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泰国际旅行社时值现在得买吗

美能达 tc_1 柯尼卡巧思 理光gr1v 康泰时t3 徕卡mini 富士 klasse w 富士natura_百度知道
美能达 tc_1 柯尼卡巧思 理光gr1v 康泰时t3 徕卡mini 富士 klasse w 富士natura
美能达 tc_1 柯尼卡巧思 理光gr1v 康泰时t3 徕卡mini 富士 klasse w 富士natura这几款经典的便携胶片机 可以详细的分别告诉我它们的优缺点与性价比么? 还有最好的成像是哪款?有人说tc-1易坏?谢谢 感激不尽 最近沉迷在ps机中高烧不退
提问者采纳
前面说过.6中间的位置,故障率低.4。首先看你喜欢什么焦段,我推荐康泰时T2,任何PS机都可能出现,24mm广角。缺点是焦段比较平庸,不要动光圈拨杆。缺憾是市面上很难找到ISO1600的胶卷来发挥月光机的实力了,只用过巧思RF,35mm F2的镜头。但是我没有用过巧思。常见故障应该是自动倒卷。TC-1我用过,属于电子性能方面的缺陷,就是改变光圈大小时、1s.5拨到5。GR1系列胶片机最大的优点是镜头好.8 T*镜头,徕卡嘛,排线的寿命在5-10年之间.5,比可换镜头的旁轴G1,色彩各有各的味道和特点,要有点胆量才行。最后,新出的数码GR继续大行其道,另外有老少咸宜的35mm 2。柯尼卡巧思是个好相机,铁粉无数,现在同时代的PS机都没能熬到数码版成熟(康泰时倒是出过数码相机TVSD,不过随着京瓷退出相机领域成为绝响),齐活了,永远只用F3。更常见的情况是由于操作失当导致的,这是个硬伤。这个机器色彩不用说了。机型略有差别,包括GR10,也不在5.5和5。所谓的易坏一般有两种情况。常见故障是排线易断裂.6的位置,并且是必发症;500秒,据说有两组光圈。另外一个缺点是体积大并且重,所以我描述的这个常见故障不一定能作准,他们都会给你一个忠告。一般来说,据说适合拍纪实新闻。你如果对富士有兴趣。康泰时T3。最后一只都没留下,薄,网上有很多介绍。所以如果你咨询TC-1的老玩家,使用28mm镜头需要离被摄主体更贴近一点.5拍摄,所谓E02故障,能够保证TC-1在最大光圈时始终曝光准确。第二是齿轮会磨损,这几乎是个通病,35mm适用性更广一点,而非美能达代工的徕卡mini塑料机身,仅供参考。缺点有二。镜头分辨率很高。富士 klasse w,跟PS有点背道而驰了,还有那么大个森山巨师为它代言,40 F2,只有GR系列始终笑傲江湖屹立不倒。缺笔画可忍,性价比高的PS机,无论是用料还是经典性来说。最大的缺点是品控不好,这两款我没用过,你说它是一块砖都不过分,光圈控制拨杆没有拨到位,唯一的缺点是体积过大,也就是能换镜头的那一款。这个机器比较耐操,据说可以媲美徕卡的35 2,运气不好的话会碰到易跑焦的个例,能自动控制曝光量,也是35mm所缺乏的,又有和TC-1一样小巧的体积,不是很好控制.9的富士月光机NATURA BLACK F1。另外一个缺点是最高快门速度只有1&#47,黑白表现也不错。镜头似乎还是38mm的,轻巧,既有钛金属机身,这个其实不属于易坏范畴,这个时候一旦按下快门,也不是CM。28mm较广、富士natura,都不及上面4只.6的时候,一种是排线老化,另外液晶屏缺笔画,碰巧遇到了自动倒卷的问题。但28mm的视觉冲击效果以及更广的视角,大光圈,如果要推荐一只做工精良,用一段时间也有可能出现,理光凭借这个28mm的镜头从胶片时代吃到数码时代,比如从3,据说双齿会更耐磨一点,色彩也很毒,GR1,不如28 35的视角广,第一自动对焦精确度不高,特殊的光圈结构,而是在3,没有发言权。街拍两个都合适,镜头优秀。理光GR1系列,握持感好,取景器白内障(取景器里看上去朦朦胧胧的看不清楚)即便是新机、1v。镜头是rokkor G头。优点就不多说了.9成像上各有千秋。不过但从机身来说,性能稳定耐操,光圈拨杆既不在3。徕卡mini,不妨看看那只有名的F1,按说完美了,一坏一个准,并且现在还留着一部、G2也小不了多少,至少是不会过曝,白内障不可忍,操控好,我想你指的是minilux。机器确实是好机器,成像优异,所以卖这个相机的一般都会标明单齿或双齿,这个系列里我用过三只。以上归纳总结
那您能推荐最值得入手 出片率性价比也都不错的机器么?minilux我前段时间入了一部 最近对焦70mm 这个是伤... t3和富士 1.9大光圈那只 价格炒的太高太高 有些不值了 那京瓷 柯尼卡 big mini f 还有 u2呢?对了最后问您个人最喜欢的ps机是哪部~谢谢
我自己比较喜欢TC-1,不过我也觉得它贵。其实,如果你不在乎那些虚幻的色彩、味道什么的,μ2 、big mini随便整一只都行。影响色彩风格的因素有很多,胶卷、镜头镀膜、冲洗、扫描,所以神机和普通的傻瓜机出片虽然有那么一点差别,但是并不明显,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有胶片味。如果你不愿意为了玩胶片烧太多钱的话,弄个几百块的傻瓜机,其实也挺不错。个人比较倾向于μ2,无它,小巧而已,big mini体积略大,如果你能拿到真机上手对比下就知道了。另外,μ2比较耐操。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问题!
采纳率100%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帮LS的大师补充一下,klasse w是富士帮禄来OEM的产品,有禄来标和富士标两种,镜头机身都是一样的,不同就是禄来的用了禄来镀膜,富士的没有,这个机器素质一般,后来富士在禄来的基础上重新优化了一下,出了klasse S,市场反应也很一般。这个机器出片比较肉,比T2好点,比T3差很多。
natura看起来就是个玩具,但镜头是好东西,局限性很大,适合晚上和弱光拍摄,机身不耐用。1600的胶卷有很多,上海星光一抓一大把,但都是普通的1600,颗粒很多很粗,natura其实需要用富士专门研发的月光1600卷,不过只在日本发售,中国很少很少,我用过一次,颗粒很小,跟400的卷差不多,如果不是专用的月光1600卷的话,出片质量其实没太大意思,就是玩个过瘾罢了。
巧思AF的快门最大值是1/250,不是1/500,光圈最小是F22,...
谢谢!那您最推荐的ps机是哪一部?
我最喜欢美能达CLE+40/2镜头,体积比巧思AF还要小,而且可以换徕卡M口镜头使用,TTL测光,最爽的是还有AE光圈优先,快门B-1000比任何PS机都强大,虽然CLE不能算PS机,但体积上来说就是PS机的大小。机身+镜头行价差不多4K上下吧,很划算。如果不喜欢CLE,那就T3吧,4K左右的价格,在蔡司镜头体系里能排进前5的35镜头,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去看了cle 牛机 很喜欢 谢谢您 我再去具体了解了解这个机器 t3要5k左右啦
去年还4K以内就能买到,现在涨这么厉害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东蔡35 2.4和康泰时35 2.8镜头两个价格差不多,但哪个更值得入手呢?望了解这两个头的大师指_百度知道
东蔡35 2.4和康泰时35 2.8镜头两个价格差不多,但哪个更值得入手呢?望了解这两个头的大师指
蔡35 2,但哪个更值得入手呢.4和康泰时35 2.8镜头两个价格差不多
去看看吧,这两个头的出片里面肯定有,感觉上这头更通透个人还是更推荐35&#47,首推“茶片坊”.4的,专业的手动老镜头论坛,东蔡三剑客绝不是不浪得虚名的,你可以去手动镜头论坛去搜索这两个头的帖子看看,还不少;2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康泰时3.3 是否微距_百度知道
康泰时3.3 是否微距
我有更好的答案
3是指在 28mm端可以使用的最大光圈值康泰时C/Y口 Vario-Sonnar T* 28-85/3.3-4 , 其中3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康泰时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想玩胶片摄影,又买不起徕卡,有什么别的胶片机?
以前玩单反,佳能系。另:胶片机是不是大部分都得买二手或库存的?没有新机了?
按投票排序
(多图)听说品茶分三个档次,上品的讲究水,中品的讲究茶,下品的讲究器。类比起来,拍胶片最关键的其实是冲洗(当年有多少有志少年被彩扩店消磨了情怀啊!),其次是胶卷,最后才是相机。以上是杭州“某英雄”冲洗店冲扫的,店主都很年轻。单看上图颜色,个人认为很有胶片味,要是放在垃圾彩扩店用失效药水来冲洗,我想一定会惨不忍睹。(药水不新鲜会让照片呈现品红色)以上是杭州“某英雄”冲洗店冲扫的,店主都很年轻。单看上图颜色,个人认为很有胶片味,要是放在垃圾彩扩店用失效药水来冲洗,我想一定会惨不忍睹。(药水不新鲜会让照片呈现品红色)所以真心建议,先要找到一家靠谱的冲洗店。(这也是我惨痛教训得来的经验)————————————————————————————————————————现在很多相机想买都买不到了。网上的照相器材交易除了淘宝还有蜂鸟网,无忌的好久没去了。买相机最好还是亲眼见一见,没用过的最好摸一摸看看手感。有时候会在几台机子上纠结,其实一上手,看看取景器,听听快门声音你就知道该买哪台了。市面上的胶片机基本都是二手的,大浪淘沙,剩下的都是一些尚有利润可图的相机,有幸拜访过北京的五棵松,上海冠龙和星光,杭州的婚纱照材市场,香港的陈烘相机,经典名机汗牛充栋。(别的城市也有很大的市场,比如广州,遗憾无缘得见)图片来自网络,陈烘本人极儒雅,精明的商人思维(其实哪里的老板不是呢),砍价前做好功课。图片来自网络,陈烘本人极儒雅,精明的商人思维(其实哪里的老板不是呢),砍价前做好功课。相机是跟人最接近的器物,很多恋物者会很看重相机的手感。以下个人使用经验和观点,有一说一,不涉品牌及名族情感等问题。另外根据题主要求,略去了五千以上的135和120相机。为什么不选国产机,因为笨重。笨!;重!江青喜欢拍照(技术很高超呢!),当时在她授意下仿制哈苏制造了东风相机,仿制徕卡M3制造了红旗20相机。她提出的要求是“无论是牙咬还是脚踹一定要(把相机)造出来”(原文是小时候杂志上看到的,现在网上也搜不到原话了,欢迎指正)技术公关我知道的主要一个是快门,另一个是加工两个啮合的锥形齿轮。快门后来是有工人在池子里撒了泡尿,增加了弹簧的含氮量才提高了快门速度(待证实)当时这些机子新华社都是买一台来供着,该用哈苏还是哈苏,徕卡还是徕卡。反正公款,又好用。本人曾有台DF2,那已经是很后来的事了,比起DF1虽然已经精致很多,但跟进口相机一比就是月饼和月饼模子的差距。(月饼模子就不上图了吧:))不过海鸥的标头当初还是有口皆碑的。我为什么放弃了凤凰205现在来看做工无论如何是粗糙的,机械结构直接而粗暴,毫无美感可言。不适合小资小清新,甚至都不适合做道具。最主要的,对焦累啊,联动测距基线短倒也算了,黄斑又很浅,那叫一个累!胶卷时代,市面上最常见的相机除了德国的徕卡,禄来,康泰时;瑞典的哈苏。其他都是日本机的天下,尼康,佳能,奥利巴斯,潘泰克斯(现在叫宾得),美能达。这些品牌当年都是摄影爱好者口中如数家珍的谈资。我为什么没买美能达X70090年代中叶,买一台X700的钱,买一块瑞士梅花表还有的找。过去当然是买不起,现在呢,说实话,看不上了。听说过太多人了,买齐了整套美能达,一机两镜(变焦)闪灯过片马达。没用俩月都出了,换来一台FM2。先不说他的电子快门和可疑的电容,可能是塑料件用太多吧,手感这东西真的很奇怪,用过了才知道。而且MD卡口的好镜头历史上本就不多。不过本人觉得美能达的取景器看着实在是舒服,大且亮!哈苏都用美能达帮他做的对焦屏哦。虽然很多x700的老用户都对此机爱不释手夸赞有加,但因为怀念胶片而去购买二手机器的话还是有更好的选择,尽管已经很便宜了,算是实惠之选,但花20个胶卷的钱倒是不如用LOMO或立拍得来得有情怀。你说呢?个人观点。望而却步的奥林巴斯奥林巴斯早就是光学界的大佬,当年的om系列就以做工精致体积紧凑著称。按我的性格是很喜欢这类相机的,当年也是没钱,而且在国内市场上比较少见,多的也是om-10,om-20这些两位数业余版。现在还能见到的最高等级的是om-4ti钛版本。但是价格昂贵,是当收藏品出售的。前面也说过,市场上能剩下的都是尚存利润的产品。缺点不是没有,你看下图的快门环,是在镜头上的,光圈环在镜头前部,对于操作都要从新适应的,另外om镜头难找,尽管光学质量无可挑剔。我为什么出掉了TC-1?当年国外有人只用tc-1拍的照片办了个影展,可见素质不容小觑。(他的镜头因为太过出色,还出过螺口的版本可用于徕卡相机上)机器本身真是美的不像话,而且贵气。所有运作只靠一个马达,体积真的是最小最小了。操作不是问题,但是取景器太小,眼睛真的看的太累了!如果你根本不情愿靠近取景器去取景,还怎么去拍啊。28mm的焦段适合风景,扫街。对我来说太广了。光圈是大小不同的孔板切换,所以能做到很圆,但就是这个动作,要是切换没到位而启动关闭相机就会故障,几乎所有的返修都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为什么没留下禄来35买不到测光电池啊亲,电池为老式的LR9625,现在 就连电池转换套都没有卖的了(淘宝曾买到过)而且就算转换了,电压不对测光也不准啊,万幸是机械快门不影响拍照。机器只能估焦,老机器一般都修过,但是镜头装回去容易装差角度,对焦很容易因装配不当而对不准,除了实拍又无法验证。(本人就收过一台焦距装差的禄来35,后来自己测试,拆开修理完工后低价转掉了,真是业界良心啊!)内部都是薄片的杠杆结构,装配稍有偏差,机械测光杆就秀逗了。机器是口袋机经典,由海因茨·瓦茨科设计,天塞或松纳结构镜头,近乎天才的设计,可靠的机械结构,后期大部分在新加坡生产。建议买此机最好确认无拆修。英女王使用禄来35相机英女王使用禄来35相机尼康35Ti的优缺点此相机太美了,钛金属色外观,尤其相机顶部指针式仪表盘,在晚上开启照明,亮骚极了!当年此机的宣传语是“用于严肃摄影”(难道用其他口袋机都是开玩笑的吗?)一方面也说明了厂家对此机镜头的自信。缺点嘛一个是外科涂层容易掉,尤其经常刮擦的开关拨杆附近和八个角尖锐处,另外强制开启和关闭闪灯按钮面积小,按压时容易失误(这一功能我还是经常能用到)。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的28Ti改成了拨杆式。缺点嘛一个是外科涂层容易掉,尤其经常刮擦的开关拨杆附近和八个角尖锐处,另外强制开启和关闭闪灯按钮面积小,按压时容易失误(这一功能我还是经常能用到)。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的28Ti改成了拨杆式。总之,为什么最好不选自动相机因为拍太快了,即便不是从节省的角度出发,我们也希望有较高的出片率,拍一张是一张,那样才有成就感啊。为什么徕卡M备受推崇?很多人讲的都有道理,纯机械,可靠,简单,做工扎实,但最根本的不在机器本身而是在它的拍摄方式上。他能让拍摄者慢下来,用心构图考虑曝光和景深,它改变的是一种拍摄方式。事实上据我观察出片最高的还不是徕卡m,而是120相机,因为拍的更慢。如果有机会我会考虑进的机子(120相机有很多精品,可惜价格太高,跟他们比,徕卡都不算什么。所以在这里就略过。)首选尼康F3曾经有个杂志上的海报是以美国的航天飞机为背景的尼康F3。当时就把我给我震撼了,从那时起我就一直梦想着拥有这么一台相机。可惜现在哪哪都搜不到这张照片了。还有小时候看书,唐师曾采访加沙地带也是把一台坏了的F3给大兵哥把玩才坐上了一辆坦克。哎,简直仰慕得紧!实惠些呢可以选择FE2,再不济FM2,讲究收藏性的可以选蜂巢钛合金快门帘版本的。后期都是铝制快门帘了。说了尼康不说佳能好像很不好意思,不选佳能是因为二手的镜头没尼康多,甚至没有徕卡镜头多。(个人经验)不过曾见到有女孩子背着台银色AE-1,那绝尘的气质绝对加分!说了尼康不说佳能好像很不好意思,不选佳能是因为二手的镜头没尼康多,甚至没有徕卡镜头多。(个人经验)不过曾见到有女孩子背着台银色AE-1,那绝尘的气质绝对加分!康泰时T2扎实的手感和油润的镜头,故障率低。另据说快门有时滞,各项电子数据有些落后。徕卡CM优秀的徕卡基因,专业的镜头,德国制造。缺点有些人嫌机身太厚,据说排线容易故障。剑走偏锋之装13之选——女伯爵这台是Zeiss的Contessa,1950年问世,使用最常见的135胶卷,折叠机身,黄斑测距,带测光。从照片上就可以看出他的做工已经是蔡司顶级的工艺,尤其是金属部件的电镀加工,半个多世纪后仍然光彩照人,由于严谨的做工和小巧而贵气的外观,被美称为女伯爵。曾经上手过,手感惊人的好,对焦环相对有些薄,快门扭在镜头上。价格也不贵,成色不错的2.5k的样子,几年前的价格。同样精彩的还有Voigtlander Vitessa又被誉为天线机,可是折叠机里的精品啊!福伦达是百年老店了,光学素质当年可是扫地僧级别的。有知友“砸场子”指出此机故障率高,本人颇以为意。此机慎入。感谢“砸场子”!有知友“砸场子”指出此机故障率高,本人颇以为意。此机慎入。感谢“砸场子”!为什么我会推荐以上两款相机呢?玩胶片玩的就是情怀。想起北京的大仙居给我说的一句话,“要装13就装的狠一点!”哈哈,所以后来我选了某纪念版。这是后话。还有一个原因是现在还能找到这两款相机,而且为数还不少,国内几个数得上的市场一定会找到几台,相比尼康FM2我本人倒是越找越少了,可能新一点的FM3更能卖出价钱吧。本以为市场上的古董机就这么几款,后又实地证实了一下,看来还是我太主观了。市场内充斥着我闻所未闻的相机,有我未知的精品,也有充当婚纱照片中背景的垃圾。现在想来其实什么机器都有缺点,很多机器都是玩过了才知道,对用过的一些解毒了,还对一些没用过的向往,说不定也会受不了其中一些的缺点。小的机器就不能要求太多,老的机器,也不能要求他全能。看着前人留下这么多优秀的遗产,不要感叹相机无穷,进一步有一步的欢喜。
胶片机的精髓其实不在于机身,而在于镜头和画幅,毕竟胶片摄影没有数码摄影中的sensor——“sensor“在胶片世界中就是胶片本身。有很多很不错的胶片机,就格式上来说j远远比数码种类繁杂。有双反,有单反,有旁轴,等等。Leica主要属于旁轴。这要看你喜欢用哪种。镜头我在这里就不说了,Leica的天价反正我还没有到能承受的地步,但是这里暂时先不讨论镜头。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画幅的大小。对于同一种胶片来说(例如柯达Tmax),越大的画幅就表示可以塞进去更多的细节。Leica胶片机, 据我所知,只有全画幅的,也就是说,每一张照片成像的胶片大小是35mm(36mm x 24mm)。比较Leica和任意中画幅 (中画幅的大小有很多,有60mm x 60mm,也有60mm x 45 mm, 也还有60mm x 70mm) 就拿最普遍的6x6cm来说,胶片画幅的面积比35mm多了4.17倍。也就是说,同等大小的最终打印出的照片,如果不受打印机能力所限,中画幅能比35mm多4.17倍的细节。这种级别的质的跳跃,绝对不可能说简单的从尼康的35mm换到Leica的35mm就能做到的。而更甚者,大画幅,胶片大小有102×127 mm,这又是中画幅的6倍,全画幅的20多倍。如果按照像素来做比喻,那中画幅和大画幅的像素能轻松达到1亿以上 (对比现顶尖Canon 1D或者Nikon D3,很容易可见差距)。当然,价格,也是一个因素。由于70年代以来全画幅的崛起以及90年代以来数码摄影的普及化,中画幅以及大画幅相机的价格(特别是二手的)现在相对而言非常低。比如说禄来的中画幅双反,最好的一款2.8F,60年代产的,保养很好的,在美帝这边也通常不会超过$2000;保守的说,绝对不会比Leica贵。而成像效果,抛开PS (胶片当然也能PS),绝对抛开Leica一条街没得比。基本上,如果是打算在摄影这个路上一去不复返的话(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单反穷三代,摄影毁一生),那最终至少将会是进阶到中画幅的,甚至有一些人会进阶到大画幅。当然,每个人的需求有所不一样,而且能力也不一样,对待摄影的认真程度也不一样,耐心也不一样。有这么多因素决定了你最终将会用什么样的相机。Leica也真的很不错,但是风光摄影真的不行,当然人文另论。但是说到人文,为什么不试试mamiya 645系列呢?性价比。说这么多,总结过来,还是这么一句话:如果期望通过用最好的35mm相机以及镜头来达到质的飞跃,那远远不如用从35mm转换到中画幅;而期望通过用转换成中画幅来达到质的飞跃,却又远远不如拿上你的相机(无论是什么牌子什么画幅),走出家门,对焦,多多按下快门。Ken Rockwell老是说,Camera doesn't matter。此话大部分程度上不假。
在這個年代,都拍得起膠片了還買不起徠卡?一台M4-P的錢還不夠兩三百卷TRIX的。不買徠卡也行。Nikon F系列哪台順眼買哪台。
PENTAX 67II+105/2.4. 荒木经唯的选择, 空间感, 立体感, 描写力, 都是不二之选...
在产胶片机还是有的,135起码Leica的M7和MP都是在产的,上官网还能定制。Nikon和Canon的话,似乎以前听说过,Nikon F6和Canon 1VHS是可以下单定做的,不过好像没找到,而且据说价格很贵,不如淘台二手,反正旗舰机很耐操。要我推荐的话,135系统里,用过那么多相机,除去昂贵的Leica,用起来最扎实的大概要算Nikon F3和F5之流了。Canon的话自动机EOS 3之类的也可以考虑,有EF口镜头可以直接用。自动机看自己数码用Canon还是Nikon了,当年的旗舰机身放在现在的二手价也不过入门单反的价格,旗舰机身的做工可是远好于入门机的。手动机不推荐Canon,非旗舰AE-1不够耐操,旗舰New F1价格比F3贵,Canon的手动头也没Nikon来得好找。Nikon手动机买台F3就可以了,做工精良十分耐用,镜头一抓一大把,有Nikon数码机身还是同一个卡口,实在不想买镜头,50 1.8D都能直接用。FM2也好FE2也好,尽管长得精致性能更好,但是毕竟不如旗舰机耐操,我是用过F3很难再用回FM2和FE2的。当然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啦,不过FM2的价格一直被炒,注意点。至于X700之类的,虽然物美价廉,取景器也很明亮,但是自从见过某个朋友用坏过三台X700,一怒之下买了台F3之后再也没坏过的经历来看,如果你要一台忠实于你的相机,X700不知道哪天坏掉的情况是不能忍的。总之,如果要一台长得好看的相机的话,看着顺眼买就行,我个人是很喜欢Nikon FM/FE系列和Olympus OM系列,一直眼馋想买台回来放着看。如果需要靠谱的相机,买台Nikon F3,或者买Nikon和Canon的自动机的旗舰或者次旗舰,都是可以胜任大量拍摄任务的,而且价格也不贵,镜头也好找。以上大致随便讲了一些日系的135单反。如果是初入胶片,不推荐买随身机或者PS机,就是有些答主推荐的小机器。有些个性太强烈,不好驾驭,有些故障率太高,乱买容易坑。135单反上手相对还是容易的,熟悉之后有时间折腾可以尝试这些随身机。也不推荐120,先把135摸熟了再折腾吧。当然,记得要买靠谱的胶卷,10块钱的民用卷那是不够靠谱的,30块的专业卷有人大概会嫌贵,但是性能好,物有所值。以及要找靠谱的冲扫店,胶卷冲洗需要保证每天都有一定量,否则药水会变质,冲洗效果下降。扫描……有条件的话9000ED起步吧,效果比20块的冲扫好不少数量级。至于胶片味什么的……很不幸,这种味道是低档民用卷+低档次的扫描,偏色X偏色最后得出来的情况.有些人以为这种偏色就是味,那么,一台数码相机如果偏色成这样,大家是高呼胶片味万岁还是偏色成这样这台相机怎么不去死?胶片是一样的道理,发色准确是硬道理,胶片味都是歪门邪道。入了胶片坑,有些人会考虑到成本然后提出所谓的“认真思考过后按快门”。试问,拍数码不需要认真思考后按快门?再试问,节约一张胶卷比较划算还是多拍几张最后能挑出最好的照片来的划算?不要吝啬胶片,每次都认真思考认真拍,同时也要保证一定的拍摄量,因为你无法保证你这次拍下的就是最优秀的。就算是大师也会拍大量的好照片,然后挑出最优秀的那张,那么入门的时候哪来的节约胶卷的路?浪费快门积累经验是摄影的一环,不爽不要玩。入坑2年,120多个卷,用过(倒腾来的,蹭的)相机十多台,虽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数据,虽然也没什么作品可以发出来,但是还是想忠告一句:保持每周一卷的拍摄量,然后享受摄影的过程。祝题主玩的愉快。
上个学期因为没钱自己组装过一个 双反 花了一百多块 能用
多了去了,这世上又不是就徕卡做相机,给你个胶片相机大全(无忌):
个人推荐百佳MTL-50,机器很不错而且耐用,测光神准。
胶片摄影的话,大方向是两种选择:1.135的,2.120或更大135的卷的话,如果像莱卡那种小机子,我个人非常推荐Hexar AF(35F2.0)或Hexar RF,这两部机子是穷人莱卡,性能非常棒。AF版本较便宜,二手的两千多就能淘到,成色好的,加上闪灯大概四千。我接触胶片摄影的时候就是用这部拍得最多(有自动对焦,光圈够大)。RF版本和M系机身造型非常像,性能也差不多,但便宜一半价格。同样也是M口国产的话,海鸥4A、凤凰205都蛮不错,重点是价格便宜。其他旁轴的话,有T2、T3,这两部机子很不错。还有种叫宽幅旁轴,每次拍是会用掉两张135胶卷,也就是XPAN。不过价格较贵胶片单反美能达X-300、X-700 佳能AE-1、尼康FM2,等等。120的话,有米可以考虑双反,最出名当属禄来,外表很骚巨骚!!(穷人就用海鸥4A吧),富士也有部大旁轴GW690(也称大莱卡),size比莱卡大很多,但款式相近大画幅。。。没研究过(本人其实用过不少胶卷机子:M6ttl、Fuji Xpan、Hexar AF、RF、海鸥4A、X300等~若推荐的话,会推荐Hexar AF,轻便又不贵)
135画幅:可以尝试柯尼卡的RF,功能和徕卡的m6一致,价钱只有徕卡的一半,相当的划算,而且重点是他是M口的,M口是有不少优秀的镜头可以把玩的。120画幅:最近新买了雅西卡124G,非常满意。1100g的重量,基本上就是专业单反机身的重量吧,而且对于双手操作而言真的很轻松。镜间快门,震动非常小!!!不仅声音销魂,而且1/8以下也敢尝试了,以上基本无压力不会抖。66画幅在中画幅领域也不小了。排名第二的宾得脑残粉的答案不太满意,虽然宾得67是台好相机,但是他真的!太!沉!了!!!顺便吐槽一下,有个朋友买了玛米亚rb67,使用645的后背,逗我呢,那么一个大铁坨画幅竟然还没124G大…感动地泪目了。何况双反骚包的外形,让人顿时显得文艺了许多。便宜的双反还有autocord,素质也很不错,值得尝试。补充:135:我手头现在有台尼康的FM(不是FM2),淘宝均价七八百吧,银白色金属机身,配了个银色的牛眼50,外形感觉还挺骚包的,除了最快快门速度只有1/1000之外其他功能都差不多吧,测光很准(拍的时候想稍微过曝点日系一下,结果洗出来发现太亮了...),除了测光其他都是机械的(也就是说去南极也不怕相机没电不工作了...去南极,不要想太多了...)佳能的EOS 3有眼控对焦,没用过但感觉挺黑科技的。还有EOS 1N,有100%的取景视野(EOS 3似乎没到),其他功能似乎没差太大,两台机子价钱也差不多,一千出头的样子吧,都是当年旗舰级别机身呀。EOS 1V的话感觉太贵了。120:昨天正好把玩了下朋友的SL66,好大一台机器,不过能移轴,但是只能上下移,把机身转过来就能左右移了(这真的是正确的打开方式吗。。。)便携机:理光GR 1V,进入森山大道扫街模式,大师在这一刻灵魂附体,用镜头记录这充满欲望的世界和漂浮的灵魂。。。。。我也是醉了哈哈哈以后有空再来补上其他相机的推荐,有帮助还请点个赞( ?° ?? ?°)o?
回答过一个一样的问题,无情的略作修改复制过来。下边做一个我非常主观的胶片机推荐,我不是参数党,我是主观狗。1.国产旁轴胶片机这里具体的型号非常之多,价格一般在80到300元之间,高于或低于这个价格范围的也有,但是不推荐。一部150元左右9新以上三无(无霉无雾无伤)且功能完好的国产旁轴相机是一个非常好的入门级胶片机选择。起码我在胶片入门甚至摄影入门的时候就是这样一部相机让我学习到了特别多的东西。那原因是为什么呢?因为大部分这个段位的旁轴胶片机手动性都较高,但是出片并不一定躁,往往会给我们带来非常好的出片体验,并且可以锻炼自己今后的光圈快门的配合这个方面的能力与感觉。(有些人可能要问了,现在相机都是自动曝光的,自己会手动曝光有什么意义呢?我想说的是自动曝光起码现在的科技水平来说是绝对赶不上精通手动曝光的人的。因为自动曝光仅限于对曝光度的控制,但是他并不知道在你创作一张照片的时候,你所需要的画面是想要往哪个方向走的。因为准确的曝光情况下可以有千万种不同的光圈快门ISO三个数值的匹配可能性,最后照片的观感也是会非常不同的。)还有一点是这类相机大多采用黄斑对焦,这也是练习手动对焦的非常好的选择。(手动对焦是赶不上自动对焦的啦,但是如果日后就是想玩胶片,很多很棒的胶片机型都是需要手动对焦得,虽然对焦方式不同,但是这个能力是相通的。)几个具体的型号:虎丘351、海鸥KJ-1、凤凰205、华夏821。上一张我自己用虎丘351出的样片,这类相机出片都比较类似。2.全自动胶片单反这里的全自动指的是有自动曝光并且有自动对焦的胶片相机。如果你是懒得去学那些手动操作的内容而又想有不错的胶片出片体验,这类相机将是最适合你的选择。你只需要构好图虚按快门再实按快门就可以搞定整个拍照流程。补充说明一点,这类相机机身型号只决定拍照时的部分性能,主要出片效果取决于镜头和所用的胶卷。当然对于所有胶片机来说出片效果胶片都是很重要的部分。以下罗列的推荐机型价格差别较大,最贵的大概2000左右(Pentax MZ-S),最便宜的300左右(CanonEOS 300)(均为单机身价格,不包含镜头)。根据自己的预算做选择即可,每个型号请参考淘宝。中华相机网会相对便宜,但是得淘并且需要十分注意新旧程度。镜头的话配个卡口匹配的50mm标准镜头就可以,如果你不喜欢定焦就配一个套头,18-55这个焦段左右的(视选择的机型而定)。几个具体的型号:CanonEOS 3、CanonEOS 300、Contax N1、Minolta Maxxum 7、Nikon F100、Pentax MZ-S。上一张我自己用CanonEOS 300出的样片。3.手动对焦自动曝光胶片单反这个类别中存在非常多的胶片机皇胶片机后级别的相机,大概这个类别的时代是一个胶片相机最鼎盛的时代。我现在最常用也是最主力的胶片相机Nikon F3就出自这个行列,这部相机个人感觉相当于数码单反中的5D2这样一个位置,也是很多胶片爱好者公认的单反胶片机皇。几个具体的型号:Nikon F3、Canon AE-1、Minolta X-700、Canon F1。(镜头推荐配50mm或者35mm定焦镜头)上一张我自己用Nikon F3出的样片。4.傻瓜胶片相机。这类要比全自动胶片单反操作起来更简单方便,是另一个胶片机的鼎盛时代,大概85后95前的同学们童年记忆中家里是会有一部这样的相机的。这类相机除了构图能力的锻炼之外基本上对你摄影的学习帮助为零。但是很多人还是很喜欢,因为还是有几款非常经典出片非常棒的型号存在的,我个人也非常喜欢。几个具体的型号:Olympus miu2、Yashica T4&T5、Canon Prima AF-7。上一张我自己用Yashica T5出的样片。5.非国产旁轴胶片机把这个类别单分出来并且没有跟在国产旁轴胶片机的后面是因为这个类别中相机的使用方式、操作难度、操作方法、机身构造等比较复杂且不单一。单这一个分类就可以再分成几种不同的小分类。(根据操作方式,机身构造等等)当然国产旁轴胶片机也是有这样情况的,但在比较大的百分比下以及我们常用常见的机型中没有这么复杂。(这段写的比较奇怪,但是就是这样,不知道大家是否能理解)几个具体的型号:Rollei 35、FED 5B、Olympus Trip 35、Smena 8m。上一张我自己用Rollei 35出的样片。6.120即6X6画幅相机这个分类的相机操作难度略大一点,并且还分为双反和单反两个大类。其实并不是很推荐入门使用,但并不排除有的人入门就是为了玩这类相机(我有一个朋友就是)。下边的推荐中差价巨大,最贵的万元以上,便宜的三四百搞定,只作为比较经典比较好的120相机推荐。当然上边所有推荐的相机也都是从比较经典比较好的角度出发推荐的,只是这个类别在我心里略有区别。入门爱好者可以忽略这个部分,或者只考虑买下边推荐当中的海鸥4B。几个具体的型号:Hasselblad 500C/M、Mamiya RB67、Mamiya C330、Rolleiflex SL66、海鸥4B。上一张我自己用海鸥4B出的样片。7.其它这个部分入门的爱好者也可以忽略,但也并不是不可以考虑,以下我会推荐的包含LOMO的鼻祖LC-A,这也是一个入门的选择,而且有很多人刚接触摄影就是从LOMO开始的。但我还会在这个分类中推荐Minox B这种非常偏门的间谍相机,不推荐大部分人选择使用,只推荐给搞机爱好者和胶片控胶片机收藏家这类人群收藏或者拍摄使用。其实这个分类中有几个是可以放在上边的分类当中的,但是我更考虑的是使用和出片方面,所以把他们也分在了这里。几个具体的型号:LC-A、Polaroid SX-70 ALPHA 1、Polaroid SX-70 Rainbow Onestep、Polaroid Land Camera、Mamiya Universal、Minox B、Minox 35。上一张我自己用LC-A出的样片。补充一点,上边所有推荐的机型当中均为该型号的初始基本机型,有一些后边还出过升级版本的,比如Canon AE-1后边出了AE-1P、海鸥4B后边有4B1和4B2或者还有其它升级版本。有一些是升级版本较好,有一些是基本版本较好,如果大家需要知道某一款的基本版好还是升级版好的话可以给我留言也可以自行百度找答案找对比,我不能保证每个型号我都了解哪个版本最好,但我会尽我能力解答有需要的朋友们的问题。以上推荐并不足够并不全面在写的过程中一定有其他值得推荐的我无法想起,我的知识范围有限,但我推荐的这些机型在我看来都是非常好非常值得推荐的胶片相机(也有一次成像相机)。希望对提主和每一个阅读者有帮助。“胶片机是不是大部分都得买二手或库存的?没有新机了?”这个问题的话,是有新机的,比如LOMO出的那些相机,但是基本不推荐,除非为了玩个新鲜。或者可能心在还有新出型号的胶片相机,我暂时还不知道有什么值得推荐的机型。能买到的基本都是二手,只要注意品相和是否三无这种问题的话,就没有问题,买就好啦。希望对提主和阅读此答案的知友有帮助。感谢阅读!原答案地址:
对胶片摄影来说镜头是重点,胶片的选择也会影响作品,当然最核心的东西还是摄影师本身了。福伦达的R系列中r2 r3 r4都是还在生产的产品,和二手比有优势,可以选择,价钱也不贵,能配M口德头。
熟悉了以后再说
多拍用啥都一样
胶片的话,先要考虑事玩135 胶卷或是120 胶卷。以135 卷来铺述1先说说与徕卡相仿的吧可以考虑下福伦达R系、蔡司依康系。当然,我不是器材党,却也无不向往徕卡M系,那真的可以算是终极的呵。2入门的、便宜的、手动的国产旁轴机子海鸥、凤凰205系,都是便宜又经典的旁轴国货。3旁轴的其他选择——由“瘾私机()”说开去PS机,简单的说就是随身机。理光 GR1v、GR1s;富士 klasse S、klasse W 等,都是值得考虑的。当然,价格差异挺大,需要自行斟酌。4再来谈谈胶片单反在数码单反大行其道的今天,再玩胶片单反,我估计大家都是志在把玩胶片单反的全手动体验。于是,我就就全手动胶片单反,简单的推荐。美能达X-700,这机型时下很火很热,而且价位不高。成色好点的,大概就一千开头。(推荐咯)佳能AE-1、尼康FM,等等。其实,我也刚尝试胶卷摄影不久。只是就自己知道的,片面的码了上面的字。欢迎斧正、欢迎交流。
唔……是尝试胶片还是尝试旁轴?个人觉得胶片主要是要感受整个传统摄影的流程,冲洗才是最有意思的部分,一套冲洗放大设备真心不贵,如果长期使用胶片很值得入手。现在胶片还有个好处是可以用低廉的价格尝试更大的画幅,入手大中画幅也是不错的选择。我倒是觉得 Leica 更多的一台可靠的旁轴相机,倒没啥别的特殊之处,性价比稍低。Leica 仍有一台胶片机身 MP 在产。其他厂商基本只能买到二手了。目前国内二手市场的价格,可以考虑下 Olympus OM 系,至少虚高的没那么厉害。
随便买台入门机玩玩可以了,有感觉了再烧,慢慢来
想买新机的话,对螺口没有偏见的话可以考虑下福伦达,价格比徕卡亲民。用的都是m42螺口,镜头可以找一下宾得的老头,还是不错的。
最近入手了一台Canon QL17,第一次玩旁轴,除了对焦需要适应之外,一切都很舒服。纯机械,按快门之前大脑需要思考光圈、快门如何设置,构图等等,不像数码,随按随看,这个设置不行改一下继续拍。个人认为胶片与数码相比魅力在于思考,只有思考了才是在摄影,没有思考就是在照相。
玩胶片,重要的是镜头跟胶片。你原来用佳能,如果不想更换镜头群,那就考虑买个ef口的佳能机器,eos3 1v之类的。如果想单独出来专门玩胶片,建议还是玩120。推荐你使用宾得67,6*7画幅,镜头齐全,系统晚完善,最关键的是机身镜头价格便宜。不过就是120卷价格较高,并且一卷只能拍摄十张,冲扫价格也稍微高一点。但是出片率和出片质量都很高。另附我的67一张。玩莱卡的分为三种人,一种是追求莱卡的画质,因为他的镜头确实好;一种是追求莱卡的做工资历操作体验,这种其实就是抚摸党;另外一种就是装逼的……
你得先把你预算说出来啊!玩不起徕卡,假设你也玩不起中画幅,那么就135吧,穷到叮当响的还是美能达,不介意机械电子快门的就X700,介意的就SRT101.有点小钱的,尼康FM或FM2,体积不大,镜头兼容性最好,而且质量牢靠。宾得、奥林巴斯也有差不多价格的机器,相对小众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康泰旅行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