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小个子普拉东东怎么死的

《战争与和平》故事梗概
" align="center" class="mainbody">
&&&&&&&&&&&&&&&&&&&&
留一点空间给自己!当你累了的时候,心灵是唯一的归宿!岁月改变了年轮,但改变不了你我一颗喜欢阅读的心!
朋友!有空来坐坐!
&&3517&篇文章&&
883&个评论
&&博主说明:教师姓名:王金龙学校:文锦中学博客等级:现有积分:40087距离下一等级:2913分博客排名:教师类&第13
& & 《战争与和平》问世至今,一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以史诗般广阔与雄浑的气势,生动地描写了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生活领域.
[故事梗概]
& & 一八○五年七月,宫廷女官安娜?芭芙洛芙娜在彼得堡举行了一次盛大的晚会。到会的有上流社会名流。发?西利?塞尔格维支?库拉根公爵是第一个到会的贵族。他说起话来懒洋洋的,是个惯会拍马逢迎的人。他常爱说这样一句话:“我是忠心的仆人”。他有个女儿叫爱仑,象白昼一样的美丽,大儿子依包理特是个低能的外交官,小儿子阿那托尔是个挥霍无度的花花公子。他们一家都出席了晚会。一位叫德路别兹卡雅的公爵夫人,要求库拉根把她的儿子保理斯介绍去当禁卫军军官。公爵答应了。到会的还有一个刚从国外受教育回来,初次踏入社交界的彼埃尔。他“笨拙,肥胖,是一个宽肩大汉,双手又大又红”。他是莫斯科著名的伯爵别素号夫的私生子,奉父命到彼得堡来寻找职业。他是个拿破仑的崇拜者。
& & 到会的,还有年青的公爵安德来?保尔康斯基。他是个身材不高而极俊秀的年轻人,“具有明确而冷静的面貌”。他的妻子莉萨是个矮小而活泼的女人。安德来原先认识彼埃尔,他谈到他就要上前线去打仗了。在晚会上,人们交谈着法国和俄国日趋紧张的关系。会后,彼埃尔去拜访安德来。他对安德来说:“为自由而战,我便最先从军,但帮助英、奥去反对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指拿破仑--引者)是不对的。”
保理斯?经库拉根公爵介绍要到军队去服役了。他母亲带他到莫斯科看望亲戚罗斯托夫伯爵一家。伯爵夫人和其女儿正在过命名日。伯爵夫人是个具有东方式瘦脸的女人,她养了十二个儿女,但多半夭折了。伯爵是个平庸的人,他不如妻子能干。他们的大儿子尼古拉是个大学生,正和伯爵十五岁的甥女索尼亚恋爱。保理斯来到后,和伯爵十三岁的小女儿娜达莎也闹起恋爱来。娜塔莎是个黑眼睛、大嘴巴、不美丽,但十分天真活泼的女孩子。
彼埃尔在彼得堡没有选定职业,又回到莫斯科。这时别素号夫伯爵病得快死了。他的家族围绕他的遗产问题,进行了一场激烈的争夺。库拉根公爵因和别素号夫伯爵沾点亲,主动跑来张罗。他和伯爵的三个女儿勾结起来,想瓜分遗产,排挤彼埃尔。但别素号夫已事先立好遗嘱,要把财产让给彼埃尔继承。库拉根公爵没占到便宜,反自讨没趣。
安德来把妻子送回他父亲的领地童山后,便上前线去了。他是俄奥联军总司令库图左夫的副官。一八○五年十月,司令部设在奥地利的一个名叫布劳诺的地方。十一日,库图左夫亲自检阅了五个步兵团。由于副总司令马克将军所率领的部队被法军消灭,使俄军处境困难。库图左夫下达了向维也纳撤退的命令。他指挥的三万五千俄军遭到拿破仑指挥的十万法军追赶。十月二十八日,库图左夫军队渡到多瑙河左岸。因受伤、落伍、战死,军队损失了三分之一。不久,维也纳也失守了。法军大部队随后淹至。库图左夫命令名将巴格拉齐昂以四千轻骑兵去豪拉布儒恩阻挡法军。
& & 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炮兵上尉屠升和他的战士们表现得非常顽强勇敢,终于把法军遏止住了。十一月十二日,库图左夫退军到奥尔牟兹,这里已经聚集了八万俄奥联军。第二天,俄皇亚历山大一世(他是个漂亮年青的沙皇)和奥王检阅了军队。二十日与法军在奥斯特里茨进行会战。库图左夫估计形势对俄军不利,不同意这次会战,但年青好胜的亚历山大一世和将军们执意要这样干。法军由拿破仑亲自指挥战斗,他“骑着灰色小阿拉伯马,穿着蓝色军大衣”,这天正好是他的加冕礼周年纪念日。会战从清晨五时开始直到下午五时结束。俄奥联军大败溃逃,连亚历山大一世和库图左夫都受了伤。安德来受了重伤,他一人倒卧在卜拉村山上,看着高远的天空,想起了“荣誉”和“自私心”都是毫无意义的东西,过去他一直为获得“荣誉”而奋斗,现在他感到“一切是空虚,一切是幻觉”。拿破仑巡视战场,发现了安德来,便命令把他抬下去治疗。由于安德来伤势较重,法军转移时,把他留给了当地居民。
& & 一八○六年,罗斯托夫伯爵的大儿子尼古拉从前线告假回到莫斯科。他是个英俊的骠骑兵中尉。老伯爵举行了一次宴会,把他当作“最好的儿子和英雄”来欢迎。
& & 彼埃尔自父亲死后继承了大笔遗产。势利的库拉根公爵便把女儿爱仑嫁给他。爱仑是个放荡的女人,成天沉溺于舞会中,她对丈夫缺乏真诚的爱。一次,她和军官道洛号夫勾搭上了。为此,彼埃尔和道洛号夫进行了一场决斗。彼埃尔把道洛号夫打伤了。一星期后,彼埃尔叫妻子搬到田庄去,自己上彼得堡了。在彼得堡,他参加了一个宗教组织“共济会”。后来又到基辅视察自己的田庄。他在田庄上实行农业改革,并着手解放农奴,但他是个缺乏实际经验的人,他受到管家的愚弄和欺骗。他到保古恰罗佛去看望安德来公爵(他伤愈后已从前线回来)。并向他宣扬共济主义(主张博爱和虔信上帝),安德来却对他说;“你的学说说服不了我,而是生死在说服我。”安德来自奥斯特里茨会战受伤后,内心起了很大的变化。不久前,他的妻子莉萨又因分娩谢世了。他情绪消沉,正在探求人生的意义。
& & 一八○七年六月,发生了弗利德兰会战。俄国军队取得了胜利。战后,宣布停战。俄法两国皇帝亲自参加了在提尔西特的和约签订仪式。
& & 安德来公爵在自己的田庄上,进行解放农奴的尝试。他使三百个农奴变成了自由农民,并使另一部分农奴以免役税代替了强制劳动。在一次盛大的舞会上,由彼埃尔介绍,安德来认识了娜塔莎。现在娜塔莎已经十六岁了,出落得很标致。她原先的爱人保理斯想和一个有钱的女子结婚,已把她丢弃了。娜塔莎舞跳得很出色。在安德来心目中,娜塔莎是他看到的第一个美女,“她的魔力之酒使他陶醉了”。不久,安德来向娜塔莎求婚,她和她的父母都同意了。但安德来的父亲反对,婚事暂时被搁下来。
& & 一八一○年九月十五日,罗斯托夫伯爵家举行了一次大型的打猎活动。他们共出动了一百三十只猎犬和二十个骑马的猎人。娜塔莎和她的弟弟彼恰也都争着参加了。路上,他们又会合了他们家的远亲--伯伯的猎队,一道往山林进发。最初,他们放出猎犬活捉了一只母狼。中午时分,开始猎狐狸。这时,罗斯托夫家的仆人和地主伊拉根家的仆人发生了争执,经双方主人调解,依拉根邀请尼古拉?罗斯托夫的猎队到他的领地猎兔子。依拉根有只黑眼红花的猎犬是用三个农奴的家庭换来的。他对自己出色的猎犬“啧啧”称赞不已。尼古拉放出自己心爱的黑花猎犬想和依拉根的猎犬比试一番。刚好,这时跳出一只母兔,尼古拉和依拉根的狗都扑空了,而伯伯的狼犬却把兔子扑倒了。这种胜利,使这位老人高兴得连声音和手都抖动起来。
& & 天晚了,尼古拉兄妹接受伯伯的邀请到他田庄米哈洛夫卡歇息。晚上,娜塔莎欣赏车夫米戚卡的弹琴。伯伯一时高兴也弹起六弦琴来,他弹得美极了。娜塔莎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直到晚上十时,老伯爵夫妇派马车来接他们回去为止。
& & 在爱仑家举办的跳舞会上,花花公子阿那托尔追求娜塔莎。这位意志不坚定,带几分稚气的女子竟爱上他,并自动地解除了和安德来的婚约。阿那托尔要把娜塔莎拐骗到国外去。但他们约定逃走的计划时,被索尼亚听见了。她转告了娜塔莎的教母玛丽娅。娜塔莎出逃不成,生起病来。彼埃尔跑来劝慰娜塔莎,并把阿那托尔已经结婚的事告诉娜塔莎。娜塔莎知道自己受骗了,气得要服毒自杀。彼埃尔得知自己的妻子爱仑也参加了阴谋活动(她为自己的弟弟阿那托尔拉线),便气冲冲地对她说:“您在哪里,哪里便有堕落和罪恶。”安德来见娜塔莎已变心,便托彼埃尔把娜塔莎的相片送还给她。
& & 一八一二年,拿破仑从德里斯登到波兰,命令军队渡过聂门河(俄国和波兰的界河),对俄国发动了侵略战争。俄皇亚历山大一世令侍从武官巴拉涉夫送信给拿破仑,指出其背信弃义的行为,要求他撤军。拿破仑不予理睬,把大军推进到维尔那。七月十五日,莫斯科群众聚集在斯洛保大宫前,由俄皇进行战争总动员。他要求商人出钱,贵族供给民团。人们一时被爱国热情所鼓舞。彼埃尔愿出一千志愿军和全部给养。
& & 安德来在战争爆发后,上了前线,担任轻骑兵团团长。尼古拉?罗斯托夫被晋升为上尉,在战斗中因表现勇敢,获得了乔治十字勋章,并被任命为轻骑兵指挥官。斯摩棱斯克是通往莫斯科的大道。俄法两军在这里举行了会战。拿破仑命一百三十门大炮向城里猛轰。俄军总司令巴拉克?德?托利是个不孚众望的指挥官,他和第三军司令巴格拉齐昂也配合不好。接着,斯摩棱斯克失守。八月八日由萨退考夫元帅等组织军事委员会,认为战事失败是指挥不统一。建议撤换托利,改任库图佐夫为司令官。提案获得沙皇批准,于是库图左夫重返第一线。
& & 皆尼索夫中校向库图左夫提出要去组织游击队,打击入侵的法军。库图左夫赞同了他的计划,派他去了。库图左夫想把他心爱的副官安德来调回司令部。但安德来说,他已习惯了他的团队。面对这两位出色的军人,库图左夫感到:“占领要塞不难,打胜仗却难了,我们不要猛攻,却需要忍耐和时间。这两个战士比一切都强,要让法国人吃马肉。”
& & 一八一二年八月二十六日,爆发了波罗金诺会战。波罗金诺是莫斯科的门户,形势十分险要。在会战前一天,法国王宫总监德?波塞从巴黎带给拿破仑一件皇后送他的礼物,礼物是皇太子(即“罗马王”)的画像,他一手举笏,一手捧地球。拿破仑当时患了伤风病,但他还亲自向全军宣读文告,并鼓动说:“胜利带给我们一切所需要的东西。”他命令副王牟拉亲率军队攻占波罗金诺村。法军集中了一百零二门大炮轰击俄军阵地。
& & 战事进行得十分激烈。彼埃尔在会站前一天来到前线。他的坐骑中弹倒下了。他在慌乱中登上了拉叶夫斯基山冈。那儿是俄军炮兵阵地。兵士想赶跑他,但看到他和善沉着,便让他坐在一旁观战。彼埃尔被兵士们的英勇行为所鼓舞,自动参加搬运炮弹。一颗炮弹把他震昏了。法军冲上来。他和一个法国军官肉博,直到俄军重新占领阵地为止。
& & 法军的进攻受到俄军猛烈抵抗。前线指挥官纷纷向拿破仑要求增援。法军大炮已增至二百门。但俄军在库图左夫沉着的指挥下,仍坚守着阵地。安德来被炮弹炸伤。战斗是空前残酷的。战斗到最后,俄法双方都筋疲力竭了。兵士没有食物,没有休息。“任何人看到零乱的俄国后方,或法国后方,只要任何一方再作一点努力,就会把对方打垮。”可是双方都没有力量了。守在阵地上的俄军损失了一半,法军大部队损失了四分之一。
& & 俄军司令部在农民家举行军事会议。在是否放弃莫斯科的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争执。以参谋长别尼格生为首的一派,主张保卫神圣的古都。但当时俄军损失惨重,后备弹药已无法补充。摆在俄国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损失军队和莫斯科;要么损失莫斯科,保持军队。库图左夫果断地选择了放弃莫斯科、保持军队的道路。他说;“凭祖国和皇帝交托给我的权柄,我下令退却。”这引起莫斯科卫戌司令拉斯托卜卿和沙皇本人不满。
& & 俄军穿过莫斯科,退至锐阿桑大道。九月二日,拿破仑站在波克隆尼山上,神态高傲地看着脚下的莫斯科,他等待着俄军派代表团来求和,但俄国代表团始终没有来。等待他的只是一座空城。莫斯科的居民只剩下五十分之一。二日下午,牟拉军队进驻莫斯科。城里没有居民,就象“水在沙里一样”,给法军造成很大的困难。接着,莫斯科发生大火。起火原因不明。法军以为是俄国人放的。在全城搜捕纵火犯。
& & 罗斯托夫伯爵一家在法军进入莫斯科前一天才撤退。在这之前,娜塔莎和女管家接待了许多伤员,并把自己搬家的车辆让出来运载伤员。其中有负重伤的安德来,他已昏迷了七天了。在撤退途中,娜塔莎去看望安德来,要他饶恕她的过去。安德来说:“我比以前更爱您”。
& & 彼埃尔经历了战场的一番风险后,回到了莫斯科。他不打算离开这座城市。他用农民的服装把自己装扮起来,企图等待拿破仑进入莫斯科时,把他刺死。九月三十日,拿破仑进城。彼埃尔便在胸前藏了一把刀。这时莫斯科大火还在蔓廷。彼埃尔在火堆中救出了一个女孩。后来,他看到两法国士兵在街上侮辱俄国一个青年妇女,便迎上去营救。结果他被一队法国巡逻兵捉住,搜出他随身带的刀,把他当作纵火犯逮捕了。
& & 莫斯科失守了。京城彼得堡的上流社会,照常举行舞会和欢宴。在这时“接见和舞会是照旧的,法国戏院是照旧的,朝廷的兴趣是照旧的,官员的兴趣和阴谋都是照旧的”。这里,皇太子派、皇后玛丽亚派、法国人派和其它各种派别势力明争暗斗,追名逐利。交际花爱仑过了一段荒淫放荡的生活后,病死了。
& & 彼埃尔被俘后,不肯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和身世。他被关进马厩里,后来又被押去陪斩。在俘虏营中,他认识了一个农民出身的老兵普拉东?卡拉塔耶夫。彼埃尔感到他又优雅、又朴素,体现了“俄国的、善良的和完美的性格”。但他是个宿命论者,在普拉东看来,人不可以去谴责别人和反对不公平:不管发生什么事,结果总归是好的;不管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到“上帝的判决”,看到天意的安排。他喜欢讲一个“无缘无故白白受苦”的商人的故事,商人在他生命最后一刻还饶恕了那个害他坐了许多年牢的强盗。每当普拉东讲起这个故事时,总是眉飞色舞,焕发着“狂喜的神色”。他那“听天由命”和“勿以暴力抗恶”的思想给了彼埃尔很深的印象。他决定奉行卡拉塔耶夫的哲学去生活。安德来因伤重,他同妹妹玛丽亚、儿子和娜塔莎诀别后,去世了。
& & 俄军集结在塔路齐诺一带活动。兵员和配给都得到补充,俄法双方力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拿破仑写信给库图左夫要求和谈,但库图左夫不予答复。与此同时,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写信给库图左夫责怪他不进攻法军。他在信里威胁说:“记着,你对受辱的祖国还要负损失莫斯科的责任。”一八一二年十月四日,库图左夫签署了作战命令。但下属准备迟缓,库图左夫为此发了火。
& & 十月六日和七日夜间,法军开始从莫斯科撤退。三百多名俘虏也被带走(其中有彼埃尔)。撤退时,一片混乱。由于法军大肆抢掠,连炮车上也满载着抢来的财物。沿途受到俄国游击队的袭击和俄军的追击。皆尼索夫的游击队表现得很出色。娜塔莎的弟弟彼恰也在游击队里。他勇敢冲击法军。虽然最后他中弹死了,但他和游击队救出了俄国俘虏。彼埃尔也在这次得救了。
& & 十月二十八日,俄国冬天比往年都来得早,空中下着鹅毛大雪,严寒象利刃一样袭击着衣衫单薄的法军。沿途冻死饿毙的法军士兵不计其数。从莫斯科到维尔那,七万三千法军(禁卫军不计在内)只剩下三万六千人,其中死于战斗的不到五千。这数字后来一直在递减。
& & 库图左夫驻军维尔那。俄皇亚历山大一世来到,授予库图左夫乔治一级勋章。但在追击法军和进军欧洲的问题上,库图左夫和亚历山大一世展开了激烈的争执。亚历山大一世责怪他进军缓慢,加上库图左夫不同意进军欧洲的计划,俄皇大为发火,要解除库图左夫的兵权。这时,库图左夫因年高体衰,争执后,他死了。亚历山大一世下令向法国进军。
& & 彼埃尔回到莫斯科。他把自己的历险经过讲给娜塔莎听。他们互相爱慕起来。一八一三年,他们结了婚。婚后,娜塔莎性格大为改变,她忙于家务和教养子女。她抛弃了社会生活,失去了“她所有的魔力”,身体也“长胖了,长宽了”,变得“不修边幅”起来。同年,尼古拉?罗斯托夫从前线告退回到莫斯科。第二年,他娶了安德来的妹妹玛丽亚为妻,搬到童山居住。他热心于农事活动。这样,三个爱国的家族保尔康斯基、罗斯托夫、别素号夫并做两家。他们以亲眷关系互相往来。
[相关文章分类――]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 页
共: 0 条记录
如果你不是罗湖网的用户,请使用这个窗口提交评论
访客身份快速设置:
输入验证码:<div onclick='this.innerHTML=""'>
一次提交,计算机将保留身份
如果你是罗湖教育网用户,请先登录,然后下面的提交按钮可用:
用户名:&&&&&&&&&
用鼠标点此按钮
&&标题&&&&&&&&&&&&&
请输入标题
&&姓名&&&&&&&&&&&&&
&&我的博客&&&&&&&
输入验证码:<div onclick='this.innerHTML=""'>
附件上传:
使用罗湖网账号发表有效评论3次,评论者可加一分,此博客的评论每增加5条评论可增加1分
深圳市罗湖区教育局 版权所有
地址:深圳市文锦中路螺岭小学综合楼7楼皮埃尔·別祖霍夫的幸福历程,读《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实在是太伟大了,已经有无数文学大师从各方面来评述它的伟大。尽管如此,我还是要将自己一点点的体会记录下来,以后还会再看这部小说,到时候还会有新的体会,同样也会记录在这里。
对于幸福,安德烈一开始追求名利激情的生活却将他带往的痛苦和消沉,他的经历说明幸福还需要从最基本的生活开始。安德烈是一个从各方面看都几乎完美的人,从他身上找不到普通人的懒散,找不到普通人的自暴自弃,顶多是消沉一些而已,也找不到普通人的很多其它弱点。皮埃尔在这些方面则更像是一个普通人,迷茫过,放纵过,堕落过,疯狂过,激情过……
刚出场的皮埃尔,是別祖霍夫伯爵的私生子,不具有家产的继承权,到法国留过学,回到彼得堡找一份工作。各种工作都看不上,却结识了阿纳托里、多诺霍夫等一群纨绔子弟,常常和这群人一起放纵自己。在彼得堡的贵族圈中,皮埃尔是一个不懂得察言观色,常常口无遮拦,不讨人喜欢的人,只有安德烈欣赏他。跟多诺霍夫等人将警长绑在小熊背上扔进河里后,比埃尔被赶回了莫斯科。
因为不具备继承权,而老别祖霍夫伯爵的身体也已经撑不了多久,皮埃尔此时即是迷茫,又是痛苦,还有些怨天尤人。幸运的是老别祖霍夫伯爵很喜欢这个唯一的儿子,上书沙皇将之册封嫡子并将所有遗产交给了他。一夜间,皮埃尔变成了新的别祖霍夫伯爵,变成了全俄罗斯可以数得上号的富人,变成了俄罗斯贵族圈内最受欢迎的人之一,变成了莫斯科和彼得堡贵族女孩最想嫁的人。于是瓦西里公爵开始对他格外照顾,然后皮埃尔就稀里糊涂地娶了瓦西里漂亮的女儿海伦。
虽然有了财富、地位和漂亮的妻子,但皮埃尔并没有因此而变得开心,这样的生活并没有给他带来幸福感。后来海伦和多诺霍夫的私情让他更加痛苦,在多诺霍夫的挑衅下失去理智而与之决斗,所幸两人都活着回来了。为了躲开海伦,他赶去彼得堡,路上遇到了阿列克谢那维奇,并再他的指引下加入之前他一直都不屑的教会组织——共济会。刚加入共济会的时候,皮埃尔是积极健康的,主动计划了很多拯救苍生,包括穷人和农奴的的事情,并与安德烈兴高采烈的谈论着他的幸福。不过前面说了,皮埃尔并不是一个能够持之以恒的人,很快他的这一揽子计划就被搁置了,同时因为看到共济会中很多人并没有按照教规要求的去做,于是他又变得迷茫了。迷茫的时候向老师阿列克谢那维奇请教,在老师的指引下又变得信心满满。但后来老师去世了,他的迷茫没有人来帮他解答。于是他又堕落了,无节制的酗酒,大吃大喝,跟野女人鬼混……
在法国人的进攻下,俄军节节败退,皮埃尔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从圣经中的话经过一些牵强的解释,他突然认为自己就注定要终结拿破仑,拯救俄国,拯救这个世界。于是他又到了莫斯科,并去前方战场看望了安德烈。俄军又战败了,莫斯科也让给了法国人。皮埃尔没有跟随民众撤退,而是留在了莫斯科,企图暗杀拿破仑,但很快他就成了法国人的俘虏。
虽然法国人占领了莫斯科,但他们得到的仅仅是一座空城,没有群众投降,也没有补给物资。冬天来了,从法国运往莫斯科的补给物资在路上常常遭到俄国游击队的袭击,无法运到莫斯科。于是拿破仑下令撤退。在狱中以及被法国人往后押解的过程中,皮埃尔结识了一位善良宽厚的农民普拉东。虽然普拉东并不富裕,甚至过得很清贫,但简单乐观的他看起来可比皮埃尔幸福多了。于是皮埃尔意识到,这或许才是他一直追求的幸福。
杰夫索夫和多诺霍夫的游击队袭击了撤退中的法国军队并解救了皮埃尔,皮埃尔和多诺霍夫握手和好。
回到莫斯科后,皮埃尔和娜塔莎结婚了,并养育了一群孩子。婚后的娜塔莎不再在意自己的美貌,而是一门心思扑在皮埃尔和孩子们身上,身材也走样了,也没有了往日的神采。只有在和她嫂子谈论到安德烈的时候,往日神采才会再现。娜塔莎还变得啰嗦,吝啬……
不过毫无疑问,皮埃尔和她是幸福的,比任何时候任何人都要幸福,并享受这样琐碎平淡的幸福。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_战争与和平_主题新论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_战争与和平_主题新论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晚知晚觉,才开始读《战争与和平》。  长篇巨著中,个人一直最推崇的是罗曼罗兰的《约翰 克里斯多夫》。从年轻时起多次重读,受益良多。其思想、其结构、其手法,包括傅雷翻译的语言风格,都对我产生过重要影响。因老沿力荐《战争与和平》,出于对他的信任,便想补上这一课,看看年轻时候的我究竟错过了怎样的作品。  上下两册,周煜山翻译,北京燕山出版社发行。上册读得很快。法国自以为是的拿破仑皇帝与俄国神经质的亚历山大沙皇之间忽分忽和的关系、混乱无序的战争、俄国军界高层指挥官们的勾心斗角、后方贵族们糜烂的社交与生活、困兽般找不到精神出路的彼埃尔、 被背叛的安德烈公爵、被诱惑的娜塔莎……几乎没有一个人没有自己的苦恼。千头万绪,满目的浮华和伤痛,形形色色的人性弱点,读得我绝望。  下册看得比较慢。局势开始慢慢明朗起来,精神思考有了突破和寄托,人物也各自走向了自己的宿命。如一条江河,汹涌澎湃、浊浪滔天的阶段已经过去,渐渐呈现出冲淡平和的开阔宁静来。全书读罢,沉淀了一段时间,又重新翻看,滤掉琐碎杂驳的感受,打捞起那些依旧鲜明的、触动我心的观点,粗粗地记录下来,做个备忘。希望即使过几年也能藉着这篇备忘回忆起这棵巨树的根根梢梢来,不至于风过无痕。  发在这里,也希望有朋友能点拨、指正。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一、帝王将相和士兵  托翁显然不是皇权的盲目崇拜者,仅从他对皇帝们的描述中就可明了,他将皇帝们拉下神龛,让他们与所有人一起在历史风云中身不由己地旋转。  在他笔下,拿破仑是个虚张声势、自以为是的矮胖子。他凭着狡黠以及适逢其会的侥幸和运气一路走上皇帝的宝座,成为不仅法国及周边国家、甚至包括敌对的俄国许多人狂热崇拜的偶像。俄国沙皇亚历山大是个神经质的、娇贵的半大孩子,他不谙人情世故,不懂人民疾苦,仅凭一时意气,便做出决定国家命运前途的决策。那些关乎无数人生死存亡的决策儿戏般随意率性,毁掉无数文明、让无数家庭流离失所的战争,残酷,混乱,并荒谬。  也许人类的历史本就是荒诞的?由许多机缘巧合与人为神化成就了一个个传说中的伟人?  他们都对历史事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成千上万的民众有着生杀予夺的权力。  “权力,是转移给一个人的群众集合的意志”;“帝王,是历史的奴隶。”——托翁如是说。  将领们各有其局限,并彼此倾轧。只有一个人被托翁正面肯定,那就是俄国陆军元帅、1812年反拿破仑战争的总司令——库图佐夫,他采取的战争策略是知天顺命,顺势而为,因势利导,推波助澜。  或许对命运,托翁也如是理解?  相对于帝王将相们虽然个性鲜明却觉得有点荒诞的描述而言,托尔斯泰对平民士兵,描述得更有光彩。其中有两个人物用了不少笔墨:一个是乐观亲和又勇敢顽强的小个子炮兵上尉图申带领他手下不多的弟兄们,在指挥混乱的战斗中坚守住自己的阵地,给敌人以重创;另一个是后来对彼埃尔产生重要影响的普拉东.卡拉塔耶夫,他乐天知命,和顺善良,灵巧勤劳,笃信宗教,“他是俄国的善良的、完美的东西的化身”——托尔斯泰通过彼埃尔的眼光来描述这个人。  这两个人都是农民出身。托尔斯泰显然对那种平民中的智慧和品质极为认可和赞赏。在这部著作中,身为贵族的安德烈公爵和彼埃尔,以各自不同的心路历程思考生命的意义,最终一个在临死时精神上皈依了上帝,进入了永恒的平静和喜悦;另一个在经历了被俘的身体磨难与生命朝不保夕的危机之后,从一个农民出身的士兵那里得到启发,彻悟了——生命本身就是上帝!不需要从身外去寻找。  托尔斯泰通过安德烈和彼埃尔的心声,道出了他的农民情结。他认为农民的智慧就是乐天顺命,平和善良,顽强坚忍,勤劳乐观。  并且,不进行多余的、无谓的思考。  迷雾感言:  1.形而上的思考基本上是无用的,最后仍要返璞归真到平实的生活。看破红尘爱红尘——说的也是这个道理。真正的参悟,最后往往是回归生命本身。  2.这种庞大的历史事件,即使在过去了整整200年之后,居高临下地评判是非功过,依然容易陷入妄断的泥沼。谁能做到完全的公正与客观呢?  3.不论帝王将相,不论平民百姓,只有闪耀人性光辉的,才是真正的英雄。
  期待继续。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看过多遍,却没作读书笔记,是一大遗憾。希能从各个方面对它作出“分析”,让俺等再过过托翁瘾。呵呵
  写的不错,继续。
  爱看,继续
  又有新作,加油!
  忽然觉得这种煞有介事的风格在这里很傻,呵呵!  想想要不要贴下去。或者换个风格?
  lz写的很好,继续!
  喜欢战争与和平,我一直认为,这部书是全人类文学的巅峰之作。一直想做个有关战争与和平的话题,至苦于水平不够。看到这个贴子,真是很高兴。楼主继续!
  安德烈,理想主义者,孤高自傲,聪明智慧。可惜,他至死才明白,人的聪明和智慧,对于人类的幸福和个人的解脱,是没有任何帮助的。
  @我是一把土
09:43:02  lz写的很好,继续!  -----------------------------  谢谢朋友鼓励!
  @葫芦里卖什么药
10:29:59  喜欢战争与和平,我一直认为,这部书是全人类文学的巅峰之作。一直想做个有关战争与和平的话题,至苦于水平不够。看到这个贴子,真是很高兴。楼主继续!  -----------------------------  也很喜欢战争与和平,但是觉得自己力有不逮,一点粗浅感受,请多提意见,共同探讨与提高~!
  二.贵族们——安德烈和比埃尔  安德烈贵为世袭公爵,有英俊的外表,睿智的头脑,严肃的态度,犀利到近乎冷酷的目光。他洞彻并厌倦上流社会心照不宣的腐败龌龊,痛恨交际圈中的浅薄和虚荣,渴望探索生命和爱的真谛。他因对社会的厌倦以及精英的责任感投入了保卫家园的战争洪流,一边以批判的眼光审视着战争的意义,一边又渴望以勇敢在战争中展示自己的勇气,博取了自己的光荣。 当他受伤濒死时,才领悟到这种荣誉的浅薄和渺小,体会到对和平与亲情的向往。  安德烈身上寄托着托尔斯泰对贵族的希望。他有思想,有能力,并对农奴抱以同情以及改善他们生活的愿望。他在自己的庄园里解放农奴,尝试为他们加强教育,改善医疗条件,减少税赋。同时安德烈又是个矛盾的人,他对农民有贵族居高临下的鄙视和傲慢。  一度安德烈曾经有过正常生活的可能性,可随着他珍爱的未婚妻娜塔莎被花花公子阿纳托利所惑,背叛了他的感情,他为排遣苦闷再次踏入了军界。这一次,他受了致命的伤,同时也在伤痛的折磨中逐渐明晰了生命存在的意义,找到了爱的真谛,皈依了宗教的教义,最后在娜塔莎的照看下平静地死去。  同为贵族精英,彼埃尔无疑要比安德烈性格软弱得多。他是显贵的私生子,从小一直接受西方教育,在别人的帮助下稀里糊涂地继承了贵族爵位和大笔遗产,成为富甲一方的贵族。他善良而率真,软弱而犹疑,缺乏果敢的精神和实际执行的能力。他几乎是被引诱胁迫着娶了自己不爱的女人,一边自省,一边又陷入腐化堕落的怪圈里不能自拔。他耽于享乐,又困兽般与自己搏斗,思想充满矛盾、挣扎和混乱。在一位驿站中遇到的奥西普的影响下成为一名同济会员,渴望在通往道德善行的路上,人们同舟共济、互助互爱,可是他失望了,这里依然充斥着虚伪、计较、沽名钓誉等世俗的弊端。后来他糊涂而莽撞地做了法军的俘虏,远离了他腐化的生活,接触到最底层的人民,才在身体的磨砺与朝不保夕的生存体验中感受到了生命本真的意义。  迷雾感言:  两个典型,两种历程。与生俱来拥有的财富和地位反而妨碍了他们清楚地认识生命和幸福本质。只有待受尽磨砺之后,才能彻悟天意,懂得生命的意义。  从这一点来说:水不能清洗的,火能。  宗教不能给予的洞彻和信念,磨难和死亡能。
  三.她需要怎样的爱?  娜塔莎是其中绝对的女一号。看得出来,托尔斯泰对她很偏爱,不仅给了她纤细而灵巧的身材,精致姣好的容貌,同时给了她歌唱的才能,以及丰富充沛的情感、诗意率真的心灵,另外还不乏敏锐的直觉和聪明的本能。她虽然出身贵族,却几乎是在父母的娇宠下在庄园里被放养大的。因此她的行为举止,她的青春活泼,对于厌倦了上流社会社交界那些虚伪造作的安德烈公爵来说,无异于一阵清新的田野之风。  与她的美貌相比,他更爱她纯真、诗意、善良的灵魂。其中有这样的细节:娜塔莎对安德烈讲述自己有一次在森林中采蘑菇是迷路的情景,讲到森林的幽静,她的感觉,以及遇到的养蜂人事情。娜塔莎生恐他不理解那种感情,但安德烈懂!他不仅理解,而且他爱的正是她那种内在的精神力量,那份真诚,那份坦率,那种彷佛与肉体融为一体的灵魂……只有经历了并看穿了上流社会那些虚饰的安德烈才知道这种精神多么可贵。  可是,娜塔莎需要怎样的爱呢?  情感丰富的娜塔莎有着异常敏感而热烈的心灵。她从幼时,喜欢过一起长大的鲍尔斯,喜欢过自己的教师,喜欢过哥哥的战友,最终爱上了有着丰富阅历和睿智头脑的优秀的安德烈。她渴望尽快成为安德烈的妻子,不止一次概叹,她美好的日子就这样白白过去了……在这种概叹中,我们能感觉到其中不乏青春的骚动。毕竟她是个十七八岁正值花季的女孩子。  这时候,她遇到了阿纳托利——一个交际场中著名的花花公子。阿纳托利以他的直接、大胆甚至无耻、无赖,将没经过世面的娜塔莎迅速俘获。她无力抵御他赤裸裸的话语和眼神,她几乎是立刻就成了狂热的爱的奴隶——其实或者说是情欲的奴隶更确切一些。  娜塔莎被迅速诱惑了,背叛了有婚约的未婚夫安德烈,甚至准备背叛家庭和父母、放弃她的贵族地位和名誉,不顾一切要跟阿纳托利私奔——最后事情败露被制止,并被彼埃尔揭穿了阿纳托利的真面目,才彻底死心。  安德烈爱她的灵魂,阿纳托利爱她的外貌。  终究归于灵与肉的命题中了。短时期内,特殊年龄,灵魂之爱显然无法与肉欲之爱抗衡。
  @BJ迷雾森林
22:09:25  二.贵族们——安德烈和比埃尔  安德烈贵为世袭公爵,有英俊的外表,睿智的头脑,严肃的态度,犀利到近乎冷酷的目光。他洞彻并厌倦上流社会心照不宣的腐败龌龊,痛恨交际圈中的浅薄和虚荣,渴望探索生命和爱的真谛。他因对社会的厌倦以及精英的责任感投入了保卫家园的战争洪流,一边以批判的眼光审视着战争的意义,一边又渴望以勇敢在战争中展示自己的勇气,博取了自己的光荣。 当他受伤濒死时,才领悟到这种荣誉的浅薄和...........  -----------------------------  一提到安德烈,我就心绪难平;完美主义者注定要带着他的理想死去的。如果没有战争,安德烈会郁郁不得志地终老一生;经过战争的洗礼,安德烈的心灵最终返朴归真,却家破人亡,英年早逝。安德烈的人生正如人类历史一样,不是个人的力量可以左右的,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像洪水一样裹挟着泥沙,前进。
  我十几年前看过,现在早忘光了,只依稀记得个轮廓。但我一直觉得《战争与和平》是一部无与伦比的杰作。楼主写的很好,请继续,让我沿着你的读后感慢慢回忆。
  lz继续呀
  四、磨难打磨的光泽  几乎有一个与娜塔莎并列的女主人公,那就是玛丽娅公爵小姐。托尔斯泰分配给玛丽娅的笔墨和篇幅,并不比娜塔莎少多少。  托翁在写玛丽娅这个角色的时候无疑饱含悲悯的柔情和深切的理解。她的存在几乎是娜塔莎的反义词,她所有的特点与品性,都几乎与娜塔莎完全相反。她生来就不美丽,她的身体是孱弱的,长着一张病态的瘦削的脸,行动刻板笨拙,没有人宠爱她,自幼受着极为严格的管束和教导。虽然她善良,有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却没有人欣赏她了解她。她的交际范围除了一个半友半婢的法国女伴,一个聊胜于无的通信女友之外,基本上就是空白。  与此同时,她也没有——或者是没条件有娜塔莎的一些缺点:比如虚荣和躁动,比如某种精神层次的肤浅,比如情感的善变。  贵为公爵小姐,玛丽娅自幼却饱受磨难——那些磨难来自她怪癖守旧、冥顽不化的老父亲尼古拉.安德烈耶维奇.鲍尔康斯基公爵。这位老公爵倚老卖老,几乎将对自己女儿的精神折磨视为一种乐事。他每天定时教她数学,指责她的愚笨,干涉她的通信,嘲笑她的信仰,训斥她的打扮。虽然他内心对这个女儿有着深深的爱和依恋,可他表现出来的,却是一个被惯坏的老人的飞扬跋扈和残忍冷酷。他让生来就不漂亮的玛丽娅始终处于忧愁和惊恐中。  曾经有过一个贵族向她求婚,就是声名狼藉的阿纳托利.库拉金公爵——那分明是在精明、势利的老库拉金公爵的安排下觊觎她财产的阴谋。几乎在与她相识的同时,那个花花公子就已经跟她漂亮轻浮的法国女伴布里恩小姐产生了暧昧,命运残忍而幸运地让她目睹了那个场面,才使她避免了堕入婚姻阴谋的悲剧。  从那以后,玛丽娅基本上对婚姻和爱情绝望了,她生活中有限的乐趣就是照顾和教育兄长安德烈与亡妻的孩子小尼古鲁什卡、对父亲的敬畏、对哥哥安德烈的亲情以及对宗教的笃信。她惊奇而怜悯尘世上寻求幸福和乐趣的人们目光短浅,人们劳碌、受苦、挣扎、互相伤害,以取得那种虚幻的、短暂的、罪恶的幸福。她最渴望的是像那些背着公爵来看她的“神亲”——一些背着行囊四处云游、祈祷的朝圣者一样生活,“拿一根手杖,背一个行囊在尘土飞扬的大路上走着,从一个圣徒走向另一个圣徒,没有嫉妒,没有尘世的爱情,没有欲望,终于到达一个不再有忧愁和叹息,只有永恒的欢乐和幸福的地方。”  然而,她毕竟是一个人,一个女人。在她父亲去世后,罗斯托夫救她出困境,她对这位虽不乏鲁莽、却尊重并帮助她的伯爵产生了好感。而玛丽娅所具有的善良、悲悯、圣洁的心灵力量也吸引了罗斯托夫,最终,历经曲折,罗斯托夫放弃了他青梅竹马的爱人索妮娅,与玛丽娅结为夫妻。  尽管文章用了不少篇幅铺垫他对玛丽娅的精神、智慧、美德之爱,可是玛丽娅自己也认为,罗斯托夫最终选择她,她的财产和身世起了重要作用。  迷雾感言:  财产和地位从来就是人的一部分。将二者剥离开来去评价一个人,是幼稚的,也是不客观的。
  五、索妮娅的悲哀  索妮娅是罗斯托夫家族的表亲,因自幼失怙,一直寄居在罗斯托夫家里。一出场,托尔斯泰就这样描述她:索妮娅是个苗条的、小巧玲珑的黑发女郎,长长的睫毛遮着柔和的眼神。浓密乌黑的辫子在头上绕了两圈,她的面部、特别是她那裸露着的瘦削但优雅、肌肉发达的双臂及脖颈的皮肤微微泛黄。她那从容不迫的动作、柔软灵活的腰肢和有点调皮矜持的风度使人想起漂亮又尚未发育成熟的小猫,她会成长为一只迷人的猫。  托尔斯泰没有透露,在他的这篇鸿篇巨制中,这只优雅迷人的“猫”,注定会被所有受恩于她的人背叛,眼睁睁地看着一生唯一的爱人娶妻生子,自己孤寂终生,并为人所厌。  索妮娅与一起长大的表兄尼古拉.罗斯托夫伯爵青梅竹马,彼此相爱。她美丽温柔又活泼,对这个家庭忠心耿耿,称老伯爵夫人为妈妈,与娜塔莎曾是最亲密的闺中密友——甚至互相烫伤手臂留下友谊的印记,她们互相分享彼此的情感秘密。索妮娅并不乏追求者,有名的坚强怪癖、好勇斗狠同时放荡不羁的浪子多洛霍夫被她的纯真和美丽俘获,尽管老伯爵夫人和罗斯托夫都告诉她这是很般配的一门亲事,并且罗斯托夫明言自己不能给她什么许诺,她还是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多洛霍夫的求婚。对于她来说,她一生一世唯一的爱人,永远是罗斯托夫。  曾经,一直犹豫不决的罗斯托夫在浪漫的节日狂欢气氛中,决定并宣布了对索妮娅的爱情以及娶她的决心,可是遭受到了自己母亲的强烈反对。反对理由是他们的家业已经败落,罗斯托夫不可以娶一个没有陪嫁的贫穷孤女,而应该娶一个富家女。老伯爵夫人强烈地反对这份爱情,折磨并辱骂自己的侄女,说她是个勾引自己儿子的阴谋家,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柔顺的索妮娅忍受这一切,默默为这个家庭逆来顺受着,等待着她的爱结果的那一天。  那一天终究没有到来。罗斯托夫有了更合适的结婚对象——安德烈公爵的胞妹,笃信宗教的、丑陋却富有的玛丽娅.鲍尔康斯卡娅公爵小姐。文章用了比较详细的篇幅来描述罗斯托夫与玛丽娅的交往经历,试图让人相信罗斯托夫之于玛丽娅是出于对高尚灵魂的、形而上的一种爱情,财产不过是附带的好处罢了。不知道他自己是否相信?我反正没被这个描写说服。  而索妮娅也很适时地,被老伯爵夫人以曾经施恩于她、养她长大为理由,理直气壮地要求她报恩,软硬兼施、强逼软求,解除了罗斯托夫对她爱的承诺,还给他完全的自由。  索妮娅不能不答应,因为“她已经习惯了为别人的幸福牺牲自己,她在这个家庭中的地位是只有靠牺牲才能表明她自己的价值,她已经习惯了,也爱这样做。”  于是,她被名正言顺、心安理得地辜负了。  之后,索妮娅继续与这个家庭生活在一起,为这个家庭奉献自己,伺候老伯爵夫人,抚爱和娇惯孩子们,时刻准备着为别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然而,没有人感激她。罗斯托夫越来越疏远她,玛丽娅伯爵夫人无法抑制地反感她,连她童年时候的亲密伙伴娜塔莎也赞同他们,称她为不结果的“谎花”。  娜塔莎用《福音书》中这样的教义解释索妮娅的宿命:凡有的,还要加给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却原来,太不自私,太慷慨大方,也是一种罪过。  迷雾感言:  1.对于上帝的赐福不珍惜的,不仅那福气要被收回,还要受到惩罚。  2.爱自己,是天赐给人类的权力。自己牺牲自己,别人也会牺牲你。自己不在意自己,别人也不会在意你。  3.离受你恩的人远一些!否则无法回报的感恩和愧疚会成为一种压力,让受恩者的心里慢慢变态为对施恩者的怨恨和反感。
  六、人性的弱点  《战争与和平》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描述了气势磅礴、场面宏大的战争场面,分析了战争产生的原因,揭示了战争对人类文明的破坏,从而凸显了和平的珍贵,还在于用生动精确的语言刻画了众多复杂立体的人性。归根结底,无论是战争阶段还是和平阶段,人性,才是各种事件始发的原因,是人类行动和决策的主导者,是永恒的、值得参悟和研究的主题。  在托翁这部作品中,最令我敬服的便是对人性全面而真实的刻画。小说中描写了从帝王到贫民、从垂死的老人到新生的婴儿、从贵族到小偷等众多的人物,几乎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和各个年龄阶段,主角,却是四大贵族世家中的贵族们——别朱霍夫家族、罗斯托夫家族、鲍尔康斯基家族以及库拉金家族。  库拉金家族中善于钻营的父亲以及两个花花公子儿子、一个放荡女儿都是毋庸置疑的反面角色,他们是贵族阶层腐朽堕落形象的代表。他们的存在烘托和反衬了另外三个贵族家族中虽然性格各异、却代表着优秀积极力量的男女主角们。最受托翁厚爱和寄予最高期望的,是四位无可争议的主角:彼埃尔,安德烈,娜塔莎、玛丽娅。  在前面我们已经就这几位主角的经历和个性做过单独的分析,他们无疑是托翁寄托了期望和深情的贵族青年精英们,可是,托翁显然并不想把他们塑造成高于众生的、完美的神。在他们身上,托翁全方位挖掘了他们的思想和性格,包括人性的弱点,从而使这些人物更有血有肉,更真实可信。  彼埃尔善良率真,他一直经历着软弱混乱的内心斗争而无法突破,直到在被俘时遇到了对他后来的人生产生重要意义的一个农民出身的被俘同伴——普拉东.卡拉塔耶夫,他从他那里得到了很多友谊和感悟。就是从他身上,彼埃尔彻悟了人生的意义,形成了自己后来对人生的信念,清理了内心的挣扎和软弱。可是,当法军在带着俘虏撤退的过程中,因卡拉塔耶夫病弱的身体拖累了队伍行进速度,即将被处决,“卡拉塔耶夫用他那善良的圆眼睛看着彼埃尔,此刻眼里含着泪花,看样子是想让他靠近一些,想要对他说点什么。但是彼埃尔非常为自己担心。他装作未看到他的眼神,急忙走开了。”  几分钟后,枪声响了。  彼埃尔没有回头。  接下来说说安德烈。  安德烈有着远比彼埃尔坚强的性格和活动能力,他冷静而睿智的头脑使他对战争中的混乱和破坏性比谁都看的更清楚,对那些权贵他始终保持独立的思想和审视的态度。可是,当他在战争前夕,憧憬着第二天的战斗的时候,他一向冷静的脑海里翻腾着一些强烈的冲动和幻想:“我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不过假如我想要荣誉,想出名,要受人爱戴,如果我向往这一切,这不是我的过错,我只想要这些,我只是为这些活着!……除了荣誉和被人爱戴以外,我什么都不爱。死亡,负伤,失去家庭,我都无所畏惧。不管许多人对我是多么宝贵和可爱——父亲,妹妹,妻子——这些我最亲爱的人们,但是现在,此刻,为了那光荣的时刻,为了胜过他人,为了得到那些我不认识也永远不会认识的人们的爱,我会把他们都舍弃,不管这听起来多么可怕和有悖自然。”  只有在他受伤濒死的时候,他才找到生活的意义,才明白他曾经看重和追求过的荣誉多么虚幻,与永恒的心灵平静以及人类幸福相比是多么荒唐和渺小。  娜塔莎几乎拥有了女人的一切优点,同时也拥有着漂亮少女容易具有的缺点,那就是轻浮和爱慕虚荣——虽然这种虚荣常以可爱的形式呈现。娜塔莎是受着宠爱长大的,夸奖与表扬对她来说,是生命运转不可或缺的润滑剂。她情感异常充沛,享受被异性追求的感觉,只有在被爱的感觉中才能振作和焕发生命的活力。或深或浅或游戏,她爱过鲍里斯,爱过家庭教师,爱过捷尼索夫,爱过安德烈,爱过阿纳托利,最后历经曲折与彼埃尔相爱,结成了幸福伴侣。  娜塔莎的可贵之处在于,她始终有一颗善良纯真、热爱生活的心灵。对于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女来说,她的缺点都是可以理解和原谅的,随着时光推移和阅历的增加,那些缺点会逐渐被磨砺和苦难打磨掉。从这点说,娜塔莎经历过的情感磨难,是不幸更是幸运。正是经过那些挫折的洗礼,她最终成为一个善良纯粹、热爱家庭的贤妻良母。  玛丽娅笃信宗教,与自己性格怪癖的老父相依为命,敬爱并惧怕着自己的父亲。在父亲罹患重病、行将离世的期间,她日以继夜、几乎是完全不睡地守护着他,“说来可怕,不是希望发现病情好转的征候,而常常是想看到结局临近的迹象。”“自从父亲生病以来,所有在她内心潜藏的被忘却了的个人宿愿和希望都苏醒了,——过一种没有那永远使她害怕的父亲的自由生活,甚至想到爱情和家庭幸福的可能,这些念头像魔鬼的诱惑一般不断地在她想象中萦回。”  做为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和一个孝顺的女儿呢,玛丽娅惧怕着内心的这种潜意识。最终,父亲临终前表达了对女儿一直潜藏在内心的慈爱和依赖,令玛丽娅更加愧悔和自责。  显然,托翁并没有因为对他笔下的女主角同情和偏爱而神化她,她身上具有凡人的长处和弱点,惟其如此,这个形象才更可亲可敬,真实可信。  此外,还有两个次主角,罗斯托夫和索妮娅,他们身上有着更多普通人的优缺点。罗斯托夫思想比较简单,对一些是非原则没有安德烈和彼埃尔那样分明,他后来退役后对财富积累的热情,他的固执、盲从以及他的急性子和坏脾气,都描述得很形象。而一直为家庭无私奉献、习惯牺牲自己的索妮娅,也有令人不快的一面,她对罗斯托夫和玛丽娅夫妻情感的嫉妒,时不时在生活片段中闪现。  当然,这些都是人之常情。正因为这些普通人都具备的优缺点,托翁笔下的那些人物才那么栩栩如生,那样有血有肉,那样真实可信,那样打动人心,成为流传于世、令人百读不厌的经典。
  写的真好!
  七、个性的脉络  作为一部久传不衰、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的著作,托翁刻画了那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尤其是其中几位男女主人公性格更是丰满,给读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在这部小说的中,时间跨度为1805年到1820年,15年的时间,让一群青春初萌的半大孩子们步入了性格稳健、为人父母的中年,从年少时候的纯真幼稚发展为截然不同的性格和命运——有的宽厚,热衷道德探索;有的实干,重视财富积累;有的热衷名利,善于投机。每个人的个性发展脉络都清晰可循,其性格无不与其家庭背景、家教、生活环境等一脉相承。  先来说说彼埃尔。彼埃尔是一位财富与权力盛极一时的前朝显贵的私生子,从10岁起父亲就让一位充当家庭教师的牧师陪伴他去国外学习,接受西方教育,所以在他身上总是闪现着自由主义的烙印。他20岁时不仅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同时继承了父亲的巨额遗产,自此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产和尊贵地位使他身不由己,被动地成为上流社会的势利之徒们追逐的目标和焦点,连他的婚姻都是这种名利追逐的被动结果。他性格软弱,容易陷入不良习惯而不能自拔,由于善良,也容易被人诱导和利用。但他同时又是勇敢的,具有非凡的勇气。他与妻子的情夫决斗;在暴怒中对放荡并咄咄逼人的妻子的举起了桌子上的大理石板;在残酷的战争中混迹于普通士兵中守在阵地最前沿;在莫斯科失守后计划刺杀拿破仑;在失火的住宅中救出一位小女孩;在被法国人占领的莫斯科街头痛击抢劫女人的法国匪兵……他的软弱和被动中可能与自幼缺乏父亲的教育和指导有关,过人的勇气中时时闪现着父辈强悍的秉性!  安德烈的父亲也是前朝贵族,傲慢、严厉、刻板、怪癖,对自己的儿子却欣赏而自豪。安德烈从不缺少财产和地位,也不缺乏冷静睿智的头脑。相比常人,他有道德和智力上的优越感,骄傲,有很强的意志力和工作、研究能力,博学多识,不喜欢高谈阔论,不爱交际但能镇定自如地与各种人物打交道,对事物有独立的思想和深刻的见解。可以清晰地看出,他的这些性格,与乃父的教育及家庭环境的影响不无关系。  做为安德烈的同胞妹妹,玛丽娅在这个怪癖的、重男轻女的父亲面前备受挑剔和刻薄,加之容貌丑陋,所以她胆小、自卑,没有朋友,只能从宗教中寻找慰藉。安德烈对这个善良而可怜的妹妹是友爱同情的,但也经常含着嘲弄的态度。  但玛丽娅也有坚强和骄傲的一面。当法国军队进攻莫斯科,她的法国女伴建议她托庇法国将军的保护时,她愤怒地拒绝了。那时候,父亲和哥哥的血液在她的血管中燃烧!  娜塔莎和罗斯托夫的父亲是省里的贵族代表,乡绅,为人慷慨大方,乐善好施,喜欢举办大场面的宴会,不善理财。他们对儿女十分慈爱,家庭气氛很民主,娜塔莎和哥哥、姐姐、弟弟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自然烂漫。善良,快乐,虚荣,虽然在思想方面不乏肤浅,却颇有生机。  后来他们的家庭经济情况日益困窘,做为女孩子的娜塔莎没有感觉到压力,罗斯托夫却饱尝艰难,深深体会到了财产的重要性。他后来与玛丽娅联姻,借助妹夫彼埃尔和妻子的财产摆脱了欠债困境,之后对财产积累报以很大的热情和喜好。这与他的经历应有直接关系。  受家庭宽松自然的气氛影响,娜塔莎始终是一位秉性自然的女子。少女时期,她清新美丽,充满生机,有艺术天赋,性情敏感、诗意而浪漫,也不乏虚荣和肤浅。她始终是一个生活在现实中的顺其自然的女子,如罗斯托夫家里其他的孩子一样,在精神境界上没有太多刻意的思考和追求。与彼埃尔结婚后,她成为四个孩子的母亲,心甘情愿地放弃了自己的全部交际和才能、妆扮,将重心无条件投入到家庭和孩子上,崇拜并深爱丈夫,爱孩子,也如平常女人一样有无伤大雅的嫉妒与抱怨,为家庭付出了全部,与少女时代判若两人。  娜塔莎这个形象最大的优点就是毫不矫饰、克制的自然率真,如同托翁喜欢的农民的智慧一样,平和自然,乐天顺命,热爱家庭,热爱生活,不做过多无谓的思考。这种性格,才是最容易幸福、最令人赞赏的类型。  不可否认,家庭经济条件是性格和爱好形成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而性格,又往往决定着命运。慷慨的罗斯托夫家族里曾经生活过这样一对母子,母亲安娜.米哈伊洛夫娜.德鲁别茨卡娅公爵夫人与娜塔莎的妈妈娜塔莉伯爵夫人是自幼的好友,她家是几乎一文不名的没落贵族,多次接受罗斯托夫家无偿的接济和帮助。她儿子鲍里斯与罗斯托夫家的孩子们一起接受教育,一同长大,是情窦初开的娜塔莎最初钟情的初恋。米哈伊洛夫娜为了自己的儿子前途可谓不择手段,先是忍辱负屈却不屈不挠,坚持请求冷淡的瓦西里.库拉金公爵为自己儿子谋个禁卫军的名额,随后又为了从彼埃尔的父亲——垂死的别朱霍夫伯爵那里取得一些遗产,以悍妇般的手段挫败了库拉金公爵销毁伯爵遗嘱的阴谋,保全了彼埃尔的继承权——虽然这大笔的遗产继承对更注重精神追求和道德完善的彼埃尔未必是好事。  有其母必有其子,后来鲍尔斯成为一个有心计的、不择手段的投机者,热衷功名,用卑下的人格一步步换取了通往权力中心的阶梯,并用与一个浅薄、丑陋却富有的贵族老姑娘的婚姻取得了丰厚的财产。  善于钻营、虚荣自私、卑鄙势利的瓦西里.库拉金伯爵,言传身教,他的儿女们都毫无道德廉耻,贪图享乐,追逐名利,腐化堕落,也完全是情理之中的。  就是循着这些个性脉络,追本溯源,几乎每一人物我们都可以清晰地追寻到其家庭与父辈对他们的性格发展乃至命运的影响。因此,我们更深切地领略和感受到这部鸿篇巨著的缜密之处!无论从宏观、微观方面来说,其磅礴的气势、巧妙的结构、有理有据令人信服的个性发展,以及其中蕴含的思想性、文学性,都使这部作品成为一部经得起推敲的、经典的、当之无愧的文学杰作,是托尔斯泰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为人类留下的艺术瑰宝!
  八、《战争与和平》、《约翰克里斯多夫》、《红楼梦》之比较  接下来,我将老沿推崇的《战争与和平》、远山苍茫钟爱的《红楼梦》、迷雾喜欢的《约翰.克里斯多夫》试着做个分析和比较——虽然三书各有侧重,也许关公战秦琼般没有太大可比性。  《战争与和平》是一条恣肆汪洋、磅礴奔流的江河,澎湃着强健的生命力,有着鲜活的、富于变化的人物性格和命运刻画,包容量巨大。通篇主要讲述了十九世纪初几位贵族家庭出身的青年在战争背景下曲折的经历和命运,自始至终贯穿着对生命意义、道德信仰的探索和思考,最后归结为平实自然的爱和乐观包容的信念。  《战争与和平》的写作手法,是万箭齐发——多线索齐头并进,同时展开。托尔斯泰以高度的文字驾驭能力和细节掌控能力,将各线索间处理得脉络分明,有条不紊,显示了高超的文学造诣和素养,史诗般流畅博大,包罗万象,语言质朴平实。  相比较而言,《约翰.克里斯多夫》更像是一条水量充沛的河流,虽然没有江河的磅礴气势,跌宕起伏,奔流不息,有着向上的精神力量。它是单线描写,脉络清晰,通过描写约翰、克里斯多夫个人一生的奋斗经历揭示当时的德国和法国社会矛盾,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时代气氛,描写了各个阶层众多人物的生活及思想现状,是一副卷帙浩繁的现实画卷。全书中洋溢着自强不息的英雄主义以及博爱自由的人道主义思想,有着深刻理智的人生思考和心理描述,宗教意识浓厚,倡导人类团结,对当时的社会弊病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和解决方法。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出生时间比托尔斯泰早了一百多年。与前面两部书相比,《红楼梦》像一个湖——湖中虽也有岁月更迭、世事变迁,却是相对静态的。与《战争与和平》相类比,它描述的主体也是贵族家族青年,讲述了众多人物的喜怒哀乐及命运故事,对人物心理和个性刻画也是细致入微,但因背景不同,没有大的时代变迁,因此性格发展没有《战》和《约》的动感,没有明显的道德倾向与思想思考,而是注重细节和情趣描写。文中的主人公的生活是病态的,孱弱的,不管是极盛时候的奢靡,还是败落后的清冷,都弥漫着腐朽和幻灭的气息,虽然也有一种美。  这可能与中国人一直缺乏精神信仰,同时崇尚“虚无”“出世”“清高”的精神境界与文化传统有关。
  九、战争对人类的益处  在《战争与和平》这部巨著中,跌宕起伏的故事中插入了大段的关于历史事件原因的分析,最后甚至特意用了十二章的篇幅来专门探索历史事件与权力决策人之间的关系,最后终将之归于不可探索的宿命论当中。  假如战争真的是宿命的话,那么人类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战争是上帝对人类的惩罚吗?抑或是人类自身的需要?  水是污秽的清洗剂,火是物质的清洗剂,信仰是灵魂的清洗剂,磨难是道德的清洗剂,死亡,是生命的清洗剂。  那么,战争呢?  我以为,战争,也是一种清洗剂——它是人类的清洗剂,是旧体制的清洗剂。虽然对于个体的生命来说,战争是灾难,可是对于整体的人类历史来说,人类需要战争~!  从自然规律的角度来说,任何一种开始时合理的社会结构,在稳定之后都会慢慢滋生惰性和腐败,随着世事变迁,都不可避免地走向腐朽和没落,束缚和阻碍新的生产力的发展。战争打破这种旧的社会结构,形成新的、有生命力的结构关系。  人类需要战争,就像森林需要山火的清洗,大地需要沧海桑田的更迭,树有荣枯、人有生死一般,战争是人类发展进步、新陈代谢的必需品!
  @我是一把土
11:23:38  写的真好!  -----------------------------  谢谢一直以来的关注及鼓励。不揣浅陋,全部贴完了。自惭肤浅,不过记录的都是自己内心真实的感想,姑且做为首读的感受和备忘。很希望有朋友能提出不同的看法,以找出自己思想与理解上的差距,以便提高。  再次感谢!
  感谢lz给我一次学习机会
  想好好回个贴,无奈近来太忙。有空多交流。战争与和平是我的最爱。
  前头说了那么多,后面来个 “战争对人类的益处”论述,这就是你读《战争与和平》得出的心得?“几百万放弃人类的感情和理智的人们从西方到东方去屠杀他们的同类,正如几世纪前成群的人从东方到西方去屠杀自己的同类一样。”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下册第一章时这样说道。阅读这部小说的时候,托尔斯泰总是不由自主的打断小说的叙述,站出来论述历史事件的发生和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而且用了在尾声的第二部的整个篇幅。他在控诉什么?他以悲天怜人的气概在同情谁?那么多鲜活的生命在战争的互相毫无意义的屠杀中死去了,消失了,没有了。还记得安德烈公爵在第一次受伤的时候倒在地上时看到的天空时内心的活动么?"我终于看见它了。我是多么幸福。是啊!除了这无限的天空,一切都是空虚,一切都是欺骗。除了它之外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甚至连天空也没有,除了安静肃静,什么也没有。谢谢上帝" 还有彼佳,那么年轻,朝气蓬勃,单纯而富有理想主义色彩的生命顷刻之间就消逝了,到现在我还清楚的记得他死亡时候的姿势。她的母亲在得知儿子死讯时发出了多么痛苦的哀嚎!当临死的安德烈公爵和娜塔莎相遇的时候,多么震撼人心的叙述,我想有情感的人读到这里无不潸然泪下。这是什么?这是托尔斯泰通过他笔下的人物对战争最有力的控诉!洋洋120万言,他告诉我们要爱,要和平,不要战争,勿要以暴制暴。你竟然能做出“战争对人类的益处”如此荒诞的论述,你对《战争与和平》的误解有多深啊!你对托尔斯泰的误读有多深啊。多读几遍吧,朋友,不要那么早的就下结论,去用心感受托翁悲天怜人的气概吧。我们只能说托尔斯泰站的太高了,他的灵魂太伟大了,没有一点渣滓,他站的那么高却能像我们最亲密的朋友一样,用他的作品安慰我们,抚慰人类的创伤。还有友情提示下,读托尔斯泰最好读草婴或者人文版的。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的的那些世界名著一看到那么多恶俗的封面,就让人反胃。毕竟我们读外国的名著要首先考虑到我们读的是不是最好的译本,这并不难,稍微查下就能获得准确的信息。只是个人一点粗浅的想法,望海涵。但还是要感谢楼主的帖子,对世界名著阅读的交流毕竟是有益的,在认真的阅读之后再下结论,那样更有益,至少不会误导人。
  还有一点想跟大家交流,我读《战争与和平》的时候,读上册的时候非常过瘾,可是到了下册,就感觉到有点疲倦了,也许咱只是一个愚钝的读者。还好,托尔斯泰就是托尔斯泰,你进入了他的森林的时候,即使有时候突然会感觉到疲倦,但他不会让这种疲倦持续很长时间,不一会就“柳暗花明”了。震撼,激动,狂喜都不足以表达读这部小说的感受,那种感受多样,而且复杂。感受在变化,有时候甚至不可琢磨。有时候你发现你进入托翁小说中的黑暗,仿佛在黑暗的平原上行走,坐在四轮小马车上一路颠簸,平原太广阔,驾车的车夫却很沉稳,你觉得琐碎,甚至要打哈欠了,可就在这时天边出现了一点亮色,不一会一轮红日终于冲破无尽的黑夜,喷薄而出。以上只是个人一点粗浅的感受,还要再读几遍,不知道那时候最终的感受是什么样的,以待来日吧,欢迎大家交流阅读的感受
  最近刚刚读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读上册的时候非常过瘾,可是到了下册,尤其是第三册,就感觉有点疲倦了。也许咱只是个愚钝点的读者。一下进入托尔斯泰森林里,就有点懵了,森林太广阔太复杂了,有点累,还好托尔斯泰就是托尔斯泰,这种感受并没有持续多久,就又“柳暗花明”了。因为这种感受到第四册的时候就消失了。震撼,激动,狂喜都不足以表达读这部小说的感受。那种感受多样而且复杂。感受也在变化。有时候甚至不可琢磨。有时你发现进入了托翁小说中的黑暗。仿佛在黑暗无边无际的平原上行走,坐在四轮小马车上。平原太广阔了,而驾车的车夫却那样沉稳,你觉得琐碎甚至要打哈欠了,可就在这时,天边出现了一点亮色,不一会一轮红日终于冲破无尽的黑夜,喷薄而出。以上是个人一点粗浅的感受,希望大家多多交流。
  @愤怒的大河
18:41:32  前头说了那么多,后面来个 “战争对人类的益处”论述,这就是你读《战争与和平》得出的心得?“几百万放弃人类的感情和理智的人们从西方到东方去屠杀他们的同类,正如几世纪前成群的人从东方到西方去屠杀自己的同类一样。”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下册第一章时这样说道。阅读这部小说的时候,托尔斯泰总是不由自主的打断小说的叙述,站出来论述历史事件的发生和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而且用了在尾声的第二部的整个篇幅。他在......  -----------------------------  很开心能有人交流读后感受。  如你所言,“托尔斯泰总是不由自主的打断小说的叙述,站出来论述历史事件的发生和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而且用了在尾声的第二部的整个篇幅。”我认为,单纯就托翁这些分析、论述而言,他是力图冷静客观,不在其中掺杂感情色彩的。他用了各种分析方法,历史的、哲学的、社会的,甚至还有数学的……他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呢?战争的爆发,是多方面错综复杂的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无法避免的,是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即使貌似挑起战争的拿破仑和亚历山大沙皇,也是这个“宿命'的傀儡。“帝王,是历史的奴隶。”——托翁这样说。  “他告诉我们要爱,要和平,不要战争,勿要以暴制暴”——是不是我们想要和平就可以避免战争了呢?这恐怕不是托翁大段分析的原意吧?我倒是认为,他用了那么大的篇幅去分析去论证,只是想说明: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假如战争真的是不可避免的,它一定就有它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我最后一段关于《战争对人类的益处》的思考,是对这种合理性的一种尝试性的探索和思考。也许与《战争与和平》原文关系不是很紧密很直接,但我以为由此引发的延伸思考也是读后感想的一部分。不至于因此就得出对作者和作品“误解”、“误读”以及“误导人”的结论吧。  另外说一句:无疑,托尔斯泰是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战争与和平》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但是我觉得也没有必要神化他。“他的灵魂太伟大了,没有一点渣滓,……”我倒是觉得,对任何人,对任何作品,尊崇到完美的神一般只能仰望和赞美,都是一种误解和误读。
  另外感谢你关于读草婴或人文版本的建议,这个读之前还真没做过认真调查,是我疏忽了。由于没有比较吧,我个人觉得燕山出版社这个也不错。以后有机会当重读做个比较。  一千个人眼里也有一千种关于《战争与和平》的解读吧?感谢您认真的回帖!真诚希望得到各种角度的意见和指点,以使自己有进步和提高。
  记下了!
    北京燕山出版社发行。感觉像盗版。  托尔斯泰的小说最好的是中短篇,长篇有他的个性,但不是很好读,比较闷。因为托尔斯泰反对写惊心动魄的故事。
  读书帖,手工置顶下:)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普拉东诺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