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尊米拉迪丽热巴男朋友的小时候的名字叫什么

我的更多文章
同时转发到微博黄土地书屋
米拉热巴传(藏文)
(货号:4-8)
开&&&&&&本:32开
页&&&&&&数:244页
字&&&&&&数:
I&&S&&B&&N:
售&&&&&&价:6.00元
品&&&&&&相:
配送方式:无配送方式&&&&
上书时间:
商品分类:
关 键 字:
品相描述:
详细描述:
暂无详细描述。
很好的卖家,卖家很诚信,值得信赖,书和描述的一样,赞一个,非常感谢老板
您可能感兴趣的商品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购物车共有0件商品,合计:0.00元
商品已成功添加到收藏夹!孔夫子旧书网
非常抱歉,您所浏览的商品找不到了!
1.该商品可能未通过审核或其它原因无法显示,您可以联系店主查找
2.在顶部搜索框重新输入关键词搜索
秒后自动为您跳转至
您可能感兴趣的商品
网站商品分类
|||||||||||||||||||
||||||||||
查找其他相似商品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游&&记——神&&&山&&&与&&&神&&&湖
香雄文明的没落是一个谜,而藏族人对在阿里境内的岗仁布钦峰和玛旁雍措神湖的崇拜,对我来说更是一个谜。为了这个千古的谜底,我也应去看看神湖和神山。何况对于神山和神湖百般信奉的何止藏人,数千年来络绎不绝地前来朝拜的还包括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教徒。据传说:古代香雄最后一个王是被赤松德赞杀死的,(是继松赞干布后第四个藏王,相传由金城公主所生)那时香雄的领地——穹窿银城古堡曾是那个时代的中心城堡。当历史走到了七世纪时,吐蕃王朝在松赞干布的统领下才刚刚开始兴盛。为了控制联络北方诸国,把他的妹妹赛玛嘎嫁给了香雄王李迷夏。但是被香雄王冷落的赛玛嘎在异国的土地上生活的并不愉快。她终日思念着自己的故乡,所以她千方百计地给兄长松赞干布传递信息,并力图一举灭取香雄。然而七世纪时的香雄的实力还是很强大的,除了有较好的畜牧业之外,还兼有农业。据赛玛嘎唱的歌词中就可知道那时的香雄民众生活状况:“我们的一份饮食是鱼和麦子,吃也吃不完。”
公元六四四年终于在赛玛嘎的帮助下,吐蕃军队击溃了香雄并杀死了香雄王,于是香雄的臣民们归顺于吐蕃王朝的统治,至此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高原。公元六五三年,吐蕃派使臣布金赞和玛琼任香雄“岸本”,(是地方官的意思)但是被降服的香雄势力仍然时有反叛的举动。这样又过了几十年后吐蕃王朝的赞普又换了三代到公元八世纪中叶时,由于香雄常常发生叛乱事件,当时的香雄王有三个妃子,其中最年轻的王妃叫朗准来。这位年轻貌美的王妃对做最后一个妃子极不情愿,于是吐蕃使臣就利用了这点与朗准来私下议定,只要朗准来能彻底让香雄归顺吐蕃,香雄的三分之二的辖地将赐给朗准来作为酬谢。他们密谋在香雄王前往苏毗的静雪处时杀害他,果然在静雪,香雄王遭到了埋伏的吐蕃军队的袭击,吐蕃杀死了最后一代香雄王,从此香雄完全归顺了吐蕃的统治。这是香雄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但是从旧石器时期到公元六世纪这期间的长达数万年的时间里。香雄的历史好像掉进了空洞,在深不见底的空洞里无法知道它的底细。只能凭着想象去杜撰它诱人的故事,由于古香雄的神秘,藏西——这块土地就越发诱惑人。即便到了那里还是一无所知,但最起码我已看到了古香雄的领地。
另外,在我看来,阿里的神秘与米拉热巴大师曾在岗仁布钦峰修炼有关。公元一零四零年,米拉热巴出生在后藏拉堆,在他出生后不久父亲就去世了。父亲去世时将他与母亲以及妹妹托付给他的伯父和姑妈。但是伯父和姑妈不仅没有很好的关照他们母子三人,而且还侵吞了他们的财产,并且虐待他们。所以童年的米拉热巴生活十分艰难,并发誓长大后要学习密法咒术,以报复他的伯父和姑妈。于是他跟随一位苯教大师学习诛法咒术,不久他就学到了一套灵验的咒术。并利用咒术杀死了其伯父等亲友几十人。后来他为这件事感到很后悔。从此米拉热巴就立志追随印度高僧那若巴大师的亲传第子——玛尔巴大师。开始玛尔巴不愿教授他佛法,在历经数年的磨难后终于得到了玛尔巴大师的信任,教授他佛法,并让他到深山中独自修炼。经过六年的苦修,终于在他四十四岁时获得大师的全部密法。此时他的母亲已去世多年,妹妹也不知流浪在何处。在岗底斯山苦苦修炼的米拉热巴摈弃了曾一度因失误而造成的罪孽,由于用咒术复仇使他走向了人与人之间的难解的纠葛,但是真正的死亡和灾难又使他能用善恶的标准评定自己的复仇。在从师玛尔巴大师时,苦想和心难曾一度折磨着他的肉体和心境。在数位藏传佛教大师中,米拉热巴是独特的一位,他的独特在于苦行和在藏地人人皆知。他在玛尔巴大师处得到的隐忍和苦难为他去岗仁布钦静修奠定了基础,在冰峰下,他思索着人的悲悯和佛法的终极。甚至在他的妹妹伤心离去时仍心如磐石。他曾说过:“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死去,为了吃穿化缘是浪费时间,即是冻死或饿死也是为了佛法,我将毫无怨悔。放弃修行努力集聚财富,吃好的穿好的,并与亲朋好友一起吃喝玩乐,过这种生活是虚度人生。”
在易变的万物中,时间为人的意识终于打磨出意义和符号,这些代表着人的意图的符号又分离出纷繁的语言。转山时,藏人们默念着有六个音节的大明咒,这是奇怪的“天人合一”的注释吗?还是多少带有一些原始苯教的习惯性?或者干脆就是向古印度佛教的倾斜?然而,我去神山则完全是观赏,还未到神山,眼前就写满神圣的隐匿和它作为精神之山的种种迹象。也许那些百万年孤傲的冰峰和百万年不竭的岩石里,确实隐蔽着感人魂魄的灵气吧。否则,为什么人总是世代不息地围着它旋转和跪拜。也许人的思想对它蓦然开启:即使把生命交给了它也在所不辞。也许在与神山会悟的过程中多少还延续着哲学思想的纹理吧。
在人类精神的领域里,人类的早期就产生了勃勃的想象力,长期生活在西藏高原的先祖们,也许他们被岗仁布钦的威慑力所击倒。在岗仁布钦峰前透过隐匿的时光,他们仿佛能看到无数过去了的夜晚,在与自然同生存的状态下,身心受到伤害的先民们在默默地流着泪对着岗仁布钦诉说着不幸。另外还有一些外来的人也都对它五体投地,他们包括翻过喜马拉雅山南来的印度人、从西边来的克什米尔人和从北方来的蒙古人等。尤其是印度人,好像他们是为了印度河和他们的母亲河——恒河而来的,因为这个民族始终认定印度河和恒河是生命的本源。而本源的源头则在冰山里。并且一直到现在他们还抱着生于此水,归于此水的念头。每当老人们感到生命的大限已到,便到恒河边去等待着最后一天的到来。并且印度最早的城市也在恒河和印度河流域出现。
印度古文明在经历了二千六百多年的发展过程,大约在公元前一千五百年,雅利安人大规模进入南亚次大陆,而且在印度河流域以吠陀“梵”语、婆罗门教和种姓制度为内容的雅利安文化逐渐形成,古时的印度就有万物由地、火、水、风四大原素构成的思想。所以数千年来,印度佛教徒为了他们的母亲河,把他们的信仰安放在岗仁布钦峰顶。每年的四月十五“佛诞日”,神山也必定在那时扯起经幡,会有更多的信徒来朝圣。由于佛祖释迦牟尼诞生于马年,在马年转山一圈等于十三圈。
由于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的变化反应了大自然的变化,而自然的变化又影响到人的心理,天有日月旋转不停,地有江河川流不息,人有气血循环往复。朝圣的人念着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手晃着摩尼轮或祈愿幡,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真言飘荡起来,或飘到微风中,或飘在河水里。据说教徒在念六字真言的时候,还要想到真言的慈悲思想是怎样普渡众生的。这六个字各代表了六道轮回中六界终生。“唵”是白色代表了天界,“嘛”是绿色代表了阿修罗界即半神界,“呢”是黄色代表了人界,“叭”是蓝色代表了畜界,“咪”是红色代表了饿鬼界。佛教传入西藏也就有了真言的传入,据说观音菩萨的六字大明咒早在拉妥妥日年赞时就有了,当时空中降下的法器中就有一个刻有六字真言的小舍利塔。
岗底斯群山横贯在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岗底斯”是藏、梵、汉三种文字的组合,它的主峰“岗仁布钦”则是藏语“神灵之山”的意思,梵语是“湿婆的天堂”在古代印度的哈拉巴文化时期流行的是原始宗教,主要是崇拜自然神。至印度的后期吠陀时期,印度人的多神崇拜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于是,在众神中出现了三位大神,即梵天、毗湿奴和湿婆。毗湿奴是从早期的天神转变而来的,梵天和湿婆则是分别从祭坛之神和暴风之神演变而来的。古印度人认为,梵天是创世之神,毗湿奴为保护世界之神,湿婆则是破坏之神。这三位大神的职能表现出宇宙万物的创造、生存和灭亡,就这样宗教的教义也产生了。湿婆的宫殿是在岗仁布钦峰上的,由此可见印度人对此山的崇拜是可想而知了。
离开拉萨一路经过日喀则、桑桑、仲巴等地到达了有神话一般美妙动听的名字的地方——普兰,这个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北麓,岗底斯山脉南侧的优美地名,从二千多年以前就是古香雄的中心辖区之一,尤其是在九世纪末,最后一代藏王朗达玛之孙吉德尼玛衮,在奴隶起义的战乱中仓皇西逃,并在当地土王的接纳和许以嫁女的支持下,曾筑起了历史上文明程度很高的普兰王朝。由于我所知道的古香雄连同它的地域和神秘虚幻的文化,直接关联着普兰的今日世界,对于它,如用语言叙述不能只是赞美,到底该如何观望和谈论它,我无从下手,因为对它的了解实在太少。尽管古文明的框架已坍塌,在废墟的字里行间找不到古香雄的具体形象,但是我还是要十分虔诚地对它。如同对待我们同一血脉的历史,虽然它与我的母语,甚至与我的先祖没有半点的关系,但不知怎的,我仿佛又与这块有着虚幻神袛的疆域息息相通。
从模式上了解卫藏地区的传统文化,尤其是雅垄文明、普兰王朝文明及香雄文明,我认为前者豁达、明朗、急剧和坚韧一些,而后者却要隐晦、虚灵、脆弱一些,但是越是这样就越是对人有诱惑力。这种诱惑力的原因也许是香雄的历史早于吐蕃三百年的缘故吧!据有关的史料记载,古代香雄曾一度统一过帕米尔以及岗底斯一带,号称是十八国的古代部落。统一后的第一代香雄王叫赤维色吉日坚。著名藏学家杜齐教授就曾认为“岗第斯”中的“第斯”为香雄语。公元七世纪时,香雄的苯教大师们就用香雄文书写经文。据藏文的史料记载,在公元三世纪就有了香雄文,比吐蕃文字早了整整三百年。早在雅利安文明在恒河流域崛起时,在它的东边也出现了繁盛的香雄文明,于是香雄文化又东进辐射到了苏毗和雅垄。从而出现了香雄、苏毗、雅垄三大文明三足鼎立的局面。然而只有雅垄文明后来居上成为高原的霸主。
在几乎遍及阿里全境的岩画中,无不反应出从公元三世纪一直上溯到旧石器时期,这漫漫几万年之久的历史空间那是多么大谜团,尽管疑窦丛生,但是古香雄人及他们的先祖们在这块雪域荒地上曾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文明是勿庸置疑的。他们曾那么认真而具体的在岩石上留下了活动的记录,这些不被人所注意的手迹沉睡了数千年,甚至数万年。直到今天还处于迷雾中,这些拙笨的岩画仍在茫然地看着世界。
总之,我对香雄文明的了解还太少,对普兰的今日和伫立在这块土地上的神秘山水也了解太少。就连从我心中一点点滋长出来的对香雄文明和普兰王朝的印痕也是那样渺茫。
夜宿普兰,明日去岗仁布钦峰,岗仁布钦峰由苯教的圣地转为佛教圣地,是从密宗大师米拉热巴与苯教徒纳若奔琼斗法胜利为界的。据传说他们斗法那天,纳若奔琼一大早就起来,这时天还没亮,他想先赶到山顶做岗底斯的主人,于是他悄悄走到米拉热巴的窗口一看,米拉热巴还在睡大觉,纳若暗暗高兴,心想这次斗法我必定胜过。他便坐着一面大鼓念动咒语启动法术向山顶飞去。这时太阳出来了,万束金光穿向大地的那一刹,米拉热巴才起来,只见他乘第一缕金光很快地向山顶飞去,而纳若奔琼才坐在大鼓上才只到半山腰,这时的纳若奔琼惊呆了。它知道自己的法术不如米拉热巴,甘拜下风并要求米拉热巴收留他为徒弟。直到现在岗仁布钦的峰顶还有一道深深的沟壑,据说那是纳若奔琼当年连人带鼓从山顶滚下来的痕迹。于是,米拉热巴斗法的胜利又给岗仁布钦增添了不少佛的威力。
来此地的人都希望看看这座神山,特别是膜拜山下留下的米拉热巴的脚印。另外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就是孟加僧人——阿第峡的故事了,数百年前阿第峡进入西藏传经路过岗仁布钦峰下的时候,不知是什么时辰,正在迟疑之际,忽然听到山顶有敲钟的声音,他断定在这山上有五百僧人在修炼并在吃饭。于此同时他也觉得该在此休息和吃饭。因阿底峡在此停留过,此山的神秘感就越发玄奥,从此之后就有了这样的说法,凡来岗底斯山朝圣的人,如果听到山上有檀木板敲击的声音,那么你就是个有福的人。
阿里的天蓝得像碧玉,阿里的阳光亮得像是要从空中缕缕分离出来,远处的神山就像一位永恒立在地极的须发银白的老人,他的面貌完全没有我想象的那样潇洒和英俊。除了在阳光下它银白色的发冠闪着眩目的光晕外,脸庞的枯槁和沧桑也暴露无遗。通体挂满了冰笋和冰乳石,此刻,我忆起了一位外国哲人的一句话:“自然不过是智慧的影子和模仿,是灵魂的终极目的,作为一个行动的存在物,自然没有行,只有知。”的确如此,自从人创造了岗仁布钦后它就担负着人的痛苦,然后再把人灵魂的希望传达给上天。
岗仁布钦理所当然是灵魂聚集的地方,尽管它的外表由粗糙、褐色的岩石构成金字塔状。但在它冷傲的外表下仍透着至高无上的精神的王威,当人们向它寻问生与死的时候,它付于你的是变异的人生规律。生死的最终统一依赖于四维世界的两极合一,也许在宇宙诞生时就给它注入了特别的信息和程序,否则为什么要由它来控制着人的一些意念。并且它始终是用那样冷傲的面部注视着你。人站在银白与蔚蓝的边缘,坐在它冰凉的胸膛上期待着一次“梵天”的到来,人们几乎并不在乎它对人的身体的收和放,即使躯体在顷刻间归于它的胸膛也认为那是福分,每个朝圣回来的人都是有福分的人。
岗仁布钦,只有当真正面对它的时候才能懂得它的一些含意,为什么人造成了它的威严和神圣,原来是它的难以抵达,试想在世界第三极四千多公尺的高度,平时走路都感困难,何况再转山呐!眼前这一小段路就像走了一百年。于是我就得停下来喘息,并对它认真的端详着,它浑身那股不可抗拒的力量,叫你不得不敬畏它,终于我明白了为什么朝圣人都在此经历过灵魂的撕扯,分一缕灵魂给它,而带走的却不能言说。撕开的灵魂是铿锵盛开的花朵,留下的是淡淡的心音,这就是被印度人称之为“永恒的凯拉斯”
飘荡着尘土的转山道,在路边还偶尔有高寒地带的细小植物,早晨的阳光在草叶上闪动。此时虽然是最好的七月,但是在阿里还是有些寒冷,而且大地还是一片干枯。因为阿里的年降水量还低于拉萨。据汉文史料:香雄有大小羊同之称,(后更名为阿里,指疆域或臣民,本意为赞普嫡系后裔之疆域或臣民)“堆阿里”之说(堆即上部、顶部的意思),还有当时战败的拉达克(阿里地区的一个民族,古时有过拉达克王朝)给拉萨藏政府送杏干,拉萨人以为阿里产杏干而被称之为“甜山”之说,阿里一词就一直延用至今。
仰望神山的一侧,有明显的被日月风化了的褐色岩石流纹,褐色的梯形石阶层层叠叠堆上顶峰。据《岗底斯山海志》记载,西藏著名佛尊杰尊·达孜瓦对岗底斯山形状以及从山上流出的四大河流作过形象的描述:“岗仁布钦形同橄榄,山尖如刺直插云霄,连蓝天都被刺破了,山峰南边朵朵白云,似向山峰磕头朝拜。山体水晶砌成,透亮发光。当日月照射到山体时,从它身上射出奇异的光芒。历史上也有不少中外高僧到此修行讲经。”在我身边不时有来朝拜神山的牧人、僧人和外国人他们都神情肃穆,口念六字真言,并不停地磕头和跪拜。路上沙土扬起的尘烟与冉冉上生的桑烟,混浊地虚掩着四季时光的真实,给人送来时空外的生命轮回的安慰,仿佛时光在他们虔诚的诵念中在一点点地回转,在桑烟的缭绕下他们也好像数到了今生和来世的命数。
这时一团团的乳白色的烟雾罩着地面以及山腰,乳白色混着生与死的界线。教徒们仍然在一丝不苟的跪拜,跪拜是藏传佛教延续下来的朝拜方式,手掌向天的一个合拢是对佛祖的承诺。这时从云中露出容颜的巨大山体直逼人的视角,因为它是天生的统治者啊!统治者必定高高在上,王者是自然的中心,也是人类秩序的需要。一些从高处飘荡到低处的那些由六字真言所凝成的场力,久久在我的头顶盘旋回绕。那些由第三系砂岩和砾岩风化后的存在形式,告诉人什么是精神的期盼。我总觉得有一股强大的气态在涵盖着金字塔式的阶梯,神秘的裸岩也好像在沉思着什么。而我却被剧烈的头疼折磨着,那些双向无限的时空似乎要断裂了,只好匆匆返回。
这是佛家最净洁的修行处吗?它带着亿万年之久的神韵,在世界上还未有生物时就被阳光灼烤,直到人为生灵之首的那一刻。刚才我的凝望是否也被纳入了神山之中呢!……
佛教源于印度,但却发展在中国。后来印度人又百般辛苦的徒步寻找哺育他们的古河源头,对在地球第三极中寻到的神威他们总是惊恐不已。来此朝拜的印度人除了拜神山,就是去虔诚朝拜神湖了。在湖边,来朝圣的人喝着这永不枯竭的圣水,仿佛人的血脉的运行也归入了高原神韵。我总觉得,阿里这样一块幽僻的静地,宜于唤起人们通过对崇山峻岭的崇拜达到对信仰的归依。而这当之无愧的自然幽静的一方,天、地、人的居所,宜于冥思苦想,更宜于智慧的生成。显教里大、小乘佛学比较注重追求意识所带来的妄想幻灭以后,那段无物无思的空灵境界。而当意识幻化出的那种空灵感觉则属于秘密教的密宗。密宗中的咒语难解,咒语的效果之神奇,所以密教在西藏就越发显得神秘。试想原始的山川森林,雪山冰川的终年不化,使西藏永远笼罩在神秘的气氛中。由于佛学注重的是对智慧的追求,最终是使人格和精神的升华。据说在美国就有医生在试用密宗的神秘修法作为医学治疗实验,并逐步扩大为精神科学的研究,试图摆脱宗教色彩而具有后现代意识的新文化倾向。
在美国也有人将莲花生大师与各种坛城图案做成旅行带,其思想形态,今古相互变异。总之藏传佛教的神秘是不可理解的,而且是风迷世界的,尤其是佛教经典中那些荟萃高深的哲理,如小乘教义的“五阴论”“四谛论”“十二因缘论”以及大乘佛教的般若学的“缘起论”,而佛教教义最深入人心的是生死轮回,因果报应。所以人们把对今生和来世的祈祷浓缩为六个音节。一些刻有六字真言的玛尼石在阿里的神秘山水中随处可见,或刻有六字真言,或刻有梵文和人、兽的图案。这些刻着、鸟、兽图案的石头则明显带有苯教的色彩,据说在普兰的多约乡有两座巨大的金字塔式的玛尼石堆。可惜的是我没有去看。来朝圣的人凡遇到玛石堆都要按顺时针方向转几圈,他们都默默地来有默默地转,各自按自己的程序做着,然后又默默地走开。人来了又走了,只是那些刻着经文的石头从古到今饱受了风雨仍坚守着孤独。所有的荒野奇石都有一个可解释的故事,这些承载着精神的石头,挟带着人对自然的认识从一开始就认定这种存在方式,直到人对它的认识的澄明。
在我们的人生之途上,有许多扯不清理还乱的生活际遇,一次不期而遇的故人重逢,在遥遥的海滨又偏偏相遇阿里,只有一个字能把这些“偶然”都系在因果链上,那就是一个“缘”字。比如我此刻正在普兰的阳光下,它的阳光是独特的,它在每一寸土地上和每一座山峦里,甚至于地上的小草、人和牛羊都被它照得通体明亮。万物流金,所有的玛尼石墙和山峦里的土城堡都好像已融合在刺眼的光里。有时一片乌云飘过来,把刚才还在奇光里的一切盖上晦暗,但只是瞬间乌云便迅速溃败,阳光又呼啸着上路……
返回普兰的时候路过夏格巴林寺,远远望去,这座依达拉喀山峦修建且气势磅礴的阿里第一寺庙,看起来却是一片破旧的城堡。这座有四百年历史的黄教寺院,在经历了它的兴衰之后现在无可奈何地紧贴在山峦峭壁上,有关夏格巴林寺的说法不一,也有叫它贤波林寺的。总之这座褐色的废墟完全没有了强盛时的模样。“夏格巴林”藏语是“赎罪”的意思,是十七世纪时阿里的第一任总督蒙古亲王——甘丹策旺为结束自己的戎马生涯而修的寺庙。蒙古亲王接受五世达赖的要求带领蒙古骑兵五百人和拉萨喇嘛两千人,去阿里与拉达克人进行了数年的战争,最后把拉达克人彻底逐出了阿里。从十七世纪三十年代到一六七九年,拉达克人在阿里统治的时间只有四十几年。一六三零年,古格在外敌的入侵中沦落,其后的几十年是西藏各教派发生争斗较量的时期。据说那场战争,北起日土,南到普兰甚至于到狮泉河都是四百年前的战场。那场战争是很惨烈的,据说拉达克人无一生还。
在喜马拉雅山脉和岗底斯山脉之间,雅鲁藏布江的上游——马泉河就发端在这里,冰川源头的杰马央宗冰峰林立。在那里,大自然的神力把冰川雕凿的奇峰异生,峰顶雾锁云罩,轻雾与白云、光点与群峰遥相呼应万端滋生。神湖就在冰川下面,湖水晶莹见底,虽然千万年的生物进化循环往复,而玛旁雍措却保留着万年前的清丽和神圣。圣湖玛旁雍措与岗仁布钦相依相伴。藏族民间传说它们是一对恩爱夫妻,岗仁布钦的阳刚与玛旁雍措的阴柔珠连璧合,它们共同生育了很多子女。据说神湖的另一个原因是唐朝高僧玄奘去印度取经曾路过此湖,他在《大唐西域记》里曾提到此湖。并把它称之为“西天瑶池”是王母和仙女们游乐的地方。来朝圣的人都要带一些圣水回去,据说用神湖的水洗脸能去毒气。
圣湖赐给来朝圣的人以纯洁之水,而朝圣的人,在得到圣水后则是肉体和灵魂无比畅快。这也是美妙梦幻中的天鹅湖,但是在水中游动的那些光泽晶莹的不是真正的天鹅,而是从冰川上融化下来的冰点。据记载与佛教徒的说法,玛旁雍措是世界上最大的圣湖,湖水全是由岗底斯的冰雪所融化,被称为是佛祖赐给人的甘露,因佛祖诞生在山川环抱之城,佛的教义的发展也应在万山冰源之域。许多外国人和周边地区的人凡来圣湖朝拜的,都要取一些圣水带回去送给自己的亲友们品尝。据《岗底斯山海志》中说:“圣湖之中有广财龙王的龙宫,龙宫中聚集了世上的财产。朝拜的人绕湖一圈,只要捡到一条小鱼或一粒石子,甚至捡到湖中欧鸟的一根羽毛,便是标志着广财龙王的赏赐。”
圣湖的名字来历是这样的:九百年前圣湖的是由广财龙王的名字而命名的,到了十一世纪西藏高原上的嘎举教派祖师玛尔巴的传人——米拉热巴大师,他修法时穿白色僧衣,所以又被称之为“白教”。在与苯教中的“黑苯”(苯教又称苯波教,因教徒头裹黑巾,俗称“黑教”因苯教最初是在古香雄地域中发展起来的,是一种万物有灵的信仰。)斗法中获胜,所以佛教徒们便把圣湖改为玛旁雍措以此纪念佛教斗法的胜利。
天色已晚,要告别圣湖了,看过圣湖我才知道,为什么人们总爱在此对生命进行追问,并对生命之源进行寻端,他们也许在阿里的岗仁布钦和玛旁雍措寻到了释义。也许人类的生之初源于此,因为在这世界的制高点涌来文明的溪流缓缓流入印度洋。也许圣湖在隐喻着,人类文明的遗迹——普兰的玛旁雍措。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迪丽热巴小时候的照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