称得上名家了。
  @还我水墨精神 54楼
11:59:00  当今时代,唯有融汇中西的画家才有可能成为大师  偶然经过,见有人谈论中国画的命运,感动了,也写上几句,交流一下。  “天人合一“的思维造成了中国画是主客观混合的意象绘画的特征。这个特征在宋元时期,古人的个性与那个时代结合,无论是观念,形式,技巧都是高度成熟而完美的,后人为什么无法超越?因为时空改变了,当代人的脸面上还要按着古人的眉目,艺术创造的生命力终止了。那叫泥古不化。  怎么办?保持......  -----------------------------  说的真有见解,几句话就看出有思想。
  @还我水墨精神 54楼
11:59:00  当今时代,唯有融汇中西的画家才有可能成为大师  偶然经过,见有人谈论中国画的命运,感动了,也写上几句,交流一下。  “天人合一“的思维造成了中国画是主客观混合的意象绘画的特征。这个特征在宋元时期,古人的个性与那个时代结合,无论是观念,形式,技巧都是高度成熟而完美的,后人为什么无法超越?因为时空改变了,当代人的脸面上还要按着古人的眉目,艺术创造的生命力终止了。那叫泥古不化。  怎么办?保持......  -----------------------------  問好,謝謝,看了您的文章,赞赏您的见解。
  三个月不来了,問诸位朋友暑安!
  使劲顶呀 支持!
  @时间究竟授 60楼
14:38:00  使劲顶呀 支持!  -----------------------------  謝謝,問好!祝朋友中秋節快樂!
  @还我水墨精神 54楼
11:59:00  当今时代,唯有融汇中西的画家才有可能成为大师  偶然经过,见有人谈论中国画的命运,
了,也写上几句,交流一下。  “天人合一“的思维造成了中国画是主客观混合的意象绘画的特征。这个特征在宋元时期,古人的个性与那个时代结合,无论是观念,形式,技巧都是高度成熟而完美的,后人为什么无法超越?因为时空改变了,当代人的脸面上还要按着古人的眉目,艺术创造的生命力终止了。那叫泥古不化。  怎么......  -----------------------------  赞同您的观点,也支持楼主就这一理论继续探讨。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只不过创新是建立在传承的基础之上,好比现代科技研究已向外太空迈进,但三大定律仍是物理学科的基础之一。因此在艺术要有所创新,有大师风范的表现,前提是在艺术领域必须学贯中西,并且能在当今浮躁环境中静心磨砺。一切闭门造车,捷足先登,乖张谲戾均不能视为创新之举。同时一味厚古薄今,今不如昔九斤老太理论应当抛弃,现实中也还有足音空谷的高士们在朦胧中择善固执秉烛潜行。
  @还我水墨精神
11:59:00  当今时代,唯有融汇中西的画家才有可能成为大师  偶然经过,见有人谈论中国画的命运,
了,也写上几句,交流一下。  “天人合一“的思维造成了中国画是主客观混合的意象绘画的特征。这个特征在宋元时期,古人的个性与那个时代结合,无论是观念,形式,技巧都是高度成熟而完美的,后人为什么无法超越?因为时空改变了,当代人的脸面上还要按着古人的眉目,艺术创造的生命力终止了。那叫泥古不化。  怎么......  -----------------------------  @二十九年半副中士 63楼
16:59:00  赞同您的观点,也支持楼主就这一理论继续探讨。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只不过创新是建立在传承的基础之上,好比现代科技研究已向外太空迈进,但三大定律仍是物理学科的基础之一。因此在艺术要有所创新,有大师风范的表现,前提是在艺术领域必须学贯中西,并且能在当今浮躁环境中静心磨砺。一切闭门造车,捷足先登,乖张谲戾均不能视为创新之举。同时一味厚古薄今,今不如昔九斤老太理论应当抛弃,现实中也还有足音......  -----------------------------  ●  拜读二位先生高见,谢謝!
  谢谢先生给我的热情鼓励!  发几张近作向您汇报!
  @江东鲁人朱子扬 68楼
09:48:00  谢谢先生给我的热情鼓励!  发几张近作向您汇报!  -----------------------------  ●  謝謝,問好!贊賞新近隹作,情趣妙生。
  @江东鲁人朱子扬 66楼
09:45:00    -----------------------------  ●  怎样和您私下沟通?  可进我博中左上找邮箱联系。
  一只牛+两间屋=我的梦想。楼主:我有个网名就叫‘一只牛’哦。
  @广州小小草 72楼
12:53:00  一只牛+两间屋=我的梦想。楼主:我有个网名就叫‘一只牛’哦。  -----------------------------  ●  您的留言刚看到~想不到我已这么长时间不來了。  謝謝您转载拙文!  新的一年,衷心祝福您!
  給讀者朋友拜年,祝福!
  @小诺米火山奖 75楼
18:31:00    -----------------------------  ●  什么图片被删除了?可惜没看见!
  强烈向大家推荐一个好网站,http://www.51zxw.net/study.asp?vip=4603465 教程由在校老师录制,,有办公类、平 面设计类,室内设计类,机械设计类教程.....让你足不出门,都可以体现学校的专业教育!
  @cheekuo 77楼
16:56:00  强烈向大家推荐一个好网站,http://www.51zxw.net/study.asp?vip=4603465 教程由在校老师录制,,有办公类、平 面设计类,室内设计类,机械设计类教程.....让你足不出门,都可以体现学校的专业教育!  -----------------------------  ●  謝謝!
  @广州小小草 72楼
12:53:00  一只牛+两间屋=我的梦想。楼主:我有个网名就叫‘一只牛’哦。  -----------------------------  ●  問好!有趣!
  说得有点意思~~~
  @爱网人 80楼
00:34:00  说得有点意思~~~  -----------------------------  ●  問好!謝謝!
  @广州小小草 72楼
12:53:00  一只牛+两间屋=我的梦想。楼主:我有个网名就叫‘一只牛’哦。  -----------------------------  ●  謝謝您转载拙文!但那里没了动静………。
  网友五一节快乐!
  20多天了,謝謝讀者朋友!
  文中例举的画家,后來又加了一些人。
  端午節愉快!
  赐阅的朋友周日好!
  “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时代在发展,在前进,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古人的东西,当然不是尽善尽美,完美无瑕。。。因为我们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古人受文化、地域、时间的限制,或者是否有皇家的(宠幸?)决定的!也就是那么几个人。。。。。。。。。不可能、也不会普及到大众!所谓:座中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现在这个时代,几乎人人都有文化(深浅不论)、信息量大、传递迅速,这些都是前人无法比拟的。。。。。。。。。。所以说,超过古人是必然的!!!我想说的是,对中国画的认识和对中国画的态度!中国画并没有走向没落。。。而是在继承中发展和壮大,标志在有一大批有学识、有实践、能力强的【学院派】!!!像你所说,有许多画家已经超过了古人。。。成名的利益是巨大的!因此,就有人拉大旗做虎皮、装腔作势、摆出一副所谓的“大师”的嘴脸,你去问一问他,中国画的基本常识、画理、技法都回答不出来。。。。真是可笑可悲!!!画重要、人品更重要。。。。。。。。。。。。。。。。
  如果我哪一天“开窍”了,拿起墨往纸上一浇,再胡乱拉上几笔,就成为了“大师”?因为我确实与众不同、别出心裁、独具一格。。。。。。。。。。哈哈!就像猴子耍把戏。。。。见【快乐一刻】!
  谢謝!問好!
  @刘丰杰369 中国画追求创新就产生不了大家吗  中国画只有追求创新才能产生大家。
  十一休假祝网友快乐!
  五一节愉快!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俄罗斯风景画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