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蛟潜云雨禁恋txt下载心》by没有鱼皮的鱼txt下载

qingtingdian11的贴吧《蛟潜云雨心》by木有鱼皮的鱼(有剧情有文笔的肉文,带感)灯火阑珊处867的贴吧
大家看过那么多的小说,为什么独独佑生入你心中呢?还是像那句经典的话:爱你没有理由呢?呵呵,...【搬文】 平生相见即眉开BY长干(巨好看,强推,后面攻巨萌!)【搬文】 平生相见即眉开BY长干(巨好看,强推,后面攻巨萌!) 第1页(共474贴)   
1楼. 一楼随意镇楼 2楼. 文案讲述两个人在最好的年代里相遇,一起奔波、一起谈恋爱、一起哔——的故事。两段精彩绝妙的人生,兀地在那东京梦华处交织在了一起。一个是皇子,聪明绝顶、工于心计。但天生的阴险狠戾,玩弄众人于股掌间。一个是小木匠,为世间机巧之物所痴。看似是个小呆子,而继往圣绝学,天下独此一人。就这么、一个墨发乌衣,西风斜阳长刀骏马。一个白衣白伞,弯起眼睛轻轻地笑。“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成双。”故事就此展开——本文已完结~~~HE,先虐后甜,放心入坑吧~内容标签:宫廷侯爵 布衣生活 报仇雪恨 天作之和搜索关键字:主角:陆沉,贺平安 ┃ 配角:贺温玉,谭墨闲,谢东楼 ┃ 其它:平安  3楼. 微博荐文君小紫点评:人生很长,时间足够我们相爱非常非常美好的 一篇文,行文流动着一种光风霁月的美感,动心动人更动情,美好的教人流泪。巨好看!好看得一脸血!心机深沉狠辣攻x 表面纯良软糯呆萌吃货实则怀遗世机巧绝学、坚韧豁达胸中有沟壑的受,受萌得我常伏案狂笑。整篇文如清风皓月一壶酒,古韵十足,文笔优美雅丽又冷幽默十足,战争权斗布局精巧,感情戏甜极萌极虐极,两人合起来是最圆满的圆。攻对旁人阴戾、冷酷、狠辣,爱上受后无限深情,闷骚的超萌。为了受,他破了所有的戒,用笔写下平安二字,做饭给他吃,帮他补衣服,在他伤心的时候弹琴唱歌给他听。受萌的简直是掏你心窝子,纯净如初雪、温软如春水,却又倔强如烈风、坚韧如劲草,有大智慧,更超可爱,却能让你拍案狂笑,也叫你眼泪汪汪,能让你怜爱心疼,又让你钦佩敬仰;完全是萌到了极致,作者其实也有如一个能工巧匠,把这个人物彻底写活了。至于其他的配角,更是各色美男各自精彩,无数风流体态让人目眩神迷。作者的文笔也是让人惊艳,写情写景有工笔的精致修秀丽,行文布局却见行草的洒脱大气,难得的是有好文笔却不卖弄文笔,以情动人,甜虐自如,收放随心,超级超级超级好看!强推强推强推强推!  4楼. ☆、第一章  5楼. 广告来一发新文链接 【搬文】清和BY来自远方(无授权) 【未完】【搬文】鬼道长by巴荞(重开,痴汉攻v乐观受,欢脱,无授权) 【未完】《大地主》by伊琊(炒鸡好看哦,略萌) 【未完】【搬文】(重生)重征娱乐圈by缘何故【相同属性有爱攻受,爽文】 【未完】已完结的【?】《男主他总会弯》BY宝典 (总受、快穿、各种萌)【已完结】《麦上的大神你在吗》by 倾落九霄(网配,萌文,有保障)【已完结】《问柳》By青誓(有保障,文古风武侠,温柔医师攻×隐忍杀手受)【未搬完】【转`载】做了两年的备胎,居然被女神的男朋友看上了【未搬完,有保障】《(网游)帮主手下留情》by倾落九霄 (情有独钟,欢喜冤家)【未搬完,已坑】【图楼】关于瓶邪的一些文字图,不定期【已完,但被删了】《一夜失守》by焦糖冬瓜(一觉醒来菊花破了好大一个洞,完结)【已搬完】《每天总有几个小时被爆菊》by 龄之专用(有授权,NP,肉多) 【未完】【游戏】写下你名字的缩写,看看吧友打粗的一瞬间是神马名字....《蛟潜云雨心》by木有鱼皮的鱼(有剧情有文笔的肉文,带感)【目前作者坑中...】【转载】┃惊奇┃你若能复制这个字,说明你是电脑高手!【游戏】~亲们,用最残忍的话拒绝楼上用最甜蜜的话向楼下告白【游戏】告诉我你的生日,我来说攻受属性【搬文】《[快穿]如何从病娇手中逃生》by阿黑黑黑【番外未更】《拯救恶毒女配》by阿黑黑黑(恶毒女配v女主,欢脱向,综穿)【GL的,有兴趣入】【搬文】《龙之狷狂》BY绝歌【GL】  6楼. 《Hp之通关》by:若一一(疑似完结,还有番外)这篇表示是处女贴~【原创】《这货绝壁不是男主》伪温润腹黑攻&伪邪魅吐槽受第一个原创的贴~  7楼. 陆沉以前不叫陆沉,小的时候他有个稍吉利点的名字叫作李鹤松。  而且他也不像后世所说的那样因为从小身世坎坷所以长大愈发的阴险狠戾。  他是一生下来就阴险狠戾,与身世没关系。  昭惟帝二年,李鹤松六岁。他得到自己父皇暴病而亡的消息,赶来思贤殿侯旨。  同样侯旨的还有他的十二个哥哥。昭惟帝一共十三个儿子,李鹤松排行最末。  思贤殿一时寂静无声,十三位皇子低头不语,各怀心事。  忽有一脚步声踏入殿内,众人一颤。  来的是大太监刘怀德,他背着手朝众皇子走来。身后的太监们也趾高气扬。皇子们看见他来了,原本低着的头便压的更低。  李鹤松看见哥哥们把头底下,便也随着垂下脑袋,眼睛盯着地。心里想,也不知父皇犯了什么错,就被这个太监给害死了。  没错,他父皇确实是被这个太监害死的。只是不知道是勒死、毒死、还是打死罢了。  本朝宦官专政已有十余年,皇帝的生死废立仅仅取决于大太监刘怀德的喜怒。  之前,刘怀德曾扶立过两个小皇帝,孩子太小,一个一岁一个三岁,过于烦人,刘怀德就把他们都“夭折”掉了。心想索性立一个大的吧,就把四十多岁的昭惟帝扶持上台,仅两年,又是“暴病而亡”。  此刻,刘怀德背着手打量着一个个皇子,每一个被他扫视到的人都一阵心悸。  于是历代封建王朝中最讽刺的一幕出现了——每一个皇子都在心里都在默默地祈祷,千万别选中自己做皇帝。  因为他们心里都明白,所谓皇帝,不过是刘怀德手中的一个玩物,日后必死无疑。  “就你当皇帝吧。”  刘怀德指着李鹤松。  李鹤松抬起头,看着他,表情平静。  其他人默默松了一口气。  刘怀德选择李鹤松是有理由的,因为李鹤松在所有皇子中年龄最小、最好控制。但又不至于太小,不懂得畏惧。况且,李鹤松的母妃早死了,又少了外戚专权这一大祸患。  李鹤松跪下领旨,没哭没闹。  其他皇子见终于没选着自己当皇帝,也暗暗长舒一口气。  皆大欢喜。“但咱家寻思着还是有一些不妥。”  刘怀德笑眯眯的突然来了这么一句。  以为事情终于完了的皇子们愣愣看着他。  8楼. 刘怀德接着说道,“自古立长不立幼,我扶持十三爷做了皇帝这毕竟是不合规矩的,便是到了大臣那里也不好交代。”  众人一惊,一种不好的预感在心中闪过。  “所以还请诸位主子帮个忙,随先帝爷去了罢。”  说罢,刘怀德甩袖牵着李松鹤出了思贤殿。  身后几个太监把思贤殿的门关上,随后便是惊天的惨叫。  原本的天潢贵胄们,此刻被几个太监拎着刀,如猪狗般屠杀。  李鹤松只听得见声音,先是下贱的求饶,然后是绝望的咒骂,再然后是恐惧的哭叫,之后,便只是死前下意识的、毫无意义的嘶喊。  这些人死的也忒没骨气了,李鹤松心想。  “阿父,我今天还回怡然殿吗?”李鹤松问道。  刘怀德一愣,“你叫我什么?”  “阿父。”孩子脆生生的又叫了一声。  刘怀德拍着他脑袋笑道,“主子现在是皇帝了,还回什么怡然殿?快随咱家去紫宸殿。”  之前,刘怀德曾经让那个三岁的小皇帝叫他“阿父”,那孩子不肯叫,于是就“夭折”了。  这事李鹤松还是知道的。  紫宸殿内已经收拾的干干净净,只是留得石板地上浅浅血污一行。  “天子坐那。”  李鹤松顺着刘怀德手指的座椅走去,坐好。  整块沉香木精雕而成的座椅散发淡淡清香,黄绒布相衬又添几分贵气。椅子很高,李鹤松坐在上面两条腿便在空中晃荡。  他心想,自己的父皇,大概昨天就是死在这里的吧。  刘怀德不知他在想什么,只是觉得地上的血迹这孩子一定是看见了。  但还是没哭没闹,而且听话的在龙椅上坐好。  细细打量这孩子,长得可真好。像他母亲,当年名冠京城的美人。  而且不像其他这个年纪的孩子那样多动,坐的规规矩矩的,两只手顺从的搭在膝盖上。  “主子倘若不会难为奴才,奴才自然也不敢得罪主子,您说是不?”刘怀德笑道,面目竟真的像一个慈祥的老人。  “怎会教阿父为难?”李鹤松学着那太监的样子笑道。  脑海里,方才哥哥们的惨叫声还在回荡。  如履薄冰。  9楼. 之后李鹤松的生活便是这四个字的真实写照。  刘怀德心情好的时候对他确实也不错,把他抱在腿上,让他“阿父”、“阿父”的叫着,不知道的人还真以为这是爷孙俩尽享天伦之乐。  刘怀德心情不好的时候却是可怕的。这个太监性格很奇怪,权倾朝野、心狠手辣,但却总是以一副慈祥老人的面目示人。没人见过他真正发火,也许此刻还谈笑着,下一刻便命人杀了你。  李鹤松却知道,刘怀德其实不是脾气好,相反,他很容易发火。只是他发火的方式和别人不同。别人生气会怒发冲冠、会破口大骂,而刘怀德生气却只是笑,笑的越厉害他就是越生气。倘若平时他对你不理不睬,这时候却忽然迎上来笑着对你说了一句敬语,那就要当心了,这是他想杀你之前的信号。  虽然知道这些,李鹤松仍然在某些时候猜不出这个喜怒无常的老太监究竟在想什么。比如刘怀德突然让他去拜见祖宗,见他跪下便转身离去,刘怀德不让他起来他是不敢起来的,于是跪了一天一夜。期间,自问这段时间都没惹过这太监生气。第二天早上,太监过来,假惺惺的惊呼一声,“主子您怎么还跪着呢?”说着把快要晕过去的李鹤松抱回紫宸殿。  还有的时候,正谈笑中,刘怀德突然一口痰吐在了李鹤松脸上,李鹤松也不擦,继续和他谈笑。刘怀德也仿佛没看见一样。  李鹤松十二岁生日的那天早上,刘怀德叫人给他换上华丽的朝服。想看着自己孙子一样看着李鹤松,叹道,“天子又长大了一岁。”  李鹤松笑眯眯的“哎”了一声,心里却明白,等到自己长大到一个刘怀德认为控制不住的年龄时,这个太监便会毫不犹豫的把他杀了再立一个。  不过这一切都已经无所谓了。  十二岁的李鹤松,花了六年时间,终于布好了一个局。  剩下的,仅是观看罢了。  三月,秉笔太监徐惠与大太监刘怀德彻底决裂,带着二十四衙门下他掌管的那九个衙门与刘怀德分庭抗衡。  四月,一时惊动全国的私盐案破获,随着右仆射张庭阁的落马,浙党大小所有官员被一网打尽。而刘怀德祖籍浙江,浙党正是他一手扶持起来的。  五月,静州兵变,大小起义军纷纷打出了“除国贼、清君侧”的旗号向京师袭来。  六月,李鹤松的叔叔冀阳王李阖离开封地,率大军来京救驾。  ……  其实刘怀德已经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了,但(1/2)   10楼. 还有吗还有吗!  11楼. 李阖带着李鹤松的血诏去找静州太守的事情刘怀德也是不知道的。  当时,他还问李鹤松,“天子的手指怎么破了啊?”李鹤松笑眯眯的说是拣碎瓷器时割破的。刘怀德拍拍他,示意他可以出去玩了。看着那个蹦蹦跳跳的身影,又怎会想到,这孩子会咬破自己的手指,来写一道字字诛心的血诏?  联合李阖、写血诏是李鹤松干过最大胆的一件事了。其他时候,他不会轻易出手,更多是在观察。  比如谁得罪了刘怀德、谁又想讨好刘怀德、谁生性贪婪、谁又生性耿直可以依托……  在这深宫里,无权无势的小皇帝每天唯一做的一件事,就是把所有人的所有念想、所有欲望都一一记下心头。  然后,在某个人内心开始摇摆不定的时候,轻轻推他一把,便到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比如,在三月的某个早上,李鹤松只是笑着对徐惠轻轻说了一句,“今天早上阿父还夸您,说您有心思,办事利索不用人多操心。”  下午,徐惠就反了刘怀德。因为他知道那句“有心思”是什么意思。  刘怀德毕竟是刘怀德,所有事情都一齐袭来的时候,他并未慌乱,而是开始一一应对了。  十月,天子驾崩,举国哀悼。  天子驾崩的诏书都已经传遍全国的时候,李鹤松还没死,他正在细细读自己的遗诏。  “天子赶快上路吧,要不老奴可怎么交代呀?”刘怀德仍笑着对他说。  “刘怀德,为什么我的谥号是‘昭废帝’啊?”李鹤松看完遗诏抬头问道。  “陛下说是为什么呢?”刘怀德的笑容愈发的狰狞。  一杯毒酒端在面前。  登基的时候,李鹤松就猜测自己最后应该是死在这间屋子里。  刘怀德对他还不错。想当年,他的父皇可是在这间屋子里被活活打死的。  而到了自己,仅是一杯毒酒,体面了许多。大概是自己叫了他那么多年“阿父”的缘故吧。  “天子可还有什么遗言?”  李鹤松想了想,摇摇头,把那杯毒酒一饮而尽。  刘怀德满意的看着他。  时间一分一毫的过去。  喝过毒酒的李鹤松依旧没有倒下。  站的好端端的。  刘怀德的笑容越来越扭曲。  李鹤松长舒一口气,知道自已赢了。  其实喝下那杯酒的时候,李鹤松还不敢确定这酒究竟有没有毒。  虽然他早就打点好了一切,他和徐惠联手,买通了刘怀德身边的所有亲信。  但是,徐惠真的没骗自己吗?  12楼. 他不敢确定。  宫廷斗争就是这样,尽管算尽一切,最后仍免不了拿自己的命去赌一场。  这次李鹤松赌赢了。  几个侍卫三两下把刘怀德绑成了个粽子。  这是李鹤松第一次俯视刘怀德。  “敢问陛下如何处置这个阉狗?”  刘怀德被捆在地上,没有挣扎没有求饶甚至没有气恼。  李鹤松最不喜欢他这个样子。  “剐了。”李鹤松说道。  刘怀德眼皮一跳,李鹤松捕捉到了他这个细微的表情。  李鹤松明白,这个老太监知道自己必死,反而从容了,反而想要死的体面。  可是李鹤松不想让他死的体面。  李鹤松想看看他恐惧的表情、想要让他再也笑不出来。  “剐了。”于是李鹤松又说了一遍。  整个大殿静止了,没有一个人行动。  毕竟,这些人都只是侍卫、太监。杀一个人容易,可是要把一个人千刀万剐那也是需要勇气的。  “你们不会要我亲自剐了他吧?”十二岁的孩子,开玩笑似的说道。  徐惠“噗通”一声跪下了,“皇、皇上稍等片刻,奴才差人去叫诏狱的赵大人来。”  李鹤松微微点头。  诏狱的赵震刚,是本朝一大酷吏。严刑拷打的手段那是层出不穷。  酷吏亲自执刑,只见一把雪亮的屠刀在刘怀德的肚子上比划了两下,惊得刘怀德一颤。  “哦,对了,一共是三千六百五十刀,没割完人不许死,一刀都别少。”孩子补充道。  “小的明白。”  接着,紫宸殿爆发出了惊天的怒吼——李鹤松小儿!你不得好死!  小太监们慌忙去堵刘怀德的嘴。  李鹤松摇摇头,“别堵,让他骂。”  于是叫骂声一连串的从大殿里回荡而出,接着化为嘶吼、化为哭喊。  那天刘怀德的惨叫声,比李鹤松的父皇以及十二个哥哥加起来的还多。  孩子就这么面无表情的看着,一直看着。  腥臭的味道充斥着殿内,也无动于衷。  太监和侍卫们见皇帝如此,便都不敢捂鼻。  13楼. 有两个小太监没见过这样的场面,昏倒了。  李鹤松心想,他们还挺幸福的。  再看,那个昔日里权倾朝野的人,已化作一堆毫无生命的碎肉。  但是,这次宫变最后的赢家并不是李鹤松。  而是当年那个与他抱头痛哭誓惩国贼的皇叔,李阖。  史书上记载的结局是这样的——  大太监刘怀德见寡不敌众就在紫宸殿与小皇帝李鹤松同归于尽。  当冀阳王李阖率大军赶到时已经救驾来迟了。  尚书省官员联名上书请冀阳王称帝,王推辞,转而挥师平定静州起义军。  十二月,大捷,破军二十万。  左右仆射率两班大臣联名上书,请冀阳王称帝,王再辞。  二年元月初,天下万民书请冀阳王称帝。王推辞再三,无可奈何于紫宸殿称帝,年号“大正”。  “年号是‘大正’啊。”李鹤松自语。自己那叔叔是多怕自己名不正言不顺?欲盖弥彰。  只是,李阖还是走错了一步,就是让本来应该和刘怀德“同归于尽”的自己活了下来。  李阖与李鹤松的父亲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亲兄弟。也许是不想让自己的哥哥断子绝孙,也许是其他原因,总之,李阖发了善心,让李鹤松活了下来。秘密送往东南,说白了就是终生监·禁。  “我是‘昭废帝’。”李鹤松自语,心想,自己也许是唯一一个知道自己谥号的皇帝呢。  大概,也是历史上谥号最可笑的皇帝。  “废帝”,比曹操手下苟延残喘二十余年的“献帝”还不如。  历史上,只会记载,他是一个被宦官玩弄,甚至认太监作父的懦弱的小皇帝,最后悲惨的死去。  而,他的果断、他的卧薪尝胆、他那异于常人的智慧,又有谁人知晓?  既然“昭废帝”已死,自己便可以换一种生活。  于是李鹤松从此改了名字叫陆沉。  “小公子,过了金陵可就没什么好玩的了。不留下玩几天?”伺候陆沉的太监问道。  “不必了,直接赶到封地便好。”陆沉回答。  这时候,陆沉还不知道,金陵有个很重要的人他这一生必须要去遇到。  倘若这一刻他决定留在金陵玩几天的话,也许我们这个故事就不用继续了。  因为这样的话,他就会变成一个很好很好的人,然后和那个人,安安静静地在金陵的小巷子里,度完一生。  14楼. 可惜他没在金陵停留。  于是他还是那个阴险狠戾的人,还是会断送掉许多人的生命,还是发誓有一天要重回京都夺回王位,使自己不再是可笑的“昭废帝”。  所以,我们的故事也还是要继续,还是要腥风血雨勾心斗角。  只是希望他们相遇的时候,不要太迟。作者有话要说:  太监为了立幼子为帝,便把排在前面的皇子全杀掉,在历史上确有其事,发生在唐朝,具体应验在哪个倒霉皇帝身上我忘了噗。而且皇帝也确实要问那个太监喊“阿父”。历史就是这么残酷阿鲁。  15楼. ☆、第二章  16楼. 于是,陆沉马不停蹄的赶向了万里外的东南一隅。  因为他要尽快的控制那里、他要再一次的卧薪尝胆。然后有一天,率大军杀回京师。  于是他便错过了一整个烟花三月的江南春。  我们可不能错过。  想要成就万代功名的就随他去成就万代功名吧。  诸位看官且与我在江南停留。  就像一只鹤儿兀地落在了屋檐下,不肯走。  你赶也不是、不赶也不是。  干果蜜饯店的掌柜注意那孩子很久了,在自家店前来来回回晃了好几趟。要说是偷蜜饯的?也不像。  也不知是个子太矮还是头发太长,一头漆黑的发丝几乎拖了地,只是用一条白色发带在脑后轻轻束起。穿一件月牙白色的圆领袍裳,洗的微微发旧。一双上翘的丹凤眼时不时地朝蜜饯店瞟来。  掌柜买卖之余,余光总能扫到这么个白晃晃的小影子,可怜巴巴的不肯走。  “大叔——”  孩子终于鼓起勇气朝掌柜的搭起话来。声音,是江南孩子常见的吴侬软语。  “想吃蜜饯吧。”掌故的顺手给他抓了俩。  “不、不,我不白吃你的。”孩子摆摆手。  “哦?”掌柜笑问。  “我可以帮你把招牌补好,然后你再给我些蜜饯子。”  掌柜诧异,走出店外看自家招牌。确实,梨花木的招牌被江南常年的细雨浸得朽了一角。只是很小的一角,平常不注意就看不到。掌柜的心想这有什么可补的,于是笑道,“招牌不用补了,几个果子不值些钱,我请你吃就是了。”  “不行的,我爹说不能白吃人家的。”孩子固执道。  “看你的样子还不到十岁吧,能补好招牌吗?”  “补的好!我看了,你的招牌角上再多雕一对鸳鸯就正好把朽的地方削掉。”  “你雕得出鸳鸯来?”  “怎么雕不出?还有仙鹤、貔貅、观音菩萨……我都雕得出来。”孩子涨红了脸。  这下掌柜的作了难,他原本就不觉得自家招牌有什么好补的,可是眼前这个孩子,脸面薄,还固执。也不知鼓了过大勇气来问自己讨果子吃的。  掌柜的终究不想驳了这个孩子的面子,苦笑道,“那我替你把招牌取下来吧。”  “嗯……”低着头红着脸的孩子小声应了一声。  江南的民风淳朴,老掌柜到隔壁木匠店取来梯子,同儿子一起把招牌取了下来。  小孩子蹲在地上,掏出一支小刻笔,在招牌上认认真真地描起鸳鸯来。  掌柜的在背后看着他,这么(1/2)   17楼. “你注意点,别让他伤着了自己。”掌柜小声对儿子说。  儿子犹豫,“这小孩儿……真的雕得出鸳鸯?”  老掌柜抚着胡子苦笑道,“只盼他别把咱家招牌拆了就好。”  于是掌柜和儿子在铺子里卖蜜饯干果,小孩儿在一旁刻一对鸳鸯。  “你是谁家的孩子呀?”  “对面长干巷贺家的。”  “是在洛水村教书的贺先生?”  “嗯,那是我爹。”  “哦,那你是‘大鹤’还是‘小鹤’?”  “我是‘小鹤’。”孩子笑眯眯的回答。  在洛水村教书的贺先生有两个儿子,一大一小,都白白净净的,于是大的被街坊叫做“大鹤”,小的叫做“小鹤”,也算与他们的姓谐音。  渐渐熟起来孩子就放下了原本的拘谨。一直笑眯眯的,喜欢和人说话谈天,闲暇喂他一个果子蜜饯也并不推辞。你若要看看他雕的怎么样,他便会整个人遮住说,“看不得、看不得。”你含笑问他为何看不得?他却会笑着反问你,“你见过妆红刚画到一半就见人的美人儿吗?”  第一天打烊时孩子没能雕完,仔仔细细的拿布盖好,可怜兮兮的对掌柜说,“虽然我没办法把它带回家,但是你也千万别把布揭开吓唬它。”  “哦?吓唬它?难不成他活了?”掌柜玩笑道。  “就是活的呀,只不过现在它还不够漂亮,还见不得人。你若是突然把布揭开就会吓着它,让它难为情。”  斜阳下,掌柜的看着那个离去的小孩,仿佛已经把自己的心许给了一截木头。  第二天天刚亮,掌柜就听见了轻轻的敲门声。敲得很轻,仿佛是在为自己这么早就敲门打扰人而难为情。但是声音一只没断,隔一会儿,“哒哒哒”三声,又隔一会儿,“哒哒哒”三声……  掌柜的赶快穿好衣服去开门。  孩子穿的还是那一件月牙白的衣裳,肩上斜背了一个小布包。  “我、我来把那对鸳鸯雕完。”  “吃饭了没?”  “嗯,吃了。”孩子点点头。  迫不及待的走去自己那对鸳鸯跟前,停下来,蹲下,小声自语道,“鸳鸯、鸳鸯该醒啦。”小心翼翼的把布揭开,望着那一对儿鸳鸯,含着笑、怜爱的望着。  木头特有的清香在屋子里弥漫开,木屑在阳光下飞舞、发光……  下午的时候,鸳鸯雕好了。孩子离近看看、再退两步离远看看、转到左边看看、又转到右边看看。边看边傻笑。  掌柜的与儿子也站在那里仔仔细细的看(1/2)   18楼. “反倒是我家招牌上的字配不上你这对小鸳鸯了。”掌柜夸道。  孩子不好意思的低头笑着。  重新把招牌挂好,三人继续背手看着。  小小的鸳鸯,挂在高处就看不太清了。但是孩子依旧仰着头看着他的小鸳鸯傻笑着。  也许路过店铺的大多数人都不会注意到这两只卧在招牌上的小鸟。  但这又有什么呢?有多少开在偏僻山边的无名之花,自顾自的便开了,开的倾城倾国、笑靥芬芳,却又孤芳自赏,开得够了,便悄然凋落,化作春泥。  正如这小小的孩子,也在静静地开着,开在无名的江南小巷里。  拎着大包小包的干果蜜饯,边走边吃,高高兴兴地回家。  爹爹下乡教书,还没回来。顿时松了口气,因为爹爹布置的《论语》还不会背,回来就得挨骂了。  蹑手蹑脚的猫到书房,哥哥果然正在读书。  从后面走过去,掏出自己认为最好吃的一种蜜饯,突然的塞到哥哥嘴里。  哥哥好看的眉毛蹙了起来,却只得把蜜饯吃了下去。  弟弟心里打着如意算盘,“先给他个好吃的总不会骂我了吧。”  “平安你又去哪儿鬼混了!”腾开嘴的哥哥生气的问道。  如意算盘落空,名叫平安的孩子低着头小声嗫嚅道,“去给你带好吃的了呀。”  “哪里来的吃的?”  “帮卖蜜饯的罗掌柜修招牌,他送的。”  “论语会背了吗?”  “……还不会。”弟弟小声回答道。  哥哥皱眉,把《论语》递给弟弟,便转过去头看自己的书去了。  平安松了口气,装模作样的夹着《论语》出去了。心里想的是接下来玩儿什么呢?  “爹爹今天晚上回来。”  平安刚要跨出门槛的一瞬间,哥哥补充道。  心情顿时跌到谷底,愁眉苦脸的打开论语的第五章公冶长。发现自己连读都读不好……  “哥——哥——”拖长了音,讨好似的叫着。  哥哥面无表情的翻了一页书,装作没听见。  “好哥哥,教教我读吧。”走过去,拉着衣角可怜兮兮的叫着。  “不教。”  “教吧、教吧、我天天给你带好吃的。”  “不稀罕。”  “怎么会有你这样见死不救的哥哥呀,孔子的书你都白读了嘛!”  “你才白读了。”  “对啊,我就是白读了,但爹爹还是逼着我要读,读不会了还要打我,打我了娘就伤心。哥哥你不希望娘伤心吧?”  19楼. 楼楼加油更哦%~~O(∩_∩)O~~我来顶一个么么哒  20楼. 哥哥叹了口气,招招手示意弟弟把书拿过来。  说歪理他永远说不过弟弟。  于是读书声从书房中传出,哥哥念一句,弟弟跟着念一句。  午后的阳光斜斜打在桌子上,打在两个孩子身上。穿着一模一样的月牙白色圆领袍衫,都是母亲在新年时缝的。长着一模一样好看的凤眼,哥哥的儒雅俊秀、弟弟的干净无邪。  真的像一大一小两只鹤儿。  书房只有一把八仙椅,小鹤索性坐到了大鹤的怀里。大鹤举着论语念一句,“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  小鹤也跟着念一句“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  “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大鹤问他。  小鹤眨巴着眼睛摇摇头。  大鹤蹙眉,耐心同他解释……  “温玉、平安,吃饭了。”母亲喊道。  “哎!”平安从哥哥腿上跳下来开开心心的去吃饭。  名叫温玉的哥哥收拾好笔墨纸砚也吃饭去了。  晚上爹爹还没回来,母亲便把平安唤来,“娘总觉得你长个子了,来量量看到底长没长。”  平安蹦蹦跳跳的跑过去,家里有一堵墙,专门用来量他和哥哥的个子。  “温玉也来量一量。”  哥哥不情愿的走过去。  兄弟两个并排站着,哥哥一动不动,弟弟又是垫脚又是挺胸。  母亲一句“这我还怎么量?”  弟弟也乖乖的不动了。  “娘——”  “嗯?”  “是我长得高还是哥哥长得高?”  “自然是哥哥高呀。”  “不对不对,我是说,今年我长高的多还是哥哥长高的多?”  “自己看吧。”  孩子转过身来,今年他八岁了,于是墙上画了八条线。哥哥十三岁了,于是墙上画了十三条线。  平安看着自己的身高,旁边对应的是哥哥八岁时的身高。自己和哥哥八岁时一样高。平安觉得很满意,因为这样他十三岁也就可以长的像哥哥现在这么高了。  然后他一直看着哥哥,就知道最后自己能长多高了。  不知不觉中,几条小巷的各个角落都渐渐布满了孩子的雕刻。  姑娘家窗户上的凤凰,比翼双飞;  老爷爷晒太阳坐的八仙椅,四只椅子腿上都雕了卷云纹;  大户人家门前的大石狮子旁又多靠了一只小石狮子;  人来人往的朱雀桥上,每一个扶手都细细刻了一枝梅花一片春/色;  张家茶楼的柱子上多了一片柳两只燕、王家当铺的招牌上多挂了一串蛤蟆叼着金元宝……  21楼. 江南虽是小户人家,却也是有着一分雅致一分闲淡。不然那一棵树一盆花们又是何人栽培?  于是,大家也都容得下这么个小木匠。  若是打开门,看见他正在自家门上雕一对门神,却也并不打扰。到中午的时候,端来一盘桂花糕给他,希望他雕的更好看些。  渐渐地,大家都知道了长干巷住着个小木匠,名叫平安郎,雕什么像什么。  就在贺平安在江南的大街小巷雕刻着自己喜欢的东西时。远在万里之外的陆沉,过的却是水深火热的生活。  东南还未开化,部落土着众多。刚一去,陆沉一行便卷入了部族之间的战争。  原本李阖派去软禁监视陆沉的侍卫们全乱了阵脚。  很快,陆沉把这些人都收为自己部下。  如果说在朝堂之上的斗争更多的是心理战的话,那么在东南,便完完全全是冷兵器与冷兵器的斗争。  好几次陆沉都差点没能活过来。  但是,从小养尊处优的他却渐渐地能拿起了大刀长枪,能拉开了两百步的弓箭,能一骑当先挥舞着大刀喊着“杀呀——”  他是一个天生的战士、天生的领导者。凭着自己的强势打败了诸多部落。  当陆沉把东南十八个大小首领的头颅都挂在自己帐外的时候,  贺平安正在认认真真的为邻居家的孩子雕一对儿小鸭子。作者有话要说:  写到这里,总算是把两个我喜欢的少年都描述清楚了,但是之后该发生什么呢?我也不知道。两个少年就像两条平行线过着他们互不相干的人生,然后再某一天忽然相遇,两条线变成了一条线。  我很期待着他们的相遇,我觉得这样性格完全不同的两个孩子如果遇见了该是多有趣。  但是,也不急着让他们遇见,人生很长,时间足够你爱。  22楼. ☆、第三章  23楼. 趴在地上,正在张家酒肆的柱子底部刻一对喝得摇摇晃晃的小鬼。自己也觉得这对小鬼喝得醉醺醺的好不滑稽,就“咯咯”笑了起来。  “小平安,你刻在那里谁看得见呀,还不如刻在招牌上。”酒店的小二道。  “小鬼就该溜墙边儿……”平安边刻边自言自语。  在地上趴了一天,像只猫儿。刻好了直起身来伸了个懒腰。  叮铃——叮铃——  抬头注意到一个银色绣球一般的风铃挂在房檐上摇摆。  平安仔仔细细的望着那串风铃,就像母亲种的绣球花一样好看。  微风中,圆圆的绣球不停地转动,太阳折射在每一个角度,形成不同的花纹。平安就一直看着那个绣球,想把每个花纹都看清楚。  于是这孩子就一直这么站在酒肆的正门前,呆呆地站着。  来往酒肆的人们也都会绕过他进进出出,并不引以为怪。  平安从小就是这么个性格。有时也会看着天空看一天,边看边傻笑。他私下里把云彩看做了天上仙人在人世间投下的影子。  一朵,是王母娘娘的蟠桃会;另一朵,是散发弄琴的嵇叔夜;还有一朵,是广寒姮娥、是桂树和会捣药的小兔子……  然后随着云彩的飘散、聚合,这些仙人们便也有了故事。  “张大叔、张大叔,这个绣球是谁做的呀?”  “那我可不知道,我爹说这个绣球已经在我家房檐上挂了一百年了,至于是谁做的,只有我爹的爹才知道了。”  “这绣球名叫因果,其实是一个锁。找到它的因、便能解开它的果。”孩子认认真真的说道。  张大叔愣了半天也不明白这孩子在说什么,“那……你怎么知道他叫因果?”  “哥哥教我的。”  某个午后,在书房里,大鹤问小鹤,“你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吗?”  小鹤又摇摇头说不知道。  大鹤朝小鹤招招手,“你过来。”  大鹤让小鹤握着毛笔,然后自己握着小鹤的手。  毛笔在宣纸上染下一片墨色。  回笔峰、画出一个蚕头、笔走、然后扬笔墨挑起一个燕尾。  “这一笔,叫做因。”  转腕,笔锋下走,渐渐抬手,画出挺直的一笔悬针竖。  “这一笔,叫做果。”  “你明白了吗?”大鹤又问道。  小鹤歪着脑袋想了半天,老实地摇摇头。  “我猜你这呆子也不懂。”大鹤赏了小鹤一个爆栗,“只要以后每个字都这么写你就会懂了。”  24楼. 小鹤气哼哼地跑出去玩儿了,他觉得自己这个爆栗吃的非常不公平。因为大鹤才是负责读书的,而他,是负责雕木头的。大鹤每天都拿着四书五经去难为他。而他,一次也没逼着大鹤去雕一只小鸟!  但是,就在这一天,他一直望着那个绣球发呆。  就觉得自己仿佛弄懂了这世间的一切因果。  张大叔答应借他这个绣球带回家研究几天。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当平安近距离观察这个绣球时他就惊呆了。  这哪是一朵绣球,这分明就是一个世界。  微如沙砾的房子、细如发丝的宝塔、一粒芝麻便是百亩良田、一颗琥珀便是一汪大明湖、而往来的人们,比牛毫发梢还要细小,音容笑貌,却依稀可辨。  这世界上该有的一切,绣球上也都有。每个房子、每个人物的末端都有一根蛛丝缠绕,使他们的根最后可以交织在一起。  不细看还以为是镂空雕刻,仔细看才发现在表面上那层人物山水的下面,还有一层故事,然后故事的下面,依旧是故事。无穷无尽、如轮回般往复。  于是平安开始看这绣球上的故事。  银线拉丝而成的垂柳静静映在琥珀做成的湖畔。岸边教坊林立,儿女如织。才子和佳人对唱,书生与歌姬折柳。风声过,喧嚣仿佛涌入耳中。  湖的对面是来此买卖的商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再向远处,是八百里大好山川,山川上零散两三寺庙。  过了山,又是一座城。少了几分妖娆、多了几分大气。朱红栏杆、翠绿琉璃。邻家随意栽着几株牡丹,一抹绛色、笑靥群芳,想来不是长安便是洛阳。  城的东边是一处渡口,倘若乘舟,便是烟花三月下了扬州。  城西十里长亭,天高云淡,又是离别折柳。  两个人抱拳别离,一哭一笑。笑的道,天下谁人不识君?  再往远处,是黄沙戈壁,偶有骆驼与商人。  戈壁的尽头是一片绿洲,有牧民在这里放牛放羊。一世无忧无虑,不知繁华为何物。  绿洲过去景色忽变,万里江山,银装素裹,想来是到了寒冷的极北之地。  高高的城墙守卫着边疆。关山月、孤烟直。  站在城楼的将军身披银甲,手中捧着一抹翠色。细细看,也是一支折柳。  春风竟渡了玉门关。  玉门关往外,又是一繁华之地。  ……  时间缓缓度过,平安看着那绣球上的世界看得痴了。原来那细如牛毫的每一个人也都有他的(1/2)   25楼. 整个绣球上的所有景物开始毫无规律的游走、转动。  原先东边的的八百里山川游走到了西边;寸草不生的塞北却迎来一片汪洋;方才还在秦淮缠绵悱恻的恋人此刻却各奔东西互不相识;原本一个在戈壁放牧、一个在京城作诗,互不相干的二人,此刻却在江南相遇,成了生死相托的好友。  平安看着那景色不停地变化,沧海桑田、人情冷暖。    变化愈来愈缓,最终化为静寂。  物是人非,又是一个新的年代。  ……  这个年代的因是二十四桥中的其中一桥。    抽出那座桥。  又是一轮时间的前进。    就这么,每找出一个年代的因,便带来了下一个年代作为果。    那么最后的果,又是什么呢?  平安想着,就继续寻找着每一个年代的线索。    日出又日落、日出复日落、日出再日落……  也不知过去了多少天,平安抽出了折柳、抽出了断桥、抽出了鸳鸯、抽出了绝代佳人、抽出了万里江山……    每抽出一物,便会转动一次,每转动一次,便是过了一世,每过了一世,这绣球世界上便又少了一物。    最终,亭台楼阁、才子佳人散落一地。绣球也不复存在。剩下的,是一个小小的木盒子,盒子上的蛛丝牵引着每一个物什。    在最后一个年代里,只剩得一人。  只见他一袭的白衣,负手而立。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平安不知道自己已经泪流满面。  他只知道,他注视着一个世界,变化了一千年。    忽然觉得人生在世也不过如此罢了。  仿佛用尽了所有的气力,颓然躺在了地上。    虽然他还很小,他还有许多事情都不明白。  但是他隐隐约约地似乎明白了,这世界上所有的因果,都只不过是因为人与人的相遇罢了。  遇不到,便什么也没有了,没了喜、没了悲。  喜悲喜悲、喜悲喜悲。  26楼. 也不知在地上昏睡了多久。醒来,想要收拾满地狼藉。看见最后剩下的那一个人还站在小木盒子上,索性把他也拿下。  就在把最后一个物什拿下的一瞬间,所有蛛丝仿佛活了过来。  随之牵引的山川河流亭台楼阁统统朝着小木盒子飞来。  须臾间,散落一地的物什又交织缠绕、又合成了一个绣球。  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仿佛,平安的一千年全都虚度了。  孩子抱着绣球发呆。  忽然一愣。  这哪还是他当初见到的那个绣球?  所有的亭台楼阁名山大川他都不认识了,人也尽是些新人。  脱胎换骨。  平安意识到这是另一个世界。  方才那是一个世界的一千年。  而这已经是一个新的世界了。  平安忽的笑了起来,刚才的泪痕还未擦,此刻却笑了。  又花了许多日,将这个世界的因果也全部抽出。  绣球又合成了下一个世界。  再解开下一个世界的谜题。  又是一世。  如此,无穷无尽。  ……  平安第一次见到这个绣球时,就知道他是一个锁。但是他不知道这个锁他解了一年也没能解开。起初,解开一次要花上四五天的功夫。现在,一炷香他便能解开一次。只是每一次解开,这锁就自己又合上了。  家里人都觉得这个孩子着了魔,每天与那个绣球不离手。  父亲打过他骂过他,可是也没用。有一次把绣球藏了起来,孩子急得连饭都吃不下。无奈,母亲又悄悄还给他。  “因果循环,这个绣球每次解开便会触动合上它的机关,你永远也解不开。”父亲曾说过。  孩子想了想,依旧试着解开它。  27楼. 楼主一口老血喷出。。刚刚发文的时候居然说我退出登录状态什么的。。。度娘真越来越抽了  28楼. 字体张狂,看得出是写的很急,再配上那句话。仿佛就是昨日刚写下的似的、仿佛那人还在山上等着似的。作者有话要说:  这一章写的我快出家了,以后争取不再写这种玄而又玄的玩意儿了。这一章算作过渡章吧,想让小受拜师然后身怀绝技什么的……原谅我这个当娘的心情吧,这孩子是个呆货,那就多加持一些特殊技能用来日后防身也好。毕竟,如果从了小攻那过的可是水深火热的生活呀。  29楼. ☆、第四章  30楼. “父亲我要去墨子山。”  “去那里做什么。”  “这个叫明阳散人的让我给他送壶酒。”平安把那张纸递给父亲。  父亲拿着那张纸沉默片刻,“你太小了,不能一个人去,过完年我和你一块儿。”  “可是他说‘速来’……”  “你知道这明阳散人是何人物?”  平安摇头。  “本朝建国的时候天下大乱,此人助圣祖皇帝平定四方,有萧何诸葛之功。开国以后,告老隐退,云游天下。”  “原来是这么厉害的人物呀!”  “但开国距今已有百年了,这人怕是早就作了古。清明的时候我们带上酒到墨子山祭奠便是了。”  “可是他说了‘速来’了。”孩子依旧固执道。  其实平安的父亲也挺为自己儿子发现了明阳散人的遗物而高兴的。  但高兴归高兴,马上拎着酒赶去墨子山这种事还是太蠢了。不如清明去祭奠一下倒也算雅事一桩。  可是,作为父亲的贺筝却没能拗的过自己的小儿子。  来到当时发现绣球的酒家。  明阳散人要求“速来”的前朝酒便是这张家酒楼特产。  “为何要叫前朝酒?”平安的父亲贺筝问道。  小二回答,建国初年,常有祖籍江东的前朝遗老在此相聚。这酒都是百年的佳酿,封存的时候自然还是前朝的繁盛时期。久之,便唤作“前朝酒”。  “只是不知明阳散人前半生助祖皇帝开国,终了,却也爱饮这前朝酒?”贺筝自语。  墨子山是一座上不去的山。  山上尽是机关,无论怎么走最后都会走到回路。  相传,这是当年墨子设下的机关。  春秋战国时期,此山便是墨家一派根基之地。待到汉代,罢黜百家,墨家凋零,墨家弟子就全部退居此山。  只是如今时隔汉代已近千年,也不知墨家弟子还会在此山中?  贺筝原本只想在山下祭奠一下。平安却拉着父亲的衣角,“上山吧。”贺筝解释道,“这座山上不去,进山两个时辰必返回原路。”  看看父亲,又回头望望墨子山,小声道,“我们试试吧。”  “自古就上不去。”  于是父子就这么僵持住了。  如果这时候母亲在的话说不定双方还可以达成一个妥协的意见。    1        第1/14页
参与本吧讨论请先
 &  & 
 18:3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雨纷纷txt下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